捩(捩)是什么意思
强汉不捩市-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强汉不捩市
【释义】:
捩:扭转。再强壮的汉子也扭不过市上的众人。《隋唐演义》九:叔宝暗想:强汉不捩市。只得到柜上来把潞紬放下,袖里取出银子来。
捩-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捩lì
琵琶拨子。梁简文帝《咏内人昼眠》:“攀钩落绮障,插~举琵琶。”
另见liè。
捩-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捩liè
①扭转。陆龟蒙《杂讽》之一:“人争~其臂。”②违逆,不顺。《新唐书·张说传》:“未沃明主之心,已~贵臣之意。”
另见lì。
关捩-现代汉语大词典
关捩guān liè
【释义】:
①能转动的用以操纵机械的装置。后也指可以扭动的开关。萧军《职业》:“他说到这里时,我已经将电灯的关捩扭开。”②比喻事物的紧要处。如:点破关捩。
拗捩-现代汉语大词典
拗捩niù liè
【释义】:
歪曲。瞿秋白《萧伯纳并非西洋唐伯虎》:“而事实上,各人自己做了凹凸镜,把萧的影子,按照各人的模型,拗捩得像一副脸谱似的:村的俏的样样俱备。”
捩-现代汉语大词典
捩liè
【释义】:
扭转。茅盾《子夜》:“一伸手便捩开了写字桌上的淡黄绸罩子上的大电灯。”
捩转-现代汉语大词典
捩转liè zhuǎn
【释义】:
扭转;掉转。臧克家《自己的写照》:“上天有眼只为了照顾威权,宇宙得凭自己亲手去捩转!”冰心《寄小读者》:“我们捩转车来,到娜罕去。”
转捩-现代汉语大词典
转捩zhuǎn liè
【释义】:
转折。陈毅《游柏林央不雷河》:“历史转捩,人民掌舵。”
转捩点-现代汉语大词典
转捩点zhuǎn liè diǎn
【释义】:
转折点。范文澜《中国近代史》:“《北京条约》以前,外交主题在争跪拜,表现可笑的骄傲;《北京条约》以后,外交主题在争助战,表现可耻的卑谄,转捩点在一八六〇年签订的《北京条约》。”
機捩-汉语大词典
機捩
【1】见“機棙”。
拗捩-汉语大词典
拗捩
亦作“[拗戾]”【1】生硬拗口;不顺。{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三》:“舌短而拗戾﹐語言不復便捷。”{宋}{陈岩肖}《庚溪诗话》卷下:“然近時學其(指{黄山谷})詩者﹐或未得其妙處﹐每有所作﹐必使聲韻拗捩﹐詞語艱澀﹐曰‘江西格’也。”{清}{黄宗羲}《黄季真墓志铭》:“平生詩文﹐令子編輯﹐鬱氣所成﹐拗捩艱澀﹐錮之鐵函。”
拗捩-汉语大词典
拗捩
【1】扭弯。{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三》:“蹴踏頭項﹐拗捩蹄肘。”【2】歪曲。{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一日﹐洞中筆硯移動﹐滿壁皆摹仿此十四字﹐拗捩欹斜﹐不成點畫。”{瞿秋白}《文艺杂著续辑·萧伯纳并非西洋唐伯虎》:“而事实上﹐各人自己做了凹凸镜﹐把{萧}的影子﹐按照各人的模型﹐拗捩得像一副脸谱似的:村的俏的样样俱备。”
捎捩-汉语大词典
捎捩
【1】拂掠转折。{明}{徐渭}《书梅花道人<墨竹谱>跋》:“余觀{梅花道人}畫竹﹐如羣鳳爲鶻所掠﹐翎羽騰閃﹐捎捩變滅之詭﹐雖鳳亦不得而知。”
捩柁-汉语大词典
捩柁
【1】见“捩舵”。
捩舵-汉语大词典
捩舵
亦作“[捩柂]”亦作“[捩柁]”【1】拨转船舵。指行船。{唐}{杜甫}《清明》诗:“金鐙下山紅日晩﹐牙檣捩舵青樓遠。”{宋}{陆游}《访青神尉廨借景亭盖山谷先生旧游也》诗:“三嘆下城去﹐捩舵春江津。”{宋}{严仁}《鹧鸪天》词:“一曲危絃斷客腸﹐津橋捩柁轉牙檣。”{宋}{王安石}《送董伯懿归吉州》诗:“江湖北風帆﹐捩柂即千里。”
捩眦-汉语大词典
捩眦
【1】左右侧视。{宋}{文同}《蒲生锺馗》诗:“一尚把盞愕以顧﹐一自隱蔽捩眦覷。”
捩柂-汉语大词典
捩柂
【1】见“捩舵”。
捩-汉语大词典
捩
《廣韻》郎計切,去霽,來。【1】琵琶的拨子。{南朝}{梁简文帝}《咏内人昼眠》:“攀鈎落綺障﹐插捩舉琵琶。”【2】指拨动琵琶。{元}{刘敏中}《木兰花慢·赠贵游摘阮时得名妾故戏及之》词:“松間玄鶴舞翩翩。山鬼下蒼烟。正門户焚香﹐捩商泛角﹐非指非絃。”【3】拴;关键。《景德传灯录·文偃禅师》:“古人横説豎説﹐猶未知向上一關捩子。”《封神演义》第四七回:“撥迴關捩頭頭看﹐看破虚空物物明。”
捩-汉语大词典
捩
《廣韻》練結切,入屑,來。【1】拗折﹐折断。{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旱稻》“拔而栽之”原注:“其苗長者﹐亦可捩去葉端數寸﹐勿傷其心也。”{唐}{李白}《大猎赋》:“掃封狐於千里﹐捩雄虺之九首。”{清}{东轩主人}《述异记·怪洋三则》:“長人忽取一巨石窒其穴﹐引手從旁穴中取一人﹐捩其頸﹐飲其血而抛其屍。”【2】扭转。{唐}{陆龟蒙}《杂讽》诗之一:“人争捩其臂﹐{羿}矢亦不中。”{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景州}一宦家子﹐好取猫犬之類﹐拗折其足﹐捩之向後﹐觀其孑孓跳號以爲戲。”{茅盾}《子夜》七:“一伸手便捩开了写字桌上的淡黄绸罩子上的大电灯。”【3】回旋。{唐}{杜甫}《义鹘行》:“斗上捩孤影﹐噭哮來九天。”{清}{二石生}《十洲春语》卷中:“七年三上{燕京}道﹐{楚}雨{吴}烟捩孤鳥。”【4】违逆;不顺。《新唐书·张说传》:“未沃明主之心﹐已捩貴臣之意。”【5】挤压;揉搓。{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命擣薑捩汁﹐折齒而灌之﹐由是方蘇。”{宋}{陆游}《斋居纪事》:“枸杞粥﹐用紅熟枸杞子﹐生細研﹐浄布捩汁﹐每粥一椀﹐用汁一盞﹐加少煉熟蜜乃鬻。”《云笈七籤》卷三四:“兩手相捉細捩﹐如洗手法。”
捩轉-汉语大词典
捩轉
【1】掉转;扭转。{臧克家}《自己的写照》诗:“上天有眼只为了照顾威权﹐宇宙得凭自己亲手去捩转!”{明}{汤显祖}《邯郸记·度世》:“呀﹐一道清氣﹐貫於{燕}之南﹐{趙}之北。不免捩轉雲頭﹐順風而去。”{冰心}《寄小读者》二十:“我们捩转车来﹐到{娜罕}去。”
捩手覆羹-汉语大词典
捩手覆羹
【1】谓手一动就把羹倒翻。喻动辄闯祸。{唐}{韩愈}《送穷文》:“捩手覆羹﹐轉喉觸諱。”
捩眼-汉语大词典
捩眼
【1】左右侧视;侧目而视。{唐}{韩愈}《寄崔二十六立之》诗:“四座各低面﹐不敢捩眼窺。”{清}{黄遵宪}《纪事》诗:“路旁局外人﹐各各捩眼窺。”【2】不顺眼。{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二:“‘東風摇百草’﹐‘摇’字稍露峥嶸﹐便是句法爲人所窺。‘朱華冒緑池’﹐‘冒’字更捩眼耳。”
撇捩-汉语大词典
撇捩
【1】见“撇2烈”。
撓喉捩嗓-汉语大词典
撓喉捩嗓
【1】谓违腔走调﹐不合声律。{明}{汪廷讷}《广陵月》第二出:“欲度新聲休走樣﹐忌的是撓喉捩嗓。”
撥捩-汉语大词典
撥捩
【1】调拨琴弦。捩﹐转弦的轴。{南朝} {梁简文帝}《乌夜啼》诗:“鳴弦撥捩發初異﹐挑琴欲吹衆曲殊。”
瞥捩-汉语大词典
瞥捩
【1】倏忽回折疾旋貌。{唐}{杜甫}《杜鹃行》:“跳枝竄葉樹木中﹐搶佯瞥捩雌隨雄。”{杨伦}笺注:“瞥捩﹐言正飛而忽見其回折也。”
糾捩-汉语大词典
糾捩
亦作“[糾戾]”【1】扭结。{明}{宋应星}《天工开物·结茧》:“其箔上山﹐用麥稻藁斬齊﹐隨手糾捩成山﹐頓插箔上。”{汉}{王逸}《琴思楚歌》:“盛陰脩夜何難曉﹐思念糾戾腸摧繞。”
轉捩-汉语大词典
轉捩
【1】转折。{陈毅}《游柏林央不雷河》诗:“歷史轉捩﹐人民掌舵。”{清}{恽敬}《上举主陈笠帆先生书》:“而於賜及第書{文端}之年爲上下轉捩﹐蓋前後數百言皆排比法﹐以見謹也。”{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第三十章:“{中國}的封建文化﹐经过了二千多年的长流﹐到这时候﹐一面放射出烂熟的幽光﹐同时正面临着衰颓﹑崩溃的前夜。《红楼梦》这一伟大的作品﹐就出现在这一转捩的时代。”
轉捩點-汉语大词典
轉捩點
【1】转折点。{范文澜}《中国近代史》第四章第五节:“《北京条约》以前﹐外交主题在争跪拜﹐表现可笑的骄傲;《北京条约》以后﹐外交主题在争助战﹐表现可耻的卑谄﹐转捩点在一八六〇年签订的《北京条约》。”
關捩子-汉语大词典
關捩子
亦作“[關棙子]”【1】能转动的机械装置。《古今小说·宋四公大闹禁魂张》:“一個紙人﹐手裏托着個銀毬﹐底下做個關棙子﹐踏着關棙子﹐銀毬脱在地下。”《荡寇志》第七一回:“只見照牆邊有一座鰲山﹐上面那些人物﹐都有關捩子曳動﹐如活的一般。”《官场现形记》第四六回:“中間的關捩子﹐就同鎖璜一樣﹐所以叫做打璜金錶。”【2】关键;紧要处。《朱子语类》卷六八:“‘《坤》利在永貞’﹐不知有何關捩子﹐這《坤》卻不得見他元亨﹐只得他永貞。”{元}{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二折:“撥轉頂門關棙子﹐阿誰不是大羅仙。”{清}{冯班}《钝吟杂录·严氏纠缪》:“{滄浪}只是興趣言詩﹐便知此公未得向上關捩子。”
關捩-汉语大词典
關捩
【1】能转动的机械装置。{唐}{冯贽}《云仙杂记·酒器九品》:“無仙盞有關捩﹐酒滿則仙人出舞﹐瑞香毬子落盞外。”{清}{李斗}《扬州画舫录·桥东录》:“室之中設自鳴鐘﹐屋一折則鐘一鳴。關捩與折相應。”{萧军}《职业》二:“他说到这里时﹐我已经将电灯的关捩扭开。”【2】比喻原理,道理。{宋}{陈善}《扪虱新话·僧病可瘦权诗太清》:“{坡}嘗語{陸}云:‘子神清而骨寒﹐其清足以仙﹐其寒亦足以死。’此語雖似相法﹐其實與文字同一關捩﹐蓋文字固不可犯俗而亦不可太清。”{宋}{陆游}《上执政书》:“夫文章小技耳﹐然與至道同一關捩。”{清}{周中孚}《郑堂札记》卷二:“{唐}人五言絶句﹐往往入禪﹐有得意忘言之妙﹐與{浄名}默然﹑{達磨}得髓﹐同一關捩。”【3】比喻事物的紧要处。《朱子语类》卷八一:“{程子}言:‘有讀了後全然無事者﹐有得一二句喜者。’到這一二句喜處﹐便是入頭處。如此讀將去﹐將久自解踏著他關捩了。”{元}{耶律楚材}《和贾抟霄韵二绝》之一:“祖師點破新關捩﹐直指人心教外傳。”{清}{{王士禛}等}《师友诗传录》:“七言古﹐大約以第五字爲關捩;猶五言古﹐大約以第三字爲關捩。”
頓足捩耳-汉语大词典
頓足捩耳
【1】形容束手无策的困态。{宋}{王銍}《默记》卷上:“{晉公}候于閤門﹐見其甚久。則頓足捩耳云:‘無及矣。’”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