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一个集成语、谚语、俗语、俚语、俏皮话、歇后语分享学习网站,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好学之士,齐心合力,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拉

拉(拉)是什么意思

  • 打击←→拉拢-反义词词典

    打击←→拉拢dǎjī-lālong

    【词性】:动

    打击:攻击;使受挫折。

    拉拢:为了对自己有利,用手段使别人靠拢到自己方面来。

    〔例〕 他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打击之后,跌倒了爬起来,永远是“啥也别想挡住俺”这么一句话。(穆青 陆拂为廖由滨:《为了周总理的嘱托——记农民科学家吴吉昌》) 大家你望我,我望你地不做声,一时都没了主意。潘大钧又拍起胸膛说:“你们不要怕。万事都有我。目前共产党要拉拢咱们,皇军也要拉拢咱们,咱们还怕什么呢?共产党是讲政策的。他们上面规定了,下面就不敢乱动。他们承认了我是乡长,我就是乡长,不要紧的!”(欧阳山:《英雄三生》)

  • 拉拢←→排斥 排挤-反义词词典

    拉拢←→排斥 排挤lā·long-páíchì páíjī

    【词性】:动

    拉拢:为了对自己有利,用手段使别人靠拢到自己方面来。

    排斥:使别人或事物离开自己这方面。

    排挤:(利用手段)使不利于自己的人失去地位或利益。

    【例】 老何是接受了许凤给的任务来开这个小酒馆的,他主要负责转递情报,也在伪军组织里边结交朋友,探听一些消息。他豁着酒肉拉拢了很多伪军、伪警,不论什么时候他和他老婆都可以利用买东西为名出入城门,把情报夹带出去。(雪克:《战斗的青春》) 对于落后的和中间的部分,我们要帮助他们,……领导他们向前进,而不能搞关门主义,挑剔他们,冷淡他们,排斥他们。(周恩来:《恢复生产,建设中国》) 莫达志在解放前,就很受几家有靠山的同行排挤,到后来几乎到负债累累、风雨飘摇的绝境。(马识途:《最有办法的人》)

  • 利落←→拖拉 拖沓-反义词词典

    利落←→拖拉 拖沓lì·luo-tuōlā tuōtà

    【词性】:形

    利落:(动作、言语)灵活敏捷。

    拖拉:办事迟缓,不赶着完成。

    拖沓:办事拖拉,不爽利。

    【例】 在他抬手摘下墨镜装进裤袋的工夫,也已走到车头旁,伸手把引擎盖掀起,让机器散着热。这一串动作,象是同时完成的,干净利落。(林雨:《你喜欢谁》) 我们是有拖拉作风,今后应该改,好好的改,坚决改……。(陈登科:《风雷》) 一晚上没睡好,她精神不济,懒洋洋的,动作又迟缓又拖沓。(叶辛:《我们这一代年轻人》)

  • 推←→拉-反义词词典

    推←→拉tuī-lā

    【词性】:动

    推:向处用力使物体或物体的某一部分顺着用力的方向移动。

    拉:用力使朝自己所有的方向或跟着自己移动。

    【例】 鬼子把他推到牛大水跟前,一个汉奸手里拿着艾和尚的黑皮带,指着大水,问艾和尚:“你认得他不?”(西戎 袁静:《新儿女英雄传》) 谁能拉花住,争换得春回。(唐·刘禹锡:《刘梦得集·外集二·花下醉中联句》)

  • 争先←→拉后-反义词词典

    争先←→拉后zhēngxjān-lāhòu

    【词性】:动

    争先:争着赶到别人前面去。

    拉后:落到别人后面。

    【例】 但先生的木刻的成绩,我以为极好,最好的要推《春郊小景》,足够与日本现代有名的木刻家争先。(鲁迅:《书信·致李桦》) 郭全海蹲在地上,用烟袋锅子划着地上的松雪,对大伙说道:“萧队长说过:先进的要带落后的,咱们算先迈一步,老王太太拉后一点点,咱们得带着她走。……”(周立波:《暴风骤雨》)

  • 拉扯-常用词语搭配词典

    拉扯lāche

    〈动〉①拉。常作谓语,一般要带宾语。

    不论走到哪里,孩子总是紧紧地拉扯住他|拉扯着她的后衣襟

    ②辛勤抚养。常作谓语,一般要带宾语或补语。

    你妈屎一把,尿一把,把你们兄妹三人拉扯大|拉扯成人|拉扯到现在|大嫂拉扯着我长大|他成了孤儿以后,全靠街坊邻里帮助拉扯|靠姑姑的拉扯才上了中学

    ③牵扯,牵涉。常作谓语,一般要带宾语。

    你一人做事一人当,不要拉扯别人|你别拉扯我

    ④闲谈。可以带宾语或补语。

    我没工夫跟你在这闲拉扯|你跟他拉扯什么|拉扯了半天

  • 粗拉-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粗拉cūla

    粗糙——细致(工作~)

  • 拉-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拉lā

    ①用力使朝自己的方向或跟着自己移动——推(~车)②帮助——推(对犯错误的青年,我们要立足于拉,不能不管,更不能~。)

  • 稀稀拉拉-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稀稀拉拉xīxīlālā

    稀疏的样子——密密麻麻(纸上的字~)、密密丛丛(~的树林)、密密层层(山坡上的酸枣树~的)

  • 拉拢 笼络-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拉拢 笼络

    拉拢lālǒng 笼络lǒngluò

    动词。指为了对自己有利,用手段使别人向自己方面靠拢。

    “拉拢”强调出于不正当的目的,把别人拉到自己的一边来;含有:“对别人有所求或有所利用”的意味。例如:“他想拉拢左右邻舍的青少年,却都遭到他们的抵制”;“不请吧,未免怠慢;请吧,恐怕犯‘拉拢’腐蚀干部之嫌”(《收获》,1981,1)。

    “笼络”强调以讨好等手段,把别人的感情争取过来,使别人亲近自己,从而对自己有利;意思比“拉拢”轻;可以和“人心”搭配。例如:“都说李自成很能笼络人心,果然不假”(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上册);“借此散布一点空气,对政治犯施展一点笼络手段,未始不是一着好棋”(罗广斌、杨益言:《红岩》)。

  • 拖拉 拖沓-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拖拉 拖沓

    拖拉tuōlā 拖沓tuōtà

    形容词。表示办事迟缓、不利落。

    “拖拉”含有“不及时解决问题或工作不上紧而拖长时间、不按期完成任务”的意味;除用于具体处理问题或担负某种工作任务的情形外,还可用来形容一般的工作作风;可以重叠。例如:“有时候,你以为领导大意马虎,办事拖拉,岂不知人家心里有数,这里面有个意图”(上海文艺出版社编:《重放的鲜花》);“她对孩子娇,所以怕把自己孩子送到托儿所、就故意拖拖拉拉”(李准:《春笋集》);“劳动生产率提不高,到处是人海战术,拖拉作风,长此下去,实现四个现代化岂不统统成了泡影”(《光明日报》,1979.6.16)。

    “拖沓”含有“做事毫无理由地将进程放得很慢,拖泥带水,甚至往往踏步不前”的意味;只用于处理问题、办事、做工作的情形,不用于作风;一般不可以重叠。例如:“他做事也实在拖沓,都一年了,还没有替你把材料译出来,真不像话”;“平常做事拖沓,成了习惯,遇到要办理紧急、繁重的事情时,就很紧张、被动”。“甚至连电讯室的呼号和打击电键的响声,也一反过去那种拖沓的调子,变得十分急促了”(罗广斌、杨益言:《红岩》)。

    “拖沓”在表示“(话语或文艺作品的结构)不紧凑、不明快简练”的意义时(如说:“同样的文字,曾被译得语言拖沓,形象黯淡”〔《文艺报》,1979,5〕;“整个影片结构松散、拖沓”〔同上〕),和“拖拉”没有同义关系。

  • 稀疏 稀 稀稀拉拉-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稀疏 稀 稀稀拉拉

    稀疏xīshū 稀xī494稀稀拉拉xīxilālā

    形容词。表示(物体或声音等)各单位在空间或时间上的间隔大,不密。

    “稀疏”强调各单位之间有较大距离,和“稠密”相反;有书面语色彩,多用于书面语。例如:“山上的树木是很稀疏的,枯黄的秋草,使全山就象蒙上了一大张狮子皮”(郭沫若:《革命春秋》);“这时天气微明,星光稀疏”(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上册);“枪声,渐渐稀疏了,远远地可以看到一群一群俘虏被押解着正走下战场”。

    “稀”在意思上和“稀疏”一致,但不如“稀疏”明晰,没有特殊色彩;能重叠。例如:“炮声比刚才稀一些了”;“不但台下的观众愈走愈稀,连台上的演员也陆续失踪”(《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地边稀稀地种着一些大豆”。

    “稀稀拉拉”强调不密的样子;意思比较具体;是口语用词,口语色彩浓厚。例如:“十年前,我看他的头发就有点稀稀拉拉的了”;“客人来得很少,稀稀拉拉地坐在四周的长椅子上”;“已经留了半年的胡子长了有两寸多长,虽然是稀稀拉拉地,现在看来真象个‘老头队员’了”(刘流:《烈火金钢》)。

  • 拉后腿-实用委婉语词典

    拉后腿

    婉指阻止别人做某件事情。也作“扯后腿”、“拖后腿”。喻指。

  • 拉开长弓-实用委婉语词典

    拉开长弓

    欧美婉指夸大其辞,或造假。有戏谑味。

  • 年月日的阿拉伯数字表示法-实用语文规范知识小词典

    年月日的阿拉伯数字表示法

    这本来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有人喜欢采取英美式的表达方式,以致发生了混淆。汉语中年月日的顺序是从大到小,即某年某月某日,如香港回归的时间是1997年7月1日,又写作1997-07-01,也有写作“1997.7.1或1997/7/1。而英式的表达法是从小到大,即某日某月某年,如香港回归的时间写作1/7/1997;美式的表达法是先月日后年份,即某月某日某年,如香港回归的时间写作7/1/1997。汉语的表达方式不会发生误解的,而英式和美式的表达方式却时有因不够明白而发生误解。在中国人之间交往时,我们没有必要用英式或美式的表达方式。在与外国人交往需要用英美式表达方式时,最好将月份写成英语单词,如“July1,1997”,以免误解。另外,“1997年”不要写成“97年”,不要用简写。

  • 数字·阿拉伯数字-实用语文规范知识小词典

    数字·阿拉伯数字

    在数学史上,阿拉伯数字被称作“印度—阿拉伯数字”。它是古代印度人发明的,后来由印度传到阿拉伯,12世纪初又由阿拉伯传到欧洲,欧洲人称它为“阿拉伯数字”。印度数码早在公元8世纪初叶就传到中国,但没有流行开来。直到20世纪初,随着近代数学在中国的兴起,阿拉伯数字才被广泛地使用。阿拉伯数字是世界上最完善的数字制。它的优点是:笔画简单、结构科学、形象清晰、组数简短,所以被世界各国普遍应用,成为一套国际通行的数字体系。在我国,一个时期以来,特别是出版物实行横排之后,阿拉伯数字的使用范围扩大了,不仅用于数学及其他自然科学出版物,一般出版物凡是在涉及数字(如表示时间、长度、质量、面积、容积等量值)时,也开始使用阿拉伯数字,但由于缺乏统一的体例,各种出版物上数字用法十分混乱。为纠正这种混乱状况,1987年1月1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出版局、国家标准局、国家计量局、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中宣部新闻局、中宣部出版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这个规定试行了8年,后经修订,于1995年12月13日由国家技术监督局正式做为国家标准颁布,从1996年6月1日起实施。

  • 打击 拉拢-反义词应用词典

    打击 拉拢

    打击 dǎjī 拉拢 lālong

    【打击】动词。敲打,撞击;攻击,使受挫折。可用于抽象事物,适用范围较广。可重叠为ABAB式。

    〔例句〕

    1.每一次农民起义都打击了当时的封建统治。

    2.这句话像一柄铁锤在觉新的脑门上打击了一下。

    3.筑路工程刚进行一个星期,就受到了第一次打击。

    【拉拢】动词。为了对自己有利,用手段使别人靠拢到自己方面来。含贬义。

    〔例句〕

    1.他经常把落后分子作为拉拢的对象。

    2.他企图用拉拢干部的手段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

    3.他经不起港商的腐蚀拉拢,落入了犯罪的泥坑。

    〔应用例句〕

    他们很不正派,总拉拢一些人,打击一些人。

  • 拉 推-反义词应用词典

    拉 推

    拉 lā 推 tuī

    【拉】动词。用力使朝自己所在的方向或跟着自己移动。

    〔例句〕

    1.一位老大爷拉着我的手,把一双“红军鞋”塞给我。

    2.我没出去拉车?我天天光闲着来着?

    3.一拉那个大人,她哼了一声,我就使劲往外拉,见她又不动了。

    【推】动词。向外用力使物体或物体的某一部分顺着用力的方向移动。

    〔例句〕

    1.望着玻璃窗外银白色的雨练,学生们估计苏教授不会来了。正在这时,教室的门被轻轻推开了。

    2.绝望的加西莫多一怒之下把他从高高的顶楼上推了下去。第二天,敲钟人便失踪了。

    〔应用例句〕

    对犯有错误的少年,我们应该拉他一把,使他走上正路;如果放弃了教育,无异于把他推向深渊。

  • 拉长 缩短-反义词应用词典

    拉长 缩短

    拉长 lācháng 缩短 suōduǎn

    【拉长】用力使物体向长的方向发展,也表示声音的延长。

    〔例句〕

    “哥——”快嘴的姑娘拉长了声音叫着,“这么晚了,你还开玩笑!”

    【缩短】使原有长度、距离和时间变短。

    〔例句〕

    1.如果要缩短工时,提高工作效率,应当主要抓烧开水这个环节,而不是抓拿茶叶等环节。

    2.通过想像,人们可以把时间缩短,空间缩小,或者反之,把它们放长放大。

    〔应用例句〕

    两个小朋友用力拉长了橡皮筋,可是其中一个刚松手,橡皮筋又很快地缩短了。

  • 拉拢 排斥-反义词应用词典

    拉拢 排斥

    拉拢 lālong 排斥 páichì

    【拉拢】动词。为了对自己有利,用手段使别人靠拢到自己方面来。贬义。用力拉,使物体向自己的方向靠拢。将人、事拉到一起。

    〔例句〕

    1.然而遇到风雨或者极冷的天气,船篷必须拉拢来,那位置也就无所谓优越,大家一律平等,埋没在含有恶浊气味的阴暗里。

    2.刘爷,您可真有个狠劲儿,给拉拢这路事!

    3.第四次把网拉拢来的时候,他觉得太重了,简直拉不动。

    【排斥】动词。使别的人或事物离开自己这方面。

    〔例句〕

    1.所谓学洋务,社会上便以为是一种走投无路的人,只得将灵魂卖给鬼子,要加倍的奚落而且排斥的……

    2.处理任何事情都要有鲜明的立场、坚定的原则、正确的态度,但是不排斥灵活的方式方法。

    3.回到故乡之后,又受到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地可容。

    〔应用例句〕

    拉拢同党,排斥异己,是他惯用的政治手段。

  • 拉拢 笼络-近义词应用词典

    拉拢 笼络

    拉拢 lālong 笼络 lǒngluò

    【拉拢】为了对自己有利,用手段使别人靠拢到自己方面来。如:

    1.为了这些,就要拉拢一些人,排挤一些人,在同志中吹吹拍拍,拉拉扯扯,把资产阶级政党的庸俗作风也搬进共产党里来了。

    【笼络】用手段拉拢人。如:

    2.假使初进北京时,自成听了李岩的话,使士卒不要懈怠而败了军纪,对于吴三桂等及早采取了笼络政策,清人断不至于那样快的便入了关。

    辨析:它们都是贬义词。“拉拢”着重于耍手段使人家靠到自己方面来,使自己得利,如拉拢关系。“笼络”指用不正当的方法拉拢人,使对方从思想上、感情上靠拢自己,如常说笼络人心。

  • 收买 拉拢-近义词应用词典

    收买 拉拢

    收买 shōumǎi 拉拢 lālong

    【收买】用势力物质引诱,拉人参加(组织)。如:

    1.你们这样拖延时候,不过是想花钱收买少数不要脸的败类,暂时把我们骗在这儿。

    【拉拢】为了对自己有利,用手段使别人靠拢到自己方面来。如:

    2.为了这些,就要拉拢一些人,排挤一些人,在同志中吹吹拍拍,拉拉扯扯,把资产阶级政党的庸俗作风也搬进共产党里来了。

    辨析:“收买”着重于用金钱、美色、名誉、地位等不正当手段,拉人参加组织,如收买人心,收买流氓打手。“拉拢”着重于耍手段联络、牵合。拉拢者可指别有用心的人,为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拉人参与活动,如拉拢排挤,吹拍拉拢,拉拢一部分打击另一部分。它们都是贬义词。

  • 拉-古文观止词典

    拉lā

    【词性】:动词

    一、折断(1)。《邹阳狱中上梁王书》:范雎拉胁折齿于魏。——范雎在魏国折断了胁骨,打落了牙齿。

    二、折犀(1)。《北山移文》:将欲排巢父,拉许由。——要想排斥巢父,折辱许由。

  • 拉皮条-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拉皮条

    【释义】:

    指为通奸姘居的男女牵线。《济公全传》一三一:我说:“你别胡说,那是我外甥女。”他说:“叫我给接回来拉皮条”。《文明小史》一六:那个是马夫阿四,一向不做好事情,是专门替人家拉皮条的,这一男一女,就是他拉的皮条。如今到了拆姘头的时候,仍旧找着原经手。

    ☉拉皮条牵马

    《兰花梦奇传》二三:姐姐凡事都是推他,可不无趣?我知道你要人拉皮条牵马呢!

  • 拉硬弓-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拉硬弓

    【释义】:

    比喻逞强,双方各不相让。《醒世姻缘传》八七:如今这们可怜人拉拉的央及人睡觉,头里不要这们十分的拉硬弓怎么!

  • 拉硬屎-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拉硬屎

    【释义】:

    比喻逞强使气。《红楼梦》六:二十年前,他们看承你们还好,如今自然是你们拉硬屎,不肯去亲近他,故疏远起来。

  • 拉长线儿-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拉长线儿

    【释义】:

    比喻作长远的安排打算。《红楼梦》二四:你倒会拉长线儿,罢了。要不是你叔叔说,我不管你的事。

  • 拉拉扯扯-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拉拉扯扯

    【释义】:

    ①形容亲热但不庄重的样子。《红楼梦》三一:晴雯说:“怪热的,拉拉扯扯作什么!叫人来看见像什么!”《孽海花》一六:人家孩子面重,你别拉拉扯扯,臊了她,我可不依。②形容亲热和睦的样子。《儿女英雄传》三八:说着,才大家嘻嘻哈哈拉拉扯扯奔了那座财神殿去了。③形容硬套近乎的样子。《三侠五义》八九:你这丫头,岂有此理!慢说没花儿,就是有花儿,也犯不上给你。难道你怕走大了脚,不会自己掐去么?拉拉扯扯什么意思!

  • 拉三扯四-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拉三扯四

    【释义】:

    指东拉西扯,谈话或议论把本来无关的人和事都牵扯到一块。《红楼梦》四六:他嫂子脸上下不来,因说道:“愿意不愿意,你也好说,犯不着拉三扯四。”

  • 拉在浑水里-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拉在浑水里

    【释义】:

    比喻把人搅在是非之中。《红楼梦》九〇:不然,就是他和琴妹妹也有了什么不对的地方儿,所以设下这个毒法儿,要把我拉在浑水里,弄一个不清不白的名儿,也未可知。

  • 拉口子要见血-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拉口子要见血

    【释义】:

    比喻凡事总要寻根究底见个明白,看个结果。《儿女英雄传》一九:这姑娘是天生的半分不认错,一字不饶人,拉口子要见血,刨树要搜根儿的脾气。听了这话,早把那要刀的话且搁起,先要合尹先生辨明这“迟早”两个字。

  • 扯篷拉纤-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扯篷拉纤

    【释义】:

    比喻中间人的介绍、撮合。《红楼梦》一五:我比不得他们扯篷拉纤的图银子。这三千银子,不过是给打发说去的小厮做盘缠,使他赚几个辛苦钱,我一个钱也不要他的。

  • 搭拉嘴子-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搭拉嘴子

    【释义】:

    搭拉:耷拉。形容人生气、失意闭嘴无言的样子。《续红楼梦》一〇:我也不稀罕什么独霸为王,只求爷明儿立一点丈夫的志气,诸凡事要点儿强,不要日后落到搭拉嘴子的分儿,那我就沾了大爷的大恩了。

  • 滴零搭拉-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滴零搭拉

    【释义】:

    衣服破烂貌。《三侠五义》一〇:然后拿出一顶半零不落的开花帽子与少爷戴上。又拿出一件滴零搭拉的破衣与少爷穿上。

  • 滴溜搭拉-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滴溜搭拉

    【释义】:

    形容物体下垂悬空晃荡的样子。《精神降鬼传》三:果然短命鬼任凭贤行一步三摇,三步九抧,滴溜搭拉像个气球似的,并不碍事。

  • 东拉西扯-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东拉西扯

    【释义】:

    ①一会儿说东,一会儿说西。形容说话没有中心。《红楼梦》八二:更有一种可笑的,肚子里原没有什么,东拉西扯,弄的牛鬼蛇神,还自以为博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八八:他的心中,此时已经无限得意,因此对着芬臣,东拉西扯,无话不谈。②这边取一点,那边拿一点,形容从各处挪凑。《孽海花》二二:你别看永丰庄怎么大场面,一天到晚整千整万的出入,实在也不过东拉西扯、撑着个空架子罢了!遇着一点儿风浪就挡不住。

  • 东扯葫芦西拉瓢-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东扯葫芦西拉瓢

    【释义】:

    指东拉西扯,漫无边际的闲聊。《卢梭魂》九:你醒醒去罢,不要在这里东扯葫芦西拉瓢,混话醉话了。

  • 冬瓜拉到茄子地里去了-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冬瓜拉到茄子地里去了

    【释义】:

    比喻胡乱拉扯。《补红楼梦》二:这都是鸳鸯姐姐亲眼见的事,这会子旨意上说是什么缁衣托钵,这不是冬瓜拉到茄子地里去了么?

  • 割拉老鼠嫁女儿-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割拉老鼠嫁女儿

    【释义】:

    歇后语:吱吱叫。割拉:即旮旯,角落。形容发出吱吱的声响。《醒世姻缘传》四:珍哥夺着要看。晁大舍道:“一个钱的物儿,你可看的!”随藏入袖中去了,说道:“拿茶来,吃了睡觉,休要‘割拉老鼠嫁女儿’。”

  • 瓜声不拉气-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瓜声不拉气

    【释义】:

    瓜声:侉声。不拉:语助词。意即侉声侉气。指说话不合本地口音,怪声怪气。《醒世姻缘传》四:晁大舍道:“那位相公那里人声音?”典书回说:“瓜声不拉气的,像七县里人家。”

  • 挂拉枣儿--有限-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挂拉枣儿--有限

    【释义】:

    歇后语。挂拉枣儿:一种干果食品,枣去核烤干,用线穿连。也作“挂络枣儿”。限:谐“线”。比喻本领有限。《儿女英雄传》四〇:我也不会花说柳说的,一句话,我就保他不撒谎、出苦力这两条儿。要讲本事呵,不是我过奖,他可挂拉枣儿--有限。

  • 哈拉哈张-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哈拉哈张

    【释义】:

    意谓大大咧咧,马马虎虎。《龙图耳录》一一七:偏偏的殷显又是个哈拉哈张的人,这些小算盘上全不理会。

  • 和尚跑了,拉住没辫子的人当秃驴用-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和尚跑了,拉住没辫子的人当秃驴用

    【释义】:

    秃驴:骂和尚的话。比喻当事人跑掉了,抓住不相干的人来顶替他当差。《冷眼观》一七:别要明天闹出大乱子来,和尚跑了,拉住我没辫子的人当秃驴用,那才是骑在虎背上不能下虎呢,可不是顽的。

  • 猴儿拉稀--小人儿坏了肠子-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猴儿拉稀--小人儿坏了肠子

    【释义】:

    歇后语。比喻存心不良。《儿女英雄传》二五:好个小金凤儿!难道连你也要合我嘚啵嘚啵不成?果然如此,可算你猴儿拉稀--小人儿坏了肠子了!

    ⊙猴儿拉稀--坏了肠子

    《龙图耳录》六一:好吓!老窦吓!现放着荤菜,你说没有,你可是猴儿拉稀--坏了肠子了!

  • 话拉拉儿-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话拉拉儿

    【释义】:

    意即“话匣子”,讥称人话语太多。《儿女英雄传》二二:你有本事醒一夜,他可以合你说一夜。那是我们家有名儿的夜游子,话拉拉儿!

    ⊙话口袋子

    《红楼梦》四九:一个香菱没闹清,偏又添了你这么个话口袋子。

  • 叫老虎拉车--我不敢-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叫老虎拉车--我不敢

    【释义】:

    歇后语。敢:谐“赶”。驾车俗称赶车。意即我不敢做某事。《施公案》一三七:你再想教我救你出坑,好似叫老虎拉车--我不敢。一来四门紧闭,二来兵将巡逻,救不成你,连我一齐拿住,那就要了我的宝贝咧!

  • 牢拉的-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牢拉的

    【释义】:

    旧时定例,囚犯死于牢者,其尸首只能从牢中拉出。骂人话,诅咒人死在牢内,被人拉出。《金瓶梅词话》三一:踹踹门槛儿,教那牢拉的囚根子把怀子骨折了!

  • 脑袋掉下来,碗大疤拉-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脑袋掉下来,碗大疤拉

    【释义】:

    疤拉:疤瘌。意谓事情再大也没什么了不起,不放在心上。《永庆升平前传》四:成龙说:“不要紧,天塌了有地接着,脑袋掉下来,碗大疤拉。”

    ☉脑袋掉下来,不过碗大疤拉

    《彭公案》一二一:姓石的我是个英雄,天塌了有地接着,脑袋掉下来,不过碗大疤拉。我既敢惹他,我就要会会他。你怕金眼雕,我是不怕金眼雕的。

  • 七拉八扯-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七拉八扯

    【释义】:

    形容谈话内容杂乱。《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一〇四:不过在船上没有伴,和他七拉八扯的谈天罢了。

  • 文不能拈笔,武不能拉弓-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文不能拈笔,武不能拉弓

    【释义】:

    文的方面不能像书生秀才一样拈笔作文,武的方面不能像战士一样拉弓射箭。比喻人没能耐,不成才。《官场现形记》二九:目下老成虽已凋谢,而一班勋旧子弟承祖父余荫,文不能拈笔,武不能拉弓,娇生惯养,无事可为。

    ⊙文不能像秀才,武不能当兵

    《冷眼观》二二:不过是没有穿过皮底鞋子,跑过山东道儿,文不能像秀才,武不能当兵。

  • 鞋搭拉袜搭拉-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鞋搭拉袜搭拉

    【释义】:

    形容衣着不整或衣履破烂。《红楼梦》二七:正经兄弟,鞋搭拉袜搭拉的没人看的见,且作这些东西。

  • 一念吃白斋,九牛拉不转-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一念吃白斋,九牛拉不转

    【释义】:

    吃白斋:信佛人吃素连盐酱也不沾。意谓以最最虔诚的态度信佛吃斋,什么力量也改变不了。《儿女英雄传》二一:即如这位张太太,方才干啖了那三碗白饭,再拿一碗白水一,据理想着,少一刻他没有个不醋心的。那知他不但不醋心,敢则从这一顿起,“一念吃白斋,九牛拉不转”,他就这么吃下去了。你看他有多大横劲。

  • 半拉架-汉语惯用语辞典

    半拉架bàn lǎ jià

    方言。一半,半个。引申为不完整的或不合格的。毕方等《千重浪》“这位半拉架的师傅我还信不着呢!”

  • 半拉子-汉语惯用语辞典

    半拉子bàn lǎ zi

    ①指半个,一半。草明《乘风破浪》“提到咱们宋厂长,我半拉子心爱他,半拉子心怨他。”②指未成年的长工。周立波《暴风骤雨》”王春生十六岁那年,当上半拉子。他的劳金钱一个也不花,全都交给妈。”

  • 半拉子工程-汉语惯用语辞典

    半拉子工程bàn lǎ zi gōng chéng

    指无法最终完工的、失败的建设项目。《海南日报》2000.11.24.“近期内将推出一批位于重点路段严重影响城市景观的‘半拉子’工程公开进行处置。”

  • 胡拉扯-汉语惯用语辞典

    胡拉扯hú lā chě

    谓胡扯,乱说。《红楼梦》“你别胡拉扯了!”

  • 扛半拉活-汉语惯用语辞典

    扛半拉活káng bàn lā huó

    见“扛半拉子活”。

  • 扛半拉子活-汉语惯用语辞典

    扛半拉子活káng bàn lā zi huó

    谓未成年的孩子做整天活,只得成人的半天工钱。周立波《暴风骤雨》,“往后这些年,他到外屯捡碗碴子,摘山葡萄叶子,卖零工夫,扛半拉子活,度着半饥半饱的生活。”也说“扛半拉活”。西虹《家》“我起小就给地主放牛,放猪,扛半拉活,又扛整活。”

  • 拉边套-汉语惯用语辞典

    拉边套lā biān tào

    比喻当助手。权延赤《第三代开天人》“你拉边套的日子结束了,去当辕马吧!”

  • 拉长线-汉语惯用语辞典

    拉长线lā cháng xiàn

    比喻作长远的安排。《红楼梦》“贾芸道‘好婶娘,先把这个派了我,果然这件办的好,再派我那件罢。’凤姐笑道‘你倒会拉长线儿!’”梁斌《红旗谱》,“咱跟他拉长线儿,古语说得好,‘大丈夫报仇,十年不晚’。”

  • 拉场子-汉语惯用语辞典

    拉场子lā chǎng zi

    比喻设宴拉拢关系。刘泉《51号兵站》“你力我拉场子,请客,合伙做生意。”

  • 拉大排-汉语惯用语辞典

    拉大排lā dà pái

    方言。谓成立武装部队。周立波《暴风骤雨》“不到半拉月,韩老六拉起大排来,收洋马,收大枪。”

  • 拉大网-汉语惯用语辞典

    拉大网lā dà wǎng

    谓大规模搜捕不法分子或罪犯。陈晓轩等《北京外汇黑市》,“87名汇贩子同时落网。这就是对外汇黑市的拉大网。”

  • 拉钝锯-汉语惯用语辞典

    拉钝锯lā dùn jù

    比喻事情进行得缓慢艰难。浩然《艳阳天》“焦淑红差点儿笑出声来。汇报工作就像拉钝锯。”

  • 拉肥猪-汉语惯用语辞典

    拉肥猪lā féi zhū

    谓绑票。欧阳平《今古传奇》“他先还以为是‘拉肥猪(绑票)’,自愿出一千银元,及至见到我,他就知道报应到了。”

  • 拉杆子-汉语惯用语辞典

    拉杆子lā gān zi

    方言。当土匪。梁延峰《白皮红心·攻心战》:“我邢焕章从十七岁拉杆子(当土匪),凭着一颗脑袋一杆枪,走南闯北,没栽过跟斗落过马,管他八路九路,能把我怎么样?”

  • 拉关系-汉语惯用语辞典

    拉关系lā guān xi

    谓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使用关系。老舍《四世同堂》“我看得很明白,一个人在社会上,就得拉关系,关系越多,吃饭的道儿才越宽,饭碗才不至于起恐慌。”

  • 拉横耙-汉语惯用语辞典

    拉横耙lā héng pá

    比喻跟别人有不同看法。映泉《百年风流》:“我又要跟你拉横耙了。不怪人家清高,而怪我们自己。”

  • 拉后腿-汉语惯用语辞典

    拉后腿lā hòu tuǐ

    比喻利用亲密关系或感情牵制别人行动。曾克《战地婚筵》“老婆是给自己娶的,对象就要好生注意注意。要是自己决心革命一辈子,找个拉后腿的就不行。”

  • 拉饥荒-汉语惯用语辞典

    拉饥荒lā jī huang

    谓负债。周立波《暴风骤雨》“刘义林拉下小老杜家的饥荒,临死以前还不起。”

  • 拉家常-汉语惯用语辞典

    拉家常lā jiā cháng

    指聊天,谈家常事。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顾二妈坐在女儿侧边,采着四季豆,俩人在拉家常。”

  • 拉近乎-汉语惯用语辞典

    拉近乎lā jìn hu

    方言。比喻拉关系。冯骥才《雕花烟斗》:“他觉得老花农在对自己客套,拉近乎。”也作“拉近胡”。孙犁《白洋淀纪事·村歌下篇》“你是地主,我是贫农,我们不是一家子,你不要和我拉近胡。”

  • 拉近胡-汉语惯用语辞典

    拉近胡lā jìn hu

    见“拉近乎”。

  • 拉锯战-汉语惯用语辞典

    拉锯战lā jù zhàn

    比喻反复多次,无法解决问题。李英儒《女儿家》“这个问题在长期的拉锯战里,终于暂时放下了。”

  • 拉拉队-汉语惯用语辞典

    拉拉队lā lā duì

    体育运动比赛或文娱活动中,在旁给参加者呐喊助威的队伍。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大伙齐声呐喊,好热闹啊,像个拉拉队似的。”也作“啦啦队”。郭澄清《大刀记》“歌声的余音尚未落尽,那边的啦啦队就嚷开了。”

  • 拉郎配-汉语惯用语辞典

    拉郎配lā láng pèi

    比喻把两个强行捏合在一起。苏策《学院领导的苦恼和我的苦恼》“‘拉郎配’已经配好了,我能不写吗?”

  • 拉满弓-汉语惯用语辞典

    拉满弓lā mǎn gōng

    比喻说话做事不留余地。蒋子龙《子午流注》“他为我办事从来都是这么拉满弓。”

  • 拉牛皮糖-汉语惯用语辞典

    拉牛皮糖lā niú pí táng

    比喻死纠活缠,不肯罢休。吴强《红日》,“(敌人)跟我们死纠活缠,拉牛皮糖。”

  • 拉皮条-汉语惯用语辞典

    拉皮条lā pí tiáo

    ①谓撮合不正当的男女关系。《官场现形记》:“他这人专门替人家拉皮条,溜钩子。”邹韬奋《萍踪寄语》“第二天我们里面有两位在街上散步,到一处就有人来‘拉皮条’,说附近就有美丽的女子,要不要。”②引申为撮合不正当的交易。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看来胡十三的东家,便是这件事的经手人,那穿马褂的,却是在官场绅士那边拉皮条的。”

  • 拉偏架-汉语惯用语辞典

    拉偏架lā piān jià

    谓劝架时故意挡住一方手脚让另一方打。陈忠实《信任》:“和罗虎一起寻衅闹事的青年一拥而上,表面装作劝解,实际是拉偏架。”

  • 拉山头-汉语惯用语辞典

    拉山头lā shān tóu

    谓为私利而组织小集团。《新华月报》1973年6期:“他们一方面招降纳叛、拉山头,另一方面,对不同意他们的人则‘残酷斗争,无情打击’。”也作“树山头”、“垒山头”。邓小平《加强党的领导,整顿党的作风》:“党员要按照党的章程办事,遵守党的纪律,不能搞宗派主义,树山头、垒山头,或者站到这个山头、那个山头。”

  • 拉舌头-汉语惯用语辞典

    拉舌头lā shé tou

    谓没根据地乱说。老舍《柳家大院》,“可是张二这个家伙不是好调货,欠下两个月的房租,还由着娘们拉舌头扯笸箕,撵他搬家!”

  • 拉晚儿-汉语惯用语辞典

    拉晚儿lā wǎnr

    方言。①谓深夜不归。《群强报》1918.8.1:“夙日知道主人是惯爱拉晚儿放夜游,这一程子是早出晚归总没恋晚儿。”②谓人力车工人夜间出车。老舍《骆驼祥子》:“无论冬天夏天总是‘拉晚儿’。”

  • 拉稀屎-汉语惯用语辞典

    拉稀屎lā xī shǐ

    ①比喻胆怯、退缩。戴厚英《流泪的淮河》“平时一个个都讲得好听,一到危险的关头都变了,拉稀屎、尿裤裆了。”②比喻做不光彩的事,使大家蒙受耻辱。楚良《清明过后是谷雨》,“我命令这贱女人马上给我滚,抱上你的私生子,滚!别在我们家拉稀屎!”

  • 拉下脸-汉语惯用语辞典

    拉下脸lā xià liǎn

    ①比喻不顾情面。《红楼梦》“贾珍也不承望三姐儿这等拉的下脸来。”②比喻不害羞,不顾羞耻。曹禺《日出》:“我拉下脸跟您说吧,我的女人都跟我散了,没有饭吃,她一个人受了这样的苦,她跟人跑了。”③谓露出不高兴的表情。如,他听了这句话,立刻拉下脸来。

  • 拉下马-汉语惯用语辞典

    拉下马lā xià mǎ

    ①比喻把人从领导岗位上弄下来。许思言执笔《海瑞上疏》:“纵然将我千刀万剐,我也要将他们拉下马!”②比喻彻底驯服人。于敏《第一个回合》“男的百依百顺,早叫她拉下马来了。”

  • 拉一把-汉语惯用语辞典

    拉一把lā yī bǎ

    谓帮助一下。浩然《金光大道》“(我)知道咬到这种滋味的时候多需要人拉一把。”

  • 拉硬弓-汉语惯用语辞典

    拉硬弓lā yìng gōng

    比喻态度强硬。《醒世姻缘传》:“如今这们可怜人拉拉的央及人睡觉,头里别要这们十分的拉硬弓怎么!”郑永昌《黑虎闹东京》:“我劝你不要借着圣旨耍权柄,得寸进尺拉硬弓。”

  • 拉硬屎-汉语惯用语辞典

    拉硬屎lā yìng shǐ

    比喻硬装清高。《红楼梦》:“当日你们原是和金陵王家连过宗的。二十年前,他们看承你们还好,如今是你们拉硬屎,不肯去就和他,才疏远起来。”

  • 拉杂变-汉语惯用语辞典

    拉杂变lā zá biàn

    讥喻模拟古人而堆砌杂凑的作品。宋苏轼《书拉杂变》,“司马长卿作《大人赋》,武帝览之,飘飘然有凌云之气。近时学者作拉杂变,便自谓长卿。长卿固不汝嗔,但恐览者渴睡落状,难以凌霄耳。”

  • 马拉松-汉语惯用语辞典

    马拉松mǎ lā sōng

    马拉松赛跑。比喻长时间。多含贬义。《花城》1981年第5期“为什么一开会,张源就摊开本本,拿出提纲,死抓住农村经济政策问题进行马拉松发言。”

  • 猫拉稀屎-汉语惯用语辞典

    猫拉稀屎māo lā xī shǐ

    比喻干活拖沓,不使劲。张贤亮《绿化树》“我见过劳动了一辈子的老农,干起活来仍是拖拖沓沓——当地人叫‘猫拉稀屎’。”

  • 拉骨-汉语惯用语辞典

    拉骨wǎi lā gǔ

    见“%!img src="aprfonts/m.20080202-m300-w001-009000077.gif"/!%刺骨”。

  • 爪声不拉气-汉语惯用语辞典

    爪声不拉气zhǎo shēng bù lā qì

    方言。形容口音怪异。《醒世姻缘传》“爪声不拉气的,像北七县里人家。”

  • 克拉-现代汉语量词用法词典

    克拉kèlā

    名量词。计量宝石的单位:10克拉重的红宝石/5克拉重的祖母绿/紫水晶3克拉∥他从非洲给我带回来一颗7克拉重的蓝宝石胸坠,雅致极了。/你猜皇后头冠上的那颗黄钻石有几克拉重呀?20克拉!

    1克拉等于200毫克,即0.2克。

  • 拉-现代汉语量词用法词典

    拉lā

    名量词。〈方〉1.“拉”与“半”固定组合成“半拉”“半拉子”,计量物体或事情的一半。也可加形容词“大”“小”:半拉馒头/半拉烙饼/大半拉油条/小半拉西瓜/吃个半拉子/做了小半拉/分成俩半拉/留下半拉/给你半拉/还要半拉/看了半拉/听了大半拉∥再过半拉多月就是春节了,家家户户忙着准备年货。/他是个做事极认真、极有恒心的人,从不做半拉子事。/这只祖传下来的青花瓷盘被摔成了俩半拉,真叫人心疼!2.计量事物的一个方面,相当于“边”:半拉身子/半拉脸/半拉房子/大半拉菜园/半拉子天空/分给大半拉/占用了小半拉/卖掉了半拉/粉刷了半拉∥她们合住一套单元房,一个住北半拉,一个住南半拉。/学校的西半拉是宿舍区,东半拉是教学区。/乌云遮住了大半拉天空,蓝天偶尔在西边还露露脸。/每到寒冬,奶奶的左半拉子腿脚就不方便了,走路一瘸一瘸的。

    “拉”是方言量词,主要应用于北京地区。它与数词“半”固定组合为“半拉”,相当于“半个”“一半”。还可加“一”“俩”等,也可加形容词“大”“小”,可带“子”。如“吃了半拉苹果”“话说了半拉子就不说了”“把用费分成俩半拉,双方各承担一半”。

  • 里拉-现代汉语量词用法词典

    里拉lǐlā

    名量词。意大利的货币量词。

  • 拉-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拉lā

    ①摧折。邹阳《狱中上梁王书》:“范雎~胁折齿于魏。”《史记·齐太公世家》:“因~杀鲁桓公。”②牵,拽。顾况《公子行》:“红肌拂拂酒光狞,当街背~金吾行。”刘禹锡《花下醉中联句》:“谁能~花住,争换得春回。”

    【拉杂】杂乱。《乐府诗集·有所思》:“闻君有他心,~摧烧之。”况周颐《蕙风词话》:“至乃零乱~,胡天胡帝。”

  • 亚非拉-现代汉语大词典

    亚非拉yà fēi lā

    【释义】:

    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并称。

  • 一拉溜-现代汉语大词典

    一拉溜yī lā liù

    【释义】:

    方言。一排;一行。杨朔《望南山》:“这一来,一拉溜村庄谁不高兴,大王疃的老乡格外欢喜。”

  • 一忽拉-现代汉语大词典

    一忽拉yī hū lā

    【释义】:

    方言。形容迅速。梁斌《播火记》:“红军在青纱帐里,紧跟着他,一忽拉地跑上去。”

  • 七拉八扯-现代汉语大词典

    七拉八扯qī lā bā chě

    【释义】:

    漫无边际地闲谈。如:在船上没有伴,我便找了个人七拉八扯的谈天。

  • 不拉-现代汉语大词典

    不拉bù là

    【释义】:

    不脱漏。扎拉嘎胡《小白马的故事》:“依和恩格自从把广告交给查嘎斯玛后,一天不拉地看着报纸,特别是细看着广告栏。”

  • 东不拉-现代汉语大词典

    东不拉dōng bù lā

    【释义】:

    也叫冬不拉。哈萨克族拨弦乐器。木制,琴身呈梨形,琴颈细长,有两或四根弦。

  • 东扯西拉-现代汉语大词典

    东扯西拉dōng chě xī lā

    【释义】:

    ①同“东拉西扯①”。瞿秋白《“矛盾”的继续》:“这指导工会的事是很麻烦的,你得给他详细说说以前的经过情形,不要东扯西拉的什么英美,什么南洋。”②同“东拉西扯③”。老舍《老张的哲学》:“闭上眼看见一个血淋淋的一颗人头在路上滚,睁开眼看见无数恶鬼在东拉西扯的笑弄他。”

  • 东扯葫芦西拉瓢-现代汉语大词典

    东扯葫芦西拉瓢dōng chě hú lu xī lā piáo

    【释义】:

    比喻漫无边际的闲谈。程树榛《钢铁巨人》:“看样子,老太太要举例子来为自己的论点作证,但老头却不耐烦了:‘好了,好了!别东扯葫芦西拉瓢的了,我们还有正经事哩!’”

  • 东拉西扯-现代汉语大词典

    东拉西扯dōng lā xī chě

    【释义】:

    ①一会儿说东,一会儿道西。形容说话或写文章漫无边际、杂乱无章。夏丏尊等《文心》:“那些校长先生偏要东拉西扯写上这么多的文字,真是可怪的事。”②这边取一点,那边拿一点。形容从各处挪凑。鲁迅《致陈铁耕》:“连环图画要在这里卖版权,大约很难。刊物上虽时有木刻,然而不过东拉西扯,不化一文钱。要他们出钱,可就没人肯要了。”③这面拉一下,那面扯一把。形容随意摆弄。吴梅《风洞山》:“我立志已坚,世缘早断,多谢月下老人把我东拉西扯,到了这般地步,好不痛心也。”

  • 东拉葫芦西扯瓢-现代汉语大词典

    东拉葫芦西扯瓢dōng lā hú lu xī chě piáo

    【释义】:

    同“东扯葫芦西拉瓢”。刘江《太行风云》:“不要东拉葫芦西扯瓢,趁早说实话!”

  • 半半拉拉-现代汉语大词典

    半半拉拉bàn ban lā lā

    【释义】:

    不完整;未全部完成的。如:事情说了个半半拉拉他就不说了。又如:活干了个半半拉拉就丢下了。

  • 半拉-现代汉语大词典

    半拉bàn lǎ

    【释义】:

    ①半个;一半。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老寿)拿起刀就切老伴优待自己的那半拉饼子。”②半边。草明《乘风破浪》:“但是我们从电灯的疏密和高低,仍然可以看出来那一溜是炼钢厂,这半拉是炼铁厂。”

  • 半拉子-现代汉语大词典

    半拉子bàn lǎ zi

    【释义】:

    ①半个;一半。草明《乘风破浪》:“提到咱们宋厂长,我半拉子心爱他,半拉子心怨他。”又如:那座桥修了个半拉子,到现在还没完工。②旧指未成年的长工。周立波《暴风骤雨》:“王春生十六岁那年,当上半拉子。他的劳金钱一个也不花,全都交给妈。”

  • 半拉架-现代汉语大词典

    半拉架bàn lǎ jià

    【释义】:

    方言。一半,半个。引申为不完整的或不合格的。周立波《暴风骤雨》:“白玉山分一垧近地,有人背后嘀嘀咕咕了:‘翻身翻个半拉架,光干部翻身。’”毕方等《千重浪》:“她指指立春说:‘这位半拉架的师傅我还信不着呢!’”

  • 卡拉OK-现代汉语大词典

    卡拉OKkǎ lā ōu kèi

    【释义】:

    [卡拉,日から(空白);OK,英orchestra(管弦乐队)]原指供歌手练习的录有乐队伴奏音乐的磁带,现多指播放这种磁带的整套音响设备或用此类设备供一般顾客自娱的娱乐场所。20世纪70年代由日本人首创。

  • 占着茅坑不拉屎-现代汉语大词典

    占着茅坑不拉屎zhàn zhe máo kēng bù lā shǐ

    【释义】:

    比喻空占职位不干事。邓小平《关于国防工业企业的整顿》:“怕字当头,不干工作,小病大养,无病呻吟,这样的领导干部,索性请他好好休息,不然占着茅坑不拉屎怎么行?”

  • 划拉-现代汉语大词典

    划拉huá la

    【释义】:

    ①擦拭;涂抹。梁斌《播火记》:“朱老忠伸出两只手,把图形一划拉,拍拍手上的泥土,从地上站起来说:‘就这么干!’”②扒搂。用手或工具把东西归拢在一起。,韶华《肠梗阻》:“要一个推渣工,我一划拉一大把。”③潦草涂写。《人民日报》1982.10.6:“竭力摸索着划拉了这封信,字迹不清,务希原谅。”

  • 利利拉拉-现代汉语大词典

    利利拉拉lì lì lā lā

    【释义】:

    丢三拉四。形容做事不利索。《中国歌谣资料》:“舅舅给我一朵红石榴,怀里揣,袖里袖,利利拉拉一大溜。”

  • 刮拉-现代汉语大词典

    刮拉guā lā

    【释义】:

    象声词。茅盾《有志者》:“他听得络丝娘在窗外草堆里刮拉刮拉,多么有劲。”

  • 刮拉松脆-现代汉语大词典

    刮拉松脆guā lā sōng cuì

    【释义】:

    方言。①(食物)松而脆。如:油汆花生米吃起来刮拉松脆。②(声音)清脆响亮。《采风》1980年第9期:“(来富)唱起山歌来是把好手,一副刮拉松脆的金嗓子。”③(说话、办事)干脆。《青年报》19832.4:“其他人有困难,他都有求必应——刮拉松脆!’’

  • 刷拉-现代汉语大词典

    刷拉shuā lā

    【释义】:

    ①象声词。峻青《潍河上的春天》:“突然刷拉一声,沙柳丛中,一条黑影闪了出来。”②迅疾的样子。王彻《三遇文化岗》:“玉香刷拉一下红了脸,就好像被人打了几巴掌。”

  • 劈里巴拉-现代汉语大词典

    劈里巴拉pī li bā lā

    【释义】:

    象声词。管桦《烙饼》:“放机关枪一般劈里巴拉的算盘声里,人们计算了春耕、水利化,集肥的进度。”

  • 劈里叭拉-现代汉语大词典

    劈里叭拉pī li bā lā

    【释义】:

    象声词。《花城》1981年第4期:“劈里叭拉几鞭子,老乞丐拦着小乞丐,缩进墙角下,抱成一个小团团。”

  • 伊拉-现代汉语大词典

    伊拉yī lā

    【释义】:

    方言。他们。茅盾《故乡杂记》:“伊拉兵队调动得快,为啥勿早点调到上海,同十九路军一淘打?”

  • 乌拉-现代汉语大词典

    乌拉wū lā

    【释义】:

    指旧时西藏地区,农奴为官府或农奴主所服的劳役。也指这种服役者。

  • 乌拉-现代汉语大词典

    乌拉wù la

    【释义】:

    指衬垫有乌拉草的靴子。陶尔夫《伐木者的旅行》:“我们换上了浅蓝色的棉工作服,脱掉了牛皮乌拉。”

  • 乌拉草-现代汉语大词典

    乌拉草wù la cǎo

    【释义】:

    也称靰鞡草。多年生草本。茎秆直立,三棱形,纤细,坚硬。叶细条形。产于中国东北,昔称关东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之一。纤维坚韧、不易折断,为制作草鞋、草褥、人造棉、纤维板的良好材料。

  • 克拉-现代汉语大词典

    克拉kè lā

    【释义】:

    法carat]宝石的重量单位。1克拉等于200毫克,即0.2克。旧时也写作克利。

  • 离离拉拉-现代汉语大词典

    离离拉拉lí lí lā lā

    【释义】:

    方言。稀稀拉拉。李古北《农村奇事》:“人们牵着牲口离离拉拉从南场里出发了。”

  • 说媒拉纤-现代汉语大词典

    说媒拉纤shuō méi lā qiàn

    【释义】:

    旧时指为人介绍婚姻或做房地产买卖的牵线工作。老舍《茶馆》:“商议事情的,说媒拉纤的,也到这里来。”

  • 阿拉-现代汉语大词典

    阿拉ā lā

    【释义】:

    ①[阿拉伯Allāh]伊斯兰教所信仰的神的名称,该教相信阿拉是创造宇宙万物的唯一主宰。我国通用汉语的穆斯林称为“真主”。②方言。我;我们。葛琴《罗警长》:“谢谢依!阿拉工人格事体,用勿着侬来管。”

  • 阿拉伯马-现代汉语大词典

    阿拉伯马ā lā bó mǎ

    【释义】:

    著名骑乘型马品种。原产阿拉伯半岛,历史悠久。体格中等,匀称而结实,姿态优美,步伐轻快、稳健,速度快,能持久,聪明而温顺,容易调教。

  • 阿拉伯狒狒-现代汉语大词典

    阿拉伯狒狒ā lā bó fèi fèi

    【释义】:

    即狒狒。

  • 阿拉伯数字-现代汉语大词典

    阿拉伯数字ā lā bó shù zì

    【释义】:

    世界上最通用的数字。有0、1、2、3、4、5、6、7、8、9十个。记数用十进位制。最初印度人用梵文的字头表示数字,随着印度的天文学、数学书籍被译成阿拉伯文,印度的数字传到了中亚,12世纪初又传到欧洲,直到16世纪才和现在的写法基本一致。

  • 那拉氏-现代汉语大词典

    那拉氏nā lā shì

    【释义】:

    指慈禧太后。清咸丰帝妃。同治、光绪两朝的实际掌权者。满族,叶赫那拉氏。后因以“那拉氏”指慈禧太后。

  • 丢三拉四-现代汉语大词典

    丢三拉四diū sān là sì

    【释义】:

    同“丢三落四”。刘白羽《一个温暖的雪夜》:“老是这样死活不顾,老是这样丢三拉四,这毛病什么时候能改改!”

  • 土拉八几-现代汉语大词典

    土拉八几tǔ lā bā jī

    【释义】:

    方言。犹土里土气。宗福先等《血,总是热的》:“嗬!看不出,土拉八几还真懂这个?”

  • 坎德拉-现代汉语大词典

    坎德拉kǎn dé lā

    【释义】:

    国际单位制中计量发光强度的单位。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七个基本单位之一。我国法定计量单位。1坎德拉等于一光源在给定方向上发出频率为540x1012赫兹的单色辐射的发光强度,且在此方向上的辐射强度为1/683瓦特/球面度。

  • 均拉-现代汉语大词典

    均拉jūn lā

    【释义】:

    方言。平均计算。李中《养猪英雄杨老婆》:“八年来咱养猪二百三十一个,每个均拉一千二百元。”

  • 坷拉-现代汉语大词典

    坷拉kē lā

    【释义】:

    坷垃。如:打坷拉。

  • 塌拉-现代汉语大词典

    塌拉tā la

    【释义】:

    脚后跟踩着鞋后帮。如:塌拉着鞋走路;别把鞋塌拉坏了。也用以形容破旧或者不整齐。如:这人衣着随便,不拘小节,鞋塌拉袜塌拉的。

  • 手扶拖拉机-现代汉语大词典

    手扶拖拉机shǒu fú tuō lā jī

    【释义】:

    由使用者通过手把操纵的一种小型两轮拖拉机。可以增设尾轮和座位,以改善劳动条件。

  • 扑拉-现代汉语大词典

    扑拉pū lā

    【释义】:

    象声词。形容拍翅等声音。吴组缃《山洪》:“他听见门外一群野孩子似的吵闹着的麻雀扑拉一下全都飞逃了。”

  • 扒拉-现代汉语大词典

    扒拉bā la

    【释义】:

    ①翻动;挖。孙来奎《五千一》:“来到他俩种的这块试验田,扒拉开敷土看了看。”②去掉。如:养家活口的饭碗也给扒拉了。

  • 扒拉-现代汉语大词典

    扒拉pá la

    【释义】:

    ①搂取。杨朔《秘密列车》:“老范司机和司炉去扒拉好煤烧。煤好,就省水。”②用筷子把饭连续地划到嘴里。冰心《空巢》:“小文惊奇地看看这个,看看那个,赶紧扒拉完一碗饭,就溜回她们屋子里去了。”③移动。蒋子龙《机电局长的一天》:“眼看要坐蜡,他扒拉屁股躲进医院图清静。”

  • 扛半拉子活-现代汉语大词典

    扛半拉子活káng bàn lǎ zi huó

    【释义】:

    指未成年的孩子做整天活,只得成人的半天工钱。周立波《暴风骤雨》:“(他)扛半拉子活,度着半饥半饱的生活。”也作“扛半拉活”。西虹《家》:“我起小就给地主放牛,放猪,扛半拉活,又扛整活。”

  • 扛半拉活-现代汉语大词典

    扛半拉活káng bàn lǎ huó

    【释义】:

    见“扛半拉子活”。

  • 扯拉-现代汉语大词典

    扯拉chě lā

    【释义】:

    ①闲谈。柳青《铜墙铁壁》:“打完仗咱们到一块再扯拉。”②牵扯;牵连。如:你想要,只管说,不必扯拉上人。③拉;拽。王西彦《古屋》:“她一下子跌坐在地上,双手扯拉自己的头发,竟变笑为哭了。”

  • 抗拉强度-现代汉语大词典

    抗拉强度kàng lā qiáng dù

    【释义】:

    材料抵抗拉伸破坏的能力。

  • 拖拉-现代汉语大词典

    拖拉tuō lā

    【释义】:

    ①办事迟缓,不抓紧完成。吴晗《论海瑞》:“海瑞看到南京官员作风拖拉。”②指拖延。陈登科《赤龙和丹凤》:“韦克坚持的两条很得力,希望能抓住这两条,死死不放,继续和对方拖拉下去。”

  • 拖拉机-现代汉语大词典

    拖拉机tuō lā jī

    【释义】:

    农业生产中常用的行走式动力机械。由发动机、传动系统、行走装置和工作装置等构成。按行走装置的结构,可分轮式和履带式两种类型。是农田机具的主要动力,能悬挂、牵引或驱动各种工作机具,进行耕地、播种、施肥、喷洒农药、收获等农田作业,完成运输作业、道路建筑或其他土石方工程作业等。

  • 拉1-现代汉语大词典

    拉1lā

    【释义】:

    ①摧折;折断。如:摧枯拉朽。②牵挽;牵引。鲁迅《一件小事》:“一路几乎遇不见人,好容易才雇定了一辆人力车,教他拉到S门去。”也指牵引乐器的某一部分使乐器发出声音。如:拉手风琴。③牵扯。鲁迅《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此后的小报,每当攻击胡风时,便往往不免拉上我,或由我而涉及胡风。”④拉拢;联络。周而复《上海的早晨》:“他见冯永泰帮马慕韩,他便拉江菊霞,说,‘哪家愿意单独接受这些小厂烂厂?’”老舍《四世同堂》:“他是个没有什么野心的人,向来不肯托人情,拉关系。”⑤拖长;延伸。鲁迅《答北斗杂志社问》:“宁可将可作小说的材料缩成Sketch,决不将Sketch材料拉成小说。”张天翼《春风》:“他们没停步子,拉得很长的影子在赭色墙上掠着。”⑥拖欠。柳青《创业史》:“为了少拉些帐债,这家人狠住心一年没吃盐没点灯。”⑦招邀;邀约。丁玲《韦护》:“浮生还想拉他吃了饭再走时,也来不及了。”⑧招揽。如:拉生意;拉买卖。⑨带领;组织。多用于队伍。《人民文学》1981年第5期:“拉起队伍与敌人周旋。”⑩帮助。巴金《创作回忆录》:“没有能够拉他一把,我感到遗憾。”⑾方言。抚养。杨朔《三千里江山》:“班里人都知道高青云家有个母亲,多年守寡把孩子拉大。”⑿排泄。多指大小便。杨朔《乱人坑》:“这种杂合面蒸成窝窝头…吃了就烧心,拉不出屎尿来。”⒀方言。谈;闲谈。赵树理《杨老太爷》:“(他)顾不上像有些老人们那样多拉闲话,简简短短问候了一下。”

  • 拉丁化-现代汉语大词典

    拉丁化lā dīng huà

    【释义】:

    用拉丁字母拼写语言。鲁迅《致曹聚仁》:“中国语拉丁化;到大众中去学习,采用方言;以至要大众自己来写作,都不错。”

  • 拉人-现代汉语大词典

    拉人lā rén

    【释义】:

    拉夫。杨朔《昨日的临汾》:“乡下不能住啦,军队里拉人,只好跑出来。”

  • 拉力-现代汉语大词典

    拉力lā lì

    【释义】:

    物体所受的拉拽的力。曹靖华《前沿风光无限好》:“它的纤维能抗碱、拉力强,也许就是鲁迅先生时常所称道的‘韧性’吧!”也指拉拽的力量。如:这头牛的拉力真大。

  • 拉力器-现代汉语大词典

    拉力器lā lì qì

    【释义】:

    即扩胸器。体育用品,上面装有弹簧,练习时把它拉开,达到增加胸部和臂部肌肉力量的目的。

  • 拉下马-现代汉语大词典

    拉下马lā xià mǎ

    【释义】:

    比喻把人从领导岗位上搞下来或把当权者赶下台。许思言等《海瑞上疏》:“纵然将我千刀万剐,我也要将他们拉下马!”也比喻彻底驯服人。于敏《第一个回合》:“男的百依百顺,早叫她拉下马来了。”

  • 拉下水-现代汉语大词典

    拉下水lā xià shuǐ

    【释义】:

    比喻诱使别人同干坏事。如:他被坏人拉下水,偷窃国家机密,被公安机关拘留审查。

  • 拉下脸-现代汉语大词典

    拉下脸lā xià liǎn

    【释义】:

    ①不顾情面。如:他不徇私情,对谁也能拉下脸来。②不害羞,不顾羞耻。曹禺《日出》:“我拉下脸跟您说吧,我的女人都跟我散了。”③指不高兴的表情。如:他听了这句话,立刻拉下脸来。

  • 拉大片-现代汉语大词典

    拉大片lā dà piàn

    【释义】:

    拉洋片。阿英《闲话“西湖景”》:“‘西湖景’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洋片’,北京又叫‘拉大片’。”

  • 拉大排-现代汉语大词典

    拉大排lā dà pái

    【释义】:

    方言。成立武装部队。周立波《暴风骤雨》:“不到半拉月,韩老六拉起大排来,收洋马,收大枪。”原注:“成立地主武装。”

  • 拉大旗作虎皮-现代汉语大词典

    拉大旗作虎皮lā dà qí zuò hǔ pí

    【释义】:

    比喻打着革命的旗号来吓唬人、蒙骗人。何满子《当前文学的严重课题》:“文学上的‘左’倾思潮和宗派活动在群众面前是不合法的——哪怕用了鲁迅所说的‘拉大旗作虎皮’的手段,在进步文艺界和读书界仍然没有多大的市场。”

  • 拉山头-现代汉语大词典

    拉山头lā shān tóu

    【释义】:

    为私利而组织小集团。《新华月报》1973年第6期:“他们一方面招降纳叛、拉山头;另一方面,对不同意他们的人则‘残酷斗争,无情打击’。”

  • 拉开-现代汉语大词典

    拉开lā kāi

    【释义】:

    ①摆开。茅盾《子夜》:“场面刚刚拉开,马上就闹饥荒!”②放开。沙汀《医生》:“甚至就当街坐在铺堂门边,拉开嗓子向左邻右舍讲,没有丝毫顾忌。”

  • 拉夫-现代汉语大词典

    拉夫lā fū

    【释义】:

    也作“拉佚”。①旧指抓老百姓充当夫役。沙汀《凶手》:“但在十字口的鼓楼下面,断腿天兵被几个拉夫的天兵兜围住了。”②比喻强邀人做某事。茅盾《夏夜一点钟》:“每次临时拉伕罢,每次得略施外交手腕,几乎连她也会感到兜不转身。”

  • 拉手-现代汉语大词典

    拉手

    【释义】:

    ㈠lā shǒu①握手。周立波《山乡巨变》:“听说陈大春是青年团支书,邓秀梅笑着站起身来,亲热地跟他拉手。”②指相合而谋。如:人家两人一拉手,就把你给毁了。㈡lāshou③安装在门窗或抽屉上便于用手开关的木条或金属物等。

  • 拉毛-现代汉语大词典

    拉毛lā máo

    【释义】:

    用机器把驼绒坯等表面的毛纱拉成毛绒状,使成为柔软绒面的工艺。《花城》1981年第2期:“那姑娘围着一条黑、白、红三色的拉毛围巾。”

  • 拉长线-现代汉语大词典

    拉长线lā cháng xiàn

    【释义】:

    比喻作长远的安排。梁斌《红旗谱》:“咱跟他拉长线儿,古语说得好,‘大丈夫报仇,十年不晚’。”

  • 拉火-现代汉语大词典

    拉火lā huǒ

    【释义】:

    ①方言。拉风箱吹风助燃。杨俊《我所看见的赵树理》:“他常到伙房去,一面帮助伙夫同志拉火,一面给他们讲故事。”②引爆装置。刘厥兰《爆破》:“把拉火和雷火之间的导火索换成长的,包在炸药里,那不就像手榴弹的拉火一样了吗?”

  • 拉火线-现代汉语大词典

    拉火线lā huǒ xiàn

    【释义】:

    手榴弹等引爆的拉线。《解放日报》1945.2.10:“他右手握着扣住拉火线的手榴弹,左手提着上了顶门火的匣子枪。”

  • 拉巴-现代汉语大词典

    拉巴lā ba

    【释义】:

    方言。也作“拉把”。①提携;扶助。如:我也是条汉子,喜欢英雄,爱交朋友,所以说,我特别愿意把你拉巴一下。②辛勤抚养。王安友《李二嫂改嫁》:“我自她三岁她爹走了,可怜撇下我这个女人,又得家里,又得外头,把她拉巴大了。”严阵《牡丹园记》:“后来大伙帮忙拉把着她那孩子,又时常凑钱,帮她治病,可治来治去,总是那样。”

  • 拉平-现代汉语大词典

    拉平lā píng

    【释义】:

    使有高低差别的变成相等。《人民日报》1981.4.30:“如果坚持山区工作的同志,在物质待遇上和城内拉平或稍高于城市,那么往城里跑的状况就会少得多。”

  • 拉它-现代汉语大词典

    拉它lā tā

    【释义】:

    方言。闲谈。贺敬之等《惯匪周子山》:“哎,不要客气么,咱都是乡亲门户的,你到我这搭儿价就和在你自己家里一样,咱们随便拉它拉它。”

  • 拉皮条-现代汉语大词典

    拉皮条lā pí tiáo

    【释义】:

    撮合不正当的男女关系。邹韬奋《萍踪寄语》:“第二天我们里面有两位在街上散步,到一处就有人来‘拉皮条’,说附近就有美丽的女子,要不要。”

  • 拉边套-现代汉语大词典

    拉边套lā biān tào

    【释义】:

    比喻当助手。权延赤《第三代开天人》:“你拉边套的日子结束了,去当辕马吧!”

  • 拉丝-现代汉语大词典

    拉丝lā sī

    【释义】:

    ①拖拉;拖宕。《群强报》1925.8.24:“昨天的书略说演字大义,占了篇幅,今天虽不敢再照前拉丝,究竟假事既想说真,可就得圆全。”②把金属材料拉制成条状或丝状物。通常在不加热的情况下进行。也叫拔丝。

  • 拉场-现代汉语大词典

    拉场lā chǎng

    【释义】:

    ①剧中配角在场上故意延宕时间,等待正角的上场。②用车搬运场上的货物。《人民日报》1972.10.10:“一次拉场,半路上车辕子断了,老睢二话没说,拿来锯子、斧头,找来两根木头,只用了半个钟头就修好了。”

  • 拉场子-现代汉语大词典

    拉场子lā chǎng zi

    【释义】:

    比喻设宴拉拢关系。刘泉《51号兵站》:“你为我拉场子,请客,合伙做生意。”

  • 拉在篮里就是菜-现代汉语大词典

    拉在篮里就是菜lā zài lán li jiù shì cài

    【释义】:

    指不管好坏,有就行。如:人数不够,可你也不能拉在篮里就是菜呀!

  • 拉网-现代汉语大词典

    拉网lā wǎng

    【释义】:

    比喻四面包围,逐步收缩的战术。张麟《杨靖宇将军的故事》:“中午时分,敌人从四面八方包围上来。他们采取‘拉网’、‘篦梳’的战术,一棵树一棵树往前搜。”

  • 拉舌头-现代汉语大词典

    拉舌头lā shé tou

    【释义】:

    没根据地乱说。老舍《柳家大院》:“可是张二这个家伙不是好调货,欠下两个月的房租,还由着娘们拉舌头扯笸箕,撵他搬家!”

  • 拉伕-现代汉语大词典

    拉伕lā fū

    【释义】:

    见“拉夫”。

  • 拉后腿-现代汉语大词典

    拉后腿lā hòu tuǐ

    【释义】:

    比喻利用亲密关系或感情牵制别人行动。也指局部的工作上不去而影响全局。金近《小猪要治病》:“你快快去,快快回,别叫你妈拉后腿!”也省作“拉腿”。《人民日报》1974.1.9:“西部地区上去了,对全县促进很大;上不去,对全县拉腿也大。”

  • 拉杂-现代汉语大词典

    拉杂lā zá

    【释义】:

    杂乱。冰心《六一姊》:“我一路拉杂写来,写到此泪已盈睫。”

  • 拉齐-现代汉语大词典

    拉齐lā qí

    【释义】:

    拉平。孙犁《村歌下篇》:“这回是拉齐。省的一回一回分,又麻烦,又有意见。”

  • 拉齐套-现代汉语大词典

    拉齐套lā qí tào

    【释义】:

    几匹马齐头拉车。比喻平均分配。周立波《暴风骤雨》:“今年果实多,手放宽些,也不当啥,先填平,再拉齐套,有反对的没有?”

  • 拉关系-现代汉语大词典

    拉关系lā guān xi

    【释义】:

    跟疏远的人联络拉拢,使关系密切起来。也指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使用关系。老舍《四世同堂》:“我看得很明白,一个人在社会上,就得拉关系,关系越多,吃饭的道儿才越宽,饭碗才不至于起恐慌。”刘心武《立体交叉桥》:“几乎都靠的是死磨硬泡,拉关系走后门,调回城里以后…又有几个真的静息养病呢?”

  • 拉买卖-现代汉语大词典

    拉买卖lā mǎi mai

    【释义】:

    招揽生意。

  • 拉纤-现代汉语大词典

    拉纤lā qiàn

    【释义】:

    ①用绳子在岸上拉着船前进。茅盾《春蚕》:“‘塘路’上拉纤的快班船上的绍兴人只穿了一件蓝布单衫,敞开了大襟,弯着身子拉。”②比喻为双方牵引撮合。王统照《纪梦》:“就是为你们拉纤,我在强太太家输的钱还没有捞回本来。”

  • 拉玛古猿-现代汉语大词典

    拉玛古猿lā mǎ gǔ yuán

    【释义】:

    曾被认为是从猿到人过渡阶段的似人化石,现已公认为猩猩的远祖。化石首次发现于印度和巴基斯坦接壤的西瓦立克山,此后陆续发现于肯尼亚、希腊、匈牙利、土耳其和我国。化石为上下颌骨和牙齿。其面部短缩,下颌骨短小,门齿和大齿较小。生存于中新世中期到晚期。

  • 拉运-现代汉语大词典

    拉运lā yùn

    【释义】:

    用车运输货物。綦水源《三不吹》:“钢铁厂调集了几千辆汽车,只要这条公路一修通,就全部出动去拉运矿石。”

  • 拉扯-现代汉语大词典

    拉扯lā che

    【释义】:

    ①拉。鲁迅《一点比喻》:“在他,自然是并没有什么别的恶意的,不过拉扯来作一个比喻。”②辛勤抚养。老舍《茶馆》:“大力是我拉扯大的。”③扶持;扶。柳青《铜墙铁壁》:“我有心把你老人家拉扯到个僻静地点,天要明了,我要赶紧去找咱的野战军,给咱们报仇。”④交际。《中国歌谣资料》:“挨六阶,会拉扯,结交囚衙人,乡勇乱哼哈。”也指某些不明不白的关系。陈残云《山谷风烟》:“若她知道我和你有些拉扯,闹起来,更不妙。”⑤牵扯;牵连。茅盾《手的故事》:“哎,这又是拉扯得太远了。”⑥扯谈;闲谈。《花城》1981年第3期:“正在我们拉扯之际,隔壁突然传来一阵拍桌子摔板凳的声音。”⑦挪借。沈从文《顾问官》:“或者事情不好,收入毫无,就一切胡胡混混,到处拉扯。”

  • 拉把-现代汉语大词典

    拉把lā ba

    【释义】:

    见“拉巴”。

  • 拉杆-现代汉语大词典

    拉杆lā gān

    【释义】:

    安装在机械或建筑物上起牵引作用的杆形构件。

  • 拉杆子-现代汉语大词典

    拉杆子lā gān zi

    【释义】:

    方言。当土匪。梁延峰《白皮红心》:“我邢焕章从十七岁拉杆子(当土匪),凭着一颗脑袋一杆枪,走南闯北,没栽过跟斗落过马,管他八路九路,能把我怎么样?”

  • 拉吹-现代汉语大词典

    拉吹lā chuī

    【释义】:

    方言。中断;结束。《人民文学》1981年第5期:“我可以一边打着五斗橱一边搞对象,这个不成换另一个,谈判成了亲嘴,谈判不成拉吹。”

  • 拉伸-现代汉语大词典

    拉伸lā shēn

    【释义】:

    构件在轴向拉力的作用下沿轴向伸长的变形。

  • 拉近乎-现代汉语大词典

    拉近乎lā jìn hu

    【释义】:

    见“拉近胡”。

  • 拉近胡-现代汉语大词典

    拉近胡lā jìn hu

    【释义】:

    也作“拉近乎”。方言。犹拉关系。孙犁《村歌下篇》:“你是地主,我是贫农,我们不是一家子,你不要和我拉近胡。”冯骥才《雕花烟斗》:“他觉得老花农在对自己客套,拉近乎。”

  • 拉肚子-现代汉语大词典

    拉肚子lā dù zi

    【释义】:

    腹泻。萧军《五月的矿山》:“可是这两条小生命在过去一年之中全都死去了!一个死于不断地拉肚子;一个却完全死在饥饿中。”

  • 拉拢-现代汉语大词典

    拉拢lā lǒng

    【释义】:

    ①设法使别人站到自己一边来。浩然《艳阳天》:“咱们在团结人,坏人也在拉拢人。”②关闭。巴金《罗伯斯庇尔的秘密》:“他拉拢窗帷,慢慢地走回到书桌前面。”③靠拢。闻一多《文学的历史动向》:“那是一个诗最发达的时期,也是诗与生活拉拢得最紧的一个时期。”

  • 拉拔-现代汉语大词典

    拉拔lā ba

    【释义】:

    ①提携;照顾。《燕市春光》:“你的乡亲作了大官…只要他些须拉拔一把儿,还不立刻发大财!”②辛勤扶养。骆宾基《父女俩》:“一个女人还不是像依持树木的藤子呀,再丧失周围的尊重,就是一阵小风自己也抵挡不住呀,还拉拔着孩子呢,关于这些,她是清楚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