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一个集成语、谚语、俗语、俚语、俏皮话、歇后语分享学习网站,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好学之士,齐心合力,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拳

拳(拳)是什么意思

  • 赤手空拳-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赤手空拳chìshǒukōngquán

    形容两手空空,没有任何可以凭借的东西——全副武装、荷枪实弹(只要我们依靠广大的人民群众,即使是赤手空拳,也能战胜~的敌人。)

  • 拳曲-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拳曲quánqū

    (物体)弯曲——笔直(~的塑料管子经热水烫过,就容易变成拳曲的形状。)

  • 拳拳-古语词今用词典

    拳拳quánquán

    牢握不舍,古代儒家以中庸之道为最高道德标准,认为中庸很难作到。孔子盛赞其弟子颜回:“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颜回为人处世,选择了中庸之道。只要得一善事,必把持住而不肯失去它。)(《礼记·中庸》)后引申为:“诚挚、恳切,眷爱貌。

    今沿用引申义。

    ①诚挚、恳切,《旅游》:“今日晨晖将露之际我也来了。可能这已是第一千次,可心中仍是拳拳。”《海外文摘》:“结识陈济明先生我逐渐感受到他的拳拳赤子心,眷眷华夏情,给人启发,示人风范。”《成都晚报》:“这一片忧国忧民的拳拳报国之心,深寓于咏叹山水的情怀之中,使人读之而更加荡气回肠。”

    ②眷爱貌。鲁迅《南腔北调集·为了忘却的记念》:“我知道这失明的母亲的眷眷的心,柔石的拳拳的心。”《大众电视》:“看着丈夫心血浇出的笔记,陈肖依爱意拳拳。”《中学语文》:“当谈到母亲抱病下田,昏倒在秧田时,小宋哭了,他终于强烈地感受到了‘拳拳慈母心’。”

  • 挥拳相向-实用委婉语词典

    挥拳相向

    婉指双方伸出拳头打架,不依不饶。

  • 饱以老拳-实用委婉语词典

    饱以老拳

    婉指被对方伸出拳头痛打。程度比“挥拳相向”更激烈。

  • 打太极拳-实用委婉语词典

    打太极拳

    婉指优柔寡断,不能立刻决断。意为弯来绕去,延宕时间。喻指。

  • 赤手空拳 荷枪实弹-反义词应用词典

    赤手空拳 荷枪实弹

    赤手空拳 chìshǒukōngquán

    荷枪实弹 hèqiāngshídàn

    【赤手空拳】指两手空空,也比喻一无所有或无所凭借。

    〔例句〕

    1.因为创作必有所凭依,断非赤手空拳所能办。

    2.北洋政府用暴力对付赤手空拳的示威学生。

    【荷枪实弹】扛着枪,子弹上了枪膛。形容高度戒备,随时准备战斗的情状。

    〔例句〕

    1.一到村头,就看见围子墙上岗哨严密,青年民兵们荷枪实弹地来往巡逻着。

    2.执政府门前戒备森严,士兵们个个荷枪实弹。

    〔应用例句〕

    赤手空拳的请愿学生面对荷枪实弹的凶残士兵,竟表现得如此之从容。

  • 拳-古文观止词典

    拳quán

    【词性】:动词

    用同“蜷”。屈曲(1)。《种树郭橐驼传》: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别的种树的人却不是这样,栽树时,树根屈曲、泥土又换了新的。

  • 拳季-古文观止词典

    拳季quán quán

    【词性】:形容词

    恳切(1)。《报任安书》:拳拳之忠,终不能自列。——恳切的忠心,到头来还是不能够自我表白。

  • 猜拳豁指头-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猜拳豁指头

    【释义】:

    划拳。《何典》一:正是酒落欢肠,猜拳豁指头的吃了一阵。

  • 嗔拳不打笑面-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嗔拳不打笑面

    【释义】:

    嗔:怒,生气。怒拳不打笑脸相对、和颜悦色的人。《金瓶梅词话》七二:他有钱的性儿,随他说几句罢了。常言嗔拳不打笑面。如今时年尚个奉承的,拿着大本钱做买卖,还放三分和气。《何典》七:那臭花娘恨穷发极,便把他一记反抄耳光。师姑大怒道:“嗔拳不打笑面。我好意劝你,怎倒这等不受人抬举!”《姑妄言》二:(乡下人)陪着小心,铁化见他这个样子,嗔拳不打笑面,一时怒不起来。

    ⊙嗔拳输笑面

    《水浒全传》二七:自古嗔拳输笑面,从来礼数服奸邪。只因义勇真男子,降伏凶顽母夜叉。

  • 吃了一个蹬心拳-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吃了一个蹬心拳

    【释义】:

    蹬心拳:照心窝里打的拳。意谓吃了一惊。《三遂平妖传》一:当直的来报员外道:“前番当画的先生在门前。胡员外听得说,吃了一个蹬心拳,只得出来迎接。”

  • 戳短拳-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戳短拳

    【释义】:

    比喻做帮凶。《醒世姻缘传》三二:你每日架落着七叔降人,你在旁里戳短拳;你如今越发自己出来降人哩!

  • 打太平拳-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打太平拳

    【释义】:

    指趁乱在旁打冷拳。《红楼梦》九:贾瑞急得拦一回这个,劝一回那个,谁听他的话?肆行大乱。众顽童也有趁势帮着打太平拳助乐的,也有胆小藏在一边的。

  • 打人一拳,防人一脚-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打人一拳,防人一脚

    【释义】:

    比喻招惹了别人,要防备别人的反击。《龙图耳录》一〇三:玉堂觑定将右手石子飞出。那人忙中有错,忘了“打人一拳,防人一脚”;只听一声“拍”,面上早已着了石子。

  • 打空拳费力,说寡话劳神-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打空拳费力,说寡话劳神

    【释义】:

    打空拳:喻不实在的事。寡话:无聊的闲话。比喻做不实在无益之事费力伤神。《飞跎全传》六:二人一路来一路去,不无谈些寡话,打空拳费力,说寡话劳神。

  • 大拳打了人,拿手来摸挲-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大拳打了人,拿手来摸挲

    【释义】:

    摸挲:抚摸。指打击了人,又来安慰哄弄。比喻又打又拉拢。《金瓶梅词话》五二:伯爵道:“等我哺菜儿。我本领儿不济事,拿勤劳准折罢了。”桂姐道:“花子过去,谁理你。你大拳打了人,这回拿手来摸挲。”

  • 好手不敌双拳,双拳不如四手-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好手不敌双拳,双拳不如四手

    【释义】:

    即使是有本事的人,一个人也敌不过两个人。比喻人少敌不过人多。《西游记》一四:三藏道:“好手不敌双拳,双拳不如四手。他那里六条汉,你这般小小的一个人儿,怎么敢与他争持?”又七七:行者见两个兄弟遭擒,他自家独力难撑,正是“好手不敌双拳,双拳不如四手”。他喊一声,把棍子隔开三个妖魔的兵器,纵筋斗驾云走了。

  • 花拳绣腿-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花拳绣腿

    【释义】:

    指空有花架子而不实用的拳术。《西湖二集》三四:相处一班恶少叶宗满、徐唯学、谢和、方廷助等都是花拳绣腿,好刚使气。

  • 截短拳-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截短拳

    【释义】:

    比喻暗中使坏。《醒世姻缘传》八:只得慢慢截短拳,使低嘴,行狡计便了。

  • 空手打空拳-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空手打空拳

    【释义】:

    手中空空,没有兵器。指不具备条件就做不成事。《糊涂世界》一二:岑其身道:“正是,正是。但是弄的一钱不名,空手打空拳,如何能得办事?”

  • 六枝子划拳--新样儿的,没对儿-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六枝子划拳--新样儿的,没对儿

    【释义】:

    歇后语。六枝:六指,六个指头。划拳:饮酒时双方伸出手指报数定输赢为戏。比喻新招,没有对手。《儿女英雄传》三二:邓九公听了,哈哈大笑起来,说:“老弟,那可就叫作六枝子划拳--新样儿的,没对儿咧。”

  • 美人拳-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美人拳

    【释义】:

    一种木制小锤,外裹皮革,装有长竹柄。老年人用以捶打腰腿,代替婢女拳头,故称。《红楼梦》五三:因又命琥珀坐在榻上,拿着美人拳捶腿。

  • 拿着他的拳头打他的眼-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拿着他的拳头打他的眼

    【释义】:

    比喻利用对方的人或物来对付对方,自己无损失。《续金瓶梅》二三:如今咱拿着他的拳头打他的眼,虽把银子晃晃眼,少不得还是咱的。

    ☉拿他拳头杵他嘴

    杵:洗衣用的木棒,指用细长之物捅之。《飞跎全传》九:说罢,望着跎子就是一偏手,跎子拿他拳头杵他嘴,摸着他的养血骨,把海里混打倒。

  • 宁少路边钱,莫少路边拳-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宁少路边钱,莫少路边拳

    【释义】:

    出门少一点钱不要紧,却不可不会些拳脚功夫。意谓出门人要注意防身,保护自己。《西游记》七二:既见妖精,如何不打杀他,却就去解师父。……常言道:宁少路边钱,莫少路边拳。那时节,他拦住了吵闹,却不是个仇人也!

  •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释义】:

    学拳术要不断地练,学曲子要不时地唱。指技艺要坚持锻炼,否则就会生疏或荒废。也指学习技艺贵在勤学苦练。《海上尘天影》四六:我已经半年不到戏班子里去了。也没唱过。那老货恨得我牙痒痒的。三日不弹,手生荆刺。所以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你向来爱听,我乔醋一出,这回子我演你看。

    ☉拳不离手

    《红楼复梦》八九:这些家丁、小子俱是精壮勇力之人,容易操练,真是拳不离手,不到一月,人人武艺精熟。《说呼全传》七:好厉害,病得这几天,就弄它不动了,果真拳不离手,待我歇息片时再舞。

  • 拳打南山猛虎,脚踢北海苍龙-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拳打南山猛虎,脚踢北海苍龙

    【释义】:

    比喻武艺高强,打尽天下好汉。为立擂台者自我标榜的挑战性的话。《水浒全传》七四:只见两条红标柱,恰与坊巷牌额一般相似,上立一面粉牌,写道:“太原相扑擎天柱任原”。旁边两行小字道:拳打南山猛虎,脚踢北海苍龙。

    ☉拳打南山猛虎,脚踢北海蛟龙

    《施公案》二六〇:关小西就摆开架式,搭上手复又战斗起来。只见两个人,一拳一脚,真不愧:“拳打南山猛虎,脚踢北海蛟龙。”

    ☉拳打南山猛虎,脚踏北海蛟龙

    《大汉三合明珠宝剑全传》二二:中央一匾额比势台又有一联,其联曰:拳打南山猛虎,脚踏北海蛟龙。上台挂出赏牌。

    ☉拳打南山虎,脚踢北海龙

    《云钟雁三闹太平庄》二三:雁公子见一棍打来,叫声:“来的好!”将身一闪,早接住了棍,左脚飞起一脚,喝声:“去罢!”正踢着那人右背,噗通跌去。正是:拳打南山虎,脚踢北海龙。

  • 拳头上立得人,肐膊上走得马,人面上行的人-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拳头上立得人,肐膊上走得马,人面上行的人

    【释义】:

    表白自己做人站得正,清清白白无愧于人前。《水浒全传》二四:我是一个不戴头巾男子汉,叮叮当当响的婆娘!拳头上立得人,肐膊上走得马,人面上行的人,不是那等搠不出的鳖老婆。自从嫁了武大,真个蝼蚁也不敢入屋里来,有甚么篱笆不牢,犬儿钻得入来!

    ☉拳头上立得人,臂膊上走得马过

    《醒世恒言》三四:老娘人便看不像,却替老公争气。前门不进师姑,后门不进和尚,拳头上立得人,臂膊上走得马过,不像你那狗淫妇,人硬货不硬,表壮里不壮,作成老公带了绿帽儿,羞也不羞!

    ☉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马

    《西湖二集》二〇:内中单表一人曹妙哥,是个女中丈夫,真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马。

    ☉拳头上立得人起,臂膊上放得马过

    《珍珠舶》六:赵家娘娘,我便与贴壁邻居,那一个不晓得你是拳头上立得人起,臂膊上放得马过的。

    ☉拳头上也立得人,臂膊上也走得马

    《野叟曝言》四五:咱们不是夸口说,拳头上也立得人,臂膊上也走得马,只吃那黑夜里看不清的亏,认得真虎,才被他欺了,青天白日,他敢正眼儿觑咱们一觑!

    ☉拳头上立得人,臂膊上走得马

    《廿载繁华梦》六:须知我是拳头上立得人,臂膊上走得马,叮叮当当的女儿,又不是个丫头出身,如何受得这口气。

  • 使他的拳头,捣他的眼儿-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使他的拳头,捣他的眼儿

    【释义】:

    比喻利用对方已有条件,制服对方。《醒世姻缘传》一七:依了小的,使他的拳头,捣他的眼儿,拿出这银子来,上下打点,一定也还使不尽,还好剩下许些,又把别项的事情都洗刷得干净。

  • 双拳不敌四手-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双拳不敌四手

    【释义】:

    双拳:一人,四手:两人。比喻一人难敌两人,人少敌不过人多。《醒世恒言》二九:各拥上前乱打,常言道双拳不敌四手。钮成独自一个,如何抵当得许多人,着实受了一顿拳脚。《隋史遗文》三〇:他这班人却是亡命之徒。常言道:“双拳不敌四手”,你在外边,我先进去。

    ⊙双拳不比四手

    《说唐全传》四二:自古双拳不比四手。叔宝在旁,正在没分解之际,早有探军报到金墉城,那金墉城众将都来接应。

    ⊙双拳难敌四手

    《鼓掌绝尘》三一:我待打他一顿,俗话说得好,双拳难敌四手,怎么抵当得那四五个?《麟儿报》一四:宁无知双拳难敌四手,早被众人推倒,按头的按头,揿脚的揿脚。《双凤奇缘》三八:张氏夫人虽然武艺精通,双拳难敌四手,只杀得浑身香汗淋淋,抵敌不住,要败将下去。

    ⊙双拳弗抵四手

    《何典》六:活死人气力又小,双拳弗抵四手的,那里挣得脱,不免赤骨肋受棒被他们排头排脚的打了一顿。

    ⊙双拳敌不得四手

    《型世言》一七:赶上去把张腰拿住,打上一顿,正是双拳敌不得四手,怎生支撑?

    ⊙三拳不敌四手

    《北魏奇史闺孝烈传》七:北魏的兵势舍命望前乱砍,到底是身带箭伤,况且三拳不敌四手,怎么挡得住这三千生力的喽兵。

    ⊙三拳难敌四手

    《龙图耳录》四九:好汉打不过人多,三拳难敌四手。

    ⊙三拳敌不得四手

    《金瓶梅词话》一四:眼见得三拳敌不得四手,到明日没的把这些东西儿吃人暗算明夺了去,坑闪得奴三拳敌不得四手。

    ⊙三拳不及四手,四手不及人多

    《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二三:似此番狗奴,敢说这等大话!自古道:三拳不及四手,四手不及人多。我和你拚命杀他一场。

    ⊙两拳敌不得四手

    《英烈传》二〇:吕珍见两拳敌不得四手,便将马跳出圈子外边。

    ⊙两拳难敌四手,一人怎敌二人

    《彭公案》二一:李佩见贼人又添余党,自己虽然刀法精通,无奈两拳难敌四手,一人怎敌二人?

    ⊙单拳难敌四手

    《闽都别记》一二四:倡仪会举,场中无有忠良;单与独征,单拳难敌四手。

  • 双拳不打笑面,饿虎不吃伏肉-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双拳不打笑面,饿虎不吃伏肉

    【释义】:

    再厉害的人也不会打满面笑容态度和气的人,就像连饥饿的老虎也不吃降伏了的动物一样。比喻人不欺负态度和蔼或已伏低的人。《禅真后史》四:自古道“双拳不打笑面,饿虎不吃伏肉”。令妹死在耿宅,产后血崩,系是天命,与这濮太公何干?他老老大大提茶与你们吃,何等好意!兄恃强将碗击碎,是何道理?

  • 踏人一脚,须防一拳-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踏人一脚,须防一拳

    【释义】:

    比喻攻击别人,须防对方报复。《施公案》七三:他久已私放对子马,科道各官,无人敢参。依你想怎样?俗云:踏人一脚,须防一拳。要看同僚之分,凡事和气,何苦为仇?参见“打人一拳,防人一脚”。

  • 晚娘的拳头,云里的日头-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晚娘的拳头,云里的日头

    【释义】:

    晚娘:继母。云里的日头:从云缝里透过的日光更猛烈。指继母打前妇所生儿女,往往拳头下得非常毒。形容继母心狠手辣。《儒林外史》五:他爷四十多岁,只得这点骨血,再娶个大娘来,各养的各疼。自古说:“晚娘的拳头,云里的日头”。这孩子料想不能长大。

  • 一拳的买卖-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一拳的买卖

    【释义】:

    比喻只能打一次交道的生意。指交易双方中,一方不讲信用或太贪太狠,人家只能和他打一次交道。《续金瓶梅》二〇:不在银子多少,只讲过完了婚不许过门。到底瓶姐还是咱的人,刀靶还在咱手里,东方日子长着哩。那一时只由着咱摆布,不怕他猫儿不上树。细细嚼他强似囫囵咽,讲的财礼多了,人上不来,到是一拳的买卖,显不出咱娘们的做手来。

  • 一拳打到心窝里-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一拳打到心窝里

    【释义】:

    比喻一下子捅到了要害之处。也比喻搔着痒处。《杀子报》三:那蒋妈妈便叫一声:“王官人,王官人,你真真好福气,好运气。……这小姐又标致又能干,做得一手好针线,王官人,王官人,你真真运气好。”王世成一听此言,便喜笑言开,正是一拳打到心窝里。

    ⊙一拳正打在心窝

    《官场维新记》四:袁伯珍听了这话,一拳正打在心窝,登时把脸红了。

  • 舟行陆地力能为,拳到江心无可施-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舟行陆地力能为,拳到江心无可施

    【释义】:

    意谓精于水性的人在陆地也可施展本领,擅长武艺不谙水性的人到了水中就有力使不上了。《水浒全传》三八:当时宋江、戴宗看见李逵被那人在水里揪住,浸得眼白,又提起来,又纳下去,何止渰了数十遭,正是:舟行陆地力能为,拳到江心无可施。真是黑风吹白浪,铁牛儿作水牛儿。

  • 自己拳打了牙,各人咽下罢-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自己拳打了牙,各人咽下罢

    【释义】:

    比喻自招的倒霉委屈,各人悄悄自行忍受。《歧路灯》七五:前日我有一事与你商量,双庆、蔡湘抵死不容我见你,谁知你上了这个天来大当。如今也不知出那门去了,此时保管六十里外。自己拳打了牙,各人咽下罢。

  • 打空拳-汉语惯用语辞典

    打空拳dǎ kōng quán

    比喻办事无目的,出力无结果。曹玉林《苏醒的原野》“他是不愿意打空拳费力。”

  • 打快通拳-汉语惯用语辞典

    打快通拳dǎ kuài tōng quán

    形容办事行动快。毕方等《千重浪》“你去给老辛头打个招呼,把牲口、草料安排好,要干就得打快通拳。遭灾的不止咱一个队,这事先下手为强!”

  • 打太极拳-汉语惯用语辞典

    打太极拳dǎ tài jí quán

    ①比喻装模作样,掩人耳目。曾广灿《我这一辈子》“(这些人)在没劲中要露出劲儿来像打太极拳似的。”②比喻玩弄花样,遇事推卸。陶正《旋转的舞台》:“这个人打太极拳的造诣真是不浅。你要想让他在严团长之前对什么问题表态,那会比登天还难。”③比喻动作迟缓,沉得住气。李国文《花园街五号》“他有时候很慢,完全是打太极拳的架势,不慌不忙。”

  • 卖拳头-汉语惯用语辞典

    卖拳头mài quán tou

    方言。谓在街头或娱乐场所表演武术以谋生。胡祖德《看潮歌》“撮戏法咾卖拳头,糖食水果摆摊头。”

  • 拳头产品-汉语惯用语辞典

    拳头产品quán tou chǎn pǐn

    指在一方面或多方面占有特别优势或显得非常重要的产品。《新民晚报》1989.1.23“上海二轻工业系统全面实施产品结构战略调整规划,25种技术等级高、出口创汇高、事关国计民生的拳头产品,已正式确定为今后四年内的重点开发投产商品。”

  • 耍空拳头-汉语惯用语辞典

    耍空拳头shuǎ kōng quán tou

    指两手空空,没有钱财。曾广灿《也是三角》“刚入了洞房就白瞪眼,耍空拳头玩,不像句话。”

  • 太平拳-汉语惯用语辞典

    太平拳tài píng quán

    谓别人打架,在旁趁机打几下冷拳,因不易为人发觉,故称“太平拳”。《红楼梦》“众顽童也有帮着打太平拳助乐的,也有胆小藏过一边的,也有立在桌上拍着手乱笑、唱着声儿叫打的。”

  • 铁拳头-汉语惯用语辞典

    铁拳头tiě quán tóu

    比喻强有力的打击力量。《马克思主义研究》2000年第1期“这只铁拳头却无法用武力或命令消除全球资本的内在矛盾、危机和全世界亿万受害者的反抗。”

  • 拽大拳-汉语惯用语辞典

    拽大拳zhuài dà quán

    比喻出手阔绰。元马致远《青衫泪》:“那厮正拽大拳,使大钱。”

  • 撞心拳-汉语惯用语辞典

    撞心拳zhuàng xīn quán

    比喻击中心病。《二刻拍案惊奇》“杨佥事见唱出‘滇南’两字,一个撞心拳,变了脸色。”

  • 拳-现代汉语量词用法词典

    拳quán

    动量词。计量用拳头打人的次数:挨了一拳/打他三拳/挥了几拳/擂了好几拳/劈头猛地一拳/一拳打下去/两三拳打翻在地∥打到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他两手哆嗦着抱住头,朝外便跑,可是后脊梁上早挨了一拳。/小杨气愤已极,一拳砸碎了桌上的玻璃板。

    “拳”本为肢体名词,借用为动量词,表示与该肢体动作有关的量。

    挨一拳,学一着/打人一拳,防人一脚/打得一拳去,防人百拳来/一拳打在棉花上——没一点声响/一拳打在猪背上——连个印子都不起。

  • 嗔拳不打笑面-佛源语词词典

    嗔拳不打笑面

    嗔,忿怒。即使是忿怒之人的拳头也不打面孔微笑的人。说明态度善意温和能获得对方的好感,会减少很多烦恼。《祖堂集·卷十二·禾山和尚》:“又时见僧云:‘还知禾山恶发么?’僧便问:‘和尚无端恶发作什么?’师云:‘嗔拳不打笑面。’”近、现代汉语作为谚语承用。《金瓶梅词话》第九六回:“他年少这般贫寒,你只顾打他怎的?自古嗔拳不打笑面,他又不曾伤犯着你。”

  • 拳头-佛源语词词典

    拳头

    手五指向内弯曲紧握的形状。《祖堂集·卷十·安国和尚》:“师拈问僧:‘一语之中须具得失两意,作么生道?’僧提起拳头云:‘不可唤作拳头。’师不肯,自拈起拳头云:‘只为唤叫拳头。’”近现代汉语承用。《水浒传》第二四回:“倘有些风吹草动,武二眼里认的是嫂嫂,拳头却不认的是嫂嫂。”丁玲《阿毛姑娘》:“恐怕光靠性情不会撒赖,未必就能如是忍耐那接连落在身上的拳头。”

  • 唐僧拳-佛源语词词典

    唐僧拳

    俗指唐代高僧玄奘法师去印度求取佛经的事迹。《独异志》:“沙门玄奘,姓陈氏,武德初(其他著作多记为贞观三年)往西域取经,行至罽宾国,道险、虎豹,不可过。奘不知所为,锁门而坐,至夕,开门见一老僧,莫知所由来。奘礼拜勤求,僧口授心经一卷,令奘诵之,遂得道路开辟、虎豹潜形、魔鬼藏迹。至佛国取经六百余部而归。”另《双树幻抄》《法苑珠林》等书均有不同记载。自著《大唐西域记》,记拳过和海外见闻。参见“唐三藏”条。

  • 相骂无好言,相打无好拳-佛源语词词典

    相骂无好言,相打无好拳

    骂仗时没有好话,打仗时不仅用力而且多往要害处打。比喻事情既然做了,就一定做得彻底。《五灯会元·卷十九·保宁仁勇禅师》:“相骂无好言,相打无好拳。大众,直须恁么,始得一句句切害,一拳拳着实。”现代汉语谚语,多在劝架时让双方互相原谅对方的言语动作不当之处使用。

  • 拳-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拳quán

    ①拳头。《后汉书·皇甫嵩传》:“虽僮儿,可使奋~以致力。”《世说新语·术解》:“一服即大下,去数段许纸,如~大。”②力气。《诗经·小雅·巧言》:“无~无勇,职为乱阶。”③屈曲。《汉书·孝武钩弋赵倢伃传》:“女两手皆~,上自披之,手即时伸。”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他植者则不然,根~而土易。”④通“弮quān”。弩弓。《汉书·李广传附李陵》:“士张空~,冒白刃,北首争死敌。”

    【拳拳】①恳切诚挚的样子。司马迁《报任安书》:“~之忠,终不能自列。”②拳曲的样子。范成大《三湘怨》:“~新荷叶,愁绝烟水暮。”

  • 一拳头砸出一眼井-现代汉语大词典

    一拳头砸出一眼井yī quán tou zá chū yī yǎn jǐng

    【释义】:

    比喻一下子做成一件不易的事。刘绍棠《小荷才露尖尖角》:“他虽然没能一拳头砸出一眼井,却偏要铁杵磨成针。”

  • 两手攥空拳-现代汉语大词典

    两手攥空拳liǎng shǒu zuàn kōng quán

    【释义】:

    形容一无所有。韩旭《扩社的时候》:“车壮马肥的人家咱不要,偏偏收那些两手攥空拳的户进来沾咱油水就好啦?”

  • 义和拳-现代汉语大词典

    义和拳yì hé quán

    【释义】:

    起自十九世纪初的中国以农民、手工业者和其他群众为主体的民间结社,同白莲教和八卦教有源流上的关系。最初流行于山东、河南等地,采用白莲教的经典和教义进行宣传,以设拳厂、练拳术的方式组织群众。1896年在山东反对外国教会斗争中,曹州出现大刀会,德州一带则有朱红灯领导的义和拳。此后义和拳更利用设神坛、喝符水等活动,鼓舞群众不怕洋枪洋炮,进行反侵略斗争。1899年,改义和拳为义和团,逐步由山东扩展到华北各省。参见“义和团”。

  • 直拳-现代汉语大词典

    直拳zhí quán

    【释义】:

    拳击运动拳法之一。因出拳轨迹呈直线,故名。特点是出拳力量大,拳手一般将其作为主力拳。

  • 卖拳头-现代汉语大词典

    卖拳头mài quán tou

    【释义】:

    方言。指在街头或娱乐场所表演武术以谋生。胡祖德《沪谚外编》:“撮戏法咾卖拳头,糖食水果摆摊头。”

  • 南拳-现代汉语大词典

    南拳nán quán

    【释义】:

    南方各路拳术的统称。有广东、福建、湖南、湖北、浙江、江苏等拳路。各路又各有流派,如广东南拳分洪、李、蔡、莫、刘五家。南拳一般以龙、虎、豹、蛇、鹤五拳为其拳法的主要内容。技法各有不同。特点是出拳刚烈,步伐沉稳,多用短拳。国家体委已将南拳列作武术竞赛项目。

  • 划拳-现代汉语大词典

    划拳huá quán

    【释义】:

    也叫豁拳、拇战。饮酒时助兴的游戏。两人同时出拳伸指喊数,以喊中两人伸指总数者为胜,负者被罚喝酒。高云览《小城春秋》:“这天晚上,金锷和他几个手下在醉花楼划拳喝酒。”

  • 刺拳-现代汉语大词典

    刺拳cì quán

    【释义】:

    拳击运动拳法之一。特点是出拳轨迹呈直线,速度快,力量可大可小。拳手一般将其作为一种刺探性的拳法,故名。多用来引诱、扰乱对方,制造进攻机会。

  • 内家拳-现代汉语大词典

    内家拳nèi jiā quán

    【释义】:

    我国拳术的著名流派之一。我国拳术旧有内家和外家之分。相传外家起于少林,以主动攻击搏人为主;内家相传起于宋张三峰,拳法以静制动,使犯者应手而仆。清黄百家有《内家拳法》一书。晚清也有人把形象近似的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拳统称为内家拳。

  • 仙人拳-现代汉语大词典

    仙人拳xiān rén quán

    【释义】:

    即仙人球。

  • 伸手不见拳-现代汉语大词典

    伸手不见拳shēn shǒu bù jiàn quán

    【释义】:

    见“伸手不见五指”。

  • 八卦拳-现代汉语大词典

    八卦拳bā guà quán

    【释义】:

    拳术的一种。运动按八卦方位,分八门八式八手八法,均成掌式,故也称八卦掌。鲁迅《肥皂》:“学程就在墙角落上练习八卦拳。”

  • 六合拳-现代汉语大词典

    六合拳liù hé quán

    【释义】:

    即形意拳。

  • 勾拳-现代汉语大词典

    勾拳gōu quán

    【释义】:

    拳击运动拳法之一。因出拳时手臂弯曲,形状如钩,故名。分上勾拳和侧勾拳两种,分别由下向上击打对手的腹部、下颚或从侧面击打对手的腮部。出拳力量大。多在拳手逼近对手时使用。

  • 北拳-现代汉语大词典

    北拳běi quán

    【释义】:

    即长拳,北方各路拳术的总称。鲁迅《拳术与“拳匪”》:“美国新出的‘北拳对打’,亦是情理上能有的事。”

  • 双拳难敌四手-现代汉语大词典

    双拳难敌四手shuāng quán nán dí sì shǒu

    【释义】:

    指寡不敌众。李北桂《贼狼滩》:“常言说‘双拳难敌四手’啊!他本事再大,却只有独自一人,又怎么能够对付得了这一大群全副武装的恶魔呢?!”

  • 打太极拳-现代汉语大词典

    打太极拳dǎ tài jí quán

    【释义】:

    比喻做事推诿拖拉。《解放日报》1988.8.15:“当群众真的要求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时,他们却推诿拖拉,强调种种客观原因,打起‘太极拳’来。”

  • 打快通拳-现代汉语大词典

    打快通拳dǎ kuài tōng quán

    【释义】:

    形容办事行动快。毕方等《千重浪》:“你去给老辛头打个招呼,把牲口、草料安排好,要干就得打快通拳。”

  • 打拳-现代汉语大词典

    打拳dǎ quán

    【释义】:

    练拳术。丁玲《母亲》:“这天他刚在前边同玉儿兄弟玩,他教玉儿打拳,恰巧于三太太出来找他们。”

  • 抱拳-现代汉语大词典

    抱拳bào quán

    【释义】:

    犹拱手。一手握拳,另一手抱着拳头,合拢在胸前。师飙等《金戈铁马十年时》:“弃疾双手抱拳为礼。”

  • 拳-现代汉语大词典

    拳quán

    【释义】:

    ①拳头。张天翼《路》:“一双红眼钉着我们。两手抓着拳。”②拳术。一种徒手的武术。如:打拳。③卷曲;弯曲。如:她拳着腿坐在炕上。④量词。(1)用于以拳击人的动作。如:只一拳就把那人打倒在地。(2)块。刘大白《归梦》:“案上几拳不变的奇石,何如天空善变的浮云?”

  • 拳手-现代汉语大词典

    拳手quán shǒu

    【释义】:

    ①指擅长拳术的人。碧野《没有花的春天》:“阿兴看出阿虎的拳揖作得很爽利,知道对方也是一个好拳手。”②卷手;缩手。如:拳手是福,伸手是祸。

  • 拳斗-现代汉语大词典

    拳斗quán dòu

    【释义】:

    拳击搏斗。鲁迅《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况且即是笔战,就也如别的兵战或拳斗一样,不妨伺隙乘虚,以一击制敌人的死命。”

  • 拳击-现代汉语大词典

    拳击quán jī

    【释义】:

    体育运动项目之一。运动员戴着特制的手套搏斗,以击倒对方或击中对方有效部位次数多为胜。魏巍《东方》:“我在外流浪了一年,在一个游艺场和廉价体育馆搞拳击,实际上不过是用挨打来换得别人的笑声。”

  • 拳打脚踢-现代汉语大词典

    拳打脚踢quán dǎ jiǎo tī

    【释义】:

    形容殴打得凶狠。艾青《在浪尖上》:“接着拳打脚踢之后,是蒙头盖脑的皮鞭!”

  • 拳术-现代汉语大词典

    拳术quán shù

    【释义】:

    徒手的武术。张天翼《欢迎会》:“演完新戏之后,顶好叫学生表演点拳术给看看。”

  • 拳头-现代汉语大词典

    拳头quán tóu

    【释义】:

    五指向内弯曲握拢的手。丁玲《阿毛姑娘》:“恐怕光靠性情不会撒赖,未必就能如是忍耐那接连落在身上的拳头。”

  • 拳头不打笑脸-现代汉语大词典

    拳头不打笑脸quán tóu bù dǎ xiào liǎn

    【释义】:

    指不跟带笑的人过不去。王火《血染春秋》:“他有点小聪明,处世懂得‘拳头不打笑脸’的诀窍。”

  • 拳头产品-现代汉语大词典

    拳头产品quán tóu chǎn pǐn

    【释义】:

    在一方面或多方面占有特别优势,能占领市场的重要产品。《新民晚报》1989.1.23:“上海二轻工业系统全面实施产品结构战略调整规划,25种技术等级高、出口创汇高、事关国计民生的拳头产品,已正式确定为今后四年内的重点开发投产商品。”

  • 拳民-现代汉语大词典

    拳民quán mín

    【释义】:

    指义和团。鲁迅《随感录三十九》:“又一转眼,便连他的影子,也同拳民时代的教民一般,竟犯了与众共弃的大罪了。”

  • 拳师-现代汉语大词典

    拳师quán shī

    【释义】:

    教授拳术或精于拳术的人。鲁迅《作文秘诀》:“拳师教徒弟是留一手的,怕他学全了就要打死自己,好让他称雄。”

  • 拳曲-现代汉语大词典

    拳曲quán qū

    【释义】:

    卷曲;弯曲。郑振铎《阿拉伯人》:“上船来的是卖杂物的黑人,那细细的黑发,紧紧的拳曲在头上。”

  • 拳来拳对,刀来刀挡-现代汉语大词典

    拳来拳对,刀来刀挡quán lái quán duì dāo lái dāo dǎng

    【释义】:

    指针锋相对。曹靖华《飞花集》:“对这类‘别有用心’的‘批评家’的企图,就只有用鲁迅先生所说的办法:‘拳来拳对,刀来刀挡。’”

  • 拳法-现代汉语大词典

    拳法quán fǎ

    【释义】:

    拳击的技法。胡也频《光明在我们前面》:“他不但是一个会耍刀枪的武士,会打许多拳法的拳师,而且有许多奇怪的社会关系。”

  • 拳挚-现代汉语大词典

    拳挚quán zhì

    【释义】:

    诚挚。孙中山《致海外国民党同志书》:“此项储金,应以充最有实效之用途,方不负我党同志拳挚之意。”

  • 拳拳-现代汉语大词典

    拳拳quán quán

    【释义】:

    ①形容诚挚。吴咏湘《忆修水》:“我想像着你依然怀着那拳拳的忠心,用有力的臂膀挥舞着建设者的鎯头。”②形容深切眷爱的样子。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我知道这失明的母亲的眷眷的心,柔石的拳拳的心。”

  • 拳脚-现代汉语大词典

    拳脚quán jiǎo

    【释义】:

    ①拳打脚踢。许地山《街头巷尾之伦理》:“他一面骂,一面打,把瞎子推倒,拳脚交加。”②指武术。老舍《四世同堂》:“我的拳脚不过是二把刀,可是我愿意去和日本小鬼子碰一碰。”

  • 拳揖-现代汉语大词典

    拳揖quán yī

    【释义】:

    抱拳作揖。碧野《没有花的春天》:“阿虎把他送到门口,作了个拳揖说:‘阿兴哥住左边近的村子里吗?’”

  • 拳棒-现代汉语大词典

    拳棒quán bàng

    【释义】:

    泛指武术。京剧《猎虎记》:“喜拳棒,爱交往,谁人不知俺孙二郎!”

  • 拳路-现代汉语大词典

    拳路quán lù

    【释义】:

    拳法。《太平天国故事歌谣选》:“人们掌声如雷,连呼‘好拳路!好武艺!’”

  • 揎拳捋袖-现代汉语大词典

    揎拳捋袖xuān quán luō xiù

    【释义】:

    伸出拳头,捋起袖子。一种粗野蛮横或准备动武的姿态。《花城》1981年第2期:“陶平好不容易止住笑声,揎拳捋袖,摆出一副老住家的架势。”

  • 握拳-现代汉语大词典

    握拳wò quán

    【释义】:

    手指向掌心弯曲成拳头。

  • 摆拳-现代汉语大词典

    摆拳bǎi quán

    【释义】:

    即横拳。

  • 搳拳-现代汉语大词典

    搳拳huá quán

    【释义】:

    一种通俗的酒令。两人同时相对出手,各猜所伸手指的合计数,猜对者为胜。巴金《家》:“(老太爷)听见搳拳行令的笑声,心里更快活。”

  • 摩拳擦掌-现代汉语大词典

    摩拳擦掌mó quán cā zhǎng

    【释义】:

    形容精神振奋,跃跃欲试的样子。姚雪垠《李自成》:“(她)看见这些人们都已经自动地凑拢来,都在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 擦拳磨掌-现代汉语大词典

    擦拳磨掌cā quán mó zhǎng

    【释义】:

    见“擦掌摩拳”。

  • 擦掌摩拳-现代汉语大词典

    擦掌摩拳cā zhǎng mó quán

    【释义】:

    同“摩拳擦掌”。夏衍《法西斯细菌》:“寿美子擦掌摩拳地要奔出去,静子拉住了她。”也作“擦拳磨掌”。巴金《死去的太阳》:“他说话时卷起袖子擦拳磨掌,好像要和谁打架似的。”

  • 花拳-现代汉语大词典

    花拳huā quán

    【释义】:

    姿势好看而搏斗时用处不大的拳术。如:花拳绣腿。

  • 花拳绣腿-现代汉语大词典

    花拳绣腿huā quán xiù tuǐ

    【释义】:

    打花拳,踢绣腿。指武术的动作花里胡哨,光好看,不中用。也比喻耍花招,施伎俩,或搞形式主义。《人民文学》1978年第4期:“黄继敏这个人,工作逢迎讨好,花拳绣腿,却把精力集中在吃喝这些事情上面。”

  • 太平拳-现代汉语大词典

    太平拳tài píng quán

    【释义】:

    别人打架,在旁趁机打几下冷拳,因不易为人发觉,故称“太平拳”。

  • 太极拳-现代汉语大词典

    太极拳tài jí quán

    【释义】:

    中国武术中的一种拳术。特点是动作柔和缓慢,讲究沉着自然、圆活连贯。因用阴阳太极哲理解释拳义,故名。较适合年老体弱者用于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在我国广泛流行。

  • 少林拳-现代汉语大词典

    少林拳shào lín quán

    【释义】:

    我国武术中的一种拳术。特点是动作朴实,招势多变。相传为河南嵩山少林寺僧人所创,故名。

  • 形意拳-现代汉语大词典

    形意拳xíng yì quán

    【释义】:

    也称心意拳、心意六合拳、六合拳。一种武术拳种。动作多模仿龙、虎、猴、马、熊、鼋、鸡、鹞、燕、蛇、鹰等动物的动作特征,讲究动作的外形与其内在含意的统一。在山西、河南、河北等地广泛流行,并有多种流派。

  • 猜拳-现代汉语大词典

    猜拳cāi quán

    【释义】:

    酒席间助兴的游戏。两人各出拳伸指,同时各喊一数字,符合双方指数之和者胜,负者饮酒。柳青《创业史》:“几家饭馆里传出嚎叫的猜拳声,那是富农们在用野蛮的呐喊,发泄他们窝在心里头的郁闷!”

  • 外家拳-现代汉语大词典

    外家拳wài jiā quán

    【释义】:

    拳术的著名流派之一。我国拳术旧有内家和外家之分;相传外家起于少林,以主动攻击搏人为主,内家起于张三峰,拳法以静制动,使犯者应手而仆。

  • 饱以老拳-现代汉语大词典

    饱以老拳bǎo yí lǎo quán

    【释义】:

    指用拳头狠狠地揍。彭湃《海丰农民运动》:“余坤等无法照付,即饱以老拳,拿之至公平墟。”

  • 心意六合拳-现代汉语大词典

    心意六合拳xīn yì liù hé quán

    【释义】:

    即形意拳。

  • 心意拳-现代汉语大词典

    心意拳xīn yì quán

    【释义】:

    即形意拳。

  • 迷踪拳-现代汉语大词典

    迷踪拳mí zōng quán

    【释义】:

    也称“迷踪艺”。武术拳种门派之一,属少林拳系统。沈思《〈水浒与武打艺术〉序言》:“就在《水浒传》被朝廷列为禁书的明末清初,在北方冀鲁等地,出现了一个著名的拳种门派,它有多种名称:秘宗拳、猊猔拳、迷踪拳、迷踪艺、十面埋伏拳,等等。”又:“正因为此拳十分复杂,具有可以瞒敌眼目的独特步法,故又称为‘迷踪拳’或‘迷踪艺’。清末民初的武侠大师霍元甲,就是‘迷踪艺’也就是‘燕青拳’的正宗传人。”

  • 通背拳-现代汉语大词典

    通背拳tōng bèi quán

    【释义】:

    即通臂拳。

  • 通臂拳-现代汉语大词典

    通臂拳tōng bì quán

    【释义】:

    属猴拳类。又称通背拳。相传为战国时一个名叫白猿的人(一说是孙膑)所创。它是由猿背、猿臂取势,发劲要求背、肩、肘协调伸展,以求放长击远。有摔、拍、穿、劈、攒五种基本拳法。

  • 无拳无勇-现代汉语大词典

    无拳无勇wú quán wú yǒng

    【释义】:

    没有力量和勇气。语出《诗·小雅·巧言》:“无拳无勇,职为乱阶。”毛传:“拳,力也。”鲁迅《打听印象》:“我们里面,发表意见的固然也有的,但常见的是无拳无勇…所以那意见也无人‘尊重’,也就是和大家‘不相干’。”

  • 组合拳-现代汉语大词典

    组合拳zǔ hé quán

    【释义】:

    拳击运动术语。将直拳、勾拳、横拳等不同拳法或同一拳法的不同方向组合起来,连续击打对手的一种拳法。

  • 老拳-现代汉语大词典

    老拳lǎo quán

    【释义】:

    结实有力的拳头。蒋光慈《在黑夜里》:“你也是这一天应被牺牲的一个啊,但你只挨几个老拳,总算侥幸。”

  • 查拳-现代汉语大词典

    查拳zhā quán

    【释义】:

    拳术的一种。相传创始于明代,是回族人查尚义所传留,故称。这种拳术有十路:头路母子拳,二路行手,三路飞脚,四路直拳,五路关东,六路埋伏,七路梅花,八路连环,九路龙摆尾,十路串拳。练法讲究短拳长用,出手较含蓄,步武讲究扣裆,动作紧凑,节奏鲜明。要求“行如风,站如钉”,特别注重精、气、神的结合。原流行于山东、河南、河北一带,后遍布全国。

  • 梅花拳-现代汉语大词典

    梅花拳méi huā quán

    【释义】:

    即梅花桩。

  • 横拳-现代汉语大词典

    横拳héng quán

    【释义】:

    也称摆拳。拳击运动拳法之一。因出拳轨迹呈横短半弧形,故名。特点是出拳力量大,但摆动幅度较大,易为对手察觉。多用来击打对手的腮腭部。

  • 长拳-现代汉语大词典

    长拳cháng quán

    【释义】:

    也叫北拳。北方各路拳术的统称。包括有相似技术法则、动作和姿势的几个拳种。因其拳术架势继续连贯,长而不断,故叫作“长拳”。

  • 神拳-现代汉语大词典

    神拳shén quán

    【释义】:

    拳术名。流行于义和团内的“神助义和拳”的简称。鲍昌《庚子风云》:“经谍报人员探知,赵三多等人复将过去所练之梅花拳,改名为‘神助义和拳’,简称神拳。”

  • 磨拳擦掌-现代汉语大词典

    磨拳擦掌mó quán cā zhǎng

    【释义】:

    ①形容精神振奋、跃跃欲试的样子。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战士们的觉悟提高了,明了了为什么打仗,怎样打法,个个磨拳擦掌,士气很高。”②激动、气愤的样子。鲁迅《在钟楼上》:“闲人所造的文化,自然只适宜于闲人,近来有些人磨拳擦掌,大鸣不平,正是毫不足怪。”

  • 铁拳-现代汉语大词典

    铁拳tiě quán

    【释义】:

    比喻强大的打击力量。《中国歌谣资料》:“炮火声来战号声,大举进攻已到临。准备铁拳去粉碎。同志妹,工农团结一条心。”

  • 短拳-现代汉语大词典

    短拳duǎn quán

    【释义】:

    武术中拳术的一类。特别是出手较短,拳法密集,讲究紧攻硬逼,大都套路简明精悍。与“长拳”相对。也指主要流传在河北高阳一带的一种武术拳种。

  • 耍拳-现代汉语大词典

    耍拳shuǎ quán

    【释义】:

    打拳。徐铸成《旧闻杂忆》:“变把戏、耍拳以及各式各样的食品摊,则散落在大大小小的旷场上。”

  • 赤手空拳-现代汉语大词典

    赤手空拳chì shǒu kōng quán

    【释义】:

    两手空空,一无所有。茅盾《子夜》:“在先他听得长工阿二说七里桥的乡下人传锣开会,还以为不过是赤手空拳的乡下人而已,此时才明白当真还有枪炮俱全的共军。”

  • 醉拳-现代汉语大词典

    醉拳zuì quán

    【释义】:

    拳术的一种。步法上突出前俯后仰、东倒西歪的醉态,动作刚柔相济,形神兼备,灵活自如,柔中寓刚。王资鑫《水浒与武打艺术》:“‘武松醉打蒋门神’正是使用了主要手段为跌技的醉拳。”

  • 象形拳-现代汉语大词典

    象形拳xiàng xíng quán

    【释义】:

    泛指武术击打动作结合了某些模仿动物或人的动作特征的拳术。如猴拳、鹰拳、蛇拳、螳螂拳、醉拳等。

  • 跆拳道-现代汉语大词典

    跆拳道tái quán dào

    【释义】:

    运动项目的一种。手脚并用、以攻为主的格斗项目。有对抗、威力、特技三种比赛形式。

  • 豁拳-现代汉语大词典

    豁拳huá quán

    【释义】:

    即划拳。沈从文《边城》:“另外一些人家,又有豁拳行酒的吵嚷声音。”

  • 一拳頭砸出一眼井-汉语大词典

    一拳頭砸出一眼井

    【1】喻做事费工不多,立见功效。{刘绍棠}《小荷才露尖尖角》二:“他虽然没能一拳头砸出一眼井﹐却偏要铁杵磨成针。”

  • 一拳-汉语大词典

    一拳

    【1】一个拳头。多用以指体积小而形如拳头的物件。语出《礼记·中庸》:“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卷,通“拳”。{唐}{白居易}《太湖石记》:“三山五岳﹐百洞千壑﹐覼縷簇縮﹐盡在其中﹐百仞一拳﹐千里一瞬﹐坐而得之。”{清}{黄景仁}《灵壁磬石歌》:“一拳把玩不忍釋﹐悄思登{岱}臨風吟。”【2】表数量。用于以拳头打人的动作。《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那人也不回話﹐照面一拳。”{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一折:“我一時路見不平﹐將那年紀小的則一拳打殺了。”《水浒传》第三回:“撲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鮮血迸流。”{赵大年}《公主的女儿》二:“{叶明珠}反而笑了起来﹐一笑解千愁。她使劲打了{张}一拳:‘那好办﹐开车﹐找爸爸去!’”【3】一宗,一注。{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二折:“我這一去﹐不得一拳兒買賣不回來。”《古今小说·宋四公大闹禁魂张》:“你見{白虎橋}下大宅子﹐便是{錢大王}府﹐好一拳財!”【4】谓一把抓,掌握一切。{元}{无名氏}《桃园结义》第一折:“憑着我這管刀筆﹐一拳爲主﹐衙門中大小事務﹐都與我計較﹐全憑我做主。”

  • 一拳碎黄鶴-汉语大词典

    一拳碎黄鶴

    【1】比喻一下击中要害。{梁启超}《乐利主义泰斗边沁之学说》三:“苟其所發論﹐所措施﹐與此正鵠相繆戾者﹐則昌言排擊之﹐無所顧戀﹐無所徇避﹐快刀斷亂麻﹐一拳碎黄鹤﹐善哉!善哉!”

  • 一拳柱定-汉语大词典

    一拳柱定

    【1】一把握住,谓拿定主意。《金瓶梅词话》第七六回:“你是個男子漢﹐若是有主張的﹐一拳柱定﹐那裏有這些閒言悵語?”

  • 三拳敵不得四手-汉语大词典

    三拳敵不得四手

    【1】谓寡不敌众。《金瓶梅词话》第十四回:“趁這時奴不思箇防身之計﹐信着他﹐往後過不出好日子來。眼見得三拳敵不得四手。到明日﹐没的把這些東西兒吃人暗算奪了去﹐坑閃得奴三不歸。”

  • 三拳二脚-汉语大词典

    三拳二脚

    【1】形容不多几下拳打脚踢。《金瓶梅词话》第一回:“三拳二脚﹐和大蟲敵鬭﹐把大蟲登時打死了。”《何典》第二回:“也就經不起三拳兩脚﹐一樣跌倒地下﹐想《拳經》不起來了。”

  • 兩手攥空拳-汉语大词典

    兩手攥空拳

    【1】形容一无所有。{韩旭}《扩社的时候》:“车壮马肥的人家咱不要﹐偏偏收那些两手攥空拳的户进来沾咱油水就好啦?”

  • 南拳-汉语大词典

    南拳

    【1】南方各路拳术的统称。有{广东}﹑{福建}﹑{湖南}﹑{湖北}﹑{浙江}﹑{江苏}等拳路。各路又各有流派,如{广东}南拳分{洪}﹑{李}﹑{蔡}﹑{莫}﹑{刘}五家。南拳一般以龙﹑虎﹑豹﹑蛇﹑鹤五拳为其拳法的主要内容。技法各有不同。国家体委已将南拳列作武术竞赛项目。

  • 内家拳-汉语大词典

    内家拳

    【1】我国拳术的著名流派之一。我国拳术旧有内家和外家之分。相传外家起于{少林},以主动攻击搏人为主;内家相传起于{宋}{张三峰},拳法以静制动,使犯者应手而仆。{清}{黄百家}有《内家拳法》一书。晩{清}也有人把形象近似的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拳统称为“内家拳”。

  • 仙人拳-汉语大词典

    仙人拳

    【1】即仙人球。

  • 八卦拳-汉语大词典

    八卦拳

    【1】拳术的一种。据说为{清}中叶{董海川}所传。运动按八卦方位﹐分八门八式八手八法﹐均成掌式﹐故亦称八卦掌。{鲁迅}《彷徨·肥皂》:“天色比屋子里还明亮﹐{学程}就在墙角落上练习八卦拳。”

  • 北拳-汉语大词典

    北拳

    【1】即长拳,北方各路拳术的总称。{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拳术与“拳匪”》:“{美国}新出的‘北拳对打’﹐亦是情理上能有的事。”【2】指义和团。《老残游记》第十一回:“北拳之亂﹐起於戊子﹐成於甲午﹐至庚子﹐子午一沖而爆發。”

  • 划拳-汉语大词典

    划拳

    【1】猜拳。饮酒时一种行酒令的游戏。{李鉴堂}《俗语考原》:“通俗所行之酒令﹐兩人相對出手﹐各呼其所伸手指之數﹐而合計之﹐以分勝負。《五代史》:{史宏肇}與{蘇逢吉}飲酒﹐酒令作手勢。即今划拳之意歟!”{高云览}《小城春秋》第三一章:“这天晩上﹐{金锷}和他几个手下在{醉花楼}划拳喝酒。”

  • 勤拳-汉语大词典

    勤拳

    【1】恳切真诚。{唐}{白居易}《送毛仙翁》诗:“玄功曷可報?感極惟勤拳。”{清}{吴殿麟}《答鲍觉生书》:“因來書念僕勤拳﹐故發憤舉僕今昔之恨﹐而一爲足下道之如此。”{宋}{王禹偁}《籍田赋序》:“謹上《籍田賦》一章﹐雖不足形容盛德﹐亦小臣勤拳之至也。”

  • 尊拳-汉语大词典

    尊拳

    【1】谑称他人的拳头。{宋}{陆游}《自规》诗:“世路方未夷﹐機阱寧有極!但能常閉門﹐尊拳貸鷄肋。”《晋书·刘伶传》:“嘗醉與俗人相忤。其人攘袂奮拳而往。{伶}徐曰:‘鷄肋不足以安尊拳。’其人笑而止。”

  • 太平拳-汉语大词典

    太平拳

    【1】别人打架﹐在旁趁机打几下冷拳﹐因不易为人发觉﹐故称“太平拳”。《红楼梦》第九回:“衆頑童也有帮着打太平拳助樂的﹐也有膽小藏過一邊的﹐也有立在桌上拍着手亂笑﹑喝着聲兒叫打的。”

  • 太極拳-汉语大词典

    太極拳

    【1】拳术名。动作柔和缓慢﹐能养气强身。既可用于技击﹐又有保健医疗作用。

  • 奮拳-汉语大词典

    奮拳

    【1】挥拳。{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一:“{韓蘄王}爲小卒時﹐相士言其日後封王。{韓}大怒﹐以爲侮己﹐奮拳毆之。”{清}{侯方域}《书<彭西园集>後》:“〔{西園}〕嘗遊京師﹐遇{竟陵}{鍾惺}﹐與譚不合﹐奮拳毆之。”

  • 少林拳-汉语大词典

    少林拳

    【1】拳术之一派。相传{唐}{嵩山}{少林寺}僧佐{唐太宗}平{王世充}有功﹐从此僧徒常习武艺﹐传播至广﹐世因有少林派或少林拳之称。{清}{顾炎武}《日知录·少林僧兵》:“{少林寺}中﹐有{唐太宗}爲{秦王}時賜寺僧教﹐其辭曰:‘{王世充}叨竊非據﹐敢違天常﹐法師等並能深悟幾變﹐早識妙因﹐擒彼兇孽﹐廓兹浄土﹐聞以欣尚﹐不可思議。今{東都}危急﹐旦夕殄除﹐並宜勉終茂功﹐以垂令範。’是時立功十有三人。{裴漼}《少林寺碑》所稱{志操}﹑{惠瑒}﹑{曇宗}等﹐惟{曇宗}拜大將軍﹐餘不受官﹐賜地四十頃。此{少林}僧兵所起。”《儿女英雄传》第六回:“講家數﹐爲頭數‘武當拳’﹑‘少林拳’兩家。武當拳是{明太祖}{洪武爺}留下的﹐叫作‘内家’;少林拳是{姚廣孝}{姚少師}留下的﹐叫作‘外家’。大凡和尚學的都是少林拳。”

  • 吃拳-汉语大词典

    吃拳

    亦作“[喫拳]”【1】被拳打。{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四:“諺云:‘喫拳何似打拳時。’此言雖鄙﹐實爲至論。”

  • 喝拳-汉语大词典

    喝拳

    【1】高声划拳。{清}{余怀}《板桥杂记·轶事》:“{蘭叢}賈其餘勇﹐尚與{翼侯}喝拳﹐各盡三四大斗而别。”

  • 嗔拳不打笑面-汉语大词典

    嗔拳不打笑面

    【1】谓恼怒者不打对其和善的人。亦谓对人和气则可免遭欺辱。语本《续传灯录·泉州云台因禅师》:“僧問:‘如何是和尚家風?’師曰:‘嗔拳不打笑面。’”《金瓶梅词话》第九六回:“他年少這般貧寒﹐你只顧打他怎的?自古嗔拳不打笑面﹐他又不曾傷犯着你。”《金瓶梅词话》第七二回:“常言嗔拳不打笑面。如今時年﹐尚個奉承的﹐拿着大本錢做買賣﹐還放三分和氣。”

  • 嗔拳-汉语大词典

    嗔拳

    【1】谓因恼怒而挥拳。{金}{元好问}《王主簿革<寄答刘京叔>》诗序:“〔{革}〕初在{太原}作詩﹐有‘赤心遭白眼﹐笑面得嗔拳’之句。”{宋}{王洋}《遣兴》诗:“貧病欺人須服弱﹐嗔拳笑面却應休。”【2】古时南方娱乐项目。扮演者戴面具,作勇士架势。{宋}{高承}《事物纪原·博弈嬉戏·嗔拳》:“{江}{淮}之俗﹐每作諸戲﹐必先設嗔拳笑面……按《荆楚歲時記》有諺語云:‘臘鼓鳴﹐春草生﹐村人並細腰鼓﹐戴胡公頭﹐及作金剛力士以逐除。’今南方爲此戲者﹐必戴面如胡人狀﹐作勇士之勢﹐謂之嗔拳﹐則知其爲{荆}{楚}故舊矣。”

  • 外家拳-汉语大词典

    外家拳

    【1】拳术的著名流派之一。我国拳术旧有内家和外家之分;相传外家起于{少林},以主动攻击搏人为主,内家起于{张三峰},拳法以静制动,使犯者应手而仆。参见“[外家]”。

  • 村拳-汉语大词典

    村拳

    【1】狠拳,恶拳。{清}{孔尚任}《桃花扇·逃难》:“難十分狼狽﹐村拳共捱﹐鷄肋同壞。”

  • 查拳-汉语大词典

    查拳

    【1】拳术的一种。相传创始于{明}代,是回族人{查尚义}所传留,故称。这种拳术有十路:头路母子拳,二路行手,三路飞脚,四路查拳,五路关东,六路埋伏,七路梅花,八路连环,九路龙摆尾,十路串拳。练法讲究短拳长用,出手较含蓄,步武讲究扣裆,动作紧凑,节奏鲜明。要求“行如风,站如钉”,特别注重精﹑气﹑神的结合。

  • 梅花拳-汉语大词典

    梅花拳

    【1】见“梅花樁”。

  • 猜拳-汉语大词典

    猜拳

    【1】酒席间助兴的游戏。两人各出拳伸指,同时各喊一数字,符合双方指数之和者胜,负者饮酒。《水浒传》第一〇九回:“其中有幾隻船﹐放於中流。猜拳豁指﹐大碗價吃酒。”《儒林外史》第四二回:“{六老爺}要猜拳﹐輸家吃酒贏家唱。”{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结局:“几家饭馆里传出嚎叫的猜拳声﹐那是富农们在用野蛮的呐喊﹐发泄他们窝在心里头的郁闷!”

  • 曲拳-汉语大词典

    曲拳

    【1】谓鞠躬行礼。《庄子·人间世》:“擎跽曲拳﹐人臣之禮也。”{成玄英}疏:“擎手跽足﹐磬折曲躬﹐俯仰拜伏者﹐人臣之禮也。”【2】拳曲,屈曲。{清}{唐孙华}《刘韦斋学博于讲舍前补植双桧余作诗纪之》:“半仆猶撐拒﹐餘生尚曲拳。”

  • 洶洶拳拳-汉语大词典

    洶洶拳拳

    【1】喧闹欢腾貌。{唐}{元稹}《莺莺传》:“或朋從遊宴﹐擾雜其間﹐他人或洶洶拳拳﹐若將不及﹐{張生}容順而已﹐終不能亂。”

  • 打拳-汉语大词典

    打拳

    【1】练拳术。《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那些家將也都會些撂跤打拳﹐馬鎗步箭﹐桿子單刀﹐跳高爬繩的本領。”{丁玲}《母亲》四:“这天他刚在前边同{玉儿}兄弟玩﹐他教{玉儿}打拳﹐恰巧{于三太太}出来找他们。”{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二:“諺云:‘喫拳何似打拳時。’此言雖鄙﹐實爲至論。”

  • 打快通拳-汉语大词典

    打快通拳

    【1】形容办事行动快。{{毕方}{锺涛}}《千重浪》第十四章二:“你去给{老辛头}打个招呼﹐把牲口﹑草料安排好﹐要干就得打快通拳。遭灾的不止咱一个队﹐这事先下手为强!”

  • 拘拳-汉语大词典

    拘拳

    【1】拘挛拳曲。引申为受束缚而不自由。{宋}{张九成}《秋兴》诗:“我生本閒放﹐胡爲此拘拳。”

  • 抱拳-汉语大词典

    抱拳

    【1】犹拱手。一手握拳,另一手抱着拳头,合拢在胸前。{{师飆}{毛铁}}《金戈铁马十年时》第三章:“{弃疾}双手抱拳为礼。”

  • 拳-汉语大词典

    《廣韻》巨員切,平仙,羣。【1】手;卷手。《说文·手部》:“拳﹐手也。”{段玉裁}注:“合掌指而爲手……卷之爲拳。”《吕氏春秋·赞能》:“{魯}君許諾﹐乃使吏鞹其拳。”{高诱}注:“以革囊其手也。”{宋}{王禹偁}《谪居感事》诗:“空拳入場屋﹐拭目看京師。”【2】拳头。{汉}{王延寿}《梦赋》:“乃揮手振拳﹐雷發電舒。”《後汉书·皇甫嵩传》:“雖僮兒可使奮拳以致力﹐女子可使褰裳以用命。”《晋书·石勒载记下》:“孤往日厭卿老拳﹐卿亦飽孤毒手。”{宋}{惠洪}《戏廓然》诗:“要看呵佛祖﹐瘦拳捉藜杖。”{张天翼}《蜜蜂·路》:“一双红眼钉着我们。两手抓着拳。”【3】指鸟兽的趾爪。{唐}{李咸用}《和吴处士题村叟壁》:“睡島鳧藏足﹐攀藤狖凍拳。”{宋}{梅尧臣}《普净佛阁孤鹘》诗:“寺僧不敢施彈射﹐忽有蒼鶻張毒拳。”{清}{钱芳标}《解连环》词:“伴閒漁露頂﹐宿鷺聯拳﹐一般頭白。”【4】搏击;拳击。{唐}{元稹}《有鸟》诗:“俊鶻無由拳狡兔﹐金鵰不得擒魅狐。”{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二酉缀遗上》:“〔{鄧弼}〕能以力雄人﹐鄰牛方鬭不可擘﹐拳其脊折扑地。”{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黄将军》:“{黄}拳之臂斷﹐搜橐而歸孝廉。”【5】力气;勇力。《诗·小雅·巧言》:“無拳無勇﹐職爲亂階。”{毛}传:“ 拳﹐力也。”《资治通鉴·汉献旁初平三年》“{卓}拔手戟擲{布}﹐{布}拳捷﹐避之”{元}{胡三省}注:“勇力爲拳。”【6】拳术。一种徒手的武术。《北齐书·神武帝纪下》:“{元子幹}攘臂擊之﹐謂{騰}曰:‘語爾{高王}﹐{元}家兒拳正如此。’”{明}{戚继光}《纪效新书·拳经》:“學拳要身法活便﹐手法便利。”《花月痕》第五十回:“這日又是兩下酣戰﹐都脱了鍪甲﹐去了兵器﹐下馬較起拳來。”【7】真挚。《集韵·平》:“拳﹐一曰愛也。”《再生缘》第六五回:“侍父官遊遊且壯﹐蒙親垂愛愛偏拳。”【8】卷曲;弯曲。《仪礼·乡射礼》:“楅髤横而拳之。”《汉书·外戚传上·孝武钩弋赵倢伃》:“女兩手皆拳﹐上自披之﹐手即時伸。”{宋}{张耒}《萧朝散惠石本韩幹马图马亡後足》诗:“君不見{太宗}戰馬拳腹毛﹐身騎此馬縳羣豪。”《醒世姻缘传》第十二回:“若遇着硬去處﹐略略觸他觸兒﹐不覺就拳成一塊了。”【9】见“拳母”。【10】量词。用于以拳击人的动作。《魏书·孝静帝纪》:“{文襄}使{季舒}毆帝三拳﹐奮衣而出。”{元}{李致远}《还牢末》第三折:“只一拳將人打死。”《水浒传》第四四回:“早被那大漢一拳一個﹐都打的東倒西歪。”【11】量词。块。{清}{孔尚任}《桃花扇·传歌》:“一拳宣石墨花碎,幾點蒼苔亂染砌。”{刘大白}《归梦》诗之六五:“案上几拳不变的奇石﹐何如天空善变的浮云?”【12】量词。桩;注。{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二折:“我這一去﹐不得一拳兒好買賣不回來。”《古今小说·宋四公大闹禁魂张》:“聞知師父入{東京}去﹐得拳道路。”{许政扬}校注:“拳:一注﹐一項。”【13】通“[弮]”。弩弓。《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沫血飲泣﹐更張空拳。”{李善}注引{颜师古}曰:“{陵}時矢盡﹐故張弩之空弓……{李奇}曰:‘拳﹐弩弓也。’”《汉书·司马迁传》作“弮”。

  • 拳攣-汉语大词典

    拳攣

    【1】郁结不舒。{宋}{石介}《乙亥冬作百八十二言相勉》诗:“三人堂堂負英氣﹐胸中拳攣蟠蛟螭。”{唐}{柳宗元}《闵生赋》:“仰矜危而俯慄兮﹐弭日夜之拳攣。”【2】屈曲不伸。{康有为}《请禁妇女裹足折》:“屈指使行﹐拗骨使折﹐拳攣蹜蹜﹐跼地蹐天。”{元}{秦简夫}《赵礼让肥》第二折:“挣着我這餓肚皮﹐拳攣着我這凍軀殻。”

  • 拳鬭-汉语大词典

    拳鬭

    【1】拳击搏斗。{鲁迅}《南腔北调集·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况且即是笔战﹐就也如别的兵战或拳斗一样﹐不妨伺隙乘虚﹐以一击制敌人的死命。”

  • 拳蹙-汉语大词典

    拳蹙

    【1】拳局。{唐}{柳宗元}《鞭贾》:“視其首﹐則拳蹙而不遂;視其握﹐則蹇仄而不植。”

  • 拳石-汉语大词典

    拳石

    【1】小石块。{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七:“{劍門關}皆石無寸土﹐{潼關}皆土無拳石。”{明}{刘基}《拟连珠》之三五:“蓋聞奔馬之輪﹐拳石礙之而格;迅川之水﹐束草投之則凝。”【2】指园林假山。{清}{孔尚任}《桃花扇·传歌》:“這是{藍田叔}畫的拳石呀!”{唐}{白居易}《过骆山人野居小池》诗:“拳石蒼苔翠﹐尺波烟杳眇。”《旧唐书·阳惠元传》:“凡歷三朝﹐殆二十年﹐國家不敢興拳石撮土之役。”亦指供陈设用的玲珑岩石。

  • 拳頭上立得人﹐肐膊上走得馬-汉语大词典

    拳頭上立得人﹐肐膊上走得馬

    【1】见“拳頭上站的人,肐膊上走的馬”。

  • 拳僂-汉语大词典

    拳僂

    【1】佝偻。{唐}{独孤及}《酬皇甫侍御望天灊山见示之作》诗:“愧作拳僂人﹐沈迷簿書内。”

  • 拳毛-汉语大词典

    拳毛

    【1】卷曲的毛发;毛发卷曲。{明}{徐渭}《竹枝词·自燕京至马水》:“流出{蘆溝}成大鏡﹐石橋獅影浸拳毛。”{清}{洪昇}《长生殿·合围》:“這一員莽兀喇拳毛高鼻﹐那一員惡支沙雕目胡顔。”【2】拳毛騧。亦泛指良马。{宋}{苏舜钦}《先公之爱马以病寄他厩今死矣》诗:“方目照{代}夜﹐拳毛刷{渭}津。”

  • 拳毛騧-汉语大词典

    拳毛騧

    【1】骏马名。{元}本{高明}《琵琶记·新进士宴杏园》:“[末白]有甚好名兒?[丑白]……拳毛騧﹑■子花﹑玉逍遥。”{唐}{杜甫}《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歌》:“昔日{太宗}拳毛騧﹐近時{郭}家獅子花。”{钱谦益}注:“《長安志》:‘{太宗}六駿﹐刻石於{昭陵}北闕之下。五曰拳毛騧﹐平{劉黑闥}時所乘﹐有石真容自拔箭處﹐嘗中九箭也。’《金石録》:‘{太宗}六馬﹐其一曰拳毛騧﹐黄馬黑喙。’”

  • 拳夫人-汉语大词典

    拳夫人

    【1】相传{汉武帝}姬{钩弋}{赵倢伃}两手卷曲,{汉武帝}“自披之,手即時伸。由是得幸,號曰{拳夫人}。”事见《汉书·外戚传上·孝武钩弋赵倢伃》。

  • 拳禍-汉语大词典

    拳禍

    【1】对义和团反帝运动的诬称。义和团又称义和拳。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欧陆各报论京津兵变》:“亦有謂爲排外運動﹐與庚子拳禍相同者。”

  • 拳-汉语大词典

    【1】犹勇力。{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诫兵》:“微行險服﹐逞弄拳﹐大則陷危亡﹐小則貽恥辱。”﹐一本作“腕”。

  • 拳曲-汉语大词典

    拳曲

    【1】卷曲;弯曲。《庄子·人间世》:“仰而視其細枝﹐則拳曲而不可以爲棟梁。”{郑振铎}《海燕·阿拉伯人》:“上船来的是卖杂物的黑人﹐那细细的黑发﹐紧紧的拳曲在头上。”{晋}{嵇含}《南方草木状·榕树》:“榕樹﹐{南海}{桂林}多植之﹐葉如木麻﹐實如冬青﹐樹榦拳曲﹐是不可以爲器也。”{宋}{苏辙}《礼论》:“傴僂拳曲﹐勞苦於宗廟朝廷之中。”

  • 拳猛-汉语大词典

    拳猛

    【1】勇猛。{南朝} {宋}{颜延之}《阳给事诔》:“拳猛沈毅﹐温敏肅良。”

  • 拳握-汉语大词典

    拳握

    【1】像握着的拳头大小。喻体积小。{宋}{陆游}《嘉阳官舍奇石》诗:“散落支床壓酒槽﹐大或專車小拳握。”{宋}{陈师道}《幼岭》诗:“誰言拳握間﹐意作萬牛重。”{南朝} {陈}{徐陵}《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其外人所見者﹐拳握之内﹐或吐異香;胸臆之間﹐乍表金色。”

  • 拳擊-汉语大词典

    拳擊

    【1】以拳殴击。《说郛》卷五八引{宋}{郑文宝}《江表志》:“可以力平鯨海﹐可以拳擊鰲山。”【2】体育运动项目之一。运动员戴着特制的手套搏斗,以击倒对方为胜。{鲁迅}《准风月谈·扑空》:“他以为两个人作战﹐正如弧光灯下的拳击手﹐无非给看客好玩。”{魏巍}《东方》第六部第五章:“我在外流浪了一年﹐在一个游艺场和廉价体育馆搞拳击﹐实际上不过是用挨打来换得别人的笑声。”

  • 拳馬-汉语大词典

    拳馬

    【1】猜枚的计数用具。{清}{阮葵生}《茶馀客话》卷十八:“《禮記·投壺》‘請爲勝者立馬’﹐俗猜枚爲拳馬;博塞衡錢﹐以籌爲馬;貿易者以銅衡金爲法馬。”

  • 拳母-汉语大词典

    拳母

    【1】谓少小即生儿为母。{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真定女》:“有孤女﹐方六七歲……未幾﹐生男。母歎曰:‘不圖拳母﹐竟生錐兒!’”{何垠}注:“拳母﹑錐子﹐言少小也。”

  • 拳術-汉语大词典

    拳術

    【1】徒手的武术。{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拳术与拳匪》:“{陈先生}因拳术医好了老病﹐所以赞不绝口。”{张天翼}《移行·欢迎会》:“演完新戏之后﹐顶好叫学生表演点拳术给看看。”

  • 拳頭上站的人﹐肐膊上走的馬-汉语大词典

    拳頭上站的人﹐肐膊上走的馬

    【1】比喻清清白白,光明磊落。{明}{无名氏}《白兔记·成婚》:“我拳頭上走的馬﹐臂膊上立得人﹐清清白白的﹐你説甚麽?”《水浒传》第二四回:“你這個腌臢混沌!有甚麽言語在外人處説來﹐欺負老娘!我是一個不戴頭巾男子漢﹐叮叮當當響的婆娘!拳頭上立得人﹐肐膊上走得馬。”{元}{李文蔚}《燕青博鱼》第三折:“我是個拳頭上站的人﹐肐膊上走的馬﹐不帶頭巾男子漢﹐丁丁當當響的老婆!”亦作“[拳頭上立得人﹐肐膊上走得馬]”﹑“[拳頭上走的馬﹐臂膊上立得人]”。

  • 拳跽-汉语大词典

    拳跽

    【1】屈膝下跪。{宋}{张唐英}《蜀檮杌》:“吾{唐}室諫臣﹐終不能拳跽與雞犬同食。”{宋}{苏洵}《上韩舍人书》:“自閑居十年﹐人事荒廢﹐漸不喜承迎將逢﹑拜伏拳跽。”

  • 拳儇-汉语大词典

    拳儇

    【1】勇壮矫捷。{元}{马致远}《岳阳楼》第二折:“把{岳陽樓}翻做鬼門關﹐休管賣弄拳儇。”

  • 拳中掿沙-汉语大词典

    拳中掿沙

    【1】以手握沙,捏合不拢。比喻不团结。{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二折:“好家私便似水底捺瓜﹐親子父便似拳中掿沙。”

  • 拳勇-汉语大词典

    拳勇

    【1】拳术;拳击。《花月痕》第七回:“〔{瑶華}〕喜作男子裝﹐學拳勇。”{章炳麟}《革命道德说》:“山谷陵阪之間﹐有戒心於暴客﹐則亦習拳勇﹐知擊刺﹐其高者乃往往有游俠之風。”{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七·贤妾》:“則其父故受拳勇之技于{少林}﹐以傳之女﹐百夫敵也。”【2】勇壮。{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二:“有{山西}商{何雍真}兄弟六人﹐以拳勇武斷鄉曲﹐爲人報不平。”{宋}{田况}《儒林公议》卷上:“别求三千人貲糧﹐親募拳勇之士自衛﹐以備出戰。”{晋}{左思}《吴都赋》:“覽將帥之拳勇﹐與士卒之抑揚。”《国语·齐语》:“於子之屬﹐有拳勇股肱之力秀出於衆者﹐有則以告。”{韦昭}注:“大勇爲拳。”

  • 拳足-汉语大词典

    拳足

    【1】犹屈膝。{明}{高启}《朝鲜儿歌》:“曲終拳足拜客前﹐烏啼井樹蠟燈然。”{唐}{{韩愈}{孟郊}}《城南联句》:“里儒拳足拜﹐士怪閃眸偵。”【2】卷曲脚爪。{明}{夏完淳}《冰池如月赋》:“白雁顧影而欲驚﹐素鷗拳足而如見。”{唐}{温庭筠}《题友人池亭》诗:“鸂鶒刷毛花蕩漾﹐鷺鷥拳足雪離披。”

  • 拳頭-汉语大词典

    拳頭

    【1】五指向内弯曲握拢的手。{元}{李致远}《还牢末》楔子:“誰想拳頭上没眼﹐把他打死了。”《水浒传》第二四回:“倘有些風吹草動﹐{武二}眼裏認的是嫂嫂﹐拳頭却不認的是嫂嫂。”《清平山堂话本·简贴和尚》:“{皇甫殿直}掿得拳頭没縫﹐去頂門上屑那廝一■。”{丁玲}《阿毛姑娘》第二章七:“恐怕光靠性情不会撒赖﹐未必就能如是忍耐那接连落在身上的拳头。”

  • 拳服-汉语大词典

    拳服

    【1】见“拳拳服膺”。

  • 拳打脚踢-汉语大词典

    拳打脚踢

    【1】形容殴打凶狠。{艾青}《在浪尖上》诗:“接着拳打脚踢之后﹐是蒙头盖脑的皮鞭!”《元典章·刑部七·强奸》:“{姬驢兒}將{劉四男}婦女{阿任}頭髮拖下﹐{驢兒}用拳打脚踢。”《儒林外史》第九回:“爲你這兩個人﹐帶累我一頓拳打脚踢。”{明}{高攀龙}《家训》:“決不可拳打脚踢﹐暴怒之下有失﹐戒之戒之。”

  • 拳民-汉语大词典

    拳民

    【1】指义和团。《晩清文选·革命之原因》:“拳民之亂也﹐以{漢}攻洋﹐血流{津}{京}。”{鲁迅}《热风·随感录三十九》:“又一转眼﹐便连他的影子﹐也同拳民时代的教民一般﹐竟犯了与众共弃的大罪了。”

  • 拳法-汉语大词典

    拳法

    【1】拳击的技法。{胡也频}《光明在我们前面》十四:“他不但是一个会耍刀枪的武士﹐会打许多拳法的拳师﹐而且有许多奇怪的社会关系。”{明}{戚继光}《纪效新书·拳经捷要》:“拳法似無預於大戰之技﹐然活動手足﹐慣勤肢體﹐此爲初學入藝之門也。”

  • 拳揖-汉语大词典

    拳揖

    【1】抱拳作揖。{碧野}《没有花的春天》第六章:“{阿虎}把他送到门口﹐作了个拳揖说:‘{阿兴哥}住左边近的村子里吗?’”

  • 拳局-汉语大词典

    拳局

    亦作“[拳跼]”【1】局促不得舒展;屈曲。{五代}{和凝}《麦秀两歧》词:“嬌嬈不柰人拳跼﹐黛眉微蹙。”{清}{褚人穫}《坚瓠七集·金锭》:“驚哭聞於北鄰﹐共走視﹐果無復拳跼故態矣。”《世说新语·排调》“頭責{秦子羽}云”{刘孝标}注引{晋}{张敏}《头责子羽文》:“嗟乎{子羽}﹐何異檻中之熊﹐深穽之虎﹐石間饑蟹﹐竇中之鼠。事力雖勤﹐見功甚苦﹐宜其拳局剪蹙﹐至老無所希也。”{宋}{沈括}《梦溪笔谈·药议》:“東方南方所用細辛﹐皆杜衡也……色黄白﹐拳局而脆﹐乾則作團。”

  • 拳頭上走的馬﹐臂膊上立得人-汉语大词典

    拳頭上走的馬﹐臂膊上立得人

    【1】见“拳頭上站的人,肐膊上走的馬”。

  • 拳跼-汉语大词典

    拳跼

    【1】见“拳局”。

  • 拳經-汉语大词典

    拳經

    【1】谈拳术的文字;拳术。{明}{戚继光}《纪效新书》有《拳经》篇。{清}{毛祥麟}《三略汇编·小刀会纪略》:“號衣二片白﹐烟舖一燈青﹐可以沽美酒﹐談拳經。”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