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一个集成语、谚语、俗语、俚语、俏皮话、歇后语分享学习网站,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好学之士,齐心合力,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厥

厥(厥)是什么意思

  • 昏厥←→苏醒-反义词词典

    昏厥←→苏醒hūnjué-sūxǐng

    【词性】:动

    昏厥:由于脑部贫血引起供氧不足而短时间失去知觉。

    苏醒:昏迷后醒过来。

    【例】 他虽然惊惧,仇恨却给了他力量。他竟不再昏厥,并且鼓起勇气望了望身旁半赤膊的刽子手。(凌力:《星星草》) 蛇得温暖,苏醒了。(小学《语文》第二册《农夫和蛇》)

  • 昏厥-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昏厥hūnjué

    因脑部贫血引起供氧不足而短时间失去知觉——苏醒(噩耗传来,他一下昏厥过去,半天才~过来。)

  • 晕厥-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晕厥yūnjué

    因脑部贫血引起供氧不足而短时间失去知觉——苏醒(从大火中把最后一个孩子抢救出来以后,他晕厥了,~后第一句话就是:“孩子们安全吗?”)

  • 若药不瞑眩,厥疾不瘳-实用委婉语词典

    若药不瞑眩,厥疾不瘳

    婉指批评如果不下猛药,就难以把疾病治愈。语出《孟子·滕文公上》。

  • 昏迷 昏厥-近义词应用词典

    昏迷 昏厥

    昏迷 hūnmí 昏厥 hūnjué

    【昏迷】因大脑功能严重紊乱而长时间失去知觉。如:

    1.这样一直流到潼南玉溪镇,才被派来抢险的机动船把他们从昏迷中救上来。

    【昏厥】因脑部贫血引起供氧不足而短时间失去知觉。如:

    2.他患脑贫血,昏厥过几次。

    辨析:“昏迷”着重于因严重外伤、病重时出现的长时间神志不清的状态,如他因脑受伤昏迷不醒。“昏厥”着重于因心情过分悲伤,精神过度紧张,直立过久,严重心脏病等引起的脑部贫血,供氧不足而短时间失去知觉,如他又昏厥过去了。“昏厥”程度比“昏迷”严重,“昏厥”是失去知觉;“昏迷”是神志不清。

  • 厥-古文观止词典

    厥jué

    【词性】:代词

    一、代第三人称。他(2)。《吕相绝秦》:亦悔于厥心,用集我文公,是穆之成也。——后来他的心里也后悔了,因此就帮助我们文公回国,这是穆公成全晋国。《箕子碑》:率是大道,丛于厥躬,天地变化,我得其正。——遵循这种圣人之道,使它集中在他自己身上,天地万物虽然变化无常,自己却能够坚持正道。

    二、表示远指,指代事物。可译为“那”(5)。《袁州州学记》:厥位面阳。——那地势向着阳面。《袁州州学记》:厥材孔良。——那些建筑材料都很好。《六国论》:皇恤厥德。——没有空闲考虑那品德修养。

  • 厥-古文观止词典

    厥jué

    【词性】:副词

    表示动作行为具备了一定条件才发生、出现。作状语。可译为“才。(2)。《太史公自序》: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左丘明眼睛失明,才写出了《国语》。《报任安书》: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左丘明眼睛失明,才写出了《国语》。

  • 厥-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厥jué

    代词

    表示远指。指代事物。作定语。可译为“那”。

    《尚书·禹贡》:厥篚(fěi)纤纩(kuàng),锡贡磬(qìng)错。(《尚书注疏》册二卷六页十下)

    ——那竹筐里纤细的新丝绵,和治好的磬一并进贡。(篚:盛物的竹器。纩:新丝绵。锡:献。磬:古代乐器,用玉、石或金属制成。)

    《诗经·小雅·大田》:播厥百谷,既庭且硕。(《毛诗注疏》册七卷十四之一页八下)

    ——播种的那各种谷物,大得挺直而且茁壮。(庭:挺直。)

    《孟子·滕文公上》:若药不瞑(míng)眩,厥疾不瘳(chōu)。(《孟子注疏》册二卷五上页一下)

    ——如果药〔吃了以后〕不能使人头晕目眩,那病就不会痊愈。(瞑眩:头晕目眩。瘳:病愈。)

  • 厥-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厥jué

    副词

    表示动作行为具备了一定条件才发生、出现。作状语。可译为“才”。

    《史记·太史公自序》: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史记》册十页三三〇〇)

    ——左丘明眼睛失明,才写出了《国语》。

  • 厥-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厥jué

    助词

    一、用在句中,不能译出。

    《尚书·多士》:诞淫厥泆(yì),罔顾于天显民祗。(《尚书注疏》册四卷十六页二下)

    ——〔殷王〕大肆地纵欲放荡,不顾上天所显示的道理和人民的痛苦。(诞:大。淫、泆:纵欲放荡。天显:上天所显示的道理。民祗:民病,人民的痛苦。)

    《尚书·立政》:文王惟克厥宅心,乃克立兹常事司牧人,以克俊有德。(《尚书注疏》册四卷十七页十二下)

    ——文王居心(远离邪恶,推举贤能),于是就能设立这些常任的主管政事的官吏,能够任用才智出众而有德行的人。(宅心:居心。常事:常任。司牧人:官吏。俊:才智出众的人。)

    二、同方位词“后”连用,表示时间。可译为“以”。

    《尚书·无逸》:自时厥后立王,生则逸!(《尚书注疏》册四卷十六页七上)

    ——从此以后所立的君王,生来就贪图安逸!

    《尚书·无逸》:自时厥后,亦罔或克寿。(《尚书注疏》册四卷十六页七下)

    ——从此以后,〔君王〕也没有能长寿的了。

  • 厥-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厥jué

    附类

    代词。代“他”。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故兴师遣将,以征厥罪。(《史记》册九页二九二四)

    ——所以派兵遣将,来讨伐他的罪行。

  • 厥-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厥jué

    ①石。《荀子·大略》:“和之璧,井里之~也。”(和:和氏。井里:地名。)②病名。指晕厥、手足逆冷等。《素问·生气通天》:“使人薄~。”《聊斋志异·酒狂》:“才置床上,四肢尽~。”③代词。(1)那。《诗经·周颂·噫嘻》:“率时农夫,播~百谷。”柳宗元《封建论》:“~后,问鼎之轻重者有之。”(2)其,他的。贾谊《吊屈原赋》:“遭世罔极兮,乃殒~身。”苏洵《六国论》:“思~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④句首语气词。《史记·太史公自序》:“左丘失明,~有《国语》。”

  • 东突厥-现代汉语大词典

    东突厥dōng tū jué

    【释义】:

    古国名。北魏时建立的突厥政权,于隋开皇时分裂为东突厥、西突厥二国。东突厥地在我国北方,也称北突厥。唐天宝三年为回纥所灭。

  • 厥-现代汉语大词典

    厥jué

    【释义】:

    ①病名。指突然昏倒、手足僵冷等症。《扬州评话选》:“如其要把他的脸看清楚了,还要吓得厥过去哩。”②其,他的。如:大放厥词。③助词。无义。蔡元培《在北京政学会之演说》:“战争最重要之品,厥惟军火。”

  • 允执厥中-现代汉语大词典

    允执厥中yǔn zhí jué zhōng

    【释义】:

    言行符合不偏不倚的中正之道。语出《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老舍《老张的哲学》:“(学务大人)足下一双短筒半新洋皮鞋,露着本地蓝市布家做的袜子。乍看使人觉得有些光线不调,看惯了更显得‘新旧咸宜’、‘允执厥中’。”

  • 克尽厥职-现代汉语大词典

    克尽厥职kè jìn jué zhí

    【释义】:

    能够做好其职务分内的事。如:你们能在紧急关头克尽厥职,我们非常钦佩。

  • 发厥-现代汉语大词典

    发厥fā jué

    【释义】:

    昏厥,失去知觉。如:她看到这情形,气得几乎发厥。

  • 抗惊厥药-现代汉语大词典

    抗惊厥药kàng jīng jué yào

    【释义】:

    抑制或解除惊厥的药物。用于各种急性惊厥发作。一些全身麻醉药、催眠药和安定药等,有抗惊厥作用。抗癫痫药是特殊类型的抗惊厥药。

  • 大放厥词-现代汉语大词典

    大放厥词dà fàng jué cí

    【释义】:

    大发议论(今多含贬义)。邹韬奋《患难余生记》:“只根据国民党‘摩擦专家’的单面报告,大放厥词,置对方将领的无数报告的事实于不顾,完全抹煞,一字不提。”

  • 惊厥-现代汉语大词典

    惊厥jīng jué

    【释义】:

    又称惊风。一种症状。多见于小儿。表现为阵发性躯干、四肢和面部肌肉抽动,两侧眼球上翻,神志不清。有时呼吸暂停,面色青紫,大小便失禁。持续几秒钟至几分钟不等。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脑组织缺氧、缺血,脑细胞水肿、脱水等所致。

  • 昏厥-现代汉语大词典

    昏厥hūn jué

    【释义】:

    较短时间失去知觉。心情悲痛、精神紧张、大出血、心脏疾患等都能引起这种症状。鲁迅《死后》:“我愤怒得几乎昏厥过去。”

  • 晕厥-现代汉语大词典

    晕厥yūn jué

    【释义】:

    昏厥。因脑部突然发生贫血而短时间失去知觉。茅盾《子夜》:“也许就是那交易所里的人声和汗臭使得吴荪甫一时晕厥罢,他在汽车里已经好得多。”

  • 暴厥-现代汉语大词典

    暴厥bào jué

    【释义】:

    突然昏厥。

  • 气厥-现代汉语大词典

    气厥qì jué

    【释义】:

    昏厥。郭沫若《孔雀胆》:“(王妃)痛哭一声,伏于穆哥身上,宛如气厥,不复作声。”

  • 热厥-现代汉语大词典

    热厥rè iué

    【释义】:

    中医病名。因受邪热,阻碍阳气流通,而使手足逆冷的病。

  • 痰厥-现代汉语大词典

    痰厥tán jué

    【释义】:

    中医病症名。指因痰盛气闭而引起四肢厥冷,甚至昏厥的病症。曹禺《北京人》:“同时曾皓突然中了痰厥,瘫在沙发近旁。”

  • 突厥-现代汉语大词典

    突厥tū j jué

    【释义】:

    古代民族名,国名。广义包括铁勒、突厥各部落,狭义指突厥汗国。公元6世纪初兴起于金山(今阿尔泰山)西南麓,为一游牧部落。公元552年,建政权于今鄂尔浑河流域。创文字、立官制,与中原交流频繁。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分裂为东、西二部。

  • 厥-汉语大词典

    《廣韻》九勿切,入物,見。【1】见“突厥”。

  • 厥-汉语大词典

    《廣韻》居月切,入月,見。【1】石。《荀子·大略》:“{和}之璧,{井里}之厥也。”{杨倞}注:“厥,石也。”【2】病名。指突然昏倒﹑手足逆冷等症。《素问·厥论》:“厥之寒熱者,何也?”{王冰}注:“厥,謂氣逆上也。”{汉}{张仲景}《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全篇》:“凡厥者,陰陽氣不相順接,便爲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扬州评话选·李逵劫法场》:“如其要把他的臉看清楚了,还要吓得厥过去哩。”【3】短。参见“[厥尾]”。【4】代词。其。表示领属关系。《书·伊训》:“古{有夏}先后方懋厥德,罔有天災。”{唐}{韩愈}《祭柳子厚文》:“徧告諸友,以寄厥子,不鄙謂余,亦托以死。”{清}{钱泳}《履园丛话·梦幻·传闻之甚》:“{錢氏}据有兩{浙},幾及百年,{武肅}以來,善事中國,保障偏方,厥功實鉅。”【5】代词。其。起指示作用。《诗·周颂·噫嘻》:“率時農夫,播厥百穀。”《孟子·滕文公上》:“書曰:‘若藥不瞑眩,厥疾不瘳。’”{唐}{柳宗元}《封建论》:“厥後,問鼎之輕重者有之,射王中肩者有之,伐{凡伯}﹑誅{萇弘}者有之。”【6】助词。之。《书·无逸》:“自時厥後,亦罔或克壽。”《後汉书·班彪传》:“爾乃正殿崔巍,層構厥高,臨乎{未央}。”{宋}{叶隆礼}《辽志·本末》:“自時厥後,牛馬死損,詞訟厖淹。”【7】副词。乃。《史记·太史公自序》:“{左丘}失明,厥有《國語》。”《资治通鉴·晋海西公太和四年》:“后宫之女四千餘人,僮侍廝役尚在其外,一日之費,厥直萬金。”【8】助词。无义。《书·多士》:“誕淫厥泆。”{唐}{韩愈}《赠张童子序》:“能在是選者,厥惟艱哉!”{蔡元培}《在北京政学会之演说》:“战争最重要之品,厥惟军火。”【9】“[蹶]”的古字。摔倒;挫败。{银雀山}{汉}墓竹简《孙膑兵法·擒庞涓》:“吾攻{平陵}不得而亡{齊城}﹑{高唐},当術而厥。”【10】通“[掘]”。《山海经·海外北经》:“{相柳}之所抵,厥爲澤谿。”{郭璞}注:“厥,掘也。”《汉书·淮阳宪王欽传》:“推原厥本,不祥自博。”【11】通“[橛]”。断木。《庄子·达生》:“吾處身也,若厥株枸。”{陆德明}释文:“若厥,本或作橛。”【12】姓。{春秋}{吴}有{厥由}。见《汉书·古今人表》。

  • 厥冷-汉语大词典

    厥冷

    【1】中医学名词。手足厥冷,也叫“手足逆冷”﹑“四逆”。指手足四肢由下而上冷至肘膝的症状。有寒热之分。可见于伤寒﹑厥证﹑疝等病症。参阅《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敦煌曲子词·定风波》:“陰毒傷寒脈又微﹐四支(肢)厥冷猒難依(醫)。”《红楼梦》第九五回:“不料此回甚屬利害﹐竟至痰氣壅塞﹐四肢厥冷。”《古今小说·羊角哀舍命全交》:“{角哀}再欲上前勸解時﹐但見{伯桃}神色已變﹐四肢厥冷﹐口不能言。”

  • 厥昭-汉语大词典

    厥昭

    【1】虫名。即蟩蛁,蜻蛉虫的别称。《列子·天瑞》:“厥昭生乎溼。”

  • 厥角-汉语大词典

    厥角

    【1】谓兽之角。厥,其。《书·泰誓中》:“百姓懔懔﹐若崩厥角。”{孔颖达}疏:“以畜獸爲喻﹐民之怖懼﹐若似畜獸崩摧其角然。”《孟子·尽心下》:“若崩厥角稽首。”后因用“厥角”指以额触地。{南朝} {梁}{陆倕}《石阙铭》:“莫不屈膝交臂﹐厥角稽顙。”{章太炎}《訄书·序种姓上》:“{魏}﹑{周}﹑{金}﹑{元}之民﹐扶服厥角﹐以奔{明氏}。”《汉书·诸侯王表》:“{漢}諸侯王﹐厥角角(稽)首。”{颜师古}注引{应劭}曰:“厥者﹐頓也;角者﹐額角也。”

  • 厥證-汉语大词典

    厥證

    【1】中医学病症名。泛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逾时苏醒的病症。有以六经脉形症立名的巨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之厥,见《素问·厥论》。又有暴厥﹑寒厥﹑热厥﹑尸厥﹑薄厥﹑煎厥等名称。见《素问·厥论》,又《大奇论》,又《生气通天论》等篇。也指四肢寒冷。见{汉}{张仲景}《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后来又有痰厥﹑食厥﹑气厥﹑血厥﹑蛔厥﹑暑厥之分。

  • 厥逆-汉语大词典

    厥逆

    【1】中医学病症名。指久久头痛的一种。参阅《素问·奇病论》。【2】中医学病症名。指手足厥冷。{汉}{张仲景}《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少陰病﹐下利清榖﹐裏寒外熱﹐手足厥逆﹐脉微欲絶。”{汉}{张仲景}《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傷寒六七日﹐大下後﹐寸脉沉而遲﹐手足厥逆。”【3】中医学病症名。指胸腹剧痛,两足暴冷,烦而不能食,脉大小皆涩的病症。参阅《灵枢·癫狂》。

  • 厥貉-汉语大词典

    厥貉

    【1】{春秋}地名。在今{河南省}{项城县}西南。《春秋·文公十年》:“冬﹐{狄}侵{宋}﹐{楚子}﹑{蔡侯}次於{厥貉}。”《公羊传》作“屈貉”。

  • 厥弛-汉语大词典

    厥弛

    【1】摇动的样子。《汉书·李寻传》:“熒惑厥弛﹐佞巧依勢。”{颜师古}注引{张晏}曰:“厥弛﹐動摇貌。”

  • 厥陰-汉语大词典

    厥陰

    【1】中医学名词。 经脉名称之一。是阴气发展的最后阶段,开始重新向阳的方面转化的过程。包括手厥阴心包经和足厥阴肝经。参阅《素问·至真要大论》,又《阴阳离合论》。【2】中医学名词。经穴名。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背部,当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主治心动过速,心律不齐,咳嗽胸闷等。参阅《铜人腧穴针灸图经》。【3】中医学名词。六经病之一。厥阴病为阴阳消长﹑邪正进退的重要关键,常出现寒热错杂的症候。上热下寒者,有消渴,胸脘部灼热疼痛,饥而不欲食,下利,吐蛔等证。厥热胜复者,可预测病情的进退,厥多热少为病进,厥少热多为病退。参阅{汉}{张仲景}《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 厥尾-汉语大词典

    厥尾

    【1】短尾。{宋}{刘攽}《贡父诗话》:“今人呼秃尾狗爲厥尾;衣之短後者﹐衣曰厥。”

  • 冷厥-汉语大词典

    冷厥

    【1】犹昏厥。{明}{汤显祖}《还魂记·闹殇》:“小姐冷厥了﹐夫人有請。”

  • 允執厥中-汉语大词典

    允執厥中

    【1】谓言行符合不偏不倚的中正之道。《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孔颖达}疏:“信執其中正之道。”{明}{方孝孺}《夷齐》:“聖人之道﹐中而已矣﹐{堯}﹑{舜}﹑{禹}三聖人爲萬世法﹐一‘允執厥中’也。”{老舍}《老张的哲学》第三:“〔学务大人〕足下一双短筒半新洋皮鞋﹐露着本地蓝市布家做的袜子。乍看使人觉得有些光线不调﹐看惯了更显得‘新旧咸宜’﹑‘允执厥中’。或者也可以说是东西文化调和的先声。”亦作“[允執其中]”。《论语·尧曰》:“咨爾{舜}﹐天之歷數在爾躬﹐允執其中。”《後汉书·陈宠传》:“陛下探幽析微﹐允執其中。”

  • 克盡厥職-汉语大词典

    克盡厥職

    【1】能够做好其职务分内的事。如:你们能在紧急关头克尽厥职﹐我们非常钦佩。

  • 刁天厥地-汉语大词典

    刁天厥地

    【1】见“刁天决地”。

  • 刁厥-汉语大词典

    刁厥

    【1】见“刁天决地”。

  • 劣厥-汉语大词典

    劣厥

    亦作“[劣撅]”【1】犹言顽劣;粗夯。{汉}{蔡邕}《短人赋》:“其餘尫幺﹐劣厥僂寠。”《初刻拍案惊奇》卷四:“狰獰相貌﹐劣撅身軀。無非月黑殺人﹐不過風高放火。”

  • 大放厥辭-汉语大词典

    大放厥辭

    亦作“[大放厥詞]”【1】谓写出大量优美的辞章。{唐}{韩愈}《祭柳子厚文》:“玉佩瓊琚﹐大放厥辭。”{清}{赵翼}《瓯北诗话·苏东坡诗》:“以文爲詩﹐自{昌黎}始;至{東坡}益大放厥詞﹐别開生面﹐成一代之大觀。”{宋}{楼钥}《辞免落致仕除翰林学士状》:“伏望皇帝陛下﹐俯察忱衷﹐别求髦俊﹐俾司是職﹐大放厥辭。”【2】大发议论(今多含贬义)。{孙中山}《革命原起》:“數年之間﹐每於學課餘暇﹐皆致力於革命之鼓吹﹐常往來於{香港}﹑{澳門}之間﹐大放厥詞﹐無所忌諱。”{邹韬奋}《患难馀生记》第二章:“只根据国民党‘摩擦专家’的单面报告﹐大放厥词﹐置对方将领的无数报告的事实于不顾﹐完全抹煞﹐一字不提。”

  • 大肆厥辭-汉语大词典

    大肆厥辭

    【1】铺张辞藻﹐大展文才。{明}{刘基}《<宋景濂学士文集>序》:“先生天分至高﹐極天下之書無不盡讀﹐以其所藴﹐大肆厥辭。其氣韻沉雄如{淮陰}出師﹐百戰百勝﹐志不少懾。”

  • 大放厥詞-汉语大词典

    大放厥詞

    【1】见“大放厥辭”。

  • 噦厥-汉语大词典

    噦厥

    【1】{唐}代武官佩戴物之一。《旧唐书·舆服志》:“{景雲}中又制……武官五品已上佩韘七事﹐七謂佩刀﹑刀子﹑礪石﹑契苾真﹑噦厥﹑針筒﹑火石袋等也。”

  • 寒厥-汉语大词典

    寒厥

    【1】中医病名。因阳虚阴盛而引起。症见四肢厥冷,严重的至于昏迷失去知觉。《素问·厥论》:“陽氣衰於下﹐則爲寒厥;陰氣衰於下﹐則爲熱厥。”

  • 尸厥-汉语大词典

    尸厥

    【1】见“尸蹷”。

  • 木厥-汉语大词典

    木厥

    【1】{宋}{元}俗语。倔强凶悍。{元}{李治}《敬斋古今黈》卷八:“大抵末厥者﹐猶今俚俗語言木厥云耳。木厥者﹐木强刁厥之謂。”

  • 末厥-汉语大词典

    末厥

    【1】{宋}时俗语。谓卑劣,卑贱。{宋}{欧阳修}《六一诗话》:“{陶尚書}{穀}嘗曰:‘尖簷帽子卑凡厮,短靿靴兒末厥兵。’末厥,亦當時話。”{宋}{刘攽}《中山诗话》:“今人呼秃尾狗爲厥尾,衣之短後者亦曰厥。故{歐公}記{陶尚書}詩語‘末厥兵’,則此兵正謂未賊爾。”一说谓倔强凶悍。{元}{李治}《敬斋古今黈》卷七:“大抵末厥者﹐猶今俚俗言木厥云耳。木厥者﹐木强刁厥之謂。”

  • 杜厥-汉语大词典

    杜厥

    【1】犹杜绝。{宋}{张咏}《悼蜀四十韵》序:“存恤窮困﹐招綏流亡﹐杜厥剥削﹐宣揚皇風。”

  • 東突厥-汉语大词典

    東突厥

    【1】古国名。{北魏}时建立的{突厥}政权,于{隋}{开皇}时分裂为{东突厥}﹑{西突厥}二国。{东突厥}地在我国北方,亦称{北突厥}。{唐}{天宝}三年为{回纥}所灭。参阅《新唐书·突厥传》。

  • 昏厥-汉语大词典

    昏厥

    【1】较短时间失去知觉。心情悲痛﹑精神紧张﹑大出血﹑心脏疾患等都能引起这种症状。{清}{王韬}《<淞滨琐话>自序》:“一燈熒碧﹐幾於與鬼爲鄰﹐然昏厥暋眩中﹐此心湛然﹐尚覺可用。”{鲁迅}《野草·死後》:“我愤怒得几乎昏厥过去。”{明}{沈周}《石田杂记》:“{常熟}學前{程某}者﹐每日至午後即昏厥﹐至次日天明始穌。”{魏巍}《东方》第三部第七章:“由于失血过多﹐他一时陷于昏厥状态。”

  • 暈厥-汉语大词典

    暈厥

    【1】昏厥。因脑部突然发生贫血而短时间失去知觉。{茅盾}《子夜》十九:“也许就是那交易所里的人声和汗臭使得{吴荪甫}一时晕厥罢﹐他在汽车里已经好得多。”《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七回:“大少爺的病越發沉重﹐已經暈厥過兩次。”

  • 暴厥-汉语大词典

    暴厥

    【1】突然昏厥。《医宗金鉴·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中>》“麻黄湯方”方解:“《金匱要略》以此方去桂枝﹐《千金方》以此方桂枝易桂﹐皆名還魂湯﹐用以治邪在太陰﹐卒中暴厥﹐口噤氣絶﹐下咽奏效。”

  • 播厥-汉语大词典

    播厥

    【1】播种。{晋}{王嘉}《拾遗记·前汉下》:“{宣帝}之世﹐有嘉穀玄稷之祥﹐亦不説今之所生﹐豈由{神農}﹑{后稷}播厥之功。”《诗·周颂·噫嘻》:“率時農夫﹐播厥百穀。”{郑玄}笺:“使民耕田而種百穀也。”《南史·宋衡阳王义季传》:“今陽和扇氣﹐播厥之始﹐一日不作﹐人失其時。”

  • 氣厥-汉语大词典

    氣厥

    【1】犹昏厥。《红楼梦》第一二〇回:“只見{人}心痛難禁﹐一時氣厥。”《素问·气厥论》:“膽移熱於腦則辛頞鼻淵﹐鼻淵者濁涕下不止也﹐傳爲衄衊瞑目﹐故得之氣厥也。”{郭沫若}《孔雀胆》第二幕:“〔{王妃}〕痛哭一声﹐伏于{穆哥}身上﹐宛如气厥﹐不复作声。”

  • 肝厥-汉语大词典

    肝厥

    【1】病名。病发时状如癫痫。《汉书·外戚传下·孝元冯昭仪》“有一男﹐嗣爲王。時未滿歲﹐有眚病”{颜师古}注引{三国}{魏}{苏林}曰:“名爲肝厥﹐發時脣口手足十指甲皆青。”《官场现形记》第二二回:“等到{傅撫院}送客回來吃飯﹐姨太太肝厥已平下去了。”

  • 煎厥-汉语大词典

    煎厥

    【1】发高烧而昏厥。《素问·生气通天论》:“陽氣者﹐煩勞則張﹐精絶﹐辟積於夏﹐使人煎厥。”

  • 熱厥-汉语大词典

    熱厥

    【1】中医病名。因受邪热,阻碍阳气流通,而使手足逆冷的病。《素问·厥论》:“陰氣衰於下﹐則爲熱厥。”

  • 憤厥-汉语大词典

    憤厥

    【1】由于愤气郁结造成的痉挛昏厥。《列子·汤问》:“{吴}{楚}之國有大木焉﹐其名爲櫾。碧樹而冬生﹐實丹而味酸﹐食其皮汁﹐已憤厥之疾。”

  • 瞀厥-汉语大词典

    瞀厥

    【1】昏厥;晕厥。《素问·五常政大论》:“其氣揚﹐其用躁切﹐其動鏗禁瞀厥。”{王冰}注:“瞀﹐悶也。”

  • 痹厥-汉语大词典

    痹厥

    【1】肢体疼痛麻木之病。《素问·五藏生成篇》:“血行而不得反其空﹐故爲痹厥也。”《素问·金匮真言论》:“冬善病痹厥。”

  • 痿厥-汉语大词典

    痿厥

    【1】痿弱气逆。《素问·生气通天论》:“秋傷於濕﹐上逆而欬﹐發爲痿厥。”{王冰}注:“濕氣内攻於藏府則欬逆﹐外散於筋脉則痿弱也……厥謂逆氣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冬三月﹐此謂閉藏……逆之則傷腎﹐春爲痿厥﹐奉生者少。”

  • 痰厥-汉语大词典

    痰厥

    【1】中医病症名。指因痰盛气闭而引起四肢厥冷﹐甚至昏厥的病症。《红楼梦》第九五回:“他説太醫院已經奏明痰厥﹐不能醫治。”{宋}{文天祥}《刘定伯墓志铭》:“詰旦報曰:君痰厥逝矣。”{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邵女》:“妻聽踰刻﹐痰厥而踣﹐首觸扉作聲。”{曹禺}《北京人》第二幕:“同时{曾皓}突然中了痰厥﹐瘫在沙发近旁。”

  • 癇厥-汉语大词典

    癇厥

    【1】因癫痫发作而昏厥。《素问·大奇论》:“二陰急爲癇厥﹐二陽急爲驚。”{张景岳}注:“脈急者爲風寒﹐邪乘心腎﹐故爲癇爲厥。”

  • 突厥-汉语大词典

    突厥

    【1】古代民族名﹐国名。广义包括{铁勒}﹑{突厥}各部落﹐狭义指{突厥汗国}。公元6世纪初兴起于{金山}(今{阿尔泰山})西南麓﹐为一游牧部落。公元552年﹐建政权于今{鄂尔浑河}流域。创文字﹑立官制﹐与中原交流频繁。{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分裂为东﹑西二部。《周书·异域传下·突厥》:“{突厥}者﹐蓋{匈奴}之别種﹐姓{阿史那氏}。”{宋}{吴幵}《优古堂诗话·富郑公之言出于元璹》:“{漢}與{突厥}﹐風俗各異。{漢}得{突厥}﹐既不能臣;{突厥}得{漢}﹐復何所用。”

  • 發厥-汉语大词典

    發厥

    【1】昏厥﹐失去知觉。《官场现形记》第二二回:“當時姨太太便氣的幾乎發厥。”

  • 蛔厥-汉语大词典

    蛔厥

    亦作“[蚘厥]”【1】蛔虫病。《医宗金鉴·张仲景<金匮要略·跌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蚘虫病>》:“蚘厥者﹐當吐蚘﹐今病者静而復時煩﹐此爲藏寒﹐蚘上入膈﹐故煩﹐須臾復止﹐得食而嘔又煩者﹐蚘聞食臭出﹐其人當自吐蚘。蚘厥者﹐烏梅丸主之。”注:“蚘厥者﹐謂蚘痛手足厥冷也。”{汉}{张仲景}《伤寒论·太阴病》:“蛔厥者……蛔上入膈﹐故煩﹐須臾復止;得食而嘔﹐又煩者﹐蛔聞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

  • 補厥挂漏-汉语大词典

    補厥挂漏

    【1】犹言补苴罅漏。{清}{赵曦明}《<颜氏家训>跋》:“至於補厥挂漏﹐俾臻完善﹐不能無望於將伯之助云。”

  • 若崩厥角-汉语大词典

    若崩厥角

    【1】像野兽折断了头角一样。比喻危惧不安的样子。《书·泰誓中》:“百姓懔懔﹐若崩厥角。”{孔}传:“言民畏{紂}之虐﹐危懼不安﹐若崩摧其角﹐無所容頭。”【2】叩头的声响像山崩一样。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孟子·尽心下》:“王曰:‘無畏!寧爾也﹐非敵百姓也。’若崩厥角稽首。”{宋}{叶適}《上西府书》:“其後{玄德}以摧敗之餘﹐寄命{新野}﹐而群雄若崩厥角﹐北面{曹氏}﹐當是之時﹐以爲無復争矣。”

  • 貽厥-汉语大词典

    貽厥

    【1】指留传;遗留。语出《书·五子之歌》:“明明我祖,萬邦之君,有典有則,貽厥子孫。”{孔}传:“貽,遺也。言仁及後世。”《後汉书·皇后纪序》:“向使因設外戚之禁﹐編著《甲令》﹐改正后妃之制﹐貽厥方來﹐豈不休哉!”{明}{王廷相}《慎言·保傅》:“立國規模﹐其大節不純如此﹐貽厥後昆淺矣。”【2】特指传位。《三国志·魏志·文帝纪》“大饗六軍及{譙}父老百姓於邑東”{裴松之}注引{晋}{孙盛}曰:“{魏王}既追{漢}制﹐替其大禮﹐處莫重之哀而設饗宴之樂﹐居貽厥之始而墜王化之基﹐及至受禪﹐顯納二女﹐忘其至恤以誣先聖之典﹐天心喪矣﹐將何以終!”{唐}{高適}《同观陈十六史兴碑》诗:“我來觀雅製﹐慷慨變毛髮。季主盡荒淫﹐前王徒貽厥。”{孙钦善}注:“貽厥﹐傳與子孫之意。”《新唐书·令狐滈传》:“{綯}({令狐綯})﹐大臣﹐當調護國本﹐而{大中}時﹐乃引谏議大夫{豆盧籍}﹑刑部侍郎{李鄴}爲{夔王}等侍讀﹐亂長幼序﹐使先帝貽厥之謀幾不及陛下。”【3】指子孙;后嗣。《文选·王俭<褚渊碑文>》:“明皇不豫﹐儲后幼沖﹐貽厥之寄﹐允屬時望。”{吕向}注:“貽厥謂後嗣也。”《南史·到溉传》:“〔{溉}〕子{鏡}……{鏡}子{藎}﹐早聰慧﹐位尚書殿中郎﹐嘗從{武帝}幸{京口}﹐登{北顧樓}賦詩。{蓋}受詔便就﹐上以示{溉}曰:‘{藎}定是才子﹐翻恐卿從來文章假手於{藎}。’因賜絹二十疋。後{溉}每和御詩﹐上輒手詔戲{溉}曰:‘得無貽厥之力乎?’”{唐}{颜真卿}《郭公庙碑》:“况乎友于著睦﹐矕龍虎者十人;貽厥有光﹐紆青紫者八九。”

  • 貽厥孫謀-汉语大词典

    貽厥孫謀

    【1】《书·五子之歌》:“明明我祖,萬邦之君,有典有則,貽厥子孫。”{孔}传:“貽,遺也。言仁及後世。”后遂以“貽厥孫謀”谓为子孙的将来作好安排。《三国志·蜀志·董允传》“七年﹐以侍中守尚書令﹐爲大將軍{費禕}副貳。九年﹐卒”{裴松之}注引{晋}{习凿齿}《襄阳记》:“{楊儀}﹑{魏延}﹐牧豎小人也。雖嘗有鳴吠之益於時務﹐然既已任之﹐勢不得輕﹐若一朝無{諸葛亮}﹐必爲禍亂矣。諸君憒憒﹐曾不知防慮於此﹐豈所謂貽厥孫謀乎?”

  • 詒厥-汉语大词典

    詒厥

    【1】语本《诗·大雅·文王有声》﹕“詒厥孫謀﹐以燕翼子。”后因以谓留给子孙。《晋书·愍怀太子传论》:“{武皇}鍾愛﹐既深詒厥之謀;天下歸心﹐頗有后來之望。”【2】用以指子孙。{宋}{杨万里}《和谢》诗:“無論藏去傳詒厥﹐拈向田夫野老誇。”{宋}{王楙}《野客丛书·诒厥友于等语》:“{洪駒父}云:世謂兄弟爲友于﹐謂子孫爲詒厥。歇後語也。”

  • 驚厥-汉语大词典

    驚厥

    【1】因害怕而昏晕过去。{清}{俞樾}《右台仙馆笔记》卷三:“小兒倏復驚厥﹐竟於是日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