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揚)是什么意思
不揚-汉语大词典
不揚
【1】不振作。{汉}{严忌}《哀时命》:“居處愁以隱約兮﹐志沈抑而不揚。”{唐}{杜甫}《新婚别》诗:“婦人在軍中﹐兵氣恐不揚。”【2】不损伤。《诗·鲁颂·泮水》:“烝烝皇皇﹐不吴不揚。”{毛}传:“揚﹐傷也。”{孔颖达}疏:“《释詁》文揚與誤爲類﹐故爲傷。謂不過誤不損傷也。”【3】亦作“[不颺]”。谓容貌不英俊。《左传·昭公二十八年》:“今子少不颺;子若無言﹐吾幾失子矣。”{杜预}注:“顔貌不顯揚。”{唐}{裴度}《自题写真赞》:“爾才不長﹐爾貌不揚﹐胡爲將﹐胡爲相。”《金史·后妃传上·海陵昭妃阿里虎等诸嬖》:“{海陵}嘗曰:‘{餘都}貌雖不揚﹐而肌膚潔白可愛。’”{郭沫若}《蔡文姬》第二幕:“那时{曹丞相}要接见你们的使者﹐他觉得自己的相貌不扬﹐便请我的老师{清河崔琰}来代替他。”【4】不能散发。《史记·淮南衡山列传》:“於是﹐王氣怨結而不揚﹐涕滿匡而横流﹐即起歷階而去。”
丕揚-汉语大词典
丕揚
【1】大力宣扬。{汉}{匡衡}《上元帝疏》:“陛下聖德天覆﹐子愛海内﹐然陰陽未和﹐姦邪未禁者﹐殆論議者未丕揚先帝之盛功﹐争言制度不可用也。”{唐}{柳宗元}《道州文宣王庙碑》:“丕揚厥聲﹐心告太史。”{明}{王世贞}《说部·左逸》:“寔賴我伯父丕揚{周公}之烈。”
表揚-汉语大词典
表揚
【1】显扬;公开赞美,使大家知道。语出《汉书·苏武传》:“上思股肱之美,乃圖畫其人於{麒麟閣}……皆有功德,知名當世,是以表而揚之。”{魏巍}《东方》第六部第三章:“这{郭祥}平时虽然满不在乎﹐但在大庭广众之前却最怕表扬。”《宋书·隐逸传·王弘之》:“聖明司契﹐載德惟新﹐垂鑑仄微﹐表揚隱介﹐默語仰風﹐荒遐傾首。”{宋}{叶梦得}《石林燕语》卷五:“裦忠碑者﹐皇帝神筆表揚故相{岐國公}{執中}之遺烈也。”{清}{吴熾昌}《续客窗闲话·陆清献公遗事》:“遇孝慈節義之人﹐立即表揚。”【2】宣扬;张扬。{明}{李贽}《复焦弱侯书》:“此一等人心身俱泰﹐手足輕安﹐既無兩頭照顧之患﹐又無掩蓋表揚之醜﹐故可稱也。”{郭沫若}《棠棣之花》第二幕:“他的姓名因为有点缘故﹐请你不要替他表扬。”
升揚-汉语大词典
升揚
【1】提升,升迁。{唐}{柳宗元}《祭吕敬叔文》:“擯辱非耻﹐升揚非賢﹐一貫於道﹐無四五焉。”{宋}{欧阳修}《谢黄岩李主簿启》:“益期勤懋﹐庸迓升揚。”
休揚-汉语大词典
休揚
【1】犹言显扬。{汉}{应劭}《风俗通·十反》:“太尉{沛國}{劉矩}{叔方}﹐父字{叔遼}﹐累祖卿尹﹐好學敦整﹐士名不休揚﹐又無力援﹐仕進陵遲。”《後汉书·党锢传·杜密》:“今志義力行之賢而{密}達之﹐違道失節之士而{密}糾之﹐使明府賞刑得中﹐令問休揚﹐不亦萬分之一乎?”
俵揚-汉语大词典
俵揚
【1】宣扬,张扬。{元}{乔吉}《新水令·闺丽》套曲:“只因你贍不下解合的心腸兒叉﹐不是我口不嚴俵揚的風聲兒大。”
倡揚-汉语大词典
倡揚
【1】张扬。《红楼梦》第六八回:“{李紈}見{鳳姐}那邊已收拾房屋﹐况在服中不好倡揚﹐自是正理﹐只得收下〔{尤二姐}〕權住。”
傳揚-汉语大词典
傳揚
【1】传播,宣扬。《东周列国志》第六七回:“然弑逆之迹﹐終不能掩。自本國傳揚出來﹐各國誰不曉得。”《朱子语类》卷四二:“因見鄉中有人﹐其傳揚説好者甚衆﹐以至傳揚於外﹐莫不皆然﹐及細觀其所爲﹐皆不誠實。”{茅盾}《林家铺子》四:“这件事要是传扬开去﹐他的信用可就完了。”
優賢揚歷-汉语大词典
優賢揚歷
亦作“[優賢颺歷]”【1】谓敬重贤才,表扬其事迹。《隶释·汉成阳令唐扶颂》:“遂興無爲之治﹐優賢颺歷﹐表譱絀惡﹐遵九德■綏民﹐崇晏晏之惠康。”《三国志·魏志·管宁传》:“若{寧}固執匪石﹐守志{箕山}﹐追迹{洪崖}﹐參蹤{巢許}﹐斯亦聖朝同符{唐}{虞}﹐優賢揚歷﹐垂聲千載。”{裴松之}注:“《今文尚書》曰:‘優賢揚歷。’謂揚其所歷試。”
其貌不揚-汉语大词典
其貌不揚
【1】《左传·昭公二十八年》:“今子少不颺。”{杜预}注:“顔貌不揚顯。”{唐}{裴度}《自题写真赞》:“爾才不長﹐爾貌不揚。”后以“其貌不揚”形容人容貌平常或丑陋。{清}{吴炽昌}《客窗闲话续集·某少君》:“今又聞其來也﹐皆懼﹐及相晤﹐其貌不揚。父甚狐疑﹐兩兄直叱爲妄冒。”{马铁丁}《勇气从何而来》:“从年龄上说﹐孩提刚过﹐还留着若干稚气。初看起来﹐真是其貌不扬。”
光揚-汉语大词典
光揚
【1】发扬光大;荣宠褒扬。{汉}{班固}《典引》:“光揚{大漢}﹐軼聲前代。”{唐}{元稹}《谢恩赐告身衣服并借马状》:“皆非朽陋之才﹐宜受光揚之賜。”{宋}{王禹偁}《济州众等寺新修大殿碑并序》:“大都小邑﹐暨名山勝境﹐鮮不建梵刹而聚緇流。有以見大法之光揚﹐末俗所歸仰也。”
亢揚-汉语大词典
亢揚
【1】高昂;激扬。{夏衍}《两个座谈会书面回答》:“在进步的社会里﹐生产出来的艺术品总是进步的﹑健康的﹑使人精神状态亢扬的。”
出醜揚疾-汉语大词典
出醜揚疾
【1】暴露丑恶。{明}{贾仲名}《萧淑兰》第四折:“你既主張了罷﹐也免的出醜揚疾﹐也見我祖宗家門清潔。”{元}{关汉卿}《玉镜台》第三折:“這一場出醜揚疾﹐安排下佯小心﹐粧大膽﹐丹方一味。”{明}{杨文奎}《儿女团圆》第一折:“有甚事叫唤聲疼﹐没來由出醜揚疾。可怎生全不依三從波四德﹐也是我不合將你來百縱千隨。”
卷揚機-汉语大词典
卷揚機
【1】即绞车。矿业上和建筑工程上常用的起重装置。
分道揚鑣-汉语大词典
分道揚鑣
亦作“[分路揚鑣]”【1】分道而行。《魏书·拓跋志传》:“〔{拓跋志}〕與御史中尉{李彪}争路……{高祖}曰:‘{洛陽}我之{豐}{沛}﹐自應分路揚鑣。自今以後﹐可分路而行。’”{{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五九回:“除{唐督}留守外﹐第一军总司令{蔡锷}﹐先向{四川}进发﹐第二军总司令{李烈钧}﹐亦向{广西}进发﹐分道扬镳﹐为国效力去了。”《文明小史》第五五回:“吃了一頓中飯之後﹐各人穿各人的長衫﹐和{秦}{王}二人分道揚鑣。”【2】才力相当,各有千秋。《南史·裴子野传》:“{蘭陵}{蕭琛}言其評論可與《過秦》﹑《王命》分路揚鑣。”{明}{沈德符}《野獲编·兵部·武臣好文》:“時{汪太函}﹑{王弇州}﹐並稱其文彩﹐遂儼然以風雅自命。幕客{郭造卿}輩﹐尊之爲{元敬}詞宗先生﹐幾與紳分道揚鑣。”{清}{王士禛}《古诗笺·凡例》:“{明遠}篇體驚奇﹐在{延年}之上。{謝}之與{鮑}﹐可謂分路揚鑣。”【3】犹独树一帜,各行其是。《北史·文苑传序》:“{梁}自{大同}之後﹐雅道淪缺﹐漸乖典則﹐争馳新巧。{簡文}﹑{湘東}啓其淫放﹐{徐陵}﹑{庾信}分路揚鑣。”{{顾笑言}等}《李宗仁归来》第三章:“这一夜﹐{李宗仁}一直没有合眼。他先是在屋中踱步﹐回忆着与{蒋介石}勾心斗角﹐屡屡遭到暗算的往事﹐一个与其分道扬镳的腹案﹐渐渐形成。”
分路揚鑣-汉语大词典
分路揚鑣
【1】见“分道揚鑣”。
干揚-汉语大词典
干揚
【1】犹干戚。武舞的道具。干,盾;扬,钺的别称,形似大斧。《礼记·乐记》:“樂者﹐非謂黄鍾﹑大吕﹑弦歌﹑干揚也。”
對揚-汉语大词典
對揚
亦作“[對敭]”【1】转为偏义﹐谓答谢﹐报答。{汉}{蔡邕}《司空文烈侯杨公碑》:“虔恭夙夜﹐不敢荒寧﹐用對揚天子丕顯休命。”《旧唐书·忠义传上·王义方》:“不能盡忠竭節﹐對敭王休﹐策蹇勱駑﹐祇奉皇眷。”【2】面君奏对。{唐}{杜甫}《赠李十八秘书别三十韵》:“對敭撫士卒﹐乾没費倉儲。”{仇兆鳌}注引{朱鹤龄}曰:“其奏對君前﹐當以師老財匱爲言。”《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八年》:“平生言論﹐無所不道﹐今者對揚﹐何得乃爾反覆?”{胡三省}注:“對揚﹐本於{傅説}﹑{召虎}。對﹐答也;揚﹐稱也。後人遂以面對敷奏爲對揚。”《魏书·儒林传序》:“州舉茂異﹐郡貢孝廉﹐對揚王庭﹐每年逾衆。”【3】犹比美。{南朝} {梁}{锺嵘}《诗品》卷中:“〔{魏文帝}〕所計百許篇﹐率皆鄙質如偶語。惟‘西北有高樓’十餘首﹐殊美贍可玩﹐始見其工矣。不然﹐何以銓衡群彦﹐對揚厥弟者耶?”【4】答问。《<孝经>序》{邢昺}疏引{刘炫}《述义》:“{炫}謂{孔子}自作《孝經》……假{曾子}之言﹐以爲對揚之體﹐非{曾子}實有問也。”【5】{唐}{宋}以来为官吏除授后谢恩的一种仪式。{宋}{宋敏求}《春明退朝录》卷中:“吏部流内銓﹐每除官﹐皆云權判。正衙謝﹐復正謝前殿﹐引選人謝辭。繇{唐}以來﹐謂之對揚。”【6】古代常语﹐屡见于金文。凡臣受君赐时多用之﹐兼有答谢﹑颂扬之意。《书·说命下》:“敢對揚天子之休命。”{孔}传:“對﹐答也。答受美命而稱揚之。”《诗·大雅·江汉》:“{虎}拜稽首﹐對揚王休﹐作{召公}考﹐天子萬壽。”{朱熹}集传:“言{穆公}既受賜﹐遂答稱天子之美命﹐作{康公}之廟器﹐而勒策王命之辭以考其成﹐且祝天子以萬壽也。”
導揚-汉语大词典
導揚
【1】启发引导。{唐}{柳宗元}《<杨评事文集>後序》:“導揚諷諭﹐本乎比興者也。”《晋书·郑沖传》:“朕昧於政道﹐庶事未康﹐挹仰耆訓﹐導揚厥蒙﹐庶賴顯德﹐緝熙有成。”【2】导达显扬;引导宣扬。{明}{文徵明}《送周君天保叙》:“縣令之職﹐導揚風化﹐撫字黎氓。”《梁书·任昉传》:“遂荷顧托﹐導揚末命。”《汉书·叙传下》:“{博陸}堂堂﹐受遺{武皇}﹐擁毓{孝昭}﹐末命導揚。”{颜师古}注引{刘德}曰:“{武帝}臨終之命﹐{霍光}能導達顯揚也。”
奉揚-汉语大词典
奉揚
【1】颂扬;宣扬。{宋}{司马光}《翰林学士礼部侍郎除三司使制》:“豈朕所以嫗煦撫循之未至﹐將有司奉揚宣佈之未稱與?何其設心之勤而收效之寡也。”{周素园}《贵州民党痛史》第十二章:“義軍龔行天討﹐奉揚大漢威靈。”《左传·僖公二十八年》:“{重耳}敢再拜稽首﹐奉揚天子之丕顯休命。”{明}{宋濂}《给事中安统除兵部尚书诰》:“非有奮厲之才﹐練達之知﹐不足以奉揚威武﹐毘贊機密者矣。”
奮揚-汉语大词典
奮揚
【1】有力地显扬。《汉书·匈奴传下》:“時鮮有所獲﹐徒奮揚威武﹐明{漢}兵若雷風耳。”《史记·秦始皇本纪》:“皇帝哀衆﹐遂發討師﹐奮揚武德。”【2】奋发激扬。{宋}{苏轼}《上神宗皇帝书》:“夫彈劾積威之後﹐雖庸人亦可以奮揚;風采消委之餘﹐雖豪傑有不能振起。”{明}{陆采}《怀香记·定策征吴》:“鼓舞戎行﹐非奮揚無以報德。”《清史稿·杨吉砮传》:“願敵盡垂首﹐我軍奮揚﹐人不遺鞕﹐馬無顛躓﹐惟天其助我!”《魏书·李崇传》:“{崇}辭於{顯武殿}﹐戎服武飾﹐志氣奮揚。”【3】形容高耸挺拔。{汉}{王粲}《柳赋》:“枝扶疏而覃布﹐莖森梢以奮揚。”
奮武揚威-汉语大词典
奮武揚威
【1】振奋勇气﹐施展威风。《三国演义》第一一〇回:“〔{姜維}〕奮武揚威﹐殺入{魏}軍之中﹐左衝右突﹐{魏}兵大亂。”{清}{李渔}《慎鸾交·穷追》:“分付大小三軍﹐一齊奮武揚威﹐殺上前去。”
少揚-汉语大词典
少揚
亦作“[邵陽]”亦作“[少陽]”【1】鱼名。即海鹞鱼。{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麟四》“海鷂魚”〔释名〕:“邵陽魚﹐《食鑑》作‘少陽’。〔集解〕引{陳藏器}曰:‘生{東海}﹐形似鷂……尾有大毒﹐逢物以尾撥而食之。其尾刺人﹐甚者至死。’”《西游记》第四三回:“少揚刺硬如鐵棍﹐■司針利似鋒芒。”
吐氣揚眉-汉语大词典
吐氣揚眉
【1】形容受压抑的心情得以舒展而感到快意。{明}{孙仁孺}《东郭记·与之大夫》:“吐氣揚眉﹐青雲激勵﹐卻憐小友尚窮乏。”《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二:“公子聽得這一番説話﹐方纔覺得有些吐氣揚眉﹐心裏放下。”{克非}《春潮急》一:“穷苦老百姓自己起来当家作主﹐个个吐气扬眉。”
唱叫揚疾-汉语大词典
唱叫揚疾
【1】高声吵闹相骂。{元}{高安道}《哨遍·皮匠说谎》套曲:“巴的今日﹐羅街拽巷﹐唱叫揚疾。”{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二折:“呀!是誰人唱叫揚疾﹐不由我不魄散魂飛。”{元}{郑廷玉}《後庭花》第三折:“則聽的唱叫揚疾鬧怎麽?我與你觀絶罷。”
吹揚-汉语大词典
吹揚
【1】鼓吹抬举。{宋}{苏轼}《上监司谢礼上启》:“勉知策厲之勤﹐少答吹揚之賜。”{清}{俞樾}《茶香室三钞·唐十在》:“摧挫英雄﹐吹揚佞媚。”{晋}{葛洪}《抱朴子·勤求》:“凡夫不識妍蚩﹐爲共吹揚﹐增長妖妄﹐爲彼巧僞之人﹐虚生華譽。”{明}{无名氏}《四贤记·迁擢》:“仰荷吹揚﹐謬膺新命。”【2】犹飞扬。{宋}{曾巩}《仁风厅》诗:“朱絃鼓舞逢千載﹐白羽吹揚慰一方。”《埤雅·释草》:“《爾雅》曰‘葦醜芀’﹐言其華皆有芀秀﹐今風輒吹揚如雪﹐其聚於地如絮也。”
呼揚-汉语大词典
呼揚
【1】犹张扬;宣扬。《朱子全书》卷七:“今人之學﹐却是敏底不如鈍底:鈍底循循而進﹐終有得處;敏底只是從頭呼揚將去﹐只務自家一時痛快﹐終不見實理。”
唱揚-汉语大词典
唱揚
【1】犹张扬。《金瓶梅词话》第十六回:“{西門慶}道:‘怪狗才﹐休要唱揚﹐一地裏知道!’”
喜揚揚-汉语大词典
喜揚揚
【1】喜洋洋。{清}{李渔}《风筝误·败象》:“一任他喜揚揚争先鼓噪。”{郭沫若}《李白与杜甫·杜甫的阶级意识》:“看到老农喜扬扬﹐使我感受﹐民情欢愉﹐这正是风化之首。”{清}{唐孙华}《发粟行》:“胥徒里長喜揚揚﹐挨户排門寫饑册。”
布揚-汉语大词典
布揚
【1】传扬;宣扬。{清}{戴名世}《汪河发墓志铭》:“師事同縣{錢雁湖}﹑{方素北}﹐兩人早知{河發}﹐{河發}名布揚者﹐此兩人之力也。”《史记·货殖列传》:“夫使{孔子}名布揚於天下者﹐{子貢}先後之也。”《新唐书·裴度传》:“{弘正}知{度}爲帝高選﹐故郊迎趨跽受命﹐且請徧至屬州﹐布揚天子德澤。”
得意揚揚-汉语大词典
得意揚揚
【1】见“得意洋洋”。
彰揚-汉语大词典
彰揚
【1】宣扬;传扬。《水浒传》第一〇一回:“{王慶}一日喫得爛醉如泥﹐在本府正排軍{張斌}面前露出馬脚﹐遂將此事彰揚開去﹐不免吹在{童貫}耳朵裏。”《醒世姻缘传》第三四回:“又兼{狄}家的覓漢伙伴不曾分得銀錢的﹐心裏氣他不過﹐到處去彰揚。”
外揚-汉语大词典
外揚
【1】显现于外。{唐}{仲子陵}《幽兰赋》:“蘭惟國香﹐生彼幽荒﹐貞正内積﹐芬華外揚。”{汉}{傅毅}《舞赋》:“嚴顔和而怡懌兮﹐幽情形而外揚。”【2】向外宣示﹑宣扬。{许地山}《凶手》第一幕:“何况这事不能外扬﹐除去我们﹐总要不多教一个人知道才好。”{隋}{卢思道}《劳生论》:“風力上宰﹐内敷文教;文召重臣﹐外揚武節。”
宏揚-汉语大词典
宏揚
【1】谓广泛宣扬。{郭沫若}《十月革命普天同庆》:“因此我们还应该多从基本上做功夫﹐宏扬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把爱国的国际主义普遍地建立起来。”
宣揚-汉语大词典
宣揚
【1】谓张扬于外。{叶君健}《火花》二:“好在这是密室会谈﹐谁也不会把内容宣扬出去。”{清}{林则徐}《覆奏曾望颜条陈封禁海事宜折》:“因關各國夷人事務﹐只宜慎密商辦﹐未便遽事宣揚。”【2】对众讲解﹑说明。《金瓶梅词话》第五七回:“當時間﹐唤起徒子徒孫﹐打起鐘﹐敲起鼓﹐舉集大衆﹐上堂宣揚此意。”《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光嚴汝聽我宣揚﹐萬行皆於心内藏。”【3】广泛传布;传扬。{竺可桢}《中国古代在天文学上的伟大贡献》:“{中国}古代在天文学上的成就﹐自有其辉煌卓越的贡献﹐值得我们的探讨和宣扬。”《汉书·匡衡传》:“臣{衡}材駑﹐無以輔相善義﹐宣揚德音。”{唐}{元稹}《献事表》:“於是﹐{房}﹑{杜}﹑{王}﹑{魏}之徒議可否於前﹐天下四方之人言得失於外﹐不四三年而天下大理。豈{文皇}獨運聰明於上哉﹐蓋亦群下各盡其言以宣揚發暢於天下也。”《北史·韦珍传》:“{珍}至{桐栢山}﹐窮{淮}源﹐宣揚恩澤﹐莫不懷附。”《晋书·温峤传》:“使命愈遠﹐益宜得才﹐宣揚王化﹐延譽四方。”{宋}{司马光}《三德》:“意者羣臣不肖﹐不能宣揚聖化﹐將陛下之於三德萬分之一﹐亦有所未盡歟?”【4】高声念诵。《醒世恒言·佛印师四调琴娘》:“徵取名僧﹐宣揚經典﹐祈求甘雨﹐以救萬民。”{明}{朱有燉}《豹子和尚》:“我將這經咒宣揚﹐每日價坐在禪床上。”《英烈传》第一回:“以内宦{長壽拜布哈}領之﹐宣揚佛號一遍﹐則按舞奏樂一回。”
家醜不可外揚-汉语大词典
家醜不可外揚
【1】家庭内部不体面的事情不应向外人传扬。{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二折:“便好道家醜不可外揚﹐相公自己斷了罷。”{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十七章:“老汉也不再往外嘀咕家内的实情罗。家丑不可外扬嘛!他不情愿让{生宝}他妈难受。”亦作“[家醜不可外談]”。《西游记》第六九回:“古人云:‘家醜不可外談。’奈神僧是朕恩主--惟不笑﹐方可告之。”《清平山堂话本·风月瑞仙亭》:“欲要訟之於官﹐争奈家醜不可外揚﹐故爾中止。”《醒世恒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劉璞}〕停了半晌﹐方道:‘家醜不可外揚’﹐倘若傳到外邊﹐被人耻笑。事已至此﹐且再作區處。”
弘揚-汉语大词典
弘揚
【1】大力宣扬。{唐}{玄奘}《大唐西域记·迦湿弥罗国》:“當於此地建國安人﹐弘揚佛法。”《元代白话碑集录·重编百义清规法旨》:“好生遵守清規﹐修行辦道﹐專與上位祈福祝壽﹐報答聖恩﹐弘揚佛法者。”{吕澂}《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五讲:“三论宗的开创人{吉藏}﹐弘扬{关}{河}三论﹐曾著《三论玄义》﹐反复解释三论之间的关系。”
張揚-汉语大词典
張揚
【1】(張zhāng)宣扬;声张。《三国演义》第一〇三回:“{陸遜}整肅部伍﹐張揚聲勢﹐望{襄陽}進發。”《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一:“你們出去﹐切不可張揚!若違我言﹐拿來重責。”{姚雪垠}《燕辽纪事》第二章:“此系一时诱{洪承畴}不死之计﹐倘若张扬出去﹐传之属国﹐便有失上国体统。”
幽揚-汉语大词典
幽揚
【1】低微而悠扬。{郭沫若}《卓文君》第一景:“舞台左隅有琴声幽扬而起﹐随后有低抑的男子歌声。”
王揚-汉语大词典
王揚
【1】{汉}文学家{王褒}与{扬雄}的并称。{宋}{王安石}《送文学士倅邛州》诗:“{文翁}出治{蜀}﹐{蜀}士始文章。{司馬}唱{成都}﹐嗣音得{王}{揚}。”
班揚-汉语大词典
班揚
【1】{汉}{班固}和{扬雄}的并称,二人以擅辞赋著名。{南朝} {宋}{王僧达}《祭颜光禄文》:“義窮幾彖﹐文蔽{班}{揚}。”{唐}{杜甫}《哭台州郑司户苏少监》诗:“{班}{揚}名甚盛﹐{嵇}{阮}逸相須。”{明}{张居正}《祭秦白崖先生文》:“揖{班}{揚}﹐掩{陸}{謝}。”{沈德镛}《杜子美诞生一千二百五十周年纪念赋此以申私仰》诗:“異代{班}{揚}原並駕﹐舊時{高}{李}共登臺。”【2】犹宣扬。{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文》:“廣宣恩信﹐班揚符賞。”{三国} {魏}{吴质}《在元城与魏太子笺》:“奉遵科教﹐班揚明令。”
東揚西蕩-汉语大词典
東揚西蕩
【1】谓飘泊无定。《野叟曝言》第四一回:“姐姐若不見憐﹐怎樣着落妹子死後魂靈﹐不至東揚西蕩。”
東海揚塵-汉语大词典
東海揚塵
【1】{晋}{葛洪}《神仙传·麻姑》:“{麻姑}自説云:‘接侍以來,已見{東海}三爲桑田。向到{蓬萊},水又淺於往者會時畧半也,豈將復還爲陵陸乎?’{方平}笑曰:‘聖人皆言海中復揚塵也。’”后因以“東海揚塵”喻世事巨变。{清}{钱谦益}《与族弟君鸿论求免庆涛诗文书》:“弟勸兄酬﹐我歌汝和﹐歡擊瓦缶﹐醉卧竹根﹐誠不知夫東海之揚塵﹐北山之移谷也。”
榷揚-汉语大词典
榷揚
【1】研讨。{南朝} {梁简文帝}《与刘孝仪令》:“酒闌耳熟﹐言志賦詩﹐校覆忠賢﹐榷揚文史。”一本作“搉揚”。
標揚-汉语大词典
標揚
【1】显扬,表扬。《魏书·任城王澄传》:“實思追禮先賢﹐標揚忠懿﹐{比干}﹑{嵇紹}皆是古之誠烈﹐而朕務濃於{比干}﹐禮略於{嵇紹}﹐情有愧然。”《北史·孝行传·杨引》:“有司奏宜旌賞﹐復其一門﹐樹其純孝。詔别敕集書標揚{引}至行﹐又可假以散員之名。”
欝揚-汉语大词典
欝揚
【1】犹激扬。{宋}{沈括}《苍梧台记》:“久之溟波洞赤﹐欝揚沸騰﹐爚如洋金而朝日始放焉。”
狐埋狐揚-汉语大词典
狐埋狐揚
【1】见“狐埋狐搰”。
戚揚-汉语大词典
戚揚
【1】古兵器。即斧钺。{明}{张风翼}《灌园记·田单破燕》:“循環奇正謀猷壯﹐前後干戈載戚揚。”《诗·大雅·公刘》:“弓失斯張﹐干戈戚揚。”{毛}传:“戚﹑斧也;揚﹐鉞也。”
救火揚沸-汉语大词典
救火揚沸
【1】谓洒沸水救火。比喻治标不治本,祸患难除。《史记·酷吏列传序》:“當是之時﹐吏治若救火揚沸﹐非武健嚴酷﹐惡能勝其任而愉快乎!”{司马贞}索隐:“言本弊不除﹐則其末難止。”
敷揚-汉语大词典
敷揚
【1】传播宣扬。《後汉书·张纲传》:“不能敷揚五教﹐翼讚日月。”《五灯会元·西天祖师·闍夜多尊者》:“二十祖{闍夜多尊者}﹐{北天竺國}人也。智慧淵沖﹐化導無量。後至{羅閲城}﹐敷揚頓教。”{唐}{柳宗元}《礼部贺立皇太子表》:“陛下奉率前規﹐敷揚盛典﹐顧兹守器之重﹐爰正承華之位。”
明揚仄陋-汉语大词典
明揚仄陋
【1】见“明揚側陋”。
明揚側陋-汉语大词典
明揚側陋
【1】明察荐举出身微贱的人。语本《书·尧典》:“ 明明揚側陋。”{曾运乾}正读:“《史記》説﹐爲悉舉貴戚及疏遠隱匿者。”{晋}{葛洪}《抱朴子·诘鲍》:“昔有鰥在下而四嶽不蔽﹐明揚仄陋而元凱畢舉。”《北齐书·神武帝纪下》:“〔{元象}〕四年五月辛巳﹐{神武}朝{鄴}﹐請令百官每月面敷政事﹐明揚側陋﹐納諫屏邪﹐親理獄訟。”{李执信}《论社会革命当与政治革命并行》:“{唐}{虞}明揚側陋﹐直粃政耳。”亦作“[明揚仄陋]”。{三国} {魏}{曹操}《求贤令》:“二三子其佐我明揚仄陋﹐唯才是舉﹐吾得而用之。”
明揚-汉语大词典
明揚
亦作“[明敭]”【1】公开张扬或宣扬。《续资治通鉴·宋徽宗政和五年》:“比引問於聽事之所﹐先以疏其過惡﹐次以明揚君父不殺之恩﹐率皆面闕稽顙再拜以謝。”《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相提而論﹐是自明揚主上之過。”【2】举用;选拔。{北周}{庾信}《谨赠司寇淮南公》诗:“小人司刺舉﹐明敭實濫吹。”{倪璠}注:“敭﹐舉也。”{清}{{何启}{胡礼垣}}《新政论议》:“與其效奔競于權門﹐夤緣而竊天家之爵﹐孰若聽捐資于當道﹐明揚而邀天秩之榮。”{宋}{王安石}《节度使加宣徽》:“比以明揚﹐屢更煩使﹐遂躋膴仕﹐良副訏謨。”《梁书·处士传·庾詵》:“明敭振滯﹐爲政所先;旌賢求士﹐夢佇斯急。”
昂揚-汉语大词典
昂揚
【1】奋发向上;激昂。{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四章:“浪花拍击工人们﹐好像要使人们的情绪更加昂扬!”{郭小川}《送同志们》诗:“同他们一起迈着昂扬的步伐。”{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七章:“声音完全听清楚了!像山洪﹑像裂帛﹐昂扬﹑悲壮﹐透过监牢层层的铁壁﹐传到四个青年的耳朵里。”
昭揚-汉语大词典
昭揚
【1】宣扬;发扬。{明}{方孝孺}《慎思堂铭》:“昭揚大猷﹐樹之邦經。”
暢揚-汉语大词典
暢揚
【1】宣扬。{王闿运}《王仲章碣》:“贊衛瓌化﹐暢揚高志﹐同舍百人﹐莫不歡然。”
暢叫揚疾-汉语大词典
暢叫揚疾
【1】谓大吵大闹。“暢叫”即“唱叫”,吵闹之意。“揚疾”犹嚷唧,亦吵闹之意。{元}{关汉卿}《陈母教子》第三折:“我可也不和你暢叫揚疾﹐誰共你磕牙抖嘴。”亦省作“[暢叫]”。{元}{马致远}《黄粱梦》第二折:“俺哥哥除死無大災﹐何須你暢叫廝花白。”{元}{杨暹}《刘行首》第四折:“可笑愚癡﹐不辨個高低﹐暢叫揚疾。”
暴揚-汉语大词典
暴揚
【1】暴露传扬。《醒世姻缘传》第二八回:“若要一一的指説他那事款……又恐未必都是那一方的人﹐所以不忍暴揚出來。”《汉书·杜钦传》:“假令{章}({王章})内有所犯﹐雖陷正法﹐事不暴揚﹐自京師不曉﹐況於遠方。”{唐}{刘知幾}《史通·杂说中》:“昔{漢王}數{項}﹐{袁公}檄{曹}﹐若不具録其文﹐難以暴揚其過。”
曝揚-汉语大词典
曝揚
【1】暴露传扬。{唐}{刘知幾}《史通·人物》:“其惡不足以曝揚﹐其罪不足以懲戒﹐莫不搜其鄙事﹐聚而爲録。”
汲揚-汉语大词典
汲揚
【1】谓引荐而显扬之。{唐}{张说}《大周杨君碑》:“敦錫宗類﹐汲揚■否﹐勤然濟物﹐若不由已。”{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张于湖》:“參問前儒﹐汲揚後學﹐詞翰愈工。”
沸揚-汉语大词典
沸揚
【1】喧腾。{叶圣陶}《倪焕之》十:“这时候﹐前街的锣鼓声和人声一阵阵地沸扬起来。”【2】沸沸扬扬。引申指传扬。《醒世恒言·施润泽滩阙遇友》:“{施復}欲待運動﹐恐怕被匠人們撞見﹐沸揚開去。”
沸沸揚揚-汉语大词典
沸沸揚揚
【1】形容议论纷纷,像沸腾的水一样喧闹。《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三回:“此時到處沸沸揚揚﹐都傳説{平壤}打了敗仗﹐那裏知道其中是這麽一件事。”{鲁迅}《南腔北调集·“论语一年”》:“大家沸沸扬扬的嚷起来﹐说他有钱﹐说他装假﹐说他‘名流’﹐说他‘狡猾’。”《水浒传》第十八回:“後來聽得沸沸揚揚地説道:‘{黄泥岡}上一夥販棗子的客人﹐把蒙汗藥麻翻了人﹐劫了生辰綱去。’”
浮揚-汉语大词典
浮揚
【1】犹遨翔。《淮南子·俶真训》:“以鴻濛爲景柱﹐而浮揚乎無畛崖之際。”{高诱}注:“浮揚﹐猶遨翔也。”【2】在水中浮游。{汉}{王充}《论衡·是应》:“倉兕者﹐水中之獸也……時出浮揚﹐一身九頭。人畏惡之﹐未必覆人之舟也。”【3】轻飘。{叶圣陶}《醉後》:“我听见他们哈哈的笑声。其外几个朋友应和着﹐也发出浮扬的谑笑。”{叶圣陶}《赤着的脚》:“因为人多﹐声音自然不小。但是显然不含浮扬的意味﹐可见他们心头很沉著。”
涣揚-汉语大词典
涣揚
【1】宣扬。《文选·班固<典引>》:“至令遷正黜色賓監之事﹐涣揚内。”{蔡邕}注:“於四者宣揚海内。”{宋}{晏殊}《飞白赋》:“分賜宰弼﹐涣揚古風。”
清揚-汉语大词典
清揚
【1】引申为丰采﹐对人容颜的敬称。{唐}{无名氏}《东阳夜怪录》:“〔{成自虚}〕亦從而語曰:‘暗中不可悉揖清揚﹐他日無以爲子孫之舊。請各稱其官及名氏。’”{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王六郎》:“拜識清揚﹐情逾骨肉。”【2】声音清亮高扬。{清}{陆次云}《湖壖杂记》:“一僧……静宣貝葉﹐擊魚按節﹐梵韻清揚。”《荀子·法行》:“扣之﹐其聲清揚而遠聞。”【3】谓眼球明亮,黑白分明。《诗·郑风·野有蔓草》:“有美一人﹐清揚婉兮。”{毛}传:“清揚﹐眉目之間婉然美也。”{马瑞辰}通释:“據《齊風·猗嗟》篇首章曰:‘美目揚兮。’次章曰:‘美目清兮。’三章即合之曰:‘清揚婉兮。’是清揚皆指目之美。此詩‘清揚婉兮’﹐義與彼同。”{三国} {魏}{曹丕}《善哉行》:“有美一人﹐婉如清揚。”
滑泥揚波-汉语大词典
滑泥揚波
【1】谓同流合污,随俗浮沉。《後汉书·周燮传》:“吾既不能隱處巢穴﹐追{綺季}之跡﹐而猶顯然不遠父母之國﹐斯固以滑泥揚波﹐同其流矣。”{李贤}注:“滑﹐混也。”《後汉书·袁绍传》:“若使苟欲滑泥揚波﹐偷榮求利﹐則進可以享竊禄位﹐退無門户之患。”
游光揚聲-汉语大词典
游光揚聲
【1】流传荣誉,播扬名声。{清}{钱谦益}《吴中名贤表扬续议》:“列郡之中﹐亦有弓旌賁及﹐著作繁富﹐游光揚聲﹐傾動海内者矣。”{清}{钱谦益}《督漕李石台使君去思记》:“今夫達官能人游光揚聲傳遽公卿者﹐生祠堂屋﹐幡幢刺天﹐或彝爲溲牢矣。”
游揚-汉语大词典
游揚
【1】宣扬;传扬。《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僕游揚足下之名於天下﹐顧不重邪?何足下距僕之深也!”{清}{张尚瑗}《谒韩文公祠》诗:“濟濟{伊}{洛}徒﹐游揚復{羅}{李}。”{孙中山}《建国方略·行易知难六》:“此皆{加爾根氏}在{倫敦}各報爲吾游揚之言論也。”【2】幽晦貌。《隋书·音乐志中》:“卷舒雲汎濫﹐游揚日浸微。”{南朝} {梁}{何逊}《暮秋答朱记室》诗:“游揚日色淺﹐騷屑風音勁。”
潔濁揚清-汉语大词典
潔濁揚清
【1】犹激浊扬清。《新唐书·王珪传》:“至潔濁揚清﹐疾惡好善﹐臣於數子有一日之長。”潔﹐《旧唐书·王珪传》作“激”。
激揚清濁-汉语大词典
激揚清濁
【1】见“激濁揚清”。
激濁揚清-汉语大词典
激濁揚清
【1】语出《尸子·君治》:“水有四德……揚清激濁,蕩去滓穢,義也。”本指冲去污水,浮起清水。后用以喻斥恶奖善。{三国} {魏}{刘劭}《人物志·利害》:“其功足以激濁揚清﹐師範僚友。”《旧唐书·王珪传》:“至如激濁揚清﹐嫉惡好善﹐臣於數子﹐亦有一日之長。”《花月痕》第四六回:“今日之事﹐必先激濁揚清﹐如醫治疾﹐扶正氣﹐始可禦外邪。”{洪深}《抗战十年来中国的戏剧运动与教育》:“平剧为旧时代产物﹐不少教忠劝孝﹐激浊扬清之作。”亦作“[激揚清濁]”。{北周}{庾信}《温汤碑》:“仁則滌蕩埃氛﹐義則激揚清濁。”亦省作“[激揚]”﹑“[激清]”。《晋书·康帝纪论》:“帝亦克儉于躬﹐庶能激揚流弊者也。”{唐}{李白}《上留田行》:“高風緬邈﹐頽波激清。”{宋}{范仲淹}《南京府学生朱从道名述》:“公之旨也﹐豈徒正爾之名﹐蓋將成爾之德﹐激清學校。”{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词:“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户侯。”
激揚-汉语大词典
激揚
【1】激荡冲溅。《淮南子·墬形训》:“陰陽相薄爲雷﹐激揚爲電。”{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涑水》:“{涑水}自城西注﹐水流急濬﹐輕津無緩﹐故詩人以爲激揚之水﹐言不能流移束薪耳。”{唐}{高適}《单父逢邓司仓覆仓库因而有赠》诗:“匹馬度{睢水}﹐清風何激揚。”{杨朔}《雪浪花》:“我觉得﹐{老泰山}恰似一朵浪花﹐跟无数浪花集到一起﹐形成这个时代的大浪潮﹐激扬飞溅﹐早已把旧日的江山变了个样儿﹐正在勤勤恳恳塑造着人民的江山。”【2】激动振奋。《汉书·儒林传·张山拊》:“近事﹐大司空{朱邑}﹐右扶風{翁歸}德茂夭年﹐{孝宣皇帝}愍册厚賜﹐贊命之臣靡不激揚。”{唐}{杜甫}《沈东美除膳部员外郎》诗:“未暇申安慰﹐含情空激揚。”{冰心}《往事》二:“我的心魂由激扬而宁静﹐由快乐而感到庄严。”【3】激励宣扬。《後汉书·党锢传序》:“故匹夫抗憤﹐處士横議﹐遂乃激揚名聲﹐互相題拂。”{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声韵》:“以古之爲詩﹐取其宣道情致﹐激揚政化。”{康有为}《公民自治篇》:“加以報舘之終日激揚﹐大衆之互相鼓勵﹐日進而愈上。”{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三编第四章第三节:“他们中的有些人颇注意修饰自己的品行﹐激扬声名﹐甚至做出许多矫情的事情﹐以博取察举﹑征辟。”【4】激越昂扬。{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五:“無有埋之者﹐忽然大叫﹐言:‘人縛軍師!人縛軍師!’聲甚激揚。”{元}{刘壎}《隐居通议·古赋一》:“葢其所習以{山谷}爲宗﹐故不惟音節激揚﹐而風骨義味﹐足追古作。”{金一}《文学上的美术观》:“翳彼樂府﹐風詩之遺﹐軍歌激揚﹐廟樂典重。”{丁玲}《阿毛姑娘》:“{阿毛}觉得那歌声非常单调﹐又不激扬﹐只是苦于不能说清那自己从歌声中得到的反感﹐于是就把脚步放慢了。”【5】见“激濁揚清”。
折揚-汉语大词典
折揚
【1】犹激荡。{汉}{袁康}《越绝书·外传记宝剑》:“於是{楚王}聞之﹐引{泰阿}之劍﹐發城而麾之﹐三軍破敗﹐士卒迷惑﹐流血千里﹐猛獸歐瞻﹐江水折揚﹐{晉}{鄭}之頭畢白。”
抑揚-汉语大词典
抑揚
【1】褒贬。{唐}{刘知幾}《史通·浮词》:“至於本事之外﹐時寄抑揚﹐此乃得失禀於片言﹐是非由於一句﹐談何容易﹐可不慎歟!”{章炳麟}《复仇是非论》:“若以種族革命爲復仇之非行﹐國與國之相戰争者﹐何以不爲復仇之非行?於此則退之﹐於彼則進之﹐抑揚之論非有比例可知也。”{晋}{葛洪}《抱朴子·行品》:“士於難分之中﹐而無取舍之恨者﹐使臧否區分﹐抑揚咸允。”【2】谓贬抑。{清}{陈鳣}《对策》卷四:“{班}{荀}二體﹐角力争先﹐或病其索然無意味﹐未免抑揚過當。”《南史·梁纪下论》:“慕名好事﹐崇尚浮華﹐抑揚{孔}{墨}﹐流連{釋}{老}。”【3】按下与上举。{宋}{苏轼}《昭灵侯庙碑》:“開闔抑揚﹐孰知其功。”{唐}{刘蕡}《贤良方正直言极谏对策》:“謀不足以翦除奸兇﹐而詐足以抑揚威福。”{汉}{贾谊}《新书·容经》:“手有抑揚﹐各尊其紀。”【4】谓文气起伏。{南朝} {梁}{萧统}《<陶渊明集>序》:“跌宕昭彰﹐獨超衆類﹐抑揚爽朗﹐莫與之京。”{宋}{苏轼}《与二郎侄书》:“汝只見爺伯而今平淡﹐一向只學此樣﹐何不取舊日應舉時文字看﹐高下抑揚﹐如龍蛇捉不住﹐當且學此。”《西京杂记》卷四:“及其序{屈原}﹑{賈誼}﹐辭旨抑揚﹐悲而不傷﹐亦近代之偉才。”【5】谓称扬。{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大伽蓝》:“惟論師雅量清高﹐抑揚大義。”{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壁记》:“而近時作記﹐多措浮詞﹐褒美人才﹐抑揚功閥﹐殊失記事之本意。”【6】扬扬自得貌。{唐}{郑处诲}《明皇杂录》卷下:“{九齡}洎{裴耀卿}罷免之日﹐自中書至{月華門}將就班列﹐二人鞠躬卑遜﹐{林甫}處其中﹐抑揚自得。”【7】谓声音高低。{明}{王鏊}《震泽长语·音韵》:“梵音論諷雖一音﹐而一音之中﹐自有抑揚高下。”{洪深}《电影戏剧表演术》第五章三:“抑扬是指整个一句或一短语的音调的逐渐向上或向下。”{唐}{庄若讷}《湘灵鼓瑟》诗:“帝子鳴金瑟﹐餘聲自抑揚。”【8】浮沉,进退。{唐}{司空图}《连珠》之三:“蓋聞濟世者材﹐存神者道﹐各繫遭逢之運﹐並著抑揚之效。”《汉书·艺文志》:“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隨時抑揚﹐違離道本﹐苟以譁衆取寵。”{晋}{左思}《吴都赋》:“覽將帥之拳勇﹐與士卒之抑揚。”【9】控驭自如貌。{唐}{李百药}《谒汉高祖庙》诗:“抑揚駕人傑﹐叱咤掩時雄。”《梁书·武帝纪上》:“驅率貔貅﹐抑揚霆電。”
抑揚頓挫-汉语大词典
抑揚頓挫
【1】形容音乐﹑舞姿和文章气势等高低停折,和谐而有节奏。《老残游记》第二回:“只是到後來﹐全用輪指﹐那抑揚頓挫﹐入耳動心﹐恍若有幾十根弦﹐幾百個指頭﹐在那里彈似的。”{鲁迅}《朝花夕拾·藤野先生》:“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唐}{郑处诲}《明皇杂录补遗》:“馬謂其舞不中節﹐抑揚頓挫﹐猶存故態。”{晋}{陆机}《遂志赋》序:“昔{崔篆}作詩以明道述志﹐而{馮衍}又作《顯志賦》……{崔}{蔡}沖虚温敏﹐雅人之屬也;{衍}抑揚頓挫﹐怨之徒也。”{宋}{陈亮}《复杜伯高书》:“兩賦反覆不能去手﹐意廣而調高﹐節明而語妥﹐鋪敍端雅﹐抑揚頓挫﹐而卒歸于質重。”
抽揚-汉语大词典
抽揚
【1】犹表扬。{南朝} {齐}{谢朓}《拜中军记室辞隋王笺》:“褒采一介﹐抽揚小善。”《陈书·世祖纪》:“每有一言入聽﹐片善可求﹐何嘗不褒奬抽揚。”{清}{王晫}《今世说·德行》:“得一善﹐力抽揚之﹐惟恐不及。”
招揚-汉语大词典
招揚
【1】招展;飘扬。{郭沫若}《後悔》:“白字红底的幌子﹐在各层的洋楼上招扬。”
披揚-汉语大词典
披揚
【1】翻腾;摇动。{汉}{枚乘}《七发》:“瀄汨潺湲﹐披揚流灑。”{清}{曹寅}《戏和静夫咏竹夫人用韵》:“披揚紈扇抛清夜﹐屏遣薰籠寄别■。”
振揚-汉语大词典
振揚
【1】显扬;兴起。《汉书·王莽传上》:“公運獨見之明﹐奮亡前之威﹐盱衡厲色﹐振揚武怒。”《晋书·谢琰传》:“强賊在海﹐伺人形便﹐宜振揚仁風﹐開其自新之路。”{宋}{苏辙}《齐州祈雨雪文》之二:“暴風振揚﹐雲合輒解。”{臧克家}《生·死》诗:“您的足迹遍五洲……振扬了社会主义祖国的声誉。”
挹斗揚箕-汉语大词典
挹斗揚箕
【1】《诗·小雅·大东》:“維南有箕,不可以簸揚;維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漿。”{孔颖达}疏:“言維此天上,其南則有箕星,不可以簸揚米粟;維此天上,其北則有斗星,不可以挹其酒漿。”因以“挹斗揚箕”谓徒有虚名。{清}{钱谦益}《剡城》诗之二:“挹斗揚箕誤有名﹐捫參歷井信{浮生}。”
挹揚-汉语大词典
挹揚
【1】传扬。{清}{方薰}《山静居诗话》四:“{康熙}間﹐士人居家恒多友文墨﹐讀古書﹐挹揚風雅者。”
掩過揚善-汉语大词典
掩過揚善
同“[掩惡揚善]”【1】《汉书·丙吉传》:“〔{丙吉}〕於官屬掾吏﹐務掩過揚善。”
掩惡揚美-汉语大词典
掩惡揚美
【1】见“掩惡揚善”。
掩惡揚善-汉语大词典
掩惡揚善
【1】谓对待别人讳言其过恶,称扬其好处。{汉}{班固}《白虎通·谥》:“天子崩﹐大臣至南郊諡之者何?以爲人臣之義莫不欲襃其君﹐掩惡揚善者也。”{唐}{刘知幾}《史通·杂说上》:“至於貨殖爲傳﹐獨以{子貢}居先﹐掩惡揚善﹐既忘此義﹐成人之美﹐不其闕如。”{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而小異於{肇}者﹐不書人之過惡﹐以謂職非史官﹐而掩惡揚善者﹐君子之志也。”亦作“[掩惡揚美]”。《汉书·王商史丹傅喜传赞》:“{丹}之輔道副主﹐掩惡揚美﹐傅會善意﹐雖宿儒達士無以加焉。”
推揚-汉语大词典
推揚
【1】推崇颂扬。{元}{蒲道元}《偶记少时小年能缀文》诗:“穎悟過{長吉}﹐推揚自{少陵}。”《高斋漫录》引{宋}{黄樵仲}《祭邓润甫文》:“中臺三月﹐功名已遂於推揚;東府數宵﹐魂魄俄歸於寂寞。”{清}{刘大櫆}《程书原传》:“賴秋官之賢﹐能推揚其先人之隱行﹐使之表著於當時﹐而因得以傳於後世。”{晋}{葛洪}《抱朴子·疾谬》:“凡彼輕薄之徒﹐雖便辟偶俗﹐廣結伴流﹐更相推揚﹐取達速易﹐然率皆皮膚狡澤﹐而懷空抱虚。”
掀揚-汉语大词典
掀揚
【1】折腾,磨折。{元}{关汉卿}《拜月亭》第二折:“既相别此語伊休忘﹐怕你那换脈交陽﹐是必省可裏掀揚。”
捲揚機-汉语大词典
捲揚機
【1】由卷筒﹑钢丝绳等构成的起重装置。多用于建筑工程﹑矿业生产中。也叫绞车。
揚-汉语大词典
揚
“[扬]”的繁体字。《廣韻》與章切,平陽,以。【1】飞起;飘扬。《诗·小雅·沔水》:“鴥彼飛隼﹐載飛載揚。”{汉}{王逸}《九思·逢尤》:“飄風起兮揚塵埃﹐走鬯罔兮乍東西。”{南朝 宋}{鲍照}《上浔阳还都道中》诗:“騰沙鬱黄霧﹐翻浪揚白鷗。”{元}{石德玉}《曲江池》第三折:“似這等揚風攪雪没休時。”{张天翼}《仇恨》:“黄土就在他们脚下扬了起来。”【2】举起。《仪礼·大射》:“左執弣﹐右執簫﹐南揚弓﹐命去侯。”{郑玄}注:“揚﹐猶舉也。”{唐}{韩愈}《祭穆员外文》:“我轡在手﹐君揚其鑣。”{沈从文}《从文自传·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这个小东西赶忙舞动细柄铁锤﹐把铁锤从身背后扬起﹐在身面前落下。”【3】仰。与“俯”相对。《礼记·玉藻》:“進則揖之﹐退則揚之。”{孔颖达}疏:“揚﹐仰也。卻退先遷行﹐則身微仰也。”《红楼梦》第二八回:“{薛蟠}獨揚着臉﹐摇頭説:‘不好!’”【4】举用;荐举。《书·尧典》:“明明揚側陋。”{孔}传:“{堯}知子不肖﹐有禪位之志﹐故明舉明人在側陋者﹐廣求賢也。”{蔡沈}集传:“揚﹐舉也。”{晋}{桓温}《荐谯元彦表》:“昔臣奉役﹐有事西土﹐鯨鯢既懸﹐思宣大化﹐訪諸故老﹐搜揚潛逸。”{宋}{洪迈}《容斋三笔·亲除谏官》:“大臣當明揚﹐何爲密薦?”【5】显扬;传播。《易·夬》:“揚于王庭。”{孔颖达}疏:“顯然發揚决斷之事於王者之庭﹐示公正而無私隱也。”《淮南子·览冥训》:“不彰其功﹐不揚其聲。”{高诱}注:“彰﹑揚皆明也。”{明}{冯梦龙}《古今谭概·越情》:“終不揚其過也。”{萧华}《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铁流两万五千里﹐红军威名天下扬。”【6】称扬;称说。《穀梁传·僖公元年》:“其不言{齊侯}何也?以其不足乎揚。”{范宁}注:“救不及事﹐不足稱揚。”《荀子·不苟》:“君子崇人之德﹐揚人之美﹐非諂諛也。”{唐}{韩愈}《顺宗实录三》:“以貞萬國之心﹐以揚三善之德。”【7】掀播;簸散。《楚辞·渔父》:“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乐府诗集·鼓吹曲辞一·有所思》:“聞君有他心﹐拉雜摧燒之。摧燒之﹐當風揚其灰。”{赵树理}《李有才板话》七:“{老杨同志}到场子里什么都通﹐拿起什么家具来都会用﹐特别是好扬家﹐不只给{老秦}扬﹐也给那几家扬了一会。”【8】指声音高亢或提高。《礼记·曲礼上》:“將上堂﹐聲必揚。”《晏子春秋·杂下五》:“東方之聲薄﹐西方之聲揚。”《辽史·乐志》:“三音:天音揚﹐地音抑﹐人音中﹐皆有聲無文。”{茅盾}《秋收》一:“‘{小宝}!{小宝}!到阿爹这里来罢!’……{老通宝}扬着声叫了。”【9】炽烈;炽盛放光。《诗·小雅·正月》:“燎之方揚﹐寧或滅之。”{郑玄}笺:“燎之方盛之時﹐炎熾熛怒﹐寧有能滅息之者。”《楚辞·天问》:“{羲和}之未揚﹐若華何光。”{王逸}注:“{羲和}﹐日御也。言日未出之時﹐若木﹐何能有明赤之光華乎?”【10】发扬﹐继承。《书·洛诰》:“以予小子﹐揚{文武}烈。”《书·立政》:“以覲{文王}之耿光﹐以揚{武王}之大烈。”{王引之}曰:“《雒誥》曰:‘以予小子﹐揚{文武}烈。’《立政》曰:‘以揚{武王}之大烈。’皆謂續前人之業也﹐猶言嗣守{文武}大訓耳。”见《经义述闻·尔雅上》。{汉}{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今聖上德通神明﹐繼統揚業﹐亦愍此文教錯亂。”{南朝 齐}{王屮}《头陀寺碑文》:“於昭{有齊}﹐式揚洪烈。”【11】眉毛及其上下部分。《诗·鄘风·君子偕老》:“子之清揚。”{孔颖达}疏:“揚者眉上之美名﹐因名美目曰揚……既名眉爲揚﹐目爲清明﹐因謂眉之上﹑眉之下皆曰揚﹐目之上﹑目之下皆曰清。”【12】引申指容貌美丽。{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五:“{唐}{大中}初﹐{盧攜}舉進士﹐風貌不揚﹐語亦不正。”{清}{李渔}《风筝误·闺哄》:“只是二娘生的那一箇﹐貌既不揚﹐性又頑劣。”《收穫》1981年第1期:“别看其貌不扬﹐这个人还真不马虎!应该正眼见识见识。”【13】损伤。《诗·鲁颂·泮水》:“烝烝皇皇﹐不吴不揚。”{毛}传:“揚﹐傷也。”{马瑞辰}通释:“揚﹑傷古音近。”【14】见“揚揚”。【15】钺。《诗·大雅·公刘》:“弓矢斯張﹐干戈戚揚﹐爰方啓行。”{毛}传:“揚﹐鉞也。”【16】通“[陽]”。参见“[揚休]”。【17】古国名。在今{山西省}{洪洞县}东南。《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虞}﹑{虢}﹑{焦}﹑{滑}﹑{霍}﹑{揚}﹑{韓}﹑{魏}﹐皆{姬}姓也﹐{晉}以是大。”{杜预}注:“八國皆{晉}所滅。{焦}在{陝縣}。{揚}屬{平陽郡}。”{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历代州域形势一》:“{揚}﹐今{山西}{平陽府}{洪洞縣}東南十八里有{揚城}﹐古{揚國}。”【18】古九州之一。辖今之{苏}﹑{皖}﹑{赣}﹑{浙}﹑{闽}诸省。{汉}{王充}《论衡·难岁》:“{雍}{梁}之間﹐{青}﹑{兖}﹑{徐}﹑{揚}之地﹐安得有太歲?”{晋}{干宝}《晋纪·总论》:“{李辰}﹑{石冰}傾之於{荆}{揚}﹐{劉淵}﹑{王彌}撓之於{青}{冀}。”【19】姓。{汉}代有{扬雄}。
揚示-汉语大词典
揚示
【1】佯示,表面装作。《水浒传》第一〇六回:“{吴用}﹑{朱武}上雲梯﹐看了城池形勢﹐下來對{宋江}道:‘這座城堅固﹐攻打無益﹐且揚示攻打之意﹐再看機會。’”
揚芳-汉语大词典
揚芳
【1】比喻传播美名。《晋书·文苑传·曹毗》:“故{子州}浮滄瀾而龍蟠﹐{吴季}忽萬乘以解印﹐{虞公}潛崇巖以頤神﹐{梁生}適{南越}以保慎﹐固能全真養和﹐夷跡洞庭﹐陵冬揚芳﹐披雪獨振也。”【2】传播芳香。{唐}{温庭筠}《嘲春风》诗:“揚芳歷九門﹐澹蕩入蘭蓀。”{晋}{潘岳}《秋兴赋》:“泉涌湍於石間兮﹐菊揚芳於崖澨。”
揚軍-汉语大词典
揚軍
【1】陈兵。{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一》:“{公孫述}使{謝豐}揚軍{市橋}﹐出{漢}後﹐破{漢}。”
揚子鰐-汉语大词典
揚子鰐
【1】为我国珍贵的特产动物。属爬行纲,鼍科。体长约两米余,有角质大鳞及骨板,背面及尾部鳞片略呈方形,并纵横成行排列。头部扁平,吻突出。前肢五指,无蹼;后肢四趾,具蹼。背部暗褐色,具黄斑和黄条;腹面灰色,有黄灰色小斑和横条。以鱼﹑蛙﹑小鸟及鼠类为食,穴居池沼底部,冬日蛰居穴中。主产于{安徽}南部{青弋江}沿岸至{太湖}流域等地的沼泽地区,皮可张鼓。是我国的一级保护动物。
揚暴-汉语大词典
揚暴
【1】显扬,显露。{宋}{郑侠}《观孔义甫与谢致仕诗有感》诗:“青春被恩擢﹐名姓粗揚暴。”《新唐书·李绛传》:“{堯}{舜}至{文}{武}﹐皆不傳其事﹐惟{秦}始刻{嶧山}﹐揚暴誅伐巡幸之勞﹐失道之君﹐不足爲法。”
揚播-汉语大词典
揚播
【1】犹摇动。《吕氏春秋·必己》:“中河﹐{孟賁}瞋目而視船人﹐髮植﹐目裂﹐鬢指﹐舟中之人盡揚播入於河。”{陈奇猷}校释:“《廣雅·釋言》:‘播﹐摇也。’此文謂舟中之人盡因{孟賁}動摇而落入河中也。”【2】吹拂。{明}{李东阳}《<马石田文集>序》:“凝聚而爲實﹐揚播而爲芬。”{梁启超}《治始于道路说》:“然其道涂荒蕪﹐幾如沙漠﹐大風揚播﹐汚薶晝晦。”
揚較-汉语大词典
揚較
【1】犹扬搉。{南朝} {宋}{谢灵运}《山居赋》:“研書賞理﹐敷文奏懷;凡厥意謂﹐揚較以揮。”
揚花-汉语大词典
揚花
【1】水稻﹑小麦﹑高粱等作物开花时,柱头伸出,花粉飞散,称扬花。{沙汀}《青坡》十七:“麦子扬花﹑灌浆时候﹐很可能要浸灌。”
揚文-汉语大词典
揚文
【1】匕首名。《艺文类聚》卷六十引{三国}{魏}{曹丕}《典论》:“{魏}太子造百辟匕首二:其一理似堅冰﹐名曰清剛;其二曜似朝日﹐名曰揚文。”
揚州八怪-汉语大词典
揚州八怪
【1】{清}{乾隆}年间曾寓居{扬州}的著名画家{金农}﹑{汪士慎}﹑{黄慎}﹑{李鱓}﹑{郑燮}﹑{李方膺}﹑{高翔}﹑{罗聘}(一说有{闵贞}﹑{高凤翰}﹑无{李方膺}﹑{高翔})等八人的合称。其画皆不拘泥旧法,独创风格,自成一家。
揚風扎毛-汉语大词典
揚風扎毛
【1】见“揚風乍毛。”
揚簸-汉语大词典
揚簸
【1】反复播动扬去谷物中的糠粃杂质。{赵树理}《三里湾·老五园》:“他说那家伙好像个小楼房﹐开过去一趟就能割四五耙宽﹐割下来就带到一层层的小屋子里去﹐把麦子打下来﹐扬簸得干干净净。”{宋}{王禹偁}《七夕》诗:“匏瓜從繫滯﹐糠粃任揚簸。”
揚觸-汉语大词典
揚觸
【1】谓箭先射中他物而后飞起触及箭靶。《仪礼·大射》:“司射西面命曰﹐中離維綱﹐揚觸梱復﹐公則釋獲﹐衆則不與。”{郑玄}注:“揚觸者﹐謂矢中他物揚而觸侯也。”
揚躒-汉语大词典
揚躒
【1】犹逾越。{清}{沈珩}《<原诗>序》:“詩自{唐}以後迄於{有明}﹐六七百年中間﹐非雄才自喜力能上薄《風》《騷》者﹐不敢揚躒以進。”{清}{薛雪}《一瓢诗话》:“詩人非雄才間出﹐豈能上薄《風》《騷》?即有師承力學﹐亦不敢揚躒而進。”
揚枻-汉语大词典
揚枻
【1】举楫。谓行船。{南朝} {梁}{江淹}《采石上菖蒲》诗:“緩步遵汀渚﹐揚枻泛春瀾。”
揚沸-汉语大词典
揚沸
【1】播扬沸水,使之迅速冷却。喻急迫。《汉书·酷吏传序》:“當是之時﹐吏治若救火揚沸﹐非武健嚴酷﹐惡能勝其任而媮快乎!”{颜师古}注:“言迫急也。”
揚臂-汉语大词典
揚臂
【1】振臂。奋勇貌。《尉缭子·制谈》:“修吾號令﹐明吾刑賞……使民揚臂争出農戰﹐而天下無敵矣!”
揚一益二-汉语大词典
揚一益二
【1】{唐}时谓天下之盛,{扬州}第一而{益州}次之。{益州},在{蜀}地。{宋}{洪迈}《容斋随笔·唐扬州之盛》:“{唐}世鹽鐵轉運使在{揚州}﹐盡斡利權﹐判官多至數十人﹐商賈如織﹐故諺稱‘{揚}一{益}二’﹐謂天下之盛﹐{揚}爲一而{蜀}次之也。”
揚善-汉语大词典
揚善
【1】宣扬好人好事。《易·大有》:“君子以遏惡揚善。”《礼记·中庸》:“{舜}好問﹐而好察邇言﹐隱惡而揚善。”
揚輝-汉语大词典
揚輝
【1】见“揚煇”。
揚音-汉语大词典
揚音
【1】谓发出高亢的声音。{战国} {楚}{宋玉}《神女赋》:“含然諾其不分兮﹐喟揚音而哀歎。”{南朝} {宋}{鲍照}《日落望江赠荀丞》诗:“惟見獨飛鳥﹐千里一揚音。”
揚長避短-汉语大词典
揚長避短
【1】发扬长处,避开短处。{秦牧}《漫记端木蕻良》:“在他晩年﹐健康颇差﹐难以到处跋涉的时候﹐选择这样一个题材来写作﹐既扬长避短﹐也施展了抱负。”{夏衍}《应该重视电视这一传播工具》:“我们应该扬长避短﹐发扬富于群众性的优点﹐避掉政治﹑艺术上还存在的缺点。”
揚詡-汉语大词典
揚詡
【1】赞扬;吹捧。{清}{周亮工}《王母周宜人七袠序》:“今時流﹐掉三寸之管﹐誦數卷之書﹐剽竊餘言﹐高自揚詡﹐便謂{韓}{歐}再出﹐前無古人。”{章炳麟}《訄书·方言》:“然至{唐}世﹐仕宦者猶不欲得南方。揚詡以爲樂土﹐亡與比疇者﹐其在{雒}師{鄴}下﹐是何也?”{明}{陈子龙}《嘉靖五子诗·王元美》:“結納每下士﹐揚詡多大名。”
揚棄-汉语大词典
揚棄
【1】哲学名词。德语 aufheben 的意译。音译为“奥伏赫变”。包含抛弃﹑保留﹑发扬和提高的意思。指新事物代替旧事物不是简单地抛弃,而是克服﹑抛弃旧事物中消极的东西,又保留和继承以往发展中对新事物有积极意义的东西,并把它发展到新的阶段。{秦牧}《长街灯语·北京春节》:“春节的风习也已经受到‘扬弃’了。发扬了好的﹑健康的﹐而抛弃了坏的﹑腐朽的了。”
揚都-汉语大词典
揚都
【1】{南北朝}时称{建康}为{扬都}。《北齐书·文苑传·颜之推》:“在{揚都}值{侯景}殺{簡文}而篡位﹐於{江陵}逢{孝元}覆滅﹐至此而三爲亡國之人。”中华书局版校勘记:“按當時習稱{建康}爲{揚都}。”【2】指{扬州}。{唐}{李白}《永王东巡歌》之七:“王出三江按五湖﹐樓船跨海次{揚都}。”{宋}{徐铉}《稽神录·朱拯》:“僞{吴}{玉山}主簿{朱拯}赴選至{揚都}。”
揚汩-汉语大词典
揚汩
【1】急激貌。《文选·枚乘<七发>》:“觀其所駕軼者﹐所擢拔者﹐所揚汩者﹐所温汾者﹐所滌汔者﹐雖有心略辭給﹐固未能縷形其所由然。”{吕向}注:“揚汩﹐疾度也。”
揚揮-汉语大词典
揚揮
【1】见“揚徽”。
揚軍旅-汉语大词典
揚軍旅
【1】观兵,阅兵。《周礼·夏官·环人》:“環人掌致師﹐察軍慝﹐環四方之故﹐巡邦國﹐搏諜賊﹐訟敵國﹐揚軍旅。”{郑玄}注:“爲之威武以觀敵。”{孙诒让}正义:“揚軍旅﹐所謂觀兵也。”
揚眉-汉语大词典
揚眉
【1】形容得意﹑忧愁﹑愤怒等貌。《天安门诗抄·扬眉剑出鞘》:“灑淚祭雄傑﹐揚眉劍出鞘。”《儿女英雄传》第十回:“自然就不能不鬧到揚眉裂眦﹐拔刀相向起來。”{唐}{杜甫}《晩晴》诗:“未怪及時少年子﹐揚眉結義{黄金臺}。”《剪灯新话·富贵发迹司志》:“發跡司判官忽揚眉盱目﹐咄嗟長歎而謂衆賓曰:‘諸公各守其職﹐各治其事……大難將作﹐雖諸公之善理﹐其如之奈何!’”{南朝} {梁}{刘孝标}《广绝交论》:“見一善則盱衡扼腕﹐遇一才則揚眉抵掌。”【2】谓摄提星星光闪烁。《汉书·翟方进传》:“今提揚眉﹐矢貫中。”{颜师古}注引{服虔}曰:“提﹐攝提星也。揚眉﹐揚其芒角也。”{王先谦}补注引{沈钦韩}曰:“攝提兩星頰曲﹐人眉似之。”【3】举目。{宋}{苏轼}《戏子由并次慎老韵》之二:“何必揚眉資目擊﹐須知千里事同風。”{明}{郎瑛}《七修类稿·诗文三·济颠化缘疏》:“一舉手﹐一低頭﹐只此便是{彌陀佛};或揚眉﹐或謦欬﹐何處更參慈世尊。”《列子·汤问》:“{離朱}{子羽}方晝拭眥﹐揚眉而望之﹐弗見其形。”
揚歌-汉语大词典
揚歌
【1】高声歌唱。《艺文类聚》卷六三引{晋}{孙楚}《登楼赋》:“牧竪吟嘯於行陌﹐舟人鼓枻而揚歌。”
揚蕤-汉语大词典
揚蕤
【1】显扬芳名。{唐}{杨炯}《唐右将军魏哲神道碑》:“三從按禮﹐無虧内則之風;四德揚蕤﹐載闡中閨之訓。”{南朝} {梁}{江淹}《伤友人赋》:“金雖重而見鑄﹐桂徒芳而被折。百年一盡兮﹐貴揚蕤於後烈。”【2】谓彩带飘舞。形容威武。{晋}{左思}《吴都赋》:“攝烏號﹐佩干將。羽旄揚蕤﹐雄戟耀芒。”
揚袂-汉语大词典
揚袂
【1】举袖。{南朝} {宋}{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揚袂風山﹐舉袖陰澤。”《文选·宋玉<高唐赋>》:“揚袂鄣日﹐而望所思。”{李善}注:“揚袂﹐舉袖也。”{宋}{王禹偁}《五哀诗·故殿中侍御史荥阳郑公》:“揚袂入澤宫﹐鵠心一箭中。”
揚眉瞬目-汉语大词典
揚眉瞬目
【1】一举眉,一转眼。形容时间极短。{明}{宋濂}《焚石禅师六会语序》:“揚眉瞬目之頃﹐輒曰彼已悟矣﹐何其易悟哉!”【2】倾心注目。{明}{归有光}《示徐生书》:“世學之卑﹐志在科舉爲第一事﹐天下豪傑﹐方揚眉瞬目﹐羣然求止于是。”【3】沾沾自喜貌。{清}{戴名世}《跋赵孟頫画》:“余又以{子昂}實書畫累之﹐彼方揚眉瞬目﹐以此自名﹐而陷于極惡大罪而不自知。”【4】犹横眉怒目。《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行如奔電﹐驟如飛旋﹐揚眉瞬目﹐恐動四邊。”
揚舉-汉语大词典
揚舉
【1】推举,选拔。《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堯}復使嶽揚舉仄陋﹐然後薦{舜}。”【2】提高,升华。《人民日报》1982.3.11:“我们需要的是崇高的悲﹐在艺术上起扬举作用的悲﹐从而给人一种激发斗志﹑感人肺腑的精神力量。”
揚溢-汉语大词典
揚溢
【1】犹洋溢。充满;广为传扬。{黄远庸}《北京之新年》:“大總統精神揚溢於眉宇﹐迥非去年初十日蕭颯之時矣。”{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九章:“蓋{支公}與{道安}聲名揚溢﹐或有曲爲之解者。”
揚娥-汉语大词典
揚娥
【1】见“揚蛾”。
揚觶-汉语大词典
揚觶
【1】{春秋}时{晋}大夫{知悼子}卒,未葬。{晋平公}饮酒,{师旷}﹑{李调}侍,鼓钟。厨人{杜蒉}责以大臣去世之时,不应作乐饮酒。乃罚{师旷}和{李调}各饮一觶,以示劝戒。{平公}曰:“寡人亦有過焉,酌而飲寡人。”于是{杜蒉}洗而扬觶。事见《礼记·檀弓下》。后用为国君受谏停乐的典故。《周书·武帝纪上》:“朕雖庸昧﹐有志前古。甲子﹑乙卯﹐《禮》云不樂。{萇弘}表昆吾之稔﹐{杜蕢}有揚觶之文……宜依是日﹐省事停樂。”【2】举起酒器。古时饮饯时的一种礼节。{清}{冯桂芬}《杜年丈七十寿序》:“司正揚觶之言有曰‘爲子盡孝’﹐先生有焉。”《礼记·乡饮酒义》:“盥洗揚觶﹐所以致絜也。”{孔颖达}疏:“揚觶謂既獻之後﹐舉觶酬賓之時﹐亦盥洗也。必盥洗者﹐所以致其絜敬之意也。”《新唐书·韩琬传》:“刺史行鄉飲餞之﹐主人揚觶曰:‘孝於家﹐忠於國。’”【3】《礼记·射义》:“{孔子}射於{矍相}之圃,蓋觀者如堵牆。射至於司馬,使{子路}執弓矢出延射,曰:‘賁軍之將,亡國之大夫,與爲人後者不入,其餘皆入。’蓋去者半,入者半。又使{公罔之裘}﹑{序點}揚觶而語。{公罔之裘}揚觶而語曰:‘幼壯孝弟,耆耋好禮,不從流俗,脩身以俟死者。不?在此位也。’蓋去者半,處者半。{序點}又揚觶而語曰:‘好學不倦﹐好禮不變﹐旄期稱道不亂者。不?在此位也。’”后用为选贤的典故。{唐}{元稹}《观兵部马射赋》:“若此﹐則蹲甲壯{基}﹐揚觶勸{孔}﹐信一場之獨擅﹐終六轡之未總。”
揚塵-汉语大词典
揚塵
【1】喻征战。《北史·高允传》:“帝({魏莊帝})親送於{河橋}上﹐舉酒指水曰:‘卿兄弟{冀}部豪傑﹐能令士卒致死。京城儻有變﹐可爲朕{河}上一揚塵。’”【2】激起尘土。{汉}{王粲}《杂诗》:“風飇揚塵起﹐白日忽已冥。”{刘白羽}《写在太阳初升的时候·第三封》:“地面在你底下扬尘﹐桥在发吼。”《三国演义》第七九回:“鄉中父老﹐揚塵遮道﹐奉觴進酒﹐效{漢高祖}還{沛}之事。”{战国} {楚}{宋玉}《风赋》:“夫庶人之風﹐塕然起於窮巷之間﹐堀堁揚塵﹐勃鬱煩寃。”【3】{晋}{葛洪}《神仙传·麻姑》:“{麻姑}自説云:‘接侍以來,已見{東海}三爲桑田,向到{蓬萊},水又淺於往者,會時畧半也,豈將復還爲陵陸乎?’{方平}笑曰:‘聖人皆言海中復揚塵也。’”后用为世事变迁之典。{柳亚子}《<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西風殘照﹐{漢}家之陵闕已非﹐{東海}揚塵﹐{唐}代之冠裳莫問。”{陈三立}《次韵答金大润培金》:“揚塵滄海彈指耳﹐苦對鶯飛草長時。”{宋}{陆游}《护国天王院过之有感》诗:“古傳{東海}會揚塵﹐君看此地亦荆榛。”
揚氣-汉语大词典
揚氣
【1】体面;神气。{老舍}《柳屯的》:“小丫头片子﹐有了婆婆家就这么扬气﹐搁着你的!”《白雪遗音·岭儿调·烟花柳巷》:“〔你〕買分重禮﹐打幾件首飾﹐前來賀喜。奴也光彩﹐你也揚氣。”《官场现形记》第十回:“後來他丈夫在{山東}捐了官﹐當了差使﹐越發把他揚氣的了不得。”
揚越-汉语大词典
揚越
亦称“[揚粤]”【1】我国古族名。{百越}的一支。{战国}至{魏晋}时为对{越}人的泛称。其居地说法不一:一说因曾广泛散布于古{扬州}而得名,故亦以称其居地;一说居{岭}南;一说居{江}{汉}一带地区。{西周}末{周夷王}时,{楚}君{熊渠}曾兴兵伐{庸},{扬越},至于{鄂},{扬越}之北疆{汉水}地区被兼并,后为{楚}所并,{楚}王{熊渠}封其子为{越章王},其封国当即{扬越}之故地。《汉书·晁错传》:“南攻{揚粤}。”{颜师古}注引{张晏}曰:“{揚州}之{南越}也。”
揚清厲俗-汉语大词典
揚清厲俗
【1】发扬清操,激励世俗。《梁书·处士传·诸葛璩》:“{璩}安貧守道﹐悦《禮》敦《詩》﹐未嘗投刺邦宰﹐曳裾府寺﹐如其簡退﹐可以揚清厲俗。請辟爲議曹從事。”
揚執戟-汉语大词典
揚執戟
【1】指{汉}代{扬雄}。{三国}{魏}{曹植}《与杨德祖书》有“昔{揚子雲}先朝執戟之臣耳,猶稱壯夫不爲也”语,故称。{唐}{李白}《古风》之四六:“獨有{揚執戟}﹐閉關草《太玄》。”{唐}{李端}《赠康洽》诗:“聲名常壓{鮑參軍}﹐班位不過{揚執戟}。”
揚節-汉语大词典
揚節
【1】犹扬鞭。《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弦矢分﹐藝殪仆。然后揚節而上浮﹐凌驚風﹐歷駭猋﹐乘虚無﹐與神俱。”{郭璞}注:“言騰游也。”{晋}{陆机}《汉高祖功臣颂》:“{信武}薄伐﹐揚節{江陵}﹐夷王殄國﹐俾亂作懲。”
揚粤-汉语大词典
揚粤
【1】见“揚越”。
揚白-汉语大词典
揚白
【1】眼睛露白。《陈书·新安王伯固传》:“生而龜胸﹐目通精揚白﹐形狀眇小。”
揚玄-汉语大词典
揚玄
【1】谓{汉}{扬雄}所著的《太玄经》。{唐}{陆龟蒙}《奉酬袭美先辈吴中苦雨一百韵》:“常參{莊}辯裏﹐亦造{揚}《玄》末。”
揚舲-汉语大词典
揚舲
【1】犹扬帆。{明}{文徵明}《道出淮泗舟中阅高常侍集》诗:“揚舲入{淮}{泗}﹐春雲去閑閑。”{唐}{杜甫}《别蔡十四著作》诗:“揚舲洪濤間﹐仗子濟物身。”{陈去病}《梨花里留别亚子》诗:“向晩揚舲去﹐縈情入杳冥。”{南朝} {梁}{刘孝威}《蜀道难》诗:“戲馬登珠界﹐揚舲濯錦流。”
揚厲-汉语大词典
揚厲
亦作“[揚勵]”【1】犹言意气风发。语本《礼记·乐记》:“揔干而山立,{武王}之事也;發揚蹈厲,{太公}之事也。”{明}{李东阳}《封孺人杨母墓志铭》:“教諸子必厲辭色﹐每食後令背誦所授書。曰:‘吾以隙時課汝﹐庶不妨本業﹐且動盪揚厲﹐不爲食困。’”{孙犁}《秀露集·<善闇室纪年>序》:“总之﹐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跟在队伍的后面﹐还幸而没有落荒。虽然缺少扬厉的姿态﹐所迈的步子﹐现在听起来﹐还是坚定有力的。”【2】发扬光大。{唐}{韩愈}《潮州刺使谢上表》:“鋪張對天之閎休﹐揚厲無前之偉績。”{姚华}《论文後编·目录上》:“是故頌以揚勵休功﹐而美述盛德。”{清}{刘大櫆}《<朱东发诗集>序》:“夫詩之爲用廣矣﹐其達而在上者﹐登歌清廟﹐揚厲朝廷之盛德。”
揚清抑濁-汉语大词典
揚清抑濁
【1】犹扬清激浊。《梁书·武帝纪上》:“公揚清抑濁﹐官方有序﹐多士聿興。”
揚湯止沸-汉语大词典
揚湯止沸
【1】从锅里舀起开水再倒回去,以制止水的沸滚。喻治标而不治本。语出{汉}{枚乘}《上书谏吴王》:“欲湯之滄,一人炊之,百人揚之,無益也。不如絶薪止火而已。”《三国志·魏志·董卓传》“{卓}未至﹐{進}敗”{裴松之}注引《典略》载{卓}表:“臣聞揚湯止沸﹐不如滅火去薪﹐潰癰雖痛﹐勝于養肉﹐及溺呼船﹐悔之無及。”{清}{吴樾}《意见书》:“欲救亡而思扶{滿}﹐真是揚湯止沸﹐抱薪救火。”《明史·刘体乾传》:“二冗既革﹐國計自裕。舍是﹐而督逋﹑增賦﹐是揚湯止沸也。”【2】喻救急。《三国志·魏志·刘廙传》:“臣罪應傾宗﹐禍應覆族。遭乾坤之靈﹐值時來之運﹐揚湯止沸﹐使不燋爛。”{清}{钮琇}《觚賸·惠士陈言》:“以致魚泣釜中﹐未見揚湯止沸;猿啼樹裏﹐更逢遭火燒林。”
揚煇-汉语大词典
揚煇
亦作“[揚輝]”亦作“[揚暉]”【1】发出光辉。{元}{柯丹邱}《荆钗记·奸诘》:“黄堂佐政齊黎庶﹐肯將清似月揚輝﹐如淵徹底。”{三国} {魏}{曹植}《七启》:“符采照爛﹐流景揚煇。”{郭沫若}《星空·洪水时代》:“月儿在分外扬辉。”《後汉书·党锢传·李膺》:“虹蜺揚煇﹐弃和取同。”{三国} {魏}{嵇康}《兄秀才公穆入军赠诗》之十四:“萋萋緑林﹐奮榮揚暉。”
揚麋-汉语大词典
揚麋
【1】扬眉。《大戴礼记·主言》:“{曾子}曰:‘敢問不費不勞可以爲明乎?’{孔子}愀然揚麋曰:‘{參}!女以明主爲勞乎?’”{王聘珍}解诂:“麋﹐讀曰眉。”
揚言-汉语大词典
揚言
【1】对外宣扬或故意散布某种言论。{唐}{元稹}《有唐赠太子少保崔公墓志铭》:“由是﹐負氣勢者相與皆怨恨﹐又無可爲毁﹐乃揚言曰:‘以{崔}之峭削廉隘﹐好是非人﹐士衆不願久爲帥。’”《战国策·秦策四》:“{楚王}揚言與{秦}遇﹐{魏王}聞之﹐恐。”{巴金}《家》三十:“{觉民}便开始采用第二步的战略﹐就是在外面扬言如果家庭不尊重他的意见﹐他便要采取最后的手段。”{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贾儿》:“久之無異﹐乃離門﹐揚言詐作欲搜狀。”【2】夸大其辞。《大戴礼记·文王官人》:“飾貌者不情﹐隱節者不平﹐多私者不義﹐揚言者寡信。”【3】大声地说。{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记事二》:“{庠}于廣坐揚言曰:‘七十致仕﹐禮之正也﹐當自大臣爲始。’”{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六:“{芍亭}曰:‘夜來{寒影堂}中﹐不知何人揚言曰{謝山}得子﹐故來賀耳。’”《史记·夏本纪》:“{皋陶}拜手稽首揚言曰:‘念哉﹐率爲興事﹐慎乃憲﹐敬哉!’”《汉书·萧望之传》:“{朋}出揚言曰:‘我見﹐言前將軍小過五﹐大罪一。’”
揚露-汉语大词典
揚露
【1】显露;揭露。{唐}{刘知幾}《史通·序传》:“聖達立言也﹐時亦揚露己才﹐或訖風以見其情﹐或巽辭以顯其跡。”{明}{王琼}《双溪杂记》:“{廷和}﹑{蔣冕}思{史道}﹑{曹嘉}因揚露己奸被謫﹐恐公論終不容﹐欲再借言官之手深罪之。”
揚靈-汉语大词典
揚靈
【1】犹扬帆。{郑泽}《佩忍初来长沙邀饮云泉即席奉赠》诗:“浮江泛{洞庭}﹐揚靈戾{湘州}。”《楚辞·九歌·湘君》:“望{涔陽}兮極浦﹐横{大江}兮揚靈。”{王夫之}通释:“靈﹐當作■。揚﹐鼓枻而行﹐如飛揚也。”【2】显灵。《楚辞·离骚》:“皇剡剡其揚靈兮﹐告余以吉故。”{清}{王士禛}《渔洋诗话》卷中:“叔兄{叔子}{士祜}詩云:‘……秋水依稀聞落葉﹐{楚}天髣髴見揚靈。’”{汉}{应瑒}《西狩赋》:“盪無妄之氣穢﹐揚靈乎八區。”
揚清-汉语大词典
揚清
【1】谓称扬美德。{唐}{司空图}《成均讽》:“變唯尚質﹐貴在揚清;動以敷愉﹐綽之仁義。”
揚場-汉语大词典
揚場
【1】用木锨等农具播扬谷物﹑豆类等,以去掉壳﹑叶和尘土。{赵树理}《三里湾·三个场上》:“在扬场时候﹐一定得有个人在扬过的粮食上用扫帚捋那些没有被风吹出去的碎叶子﹑梗子。”《儿女英雄传》第十四回:“村外一個大場院﹐堆着大高的粮食﹐一簇人像是在那裏揚場呢。”
揚州學派-汉语大词典
揚州學派
【1】{清}代经学之一派。因起于{扬州},故名。其代表人物有{汪中}﹑{李淳}﹑{宝应}{刘氏}三世({刘台拱}﹑{宝楠}﹑{恭冕})﹑{阮元}﹑{凌廷堪}﹑{焦循}﹑{仪徵}{刘氏}四世({刘义淇}﹑{毓崧}﹑{寿曾}﹑{师培})等。
揚琴-汉语大词典
揚琴
【1】击弦乐器。又名蝴蝶琴。原为{中东}一带流行的古击弦乐器。{约}{明}{清}时期传入我国,并逐渐流行全国。琴身呈扁平梯形,两侧装弦轴﹑弦钉,张钢丝弦八至十档,每档两三根或三四根弦。双手持琴竹敲击琴弦发音。演奏时有单打﹑双打﹑轮音﹑琶音﹑衬音﹑顿音等技巧。广泛用于民歌﹑戏曲﹑曲艺伴奏,也用于器乐合奏和独奏。后经改革,弦数增至十三到十八档,扩大了音域和音量,有的增设特殊附件,以便转调,或加踏板控制余音,并增加了拨弦﹑滑音﹑揉音等新技法。
揚扙-汉语大词典
揚扙
【1】显扬。{清}{龚自珍}《<鸿雪因缘图记>序》:“宦轍所至﹐宏奬士類﹐進其春華秋實之士而揚扙之。”【2】扬抑。褒贬,评说。{清}{钱谦益}《祭于惠生文》:“華酌既陳﹐清言徐展﹐上下騷壇﹐揚扙詞苑﹐有難必詶﹐無和不反。”{明}{谢肇淛}《五杂俎·人部三》:“{唐}人精書學者﹐無逾{孫過庭}所著《書譜》﹐揚扙藴奥﹐悉中綮窾。”{清}{吴骞}《<拜经楼诗话>序》:“其間商榷源流﹐揚扙風雅﹐如披沙簡金﹐正須明眼者決擇之。”
揚兵-汉语大词典
揚兵
【1】陈兵,阅兵。{清}{侯方域}《重修演武厅事记》:“後妖變漸平﹐天下輕武……其得稍稍具威儀者﹐僅霜降揚兵﹐一升其堂而已。”{唐}{韩愈}《与鄂州柳中丞书》之二:“獨閣下奮然﹐率先揚兵界上。”【2】举兵。《後汉书·方术传下·唐檀》:“中黄門{孫程}揚兵殿省﹐誅皇后兄車騎將軍{閻顯}等。”
揚揚-汉语大词典
揚揚
【1】得意貌。《荀子·儒效》:“呼先王以欺愚者而求衣食焉﹐得委積足以揜其口﹐則揚揚如也。”{杨倞}注:“揚揚﹐得意之貌。”{唐}{柳宗元}《辨伏神文》:“伏神之神兮﹐惟餌之食……君子食之兮﹐其樂揚揚。”【2】自若貌。{清}{魏禧}《卖酒者传》:“是日也﹐賣酒者顔色揚揚如平時。”《资治通鉴·唐肃宗至德二载》:“{巡}且死﹐顔色不亂﹐揚揚如常。”{宋}{洪迈}《夷坚丙志·福州大悲巫》:“兩兒揚揚如平常﹐略無所知覺。”{茅盾}《色盲》一:“和青年女子独对﹐而且在一个汽车里﹐这在他还是第一次﹐虽然不至于手足无措﹐确有几分徬徨无主了﹐然而{李蕙芳}是扬扬自若。”【3】飘逸貌。{明}{凌濛初}《虬髯翁》第二出:“似這般揚揚神采誰相類﹐昂昂氣宇誰能配。”【4】飘扬貌。{宋}{王令}《终风操》:“雲之揚揚﹐油油其蒙﹐望我以雨﹐卒從以風。”{元}{无名氏}《渔樵记》第一折:“今日紛紛揚揚下着如此般大雪。”
揚休-汉语大词典
揚休
【1】谓阳气生养万物。揚,通“陽”。《礼记·玉藻》:“頭頸必中﹐山立﹐時行﹐盛氣顛實揚休﹐玉色。”{郑玄}注:“揚﹐讀爲陽……盛聲中之氣﹐使之闐滿﹐其息若陽氣之休物也。”{孔颖达}疏:“使氣息出外﹐如盛陽之氣生養萬物也。”
揚稱-汉语大词典
揚稱
【1】赞扬。{汉}{刘向}《列女传·楚武邓曼》:“{楚武}{鄧曼}﹐見事所興﹐謂{瑕}軍敗﹐知王將薨﹐識彼天道﹐盛而必衰﹐終如其言﹐君子揚稱。”
揚意-汉语大词典
揚意
【1】表达意志。《楚辞·刘向<九叹·忧苦>》:“歎《離騷》以揚意兮﹐猶未殫於《九章》。”{王逸}注:“言己憂愁不解﹐乃歎唫《離騷》之經﹐以揚己志。”【2】启迪情思。《史记·滑稽列传褚少孙论》:“臣幸得以經術爲郎﹐而好讀外家傳語。竊不遜讓﹐復作故事滑稽之語六章﹐編之於左。可以覽觀揚意﹐以示後世好事者讀之。”
揚風乍毛-汉语大词典
揚風乍毛
【1】犹言耀武扬威。{梁斌}《播火记》三六:“你带着一队人﹐到村北去﹐装得扬风乍毛﹐声势浩大﹐一路子攻打。”亦作“[揚風扎毛]”。{郭澄清}《大刀记》第五章:“{锁柱}眼望着汉奸们这种草鸡样的丑态﹐回想着他们往日那种扬风扎毛不可一世的凶相﹐觉着真开心呀!”
揚叛兒-汉语大词典
揚叛兒
【1】乐府西曲歌名。{宋}{王灼}《碧鸡漫志》卷一:“至{唐}{武后}時﹐舊曲存者如《白雪》……《莫愁》﹑《揚叛兒》﹑《烏夜啼》﹑《玉樹後庭花》等﹐止六十三曲。”
揚威-汉语大词典
揚威
【1】显示威势。《史记·酷吏列传》{唐}{司马贞}索隐述赞:“乳獸揚威﹐蒼鷹側視。”《杨家将》第二十回:“一者巡撫邊軍﹐二者揚威以震北番﹐令他不敢正視中原。”{唐}{顾况}《送从兄使新罗》诗:“揚威輕破虜﹐柔服恥征{遼}。”
揚旗-汉语大词典
揚旗
【1】挥动旗帜。《後汉书·陈蕃传》:“加兵戎未戢﹐四方離散﹐是陛下焦心毁顔﹐坐以待旦之時也。豈宜揚旗曜武﹐騁心輿馬之觀乎!”{康濯}《三面宝镜》二:“其他小队长也跟着扬旗摆阵。”【2】铁路信号的一种。设在车站两旁,在立柱上装着活动的板,板横着时表示不准火车进站,板向下斜时表示准许进站。{杨朔}《秘密列车》:“往下一望﹐恰好到了{新立屯}。车站扬旗落了﹐出现了绿灯﹐招呼进站。”
揚檝-汉语大词典
揚檝
【1】举楫。谓开船﹑行船。{晋}{陶潜}《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潠田舍穫》诗:“束帶候鳴雞﹐揚檝越平湖。”
揚師-汉语大词典
揚師
【1】犹陈兵。{明}{邵璨}《香囊记·羁虏》:“揚師振旅﹐張皇兵勢﹐闞貔貅堪畏。”
揚鑼搗鼓-汉语大词典
揚鑼搗鼓
【1】犹言敲锣打鼓。《孽海花》第二三回:“料想{雯青}這回必然要揚鑼搗鼓的大鬧﹐所以{張夫人}身雖在這邊﹐心却在那邊﹐常常聽候消息。”
揚鈴打鼓-汉语大词典
揚鈴打鼓
【1】摇铃敲鼓。喻喧哗吵闹。《红楼梦》第六二回:“‘大事化爲小事﹐小事化爲没事’﹐方是興旺之家。要是一點子小事便揚鈴打鼓﹐亂折騰起來﹐不成道理。”
揚表-汉语大词典
揚表
【1】表彰。{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越铎>出世辞》:“灌輸真知﹐揚表方物﹐凡有知是﹐貢其顓愚﹐力小願宏﹐企于改進。”
揚旌-汉语大词典
揚旌
【1】高举军旗。 指征战。{唐}{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朔}南方偃草﹐{河}右暫揚旌。”{晋}{陆机}《赠顾交阯公真》诗:“伐鼓{五嶺}表﹐揚旌萬里外。”
揚榷-汉语大词典
揚榷
【1】见“揚搉”。
揚名-汉语大词典
揚名
【1】传播名声。{唐}{李白}《东海有勇妇》诗:“豈如{東海}婦﹐事立獨揚名!”{巴金}《<巴金选集>後记》:“我生在官僚地主的家庭……自小就跟着私塾先生学一套立身行道﹑扬名显亲的封建大道理。”《孝经·开宗明义》:“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
揚烈-汉语大词典
揚烈
【1】散发浓烈的香气。{汉}{司马相如}《上林赋》:“應風披靡﹐吐芳揚烈。”【2】继承功业。语本《书·立政》:“以覲{文王}之耿光,以揚{武王}之大烈。”{清}{周亮工}《<袁周合刻稿>序》:“宜乎先生有得賢之譽﹐弟子獲稽古之榮﹐發聲揚烈﹐相得益彰。”【3】谓继承先烈。《清史稿·礼志六》:“是時軍興﹐死事揚烈者踵起。”
揚子江-汉语大词典
揚子江
【1】{长江}在今{仪徵}﹑{扬州}一带,古称“{揚子江}”,也写作“{楊子江}”。因{扬子津}而得名。近代外国人常通称{长江}为{扬子江}。参见“[楊子津]”。
揚光-汉语大词典
揚光
【1】发出光辉。《淮南子·本经训》:“日月淑清而揚光﹐五星循軌而不失其行。”《三国志·蜀志·郤正传》:“小屈大申﹐存公忽私﹐雖尺枉而尋直﹐終揚光而發輝也。”{唐}{贾岛}《辩士》诗:“善哉君子人﹐揚光掩瑕玼。”
揚火-汉语大词典
揚火
【1】使火炽盛。《周礼·春官·卜师》:“凡卜事﹐眡高﹐揚火以作龜﹐致其墨。”{郑玄}注:“揚﹐猶熾也。”
揚疾-汉语大词典
揚疾
【1】谓举发丑事,高声谩骂。{元}{杨文奎}《儿女团圆》第一折:“有甚事叫唤聲疼﹐没來由出醜揚疾。”{元}{武汉臣}《玉壶春》第四折:“老虔婆唱叫揚疾﹐更狠如剔髓挑觔。”
揚馬-汉语大词典
揚馬
【1】{汉}代文学家{扬雄}和{司马相如}的并称。{唐}{李端}《赠何兆》诗:“文章似{揚}{馬}﹐風骨又清羸。”{明}{张居正}《范比部鲁工部洪山人夜过得龙字》诗:“海南文章幾{揚}{馬}﹐天涯笑語自人龍。”{清}{王士禛}《香祖笔记》卷三:“職方郎中{孫樵}﹐有{揚}{馬}之文;前進士{司空圖}﹐有{巢}{许}之風。”{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练字》:“故{陳思}稱{揚}{馬}之作﹐趣幽旨深。”
揚枹-汉语大词典
揚枹
亦作“[揚桴]”【1】举起鼓槌。《楚辞·九歌·东皇太一》:“奠桂酒兮椒漿﹐揚枹兮拊鼓。”{晋}{潘岳}《金谷集作诗》:“揚桴撫靈鼓﹐簫管清且悲。”【2】谓击鼓。{晋}{潘岳}《西征赋》:“砰揚桴以振塵﹐繣瓦解而冰泮。”
揚州鶴-汉语大词典
揚州鶴
【1】《渊鉴类函·鸟·鹤三》引{南朝}{梁}{殷芸}《小说》:“有客相從,各言所志,或願爲{揚州}刺史,或願多貲財,或願騎鶴上昇。其一人曰,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欲兼三者。”后以“揚州鶴”形容如意之事。{宋}{辛弃疾}《满江红·和廓之雪》词:“待羔兒酒罷又烹茶﹐{揚州}鶴。”《剪灯新话·华亭逢故人记》:“苟慕富貴﹐危機豈能避?世間寧有{揚州}鶴耶?”
揚勵-汉语大词典
揚勵
【1】见“揚厲”。
揚州夢-汉语大词典
揚州夢
【1】{唐}{杜牧}《遣怀》诗:“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杜牧}随{牛僧孺}出镇{扬州},尝出入倡楼,后分务{洛阳},追思感旧,谓繁华如梦,故云。后用为感怀之典实。{明}{高启}《和逊庵效香奁体》:“{揚州}夢斷十三年﹐底事猶存未了緣。”{清}{曹寅}《春日感怀》诗之二:“傷心人醒{揚州}夢﹐前日風吹{易水}城。”
揚己-汉语大词典
揚己
【1】显耀自己。{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下:“凡朋友問難﹐縱有淺近粗疎﹐或露才揚己﹐皆是病發﹐當因其病而藥之可也。”{汉}{班固}《<离骚>序》:“今若{屈原}﹐露才揚己﹐競乎危國羣小之間﹐以離讒賊。”《新唐书·杜如晦传论》:“彼揚己取名﹐瞭然使户曉者﹐蓋{房}{杜}之細邪!”
揚長-汉语大词典
揚長
【1】大模大样的样子。{闻一多}《“一二·一”运动始末记》:“各处暴徒从肇事逞凶时起﹐到‘任务’完成后﹐高呼口号﹐扬长过市时止﹐始终未受到任何军警的干涉。”《金瓶梅词话》第三四回:“説着揚長抽身就去了。”《儒林外史》第六回:“〔{嚴貢生}〕駡畢﹐揚長上了轎﹐行李和小廝跟着﹐一鬨去了。”
揚班-汉语大词典
揚班
【1】{汉}代文学家{扬雄}和{班固}的并称。{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比兴》:“至於{揚}{班}之倫﹐{曹}{劉}以下﹐圖狀山川﹐影寫雲物﹐莫不纖綜比義﹐以敷其華。”
揚桴-汉语大词典
揚桴
【1】见“揚枹”。
揚蘤扙藻-汉语大词典
揚蘤扙藻
【1】见“揚葩振藻”。
揚阿-汉语大词典
揚阿
【1】演奏乐曲。一说为歌曲名。《楚辞·大招》:“謳和揚阿﹐{趙}簫倡只。”{王逸}注:“揚﹐舉也﹐阿﹐曲也……樂人將歌﹐徐且謳吟﹐揚舉善曲﹐乃俱相和﹐又使{趙}人吹簫先倡﹐五聲乃發也。或曰《謳和》﹑《揚阿》皆歌曲也。”
揚聲-汉语大词典
揚聲
【1】高声。{刘心武}《班主任》四:“耳边响着一片扬声争论与喁喁低议交织成的音波。”《晏子春秋·谏上二二》:“{湯}晳而長﹐頤以髯﹐兑上豐下﹐倨身而揚聲。”《乐府诗集·清商曲辞六·江陵乐三》:“逢人駐步看﹐揚聲皆言好。”【2】传播名声。{宋}{曾巩}《故翰林侍读学士钱公墓志铭》:“學則知經﹐文則能賦。矧曰方聞﹐揚聲天路。”{汉}{孔融}《论盛孝章书》:“今{孝章}實丈夫之雄也﹐天下談士依以揚聲﹐而身不免於幽縶。”{清}{钱谦益}《钱塘县知县李白春授文林郎制》:“今之吏介在通都大邑﹐飭廚傳﹐走竿牘﹐游光揚聲﹐拜除如流。”【3】扬言。{明}{沈德符}《野獲编·词林·韩林建言知名》:“{廷和}撥亂返正﹐足稱救時宰相﹐{道}指爲元惡﹐且先揚聲﹐邀人浼止﹐及補外而始發之﹐其心迹詭祕可見。”《後汉书·班超传》:“乃期大會諸國王﹐因揚聲當重加賞賜﹐於是{焉耆王}{廣}﹑{尉犁王}{汎}及{北鞬支}等三十人相率詣{超}。”《新唐书·吐蕃传下》:“〔{恐熱}〕乃揚聲將請{唐}兵五十萬共定其亂。”【4】为丧家助哀。{唐}{李匡乂}《资暇集》卷下:“喪筵之室,俾妓婢唱悲切聲,以助主人之哀者,謂之揚聲。不知起自何代。”一说,举哀。{清}{俞正燮}《癸巳类稿·哭为礼仪说》:“揚聲﹐舉哀也。”
揚厲鋪張-汉语大词典
揚厲鋪張
【1】夸大渲染。{严复}《原强续篇》:“而文人學士﹐不耻佞諛﹐相與揚厲鋪張﹐其身受與側聽者﹐皆信爲果然。”{清}{王韬}《英但自守》:“而載筆者揚厲鋪張﹐若臨大敵﹐賞功之典﹐至再至三。”
揚澆-汉语大词典
揚澆
【1】水流回旋貌。《楚辞·刘向<九叹·离世>》:“波澧澧之揚澆兮﹐順長瀨之濁流。”{王逸}注:“澆﹐回波爲澆也。”
揚攉-汉语大词典
揚攉
【1】见“揚搉”。
揚歷-汉语大词典
揚歷
【1】显扬其所经历。{晋}{左思}《魏都赋》:“優賢著於揚歷﹐匪孽形於親戚。”《三国志·魏志·管宁传》:“優賢揚歷﹐垂聲千載。”{裴松之}注:“《今文尚書》曰‘優賢揚歷’﹐謂揚其所歷試。”【2】谓显扬贤者居官的治绩。后多指仕宦的经历。{宋}{王禹偁}《请撰大行皇帝实录表》:“然念臣{太平興國}五年﹐徒步應舉﹐再就御試﹐遂登文科﹐服勤州縣﹐揚歷四考。”{清}{龚自珍}《<阮尚书年谱>第一序》:“公揚歷清華﹐洊升卿士﹐熟於載筆之禮法﹐嫺於内庭之故實。”{唐}{薛用弱}《集异记·高元裕》:“是後出入中外﹐揚歷貴位。”
揚州慢-汉语大词典
揚州慢
【1】词牌名。{南宋}{姜夔}自制曲。{夔}路过{扬州},徘徊四顾,有感于被{金}人劫掠后的城邑萧条,因制此曲。双调九十八字,平韵。参阅《词谱》卷二六。
揚眉吐氣-汉语大词典
揚眉吐氣
【1】形容被压抑者一旦得到舒展而快活得意的神情。{清}{李渔}《意中缘·救美》:“回軍凱歌聲裏﹐隱躍躍帶些嬌韻﹐都只爲揚眉吐氣﹐有個佳人。”{周恩来}《关于和平谈判问题的报告》:“今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扬眉吐气了!”{唐}{李白}《与韩荆州书》:“而君侯何惜階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揚眉吐氣﹐激昂青雲耶”
揚譽-汉语大词典
揚譽
【1】称颂赞美。{清}{厉鹗}《<江西诗社宗派图录>跋》:“{山谷}愛{陳後山}詩﹐爲之揚譽﹐無所不至。”
揚徽-汉语大词典
揚徽
亦作“[揚揮]”【1】挥动军旗。《文选·张衡<东京赋>》:“戎士介而揚揮﹐戴金鉦而建黄鉞。”{李善}注:“徽與揮古字通。”《左传·昭公二十一年》:“乃徇曰:‘揚徽者﹐公徒也。’”【2】喻征战。{章炳麟}《辨诗》:“銘者自名﹐器有題署﹐若士卒揚徽﹐死者題旌﹐下及楬木以記化居﹐落馬以示毛物﹐悉銘之屬。”
揚美-汉语大词典
揚美
【1】称扬优点。{汉}{贾谊}《新书·官人》:“内相匡正﹐外相揚美﹐謂之友。”《国语·越语下》:“王曰﹐所不掩子之惡﹐揚子之美者﹐使其身無終没於{越國}。”
揚浮-汉语大词典
揚浮
【1】翻动飘浮貌。{北周}{庾信}《和张侍中述怀》:“冬嚴日不暖﹐歲晩風多朔。揚浮有怪雲﹐細凌聞災雹。”揚﹐一本作“楊”。{晋}{木华}《海赋》:“於是鼓怒﹐溢浪揚浮﹐更相觸搏﹐飛沫起濤。”
揚葩振藻-汉语大词典
揚葩振藻
【1】喻文采焕发。{胡蕴玉}《<中国文学史>序》:“當其盛也﹐揚葩振藻﹐爲敲金戛玉之音;及其衰也﹐感事哀時﹐多憔悴憂思之作。”亦作“[揚蘤扙藻]”。《北史·文苑传序》:“{漢}自{孝武}之後﹐雅尚斯文﹐揚葩振藻者如林﹐而二{馬}﹑{王}﹑{楊}爲之傑。”{清}{顾景星}《<楝亭诗钞>序》:“〔{曹子清}〕鑄格鍊字﹐揚蘤扙藻﹐此可以學得也;亭臯木葉﹐池塘春草﹐此不可以學得也。”
揚帆-汉语大词典
揚帆
【1】升起船帆。谓开船或行船。{唐}{刘长卿}《送乔判官赴福州》诗:“揚帆向何處?插羽逐征東。”《明史·俞大猷传》:“{大猷}等横擊之﹐沈其一舟﹐餘賊遂揚帆西南﹐流劫{閩}{廣}。”{峻青}《秋色赋·故乡杂忆》:“远处﹐在那辽阔的碧蓝的海面上﹐一群群渔船﹐正在扬帆出海。”{南朝} {宋}{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诗:“揚帆采石華﹐挂席拾海月。”
揚鞭-汉语大词典
揚鞭
【1】挥鞭。{明}{沈德符}《野獲编·勋戚·服色之僭》:“在京内臣稍家温者﹐輒服似蟒﹑似斗牛之衣﹐名爲草獸﹐金碧晃目﹐揚鞭{長安}道上﹐無人敢問。”{唐}{岑参}《卫节度赤骠马歌》:“揚鞭驟急白汗流﹐弄影行驕碧蹄碎。”{贺敬之}《十年颂歌》:“一手挥动神笔﹐一手扬鞭催马!”{宋}{周邦彦}《点绛唇》词:“空回顧﹐淡煙横素﹐不見揚鞭處。”
揚威耀武-汉语大词典
揚威耀武
【1】见“揚威曜武”。
揚武耀威-汉语大词典
揚武耀威
【1】见“揚威曜武”。
揚鑣-汉语大词典
揚鑣
【1】提起马嚼子。谓驱马。{清}{刘大櫆}《祭张闲中文》:“約異日之歸來﹐當揚鑣而並轡。”《文选·傅毅<舞赋>》:“龍驤横舉﹐揚鑣飛沫。”{李善}注:“鑣﹐馬勒旁鐵。”{宋}{王禹偁}《仲咸见子一百六十韵诗相赠因以四韵答之》:“揚鑣正突{漁陽}騎﹐避箭甘回{赤壁}船。”{三国} {魏}{嵇康}《杂诗》:“龍驥翼翼﹐揚鑣踟蹰。”【2】喻显扬才华。{明}{陆采}《怀香记·绣阁怀香》:“揚鑣藝圃任縱横﹐早向名場馳騁。”{明}{无名氏}《鸣凤记·邹林游学》:“且學揚鑣藝圃﹐争奈蘭省無由踴躍。”
揚荷-汉语大词典
揚荷
同“[揚阿]”【1】《楚辞·招魂》:“《涉江》《采菱》﹐發《揚荷》些。”{王逸}注:“{楚}人歌曲也。”一本作“陽阿”。
揚嚷-汉语大词典
揚嚷
【1】高声叫嚷。{梁斌}《红旗谱》三八:“开大会回来﹐人们到处扬嚷反割头税的胜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