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一个集成语、谚语、俗语、俚语、俏皮话、歇后语分享学习网站,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好学之士,齐心合力,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揭

揭(揭)是什么意思

  • 歌颂←→揭露 暴露-反义词词典

    歌颂←→揭露 暴露gēsòng-jiēlù bàolù

    【词性】:动

    歌颂:用语言文字赞美。

    揭露:将隐蔽的黑暗面显露出来。

    暴露:显露缺陷、矛盾、问题等。

    【例】 尽天所覆的大圆镜上,鼓起微波,远近同一节奏的轻舞,以歌颂他的功德,以惋惜他的离去。(孙福熙:《红海上的一幕》) 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和问题发表议论,揭露和驳斥错误的、反动的见解或主张。(初中《语文》第六册《立论和驳论》) 一切危害人民群众的黑暗势力必须暴露之,一切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必须歌颂之,这就是革命文艺家的基本任务。(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 揭发←→隐瞒 包庇-反义词词典

    揭发←→隐瞒 包庇jiēfā-yǐnmán bāobì

    【词性】:动

    揭发:揭露(坏人坏事)。

    隐瞒:掩盖真相不让人知道。

    包庇:掩护或袒护(坏人坏事)。

    【例】 在会议上,从大家揭发的材料中,莫达志才晓得给冯书记送礼的事,为什么第三天才发作。(马识途:《最有办法的人》) 可是现在却不同了:布道词好似是处处带刺,专在指着他们责骂;好象是特别针对着那些隐瞒极大罪恶的人而发的。(〔美〕马克·吐温:《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 漫骂固然冤屈了许多好汉,但含含胡胡的扑灭“漫骂”,却包庇了一切坏种。(鲁迅;《花边文学·漫骂》)

  • 揭露←→包藏 隐瞒 隐秘 掩盖-反义词词典

    揭露←→包藏 隐瞒 隐秘 掩盖jiēlù-bāocáng yǐnmán yǐnmì yǎngal

    【词性】:动

    揭露:使隐蔽的事物显露出来。

    包藏:包含;隐藏。

    隐瞒:掩盖真相不让人知道。

    隐秘:隐蔽不外露。

    掩盖:隐瞒;隐藏。

    【例】 我们先要揭露外国人,本国政府,军阀,官僚,资本家,是一条练子上的连环,使得大家觉悟;人民觉悟了,就会成为力量。(茅盾:《虹》) 他包藏祸心。 简素华把医生检查的情况,连同她自己的回答,一起告诉顾惠英,最后说:“我请你原谅我,我不能隐瞒,这可能使医生错误地判断病况,病人也许会吃更多的冤枉苦头的。”(艾明之:《浮沉》)韩老所长笑了,他窥透了外孙女隐秘的心思。(王群生:《蓝宝石花》) 二阎王眼看自己翻唇弄舌掩盖,却搁不住吴春满嘴揭发。(管桦:《将军河》)

  • 捂←→揭-反义词词典

    捂←→揭wǔ-jiē

    【词性】:动

    捂:遮盖住或封闭起来。

    揭:掀起;取下。

    【例】 明明轻轻地走过去,扒开草一看,好大的一只蛐蛐。他用手一捂,没捂着。蛐蛐一跳,又钻进草丛里去了。(小学《语文》课本第二册《明明上学》) 一个客人便去揭开桶盖。(明·施耐庵:《水浒传》)

  • 掩盖←→揭破-反义词词典

    掩盖←→揭破yǎngài-jiēpo

    【词性】:动

    掩盖:隐瞒;隐藏。

    揭破:使掩盖的真相显露出来。

    【例】 一道黑色的云从下面升上来,裹住了她;她用手擦了擦自己的眼睛,仿佛可以把掩盖上来的黑翳抹去。(艾明之:《浮沉》) 一个路旁素不相识的人所说的话,那里能够把六十年的希望——迷梦——立即揭破呢?(许地山:《愚妇人》)

  • 掩饰←→揭穿-反义词词典

    掩饰←→揭穿yǎnshì-jiēchuān

    【词性】:动

    掩饰:使用手法来掩盖(错误等)。

    揭穿:揭破;揭露。

    【例】 为了掩饰自己焦灼的心情,为了安慰伤员们,就搭讪着说:“吕连长,听口音,你象是咱们本地人?”(杜鹏程:《延安人》) 但看客虽然明知是戏,只要做得象,也仍然能够为它悲喜,可是这出戏就做下去了;有谁来揭穿的,他们反以为扫兴。(鲁迅:《华盖集续编·马上支日记》)

  • 隐瞒←→揭穿-反义词词典

    隐瞒←→揭穿yǐnmán-jiēchuán

    【词性】:动

    隐瞒:掩盖真相不让人知道。

    揭穿:揭破,让人知道。

    【例】 他并非想隐瞒,主要觉得没有必要;……(方昉:《逝去的年华》) 他们正在低声而急促地议论什么,他们的脸上也同样表现出一种已经听到什么、猜到什么、急于要想揭穿秘密的迫切的神情。(徐兴业:《金瓯缺》)

  • 衔揭-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衔揭xián jiē

    【释义】:

    署有官衔的名片、名帖。清·黄六鸿《福惠全书·筮仕·禀户式》:“用衔揭履历揭各一,同禀帖入红禀函。”

  • 揭穿-常用词语搭配词典

    揭穿jiēchuān

    〈动〉揭露,揭破。常作谓语,一般要带宾语。宾语常是阴谋、骗局、假面、外衣等容易使人迷惑受骗的事物。

    我方澄清了事实真相,揭穿了敌人的骗局|揭穿叛徒的阴谋|揭穿他们的险恶用心|揭穿他们的谎言|揭穿他的老底|揭穿他的假面具|揭穿其伪装|揭穿他身上披着的迷惑人的外衣|他的老底儿被揭穿了|伪装被揭穿了|画皮被揭穿了|只要把他们骗人的伎俩一揭穿,群众就会醒悟过来|他们那套伪科学必须加以揭穿

  • 揭露-常用词语搭配词典

    揭露jiēlù

    〈动〉使隐蔽的事物显露。常作谓语,一般要带宾语。宾语可以是矛盾、本质、秘密等一般事物,也可以是敌人、腐败现象、阴谋等坏的事物。

    载人的宇宙飞船将来一定能揭露更多的宇宙秘密|揭露了问题的本质|揭露了其中的奥秘|揭露了他们之间的矛盾|揭露了事情的真相|有力地揭露了敌人|揭露了他们的阴谋|深刻地揭露了这些人的丑恶灵魂|揭露了他们的野心|无情地揭露了当前社会上存在的一些腐败现象|揭露了社会的阴暗面|对敌人的阴谋进行了彻底的揭露|给以无情的揭露

  • 揭示-常用词语搭配词典

    揭示jiēshi

    〈动〉使人看见原来不容易看出的事物。常作谓语,一般要带宾语。宾语常是本质、规律、真理、奥秘、关系等抽象的内在的事物。

    《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这部著作中,揭示了人类起源和人类社会产生的规律|马克思主义揭示出了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客观规律|用舞蹈动作揭示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生理学家揭示了人类遗传基因的奥秘|经过分析研究揭示了事物的本质|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关系被揭示了出来

  • 揭-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揭jiē

    把盖在上面的东西拿起来——捂(~盖子)、护(~短)、盖(~锅盖)

  • 揭穿-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揭穿jiēchuān

    揭露——掩盖(~真面目)

  • 揭发-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揭发jiēfā

    揭露——包庇、窝藏(为了维护社会治安,我们要积极揭发、检举坏人坏事,决不纵容、~。)、隐瞒(严于律己,就是对自身的缺点毛病勇于揭发,毫不~。)、袒护、庇护(对缺点一定要揭发,~缺点错误,等于埋下定时炸弹。)

  • 揭开-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揭开jiēkāi

    使盖着的东西不再盖着——掩盖(~事情的真相)

  • 揭露-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揭露jiēlù

    使隐藏的事物显露——掩盖、遮盖(梁三老汉鼓了鼓劲,决心向党支书揭露生宝互助组潜伏的矛盾,再不能~它了。)

  • 戳穿 揭穿 揭破-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戳穿 揭穿 揭破

    戳穿chuōchuān 揭穿jiēchuān237 揭破jiēpò237

    动词。指破坏假象而使坏的真相显露。

    “戳穿”较突出对假象的破坏,含有“一下子捅破假象”的意味和形象色彩,例如:“我一句话就戳穿了他的鬼花招”;“于是她的这一关心,也就象一枚针似的戳穿了这个社会貌似瑰丽的大气球”(阮朗:《香港风情》);“‘收拾起你们这一套!’许云峰霍地站起,立刻戳穿了敌人狡诈的阴谋”(罗广斌、杨益言:《红岩》)。

    “揭穿”较强调要使掩盖着的真相显露出来,用于真相或实质深藏的人或事。例如:“但是陈醒民在这监狱里还没有为大家识破呢,必须快点揭穿他,免得害人”(马识途:《清江壮歌》;“说来神奇奥妙,揭穿了也好理解”(《散文》,1982,1);“但他们又全都现得无意追究,一点也不打算揭穿”(《小说月报》,1982,1)。

    “揭破”也较强调使真相显露出来,但是意思不如“揭穿”重,也比“戳穿”要轻;有书面语色彩,口语里很少用。例如:“但是目的并不在于赔偿不赔偿,而是在公众面前,把他们虚伪的假面目揭破”(阮朗:《香港风情》);“莫泊桑……在小说《可爱的朋友》里敢于揭破黑幕的一角,露出巴黎资产阶级报界的无耻和卑劣”(《瞿秋白文集》,第二卷);“他极深刻的揭破小私有者的惰性”(《中国现代文学论文选集》)。

  • 揭露 揭穿 揭破 揭-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揭露 揭穿 揭破 揭

    揭露jiēlù 揭穿jiēchuān71 揭破jiēpò71揭jiē500

    动词。表示使隐蔽的、掩盖着的真实情况显露出来。

    “揭露”强调情况隐蔽着而不易看出,要使它清楚地显露出来;可用于罪恶、阴谋、反动的表现、丑恶的行为等,也常可用于事物的矛盾、本质。例如:“揭露四人帮罪恶及其流毒的作品,虽然曾蒙‘伤痕文学’‘向后看文艺’的恶谥,但也无法阻遏”(《北京文艺》,1980,3);“工贼的阴谋被揭露了”(欧阳山:《三家巷》);“越是揭露和批判反动政治的,就越是进步的”(《新港》,1980,2);“作者值得称道的地方,是善于揭露现实生活中的矛盾”;“这段插话我把他写在这儿,不妨把用意自行揭露吧”(郭沫若:《洪波曲》)。

    “揭穿”和“揭破”都强调掩盖着的是真实情况,要把掩盖物完全揭开来;用于假面具、伪装、假象等。“揭穿”含有“无情地使掩盖着的真相彻底露出来”的意味,意思较重。例如:“揭穿他的假面具,让大家看看他的丑恶嘴脸”;“贺琛说的都是实话,句句揭穿梁武帝的伪装”(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二册);“任桂花却时时插进几句话拆他的台,好象就要当面揭穿他说的话都不大可靠”(欧阳山:《高干大》);“事实终归是事实,捏造出来的东西都已经被红卫大队的群众揭穿了”(《小说月报》,1980,3)。“揭破”含有“破坏掩盖物,使它不起作用”的意味;意思比“揭穿”轻,但比“揭露”重;有书面语色彩,口语里一般不用。例如:“血写的事实,揭破了阴谋的谎言”(《小说月报》,1980,3);“在这种情形下,共产党坚决揭破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国讨伐派汪精卫、何应钦等的阴谋”(《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揭”强调要把掩盖物揭开,含有“使隐蔽的、不愿别人知道的真实情况公开于众”的意味,意思的轻重程度和“揭露”一致;只用于不愿别人知道的底细、丑事等,多和“底”“老底”“短”搭配;是口语用词,有口语色彩。例如:“他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把别人的老底都揭了”;“啊呀!这臭底一揭开,李万本的门楣塌地了”(王杏元:《铁笔御史》);“别揭我的短啦!快把地图拿来”(魏巍:《挤垮它》)。

  • 掀 揭-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掀 揭

    掀xiān 揭jiē237

    动词。表示把覆盖或遮挡的东西拿起。

    “掀”强调使覆盖物或遮挡物离开所覆盖或遮挡的东西;常同“帘子”、“窗帘”、“门帘”、“一页”等搭配。例如:“她走到左门口,掀起帘子”(《曹禺选集》);“只听‘呜——’地刮起一阵风,帘子也不掀,直到通的撞在刺刀上,那家伙才懵懵懂懂地晓得敢情做了俘虏了”(徐光耀:《小兵张嘎》);“另一个家伙早掀开了柜盖,从里头提出个包袱来就解”(同上);“她端详这本崭新漂亮的笔记本,掀开一页,又掀一页”。

    “揭”强调让被覆盖或被遮挡的东西露出来;常同“锅盖”“面纱”“帷幕”等搭配。例如:“他们已有两天揭不开锅盖了”;“揭去面纱,真相原来如此”;“他想伸手去揭开她的殓衣殓被,把她从棺材里抱出来”(巴金:《家》);“音乐声中,帷幕徐徐而揭”,“她怕奶奶要她一块烧香磕头,连忙揭开笼屉拿了两个窝窝,背上书包就往外走”(马烽:《刘胡兰传》)。

    “揭”在表示“把粘贴的片状物取下”(如说:“揭下墙上的标语”)、“把隐秘的事公开出来”(如说:“揭他老底”)、“高高举起”(如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等意义时,和“掀”没有同义关系。

  • 深历浅揭-实用委婉语词典

    深历浅揭

    婉指做事要审视所处的情势,不要急躁蛮干。原意涉深水时连衣而过,涉浅水则撩衣而过。

  • 粉饰 揭露-反义词应用词典

    粉饰 揭露

    粉饰 fěnshì 揭露 jiēlù

    【粉饰】动词。涂饰表面,使美观;掩盖污点或缺点,美化不好的东西(常用于贬义)。

    〔例句〕

    1.学校的大门应该粉饰一下了。

    2.教育界称为清高,本是粉饰之谈,其实和别的什么“界”都一样。

    3.这种指鹿为马,粉饰太平的东西是不会有生命力的。

    【揭露】动词。使隐蔽的事物显露。能带动态助词“了”“过”。用它搭配的对象一般是坏人坏事,也可以是一般事物。

    〔例句〕

    1.鲁迅先生有力地揭露了当时文艺界存在的弊病和痼疾。

    2.这篇小说把金钱社会的冷酷无情揭露得淋漓尽致。

    3.对利用职权进行经济犯罪的人一定要严肃地加以揭露和打击。

    〔应用例句〕

    他不但不揭露旧社会的黑暗,反而千方百计地加以粉饰。

  • 揭露 隐瞒-反义词应用词典

    揭露 隐瞒

    揭露 jiēlù 隐瞒 yǐnmán

    【揭露】动词。使隐蔽的事物显露。

    〔例句〕

    1.今天,载人的宇宙飞船已经成功地实现了登上月球的飞行,将来一定会揭露更多的宇宙秘密,加速人类征服宇宙的进程。

    2.《欧也妮·葛朗台》把金钱社会的冷酷无情揭露得淋漓尽致。

    3.对以权谋私的人一定要严肃地加以揭露和打击。

    【隐瞒】动词。把真相掩盖起来不让人知道。

    〔例句〕

    1.他们常常自觉地在无原则的派别斗争中破坏党的组织和纪律,无原则地或是故意地打击某些人,又无原则地结识某些人,互不得罪,互相隐瞒,互相吹嘘,等等。

    2.为了不增加对方的痛苦,他俩就这样互相隐瞒着,装着好像什么不幸的事都没有发生过似的。

    3.参军的时候,他隐瞒了自己的真实年龄。

    〔应用例句〕

    真相是隐瞒不住的,罪恶终究会被揭露。

  • 袒护 检举 揭发-反义词应用词典

    袒护 检举 揭发

    袒护 tǎnhù 检举 jiǎnjǔ

    揭发 jiēfā

    【袒护】动词,贬义。因有私心而无原则地支持和保护。

    〔例句〕

    1.他犯了严重错误,你为什么要袒护他?

    2.袒护坏人是不利于社会文明进步的。

    【检举】动词。向司法机关或其他有关国家机关和组织举报违法犯罪行为。

    〔例句〕

    1.某街道居委会干部向派出所检举了当地一个流氓团伙的罪行。

    2.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对于犯罪分子的行径应该毫不留情地进行检举。

    【揭发】动词。揭露告发。

    〔例句〕

    1.经过思想斗争,儿子终于揭发了母亲毒死他父亲的罪行。

    2.有关部门正一一核查群众揭发的材料。

  • 暴露 揭露-近义词应用词典

    暴露 揭露

    暴露 bàolù 揭露 jiēlù

    【暴露】显露(隐蔽的事物、缺陷、矛盾、问题等)。如:

    1.他向市委建议减少一个工作同志,这样既可以节省人力,又可以减少《挺进报》周转的时间和暴露的危险。

    【揭露】使隐蔽的事物显露。如:

    2.如果国人不加注意,不去揭露它的阴谋,阻止它的准备,那末,会有一个早上,要听到内部的炮声的。

    辨析:“暴露”着重于公开显露,多指坏的、反动的事物,如暴露狰狞面目;也可指一般事物,如暴露目标,暴露自己的思想。“揭露”着重于揭发使显露。它可指坏人坏事,如揭露阴谋诡计;也可指一般事物,如揭露矛盾。对象多指本身以外的人或事,不指自己。“揭露”是有目的的并经过努力的,如揭露问题,揭露阴谋,揭露本质。

  • 揭穿 揭发 揭露 揭破-近义词应用词典

    揭穿 揭发 揭露 揭破

    揭穿 jiēchuān 揭发 jiēfā 揭露 jiēlù 揭破 jiēpò

    【揭穿】揭露。如:

    1.谣言被揭穿了!

    【揭发】揭露(缺点、错误、罪行等)。如:

    2.谁知他和投机倒把分子勾结起来,倒卖化肥,被村子里的群众揭发了。

    【揭露】使隐蔽的事物显露。如:

    3.今天,载人的宇宙飞船已经成功地实现了登上月球的飞行,将来一定会揭露更多的宇宙秘密,加速人类征服宇宙的进程。

    【揭破】使掩盖着的真相显露出来。如:

    4.只有在斗争中揭破了他们的假面,贫农阶级起来之后,方能去掉他们。

    辨析:“揭穿”指揭开内幕,使人明白其欺骗性。对象常是不易识破的骗局。“揭发”着重把缺点、错误、罪行等检举出来,对象多是隐藏的坏人坏事,如把投机倒把分子的罪恶行为揭发出来。“揭露”指使显露出来,使人看清隐蔽事物的本来面目。对象较广,可指坏人坏事,如揭露机会主义实质;也可指一般事物,如揭露宇宙秘密。“揭破”着重指使掩盖的事物真相显露出来,如揭破谜底。

  • 揭-古文观止词典

    揭jiē

    【词性】:动词

    一、高举(2)。《冯煖客孟尝君》: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于是冯煖就坐着他的车子,高举起他的宝剑,去拜访他的朋友。《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而响应。——砍断树木作为兵器,高举起竹竿作为旗帜,天下的老百姓们像云一样汇拢来,像回响一样应声而起。

    二、发表,写明白(1)。《泷冈阡表》:既又载我皇考崇公之遗训,太夫人之所以教而有待于修者,并揭于阡。——随后又记录了我的先父崇国公的遗训,先母的教导和对我有所等待的缘故,一同写明白于墓碑上。

  • 打人休打脸,骂人休揭短-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打人休打脸,骂人休揭短

    【释义】:

    意谓即使和人发生矛盾,也不要太伤人的面子,切忌揭露别人隐讳的短处。《金瓶梅词话》八六:金莲道:“你打人休打脸,骂人休揭短!常言一鸡死了一鸡鸣。谁打罗,谁吃饭。谁人常把铁箍子戴,那个长将席篾儿支着眼。为人还有相逢处、树叶儿落还到根边。”《歧路灯》八二:谚云:打人休打脸,骂人休揭短。(这一句)恰中绍闻之所忌,伸手向巫氏脸上指了一指头。

  • 揭旧书-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揭旧书

    【释义】:

    喻揭老底。《何典》五:形容鬼不好揭他旧书,只得因个头来答个脑,劝解了几句。

  • 揭债还债,窟窿常在-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揭债还债,窟窿常在

    【释义】:

    揭债:借债。窟窿:喻欠账。意谓借新债去还旧债,欠债仍旧还在。比喻用借债还债的办法,总也还不清。《歧路灯》三〇:此时不肯当卖原好,若再揭起来,每日出起利息来,将来搭了市房,还怕不够哩。那才是揭债还债,窟窿常在。

  • 揭债要忍,还债要狠-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揭债要忍,还债要狠

    【释义】:

    揭债:借债。指想借钱时能不借就不借;还债时能归还时就要爽快归还。《歧路灯》三〇:王中道:“揭债要忍,还债要狠。此时不肯当卖原好,若再揭起来,每日出起利息来,将来搭了市房,还怕不够哩。又四〇:单说到三月,惠家那利息银子的病症又潮上来了。原来息债是揭不得的。俗语云:‘揭债要忍,还债要狠。’这两句话虽不是圣经贤传,却是至理名言。”

  • 老虎口中夺脆骨,蛟龙背上揭生鳞-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老虎口中夺脆骨,蛟龙背上揭生鳞

    【释义】:

    蛟龙:传说中的恶龙,能兴风作浪,发洪水。比喻所做的事情十分危险,根本不可能成功。《西游记》五七:我弟子舍身拚命,救解他的魔障,就如老虎口中夺脆骨,蛟龙背上揭生鳞。

    ☉老虎口中挖脆骨,青龙项下探明珠

    《说岳全传》二六:吉青领命,也不带兵卒,独自一个出营上马,来寻兀术,正叫做:老虎口中挖脆骨,青龙项下探明珠。

    ☉老虎喉中讨脆骨,大象口里拔生牙

    《二刻拍案惊奇》四:那官员们手里东西,有进无出,老虎喉中讨脆骨,大象口里拔生牙,都不是好惹的,不要思想到手了。

    ☉老虎嘴里夺脆骨

    《施公案》一五二:既如此,我等奉陪老兄弟出去。想必是两个脑袋的人,不然也不敢老虎嘴里夺脆骨。

  • 龙怕揭鳞,虎怕抽筋-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龙怕揭鳞,虎怕抽筋

    【释义】:

    比喻即便是厉害人也怕伤及要害之处。《封神演义》一三:古云:龙怕揭鳞,虎怕抽筋。哪吒将敖光朝服一把拉去了半边,左胁下露出鳞甲。哪吒用手连抓数把,抓下四、五十片鳞甲,鲜血淋漓,痛伤骨髓。敖光疼痛难忍,只叫“饶命!”

  • 死了莫与老头儿同墓,干净会揭挑人-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死了莫与老头儿同墓,干净会揭挑人

    【释义】:

    指老年人了解底细,会揭老底,使人难堪。《西游记》八三:金星道:“你当年在花果山为怪,……。上天欲要擒你,是老身力奏,降旨招安,把你宣上天堂,封你做弼马温。……”行者道:“古人说得好:死了莫与老头儿同墓,干净会揭挑人!我也只是做弼马温,闹天宫罢了;再无甚大事。”

  • 揭不开锅-汉语惯用语辞典

    揭不开锅jiē bu kāi guō

    ①谓没有粮食煮饭。钱欣葆《宝贵的财富》,“粮食的价格又越来越贵,眼看就要揭不开锅了,他十分着急。”②比喻因缺乏资金、原材料等而无以为续。《人民公安报》2001.5.19“由于工程款被层层‘剥皮’,无法到位,施工方几乎揭不开‘锅’,工程无法进行。”也说“揭不开锅盖”、“掀不开锅”。湖南电视台《扫黑风暴》“多头承包转包,工程专项费用层层‘剥皮’,最后,施工老板几乎揭不开‘锅盖’,致使工程进度缓慢、质量低劣。”何建明《落泪是金》“快说嘛,我还要去矿上干活呢,要不全家就快掀不开锅了。”

  • 揭不开锅盖-汉语惯用语辞典

    揭不开锅盖jiē bu kāi guō gài

    见“揭不开锅”。

  • 揭疮疤-汉语惯用语辞典

    揭疮疤jiē chuāng bā

    比喻揭示别人的痛处、缺点或隐私。李晓明《破晓记》“‘你还知道有家规?这家规都叫你败坏完了!’这一下揭痛了李三姑奶的疮疤。”

  • 揭盖子-汉语惯用语辞典

    揭盖子jiē gài zi

    谓揭露掩盖事实真相的做法。李满天《水向东流》“盖子要揭开了,是砂是米,都要显出原来面目啦。”

  • 揭老底-汉语惯用语辞典

    揭老底jiē lǎo dǐ

    比喻说出以前不光彩的事情。《解放日报》2001.9.2.“这个‘揭老底’里头,无非是说这些‘大腕’,本来出身贫寒,贱不入流,居然挤进了上流社会,真是属于礼崩乐坏。”

  • 揭谜底-汉语惯用语辞典

    揭谜底jiē mí dǐ

    比喻揭示真相。林予《寨上烽烟》,“谜底要被揭穿,事情可就糟透了。”

  • 揭秃疮痂-汉语惯用语辞典

    揭秃疮痂jiē tū chuāng jiā

    比喻揭穿缺点、错误等。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你的丢人把戏我在南阁外训练场上都领教过了,家丑不可外扬,我也不揭你的秃疮痂。”

  • 揭-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揭jiē

    ①高举。《战国策·齐策四》:“于是乘其车,~其剑,过其友。”《陈涉世家》:“斩木为兵,~竿为旗。”②持,拿。《汉书·冯衍传下》:“~节奉使,不求荀得。”杜牧《池州送孟迟先辈》:“我欲东召龙伯翁,上天~取北斗柄。”③扛,担。《庄子·胠箧》:“则负匮、~箧、担囊而趋。”《史记·滑稽列传》:“数赐缣帛,担~而去。”④掀开,揭开。《战国策·韩策二》:“唇~者其齿寒。”韦庄《江城子》:“缓~绣衾抽皓腕,移凤枕,枕潘郎。”⑤昭示,公布。王禹偁《怀贤》:“谁铭迁客诗,高~王公墓?”曾巩《墨池记》:“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之。”

    另见qì。

    【揭车】香草名。《楚辞·离骚》:“畦留夷与~兮,杂杜衡与芳芷。”

    【揭揭】①长、高的样子。《诗经·卫风·硕人》:“葭菼~,庶姜孽孽。”(菼tǎn:荻苇。)②杰出的样子。韩愈《处州孔子庙碑》:“~元哲,有师之尊。”

  • 揭-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揭qì

    提起衣裳。《诗经·邶风·匏有苦叶》:“匏有苦叶,济有深涉。深则厉,浅则~。”(厉:和衣而渡。)

    另见jiē。

  • 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现代汉语大词典

    三天不打,上房揭瓦sān tiān bù dǎ shàng fáng jiē wǎ

    【释义】:

    指某种人得经常整治,否则就会胡闹。伍杰《山路崎岖》:“小小的娃儿,三天不打,上房揭瓦,该罚就罚,该打就打。跟他们搞武的,莫斯文,他们就怕了。”柳青《种谷记》:“‘三天不打,上房揭瓦!’众位不要笑,我这回上了婆姨的大当。”

  • 不到火候不揭锅-现代汉语大词典

    不到火候不揭锅bù dào huǒ hou bù jiē guō

    【释义】:

    比喻时机成熟后才动手。张长弓等《边城风雪》:“他还要看一看,等一等,不到火候不揭锅。”也作“不到时候不揭锅”。闵国库《桅影》:“坐下坐下,别急!不到时候不揭锅哟!”

  • 不到时候不揭锅-现代汉语大词典

    不到时候不揭锅bù dào shí hou bù jiē guō

    【释义】:

    见“不到火候不揭锅”。

  • 人怕揭短,龙怕揭鳞-现代汉语大词典

    人怕揭短,龙怕揭鳞rén pà jiē duǎn lóng pà jiē lǐn

    【释义】:

    指人怕被揭露短处。肖玉《紧锁关山》:“俗话说,‘人怕揭短,龙怕揭鳞’。你为何偏揭我开小差的事呢?”

  • 按揭-现代汉语大词典

    按揭àn jiē

    【释义】:

    银行或金融机构发放的用于购买房屋的专项抵押贷款。债务人按月偿还部分本息,并在规定的期限内还清。《新民晚报》1998.11.27:“建行徐汇支行提供7成15年公积金按揭组合贷款及工程期付款等多种付款方式。”

  • 掀天揭地-现代汉语大词典

    掀天揭地xiān tiān jiē dì

    【释义】:

    犹翻天覆地。比喻声势浩大。杨玉如《辛亥革命先著记》:“当时掀天揭地的大革命业已闭幕。”也作“掀天动地”。蔡东藩等《民国通俗演义》:“趁这清祚将绝的时候,要他三人出来作主,干了一番掀天动地的事业。”

  • 揭-现代汉语大词典

    揭jiē

    【释义】:

    ①高举。鲁迅《五猖会》:“过了许久,‘高照’到了,长竹竿揭起一条很长的旗。”②揭露。萧乾《斯诺与中国新文艺运动》:“像《上海——冒险家的乐园》的作者密勒,就由于揭了他们的黑底,被赶出了黄浦滩。”也指公布;发表。鲁迅《致王余杞》:“倘仍续印,赐稿当为揭载也。”③掀起。赵树理《三里湾》:“十成把盒子搬到地上,揭开盖子拿出个东西来。”④方言。指翻地。《解放日报》1945.6.18:“他的麦地都是揭了三次:割倒麦时揭一次,中伏前后揭一次,种麦前揭一次。”⑤借债。姚雪垠《长夜》:“前几天人家债主逼的紧,我跑到姐家去,央着姐夫求爷告奶地又揭了十几块,拿回来把利钱还上。”⑥姓。

  • 揭不开锅-现代汉语大词典

    揭不开锅jiē bu kāi guō

    【释义】:

    指断炊。马识途《老三姐》:“他们实在穷得揭不开锅了。”

  • 揭丑-现代汉语大词典

    揭丑jiē chǒu

    【释义】:

    揭露缺点和错误。《人民日报》1984.11.27:“对于出现的质量不合标准的问题,一不掩盖,二不敷衍,主动揭丑不护短。”

  • 揭示-现代汉语大词典

    揭示jiē shì

    【释义】:

    ①指出或阐明不易看清的事物。秦牧《哲人·小孩》:“这个童话揭示了相当精确的真理。”②公布;宣布。蔡东藩等《民国通俗演义》:“于是南京政府,揭示进兵的方法,派鄂湘民军为第一军,向京汉铁路前进;宁皖民军为第二军…共捣虏廷。”

  • 揭发-现代汉语大词典

    揭发jiē fā

    【释义】:

    ①阐明;揭示。鲁迅《“论语一年”》:“生物在进化,被达尔文揭发了。”②指揭露缺点、错误、罪行等。鲁迅《致尤炳圻》:“我们还要揭发自己的缺点,这是意在复兴,在改善。”

  • 揭地-现代汉语大词典

    揭地jiē dì

    【释义】:

    方言。翻地。折聚英《太阳从这里升起》:“妈妈是个瘦小女人,白天揭地、拾粪、种庄稼,晚上推磨。”

  • 揭地掀天-现代汉语大词典

    揭地掀天jiē dì xiān tiān

    【释义】:

    犹翻天覆地。张西曼《辛亥招募革命骑兵记》:“安良除暴已足贵,揭地掀天应有心。”

  • 揭条-现代汉语大词典

    揭条jiē tiáo

    【释义】:

    张贴的启事。沙汀《防空》:“茅房墙壁的兼职,便是义务担任张贴各种告示,白头帖子,以及种种揭条。”

  • 揭帖-现代汉语大词典

    揭帖

    【释义】:

    ①jiē tiē 犹张贴。冰心《寄小读者》:“他们曾用全体名义,写一篇勉励中国学生为国家争气的话,揭帖在甲板上。”②jiē tiě旧时称张贴的启事、公告。叶圣陶《倪焕之》:“同时街头巷口发见些揭帖…一律不署姓名。”

  • 揭底-现代汉语大词典

    揭底jiē dǐ

    【释义】:

    揭露底细。如:你再不承认,我可要揭底啦!

  • 揭宝-现代汉语大词典

    揭宝jiē bǎo

    【释义】:

    比喻揭示结局。宝,一种赌具。柳青《创业史》:“他希望在他进山以前,和她揭‘宝’,红哩黑哩,就这一家伙。”

  • 揭参-现代汉语大词典

    揭参jiē cān

    【释义】:

    弹劾。李劼人《大波》:“这个克复新津的责任,大人最好是交给朱统制,并且给他一个限期…违了限,就揭参他。”

  • 揭标-现代汉语大词典

    揭标jiē biāo

    【释义】:

    公布招标结果。《文汇报》1989.1.3:“虹桥开发区28—3C号地块国际招标的标书也已发出,近100家外商拿了标书,将于今年1月揭标。”

  • 揭竿而起-现代汉语大词典

    揭竿而起jiē gān ér qǐ

    【释义】:

    语出汉贾谊《过秦论上》:“(陈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形容陈胜、吴广发动农民起义的情景。后借指武装起义。陈毅《满江红》:“独立非洲西北始,揭竿而起相踵接。”

  • 揭疮疤-现代汉语大词典

    揭疮疤jiē chuāng bā

    【释义】:

    揭露短处。如:你不该当众揭他的疮疤。

  • 揭举-现代汉语大词典

    揭举jiē jǔ

    【释义】:

    列举。郭沫若《屈原研究》:“以上一共揭举了十六项,还有些次一等的贤人我没有举出。”

  • 揭穿-现代汉语大词典

    揭穿jiē chuān

    【释义】:

    揭露;揭破。鲁迅《“论语一年”》:“它发表了别处不肯发表的文章,揭穿了别处故意颠倒的谈话。”

  • 揭载-现代汉语大词典

    揭载jiē zǎi

    【释义】:

    刊登;发表。郭沫若《屈原时代》:“我索性把那原铭和释文揭载出来供读者的参考。”

  • 揭破-现代汉语大词典

    揭破jiē pò

    【释义】:

    使掩盖着的真相显露出来。鲁迅《化名新法》:“杜衡和苏汶先生在今年揭破了文坛上的两种秘密,也是坏风气:一种是批评家的圈子,一种是文人的化名。”

  • 揭晓-现代汉语大词典

    揭晓jiē xiǎo

    【释义】:

    把事情的结果公开出来。茅盾《子夜》:“她的前途毕竟还是一个‘谜’;她巴望这‘谜’早早揭晓。”

  • 揭秘-现代汉语大词典

    揭秘jiē mì

    【释义】:

    揭破秘密。

  • 揭债-现代汉语大词典

    揭债jiē zhài

    【释义】:

    举债,借债。姚雪垠《长夜》:“明年的荒春又得揭债,以后光这些债也会把咱拖死。”

  • 揭盖-现代汉语大词典

    揭盖jiē gài

    【释义】:

    比喻把事情的真象显示出来。范乃仲《小技术员战服神仙手》:“这场竞赛谁输谁赢,是幺是六,今天要揭盖了。”

  • 揭盖子-现代汉语大词典

    揭盖子jiē gài zi

    【释义】:

    建国后在以阶级斗争为纲时期历次政治运动中的常用语,即指揭露隐藏着的矛盾或问题,以此来掀起运动。董玉振《精明人的苦恼》:“张秋菊知根知底,当场揭盖子。”

  • 揭锅-现代汉语大词典

    揭锅jiē guō

    【释义】:

    方言。掀开锅盖。比喻揭示结果或秘密。徐光耀《平原烈火》:“告诉你?这是军事秘密,不到揭锅那天,乱揭还行哪?”

  • 揭短-现代汉语大词典

    揭短jiē duǎn

    【释义】:

    揭露短处。柳青《土地的儿子》:“对手却开始盛气凌人地尽情揭短了。”

  • 揭牌-现代汉语大词典

    揭牌jiē pái

    【释义】:

    揭去蒙在牌匾上的红绸,表示机构开张或活动开始。《解放日报》1994.6.9:“上海证券期货学院,昨天在沪揭牌。”

  • 揭幕-现代汉语大词典

    揭幕jiē mù

    【释义】:

    ①在纪念碑、雕像等落成典礼的仪式上,把蒙在上面的布揭开。②比喻重大活动、重大事件的开始。魏巍《东方》:“几天以后,朝鲜战场上一次空前残酷激烈的搏战已经揭幕了。”

  • 揭榜-现代汉语大词典

    揭榜jiē bǎng

    【释义】:

    ①张榜公布考试录取名单。②揭下张贴的榜,表示应征、应战等。

  • 揭露-现代汉语大词典

    揭露jiē lù

    【释义】:

    揭示隐蔽的事物。洪深《五奎桥》:“你怕我将你的底细都揭露出来么?”

  • 无名揭帖-现代汉语大词典

    无名揭帖wú míng jiē tiě

    【释义】:

    指不具名的揭人隐私的字条。瞿秋白《赤都心史》:“新领事沈崇勋,一到任就有人粘无名揭帖骂他。”

  • 树怕剥皮,人怕揭短-现代汉语大词典

    树怕剥皮,人怕揭短shù pà bāo pí rén pà jiē duǎn

    【释义】:

    比喻害怕被人揭露缺点。老舍《国家至上》:“树怕剥皮,人怕揭短,因为她有短处在我手里,所以恨我恨的要命。”

  • 昭然若揭-现代汉语大词典

    昭然若揭zhāo rán ruò jiē

    【释义】:

    语出《庄子·达生》:“今汝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也。”揭,高举。后以“昭然若揭”形容真相毕露,清楚明白。聂绀弩《探春论》:“是王夫人之歧视庶出之女,昭然若揭。”

  • 火候不到不揭锅-现代汉语大词典

    火候不到不揭锅huǒ hou bù dào bù jiē guō

    【释义】:

    比喻时机成熟后才动手。张长弓等《边城风雪》:“性急钓不得大鱼。总的来说,咱们是想把他们的内幕彻底搞清楚。敌人是不到黄河心不死;我们是火候不到不揭锅!”

  • 表揭-汉语大词典

    表揭

    【1】标志。{宋}{叶適}《黄子耕墓志铭》:“亭觀坊巷﹐表揭悉可别識。”

  • 厲揭-汉语大词典

    厲揭

    【1】指所受影响深浅不同。{汉}{扬雄}《剧秦美新》:“侯衛厲揭﹐要荒濯沐。”【2】涉水。连衣涉水叫厉,提起衣服涉水叫揭。语出《诗·邶风·匏有苦叶》:“深則厲,淺則揭。”{毛}传:“以衣涉水爲厲,謂由帶以上也。揭,褰衣也。”{宋}{文天祥}《献州道中》诗:“躋攀上崖蹬﹐厲揭涉瀟瀨。”{清}{曹寅}《秋饮》诗:“一勺波瀾生﹐深淺各厲揭。”{清}{赵翼}《题王摩诘渡水罗汉图》诗:“丹青真贋那得知﹐厲揭神情獨可按。”

  • 條揭-汉语大词典

    條揭

    【1】逐条揭露。《明史·倪元璐传》:“{爌}相業光偉﹐他不具論﹐即如紅丸議起﹐舉國沸然﹐{爌}獨侃侃條揭﹐明其不然。”

  • 冤揭-汉语大词典

    冤揭

    【1】鸣冤的揭帖。{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艺八·名媛诗》:“{曹}近刊冤揭云:‘與{惺}素無仇怨﹐{惺}何不自惺?’等語。”

  • 呼揭-汉语大词典

    呼揭

    亦作“[呼偈]”【1】{汉}时西域国名。《史记·匈奴列传》:“定{樓蘭}﹑{烏孫}﹑{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國﹐皆以爲{匈奴}。”《汉书·陈汤传》:“會{漢}發兵送{呼韓邪單于}﹐{郅支}由是遂西破{呼偈}﹑{堅昆}﹑{丁令}。”{颜师古}注引{服虔}曰:“{呼偈}﹐小國名﹐在{匈奴}北。”

  • 銜揭-汉语大词典

    銜揭

    【1】署有官衔的名片﹑名帖。{清}{黄六鸿}《福惠全书·筮仕·禀户式》:“用銜揭履歷揭各一﹐同禀帖入紅禀函。”

  • 密揭-汉语大词典

    密揭

    【1】秘密的文告。{清}{毛祥麟}《三略汇编·小刀会纪略》:“時{藍守}回郡﹐統兵將至{上海}﹐先有密揭入城﹐賊見之狂窘。”【2】秘密的奏疏。{明}{沈德符}《野獲编·内阁三·亲书奏章》:“近年故相{王錫爵}密揭﹐亦其幼孫所寫﹐故竊啟者不敢私易﹐得以初稿達御前。”

  • 孔揭-汉语大词典

    孔揭

    【1】通达明晓。{明}{李东阳}《童公神道碑铭》:“公生其間﹐行藝藝絶﹐爲中給事﹐論議孔揭。”

  • 横刀揭斧-汉语大词典

    横刀揭斧

    【1】持刀执斧。{{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二章第八节:“据说﹐茶贩的队伍常常是一个人担茶叶﹐两人保卫﹐‘横刀揭斧﹐叫呼踊跃’。”

  • 標揭-汉语大词典

    標揭

    【1】显明。{孙中山}《建国方略·临时集会之组织法》:“但永久之社會組織﹐略同于二者之外﹐更加以須有正式舉定之職員﹐及一切之章程規則﹐并有定期之會議﹐標揭之意志﹐規定之人數。”【2】谓标榜炫耀。{清}{薛福成}《王君墓志铭》:“嗚呼!其賢於世之倖躐亨衢﹐高自標揭﹐觝鑠古今﹐而言行不相顧者﹐蓋亦遠矣!”

  • 樹揭-汉语大词典

    樹揭

    【1】竖立。{明}{李东阳}《与方石先生书》:“樹揭幖幟﹐風厲天下。”

  • 檐揭-汉语大词典

    檐揭

    【1】谓肩挑。《史记·滑稽列传》:“飯已﹐盡懷其餘肉持去﹐衣盡汙。數賜縑帛﹐檐揭而去。”

  • 變揭-汉语大词典

    變揭

    【1】陈述变乱始末的密奏。{明}{姚士粦}《见只编》卷上:“{維忠}所上變揭﹐尚存余家。”

  • 昭揭-汉语大词典

    昭揭

    【1】显扬;宣示。《明史·忠义传七·张继孟》:“今{楊}{左}業有定議﹐{世揚}方昭揭於天下後世。”{清}{刘大櫆}《赠资政大夫吴府君墓表》:“余謂以府君之賢而不爲昭揭﹐後之人何以勸焉。”{明}{高攀龙}《圣贤论赞》:“非七篇昭揭﹐則人人寶藏﹐千古沈埋。”

  • 昭然若揭-汉语大词典

    昭然若揭

    【1】语出《庄子·达生》:“ 今汝飾知以驚愚,脩身以明汙,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也。”揭,高举。后以“昭然若揭”形容真相毕露,清楚明白。{清}{采蘅子}《虫鸣漫录》卷一:“子誤子之誤﹐昭然若揭矣。”{聂绀弩}《探春论》:“是{王夫人}之歧視庶出之女﹐昭然若揭。”

  • 深厲淺揭-汉语大词典

    深厲淺揭

    【1】《诗·邶风·匏有苦叶》:“ 深則厲,淺則揭。”{朱熹}集传:“ 以衣而涉曰厲,褰衣而涉曰揭。”谓当根据水的深浅采取适当渡河方式。后以“深厲浅揭”比喻行动要因时因地制宜。《後汉书·张衡传》:“深厲淺揭﹐隨時爲義。”

  • 牟婆洛揭拉婆-汉语大词典

    牟婆洛揭拉婆

    亦作“[牟呼婆羯洛婆]”【1】梵语 musaragalva 的译音。佛教徒所说的七宝之一。即车渠。{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介二·车渠》:“車渠﹐海中大貝也……梵書謂之牟婆洛揭拉婆。”《翻译名义集·七宝》:“牟婆洛揭拉婆﹐或牟呼婆羯洛婆﹐此云青白色寶﹐今名車渠。《尚書大傳》云:‘大貝如車之渠。’”

  • 扎揭-汉语大词典

    扎揭

    【1】传说中的鬼神名。《古文苑·黄香<九宫赋>》:“巃{狡猾}而蹴{踐}﹐走{扎揭}而獠{桔梗}。”{章樵}注:“皆鬼神名。”一本作“札揭”。

  • 打揭-汉语大词典

    打揭

    【1】以双六为戏具的一种博戏。{宋}{黄庭坚}《鼓笛令·戏咏打揭》词:“酒闌命友閑爲戲﹐打揭兒﹐非常愜意。”{宋}{李清照}《<打马图>序》:“打揭﹐大小﹐猪窩……之類﹐皆鄙俚不經見。”

  • 括揭-汉语大词典

    括揭

    【1】语本《 诗·王风·君子于役》:“雞棲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毛}传:“雞棲于杙爲桀。括,至也。”后以“括揭”借指进栏回窠的牛羊鸡等禽畜。揭,同“桀”。《文选·谢灵运<似魏太子邺中集诗·刘桢>》:“朝遊牛羊下﹐暮坐括揭鳴。”{李善}注:“‘桀’與‘揭’音義同。”一说﹐指鸡。参阅{刘良}注。

  • 掀天揭地-汉语大词典

    掀天揭地

    【1】犹言翻天覆地。比喻声势浩大或本领高强。{明}{黄祖儒}《恬水令·寿陈荩卿》套曲:“吐得個白鳳青霞﹐做得個掀天揭地﹐博得個金章紫綬﹐總不如釣魚磯上一羊裘。”{明}{袁宗道}《读<论语>》:“縱極人之識量﹐建掀揭之業于天地間﹐特一泡出生之微塵小泡耳。”{清}{黄景仁}《夹石》诗:“當其作勢時﹐{淮}服欲掀揭。”{宋}{辛斆}《<寇忠愍诗集>後序》:“{萊公}兩朝大臣﹐勳業之盛﹐掀天揭地。”{杨玉如}《辛亥革命先著记》:“当时掀天揭地的大革命业已闭幕。”亦作“[掀天斡地]”﹑“[掀天動地]”。{宋}{冯时行}《遗夔门故旧》诗:“{蜀江}迸出{岷山}來﹐翻濤鼓浪成風雷。掀天斡地三千里﹐争赴東海相喧豗。”{{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回:“趁这{清}祚将绝的时候﹐要他三人出来作主﹐干了一番掀天动地的事业。”亦省作“[掀揭]”。

  • 掀揭-汉语大词典

    掀揭

    【1】掀起,揭开。{明}{沐璘}《临安荔枝》诗:“翠葆霞焜煌﹐錦幄風掀揭。”【2】见“掀天揭地”。

  • 提揭-汉语大词典

    提揭

    【1】犹提挈。{明}{汤显祖}《牡丹亭·冥誓》:“歎書生何幸遇仙提揭﹐比人間更志誠親切。”

  • 揭-汉语大词典

    《廣韻》居竭切,入月,見。《廣韻》居列切,入薛,見。《廣韻》渠列切,入薛,羣。《廣韻》丘謁切,入薛,溪。《廣韻》其謁切,入月,羣。【1】高举。《诗·小雅·大东》:“維北有斗﹐西柄之揭。”《文选·张衡<西京赋>》:“{豫章}珍館﹐揭焉中峙。”{李善}注引《说文》:“揭﹐高舉也。”{南朝 齐}{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彯摇武猛﹐扛鼎揭旗之士。”{鲁迅}《朝花夕拾·五猖会》:“过了许久﹐‘高照’到了﹐长竹竿揭起一条很长的旗﹐一个汗流浃背的胖大汉用两手托着。”【2】高亢。{前蜀}{贯休}《新猿》诗:“風清聲更揭﹐月苦意彌哀。”{明}{陈继儒}《珍珠船》卷一:“{莊宗}雅好音律﹐凡用軍前後隊伍﹐皆自撰詞﹐使揭聲而鳴唱。”【3】担;负。《庄子·达生》:“今汝飾知以驚愚﹐脩身以明汙﹐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也。”{成玄英}疏:“猶如擔揭日月而行於世也。”{唐}{柳宗元}《南岳般舟和尚第二碑》:“負揭致貨﹐時靡要約;袒奮程力﹐不呼而諾。”{前蜀}{杜光庭}《虬髯客传》:“乃紫衣戴帽人﹐杖揭一囊。”【4】持;拿。《後汉书·冯衍传下》:“{衍}少事名賢﹐經歷顯位﹐懷金垂紫﹐揭節奉使﹐不求苟得。”{李贤}注:“揭﹐持也。”{唐}{杜牧}《池州送孟迟先辈》诗:“我欲東召{龍伯翁}﹐上天揭取北斗柄。”《老残游记》第三回:“{老殘}讓他上首坐了。他就隨手揭過書來﹐細細一看。”【5】显露;揭露。《诗·大雅·荡》:“人亦有言﹐顛沛之揭。”{毛}传:“揭﹐見根貌。”《尉缭子·伍制令》:“軍中之制﹐五人爲伍。伍﹐相保也……伍有干令犯禁者﹐揭之免於罪;知而弗揭﹐全伍有誅。”{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放蝶》:“太守痛恨﹐將揭劾之。”{萧乾}《斯诺与中国新文艺运动》:“像《上海--冒险家的乐园》的作者{密勒}﹐就由于揭了他们的黑底﹐被赶出了{黄浦滩}。”【6】指公布;发表。{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吏人遂書榜揭于市。”{清}{金埴}《不下带编》卷一:“有{天台山}人{周復菴}{涣山}﹐年一百六矣﹐投詩有司而揭于{放鶴亭}壁。”{鲁迅}《书信集·致王余杞》:“倘仍續印﹐赐稿當爲揭載也。”【7】掀起;拉开。{前蜀}{韦庄}《江城子》词:“緩揭繡衾抽皓腕﹐移鳳枕﹐枕{潘郎}。”{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二折:“我揭起轎簾一看﹐則見他精赤條條的在裏面打筋斗。”《杨家将》第十回:“忽後面三人來看﹐向前揭了榜文。”{赵树理}《三里湾·惹不起遇一阵风》:“{十成}把盒子搬到地上﹐揭开盖子拿出个东西来。”【8】标帜。《文选·张衡<东京赋>》:“{大室}作鎮﹐揭以{熊耳}。”{薛综}注:“揭﹐猶表也。”【9】向上翻。《战国策·韩策二》:“脣揭者其齒寒。”【10】今方言中亦谓翻地。《解放日服》1945.6.18:“他的麦地都是揭了三次:割倒麦时揭一次﹐中伏前后揭一次﹐种麦前揭一次。”【11】借债。《歧路灯》第三十回:“{王中}道:‘看來此事惟有當賣一處市房是上策。’{王氏}道:‘開口便講賣房子﹐人家笑話。不如揭了罷。’”{姚雪垠}《长夜》二八:“前几天人家债主逼的紧﹐我跑到姐家去﹐央着姐夫求爷告奶地又揭了十几块﹐拿回来把利钱还上。”自注:“揭高利贷叫做揭债﹑揭借﹐简称‘揭’。”【12】揭帖的简称。《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唐仲友}有個同鄉友人{王淮}﹐正在中書省當國﹐也具一私揭﹐辨{晦菴}所奏﹐要他達知聖聽。”《儒林外史》第二四回:“自因這一件事﹐傳的上司知道﹐説{向知縣}相與做詩文的人﹐放着人命大事都不問﹐要把{向知縣}訪聞參處。按察司具揭到院。”【13】小木桩。《文选·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刘桢>》:“朝遊牛羊下﹐暮坐括揭鳴。”{李善}注:“《毛詩》曰:‘鷄棲於桀﹐日之夕矣﹐牛羊下括。’{毛萇}曰:‘鷄棲於杙爲桀。括﹐至也。’桀與揭音義同。”【14】见“揭揭”。【15】汉字书法术语。{唐}{柳宗元}《永字八法颂》:“策仰收而暗揭﹐掠左出而鋒輕。”【16】同“[藒]”。参见“[揭車]”。【17】姓。{唐}有{揭镇}。见《续通志·氏族八》。

  • 揭幕-汉语大词典

    揭幕

    【1】比喻重大活动﹑重大事件的开始。{魏巍}《东方》第五部第十一章:“果然﹐几天以后﹐{朝鲜}战场上一次空前残酷激烈的搏战已经揭幕了。”{袁鹰}《为家乡画图样》诗:“到少年宫揭幕的日子﹐门外就有千条垂柳迎风飘荡。”【2】在纪念碑﹑雕像等落成典礼的仪式上,把蒙在上面的布揭开。

  • 揭-汉语大词典

    【1】见“揭孽”。

  • 揭挑-汉语大词典

    揭挑

    【1】谓揭露别人的短处。《儒林外史》第二三回:“他是{程明卿}管家﹐最怕人揭挑他這個事。你必定説出來﹐他才惱的。”《西游记》第三一回:“{八戒}道:‘哥啊﹐救他救兒罷。不要只管揭挑他了。’”《红楼梦》第七一回:“你未從揭挑我們﹐你想想你那老子娘﹐在那邊管家爺們跟前﹐比我們還更會溜呢。”

  • 揭地-汉语大词典

    揭地

    【1】方言。翻地。{折聚英}《太阳从这里升起》:“妈妈是个瘦小女人﹐白天揭地﹑拾粪﹑种庄稼﹐晩上推磨。”

  • 揭雞肆赦-汉语大词典

    揭雞肆赦

    【1】谓在高竿上树起金鸡,宣布大赦。古传天鸡星动,必当有赦。因此在赦日要竖一枝七丈长的纶竿,上立四尺高的金鸡,集合百官父老和待赦的囚徒,击鼓宣读大赦令。见《新唐书·百官志三》﹑{唐}{封演}《封氏闻见记·金鸡》。{宋}{梅尧臣}《祫礼颂圣德》诗:“揭雞肆赦﹐雷動乾坤。”

  • 揭竿-汉语大词典

    揭竿

    【1】举竿;持竿。{汉}{贾谊}《过秦论上》:“〔{陳涉}〕斬木爲兵﹐揭竿爲旗﹐天下雲集而響應﹐贏糧而景從。”《庄子·庚桑楚》:“若規規然﹐若喪父母﹐揭竿而求諸海也。”{成玄英}疏:“似儋揭竿木﹐尋求大海﹐欲測深底﹐其可得乎!”【2】特指武装暴动。《旧唐书·柳璨传论》:“{李氏}之失馭也……狐鳴鴟嘯﹐瓦解土崩。帶{河}礪嶽之門﹐寂無{琨}{逖};奮挺揭竿之類﹐唯効{敦}{玄}。”{陈毅}《满江红·黄金海岸》词:“獨立{非洲}西北始﹐揭竿而起相踵接。”{清}{昭槤}《啸亭杂录·杨诚斋军门》:“公嘗入陛見﹐其署篆者暴虐﹐激變營兵﹐亂軍{蒲大芳}揭竿而起。”【3】竖立旗竿。《野獲编·科场·旗竿》引{明}{王世贞}《觚不觚录》:“士子鄉會試得雋﹐郡縣始揭竿於門﹐懸捷旗。”

  • 揭帝-汉语大词典

    揭帝

    亦作“[揭諦]”【1】佛教语。护法神之一。《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禪師勃然大怒﹐口中念念有詞﹐大喝道:‘揭諦何在?快與我擒青魚怪來﹐和白蛇現形﹐聽吾發落!’”《水浒传》第四回:“直饒揭帝也難當﹐便是金剛須拱手。”

  • 揭曉-汉语大词典

    揭曉

    【1】公布考试录取名单。《儒林外史》第四二回:“過了二十多天﹐貢院前藍單取進墨漿去﹐知道就要揭曉。”{宋}{鲁应龙}《闲窗括异志》:“又有{張湘}﹐亦以乙卯魁亞薦。揭曉兩夕前﹐夢人持巨螯撲賣……及榜出﹐乃爲小薦第一。”{明}{叶盛}《水东日记·瞿泰安》:“比揭曉﹐{泰安}名在第五。”【2】破晓。{清}{黄景仁}《登秦望山》诗:“揭曉達{秦望}﹐奮身窮躋攀。”【3】泛指把事情的结果公开出来。{茅盾}《子夜》十八:“她的前途毕竟还是一个‘谜’;她巴望这‘谜’早早揭晓﹐可是她又怕。”{郭沫若}《洪波曲》第二章四:“到了第三次﹐{刘健群}的副厅长已经揭晓﹐我便更有所借口了。”

  • 揭露-汉语大词典

    揭露

    【1】揭示隐蔽的事物。{巴金}《探索集·我和文学》:“我所有的作品都是写来控诉﹑揭露﹑攻击这些敌人的。”{洪深}《五奎桥》第一幕:“你怕我将你的底细都揭露出来么?”

  • 揭不開鍋-汉语大词典

    揭不開鍋

    【1】谓断炊。{马识途}《老三姐》:“他们实在穷得揭不开锅了。一个赛一个凶恶的阎王把他们挤得精干﹐还不放手﹐还要把骨头都榨出油水来。”

  • 揭天-汉语大词典

    揭天

    【1】谓声音高入天际。{明}{陈所闻}《懒画眉·燕子矶即事》曲之一:“{江}城日暮酒船迴﹐揭天簫鼓中流沸﹐我笑傲烟霞醉不歸。”{宋}{王清惠}《满江红》词:“忽一聲﹐鼙鼓揭天來﹐繁華歇。”{前蜀}{尹鹗}《金浮图》词:“玉立纖腰﹐一片揭天歌吹。”

  • 揭篋探囊-汉语大词典

    揭篋探囊

    【1】见“揭篋擔囊”。

  • 揭參-汉语大词典

    揭參

    【1】弹劾。{清}{黄六鸿}《福惠全书·邮政·总论》:“上官媒揑有司之短長﹐跟胥播弄屬役之過失﹐非以貪污揭參而挾詐﹐即以不法衙蠧而訪拿。”《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四回:“不多幾天﹐省裏來了委員﹐把姓{朱}的上了刑具﹐提回省裏﹐原來已經揭參出去了。”{李劼人}《大波》第三章五:“这个克复{新津}的责任﹐大人最好是交给{朱统制}﹐并且给他一个限期……违了限﹐就揭参他。”

  • 揭底-汉语大词典

    揭底

    【1】揭露底细。如:你再不承认﹐我可要揭底啦!

  • 揭鍋-汉语大词典

    揭鍋

    【1】方言。掀开锅盖。喻揭示结果或秘密。{徐光耀}《平原烈火》四七:“告诉你?这是军事秘密﹐不到揭锅那天﹐乱揭还行哪?”

  • 揭舉-汉语大词典

    揭舉

    【1】列举;提出。{郭沫若}《历史人物·屈原研究》:“我们且把他所称道的‘前王’和‘前圣’索性开一个清单在下面吧……以上一共揭举了十六项﹐还有些次一等的贤人我没有举出。”{王西彦}《夜宴》五:“接任后第一次向学生训话﹐他就用慷慨激昂的语调揭举了三章约法。”

  • 揭諦-汉语大词典

    揭諦

    【1】见“揭帝”。

  • 揭穿-汉语大词典

    揭穿

    【1】揭露;揭破。{巴金}《春天里的秋天》十五:“她骗了你。追上去揭穿她的假面罢。”{鲁迅}《南腔北调集·“论语一年”》:“它发表了别处不肯发表的文章﹐揭穿了别处故意颠倒的谈话﹐至今还使名士不平﹐小官怀恨。”

  • 揭櫫-汉语大词典

    揭櫫

    【1】揭示;显示。{孙中山}《革命原起》:“蓋彼輩皆新從内地或{日本}來{歐}……予於是乃揭櫫吾生平所懷抱之三民主義﹑五權憲法以號召之。”{李大钊}《民彝与政治》:“然代議政治之施行﹐又非可徒揭櫫其名﹐而涣汗大號於國人之前﹐遂以收厥成功者。”【2】标志。{章炳麟}《文学说例》:“前世箸述﹐其篇題多無義例。《和氏》﹑《盜跖》﹐以人名爲符號;《馬蹏》﹑《駢拇》﹐以章首爲揭櫫。”

  • 揭業-汉语大词典

    揭業

    【1】见“揭孽”。

  • 揭破-汉语大词典

    揭破

    【1】使掩盖着的真相显露出来。{鲁迅}《花边文学·化名新法》:“{杜衡}和{苏汶}先生在今年揭破了文坛上的两种秘密﹐也是坏风气:一种是批评家的圈子﹐一种是文人的化名。”{邹韬奋}《“生活日报”创刊词》:“民族解放运动所争取的是民族大众的利益﹐所以必须唤起民众﹐共同奋斗﹐揭破汉奸理论的麻醉。”

  • 揭發-汉语大词典

    揭發

    【1】谓揭露缺点﹑错误﹑罪行等。{鲁迅}《书信集·致尤炳圻》:“我们还要揭发自己的缺点﹐这是意在复兴﹐在改善。”{魏巍}《东方》第四部第二五章:“我们要发动群众﹐还要叫他们里头的人起来揭发。”【2】阐明;揭示。{鲁迅}《南腔北调集·“论语一年”》:“生物在进化﹐被{达尔文}揭发了﹐使我们知道了我们的远祖和猴子是亲戚。”{清}{戴钧衡}《重刻<方望溪先生全集>序》:“{鈞衡}既摉輯﹐乃貸金而全■之﹐以快天下心目﹐並揭發先生明道與文之功。”

  • 揭寶-汉语大词典

    揭寶

    【1】喻揭示结局。宝,一种赌具。{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八章:“他希望在他进山以前﹐和她揭‘宝’﹐红哩黑哩﹐就这一家伙。”

  • 揭局-汉语大词典

    揭局

    【1】结局。{元}{石子章}《竹坞听琴》第二折:“都爲那蝸角虚名﹐蠅頭微利﹐蟻陣蜂衙﹐將一片打劫的心﹐則與人争論高下﹐直等待那揭局兒死時纔罷。”

  • 揭示-汉语大词典

    揭示

    【1】指出或阐明不易看清的事物。《太平广记》卷二〇四引{唐}{卢□}《逸史·李謩》:“至第十三叠﹐揭示謬誤之處。”{秦牧}《艺海拾贝·<哲人·小孩>》:“这个童话是发人深思的﹐老实说﹐它揭示了相当精确的真理。”{明}{张居正}《答姜巡抚言李公恤典事书》:“屢承揭示﹐差人竟不索報﹐遂失裁答爲歉。”【2】显示。《续资治通鉴·宋太祖乾德三年》:“及賊境﹐揭示威信﹐所招集又得三千人﹐遂破{劉澤}三萬餘衆。”【3】公布;宣布。{{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四回:“于是{南京}政府﹐揭示进兵的方法﹐派{鄂}{湘}民军为第一军﹐向京汉铁路前进;{宁}{皖}民军为第二军……共捣虏廷。”【4】指张贴告示。{清}{周亮工}《书戚三郎事》:“抵{昇州}﹐舟刺{鬼面城}下﹐乃入市揭示四達之衢曰:{江陰}{戚三郎}覓妻。”《宋史·食货志上五》:“又令州縣録丁産及所産役使﹐前期揭示。”

  • 揭牓-汉语大词典

    揭牓

    【1】见“揭榜”。

  • 揭帖-汉语大词典

    揭帖

    【1】古代公文的一种。{元}{虞集}《京畿都漕运使善政记》:“收支之數﹐有所勘會﹐止從本司揭帖圖帳申報﹐無煩文也。”{清}{孔尚任}《桃花扇·拜坛》:“{寧南侯}{左良玉}有本章一道﹐封投通政司;這是内閣揭帖﹐送來過目。”《金瓶梅词话》第六九回:“節級緝捕領了{西門慶}鈞語﹐當日即查訪出各人名姓來﹐打了案件﹐到後晌時分﹐來{西門慶}宅内﹐呈遞揭帖。”【2】旧时称张贴的启事﹑公告。{清}{孔尚任}《桃花扇·听稗》:“小弟做了一篇留都防亂的揭帖﹐公討其罪。”{叶圣陶}《倪焕之》十二:“同时街头巷口发见些揭帖……一律不署姓名。”

  • 揭陽-汉语大词典

    揭陽

    【1】复姓。{汉}有{揭阳定}。见《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

  • 揭調-汉语大词典

    揭調

    【1】高亢的调子。{唐}{高骈}《赠歌者》诗之二:“公子邀歡月滿樓﹐佳人揭調唱《伊州》。”{明}{杨慎}《丹铅总录·诗话·揭调》:“樂府家謂揭調者﹐高調也。”{前蜀}{毛文锡}《甘州遍》词:“尋芳逐勝歡宴﹐絲竹不曾休。美人唱﹐揭調是《甘州》。”

  • 揭蓋子-汉语大词典

    揭蓋子

    【1】建国后在以阶级斗争为纲时期历次政治运动中的常用语,即所谓揭露隐藏着的矛盾,以此来掀起运动。

  • 揭蓋-汉语大词典

    揭蓋

    【1】比喻把事情显示出来。{范乃仲}《小技术员战服神仙手》下:“这场竞赛谁输谁赢﹐是幺是六﹐今天要揭盖了。”

  • 揭載-汉语大词典

    揭載

    【1】刊登;发表。{郭沫若}《断断集·屈原时代二》:“最有趣味的是{孝王}时的《曶鼎》……这是研究{周}代社会的最重要的资料﹐我索性把那原铭和释文揭载出来供读者的参考。”{鲁迅}《伪自由书·文学上的折扣》:“有一种无聊小报﹐以登载诬蔑一部分人的小说自鸣得意﹐连姓名也都给以影射的﹐忽然对于投稿﹐说是‘如含攻讦个人或团体性质者恕不揭载’了。”

  • 揭帖-汉语大词典

    揭帖

    【1】见“揭貼”。

  • 揭黄-汉语大词典

    揭黄

    【1】用黄榜公布。{明}{沈德符}《野獲编·兵部·武弁报恩》:“{倫}坐{劉瑾}黨﹐論永戍﹐揭黄停。”

  • 揭債-汉语大词典

    揭債

    【1】举债,借债。{元}{柯丹邱}《荆钗记·议亲》:“要成就小兒姻親﹐全賴高賢擔帶。論才難佈擺﹐錢難揭債﹐物無借貸。”{姚雪垠}《长夜》二八:“明年的荒春又得揭债﹐以后光这些债也会把咱拖死。”《歧路灯》第三十回:“揭債要忍﹐還債要狠。”《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金滿}聞得衆人有言﹐恐怕不穩﹐又去揭債﹐央本縣顯要士夫﹐寫書囑托知縣相公。”

  • 揭短-汉语大词典

    揭短

    【1】揭露短处。{柳青}《土地的儿子》四:“{胡秃子}这一下把{李老三}顶得一声也不响了﹐只好用眼睛向乡长和我求援。对手却开始盛气凌人地尽情揭短了。”《金瓶梅词话》第八六回:“你打人休打臉﹐駡人休揭短。”

  • 揭揭-汉语大词典

    揭揭

    【1】动摇不定貌。《淮南子·兵略训》:“因其勞倦怠亂﹐飢渴凍暍﹐推其■■﹐擠其揭揭﹐此謂因勢。”{高诱}注:“揭揭﹐欲拔也。”【2】长貌;高貌。{清}{钱谦益}《丁氏坟前石表辞》:“{茅}爲世家﹐族大而貴;揭揭都水﹐爲時職志。”《诗·卫风·硕人》:“葭菼揭揭﹐庶姜孼孼﹐庶士有朅。”{毛}传:“揭揭﹐長也。”《楚辞·刘向<九叹·远游>》:“服覺皓以殊俗兮﹐貌揭揭以巍巍。”{王逸}注:“揭揭﹐高貌也。”【3】疾驰貌。《汉书·王吉传》:“《詩》云:‘匪風發兮﹐匪車揭兮﹐顧瞻{周}道﹐中心■兮。’説曰:是非古之風也﹐發發者;是非古之車也﹐揭揭者。蓋傷之也。”{颜师古}注:“揭揭﹐疾驅貌。”{汉}{焦赣}《易林·需之小过》:“猋風忽起﹐車馳揭揭。”

  • 揭白-汉语大词典

    揭白

    【1】掀去覆盖在死者面部的白巾,为之画像。《金瓶梅词话》第六三回:“只見{來保}請的畫師{韓先生}來到﹐{西門慶}與他行畢禮﹐説道:‘煩先生揭白傳個神子兒。’”《醒世姻缘传》第十八回:“揭白畫的﹐怎得十分相肖?幸得我還會過{晁老先生}﹐所以還有幾分光景。”【2】明白宣示。{清}{刘大櫆}《湖南按察司副使朱君墓志铭》:“與其陽禁陰違﹐曷若揭白而曉諭之?”

  • 揭驕-汉语大词典

    揭驕

    【1】放肆自得。《文选·潘岳<射雉赋>》:“眄箱籠以揭驕﹐睨驍媒之變態。”{徐爰}注:“揭驕﹐志意肆也……《楚辭》﹐‘揭驕’字作‘拮矯’。”{李善}注:“《楚辭》曰:‘意恣睢以拮矯。’{王逸}曰:‘縱心肆志﹐所意願高也。’”

  • 揭條-汉语大词典

    揭條

    【1】揭短调唆。《金瓶梅词话》第二九回:“你縱容着他不管﹐教他欺大滅小﹐和這個合氣﹐和那個合氣﹐各人寃有頭﹐債有主﹐你揭條我﹐我揭條你。”【2】张贴的启事。{沙汀}《防空》:“茅房墙壁的兼职﹐便是义务担任张贴各种告示﹐白头帖子﹐以及种种揭条。”

  • 揭借-汉语大词典

    揭借

    【1】借贷。《醒世姻缘传》第二九回:“成十朝半月没有肉吃﹐不放在心上﹐只是有了田雞的時候﹐就是揭借了錢債﹐買一斤半斤﹐或煎或炒﹐買半壺燒酒﹐吃在肚裏才罷。”《白雪遗音·马头调·讨饭》:“欲待揭借﹐没人給我。”

  • 揭瓴-汉语大词典

    揭瓴

    【1】倾倒瓶水。喻势不可阻。瓴,水瓶。{前蜀}{杜光庭}《中和周天醮词》:“擬因揭瓴之便﹐將申破竹之功﹐爲國誅奸﹐與人除害。”

  • 揭孽-汉语大词典

    揭孽

    亦作“[揭]”亦作“[揭業]”【1】极高貌。{唐}{杜甫}《九成宫》诗:“紛披長松倒﹐揭怪石走。”《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飛陛揭孽﹐緣雲上征。”{吕向}注:“揭孽﹐極高貌。”{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夸饰》:“體勢宫殿﹐嵯峨揭業。”

  • 揭榜-汉语大词典

    揭榜

    亦作“[揭牓]”【1】张贴考试录取名单。{宋}{孙奕}《履斋示儿编·文说·声画押韵贵乎审》:“先生見卷子上書‘盡’字作‘尽’﹐必欲擯斥……云:明日揭牓﹐有喧傳以爲場屋取得箇尺二秀才﹐則吾輩將胡顔?”{明}{沈德符}《野獲编·科场·甲辰科首题》:“今{山陰}{朱相公}主甲辰試﹐首題爲‘不知命’章。初命題即約同事﹐必三段平做﹐不失題貌﹐始可掄元……既揭榜﹐則元卷殊不然。”【2】张贴文告。《明史·太祖纪一》:“揭榜禁剽掠。有卒違令﹐斬以徇﹐軍中肅然。”《宣和遗事》後集:“{康王}與{耿南仲}連銜揭榜﹐召兵勤王。”《续资治通鉴·宋钦宗靖康元年》:“〔{師道}〕揭牓沿道﹐言{种少保}領西兵百萬來。”

  • 揭車-汉语大词典

    揭車

    【1】香草名。{清}{方文}《白门买宅梅惠连书来却寄》诗:“遥知蘭澤多芳草﹐爲寄留彜與揭車。”《楚辞·离骚》:“畦留夷與揭車兮﹐雜杜衡與芳芷。”{王逸}注:“揭車﹐亦芳草﹐一名■輿。揭﹐一作藒。”{汉}{司马相如}《上林赋》:“揭車衡蘭﹐槀本射干。”

  • 揭篋擔囊-汉语大词典

    揭篋擔囊

    【1】盗窃箱笼等财物。《旧唐书·酷吏传序》:“今夫國家行斧鉞之誅﹐設狴牢之禁以防盜者﹐雖云固矣﹐而猶踰垣掘塚﹐揭篋探囊﹐死者於前﹐盜者於後﹐何者?”《庄子·胠箧》:“然而巨盜至﹐則負匱揭篋擔囊而趨。”亦作“[揭篋探囊]”。

  • 揭篋-汉语大词典

    揭篋

    【1】把箱笼扛走。比喻全部抄袭他人的文字。{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指瑕》:“又製同他文﹐理宜删革﹐若排人美辭﹐以爲己力﹐寳玉大弓﹐終非其有。全寫則揭篋﹐傍采則探囊。”

  • 揭厲-汉语大词典

    揭厲

    【1】谓高举而扬厉之。{唐}{芮挺章}《<国秀集>序》:“及源流浸廣﹐風雲極致﹐雖發詞遣句﹐未協風騷﹐而披林擷秀﹐揭厲良多。”{唐}{杜甫}《八哀诗·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哀贈竟蕭條﹐恩波延揭厲。”{杨伦}笺注:“延揭厲﹐言國恩之及﹐尚待高揭而揚厲之。”

  • 揭席-汉语大词典

    揭席

    【1】散席。{元}{王实甫}《丽春堂》第二折:“怎當他酬酢處兩三巡﹐揭席時五六盃﹐醉的我將官錦淋漓。”{元}{关汉卿}《谢天香》第一折:“我直到揭席時來﹐到家時﹐我又索趲下些功夫憶念爾。”

  • 揭貼-汉语大词典

    揭貼

    亦作“[揭帖]”【1】犹张贴。{清}{方以智}《通雅·器用》:“{宋}{元豐}中﹐詔中書例寫一本﹐納執政﹐分令諸房揭貼。謂揭而貼之。古貼帖通用。”{宋}{苏辙}《论衙前及诸役人不便札子》:“{元祐}四年六月九日勑:坊場錢並依上件助役錢﹐已得指揮﹐令封樁户房一就置簿揭貼。”{冰心}《寄小读者》十八:“船抵{西雅图}之前一两天﹐他们曾用全体名义﹐写一篇勉励{中国}学生为国家争气的话﹐揭帖在甲板上。”

  • 揭調-汉语大词典

    揭調

    【1】揭短调唆。《金瓶梅词话》第五九回:“那{薛姑子}和{王姑子}兩個﹐在印經處争分錢不平﹐又使性兒彼此互相揭調。”

  • 揭地掀天-汉语大词典

    揭地掀天

    【1】犹言翻天覆地。{清}{蒋涟}《<于忠肃公集>序》:“公乃以一身支柱其間﹐扶危定傾﹐使揭地掀天之日﹐爲苞桑磐石之安。”{张西曼}《辛亥招募革命骑兵记》:“安良除暴已足貴﹐揭地掀天應有心。”

  • 揭-汉语大词典

    《廣韻》去例切,去祭,溪。【1】提起衣服。《诗·邶风·匏有苦叶》:“深則厲﹐淺則揭。”{毛}传:“揭﹐褰衣也。”{汉}{司马相如}《上林赋》:“其北則盛夏含凍裂地﹐涉冰揭河。”{金}{段克己}《乙巳清明游青阳峡》诗:“平灘淺瀨乍可揭﹐溪路曲隨峰勢轉。”{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黔游日记二》:“道中水漫數寸﹐仍揭而溯之。”【2】通“[愒]”。休息。《文选·张衡<南都赋>》:“爾乃撫輕舟兮浮清池﹐亂北渚兮揭南涯。”{王念孙}《读书杂志馀编·文选》:“揭﹐讀爲愒。愒﹐息也。言自北渚絶流而渡﹐息乎南涯也。”

  • 揭厲-汉语大词典

    揭厲

    【1】涉渡。{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二》:“七月初六日……踰坳﹐抵來所涉{安靈}西堰﹐則水勢洶湧﹐洵非揭厲所及。”{清}{钱谦益}《鹤林法师塔铭》:“讀吾之銘﹐其亦思褰裳而揭厲也耶?”{汉}{王充}《论衡·须颂》:“故夫廣大﹐從横難數;極深﹐揭厲難測。”{唐}{王维}《燕子龛禅师》诗:“跳波誰揭厲﹐絶壁免捫摸。”

  • 揭跣-汉语大词典

    揭跣

    【1】提起衣服,赤足涉水。{唐}{柳宗元}《石涧记》:“水平布其上﹐流若織文﹐響若操琴。揭跣而往﹐折竹箭﹐掃陳葉﹐排腐木﹐可羅胡牀十八九居之。”

  • 揭涉-汉语大词典

    揭涉

    【1】提起衣裳过河。{唐}{李白}《莹禅师房观山海图》诗:“如登{赤城}裏﹐揭涉滄洲畔。”{宋}{郭彖}《睽车志》卷四:“行入一大林﹐有溪限其前﹐水石清淺。衆皆揭涉﹐得一徑﹐入大山谷間。”

  • 摽揭-汉语大词典

    摽揭

    【1】标榜。摽﹐通“標”。{宋}{司马光}《清逸处士魏君墓志铭》:“然與人和﹐浮沉閭里﹐不自摽揭﹐以故其生也﹐人樂與之遊;其没也﹐無謗言。”

  • 斬竿揭木-汉语大词典

    斬竿揭木

    【1】犹言斩木揭竿。{清}{褚人穫}《坚瓠补集·关社引》:“維兹六月﹐忽有斬竿揭木之事。”

  • 斬木揭竿-汉语大词典

    斬木揭竿

    【1】砍削树木当兵器﹐举起竹竿作军旗。比喻武装起义。语本{汉}{贾谊}《过秦论上》:“斬木爲兵﹐揭竿爲旗﹐天下雲集響應﹐贏糧而景從﹐{山}東豪俊遂並起而亡{秦}族矣。”{李大钊}《民彝与政治》:“歷稽載籍﹐一部廿四史中﹐斬木揭竿﹐狐鳴篝火﹐茻然起于草澤之間者﹐不絶于書。”{清}{魏源}《圣武记》卷十:“詔以安民必在擇吏﹐誠得良吏﹐自可鑄劍戟爲農器﹐否則斬木揭竿﹐豈條例所能禁止。”《水浒传》第九一回:“臣聞{田虎}斬木揭竿之勢﹐今已燎原。”

  • 脣揭齒寒-汉语大词典

    脣揭齒寒

    【1】见“脣亡齒寒”。

  • 無名揭帖-汉语大词典

    無名揭帖

    【1】指不具名的揭人隐私的字条。{瞿秋白}《赤都心史》三一:“新领事{沈崇勋}﹐一到任就有人粘无名揭帖骂他。”

  • 發揭-汉语大词典

    發揭

    【1】发掘﹐揭开。{宋}{梅尧臣}《幽庙》诗:“膻臊日已熾﹐疑畏誰敢懈。近者勇丈夫﹐發揭窟乃壞。”

  • 簽揭-汉语大词典

    簽揭

    【1】贴签写出要点。{宋}制﹐为便于皇帝省阅吏臣奏札﹐以黄纸摘抄事由贴附进呈。《宋史·张商英传》:“今天清日明﹐誅賞未正﹐願下禁省檢索前後章牘﹐付臣看詳﹐簽揭以上﹐陛下與大臣斟酌而可否焉。”

  • 翹揭-汉语大词典

    翹揭

    【1】高耸貌。{唐}{李贺}《贝宫夫人》诗:“丁丁海女弄金環﹐雀釵翹揭雙翅關。”{叶葱奇}注:“翹揭﹐高竦貌。”

  • 軒揭-汉语大词典

    軒揭

    【1】气宇轩昂, 仪态非俗。{明}{李东阳}《宾山楼》诗序:“意度直率﹐如{王子猷}之徑造竹所;氣岸軒揭﹐如{汲長孺}之長揖不拜。”{明}{文徵明}《资德大夫正治上卿刘公行状》:“公身長玉立﹐鬚眉疎秀﹐而舉止軒揭﹐辭吐琅然。”

  • 負揭-汉语大词典

    負揭

    【1】担负。{南朝} {梁}{沈约}《齐武帝谥议》:“初九勿用﹐英氣凌雲。負揭日月﹐仰揚霄漢。”

  • 賞揭-汉语大词典

    賞揭

    【1】赏格揭帖,悬赏的告示。《二刻拍案惊奇》卷五:“{王}府裏自出賞揭﹐報信者二千貫﹐竟無下落。”

  • 調揭-汉语大词典

    調揭

    【1】嘲笑﹐指斥。{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四:“花唇兒恁地把人調揭﹐怎對外人分説。”{凌景埏}校注:“調揭﹐調弄搶白。”

  • 金剛揭帝-汉语大词典

    金剛揭帝

    【1】即金刚力士。{清}{李玉}《清忠谱·书闹》:“兒郎兇狠﹐一個個羅刹夜叉;將帥雄强﹐一人人金剛揭諦。”{张清华}校注:“神佛的侍從力士。”{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金剛揭帝骨相雄﹐善神菩薩相移走。”亦作“[金剛揭諦]”。

  • 金剛揭諦-汉语大词典

    金剛揭諦

    【1】见“金剛揭帝”。

  • 開揭-汉语大词典

    開揭

    【1】高举貌。{唐}{韩愈}《元和圣德诗》:“乃以上辛﹐於郊用牡。除于國南﹐鱗筍毛簴。廬幕周施﹐開揭磊砢。”

  • 閣揭-汉语大词典

    閣揭

    【1】{明}代内阁直达皇帝的机密奏章。{明}{林潞}《江陵救时之相论》:“宫中府中﹐斡旋調劑﹐上一閣揭﹐回以片言。”

  • 高揭-汉语大词典

    高揭

    【1】犹高耸。{唐}{袁郊}《甘泽谣·红线》:“出{魏}城西門﹐將行二百里﹐見{銅臺}高揭﹐而{漳水}東注。”【2】高高张贴。{明}{陈所闻}《玉包肚·送张颖初北试》曲之一:“{黄金臺}上相逢知己笑相投﹐高揭文章{五鳳樓}。”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