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一个集成语、谚语、俗语、俚语、俏皮话、歇后语分享学习网站,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好学之士,齐心合力,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掇

掇(掇)是什么意思

  • 鼓动 煽动 怂恿 撺掇-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鼓动 煽动 怂恿 撺掇

    鼓动gǔdòng 煽动shāndòng 怂恿sǒngyǒng 撺掇cuānduo

    动词。表示以话语或文字等激发人的情绪,促使行动。

    “鼓动”强调花一定的力气尽可能激起人的情绪;在感情色彩上是个中性词。例如:“剑波进一步鼓动大家的信心”(曲波:《林海雪原》);“农村中须有一个大的革命热潮,才能鼓动成千上万的群众,形成一个大的力量”(《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不过大约心里原也藏着一点不平,因此动起笔来,每不免露些愤言激语近于鼓动青年的样子”(鲁迅:《三闲集·通信》);“‘四人帮’鼓动《答卷》作者四出搞反革命串连,为他们篡党夺权收罗反革命打手”(《人民日报》,1976.12.2);“陈西滢鼓动女大学生占据校舍”(鲁迅:《坟》)。

    “煽动”强调以一定的手法激起别人的欲想或愿望,含有“以不正当的方式进行蛊惑”的意味,是贬义词。例如:“他们(按:指“四人帮”)在国内煽动‘打倒一切’,‘全面内战’,在国外也是全面出击”(《人民日报》,1978.3.4);“要叫外边说咱学堂里有赤党分子煽动宣传——那,那连我余敬唐的脑袋瓜也要跟着长不住啦”(场沫:《青春之歌》)。

    “怂恿”含有“从旁劝诱对方行动”的意味,有时含贬义,但不明显。例如:“我的老乡公输般……造了钩拒,教楚王和越人打仗还不够,这回是又想出了什么云梯,要怂恿楚王攻宋去了”(鲁迅:《非攻》);“原来这位帝国主义者是极力怂恿蒋介石干这一手的”(《毛泽东选集》,第三卷)。

    “撺掇”含有“采用刺激的手法从旁劝诱”的意味;是北方口语用词,有浓厚的口语色彩。例如:“得了,别再撺掇她了,人家是死了心不去的”;“婆婆还是找金铭。村里有的人也来撺掇”(孙犁:《婚俗》)。

  • 修理 拾掇 收拾 整修 修-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修理 拾掇 收拾 整修 修

    修理xiūlǐ 拾掇shíduo599 收拾shōushi599、600整修zhěngxiū 修xiū617

    动词。表示在损坏的东西上做一番工作,使恢复原来的形状或作用。

    “修理”强调使损坏处恢复好;广泛地用于家具、器物、建筑物、交通工具等各种东西;很常用,尤多用于比较正式、郑重的场合。例如:“办公室里的椅子都该请人修理一下”;“设备的修理费用一概由车间经费开支”(《红旗》,1979,12);“房舍正在改造修理,看样子得过几天才能开学”(孙犁:《风云初记》);“为此目的,必须尽一切可能修理和掌握铁路、公路、轮船等近代交通工具”(《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他正领人修理一口废井”(杨朔:《石油城》)。

    “拾掇”和“收拾”都强调使恢复原来正常状态,含有“面对的损坏之物凌乱无章”的意味;是口语用词,具有口语色彩,但在小说、散文、特写里也可使用。“拾掇”常用于钟表、机器、仪器等;“收拾”则多用于鞋袜、衣物以及工具器物。例如:“你一整天拾掇钟表,眼睛不累吗?”;“台角有一张桌子,两个青年正拾掇着线路和机器,陆平良认识他们,就是叫不上名字”(郑加真:《江畔朝阳》);“他是个多面手,会补衣服,会收拾皮鞋”;“一借到这房,林亮和文珍就开始动手收拾:粉刷墙壁,修理门窗”(刘亚舟:《男婚女嫁》);“虽然草率,但总算补好了。中国人的收拾能力决不会有这样快的”(《沫若文集》,第五卷)。

    “整修”含有整治一番的意味;多用于工程、道路、建筑物、梯田等;有书面语色彩,口语里一般不用。例如:“当满仓哥向他报告这个消息时,他正在半山腰上整修地堰”(《小说月报》,1982,4);“他们加强了庭园绿化工作并整修了道路”(《人民日报》,1979.8.30)。

    “修”在意思和应用范围上和“修理”一致,只是语气没有“修理”那样正式、认真;较适用于非正式的或较随便的场合;是口语用词,有口语色彩;常同单音词配合。例如:“修理了所有要修的铁货”(《小说月报》,1982,4);“看样子电话已经修通了”(马烽:《我的第一个上级》);“去年遭水灾,就因为是堤修得不好,今年首先最要紧的是修堤”(叶紫:《丰收》)。

  • 整理 整顿 整饬 整 理 收拾 拾掇-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整理 整顿 整饬 整 理 收拾 拾掇

    整理zhěnglǐ 整顿zhěngdùn 整饬zhěngchì 整zhěng 理lǐ98、290.290、608收拾shōushi524、600 拾掇shíduo524

    动词。表示“使有条理、有秩序、由紊乱变整齐”的意思。

    “整理”强调使凌乱的变为有条理的,使不够完善、不符合要求的变为完善和符合要求的;多用于行装、房间、队伍、材料、文化遗产、机构等较具体的东西,很少用于抽象的事物,只有时和“财政”或“财务”搭配。例如:“还有一小时就要开车了,可他还没有把行装整理好”;“现在整理旧稿,加了两章”(茅盾:《锻炼·小序》);“必须有计划地发展生产和整理财政”(《毛泽东选集》,第四卷)。

    “整顿”强调使混乱的变为有秩序的,使松散庞杂的变为紧凑精干的,使不健康的、不健全的变得健康、健全起来;含有“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改善”的意味;意思比“整理”重些;多用于组织、纪律和思想作风等抽象事物,也可以用于具体事物;口语和书面语里都用。例如:“各地的政府机关都要精简机构,整顿组织”;“学校大力整顿纪律之后,出现了好学风”;“我看外交不久就要没有问题,于是同心协力,整顿学风,学生又要吃苦了”(鲁迅:《书信·曹靖华·二二);“整风就是整顿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老猎人命令打猎人排成横队,整顿了马鞍子,准备好枪枝、子弹”(《建国十年文学创作选·散文特写》)。

    “整饬”强调使变得有条理;使用范围比较窄,一般用于纪律、机构、行装等;是文言词,有较浓厚的书面语色彩,不在口语里使用。例如:“闯王还要雷厉风行地练兵和整饬纪律”(《李自成》,第一卷上册);“二人换剑毕,聂政整饬行装”(《沫若文集》,第三卷)。

    “整”和“理”都和“整理”意思较一致,多用于口语,有口语色彩。“整”还强调使变整齐,含有“使完整或归一”的意味;可以和“装”固定地搭配。例如:“书放得太乱,我得好好地把这两柜书整一整”;“我在吴国囚禁三年,从早到晚,望着一寸一寸的光阴过去,朝朝夕夕盼望奔回越国,重整江山”(曹禺等:《胆剑篇》);“早上七点,全体人员已经用完早餐,整装待发”。“理”更强调使凌乱变得有条理,口语色彩比“整”明显,只适用于口语。例如:“大为翘着细细的指头理理头发”(刘亚舟:《男婚女嫁》);“抽屉里的东西乱七八糟的,你不该理一下吗?”。

    “收拾”强调使恢复或者使能处于较好地起作用的整齐状态或正规状态,适用于衣物、杂物、行装、屋子等;多用于口语,口语色彩也比“整”明显。例如:“你今天究竟走不走?出门的衣服我可都给你收拾好了”(《曹禺选集》);“小刘,快收拾东西,叫你马上出发”(刘真:《长长的流水》);“春节前两三天,大娘就彻底把屋子收拾干净”。

    “拾掇”侧重于把散乱的东西归拢好,使整齐;是口语用语,有浓厚的口语色彩。例如:“闯王爷,我的东西已经拾掇齐楚啦”(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上册);“阿贵讨了个满脸没趣,吟吟沉沉地自言自语着,拾掇起那一担破烂东西,溜出震南村”(欧阳山:《苦斗》)。

  • 掇-古文观止词典

    掇duō

    【词性】:动词

    拾取,选取(2)。《梅圣俞诗集序》:掇其尤者。——选取其中优秀的。《丰乐亭记》:掇幽芳而荫乔木。——春天拾取幽香的山花,夏天在乔木下乘凉。

  • 爱奴儿掇着兽头往城里掠——丢丑-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爱奴儿掇着兽头往城里掠——丢丑

    【释义】:

    歇后语。爱奴儿:指小孩。掇:拿。兽头:屋脊上的陶制怪兽,作为装饰,据说可以避邪,一般都做得又凶又丑。意犹出丑。《金瓶梅词话》四二:韩玉训道:“你知道,爱奴儿掇着兽头往城里掠,好个丢丑儿的孩儿!”

  • 打水不湿裙,扫地不扬尘,打骂不应口,掇盆不换手-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打水不湿裙,扫地不扬尘,打骂不应口,掇盆不换手

    【释义】:

    在井台上打水时,不弄湿裙裤;扫地时,不搞得尘土飞扬;对待公婆打骂不出声,不还口;拾掇瓦盆时不换手,以免打破了盆子。封建时代对妇女的品德规范。《富贵孝义传》:女子在家从父母,出家从夫,夫死从子,此三从也,打水不湿裙,扫地不扬尘,打骂不应口,掇盆不换手,此四德也。

  • 掇凳弗及-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掇凳弗及

    【释义】:

    掇:端。比喻殷勤招待。《何典》四:雌鬼喜之不胜,连忙掇凳弗及的请他坐下。

  • 掇臀捧屁-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掇臀捧屁

    【释义】:

    形容溜须拍马者的丑态。《醒世恒言》二〇:赵昂见了丈人,马前健假殷勤,随风倒舵,掇臀捧屁,取他的欢心。《二刻拍案惊奇》二二:市井无赖少年,多来倚草俯木,献技呈能,掇臀捧屁。《说唐全传》三:若一味掇臀捧屁,狐假虎威,诈害良善,这便是畜生所为。

    ⊙掇臀呵屁

    《锦香亭》五:若是老爷今日前呼后拥来到此间,他们就跪接的跪接,献茶的献茶,留斋的留斋,千老爷,万老爷,千施主,万施主,掇臀呵屁的奉承了。

    ⊙掇臀呵卵

    《女开科传》一:况且今掇臀呵卵的颇多,到数不着那拂须丁谓;满天下尽是乞怜摇尾之人。

  • 掇不的轻,负不的重-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掇不的轻,负不的重

    【释义】:

    掇:拿。负:背。拿不得轻东西,背不得重东西。比喻人文弱无气力,干不得体力活。《金瓶梅词话》九三:掇不的轻,负不的重。做不的佣,务不的农。未曾干事儿先愁动。

  • 贵人提掇起,才是运通时-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贵人提掇起,才是运通时

    【释义】:

    提掇:提携。受到地位高的人的提携,才是命运通泰,交上好运时。《醒世姻缘传》三四:平日那些赌友,知他得了白财,千方百计的哄他,他如生定了根,八个金刚也抬他不动。……虽说是“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毕竟还得那“贵人提掇起,才是运通时。”

  • 腌菜缸里石头——掇出的了-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腌菜缸里石头——掇出的了

    【释义】:

    歇后语。腌菜腌成了,压菜的石头取出来扔过一边。比喻婚姻成了,媒人就被遗忘在一边。《野叟曝言》八一:拜毕起来,又跪下去,素臣一把拉住道:“龙兄,熊姊,莫非呆了?”天生道:“这是拜谢媒人。”素臣笑道:“做过了亲,便是腌菜缸里石头——掇出的了;快休如此,惹人笑话!”

  • 自己的摊儿还拾掇不过来呢-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自己的摊儿还拾掇不过来呢

    【释义】:

    比喻自己的事情还忙不过来,无暇顾及别人。《续红楼梦》一二:二爷还能够管二奶奶?他连他自己的摊儿还拾掇不过来呢!只要有了银子,由着性儿乱花罢了。

  • 做熟了饭,吃人掇了锅儿去了-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做熟了饭,吃人掇了锅儿去了

    【释义】:

    做熟了饭,却被别人连锅端走了。比喻自己眼看就要做成功之事,被别人抢占了去。《金瓶梅词话》一八:兀得大人还问甚么好也!把个见见成成做熟了饭的亲事儿,吃人掇了锅儿去了!

  • 掇-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掇duō

    拾取,摘取,选取。《论衡·效力》:“众将拾金,(萧)何独~书。”《梦溪笔谈》卷二六:“但二月草已芽,八月苗未枯,采~者易辨识耳。”《促织》:“成益惊喜,~置笼中。”

  • 串掇-现代汉语大词典

    串掇chuàn duo

    【释义】:

    撺掇,怂恿。沈从文《王谢子弟》:“律师表面上虽串掇其成,但也担心到当真事成了,此后不好办。”

  • 折掇-现代汉语大词典

    折掇zhé duō

    【释义】:

    方言。折磨。梁斌《红旗谱》:“老驴头一个人在大堤上折掇春兰。”

  • 拈掇-现代汉语大词典

    拈掇niān duō

    【释义】:

    提;提及。鲁迅《〈何典〉题记》:“成语和死古典又不同,多是现世相的神髓,随手拈缀,自然使文字分外精神。”

  • 拾掇-现代汉语大词典

    拾掇shí duo

    【释义】:

    ①拾取。梁斌《播火记》:“常说破家值万贯哩,叫人随便拾掇了去我心疼。”②收拾;整理。如:今天有客人来,快把房间拾掇拾掇。③修理。柳青《创业史》:“农具损坏了,要你主任找人拾掇哩。”④惩治。峻青《海啸》:“半夜里,我派人去要拾掇他。”

  • 掳掇-现代汉语大词典

    掳掇lǔ duō

    【释义】:

    收拾。茅盾《搬的喜剧》:“(黄太太)嘴里是歇斯底里地叫着,手里却不知道掳掇些什么好。”

  • 掂掇-现代汉语大词典

    掂掇diān duo

    【释义】:

    考虑,估量。《人民文学》1979年第1期:“我光这么掂掇,可就不知道怎么搭连在一块,更弄不出数码来喀。”

  • 掇-现代汉语大词典

    掇duó

    【释义】:

    ①拾取。如:掇拾。也指搬取。洪深《申屠氏》:“(吴用)又叫李逵掇条凳,坐在方家主奴中间。”②怂恿;哄骗。如:撺掇。③量词。犹撮。徐迟《祁连山下》:“他凝望着这细小的一粒粒沙,用手指将它们拨在一起,捻起了一掇,又把它们洒落到桌上。”

  • 掇弄-现代汉语大词典

    掇弄duó nòng

    【释义】:

    摆布。毕方等《千重浪》:“儿子刚叫王秤钩子掇弄着抓劳工走了,老伴病得只剩了口气。”

  • 掇转-现代汉语大词典

    掇转duó zhuǎn

    【释义】:

    方言。暂借以应急需。茅盾《故乡杂记》:“他向我的婶娘‘掇转’二三十元,预备乘这时桑叶还不贵,添买了几担叶。”

  • 掇饰-现代汉语大词典

    掇饰duó shì

    【释义】:

    收拾,打扮。张恨水《啼笑因缘》:“有尚太太陪在一块儿,原车子来,原车子去,要什么紧!掇饰掇饰换了衣服等着吧!”

  • 掇拾-现代汉语大词典

    掇拾duó shí

    【释义】:

    ①拾取。潘漠华《掇拾》:“西风一夜撼松林,满地都落满了黄柯,老的幼的婆娘儿女,弯躬在那儿掇拾。”②搜集。范文澜等《中国通史》:“《尧典》等篇,大概是周朝史官掇拾传闻,组成有系统的记录。”

  • 撺掇-现代汉语大词典

    撺掇cuān duo

    【释义】:

    怂恿,从旁鼓动。鲁迅《社戏》:“十几个别的少年也大悟,立刻撺掇起来,说可以坐了这航船和我一同去。”

  • 攒掇-现代汉语大词典

    攒掇cuán duō

    【释义】:

    怂恿。孙犁《“藏”》:“‘去找他!他不能推的这么干净…’女同伴们都这样攒掇她。”

  • 采掇-现代汉语大词典

    采掇cǎi duō

    【释义】:

    搜集。鲁迅《破恶声论》:“志士多危心,亦相率赴欧墨,欲采掇其文化,而纳之宗邦。”

  • 鼓掇-现代汉语大词典

    鼓掇gǔ duō

    【释义】:

    撺掇;怂恿。吴梦起《兄弟俩》:“何三太再从旁边一鼓掇,他就算铁了心了。”

  • 一掇氣-汉语大词典

    一掇氣

    【1】见“一脱氣”。

  • 一掇-汉语大词典

    一掇

    【1】犹言一提,一振。{元}{无名氏}《货郎旦》第一折:“有情人惹起無明火﹐他那裏精神一掇顯僂儸。”

  • 上竿掇梯-汉语大词典

    上竿掇梯

    【1】犹上树拔梯。{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問甚麽他遭危難?攛斷得上竿﹐掇了梯兒看。”

  • 表掇-汉语大词典

    表掇

    【1】仪度。一说,标臬。《吕氏春秋·不屈》:“{惠子}曰:‘今之城者﹐或者操大築乎城上﹐或負畚而赴乎城下﹐或操表掇以善睎望﹐若{施}者﹐其操表掇者也。’”{高诱}注:“表掇﹐儀度。”{高亨}《诸子新笺·吕氏春秋·不屈》:“掇亦表也。表掇猶標臬也。掇字古有表義。”

  • 串掇-汉语大词典

    串掇

    【1】撺掇,怂恿。{沈从文}《王谢子弟》:“律师表面上虽串掇其成﹐但也担心到当真事成了﹐此后不好办。”

  • 直掇-汉语大词典

    直掇

    亦作“[直敠]”亦作“[直裰]”【1】古家居常服,俗称道袍。{宋}{朱彧}《萍洲可谈》卷三:“{富鄭公}致政歸西都﹐嘗著布直裰﹐跨驢出郊。”{明}{王世贞}《觚不觚录》:“無線導者﹐則謂之道袍﹐又曰直掇……燕居之所常用也。”《儒林外史》第一回:“一個穿寳藍直裰﹐兩人穿元色直裰﹐都有四五十歲光景。”{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一·论衣冠异制》:“{晉}處士{馮翼}﹐衣布大袖﹐周緣以皂﹐下加襴﹐前繫二長帶﹐{隋}{唐}朝野服之﹐謂之{馮翼}之衣﹐今呼爲直掇。”【2】指僧袍。{元}{无名氏}《东坡梦》第一折:“把我褊衫都當没了﹐至今穿着皂直掇哩。”《景德传灯录·普化和尚》:“將示滅﹐乃入市謂人曰:‘一箇直敠。’”《水浒传》第七一回:“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殺怎得干净?”

  • 借掇-汉语大词典

    借掇

    【1】以借为名取人钱物。《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一:“那{周四}不時的來假做探望﹐{王生}殷殷勤勤待他﹐不敢冲撞;些小借掇﹐勉强應承。”

  • 剽掇-汉语大词典

    剽掇

    【1】抄袭,摘录。{明}{文徵明}《毛公行状》:“時舉子學《易》多事剽掇﹐以求合於有司﹐於經義初無發明。”

  • 喝掇-汉语大词典

    喝掇

    【1】吆喝。《醒世姻缘传》第九五回:“一個又是個■頭﹐兩句喝掇﹐只好伍着眼﹐别處流淚罷了。”{元}{郑廷玉}《後庭花》第三折:“你休喝掇﹐休驚詫。便膽寒﹐心驚怕。”{元}{无名氏}《蓝采和》第三折:“我可也不將他喝掇﹐遇着我的喜笑呵呵。”

  • 收掇-汉语大词典

    收掇

    【1】收纳起用。{宋}{苏辙}《谢除龙图阁学士御史中丞表》:“是以度越儁賢﹐收掇微賤。”

  • 抄掇-汉语大词典

    抄掇

    【1】抄录。《南史·陆罩传》:“{簡文}在{雍州}﹐撰《法寶聯璧》﹐{罩}與羣賢並抄掇區分者數歲。”

  • 折掇-汉语大词典

    折掇

    【1】方言。折磨。{元}{无名氏}《南牢记》第四折:“將我妹朝打夕駡﹐折掇的三分似人﹐七分似鬼。”{梁斌}《播火记》八:“你们把他折掇死了怎么办呢?”{梁斌}《红旗谱》十六:“{老驴头}一个人在大堤上折掇{春兰}﹐{春兰}说:‘爹﹐家去打我吧。’”原注:“折掇﹐折磨。”

  • 拏掇-汉语大词典

    拏掇

    【1】拿取。《平山冷燕》第十一回:“〔他〕再三在自家詩稿上尋﹐並無一首拏掇得出﹐欲待不寫﹐却又不像個詩人行徑。”

  • 拈輕掇重-汉语大词典

    拈輕掇重

    【1】轻的重的都要拿。谓要干的活很多。{元}{无名氏}《刘弘嫁婢》第二折:“怎下的着他拈輕掇重﹐可便掃床也波疊被。”

  • 拈掇-汉语大词典

    拈掇

    亦作“[拈敠]”【1】提;提及。{鲁迅}《集外集拾遗·<何典>题记》:“成语和死古典又不同﹐多是现世相的神髓﹐随手拈掇﹐自然使文字分外精神。”《朱子语类》卷三九:“{顔子}不處貧賤﹐固自樂;到他處貧賤﹐只恁地﹐更難;所以聖人於此數數拈掇出來。”【2】摆弄。《朱子语类》卷一〇一:“{郭子和}傳其父學﹐又兼象數﹐其學已雜﹐又被{謝昌國}拈掇得愈不是了。”

  • 拈掇-汉语大词典

    拈掇

    【1】用手估量轻重;斟酌。{元}{白樸}《墙头马上》第三折:“眼似瞎﹐手如瘸﹐輕拈掇﹐慢拿捻。”《景德传灯录·义玄禅师》:“{黄蘖}將钁钁地曰:‘我遮钁﹐天下人拈敠不起﹐還有人拈得起嗎?’”{明}{李贽}《答庄纯夫书》:“學問須時時拈掇﹐乃時時受用﹐縱無人講﹐亦須去人講。”

  • 拾掇-汉语大词典

    拾掇

    【1】收罗;拾取。{唐}{陆龟蒙}《杞菊赋》序:“前後皆樹以杞菊……及夏五月﹐枝葉老硬﹐氣味苦澀﹐旦暮猶責兒童輩拾掇不已。”{宋}{王令}《原蝗》诗:“寒禽冬飢啄地食﹐拾掇穀種無餘遺。”{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事类》:“然學問膚淺﹐所見不博﹐專拾掇{崔杜}小文﹐所作不可悉難﹐難便不知所出﹐斯則寡聞之病也。”{晋}{葛洪}《抱朴子·审举》:“而有黨有力者﹐紛然鱗萃﹐人乏官曠﹐致者又美﹐亦安得不拾掇而用之乎!”{梁斌}《播火记》八:“常说破家值万贯哩﹐叫人随便拾掇了去我心疼。”【2】谓惩治﹑处死。{明}{贾仲名}《对玉梳》第二折:“休假温存絮叨叨取撮﹐佯問候熱剌剌念合﹐更怕我不趲你那冷氣虚心廝拾掇。”{峻青}《海啸》第二章:“半夜里﹐我派人去要拾掇他。”{{孔厥}{袁静}}《新儿女英雄传》第一回:“{吕司令}给发了好几打‘插锁盒子’﹐谁要反对抗{日}﹐就把谁拾掇了!”【3】整理;修理。{柳青}《创业史》第二部第三章:“农具损坏了﹐要你主任找人拾掇哩。”《金瓶梅词话》第二三回:“你别要管他﹐丢着罷﹐亦發等他們來拾掇。”《醒世姻缘传》第四九回:“我把這重裏間拾掇拾掇﹐你合媳婦兒來住。”

  • 採掇-汉语大词典

    採掇

    【1】拾取;摘取。{清}{唐孙华}《治圃》诗之三:“想當採掇時﹐碧色照筐筥。”{明}{李东阳}《後园种菊经月忽见数花》诗:“登臨憶冒重陽雨﹐採掇愁沾昨夜霜。”《宋书·孝义传·徐耕》:“今年亢旱﹐禾稼不登﹐氓黎饑餒﹐採掇存命。”{唐}{杜甫}《七月三日戏呈元二十一曹长》诗:“園蔬抱金玉﹐無以供採掇。”【2】亦作“[採綴]”。搜集。{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宗经》:“禮以立體﹐據事剬範﹐章條纖曲﹐執而後顯﹐採掇片言﹐莫非寶也。”{清}{盛时彦}《<阅微草堂笔记>序》:“老而嬾於考索﹐乃採掇異聞﹐時作筆記﹐以寄所欲言。”《南史·沈约传》:“條流雖舉﹐而採綴未周。”旧题{宋}{尤袤}《全唐诗话·皇甫冉》:“又《巫山詩》終篇皆麗﹐自{晉}﹑{宋}﹑{齊}﹑{梁}﹑{周}﹑{陳}﹑{隋}以來﹐採掇者無數﹐而補闕獨獲驪珠。”{汉}{王充}《论衡·卜筮》:“著書記者﹐採掇行事。”{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志士多危心﹐亦相率赴{歐}{墨}﹐欲採掇其文化﹐而納之宗邦。”【3】采纳;选取。《旧唐书·良吏传上·蒋俨》:“僕以不才﹐猶參廷諜﹐誠以素非德望﹐位班卒伍﹐言以人廢﹐不蒙採掇。”{宋}{曾巩}《请改官制前预选官习行逐司事务札子》:“採掇增損﹐實待聖斷。”{明}{吴承恩}《赏花钓鱼赋诗谢表》:“寸長罔棄﹐咸歸採掇之中;四極難賒﹐不出惠鮮之外。”

  • 掂掇-汉语大词典

    掂掇

    【1】考虑,估量。《人民文学》1979年第1期:“我光这么掂掇﹐可就不知道怎么搭连在一块﹐更弄不出数码来喀。”

  • 掇-汉语大词典

    《廣韻》丁括切,入末,端。【1】拾取。《诗·周南·芣苢》:“采采芣苢﹐薄言掇之。”{毛}传:“掇﹐拾也。”{汉}{王充}《论衡·乱龙》:“頓牟掇芥﹐磁石引針﹐皆以其真是﹐不假他類。”{唐}{李白}《泛沔州城南郎官湖》诗序:“水月如練﹐清光可掇。”{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成}益驚喜﹐掇置籠中。”【2】指折取;搬取。{晋}{葛洪}《抱朴子·畅玄》:“掇芳華于蘭林之囿﹐弄紅葩于積珠之池。”{唐}{皎然}《春日杼山寄赠李员外纵》诗:“欲掇幽芳聊贈遠﹐郎官那賞{石門}春。”{宋}{杨万里}《火阁午睡起负暄》诗:“覺來一陣寒無奈﹐自掇胡床負太陽。”《初刻拍案惊奇》卷二:“那老嬷嬷去掇盆臉水﹐拿些梳頭家火出來。”{洪深}《申屠氏》第五本:“{吴用}叫请太公﹐又叫{李逵}掇条凳﹐坐在{方}家主奴中间。”【3】惹;招致。{晋}{常璩}《华阳国志·先贤士女总赞下·汉中士女》:“勿有一言加{梁氏}﹐加{梁氏}則連主上﹐是又掇禍也。”{宋}{洪迈}《夷坚甲志·宗立本小儿》:“是吾{五臺山}五百小龍之一也﹐失之三歲矣﹐方尋訪見之﹐爾久留定掇大禍。”{元}{韦居安}《梅磵诗话》卷上:“〔{沈作喆}〕登{紹興}進士第﹐嘗爲{江}右漕屬﹐作《哀扇工》詩﹐掇怒{洪}帥{魏道弼}。”{明}{沈德符}《野獲编·刑部·齐韶冤死》:“{琦輝}二臣自輸爲{齊韶}逼取選餘女子……時聖眷未忘﹐宜其掇禍之速也。”【4】选取。《汉书·董仲舒传》:“{仲舒}所著……十餘萬言﹐皆傳於後世。掇其切當世施朝廷者著於篇。”{唐}{白居易}《与元九书》:“博搜精掇﹐編而次之﹐號《元白往還詩集》。”{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中国地质略论》:“故先掇學者所發表關于{中國}地質之説﹐著爲短篇﹐報告吾族。”【5】考取。{前蜀}{贯休}《闻友人驾前及第》诗:“世亂無全士﹐君方掇大科。”《古今小说·吴保安弃家赎友》:“大丈夫不能掇巍科﹐登上第﹐致身青雲﹐亦當如{班超}﹑{傅介子}﹐立功異域。”{清}{戴名世}《史某制义序》:“今某又巍然掇高科﹐行且兄弟並列崇班。”【6】侵掠﹐掠夺。《史记·张仪列传》:“中國無事﹐{秦}得燒掇焚杅君之國。”{司马贞}索隐:“掇……謂焚燒而侵掠。”{唐}{韩愈}《曹成王碑》:“王親教之搏力勾卒嬴越之法……鏺{廣濟}﹐掀{蘄春}﹐撇{蘄水}﹐掇{黄岡}﹐筴{漢陽}。”【7】踏。《敦煌变文集·燕子赋》:“問鷰何山鳥?掇地作音聲。”{蒋礼鸿}通释:“‘掇地作音聲’就是‘踏地叫唤’。”《敦煌掇琐·白话五言诗》:“雖然畜兩眼﹐終是一雙盲。向來黑如柒(漆)﹐直掇入泥坑。”【8】挖;撬。《水浒传》第二回:“{宋江}道:‘我們休從大路出去﹐掇開屋後一堵壁子出去罷!’兩箇公人……便從房裏挖開屋後一堵壁子。”《儒林外史》第二一回:“仔細算來﹐三討不如一偷。趁老和尚不在家﹐到晚﹐把房門掇開﹐走了進去。”【9】掉转。{明}{无名氏}《鸣凤记·忠佞异议》:“那時我就掇身轉來﹐就如奉承{嚴}家一般奉承他了。”【10】耸动。{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氣撲撲走得掇肩的喘。”《水浒传》第一回:“〔{洪太尉}〕約莫走過了數個山頭﹐三二里多路﹐看看脚酸腿軟﹐正走不動……又行不到三五十步﹐掇着肩氣喘。”【11】怂恿;哄骗。参见“[掇賺]”。【12】打发;催逼。参见“[掇送]”。【13】通“[綴]”。连结。《易·讼》:“自下訟上﹐患至掇也。”{俞樾}《群经平议·周易二》:“言患害之來綴聯不絶也。”{于省吾}《双剑誃易经新证》:“掇應讀作綴﹐掇﹑綴並諧叕聲……‘患至掇’﹐謂大結也。”【14】通“[剟]”。削﹐除去。《汉书·王嘉传》:“上於是定{躬}﹑{寵}告{東平}本章﹐掇去{宋弘}﹐更言因{董賢}以聞﹐欲以其功侯之﹐皆先賜爵關内侯。”{颜师古}注:“掇﹐讀曰‘剟’。剟﹐削也﹐削去其名也。”【15】通“[輟]”。停止。《文选·左思<魏都赋>》:“葺墻冪室﹐房廡雜﹐剞劂罔掇﹐匠斵積習。”{李善}注:“{鄭玄}《論語》注曰:‘輟﹐止。掇古字通。’”{唐}{玄应}《宪超塔铭》:“持念無虧﹐經聲不掇。”【16】用同“[惙]”。疲乏。参见“[掇掇]”。【17】量词。犹撮。{徐迟}《祁连山下》:“他凝望着这细小的一粒粒沙﹐用手指将它们拨在一起﹐捻起了一掇﹐又把它们洒落到桌上。”

  • 掇-汉语大词典

    《廣韻》陟劣切,入薛,知。【1】短。《庄子·秋水》:“故遥而不悶﹐掇而不跂﹐知時无止。”{郭象}注:“掇﹐猶短也。”《新唐书·南蛮传中·南诏下》:“長戈二百﹐掇刀輔之;短矛二百﹐連鎚輔之。”

  • 掇賺-汉语大词典

    掇賺

    【1】哄骗。{明}{王玉峰}《焚香记·辨非》:“判官﹐與我逐一查那善惡文簿﹐要見何年月日有何人套寫{王魁}家書﹐掇賺他夫妻離間。”《儿女英雄传》第四回:“要知{安公子}怎生開發那女子﹐那去找{褚一官}的兩個騾夫回來﹐到底怎生掇賺{安公子}﹐那{安公子}信也不信﹐從也不從﹐都在下回書交代。”《水浒传》第六十回:“久聞{梁山泊}行仁義之道﹐所過之處﹐並不擾民﹐因此特來拜投﹐如何故來掇賺將軍?”

  • 掇子-汉语大词典

    掇子

    【1】竹兜子。旧时竹制的抬人工具。{清}{俞樾}《春在堂随笔》卷二:“舁夫以兩竹竿懸坐具於下﹐并懸尺許之竹以承雙足﹐游人踞坐其上……後聞{勒少仲}同年云﹐{江西}多有之﹐名曰‘掇子’。掇﹐音讀如篤﹐余疑即‘兜’字之轉音。”

  • 掇芹-汉语大词典

    掇芹

    【1】谓考取秀才。{清}{彭邦鼎}《闲处光阴》卷下:“塾師嘗以‘所謂大臣者’屬對﹐{嘉賓}對‘願爲小相焉’﹐時裁七歲;{嘉言}六歲﹐對‘其唯聖人乎’。嗣二子俱以十三歲先後掇芹。”{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神女》:“娘子惠我多矣!自分掇芹非難﹐重金所不敢受。”

  • 掇石-汉语大词典

    掇石

    【1】举巨石。{清}代武举乡会试的科目之一。《六部成语·兵部·掇石》注:“武鄉會試﹐皆令舉巨石﹐以試其力量。”

  • 掇録-汉语大词典

    掇録

    【1】选取记录在案的有功之人。《三国志·魏志·高堂隆传》:“夫皇天無親﹐惟德是輔。民詠德政﹐則延期過歷;下有怨歎﹐掇録授能。由此觀之﹐天下之天下﹐非獨陛下之天下也。”【2】选录。{清}{吴敏树}《记钞本<震川文>後》:“間從塾童《古文觀止》選本﹐見{歸氏}文數篇……託書賈購之{吴門}以來﹐乃掇録其可嘉者﹐以鄙意評騭﹐且叙論焉。”

  • 掇青拾紫-汉语大词典

    掇青拾紫

    【1】谓获取高官显位。青﹑紫,古时公卿的服色。《歧路灯》第五二回:“况你頗有聰明﹐實指望掇青拾紫。我問你﹐至今功名何如?”

  • 掇臀捧屁-汉语大词典

    掇臀捧屁

    【1】形容巴结谄媚的丑态。{清}{嬴宗季女}《六月霜·张罗》:“他如果現在還活着呢﹐咱每自然要借這點兒戚誼﹐掇臀捧屁的去趨奉他。”《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白長吉}自捱進了身子﹐無一日不來掇臀捧屁。”《说唐》第三回:“若一味掇臀捧屁﹐狐假虎威﹐詐害良民﹐這便是畜牲所爲。”

  • 掇騙-汉语大词典

    掇騙

    【1】哄骗。《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你大家却莫把那假{尹先生}(真{安老爺})説的這段話認作個掇騙{十三妹}的文章。”

  • 掇醍-汉语大词典

    掇醍

    【1】得到醍醐灌顶。谓受教而觉悟。{明}{吾邱瑞}《运甓记·太真借饟》:“分明我墮久迷津﹐掇醍今朝願隨鞭凳。”

  • 掇摝-汉语大词典

    掇摝

    【1】捞取。{汉}{王充}《论衡·验符》:“{挺爵}留顧﹐見如錢等正黄數百千枚﹐即共掇摝﹐各得滿手﹐走歸示其家。”

  • 掇擷-汉语大词典

    掇擷

    【1】摘取。{元}{吴澄}《江西秋闱分韵》:“妍媸屬鏡鑑﹐蹖駁混鉛黛。披條索其華﹐掇擷紛瑣碎。”

  • 掇弄-汉语大词典

    掇弄

    【1】逗引;摆布。《白雪遗音·银纽丝·婆媳顶嘴》:“到多喒也掇弄個小小子﹐頑耍頑耍﹐可就樂瘋了我了。”《红楼梦》第九八回:“{寳玉}是個瘋儍的﹐由人掇弄過去了。”{{毕方}{锺涛}}《千重浪》第七章三:“儿子刚叫{王秤钩子}掇弄着抓劳工走了﹐老伴病得只剩了口气。”《儿女英雄传》第三九回:“他娘是在那兒掇弄孩子呢。”

  • 掇送-汉语大词典

    掇送

    【1】打发。{宋}{张镃}《昭君怨·园池夜泛》词:“雲被歌聲摇動﹐酒被詩情掇送。”{宋}{李弥逊}《声声慢·木犀》词:“更被秋光掇送﹐微放些月照﹐着陣風吹﹐惱殺多情。”{清}{褚人穫}《坚瓠补集·刘武城词》:“笑你腹便便﹐幾見把窮愁掇送。”【2】催逼;推送。{元}{邵亨贞}《点绛唇》词:“萬里風埃﹐掇送流年度。”{宋}{姜夔}《点绛唇》词:“月落潮生﹐掇送{劉郎}老。”

  • 掇拾-汉语大词典

    掇拾

    【1】采摘;拾取。{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滱水》:“至若孌婉丱童及弱年崽子﹐或單舟採菱﹐或疊舸折芰﹐長歌陽春﹐愛深緑水﹐掇拾者不言疲﹐謡詠者自流響。”{潘漠华}《掇拾》诗:“西风一夜撼松林﹐满地都落满了黄柯﹐老的幼的婆娘儿女﹐弯躬在那儿掇拾。”{清}{俞樾}《春在堂随笔》卷六:“然其舊瘞之處﹐全家骸骨容或掇拾未盡。”【2】搜集。{明}{王鏊}《震泽长语·经传》:“是時諸儒掇拾補葺﹐專門名家﹐各守其師之説。”《新唐书·令狐德棻传》:“近代無正史﹐{梁}﹑{陳}﹑{齊}之籍猶可據﹐至{周}{隋}事多脱捐。今耳目尚相及﹐史有所馮;一易世﹐事皆汩暗﹐無所掇拾。”{{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一章第四节:“《尧典》等篇﹐大概是{周}朝史官掇拾传闻﹐组成有系统的记录。”{宋}{朱胜非}《秀水闲居录》:“或本書久失﹐後人掇拾爲之耳。”【3】搜括。{唐}{韩愈}《郓州溪堂诗》序:“而公承死亡之後﹐掇拾之餘﹐剥膚椎髓﹐公私掃地赤立﹐新舊不相保持﹐萬目睽睽﹐公於此時能安以治之﹐其功爲大。”《旧唐书·裴度传》:“初﹐度支鹽鐵使{王播}﹐廣事進奉以希寵﹐{度}亦掇拾羨餘以効{播}﹐士君子少之。”【4】指搜集其过失而加以抨击。{宋}{梅尧臣}《碧云騢》:“殿中侍御史{馬遵}﹑{吴中復}﹑{吕景初}極言其過。羣閹於左右或扆後揚言﹐御史掇拾宰相﹐自此誰敢當者!”

  • 掇飾-汉语大词典

    掇飾

    【1】收拾,打扮。{张恨水}《啼笑因缘》第十一回:“有{尚太太}陪在一块儿﹐原车子来﹐原车子去﹐要什么紧!掇饰掇饰换了衣服等着吧!汽车一来﹐这就好走。”

  • 掇蜂-汉语大词典

    掇蜂

    【1】《太平御览》卷九五〇引{汉}{刘向}《列女传》:“{尹吉甫}子{伯奇}至孝事後母。母取蜂去毒,繫於衣上,{伯奇}前欲去之,母便大呼曰:‘{伯奇}牽我。’{吉甫}見疑之,{伯奇}自死。”后因以“掇蜂”为离间骨肉之典。{晋}{陆机}《君子行》:“掇蜂滅天道﹐拾塵惑{孔}{顔}。”《旧唐书·高祖纪论》:“姦佞由之貝錦﹐嬖幸得以掇蜂。”{唐}{刘禹锡}《上杜司徒书》:“然而於竊鈇而知心目之可亂﹐於掇蜂而知父子之可間。”

  • 掇掇-汉语大词典

    掇掇

    【1】疲弱貌。掇,用同“惙”。{明}{归有光}《祭外姑文》:“癸巳之歲﹐秋冬之交﹐忽遘危疾﹐氣息掇掇﹐猶日念母。”

  • 掇轉-汉语大词典

    掇轉

    【1】掉转;掉换。《初刻拍案惊奇》卷三:“掇轉馬頭向北一道煙跑﹐但見一路黄塵滚滚﹐霎時不見了。”《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三:“他掇轉身來﹐望{嚴公}臉上只一拳﹐打個滿天星。”《水浒後传》第七回:“驛丞從外邊走來﹐曉得是御史故人﹐又送銀子﹐况且{趙良嗣}去還不遠﹐没奈何掇轉一副面孔﹐折疊兩個膝蓋陪罪。”【2】方言。暂借以应急需。{茅盾}《故乡杂记》第三:“他向我的婶娘‘掇转’二三十元﹐预备乘这时桑叶还不贵﹐添买几担叶。”

  • 掇皮-汉语大词典

    掇皮

    【1】除去皮。掇,通“剟”。喻彻里彻外。{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范啟}與{郗嘉賓}書曰:‘{子敬}舉體無饒﹐縱掇皮無餘潤。’”{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謝公}稱{藍田}掇皮皆真。”{宋}{楼钥}《真率会次適斋韵》:“閒暇止應開口笑﹐詼諧尤稱掇皮真。”

  • 掇桂-汉语大词典

    掇桂

    【1】犹折桂。谓登科。{清}{陈维崧}《永遇乐·丁巳夏日寿吴静安太史》词:“詞臣賜澣﹐郎君掇桂﹐幼者還如{衛虎}。”

  • 掇采-汉语大词典

    掇采

    亦作“[掇採]”【1】选取,搜集。《南史·循吏传序》:“案前史各立《循吏傳》﹐序其德美﹐今並掇采其事﹐以備此篇云。”《隋书·诚节传序》:“故掇採所聞﹐爲《誠節傳》。”

  • 掇採-汉语大词典

    掇採

    【1】见“掇采”。

  • 揍掇-汉语大词典

    揍掇

    【1】增删窜改。{宋}{文天祥}《断配典史侯必隆判》:“{侯必隆}何爲者﹐輒敢於呈押之時﹐脱套花字;於行移之後﹐揍掇公文。”

  • 提掇-汉语大词典

    提掇

    【1】提携,挈带。{明}{高明}《琵琶记·义仓赈济》:“今日得君提掇起﹐免教人在污泥中。”《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妾看君决非庸下之人﹐妾也不甘久處風塵﹐但得君一舉成名﹐提掇了妾身出去﹐相隨終身。”【2】提拉。《坛经·行由品》:“{能}隱草莽中﹐{惠明}至﹐提掇不動。”【3】提起,振作。《朱子语类》卷四四:“平日須提掇精神﹐莫令頽塌放倒﹐方可看得義理分明。”【4】整饬。{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一折:“踏殘紅軟襯着鞋兒去。再提掇綺羅衣袂﹐重整頓珠翠冠梳。”【5】提出。{明}{李贽}《史阁叙述》:“故夫子又於六五之象復提掇而申明之曰:‘幹父用譽﹐承以德也。’”{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中:“若誠意之説﹐自是聖門教人用功第一義﹐但近世學者﹐乃做第二義看﹐故稍與提掇緊要出來﹐非鄙人所能持倡也。”

  • 摘掇-汉语大词典

    摘掇

    【1】采摘。{元}{贡师泰}《学圃吟》:“琅玕琥珀鉤珊瑚﹐鑱劚摘掇視密疏。”{唐}{元稹}《遣画》诗:“掃除田地静﹐摘掇園蔬美。”

  • 撫掇-汉语大词典

    撫掇

    【1】犹摭拾。{明}{李东阳}《明故文林郎河南道监察御史展公墓志铭》:“時有欲傾之者﹐陰縱人徂公﹐撫掇無所得。公益嚴戒﹐立崖岸爲之﹐吏民無敢犯。”

  • 撟掇-汉语大词典

    撟掇

    【1】拾取。《淮南子·要略》:“乃始攬物引類﹐覽取撟掇﹐浸想宵類。”{高诱}注:“撟﹐取也;掇﹐拾也。”

  • 擄掇-汉语大词典

    擄掇

    【1】收拾。{茅盾}《烟云集·搬的喜剧》:“〔{黄太太}〕嘴里是歇斯底里地叫着﹐手里却不知道掳掇些什么好。”

  • 攓掇-汉语大词典

    攓掇

    【1】摘取。{唐}{柳并}《<意林>序》:“{隋}代{博陵}{李文博}攓掇諸子﹐編成《理道集》十卷。”

  • 攛掇-汉语大词典

    攛掇

    【1】催逼;催促。{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二:“遂唤幾箇小僂儸﹐傳令教攛掇﹐隔着山門厲聲叫:‘滿寺裏僧人聽呵……得{鶯鶯}後便退干戈﹐不得後目前生禍。’”《金瓶梅词话》第十六回:“你這邊房子七八也待蓋了﹐攛掇匠人﹐早些裝修﹑油漆停當。”【2】古典戏曲乐器演奏术语。{元}{无名氏}《蓝采和》第三折:“再不去喬粧扮打拍攛掇﹐再不去戲臺上信口開合。”{元}{白樸}《梧桐雨》第二折:“請娘娘登盤演一回《霓裳》之舞……[正旦做舞][衆樂攛掇科]”【3】张罗﹐安排。《醒世姻缘传》第十九回:“一時莊家忙動﹐仗賴你娘子又好在廚房攛掇。”{元}本{高明}《琵琶记·牛相奉旨招婿》:“你不知近日來宅院中小娘子要嫁得緊了﹐媒婆與他攛掇出門去﹐臨行做對鞋謝媒婆。”{宋}{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四七出:“好姻緣﹐來輻湊﹐把你攛掇嫁一個好兒夫﹐那更效綢繆。”【4】怂恿。《西游记》第三十回:“他怪我攛掇師父念‘緊箍兒咒’。”{鲁迅}《呐喊·社戏》:“十几个别的少年也大悟﹐立刻撺掇起来﹐说可以坐了这航船和我一同去。”《朱子语类》卷一二五:“{子房}爲{韓}報{秦}﹐攛掇{高祖}入關。”{元}{石德玉}《秋胡戏妻》第三折:“他那裏口口聲聲﹐攛掇先生﹐不如歸去。”【5】帮助。《水浒传》第二六回:“{王婆}和那婦人謝道:‘難得{何九叔}攛掇﹐回家一發相謝。’”《平妖传》第十八回:“{胡員外}大喜﹐拱手道:‘全仗學究扶持攛掇。’”

  • 攢掇-汉语大词典

    攢掇

    【1】怂恿。{孙犁}《白洋淀纪事·“藏”》:“‘去找他!他不能推的这么干净……’女同伴们都这样攒掇她。”

  • 攫掇-汉语大词典

    攫掇

    【1】传说为{黄帝}时动作敏捷的人。《淮南子·修务训》:“使未嘗鼓瑟者﹐雖有{離朱}之明﹐{攫掇}之捷﹐猶不能屈伸其指。”{高诱}注:“{攫掇}﹐亦{黄帝}時捷疾者也。”《淮南子·人间训》作“捷剟”。

  • 攬掇-汉语大词典

    攬掇

    【1】掇拾﹐拾取。《淮南子·要略》:“《道應》者﹐攬掇遂事之蹤﹐追觀往古之跡。”

  • 燒掇-汉语大词典

    燒掇

    【1】焚烧侵掠。《史记·张仪列传》:“中國無事﹐{秦}得燒掇焚杅君之國。”{司马贞}索隐:“謂焚燒而侵掠。”

  • 移掇-汉语大词典

    移掇

    【1】转移;移动。{清}{蒋士铨}《香祖楼·嫁兰》:“奴家氣他不過﹐暗向母家移掇一千銀子﹐竟叫{高駕}送去。”{清}{沈复}《浮生六记·闲情记趣》:“另做矮邊圓盤一隻﹐以便放杯箸酒壺之類﹐隨處可擺﹐移掇亦便。”

  • 竄掇-汉语大词典

    竄掇

    【1】劝诱﹐怂恿。《醒世恒言·陈多寿生死夫妻》:“這都是{王三}那老烏龜一力竄掇﹐害了我女兒終身。”{明}{汤显祖}《紫钗记·节镇宣恩》:“那黄衫豪士隨有人竄掇言官﹐將{小玉姐}這段節義上了﹐又見得{盧}府强婚之情。”《何典》第六回:“你既受不得娘妗的氣﹐如何聽了{串熟鬼}竄掇﹐直跑到{惡狗村}裏來受狗的氣?”

  • 裒掇-汉语大词典

    裒掇

    【1】辑集掇拾。《新唐书·刘子玄吴兢等传赞》:“雖論著之人﹐隨世裒掇﹐而疏舛殘餘﹐本末顛倒。”《新唐书·令狐峘传》:“撰《玄宗實録》﹐屬《起居注》亡散﹐{峘}裒掇詔策﹐備一朝之遺。”

  • 豪末不掇, 將成斧柯-汉语大词典

    豪末不掇, 將成斧柯

    【1】比喻祸害初萌生时若不加重视,酿成大患后再要消除,就很困难。豪,通“毫”。《逸周书·观周》:“緜緜不絶﹐蔓蔓若何?豪末不掇﹐將成斧柯。”{孔晁}注:“此言防患在微也。”亦作“[豪氂不伐﹐將用斧柯]”。《史记·苏秦列传》:“《周書》曰:‘緜緜不絶﹐蔓蔓奈何?豪氂不伐﹐將用斧柯﹐前慮不定﹐將有大患﹐將奈之何?’”

  • 道不掇遺-汉语大词典

    道不掇遺

    同“[道不拾遺]”【1】《新唐书·东夷传·高丽》:“降﹑敗﹑殺人及剽劫者斬﹐盜者十倍取償﹐殺牛馬者没爲奴婢﹐故道不掇遺。”

  • 采掇-汉语大词典

    采掇

    【1】犹摘录。{汉}{王充}《论衡·超奇》:“故夫能説一經者爲儒生﹐博覽古今者爲通人﹐采掇傳書以上書奏記者爲文人﹐能精思著文﹑連結篇章者爲鴻儒。”{明}{胡应麟}《诗薮·周汉》:“《莊》《列》最近詩;後人采掇其語﹐無不佳者。”【2】犹搜集。{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典籍》:“{魏}氏采掇亡書﹐藏三閣。”{清}{张埙石}《<冬青树>序》:“以{文山}﹑{疊山}爲經﹐以{趙王孫}﹑{汪水雲}幕府諸參軍及一切遺民爲緯﹐采掇既廣﹐感激亦切。”【3】犹摘取。语本《诗·周南·芣苢》:“采采芣苢,薄言掇之。{宋}{梅尧臣}《清池》诗:“泠泠清水池﹐藻荇何參差。美人留采掇﹐玉鮪自揚鬐。”{唐}{杜甫}《槐叶冷淘》诗:“青青高槐葉﹐采掇付中厨。”{清}{张锡祚}《晨诣南园采蕨》诗:“薄物世所遺﹐采掇欣有得。”

  • 集掇-汉语大词典

    集掇

    【1】犹搜集﹐采集。《新唐书·文艺传中·郑虔》:“{天寶}初﹐爲協律郎﹐集掇當世事﹐著書八十餘篇。”

  • 鈔掇-汉语大词典

    鈔掇

    【1】抄袭摘取。《新唐书·儒学传下·元行沖》:“{魏}{孫炎}始因舊書擿類相比﹐有如鈔掇﹐諸儒共非之。”

  • 領掇-汉语大词典

    領掇

    【1】提掇﹐揪扯。{元}{无名氏}《赚蒯通》第三折:“你待胡扯撮﹐强領掇﹐道俺{蒯文通}故意作風魔。”【2】管领;处治。{元}{无名氏}《谢金吾》第二折:“現放着中書省鼎鼐調和﹐樞密院將關事領掇。”

  • 駒掇-汉语大词典

    駒掇

    【1】虫名。{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诺皋记上》:“若{列生}言竈下之駒掇﹐{莊生}言户内之雷霆……徵祥變化﹐無日無之。”

  • 高掇-汉语大词典

    高掇

    【1】科考高中。{明}{沈德符}《野獲编·科场三·宰相子应举》:“其長子{沈泰鴻}﹐有聲諸生間﹐人皆以高掇期之。”{明}{阮大鋮}《燕子笺·偕征》:“二位相公風采﹐也比往常大不相同﹐今科必定一齊高掇了。”

  • 鴝掇-汉语大词典

    鴝掇

    【1】虫名。《列子·天瑞》:“胡蝶﹐胥也﹐化而爲蟲﹐生竈下﹐其狀若脱﹐其名爲■掇。”《庄子·至乐》作“鴝掇”。

  • 鼓掇-汉语大词典

    鼓掇

    【1】撺掇;怂恿。{吴梦起}《兄弟俩》:“{何三太}再从旁边一鼓掇﹐他就算铁了心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