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掩)是什么意思
暴露←→隐藏 隐瞒 隐蔽 掩盖-反义词词典
暴露←→隐藏 隐瞒 隐蔽 掩盖bào隐蔽 yǐncáng yinmán yǐnbì yǎngài
【词性】:动
暴露:显露。
隐藏:藏起来不给人发现。
隐瞒:掩盖真理,不让人知道。
隐蔽:用别的事物来遮掩。
掩盖:隐藏,隐瞒。
【例】 她听了汤阿英的叙述,早就有了自己的看法,但希望他们进一步展开各自的论点,把思想暴露出来,才能真正解决矛盾。(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眼看着这许许多多雪白的蘑菇隐藏在碧绿的草丛中,许都会动心。(碧野:《天山景物记》) 《颂》诗早已拍马,《春秋》已经隐瞒,战国时谈士蜂起,不是以危言耸听,就是以美词动听,于是夸大,装腔,撒谎,层出不穷。(鲁迅:《伪自由书·文学上的折扣》) 经过一条涧水,他洗了洗脸,又手捧着喝了个够,这才穿过隐蔽着马匹辎重的胡桃林,登上胡桃峪山顶。(邓友梅:《我们的军长》) 资产阶级标榜“自由、平等、博爱”,讲究“个人奋斗”、“成名成家”,用虚伪的“人性论”掩盖他们追求剥削压迫的罪行。(刘心武:《班主任》)
揭露←→包藏 隐瞒 隐秘 掩盖-反义词词典
揭露←→包藏 隐瞒 隐秘 掩盖jiēlù-bāocáng yǐnmán yǐnmì yǎngal
【词性】:动
揭露:使隐蔽的事物显露出来。
包藏:包含;隐藏。
隐瞒:掩盖真相不让人知道。
隐秘:隐蔽不外露。
掩盖:隐瞒;隐藏。
【例】 我们先要揭露外国人,本国政府,军阀,官僚,资本家,是一条练子上的连环,使得大家觉悟;人民觉悟了,就会成为力量。(茅盾:《虹》) 他包藏祸心。 简素华把医生检查的情况,连同她自己的回答,一起告诉顾惠英,最后说:“我请你原谅我,我不能隐瞒,这可能使医生错误地判断病况,病人也许会吃更多的冤枉苦头的。”(艾明之:《浮沉》)韩老所长笑了,他窥透了外孙女隐秘的心思。(王群生:《蓝宝石花》) 二阎王眼看自己翻唇弄舌掩盖,却搁不住吴春满嘴揭发。(管桦:《将军河》)
掩盖←→揭破-反义词词典
掩盖←→揭破yǎngài-jiēpo
【词性】:动
掩盖:隐瞒;隐藏。
揭破:使掩盖的真相显露出来。
【例】 一道黑色的云从下面升上来,裹住了她;她用手擦了擦自己的眼睛,仿佛可以把掩盖上来的黑翳抹去。(艾明之:《浮沉》) 一个路旁素不相识的人所说的话,那里能够把六十年的希望——迷梦——立即揭破呢?(许地山:《愚妇人》)
掩饰←→揭穿-反义词词典
掩饰←→揭穿yǎnshì-jiēchuān
【词性】:动
掩饰:使用手法来掩盖(错误等)。
揭穿:揭破;揭露。
【例】 为了掩饰自己焦灼的心情,为了安慰伤员们,就搭讪着说:“吕连长,听口音,你象是咱们本地人?”(杜鹏程:《延安人》) 但看客虽然明知是戏,只要做得象,也仍然能够为它悲喜,可是这出戏就做下去了;有谁来揭穿的,他们反以为扫兴。(鲁迅:《华盖集续编·马上支日记》)
掩盖-常用词语搭配词典
掩盖yǎngài
〈动〉①遮盖。常作谓语,一般要带宾语。
一场大雪掩盖住了光秃秃的黄色大地|人们用白灰把墙上的旧标语掩盖住了
②隐藏,隐瞒。常作谓语,一般要带宾语。也可以作宾语。
墨写的谎言,掩盖不了血写的事实|他们都伪装出一副慈善的面孔,掩盖起狰狞的凶相|形式主义是用形式方面的追求来掩盖内容的空虚和谬误|掩盖事实真相|掩盖不住内心的喜悦|掩盖缺点|掩盖错误|极力掩盖他的罪行|掩盖了事物的本质|竭力掩盖内心的恐惧|犯了错误就老老实实承认,不要企图掩盖
掩饰-常用词语搭配词典
掩饰yǎnshì
〈动〉设法掩盖。常作谓语,一般要带宾语。也可以作定语、状语。
医生察觉那已不是普通的肝病,掩饰不住内心的焦急|她掩饰不住脸上的困倦|他还想用沉默来掩饰内心的不安|她毫不掩饰自己的不快|掩饰心里的慌乱|不要掩饰自己知识上的缺陷|掩饰缺点|掩饰错误|掩饰罪行|掩饰真实的感情|他想把自己内心的痛苦掩饰起来|她说话的声音里露出掩饰不了的兴奋|无法掩饰的恐惧心情|他毫不掩饰地承认自己不懂|她急忙掩饰地说:“我头有些疼。”
掩映-常用词语搭配词典
掩映yǎnyìng
〈动〉彼此遮掩而互相衬托。用于花草树木、楼台房屋等自然景物。常作谓语,也可以作定语。
马路两旁的人行道边,盛开的海棠和嫩绿的垂柳交相掩映|婆娑的绿树,锦簇的花团,掩映着一座别致的凉亭|苍松翠柏,银杏白杨,掩映着一座古寺|几座式样各异的两层小楼掩映在浓郁的花木丛中|公园的红色围墙掩映在红红绿绿的花草树丛中|亭台楼阁,池馆水榭,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我却见过未倒的雷峰塔,破破烂烂的掩映于湖光山色之间|掩映在白杨垂柳中的柏油路上已经少有车辆来往
瑕不掩瑜-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瑕不掩瑜xiábùyǎnyú
比喻缺点遮不住优点,优点是主要的——瑜不掩瑕(一个人的优点和缺点,长处和短处都是客观存在,我们应当发扬优点和长处,克服缺点和短处,但不能互相代替,这就象《礼记》上说的“瑕不掩瑜”,“~”。)
掩蔽-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掩蔽yǎnbì
为避免暴露而遮蔽起来,多用于军事——暴露(注意掩蔽,不要~目标。)
掩盖-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掩盖yǎngài
遮盖、隐瞒——揭露(发现错误,就要把它~出来,不能掩盖。)、暴露(矛盾迟早会~,掩盖也没有用。)
掩饰-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掩饰yǎnshì
遮盖粉饰,使人看不出真相——流露(他掩饰不住愤怒的心情,谈话中已经~出来了。)暴露。
瑜不掩瑕-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瑜不掩瑕yúbùyǎnxiá
比喻优点掩盖不了缺点,缺点多于优点——瑕不掩瑜
遮掩-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遮掩zhēyǎn
掩饰(错误、缺点)——揭露(要~出来才能改正,遮掩是不行的。)
埋葬 葬埋 掩埋 葬-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埋葬 葬埋 掩埋 葬
埋葬máizàng 葬埋zàngmái 掩埋yǎnmái 葬zàng
动词。表示把遗体置于土中,并用厚土盖在上面。
“埋葬”强调置于土中,有庄重的态度色彩;多在对过去出现过的事实加以讲述时采用,较少感情成分;可用于将死者遗体或将遗体连同棺木置于土中的两种情形;常可比喻地用于被否定的事物。例如:“也许他已埋葬了好几年了”(何其芳:《私塾师》);“我特别伤心,埋葬时,悄悄地带了一株山桃插在坟前土坎上”(沈从文:《从文自传》;“话还没说完,就埋葬在一阵哄笑里了”(鲁迅:《南腔北调集》);“这些剧本,只是让人感到腐朽的恶势力必将死去,而且非被埋葬不可”(《曹禺选集》)。
“葬埋”是“埋葬”的等义词,很少用。
“掩埋”强调以厚土覆盖,使在土中不易暴露;一般用于将死者遗体埋入土中的情形;有书面语色彩,口语里少用。例如:“在掩埋烈士们遗体的时候……他们两手扣着,把敌人抱得那样紧,分都分不开”(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无人掩埋,野狗活跃在尸群里”(萧红:《生死场》);“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毛泽东选集》,第三卷)。
“葬”在意思上和“埋葬”较一致,只是没有那么庄重,语气轻些;也用于只将遗体埋入土中和将遗体连同棺木置于土中的两种情形;可同“礼”、“仪”组合。例如:“没有土地的人,既无地立足,也不能呼吸,死了也无处葬身”(李广田:《他说:这是我的》);“那军官还答应接他们两老住在一起;生养死葬呢”(欧阳山:《金牛和笑女》);“三天以后,月英的棺材抬着横过荒山……莽在荒山下“(萧红:《生死场》);“在纪念堂前,举行了庄严悲壮的葬礼”(鲍昌、邱文治:《鲁迅年谱》,下卷);“当时,上海地下党组织做了大量工作,协助这次革命示威般的鲁迅葬仪胜利成功”(同上)。
“掩埋”在表示“把重要的东西埋在土中,用泥土等盖住使不易暴露”的意思时(如说:“我终于把党的文件掩埋当院老松树东侧一堆乱石下的泥地里”),和本组其它词没有同义关系。
掩盖 遮掩 遮盖-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掩盖 遮掩 遮盖
掩盖yǎngài593遮掩zhēyǎn592 遮盖zhēgài593
动词。表示隐藏或隐瞒错误或其他表现。
“掩盖”含有“凭借假象包藏住真相”的意味;较常使用,既可用于政治行动、个人的错误或其他表现,也可用于矛盾。例如:“把这种民主粉饰为一般‘民主’,掩盖它的资产阶级本质”(《新华月报》,文摘版,1979,7);“但是,这种平静掩盖着的却是一个凶残的黑暗”(同上刊,1979,4);“这脸虽然布满了血污和伤痕,却掩盖不住她那青春的美丽”(峻青:《党员登记表》);“死一样的沉寂,掩盖着疯狂和罪孽的沉寂啊”(《小说月报》,1982,4);“有了矛盾,想去掩盖它还不如揭露出来加以解决”。
“遮掩”和“遮盖”突出了用一定的东西来遮藏;意思由于都有词的本义作具体的烘托而具有比喻的形象色彩。“遮掩”一般只用于错误、缺点、弱点;“遮盖”则不限于此,还可用于“真面目”——政治面目或道德面目。例如:“他明明说错了,还竭力遮掩”;“他……说了声‘真热’,扇了几下,似乎冷静了一点,就遮掩地说:‘五四的学业一定不错’”(《小说月报》,1982,4);“既可以用历史上革命家、革新家的光辉帷布来遮盖他们的反革命真面目,又能够借‘革命’‘革新’之名行反革命之实”(《除四害文集》);“这是假慷慨!想用来遮盖他那恶劣的私心”。
掩饰 粉饰-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掩饰 粉饰
掩饰yǎnshì 粉饰fěnshì
动词。表示用一定的手段,使本来不好的东西显不出不好,或表面上反而显得好。
“掩饰”侧重于掩盖不好,含有“通过一种自然或正常的行动来掩盖而企图使人不易看出来”的意味。既可带贬义,也可以没有贬意,是个中性词。多用于行为、感情态度、不适的心情外露。例如:“一个向‘四人帮’献媚的人,在‘四人帮’垮台后不久,曾经故作激切之词,以掩饰自己不光彩的行径”(《新华月报》,文摘版,1979,1);“她知道自己心里的要求是什么,毫不掩饰的去寻觅”(茅盾:《一个女性》);“她掩饰不住自己脸上的困倦,一双聪颖的眼睛显得黯然无神”(何为:《第二次考试》);“在这个关系上保持着一定距离而又掩饰不住热烈期求的称呼,再一次使张铁匠为之心动了”(《小说月报》,1982,4)。
“粉饰”侧重于使表面上显得好,含有涂饰表面的意味;是个贬义词。多用于行为表现和生活现实;常与“太平”搭配,形成固定的组合,表示用太平来美化不良的社会。例如:“这样的描绘,容或有夸张粉饰之处”(《新华月报》,文摘版,1979,4);“它是和过去所有为封建社会粉饰太平的传统的历史编纂学完全对立的”(同上刊,1979,1);“一个被不公正的时代挤压着的人,却拿起了笔,去歌颂、粉饰那个挤压着他,挤压着千百万人民的时代”(《人民日报》1982.5.20)。
遮 遮蔽 掩蔽 荫蔽 遮掩-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遮 遮蔽 掩蔽 荫蔽 遮掩
遮zhē 遮蔽zhēbì 掩蔽yǎnbì 荫蔽yīnbì548遮掩zhēyǎn539
动词。表示(某个物体)处在某样东西的某一方位上,使它不显露。
“遮”和“遮蔽”都强调挡住,使不为光线、视线、风等所及。“遮”适用于口语和俗白文字,有口语色彩。例如:“妇女们用袖子去遮阳光,手握扬在前额上作遮伞”(萧军:《八月的乡村》);“将手掌遮住了香烟头的一点红光,一行八九人中有三四位这样偷偷地过瘾”(茅盾:《虚惊》);“高粱遮断了一切,叶子就和玉茭的叶子一样宽”(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遮蔽”加强了“使不显露”的意思,可以比喻地用于抽象的事物;有书面语色彩,口语里少用。例如:“她的粉脸被下垂的珠串遮蔽了,使他看不见她的表情”(巴金:《春》);“一丛接连一丛的树木,遮蔽了月光和星光,穿过这些树林的时候,简直伸手不见五指”(茅盾:《虚惊》);“太阳被朝云遮蔽得够受,才透明,又被后来的云层填补了缝隙”(萧军:《八月的乡村》);“我想宗教的信仰,可以遮蔽真理的发现”(《中国现代短篇小说选》,1918——1949,第一卷)。
“掩蔽”强调掩盖,使掩藏不露;常比喻地用于心情、不好情况等抽象事物;是书面语用词,有书面语色彩。例如:“于是大家立刻散开,借着松树、围墙掩蔽,向敌人打开排子枪”(马烽、西戎:《吕梁英雄传》);“这一次的旅行给他很满意的印象,但他向江世荣却谈得很简单。掩蔽着他的心情,江世荣就不得不屡次来求他”(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他想用一个新商标作盾牌,把过去的那些黑矛掩蔽起来”(《上海文艺》,1977,2)。
“荫蔽”强调使隐而不现而不被察觉;有以树荫的遮覆作比喻的形象色彩;多用于人。例如:“根据党中央关于在国统区实行荫蔽精干、积蓄力量的方针,……一部分文艺工作者……陆续转移到延安和各个抗日民主根据地”(唐弢、严家炎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三卷);“这里是一面傍山,一面临海的公路,除去路旁的木麻黄还可以稍微荫蔽一下以外,再也没有什么荫蔽物”(孙景瑞:《不息的浪潮》)。
“遮掩”强调“遮蔽”和“掩蔽”所强调的意思。例如:“乌云很快移动,竟把月亮完全遮掩了”;“这时雾渐散开,待到风息,昏寡又沉沉地遮掩了远方的景物”(曹禺:《原野)。
遮盖 掩盖 覆盖-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遮盖 掩盖 覆盖
遮盖zhēgài539掩盖yǎngài539覆盖fùgài
动词。指从上面遮住。
“遮盖”强调遮挡、遮蔽,同外面隔开。例如:“场上有好几堆谷穗,顶上有旧苇箔遮盖着”;“地瓜、花生的蔓叶,象层厚实的深绿色的被子,把地面遮盖得寸土不露”(冯德英:《迎春花》);“这些东西被桦树皮遮盖着,没有被雨水淋坏”(《小说选刊》,1982,2)。
“掩盖”强调使藏着不露,显现不出。例如:“大雪,也掩盖不住……匪徒们的罪恶的痕迹”(峻青:《党员登记表》);“身边连一点柴禾丝也没有,有些东西掩盖起自己就好了”(孙犁:《白洋淀纪事》);“路中间已经堆积了融化的雪,……上面留着重重叠叠的脚迹,常常是一步踏在一步上面,新的掩盖了旧的”(巴金:《家》)。
“覆盖”强调从上向下地盖。例如:“望了望这黄土覆盖的高原山川,然后又奔向万里迢迢的祖国边疆”(《人民日报》,1979.3.19);“有人用一张破席子把他覆盖着”(欧阳山:《胆怯的孩子》);“楼旁边凝聚着一条雾带,从远处望去,很难与白雪覆盖的大地分开”(《小说选刊》,1982,1)。
秀色掩古今,荷花羞玉颜-实用委婉语词典
秀色掩古今,荷花羞玉颜
意为女子之秀美冠绝古今,连荷花也为其感到羞涩。
掩关-实用委婉语词典
掩关
婉指把门关起来。也作“掩室”、“闭关”。
身上无遮无掩的-实用委婉语词典
身上无遮无掩的
婉指没穿任何衣服。
没有遮掩的体型-实用委婉语词典
没有遮掩的体型
欧美婉指处于裸体状态,浑身不着一片衣装,体型了了分明。
掩护身份-实用委婉语词典
掩护身份
欧美婉指说谎,掩盖真实的东西。
瑕不掩瑜-实用委婉语词典
瑕不掩瑜
婉指事物很难十全十美,不能以缺点否定占主导地位的优点。原意指一块玉上面有点疵点不能掩盖玉所固有的光泽。
大器终无久掩-实用委婉语词典
大器终无久掩
意为大的才器终究不会长久的被埋没。
蔽 掩 荫(蔭)-简明古汉语同义词词典
蔽 掩 荫(蔭)
[蔽bì 掩yǎn 荫(蔭)yin]
同 都有“遮盖”、“遮住”的意思。
异 【蔽】 可以从前后左右遮住,也可以从上遮住,但遮盖的意义一般比较抽象。《楚辞·九歌·国殇》:“旌蔽日兮敌若云”。《史记·项羽本纪》:“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苏轼《前赤壁赋》:“旌旗蔽空”。
【掩】 “遮盖”的意义一般比较具体。《左传·僖公三十三年》:“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荀子·解蔽》:“掩耳而听者,听漠漠而以为汹汹,势乱其官也。”(汹汹:喧扰声)
【荫】 只能从上遮住,而且指遮住阳光。左思《咏史》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陶渊明《归田园居》诗:“榆柳荫后檐”。
辨 “蔽”又表示“蒙蔽”。如《商君书·修权》:“故臣不蔽主,而下不欺上。”《战国策·齐策一》:“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荫”由“遮盖”义又引申表示“庇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代官爵而受到封赏。《隋书·柳述传》:“少以父荫,为太子亲卫。”(少:年少时。太子亲卫:太子的卫士)“掩”无上述二义。
拆穿 掩盖-反义词应用词典
拆穿 掩盖
拆穿 chāichuān 掩盖 yǎngài
【拆穿】动词。揭露,揭穿。用于贬义,能带动态助词“了”“过”。可用于“被”字句和“把”字句。
〔例句〕
1.对敌人的阴谋要拆穿,拆穿的目的在于教育群众。
2.对那些玩弄骗术的人,要拆穿他们的骗局。
【掩盖】动词。从上面遮住,盖住。只用于具体事物;有时当“隐蔽,隐瞒”讲,只用于抽象事物。
〔例句〕
1.白皑皑的积雪掩盖了整个原野。
2.既不能扩大矛盾,也不能掩盖矛盾。
〔应用例句〕
谎言掩盖不了铁的事实,对敌人的阴谋骗局一定要拆穿。
掩饰 掩盖-近义词应用词典
掩饰 掩盖
掩饰 yǎnshì 掩盖 yǎngài
【掩饰】耍手段掩盖(错误、缺点等)。如:
1.决不要企图掩饰自己知识上的缺陷,即使用最大胆的推测和假设去掩饰,也是要不得的。
【掩盖】①盖住物体,使不显露。②隐藏缺点错误,使不显露。如:
2.大雪掩盖着原野。
3.就是大雪,也掩盖不住国民党匪徒们的罪恶的痕迹。
辨析:“掩饰”着重于以虚伪手段文过饰非,如掩饰罪过,掩饰错误,掩饰缺陷。“掩盖”可泛指一般的遮盖,如鲜花掩盖了林中小路;也指对错误缺点的隐藏,如掩盖矛盾,掩盖错误思想。“掩饰”是贬义词,“掩盖”是中性词。
掩映 辉映-近义词应用词典
掩映 辉映
掩映 yǎnyìng 辉映 huīyìng
【掩映】彼此遮掩,互相衬托。如:
1.雪后初晴,玉树琼枝,掩映如画。
【辉映】照耀,映射。如:
2.热烈的惜别场面过去了,火车开了好久,窗前拂过的是连绵的雪山和奔流的春水,但是我的眼前仍旧辉映着这一片我所从未见过的奇丽的樱花!
辨析:“掩映”指光影的明暗互相衬托,如湖光山色互相掩映。“辉映”指光彩交互炫耀、映射,如星光灯光交相辉映。
掩-古文观止词典
掩yǎn
【词性】:动词
关闭,遮盖(2)。《北山移文》:掩云关。——关闭白云的关门。《报刘一丈书》:间道经其门,则亦掩耳闭目,跃马疾走过之,若有所追逐者。——间或路过他的门口,也就遮盖耳朵,闭上眼睛,快马加鞭跑过去,如同有人在后面追赶似的。
掩袖-古文观止词典
掩袖yǎn xiù
用衣袖掩鼻。《韩非子·内储说下》载:楚怀王得美女,怀王妃郑袖怕失宠,就对美人说:“大王不喜欢你的鼻子,见大王一定要掩鼻。”大王感到奇怪,问郑袖,郑袖说:“她讨厌你嘴里的臭气。”怀王大怒,劓美人之鼻。此典故用来比喻诡计多端、善于耍手腕的行为(1)。《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掩袖工谗。——诡计多端,善于说人坏话。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释义】:
挡:抵挡,迎战;掩:遮堵。敌兵来了,就派将领去抵挡;洪水来了,就用土去遮堵。比喻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也比喻不管对方如何行动,都有办法对付。《金瓶梅词话》四八:常言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事到其间,道在人为。少不的你我打点礼物,早差人上东京,央及老爷那里去。
⊙兵来将挡,水来土屯
《精神降鬼传》五:常言讲的好,兵来将挡,水来土屯。咱须有个计较。
⊙兵来将对,水来土掩
《华光天王传》一:比丘曰:“娘亲高枕勿忧,自古有云:兵来将对,水来土掩。孩儿今番点兵出迎,定要擒了这贼,与父报仇!”
⊙兵来将挡,水来土压
《绘芳录》一〇:俗云:“兵来将挡,水来土压。他说我家窝屯引诱,有何实据?就是输到底,也是辩白一场,断不能束手待毙。”
⊙兵来将打,水来土掩
《带印奇冤郭公传》二九:赛天霸曰:“兵来将打,水来土掩。事已至此,难道束手被擒不成么?”
⊙兵来将迎,水来土掩
《快心编》一一:自古云:兵来将迎,水来土掩。有何商议?
⊙兵来将挡,水到土掩
《三春梦》二〇:启主公得知,自古道:兵来将挡,水到土掩。何足惧哉!
⊙兵来将对,水来土掩
《开辟演义》五八:如或不然,古云兵来将对,水来土掩,望发兵一万,儿去敌之!
⊙兵来将对,水来土压
《东西晋演义·东》六:兵来将对,水来土压。彼既来犯我境,陛下可自亲征,则将士用命,何故惊耶?
⊙兵来将挡
《三侠五义》七五:兵来将挡。事到头来,说不得了。莫若将太守杀掉,以灭其口。
⊙军来将对,水来土掩
《东西晋演义·西》二:秀曰:“军来将对,水来土掩,何须惊恐,宜遣将迎之。”
⊙水来土掩,将至兵迎
《三国演义》七三:岂不闻水来土掩,将至兵迎?我军以逸待劳,自可取胜。
⊙水来土掩,兵到将迎
《水浒全传》二〇:吴用笑道:“不须兄长挂心,吴某自有措置。自古道:水来土掩,兵到将迎。”
⊙水来土掩,兵至将迎
《东周列国志》五:卫桓公大集群臣,问战守之计。公子州吁进曰:“水来土掩,兵至将迎,又何疑焉?”
⊙水来土压,兵至将迎
《西湖二集》三一:从来道:水来土压,兵至将迎。且商议抵敌之计。
放了屁儿,却使手掩-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放了屁儿,却使手掩
【释义】:
歇后语:迟了。比喻出了事后,去作无益的弥补。《西游记》七二:那长老挣着要走,那女子拦住门,怎么肯放,俱道:“上门的买卖,倒不好做!放了屁儿,却使手掩你往那里去?”
⊙屁出了掩臀
《醒世姻缘传》二〇:事不宜迟。莫叫他把家事都抵盗与女儿去了,我们才屁出了掩臀。
归师勿掩,穷寇莫追-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归师勿掩,穷寇莫追
【释义】:
掩:袭击。穷寇:走投无路的敌人。对于撤退中的军队不要袭击,对走投无路的残敌不要追击。意指不要逼人太甚,以免人急拼命,遭受损失。□语出《孙子·军事》:穷寇勿追。《后汉书·皇甫嵩列传》引作“穷寇勿追,归众勿迫。”《三国演义》九五:兵法云:归师勿掩,穷寇莫追。汝可从小路抄箕谷退兵。吾自引兵当斜谷之兵。若彼败走,不可相拒,只宜中途截住。《杨家府演义》二:宗保曰:“兵书云:归师勿掩,穷寇莫追。倘若赶之太急,蛮贼拼死杀来,吾军可保无虞?此所以欲擒之,必姑纵之。”
拿得住的是手,掩不住的是口-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拿得住的是手,掩不住的是口
【释义】:
比喻无法封住别人的口不让讲话。指无论怎样机密的事也会被人传开来。《三遂平妖传》一四:吩咐安童庄客等,不许向外人面前多嘴饶舌。常言道:拿得住的是手,掩不住的是口。家主恁般吩咐了,一般又有忍嘴不牢的,做新闻异事,说将出去。
难将一人手,掩得天下目-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难将一人手,掩得天下目
【释义】:
指权贵独断专行或仗势作恶,最终掩盖不了自己的劣迹丑行。唐·曹邺《读李斯传》诗:欺暗尚不然,欺明当自戮。难将一人手,掩得天下目。《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一五:今日选将出征,事务重大,难将一人手,掩得天下目。这如今或是那一员堪任正都督,或是那一员堪任副都督,先许五府侯伯指名推来,次用六部官签名保结,次后本兵官裁定参详,请旨定夺。如此再三,庶几用不失人,前无愤事。《金云翘传》一〇:你道打了我,便可以释旁人之疑,只怕难将一人手,掩得天下目!人可欺,天不可欺!《圣烈传》三:杨左诸人虽死,闻得这些人名声甚噪,今一日殒于非命,难将一人手,掩得天下目,未免惹人说短论长,你有何主意。
☉难将一人手,掩盖天下目
《鸳鸯针》三:原来,大座师是山东人,晓得卜享是如此如此的,是以认真执定了,断与他中。正是:见表先测里,虚心为实腹。难将一人手,掩盖天下目。
屁出了掩臀-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屁出了掩臀
【释义】:
比喻事情出来之后,补救已晚,且无补于事。《醒世姻缘传》二〇:事不宜迟,莫叫他把家事都抵盗与女儿去了,我们才屁出了掩臀。
迅雷不及掩耳-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迅雷不及掩耳
【释义】:
比喻事件或动作来势迅猛突然,使人猝不及防。□语出《晋书·石勒载记上》:“计不及设,所谓迅雷不及掩耳。”《五代史平话·晋》下:今延光反形已露,大梁去魏不过十驿田地,彼若有变,大军寻至,所谓迅雷不及掩耳也。《初刻拍案惊奇》一一:不期一伙应捕,拥入家来,正是迅雷不及掩耳,一时无处躲避。《女仙外史》二五:俗语云:“迅雷不及掩耳”,我们星夜进兵,扫清山寨,奏闻朝廷。
⊙疾雷不及掩耳
《三国演义》五九:吾乃巧用反间,畜士卒之力,一旦击破之。正所谓“疾雷不及掩耳”。《喻世明言》二一:然后遣将代领其兵,厚加恩劳,使倒戈以袭杭州。疾雷不及掩耳,董昌可克矣。
掩口胡卢-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掩口胡卢
【释义】:
形容用手捂着口不出声笑的样子。《林兰香》四:两人说着都掩口胡卢而笑。《海上花列传》三一:子刚问其缘故,三宝掩口胡卢,那高亚倒不理会。《楼中月》三九:这几句话,引得宝玉、阿金等莫不掩口胡卢。好得趋贤的面皮极老,漫说是笑他,即指着鼻头骂他,他也不要紧的。
⊙掩口葫芦
《九尾龟》八〇:别人看见他这般怪相,没有一个不是掩口葫芦的。
掩目而捕燕雀-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掩目而捕燕雀
【释义】:
蒙住眼睛捉燕雀。比喻自己欺骗自己。《三国演义》二:俗云:掩目而捕燕雀,是自欺也。微物尚不可欺以得志,况国家大事乎?
掩着耳朵咬核桃-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掩着耳朵咬核桃
【释义】:
比喻自欺欺人。《冷眼观》一九:他那个人叫做“今日不谈明日事,这山望见那山高,睡在树下等枣子,掩着耳朵咬核桃。”
一恶可以掩百善-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一恶可以掩百善
【释义】:
人做一件恶事,就把一百件善事也遮掩了。劝人不可做恶事的警戒之语。《十二楼·归正楼》:古语云:一善可以盖百恶。这等看来,一恶可以掩百善了。
怎将一人手,掩得天下口-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怎将一人手,掩得天下口
【释义】:
比喻人做出了不恰当的事或坏事,挡不住天下人的议论。《宜春香质》“风集”二:正是:若要人不知,须是己莫为。怎将一人手,掩得天下口?昨日馆中做的事,今日混堂中都晓得了,怎能禁得不传到先生、父兄耳朵里?
自掩其目,去捕燕雀-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自掩其目,去捕燕雀
【释义】:
自己蒙上眼睛去捉小燕雀。比喻自欺欺人。也用以比喻不研究客观情况盲目行事。《三国志通俗演义》一:(陈)琳曰:“俗说自掩其目,去捕燕雀,是自欺也,微物尚不可欺以得志,况国家大事,其可诈立乎?”
掩-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掩yǎn
副词
表示宾语所指的事物都是某一动作直接涉及的对象。作状语。可译为“全部”。
张衡《东京赋》:掩观九隩(yù),靡地不营。(《文选》上册页五三下)
——全部考察九州以内,没有一个地方不测度。(九隩:九州之内。营:度。)
掩-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掩yǎn
附类
动词。作“隐藏”解。
《左传·文公十八年》:毁则为贼,掩贼为藏(zāng)。(《春秋左传集解》册二页五二二)
——毁弃〔礼义〕就是贼,隐藏贼就是赃。(藏:用同“赃”。)
半掩门-汉语惯用语辞典
半掩门bàn yǎn mén
见“半开门”。
打掩护-汉语惯用语辞典
打掩护dǎ yǎn hù
比喻掩饰、遮盖或包庇。如他自己都承认了,你们别再替他打掩护了。
胡扑掩-汉语惯用语辞典
胡扑掩hú pū yǎn
比喻胡乱猜测。元王实甫《西厢记》“我从来欺硬怕软,吃苦不甘,你休只因亲事胡扑掩。”
掩眼法-汉语惯用语辞典
掩眼法yǎn yǎn fǎ
指遮住或转移别人的目光,使看不清真相的做法。毛泽东《评国民党十一中全会和三届二次国民参政会》“一切共产党人、爱国的国民党人、各个抗日党派和一切抗日同胞,都要睁起眼睛注视这个极端严重的时局,不要被投降派的掩眼法弄昏了头脑。”
掩样法-汉语惯用语辞典
掩样法yǎn yàng fǎ
指用假相掩隐真相的法术。《西游记》“我师兄已是命到禄绝了,如何是只黄虎!这都是那和尚惫,使的掩样法儿,将我师兄变作畜类!”
遮掩耳目-汉语惯用语辞典
遮掩耳目zhē yǎn ěr mù
见“遮人眼目”。
布发掩泥-佛源语词词典
布发掩泥
佛教传说故事。释迦牟尼于前世曾献花供养燃灯古佛。一次与燃灯佛同行,见地面泥泞,遂将头发解开,铺于地上,让燃灯佛踩踏而过。燃灯佛于是授记,使释迦牟尼终而成佛。故事告诉人们,供养佛一定要诚心实意,不惜毁伤身体,将来定能取得非常好的功果。《祖堂集·卷二·第二十八祖菩提达摩和尚》:“东京有一僧名神光……每问于师,师并不言说。又自叹曰:‘古人求法,敲骨取髓,刺血图像,布发掩泥,投崖饲虎,古尚如此,我何惜焉。’”
掩耳偷铃-佛源语词词典
掩耳偷铃
捂住耳朵偷铃。比喻自己欺骗自己。《五灯会元·卷十六·净众梵言首座》:“师曰:‘国师恁么道,大似掩耳偷铃。何故?说有说无,尽是野干鸣。诸人要识师子吼么?咄!’”宋·朱熹作“掩耳盗铃”。《答江德功书》:“成书不出姓名,以避近民之讥,此与掩耳盗铃之见何异。”但此二者均为上古汉语“掩耳盗钟”的变体。《吕氏春秋·自知》:“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怳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现代汉语多承朱熹用法,作“掩耳盗铃”,为常见成语。洪深《少奶奶的扇子》第四幕:“闭上了眼睛,不要知道世界上的龉龊,觉得可以保住自己的清高,岂非掩耳盗铃?”
真不掩假,曲不藏直-佛源语词词典
真不掩假,曲不藏直
又作“真不掩伪,曲不藏直”。真东西不会被假的所遮掩,弯曲的东西里面藏不了直的东西。比喻事物的性质非常清楚,不能掩盖。《五灯会元·卷十五·净源真禅师》:“问:‘诸法寂灭相即不问,如何是世间相?’师曰:‘真不掩假。’”又《五灯会元·卷十五·五祖师戒禅师》卷十五:“僧问:‘如何是佛?’师曰:‘鼻孔长三尺。’曰:‘学人不会。’师曰:‘真不掩伪,曲不藏直。’”
掩-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掩yǎn
①掩盖,遮蔽。《左传·僖公三十三年》:“且吾不以一眚~大德。”(眚shěng:过错。)《孔雀东南飞》:“阿女默无声,手巾~口啼。”②藏匿。《左传·文公十八年》:“毁则为贼,~贼为藏。”③关闭。《世说新语·品藻》:“荆门昼~,闲庭晏然。”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户。”(貂:指貂裘。)④止息,留止。《左传·昭公二十七年》:“仁者杀人以~谤,犹弗为也。”《楚辞·九章·悲回风》:“终长夜之曼曼兮,~此哀而不去。”⑤乘其不备而袭击。《左传·文公二年》:“秦军~晋上军。”《史记·魏豹彭越列传》:“于是上使使~梁王,梁王不觉。”
【掩蔽】遮蔽。《韩非子·备内》:“人主~,无道得闻。”《后汉书·郎传》:“白虹春见,~日曜。”
【掩捕】乘其不备而逮捕。《汉书·韩信传》:“上使使~韩王,囚之洛阳。”
【掩卷】合上书。苏辙《次韵子瞻感旧见寄》:“学成竟无用,~空自疑。”
【掩面】遮住而孔,哭泣的样子。白居易《长恨歌》:“君王~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掩匿】遮掩,隐瞒。《史记·曹相国世家》:“(曹)参见人有细过,专~覆盖之,府中无事。”
【掩泣】掩面而泣。白居易《琵琶行》:“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
【掩抑】①压制。元稹《戒励风俗德音》:“~其言则专蔽,诱掖其说则侵诬。”②低沉抑郁。白居易《琵琶行》:“弦弦~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
【掩映】①时隐时现。白居易《夜泛阳坞入明月湾即事寄崔湖州》:“~橘林千点火,泓澄潭水—盆油。”②遮映衬托。《徐霞客游记·游黄山日记》:“群峰环耸,木石~。”林觉民《与妻书》:“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
半掩门-现代汉语大词典
半掩门bàn yǎn mén
【释义】:
见“半开门”。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现代汉语大词典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bīng lái jiàng dǎng shuǐ lái tǔ yǎn
【释义】:
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的对付办法。王士美《铁旋风》:“哈哈,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有了困难犯什么难?我们自己克服,自己干!”
讳掩-现代汉语大词典
讳掩huì yǎn
【释义】:
回避掩饰。鲁迅《摩罗诗力说》:“形现既昭,已不可讳掩。”
隐掩-现代汉语大词典
隐掩yǐn yǎn
【释义】:
遮蔽掩盖。瞿秋白《饿乡纪程》:“要了解人类文化意义之切实隐掩的深处…那就不如以一无资格的‘人’,浸入于所要考察的社会里。”
反掩-现代汉语大词典
反掩fǎn yǎn
【释义】:
从门外把门关上。许地山《人非人》:“那人说完便把门反掩着。”
打掩护-现代汉语大词典
打掩护dǎ yǎn hù
【释义】:
①为保护主力部队完成任务或撤退,在主力部队的后面或侧面跟敌人作战。如:这场战役由一团负责打掩护。②比喻掩饰、遮盖或包庇。如:他自己都承认了,你们别再替他打掩护了。
掩-现代汉语大词典
掩yǎn
【释义】:
①遮盖;遮蔽。如:掩耳盗铃。②掩饰。夏衍《秋瑾传》:“知县从轿子里俯出上半身,怒容满面,但掩不住惊惶之色。”③藏匿。叶圣陶《夜》:“轻轻地转身把门关上,好像提防别的什么东西也乘势掩了进来。”④关闭;合上。巴金《家》:“街上行人非常少,店铺和公馆都静静地掩着门。”也指关门或合上箱盖等物时被夹住。浩然《艳阳天》:“‘咣’一声,把大门一关,差点儿掩了马本斋的鼻子。”⑤突然袭击;冲杀。如:掩袭。
掩人耳目-现代汉语大词典
掩人耳目yǎn rén ěr mù
【释义】:
遮蔽别人的耳目。指以假象蒙骗人。如:他忙着改换装束,好掩人耳目。
掩耳盗铃-现代汉语大词典
掩耳盗铃yǎn ěr dào líng
【释义】:
相传春秋时有人拾得一钟,想把它击碎背走,用椎一击,咣噹有声,怕人听见来抢,就赶快掩着耳朵,以为这样,别人就听不见了。事见《吕氏春秋·自知》。后以“掩耳盗铃”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洪深《少奶奶的扇子》:“闭上了眼睛,不要知道世界上的龌龊,觉得可以保住自己的清高,岂非掩耳盗铃?”
掩过饰非-现代汉语大词典
掩过饰非yǎn guò shì fēi
【释义】:
犹文过饰非。掩饰过失、错误。李广田《〈散文三十篇〉序》:“他们的手不用以创造,而用以掩过饰非。”
掩压-现代汉语大词典
掩压yǎn yā
【释义】:
盖上去压住。许地山《女儿心》:“于是一个个拿被窝争着向剩下的火焰掩压。”
掩伏-现代汉语大词典
掩伏yǎn fú
【释义】:
埋伏;藏匿。郭沫若《蔡文姬》:“你可以掩伏在近旁,听我们说些什么话,但不许有人露面。”
掩杀-现代汉语大词典
掩杀yǎn shā
【释义】:
乘其不备而进攻;冲杀。如:率军掩杀。
掩闭-现代汉语大词典
掩闭yǎn bì
【释义】:
关闭。郭沫若《屈原》:“左右二室后壁靠外侧均有门,左者开放,右者掩闭。”
掩讳-现代汉语大词典
掩讳yǎn huì
【释义】:
掩饰讳言。郭沫若《持久抗战的必要条件》:“我们在这次的神圣抗战中,用不着掩讳,我们的伤亡是有相当数量的。”
掩抑-现代汉语大词典
掩抑yǎn yì
【释义】:
①形容声音低沉。也指说话的语调低沉。老舍《赵子曰》:“作官的时候出锋头是心里的劲儿,越吞吐掩抑越见长处。”②形容心情抑郁。冰心《我的邻居》:“她在家里整天的凄凉掩抑,在这朗阔的野外,让她恣情的一恸,倒也是一种发泄。”
掩护-现代汉语大词典
掩护yǎn hù
【释义】:
①保护起来不使人知;庇护。郭沫若《洪波曲》:“汉口市区,因为有租界和敌产的掩护,始终不曾被炸。”也指袒护。柳青《创业史》:“‘你又来了!人家割竹子挣下钱,不还咱吗?’老婆掩护儿子说。”②以行动或火力等保障其他军队和人员的行动安全。主要对敌方采取警戒、钳制、阻击、袭扰、迷惑等手段来达到掩护的目的。魏巍《东方》:“我们的任务,就是在这里坚决阻住敌人,来掩护他们安全转移。”③作战时利用工事、山岗等遮蔽身体。
掩体-现代汉语大词典
掩体yǎn tǐ
【释义】:
供射击、隐蔽用的低于地面的露天工事。有单人掩体、机枪掩体、火炮掩体、坦克掩体等。孙犁《小胜儿》:“他跳出了掩体和敌人拼了死命。”
掩没-现代汉语大词典
掩没yǎn mò
【释义】:
掩盖埋没。叶圣陶《苦菜》:“至于下秧是我的工作了:将菜秧放在潭里,拨些松泥掩没了根部,就完事了。”
掩饰-现代汉语大词典
掩饰yǎn shì
【释义】:
掩盖文饰。茅盾《子夜》:“吴荪甫听着,把不住心头一跳,脸色也有点变了;赶快一阵狂笑掩饰了过去。”
掩卷-现代汉语大词典
掩卷yǎn juàn
【释义】:
合上书本。多为阅读中有所感触的举动。邹荻帆《读贺敬之的〈“八一”之歌〉》:“(我)掩卷沉思,猜摸着作者会如何展开下面的诗章。”
掩泪-现代汉语大词典
掩泪yǎn lèi
【释义】:
掩面流泪。许地山《女儿心》:“宜姑到看不见她,才掩泪回到寨里。”
掩泣-现代汉语大词典
掩泣yǎn qì
【释义】:
掩面而泣。郭沫若《残春》:“她说着说着,便掩泣起来。”
掩映-现代汉语大词典
掩映yǎn yìng
【释义】:
①或遮或露,时隐时现。郭小川《茫茫大海中的一个小岛》:“楼台殿阁的缩影哟,掩映在山头的云雾之中。”②遮映衬托。冰心《寄小读者》:“树影中湖光掩映,极其明媚。”
掩埋-现代汉语大词典
掩埋yǎn mái
【释义】:
埋葬。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他说他在阵地上掩埋烈士的时候,他掉了眼泪。”
掩笑-现代汉语大词典
掩笑yǎn xiào
【释义】:
掩口而笑;要笑而忍住不出声。《杨家将演义》:“众僧掩笑而散。”
掩袭-现代汉语大词典
掩袭yǎn xí
【释义】:
突然袭击。如:遭台风掩袭,堤防险象环生。
掩眼法-现代汉语大词典
掩眼法yǎn yǎn fǎ
【释义】:
遮住或转移别人的目光,使看不清真相。毛泽东《评国民党十一中全会和三届二次国民参政会》:“一切共产党人、爱国的国民党人、各个抗日党派和一切抗日同胞…不要被投降派的掩眼法弄昏了头脑。”
掩盖-现代汉语大词典
掩盖yǎn gài
【释义】:
①隐藏;隐瞒。如:掩盖事情真相。②遮盖。叶圣陶《游了三个湖》:“妙在四行树接叶交柯,把苏堤笼成一条绿荫掩盖的巷子。”
掩隐-现代汉语大词典
掩隐yǎn yǐn
【释义】:
遮掩;掩蔽。《人民文学》1979年第8期:“王昭君虽被久远的历史帷幕所掩隐,但她永远像一位活的人,因为她那美好的形象,一直流传在人民当中。”
掩蔽-现代汉语大词典
掩蔽yǎn bì
【释义】:
遮蔽。杨朔《风暴》:“(谢三财)转身从炕上拿起一条紫花布棉被,掩蔽着纸窗。”也指遮蔽之物或地方。洪深《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看见敌人飞机来临,他自会一面寻着掩蔽,一面持枪射击。”
掩蔽部-现代汉语大词典
掩蔽部yǎn bì bù
【释义】:
军事上用以保护人员或物资免受敌方炮火损害的掩蔽工事。一般构筑在地下。杨朔《用生命建设祖国的人们》:“战士们都住在临时新挖的掩蔽部里。”
掩鼻-现代汉语大词典
掩鼻yǎn bí
【释义】:
用手捂住鼻子。表示对肮脏、发臭之物的厌恶。如:掩鼻而过。
掩旗息鼓-现代汉语大词典
掩旗息鼓yǎn qí xī gǔ
【释义】:
卷起军旗,停擂战鼓。指军队隐蔽行动,避免暴露目标。也比喻停止行动。瞿秋白《饿乡纪程》:“刘守清又骂了他们一顿,才算掩旗息鼓的下去了。”
掩藏-现代汉语大词典
掩藏yǎn cáng
【释义】:
隐藏。杨沫《青春之歌》:“她竭力掩藏着内心的痛苦,但是眼泪还是在眼眶里打滚。”
掩覆-现代汉语大词典
掩覆yǎn fù
【释义】:
遮蔽。郭沫若《我的童年》:“潭的南沿是岩壁的高岸,有些地方有几株很茂盛的榕树掩覆着。”
蔽掩-现代汉语大词典
蔽掩bì yǎn
【释义】:
隐藏。徐迟《大场的一夜》:“便是那时我望到这十辆车,停得这样整齐…而且刚好把十辆车都蔽掩在树叶底下,已经使我惊叫了。”
饰非掩过-现代汉语大词典
饰非掩过shì fēi yǎn guò
【释义】:
掩饰过失,错误。鲁迅《学界的三魂》:“我虽然也被谥为‘土匪’之一,却并不想为老前辈们饰非掩过。”
水来土掩,兵来将挡-现代汉语大词典
水来土掩,兵来将挡shuǐ lái tǔ yǎn bīng lái jiàng dǎng
【释义】:
同“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如:大哥不必忧虑,水来土掩,兵来将挡,怕他什么?
漫天掩地-现代汉语大词典
漫天掩地màn tiān yǎn dì
【释义】:
铺天盖地。瞿秋白《饿乡纪程》:“苍苍的暮霭,渐渐地漫天掩地的下罩,东方故国送别的情意,涌出一丸冷月安慰我的回望。”
迅雷不及掩耳-现代汉语大词典
迅雷不及掩耳xùn léi bù jí yǎn ěr
【释义】:
比喻动作或事件突然而来,不及防备。邹韬奋《经历》:“我们对于这种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段都有些气愤,虽则我们都很镇定。”
遮掩-现代汉语大词典
遮掩zhē yǎn
【释义】:
①遮蔽;掩盖。巴金《春》:“月亮被暗灰色的云遮掩了,四周突然暗起来。”②犹掩饰。鲁迅《致杨霁云》:“然而若干叭儿,忽然转向,又挂新招牌以自利,一面遮掩实情,以欺骗世界的事,却未必会没有。”③躲藏;隐藏。杨朔《雪花飘在满洲》:“他好像一只蝙蝠,白天潜伏着,夜间才敢遮掩在黑暗的阴影下,来去在热闹的市街上。”
遮掩耳目-现代汉语大词典
遮掩耳目zhē yǎn ěr mù
【释义】:
遮掩别人的视听,掩饰真情。朱自清《执政府大屠杀记》:“听说事后执政府乘人不知,已将尸首掩埋了些,以图遮掩耳目。”
瑜不掩瑕-现代汉语大词典
瑜不掩瑕yú bù yǎn xiá
【释义】:
《孔子家语·问玉》:“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后多比喻优点不能掩盖缺点。樊增祥《〈东溪草堂词选〉自序》:“柳七、黄九,并负盛名,然《乐章》九卷,瑜不掩瑕。”
瑕不掩瑜-现代汉语大词典
瑕不掩瑜xiá bù yǎn yú
【释义】:
比喻缺点掩盖不了优点。王闿运《湘绮楼论唐诗》:“《北征》犹不免粗犷处;如‘垢腻脚不袜’、‘数日卧呕泄’等句,亦是诗中之一病,然瑕不掩瑜耳。”
收掩-现代汉语大词典
收掩shōu yǎn
【释义】:
收殓掩埋。许地山《人非人》:“据她说,她亲自收掩过几次被枪决的同志。”
稠掩掩-现代汉语大词典
稠掩掩chóu yǎn yǎn
【释义】:
密集而隐约无光。孔厥等《新儿女英雄传》:“这一天,正当月尽,天上只有星星稠掩掩的。”
虚掩-现代汉语大词典
虚掩xū yǎn
【释义】:
门窗等虽关闭而未闩。茅盾《子夜》:“冯云卿好像逢了大赦,跳起来伸了一个懒腰,又想了一想,就踱到女儿房外来。房门是虚掩着。”
一重一掩-汉语大词典
一重一掩
【1】谓山峦重叠稠密。{唐}{杜甫}《岳麓山道林二寺行》之三:“一重一掩吾肺腑﹐山鳥山花吾友于。”{清}{钱谦益}《出芳村抵祥符寺》诗:“一重一掩吾肺腑﹐到此方知{杜老}詩。”亦作“[一掩一重]”。{金}{元好问}《赋邢州鹊山》诗:“{太行}横截九州半﹐一掩一重俱有態。”
半掩門兒-汉语大词典
半掩門兒
【1】指暗娼。{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二章:“〔{刘宗敏}〕说:‘把这个半掩门儿拉出去收拾了!’”
博掩-汉语大词典
博掩
亦作“[博揜]”【1】古代六博﹑意钱一类的博戏,角胜负以取人财物。泛指赌博。《後汉书·王符传》:“或以遊博持掩爲事。”{李贤}注:“博﹐六博;掩﹐意錢也。”{唐}{慧琳}《一切经音义》卷五九:“博掩:博﹐博戲也﹐用六著六棊﹐謂之六博。掩﹐圍棊也﹐《纂文》云:撲掩﹐跳錢戲也﹐俗人謂之射意﹐一曰射數﹐或云博戲﹐掩取人財物也。”{清}{袁枚}《新齐谐·赌钱神号迷龙》:“《汉书·公卿表》﹐以博揜失侯者十餘人。”
兵來將擋, 水來土掩-汉语大词典
兵來將擋, 水來土掩
【1】见“兵来將敵﹐水來土堰”。
凌掩-汉语大词典
凌掩
【1】谓贬低掩盖别人的成绩或长处。{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後集·六一居士》引《本朝名臣传》:“{修}({歐陽修})曰:‘{宋公}於此﹐日久功深﹐吾可掩其長哉!’遂各列其姓名。{宋庠}聞而喜曰:‘自昔文人相凌掩﹐斯事古未有也。’”
函掩-汉语大词典
函掩
【1】掩藏。《韩非子·主道》:“函掩其迹﹐匿其端﹐下不能原。”
反掩-汉语大词典
反掩
【1】从门外把门关上。{碧野}《没有花的春天》第四章:“她就蹑尖脚步走出门来﹐轻轻地把房门反掩好。”{许地山}《人非人》:“那人说完便把门反掩着。”
埋掩-汉语大词典
埋掩
【1】掩埋,埋葬。《後汉书·曹褒传》:“此等多是{建武}以來絶無後者﹐不得埋掩。”《水浒传》第九八回:“{葉清}令軍士挑土埋掩。”《东周列国志》第二三回:“〔{弘演}〕拔佩刀自剖其腹﹐手取{懿公}之肝納於腹中﹐須臾而絶。從者如言埋掩。”
嫗掩-汉语大词典
嫗掩
【1】怜爱。《淮南子·俶真训》:“今夫積惠重厚﹐累愛恩﹐以聲華嘔苻嫗掩萬民百姓﹐使知之訢訢然人樂其性者﹐仁也。”
瑕不掩瑜-汉语大词典
瑕不掩瑜
亦作“[瑕不揜瑜]”【1】比喻缺点掩盖不了优点。{王闿运}《湘绮楼论唐诗》:“《北征》猶不免粗獷處;如‘垢膩脚不韈’﹑‘數日卧嘔泄’等句﹐亦是詩中之一病﹐然瑕不掩瑜耳。”{宋}{邵博}《闻见後录》卷四:“惜哉{仲淹}﹐壽不永乎!非不廢是﹐瑕不掩瑜。雖不至于聖﹐其聖人之徒歟!”《晋书·周顗传论》:“{顗}招時論﹐尤其酒德﹐《禮經》曰‘瑕不掩瑜’﹐未足韜其美也。”《礼记·聘义》:“昔者君子比德於玉焉……瑕不揜瑜﹐瑜不揜瑕﹐忠也。”
瑜不掩瑕-汉语大词典
瑜不掩瑕
【1】《孔子家语·问玉》:“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礼记·聘礼》作“瑜不揜瑕”。{郑玄}注:“瑕,玉之病也。瑜,其中間美者。”原谓玉之性,美与恶不互相掩盖,后多比喻优点不能掩盖缺点。{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进士归礼部》:“{昂}({李昂})因曰:‘觀衆君子之文﹐信美矣;然古人云:瑜不掩瑕﹐忠也。其有詞或不典﹐將與衆評之若何?’”{樊增祥}《<东溪草堂词选>自序》:“{柳七}﹑{黄九}﹐並負盛名﹐然《樂章》九卷﹐瑜不掩瑕。”{明}{谢榛}《四溟诗话》卷二:“雖盛{唐}名家﹐亦有罅隙可議﹐所謂瑜不掩瑕是也。”
東掩西遮-汉语大词典
東掩西遮
【1】谓左右遮掩,隐瞒真相。《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别件事﹐或者有些東扯西拽﹐東掩西遮﹐東三西四﹐不容易説話;這做媒乃是冰人撮合﹐一天好事。”
權掩-汉语大词典
權掩
【1】谓施用计谋,偷袭敌人。{汉}{王充}《论衡·恢国》:“兵至{牧野}﹐晨舉脂燭﹐奸謀惑民﹐權掩不備。”
收掩-汉语大词典
收掩
【1】收殓掩埋。{许地山}《危巢坠简·人非人》:“据她说﹐她亲自收掩过几次被枪决的同志。”【2】收捕。《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十八年》:“{胡太后}收掩羽林﹑虎賁兇强者八人斬之。”《後汉书·党锢传·苑康》:“{康}既常疾閹官﹐因此皆窮相收掩﹐無得遺脱。”
水來土掩-汉语大词典
水來土掩
【1】比喻根据情况设法抵挡。《水浒传》第二十回:“自古道:‘水來土掩﹐兵到將迎。’”{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九:“水来土掩﹐匪来枪挡。”{任溶溶}《一个怪物和一个小学生》:“可是孩子不慌不忙﹐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三国演义》第七三回:“豈不聞‘水來土掩﹐將至兵迎’?”
江郎才掩-汉语大词典
江郎才掩
同“[江淹才盡]”【1】《隋唐演义》第三六回:“{煬帝}好大喜功﹐每事自恃有才﹐及至征蠻草詔﹐便覺{江郎}才掩。”
漫天掩地-汉语大词典
漫天掩地
【1】铺天盖地。{瞿秋白}《饿乡纪程》十四:“苍苍的暮霭﹐渐渐地漫天掩地的下罩﹐东方故国送别的情意﹐涌出一丸冷月安慰我的回望。”
打掩護-汉语大词典
打掩護
【1】在主力部队的侧面或后面跟敌人作战,保护主力部队完成任务或撤退。【2】比喻掩饰﹑遮盖或包庇。如:他自己都承认了﹐你们别再替他打掩护了。
持掩-汉语大词典
持掩
【1】意钱为博。《後汉书·王符传》:“或以謀姦合任爲業﹐或以游博持掩爲事。”{李贤}注:“博謂六博﹐掩謂意錢也。”
捕掩-汉语大词典
捕掩
【1】捉拿,肃清。{宋}{范仲淹}《上执政书》:“以某觀之﹐自京四嚮千里之間﹐或多寇盗﹐蓋創置巡檢﹐路分頗多﹐而卒伍至羸﹐捕掩無効。”
掩-汉语大词典
掩
《廣韻》衣儉切,上琰,影。【1】遮没;遮蔽。《书·盘庚上》:“世選爾勞﹐予不掩爾善。”{孔}传:“言我世世選汝功勤﹐不掩蔽汝善。”《左传·僖公三十三年》:“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唐}{韩愈}《县斋有怀》诗:“朝食不盈腸﹐冬衣纔掩髂。”《红楼梦》第六五回:“身上穿着大紅小襖﹐半掩半開的。”【2】文饰;掩饰。《吴子·图国》:“掩以朱漆﹐畫以丹青。”{唐}{韩愈}《择言解》:“言既我禍﹐即無以掩其辭﹐能不罹於過者亦鮮矣。”《红楼梦》第一〇五回:“方才{老趙}在這裏的時候﹐番役呈禀有禁用之物並重利欠票﹐我們也難掩過。”{夏衍}《秋瑾传·序幕》:“知县从轿子里俯出上半身﹐怒容满面﹐但掩不住惊惶之色。”【3】藏匿;隐匿。《国语·鲁语上》:“毁則者爲賊﹐掩賊者爲藏。”{韦昭}注:“掩﹐匿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六回:“他此番回到家鄉﹐先不到家﹐在外面捱到天黑﹐方才掩了回去。”{叶圣陶}《夜》:“轻轻地转身把门关上﹐好像提防别的什么东西也乘势掩了进来。”【4】指掩埋。{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栽树》:“正月盡﹐二月可剔樹枝;二月盡﹐三月可掩樹枝。”原注:“埋樹枝土中﹐生二歲已上﹐可移種矣。”《杨家将演义》第四十回:“不數日回報﹐{孟良}﹑{焦贊}二尸﹐俱暴露於{幽州}城坳﹐今以沙土掩之而回。”【5】盖过;超过。《国语·晋语五》:“爾童子﹐而三掩人於朝。”{韦昭}注:“掩﹐蓋也。”{唐}{杨巨源}《赠李傅》诗:“知因公望掩能文﹐誓激明誠在致君。”{宋}{王灼}《碧鸡漫志》卷三:“《霓裳》一曲﹐足掩前古。”{清}{赵翼}《瓯北诗话·杜少陵诗》:“{微之}謂其薄《風》《雅》﹐該{沈}{宋}﹐奪{蘇}{李}﹐吞{曹}{劉}﹐掩{顔}{謝}﹐綜{徐}{庾}﹐足見其牢籠萬有。”【6】关闭;合上。《南史·袁粲传》:“席門常掩﹐三逕裁通。”{唐}{王驾}《社日》诗:“{鵝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雞棲半掩扉。”《红楼梦》第三七回:“{迎春}掩了詩﹐又向一個小丫頭道:‘你隨口説個字來。’”{巴金}《家》二一:“街上行人非常少﹐店铺和公馆都静静地掩着门。”【7】指关门或合上箱盖等物时被夹住。{浩然}《艳阳天》第一二二章:“‘咣’一声﹐把大门一关﹐差点儿掩了{马本斋}的鼻子。”【8】覆盖;囊括。《汉书·叙传下》:“掩有東土﹐自{岱}徂海。”《文选·张衡<东京赋>》:“掩觀九隩﹐靡地不營。”{薛综}注:“掩﹐猶及也。”{宋}{周密}《癸辛杂识续集·张世杰忠死》:“及舟發至海中﹐乃盡殺之﹐掩有數家之財焉。”{明}{冯梦龙}《智囊补·察智·吴复》:“〔{陳德}〕抵家﹐而{林}適與{張}狎﹐聞夫叩門聲﹐匿牀下。既夫婦相勞苦﹐因叙及藏金之故。比晨往﹐而{張山}竊聽﹐啓後扉出﹐先掩有之矣。”【9】停留;止息。《楚辞·九章·悲回风》:“終長夜之曼曼兮﹐掩此哀而不去。”{姜亮夫}注:“掩﹐留止之也。”{汉}{班昭}《女诫》:“是故室人和則謗掩。”《文选·潘岳<西征赋>》:“掩{細柳}而撫劒﹐快{孝文}之命帥。”{李善}注引《方言》:“掩﹐止也。”《红楼梦》第十五回:“命手下人掩樂停音。”【10】突然袭击;冲杀。《史记·魏豹彭越列传》:“於是上使使掩{梁王}﹐{梁王}不覺﹐捕{梁王}囚之{雒陽}。”《梁书·侯景传》:“{景}退還{吴郡}﹐達{松江}﹐而{侯瑱}軍掩至﹐{景}衆未陣﹐皆舉幡降。”《新唐书·马燧传》:“{悦}不出﹐陰伏萬人﹐將以掩{燧}。”《封神演义》第九三回:“以得勝之師﹐掩{孟津}之後﹐{姜尚}雖能﹐安得豫爲之計哉!”【11】捕捉。《史记·酷吏列传》:“{縱}至﹐掩{定襄}獄中﹐重罪輕繫二百餘人。”《後汉书·党锢传·范康》:“{康}既常疾閹官﹐因此皆窮相收掩﹐無得遺脱。”《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慮恐有人相掩﹐潛身伏在蘆中。”{宋}{吴曾}《能改斋漫录·逸文》:“{陳升之}在相位﹐嘗夙興未出﹐其傔皆集廳前﹐忽有大豕奔逸而去。衆以{升之}未出﹐而外門又未啓﹐乃相與掩而縛之。”【12】尽。参见“[掩羣]”。【13】谓意钱。博戏的一种。《後汉书·王符传》:“或以游博持掩爲事。”{李贤}注:“掩﹐謂意錢也。”【14】通“[按]”。《淮南子·道应训》:“物故有近之而遠﹐遠之而近者。故大人之行﹐不掩以繩﹐至所極而已矣。”{于省吾}《双剑誃诸子新证·淮南子三》:“掩﹐應讀作按。此言大人之行﹐不能按之以繩也。”{于省悟}《兵略训》:“扶義而動﹐推理而行﹐掩節而斷割﹐因資而成功。”【15】通“[馣]”。参见“[掩掩]”。【16】见“掩冉”。
掩伺-汉语大词典
掩伺
【1】暗中窥伺。《东观汉记·赵孝传》:“{建武}初﹐天下初定﹐穀食尚少。{孝}得穀﹐炊將熟﹐令弟{禮}夫妻俱出外﹐{孝}夫妻共蔬食。比{禮}夫妻歸﹐即曰:‘我已食訖。’以穀飯獨與之。積久﹐{禮}心疑。後掩伺見之﹐亦不肯食。”
掩過揚善-汉语大词典
掩過揚善
同“[掩惡揚善]”【1】《汉书·丙吉传》:“〔{丙吉}〕於官屬掾吏﹐務掩過揚善。”
掩著-汉语大词典
掩著
【1】谓掩盖剽窃他人文章的痕迹。{清}{章学诚}《文史通义·言公中》:“然而不能不恫心於竊之者﹐蓋穿窬胠篋之智﹐必有竄易更張﹐以就其掩著﹐而因以失其本指也。”{清}{章学诚}《文史通义·言公中》:“君子惡夫盜人之言﹐而遽鏟去其迹﹐以遂掩著之私也。”
掩埋-汉语大词典
掩埋
【1】埋葬。《南史·齐纪上·武帝》:“甲子﹐詔都下二縣﹐墳墓毁發﹐隨宜掩埋﹐遺骸未櫬者﹐並加斂瘞。”{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他说他在阵地上掩埋烈士的时候﹐他掉了眼泪。”{清}{刘大櫆}《内阁学士前工部左侍郎张公墓志铭》:“又以其餘米﹐買山以掩埋枯骨之暴露者。”
掩地表畝-汉语大词典
掩地表畝
【1】按照耕地面积标明经界。掩,通“按”。《荀子·富国》:“兼足天下之道在明分。掩地表畝﹐刺屮殖穀﹐多糞肥田﹐是農夫衆庶之事。”
掩祕-汉语大词典
掩祕
【1】隐瞒,秘而不宣。《後汉书·李固传》:“近{北鄉侯}薨﹐{閻后}兄弟及{江京}等共掩祕﹐遂有{孫程}手刃之事。”
掩謗-汉语大词典
掩謗
【1】止息诽谤。《左传·昭公二十七年》:“{戌}也惑之:仁者﹐殺人以掩謗﹐猶弗爲也。今吾子﹐殺人以興謗﹐而弗圖﹐不亦異乎!”
掩旗息鼓-汉语大词典
掩旗息鼓
【1】卷起军旗,停擂战鼓。指军队隐蔽行动,避免暴露目标。《明史·流贼传·张献忠》:“{獻忠}因得與山民市鹽芻米酪﹐收潰散﹐掩旗息鼓﹐益西走{白羊山}。”【2】比喻停止行动。{瞿秋白}《饿乡纪程》十三:“{刘守清}又骂了他们一顿﹐才算掩旗息鼓的下去了。”《红楼梦》第六二回:“{秦顯家的}聽了﹐轟去了魂魄﹐垂頭喪氣﹐登時掩旗息鼓﹐捲包而去。”
掩亞-汉语大词典
掩亞
【1】关闭。{宋}{欧阳修}《蝶恋花》词:“小院深深門掩亞﹐寂寞珠簾﹐畫閤重重下。”
掩猳-汉语大词典
掩猳
【1】盖在素菜上的猪肉。{明}{唐顺之}《祭孙南野太仆文》:“公瘠於官﹐不繫其家。{晏嬰}鉅族﹐豆無掩猳。”
掩面-汉语大词典
掩面
【1】犹封皮。{宋}{周煇}《清波别志》卷上:“{東坡}守{杭}﹐所屬嘗申漏税﹐乃遠方獲薦士﹐以裹糧置貨﹐封掩﹐贋作某上{杭州}知府{蘇内翰}。士辭窮吐實﹐且曰:‘今負天下重名﹐孰踰先生﹐沿塗既賴以免﹐自此入京﹐意通行無礙﹐不虞敗獲也。’{坡}乃呼筆吏﹐俾易掩面﹐用己銜﹐至京師{竹竿巷}{蘇學士}。且語之:‘乃舍弟{子由}也﹐此真無礙矣。’”【2】遮住面孔。悲不忍见貌;哭泣貌。{清}{姚燮}《双鸩篇》:“妾手掩面啼聲低﹐妾手不敢牽郎衣。”{唐}{白居易}《长恨歌》:“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3】遮住面孔。羞惭貌。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同盟会·东京各界告乡人书》:“諸君如辦學有滯礙﹐或籌款甚艱難﹐尚其爲國家前途計﹐而掩面重來乎!”《後汉书·陈蕃传》:“若受爵不讓﹐掩面就之﹐使皇天震怒﹐災流下民﹐於臣之身﹐亦何所寄?”【4】盖在尸体面部的白色的布或绢。《荀子·礼论》:“設掩面儇目﹐鬠而不冠笄矣。”{杨倞}注:“《士喪禮》﹐掩用練帛﹐廣終幅﹐長五尺。”
掩塞-汉语大词典
掩塞
【1】堵塞。《後汉书·苏章传》:“{暠}匿不敢言﹐而自上退位﹐歸鄉里﹐私掩塞冢椁。”【2】蒙蔽。{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上天蒼蒼﹐不可掩塞。”
掩替-汉语大词典
掩替
【1】淹没废弃。《晋书·刘毅传》:“願聖世舉《春秋》之遠制﹐改列爵之舊限﹐使夫功行之實不相掩替。”
掩心-汉语大词典
掩心
【1】刀柄末端铆住刀心的部位。《水浒传》第二六回:“〔{武松}〕掣出那口尖刀來;右手四指籠着刀靶﹐大母指按住掩心。”《儿女英雄传》第五回:“他便向銅旋子裏拿起那把尖刀﹐右手四指攏定了刀把﹐大拇指按住了刀子的掩心。”【2】护胸的铠甲。《三国演义》第四八回:“{韓當}獨披掩心﹐手執長鎗﹐立於船頭。”《资治通鉴·後唐明宗长兴元年》:“{從榮}大驚﹐命取鐵掩心擐之﹐坐調弓矢。”{胡三省}注:“甲在胸前者謂之掩心。”
掩耳-汉语大词典
掩耳
【1】御寒护耳的用品。《元典章·礼部五·春牛经式》:“釋策牛人罨耳……寅亥時爲通氣﹐故揭一邊。子丑時芒神全戴掩耳﹐爲嚴凝時全掩也。”【2】指不闻不问。{清}{唐孙华}《哭曹九咸明府》诗之四:“折腰憐傲吏﹐掩耳作家翁。”【3】捂住耳朵不听。{唐}{韩愈}《寄卢仝》诗:“勸參留守謁大尹﹐言語纔及輒掩耳。”《左传·昭公三十一年》:“{荀躒}掩耳而走。”{汉}{荀悦}《汉纪·昭帝纪》:“面刺王過﹐王至掩耳趨走。”{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六:“一日游{西湖}﹐望{建業}五色雲起﹐諸君謂爲慶雲﹐擬賦詩。{劉}獨引大白慷慨曰:‘此王氣也﹐後十年有英主出﹐吾當輔之。’衆皆掩耳。”
掩取-汉语大词典
掩取
【1】乘其不意而夺取或捕捉。《後汉书·酷吏传·黄昌》:“後乃密遣親客﹐至門下賊曹家﹐掩取得之。”《新唐书·冯宿传》:“府大集﹐部曲輒與{文壽}偕來﹐{宿}掩取而榜殺之。”{明}{刘基}《春秋明经·齐侯袭莒》:“况以陰謀閟計﹐出其不意而掩取之乎?”【2】尽取,全部捕杀。《礼记·曲礼下》“大夫不掩羣”{唐}{孔颖达}疏:“大夫不掩羣者﹐羣謂禽獸共聚也。羣聚則多﹐不可掩取之。”
掩映-汉语大词典
掩映
【1】谓或遮或露,时隐时现。{唐}{白居易}《夜泛阳坞入明月湾即事寄崔湖州》诗:“掩映橘林千點火﹐泓澄潭水一盆油。”{宋}{晏殊}《渔家傲》词:“風颭亂﹐高低掩映千千萬。”{明}{田艺蘅}《留青日札·龙井神女祠》:“時林月漸明﹐隱隱見橘柚影中一美人掩映﹐若隔烟霧。”{郭小川}《茫茫大海中的一个小岛》诗:“楼台殿阁的缩影哟﹐掩映在山头的云雾之中。”【2】遮蔽;隐蔽。{元}{郑光祖}《老君堂》第一折:“我在此樹邊掩映着﹐等他出來時﹐着他死於斧下。”{唐}{元稹}《赛神》诗:“採薪持斧者﹐棄斧縱横奔。山深多掩映﹐僅免鯨鯢吞。”《三国演义》第一〇九回:“〔{司馬昭}〕豈不知兵法?若見地勢掩映﹐必不肯近。”【3】盖过,压倒。{唐}{高仲武}《中兴间气集·郎士元》:“‘蕭條夜静邊風吹﹐獨倚營門向秋月’﹐可以齊衡古人﹐掩映時輩。”{明}{高攀龙}《<朱子节要>序》:“蓋其精神氣力﹐真足以柱石兩間﹐掩映千古。”{清}{黄宗羲}《留别海昌同学序》:“諸子風華掩映千人﹐多廊廟之器。”{唐}{李白}《陈情赠友人》诗:“多君騁逸藻﹐掩映當時人。”【4】遮映衬托。{南唐}{冯延巳}《虞美人》词:“春山拂拂横秋水﹐掩映遥相對。”{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游黄山日记》:“宛轉隨溪﹐羣峰環聳﹐木石掩映。”{清}{纳兰性德}《疏影·芭蕉》词:“小立吹裾﹐常伴春慵﹐掩映繡牀金縷。”{冰心}《寄小读者》十八:“树影中湖光掩映﹐极其明媚。”
掩獲-汉语大词典
掩獲
【1】捕获。{三国} {魏}{曹操}《掩獲宋金生表》:“臣輒部武猛都尉{吕納}﹐將兵掩獲得{生}﹐輒行軍法。”{唐}{康骈}《剧谈录·田膨郎偷玉枕》:“未知賊在何許﹐可報司存掩獲否?”{宋}{苏轼}《将合转一官与李直方酬奖状》:“{直方}以進士及第﹐母子二人相須爲命﹐而能以忠義奮激﹐親手擊刺﹐以除一方之患﹐比之尋常捕盜官﹐偶然掩獲十數饑寒之民號爲劫賊者﹐不可同日而語矣。”
掩泉-汉语大词典
掩泉
【1】没于黄泉。死的讳词。{明}{高启}《送安南使者杜舜卿还国应制》:“號册纔臨境﹐容衣忽掩泉。”
掩殣-汉语大词典
掩殣
【1】埋葬。《陈书·世祖纪》:“唯戚藩舊壟﹐士子故塋﹐掩殣未周﹐樵牧猶衆。”
掩骼埋窆-汉语大词典
掩骼埋窆
【1】见“掩骼埋胔”。
掩蔭-汉语大词典
掩蔭
【1】遮盖,荫蔽。{唐平铸}《转战江淮河汉》:“村庄大都在高大的竹林掩荫之下。”
掩迷-汉语大词典
掩迷
【1】犹蒙蔽。《新唐书·郭子仪传》:“宦豎掩迷﹐庶政荒奪﹐遂令陛下徬徨暴露﹐越在{陝}服。”
掩薶-汉语大词典
掩薶
同“[掩埋]”【1】{清}{钱陆灿}《周亮工墓志铭》:“城以外戰死無翣﹐白骨相枕藉﹐公蠲槖掩薶之。”
掩諱-汉语大词典
掩諱
【1】掩饰讳言。{郭沫若}《羽书集·持久抗战的必要条件》:“我们在这次的神圣抗战中﹐用不着掩讳﹐我们的伤亡是有相当数量的。”
掩口胡盧-汉语大词典
掩口胡盧
【1】捂嘴而笑。多指暗笑,窃笑。胡卢,笑貌。语本《後汉书·应劭传》:“昔{鄭}人以乾鼠爲璞,鬻之於{周};{宋}愚夫亦寳燕石,緹十重。夫覩之者掩口盧胡而笑,斯文之族,無乃類旃。”{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村中少年好事者﹐馴養一蟲﹐自名‘蠏殼青’……逕造廬訪{成}。視{成}所蓄﹐掩口胡盧而笑。”{清}{赵翼}《瓯北诗话·查初白诗》:“惟{查初白}才氣開展﹐工力純熟﹐鄙意欲以繼諸賢之後﹐而聞者已掩口胡盧。”
掩閉-汉语大词典
掩閉
【1】隐瞒,包庇。《元典章·台纲二·体察》:“管民官與按察司官遞相照刷文卷﹐有道來那般照刷呵﹐遞互廝掩閉者﹐罪過不交出來者。”【2】关闭。《後汉书·袁閎传》:“乃築室﹐四周於庭﹐不爲户﹐自牖納飲食而已……母思{閎}﹐時往就視﹐母去便掩閉﹐兄弟妻子莫得見也。”《红楼梦》第八一回:“又來至{蘅蕪院}﹐更是香草依然﹐門窗掩閉。”{郭沫若}《屈原》第五幕:“左右二室后壁靠外侧均有门﹐左者开放﹐右者掩闭。”
掩掩-汉语大词典
掩掩
【1】形容香气浓郁。掩,通“馣”。《文选·宋玉<高唐赋>》:“薄草靡靡﹐聯延夭夭﹐越香掩掩。”{刘良}注:“掩掩﹐香氣貌。”{王念孙}《读书杂志馀编·文选》:“《高唐賦》:‘越香掩掩。’掩﹐亦與馣同。《廣雅》曰:‘馣﹐香也。’又曰:‘馣馣﹐香也。’”【2】隐约,模糊。{唐}{元稹}《通州丁溪馆夜别李景信》诗之一:“月濛濛兮山掩掩﹐束束别魂眉斂斂。”
掩跳-汉语大词典
掩跳
【1】见“掩撲”。
掩咽-汉语大词典
掩咽
【1】犹掩泣。{南朝} {梁}{江淹}《齐太祖高皇帝诔》:“龍鑾既整﹐羽衛以陳。深酸舊物﹐掩咽故臣。”
掩過飾非-汉语大词典
掩過飾非
【1】犹言文过饰非。掩饰过失﹑错误。{李广田}《<散文三十篇>序》:“他们想占有一切﹐他们的手不用以创造﹐而用以掩过饰非。”
掩縟-汉语大词典
掩縟
【1】谓光彩掩映。《文选·谢庄<月赋>》:“升清質之悠悠﹐降澄輝之藹藹。列宿掩縟﹐長河韜映。”{李善}注引《说文》:“縟﹐繁采飾也。”
掩攢-汉语大词典
掩攢
【1】安葬。攒,待葬的棺柩。{宋}{周密}《癸辛杂识前集·贾母饰终》:“太史選用來年正月二十三日起攢﹐二月初三發引﹐三月十三日掩攢。”
掩口-汉语大词典
掩口
【1】以手捂住嘴巴。《礼记·曲礼上》:“負劒辟咡詔之﹐則掩口而對。”{孔颖达}疏:“掩口﹐恐氣觸人。”【2】沉默不语;不敢出声。《史记·孝武本纪》:“臣恐效{文成}﹐則方士皆掩口﹐惡敢言方哉!”《後汉书·酷吏传·阳球》:“{松覽}等皆出於微蔑﹐斗筲小人……莫不被蒙殊恩﹐蟬蜕滓濁。是以有識掩口﹐天下嗟歎。”《东周列国志》第八二回:“忠臣掩口﹐讒夫在側﹐邪説諛辭﹐以曲爲直。”
掩涕-汉语大词典
掩涕
【1】掩面流泪。{梁启超}《意大利建国三杰传》第十三节:“乃進而描寫{意大利}列國苛虐慘制之形﹐人民呻吟呼之狀﹐舉座聞者﹐咸爲掩涕。”{唐}{韩愈}《别知赋》:“倚郭郛而掩涕﹐空盡日以遲留。”《楚辞·离骚》:“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掩目捕雀-汉语大词典
掩目捕雀
【1】遮住眼睛捉飞雀。比喻自欺欺人。《三国志·魏志·陈琳传》:“《易》稱‘即鹿無虞’﹐諺有‘掩目捕雀’。夫微物尚不可欺以得志﹐況大國之事﹐其可以詐立乎!”《北史·魏纪五·孝武帝》:“間者﹐凶權誕恣﹐法令變常﹐遂立夷貊輕賦﹐冀信天下之意﹐隨以箕斂之重﹐終納十倍之征﹐掩目捕雀﹐何能過此!”《朱子语类》卷七二:“諺所謂‘掩目捕雀’﹐我却不見雀﹐不知雀却看見我。”
掩棄-汉语大词典
掩棄
【1】谓死于道途而草草收葬。{唐}{赵徵明}《回军跛者》诗:“常恐道路旁﹐掩棄狐兔塋。所願死鄉里﹐到日不願生。”
掩耳盜鐘-汉语大词典
掩耳盜鐘
【1】捂住耳朵偷钟。比喻自己欺骗自己。语出《吕氏春秋·自知》:“{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鍾者,欲負而走。則鍾大不可負,以椎毁之,鍾怳然有音。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揜其耳。”{唐}{刘知幾}《史通·书志》:“或以前爲後﹐以虚爲實﹐移的就箭﹐曲取相諧﹐掩耳盜鐘﹐自云無覺﹐詎知後生可畏﹐來者難誣者邪!”{明}{杨慎}《希夷易图》:“《後天圖》見於{邵伯温}之序。{朱子}因其出{希夷}而諱之﹐殆掩耳盜鍾也。”
掩瑕-汉语大词典
掩瑕
【1】遮盖缺点。{明}{胡应麟}《诗薮·近体下》:“絶調易卑﹐五言絶即拙匠易於掩瑕﹐七言絶雖高手難於中的。”《南史·陆厥传》:“至於掩瑕藏疾﹐合少繆多﹐則{臨淄}所云‘人之著述﹐不能無病’者也。”
掩人耳目-汉语大词典
掩人耳目
【1】遮蔽别人的耳目。谓以假象蒙骗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〇五回:“‘我天天開的藥方﹐你們只管撮了來煎﹐却不可給他吃。’{龍光}道:‘這又是何意?’{博如}道:‘這不過是掩人耳目﹐就是别人看了方子﹐也是藥對脈案的。’”{清}{恽敬}《驳朱锡鬯书杨太真传後》:“{太真}爲道士已入宫﹐{玄宗}欲掩人耳目﹐故遲至{天寳}四載﹐方册爲貴妃耳。”
掩遏-汉语大词典
掩遏
【1】阻抑,压制。{唐}{李商隐}《有感》诗之二:“蒼黄五色棒﹐掩遏一陽生。”{清}{戴名世}《答朱生书》:“獨其胸中之思﹐掩遏抑鬱無所發洩﹐則嘗見之文辭﹐雖不求工﹐頗能自快其志。”【2】犹抹煞。《宣和书谱·孔琳之》:“方時以剛正自力﹐不能阿諛當前者﹐故奄奄衆人後。至於作字之工﹐人不得掩遏也。”
掩袂-汉语大词典
掩袂
【1】以衣袖拭泪。{宋}{苏轼}《祭欧阳伯和父文》:“投筆掩袂﹐斯文日化﹐躡風系景﹐安所止戾。”{明}{沈德符}《野獲编·妓女·杜韦》:“{韋}應曰:‘君怯甚﹐不可多語傷神﹐我上天入地必隨君。’{范}亦爲哽咽。此時已心知二人必無獨死理矣。{伯起}每爲余談此﹐淚尚承睫﹐余亦爲之掩袂。”{清}{吴伟业}《思陵长公主挽诗》:“國母摩笄刺﹐宫娥掩袂傷。他年標信史﹐同日見{高皇}。”【2】用衣袖遮面。《艺文类聚》卷二九引{南朝}{梁}{刘孝绰}《侍离宴》诗:“掩袂望征雲﹐銜杯惜餘景。”{清}{昭槤}《啸亭续录·稗事数则》:“一日﹐有閣中胥吏請假﹐公問何事﹐曰:‘適聞父訃信。’公習以爲常﹐亦云:‘好﹐好。’舍人等皆掩袂笑。”
掩噎-汉语大词典
掩噎
【1】掩泣哽咽。{唐}{徐彦伯}《题东山子李適碑阴》诗之一:“忽驚《薤露曲》﹐掩噎{東山}雲。”
掩蔽-汉语大词典
掩蔽
【1】指遮蔽之物或地方。{洪深}《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第四章:“看见敌人飞机来临﹐他自会一面寻着掩蔽﹐一面持枪射击。”【2】遮蔽。{唐}{刘知幾}《史通·载文》:“國之得喪﹐如日月之蝕焉﹐非由飾辭矯説所能掩蔽也。”《後汉书·郎顗传》:“白虹春見﹐掩蔽日曜。”{杨朔}《风暴》:“{赵区长}赶紧吩咐{谢三财}掩上门﹐转身从炕上拿起一条紫花布棉被﹐掩蔽着纸窗。”{宋}{梅尧臣}《和端式上人十韵·天外峰》:“重雲不掩蔽﹐萬里見頭角。”【3】盖过,超过。《明诗纪事丁籤·李梦阳》引{王廷相}《家藏集》:“{李獻吉}以恢闊統辯之才﹐成沈博偉麗之文﹐游精於{秦}{漢}﹐割正於六朝。執符於《雅》《謨》﹐參變於諸子﹐用成一家之言﹐遂能掩蔽前賢﹐命令當世。”【4】引申为袒护。{宋}{苏辙}《论用台谏札子》:“{欽}等所言﹐皆掩蔽{鳳}短﹐專攻帝失。”【5】蒙蔽;隐瞒。《吕氏春秋·自知》:“今賢非{堯}﹑{舜}﹑{湯}﹑{武}也﹐而有掩蔽之道﹐奚繇自知哉?”《礼记·月令》:“〔孟冬之月〕是月也﹐命大史釁龜筴﹑占兆﹐審卦吉凶﹐是察阿黨﹐則罪無有掩蔽。”《隋书·炀帝纪下》:“區宇之内﹐盜賊蜂起﹐劫掠從官﹐屠陷城邑﹐近臣互相掩蔽﹐隱賊數不以實對。”《後汉书·韩棱传》:“事下案驗﹐吏以{棱}掩蔽{興}病﹐專典郡職﹐遂致禁錮。”
掩口而笑-汉语大词典
掩口而笑
【1】捂嘴而笑。多指暗笑,窃笑。《韩诗外传》卷二:“{莊王}曰:‘今日聽忠賢之言不知饑倦也。’{樊姬}曰:‘王之所謂忠賢者﹐諸侯之客歟?中國之士歟?’{莊王}曰:‘則{沈令尹}也。’{樊姬}掩口而笑。”
掩斂-汉语大词典
掩斂
【1】遮藏躲闪。{清}{陈维崧}《念奴娇·赠阿秀并呈西樵》词:“晩風迴處﹐忽簾開影露﹐髩烟微緑。驀地見人猶掩斂﹐裙與闌干争曲。”
掩滅-汉语大词典
掩滅
【1】遮没。{明}{杨慎}《升庵诗话》卷十一:“謂近日詩勝國初﹐吾不信也。而且互相標榜﹐不慚大言﹐造作名字﹐掩滅前輩﹐是可以世道慨﹐豈獨文藝之末乎?”
掩聰-汉语大词典
掩聰
【1】闭塞听闻。《淮南子·主术训》:“古之王者冕而前旒﹐所以蔽明也;黈纊塞耳﹐所以掩聰。”{高诱}注:“不欲其妄聞也。”{郑观应}《盛世危言·日报上》:“奈何掩聰塞明﹐箝口結舌﹐坐使敵國懷覬覦之志﹐外人操筆削之權﹐泰然自安﹐施施然甘受他人之陵侮也?”
掩鼻-汉语大词典
掩鼻
【1】遮掩口鼻低声说话。表示谨慎小心。《晋书·谢安传》:“{安}妻﹐{劉惔}妹也﹐既見家門富貴﹐而{安}獨静退﹐乃謂曰:‘丈夫不如此也。’{安}掩鼻曰:‘恐不免耳。’”{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辨误一》:“{安}之所以答妻以不免之言﹐而推求所以掩鼻之意﹐蓋畏{温}知之而不免其禍耳﹐非爲不免富貴也。”【2】捂住鼻子。表示对肮脏﹑发臭之物的厌恶。《孟子·离娄下》:“{西子}蒙不潔﹐則人皆掩鼻而過之。”{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一:“{江陰}城陷時﹐一女子赴水死……時城中積屍滿岸﹐穢不可聞。女子嚙指血題詩云:‘寄語路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3】《韩非子·内储说下》:“{魏王}遺{荆王}美人,{荆王}甚悦之。夫人{鄭袖}知王悦愛之也……因爲(謂)新人曰:‘王甚悦愛子,然惡子之鼻。子見王,常掩鼻,則王長幸子矣。’於是新人從之。每見王,常掩鼻。王謂夫人曰:‘新人見寡人常掩鼻,何也?’對曰:‘不知也。’王强問之,對曰:‘頃薇打c聞王臭。’王怒曰:‘劓之。’”《战国策·楚策四》亦载此事。后以“掩鼻”为女子进谗离间之典。{唐}{长孙佐辅}《古宫怨》诗:“拊心卻笑{西子}嚬﹐掩鼻誰憂{鄭姬}謗。”{南朝}{梁简文帝}《怨歌行》:“娥眉本多嫉﹐掩鼻特成虚。”《旧唐书·则天皇后纪论》:“昔掩鼻之讒﹐古稱其毒;人彘之酷﹐世以爲怨。”
掩眼法-汉语大词典
掩眼法
【1】遮住或转移别人的目光,使看不清真相。{毛泽东}《评国民党十一中全会和三届二次国民参政会》:“一切共产党人﹑爱国的国民党人﹑各个抗{日}党派和一切抗{日}同胞﹐都要睁起眼睛注视这个极端严重的时局﹐不要被投降派的掩眼法弄昏了头脑。”
掩奪-汉语大词典
掩奪
【1】盖过,超越。{明}{冯梦龙}《古今谭概·矜嫚·桑悦》:“〔{桑悦}〕遷{長沙}倅﹐再調{柳州}。{悦}意不樂往。人問之﹐輒曰:‘{宗元}小生﹐擅此州名久﹐吾一旦往﹐掩奪其上﹐不安耳。’”
掩蔽部-汉语大词典
掩蔽部
【1】军事上用以保护人员或物资免受敌方炮火损害的掩蔽工事。一般构筑在地下。{杨朔}《用生命建设祖国的人们》:“连队扎在山头上﹐战士们都住在临时新挖的掩蔽部里。”{鲁迅}《伪自由书·“有名无实”的反驳》:“新近的《战区见闻记》有这么一段记载:‘……我军前在{石门寨}﹐{海阳镇}﹐{秦皇岛}{牛头关}﹑{柳江}等处所做阵地及掩蔽部……化洋三四十万元。’”
掩鼻歌-汉语大词典
掩鼻歌
【1】犹拥鼻吟。{明}{李贽}《和壁间韵》之三:“不用登山屐﹐寧容掩鼻歌。”
掩眼捕雀-汉语大词典
掩眼捕雀
同“[掩目捕雀]”【1】《魏书·尒朱荣传》:“惟欲指影以行權﹐假形而弄詔﹐此則掩眼捕雀﹐塞耳盗鍾。”
掩踔-汉语大词典
掩踔
【1】盖过;超越。《魏书·文苑传序》:“逮{高祖}馭天﹐鋭情文學﹐蓋以頡頏{漢徹}﹐掩踔{曹丕}﹐氣韻高豔﹐才藻獨構。衣冠仰止﹐咸慕新風。”
掩茂-汉语大词典
掩茂
【1】岁阴名。指太岁在戌之年。《汉书·天文志》:“〔太歲〕在戌曰掩茂。”《淮南子·天文训》:“掩茂之歲﹐歲小饑﹐有兵﹐蠶不登﹐麥不爲﹐菽昌﹐民食七升。”{高诱}注:“掩茂﹐掩蔽茂冒也﹐言萬物皆蔽冒。”
掩翳-汉语大词典
掩翳
【1】遮蔽。{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酒楼》:“{九橋門}街市酒店﹐綵樓相對﹐繡斾相招﹐掩翳天日。”{晋}{葛洪}《抱朴子·论仙》:“安得掩翳聰明﹐歷藏數息﹐長齋久潔﹐躬親爐火﹐夙興夜寐﹐以飛八石哉!”
掩-汉语大词典
掩
【1】袭击。《後汉书·西羌传》:“可捨甲胄﹐馳輕兵﹐以萬騎之衆﹐逐數千之虜﹐追尾掩﹐其道自窮。”
掩骼埋胔-汉语大词典
掩骼埋胔
【1】谓收葬暴露于野的尸骨。为古代的恤民之政。{清}{冯桂芬}《苏太义园记》:“然則{文王}之事奚以稱焉?而掩骼埋胔又何以紀於《月令》也。”亦作“[掩骼埋窆]”。《後汉书·质帝纪》:“方春戒節﹐賑濟乏戹﹐掩骼埋胔之時。”《後汉书·赵咨传》:“但以生者之情﹐不忍見形之毁﹐乃有掩骼埋窆之制。”《礼记·月令》:“〔孟春之月〕掩骼埋胔。”{郑玄}注:“骨枯曰骼﹐肉腐曰胔。”
掩樣法-汉语大词典
掩樣法
【1】神话故事中所称用假相掩隐真相的法术。《西游记》第四六回:“我師兄已是命到禄絶了﹐如何是隻黄虎!這都是那和尚憊﹐使的掩樣法兒﹐將我師兄變作畜類!”
掩耳盜鈴-汉语大词典
掩耳盜鈴
同“[掩耳盗鐘]”【1】{宋}{朱熹}《答江德功书》:“成書不出姓名﹐以避近民之譏﹐此與掩耳盜鈴之見何異?”{清}{李渔}《玉搔头·媲美》:“寡人爲尋{劉倩倩}﹐借名討賊而來﹐只説掩耳盜鈴﹐假意要與真情互見。”{洪深}《少奶奶的扇子》第四幕:“闭上了眼睛﹐不要知道世界上的龌龊﹐觉得可以保住自己的清高﹐岂非掩耳盗铃?”
掩捕-汉语大词典
掩捕
【1】乘其不备而逮捕。《汉书·韩信传》:“上使使掩捕{梁王}﹐囚之{雒陽}。”{唐}{柳宗元}《封建论》:“及夫大逆不道﹐然後掩捕而遷之﹐勒兵而夷之耳。”{明}{刘基}《前江淮都转运盐使宋公政绩记》:“公至﹐督有司掩捕﹐獲其渠魁。”{清}{魏源}《圣武记》卷七:“請兵掩捕皆不應﹐{克捷}乃捕{李文成}下獄。”
掩惡揚美-汉语大词典
掩惡揚美
【1】见“掩惡揚善”。
掩-汉语大词典
掩
【1】突然袭击。《晋书·慕容垂载记》:“臣息{農}收集故營﹐以備不虞﹐而{石越}傾{鄴城}之衆﹐輕相掩﹐兵陣未交﹐{越}已隕首。”{宋}{李纲}《与吕安老提刑书》:“今兹水涸﹐正可掩。”《文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内相掩。”{李善}注:“《左氏傳》曰:‘凡師輕曰。’{杜預}曰:‘掩其不備也。’”【2】犹风靡。{梁启超} 《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六章第二节:“当时道家言极盛﹐全国为所掩袭﹐莫能夺之。”【3】承袭。{章炳麟}《与邓实书》:“{王壬秋}可謂遊於其藩﹐猶多掩聲華﹐未能獨往。”
掩惡揚善-汉语大词典
掩惡揚善
【1】谓对待别人讳言其过恶,称扬其好处。{汉}{班固}《白虎通·谥》:“天子崩﹐大臣至南郊諡之者何?以爲人臣之義莫不欲襃其君﹐掩惡揚善者也。”{唐}{刘知幾}《史通·杂说上》:“至於貨殖爲傳﹐獨以{子貢}居先﹐掩惡揚善﹐既忘此義﹐成人之美﹐不其闕如。”{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而小異於{肇}者﹐不書人之過惡﹐以謂職非史官﹐而掩惡揚善者﹐君子之志也。”亦作“[掩惡揚美]”。《汉书·王商史丹傅喜传赞》:“{丹}之輔道副主﹐掩惡揚美﹐傅會善意﹐雖宿儒達士無以加焉。”
掩-汉语大词典
掩
【1】痴。《玉篇·人部》:“掩﹐癡也。”
掩壓-汉语大词典
掩壓
【1】盖上去压住。{许地山}《女儿心》七:“于是一个个拿被窝争着向剩下的火焰掩压。”
掩淚-汉语大词典
掩淚
【1】犹掩涕。{晋}{左思}《娇女》诗:“瞥聞當與杖﹐掩淚俱向壁。”{唐}{李嘉祐}《游徐城河忽见清淮因寄赵八》诗:“長恨相逢即分首﹐含情掩淚獨回頭。”《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這幾句話﹐説得旁人俱各掩淚。”{许地山}《女儿心》:“{宜姑}到看不见她﹐才掩泪回到寨里。”
掩護-汉语大词典
掩護
【1】遮盖。{明}{郎瑛}《七修类稿·国事七·黄■》:“私心一萌﹐欲掩人過﹐遂致顛倒是非﹐使天下彰彰者﹐猶將隻手掩護﹐多見其不知量也。”{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孝子》:“母創尋愈。{周}每掩護割處﹐即妻子亦不知也。”【2】指袒护。{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八章:“‘你又来了!人家割竹子挣下钱﹐不还咱吗?’老婆掩护儿子说。”【3】对敌采取警戒﹑牵制﹑压制等手段,保障己方部队或人员行动安全。{陈其通}《万水千山》第一幕:“{小岳}:‘上级命令你们营﹐一定要死打硬拼﹐守住渡口﹐掩护大部队过江﹐去和二﹑六军团会合。’”{魏巍}《东方》第四部第十五章:“我们的任务﹐就是在这里坚决阻住敌人﹐来掩护他们安全转移。”【4】保护起来不使人知;庇护。{清}{归有光}《与曾省吾参政书》:“僕非敢緣舊識﹐求門下有所掩護也。”{郭沫若}《洪波曲》第十章一:“{汉口}市区﹐因为有租界和敌产的掩护﹐始终不曾被炸。”{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一折:“子共母不能完聚﹐纔分娩一命歸陰﹐着{程嬰}將他掩護﹐久以後長立成人﹐與{趙}家看守墳墓。”
掩覆-汉语大词典
掩覆
【1】躲藏。{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中:“彼視學舍如囹獄而不肯入﹐視師長如寇仇而不欲見﹐窺避掩覆﹐以遂其嬉遊。”【2】倾覆,倒塌。《淮南子·览冥训》:“至{夏}{桀}之時……君臣乖而不親﹐骨肉疏而不附﹐植社槁而■裂﹐容臺振而掩覆。”{高诱}注:“容臺﹐行禮容之臺。言不能行禮﹐故天文振動而敗也。”【3】埋葬。《东周列国志》第三二回:“〔{晏娥兒}〕乃解衣以覆{桓公}之屍﹐復肩負窗槅二扇以蓋之﹐權當掩覆之意。”【4】掩盖;掩饰。《旧唐书·德宗纪上》:“朕志在推誠﹐事皆掩覆﹐禮遇轉厚﹐委任益隆。”《三国志·魏志·曹衮传》:“其微過細故﹐當掩覆之。”《元典章·刑部十·诸赃三》:“取錢物之人懼罪﹐因而隱諱;其與錢之人懼罪﹐亦不肯説﹐而相互掩覆﹐人莫能知﹐難於敗露。”【5】遮蔽。《红楼梦》第四九回:“原來這{蘆雪庭}蓋在一個傍山臨水河灘之上……四面皆是蘆葦掩覆。”{郭沫若}《我的童年》第一篇一:“潭的南沿是岩壁的高岸﹐有些地方有几株很茂盛的榕树掩覆着。”
掩膊-汉语大词典
掩膊
【1】即披膊。古时铠甲遮护臂膊的部分。参阅{宋}{曾公亮}《武经总要》卷十三。
掩撲-汉语大词典
掩撲
【1】袭取。{元}{王晔}《殿前欢·答》套曲:“滿懷寃﹐被{馮魁}掩撲了{麗春園}。”【2】亦称“[掩跳]”。博戏的一种。{南朝} {宋}{何承天}《纂文》:“掩撲﹐跳錢戲也﹐俗謂之射數或射意也。或曰博戲﹐掩取人財物也。”{唐}{玄应}《一切经音义》卷十二引《纂文》作“掩撲﹑掩跳﹐錢戲也。”
掩人-汉语大词典
掩人
【1】掩盖别人的优点。{唐}{刘禹锡}《口兵戒》:“掩人誠智﹐折笄以詈。”《国语·周语下》:“犯則陵人﹐迂則誣人﹐伐則掩人。”{韦昭}注:“掩人﹐掩人之美。”
掩食-汉语大词典
掩食
【1】遮盖之使发生亏蚀现象。《清史稿·天文志一》:“月能掩食五星﹐而月與五星又能掩食恒星。”
掩擊-汉语大词典
掩擊
【1】袭击;冲杀。《东观汉记·任尚传》:“{任尚}編草爲船﹐置于■上以渡{河}﹐掩擊{羌胡}。”《东周列国志》第三回:“却教{鄭世子}伏兵彼處﹐候其出奔﹐從後掩擊﹐必獲全勝。”{宋}{秦观}《敕书奖谕记》:“臣既陰布耳目﹐察其所在﹐又預募將兵以備掩擊。”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