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仇)是什么意思
仇←→恩 友-反义词词典
仇←→恩 友chóu-ēn yǒu
【词性】:名
仇:仇敌。
恩:恩人。
友:朋友。
【例】 小民方兴为敌仇。(《书微子》) 融欲观其人,故造(李)膺门。语门者曰:“我是李君通家子弟。”门者言之。膺请融,问曰:“高明祖父尝与仆有恩旧乎?”(南朝·宋·范晔:《后头书·孔融传》) 虽有兄弟,不如友生。(《诗经·小雅·常棣》)
仇敌←→朋友-反义词词典
仇敌←→朋友chóudí-péngyou
【词性】:名
仇敌:仇人,敌人。
朋友:彼此交情较深的人。
【例】 鲁迅的真正的仇敌,我敢于出一句,便是人类的仇敌,尤其我的民族的仇敌。(郭沫若:《不灭的光辉》) 综上所述,可知一切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以及附属于他们的一部分反动知识界,是我们的敌人。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亲近的朋友。(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仇恨←→喜欢 喜爱 友爱-反义词词典
仇恨←→喜欢 喜爱 友爱chóuhèn-xǐhuan xǐ’ài yǒu’ài
【词性】:动
仇恨:(由于利害矛盾而产生)强烈憎恨。
喜欢:对人或事物有好感或感到兴趣。
喜爱:对人或事物有好感或感到兴趣。
友爱:友好亲爱。
【例】 董存瑞瞪着敌人的暗堡,两眼进射出仇恨的火花。(小学《语文》课本第七册《董存瑞舍身炸暗堡》) 生产发展了,生意作大了,利润增多了,发了红利,人人喜欢,个个高兴。(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这是宝全叔的家,父子俩都很喜爱这个家,宝全叔所谓的“风凉水暖”,正是表达了他对这个家的喜爱心情。(陈残云:《鸭寮纪事》) 几天的相处,我发现老船长是个很有风趣的老人。不,岂止风趣,他还有一颗充满友爱的心。(陆俊超:《国际友谊号》)
仇人←→恩人-反义词词典
仇人←→恩人chóurén-ēnrén
【词性】:名
仇人:因仇恨而敌视的人。
恩人:对自己有大恩的人。
【例】 彼求我予,假仇人斧。(《韩非子·扬权》) “我一想,这是哪个哟?你先生一到姓区,我就想起来了。你是我们老乡的恩人。”亚雄笑着摇摇头道:“那怎么谈得上!”(张恨水:《魍魉世界》)
恩人←→仇人 仇敌-反义词词典
恩人←→仇人 仇敌ēnrén-chóurén chóudí
【词性】:名
恩人:有大恩于自己的人。
仇人:有仇恨而敌视的人。
仇敌:仇人。
【例】 劣兄那日要不亏这位十三妹姑娘,岂不在人众里,把一世的英名丧尽!你道她怎的算不得我一个恩人?(清·文康:《儿女英雄传》) 许添才仇人见面分外眼红。(司马文森:《风雨桐江》) 左翼作家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神兵,或国外杀进来的仇敌,他不但要那同走几步的“同路人”,还要招致那站在路旁看看的看客也一同前进。(鲁迅:《南腔北调集·论“第三种人”》)
报恩←→报仇 忘恩 复仇-反义词词典
报恩←→报仇 忘恩 复仇bàoēn-bàochóu wàngēn fùchóu
【词性】:动
报恩:报答所受到的恩惠。
报仇:给仇敌以打击。
忘恩:忘记别人对自己的恩情和好处。
复仇:报仇。
【例】 然而这个人的性情,非用条妙计,断断制她不住,你我这报恩的心,也无从尽起。(清·文康:《儿女英雄传》) 陈主任又点燃一支烟,往下讲:“……我当初参加红军,比他还小,我什么也不懂,只晓得报仇。我只有十六岁,父母给反动派杀害了,红军经过我们那里,我就跟着红军走了。”(巴金:《杨林同志》) 他怎生忘恩负义?(元·杨文奎:《儿女团圆》)
恩←→怨、仇-反义词词典
恩←→怨、仇ēn-yuàn chóu
【词性】:名
恩:恩惠。
怨:怨恨。
仇:仇恨。
【例】 不管是恩还是怨,将要一劳永逸地消除了,再也不用为它所苦、所忧、所愁、所痛。了结就是过去,过去就是了结。(张凤雏:《沙滩上的脚印》) 她道:“改了也是造孽,我自己一人造孽倒其有限,这是我为人家姑娘许的,那不给姑娘添罪过吗!恩将仇报是话吗?”(清·文康:《儿女英雄传》)
公愤←→私仇 私愤-反义词词典
公愤←→私仇 私愤gōngfèn-sīchóu sīfèn
【词性】:名
公愤:(众人)共同的愤怒。
私仇:由个人利益而产生的仇恨。
私愤:由个人利害关系而产生的愤恨。
【例】 这个家伙蛮横无理,持刀行凶,引起了人们的公愤。 我们不能公报私仇。 不是为了团结,为了进步,为了把事情弄好,向不正确的意见斗争和争论,而是个人攻击,闹意气,泄私愤,图报复。(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
亲人←→仇人-反义词词典
亲人←→仇人qīīnrén-chóurén
【词性】:名
亲人:关系密切、感情深厚的人。
仇人:因仇恨而敌视的人。
【例】 兵船初过群疑寇,及见亲人笑语哗。(陈毅:《东征初抵高淳》) 那太子仇人相见,分外眼睁,赶上一步,抓住乌云宝髻,大骂。(明·冯梦龙 蔡元放:《东周列国志》)
仇人-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仇人chóu rén
【释义】:
因怨恨和种种原因结仇并相互敌视的人。《谷梁传·庄公二十四年》:“娶仇人子弟,以荐舍于前。”《史记·赵世家》:“范吉射、荀寅仇人魏襄等谋逐荀寅。”
仇雠-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仇雠chóu chóu
【释义】:
亦作“仇讐”。仇人;冤家对头。雠、讐,即“仇”字。《左传·哀公元年》:“(越)与我同壤而世为仇雠。”《荀子·臣道》:“爪牙之施,则仇雠不作。”《旧唐书·张濬传》:“忘廊庙之威重,结藩屏之仇雠。”清·毛秀惠《钱塘怀古》诗:“自愿苟安增币帛,谁抒孤愤报仇讐。”
仇家-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仇家chóu jiā
【释义】:
仇敌;仇人。《史记·游侠列传》:“雒阳人有相仇者……解夜见仇家,仇家曲听解。”明·沈德符《野获编·著述·诗祸》:“后为仇家任邱、王联所讦,指为诅咒讥讪。”讦(jié),暴露别人的阴私,攻击他人短处,甚至于造谣中伤。
仇慝-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仇慝chóu tè
【释义】:
冤家对头;仇人。慝,奸邪。唐·陆贽《兴元论续从贼中赴行在官等状》:“意不亲则惧而阻之,虽骨肉结为仇慝有矣。”
仇贼-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仇贼chóu zéi
【释义】:
对仇敌、仇人的蔑称。清·孙枝蔚《愧为举业师》诗:“奈何忘孝慈,稽首向仇贼。”
仇偶-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仇偶qiú ǒu
【释义】:
配偶。汉·王褒《四子讲德论》:“鸣声相应,仇偶相从。”又指意气相投的“朋友”,见该条。
仇匹-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仇匹qiú pǐ
【释义】:
配偶。仇,配偶;匹,相对。宋·朱熹《朱子语类》卷八一:“谓如此之淑女,方可为君子之仇匹。”又指“朋友”,见该条。
宿仇-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宿仇sù chóu
【释义】:
旧日的仇恨。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吾昔日受夫子之言,自免于穷厄之地。今欲奉不羁之计,以雪吾之宿仇,何行而功乎?”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今世业缘凑合,乃得一快其宿仇。彼之加于君者,即君之曾加于彼者也。”
仇匹-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仇匹qiú pǐ
【释义】:
同伴;朋友。仇,同伴、朋友。匹,相对。汉·董仲舒《春秋繁露·楚庄王》:诗云:“威仪抑抑,德音秩秩;无怨无恶,率由仇匹。此之谓也。”《诗·秦风·无衣》:“岂日无衣,与子同仇。”唐·孔颖达疏:“与子同为仇匹。”一说“仇”(chóu),为“仇敌”,指有共同的敌人。
报仇-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报仇bàochóu
采取行为来打击仇敌——报恩(我们干革命决不是为了个人报仇,也不是为了个人~,而是为了劳苦大众的翻身解放。)
仇-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仇chóu
①仇敌——友(决不能视仇为~)②仇恨——恩(~将仇报/报~)
仇敌-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仇敌chóudí
仇人,敌人——朋友
仇恨-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仇恨chóuhèn
因利害矛盾而产生的强烈憎恨——友爱、友情(愚昧会使人糊涂,嫉妒会使~变成仇恨。)、恩情(人民的~难忘,对敌人的仇恨难消。)
仇家-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仇家chóujiā
仇人——恩人(莫把仇家当~)
恩将仇报-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恩将仇报ēnjiāngchóubào
用仇恨报答恩惠——感恩图报、知恩必报(俗话说得好:~是君子,恩将仇报为小人。)
复仇-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复仇fùchóu
报仇——报恩(我们干革命决不是为了个人复仇,也不是为了个人~,而是为了劳苦大众的翻身解放。)
仇雠-古语词今用词典
仇雠chóuchóu
也作“雠仇”。
冤家对头。吴王夫差率兵在夫椒打败越军后,乘胜进入越国。越王勾践一面带着执盾披甲的士兵五千余人守在会稽山上,一面又派大夫种通过吴国的太宰嚭求和,吴王欲允。伍子胥忙阻止,并说:千万不能这样。曾经听说过,建树品德务必让其长,消除疾恶务必断其根。从前有过的浇杀了斟灌而攻打斟,灭了夏后相,当时,夏后相之妻后缗正怀着孕,她偷偷从城墙的小洞逃出,回到有仍,生下儿子少康。少康后来做了有仍的牧正,对浇怀着深仇大恨,浇也派人到处寻找少康,少康为躲避灾难而逃到有虞,并做了庖正,有虞酋长还将两个女儿嫁给了他,封他纶邑,有方圆千里的土地,五千人。他广施恩德,开始执行他的复国计划,最后终于灭了过国和戈国,恢复了禹的业绩,目前,吴国还不如昔日的过国,而越国又比少康一人大得多,若使越国强大,到那时,吴欲与越和,那就是一件很难的事了。“勾践能亲而务施,施不失人,亲不弃劳,与我同壤而世为仇雠。”(勾践能够亲近别人而善于对别人施恩,对有功劳的人也从不抛弃而且更亲近。越国与我国土壤交接,而世世代代却是冤家对头。)我们攻下了越国而不夺取。还要让其存在下去,此上违天意而助长敌人之仇,后悔不及,那就吃不消了。(《左传、哀公元年》)
今沿用本义。
鲁迅《故事新编·铸剑》:“他决心要并无心事一般,倒头便睡,清晨醒来,毫不改变常态,从容地寻找他不共戴天的仇雠。”郭沫若《和朱总司令韵四首》之二:“十载自屠犹不悔,招来鱼烂快雠仇。”
雠仇-古语词今用词典
雠仇chóuchóu
见“仇雠”条。
寇仇-古语词今用词典
寇仇kòuchóu
也作“寇雠”。
仇敌。春秋时,晋献公有子五人:世子申生、公子重耳、夷吾、奚齐、卓子。因宠骊短,偏信谗言,欲废世子。于是将世子申生派出镇守曲沃之宗邑,重耳、夷吾派出分别镇守蒲、屈二邑。最初,献公派大夫士蔿为二公子修筑蒲、屈二邑之城墙,没有成功。夷吾将此事告诉了献公,公谴责士蔿,士蔿叩首至地而谢罪说:边城少有贼寇,何须修筑城墙。据说:没有丧事而忧虑,则忧虑反而会应验;没有贼寇侵犯而修筑城墙,反足以资内部的敌人所利用。“寇雠之保,又何慎焉?”(为仇敌保守之用,又何必那么谨慎呢?)骊姬为达到立其于奚齐为太子的目的,设计陷害世子申生,及申生被害,又祸连二公子,是以重耳奔蒲,夷吾逃屈。(《左传·僖公五年》)
今沿用本义。
郭沫若《战声集·诗歌国防》二:“这扬弃的拖延招致了他的落后,三十年来他已逐渐觉醒在驱逐他的寇仇,如今他要在最前线和猛恶的帝国主义决斗。”《追求》:“上海朋友来北京,我说请他吃涮羊肉,说完又颇觉后悔,因为在我的印象里,上海人一向是视羊肉如寇仇的。”
仇恨 冤仇-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仇恨 冤仇
仇恨chóuhèn 冤仇yuānchóu
名词。指因利害冲突或受过侵害而产生的强烈憎恨。
“仇恨”使用范围较广,可以用于个人与个人之间,集团之间,个人与集团或某些事物之间,也可以用于民族或国家之间。例如:“仇恨的烈火在张铁匠的心胸里燃烧着、升腾着”(《小说月报》,1982,4);“我们这些当兵的,和抗日的八路军,并没有一丝一点仇恨”(孙犁:《风云初记》);“如果他同情他阿爸,那,对党和社会主义就会有对立情绪,其至产生仇恨”(《1979——1980中篇小说选》,第二辑)。
“冤仇”含有“因在被人侵害中蒙受欺凌侮辱而有强烈憎恨”的意味;一般只用于人与人之间。例如:“张嫂打过他的孩子,又当众奚落过他,他就积下了对张嫂的冤仇”;“为了去年下稻种和退互助组的事,他断定他们和他已经结下了很难解开的冤仇”(柳青:《创业史》,第二部)。
“仇恨”在作动词用时表示“因利害冲突或受过侵害而强烈憎恨”(如说:“这不能怪郑德富仇恨你”〔杨沫:《青春之歌》〕;“他们非常仇恨革命”)。这种用法的“仇恨”,和“冤仇”没有同义关系。
仇人 仇敌 寇仇-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仇人 仇敌 寇仇
仇人chóurén 仇敌chóudí 寇仇kòuchóu
名词。指因仇恨而敌视的人。
“仇人”强调对所指的人怀有仇恨;一般只用于个人。例如:“现在他又来了,真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红”(粟裕:《激流归大海》);“他想起了……五年黑牢生活,想起了仇人,想起了他仇恨的村庄”;“难道你们是不共戴天的仇人”(《小说月报》,1982,4)。
“仇敌”强调所指的人的敌对性;可用于个人,也可用于若干人或泛指的敌对者。例如:“我知道:面对这样不共戴天的仇敌,没有别的路可走,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峻青:《最后的报告》);“他的新旧仇敌恨不得把他逼死”;“美国男人同意了,仇敌成了情侣”(《小说月报》,1982,4)。
“寇仇”也强调所指的人的敌对性;适用于泛指的敌对者;是书面语用词,具有浓厚的书面语色彩。例如:“正因为这样,‘四人帮’一贯视科学为寇仇”(《新华月报》,文摘版,1979,1);“冯玉祥积极主张内整军旅,外抗寇仇”。
仇视 敌视-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仇视 敌视
仇视chóushì 敌视díshì
动词。表示以敌人相看待。
“仇视”强调对于对象抱仇恨的态度,具有恨恶的感情色彩,多用于思想体系、国家、制度等,也可用于人。例如:“坚决反对马克思主义、对于马克思主义抱着仇视态度的人,是占极少数”(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我们社会上本来就有少数害群之马,他们仇视社会主义制度,唯恐天下不乱”;“他自己竟也被‘天真’的孩子所仇视了”(鲁迅:《孤独者》)。
“敌视”强调对象与自己一方有不可调和的敌我关系,多用于人、国家、政党、阶级的事业等。例如:“他们都敌视杜艳”(王蒙:《相见时难》);“嘲笑的嘴巴都闭紧了,也用了轻蔑和敌视的眼光回答”(茅盾:《一个女性》);“这些发动内战的极右分子是一贯敌视中国共产党的”;“他已到了图穷匕见的地步,不再掩饰其敌视无产阶级文学和保卫资产阶级文明的反动的立场了”(唐弢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二卷)。
相逢一笑泯恩仇-实用委婉语词典
相逢一笑泯恩仇
意指有前嫌的双方一旦相遇,彼此笑一笑,就去掉了怨仇。语出鲁迅《题三义塔》。
仇 讎-简明古汉语同义词词典
仇 讎
[仇chóu 讎chóu]
同 ①仇敌、仇人。古书中常“仇讎”连用。《诗·秦风·无衣》:“与子同仇”。《尚书·微子》:“小民方兴,相为敌讎”。(奴隶和平民正在起来,和奴隶主作对头)《左传·成公十三年》:“君之仇讎而我之昏姻也。”《史记·秦始皇本纪》:“属疏远,相攻击如仇讎。”(属:亲属) ②仇恨。《史记·游侠列传》:“雒阳人有相仇者”。(雒:洛)《史记·游侠列传》:“亦辄为报仇”。《楚辞·九章·惜颂》:“又众兆之所讎”。(众兆:众人)
异 【仇】 ①同伴。《诗·周南·兔》:“公侯好仇”。 ②配偶。《左传·桓公二年》:“嘉耦曰妃,怨耦曰仇。”曹植《浮萍篇》:“来为君子仇”。
【讎】 ①相符,应验。《史记·封禅书》:“其方尽,多不讎”。(他的方术用完了,大多不应验) ②售出,卖出。《史记·高祖本纪》:“酒讎数倍”。
报仇 报恩-反义词应用词典
报仇 报恩
报仇 bàochóu 报恩 bào'ēn
【报仇】动词。采取行动来打击仇敌。
〔例句〕
1.要报仇、要伸冤,暴徒的罪恶一定要清算。
2.干革命决不是为个人报仇,而是为劳苦大众的翻身解放。
【报恩】动词。由于受到恩惠而予以报答。
〔例句〕
在解放军这所大学校中,他的朴素的报恩思想上升为自觉的阶级觉悟。
仇恨 恩惠-反义词应用词典
仇恨 恩惠
仇恨 chóuhèn 恩惠 ēnhuì
【仇恨】名词。因利害矛盾而产生的很深的怨恨。常带上定语充当句子成分。有动词用法,因利害矛盾而产生怨恨。
〔例句〕
1.别的仇恨像座山,王贵的仇恨大如山。
2.仇恨的种子深深地埋在他幼小的心灵里。
【恩惠】名词。给予或受到好处。
〔例句〕
1.党给我们翻身农奴的恩惠永世难忘。
2.他曾给我许多恩惠,我却从未报答他。
〔应用例句〕
有句成语叫“恩将仇报”,意思是用仇恨报答恩惠。
同仇敌忾 同室操戈 自相残杀-反义词应用词典
同仇敌忾 同室操戈 自相残杀
同仇敌忾 tóngchóudíkài
同室操戈 tóngshìcāogē
自相残杀 zìxiāngcánshā
【同仇敌忾】褒义。同仇,共同对付仇敌;敌忾,对敌人的愤恨。共同一致地对仇敌抱着仇恨和愤怒。
〔例句〕
抗战时期前后方军民同仇敌忾,日夜为胜利而奋战的情景,至今如在眼前。
【同室操戈】贬义。同室,一家人;操,拿起;戈,古代兵器。一家人动刀枪,比喻兄弟争吵或内部纷争。
〔例句〕
1.同室操戈,贻笑他人。
2.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自相残杀】贬义。自己人互相杀害。
〔例句〕
1.现在黄族濒危,外忧内患,岂可同室操戈,自相残杀乎?
2.贼兵自相残杀,约折去大半。
3.罗马奴隶主把强壮的奴隶训练成角斗士,强迫他们在角斗场上自相残杀,这是多么残忍的事情
复仇 报仇-近义词应用词典
复仇 报仇
复仇 fùchóu 报仇 bàochóu
【复仇】报仇。如:
1.应该继续前进,为千万朝鲜人民和牺牲的同志复仇!
【报仇】采取行动,打击仇人。如:
2.同志们,为我们报仇呀!
辨析:“复仇”着重于“复”,报复,多指身受仇害,立誓报复,如她怀着钢铁般复仇的决心。“报仇”着重于“报”,以实际行动打击仇人。
报仇-古文观止词典
报仇bào chóu
报复仇恨(2)。《阴饴甥对秦伯》:必报仇。——一定要报仇。《豫让论》:让为之报仇。——豫让替他报仇。
仇-古文观止词典
仇chóu
【词性】:名词
一、仇人,仇敌(7)。《祁奚请免叔向》:祁大夫外举不弃仇。——祁大夫举荐族外人不弃舍仇人。《邹阳狱中上梁王书》:齐桓用其仇,而一匡天下。——齐桓公任用他的仇人,却能匡正天下。《五代史伶官传序》:梁,吾仇也。——梁王是我的仇敌。
二、仇恨,怨仇(6)。《乐毅报燕王书》:将军为燕破齐,报先王之仇。——将军您替燕国打败了齐国,报了先王的仇恨。《驳复仇议》:调人,掌司万人之仇。——调人主管调解百姓的怨仇。《信陵君救赵论》:有私仇而无义愤。——〔国内〕只有私人的仇恨,却没有正义的愤怒。
仇-古文观止词典
仇chóu
【词性】:动词
一、仇视,怨恨(5)。《驳复仇议》:法其可仇乎?——国家的法令怎么可以仇视呢?《驳复仇议》:仇天子之法,而戕奉法之吏,是悖骜而凌上也。——仇视国家的法令,杀害执法的官吏,这是叛乱犯上啊。《青霞先生文集序》:又未几,故宰执之仇君者亦报罢。——又过了不长时间,原来那个仇恨沈君的权相也被宣布罢免。
二、报仇,仇杀,复仇(6)。《驳复仇议》:亲亲相仇,其乱谁救?——〔为了〕热爱自己的亲人而互相仇杀,这个混乱局面谁能纠正呢?《驳复仇议》:凡杀人而义者,令勿仇。——凡是杀人而合乎情理的,规定不准报仇。《驳复仇议》:仇之则死。——〔如果〕要报仇,就处以死刑。
仇雠-古文观止词典
仇雠chóu chóu
【词性】:名词
仇敌,仇人(3)。《吕相绝秦》:白狄及君同州,君之仇雠。——白狄和你们同处一州,是你们的仇敌。《吴许越成》:与我同壤,而世为仇雠。——〔越国〕和我国接壤,而世世代代是仇敌。《五代史伶官传序》: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等到仇人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平定。
仇敌-古文观止词典
仇敌chóu dí
【词性】:名词
仇人,敌人(2)。《邹阳狱中上梁王书》:不合,则骨肉为仇敌。——〔意见〕不合,即使是亲骨肉也会变成仇人。《豫让论》:彼朝为仇敌,暮为君臣,靦然而自得者,又让之罪人也。——那些早晨还是仇人,晚上就又变成了君臣,厚着脸皮而又自以为得计的人,又是豫让的罪人了。
仇人-古文观止词典
仇人chóu rén
【词性】:名词
因怨恨而敌视的人(1)。《驳复仇议》:处心积虑,以冲仇人之胸。——处心积虑,用刀刺进仇人的胸膛。
复仇-古文观止词典
复仇fù chóu
【词性】:动词
报仇(3)。《驳复仇议》:《春秋·公羊传》曰:“父不受诛,子复仇可也。父受诛,子复仇,此推刃之道,复仇不除害。”——《春秋·公羊传》说:“父亲不该处死刑却处死了,儿子报仇是可以的。父亲该处死,儿子报仇,这是一往一来互相杀的办法,这样的报仇是免不了相互仇杀的祸害的。”
寇仇-古文观止词典
寇仇kòu chóu
【词性】:名词
仇敌(2)。《吴许越成》:违天而长寇仇。——这是违背天意而壮大仇敌。《吴许越成》:介在蛮夷,而长寇仇。——处在越国、楚国之间,却使仇敌壮大。
驳复仇议-古文观止词典
驳复仇议
【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县)人。贞元九年(793)进士。又中博学宏词科,授集贤殿正字。调蓝田尉,拜监察御史。顺宗时,官礼部员外郎。参加“永贞革新”,失败后,贬永州司马,十年后调柳州刺史,死于柳州。他是一位进步的政治家、思想家,也是著名的诗人。其文与韩愈并称,是唐代古文运动的主将之一。议论文简洁严谨,精辟深刻;传记文写人状物,生动形象;寓言文犀利辛辣,含蓄凝练;游记文富于诗情画意,刻画入微,寄托深远,情景交融。韩愈曾经说柳文“雄浑雅健,似司马子长”,当是知人之言。
【说明】:
武则天时,同州下邽人徐爽为县尉赵师韫所杀。爽子元庆为父报仇,杀了赵师韫后,又去自首。当时谏臣陈子昂认为应当先“诛而后旌”。中唐的柳宗元却对这种自相矛盾的做法提出了批评。文中指出:如果徐父是含冤被杀,元庆为父报仇的行为就应受到表扬;如果徐父有罪当杀,元庆的行为当然不应肯定。这种看法显然比子昂正确。文章驳议透辟,立论稳妥,逻辑严密,分析中肯,说服力很强。
【原文】:
臣伏见天后时,有同州下邽人徐元庆者,父爽,为县尉赵师韫所杀,卒能手刃父仇,束身归罪。当时谏臣陈子昂建议,诛之而旌其间,且请编之于令,永为国典。臣窃独过之。
臣闻礼之大本,以防乱也。若曰无为贼虐,凡为子者杀无赦。刑之大本,亦以防乱也。若曰无为贼虐,凡为治者杀无赦。其本则合,其用则异,旌与诛莫得而并焉。诛其可旌,兹谓滥,黩刑甚矣。旌其可诛,兹谓僭,坏礼甚矣。果以是示于天下,传于后代,趋义者不知所向,违害者不知所立,以是为典可乎?盖圣人之制,穷理以定赏罚,本情以正褒贬,统于一而已矣。
向使刺谳其诚伪,考正其曲直,原始而求其端,则刑礼之用,判然离矣。何者?若元庆之父不陷于公罪,师韫之诛独以其私怨,奋其吏气,虐于非辜,州牧不知罪,刑官不知问,上下蒙冒,吁号不闻;而元庆能以戴天为大耻,枕戈为得礼,处心积虑,以冲仇人之胸,介然自克,即死无憾,是守礼而行义也。执事者宜有惭色,将谢之不暇,而又何诛焉?其或元庆之父,不免于罪,师韫之诛,不愆于法,是非死于吏也,是死于法也。法其可仇乎?仇天子之法,而戕奉法之吏,是悖骜而凌上也。执而诛之,所以正邦典,而又何旌焉?
且其议曰:“人必有子,子必有亲,亲亲相仇,其乱谁救?”是惑于礼也甚矣。礼之所谓仇者,盖其冤抑沉痛而号无告也,非谓抵罪触法,陷于大戮。而曰彼杀之,我乃杀之。不议曲直,暴寡胁弱而已。其非经背圣,不亦甚哉!
《周礼》:“调人,掌司万人之仇。凡杀人而义者令勿仇,仇之则死。有反杀者,邦国交仇之。”又安得亲亲相仇也?《春秋·公羊传》曰:“父不受诛,子复仇可也。父受诛,子复仇,此推刃之道,复仇不除害。”今若取此以断两下相杀,则合于礼矣。且夫不忘仇,孝也;不爱死,义也。元庆能不越于礼,服孝死义,是必达理而闻道者也。夫达理闻道之人,岂其以王法为敌仇者哉?议者反以为戮,黩刑坏礼,其不可以为典明矣。
请下臣议附于令,有断斯狱者,不宜以前议从事。谨议。
报一箭之仇-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报一箭之仇
【释义】:
一箭之仇:喻刻骨仇恨。言报复刻骨之仇恨。《西湖二集》七:杨氏甚恨,遂使了一片心机,毕竟做了正宫。遂恨韩侂胄切骨,要报此一箭之仇。《西湖拾遗》二五:那剥伶儿怀忿在心,要报一箭之仇。
避色如避仇,避风如避箭-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避色如避仇,避风如避箭
【释义】:
色:女色;风:风邪。中医认为,风邪侵入人体,人就会得病。意谓躲避女色就像躲避仇人一样,要远;躲避风邪就像躲避箭射一样,要快。《西游记》二〇:行者笑道:“兄弟不济!风大时就躲,倘或亲面撞见妖精,怎的是好?”八戒道:“哥啊,你不曾闻得‘避色如避仇,避风如避箭’哩!我们躲一躲,也不亏人。”
仇不可深,乐不可极-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仇不可深,乐不可极
【释义】:
冤仇不可结得过深,享乐也不可过度。谓物极则反,凡事适可而止。《石点头》八:汪商撒漫六十金,将伍家六院六个粉头尽都睡到。至第七日,心中暗想,仇不可深,乐不可极。此番报复已堪雪恨,我该去矣。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释义】:
分外:特别。眼红:因怨恨而红眼。仇人见面,往往因怨恨而显出怒不可遏的样子。形容非常仇恨。《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七〇:黄凤仙看见金角大仙,正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红,照头就还他一下锦缠头。那金角大仙一时躲闪不及,一粘粘着锦缠头上,一毂碌跌下金丝犬来。
⊙仇人相见,分外眼明
眼明:看的清楚,看的明白。《水浒全传》三:后面火光乱起,杀开条路,冲将出来,正迎着两个都头并李吉。史进见了大怒,“仇人相见,分外眼明”。两个都头见头势不好,转身便走。《蜃楼志》一一:这何武仇人相见,分外眼明,忿忿地怎放得过?《风流悟》一:当时孟瑚看得亲切,却不道仇人相见,分外眼明,孙韵士与许弄生偷眼瞧见,见曹孟瑚将头低了。
⊙仇人见仇人,分外眼睛明
《金瓶梅词话》八七:月娘听了,暗中跌脚,常言仇人见仇人,分外眼睛明,与孟玉楼说:“往后死在他小叔子手里罢了。那汉子杀人不斩眼,岂肯干休。”
⊙仇人相见,分外眼睁
眼睁:因仇恨而睁圆眼睛。《警世通言》三五:说时迟,那时快,只就这点念头起处,仇人相见,分外眼睁。提起解手刀,望得贵当头就劈。
⊙仇人厮见,分外眼睁
《喻世明言》一五:这贵人不去讨,万事俱休。到酒店里看那人时,仇人厮见,分外眼睁。不是别人,却是部署李霸遇。
⊙仇人相会,分外眼睁
《醒世姻缘传》一〇〇:素姐看见狄周,真是“仇人相会,分外眼睁”,说不尽那许多怪态。
⊙仇人相见,分外眼憎
眼憎:眼里显出仇恨之光。《醒世姻缘传》一七:如今辛翰林由南京礼部尚书钦取入阁,到了通州,正是仇人相见,分外眼憎。
⊙仇人相见,份外相看
《走马春秋》一五:乐毅闻言大怒:“原来狗党狐群,都是一类,我和你仇人相见,份外相看。你往那里走。”抡动雁翎刀就砍。
⊙仇人见仇人,必定眼睛昏
昏:因仇恨而眼的颜色变浊。《梦中缘》一四:从来说的好:仇人见仇人,必定眼睛昏。今日见了主人仇家,即不啻见了己身仇家,那有当面错过,不思报复之理。
⊙仇人见面,分外眼红
《永庆升平前传》五七:仇人见面,分外眼红!今天非得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才算完事!万不能与他善罢甘休。
⊙仇人见面,分外眼明
《洪秀全演义》一三:那洪仁发见了张国梁,正仇人见面,分外眼明,恨不得生擒到马上。
⊙仇人在眼,分外眼红
《说唐后传》一〇:今日仇人在眼,分外眼红,我一铜人不打你个齑粉,也誓不共戴天。
⊙冤家相见,分外眼明
《活地狱》一八:邢兴是朱胡氏的仇人,冤家相见,分外眼明,是万万不可出头的。
大丈夫报仇,在三年之外-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大丈夫报仇,在三年之外
【释义】:
意为男子汉报仇不操之过急,不妨等时机成熟时方下手。《仙侠五花剑》四:你不晓得俗语说得好,大丈夫报仇,在三年之外么?似你这般刻苦,虽不消三年五载,然一年半载,却也难定。参见“君子报仇,直待三年;小人报仇,只在眼前”。
恩将仇报-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恩将仇报
【释义】:
受人恩惠反而用仇恨来回报。《西游记》三〇:我若一口说出,他就把公主杀了,此却不是恩将仇报?《金瓶梅词话》三一:被吴驿丞拿住,痛刑拶打,教他指攀月娘与玳安有奸,要罗织月娘出宫,恩将仇报。《镜花缘》二:牛为世人养命之源,不思所以酬报,反去把他饱餐,岂非恩将仇报?
恩多成怨,爱多成仇-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恩多成怨,爱多成仇
【释义】:
意谓过分的恩爱,反而会结成怨仇。《咒枣记》二:新情既密,旧爱遂疏……岂知恩多成怨,爱多成仇。
恩义广施,人生何处不相逢;冤仇莫结,路逢狭处难回避-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恩义广施,人生何处不相逢;冤仇莫结,路逢狭处难回避
【释义】:
人要多施恩义,日后不管何地总再相逢时,也会得到报答;人莫结冤仇,恐一旦狭路相逢来不及回避。劝人为将来考虑,多做善事,少结冤仇。《喻世明言》二六:正是:恩义广施,人生何处不相逢;冤仇莫结,路逢狭处难回避。其时张公望南回来,二人朝北而去,却好劈面撞见。
⊙恩义广施,人生何处不相逢;冤家免结,路逢险处先回避
《彭公案》三〇六:吴占鳌是个好人,我托他办理就是。这俗语说得好,恩义广施,人生何处不相逢;冤家免结,路逢险处先回避。
⊙恩义广施,人生何处不相逢;怨家免结,路逢险处须回避
《永庆升平后传》四二:罗如虎生来血心热肠。俗语说的不错:“恩义广施,人生何处不相逢;怨家免结,路逢险处须回避”。
夫妻无隔宿之仇-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夫妻无隔宿之仇
【释义】:
隔宿:隔夜。意谓夫妻之间发生矛盾会很快化解消除。《儒林外史》二九:老爷,你又说错了。夫妻无隔宿之仇,我怪你怎的?《风月梦》二〇:千不是万不是,结发夫妻你也不该动手动气打他,这就是你的不是。趁早歇息歇息气,依我劝,……我今日不留你,早些家去,夫妻无隔宿之仇。
⊙夫妻无隔夜之仇
《官场现形记》一一:太太起先因他一夜不回,好容易回来,正在那里哭骂;后来见他被人家讹诈,毕竟夫妻无隔夜之仇。胳膊曲了往里弯,到了此时也就不同他吵闹了。
父子无隔宿之仇-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父子无隔宿之仇
【释义】:
隔宿:隔夜。比喻父子之间的隔阂很快就会消失。《西游记》三一:那怪道:“你好不丈夫啊!既受了师父赶逐,却有甚么嘴脸,又来见人!”行者道:“你这个泼怪,岂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父子无隔宿之仇!’你伤害我师父,我怎么不来救他?”
父母之仇,不共戴天-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父母之仇,不共戴天
【释义】:
不共戴天:不与仇敌同戴一片天,表示仇恨之极。意谓和杀害父母的仇人誓不两立。□《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上》:父母之仇,不与同生。《东周列国志》七二:吾闻父母之仇,不共戴天。吾将奔往他国,借兵伐楚,生嚼楚王之肉,车裂无极之尸,方泄此恨。《水浒后传》三二:李俊道:“那马国主将赤心相待,今日被害,必要与他报仇。况花公子为他驸马,恩养备至,就如父母之仇,不共戴天,那里论得强弱?”《快心编》一:当下别了施仁甫,取了父亲灵柩,扛抬下乡,将两棺合葬祖坟讫。终日怀念父母之仇,不共戴天,郝家这厮想来决不肯便罢。
⊙父母之仇,不同天地
《东西晋演义·西》四:父母之仇,不同天地,逆贼虽死,我恨难消,诚知射草人不益于先机,以申罔极之志耳!
⊙父兄之仇,不共戴天
《说唐全传》二七:哥哥,闻得前日一箭伤了戴笠蓬后,又伤我哥哥。自古说:父兄之仇,不共戴天。我与你出马前去会他便了。
⊙父弟之仇,不共戴天
《杨家将演义》二:六郎将父、弟遭害诉说一遍,五郎大哭曰:“父弟之仇,不共戴天,何得不报?”
⊙父仇不共戴天
《儿女英雄传》一六:从来说“父仇不共戴天,”又道是“君子成人之美”,便是个漠不相关的朋友,咱们还要劝他作成这件事,何况我合他呢!
公报私仇-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公报私仇
【释义】:
借着公事以报私人之仇,以泄私愤。《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四五:元帅道:“你来接我,还是个公报私仇,有甚么好心肠哩?”《警世通言》三:惟有东坡心中不服,心下明知荆公为改诗触犯,公报私仇。没奈何,也只得谢恩。
⊙官报私仇
官:公。《水浒全传》三四:实被刘高这厮,无中生有,官报私仇,逼迫得花荣有家难奔,有国难投,权且躲避在此。《施公案》四六:据你讲来,实是量狭之故,想着官报私仇。
君子报仇,直待三年,小人报仇,只在眼前-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君子报仇,直待三年,小人报仇,只在眼前
【释义】:
意谓人格高尚有志气的人报仇,不操之过急,待机而动。人格卑下的人报仇,急不可耐,总想马上动手。《醒世恒言》三四:再旺怪长儿先前赢了他十二文钱,就要走,今番正好出气。君子报仇,直待三年,小人报仇,只在眼前,怎么还肯把这文钱借他?把长儿双手挡开,故意的一跳一舞,跑入巷去了。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释义】:
君主把臣下看待为情同手足,那臣下就会把君主看待为自己的心腹;君主把臣下看待为泥土草芥,那么臣下就会把君主看待为仇敌。意指君主尊重臣下一分,臣下就会尊重君主十分而尽忠效力;君主蔑视作践臣下,臣下也把君主视为仇敌而反对他。《封神演义》六:三位殿下,据我末将看将起来,此炮烙不是炮烙大臣,乃烙的是纣王江山,炮的是成汤社稷。古云道得好:“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今主上不行仁政,以非刑加上大夫,不出数年,必有祸乱。
买卖不与道路为仇-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买卖不与道路为仇
【释义】:
道路:指赖以谋生的门路,也指生意。指做生意的人不得罪顾客。《金瓶梅词话》一六:妇人道:“买卖不与道路为仇。只依奴,到家打发了再来也。往后日子多如柳叶儿哩。”
七世仇寇,八世冤家-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七世仇寇,八世冤家
【释义】:
意谓前世冤家仇人。《官场现形记》九:偏偏是今天接印,他今天就同我倒蛋,叫我一天安稳日子都不能过!真正不知道是我那一门的七世仇寇,八世冤家!
劝君莫要作冤仇,狭路相逢难躲避-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劝君莫要作冤仇,狭路相逢难躲避
【释义】:
奉劝世人不要与人结冤作对,恐一旦狭路相逢就不易回避。《警世通言》三七:苗忠入这林子内去,方才走得十余步,则见一个大汉,浑身血污,手里搦着一条朴刀,在林子里等他,便是那吃他坏了性命底孝顺尹宗在这里相遇。所谓是:劝君莫要作冤仇,狭路相逢难躲避。
人死无仇-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人死无仇
【释义】:
指人一死,一了百了,就不必再记冤仇了。《廿载繁华梦》一二:各房姬妾丫鬟,想起人死无仇,锦霞既没有十分失德,马氏纵然憎恶侍妾,但既然死了,也不该如此冷落。《风月梦》三一:亲戚中女眷太太奶奶向杜氏道:“人死无仇,大奶奶家还买棺材施舍与人,此刻已经买了,抬在家内,那有抬出去的道理?你只当做件好事,由他去罢。”
☉人死不记冤
《隋唐演义》一四:小二道:“只说我死了罢。人死不记冤,打发他去了,我才出来。”
☉人死不记旧怨
《残唐五代史演义》三四:汝等错矣,君子不念旧恶,人死不记旧怨。存孝亦是好汉,只因晋王恃酒误死,抢他尸首何益?不如引我去见梁王,陈说和解之事。
人心隔山
比喻人的心思无法了解。《金瓶梅词话》一三:好恶但看君子语,是非休听小人言。徒将世俗能欢戏,也畏人死不记旧怨。
杀父之仇,不可不报-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杀父之仇,不可不报
【释义】:
杀父大仇,非报不可。《说呼全传》八:难道庞家杀了我们三百余人,就罢了不成?古人云,杀父之仇,不可不报。何况杀了一家?
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杀兄之仇,不共日月-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杀兄之仇,不共日月
【释义】:
不共日月:不愿与仇人同在日月光照之下。意谓和杀害自己父兄的仇人誓不两立,血海深仇,不报不休。《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二四:只见姜金定柳眉直竖,凤眼圆睁,斜撒着樱桃小口,恨一声说道:“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杀兄之仇,不共日月。我怎么与你干休!”
☉杀父之仇,不共戴天
《封神演义》九五:吾父奉天子之命,通两国之好,反遭你这匹夫所害。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定拿你碎尸万段,以泄此恨。
☉杀兄之仇,不共日月
《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七〇:今日算到这个田地,我岂肯干休罢了。况且杀兄之仇,不共日月。我明日定要与他决一个高低。
死后无仇-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死后无仇
【释义】:
指仇人已死,仇恨即消。《幻中游》一七:秋英答道:“以妾看来,死后无仇,这个妇人老爷仍该周恤他才是。”
往日无仇,近日无冤-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往日无仇,近日无冤
【释义】:
意谓素无冤仇。指互不相干。《水浒全传》八:林冲见说,泪如雨下,便道:“上下,我与你二位往日无仇,近日无冤,你二位如何救得小人,生死不忘。”《后西游记》一一:你这恶魔头,我与你往日无仇,近日无冤,你为何苦苦来逼我?
⊙往日无冤,昔日无仇
《水浒全传》一二:牛二道:“你敢杀我?”杨志道:“和你往日无冤,昔日无仇,一物不成,两物现在,没来由杀你做甚么?”
⊙往日无冤,近日无仇
《金瓶梅词话》二五:这犯死的奴才!我与他往日无冤,近日无仇,他主子耍了他的老婆,他怎的缠我?
⊙往日无冤,今日无仇
《西湖佳话》一〇:师父,俺与你往日无冤,今日无仇,如何念咒遣我?
⊙往日无仇,今日无冤
《说唐后传》五二:薛元帅,我与你往日无仇,今日无冤,只不过两国相争,各为其主,所以有这番杀戮。
⊙往日无仇,今日无故
《孽海花》一〇:我要问你,我跟你们往日无仇,今日无故,干吗你叫人戏弄我姑娘?
⊙往日无冤
《三国演义》八九:吾与汝皆是各洞之主,往日无冤,何故害我?
⊙今日无冤,往日无仇
《禅真逸史》二二:小二且住手,你那厮是何处横死之鬼来此作祟?我与你今日无冤,往日无仇,快去,快去。
⊙今日无仇,往日无冤
《三门街》二三:好大胆的强寇,我与你今日无仇,往日无冤,你做你的强寇,我开我的酒馆,为何杀奔前来?
⊙今生无怨,前生无仇
《劫余灰》一六:仲晦表叔他和我今生无怨,前生无仇,不知为了何故,要把我来这等陷害。
⊙近日无冤,往日无仇
《彭公案》一一〇:彭大人!我们与你近日无冤,往日无仇,为何把我三弟、四弟拿来。
⊙平日无仇,往日无冤
《五虎平西演义》四四:好贱人,本藩与你平日无仇,往日无冤,因何起得这包天之胆?
⊙平日无冤,往日无仇
《水浒后传》一七:我与你平日无冤,往日无仇,何故生此毒念?
⊙前日无怨,往日无仇
《醒世恒言》四:张衙内,我与你前日无怨,往日无仇,如何下此毒手,害我性命?
⊙前世无冤,今世无仇
《快心编》三:我与你前世无冤,今世无仇,你何苦毒口害人!
⊙前日无冤,今日无仇
《金云翘传》八:你娘与你前日无冤,今日无仇,就是蠢龟来赚骗你,也是你心情愿。卖身救父,实在得我四百五十两银子,盘缠不要说起。你不为娼便罢了,何苦又害我吃人命官司。
⊙前生无冤,今生无仇
《荡寇志》一〇一:陈希真,我和你前生无冤,今生无仇,怎么没事处来寻我的事!
⊙昔日无仇,往日无冤
《说唐后传》五:我与徐二哥昔日无仇,往日无冤,为什么苦苦逼我出去,送我性命?
⊙素日无仇,今日无冤
《绿牡丹全传》一六:我与你素日无仇,今日无冤,此地恁些人家,偏来问我?
⊙远日无冤,近日无仇
《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一〇:这个姚太师,我和他远日无冤,近日无仇,他苦苦的计较我们,忒来得紧了。
⊙远无冤,近无仇
《彭公案》三三九:本阁与你远无冤,近无仇,你却在灵宝县同金眼头陀法缘前来行刺,杀死了差官苏永福,这可是你起的意?
心去意难留,留下结冤仇-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心去意难留,留下结冤仇
【释义】:
人心里想离开就很难留得住,勉强留下来反而会结冤仇。《玉燕姻缘全传》二:我想那人心上既有风月才子吕昆,那里还看得上我!正是心去意难留,留下结冤仇。既与他失散多时,不必题他。罢了!纵然接得他来,是勉强,何必作此无益之事?
⊙心去最难留,留下结冤仇
《歧路灯》八〇:依我说,相公回去自己酌度,他们可留,磕了头留下他,把今日的事,只宜丢开为妙;不愿留的,趁这宗无礼,开发了他,也省的家中养活。俗话说,心去最难留,留下结冤仇。
⊙心去意难留
《封神演义》一八:弟妇既不同你去,就写一字与他。贤弟乃奇男子,岂无佳配,何必苦苦留恋他。常言道:“心去意难留”,勉强终非是好结果。《初刻拍案惊奇》三三:两纸合同各自收,一日分离无限忧。辞故里,往他州,只为这黄苗不救。可兀的心去意难留。《绘芳录》九:若一定你要么,俗云:心去意难留。罢罢!
一天二地之恨,三江四海之仇-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一天二地之恨,三江四海之仇
【释义】:
形容深仇大恨。《锋剑春秋》一三:我与刖夫,有一天二地之恨,三江四海之仇,提起他来,真是话长。《走马春秋》一二:嗟唷,好狗子,怎敢出言伤我,我和你甚么叔侄,你不提起孙膑便罢了,若提这刖夫,我和你有一天二地之恨,三江四海之仇。《双凤奇缘》五〇:害得哀家别天子,离皇后,抛父母,去家乡,来北地,眼见生为大汉之人,死为异域之鬼,叫哀家怎不伤心,毛贼呀,奴与你一天二地之恨,三江四海之仇。
⊙一天二地之仇,三江四海之恨
《锋剑春秋》五:大喝“冤家休走,我与你有一天二地之仇,三江四海之恨,今夜若不拿你,非为人也。”
一斗米养个恩人,一石米养个仇人-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一斗米养个恩人,一石米养个仇人
【释义】:
意谓接济得少,对方还感激你,接济得越多,依赖性越大,一旦停止接济,对方便会心怀怨恨。《儒林外史》二二:卜诚道:“郭先生,自古一斗米养个恩人,一石米养个仇人,这是我们养他的不是了!”
有仇不报非君子-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有仇不报非君子
【释义】:
意谓君子有仇必报。《说呼全传》二:这教有仇不报非君子,兄长含冤我与申。《施公案》六四:施公心忠,也不怕了,面无惧色。答道:“有仇不报非君子。”《绘芳录》四八:好呀,姑娘说了半日,这句话却合上道理。俗语:有仇不报非君子。又云:有志能报隔宿仇。日后他们碰到姑娘手里,还不知因什么病死的。
有仇可解不可结-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有仇可解不可结
【释义】:
意谓与人有仇只可化解,不可结冤。《小五义》四六:罢了,有仇可解不可结。彭启,我放你们大家还阳。
有志能报隔宿仇-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有志能报隔宿仇
【释义】:
隔宿:隔夜,形容时间短。指有志气的人能很快报仇雪恨。《绘芳录》四八:俗语:有仇不报非君子。又云:有志能报隔宿仇。日后他们碰到姑娘手里,还不知因什么病死的。
有恩报恩,有仇报仇-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有恩报恩,有仇报仇
【释义】:
有恩情就报恩情,有冤仇就报冤仇。指恩仇必报。《金瓶梅词话》五一:他还说的好话儿哩,说他的孩儿到明日长大了,有恩报恩,有仇报仇,俺们都是饿死的数儿。
⊙有恩的报恩,有仇的报仇
《醒世姻缘传》八八:我昨日遇着俺家里人往淮上卖面的,捎信到家去了,待不的一个月,情管就有人来。那时我有恩的报恩,有仇的报仇。喜欢也在你们,后悔也在你们。
⊙有恩报恩
《三春梦》三〇:我等蒙将军仁慈不杀摘放回营。俗云“有恩报恩。”今日正报昨日不杀之恩。
有冤报冤,有仇报仇-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有冤报冤,有仇报仇
【释义】:
意谓和谁有冤仇就要采取行动予以打击。《水浒全传》二六:高邻休怪,不必吃惊,武松虽是粗卤汉子,便死也不怕,还省得有冤报冤,有仇报仇,并不伤犯众位,只烦高邻做个证见。《醒世恒言》三九:有冤报冤,有仇报仇。只杀知县,不伤百姓。让我者生,挡我者死。《西湖二集》一五:可恨这些贼男女恁地奚落,若明日果有帝王之分,有冤报冤,有仇报仇,定要把这一干人碎尸万段,方雪我今日之忿。
⊙有仇的报仇,有冤的报冤
《永庆升平后传》四四:白狗,你要是有灵有应,有仇的报仇,有冤的报冤。
⊙有冤报冤
《水浒后传》二:邹润喝道:“有冤报冤,不干你们事!要死的出来!”
有恩不报非君子,有仇不报非丈夫-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有恩不报非君子,有仇不报非丈夫
【释义】:
对自己有恩的不去报答,就不是君子;跟自己有仇的不去报复,就算不上男子汉大丈夫。意谓为人应恩仇必报。《海公大红袍全传》一五:仇氏道:“岂不闻古人云:‘有恩不报非君子,有仇不报非丈夫’,这两句说话,你我正当去做呢。”
⊙有恩不报非君子,有仇不报枉为人
《大汉三合明珠宝剑全传》三四:正是:纵有西江一派水,难洗今朝满面羞。有恩不报非君子,有仇不报枉为人。
⊙有仇不报非君子
《施公案》六四:贤臣就知命不远矣。施公心忠,也不怕了,面无惧色,答道:有仇不报非君子。
⊙有仇不报非君子,有恩不报是小人
《双凤奇缘》五三:毛贼!奴是南朝恩爱夫妻,被你拆散逼到北番。来日奏知狼主,将你这贼万刀千剁的碎纷纷,怎泄心头之恨,毛贼呀,你只知要害别人,如今反害了自己,这叫做有仇不报非君子,有恩不报是小人。
⊙受恩不报非君子,有怨须偿是丈夫
《生绡剪》八:是日姊妹二人,联床共榻,呕呕咽咽,说到天明,次日萱念又取银二百两,送与母亲姐姐,古人说得好:受恩不报非君子,有怨须偿是丈夫。
冤仇可解不可结-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冤仇可解不可结
【释义】:
冤仇只可化解而不可续结。谓有了冤仇不化解,就会没完没了。《水浒全传》三三:宋江听了,便劝道:“贤弟差矣!自古道:‘冤仇可解不可结。’他和你是同僚官,虽有些过失,你可隐恶而扬善。贤弟休如此浅见。”《醒世恒言》二〇:生事事生何日了,害人人害几时休?冤仇可解不可结,各自回头看后头。
⊙冤仇宜解不宜结
《楼中月》三〇:又说这样的英雄,惜乎死于非命,可见冤仇宜解不宜结,世人当以此为炯戒。
⊙冤家可解不可结
《好逑传》一五:我儿虽如此说,但冤家可解不可结,莫若只早早的做了亲,使他空费了一番心机,强似挞之于市。
⊙冤家宜解不宜结
《后西游记》二一:既有前仇,则报不为过。况报又未成,如何复结后冤。冤家宜解不宜结,还不快放了。
⊙冤则解,不可结
《七国春秋平话》下:田单剑起,太子性命如何当得?鬼谷曰:冤则解,不可结,酒礼待之。
⊙自古冤仇只可解,不可结
《金瓶梅词话》九二:姐夫也罢,丢开了手的事,自古冤仇只可解,不可结。
⊙冤家只可解,不可结
《喻世明言》三八:你若依我说话,不强如杀害人性命。冤家只可解,不可结。
⊙冤家不可结,结了无休歇
《警世通言》九:常言道:冤家不可结,结了无休歇。侮人还自侮,说人还自说。《闪电窗》一二:小二谋财害命,逃不过天理昭彰,后来之人切不可见财起意,以酒骂人。戒之,戒之。正是:冤家不可结,结了无休歇,害人还害自,说人还自说。
⊙冤家两字,宜解不宜结
《鼓掌绝尘》三七:金县尹,岂不闻冤家两字,宜解不宜结,你做你的官,他任他的职,两家便息了是非。
朝兄弟,暮仇敌-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朝兄弟,暮仇敌
【释义】:
早上还是兄弟,傍晚就成了仇敌。形容酒肉朋友翻脸之快。《喻世明言》八:真个是:酒肉弟兄千个有,落难之中无一人。还有朝兄弟,暮仇敌,才放下酒杯,出门便弯弓相向的。
九世仇-汉语惯用语辞典
九世仇jiǔ shì chóu
语出《公羊传·庄公四年》。春秋时,齐哀公遭纪侯诬害,为周天子所烹,至襄公历九世始复远祖之仇,灭纪国。后因以“九世仇”喻君国累世深仇。宋陆游《纵笔》“会须沥血书封事,请报天家九世仇!”柳亚子《〈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男儿不能提三尺剑,报九世仇…人间何世,盖仰天长恸而不能已。”
仇-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仇chóu
①仇敌,仇人。《诗经·秦风·无衣》:“修我戈矛,与子同~。”《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使客斩其~头,敬进如姬,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②仇恨,怨恨。《尚书·五子之歌》:“万姓~予,予将畴依?”(畴:谁。)方苞《狱中杂记》:“余尝就老胥而问焉:‘彼于刑者、缚者,非相~也,期有得耳。’”③报复。高启《书博鸡者事》:“臧使者枉用三尺,以~一言之憾。”
另见qiú。
【仇雠】仇敌,仇人。《国语·越语上》:“夫吴之与越也,~敌战之国也。”《伶官传序》:“及~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仇-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仇qiú
①配偶。《左传·桓公二年》:“嘉耦曰妃,怨耦曰~。”曹植《浮萍篇》:“结发辞严亲,来为君子~。”②伴侣。《诗经·周南·兔罝》:“赳赳武夫,公侯好~。”
另见chóu。
一代冤家三世仇-现代汉语大词典
一代冤家三世仇yī dài yuān jia sān shì chóu
【释义】:
指一代人成了冤家,直到后世还会有仇恨。刘江《太行风云》:“事情可难说,老人言,一代冤家三世仇。”
世仇-现代汉语大词典
世仇shì chóu
【释义】:
累世的仇人或仇家。老舍《四世同堂》:“倒好像与李空山是世仇似的,只要一说起话来,他便狠毒的咒诅李空山。”也指累世的冤仇。如:世仇不报,何以为人?
仇1-现代汉语大词典
仇1qiú
【释义】:
姓。
仇2-现代汉语大词典
仇2chóu讐
【释义】:
①仇视;敌视。鲁迅《狗·猫·鼠》:“从去年起,仿佛听得有人说我是仇猫的。”②仇恨;冤仇。田间《赶车传》:“穷人的车呵,装的泪载的仇。”③仇敌;敌人。鲁迅《〈野草〉题辞》:“我以这一丛野草…献于友与仇、人与兽、爱者与不爱者之前作证。”
“警”另见“雠①”。
仇人-现代汉语大词典
仇人chóu nén
【释义】:
因怨恨而敌视的人。瞿秋白《饿乡纪程》:“亲人的空言虽比仇人的礼物好,究竟无益于事。”
仇人见面,分外眼红-现代汉语大词典
仇人见面,分外眼红chóu rén jiàn miàn fèn wài yǎn hóng
【释义】:
见“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现代汉语大词典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chóu rén xiāng jiàn fèn wài yǎn hóng
【释义】:
也作“仇人见面,分外眼红”。当敌对的双方彼此相逢时,格外怒不可遏。谢扶民《壮族人民优秀的儿子韦拔群》:“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于是双方的随员就对打起来了。”赖传珠《模范红五团的新荣誉》:“真是仇人见面,分外眼红。”
仇口-现代汉语大词典
仇口chóu kǒu
【释义】:
方言。仇恨;仇怨。王汪《警惕》:“说实的,人家和你那仇口可大透啦!”
仇仇-现代汉语大词典
仇仇chóu chóu
【释义】:
怨敌。鲁迅《杂感》:“这都是现世的仇仇,他们一日存在,现世即一日不能得救。”
仇外-现代汉语大词典
仇外chóu wài
【释义】:
仇视外国。如:必须克服盲目仇外心理,才能彻底改革开放。
仇对-现代汉语大词典
仇对chóu duì
【释义】:
指敌对的双方。沙汀《淘金记》:“在像他们这样一类人物当中,任何仇对,对于彼此间的嫌隙,都不很认真的。”
仇杀-现代汉语大词典
仇杀chóu shā
【释义】:
因仇恨而杀害。巴金《灭亡》:“流血,仇杀,相恨,相害!为什么永远是那样?”
仇货-现代汉语大词典
仇货chóu huò
【释义】:
敌对国家的商品和货物。夏丏尊等《文心》:“各地学校纷纷组织抗日会,努力于宣传及抵制仇货的工作。”
仇视-现代汉语大词典
仇视chóu shì
【释义】:
敌视;以仇敌看待。杨沫《青春之歌》:“她那傲慢的、仇视的眼光,像袭来的一阵疾雨。”
仇怨-现代汉语大词典
仇怨chóu yuàn
【释义】:
仇恨;怨恨。如:他们两人之间仇怨很深。
仇恨-现代汉语大词典
仇恨chóu hèn
【释义】:
因利害矛盾而产生的很深的怨恨。巴金《灭亡》:“然而对于我底爱,人们只拿陷害,仇恨,掠夺,欺骗来报答。”
仇耻-现代汉语大词典
仇耻chóu chǐ
【释义】:
仇恨和耻辱。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进则不能为祖国洗濯仇耻。”
仇敌-现代汉语大词典
仇敌chóu dí
【释义】:
仇人;敌人。巴金《寒夜》:“为什么这两个他所爱而又爱他的女人必须像仇敌似的永远互相攻击呢?”
仇疾-现代汉语大词典
仇疾chóu jí
【释义】:
仇恨。李大钊《劳动问题的祸源》:“为了资本集中于少数人手里,就成了利害截然的劳资两阶级的仇疾。”
仇家-现代汉语大词典
仇家chóu jiā
【释义】:
仇敌,仇人。鲁迅《狗·猫·鼠》:“从此以后,狗和猫便成了仇家。”
仇冤-现代汉语大词典
仇冤chóu yuān
【释义】:
冤仇。如:结仇冤;报仇冤。
仇隙-现代汉语大词典
仇隙chóu xì
【释义】:
怨恨或仇怨。杨沫《青春之歌》:“余与足下俱系北大同学,而令戚又系余之同乡,彼此素无仇隙。”
仇雠-现代汉语大词典
仇雠chóu chóu
【释义】:
仇人;冤家对头。鲁迅《铸剑》:“(他)从容地去寻找他不共戴天的仇雠。”
公报私仇-现代汉语大词典
公报私仇gōng bào sī chóu
【释义】:
假借公事来报复私人仇恨。如:你检举了厂长的偷税事件,马上就叫你下岗,这是公报私仇。
冤仇-现代汉语大词典
冤仇yuān chóu
【释义】:
受人侵害或侮辱而产生的仇恨。洪深《香稻米》:“可是他们跟你的冤仇更深了;以后他们还肯放过你么!”
冤仇宜解不宜结-现代汉语大词典
冤仇宜解不宜结yuān chóu yí jiě bù yí jié
【释义】:
指仇恨应消除,不应继续下去。张行《武陵山下》:“冤仇宜解不宜结,事情如果闹大了,不只曾家,对于高家也没有什么好处!”也作“冤家宜解不宜结”。周立波《山乡巨变》:“只是平白无故的,何必多得罪人呢?俗话说得好,冤家宜解不宜结。”
认仇作父-现代汉语大词典
认仇作父rèn chóu zuò fù
【释义】:
同“认贼作父”。方志敏《可爱的中国》:“虽然在我们之中,有汉奸,有傀儡,有卖国贼,他们认仇作父,为虎作伥,但他们那班可耻的人,终竟是少数。”
记仇-现代汉语大词典
记仇jì chóu
【释义】:
把仇恨记在心里。高云览《小城春秋》:“他跟谁也不记仇。”
报仇-现代汉语大词典
报仇bào chóu
【释义】:
采取行动打击仇敌。老舍《断魂枪》:“到了客栈,他心中直跳,唯恐沙老师不在家,他急于报仇。”
报仇雪恨-现代汉语大词典
报仇雪恨bào chóu xuě hèn
【释义】:
报冤仇以洗雪心中之恨。叶紫《夜哨线》:“他跑出来当兵的唯一目的是要替父亲报仇雪恨。”
报仇雪耻-现代汉语大词典
报仇雪耻bào chóu xuě chǐ
【释义】:
报复冤仇,洗刷耻辱。聂绀弩《兔先生的发言》:“虽然报仇雪耻,从来不曾放在考虑之列;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道理,兔先生却是明白的。”
苦大仇深-现代汉语大词典
苦大仇深kǔ dà chóu shēn
【释义】:
指劳动人民遭受阶级剥削、压迫的苦情极大,对剥削阶级的仇恨极深。《人民日报》1969.4.3:“请苦大仇深的老贫农给学生讲血泪史。”
寻仇-现代汉语大词典
寻仇xún chóu
【释义】:
寻隙为仇或故意作对。郭沫若《歇司迭里》:“你何苦定要和我寻仇?”
夫妻无隔夜之仇-现代汉语大词典
夫妻无隔夜之仇fū qī wú gé yè zhī chóu
【释义】:
形容夫妻之间的争吵易于和解。周立波《山乡巨变》:“夫妻无隔夜之仇,你回去,小小意意,陪个不是,就会好的。”
同仇-现代汉语大词典
同仇tóng chóu
【释义】:
共同赴敌;对敌人表示共同的愤慨。周恩来《彭杨颜邢四同志被敌人捕杀经过》:“审问毕,回至看守所,五同志齐唱《国际歌》,以赋同仇。”也指共同赴敌的人。朱德《出太行》:“两岸烽烟红似火,此行当可慰同仇。”
同仇敌忾-现代汉语大词典
同仇敌忾tóng chóu dí kài
【释义】:
语出《诗·秦风·无衣》:“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后指全体一致地痛恨、打击敌人。瞿秋白《狗样的英雄》:“一望见穿上制服的人,就发生同仇敌忾之心,马上想动手收拾掉他。”也作“同仇敌慨”。鲁迅《五论“文人相轻”——明术》:“读者大众的对于某一作者,是未必和‘批评’或‘批判’者同仇敌慨的。”
同仇敌慨-现代汉语大词典
同仇敌慨tóng chóu dí kǎi
【释义】:
见“同仇敌忾”。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现代汉语大词典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jūn zǐ bào chóu shí nián bù wǎn
【释义】:
指有作为者要等待时机,不必急于复仇。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我慢慢把孩子拉扯大了再说。”
夙仇-现代汉语大词典
夙仇sù chóu
【释义】:
①一向作对的仇人。如:十几年来,这两个村的村民因争水不断发生械斗,彼此视为夙仇。②旧有的仇恨。如:从此,两人夙仇冰释,重归于好。
复仇-现代汉语大词典
复仇fù chóu
【释义】:
报仇。杜鹏程《保卫延安》:“他们每个人,都带着失去田地的痛苦、饥饿的煎熬和复仇的怒火。”
深仇大恨-现代汉语大词典
深仇大恨shēn chóu dà hèn
【释义】:
指极深的仇恨。李瑛《歌民兵排长》:“浓眉下,双眼喷出深仇大恨的目光。”
深仇宿怨-现代汉语大词典
深仇宿怨shēn chóu sù yuàn
【释义】:
犹深仇大恨。董必武《反侵略声中纪念钱亦石先生》:“甚至彼此之间深仇宿怨的人也在‘抗日第一’的前提下,一致携手。”
怨仇-现代汉语大词典
怨仇yuàn chóu
【释义】:
怨恨仇视。《〈艾青诗选〉自序》:“我要迎接更高的赞扬,更大的毁谤,更不可解的怨仇,和更致命的打击。”
恩仇-现代汉语大词典
恩仇ēn chóu
【释义】:
①恩与仇。如:他终于报了平生的这一段恩仇,了却了心愿。②偏指仇怨。鲁迅《题三义塔》:“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恩将仇报-现代汉语大词典
恩将仇报ēn jiāng chóu bào
【释义】:
受人恩惠却反而报以仇恨。张天翼《夏夜梦》:“她也不想想是谁把她领大了的,她如今可恩将仇报,这畜生!”
官报私仇-现代汉语大词典
官报私仇guān bào sī chóu
【释义】:
假借公事以发泄私愤。周立波《暴风骤雨》:“唐抓子上来,呈上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想必韩家仇人官报私仇,糊弄长官。’”
寇仇-现代汉语大词典
寇仇kòu chóu
【释义】:
仇敌;敌人。郭沫若《诗歌国防》:“三十年来他已逐渐觉醒在驱逐他的寇仇。”
宿仇-现代汉语大词典
宿仇sù chóu
【释义】:
蓄积已久的仇恨。曲波《桥隆飙》:“再加上我们牺牲的人,大部分是在突围时死在仇国基自卫军的阵地上,激起他对仇国基从小的宿仇。”也指积怨已久的仇人。郭沫若《世界和平的柱石》:“今天危机渡过了,便又翻过脸来,把昨天的盟友当成宿仇。”
嫉恶如仇-现代汉语大词典
嫉恶如仇jí è rú chóu
【释义】:
对坏人坏事如同对仇敌一样憎恨。柳青《创业史》:“有万的绝对公正、嫉恶如仇、见公共事一马当先,使得生宝感到互助组有这个人,搞丰产的信心更强了。”
视为寇仇-现代汉语大词典
视为寇仇shì wéi kòu chóu
【释义】:
比喻极端仇视。语出《孟子·离娄下》:“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如:谁把人民视如草芥,人民必将其视为寇仇。
敌忾同仇-现代汉语大词典
敌忾同仇dí kài tóng chóu
【释义】:
指抱着无比仇恨和愤怒共同一致地对付敌人。郭沫若《南京印象》:“十年抗战,共赋《无衣》,敌忾同仇,卒致胜利,而今却成为追忆了。”今多作“同仇敌忾”。
新仇旧恨-现代汉语大词典
新仇旧恨xīn chóu jiù hèn
【释义】:
①新近的仇恨加上旧有的仇恨。形容仇恨极深。黎静《彭大将军》:“压在战士们心底的新仇旧恨如火山爆发,轰然喷出,洪流滚滚。”②指先后和自己结仇的人。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此时保派人物只以吴一人为敌,对于其他一切新仇旧恨都愿化敌为友。”
有冤报冤,有仇报仇-现代汉语大词典
有冤报冤,有仇报仇yǒu yuān bào yuān yǒu chóu bào chóu
【释义】:
对有冤仇的人定要施行报复。洪深《赵阎王》:“姓赵的,你听说,咱们有冤报冤,有仇报仇。老子活着不能见你,做鬼也是后会有期。”
私仇-现代汉语大词典
私仇sī chóu
【释义】:
因个人利害关系而产生的仇恨。夏衍《秋瑾传》:“刑名师爷程毅好像对你有点私仇。”
疾恶如仇-现代汉语大词典
疾恶如仇ií è rú chóu
【释义】:
痛恨坏人坏事像痛恨仇敌一样。峻青《海啸》:“这个疾恶如仇的姑娘,最见不得邪恶和阴谋。”
亲痛仇快-现代汉语大词典
亲痛仇快qīn tòng chóu kuài
【释义】:
亲人痛心,仇人快意。语出汉朱浮《为幽州牧与彭宠书》:“凡举事无为亲厚者所痛,而为见仇者所快。”续范亭《秦桧归来》:“秦桧把岳飞和好多将士,调回去以‘莫须有’三字狱,加以杀害了,岳家军遣散瓦解了,金人于是额手称庆,长驱直下矣。此种亲痛仇快之事,至今犹有人效而行之,真是无耻极了。”
血仇-现代汉语大词典
血仇xuè chóu
【释义】:
指有亲人被杀害的仇恨。如:誓报血仇。
血海深仇-现代汉语大词典
血海深仇xuè hǎi shēn chóu
【释义】:
因杀人引起的极深的仇恨。曲波《林海雪原》:“我们要誓死报这场血海深仇。”
解仇-现代汉语大词典
解仇jiě chóu
【释义】:
消除怨仇。如:解仇修好。
靦颜事仇-现代汉语大词典
靦颜事仇tiǎn yán shì chóu
【释义】:
厚颜为仇敌做事。《新华日报》1938.11.28:“对于无法撤退的居民应该给以有力的政治教育和相当的组织,使得即使在日寇占领之下,亦能不靦颜事仇。”
世仇-汉语大词典
世仇
【1】与世为仇;不入时。{唐}{黄滔}《出关言怀》诗:“詩苦無人愛﹐言公是世仇。”【2】同“[世讎]”。{老舍}《四世同堂》五二:“倒好象与{李空山}是世仇似的﹐只要一说起话来﹐他便狠毒的咒诅{李空山}。”{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四:“{玄子}歸﹐爲盜所傷﹐截其耳﹐人云:{鄭氏}使人爲之。{何}{鄭}自此爲世仇。”
九世仇-汉语大词典
九世仇
【1】{春秋}时,{齐哀公}遭{纪侯}诬害,为{周}天子所烹,至{襄公}历九世始复远祖之仇,灭{纪国}。见《公羊传·庄公四年》。《汉书·匈奴传上》:“昔{齊襄公}復九世之讎﹐《春秋》大之。”后因以“九世仇”喻君国累世深仇。{柳亚子}《<二十世紀大舞台>发刊词》:“男兒不能提三尺劍﹐報九世仇……人間何世﹐蓋仰天長慟而不能已。”{宁调元}《感怀》诗:“復九世仇盟玉帛﹐提三尺劍奠金甌。”{宋}{陆游}《纵笔》诗:“會須瀝血書封事﹐請報天家九世仇!”
仇-汉语大词典
仇
《廣韻》巨鳩切,平尤,羣。【1】仇视;敌视;怨恨。《书·五子之歌》:“萬姓仇予,予將疇依?”{孔}传:“仇,怨也。”《穀梁传·襄公二十九年》:“閽弑{吴}子{餘祭},仇之也。”{范宁}注:“怨仇{餘祭},故弑之。”{元}{关汉卿}《单鞭夺槊》第一折:“將從前事一筆都勾,將軍你莫仇,從今後休辭生受,則要你分破帝王憂。”{鲁迅}《朝花夕拾·狗·猫·鼠》:“从去年起,仿佛听得有人说我是仇猫的。”【2】仇恨;冤仇。《史记·留侯世家》:“悉以家財求客刺{秦王},爲{韓}報仇。”{宋}{陈亮}《戊申再上孝宗皇帝书》:“{高宗}皇帝於虜有父兄之仇。”{田间}《赶车传》:“穷人的车呵,装的泪载的仇。”【3】仇敌;敌人。《韩非子·孤愤》:“是智法之士與當塗之人不可兩存之仇也。”{鲁迅}《野草·题辞》:“我以这一丛野草,在明与暗﹑生与死﹑过去与未来之际,献于友与仇﹑人与兽﹑爱者与不爱者之前作证。”
仇-汉语大词典
仇
《廣韻》巨鳩切,平尤,羣。【1】配偶。《礼记·缁衣》引《诗》:“君子好仇。”{郑玄}注:“仇,匹也。”{孔颖达}疏:“此《周南·關雎》之篇,詩意云‘窈窕淑女,君子好仇’,此則斷章云君子之人以好人爲匹也。”今本《诗·周南·关雎》作“君子好逑”。{三国 魏}{曹植}《浮萍篇》:“結髮辭嚴親,來爲君子仇。”【2】同伴,朋友。《诗·周南·兔罝》:“赳赳武夫,公侯好仇。”{明}{谢肇淛}《五杂俎·事部一》:“終日閉門兀坐,與書爲仇。”【3】配,使相配。{汉}{董仲舒}《春秋繁露·楚庄王》:“百物皆有合偶,偶之合之,仇之匹之,善矣。”【4】对手;可以相匹敌﹑匹比的。《诗·小雅·宾之初筵》:“賓載手仇,室人入又。”{毛}传:“主人取射於賓,賓許諾,自取其匹而射。”{高亨}注:“仇,偶也。此句言賓客自由尋找射箭的對手。”{汉}{王粲}《闲邪赋》:“夫何英媛之麗女,貌洵美而艷逸。横四海而無仇,超遐世而秀出。”{唐}{欧阳詹}《回鸾赋》:“神功莫仇,天力誰虞。”【5】见“仇仇”。【6】通“[鼽]”。鼻塞。{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五行顺逆》:“如人君好戰,侵陵諸侯,貪城邑之賂,輕百姓之命,則民病喉咳嗽,筋攣,鼻仇塞。”{凌曙}注:“《月令》:‘民多鼽嚏。’疏:‘鼽音仇。’《説文》云:‘病塞鼻窒。’”【7】姓。{春秋}{宋}有{仇牧}。见《春秋·庄公十二年》。
仇害-汉语大词典
仇害
【1】因仇恨而伤害。{清}{戴名世}《唐允隆传》:“族人有相仇害﹐{允隆}出己槖金爲排解﹐争遂以息。”
仇貨-汉语大词典
仇貨
【1】敌对国家的商品和货物。{瞿秋白}《乱弹·“铁流”在巴黎》:“{巴黎}的报纸﹑书籍……似乎不在‘仇货之列’。”{巴金}《家》八:“据说这两年来学生太爱闹事了﹐今天检查仇货﹐明天示威游行。”{{夏丏尊}{叶圣陶}}《文心》:“各地学校纷纷组织抗日会﹐努力于宣传及抵制仇货的工作。”
仇詞-汉语大词典
仇詞
【1】告发仇人的状纸。《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九:“{小娥}手执仇詞﹐首告人命强盜重情。”
仇恥-汉语大词典
仇恥
【1】痛恨蒙受耻辱。{宋}{叶適}《应诏条奏六事》:“仇恥者必思報復﹐{夏}{少康}﹑{越}{句踐}﹑{漢武帝}﹑{唐太宗}是也。”【2】仇恨和耻辱。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烈士吴樾君意见书》:“進則不能爲祖國洗濯仇恥﹐退亦不克得{滿洲}信任。”
仇敵-汉语大词典
仇敵
【1】指仇恨﹑敌对。{清}{魏源}《圣武记》卷一:“而{滿洲}五部﹑{長白山}二部﹐則皆{建州衛}﹐處{遼}{瀋}之東﹐世相仇敵。”【2】有积恨的敌人。{清}{侯方域}《太子丹论》:“以忠臣孝子不得已之深心苦行﹐不痛惜其不幸﹐而反以爲罪﹐則何以爲後之國家者處仇敵法也?”《隋书·北狄传·突厥》:“仇敵怨偶﹐泣血拊心。”{巴金}《寒夜》十八:“为什么这两个他所爱而又爱他的女人必须象仇敌似的永远互相攻击呢?”《左传·昭公五年》:“{晉}﹐吾仇敵也。”
仇人相見, 分外眼紅-汉语大词典
仇人相見, 分外眼紅
【1】谓当敌对的双方彼此相逢时,格外怒不可遏。{赖传珠}《模范红五团的新荣誉》:“真是仇人見面﹐分外眼紅。”{谢扶民}《僮族人民优秀的儿子韦拔群》:“仇人相見﹐分外眼紅﹐于是双方的随员就对打起来了。”{曾克林}《复仇》:“仇人相見﹐分外眼紅。尤其是复仇团的战士们﹐面对着残殺他们父母的强盗﹐个个火燃心头。”
仇人見面, 分外眼紅-汉语大词典
仇人見面, 分外眼紅
【1】见“仇2人相見,分外眼紅”。
仇池-汉语大词典
仇池
【1】山名。在{甘肃省}{成县}西。山有东西两门,盘道可登,上有水池,故名。{唐}{杜甫}《秦州杂诗》之十一:“萬古{仇池}穴﹐潛通小有天。”{宋}{苏轼}《和桃花源》诗序:“他日工部侍郎{王欽臣}{仲至}﹐謂余曰:吾嘗奉使過{仇池}﹐有九十九泉﹐万山環之﹐可以避世如桃源也。”《後汉书·西南夷传·白马氐》:“居於{河池}﹐一名{仇池}﹐方百頃﹐四面斗絶。”《宋书·氐胡传》:“{仇池}地方百頃﹐因以{百頃}爲號﹐四面斗絶﹐高平地方二十餘里﹐羊腸蟠道﹐三十六回。”{清}{赵翼}《调守广州》诗:“地偏恰似{仇池}穴﹐俗厚難忘{畏壘}鄉。”
仇慝-汉语大词典
仇慝
【1】怨家对头。{唐}{陆贽}《兴元论续从贼中赴行在官等状》:“意不親則懼而阻之﹐雖骨肉結爲仇慝有矣。”
仇人相見, 分外眼明-汉语大词典
仇人相見, 分外眼明
【1】谓当敌对的双方相逢时,彼此对对方都格外警觉和敏感。{元}{李致远}《还牢末》第四折:“可不道仇人相見﹐分外明白。”《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回:“有一天﹐冤家路窄﹐這一位守備……在馬路上大聲叫‘東洋車’。被他看見了﹐真是仇人相見﹐分外眼明。”亦作“[仇人相見﹐分外明白。]”《水浒传》第六八回:“{宋江}看了大喜。仇人相见﹐分外眼明。”
仇繇-汉语大词典
仇繇
【1】见“仇由”。
仇仇-汉语大词典
仇仇
【1】怨敌。{鲁迅}《华盖集·杂感》:“这都是現世的仇仇﹐他们一日存在﹐現世即一日不能得救。”一本作“仇讎”。
仇由-汉语大词典
仇由
亦作“[仇繇]”亦作“[仇猶]”【1】{春秋}时国名。故地在今{山西}{孟县}东北。《韩非子·说林下》:“{智伯}將伐{仇由}﹐而道難不通。”《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知伯}之伐{仇猶}﹐遺之廣車。”{裴骃}集解:“{許慎}曰:‘{仇猶}﹐夷狄之國。’《戰國策》曰:‘{智伯}欲伐{仇猶}﹐遺之大鐘﹐载之廣車。’”《通志略·氏族略二》:“{韓子}云:{仇吾國}爲{智伯}所滅﹐因氏焉。或作{仇繇}。”《淮南子·精神训》:“夫{仇由}貪大鍾之賂而亡其國。”{高诱}注:“{仇由}﹐近{晉}之狄國也。”
仇牧-汉语大词典
仇牧
【1】人名。{春秋}{宋}大夫。《春秋·庄公十二年》:“{宋}{萬}弑其君{捷},及大夫{仇牧}。”《史记·宋微子世家》:“〔{南宫萬}〕遂以局殺{湣公}於{蒙澤}。大夫{仇牧}聞之,以兵造公門。{萬}搏{牧}。{牧}齒著門闔死。”后用以借指忠良。{孙中山}《祭黄花冈七十二烈士文(二)》:“虎穴銜力﹐{仇牧}隕首。”《隶续·汉胶东令王君庙门断碑二附文》:“{仇牧}之忿﹐奮不顧難。”
仇虜-汉语大词典
仇虜
【1】指被俘的敌手。{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朝爲仇虜﹐夕爲上將。”
仇人相見, 分外明白-汉语大词典
仇人相見, 分外明白
【1】见“仇2人相見,分外眼明”。
仇恨-汉语大词典
仇恨
【1】因利害矛盾而产生的很深的怨恨。{洪深}《香稻米》第一幕:“我们{江苏}人{浙江}人从来没有仇恨。”{唐}{{韩愈}{孟郊}}《城南联句》:“一笑釋仇恨﹐百金交弟兄。”{巴金}《灭亡》第四章:“然而对于我底爱﹐人们只拿陷害﹐仇恨﹐掠夺﹐欺骗来报答。”
仇香-汉语大词典
仇香
【1】原为{东汉}{仇览}的别名。因其曾任主簿,故后人常用以代称主簿。{宋}{杨万里}《送罗宣卿主簿之官巴陵》诗:“惟君有子又擢桂﹐父子仇香仍一門。”《事物异名录·爵位·主簿》引《野客丛书》:“文士有因其人名﹐遂爲事用者﹐如近日呼主簿爲仇香之類。”{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四:“{唐}拾遺{耿緯}《下邽喜叔孫主簿鄭少府見過》詩云‘不是{仇梅}至﹐何人問百憂。’……近歲{均州}版本﹐輒改爲‘仇香’。”
仇偶-汉语大词典
仇偶
【1】匹偶;意气相投的伙伴。{汉}{王褒}《四子讲德论》:“鳴聲相應﹐仇偶相從。”
仇仇-汉语大词典
仇仇
【1】傲慢的样子。《诗·小雅·正月》:“執我仇仇,亦不我力。”{毛}传:“仇仇,猶謷謷也。”{孔颖达}疏:“《釋訓》云‘仇仇﹑敖敖,傲也’,義同。”{唐}{张说}《大周故宣威将军杨君碑》:“仇仇執憲,不我力以。”一说为缓持,形容拿东西不用力的样子。见{清}{王引之}《经义述闻》卷六。
仇首-汉语大词典
仇首
【1】即{仇由}。《战国策·西周策》:“昔{智伯}欲伐{厹由}”{汉}{高诱}注:“{厹由}﹐{狄}國﹐或作{仇首}。”
仇方-汉语大词典
仇方
【1】友邦,邻国。《诗·大雅·皇矣》:“詢爾仇方,同爾兄弟。”{郑玄}笺:“詢,謀也,怨耦曰仇。仇方,謂旁國諸侯。”一说指敌国。见{宋}{朱熹}集传。
仇惡-汉语大词典
仇惡
【1】憎恨。《新唐书·陆贽传》:“{贄}言{延齡}({裴延齡})僻戾躁妄不可用﹐不聽。俄而{延齡}姦佞得君﹐天下仇惡﹐無敢言。”
仇口-汉语大词典
仇口
【1】仇人之口。{明}{沈德符}《野獲编·评论·私史》:“仇口汚衊﹐顛倒是非。”
仇讎-汉语大词典
仇讎
亦作“[仇讐]”【1】仇人;冤家对头。{鲁迅}《故事新编·铸剑》:“他决心要并无心事一般﹐倒头便睡﹐清晨醒来﹐毫不改变常态 从容地去寻找他不共戴天的仇讎。”{唐}{刘商}《胡笳十八拍·第十五拍》:“不緣生得天屬親﹐豈向仇讐結恩信。”{清}{毛秀惠}《钱塘怀古》诗:“自願苟安增幣帛﹐誰抒孤憤報仇讐。”《左传·哀公元年》:“〔{越}〕與我同壤而世爲仇讎。”《旧唐书·张濬传》:“忘廊廟之威重﹐結藩屏之仇讎。”《荀子·臣道》:“爪牙之士施﹐則仇讐不作。”
仇餉-汉语大词典
仇餉
【1】谓杀饷者而夺其食物。饷,用食物等款待。《书·仲虺之诰》:“乃{葛伯}仇餉﹐初征自{葛}。”{孔}传:“{葛伯}遊行﹐見農民之餉於田者﹐殺其人﹐奪其餉﹐故謂之仇餉。仇﹐怨也。”《说郛》卷五六引《安雅堂酒令》:“要其有酒食﹐{葛伯}遂奪之。善哉先師言﹐仇餉豈虚辭。”
仇吾-汉语大词典
仇吾
【1】即{仇由}。《通志略·氏族略二》:“{韓子}云:{仇吾國}爲{智伯}所滅﹐因氏焉。或作{仇繇}。”
仇隙-汉语大词典
仇隙
【1】指怨恨或仇怨。《西游记》第五九回:“兩個在{翠雲山}前﹐不論親情﹐却只講仇隙。”{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三章:“余与足下俱系北大同学﹐而令戚又系余之同乡﹐彼此素无仇隙。”《老残游记》第五回:“委實我同他家也没有這大的仇隙。”【2】仇人;冤家。《後汉书·质帝纪》:“恩阿所私﹐罰枉仇隙。”
仇人-汉语大词典
仇人
【1】因怨恨而敌視的人。《穀梁传·庄公二十四年》:“娶仇人子弟﹐以薦舍於前。”《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此去仇人不遠﹐只怕他先死了﹐便出不得你的氣。”{瞿秋白}《饿乡纪程》三:“亲人的空言虽比仇人的礼物好﹐究竟无益于事。”《史记·赵世家》:“{范吉射}﹑{荀寅}仇人{魏襄}等謀逐{荀寅}。”
仇家-汉语大词典
仇家
【1】仇敌,仇人。{鲁迅}《朝花夕拾·狗·猫·鼠》:“从此以后﹐狗和猫便成了仇家。”{明}{沈德符}《野獲编·著述·诗祸》:“後爲仇家{任邱}{王聯}所訐﹐指爲詛咒譏訕。”《史记·游侠列传》:“{雒陽}人有相仇者……{解}夜見仇家﹐仇家曲聽{解}。”
仇賊-汉语大词典
仇賊
【1】对仇敌﹑仇人的蔑称。{清}{孙枝蔚}《愧为举业师》诗:“奈何忘孝慈﹐稽首向仇賊。”
仇匹-汉语大词典
仇匹
【1】同伴;朋友。{汉}{董仲舒}《春秋繁露·楚庄王》:“《诗》云﹐‘威儀抑抑﹐德音秩秩;無怨無惡﹐率由仇匹’﹐此之謂也。”《诗·秦风·无衣》“與子同仇”{唐}{孔颖达}疏:“與子同爲仇匹。”【2】配偶。{宋}{朱熹}《朱子语类》卷八一:“謂如此之淑女﹐方可爲君子之仇匹。”
仇尼-汉语大词典
仇尼
【1】复姓。{南朝}{宋}有{仇尼道盛}。见《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二十八年》。
仇疾-汉语大词典
仇疾
【1】仇恨。《东观汉记·窦融传》:“扶微救危﹐仇疾反虜。”{李大钊}《劳动问题的祸源》:“为了资本集中于少数人手里﹐就成了利害截然的劳资两阶级的仇疾。”
仇猶-汉语大词典
仇猶
【1】见“仇由”。
仇殺-汉语大词典
仇殺
【1】因仇恨而残杀。{巴金}《灭亡》第十一章:“流血﹐仇杀﹐相恨﹐相害!为什么永远是那样?”{明}{唐顺之}《运使张东洛墓碑铭》:“諸{苗}有仇殺積十餘年不解者。”{王炳南}《深切的怀念》:“总理这一原则的行动﹐避免了东北军内部的仇杀。”
仇牛-汉语大词典
仇牛
【1】古代少数民族名。《汉书·王莽传中》:“自{越巂}{遂久}{仇牛}{同亭}{邪豆}之屬反畔以來積且十年﹐郡縣距擊不已。”{颜师古}注引{服虔}曰:“{遂久}﹐縣也。{仇牛}等{越巂}旁夷。”
仇讐-汉语大词典
仇讐
【1】见“仇2讎”。
仇對-汉语大词典
仇對
【1】指敌对的双方。{沙汀}《淘金记》第十二章:“在象他们这样一类人物当中﹐任何仇对﹐对于彼此间的嫌隙﹐都不很认真的。”
仇矛-汉语大词典
仇矛
【1】古兵器名。三隅矛。《释名·释兵》:“仇矛﹐頭有三叉﹐言可以討仇敵之矛也。”{王先谦}疏证补:“{畢沅}曰:‘《小戎》詩云:“叴矛鋈錞。”{毛}傳:“叴﹐三隅矛也。”’案:‘叴’乃假借字﹐當以‘仇’爲正。”
仇嫌-汉语大词典
仇嫌
【1】怨仇,怨恨。《元典章·刑部七·强奸》:“歸問得{李百一}名{桂狀}﹐招年七十五歲﹐與{潘萬三}原有仇嫌。”《後汉书·西羌传论》:“故{永初}之間﹐羣種蜂起﹐遂解仇嫌結盟詛。”
仇忌-汉语大词典
仇忌
【1】怨恨憎恶。{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邵九娘》:“前日误殺婢子﹐今甚誨之。何便仇忌﹐遂無結髮情耶?”
仇人相見, 分外眼睁-汉语大词典
仇人相見, 分外眼睁
【1】《水浒传》第六八回:“{宋江}看了﹐心中一喜一怒:喜者得{盧員外}建功﹐怒者恨{史文恭}射殺{晁天王}﹐仇人相見﹐分外眼睁。”《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相公所見極是明理;只是仇人相見﹐分外眼睁﹐這幾日何如好過!”
仇怨-汉语大词典
仇怨
【1】仇人;仇家。《汉书·英布传》:“{布}不宜有此﹐恐仇怨妄誣之。”{唐}{韩愈}《顺宗实录》五:“{叔文}不之信﹐遂成仇怨。”【2】仇恨;怨恨。《明史·高杰传》:“{傑}伏兵要擊{黄得功}於土橋﹐{得功}幾不免﹐兩鎮遂相仇怨。”《史记·秦始皇本纪》:“{秦王}之{邯鄲}﹐諸嘗與王生{趙}時母家有仇怨﹐皆阬之。”
仇視-汉语大词典
仇視
【1】敌视;以仇敌看待。{冰心}《寄小读者·通讯十八》:“我心中虽丰富的带着军人之血﹐而我常是喜爱{日本}人﹐我从来不存着什么屈辱与仇視。”{杨沫}《青春之歌》九:“她那傲慢的﹑仇视的眼光﹐象袭来的一阵疾雨。”{明}{李东阳}《书宋诸贤墨跡後》:“{吕}非純才﹐仇視諸賢﹐無足深論。”
借客報仇-汉语大词典
借客報仇
【1】见“借交報仇”。
借交報仇-汉语大词典
借交報仇
亦作“[借身報仇]”亦作“[借客報仇]”【1】指舍身助人报仇。《史记·游侠列传》:“〔{郭解}〕少時陰賊﹐慨不快意﹐身所殺甚衆﹐以軀借交報仇﹐藏命作姦剽攻。”《史记·货殖列传》:“其在閭巷少年﹐攻剽椎埋﹐劫人作姦﹐掘冢鑄幣﹐任俠并兼﹐借交報仇﹐篡逐幽隱﹐不避法禁﹐走死地如騖者﹐其實皆爲財用耳。”{明}{高启}《结交少年场行》:“結交須結游俠兒﹐借身報仇心不疑。”亦省作“[借交]”。{五代}{李翰}《蒙求》:“{郭解}借交﹐{朱家}脱急。”《汉书·朱云传》:“少時通輕俠﹐借客報仇。”{颜师古}注:“借﹐助也。”
借身報仇-汉语大词典
借身報仇
【1】见“借交報仇”。
公報私仇-汉语大词典
公報私仇
【1】假借公事来报复私人仇恨。{清}{孔尚任}《桃花扇·逮社》:“堪憂!昏君亂相﹐爲别人公報私仇。”亦作“[公報私讎]”。{清}{李渔}《比目鱼·误禽》:“想是我家男子得罪了{譚官人}﹐所以公報私讎﹐想出法來害他。”
公仇-汉语大词典
公仇
【1】复姓。{三国}{吴}有{公仇称}。见《三国志·吴志·孙坚传》。
冤仇-汉语大词典
冤仇
亦作“[冤讎]”【1】有宿怨的仇敌。{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六:“臣有兩子一壻﹐俱是選人﹐到處撞見冤讎﹐何人更肯提挈?”{唐}{李亢}《独异志》卷下:“彼爲其主用刃而刺臣者﹐是勇也﹐本不相識﹐豈是冤讎﹐遂捨之。”【2】受人侵害或侮辱而产生的仇恨。《警世通言·崔待诏生死冤家》:“却恨{郭排軍}多口﹐今日已報了冤讎﹐郡王已將他打了五十背花棒。”{唐}{段成式}《剑侠传·贾人妻》:“〔女〕謂{立}曰:‘妾有冤仇﹐痛纏肌骨﹐爲日深矣。’”{洪深}《香稻米》第一幕:“可是他们跟你的冤仇更深了;以后他们还肯放过你么!”
執仇-汉语大词典
執仇
【1】见“執讎”。
報仇雪恨-汉语大词典
報仇雪恨
【1】见“報讎雪恨”。
報仇雪恥-汉语大词典
報仇雪恥
【1】报复冤仇,洗刷耻辱。《水浒传》第九八回:“主女{瓊英}﹐素有報仇雪恥之志。”{聂绀弩}《兔先生的发言》:“虽然报仇雪耻﹐从来不曾放在考虑之列;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道理﹐兔先生却是明白的。”{清}{昭槤}《啸亭杂录·宋总兵》:“其人有報仇雪恥之心﹐尤悉形勢﹐可使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