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一个集成语、谚语、俗语、俚语、俏皮话、歇后语分享学习网站,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好学之士,齐心合力,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括

括(括)是什么意思

  • 概括←→具体 详尽 详细-反义词词典

    概括←→具体 详尽 详细gàikuò-jùtǐ xiángjìn xiángxì

    【词性】:形

    概括:简单扼要。

    具体:细节方面很明确,不抽象。

    详尽:详细、全面。

    详细:周密完备。

    【例】 吕清玉是黑是白,是光是麻,我一直没有看见过。上面这段概括的介绍是从别人口里听到的。(李满天:《力原》) 闲话少说,书归正传,讨论具体问题吧!(马烽:《太阳刚刚出山》 有一个知道详细一点,说他在某年受戒,烧掉两个指头供养三世法佛。(许地山:《女儿心》) 他详尽地介绍了学校生活的情况。

  • 概括←→限定-反义词词典

    概括←→限定gàikuò-xiàndìng

    【词性】:动

    概括:概念的抽象化、一般化。

    限定:概念的具体化、特殊化。

  • 包括-常用词语搭配词典

    包括bāokuò

    〈动〉包含。常作谓语,一般要带宾语。宾语或列举各部分,或着重指出某一部分。

    这套丛书包括国际友人所写的自传、日记、书信和他们介绍中国革命与建设情况的著作等|商品标签包括品名、产地和价格三项内容|我们要团结大多数青年,包括一度失足但已改正的人|他说的有些人自然包括我在内|进口药品不包括在里面|古典书籍也包括进来了

  • 概括-常用词语搭配词典

    概括gàikuò

    〈动〉把事物的共同特点归结在一起,总括。用于抽象事物。常作谓语,一般要带宾语。

    连长把上级的要求概括成三个字:快、准、灵|概括一下本文的中心意思|马克思在实际斗争中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概括了各种东西|把大家的意见概括起来,不外两条|“滥竽充数”,这四个字概括得好|“脚踏实地”是对他作风的最好概括|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形〉简单扼要。形容对事物的介绍、说明、论断等。常作状语,也可以作谓语、定语。

    这几句话太概括,你再讲具体点吧|商品的使用说明太概括了|来前,他对这个学校已有个概括的了解|这种概括的论断不能令人信服|作了概括的说明|他概括介绍了整个建筑的布局|概括地说明|概括地回答|概括地称作“拜金主义|概括地谈谈|概括地告知我们他的处境|他说得很概括|写得很概括

  • 概括-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概括gàikuò

    ①把事物的共间特点归结在一起,总括——具体(在~分析之后,又概括地总结了一下。)②简单扼要——详细(他只做了概括的说明,没有~地谈。)

  • 简括-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简括jiǎnkuà

    简单面概括——详尽(~地介绍)

  • 囊括-古语词今用词典

    囊括nángkuò

    包罗无余,战国时期,周室衰微,诸侯纷争。秦孝公凭借地理环境的优势,山、函谷关的坚固,雍州的土地,进可攻,退可守,君臣同心时刻凯觎着周朝的政权。“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有将天下卷入,将宇内总括的意图;有将四海包罗,把八方吞并的野心)内有商鞅辅佐,订立法令制度,努力耕种织绩,整治作战守备;对外实行连横,分散六国,使诸侯相互争斗。这样秦国拱手而取得西河地区以外的土地,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汉·贾谊《新书·过秦论》)

    今沿用本义。

    《家庭生括指南》:“这台设备可说是世界第一流的啤酒实验设备了,它囊括了一整套啤酒生产流程。”《成都晚报》:“松下1992年中国乒乓球大奖赛以中国选手囊括四项桂冠而告结束。”《光明日报》:“《中国事典》由沈阳出版社出版,全书六百余万字,囊括从远古以来到辛亥革命之间中国历史上发生的全部重大事件。”

    *《大众电视》:“在这十一项电视奖中,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遥遥领先,囊括了包括最佳戏剧电视剧及男、女主角等在内的七项奖,从而成为本届电视类最大的赢家。”《文汇电影时报》:“目前‘星光奖’共设……十项奖……三项属各地方电视台参评外,其余七项基本上全由中央电视台包揽,这样,造成前五届在整个获奖项目中中央电视台囊括了大多数。”[“囊括”含“全部包括”之意,前者只是十一项的七项,后者只是“大多数”,皆非全都,用“囊括”不当,可将“囊括”改成“获取”。并删去后者中的“基本上”。]

  • 括号的位置要正确-实用语文规范知识小词典

    括号的位置要正确

    括号用来标明行文中注释性的话。括号里的话如果是注释句子里某些词语的,这种括号叫句内括号,句内括号要紧贴在被注释的词语之后。括号里的话如果是注释整个句子的,这种括号叫句外括号,句外括号要放在句末的标点之后。例如:“中小学的美育(包括音乐、美术、劳作等)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全面发展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应切实加强。”“‘以钱买分’,即录取时对多缴费用的学生可以降分若干的做法不仅违背平等原则,而且还会在学生思想上产生深刻的消极影响,恐怕也不符合收入并不高的广大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的愿望。(目前对这个问题的讨论,还应该注意听取广大工人、农民的意见。)”

    前一例括号里的话是注释“美育”的,所以紧跟其后。后一例的括注是整个句子的,所以放在句末点号之后。

    两种括号都有放错位置的。例如:“20世纪末,能源危机、人口过剩、资源破坏(最重要的是淡水资源)、环境恶化,以及接连不断的灾变,向人类敲起了警钟。”“很多企业对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保护意识不强,一些为中国所独有的技术未申请专利就公诸于众,丧失了获得巨大收益的机会(如中国发明的一种生产维生素C的技术,许多外国企业愿高价购买,结果一个技术人员将该技术作为论文公开发表)。”“有些建议的奏效需要很长时间(例如1979年关于改进教育系统的组织管理的建议),现在作出评价为时过早。反之,有些建议提出后几十年仍然有效(例如1937年关于外语教学的建议,以及1965年关于中学外语教学的建议)。”

    三例都是句内括注。第一例括注应放在“资源”后,因为是对“资源”而不是“资源破坏”的注释说明。第二例括号应放在“公诸于众”后,逗号前,因为括号里的话是注释“一些为中国所独有的技术未申请专利就公诸于众”的,应紧跟在它后面。第三例头一个括注应放在第一个“有些建议”后,后一个括注应放在第二个“有些建议”后。

    下面两例是句外括号放错的:“一些人热衷于媚上,甚至把吹吹拍拍当成了登龙法门(当然,这么说不是提倡上下疏离,不意味接近领导就不好。)。”“我忍不住喊道:‘你,快点回来(我怎么用的是命令口气?大概是怕显出自己的胆怯吧。)’”前一例的括注是针对全句的,应移置句末的句号之后。后一例的括注应放在引号完了之后。

  • 括号内语句末尾怎样用标点-实用语文规范知识小词典

    括号内语句末尾怎样用标点

    一般来说,句内括号里的注释性文字末尾不用句号。语句短的,一般都知道不用;即使文字较长,中间用了逗号,句末也不用句号。例如:“好几十年前,一位先生写过《差不多先生传》(我记得是胡适写的,问过几个六十几岁的人都说是,可就是至今未查出原文,所以这里不作肯定),也是杂文,影响颇大。”句内括号里的注释文字末尾更不能用逗号,下面一例用法不对:“从60年代开始,他就组织和进行了大量调查(包括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以作为他理论的佐证和支持。”括号内的逗号应去掉,后一半括号后面加一个逗号,这个逗号是全句中间的停顿点号。

    但是,有时为了表示某种语气和情感,句内括注文字末尾可以使用问号和叹号。例如:“日本出版行业也问题重重,其一即编辑人员日益‘上班族化’(机关干部化?)。”“如果卢佛宫的名画能像自来水那样,龙头一开,就哗哗地(免费!)流进你家,你对艺术的态度会发生变化吗?”“我到西树岭(变化多大啊!)不久,就得知两位老人已经过世好几年了。”

    如果是句外括号,括号内注释文字要根据需要使用句末点号。例如:“他在中学时代就萌生了无神论思想,反对专制。他写了许多充满辛辣的讽刺短诗,被人们以手抄本流传着。(这些诗,至今被保留下来的,大多数都已残缺不全。)”

  • 包括 包罗 包含-近义词应用词典

    包括 包罗 包含

    包括 bāokuò 包罗 bāoluó 包含 bāohán

    【包括】包含(或列举各部分,或着重指出某一部分)。如:

    1.从他注意研究中国历史情况和当前社会情况方面,又从他注意研究包括苏联在内的外国情况方面,知道他是很虚心的。

    【包罗】包括(指大范围)。如:

    2.这一本包罗万象、光彩夺目的计划,不但总结了过去六年间的成就,它还绘出了未来幸福生活的蓝图。

    【包含】里边含有。如:

    3.有些党八股,不只是空话连篇,而且装样子故意吓人,这里面包含着很坏的毒素。

    辨析:“包括”可指具体事物,又可指抽象事物,如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法律、艺术、宗教、哲学、道德等思想观点。“包罗”指广大范围,众多事物,常说包罗万象、包罗无遗、包罗甚广等。“包含”对象多是抽象事物,如这句话包含好几层意思。

  • 综合 概括-近义词应用词典

    综合 概括

    综合 zōnghé 概括 gàikuò

    【综合】把各种不同而互相关联的事物或现象组合在一起。如:

    1.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

    【概括】把事物的共同特点归结在一起。如:

    2.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就是这两门知识的结晶,哲学则是关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和。

    辨析:“综合”指关联的事物或现象的组合、集合,使成为一个整体,如综合各种材料,综合微型计算机的优点,综合利用,综合商店,综合大学,综合艺术等。“概括”指从同类的事物中找出共同特点,总括在一起,经提炼使更有代表性,更简明扼要,对象多是抽象事物(特别是其性质、特点)等,如概括他的思想特点,概括地讲一讲等。

  • 囊括-古文观止词典

    囊括náng kuò

    【词性】:动词

    像口袋一样装起,包罗(2)。《贾谊过秦论上》: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兼并各国、包罗四海的大志。《送天台陈庭学序》: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他们的〕意气却经常很充沛,好像要把天地包罗了一样。

  • 括地皮-汉语惯用语辞典

    括地皮guā dì pí

    比喻搜刮民财。孙锦标《通俗常言疏证·朝署》:“《山堂肆考》‘王知训帅宣州,性贪婪,因入觐赐宴,伶人戏作绿衣火面如鬼。或问何为者,答曰:吾宣州土地也。问何故来此。曰:王知训入觐,和地皮卷来,故得至此。’今人以贪官为‘括地皮’本此。”郁达夫《弄弄文笔并不是职业》“若个个人想享福,个个人想做官括地皮,那天下就无百姓,中国的领土,也马上要被括完卖完了。”

  • 括-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括kuò

    ①结扎,捆束。《庄子·寓言》:“向也~,而今也被发。”(向:从前。被:披。)马中锡《中山狼传》:“内狼于囊,遂~囊口。”(内:同“纳”。)②包括,包容。贾谊《过秦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四海之意。”白居易《初授拾遗》:“杜甫陈子昂,才名~天地。”③搜集,搜括。《北史·孙蹇传》:“时大~人马军士。”《金史·郦琼传》:“未几告归,~集义军七百人。”④至,到来。《诗经·王风·君子于役》:“日之夕矣,羊牛下~。”⑤通“栝”。箭的末端。《列子·仲尼》:“善射者能令后镞中前~。”

    【括囊】①捆束口袋,比喻出言谨慎。《周易·坤》:“六四,~,无咎无誉。”《潜夫论·贤难》:“此智士所以钳口结舌,~共默而已者也。”②囊括。《后汉书·郑玄传论》:“郑玄~大典,网罗众家。”《文心雕龙·定势》:“是以~杂体,功在铨别。”

  • 一塌括子-现代汉语大词典

    一塌括子yī tā guā zi

    【释义】:

    方言。通通;全部。周而复《上海的早晨》:“徐义德料到上海保不住,当然设法把他所经营的企业一塌括子搬走。”

  • 总括-现代汉语大词典

    总括zǒng kuò

    【释义】:

    ①汇总。指包括各方面。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总括工农及其他人民的全部利益,就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利益。”②概括。沙汀《闯关》:“总括的说,走,尽管是一道走,我们随时都要准备独立行动。”

  • 包括-现代汉语大词典

    包括bāo kuò

    【释义】:

    包含,总括。老舍《骆驼祥子》:“他觉出一个车夫的终身的气运是包括在两个字里——倒霉!”

  • 隐括-现代汉语大词典

    隐括yǐn kuò

    【释义】:

    见“隐栝②”。

  • 挺括-现代汉语大词典

    挺括tǐng guā

    【释义】:

    也作“挺刮”。挺拔;挺直平整。《新华月报》1979年第6期:“老头又严肃又欢喜地说:‘喏,你看它长得多挺括!’”《人民文学》1982年第10期:“他那套用西服改制而成的制服,虽说已经失去了当年的光彩,但是还显得那么挺刮。”

  • 括1-现代汉语大词典

    括1kuò

    【释义】:

    ①扎,束。如:括约肌。②包容;包括。徐特立《国文教授之研究》:“以高对深,以大对小,举其两端,他皆括之十此矣。”③方言。掴,打。扬州评话《皮五冒充五舅舅》:“请他吃太平拳,来括他两下子。”

  • 括号-现代汉语大词典

    括号kuò hào

    【释义】:

    ①标点符号的一种,即()、〔〕等,主要表示文中的注释说明部分。②即数学中的括弧。

  • 括地-现代汉语大词典

    括地kuò dì

    【释义】:

    包容大地。韩瀚《山河曲》:“若无括地胸怀,回天膂力,怎敢向人天宣战!”

  • 括约肌-现代汉语大词典

    括约肌kuò yuē jī

    【释义】:

    分布于肌门、贲门和幽门等处的环形肌肉。具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

  • 括弧-现代汉语大词典

    括弧kuò hú

    【释义】:

    ①又称括号。数学中表示几个数或项的结合关系和先后顺序的符号。有小括弧()、中括弧〔]、大括弧{}三种。②指或‘’、、号。夏衍《光和热是怎样发出来的》:“对人群贡献了光和热,诗人也就心安理得地成为一个脑力劳动的生产者,而再不是一个‘灵魂发了酸’的加括弧的‘诗人’了。”

  • 括2-现代汉语大词典

    括2guā捪

    【释义】:

    ①削;削除。沙汀《记贺龙》:“虽然被括了兵权…还委他为督军署谘议。”②摩擦。张天翼《华威先生》:“他括了两分钟火柴之后,猛的站了起来。”③吹。鲁迅《出关》:“窗外起了一阵风,括上黄尘来,遮得半天暗。”④见“挺括”。

  • 括地皮-现代汉语大词典

    括地皮guā dì pí

    【释义】:

    刮地皮。搜刮民财。郁达夫《弄弄文笔并不是职业》:“若个个人想享福,个个人想做官括地皮,那天下就无百姓,中国的领土,也马上要被括完卖完了。”

  • 括夺-现代汉语大词典

    括夺kuò duó

    【释义】:

    方言。犹残刻,狠毒。郭沫若《反正前后》:“大约粤汉铁路的股本没有川汉铁路的来得那样括夺,在那外面的反抗运动渐渐阴消下去的时候,四川人…突然暴发起来了。”

  • 括括叫-现代汉语大词典

    括括叫guā guā jiào

    【释义】:

    极好。鲁迅《“言词争执”歌》:“理论和实际,全都括括叫。”

  • 搜括-现代汉语大词典

    搜括sōu guā

    【释义】:

    ①搜集。茅盾《子夜》:“他只好把所有的现款都搜括拢来,全家搬到上海。”②用各种方法掠夺。李大钊《现在与将来》:“试看那强盗军阀,那个不是忙着搜括地皮,扣侵军饷?”

  • 囊括-现代汉语大词典

    囊括náng kuò

    【释义】:

    包罗;包含。闻一多《一个白日梦》:“看,它不但囊括了全部的空间‘顶天立地’,还垄断了整个的时间‘继往开来’!”

  • 圆括号-现代汉语大词典

    圆括号yuán kuò hào

    【释义】:

    ①数学运算符号。括号之一种。即小括号。形式为()。参见“括号”。②标点符号。括号之一种。形式同数学上的圆括号。主要表示文中注释的部分。

  • 帖括-现代汉语大词典

    帖括tiě kuò

    【释义】:

    ①唐代明经科以帖经试士。把经文贴去若干字,令应试者对答。后考生因帖经难记,乃总括经文编成歌诀,便于记诵应对,称“帖括”。②泛指科举应试文章。明清时也用指八股文。鲁迅《学界的三魂》:“宋重理学而有高帽破靴,清重帖括而有‘且夫’‘然则’。”

  • 浑括-现代汉语大词典

    浑括hún kuò

    【释义】:

    总括;概括。朱自清《〈古诗十九首〉释》:“但典故并不妨害十九首的‘自然’;因为这类诗究竟是民间味,而且只是浑括的抒叙,还没到精细描写的地步,所以就觉得‘自然’了。”

  • 统括-现代汉语大词典

    统括tǒng kuò

    【释义】:

    总括。冯自由《兴中会时期之革命同志》:“故从甲午冬至乙巳六月之十年间,可以统括称之曰兴中会革命时期。”

  • 综括-现代汉语大词典

    综括zōng kuò

    【释义】:

    总括,概括。郭沫若《稷下黄老学派的批判》:“《天下篇》的‘以本为精,以物为粗’,就是这些意见的综括了。”

  • 机括-现代汉语大词典

    机括jī kuò

    【释义】:

    机关,机械发动的部分。瞿秋白《赤都心史》:“又给我们看一新式的意大利钢琴,可以不按自鸣,谱子从琴背插入,机括开时音调佳妙无比。”

  • 根括-现代汉语大词典

    根括gēn kuò

    【释义】:

    彻底清查;彻底搜求。范文澜等《中国通史》:“金军仍然不满,命令开封府再来一次根括,又搜括十八天,得金七万两、银一百十四万两、帛四万匹。”

  • 概括-现代汉语大词典

    概括gài kuò

    【释义】:

    ①归纳,总括。秦牧《〈长河浪花集〉序》:“这个集子里所收集的散文,尽管形形色色,林林总总,但也可以用一句话把它们概括起来。”②简单扼要。如:你把这本小说的情节概括地说一说。

  • 櫽括-现代汉语大词典

    櫽括yǐn kuò

    【释义】:

    ①矫正木材弯曲的器具。②就原有的文章、著作加以剪裁、改写。朱自清《诗多义举例》:“《涉江采芙蓉》一首全用《楚辞》,也许有点逐臣的意思,但那是有意櫽括,又当别论。”

  • 赅括-现代汉语大词典

    赅括gāi kuò

    【释义】:

    犹概括。梁启超《东籍月旦》:“此书简明赅括,最适于初学之用。”

  • 收括-现代汉语大词典

    收括shōu kuò

    【释义】:

    犹搜刮。用各种方法掠夺财物。李大钊《劳动问题的祸源》:“劳动者生产的资本,被资本家收括去。”

  • 耳括子-现代汉语大词典

    耳括子ěr guā zi

    【释义】:

    耳光。周立波《暴风骤雨》:“那一耳括子,也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也作“耳刮子”。如:扇他一个耳刮子。

  • 顶括括-现代汉语大词典

    顶括括dǐng guā guā

    【释义】:

    见“顶刮刮”。

  • 简括-现代汉语大词典

    简括jiǎn kuò

    【释义】:

    简要而概括。鲁迅《我对于〈文新〉的意见》:“各国文艺界消息,要多,但又要写得简括。”

  • 精括-现代汉语大词典

    精括jīng guā

    【释义】:

    见“精刮”。

  • 赵括-现代汉语大词典

    赵括zhào kuò

    【释义】:

    战国时赵将,好空谈兵法,不会指挥作战。长平战役中,被秦击败身死。后以“赵括”泛指夸夸其谈,没有实际本领的人。柴萼《醇亲王与神机营》:“募燕赵健儿,成神机一营,督其事者,多半赵括。”参见“纸上谈兵”。

  • 一塌括仔-汉语大词典

    一塌括仔

    同“[一塌括子]”【1】《海上花列传》第十四回:“一塌括仔算起來﹐差勿多幾百哚。”

  • 一塌括子-汉语大词典

    一塌括子

    亦作“[一榻括子]”【1】方言。通通;全部。{鲁迅}《准风月谈·各种捐班》:“连收藏古董﹑贩卖古董的少爷和商人﹐也都一榻括子的收进去了﹐这就叫作‘金石家’。”{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一:“{徐义德}料到{上海}保不住﹐当然设法把他所经营的企业一塌括子搬走。”

  • 一榻括子-汉语大词典

    一榻括子

    【1】见“一塌括子”。

  • 一括-汉语大词典

    一括

    【1】犹言总括。{鲁迅}《集外集拾遗·<未名丛刊>与<乌合丛书>广告》:“内容自然是很庞杂的﹐因为希图在这庞杂中略见一致﹐所以又一括而为相近的形式﹐而名之曰《未名丛刊》。”

  • 五括-汉语大词典

    五括

    【1】星名。《韩非子·饰邪》:“此非豐隆﹑五行﹑太一﹑王相﹑攝提﹑六神﹑五括﹑天河﹑殷搶﹑歲星數年在西也。”{梁启雄}解:“{尹}曰:五括﹐即五車。《天官書》:‘樓庫有五車。’”

  • 勾括-汉语大词典

    勾括

    【1】犹搜括。{宋}{袁褧}《枫窗小牍》卷上:“比{汴京}失守﹐{粘没喝}勾括金銀﹐{駒父}以奉命行事﹐日惟觴酌﹐幸醉中不見此時情狀。”

  • 包括-汉语大词典

    包括

    【1】包含﹐总括。{汉}{蔡邕}《释诲》:“包括無外﹐綜析無形。”{唐}{刘知幾}《史通·列传》:“如二人行事﹐首尾相隨﹐則有一傳兼書﹐包括令盡。”{老舍}《骆驼祥子》九:“在这无可抵御的压迫下﹐他觉出一个车夫的终身的气运是包括在两个字里--倒霉!”

  • 函括-汉语大词典

    函括

    【1】包含,包括。{晋}{葛洪}《抱朴子·喻蔽》:“兩儀所以稱大者﹐以其函括八方﹐緬邈無表也。”

  • 刻括-汉语大词典

    刻括

    【1】剥削搜刮。{唐}{元稹}《授崔稜尚书户部侍郎制》:“姦臣乘上之急﹐刻括以充其求。”{清}{邹容}《革命军》第二章:“如近日之崇樓傑閣﹐巍巍高大之{頤和園}﹐問其間一瓦一礫﹐何莫非刻括吾漢人之膏脂﹐以供一賣淫婦{那拉氏}之笑傲。”

  • 刷括-汉语大词典

    刷括

    【1】犹搜刮。《醒世姻缘传》第五三回:“刷括得家中乾乾净净﹐串通了個媒婆﹐兩下説合﹐嫁了一個賣葛布的{江西}客人﹐挾了銀子﹐卷了衣裳﹐也有三百金之數﹐一道風走了。”【2】擦拭。《醒世姻缘传》第三回:“叫書辦預備拜帖﹐吩咐家人刷括馬匹﹐吃了幾杯酒﹐收拾上床睡定。”《醒世姻缘传》第三三回:“{狄員外}看着{沈木匠}刷括梁棟户闥門窗。轉眼到了正月初三吉日﹐興工修蓋。”【3】筹措;搜集。《醒世姻缘传》第十二回:“{晁源}道:‘既與人打官司﹐難道不收拾個鋪蓋﹐不刷括個路費?没的列位們都帶着鍋走哩。’”《醒世姻缘传》第九六回:“你請二位回後頭坐去﹐我努力刷括給二位去。”

  • 套括-汉语大词典

    套括

    【1】谓一定的模式﹑框框。{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制科词赋三经宏博》:“所謂三經者﹐又非聖人之意﹐惟用{安石}之説以增廣之﹐各有套括。於是士皆不知故典﹐亦不能應制誥駢驪選。”

  • 囊括四海-汉语大词典

    囊括四海

    【1】统一全国;包罗天下。{赵振}《说败》:“{滿}人之入關以領有中夏也﹐自以爲臣奴億兆﹐囊括四海矣。”{唐}{吴兢}《贞观政要·纳谏》:“陛下智周萬物﹐囊括四海﹐令之所行﹐何往不應?”《文选·贾谊<过秦论>》:“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李善}注引{張晏}曰:“括﹐結囊也。言能苞含天下也。”

  • 囊括-汉语大词典

    囊括

    【1】包罗;包含。{汉}{扬雄}《羽猎赋》:“野盡山窮﹐囊括其雌雄。”《北史·王轨传论》:“彌綸三極﹑囊括百代。”{清}{黄遵宪}《感怀》诗:“大哉聖人道﹐百家盡囊括。”{闻一多}《一个白日梦》:“看﹐它不但囊括了全部的空间‘顶天立地’﹐还垄断了整个的时间‘继往开来’!”【2】括囊。喻闭口不言。《资治通鉴·汉灵帝建宁二年》:“天下有道﹐君子揚于王庭以正小人之罪﹐而莫敢不服。天下無道﹐君子囊括不言以避小人之禍﹐而猶或不免。”

  • 圓括號-汉语大词典

    圓括號

    【1】标点符号。括号之一种。形式同数学上的圆括号。主要表示文中注释的部分。【2】数学运算符号。括号之一种。即小括号。形式为( )。参见“[括號]”。

  • 帖括派-汉语大词典

    帖括派

    【1】{明}末研习科举应试的八股文的学派。{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四:“此實對於晩{明}之帖括派﹑清談派施一大針砭。{清}代學者以樸學自命﹐以示别於文人﹐實{炎武}啟之。”

  • 帖括-汉语大词典

    帖括

    【1】唐制,明经科以帖经试士。把经文贴去若干字,令应试者对答。后考生因帖经难记,乃总括经文编成歌诀,便于记诵应时,称“帖括”。《新唐书·选举志上》:“進士科起於{隋}{大業}中﹐是時猶試策。{高宗}朝﹐{劉思立}加進士雜文﹐明經填帖﹐故爲進士者皆誦當代之文﹐而不通經史﹐明經者但記帖括。”{清}{严有禧}《漱华随笔·夹带怀挟》:“如古所謂帖括者﹐則又僅可資誦習﹐而於文義多致面牆。”【2】泛指科举应试文章。{明}{清}时亦用指八股文。{清}{黄遵宪}《罢美国留学生》诗:“應制臺閣體﹐和聲帖括詩。”{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金和尚》:“{金}又買異姓兒﹐私子之。延儒師﹐教帖括業。”{鲁迅}《华盖集续编·学界的三魂》:“{宋}重理学而有高帽破靴﹐{清}重帖括而有‘且夫’‘然则’。”《儒林外史》第四六回:“論{余大先生}的舉業﹐雖不是時下的惡習﹐他要學國初帖括的排場﹐却也不是中和之業。”【3】比喻迂腐不切时用之言。《明史·熊廷弼传》:“疆埸事﹐當聽疆埸自爲之﹐何用拾帖括語﹐徒亂人意﹐一不從﹐輒怫然怒哉!”

  • 弩括-汉语大词典

    弩括

    【1】弩弓用以发箭的机栝。{清}{谭嗣同}《仁学》四五:“曰‘彈力’﹐驟起擊壓﹐無堅不摧﹐如弩括突矢﹐突矢貫札然。”

  • 孕括-汉语大词典

    孕括

    【1】包孕总括。{清}{恽敬}《光孝寺碑铭》:“{大鑒}之前﹐〔經義〕皆精微簡直﹐而{大鑒}有以昌導之;{大鑒}之後﹐皆超峻奥衍﹐而{大鑒}有以孕括之。”

  • 根括-汉语大词典

    根括

    【1】彻底清查;彻底搜求。《宣和遗事》後集:“時{金}人講和﹐索金銀甚急﹐{王孝迪}揭榜立賞﹐根括在京軍民官吏金銀﹐違者斬之。”{{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二章第六节:“{金}军仍然不满﹐命令{开封}府再来一次根括﹐又搜括十八天﹐得金七万两﹑银一百十四万两﹑帛四万匹。”{宋}{欧阳修}《论牧马草地札子》:“竊緣監牧帳舊管地甚多﹐自來界至不明﹐官私作弊﹐積久爲民間侵占耕種﹐年歲已深。昨已曾差{高訪}等根括打量﹐人户多稱父祖世業﹐失卻契書﹐無憑照驗﹐但追呼搔擾而已。”

  • 概括-汉语大词典

    概括

    亦作“[括]”【1】简单扼要。如:你把这本小说的情节概括地说一说。【2】归纳,总括。{章炳麟}《文学说例》:“且中夏言词﹐蓋有兩極而乏中央﹐多支别而少括。”{秦牧}《<长河浪花集>序》:“这个集子里所收集的散文﹐尽管形形色色﹐林林总总﹐但也可以用一句话把它们概括起来。”{茅盾}《路》:“但这是事体上的偶合﹐不能概括我现在的全体。”

  • 樞括-汉语大词典

    樞括

    【1】关键,中心。{清}{包世臣}《艺舟双楫·与杨季子论文书》:“而古今能者﹐必宗此法﹐機勢萬變﹐樞括無改。”

  • 檠括-汉语大词典

    檠括

    【1】约束矫正。{清}{王夫之}《宋论·徽宗》:“姦邪者﹐君子之所可施其檠括。”

  • 檃括-汉语大词典

    檃括

    亦作“[檃括]”亦作“[檃栝]”【1】泛指矫正。{晋}{葛洪}《抱朴子·酒诫》:“是以智者嚴櫽括於性理﹐不肆神以逐物。”【2】就原有的文章﹑著作加以剪裁﹑改写。{朱自清}《诗多义举例·古诗一首》:“《涉江采芙蓉》一首全用《楚辞》﹐也许有点逐臣的意思﹐但那是有意櫽括﹐又当别论。”{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熔裁》:“蹊要所司﹐職在鎔裁﹐櫽括情理﹐矯揉文采也。”《宋史·文苑传五·贺铸》:“尤長於度曲﹐掇拾人所棄遺﹐少加檃括﹐皆爲新奇。”【3】矫正竹木邪曲的工具。揉曲叫檃,正方称括。《淮南子·修务训》:“木直中繩﹐揉以爲輪﹐其曲中規﹐檃括之力。”《荀子·性恶》:“枸木必將待檃栝烝矯然後直。”{杨倞}注:“檃栝﹐正曲木之木也。”

  • 機括-汉语大词典

    機括

    亦作“[機栝]”【1】犹机关。机械发动的部分。《红楼梦》第四一回:“這鏡子原是西洋機括﹐可以開合。”{清}{王韬}《<火器说略>前序》:“軍營殺賊所需﹐稱之爲利器者﹐半購之外國﹐機括偶壞﹐修葺無人。”{瞿秋白}《赤都心史》七:“又给我们看一新式的{意大利}钢琴﹐可以不按自鸣﹐谱子从琴背插入﹐机括开时音调佳妙无比。”【2】计谋;心思。《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那{秀童}要取壺酒與阿爹散悶﹐是一團孝順之心。誰知人心不同﹐到挑動了家長的一個機括﹐險些兒送了{秀童}的性命。”{明}{宋濂}《凝道记·终胥符》:“{龍門子}生{龍門}大山長谷間﹐質素渾樸﹐若蚩人然。機括智譎之事皆不能知。”【3】喻治事的权柄或事物的关键。{汉}{应劭}《风俗通·过誉·司空颍川韩稜》:“{稜}統機括﹐知其虚實。”{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献二·王公家书》:“蓋中宫危則皇長子危﹐長子危則宗廟社稷危﹐此回天機括﹐曲突徙薪上策。”【4】弩上发矢的机件。{明}{何景明}《赠胡君宗器序》:“來之沓沓﹐畏之惴惴……若矛戟之衝也﹐機栝之發也。”《庄子·齐物论》:“其發若機栝﹐其司是非之謂也。”{成玄英}疏:“機﹐弩牙也。栝﹐箭栝也。”

  • 檢括-汉语大词典

    檢括

    亦作“[檢栝]”【1】规矩,法度。{唐}{元结}《漫论》:“漫何檢栝?漫何操持?漫何是非?”{晋}{葛洪}《抱朴子·崇敬》:“驅之於直道之上﹐斂之乎檢括之中。”【2】量度。{章炳麟}《与简竹居书》:“以爲經典所言﹐古今恆式﹐將因其是以檢括今世之非﹐不得﹐則變其文迹﹐削其成事﹐雖諛直不同﹐其于違失經意﹐均也。”【3】查察;清查。《梁书·武帝纪下》:“{江子四}等封事如上﹐尚書可時加檢括﹐於民有蠹患者﹐便即勒停﹐宜速詳啓﹐勿致淹緩。”《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九年》:“監察御史{宇文融}上言﹐天下户口逃移﹐巧僞甚衆﹐請加檢括。”{清}{刘大櫆}《郑氏节母传》:“母既没﹐而家人檢括其衣匳﹐始見之。”【4】检点约束。{汉}{蔡邕}《贞节先生范史云碑》:“晩節禁寬﹐困於屢空﹐而性多檢栝﹐不治産業。”{晋}{刘琨}《答卢谌诗》:“慨然以悲﹐歡然以喜。昔在少壯﹐未嘗檢栝。”《旧唐书·苏良嗣传》:“王府官屬多非其人﹐{良嗣}守文檢括﹐莫敢有犯﹐深爲{高宗}所稱。”

  • 收括-汉语大词典

    收括

    【1】犹搜刮。用各种方法掠夺财物。{李大钊}《劳动问题的祸源》一:“劳动者生产的资本﹐被资本家收括去。”{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编第二章第二节:“箕张着口要来收括我们﹐斗柄是揭在西方﹐要让西方人挹取我们的酒浆。”

  • 敏括-汉语大词典

    敏括

    【1】谓敏捷而简括。{清}{褚人穫}《坚瓠十集·奏对雅语》:“{明世廟}政暇﹐使侍臣各道邑里人物。及{豐城}大宗伯{李璣}﹐應聲曰:‘鄉有{長安}﹑{長樂}﹐里有{鳳舞}﹑{鸞歌}﹐人有{張華}﹑{雷焕}﹐物有龍淵﹑太阿。’{世廟}嘉其敏括。”

  • 渾括-汉语大词典

    渾括

    【1】总括;概括。{朱自清}《<古诗十九首>释》:“但典故并不妨害十九首的‘自然’;因为这类诗究竟是民间味﹐而且只是浑括的抒叙﹐还没到精细描写的地步﹐所以就觉得‘自然’了。”《花月痕》第十五回回末{栖霞居士}评阅:“《七夕》一詞﹐并已渾括全書大旨。”{清}{谭嗣同}《<仁学>自叙》:“通之義﹐以‘道通爲一’爲最渾括。”

  • 挺括-汉语大词典

    挺括

    亦作“[挺刮]”【1】挺拔;挺直平整。《新华月报》1979年第6期:“老头又严肃又欢喜地说:‘喏﹐你看它长得多挺括!’”《人民文学》1982年第10期:“他那套用西服改制而成的制服﹐虽说已经失去了当年的光彩﹐但是还显得那么挺刮。”

  • 扎括-汉语大词典

    扎括

    【1】方言。装扮。《醒世姻缘传》第二回:“俺家裏那個常時過好日子時節﹐有衣裳儘着教他扎括﹐我一嗔也不嗔。”【2】方言。料理。《醒世姻缘传》第七回:“正與{晁大舍}收拾行裝﹐扎括轎馬。”《醒世姻缘传》第七二回:“有撒下的孩子麽?只怕没本事扎括呀。”

  • 拘括-汉语大词典

    拘括

    【1】搜括;搜捕。《元史·世祖纪四》:“拘括{開元}﹑{東京}等路諸漏籍户。”《元史·世祖纪九》:“拘括{江}南官豪隱匿逃軍。”《金史·循吏传·武都》:“充宣差{北京路}規措官﹐{都}拘括散逸官錢百萬。”

  • 括-汉语大词典

    《廣韻》古活切,入末,見。

  • 括-汉语大词典

    【1】削;削除。{清}{黄宗羲}《太垣靳公传》:“公生華胄﹐而欲以科舉自奮。寒抄暑講﹐括舊鉤新﹐與孤寒之士﹐争一日尺寸之長。”{沙汀}《记贺龙》:“虽然被括了兵权……还委他为督军署谘议。”【2】摩擦。{张天翼}《华威先生》:“他括了两分钟火柴之后﹐猛的站了起来。”【3】吹。{鲁迅}《故事新编·出关》:“窗外起了一阵风﹐括上黄尘来﹐遮得半天暗。”【4】见“挺括”。

  • 括-汉语大词典

    《廣韻》古活切,入末,見。《集韻》苦活切,入末,溪。【1】结扎﹐捆束。《庄子·寓言》:“向也括﹐而今也被髮。”{成玄英}疏:“括﹐撮束髮也。”{唐}{张鷟}《朝野佥载》卷五:“{鷟}取{吕元}告牒﹐括兩頭﹐唯留一字……去括﹐即是{元}牒。”{明}{马中锡}《中山狼传》:“先生如其指﹐内狼於囊﹐遂括囊口﹐肩舉驢上。”【2】引申指约束。《孔丛子·执节》:“以禮括其君﹐使入於善也。”【3】阻滞;闭塞。《易·繫辞下》:“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何不利之有?動而不括﹐是以出而有獲﹐語成器而動者也。”{朱熹}本义:“括﹐結礙也。”{宋}{张载}《正蒙·天道》:“見幾則義明﹐動而不括則用利。”{王夫之}注:“括﹐收也﹐滯也。”{明}{何景明}《方竹先生诔》:“毖彼積泉﹐其流不括。”【4】包容;包括。{晋}{陆机}《辩亡论上》:“東包{百越}之地﹐南括羣蠻之表。”{唐}{白居易}《初授拾遗》诗:“{杜甫}{陳子昂}﹐才名括天地。”{明}{何景明}《确山县修城记》:“城圍七百餘丈﹐高三丈﹐陶磚括其表。”{徐特立}《国文教授之研究》第三章:“以高对深﹐以大对小﹐举其两端﹐他皆括之于此矣。”【5】用以指科举的应试概要。参阅{清}{赵翼}《陔馀丛考·帖括策括》。【6】搜集;搜括。{晋}{葛洪}《抱朴子·嘉遁》:“玩圖籍於絶跡之藪﹐括藻麗乎鳥獸之羣。”《北史·孙搴传》:“時大括人爲軍士﹐逃隱者﹐身及主人﹑三長﹑守﹑令﹐罪以大辟﹐没其家。”《资治通鉴·後晋齐王天福八年》:“重以官括民穀﹐使者督責嚴急。”《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二十一年》:“括天下私藏天文﹑圖讖……有私習及收匿者罪之。”【7】查验﹐登记。《新唐书·苏瓌传》:“時十道使括天下亡户﹐初不立籍﹐人自搜括﹐即流入比縣旁州﹐更相廋蔽。”《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四年》:“己卯﹐詔括天下户口。”{{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二章第六节:“{王黼}又借口军用﹐括境内丁夫﹐计丁出钱﹐搜括数千万贯。”【8】会合;到来。《诗·小雅·车舝》:“匪飢匪渴﹐德音來括。”{毛}传:“括﹐會也。”{陆德明}释文“括﹐本亦作佸。”《诗·王风·君子于役》:“日之夕矣﹐羊牛下括。”{毛}传:“括﹐至也。”{章炳麟}《訄书·明农》:“桑麻不殖﹐牛羊不下括。”【9】法。《逸周书·五权》:“不遵奉括食不宣﹐不宣授臣﹐極賞則淈﹐淈得不食。”{朱右曾}校释:“括﹐法也。官不奉法﹐以奪其禄。”{汉}{扬雄}《法言·修身》:“其爲中也弘深﹐其爲外也肅括﹐則可以禔身矣。”{李轨}注:“括﹐法也。”{晋}{葛洪}《抱朴子·嘉遁》:“若令各守洗耳之高﹐人執耦耕之分﹐則稽古之化不建﹐英明之盛不彰﹐明良之歌不作﹐括天之網不張矣。”【10】方言。掴﹐打。《扬州评话选·皮五冒充五舅舅》:“请他吃太平拳﹐来括他两下子。”【11】通“[栝]”。箭的末端﹐与弓弦交会处。《书·太甲上》:“若虞機張﹐往省括于度則釋。”{孔颖达}疏:“括﹐謂矢末。”{汉}{刘向}《说苑·谈丛》:“言猶射也﹐括既離弦﹐雖有所悔焉﹐不可從而追已。”{晋}{陆机}《为顾彦先赠妇》诗之二:“離合非有常﹐譬彼弦與括。”【12】谓箭上弦。《淮南子·人间训》:“於是乃升城而鼓之。一鼓﹐民被甲﹑括矢﹑操兵弩而出。”【13】通“[廥]”。仓库。{汉}{扬雄}《太玄·羡》:“車軸折﹐其衡抈﹐四馬就括﹐高人吐血。”{俞樾}《诸子平议·扬子<太玄>》:“括當讀爲廥……軸折衡抈﹐則車不可行﹐故四馬反而就廥也。廥從會聲﹐括從從聲﹐兩聲相近。話﹐籀文作譮﹐即其例也。”

  • 括囊-汉语大词典

    括囊

    【1】结扎袋口。亦喻缄口不言。《世说新语·言语》“{南郡}{龐士元}聞{司馬德徽}在{潁川}”{南朝}{梁}{刘孝标}注引《司马徽别传》:“知{劉表}性暗﹐必害善人﹐乃括囊不談議時人。”{清}{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蕉叶》:“僕屢欲辨駁﹐因憚主括囊。”{汉}{王符}《潜夫论·贤难》:“此智士所以鉗口結舌﹐括囊共默而已者也。”《易·坤》:“括囊﹐无咎无譽。”{孔颖达}疏:“括﹐結也;囊﹐所以貯物﹐以譬心藏知也。閉其知而不用﹐故曰括囊。”{宋}{袁褧}《枫窗小牍》卷上:“天下無道﹐君子括囊不信﹐以避小人之禍﹐而猶或不免。”【2】犹囊括。包罗。{清}{薛福成}《论不勤远略之误》:“迨{元太祖}括囊{俄羅斯}﹐席捲五{印度}﹐餘威振於{歐羅巴}。”{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定势》:“是以括囊雜體﹐功在銓别。”{唐}{刘知幾}《史通·二体》:“然《國語》之外﹐尚多亡逸﹐安得言其括囊靡遺者哉。”《後汉书·郑玄传论》:“{鄭玄}括囊大典﹐網羅衆家﹐删裁繁誣﹐刊改漏失﹐自是學者略知所歸。”

  • 括率-汉语大词典

    括率

    【1】搜刮。《资治通鉴·後晋齐王开运元年》:“朝廷因{契丹}入寇﹐國用愈竭﹐復遣使者三十六人分道括率民財﹐各封劍以授之。”《续资治通鉴·宋太祖开宝五年》:“爾不素爲計度﹐今倉儲垂盡﹐乃請分屯兵﹐括率民船﹐以給餽運﹐是可卒致乎?”《旧唐书·德宗纪上》:“括率商户﹐人情不安。”

  • 括結-汉语大词典

    括結

    【1】结扎;捆缚。《易·坤》“六四括囊”{三国}{魏}{王弼}注:“括結否閉﹐賢人乃隱。”

  • 括搭-汉语大词典

    括搭

    【1】拉长脸以示严肃或嗔怒。《儿女英雄传》第二五回:“只見他退了兩步﹐果然照{褚大娘子}前番説的那光景﹐把小眼皮兒一搭撒﹐小臉兒一括搭﹐小腮幫子兒一鼓……再也休想他開一開口。”

  • 括揭-汉语大词典

    括揭

    【1】语本《 诗·王风·君子于役》:“雞棲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毛}传:“雞棲于杙爲桀。括,至也。”后以“括揭”借指进栏回窠的牛羊鸡等禽畜。揭,同“桀”。《文选·谢灵运<似魏太子邺中集诗·刘桢>》:“朝遊牛羊下﹐暮坐括揭鳴。”{李善}注:“‘桀’與‘揭’音義同。”一说﹐指鸡。参阅{刘良}注。

  • 括髮-汉语大词典

    括髮

    【1】束发。指受刑。《汉书·王嘉传》:“罪惡雖著﹐大臣括髮關械﹐裸躬就笞﹐非所以重國褒宗廟也。”【2】束发。指服丧。《梁书·孝行传·荀匠》:“自括髮後﹐不復櫛沐﹐髮皆脱落。”{宋}{李之彦}《东谷所见·借亲》:“棄親喪之禮而講合■之儀﹐置括髮之戚而修結髮之好。”《仪礼·聘礼》:“出袒括髮。入門右﹐即位踊。”

  • 括籍-汉语大词典

    括籍

    【1】查检籍没。《金史·食货志二》:“其令占官地十頃以上者皆括籍入官﹐將均賜貧民。”

  • 括苗-汉语大词典

    括苗

    【1】谓检查禾苗以预计贡赋。《新唐书·食货志一》:“至於鹽鐵﹑轉運﹑屯田﹑和糴﹑鑄錢﹑括苗﹑搉利﹑借商﹑選奉﹑獻助﹐無所不爲矣。”

  • 括耳-汉语大词典

    括耳

    【1】聒耳。谓声音刺耳。括,通“聒”。《四游记·戏放青牛乱宫》:“忽聞鼓樂喧天﹐笙歌括耳﹐回頭一看﹐乃{大秦國}之處。”《韩非子·显学》:“千歲萬歲聲括耳﹐而一日之壽無徵於人。”

  • 括市-汉语大词典

    括市

    【1】征购;搜购。《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康定元年》:“乙未﹐{京畿}﹑{京東}{西}﹑{淮南}﹑{陝西路}括市戰馬﹐敢輒隱者﹐重置之法。”《资治通鉴·後唐庄宗同光三年》:“帝將伐{蜀}﹐辛卯﹐詔天下括市戰馬。”

  • 括帖-汉语大词典

    括帖

    【1】犹帖括。{明}{臧懋循}《<元曲选>序》:“或謂{元}取士有填詞科﹐若今括帖。”

  • 括鏃-汉语大词典

    括鏃

    【1】箭镞。括,通“栝”。{章炳麟}《訄书·儒兵》:“若夫臨敵之道則有矣﹐方機動時﹐其疾若括鏇。”

  • 括次-汉语大词典

    括次

    【1】搜求比次。《魏书·逸士传·李谧》:“猶括次專家﹐搜比讜議﹐隆冬達曙﹐盛暑通宵。”

  • 括馬-汉语大词典

    括馬

    【1】谓征集民马。《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天禧二年》:“庚午﹐{遼}主録囚﹐括馬給東征軍。”《新五代史·唐废帝纪》:“冬十月壬戌﹐括馬﹐籍民爲兵。”

  • 括檢-汉语大词典

    括檢

    【1】查考。{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南齊}以前墳籍……若無編録﹐難辨{淄}{澠}。望括檢近書篇目﹐并前志所遺﹐續{王儉}之《七志》﹐藏之秘府。”

  • 括撓-汉语大词典

    括撓

    【1】聒扰。多用为受款待后表示谢意的谦词。括,通“聒”。《古尊宿语录·赵州真际禅师》:“有秀才辭去云:‘某甲在此括撓和尚多時。’”

  • 括實-汉语大词典

    括實

    【1】检查核实。{唐}{司空图}《上谯公书》:“然後文尚制科之選﹐武先西北之虞﹐抑簡誕以捐空﹐峻規程而括實﹐則病應適時之宜盡矣。”《新唐书·苏瓌传》:“{瓌}請罷十道使﹐專責州縣﹐豫立簿注﹐天下同日閲正﹐盡一月止﹐使柅姦匿﹐歲一括實﹐檢制租調﹐以免勞弊。”

  • 括地-汉语大词典

    括地

    【1】震地;动地。括,通“聒”。《七国春秋平话》卷中:“只見振天鑼鼓響﹐括地喊聲鳴。”{隋}{何妥}《奉敕于太常寺修正古乐》诗:“鈞天動絲竹﹐括地響錞鉦。”

  • 括兵-汉语大词典

    括兵

    【1】征兵。{唐}{孟棨}《本事诗·情感》:“{朱滔}括兵﹐不擇士族﹐悉令赴軍﹐自閲於毬場。”

  • 括地皮-汉语大词典

    括地皮

    【1】刮地皮。搜刮民财。{孙锦标}《通俗常言疏证·朝署》:“《山堂肆考》:‘{王知訓}帥{宣州}﹐性貪婪﹐因入覲賜宴﹐伶人戲作緑衣火面如鬼。或問何爲者﹐答曰:吾{宣州}土地也。問何故來此。曰:{王知訓}入覲﹐和地皮捲來﹐故得至此。’今人以貪官爲‘括地皮’本此。”{郁达夫}《弄弄文笔并不是职业》:“若个个人想享福﹐个个人想做官括地皮﹐那天下就无百姓﹐{中国}的领土﹐也马上要被括完卖完了。”

  • 括借-汉语大词典

    括借

    【1】搜括征借。《资治通鉴·後汉高祖天福十二年》:“時府庫空竭﹐{昫}不知所出﹐請括借都城士民錢帛﹐自將相以下皆不免。又分遣使者數十人詣諸州括借。”

  • 括弧-汉语大词典

    括弧

    【1】又称括号。数学中表示几个数或项的结合关系和先后顺序的符号。有小括弧( )﹑中括弧[ ]﹑大括弧{ }三种。【2】指‘ ’﹑“ ”式的引号。{夏衍}《光和热是怎样发出来的》:“对人群贡献了光和热﹐诗人也就心安理得地成为一个脑力劳动的生产者﹐而再不是一个‘灵魂发了酸’的加括弧的‘诗人’了。”{瞿秋白}《乱弹·新英雄》:“新英雄有两种:一种是括弧以内的--‘新英雄’……另一种是括弧以外的--新英雄﹐那就老老实实是新英雄。”

  • 括羽-汉语大词典

    括羽

    【1】箭末羽毛。亦喻修学益智,增进才力。括,通“栝”。语本《孔子家语·子路初见》:“{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柔自直。斬而用之,達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學之有?’{孔子}曰:‘括而羽之,鏃而礪之,其入之不亦深乎!’”《北史·儒林传序》:“貴游之輩﹐飾以明經﹐可謂{稽山}竹箭﹐加之括羽﹐俯拾青紫﹐斷可知焉。”{南朝}{梁简文帝}《徵君何先生墓志》:“括羽儒囿﹐舟輿席珍。”{南朝} {梁}{刘孝溉}《仪贤堂监策秀才》诗:“碩學類括羽﹐奇文若錦繢。”

  • 括號-汉语大词典

    括號

    【1】标点符号的一种,即( )﹑〔 〕等,主要表示文中的注释说明部分。【2】即数学中的括弧。参见“[括弧]”。

  • 括地-汉语大词典

    括地

    【1】包容大地。{晋}{陆机}《移书太常荐同郡张赡》:“太清闢宇﹐四門啓籥;玄綱括地﹐天網廣羅。”{唐}{王勃}《灵瑞寺浮图碑》:“神州括地﹐寰中分五嶽之圖;巨壑浮天﹐海上擢三山之秀。”{韩瀚}《山河曲》:“若无括地胸怀﹐回天膂力﹐怎敢向人天宣战!”{南朝} {梁}{陶弘景}《解官表》:“{堯}風冲天﹐{潁陽}振飲{河}之談;{漢}德括地﹐{商}陰峻餐芝之氣。”【2】犹括田。《续资治通鉴·元泰定帝泰定二年》:“太史院使{齊履謙}之{江西}{福建}宣撫﹐黜罷官吏之貪汙者四百餘人﹐蠲免括地虚加糧數萬石。”

  • 括香-汉语大词典

    括香

    【1】犹言护花。{唐}{冯贽}《云仙杂记·惜春御史》:“{穆宗}每宫中花開﹐則以重頂帳蒙蔽欄檻﹐置惜春御史掌之﹐號曰括香。”《云仙散录·惜春御史》引《玉尘集》作“括春”。

  • 括比-汉语大词典

    括比

    【1】查编户籍。《魏书·张普惠传》:“{淮}南九戍﹑十三郡﹐猶因{蕭衍}前弊﹐别郡異縣之民錯雜居止。{普惠}乃依次括比﹐省減郡縣﹐上表陳狀﹐詔許之。”

  • 括春-汉语大词典

    括春

    【1】见“括香”。

  • 括刷-汉语大词典

    括刷

    【1】搜括。{元}{刘祁}《归潜志》卷十一:“{立}又封諸内藏庫﹐將以奉北兵……又括刷在京金銀﹐命百官分坊陌窮治之。”

  • 括正-汉语大词典

    括正

    【1】检查校正。《新唐书·宇文融传》:“{融}乃奏……{賈晉}等二十九人爲勸農判官﹐假御史﹐分按州縣﹐括正丘畝﹐招徠户口而分業之。”

  • 括總-汉语大词典

    括總

    【1】会集在一起;总括。《北齐书·孝昭帝纪》:“是月﹐帝親戎北討{庫莫奚}……大獲牛馬﹐括總入{晉陽宫}。”

  • 括户-汉语大词典

    括户

    【1】登记户口。《北齐书·循吏传·宋世良》:“尋爲殿中侍御史﹐詣{河}北括户﹐大獲浮惰。”《旧唐书·宇文融韦坚等传论》:“{宇文融}﹑{韋堅}﹑{楊慎矜}﹑{王鉷}﹐皆{開元}之倖人也﹐或以括户取媚﹐或以漕運承恩﹐或以聚貨得權﹐或以剥下獲寵﹐負勢自用﹐人莫敢違。”

  • 括約肌-汉语大词典

    括約肌

    【1】分布于肛门﹑贲门和幽门等处的环形肌肉。具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

  • 括買-汉语大词典

    括買

    【1】征购;搜购。《宋史·兵志十二》:“軍興﹐籍民馬而市之以給軍﹐曰括買。”《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元年》:“今行在之馬不滿五千﹐可披帶者無幾﹐權時之宜﹐非括買不可。”

  • 括辣-汉语大词典

    括辣

    【1】象声词。以手掌击物之声。《醒世姻缘传》第五六回:“{薛教授}就着勢迎着臉括辣一個巴掌﹐一連又是兩個。”

  • 括括叫-汉语大词典

    括括叫

    【1】极好。{鲁迅}《集外集拾遗·“言词争执”歌》:“理论和实际﹐全都括括叫。”《抗日歌谣·打起仗来括括叫》:“打起仗来括括叫﹐游击战术学了好几套。”

  • 括磨-汉语大词典

    括磨

    【1】刮磨;除去。{清}{黄宗羲}《陈乾初先生墓志铭》:“{乾初}括磨舊習﹐一隅三反。”

  • 括糴-汉语大词典

    括糴

    【1】征购民间余粮。《宋史·食货志上三》:“其曰括糴。{元符}元年﹐{涇原}經略使{章楶}請並邊糴買﹐豫榜諭民﹐毋得與公家争糴﹐即官儲有乏﹐括索贏糧之家﹐量存其所用﹐盡糴入官。”

  • 括辣辣-汉语大词典

    括辣辣

    【1】象声词。多形容巨雷声。《醒世姻缘传》第七七回:“{再冬}只管數説﹐不提防{素姐}颼的一聲﹐劈臉一個巴掌﹐括辣辣通像似打了一個霹靂。”

  • 括奪-汉语大词典

    括奪

    【1】方言。犹言残刻,狠毒。{郭沫若}《反正前後》第二篇一:“大约{粤}{汉}铁路的股本没有{川}{汉}铁路的来得那样括夺﹐在那外面的反抗运动渐渐阴消下去的时候﹐{四川}人……突然暴发起来了。”原注:“{四川}方言﹐有残刻的意思。”

  • 括取-汉语大词典

    括取

    【1】搜括,掠夺。{宋}{田况}《儒林公议》卷上:“其諸用度盡於{關中}括取﹐州縣不勝其擾。”{梁启超}《再驳某报之土地国有论》:“而農業用之土地﹐其地代非過當之利益也﹐而政府括取之﹐斯爲厲民也。”

  • 括集-汉语大词典

    括集

    【1】征集。《续资治通鉴·宋太宗雍熙四年》:“臣等頗聞輿議﹐皆言{河}南百姓不同被邊之民﹐素習農桑﹐罔知戰鬭﹐遽兹括集﹐或慮人情動摇。”《金史·郦琼传》:“未幾告歸﹐括集義軍七百人。”

  • 括索-汉语大词典

    括索

    【1】搜索;探索。《续资治通鉴·元武宗至大元年》:“{鄃王}{徹圖南}人户散失﹐詔有司括索。”{清}{陈梦雷}《抒哀赋》:“匪寧澹括索以窮化原兮﹐疇炳晰乎先幾。”

  • 括樓-汉语大词典

    括樓

    亦作“[括蔞]”【1】即栝楼。葫芦科植物。夏开花,秋结黄色果实。果实入药,有镇咳祛痰功效。《诗·豳风·东山》“果臝之實﹐亦施于宇”{毛}传:“果臝﹐括樓也。”{陈奂}传疏:“果括﹑臝樓皆一聲之轉。”{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支植下》:“王母桃﹐{洛陽}{華林園}内有之﹐十有始熟﹐形如括蔞。”{宋}{庄季裕}《鸡肋编》卷上:“冬月以括蔞塗面﹐謂之佛妝。但加傅而不洗﹐至春煖方滌去﹐久不爲風日所侵﹐故潔白如玉也。”{晋}{陆机}《瓜赋》:“夫其種族類數﹐則有括樓﹑定桃……”

  • 括訪-汉语大词典

    括訪

    【1】搜求;访求。《新唐书·艺文志序》:“{安禄山}之亂﹐尺簡不藏。{元載}爲相﹐奏以千錢購書一卷﹐又命拾遺{苗發}等使{江}{淮}括訪。”{明}{谢肇淛}《五杂俎·人部三》:“使以{唐太宗}﹑{宋高宗}爲之君﹐{虞}﹑{褚}﹑{米}﹑{蔡}佐之﹐相與盡力括訪﹐極意剖析……勒之貞珉﹐以布海寓﹐書學庶無遺憾乎?”

  • 括撮-汉语大词典

    括撮

    【1】会聚。{唐}{卢照邻}《五悲·悲今日》:“及其蹇産摧聯﹐支離括撮﹐已濡首兮將死﹐尚摇尾兮求活。”

  • 括田-汉语大词典

    括田

    【1】丈量田亩,检查漏赋情况。{清}{顾炎武}《少林寺》诗:“答言新令嚴﹐括田任污吏。”{宋}{叶適}《华文阁待制知庐州钱公墓志铭》:“初﹐上令……實官田﹐括隱占﹐使丘爲耕﹐公極諫括田擾﹐事不速集。”《新五代史·唐臣传·孔谦》:“〔{謙}〕更制括田竿尺。”

  • 括目相待-汉语大词典

    括目相待

    【1】用不同于以前的新的眼光来看待。《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九媽}〕多曾聽得人説﹐他承受了{朱}家的店業﹐手頭活動﹐體面又比前不同﹐自然括目相待。”

  • 括厲-汉语大词典

    括厲

    【1】聒噪。括,通“聒”。{晋}{葛洪}《抱朴子·崇教》:“括厲於耳﹐嫌疑象類﹐似是而非﹐因機會以生無端﹐藉素信以設巧言。”

  • 括蔽-汉语大词典

    括蔽

    【1】谓箭穿蔽体之物。括﹐通“栝”。《史记·苏秦列传》:“{韓}卒超足而射﹐百發不暇止﹐遠者括蔽洞胸﹐近者鏑弇心。”

  • 括責-汉语大词典

    括責

    【1】搜求。{唐}{颜真卿}《冯翊太守上表谢》:“其户口實數并利害切急者﹐伏望容臣括責續狀奏聞。”

  • 括蔞-汉语大词典

    括蔞

    【1】见“括樓”。

  • 拾括-汉语大词典

    拾括

    【1】犹概括。{明}{徐渭}《代云南策门》之三:“科場五策﹐乃盡以責對於諸經生﹐不特對者拾括以對﹐而問者亦未免拾括以問。是彼我並棄實而矜華也。”

  • 掃括-汉语大词典

    掃括

    【1】扫除,打扫。《醒世姻缘传》第九二回:“〔{姜氏}〕叫人掃括了卧室﹐差了佃户進城擡轎﹐迎接{陳師娘}出莊。”{明}{徐渭}《燕京歌》之四:“{燕京}百事且休憂﹐但苦炎天道上溝。近日已聞將掃括﹐不須遮鼻過風頭。”【2】扫荡。{清}{薛福成}《科尔沁忠亲王死事略》:“{淮}{潁}以北揭竿烏合之徒﹐掃括無遺種﹐威聲赫然震中原。”

  • 搜括-汉语大词典

    搜括

    亦作“[搜刮]”【1】谓用各种方法掠夺财物。{明}{周岐}《官兵行》:“傾倉倒甕恣搜括﹐排墻墮壁掘餘藏。”{李大钊}《现在与将来》:“试看那强盗军阀﹐那个不是忙着搜括地皮﹐扣侵军饷……预备他那子孙下辈万世之业?”{宋}{司马光}《言蓄积札子》:“官吏往往更行收糴﹐所給官錢既少﹐百姓不肯自來;中糴則遣人編攔搜括﹐無異於寇盗之鈔劫。”《老残游记》第一回:“誰知道除那管船的人搜括衆人外﹐又有一種人在那裏高談濶論的演説。”【2】搜求;搜索;搜集。《梁书·武帝纪中》:“凡諸郡國舊族﹐邦内無在朝者﹐選官搜括﹐使郡有一人。”{茅盾}《子夜》八:“他只好把所有的现款都搜括拢来﹐全家搬到{上海}。”{宋}{江休复}《江邻幾杂志》:“{王景彝}判三班院云:某■記上﹐凡使臣八千五百人﹐差殿中丞{蘇兖}作簿;簿成﹐只有七千六人﹐其餘搜括竝未見。”{明}{沈榜}《宛署杂记·契税》:“兩縣除將庫積銀兩并節年存留通融支盡外﹐搜刮先年庫貯黑漆銅錢﹐申允搭支﹐少救燃眉。”

  • 撿括-汉语大词典

    撿括

    【1】法度。{晋}{葛洪}《抱朴子·崇教》:“驅之於直道之上﹐歛之乎撿括之中。”撿﹐一本作“檢”。{汉}{蔡邕}《荐边文礼》:“經典交至﹐撿括並合。”【2】稽查。《北史·恩幸传·仇洛齐》:“人多私附﹐户口雜亂﹐不可撿括。”【3】搜括。{明}{文徵明}《题沈氏所藏石田临小米大姚江图》诗:“千里珍奇歸撿括﹐故家舊物那容守!”撿﹐一本作“檢”。

  • 歌括-汉语大词典

    歌括

    【1】犹歌诀。{林纾}《闽中新乐府》:“我意啟蒙首歌括﹐眼前道理説明豁。”{宋}{周密}《齐东野语·算历约法》:“凡推算皆有約法﹐推閏歌括云:‘欲知來歲閏﹐先算至之餘;更看大小盡﹐决定不差殊。’”{章炳麟}《国故论衡·辨诗》:“今詞又失其聲律﹐而詩尨奇愈甚﹐考徵之士﹐覩一器﹐説一事﹐則紀之五言﹐陳數首尾﹐比于馬醫歌括。”

  • 研括-汉语大词典

    研括

    【1】研考总括。{南朝} {梁}{陶弘景}《<本草>序》:“今輒苞綜諸經﹐研括煩省……合七百三十種﹐精麤皆取﹐無復遺落。”

  • 省括-汉语大词典

    省括

    【1】谓将箭瞄准目标。括,箭杆末端。常用以比喻为政必须合于准则。{清}{黄宗羲}《移史馆熊公雨殷行状》:“又言時及艱難﹐安危省括﹐懸於督撫﹐以臣裁量﹐多不可以備倉卒也。”《书·太甲上》:“慎乃儉德﹐惟懷永圖。若虞機張﹐往省括於度﹐則釋。”{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若箭在弦﹐省括即發﹐海内惊惶﹐亂民蠢動。”{宋}{梅尧臣}《蔡君谟示古大弩牙》诗:“黄銅弩牙金錯花﹐銀闌線齒如排沙﹐上立準度可省括﹐箭溝三道前直窊。”

  • 監括-汉语大词典

    監括

    【1】监督搜括。《新五代史·杂传十五·慕容彦超》:“已而見圍﹐因大括城中民貲以犒軍﹐前{陝州}司馬{閻弘魯}懼其鞭扑﹐乃悉以家貲以獻。{彦超}以爲未盡﹐又欲并罪{周度}﹐乃令{周度}監括{弘魯}家。”

  • 稽括-汉语大词典

    稽括

    【1】犹稽征。{宋}{陈师道}《後山谈丛》卷四:“{景德}四年﹐三司使{丁謂}復行稽括﹐比{咸平}六年税額增三百四十六萬五千二百二十九貫石。”

  • 瘦括括-汉语大词典

    瘦括括

    【1】见“瘦刮刮”。

  • 耳括子-汉语大词典

    耳括子

    【1】见“耳刮子”。

  • 羅括-汉语大词典

    羅括

    【1】包括﹐包罗。{郑观应}《盛世危言·道器》:“宇宙間名物理氣﹐無不羅括而包擧。”

  • 策括-汉语大词典

    策括

    【1】{宋}代称士人为应付科举策试﹐将经史及时务主要内容编成的简括材料。{宋}{苏轼}《议学校贡举状》:“近世士人纂類經史﹐綴緝時務﹐謂之策括。待問條目﹐搜抉畧盡﹐臨時剽竊﹐竄易首尾﹐以眩有司﹐有司莫能辨也。”

  • 箭括-汉语大词典

    箭括

    【1】山名。即{岐山}。在{陕西省}{岐山县}东北﹐最高处曰{箭括岭}﹐岭巅有缺﹐形似箭括﹐故名。{清}{宋琬}《华岳》诗:“{扶桑}萬里天鷄曙﹐{箭括}三更石馬鳴。”【2】箭的末端。{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三:“{姜子發}云:‘曾聞{朱未孩}言﹐火砲中彈子﹐必于沙中磨之極圓﹐出砲門後﹐空中之氣﹐不能阻礙﹐其去必遠﹐搗蚯蚓成漿﹐以箭括淬之﹐其鋒之銛利﹐過於磨錯。’”

  • 簡括-汉语大词典

    簡括

    【1】简要而概括。{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我对于<文新>的意见》:“各国文艺界消息﹐要多﹐但又要写得简括。”{姚华}《论文後编·目录中》:“觀《劉懷民》﹑《刁磐》兩志﹐而知{南北}{兩朝}志銘之例於此已備﹐其後但循而增益之﹐要皆納諸土中﹐故文章簡括﹐以至於{唐}﹐字不溢千﹐{唐}{宋}之際﹐間有千字以外者。”

  • 籠括-汉语大词典

    籠括

    【1】犹囊括﹐包举。《公羊传·哀公十四年》“反袂拭面﹐涕沾袍”{唐}{徐彦}疏:“{始皇}据{秦}藉滅{周}之資而殄六國﹐{項羽}因{胡亥}之虐而籠括天下﹐皆非受命之帝。”

  • 衽扱囊括-汉语大词典

    衽扱囊括

    【1】比喻全部擒获或肃清。{清}{唐甄}《潜书·两权》:“天下多群盜﹐衽扱囊括﹐可次取也。”

  • 袒括-汉语大词典

    袒括

    【1】古丧礼, 死者已小敛, 吊丧者袒衣括发而吊。语出《礼记·檀弓上》:“主人既小斂,袒﹑括髮。”《宋书·孝义传·何子平》:“〔{何子平}〕母喪去官﹐哀毁踰禮﹐每至哭踊﹐頓絶方蘇。值{大明}末﹐東土飢荒﹐繼以師旅﹐八年不得營葬﹐晝夜號絶擗踊﹐不闋俄頃﹐叫慕之音﹐常如袒括之日。”《周书·齐炀王宪传》:“吾與{齊王}異生﹐俱非正嫡﹐特爲吾意﹐今袒括是同。”{清}{方文}《述哀》诗:“浹旬書始到﹐旅次聊袒括。”

  • 精括-汉语大词典

    精括

    【1】见“精刮”。

  • 肅括-汉语大词典

    肅括

    【1】恭敬而有法度。指人的威仪。亦用于治学和书法﹑文辞等。{汉}{扬雄}《法言·修身》:“或問:士何如斯可以禔身?曰:其爲中也弘深﹐其爲外也肅括﹐則可以禔身矣。”{李轨}注:“肅﹐敬也;括﹐法也。”{宋}{曾巩}《御史中丞制》:“某强毅肅括以禔其身﹐博學精識通於世用。”{清}{钱谦益}《温如先生陈公墓志铭》:“其爲學弘深而肅括﹐經傳洽熟﹐頌禮詳明。”{清}{王澍}《论书賸语·论古》:“{有唐}一代書﹐格律森嚴﹐多患方整;至{宋}四家﹐各以其超逸之姿﹐破除成法﹐蓋拓向外來﹐而{晉}{唐}謹嚴肅括之意亡矣。”{金一}《文学上之美术观》:“銘之爲物﹐遠古思邃﹐徵壽於鐘鼎;季近文敷﹐施藻於山岳。鐘鼎靈長﹐故弘潤而簡貴;山岳氣壯﹐乃肅括而華腴。”

  • 苞括-汉语大词典

    苞括

    【1】包举; 包括。苞, 通“包”。{唐}{刘知幾}《史通·序传》:“苞括所聞﹐踰於本書遠矣。”{明}{方孝孺}《答王仲缙》书之一:“大經之下﹐惟{遷}善紀文﹐縱恣豪邁﹐統紀苞括﹐無常態也。”{晋}{陈寿}《进<诸葛亮集>表》:“當此之時﹐{亮}之素志﹐進欲龍驤虎視﹐苞括四海﹐退欲跨陵邊疆﹐震蕩宇内。”

  • 蒐括-汉语大词典

    蒐括

    【1】搜集。{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序》:“獨{龍子猶}氏所輯《喻世》等諸言﹐頗存雅道﹐時著良規﹐一破今時陋習﹐而{宋}{元}舊種﹐亦被蒐括殆盡。”

  • 蒙括-汉语大词典

    蒙括

    【1】复姓。{金}有{蒙括蛮都}。见《金史·章宗纪二》。

  • 羽括-汉语大词典

    羽括

    【1】《孔子家语·子路初见》:“括而羽之, 鏃而礪之, 其入之不亦深乎! ”括, 箭的末端。后因以“羽括”谓锻炼, 磨砺。{宋}{郑侠}《观孔义甫与谢致仕诗有感》诗:“父母教子勤﹐羽括而礪鏃。”《资治通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雲夢}之竹﹐天下之勁也;然而不矯揉﹐不羽括﹐則不能以入堅。”

  • 統括-汉语大词典

    統括

    【1】总括。{冯自由}《兴中会时期之革命同志》:“故從甲午冬至乙巳六月之十年間﹐可以統括稱之曰興中會革命時期。”《魏书·封轨传》:“{封}生之於經義﹐非但章句可奇﹐其標明綱格﹐統括大歸﹐吾所弗如者多矣。”{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中:“凡某之所謂格物﹐其於{朱子}九條之説﹐皆包羅統括於其中。”

  • 綜括-汉语大词典

    綜括

    【1】总括; 概括。{郭沫若}《十批判书·稷下黄老学派的批判》:“《天下篇》的‘以本为精﹐以物为粗’﹐就是这些意见的综括了。”《新唐书·姚思廉传》:“詔與{魏徵}共撰《梁》﹑《陳》書﹐{思廉}采{謝炅}﹑{顧野王}等諸家言﹐推究綜括﹐爲{梁}{陳}二家史﹐以卒父業。”{清}{平步青}《霞外攟屑·杂觚·集部传讹》:“國朝{海寧相國}手訂《格致鏡原》一書﹐綜括包羅﹐幾無遺義。”

  • 總括-汉语大词典

    總括

    【1】汇聚; 包括。{唐}{刘知幾}《史通·自叙》:“上窮王道﹐下掞人倫﹐總括萬殊﹐包吞千有。”{汉}{张衡}《南都赋》:“爾其川瀆則{滍}﹑{澧}﹑{}﹑{濜}﹐發源巖穴……總括趨欱﹐箭馳風疾。”{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总括工农及其他人民的全部利益﹐就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利益。”《三国志·吴志·鲁肃传》:“願至尊威德加乎四海﹐總括九州﹐克成帝業。”{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至{晉}總括羣書﹐才二萬七千九百四十五卷。”【2】犹概括。{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杂文》:“總括其名﹐並歸雜文之區;甄别其義﹐各入討論之域。”《朱子语类》卷三七:“義當守經則守經﹐義當用權則用權﹐所以謂義可以總括得經權。”{沙汀}《闯关》七:“总括的说﹐走﹐尽管是一道走﹐我们随时都要准备独立行动。”

  • 纂括-汉语大词典

    纂括

    【1】编集概括。《东周列国志》第一〇二回:“{信陵君}將賓客平日所進之書﹐纂括爲二十一篇﹐陣圖七卷﹐名曰《魏公子兵法》。”

  • 趙括-汉语大词典

    趙括

    【1】{战国}时{赵}将, 好空谈兵法, 不会指挥作战。{长平}战役中, 被{秦}击败身死。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后以“趙括”泛指夸夸其谈, 没有实际本领的人。{明}{李贽}《答周柳塘书》:“知而言之則爲聖人;不知而言之而學之﹐則爲{趙括}讀父書﹐{優孟}學{孫叔}﹐豈其真乎!”{姚雪垠}《李自成》第三卷第十七章:“{赵括}虚骄而临戎兮﹐{长平}一夕而卒坑。”{柴萼}《梵天庐丛录·醇亲王与神机营》:“募{燕}{趙}健兒﹐成神機一營﹐督其事者﹐多半{趙括}。”{清}{石嶐}《杂诗》:“從來{趙括}易言兵﹐寇盜於今盡據城。”

  • 賅括-汉语大词典

    賅括

    【1】犹概括。{清}{龚自珍}《语录》:“即如此詩起六語﹐意則佳絶﹐但作二句疏還﹐此乃傷格乎!古人五字賅括矣﹐即多亦十字﹐足見道學不當與詩歧視也。”{梁启超}《东籍月旦》第一编:“此書簡明賅括﹐最適於初學之用。”{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儗播布美术意见书》:“顧{中國}文章之美﹐乃爲形聲二者﹐是又非此例所能賅括也。”

  • 規括-汉语大词典

    規括

    【1】指言语等合宜得当。{宋}{司马光}《故参知政事赠仆射李文恭公谥议》:“按謚法﹐忠信接禮曰文﹐不懈于位曰恭。夫事親盡誠﹐與人不欺﹐行有標的﹐言有規括﹐忠信接禮之謂矣。”【2】规划搜求。{宋}{苏舜钦}《涟水军新闸记》:“會轉運使﹑按部繼至﹐令倡其利﹐即時以聞﹐上指可之。於是規括旁郡羨材兵﹐興於{慶曆}三年二月丙午﹐踰月而成。”

  • 通括-汉语大词典

    通括

    【1】全面核查登记。《续资治通鉴·宋太宗淳化二年》:“秋﹐七月﹐癸卯﹐{遼}通括户口。”《辽史·食货志上》:“{興宗}即位﹐遣使閲諸道禾稼。是年﹐通括户口﹐詔曰:‘朕於早歲﹐習知稼穡。力辦者廣務耕耘﹐罕聞輸納;家食者全虧種植﹐多至流亡。宜通檢括﹐普遂均平。’”

  • 該括-汉语大词典

    該括

    【1】包罗﹔概括。{南朝} {梁}{沈约}《<内典>序》:“該括羣流﹐集成兹典﹐事以例分﹐義隨理合。”《张子语录·後录下》:“彌綸天地﹐該括古今。”{林纾}《书黄生札记後》:“銘辭之體﹐義取該括。”

  • 詳括-汉语大词典

    詳括

    【1】详尽罗致。《宋书·前废帝纪》:“可甄訪郡國﹐招聘閭部:其有孝性忠節……務加旌舉﹐隨才引擢。庶官克順﹐彝倫咸叙。主者精加詳括﹐稱朕意焉。”

  • 辨括-汉语大词典

    辨括

    【1】普遍搜求。辨﹐通“徧”。《南齐书·东昏侯纪》:“八月丁巳﹐詔{雍州}將士與虜戰死者﹐復除有差。又詔辨括選序﹐訪搜貧屈。”

  • 隱括-汉语大词典

    隱括

    【1】见“隱栝”。

  • 鈐括-汉语大词典

    鈐括

    【1】谓搜集整理。《魏书·崔鸿传》:“於是{談}{遷}感{漢}德之盛﹐痛諸史放絶﹐乃鈐括舊書﹐著成《太史》。”

  • 銓括-汉语大词典

    銓括

    【1】谓选拔和统领官吏。{晋}{孙绰}《司空庾永碑》:“雖名器未及﹐而任盡臣道﹐正身提衡﹐銓括百揆。”

  • 鏃礪括羽-汉语大词典

    鏃礪括羽

    【1】比喻人刻苦磨练﹐力求精进。括羽﹐用羽毛装束箭尾。语本《孔子家语·子路初见》﹕“{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柔自直﹐斬而用之﹐達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學之有?’{孔子}曰﹕‘括而羽之﹐鏃而礪之﹐其入之不亦深乎?’”{唐}{柳宗元}《送豆卢膺秀才南游序》:“於是有切磋琢磨鏃礪括羽之道﹐聖人以爲重。”

  • 頂括括-汉语大词典

    頂括括

    【1】见“頂刮刮”。

  • 題括-汉语大词典

    題括

    【1】谓命题以概括全篇(诗文)旨意。{唐}{元结}《二风诗》序:“〔{元子}〕著《皇謨》三篇﹐《二風詩》十篇……遂題括存之。”

  • 駡駡括括-汉语大词典

    駡駡括括

    【1】犹言骂骂咧咧。《醒世姻缘传》第九一回:“後來{南瓜}漸漸的熟滑﹐又看了{荷葉}的好樣﹐嘴裏也就會必溜必辣﹐駡駡括括的起來。”

  • 鶬括-汉语大词典

    鶬括

    【1】见“鶬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