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一个集成语、谚语、俗语、俚语、俏皮话、歇后语分享学习网站,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好学之士,齐心合力,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拗

拗(拗)是什么意思

  • 拗口←→顺口 上口-反义词词典

    拗口←→顺口 上口àokǒu-shùnkǒu shàngkǒu

    【词性】:形

    拗口:说起来别扭。

    顺口:念着流畅。

    上口:顺口。

    【例】 我还没教完呢,妞儿已经笑得挤出了眼泪,我也哭起来了,那几句词儿真拗口。(林海音:《城南旧事·惠安馆传奇》) 喜旺说:“罗书记说你那个顺口溜重要的很,乡党委要专门开会研究。”(李准:《李双双小传》) 今所传有黄帝《道言》,《金人铭》,颛顼《丹书》,帝喾《政语》,虽并出秦汉人书,不足凭信,而大抵协其音,偶其词,使读者易于上口。(鲁迅:《汉文学史纲要》)

  • 执拗←→顺从-反义词词典

    执拗←→顺从zhíniù-shùncóng

    【词性】:形

    执拗: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

    顺从:依照别人的意思,不违背,不反抗。

    【例】 他热拗地低着头,象钉在地上似的,不肯挪步。(茹志鹃:《百合花》) 等将军顺从地把上衣穿好,他又认真地介绍起经验来。(王愿坚:《普通劳动者》)

  • 拗口-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拗口àokǒu

    说起来别扭,不顺口——顺口、上口(这句诗读起来有点拗口,如果删去两个字,再押上韵就~了。)

  • 违拗-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违拗wéiào

    违背或有意不遵从上级或长辈的主意——遵从、顺从(他~祖父的意志,不敢有一点违拗。)

  • 执拗-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执拗zhíniù

    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随和(这个人~得很)

  • 固执 执拗 执着(执着)-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固执 执拗 执着(执着)

    固执gùzhí 执拗zhíniù 执着(执着)zhízhuó

    形容词。指不听从别人的意见或劝告,坚持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不肯改变。

    “固执”含有“僵硬地固守自己看法”的意味;常用于个人的脾气或作风,也可用于集团或组织的作风,使用范围较广;含贬义,有时表示坚持己见的动机虽然不坏,但在不顾客观实际、不听别人的劝告这一点上总还是不好的。例如:“人太固执了,实在也是招祸的事”(《沫若剧作选》);“除了感到他个性十分固执之外,还感到他很直朴和诚实”(《当代》,1979,2);“今天他十分固执,不论谁的劝阻对他都没用”(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上册);“在这一方面拒绝前进,固执地停顿于旧阶段,是不许可的,是有害的”(《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执拗”强调很不随和;多用于个人的脾气、性格;在褒贬上是个中性词;有书面语色彩,多用于文艺作品,口语里不用。例如:“老太爷的脾气古怪而且执拗”(茅盾:《子夜》);“阿穆尔这平日极为随和的人,现在却表现得异常执拗”;“在这柔美虚弱的外形里,却隐藏着一个多么刚强,多么执拗的灵魂呀”(杨沫:《青春之歌》)。

    “执着”强调坚持在某一点上不放;多用于个人在行为上的态度;在褒贬上是个中性词,意思比“执拗”“固执”轻;有书面语色彩,口语里不用。例如:“茅盾怀着一个美好的心愿,在执着地追求”(《十月》,1981,6);“我们从他娓娓道来的亲切叙述里,……感受到的是对革命的执着的信念”(《文艺报》,1979,8);“陆秀萍被司机这话一激,反而执著地要坐出租汽车”;“老方,我们现在已经够被动了!’佟佟的声音平静而执着”(《小说月报》,1982,3)。

    “固执”有时可用作动词,表示“牢牢抱住不放”的意思(如说:“只要不固执错误,我们就要欢迎他”)。这样使用的“固执”,和“执拗”“执着”没有同义关系。

  • 顺从 违拗 抗拒-反义词应用词典

    顺从 违拗 抗拒

    顺从 shùncóng 违拗 wéi'ào

    抗拒 kàngjù

    【顺从】动词,依照别人的意思,不违背,不反抗。形容词,不违背、不反抗的。

    〔例句〕

    1.我顺从地躺下,从参谋长的话里,我猜测出部队可能马上要转移……

    2.对丈夫,她顺从了大半辈子;如今,在女儿婚事的问题上,她再也不想听任丈夫破坏女儿的幸福了。

    3.刚进刘家门,她表现出很顺从的样子。

    【违拗】动词。违背;有意不依从(上级或长辈的主意)。

    〔例句〕

    1.“你是不是想要我办你一个违拗警察罪?”64号警察对克兰比尔说。

    2.如果教育不得法,很容易使青少年产生有意违拗父母师长的逆反心理。

    3.对于上级的指示,他从来都是不折不扣地执行,即使明知是错的,也不敢违拗。

    【抗拒】动词。抵抗和拒绝。

    〔例句〕

    1.据传说此神像是为纪念罗兹岛人于纪元前304年抗拒入侵者Demetrius Poliorcetes之胜利,铸造铜料系熔自俘获的军器。

    2.历史潮流不可抗拒。

    3.形形色色的犯罪分子应该明白:尽快自首坦白才是出路,抗拒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 四不拗六-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四不拗六

    【释义】:

    指少数人不能违拗多数人。《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三:争了一回,终是个四不拗六,连名一纸状儿,禀了杭州府堂上清天太爷。《二刻拍案惊奇》一:辨悟四不拗六,抵挡众人不住,只得解开包袱,摊在舱板上,揭开经来。《二刻醒世恒言》下一:张伯义连连的叫:“莫动”时,众人道:“是贼赃,”四不拗六谁听张伯义言语,一齐将来分散去了。

  • 拗口风-汉语惯用语辞典

    拗口风ào kǒu fēng

    比喻受气吃亏而不能置辩。茅盾《子夜》“这是公私两便的事!就可惜我近来手头也兜不转,刚刚又吃了费小胡子一口拗口风,——那真是混蛋!”

  • 拗不过-汉语惯用语辞典

    拗不过niù bu guò

    指无法改变别人的意见。茅盾《春蚕》“老通宝拗不过他们,末了只好让步。”

  • 拗得过-汉语惯用语辞典

    拗得过niù de guò

    指战胜或改变某种力量或意志。如单个人的渺小,怎么也不可能拗得过大自然的博大,拗得过历史的无情。

  • 拗木枕-汉语惯用语辞典

    拗木枕nlù mù zhěn

    比喻性格倔强而不肯低头。宋王谠《唐语林·方正》“又曰.‘不为此拗木枕错失,不合更在坐矣。’……拗木枕者,俗谈强项也。”

  • 拗直作曲-佛源语词词典

    拗直作曲

    本来是直的,硬要弄成弯曲的。比喻扭曲事物本性,人为违反事物自然规律。《祖堂集·卷十七·岑和尚》:“问:‘如何是诸佛师?’师云:‘不可拗直作曲。’问:‘如何是向上一路?’师云:‘一里二里。’僧云:‘请师道。’师云:‘三里四里。’”

  • 拗-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拗ǎo

    折,折断。《尉缭子·制谈》:“将已鼓,而士卒相嚣,~矢,折矛。”李贺《酬答》之二:“试问酒旗歌板地,今朝谁是~花人?”

    另见ào、yù。

  • 拗-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拗ào

    不顺。元稹《哭女樊四十韵》:“和蛮歌字~,学妓舞腰轻。”

    另见ǎo、yù。

  • 拗-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拗yù

    抑制。班固《西都赋》:“乃~怒而少息。”(少:稍。)

    另见ǎo、ào。

  • 直拗-现代汉语大词典

    直拗zhí niù

    【释义】:

    固执,倔强。李健吾《末一个女人》:“没有法子捉住她,滑得和鱼一样;不过她直拗起来,比老牛还难使唤。”

  • 打拗-现代汉语大词典

    打拗dǎ ào

    【释义】:

    反对,不顺从。《花城》1981年第5期:“大凡一切行动,都是听从老婆的主意,好歹少与老婆打拗过。”

  • 执拗-现代汉语大词典

    执拗zhí niù

    【释义】:

    坚持己见,固执任性。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个人这样闹闹脾气还不要紧,若治国平天下也这样闹起执拗的脾气来,那还成什么话?”

  • 拗1-现代汉语大词典

    拗1ǎo抝

    【释义】:

    ①拉折;折断。鲁迅《采薇》:“伯夷一面吹,一面拗,终于拗下一角来,连忙塞进嘴里去。”②转折;弯转。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 拗折-现代汉语大词典

    拗折ǎo zhé

    【释义】:

    ①断折。如:不要拗折花朵。②弯曲。李国楠《鹁鸪》:“世界上竟有这种房屋,用池塘的芦苇梢头拗折成小窝,这种窝儿随着水波起伏而浮动。”

  • 拗花-现代汉语大词典

    拗花ǎo huā

    【释义】:

    折花。《刘半农诗选》附录《江阴民歌》:“隔河望见野花红,想要拗花路勿通。”

  • 拗取-现代汉语大词典

    拗取ǎo qǔ

    【释义】:

    折取。邵瑞彭《留别上海》:“拗取春申柳一枝,江天如墨髩如丝。”

  • 拗断-现代汉语大词典

    拗断ǎo duàn

    【释义】:

    折断。锡剧《红色的种子》:“一根筷子容易变,一把筷子拗断难。”

  • 拗颈-现代汉语大词典

    拗颈ǎo jǐng

    【释义】:

    方言。抬杠;争执。粤剧《月亮湾》:“你专同我拗颈。”

  • 拗2-现代汉语大词典

    拗2ào抝

    【释义】:

    ①不顺。如:拗口;拗口令。②违反。王西彦《黄昏》:“但‘王法’终究是不可拗的,还是让一群不讲理的‘北佬儿’用巨大的铁锹掘的掘、埋的埋掉了。”③撬,扳。如:拗不开。④诗律术语。格律诗中不合平仄格式的字。

  • 拗口-现代汉语大词典

    拗口ào kǒu

    【释义】:

    说起来别扭,不顺口。秦牧《掌握语言艺术,搞好文学创作》:“一句话当中尽是仄声字,或者一联串句子,结尾的字都是平声或仄声,读起来或者烦腻,或者拗口,也是不大美妙的。”

  • 拗口风-现代汉语大词典

    拗口风ào kǒu fēng

    【释义】:

    受气吃亏而不能置辩。茅盾《子夜》:“这是公私两便的事!就可惜我近来手头也兜不转,刚刚又吃了费小胡子一口拗口风——那真是混蛋!”

  • 拗口令-现代汉语大词典

    拗口令ào kǒu lìng

    【释义】:

    将双声叠韵或音近的单词编连成的句子。因拗碍口舌,急速连念,易出错误,引人发笑。也叫绕口令、急口令、吃口令。赵树理《三里湾》:“他们三个人正比赛着念一个拗口令。”

  • 拗开-现代汉语大词典

    拗开ào kāi

    【释义】:

    把东西用两手掰开。鲁迅《药》:“小栓撮起这黑东西…十分小心的拗开了,焦皮里面窜出一道白气,白气散了,是两半个白面的馒头。”

  • 拗句-现代汉语大词典

    拗句ào jù

    【释义】:

    格律诗中不合常规平仄格律的句子叫拗句。

  • 拗折-现代汉语大词典

    拗折ào zhé

    【释义】:

    拗口不顺。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即因王介甫之文拗折类其为人,所以奇峭动目。”

  • 拗抗-现代汉语大词典

    拗抗ào kàng

    【释义】:

    违反,不服从。水运宪《祸起萧墙》:“小罗委实不愿意去,又不敢拗抗戚副部长的指示。”

  • 拗声-现代汉语大词典

    拗声ào shēng

    【释义】:

    拗口的语音;不顺耳的声调。鲁迅《我的种痘》:“凡讲这种难懂的话的,我们这里除了官老爷之外,只有开当铺和卖茶叶的安徽人,做竹匠的东阳人,和变戏法的江北佬。官所讲者曰‘官话’,此外皆谓之‘拗声’。”茅盾《子夜》:“‘就是啦。不会错的!’眉卿不耐烦似的用拗声回答。”

  • 拗体诗-现代汉语大词典

    拗体诗ào tǐ shī

    【释义】:

    律诗的一种变格。指故意打破律诗平仄的常规格式,有较多拗句的律诗。

  • 拗律-现代汉语大词典

    拗律ào lǜ

    【释义】:

    拗体的律诗。朱东润《杜甫叙论》:“其次我们讨论拗律,这也是杜甫的一种创造。”

  • 拗救-现代汉语大词典

    拗救ào jiù

    【释义】:

    诗律术语。格律诗中违反平仄的格律叫做“拗”。出现拗句,应采取一定的方式补救,如前面该平的地方用了仄声,可以在后面该仄的地方改用平声以为抵偿,这就叫“拗救”。拗救的方法,一般有本句自救和对句相救两种。

  • 拗强-现代汉语大词典

    拗强ào jiàng

    【释义】:

    拗口,不流利。夏丏尊等《文心》:“那些上不上口的拗强的话语固然不行,便是日常挂在嘴边的普通话语也不配入诗。”

  • 拗3-现代汉语大词典

    拗3niù抝

    【释义】:

    ①狠强;固执。柳青《创业史》:“你不知道,人老了,性子越来越拗了。”②向相反或不顺的方向扭转。夏衍《秋瑾传》:“黄七虎本来已经够霸了,今年进了教,你还能跟他拗?”

  • 拗不过-现代汉语大词典

    拗不过niù bu guò

    【释义】:

    指无法改变别人的意见。茅盾《春蚕》:“老通宝拗不过他们,末了只好让步。”

  • 拗劲-现代汉语大词典

    拗劲niù jìn

    【释义】:

    固执倔强的劲头。傅泽《小姐妹们》:“别看副班长很少说话,他有股拗劲,什么事,他思想没通,你就别想叫他干!”

  • 拗转-现代汉语大词典

    拗转niù zhuǎn

    【释义】:

    扭转。瞿秋白《〈乱弹〉代序》:“昆曲的唱工是要拗转了嗓子,分辨着声母介母韵母,咬准平上去入,甚至于阴上阳上阴去阳去。”

  • 拗性-现代汉语大词典

    拗性niù xìng

    【释义】:

    性情固执。欧阳山《高干大》:“好像一个六七岁的娃娃那么拗性。”

  • 拗捩-现代汉语大词典

    拗捩niù liè

    【释义】:

    歪曲。瞿秋白《萧伯纳并非西洋唐伯虎》:“而事实上,各人自己做了凹凸镜,把萧的影子,按照各人的模型,拗捩得像一副脸谱似的:村的俏的样样俱备。”

  • 拗强-现代汉语大词典

    拗强niù jiàng

    【释义】:

    固执倔强。郑振铎《埃娥》:“希还以为她是在拗强,在挣扎,在敌对,愤怒更甚。”

  • 深拗-现代汉语大词典

    深拗shēn ào

    【释义】:

    隐晦曲折。魏兰《〈浙案纪略〉原序》:“其间实有深拗不可思议之一理由,固非他人所可得而知之也。”

  • 违拗-现代汉语大词典

    违拗wéi ào

    【释义】:

    不依从;违背。冰心《寄小读者》:“甚至于为着一本书一件衣服,和母亲违拗争执,当时只弄娇痴。”

  • 强嘴拗舌-现代汉语大词典

    强嘴拗舌jiàng zuǐ niù shé

    【释义】:

    说话时态度倔强,不服软。周立波《山乡巨变》:“谢庆元倒了威了,但还是强嘴拗舌:‘我家里的事,要你们管吗?’”

  • 三不拗六-汉语大词典

    三不拗六

    【1】谓少数人拗不过多数人。{明}{冯惟敏}《僧尼共犯》第二折:“自古道三不拗六﹐他每都是城狐社鼠﹐俺也革不了他的積弊。”

  • 十拗-汉语大词典

    十拗

    【1】指老人的十种反常情态。{宋}{周必大}《二老堂诗话·老人十拗》:“{朱新中}《鄞川志》載{郭功父}‘老人十拗’﹐謂不記近事記得遠事﹐不能近視能遠視﹐哭無淚笑有淚﹐夜不睡日睡﹐不肯坐多好行﹐不肯食軟要食硬﹐兒子不惜惜孫子﹐大事不問碎事絮﹐少飲酒多飲茶﹐暖不出寒即出。”{宋}{楼钥}《昼寝正酣適斋以二十韵诗来亟为次韵》:“六旬顧我猶加懶﹐八秩如公尚自持。但仰三尊知共慶﹐孰云十拗敢輕嗤。”

  • 直拗-汉语大词典

    直拗

    【1】曲直。谓声调起伏有波折。{明}{王衡}《郁轮袍》第三折:“動指兒没些下落﹐取調兒没些直抝。”

  • 直拗-汉语大词典

    直拗

    亦作“[直抝]”亦作“[直抝]”【1】固执﹑倔强。{明}{朱有燉}《香囊怨》第三折:“我女兒性子直拗﹐累曾勸他留人接客﹐他不肯聽。”{李健吾}《末一个女人》:“没有法子捉住她﹐滑得和鱼一样;不过她直拗起来﹐比老牛还难使唤。”

  • 偏拗-汉语大词典

    偏拗

    【1】谓固执,不顺从。{明}{唐顺之}《阅视军情首疏》:“各該文武職官﹐敢有偏拗怠玩﹐阻撓軍務﹐不行一心平賊者﹐爾即指名具實﹐參奏治罪。”

  • 僻拗-汉语大词典

    僻拗

    【1】偏僻,不顺便。《古今小说·新桥市韩五卖春情》:“那條街上俱是營裏軍家﹐不好此事﹐路又僻拗﹐一向没人走動。”

  • 執拗-汉语大词典

    執拗

    亦作“[執抝]”【1】拦阻。《水浒传》第七二回:“{李逵}守死要去﹐那裏執抝得他住。”《明史·杨廷和传》:“{江}左比歲不登﹐中官請遣官督織造……{廷和}等不奉命﹐因極言民困財竭﹐請毋遣。帝趣益急﹐且戒毋瀆擾執拗。”【2】坚持己见,固执任性。{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荆公}〕又曰:‘有{伊尹}之志﹐則放其君可也;有{周公}之志﹐則誅其兄可也;有{周}后妃之志﹐則求賢審官可也。’似此議論﹐豈特執抝而已﹐真悖理傷道也。”{清}{李渔}《蜃中楼·龙战》:“當初是令姪女執拗﹐不肯與小兒成親。”{鲁迅}《而已集·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个人这样闹闹脾气还不要紧﹐若治国平天下也这样闹起执拗的脾气来﹐那还成什么话?”

  • 四不拗六-汉语大词典

    四不拗六

    【1】少数拗不过多数。{明}{杨慎}《鲁之郊禘辩》:“古語云‘三占從二’﹐今諺云‘四不拗六’﹐言貴從衆也。”《二刻拍案惊奇》卷一:“{辨悟}四不拗六﹐抵擋衆人不住﹐只得解開包袱﹐攤在艙板上﹐揭開經來。”《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二:“{福娘}四不拗六﹐徒增些哭哭啼啼﹐怎生撇强得過﹐只得且自回家去守着。”

  • 强嘴拗舌-汉语大词典

    强嘴拗舌

    【1】说话倔强的样子。{周立波}《山乡巨变》下十一:“{谢庆元}倒了威了﹐但还是强嘴拗舌:‘我家里的事﹐要你们管吗?’”

  • 彆拗-汉语大词典

    彆拗

    【1】别扭,违拗。《水浒传》第十六回:“你三人和他做伴去﹐一路上早起﹐晚行﹐住歇﹐都要聽他言語﹐不可和他彆拗。”

  • 村拗-汉语大词典

    村拗

    【1】粗鄙违拗。{元}{王晔}《水仙子·答》曲:“是誰俊俏誰村拗﹐俺老人家不性索。”{明}{朱有燉}《香囊怨》第二折:“若是你女兒的姻緣配匹﹐也不揀是何處的﹐只怕留了箇村拗愚濁之人﹐便是我一世前程也。”{宋}{刘克庄}《水龙吟·丁巳生日》词:“不須更問旁人﹐勸君自拂青銅照。幅巾短褐﹐有些野逸﹐有些村拗。”

  • 曲拗-汉语大词典

    曲拗

    【1】犹违拗。《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這事是他理直﹐不好曲拗得。”

  • 深拗-汉语大词典

    深拗

    【1】隐晦曲折。{魏兰}《<浙案纪略>原序》:“此事嚆矢於{浙}﹐發現於{皖}﹐牽連及於{鄂}{贛}諸省﹐而其案情之歸結仍在於{浙}。其間實有深拗不可思議之一理由﹐固非他人所可得而知之也。”

  • 打拗-汉语大词典

    打拗

    【1】反对,不顺从。《花城》1981年第5期:“大凡一切行动﹐都是听从老婆的主意﹐好歹少与老婆打拗过。”

  • 折拗-汉语大词典

    折拗

    【1】犹中断。{清}{王韬}《淞滨琐话·卢双月》:“聞有數家好姻緣﹐均經折拗。”

  • 拗-汉语大词典

    《古今韻會舉要》於教切,去效。【1】不顺。{唐}{元稹}《哭女樊四十韵》:“和蠻歌字拗﹐學妓舞腰輕。”一本作“抝”。{清}{俞樾}《茶香室丛钞·竹径遇幽处》:“上句既拗﹐下句亦拗﹐所以對‘禪房花木深’。‘遇’與‘花’皆拗故也。”如:拗口;拗口令。【2】违反。{唐}{韩愈}《答孟郊》诗:“古心雖自鞭﹐世路終難拗。”《朱子语类》卷三二:“若是見入井後不惻隱﹐見可羞惡而不羞惡﹐便是拗了這箇道理﹐這便是罔。”《水浒传》第一〇四回:“平時一家都怕他的﹐雖是{段太公}也不敢拗他﹐所以這件事一説便成。”{王西彦}《黄昏》:“但‘王法’终究是不可拗的﹐还是让一群不讲理的‘北佬儿’用巨大的铁锹掘的掘﹑埋的埋掉了。”【3】撬;扳。{前蜀}{贯休}《偶作》诗:“口如暴死人﹐鐵尺拗不開。”

  • 拗-汉语大词典

    《廣韻》於絞切,上巧,影。【1】拉折;折断。《尉缭子·制谈》:“將已鼓﹐而士卒相囂﹐拗矢﹐折矛﹐拖戟﹐利後發﹐戰有此數者﹐内自敗也。”《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折杨柳枝歌》:“上馬不捉鞭﹐反拗楊柳枝。”{鲁迅}《故事新编·采薇》:“{伯夷}一面吹﹐一面拗﹐终于拗下一角来﹐连忙塞进嘴里去。”【2】转折;弯转。{清}{何绍基}《滩行》诗:“山轉灘正拗﹐灘吼風又作。”{鲁迅}《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3】方言。舀。《西游记》第二五回:“把清油拗上一鍋﹐燒得滚了﹐將{孫行者}下油鍋扎他一扎。”

  • 拗-汉语大词典

    《集韻》於交切,平爻,影。【1】狠强;固执。{宋}{赵叔向}《肯綮录·俚俗字义》:“狠强曰拗。”自注:“音靿。”《朱子语类》卷二十:“大概{江西}人好拗﹐人説臭﹐他須要説香。”{元}{岳伯川}《铁拐李》第一折:“赤緊的官長又廉﹐曹司又拗﹐我便是好令史﹐怎禁他三徧家取招。”{柳青}《创业史》第二部第十二章:“你不知道﹐人老了﹐性子越来越拗了。他们心里钻住一点﹐九牛二虎拽不过来。”【2】向相反或不顺的方向扭转。《朱子全书》卷八:“如自家欲爲善﹐後面又有箇人在這裏拗你莫去爲善;欲惡惡﹐又似有箇人在這裏拗你莫要惡惡。此便是自欺。”《醒世恒言·薛录事鱼服证仙》:“衆人再三解説﹐夫人終是不聽。抝他不過﹐只得依着﹐停下少府在牀﹐謹謹看守。”{夏衍}《秋瑾传》序幕:“{黄七虎}本来已经够霸了﹐今年进了教﹐你还能跟他拗?”{张天翼}《春风》五:“〔{丁老师}〕装着{卓别林}的姿势往门口一摆一摆地走。两脚使劲拐成一个‘八’字形﹐连膝踝都拗得发痛。”

  • 拗-汉语大词典

    《集韻》乙六切,入屋,影。【1】抑制。参见“[拗4怒]”。

  • 拗怒-汉语大词典

    拗怒

    【1】抑制怒气。{唐}{李复言}《续玄怪录·李卫公靖》:“一奴從東廊出﹐儀貌和悦﹐怡怡然;一奴從西廊出﹐憤氣勃然﹐拗怒而立。”《文选·班固<西都赋>》:“蹂躪其十二三﹐乃拗怒而少息。”{李善}注:“拗﹐猶抑也。於六切。”{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巧娘》:“{三娘}見母與{巧娘}相抵﹐意不自安﹐以一身調停兩間﹐始各拗怒爲喜。”

  • 拗調-汉语大词典

    拗調

    【1】即拗体诗。{杜甫}《暮归》诗{仇兆鳌}注引{清}{卢世■}曰:“《崔氏東山草堂》﹑《暮歸》﹑《曉發公安》三首﹐皆拗調﹐詩之絶佳者。”

  • 拗抗-汉语大词典

    拗抗

    【1】违反,不服从。{水运宪}《祸起萧墙》:“{小罗}委实不愿意去﹐又不敢拗抗{戚副部长}的指示。”

  • 拗斷-汉语大词典

    拗斷

    亦作“[抝斷]”【1】折断。锡剧《红色的种子》第六场:“一根筷子容易变﹐一把筷子拗断难。”{明}{陈与郊}《义犬》第一出:“浪道是名千載﹐不知這酒一盃。翰林院拗斷{南狐}筆﹐傀儡塲搬演何朝戯﹐哄的人蓋棺猶自波波地。”

  • 拗取-汉语大词典

    拗取

    【1】折取。{邵瑞彭}《留别上海》诗之一:“拗取{春申}柳一枝﹐江天如墨髩如絲。”

  • 拗項橋-汉语大词典

    拗項橋

    【1】{唐}时尚书省东南角的小桥。久未升迁的官,常在此转头以望南宫,羡慕高官,故名。{唐}{赵璘}《因话录·徵》:“尚書省東南隅通衢有小橋﹐相承目爲拗項橋。言侍御史及殿中諸郎久次者﹐至此必拗項而望南宫也。”

  • 拗勁-汉语大词典

    拗勁

    【1】固执倔强的劲头。{傅泽}《小姐妹们》:“别看副班长很少说话﹐他有股拗劲﹐什么事﹐他思想没通﹐你就别想叫他干!”{老舍}《四世同堂》五三:“无论{亦陀}是怎样的虚情假意﹐她总不肯放弃了他;无论别人怎样说{亦陀}的坏话﹐她还是照旧的信任他。她这点拗劲儿恐怕也就是多少男女英雄失败了的原因。”

  • 拗强-汉语大词典

    拗强

    【1】固执倔强。《朱子全书》卷二一:“或云看得{匡章}想是箇拗强底人﹐觀其意屬於{陳仲子}﹐則可見其爲人耳。”{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一:“{王荆公}詩無一句自在﹐故其爲人拗强乖張。”{郑振铎}《取火者的逮捕·埃娥六》:“{希■}还以为她是在拗强﹐在挣扎﹐在敌对﹐愤怒更甚。”

  • 拗戾-汉语大词典

    拗戾

    【1】见“拗2捩”。【2】违反。{黄远庸}《最近之北京》二:“然因手段之異﹐遂欲責全國黨人表明態度聲討南方﹐此其言可謂拗戾常人之心理者也。”{清}{谭嗣同}《仁学》十八:“獨何以居今之世﹐猶有守舊之鄙生﹐齗齗然曰不當變法﹐何哉?是將挾其薾敝惰怯之私……而一獮百産萬靈之芸芸﹐不恤亡學亡政亡教﹐以拗戾乎不生不滅者也。”

  • 拗語-汉语大词典

    拗語

    【1】拗句。{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十四:“近見作詩者好作拗語以爲古﹐好填浮詞以爲富。”

  • 拗折-汉语大词典

    拗折

    【1】断折。{宋}{陆游}《送佛照光老赴径山》诗:“{大覺}住{育王}﹐拗折拄杖强到底。”{元}{曾瑞}《留鞋记》第四折:“謝恩官肯見憐﹐休拗折並頭蓮﹐莫掐殺雙飛燕。”{唐}{顾况}《露青竹杖歌》:“稚子覓衣挑仰穴﹐家童拾薪幾拗折。”{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景州}一宦家子﹐好取貓犬之類﹐拗折其足。捩之向後﹐觀其孑孓跳號以爲戲。”【2】弯曲。{清}{王夫之}《薑斋诗话》附录三一:“{王子敬}作一筆草書﹐世稱‘墨妙’。然一帖之中﹐語雖連貫﹐而字形嚮背各殊﹐必於一筆﹐未免有拗折牽連之病。”{李国楠}《鹁鸪》:“世界上竟有这种房屋﹐用池塘的芦苇梢头拗折成小窝﹐这种窝儿随着水波起伏而浮动。”{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锺生》:“然後唤肩輿﹐入{南山}十餘里。山徑拗折絶險﹐不復可乘。”{何垠}注:“拗折﹐謂山徑盤曲也。”

  • 拗捩-汉语大词典

    拗捩

    亦作“[拗戾]”【1】生硬拗口;不顺。{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三》:“舌短而拗戾﹐語言不復便捷。”{宋}{陈岩肖}《庚溪诗话》卷下:“然近時學其(指{黄山谷})詩者﹐或未得其妙處﹐每有所作﹐必使聲韻拗捩﹐詞語艱澀﹐曰‘江西格’也。”{清}{黄宗羲}《黄季真墓志铭》:“平生詩文﹐令子編輯﹐鬱氣所成﹐拗捩艱澀﹐錮之鐵函。”

  • 拗彆-汉语大词典

    拗彆

    亦作“[拗别]”【1】闹别扭;不顺从。《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親生的﹐正在乎知疼着熱﹐纔是兒子。却如此拗彆攪炒﹐何如没有他倒乾浄。”《醒世姻缘传》第十八回:“都虧了對門{禹明吾}凡事過來照管﹐幸得{晁源}還不十分合他拗别。”《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只是是這瘋子手裏的狀﹐不先停當得他﹐萬一拗彆起來﹐依着理斷個平分﹐可不去了我一半家事?”《醒世姻缘传》第六一回:“如何偏是我的妻房﹐我又不敢拗别觸了他的性子﹐胡做犯了他的條教。”

  • 拗律-汉语大词典

    拗律

    【1】拗体的律诗。{朱东润}《杜甫叙论》:“其次我们讨论拗律﹐这也是{杜甫}的一种创造。”{清}{施补华}《岘佣说诗》二二:“拗律不可輕作﹐此是已成功夫。初學時須律協聲穩﹐不惟五律爲然也。”

  • 拗花-汉语大词典

    拗花

    【1】折花。{清}{珠泉居士}《雪鸿小记》:“然猶幸佳期迢遞﹐無妨造室晤言﹐挹彼清芬﹐不必定作拗花人也。”《刘半农诗选》附录《江阴民歌》第五歌:“隔河望見野花紅﹐想要拗花路勿通。”{唐}{李贺}《酬答》诗之二:“試問酒旗歌板地﹐今朝誰是拗花人。”{明}{陶宗仪}《辍耕录·拗花》:“南方或謂折花曰拗花。”

  • 拗句格-汉语大词典

    拗句格

    【1】指格律诗中间两联中有不依常格的诗。{宋}{王楙}《野客丛书·拗句格》:“《禁臠》云:‘{魯直}有换字對句法﹐如曰“只今滿座且尊酒﹐後夜此堂空月明”……前此未有此體﹐自{魯直}變之。’《苕溪漁隱》曰:‘此體出{老杜}﹐如“寵光蕙葉與多碧﹐點綴桃花舒小紅”者是也。今俗語謂之拗句格。’僕謂此體非出{老杜}﹐與{杜}同時如{王摩詰}亦多是句﹐如云‘雨中草色緑堪染﹐水上桃花紅欲燃’﹐曰‘勸君更盡一桮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疑亦久矣。{張説}詩曰:‘山接夏空險﹐臺留春日遲’﹐此亦拗句格也。”亦省作“[拗句]”。{宋}{吴可}《藏海诗话》:“{蘇州}{常熟縣}{破頭山}有{唐}{常建}詩刻﹐乃是‘一徑遇幽處’。蓋{唐}人作拗句。上句既拗﹐下句亦拗﹐所以對‘禪房花木深’。”

  • 拗强-汉语大词典

    拗强

    【1】拗口,不流利。{{夏丏尊}{叶圣陶}}《文心》二三:“那些上不上口的拗强的话语固然不行﹐便是日常挂在嘴边的普通话语也不配入诗。”

  • 拗體詩-汉语大词典

    拗體詩

    亦省称“[拗體]”【1】格律诗的一种变体。指诗人刻意求奇,特地变更诗格用拗句写成的诗。这类诗的特点是生涩瘦硬﹑崛奇古拙﹑富于气势。{清}{王士禛}《分甘馀话》卷三:“{唐}人拗體詩有二種﹐其一蒼莽歷落中自成音節﹐如{老杜}‘城尖徑仄旌斾愁﹐獨立縹緲之飛樓’諸篇是也;其一單句拗第幾字﹐則偶句亦拗第幾字﹐抑揚抗墜﹐讀之如一片宫商﹐如{許渾}之‘溪雲初起日沈閣﹐山雨欲來風滿樓’﹑{趙嘏}之‘{湘}{潭}雲盡暮山出﹐{巴}{蜀}雪消春水來’﹐是也。”{清}{王轩}《<声调谱>序》:“{韓孟}崛起﹐力仿{李}{杜}拗體﹐以矯當代圓熟之弊。”{明}{胡应麟}《诗薮·宋》:“{魯直}‘黄流不解浣明月﹐碧樹爲我生涼秋’﹐‘蜂房各自開户牖﹐蟻穴或夢封侯王’﹐自以平生得意﹐遍讀{老杜}拗體﹐未嘗有此等語。”

  • 拗口令-汉语大词典

    拗口令

    【1】将双声叠韵或音近的单词编连成的句子。因拗碍口舌,急速连念,易出错误,引人发笑。也称绕口令﹑急口令﹑吃口令。{赵树理}《三里湾·治病竞赛》:“这天晩上﹐当{小俊}进来送绒衣以前﹐他们三个人正比赛着念一个拗口令。这个拗口令里边有‘一个喇嘛拿了根喇叭﹑一个哑巴抓了个蛤蟆……’几句话。”

  • 拗木枕-汉语大词典

    拗木枕

    【1】犹强项。比喻性格倔强而不肯低头。{宋}{王谠}《唐语林·方正》:“又曰:‘不爲此拗木枕錯失﹐不合更在坐矣。’……拗木枕者﹐俗談强項也。”

  • 拗口-汉语大词典

    拗口

    【1】说起来别扭,不顺口。{茅盾}《陀螺》三:“怪事!没有比这个再拗口﹐再难记的了。”{秦牧}《艺海拾贝·掌握语言艺术﹐搞好文学创作》:“一句话当中尽是仄声字﹐或者一联串句子﹐结尾的字都是平声或仄声﹐读起来或者烦腻﹐或者拗口﹐也是不大美妙的。”《红楼梦》第三五回:“我的名字本來是兩個字﹐叫做{金鶯}﹐姑娘嫌拗口﹐只單叫{鶯兒}﹐如今就叫開了。”

  • 拗折-汉语大词典

    拗折

    【1】拗口不顺。{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七十:“即因{王介甫}之文拗折类其为人﹐所以奇峭动目。”

  • 拗開-汉语大词典

    拗開

    【1】把东西用两手掰开。{鲁迅}《呐喊·药》:“{小栓}撮起这黑东西……十分小心的拗开了﹐焦皮里面窜出一道白气﹐白气散了﹐是两半个白面的馒头。”

  • 拗口風-汉语大词典

    拗口風

    【1】受气吃亏而不能置辩。{茅盾}《子夜》十:“这是公私两便的事!就可惜我近来手头也兜不转﹐刚刚又吃了{费小胡子}一口拗口风--那真是混蛋!”

  • 拗别-汉语大词典

    拗别

    【1】见“拗3彆”。

  • 拗不過-汉语大词典

    拗不過

    【1】谓无法改变别人的意见。{巴金}《家》十七:“长辈们拗不过他们的热烈的请求﹐果然都来了。”{茅盾}《春蚕》一:“{老通宝}拗不过他们﹐末了只好让步。”{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七:“他拗不过我们﹐才答应让{潘宏福}出来做点具体工作。”

  • 拗相公-汉语大词典

    拗相公

    【1】对{宋}代力主变法的{王安石}的诬称。{清}{王士禛}《香祖笔记》卷十:“又如《警世通言》有《拗相公》一篇﹐述{王安石}罷相歸{金陵}事﹐極快人意﹐乃因{盧多遜}謫{嶺}南事而稍附益之耳。”《警世通言·拗相公饮恨半山堂》:“因他性子執拗﹐主意一定﹐佛菩薩也勸他不轉﹐人皆呼爲{拗相公}。”

  • 拗澀-汉语大词典

    拗澀

    【1】生硬难读。{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七:“{北魏}{繆}仿其體﹐作《尤射經》﹐拗澀不可句讀﹐殊覺無謂。”

  • 拗體-汉语大词典

    拗體

    【1】见“拗2體詩”。

  • 拗救-汉语大词典

    拗救

    【1】格律诗中出现拗句,采取一定的方式补救,称为“拗救”。拗救的方法,一般有本句自救和对句相救两种。参见“[拗2句]”。

  • 拗格-汉语大词典

    拗格

    【1】生硬不顺口。{刘师培}《文说·和声》:“特語末韻詞﹐有譜可憑;句内聲病﹐涉筆易犯。故往往閲之斐然﹐而誦之拗格。”

  • 拗字-汉语大词典

    拗字

    【1】律诗中不合常格的字。亦指诗文中生硬的字眼。{宋}{范晞文}《对床夜话》卷二:“五言律詩固然要妥貼﹐然妥貼太過﹐必流於衰。苟時於第三字中下一拗字﹐則妥貼中隱然有峻直之風。”{林纾}《书<黄生札记>後》:“用頓筆﹐則斷不流利﹐故有拗字﹑蹇字﹑澀字之訣。”

  • 拗卻-汉语大词典

    拗卻

    【1】拒绝。{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王桂庵》:“但頑女頗恃嬌愛﹐好門户輒便拗卻﹐不得不與商榷﹐免他日怨婚也。”

  • 拗阻-汉语大词典

    拗阻

    【1】反对阻止。{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萧七》:“女曰:‘此處不可爲家。審知汝家姊姊甚平善﹐或不拗阻﹐歸除一舍﹐行將自至耳。’”

  • 拗怒-汉语大词典

    拗怒

    【1】愤怒不平。{清}{袁枚}《续新齐谐·阴氏妹》:“家人奔救﹐女力甚猛﹐五六人持之﹐方得脱挾。歸問其故﹐猶拗怒咆哮。”{清}{龚自珍}《送徐铁孙序》:“則如{嶺}之表﹐海之滸﹐磅礴浩洶﹐以受天下之瑰麗﹐而洩天下之拗怒也。”《旧唐书·郑畋传》:“殊不知五侯拗怒﹐期分{項羽}之屍;四塚既成﹐待葬{蚩尤}之骨。”

  • 拗峭-汉语大词典

    拗峭

    【1】谓不同于常调而峭劲有力。{清}{赵翼}《瓯北诗话·杜牧诗》:“{杜牧之}作詩﹐恐流於平弱﹐故措詞必拗峭﹐立意必奇闢﹐多作翻案語﹐無一平正者。”{清}{赵翼}《瓯北诗话·黄山谷诗》:“{山谷}則專以拗峭避俗﹐不肯作一尋常語﹐而無從容遊泳之趣。”{明}{杨慎}《升庵诗话·杜牧之》:“{宋}人評其詩﹐豪而豔﹐宕而麗﹐於律詩中特寓拗峭﹐以矯時弊﹐信然。”

  • 拗性-汉语大词典

    拗性

    【1】性情固执。{欧阳山}《高干大》第八章:“好像一个六七岁的娃娃那么拗性。”

  • 拗項-汉语大词典

    拗項

    【1】扭转颈项。参见“[拗3項橋]”。

  • 拗項-汉语大词典

    拗項

    【1】《太平广记》卷一六五引{唐}{卢言}《卢氏杂说·郑馀庆》:“{鄭餘慶},清儉有重德。一日,忽召親朋官數人會食……〔餘慶〕呼左右曰:‘處分廚家,爛蒸去毛,莫拗折項。’諸人相顧,以爲必蒸鵝鴨之類。逡巡,舁臺盤出,醬醋亦極香新,良久就餐,每人前下粟米飯一椀,蒸胡蘆一枚。”后因以“拗項”为葫芦或鹅鸭的戏称。亦用以指膳食清俭。{宋}{陆游}《对食戏作》诗之二:“白鹽赤米了朝餔﹐拗項何妨煮瓠壺。”{清}{金人瑞}《斫山喜食鹅戏为绝句嘲之》:“爛蒸拗項如壺喫﹐千本《黄庭》在腹中。”

  • 拗句-汉语大词典

    拗句

    【1】格律诗中不合常规平仄格律的句子叫拗句。出现拗句,一般应采取补救的办法,即在本句或对句的适当位置上改变其他字的平仄安排。如“紅顔棄軒冕”,第三字按格律应该平声而用了仄声,就把第四字应仄而改用平。又如“雨中草色緑堪染,水上桃花紅欲燃”,上句第五字该平而用了仄,就把下句第五字该仄改为平。拗句经过拗救,就算合律。否则,会出现犯孤平﹑失黏等毛病。做格律诗旧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口诀,这只是一般的说法。因为在五言格律诗中的第三字和七言格律诗中的第五字的平仄,有的是不能轻易更动的。【2】见“拗2句格”。

  • 拗執-汉语大词典

    拗執

    【1】固执倔强。{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鸦头》:“媪以女性拗執﹐但得允從﹐即甚懽喜﹐遂諾之。”{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六:“文忌平衍﹐而公天性拗執﹐故琢句選詞﹐迥不猶人。”{明}{吾邱瑞}《运甓记·弃官就辟》:“我辭親薄禄到岡城﹐只爲郡侯拗執把歸鞭整。”

  • 拗攏-汉语大词典

    拗攏

    【1】酒筹的异名。饮酒时用以计数。《庶物异名疏·器用上·拗拢》引《均藻》:“拗攏﹐《三蒼》云:‘籌也﹐酒律也。’案酒律即今酒籤。”

  • 拗轉-汉语大词典

    拗轉

    【1】扭转。{瞿秋白}《<乱弹>代序》:“昆曲的唱工是要拗转了嗓子﹐分辨着声母介母韵母﹐咬准平上去入﹐甚至于阴上阳上阴去阳去。”《朱子全书》卷二三:“所謂强恕﹐蓋是他心裏不能推己及人﹐便須强勉行恕﹐拗轉這道理。”《再生缘》第十回:“執性{芝田}難拗轉﹐他必要奏章到後進房門。”

  • 拗拙-汉语大词典

    拗拙

    【1】形容文章古拙拗口。{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艺七·柳仲涂集》:“{宋}{柳開}{仲塗}《河東文集》十五卷﹐附行狀一卷……其文多拗拙﹐{石守道}極推尊之。”【2】愚顽不驯。{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田七郎》:“蓋牀下三人……一{李應}﹐最拗拙﹐每因細事與公子裂眼争。”

  • 拗捩-汉语大词典

    拗捩

    【1】扭弯。{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三》:“蹴踏頭項﹐拗捩蹄肘。”【2】歪曲。{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一日﹐洞中筆硯移動﹐滿壁皆摹仿此十四字﹐拗捩欹斜﹐不成點畫。”{瞿秋白}《文艺杂著续辑·萧伯纳并非西洋唐伯虎》:“而事实上﹐各人自己做了凹凸镜﹐把{萧}的影子﹐按照各人的模型﹐拗捩得像一副脸谱似的:村的俏的样样俱备。”

  • 拗聲-汉语大词典

    拗聲

    【1】拗口的语音;不顺耳的声调。{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我的种痘》:“凡讲这种难懂的话的﹐我们这里除了官老爷之外﹐只有开当铺和卖茶叶的{安徽}人﹐做竹匠的{东阳}人﹐和变戏法的{江}北佬。官所讲者曰‘官话’﹐此外皆谓之‘拗声’。”{茅盾}《子夜》八:“‘就是啦。不会错的!’{眉卿}不耐烦似的用拗声回答。”

  • 撒拗-汉语大词典

    撒拗

    【1】耍脾气﹐不听话。{元}{杨暹}《刘行首》第二折:“我着你做神仙倒撒拗﹐空着我駕一片祥雲下{蓬島}。”{元}{武汉臣}《老生儿》第二折:“你從小裏也該把這孩兒教﹐怎生由他恁撒拗﹐道不的家富小兒嬌。”

  • 憋拗-汉语大词典

    憋拗

    亦作“[拗]”【1】固执;执拗。{元}{武汉臣}《生金阁》第二折:“我這夫人有些拗﹐嬷嬷﹐你須放出那{蒯通}般舌來纔好。”{元}{无名氏}《神奴儿》第二折:“他那裏越拗﹐放懞挣﹐則管裏啼天哭地相刁蹬。”

  • 緑拗兒-汉语大词典

    緑拗兒

    【1】青苔。{宋}{陶穀}《清异录·绿衣元宝》:“苔﹐一名地錢﹐一名緑衣元寳。{王彦章}葺園亭疊壇種花﹐急欲苔蘚少助野意﹐而經年不生。顧弟子曰:‘叵耐這緑拗兒。’”

  • 違拗-汉语大词典

    違拗

    【1】不依从;违背。《醒世恒言·徐老仆义愤成家》:“有甚事體﹐一憑分付﹐决不違拗。”{冰心}《寄小读者》十二:“为着兄弟朋友﹐为着花鸟虫鱼﹐甚至于为着一本书一件衣服﹐和母亲违拗争执﹐当时只弄娇痴。”{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二:“打脊的髠囚﹐怎敢把爺違拗。”

  • 警拗-汉语大词典

    警拗

    【1】警策拗峭。{■况}《与友人论五言古诗书》:“{曹氏}諸作﹐亦能警拗獨造﹐但偏于遊宴之作。”

  • 阻拗-汉语大词典

    阻拗

    【1】阻挡违拗。{清}{和邦额}《夜谭随录·霍筠》:“{筠}已疑之﹐不許往。太太獨以爲可。{筠}不能阻拗﹐惟囑早還。”

  • 鼈拗-汉语大词典

    鼈拗

    亦作“[鱉拗]”【1】犹别扭。意见不相投。鼈,用同“彆”。《水浒传》第十四回:“倘或路上與小人鱉拗起來﹐{楊志}如何敢和他争執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