捍(捍)是什么意思
颠覆←→捍卫-反义词词典
颠覆←→捍卫diānfù-hànwèi
【词性】:动
颠覆:用阴谋手段从内部推翻合法的政府。
捍卫:保卫。
【例】 克服麻痹情绪,认清帝国主义……对我国进行颠覆和侵略的现实危险性;……(初中《语文》第六册《眼睛盯着敌人,心里想着打仗》) 这(长城)不仅是捍卫过我们民族的古垒,也是人类历史上绝世的创造之一。(杨朔:《秋风萧瑟》)
保卫 捍卫 卫-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保卫 捍卫 卫
保卫bǎowèi 捍卫hànwèi 卫wèi
动词。表示用武力保护,使安全而不受侵害。
“保卫”强调保护好;使用范围较广,除国家、家乡、国土、城市、地区等之外,还可用于重要人物、政党、民族、人民、文化、司令部、使馆、重要建筑物及重要活动等。例如:“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光未然:《保卫黄河》);“特务连不是在长官旁保卫长官的吗?好比金立之不是保卫太太和老爷的吗”(萧红:《朦胧的期待》);“我们保卫了人后方的二万万人民”(《毛泽东选集》,第四卷);“政府大厦和各国使馆,都已布置枪队保卫”;“我们的民兵保卫春耕,我们自家的地误下该怎么办”(马烽、西戎:《吕梁英雄传》)。
“捍卫”强调有力地保护,含有“拿起武器,坚决抗击侵犯”的意味,郑重、坚决的态度色彩比“保卫”更强烈,意思比“保卫”重;使用范围较窄,一般用于国家、民族、重要区域和政治路线等。例如:“前线的战士们为捍卫祖国而正在浴血奋战”;“这不仅是捍卫过我们民族的古垒,也是人类历史上绝世的创造之一”(《杨朔散文选》);“周总理在重庆、南京、上海、开封亲自领导了这一场捍卫解放区的斗争”(《人民日报》,1978.3.13)。
“卫”是文言词,有浓厚的书面语色彩,只用于有其它文言词配合的语句;使用范围比“捍卫”还窄,一般用于国家、重要地方、冠冕;多同单音词“国”“冕”组合。例如:“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保家卫国,支援朝鲜人民抗击侵略军,已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古巴女排力图卫冕”;“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保卫 捍卫-近义词应用词典
保卫 捍卫
保卫 bǎowèi 捍卫 hànwèi
【保卫】保护,使不受侵犯。如:
1.为了制止这种灾难,保卫人民的权利,实现人民的愿望,毛主席要从延安的同志们修建的飞机场上动身到斗争的最前线去。
【捍卫】保卫。如:
2.一切革命的、进步的文学、电影、艺术在捍卫世界和平,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斗争中发挥了巨大的力量。
辨析:“保卫”运用范围比“捍卫”广,大方面,可说保卫祖国,保卫世界和平,保卫国家民族利益等;也指保卫个人利益等。“捍卫”着重于“捍”,抵御,多指抵御外敌,防御外侵,维护领土完整;也指捍卫真理,捍卫科学理论等;但对个人一般不用捍卫。
捍-古文观止词典
捍hàn
【词性】:动词
抵御,触犯(2)。《展禽论祀爱居》:能捍大患则祀之。——能够抵御大灾难就祭祀他。《游侠列传序》:虽时捍当世之文罔,然其私义,廉洁退让,有足称者。——虽然时常触犯当时的法律禁令,但他们个人的道德,廉洁奉公,谦恭退让,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捍1-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捍1hàn
①捍卫,保卫。《商君书·赏刑》:“千乘之国,若有~城者,攻将凌其城。”韩愈《张中丞传后叙》:“守一城,~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②抵御。《礼记·祭法》:“能御大灾则祀之,能~大患则祀之。”③射箭者所戴的皮制套袖。《礼记·内则》:“右佩玦、~。”④通“悍”。强悍,勇猛。《韩非子·五蠹》:“无私剑之~,以斩首为勇。”
捍2(扞)。
hàn ①护卫,遮蔽。《左传·文公六年》:“亲帅~之,送致诸竟。”(竟:同“境”。)《荀子·议兵》:“若手臂之~头目而覆胸腹也。”②抵挡,抵御。《吕氏春秋·恃君》:“肌肤不足以~寒暑。”《史记·韩长孺列传》:“孝王使安国及张羽为将,~吴兵于东界。”③触犯,冒犯。《史记·游侠列传》:“虽时~当世之文罔,然其私义廉絜退让,有足称者。”(文罔:法网。)④射箭时用的革制臂套。《韩非子·说林下》:“羿执鞅持~。”(鞅yāng:套在马颈上的皮子。)⑤通“悍”。勇猛,彪悍。《后汉书·南匈奴传》:“其猛夫~将,莫不顿足攘手。”
【捍城】保卫。也指保卫国土的人。《左传·成公十二年》:“此公侯之所以~其民也。”《晋书·明帝纪》:“刺史将守,皆朕~。”
【捍格】格格不入。《礼记·学记》:“发然后禁,则~而不胜。”黄遵宪《梅水诗传序》:“盖语言、文字~不相入,无怪乎通文字之难也。”
【捍卫】防卫。《国语·晋语八》:“是行也,以藩为军,攀辇即利而舍,候遮~不行。”
【捍御】抵御。《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侮者,莫如亲亲。”
捍-现代汉语大词典
捍hàn扞
【释义】:
抵御;护卫。如:捍卫。
捍卫-现代汉语大词典
捍卫hàn wèi
【释义】:
保卫;护卫。张书绅《正气歌》:“古往今来,有多少革命者、科学家为捍卫真理而献出了生命。”
捍御-现代汉语大词典
捍御hàn yù
【释义】:
抵御。许地山《女国士》:“要知道为人民的,捍御外侮是他最高的责任。”
丸捍-汉语大词典
丸捍
【1】见“丸擀”。
厭捍-汉语大词典
厭捍
【1】压伏。《宋书·索虏传》:“進可以厭捍凶寇﹐覆其巢窟;退可以宣國威武﹐鎮御舊京。”
剽捍-汉语大词典
剽捍
【1】犹剽悍。《三国志·魏志·张燕传》:“{燕}剽捍捷速過人﹐故軍中號曰{飛燕}。”
射捍-汉语大词典
射捍
【1】即射韝。射箭用的皮制臂套。《通典·礼九三》“皇帝射於射宫”注:“決﹐今之射沓;拾﹐今之射捍。”《礼记·内则》“右佩玦﹐捍”{汉}{郑玄}注:“捍﹐謂拾也﹐言可以捍弦也。”{陆德明}释文:“捍……謂射捍。”
對捍-汉语大词典
對捍
【1】犹对抗。《北史·宋繇传》:“對捍詔使﹐無人臣之禮大不敬者﹐死。”《唐律·职制·指斥乘舆》:“對捍制使而無人臣之禮者﹐絞。”
守捍-汉语大词典
守捍
【1】守卫抵御。{宋}{苏轼}《常州居住表》:“臣先任{徐州}﹐日以{河}水浸城﹐幾至淪陷﹐臣日夜守捍﹐偶獲安全。”《周书·宇文导传》:“{導}治兵訓卒﹐得守捍之方。”
屏捍-汉语大词典
屏捍
亦作“[屏扞]”【1】守卫,捍卫。《北史·拓拔顺传》:“北鎮紛紜﹐方爲國梗﹐請假都督﹐爲國屏捍。”{宋}{王安石}《赐允韩琦相州诏》:“統臨四路﹐屏扤一方﹐寄重任隆﹐郡臣莫比。”
戎捍-汉语大词典
戎捍
【1】军事防卫。《魏书·肃宗孝明帝纪》:“{高祖}{孝文皇帝}……選良家酋胕﹐增戍朔垂﹐戎捍所寄﹐實惟斯等。”
拒捍-汉语大词典
拒捍
【1】见“拒扤”。
批捍-汉语大词典
批捍
【1】见“批扤”。
抵捍-汉语大词典
抵捍
【1】见“抵扤”。
招捍-汉语大词典
招捍
【1】招架;抵挡。《元典章·刑部四·因奸杀人》:“和姦有夫婦人﹐雖傍人皆得捕擊以送官司﹐而罪人持杖招捍﹐其捕者格殺之﹐及走逐而殺者勿論。”
捍-汉语大词典
捍
【1】擀。《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你可急急走出門﹐饒你幾下捍麵杖。”【2】杆。参见“[捍2棒]”。
捍-汉语大词典
捍
《廣韻》侯旰切,去翰,匣。【1】抵御;护卫。《礼记·祭法》:“能禦大菑則祀之﹐能捍大患則祀之。”《三国志·蜀志·姜维传》:“不若使聞敵至﹐諸圍皆斂兵聚穀﹐退就{漢}{樂}二城﹐使敵不得入平﹐且重關鎮守以捍之。”《续资治通鉴·宋太宗端拱元年》:“此精卒﹐止可令守城﹐萬一寇至﹐城中誰與捍敵!”{清}{魏源}《圣武记》卷一:“{哈達}援於{明}﹐不許﹐請入捍邊﹐又不許。”{严复}《原强》:“由是以捍風雨﹐衛室家﹐雖資之數百年可也。”【2】抗拒;抵制。《北齐书·酷吏传·宋游道》:“對捍詔使﹐無人臣之禮﹐大不敬者死。”{唐}{李濬}《松窗杂录》:“上嘗欲命{李白}官﹐卒爲宫中所捍而止。”【3】坚实貌。《管子·地员》:“壤土之次曰五浮。五浮之狀﹐捍然如米。”{尹知章}注:“捍﹐堅貌。其土屑碎如米。”【4】古代射者左臂所著的皮质袖套。又名拾﹑遂。《逸周书·器服》:“簟籥捍。”{朱右曾}校释:“捍﹐拾也。韜于左臂收拾衣袖以利弦也。”《礼记·内则》:“右佩玦﹑捍﹑管﹑遰﹑大觿﹑木燧。”{郑玄}注:“捍﹐謂拾也。言可以捍弦也。”【5】通“[悍]”。勇猛;强悍。《韩非子·五蠹》:“無私劍之捍﹐以斬首爲勇。”《史记·货殖列传》:“而民雕捍少慮﹐有魚鹽棗栗之饒。”{司马贞}索隐:“人雕捍﹐言如雕性之捷捍也。”《魏书·术艺传·刘灵助》:“時{幽州}流民{盧城}人最爲凶捍﹐遂令{靈助}兼尚書﹐軍前慰勞之。”
捍塞-汉语大词典
捍塞
【1】防堵。《魏书·常景传》:“又詔{景}山中嶮路之處﹐悉令捍塞。”
捍制-汉语大词典
捍制
【1】控制。{唐}{李涉}《寄河阳从事杨潜》诗:“一從戎馬來{幽薊}﹐山谷虎狼無捍制。”
捍隔-汉语大词典
捍隔
【1】阻隔。{伧父}《行政机关之改革》:“且以積習之阻滯﹐交通之捍隔﹐機關運用﹐亦未靈活﹐則建設之尚未完備也。”
捍撥-汉语大词典
捍撥
【1】弹奏琵琶用的拨子。因其质地坚实,故称。{唐}{元稹}《琵琶歌》:“淚垂捍撥朱絃濕﹐冰泉嗚咽流鶯澀。”{宋}{苏轼}《谏买浙灯状》:“〔{明皇}〕又令{益州}織半臂背子﹑琵琶捍撥﹑鏤牙合子等。”{前蜀}{牛峤}《西溪子》词:“捍撥雙盤金鳳﹐蟬鬢玉釵摇動。”《新唐书·礼乐志十一》:“象牙为捍撥。”
捍遏-汉语大词典
捍遏
【1】以武力阻隔。{清}{魏源}《圣武记》卷六:“又據{高平}﹑{諒山}二道﹐以捍遏内地。”
捍衞-汉语大词典
捍衞
【1】防卫;护卫。{清}{龙启瑞}《复唐子实书》:“圍城中屢接惠書﹐極知尊人暨賢昆仲捍衞之勞。”《宋书·何承天传》:“因民所居﹐並修農戰﹐無動衆之勞﹐有捍衞之實。”《新唐书·秦琼传》:“〔{李密}〕中矢墮馬﹐濱死﹐追兵至﹐獨{叔寶}捍衞得免。”{张书绅}《正气歌》:“古往今来﹐有多少革命者﹑科学家为捍卫真理而献出了生命﹐他们是我学习的榜样。”
捍救-汉语大词典
捍救
【1】捍卫,救援。{梁启超}《新民说·论国家思想》:“欲使其團結永不散﹐補助永不虧﹐捍救永不誤﹐利益永不窮﹐則必人人焉知吾一身之上﹐更有大而要者存。”{清}{夏燮}《<中西纪事>後序》:“蓋病迫腠理而始服消散之方﹐水決隄防而徐議捍救之策﹐晩矣!”
捍難-汉语大词典
捍難
【1】抵御外侮。{宋}{岳飞}《奏以恩例补张所男宗本文资状》:“{靖康}以來﹐奮不顧身爲國捍難者﹐不爲無人。”《三国演义》第六四回:“{阜}無捍難之功﹐又無死難之節﹐於法當誅﹐何顔受職?”{清}{王韬}《去学校积弊以兴人材论》:“有文事者必有武備。文以治國﹐武以捍難。”
捍格-汉语大词典
捍格
【1】犹扤格。谓相互抵触。{孙中山}《社会革命谈》:“今之反對社會革命者﹐謂……{歐}{美}現象與吾相反﹐社會主義且憂其捍格不入﹐奚言吾國?”【2】坚固。《释名·释山》:“山體曰石。石﹐格也。堅﹐捍格也。”
捍索-汉语大词典
捍索
【1】桅杆两边的绳索。船行驶时下垂,停泊时用以揽船。{清}{钱谦益}《徐州杂题五绝句》之四:“{磨盤嶺}過出{淮}東﹐捍索如雷百丈洪。”{宋}{苏轼}《慈湖夹阻风》诗之一:“捍索桅竿立嘯空﹐篙師酣寢浪花中。”
捍拒-汉语大词典
捍拒
【1】抗拒。《三国志·蜀志·姜维传》:“及{興勢}之役﹐{王平}捍拒{曹爽}。”{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妾{黄保甯}妻{湯氏}也﹐在此爲强暴所逼﹐以死捍拒﹐卒被數刃以死。”
捍牌-汉语大词典
捍牌
【1】一种盾牌类的防御武器。{清}{魏源}《圣武记》卷六:“經畧又命火攻﹐先爲捍牌禦鎗礮﹐衆挾膏薪隨之。”
捍城-汉语大词典
捍城
【1】护卫城池。《商君书·赏刑》:“千乘之國﹐若有捍城者﹐攻將凌其城。”{宋}{苏轼}《赐诸路屯驻诸员寮等初冬衣袄都敕》:“爰念捍城之勞﹐普均挾纊之惠。”
捍屏-汉语大词典
捍屏
【1】犹屏藩。{宋}{苏轼}《上皇帝书》:“自鐵不北行﹐冶户皆有失業之憂﹐詣臣而訴者數矣。臣欲因此以征冶户﹐爲利國監之捍屏。”
捍蔽-汉语大词典
捍蔽
【1】犹屏藩。《水浒後传》第二三回:“三鎮爲{汴京}捍蔽。若割以與之﹐則{汴京}勢孤﹐無險可守。”{唐}{吴兢}《贞观政要·安边》:“置{匈奴}於{五原}塞下﹐全其部落﹐得爲捍蔽﹐又不離其土俗﹐因而撫之。”
捍圉-汉语大词典
捍圉
同“[捍禦]”【1】圉,通“禦”。{清}{钮琇}《觚賸·两大文章》:“皇朝摛華之彦﹐疊跡蘭臺﹐捍圉之才﹐蜚英鱗甸。”{清}{端方}《请平满汉畛域密折》:“其時所以必用旗兵者﹐原因舊有緑營﹐類非勁旅﹐藉以鎮守﹐或有疏虞﹐故不得不用親貴重臣﹐統勝兵以資捍圉。”
捍禦-汉语大词典
捍禦
【1】防卫;抵御。《後汉书·逸民传·逢萌》:“行至{勞山}﹐人果相率以兵弩捍禦。”{明}{黄翼圣}《寇警杂诗》:“顧瞻斗大城﹐捍禦悉草草。”{许地山}《集外·女国士》:“要知道为人民的﹐捍御外侮是他最高的责任。”{唐}{韩愈}《黄家贼事宜状》:“來則捍禦﹐去則不追。”
捍護-汉语大词典
捍護
【1】防卫;护卫。{宋}{惠洪}《冷斋夜话》卷九:“{筠溪}{快山}有虎﹐嘗搏牧牛童子﹐爲兩牛所逐。虎既去﹐牛捍護之。童子竟死。”{宋}{叶適}《潼州府修城记》:“不獨保一郡也﹐乃捍護{成都}一路。”
捍逆-汉语大词典
捍逆
【1】犹违背。{章炳麟}《四惑论》:“{郭象}説之曰:‘自古或有能違父母之命者﹐未有能違陰陽之變而距晝夜之節者也。死生猶晝夜耳﹐時當死而横不聽之﹐則適足捍逆於理。’此明以死爲自然規則﹐不可旅距矣。”
捍棒-汉语大词典
捍棒
【1】棍棒。{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十二:“〔{熙寧}〕五年八月﹐别立定人數爲額﹐令教習弩﹑鎗﹑刀﹑摽﹑牌﹑捍棒。”
捍馬-汉语大词典
捍馬
【1】凶悍的烈马。捍,通“悍”。{汉}{桓宽}《盐铁论·刑德》:“惑於愚儒之文詞﹐以疑賢士之謀﹐舉浮淫之蠹﹐加之功實之上﹐而欲國之治﹐猶釋階而欲登高﹐無銜橛而禦捍馬也。”
搶捍-汉语大词典
搶捍
【1】骏马疾驰貌。《文选·傅毅<舞赋>》:“良駿逸足﹐搶捍凌越。”{李善}注:“搶捍﹐馬走疾之貌。”
擬捍-汉语大词典
擬捍
【1】犹防御。《魏书·卢昶传》:“卿可深思擬捍之規﹐攘敵之略﹐使還具聞。”
禦捍-汉语大词典
禦捍
【1】防御,保卫。{宋}{范仲淹}《奏陕西河北攻守等策》:“則使屬户蕃兵暨弓箭手與諸寨士兵共力禦捍。”《北齐书·王紘传》:“五年﹐{陳}人寇{淮南}﹐詔令羣官共議禦捍。”{前蜀}{杜光庭}《录异记·忠》:“請自{望仙門}以北{周玄武}﹑{白虎}諸門﹐博築城池﹐置樓櫓却敵﹐爲禦捍之備﹐有持久之安也。”
蔽捍-汉语大词典
蔽捍
【1】见“蔽扤”。
蕃捍-汉语大词典
蕃捍
同“[蕃2扞]”【1】《梁书·侯景传》:“令臣作牧此州﹐以爲蕃捍。”
藩捍-汉语大词典
藩捍
亦作“[藩扞]”【1】指卫国之臣。《晋书·殷仲堪传》:“帝以{會稽王}非社稷之臣﹐擢所親幸以爲藩捍。”【2】守御, 保卫。{汉}{贾谊}《新书·益壤》:“陛下所恃以爲藩捍者﹐以{代}{淮陽}耳。”《新五代史·杂传四·王师範》:“諸鎮有兵﹐所以藩扤天子﹐今天子危辱﹐而諸鎮反以兵自衛。”
距捍-汉语大词典
距捍
【1】对抗;抵御。距,通“拒”。《文选·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二邦合從﹐東西唱和﹐互相扇動﹐距捍中國。”{李周翰}注:“言相合扇動﹐併力以禦中國。”
蹌捍-汉语大词典
蹌捍
【1】疾驰貌。《文选·傅毅<舞赋>》:“良駿逸足﹐蹌捍凌越。”{李善}注:“蹌捍﹐馬走疾之貌。”蹌﹐一本作“搶”。
迎捍-汉语大词典
迎捍
【1】犹迎战。{宋}{岳飞}《申省庐州捷状》:“間有番僞敵兵逼近州城﹐遂躬親率所統人馬出城迎捍鬭敵。”
逆捍-汉语大词典
逆捍
【1】逆拒;抵抗。《南齐书·王奂传》:“欺罔既彰﹐中使辯覈﹐遂授兵登陴﹐逆捍王命。”
避捍-汉语大词典
避捍
【1】躲避和防御。{北齐}{颜之推}《还冤记·弘氏》:“{少卿}端坐﹐便見{弘}來﹐初猶避捍﹐後乃款服﹐但言恩﹐嘔血而死。”
邊捍-汉语大词典
邊捍
亦作“[邊扞]”【1】边防,边境防务。《魏书·释老志》:“請聽{苟子}等還鄉課輸﹐儉乏之年﹐周給貧寡﹐若有不虞﹐以擬邊捍。”《周书·文帝纪上》:“朝廷若以{悦}({侯莫陳悦})爲邊扤﹐處以{瓜}{涼}一藩。”《宋书·氐胡传·略阳清水氐杨氏》:“頃破家爲國﹐母妻子弟并墜没虜中﹐不顧孝道﹐陳力邊捍﹐竭忠盡誠﹐未爲朝廷所識。”《资治通鉴·隋文帝开皇十三年》:“且{染干}者﹐{處羅侯}之子……招令南徙﹐兵少力弱﹐易可撫馴﹐使敵{雍虞閭}以爲邊捍。”《宋史·外国传三·高丽》:“{遼}兄弟之國﹐存之足爲邊扤。”{唐}{苏颋}《授高仙芝右羽林军大将军制》:“宜復官資﹐更爲邊扤。”
雕捍-汉语大词典
雕捍
亦作“[雕悍]”【1】像雕一样迅猛强悍。《史记·货殖列传》:“{上谷}至{遼東}﹐地踔遠﹐人民希﹐數被冠﹐大與{趙}{代}俗相類﹐而民雕捍少慮﹐有魚鹽棗栗之饒。”{司马贞}索隐:“人雕悍﹐言如雕性之捷捍也。”
防捍-汉语大词典
防捍
【1】防卫﹐抵御。{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五》:“戰經二百日﹐不尅。城惟一井﹐井深四十丈﹐山勢峻峭﹐不容防捍﹐潛作地道取井。”{唐}{元结}《奏免科率等状》:“去年又賊逼州界﹐防捍一百餘日。”《陈书·樊毅传》:“{京口}﹑{採石}﹐俱是要所﹐各須鋭卒數千﹐金翅二百﹐都下{江}中﹐上下防捍。”
隄捍-汉语大词典
隄捍
【1】堤岸。{宋}{张淏}《云谷杂记·艮岳》:“鑿池爲溪澗﹐疊石爲隄捍﹐任其石之性﹐不加斧鑿﹐因其餘土﹐積而爲山。”
險捍-汉语大词典
險捍
【1】犹险阻。{南朝} {梁}{江淹}《萧太尉子侄为领军江州兖州豫州淮南黄门谢启》:“{河}{兗}衝要﹐偶濫北門之管;{淮}{豫}險捍﹐又謬西偏之寄。”
鋒捍-汉语大词典
鋒捍
【1】凶强勇猛。亦指凶强勇猛之人。捍﹐通“悍”。{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其餘鋒捍特起﹐鸇視狼顧﹐争爲梟雄者不可勝數。”
鎮捍-汉语大词典
鎮捍
亦作“[鎮扞]”【1】镇守捍卫。《魏书·高树生传》:“以{樹生}有威略……令率勁勇﹐鎮捍舊蕃。”《旧唐书·褚遂良》:“皇子幼年﹐或授刺史﹐陛下豈不以王之骨肉﹐鎮扤四方?”《宋书·刘勔传》:“加{勔}使持節﹑領軍﹐置佐史﹐鎮扤{石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