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引(援引)是什么意思
引用 引证 征引 援引 援用-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引用 引证 征引 援引 援用
引用yǐnyòng 引证yǐnzhèng 征引zhēngyǐn 援引yuányǐn 援用yuányòng
动词。表示用别人的言论、别人著作中的材料或别人做过的事来作为根据。
“引用”强调引来使用;一般用于引书面的话语或材料。例如:“徐书记在一些发言中也常引用这里的例子作为第一手材料”(《人民文学》,1979.12.3);“每字下引证词语,详加解释,有时引用古典文献或者附有插图”(胡裕树主编:《现代汉语》);“周总理经常引用毛主席的光辉诗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来教育大家”。
“引证”和“征引”都含有“引来作证明”的意味;也一般用于引书面的话语或材料。“引证”在书面语和口语里都可使用;“征引”则是书面语用词,有书面语色彩,使用频率较低。例如:“魔鬼也能引证圣经来给自己辩护”(《上海文艺》,1977,2);“《苍颉篇》本身,在当时却还是曾经被人注意的参考书,自汉至宋,总共有四五十本著作征引过它的材料”(刘叶秋:《中国的字典》);“《汉语成语词典》对所征引的书籍的朝代、作者、书名、篇名或卷数也有少数阙如者”(《中国语文》,1979,3);“作者征引繁博,显然广泛掌握了有关资料”。
“援引”和“援用”都有“亲手引来”的意味,多用于引条文、例证、材料、事实。“援引”更强调“引”的行为;“援用”则突出引来使用。例如:“朴列斯考德在他的《诗的心理》里援引霍布斯的‘有意旨的思想’和‘联想的思想’的区别”(《朱光潜美学文学论文选集》);“《词诠》采用古书内常用的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一…的用法,援引例证,加以解释”(刘叶秋:《中国的字典》);“有些字形早经学者考释,但与释者看法颇有分歧,这里也摘要援引”;“李延寿在《南史》中援用了《梁书》关于扶桑的条文”(《人民日报》,1980.2.25);“援用二手材料而一时又无线索可查”(《中国语文》,1979,3)。
援引-现代汉语大词典
援引yuán yǐn
【释义】:
①引用。如:援引故事。②引荐。郭沫若《鲁迅与王国维》:“鲁迅的进教育部乃至进入北京教育界,都是由于蔡元培的援引。”
援引-汉语大词典
援引
【1】犹指引。{太平天囯}{洪仁玕}《英杰归真》:“常思闡明真道以援引世人﹐而提撕警覺之不倦。”【2】引证。{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謂{中國}只可立憲﹐不能革命﹐援引今古﹐灑灑萬言。”{宋}{赵与时}《宾退录》卷一:“凡三百六十事﹐而援引書百餘種﹐每一書皆録一事。”《三国志·魏志·臧洪传》:“重獲來命﹐援引古今﹐紛紜六紙﹐雖欲不言﹐焉得已哉。”{汉}{何休}《<公羊传>序》:“援引他經﹐失其句讀。”{清}{平步青}《霞外攟屑·里事·茹韵香先生》:“四部七録﹐信口援引﹐詩文奇速﹐頃刻萬言。”【3】提拔;引荐。{汉}{王充}《论衡·效力》:“文章滂沛﹐不遭有力之將援引薦舉﹐亦將棄遺於衡門之下。”{宋}{司马光}《遗表》:“喜則數年之間﹐援引登青雲;怒則黜逐擯斥﹐終身沈草萊。”{郭沫若}《鲁迅与王国维》:“{鲁迅}的进教育部乃至进入{北京}教育界﹐都是由于{蔡元培}的援引。”{唐}{韩愈}《县斋有怀》诗:“名聲荷朋友﹐援引乏姻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