蕩(蕩)是什么意思
十蕩十決-汉语大词典
十蕩十決
【1】谓多次冲击均能破敌。形容作战勇猛。《乐府诗集·杂歌谣辞三·陇上歌》:“丈八蛇矛左右盤﹐十蕩十決無當前。”{清}{黄遵宪}《冯将军歌》:“十蕩十決無當前﹐一日横馳三百里。”
直蕩蕩-汉语大词典
直蕩蕩
【1】形容门户大开,空荡无阻隔的样子。{茅盾}《赛会》:“要看就在门口看!店门开得直荡荡﹐你就走开!”
博蕩-汉语大词典
博蕩
【1】放荡。《三国志·吴志·潘璋传》:“博蕩嗜酒﹐居貧好賒酤﹐債家至門﹐輒言後豪富相還。”
原蕩-汉语大词典
原蕩
【1】赦免。《南史·宋纪中·前废帝》:“大赦﹐贓污淫盜﹐悉皆原蕩﹐賜爲父後者爵一級。”
佚蕩-汉语大词典
佚蕩
【1】超脱;无拘束。《汉书·扬雄传上》:“爲人簡易佚蕩﹐口吃不能劇談。”{颜师古}注引{张晏}曰:“佚音鐵。蕩音儻。”{清}{黄仲则}《由慈光寺至老人峰》诗:“百悟羅英蒼﹐羣妙展佚蕩。”{章炳麟}《原道上》:“玄家或佚蕩爲簡﹐猶高山之與深淵﹐黑漆之與白堊也。”
佻蕩-汉语大词典
佻蕩
【1】轻狂浮荡。{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奴子{魏藻}﹐性佻蕩﹐好窺視婦女。”{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束州}{邵}氏子﹐性佻蕩。”
條蕩-汉语大词典
條蕩
【1】摇动。條,通“滌”。{明}{王世贞}《曲藻》:“《高平》宜條蕩滉漾﹐《般涉》宜拾掇坑塹。”
脩蕩-汉语大词典
脩蕩
【1】学习宣扬。《荀子·解蔽》:“察孰非以分是﹐則謂之篡;多能非以脩蕩是﹐則謂之知。”{梁启雄}释:“人如多能﹐却不用於修習和宣揚王制﹐就謂之巧詐。”
倡蕩-汉语大词典
倡蕩
【1】《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昔爲倡家女,今爲蕩子婦。”后因以“倡蕩”借称从良的妓女。{唐}{白行简}《李娃传》:“倡蕩之姬﹐節行如是﹐雖古先烈女﹐不能踰也。”
傲蕩-汉语大词典
傲蕩
【1】性格倔强,行为放荡。{三国} {魏}{刘劭}《人物志·七缪》:“由此論之﹐心小志大者﹐聖賢之倫也;心大志大者﹐豪傑之雋也;心大志小者﹐傲蕩之類也;心小志小者﹐拘愞之人也。”《隋书·地理志中》:“{滎陽}古之{鄭}地﹐{梁郡}{梁孝}故都﹐邪僻傲蕩﹐舊傳其俗。今則好尚稼穑﹐重於禮文﹐其風皆變於古。”
傾蕩-汉语大词典
傾蕩
【1】分崩离析;沦亡。《隋书·儒林传·何妥》:“自{永嘉}播越﹐五都傾蕩﹐樂聲南度﹐是以大備{江}東。”《晋书·杜预传》:“故大軍臨至﹐使其將帥移易﹐以成傾蕩之勢。”《三国志·魏志·卫臻传》“從討{董卓}”{裴松之}注引《先贤行状》:“{董卓}作亂﹐{漢}室傾蕩。”
傾家蕩産-汉语大词典
傾家蕩産
亦作“[傾家敗産]”【1】谓丧失全部家产。{孙犁}《白洋淀纪事·游击生活一星期》:“你见到过因为遭横祸而倾家败产的人家么?”{明}{姚士粦}《见只编》卷上:“互市錢糧委官支使﹐已經開除明白﹐復行追賠﹐致令各官傾家蕩産。”《红楼梦》第四八回:“爲這點小事弄的人家傾家敗産﹐也不算什麽能爲!”{清}{昭槤}《啸亭杂录·关税》:“以正額虧缺爲名﹐日加苛斂﹐以致商賈傾家蕩産﹐裹足不前。”{老舍}《神拳》第一幕:“官司不能打!输赢全得倾家荡产。”
儻蕩-汉语大词典
儻蕩
亦作“[儻]”【1】放浪不检点;疏放无拘检。《新唐书·张薦传》:“性躁大﹐儻蕩無檢﹐罕爲正人所遇。”《汉书·傅介子陈汤等传赞》:“{陳湯}儻﹐不自收斂﹐卒用困窮。”{清}{捧花生}《画舫馀谈》卷一:“{英年}儻﹐載酒花間﹐心契除{蔻香}﹑{倚香}﹑{倚雲}﹑{雨香}﹑{芳蘭}外﹐少所許可。”{清}{姜宸英}《故江南布政司右参议周公墓碣铭》:“其天性儻蕩不羈﹐飲酒歌詩意豁如也。”《汉书·史丹传》:“{丹}爲人足知﹐愷弟愛人﹐貌若儻蕩不備﹐然心甚謹密。”{颜师古}注:“儻蕩﹐踈誕無檢也。”
光光蕩蕩-汉语大词典
光光蕩蕩
【1】空荡无余貌。{元}{石德玉}《曲江池》第四折:“前日與了我二十年用度﹐被一場火燒的光光蕩蕩。”《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五:“不上一年﹐使得光光蕩蕩了。”
冰蕩-汉语大词典
冰蕩
【1】结冰的水坑。《何典》第九回:“不料他一個不小心﹐踏了冰蕩﹐磕爬了四五六﹐一交跌倒。衆鬼一齊上前撳住。”
冶蕩-汉语大词典
冶蕩
【1】行为放荡。{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女故慧黠﹐經營其飲食服用﹐事事當意。又凡可博其歡者﹐冶蕩狎媟﹐無所不至。”{唐}{刘轲}《牛羊日历》:“{太牢}早孤﹐母{周氏}﹐冶蕩無檢﹐鄉里云云﹐兄弟羞赧﹐乃令改醮。”{茅盾}《追求》三:“当她看见{曼青}愕然不知所答﹐她又吃吃地艳笑起来了。{曼青}心里一跳。{章秋柳}的笑是冶荡的﹐但也是带刺的。”
刷蕩-汉语大词典
刷蕩
【1】见“刷盪”。
剋蕩-汉语大词典
剋蕩
【1】荡平,消灭。《宋书·武帝纪中》:“今絳旗所指﹐唯{裕}兄弟父子而已。須剋蕩寇逆﹐尋續馳聞。”
創蕩-汉语大词典
創蕩
【1】犹创练。{赵树理}《锻炼锻炼》:“{小腿疼}比她年纪大﹐创荡得早﹐又是正主任{王聚海}﹐支书{王镇海}﹐第一队队长{王盈海}的本家嫂子。”
剿蕩-汉语大词典
剿蕩
【1】讨伐荡平。《南齐书·萧景先传》:“得{雍州}刺史{張瓌}啓事﹐蠻虜相扇﹐容或侵軼﹐蜂蠆有毒﹐宜時剿蕩。”
劘蕩-汉语大词典
劘蕩
【1】磨擦冲荡。{宋}{岳珂}《桯史·八阵图诗》引{喻汝砺}诗:“江頭風波幾劘蕩﹐斷岸奔峰俱披靡。”
動蕩-汉语大词典
動蕩
亦作“[動盪]”【1】比喻局势﹑情况不安定,不太平。{丁玲}《悼念茅盾同志》:“他总是力求以感人的艺术形式描绘出社会的激剧动荡。”{艾青}《我的父亲》诗:“在最动荡的时代里﹐度过了最平静的一生。”【2】使起伏;不平静。{明}{高启}《游灵岩记》:“虚明動盪﹐用號奇觀。”{唐}{白居易}《草词毕遇芍药初开偶成十六韵》:“動蕩情無限﹐低斜力不支。”《史记·乐书论》:“故音樂者﹐所以動盪血脈﹐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朱子语类》卷十六:“如水相似﹐那時節已是淘去了濁﹐十分清了﹐又怕於清裏面有波浪動蕩處。”
平蕩-汉语大词典
平蕩
亦作“[平盪]”【1】扫荡平定。{唐}{康骈}《剧谈录·裴晋公天津桥遇老人》:“臣請以一詔追兵﹐可以平蕩妖孽。”{唐}{杜牧}《感怀》诗:“勃雲走轟霆﹐{河南}一平盪。”《後汉书·梁统传》:“{高帝}受命誅暴﹐平蕩天下﹐約令定律﹐誠得其宜。”{南朝} {宋}{鲍照}《建除》诗:“危亂悉平蕩﹐萬里置關梁。”《旧五代史·唐书·武皇纪上》:“取來年渡河﹐先斬{朱玫}{李昌符}﹐然後平盪{朱温}。”
坦蕩-汉语大词典
坦蕩
【1】坦率任性;放达。《晋书·阮籍传》:“兵家女有才色﹐未嫁而死。{籍}不識其父兄﹐徑往哭之﹐盡哀而還。其外坦蕩而内淳至﹐皆此類也。”《新唐书·李华传》:“{華}少曠達﹐外若坦蕩﹐内謹重﹐尚然許﹐每慕{汲黯}爲人。”{宋}{叶適}《通直郎致仕总干黄公行状》:“君坦蕩不爲限級﹐遇人無新舊﹐樽酒盡歡。”【2】平坦宽阔。{瞿秋白}《赤都心史》三三:“{中国}的长河平原﹐感受无限的坦荡性。”{唐}{高骈}《过天威径》诗:“歸路嶮巇今坦蕩﹐一條千里直如弦。”【3】引申为太平。{清}{姚梅柏}《双头牡丹灯记》:“矧此清平之世﹐坦蕩之時﹐而乃變幻形軀﹐依草附木。”【4】《论语·述而》:“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何晏}集解引{郑玄}曰:“坦蕩蕩,寬廣貌。”后以“坦荡”形容胸襟开朗,心地纯洁。{南朝} {梁}{沈约}《怀旧诗·伤王谌》:“長史體閒任﹐坦蕩無外求。”{曹靖华}《飞花集·怀周恩来同志》:“那样坦荡的胸怀﹐以及待人接物的恳挚﹑热情﹐这一切一切啊﹐使我永世不忘。”
埽蕩-汉语大词典
埽蕩
亦作“[埽盪]”【1】泛指彻底清除。{鲁迅}《南腔北调集·为了忘却的记念》:“只有其中的一本《蕗谷虹儿画选》﹐是为了扫荡{上海滩}上的‘艺术家’……而印的。”{鲁迅}《南腔北调集·<唐宋传奇集>序例》:“埽蕩烟埃﹐斥僞返本。”【2】用武力或其他手段肃清敌人。{清}{李渔}《蜃中楼·寄书》:“待孤家領兵前去﹐埽蕩鯨鯢。”{北魏}{高允}《徵士颂》:“王龔徂征﹐戎軍屢駕;埽盪游氛﹐克剪妖霸。”
失魂蕩魄-汉语大词典
失魂蕩魄
【1】形容心意烦乱﹐精神恍惚。《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嚴蕊}〕乃是個絶色的女子。一應琴﹑棋﹑書﹑畫﹑歌舞﹑管弦之類﹐無所不通……所以人見了的﹐没一個不失魂蕩魄在他身上。”
夷蕩-汉语大词典
夷蕩
【1】平定。《晋书·食货志》:“昔{高祖}使{蕭何}鎮{關中}……故能使八表夷蕩﹐區内輯寧。”
奔蕩-汉语大词典
奔蕩
【1】奔腾激荡。{清}{褚人穫}《坚瓠馀集·水为火禽即兽》:“穴中有熱水﹐其色若火﹐晝則冥冥﹐夜則光照穴外。雖波濤奔蕩﹐而光不減。”{殷夫}《独立窗头》诗:“说我热血已停止奔荡﹐我魂儿殷然深创。”
奢蕩-汉语大词典
奢蕩
【1】奢侈放纵。{唐}{白居易}《进士策问》之三:“聞《北風》之刺﹐則知威虐及人也;聞‘廣袖﹑高髻’之謡﹐則知風俗之奢蕩也。”{明}{沈榜}《宛署杂记·宣谕》:“説與百姓每:即今歲晩收務間﹐各宜節儉﹐勿事奢蕩。”{清}{昭槤}《啸亭杂录·汤文正》:“無得使上知{吴}奢蕩﹐有損德。”《旧唐书·良吏传下·任迪简》:“初﹐{茂昭}奢蕩不節﹐公私殫罄。”
奮蕩-汉语大词典
奮蕩
【1】谓极力挣扎。{清}{谭嗣同}《<仁学>自叙》:“曾不若孤豚之被縶縛屠殺也﹐猶奮蕩呼號﹐以聲其痛楚﹐而人不之責也。”
囂蕩-汉语大词典
囂蕩
【1】喧扰动荡。《宋书·建平宣简王宏传》:“{垣祗祖}因民情囂蕩﹐揚聲北奔。”
回蕩-汉语大词典
回蕩
【1】回旋飘荡。{魏巍}《东方》第四部第十四章:“整个山谷都回荡着震耳欲聋的隆隆声。”
回腸蕩氣-汉语大词典
回腸蕩氣
【1】言人受感动后肠为之转,气为之舒,用以形容音乐﹑文词等生动感人之极。{樊增祥}《<东溪草堂词选>自序》:“綜而論之:聲音感人﹐回腸蕩氣﹐以{李重光}爲君。”
崩蕩-汉语大词典
崩蕩
亦作“[崩盪]”【1】崩溃动荡。{清}{李沂}《扬州参将李铁脸歌》:“神州大勢漸崩蕩﹐誰把赤心報君上。”《新唐书·诸夷蕃将传·冯盎》:“{隋}季崩蕩﹐海内震騷﹐{唐}雖應運﹐而風教未孚﹐{嶺}{越}無所係屬。”{唐}{元结} 《乱风诗·至伤序》:“古有傷王﹐以崩盪之餘﹐無惡不爲也。”
巍巍蕩蕩-汉语大词典
巍巍蕩蕩
【1】语出《论语·泰伯》:“大哉{堯}之爲君也!巍巍乎!唯天爲大,唯{堯}則之。蕩蕩乎,民無能名焉。”{朱熹}集注:“巍巍,高大之貌;蕩蕩,廣遠之稱也。”后以“巍巍蕩蕩”形容道德崇高,恩泽博大。{唐}{陆贽}《祭大禹庙文》:“經啟之功﹐于今是賴﹐巍巍蕩蕩﹐無得而名。”{汉}{王褒}《四子讲德论》:“况乎聖德巍巍蕩蕩﹐黎氓所不能命哉。”
衝蕩-汉语大词典
衝蕩
【1】见“衝盪”。
弛蕩-汉语大词典
弛蕩
【1】犹放荡。{清}{恽敬}《与姚秋农书》:“{來卿}本屬異才﹐又五兄家世多陰德﹐何慮不成?其一時弛蕩﹐{敬}于前八年早知之。”
東揚西蕩-汉语大词典
東揚西蕩
【1】谓飘泊无定。《野叟曝言》第四一回:“姐姐若不見憐﹐怎樣着落妹子死後魂靈﹐不至東揚西蕩。”
東蕩西馳-汉语大词典
東蕩西馳
【1】犹言东征西讨。《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漢王}乘那{項王}火{咸陽}﹐弑{義帝}﹐降{子嬰}﹐東蕩西馳的時候﹐早暗地裏間道入{關}﹐進位稱王。”
東飄西蕩-汉语大词典
東飄西蕩
【1】谓不固定,没有着落。{明}{无名氏}《苏九淫奔》第一折:“小子姓{唐}名{國相}……去{汴梁}買馬﹐不想東飄西蕩﹐將本錢盡行折了。”{周立波}《山乡巨变》上一:“他自己连茅屋都没得住的﹐东飘西荡﹐你到哪里去找他。”《隋唐演义》第五一回:“今日弄得東飄西蕩﹐子不認母﹐節不成節﹐樂不成樂﹐自貽伊戚如此。”【2】谓无定向地漂浮。{巴金}《家》二八:“两个人连忙用力把船稳住﹐但是船依旧东飘西荡。”
東蕩西除-汉语大词典
東蕩西除
【1】犹言东征西讨。{元}{无名氏}《衣袄车》第一折:“老夫{王環}是也。幼年間東蕩西除﹐南征北討﹐多與大{宋}出力。”
東游西蕩-汉语大词典
東游西蕩
【1】谓到处游荡。亦以形容不务正业。《西游记》第六回:“他因没事幹管理﹐東游西蕩。”{王福仲}《小虎子》:“他东游西荡﹐突然﹐看见一个新鲜玩艺。”
析蕩-汉语大词典
析蕩
【1】离散动荡。{明}{杨慎}《四川建昌兵备道题名记》:“其望京師萬里而遥﹐望{成都}亦千里而遥。故有事則艱於達聞﹐有警則易爲析蕩。”
板蕩-汉语大词典
板蕩
【1】《板》﹑《蕩》都是《诗·大雅》中讥刺{周厉王}无道而导致国家败坏﹑社会动乱的诗篇。后因以指政局混乱或社会动荡。{唐太宗}《赐萧瑀》诗:“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南朝} {宋}{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王粲》诗:“{幽}{厲}昔崩亂﹐{桓}{靈}今板蕩。”{宋}{岳飞}《五岳祠盟记》:“自中原板蕩﹐夷狄交侵﹐余發憤{河}{朔}﹐起自{相臺}﹐總髮從軍﹐歷二百餘戰。”{董必武}《辛亥革命三十周年》:“缅怀先烈奋斗的艰辛﹐眷念中原板荡的沉痛﹐吾人纪念辛亥革命﹐吾人驱逐{日}寇到{鸭绿江}东之心将更坚强千百倍!”{清}{黄遵宪}《三哀诗》:“士生板蕩朝﹐非氣莫能濟;國家有妖孽﹐尤貴養正氣。”
棲蕩-汉语大词典
棲蕩
【1】栖息游荡。{唐}{王勃}《江曲孤凫赋序》:“{梓州}之東南﹐{涪}{江}之所合﹐有潭焉。周數十步﹐青壁絶地﹐緑波澄天﹐常有孤鳧﹐棲蕩其側。”
棄家蕩産-汉语大词典
棄家蕩産
【1】犹倾家荡产。《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然尊大人所以怒兄者﹐不過爲迷花戀柳﹐揮金如土﹐異日必爲棄家蕩産之人﹐不堪承繼家業耳!”
狂蕩-汉语大词典
狂蕩
【1】放荡不羁。《列子·天瑞》:“有人去鄉土﹐離六親﹐廢家業﹐遊於四方而不歸者﹐何人哉?世必謂之爲狂蕩之人矣!”《旧唐书·严武传》:“性本狂蕩﹐視事多率胸臆﹐雖慈母言不之顧。”《大马扁》第一回:“那{康有爲}是個狂蕩之人。”【2】轻狂。{前蜀}{尹鶚}《菩萨蛮》词:“少年狂蕩慣﹐花曲長牽絆。”{茅盾}《子夜》一:“他又听得狂荡的艳笑。”【3】犹淫荡。《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八:“富翁愈加狂蕩﹐心裏想道:‘今日丹房中若是無人﹐儘可撩撥他。’”《东周列国志》第三七回:“是夕開懷暢飲﹐醉後不覺狂蕩﹐便按住{小東}求歡。”【4】游荡。《清平山堂话本·简贴和尚》:“從前都是誤疑他﹐將謂經年狂蕩不歸家。”【5】猖狂。{蒋光慈}《太平洋的恶象》诗:“{英吉利}资本主义战舰的往来﹐{日本}帝国主义魔王的狂荡。”
殘蕩-汉语大词典
殘蕩
【1】残破动荡。《新唐书·杨涉传》:“王室殘蕩﹐賢人多罹患。”
殲蕩-汉语大词典
殲蕩
【1】消灭扫平。{南朝} {陈}{徐陵}《为护军长史王质移文》:“王師艤櫂﹐素在中流﹐羣帥争驅﹐應時殲蕩。”
戲蕩-汉语大词典
戲蕩
【1】游荡。{汉}{王逸}《九思·遭厄》:“躡天衢兮長驅﹐踵九陽兮戲蕩。”
放蕩-汉语大词典
放蕩
【1】犹浪游,浪迹。{清}{戴名世}《<缪太翁遗稿>序》:“{沅}少時﹐好吟詩﹐欲放蕩山水間。”《西游记》第八十回:“若我{老孫}﹐方五百年前大鬧天宫之時﹐雲游海角﹐放蕩天涯。”【2】放纵,不受约束。{陶行知}《一个教师与家长的答复》:“放荡不是自由﹐因为放荡的人是做了私欲嗜好的奴隶而不能自拔。”{宋}{苏轼}《谢王内翰启》:“欲求倜儻超拔之才﹐則懼其放蕩而至於無度。”{清}{孙枝蔚}《哭吴後庄》诗:“我亦性放蕩﹐禮法非所長。”《汉书·东方朔传》:“指意放蕩﹐頗復詼諧。”【3】指行为轻佻不检点。{曹禺}《日出》第一幕:“我知道你心里是说我有点太随便﹐太不在乎。你大概有点疑心我很放荡﹐是不是?”
放蕩不羈-汉语大词典
放蕩不羈
【1】行为放任,无所约束。{宋}{司马光}《温公续诗话》:“{韓退}處士﹐{絳州}人﹐放誕不拘﹐浪跡{秦}{晉}間﹐以詩自名。”《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五回:“這{赤龍子}年紀最小﹐却也最放誕不羈的。”{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三部四:“他也曾约束了一个短短的时期……但过去那种放荡不羁的生活﹐不时又诱惑地在他脑海中出现。”亦作“[放誕不拘]”﹑“[放誕不羈]”。《太平广记》卷二一〇引{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王濛》:“{王濛}字{仲祖}﹐{晉陽}人﹐放誕不羈。書比{廙翼}﹐丹青甚妙。”《晋书·王长文传》:“少以才學知名﹐而放蕩不羈﹐州府辟命皆不就。”《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六:“〔{燦若}〕平時與一班好朋友﹐只以詩酒娱心﹐或以山水縱目﹐放蕩不羈。”
放蕩形骸-汉语大词典
放蕩形骸
同“[放浪形骸]”【1】{清}{和邦额}《夜谭随录·锔人》:“嘗觀《聊齋誌異》﹐有易首者矣﹐有做心者矣﹐與此可稱三奇。彼放蕩形骸者﹐安得如此肉鍋子以鋦之哉!”{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二折:“儘着他放蕩形骸﹐我可也萬千事﹐不折證。”
敖蕩-汉语大词典
敖蕩
【1】见“敖盪”。
散蕩-汉语大词典
散蕩
【1】见“散2彈”。【2】闲游。《红楼梦》第七回:“他不請我們單請你﹐可知是他的誠心﹐叫你散蕩散蕩﹐别辜負了他的心。”{韦君宜}《乘公共汽车旅行记》:“候车室里许多人都跑到公路上﹑院子里和车站对面卖粽子老太婆的茶摊上散荡去了。”
散蕩-汉语大词典
散蕩
【1】动摇不定;动荡不定。{南朝} {梁}{陶弘景}《真诰·运象篇一》:“此非所謀﹐吾子加之至慮﹐散蕩斯念﹐宜慎之耳。”《再生缘》第九回:“到處爲家多散蕩﹐逢人便問幾何程。”
明蕩蕩-汉语大词典
明蕩蕩
【1】形容宽阔而平坦。{清}{孔尚任}《桃花扇·入道》:“明蕩蕩大路勸你早奔逃。”
晃蕩-汉语大词典
晃蕩
【1】闪烁不定貌。{宋}{苏轼}《过宜宾见夷中乱山》诗:“朦朧含高峰﹐晃蕩射峭壁。”{唐}{柳宗元}《晋问》:“日出寒液﹐當空發耀﹐英精互繞﹐晃蕩洞射。”
晃蕩-汉语大词典
晃蕩
亦作“[晃盪]”【1】摇曳;摇动。{唐}{张说}《山夜听钟》诗:“前聲既舂容﹐後聲復晃盪。”{柳青}《铜墙铁壁》第十八章:“人和牲口都晃荡着树枝。”《儒林外史》第十二回:“〔{權勿用}〕左手掮着個被套﹐右手把個大布袖子晃蕩晃蕩。”{杜鹏程}《保卫延安》第一章:“枪声炮声喊声像狂风在吼﹐摇得山脉直晃荡。”【2】逛;游荡。{康濯}《春种秋收·灾难的明天》:“成天晃荡﹐一回来就吃﹐也不想想自个是个男子汉!”{柯岩}《特邀代表》:“一次﹐一人孩子逃跑了﹐和‘哥们儿’晃荡了几天。”【3】形容空旷高远,空荡荡。{宋}{苏轼}《巫山》诗:“晃蕩天宇高﹐崩騰{江}水沸。”《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一·晋子夜冬歌》:“晃蕩無四壁﹐嚴霜凍殺我。”
曠蕩-汉语大词典
曠蕩
亦作“[曠盪]”【1】旷达。{明}{王阳明}《答舒国用书》:“君子之所謂灑落者﹐非曠蕩放逸﹑縱情肆意之謂也。”{{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三章第十一节:“{曹丕}居太子尊位﹐旷荡不拘礼法。”{宋}{叶適}《超然堂》诗:“每憐{莊周}《齊物論》﹐遣詞曠蕩違經律。”【2】宽宥,从宽论处。《陈书·华皎传》:“其賊主帥節將﹐竝許開恩出首﹐一同曠蕩。”《宋书·薛安都传》:“四方阻逆﹐無戰不禽﹐主上皆加以曠蕩﹐即其才用。”《旧唐书·柳奭传》:“{神龍}初﹐{則天}遺制﹐與{褚遂良}﹑{韓瑗}等並還官爵﹐子孫親屬當時緣坐者﹐咸從曠蕩。”【3】辽阔;宽广。{汉}{张衡}《南都赋》:“上平衍而曠蕩﹐下蒙籠而崎嶇。”{明}{唐寅}《山坡羊》曲:“烟波曠蕩﹐曠蕩鱗鴻杳。”{萧红}《最後的一星期》:“空了!在屋子里边走起来很旷荡。”《文选·王褒<洞箫赋>》:“彌望儻莽﹐聯延曠盪。”{李善}注:“儻莽﹑曠盪﹐寬廣之貌。”【4】指宽宏的恩德。{晋}{陆机}《谢平原内史表》:“遭國顛沛﹐無節可紀﹐雖蒙曠盪﹐臣獨何顔?”【5】浩荡,广大。{清}{魏源}《军储篇一》:“自古曠蕩之仁﹐可行於{文}{景}﹐不可行於{宣}{元}之世。”{前蜀}{杜光庭}《众修三元醮词》:“俱承曠蕩之恩﹐各遂逍遥之性。”{汉}{陈琳}《为曹洪与魏文帝书》:“來命陳彼妖惑之罪﹐叙王師曠蕩之德﹐豈不信然。”
水蕩-汉语大词典
水蕩
【1】浅水湖。《水浒传》第十九回:“這湖泊裏港汊又多﹐路徑甚雜;抑且水蕩坡塘﹐不知深淺。”【2】低洼积水处。
汎蕩-汉语大词典
汎蕩
亦作“[泛蕩]”【1】犹荡漾。亦指荡漾之水波。{唐}{张又新}《三月五日陪大夫泛长沙东湖》诗:“綵舟浮泛蕩﹐繡轂下娉婷。”{清}{恽敬}《<孟子荀卿列传>书後》:“其行文如大海泛蕩﹐不出于厓﹐如龍登玄雲﹐遠視有悠然之跡而已。”
消蕩-汉语大词典
消蕩
【1】消灭;清除。《宋书·武帝纪下》:“威靈遠著﹐寇逆消蕩﹐遂當揖讓之禮﹐猥饗天人之祚。”《後汉书·桓帝纪》:“幸賴股肱禦侮之助﹐殘醜消蕩﹐民和年稔﹐普天率土﹐遐邇洽同。”
沃蕩-汉语大词典
沃蕩
【1】流动貌。{唐}{杨炯}《<王勃集>序》:“動摇文律﹐宫商有奔命之勞;沃蕩詞源﹐河海無息肩之地。”{唐}{王勃}《采莲赋》:“視雲霞之沃蕩﹐望林泉之蔽虧。”《文选·王屮<头陀寺碑文>》:“南則大川浩汗﹐雲霞之所沃蕩。”{刘良}注:“沃﹐流也。蕩﹐動也。”【2】冲洗;涤荡。{宋}{苏舜钦}《观放闸》诗:“吾思作至監﹐實以處上游﹐又欲接之口﹐沃蕩胸中愁。”《宋史·河渠志一》:“〔冰〕消釋方盡﹐而沃蕩山石﹐水帶礬腥﹐併流于{河}。”
沈蕩-汉语大词典
沈蕩
【1】放荡。沈,通“淫”。放纵,恣肆。《文选·傅毅<舞赋>》:“簡惰跳踃﹐般紛挐兮;淵塞沈蕩﹐改恒常兮。”{李善}注:“言失度也。”
泱蕩-汉语大词典
泱蕩
【1】犹荡漾。{茅盾}《虹》三:“春季开学后﹐‘新思潮’更激烈地在各学校中泱荡着﹐并且反映到社会上的实生活里来了。”
泥蕩-汉语大词典
泥蕩
【1】泥坑。{张天翼}《万仞约》:“一只粗大的黑手掌把{闵贵林}一推﹐踉跄了几步﹐腿子撑不住劲儿--戛!■到了泥荡里。”
泯蕩-汉语大词典
泯蕩
【1】消失干净。{清}{魏源}《太子太保两江总督陶文毅公神道碑铭》:“以{怡賢親王}之畿輔水利﹐猶不旋踵而泯蕩。”
波蕩-汉语大词典
波蕩
亦作“[波盪]”【1】动荡,不安定。《後汉书·公孙述传》:“方今四海波蕩﹐匹夫横議﹐將軍割劇千里﹐地什{湯}{武}﹐若奮威德以投天隙﹐霸王之業成矣。”【2】鼓动;影响。亦指受鼓动;受影响。《後汉书·党锢传·李膺传论》:“{李膺}振拔汙險之中﹐蕴義生風﹐以鼓動流俗﹐激素行以恥威權﹐立廉尚以振貴埶﹐使天下之士奮迅感﹐波蕩而從之。”《资治通鉴·晋穆帝升平五年》:“{王}{何}蔑棄典文﹐幽沈仁義﹐游辭浮説﹐波蕩後生﹐使搢紳之徒翻然改轍﹐以至禮壞樂崩﹐中原傾覆﹐遺風餘俗﹐至今爲患。”{金}{王若虚}《滹南诗话》卷二:“次韻實作者之大病也。詩道至{宋}人已自衰弊﹐而又專以此相尚﹐才識如{東坡}﹐亦不免波蕩而從之。”{方东树}《答叶溥求论古文书》:“僕聞人之爲學﹐每視乎一時之所趨﹐風氣波蕩﹐羣然相和。”【3】水波摇荡;荡漾。{杜鹏程}《保卫延安》第二章:“这悠扬的歌声在早晨清爽的空气里波荡﹐分外中听。”{汉}{张衡}《西京赋》:“{河}{渭}爲之波盪﹐{吴嶽}爲之陁堵。”【4】奔竞,追逐名利。《晋书·刘弘传》:“頃者多難﹐淳朴彌凋﹐臣輒以徵士{伍朝}補{零陵}太守﹐庶以懲波蕩之弊﹐養退讓之操。”【5】流离迁徙。{唐}{高適}《东征赋》:“過{盱眙}之邑屋﹐傷{義帝}之波蕩。”《太平广记》卷三五九引{晋}{干宝}《搜神记·张聘》:“百姓波蕩﹐從亂如歸。”
洞蕩-汉语大词典
洞蕩
【1】犹涤荡。《後汉书·马融传》:“若乃《陽阿》衰斐之{晉}制﹐闡鼃華羽之南音﹐所以洞蕩匈臆﹐發明耳目。”
洄蕩-汉语大词典
洄蕩
亦作“[洄盪]”【1】转动。{南朝} {梁}{沈约}《三日侍凤光殿曲水宴应制》诗:“洄盪嘉羞﹐摇漾芳醴。”【2】回旋飘荡。{许杰}《台下的喜剧》:“哈哈的笑声﹐直可以透过台下洄荡在观众们的头上﹐引起他们举头寻视。”
洗蕩-汉语大词典
洗蕩
亦作“[洗盪]”【1】涤除;去除。{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中:“若欲刊剥洗蕩於衆欲未萌之先﹐則又無所用其力﹐徒使此心之不清。”{隋}{江总}《钟铭》之一:“百非洗蕩﹐萬善昭通。”{王西彦}《古屋》第三部三:“他没有享过一天福﹐没有干过一件荒唐或是痛快事﹐可是把家产洗荡得最干净的是他。”【2】扫荡;抢光杀尽。《旧唐书·高適传》:“洗盪{關}東﹐掃清逆亂。”《天雨花》第十五回:“〔{左御史}〕自領精兵入城﹐一來救護太守﹐二來洗蕩妖民。”《水浒传》第四七回:“若不洗蕩得那個村坊﹐誓不還山。”
浄蕩蕩-汉语大词典
浄蕩蕩
【1】宁静而空旷的样子。《水浒传》第一一一回:“{江}北岸却是{瓜洲}渡口﹐浄蕩蕩地無甚險阻。”
浩蕩-汉语大词典
浩蕩
【1】犹荒唐。《楚辞·离骚》:“怨靈脩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姜亮夫}校注:“浩蕩﹐猶今言荒唐耳﹐一聲之轉也。”【2】水壮阔貌。{吴运铎}《把一切献给党·觉悟》:“浩荡的江水奔到{鸡头山}下﹐碰到岩壁下﹐卷起巨大的漩涡。”{晋}{潘岳}《河阳县作》诗之二:“洪流何浩蕩﹐脩芒鬱苕嶢。”{宋}{司马光}《留别东郡诸僚友》诗:“津涯浩蕩雖難測﹐不見驚瀾曾覆舟。”{清}{钱谦益}《彭城次坡韵》之四:“掉頭終擬隨公等﹐浩蕩春波戲白鷗。”【3】无常不定。{南朝} {梁}{何逊}《入西塞示南府同僚》诗:“年事以蹉跎﹐生平任浩蕩。”【4】广大旷远。{唐}{杜甫}《赠虞十五司马》诗:“凄凉憐筆勢﹐浩蕩問詞源。”{仇兆鳌}注:“浩蕩﹐曠遠也。”{陈毅}《满江红·游广东旋至海南岛度假一周记沿途所见》词之二:“喜東風浩蕩海天寬﹐西風落。”{金}{元好问}《西楼曲》:“去年與郎西入{關}﹐春風浩蕩隨金鞍。”《红楼梦》第十八回:“如今天恩浩蕩﹐一月許進内省視一次。”《楚辞·九歌·河伯》:“登{崑崙}兮四望﹐心飛揚兮浩蕩。”
浩浩蕩蕩-汉语大词典
浩浩蕩蕩
【1】水势壮阔貌。后多形容气势雄壮,规模巨大。{郭沫若}《脱离蒋介石以後》三:“{章江}也浩浩荡荡地涨满了一江春水。”《红楼梦》第十四回:“一時只見{寧府}大殯浩浩蕩蕩﹐壓地銀山一般從北而至。”{{马烽}{西戎}}《吕梁英雄传·起头的话》:“内中有一位{贺龙}将军﹐率领一二〇师﹐浩浩荡荡开到{晋}西北来。”{五代}{徐纶}《阳城龙泉院记》:“浩浩蕩蕩﹐徧十萬而包大千。”《水浒传》第五五回:“馬步三軍人等﹐浩浩蕩蕩﹐殺奔{梁山泊}來。”
浮蕩-汉语大词典
浮蕩
【1】指行为轻浮放荡。{叶紫}《星》:“〔他趁这时候……〕学会了和一切浮荡的﹑守空房的妇人勾勾搭搭。”《宋书·刘康祖传》:“{康祖}便弓馬﹐膂力絶人﹐在閭里不治士業﹐以浮蕩蒲酒爲事。”{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红玉》:“如此落寞﹐尚不刻苦﹐乃學浮蕩耶?”【2】浮夸,不踏实。{清}{周亮工}《书影》卷六:“盡去自{宋}以來開闔首尾經緯錯綜之法﹐而别爲一種臃腫窘澁浮蕩之文。”【3】飘荡。{老舍}《骆驼祥子》三:“再加上四围的黑暗﹐使他觉得像在一团黑气里浮荡。”{郁达夫}《沉沦》:“几艘空船和几只舢板﹐轻轻的在系着的地方游荡。”{杨朔}《大旗》:“风从东南吹来﹐漫野浮荡着青草的气味﹐还夹杂着肥料气息。”【4】指思想作风虚浮不实。{宋}{王安石}《自澧浦东游》诗:“經術震浮蕩﹐國風掃{齊}{梁}。”《陈书·儒林传序》:“{魏}{晉}浮蕩﹐儒教淪歇。”
流蕩-汉语大词典
流蕩
亦作“[流盪]”【1】指诗文散漫不合格律。{章炳麟}《国故论衡·论式》:“肆而不制﹐近于流蕩。”{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下:“{元和}已後……歌行則學流蕩於{張籍}。”【2】漂泊,流浪。《玉台新咏·古乐府·艳歌行》:“兄弟兩三人﹐流蕩在他縣。”蕩﹐一本作“宕”{沈从文}《从文自传·辛亥革命的一课》:“{民}六夏我便离开了家乡﹐在{沅水}流域十三县开始过流荡生活。”{唐}{灵一}《江行寄张舍人》诗:“流蕩此心難共説﹐千峯澄霽隔瓊枝。”【3】流动;荡漾。{曹禺}《雷雨》第一幕:“然而依然有一种不满的感情的波纹在他心里隐约地流荡着﹑潜伏着。”{清}{唐甄}《潜书·性才》:“智之真體﹐流盪充盈﹐受之方則成方﹐受之圓則成圓。”{宋}{叶適}《东嘉开河记》:“畢事﹐則天雨兩旬﹐於是灑濯流蕩。”【4】放荡,不受拘束。{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四:“今觀列國之風﹐大抵流蕩昏淫﹐有日趨於亡之勢。”{清}{吴德旋}《书<抱朴子>後》:“{葛洪}生於衰{晉}之世﹐閔時俗之流蕩﹐疾貪邪之競進。”{晋}{袁宏}《後汉纪·安帝纪一》:“恣其嗜慾﹐而莫之禁禦﹐性氣既成﹐不可變易﹐情意流蕩﹐不可收復。”【5】(心思)不定,无所依托。{三国} {魏}{阮籍}《清思赋》:“意流盪而改慮兮﹐心震動而有思。”《楚辞·远游》:“意荒忽而流蕩兮﹐心愁悽而增悲。”{王逸}注:“情思罔兩﹐無據依也。”【6】流畅跌荡。《红楼梦》第七三回:“雖{賈政}當日起身﹐選了百十篇命他讀的﹐不過是後人的時文﹐偶見其中一二股内﹐或承起之中﹐有作的精緻--或流蕩﹐或游戲﹐或悲感﹐稍能動性者﹐偶而一讀。” 【7】迷恋,留恋。{明}{宋濂}《赠梁建中序》:“乃溺於文辭﹐流蕩忘返﹐不知老之將至。”{清}{周中孚}《郑堂札记》卷五:“心摹手追﹐流蕩忘反﹐適成一代之風氣。”
流蕩子-汉语大词典
流蕩子
【1】流浪的人。{清}{捧花生}《画舫馀谭》:“某固流蕩子﹐亦樂就之﹐今蓋爲贅壻矣。”
浪蕩-汉语大词典
浪蕩
【1】行为不检点;放荡。{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七章:“直到下午七点﹐他才在一个同学屋里换上一套漂亮的西装﹐摇晃着身子吹着口哨﹐像个浪荡公子﹐乘着黄昏时的骚乱﹐走出了北大三院的大门。”【2】广大;广远。{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二折:“浪蕩乾坤﹐怎敢行凶撒潑﹐擅自勒死平民!”{元}{李文蔚}《燕青博鱼》第一折:“清平世界﹐浪蕩乾坤﹐你怎麽當街裏打人?”【3】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浩然}《艳阳天》第九七章:“头好几年前我就劝她﹐总是当耳旁风﹐那孩子﹐从小就浪荡惯了。唉!”{陈残云}《山谷风烟》第十七章:“{文盛嫂}护住丈夫﹐无可奈何地解释说:‘那倒是受了人家的招惹﹐变得浪荡了。’”【4】旷废败落。{清}{那振兴}《那张氏墓碑》:“〔{那顯宗}妻〕久飄泊于鄉外﹐弗得歸故土以整家風﹐以致家務浪蕩。”【5】到处游逛。{宋}{姜夔}《契丹歌》:“一春浪蕩不歸家﹐自有穹廬障風雨。”{明}{屠隆}《綵毫记·妻子哭别》:“你本是王堂仙迴翔赤墀﹐翻做了路傍兒浪蕩天涯。”《恨海》第十回:“〔{張鶴亭}〕也不去再尋{伯和};只索由他浪蕩着去。”
浪蕩燈-汉语大词典
浪蕩燈
【1】悬空挂的灯。《警世通言·万秀娘仇报山亭儿》:“那廝指道:‘安在掛着底浪蕩燈鐵片兒上。’”
浪蕩子-汉语大词典
浪蕩子
【1】行为放荡不检的青年。{洪深}《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第一章:“一个浪荡子的贵族少年﹐娶了平民中一个‘志行纯洁’的女郎。”{丁玲}《团聚》:“谁知这公子却是一个最坏的浪荡子。”
浪蕩鬼-汉语大词典
浪蕩鬼
【1】对放荡不检的人的鄙称。{郭小川}《祝酒歌》:“酗酒作乐的是浪荡鬼。”{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二九章:“他忍不住笑眯起眼睛﹐看着这个浪荡鬼不满意他见外。”
浸蕩-汉语大词典
浸蕩
【1】浸蚀冲荡。{清}{吴敏树}《宽乐庐记》:“其廬舍歲歲爲水所浸蕩﹐牆壁穿壞皆盡。”
湖蕩-汉语大词典
湖蕩
【1】浅水湖。一般长有芦苇水草,多港汊。《水浒传》第十九回:“若説這個{石碣村}湖蕩﹐緊靠着{梁山泊}﹐都是茫茫蕩蕩﹐蘆葦草蕩。”《水浒传》第一二〇回:“四圍港汊﹐前後湖蕩﹐儼然是{梁山泊}水滸寨一般。”
清蕩-汉语大词典
清蕩
【1】涤除,平定。《世说新语·德行》“{桓公}北征”{刘孝标}注引《桓温别传》:“{桓}親勤羣卒﹐建旗致討﹐清蕩{伊}{洛}﹐展敬園陵。”{前蜀}{杜光庭}《青城令莫庭乂为副使修本命周天醮词》:“或指蹤貔武﹐清蕩邊陲;或恢復城池﹐削平疆土。”{宋}{苏辙}《喜雪呈李公择》诗:“氛埃一清蕩﹐疫癘解纏縛。”《隋书·东夷传·高丽》:“歷代逋寇﹐一朝清蕩﹐遐邇乂安﹐人神胥悦。”【2】平静;安定。《周书·于谨传》:“{謹}願 禀大王之威略﹐馳往喻之﹐必不勞兵甲﹐可致清蕩。”《南史·蔡廓传》:“今米甚豐賤﹐而人情更安﹐以此算之﹐清蕩可必。”《後汉书·和帝纪》:“役不再籍﹐萬里清蕩。”
淪蕩-汉语大词典
淪蕩
【1】犹丧亡。《南史·萧明传》:“及聞社稷淪蕩﹐哀泣不捨晝夜。”
淆蕩-汉语大词典
淆蕩
【1】动乱。{南朝} {梁}{江淹}《齐太祖高皇帝诔》:“惟時諸矦﹐上脱下競﹐圖服淆蕩﹐實綴仁聖。”
淫蕩-汉语大词典
淫蕩
【1】动荡。《云笈七籤》卷九一:“故耳目淫於聲色則五藏摇動而不定﹐血氣淫蕩而不休﹐精神馳騁而不守。”【2】犹放荡。《北史·阳休之传》:“當{文襄}時﹐多作六言歌辭﹐淫蕩而拙。”{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乐府》:“志不出於淫蕩﹐辭不離於哀思。”{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张又新》:“〔{又新}〕善爲詩﹐恃才多轥藉。其淫蕩之行﹐卒見於篇。”【3】纵欲淫乱。{宋}{洪迈}《夷坚乙志·浦城道店蝇》:“有{嚴州}客人齎絲一擔來﹐僦房安泊。留數日。主婦性淫蕩﹐挑與姦通。”《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自古道:‘飽暖思淫慾’﹐{王禄}手頭饒裕﹐又見財物易得﹐便思量淫蕩起來。”{老舍}《四世同堂》三十:“{日本}上司希望看淫荡的东西﹐而他们没能照样的供给。”{清}{李渔}《凰求凤·翻卷》:“此人有絶美的姿容﹐最爲婦人所愛慕﹐他却能禁止邪心﹐不做淫蕩之事。”
淘蕩-汉语大词典
淘蕩
【1】犹冲激。{郭沫若}《李白与杜甫·杜甫与岑参》:“所有的盛{唐}诗人﹐都是在时代思潮中淘荡﹐正如{韩愈}在《原道》中所说的‘不入于{老}﹐则入于佛’。”{郭沫若}《我的作诗的经过》:“我自己是受科举时代的馀波淘荡过的人﹐虽然没有做过八股﹐但却做过赋得体的试帖诗。”
淡蕩-汉语大词典
淡蕩
【1】犹含糊。{冰心}《往事二》八:“一切离别恨都不是淡荡的﹐犹疑的;是分明的﹐真切的﹐急如束湿的。”【2】犹散淡;悠闲自在。{清}{钱谦益}《感叹旧游如在宿昔作此诗以寄之》:“羡君真作淡蕩人﹐閒即牽舟湖上住。”【3】水迂回缓流貌。引申为和舒。{清}{毛祥麟}《墨馀录·平原闻诗记》:“對景一吟﹐意惟清麗﹐如朝烟夕霞﹐别具一種淡蕩可人之致﹐斯亦已耳。”{明}{贾仲名}《金安寿》第一折:“繡幃中淡蕩春風﹐紅浪輕翻翠被重。”{唐}{陈子昂}《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诗:“春風正淡蕩﹐白露已清泠。”
渤蕩-汉语大词典
渤蕩
【1】涨潮。《文选·木华<海赋>》:“枝岐潭瀹﹐渤蕩成汜。”一本作“渤湧”。{李周翰}注:“渤湧﹐鼓潮也。”一说﹐为水冲激声。{清}{吴文英}《吴下方言考》卷八:“案渤蕩﹐水衝激聲﹐言因衝激遂成汜也。今{吴}中形衝激應聲曰渤蕩。”
湯湯蕩蕩-汉语大词典
湯湯蕩蕩
【1】水流广阔浩大貌。《艺文类聚》卷八引{晋}{潘岳}《沧海赋》:“徒觀其狀也﹐則湯湯蕩蕩﹐瀾漫形沉﹐流沫千里﹐懸水萬丈。”
游蕩-汉语大词典
游蕩
【1】闲游放荡。《诗·陈风·宛丘序》:“《宛丘》﹐刺{幽公}也﹐淫荒昬亂﹐游蕩無度焉。”{清}{龚自珍}《西域置行省议》:“承{乾隆}六十載太平之盛﹐人心慣於泰侈﹐風俗習於游蕩﹐京師其尤甚者。”{鲁迅}《故事新编·理水》:“莫像{丹朱}的不听话﹐只喜欢游荡。”{宋}{章楶}《水龙吟·柳花》词:“望{章臺}路杳﹐金鞍游蕩﹐有盈盈淚。”《後汉书·西南夷传·邛都》:“俗多游蕩﹐而喜謳歌﹐略與{牂柯}相類。”【2】犹游逛。{宋}{王安石}《车螯》诗之二:“豁然從所如﹐游蕩四海滣。”《水浒传》第九十回:“每每見奸黨專權﹐蒙蔽朝廷﹐因此無志進取﹐游蕩江湖。”【3】浮荡,动荡。{许地山}《空山灵雨·我想》:“我定睛望着上下游泳的锦鱼;我底回想也随着上下游荡。”
漭蕩-汉语大词典
漭蕩
亦作“[漭盪]”【1】广大无际貌。{晋}{王该}《日烛》:“周太虚以遊眺﹐究漭蕩而無垠。”{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淇水》:“傾瀾漭盪﹐勢同雷轉。”{唐}{李白}《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诗:“烟緜横{九疑}﹐漭蕩見{五湖}。”{唐}{高適}《东征赋》:“下{符離}之西偏﹐臨{彭城}之高岸。連山鬱其漭蕩﹐大澤平乎渺漫。”
滉蕩-汉语大词典
滉蕩
【1】高远貌。{唐}{韩愈}《南内朝贺归呈同官》诗:“滉蕩天門高﹐著籍朝厥妻。”【2】摇晃,波动貌。亦指波动之水。{唐}{李群玉}《三月五日陪裴大夫泛长沙东湖》诗:“綵舟浮滉蕩﹐繡轂下娉婷。”{元}{刘祁}《归潜志》卷十三:“斜日秋烟﹐滉蕩百里。”
滌瑕蕩垢-汉语大词典
滌瑕蕩垢
【1】见“滌瑕盪穢”。
滌蕩-汉语大词典
滌蕩
【1】荡洗;清除。{汉}{刘歆}《遂初赋》:“心滌蕩以慕遠兮﹐迴高都而北征。”{宋}{张世南}《游宦纪闻》卷三:“自{唐}及今﹐流潦巨浸之所漂齧﹐震風淩雨之所滌蕩﹐不知其幾﹐而墨色爛然如新。”{王闿运}《御夷论一》:“滌蕩叢弊﹐胥與更始。”{郭小川}《长江组歌·长江的浪花啊》:“{长江}的浪花﹐你涤荡了多少污浊泥沙!”【2】犹摇动。《礼记·郊特牲》:“{殷}人尚聲﹐臭味未成﹐滌蕩其聲。”{郑玄}注:“滌蕩﹐猶摇動也。”【3】急促不顺貌。《史记·乐志》:“感滌蕩之氣而滅平和之德﹐是以君子賤之也。”{张守节}正义:“言此惡樂能動善人滌蕩之善氣﹐使失其所﹐而滅善人平和之德也。”按﹐《礼记·乐记》作“條暢”。{清}{王念孙}《读书杂志·淮南子二十》“化作細”:“‘聖人之治天下﹐非易民性也﹐拊循其所有而滌蕩之。’滌蕩與條暢同﹐《文子》作條暢。”
滌穢蕩瑕-汉语大词典
滌穢蕩瑕
同“[滌瑕盪穢]”【1】《宋书·礼志一》:“殿下以命世之資﹐屬當傾危之運﹐禮樂征伐﹐翼成中興﹐將滌穢蕩瑕﹐撥亂反正。”
滔蕩-汉语大词典
滔蕩
【1】广大貌。《楚辞·刘向<九叹·远逝>》:“波淫淫而周流兮﹐鴻溶溢而滔蕩。”{王逸}注:“滔蕩﹐廣大貌也。”《文选·曹植<赠丁翼>诗》:“滔蕩固大節﹐世俗多所拘。”{李善}注引《淮南子》:“使神滔蕩而不失其充。”{李周翰}注:“滔蕩﹐大皃。”【2】激荡;波动。《文子·九守》:“故耳目淫于聲色﹐即五臟動摇而不定﹐血氣滔蕩而不休﹐精神馳騁而不守。”《吕氏春秋·音初》:“流辟誂越慆濫之音出﹐則滔蕩之氣﹑邪慢之心感矣。”{清}{袁于令}《西楼记·检课》:“這是桑間調﹐水面腔﹐宣淫啟亂靡靡響﹐好付梨園供歌唱;豈堪清廟明堂賞﹐怎值把精神滔蕩。”
溶溶蕩蕩-汉语大词典
溶溶蕩蕩
【1】水波浮动貌。《红楼梦》第十七回:“只見水上落花愈多﹐其水愈加清溜﹐溶溶蕩蕩﹐曲折縈紆。”
漂蕩-汉语大词典
漂蕩
【1】在水上浮动。{唐}{李商隐}《河清与赵氏昆季宴集得拟杜工部》诗:“此中真得地﹐漂蕩釣魚船。”{明}{刘基}《解语花》词:“羅幕掩數行清淚﹐一任他化作浮萍﹐漂蕩隨流水。”【2】冲刷,冲。{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一》:“有{亮}所造八陣圖﹐東跨故壘﹐皆纍細石爲之……今夏水漂蕩﹐歲月消損﹐高處可二三尺﹐下處磨滅殆盡。”{宋}{无名氏}《异闻总录》卷三:“兩扇忽闢﹐大水漂蕩﹐盜皆溺死。”{明}{唐顺之}《与白伯伦仪部书》之二:“矢石馳驅﹐風波漂蕩﹐豈是人情所樂。”{清}{刘大櫆}《张豹林墓志铭》:“先高祖厝在淺土﹐猝爲山水所漂蕩。”【3】冲没,淹没。《南史·齐纪下·废帝东昏侯》:“八月乙巳﹐蠲遇水資財漂蕩者﹐今年調税。”{宋}{苏轼}《徐州祈雨青词》:“{河}失故道﹐遺患及於東方;{徐}居下流﹐受害甲於他郡﹐田廬漂蕩﹐父子流離。”{清}{任泰学}《质疑·周易》:“水流沙際﹐不免有漂蕩之患。”【4】漂泊;流浪。{唐}{杜甫}《偶题》诗:“緣情慰漂蕩﹐抱疾屢遷移。”{宋}{王安石}《寄友人》诗之三:“一别三年至一方﹐此身漂蕩只殊鄉。”{明}{陈汝元}《金莲记·生离》:“丈夫漂蕩今如此﹐卻話{巴}山夜雨時。”{清}{孙枝蔚}《赠汪舟次》诗:“維余漂蕩人﹐髮素血將枯。”【5】犹荡漾。形容景物美好。{唐}{李商隐}《江东》诗:“今日春光太漂蕩﹐{謝}家輕絮{沈}郎錢。”【6】飘飞;飘扬。{唐}{李商隐}《流莺》诗:“流鶯漂蕩復參差﹐渡陌臨流不自持。”{清}{洪昇}《长生殿·私祭》:“你看鶯亂飛﹐草正芳﹐恰好應清明雨漂蕩。”{巴金}《发的故事》:“他的叹声不能够冲破屋顶﹐又折了回来﹐怨愤地在房里四处漂荡。”
漫蕩蕩-汉语大词典
漫蕩蕩
【1】遍布貌。{碧野}《雪路云程·驰往巴仑台》:“牲口漫荡荡地把公路阻塞了﹐我们的年轻司机一边按着喇叭﹐一边慢慢地驾驶着汽车排开羊群。”
澆蕩-汉语大词典
澆蕩
【1】谓社会风气浮薄﹑动荡。{唐}{欧阳詹}《李评事公进示文集因赠之》诗:“往來更後人﹐澆蕩醨前源。”
潮蕩-汉语大词典
潮蕩
【1】潮水般的起伏。{老舍}《赶集·微神》:“我们就这样坐着﹐听着彼此心血的潮荡。”
潏蕩-汉语大词典
潏蕩
【1】水荡涌貌。{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六》:“西南{洱海}﹐是日猶潏蕩如浮杯在掌。”{清}{曹寅}《赴淮舟行杂诗》之五:“逆流聲潏蕩﹐寒月影清揚。”
澡蕩-汉语大词典
澡蕩
【1】洗除。《新唐书·陈子昂传》:“比大赦﹐澡蕩羣罪﹐天下蒙慶﹐咸得自新。”
激蕩-汉语大词典
激蕩
【1】见“激盪”。
澹蕩-汉语大词典
澹蕩
【1】犹骀荡。谓使人和畅。多形容春天的景物。{南朝} {宋}{鲍照}《代白紵曲》之二:“春風澹蕩俠思多﹐天色净渌氣妍和。”{唐}{陈鸿}《长恨歌传》:“賜以湯沐﹐春風靈液﹐澹蕩其間。”{宋}{朱淑真}《西江月·春半》词:“恰如飛鳥倦知還﹐澹蕩梨花深院。”【2】犹放达。{唐}{李白}《古风》之十:“吾亦澹蕩人﹐拂衣可同調。”{宋}{陆游}《春晩风雨中作》诗:“頽然耐辱君無怪﹐元是人間澹蕩人。”{清}{顾贞观}《秋晓登沧浪亭呈宋中丞》诗:“由來澹蕩人﹐别作流傳計。”
濟濟蕩蕩-汉语大词典
濟濟蕩蕩
【1】盛大貌。《水浒传》第三十回:“又走不數里多路﹐只見前面來到一處濟濟蕩蕩魚浦﹐四面都是野港闊河。”
灌蕩-汉语大词典
灌蕩
【1】冲荡。{晋}{王嘉}《拾遗记·唐尧》:“穴中有水﹐其色若火﹐晝則通曨不明﹐夜則照耀穴外﹐雖波濤灌蕩﹐其光不滅﹐是謂‘陰火’。”
披蕩-汉语大词典
披蕩
【1】犹披靡。{清}{褚人穫}《坚瓠广集·韦驮显圣》:“{真諦}怒﹐忽起掣{韋}木杵奮擊。{楊}命擒之﹐衆雖數百﹐披蕩不能拒。”
振蕩-汉语大词典
振蕩
【1】见“振盪”。
排蕩-汉语大词典
排蕩
【1】见“排盪”。
掉蕩-汉语大词典
掉蕩
【1】摇荡。{宋}{沈括}《梦溪笔谈·乐律一》:“若以側垂之﹐其鍾可以掉蕩旋轉。”{唐}{元稹}《代曲江老人百韵》:“掉蕩雲門發﹐蹁躚鷺羽振。”
推蕩-汉语大词典
推蕩
【1】见“推盪”。
掃蕩-汉语大词典
掃蕩
亦作“[掃盪]”【1】扫除涤荡;荡平。{南朝} {宋}{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王粲》:“雲騎亂{漢}南﹐{紀}{郢}皆掃盪。”{宋}{王安石}《<周礼>义序》:“太平之遺跡﹐掃蕩幾盡﹐學者所見﹐無復全經。”{明}{何景明}《陇石行送徐少参》诗:“聖朝掃盪無烽烟﹐射獵之地爲桑田。”{唐}{赵元一}《奉天录》卷三:“掃蕩妖孽﹐廓清寰宇。”《晋书·刘琨传》:“是以居于王位﹐以答天下﹐庶以克復聖主﹐掃蕩讎恥。”{柳青}《铜墙铁壁》第七章:“经过两昼夜的扫荡战﹐消灭了二十二军两个团。”
蕩-汉语大词典
蕩
亦作“[盪]”【1】摇动﹐摇摆。{柳青}《铜墙铁壁》第十六章:“那个恶魔似的{胡}匪排长盪着大个子下来了。”{茅盾}《创造》一:“她把左手抚摩{君实}前额的头发﹐让珍珠手串的短尾巴在{君实}眉间荡。”《儿女英雄传》第三九回:“〔{安老爺}〕那一肚子墨水兒不差什麽憋得都要漾上來了﹐那裏還禁得起旁邊兒再有人去蕩他。”
摇蕩-汉语大词典
摇蕩
【1】鼓动,鼓舞。{南朝} {梁}{锺嵘}《诗品·总论》:“氣之動物﹐物之感人﹐故摇蕩性情﹐形諸舞詠。”《庄子·天地》:“大聖之治天下也﹐摇蕩民心﹐使之成教易俗。”【2】动荡。《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楚}{漢}久相持不決﹐百姓騷動﹐海内摇蕩。”【3】摇摆晃荡。{汉}{司马相如}《上林赋》:“汎淫泛濫﹐隨風澹淡﹐與波摇蕩﹐奄薄水渚。”{唐}{柳宗元}《法华寺石门精室三十韵》:“羈木畏飄浮﹐離旌倦摇蕩。”{朱自清}《温州的踪迹·绿》:“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文子·精诚》:“四時失政﹐鎮星摇蕩。”【4】撼动,摇动。《後汉书·邓骘传》:“{凉部}叛{羌}摇蕩{西州}﹐朝廷憂之。”{南朝} {陈}{虞寄}《谏陈宝应书》:“夫以{王琳}之彊﹐{侯瑱}之力﹐進足以摇蕩中原﹐争衡天下。”{元}{谷子敬}《城南柳》第四折:“從此後溪花喜有人相傍﹐巖枝怕甚風摇蕩。”
摩蕩-汉语大词典
摩蕩
【1】见“摩盪”。
撓蕩-汉语大词典
撓蕩
【1】谓搅扰激荡﹐使不沉积。《宋史·河渠志二》:“兩旁繫大繩﹐兩端矴大船﹐相距八十步﹐各用滑車絞之﹐去來撓蕩泥沙。”
撲蕩-汉语大词典
撲蕩
【1】犹扫荡。《三国志·魏志·公孙瓒传》“{紹}遣將攻之”{裴松之}注引{晋}{习凿齿}《汉晋春秋》:“前以{西山}陸梁﹐出兵平討﹐會{麴義}餘殘﹐畏誅逃命﹐故遂住大軍﹐分兵撲蕩。”
播蕩-汉语大词典
播蕩
【1】流离动荡。{晋}{袁宏}《後汉纪·献帝纪二》:“賊臣作亂﹐朝廷播蕩﹐四方俄然﹐莫有固志。”{清}{黄鷟来}《咏怀》之七:“貧賤困理生﹐播蕩越風濤。”《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夏氏}之亂﹐{成公}播蕩。”{杜预}注:“播蕩﹐流移失所。”《魏书·乐志》:“自中原喪亂﹐{晉}室播蕩﹐{永嘉}以後﹐舊章湮没。”
播蕩-汉语大词典
播蕩
【1】摇荡﹐晃荡。{沈从文}《从文自传·我上许多课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书》:“船主照例知道我们受不了什么播荡﹐抢上船来﹐把身体故意向左右连续倾侧不已。”
擺蕩-汉语大词典
擺蕩
【1】摇摆晃荡。{萧红}《生死场》七:“左近邻居的门上都挂了纸葫芦﹐他经过{王婆}家﹐那个门上摆荡着的是绿色的葫芦。”{艾青}《火把》诗:“当那洪流般的火把摆荡的时候﹐你曾想起了什么?看见了什么?”
版蕩-汉语大词典
版蕩
【1】《诗·大雅》有《板》﹑《荡》两篇﹐皆刺{周厉王}暴虐无道﹐而致天下不宁。版﹐同“板”。后因以“版蕩”指动乱不安。{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一:“近中原版蕩﹐{金}賊長驅﹐如入無人之境。”《晋书·惠帝纪论》:“{長樂}不祥﹐{承華}非命;生靈版蕩﹐社稷丘墟。”{清}{钱谦益}《读杜诗小笺下·秋兴》:“戎虜交侵﹐海内版蕩。”{唐}{杨炯}《大唐益州大都督府新都县学先圣庙堂碑文》:“哀生靈之版蕩﹐痛縣之分崩。”
腦震蕩-汉语大词典
腦震蕩
【1】头部遭受外力打击或剧烈震动后引起的脑部损伤﹐表现为一时性的功能障碍。
毁蕩-汉语大词典
毁蕩
【1】毁坏一空。{唐}{元稹}《告畬三阳神文》:“人民遂空﹐萬不存一。神居毁蕩﹐神氣蕭飋。”
焚蕩-汉语大词典
焚蕩
亦作“[焚盪]”【1】焚毁;烧光。《後汉书·儒林传序》:“後{長安}之亂﹐一時焚蕩﹐莫不泯盡焉。”《晋书·褚翜传》:“時京邑焚蕩﹐人物凋殘﹐{翜}收集散亡﹐甚有惠政。”《旧五代史·梁书·杨师厚传》:“{師厚}總大軍直抵{鎮州}城下﹐焚盪閭舍。”{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及{周}師入{郢}﹐咸自焚蕩。”
燔蕩-汉语大词典
燔蕩
【1】烧光;焚毁。{隋}{牛弘}《请开献书表》:“所收而西﹐裁七十餘乘﹐屬{西京}大亂﹐一時燔蕩。”《资治通鉴·晋元帝太兴元年》:“今兩都燔蕩﹐宗廟無主﹐{劉聰}竊號於西北﹐而陛下方高讓於東南﹐此所謂揖讓而救火也。”
扇蕩-汉语大词典
扇蕩
【1】扇摇,煽动。《宋书·武帝纪中》:“〔{劉毅}〕凌上罔主﹐志肆姦暴﹐附麗協黨﹐扇蕩王畿。”
心蕩神怡-汉语大词典
心蕩神怡
【1】见“心蕩神摇”。
心蕩-汉语大词典
心蕩
【1】心跳不安。{北齐}{刘昼}《新论·清神》:“神躁則心蕩﹐心蕩則形傷。”《左传·庄公四年》:“{楚武王}荆尸﹐授師孑焉以伐{隨}。將齊﹐入告夫人{鄧曼}曰:‘余心蕩。’”
心蕩神摇-汉语大词典
心蕩神摇
【1】谓神魂颠倒,不能自持。亦谓情思被外物吸引而飘飘然。《金瓶梅词话》第十八回:“猛然一見﹐不覺心蕩神摇﹐精魄已失。”亦作“[心蕩神怡]”﹑“[心蕩神迷]”。《镜花缘》第九八回:“{陽衍}正在心蕩神迷﹐一聞此語﹐慌忙接過芍藥道:‘承女郎見愛﹐何福能消!’”《隋唐演义》第三十回:“{煬帝}看了這些佳人的態度﹐不覺心蕩神怡。”
心蕩神迷-汉语大词典
心蕩神迷
【1】见“心蕩神摇”。
怡蕩-汉语大词典
怡蕩
【1】怡悦放荡。《文选·傅毅<舞赋>序》:“{鄭}{衛}之樂﹐所以娱密坐﹑接歡欣也﹐餘日怡蕩﹐非以風民也﹐其何害哉!”{李善}注:“怡蕩﹐怡悦放蕩也。”
恣蕩-汉语大词典
恣蕩
【1】放荡;淫荡。《魏书·阉官传·抱嶷》:“前{洛州}刺史{陰平子}{石榮}﹑積射將軍{抱老壽}﹐恣蕩非軌。”
恍恍蕩蕩-汉语大词典
恍恍蕩蕩
【1】摇晃不定。《红楼梦》第九六回:“只見{黛玉}顔色雪白﹐身子恍恍蕩蕩的﹐眼睛也直直的﹐在那裏東轉西轉。”
恍蕩-汉语大词典
恍蕩
【1】摇动不定。《红楼梦》第八七回:“怎奈神不守舍﹐一時如萬馬奔馳﹐覺得禪牀便恍蕩起來﹐身子已不在庵中。”{康有为}《大同书》甲部第五章:“當此時也﹐天地泣昏﹐魂靈恍蕩﹐曾不知人間何世﹐生死何端也。”
恬蕩-汉语大词典
恬蕩
【1】淡泊坦荡。《资治通鉴·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寬仁恭愛﹐恬蕩樂道。”《东观汉记·卓茂传》:“{茂}爲人恬蕩﹐樂道推實﹐不爲華貌。”{晋}{张华}《励志诗》:“安心恬蕩﹐棲志浮雲。”
悠蕩-汉语大词典
悠蕩
【1】悬空摆动。{杨朔}《三千里江山》第一段:“他为人手脚灵俏﹐眼精手快﹐一会忙乎完﹐就要一跳坐到桌子边上﹐悠荡着两只短腿﹐吹起口琴来。”{刘白羽}《写在太阳初升的时候》三:“坐在车辕上的车把式是个矮个子……缠了白布鞋腰子的两腿﹐悠荡着。”
悠悠蕩蕩-汉语大词典
悠悠蕩蕩
【1】飘忽不定貌。{元}{王廷秀}《粉蝶儿·怨别》套曲:“則見那梧葉兒滴溜溜飄﹐悠悠蕩蕩紛紛揚揚下溪橋。”《红楼梦》第五回:“那{寳玉}才合上眼﹐便恍恍惚惚的睡去﹐猶似{秦氏}在前﹐悠悠蕩蕩﹐跟着{秦氏}到了一處。”{元}{关汉卿}《哭存孝》第一折:“鬧吵吵三軍内﹐但聽的馬頻嘶﹐早諕的悠悠蕩蕩魄散魂飛!”
感蕩-汉语大词典
感蕩
亦作“[感宕]”亦作“[感盪]”【1】感动;激荡。《子华子·阳城胥渠问》:“{黄帝}之治天下也﹐其精神之感蕩﹐上浮而下沈﹐故爲百福之宗。”{南朝} {梁}{锺嵘}《诗品·总论》:“凡斯種種﹐感蕩心靈﹐非陳詩何以展其義?非長歌何以騁其情?”{王闿运}《为陈完夫论七言歌行》:“人不能無哀樂﹐哀樂不能無偏激感宕。”{三国} {魏}{嵇康}《琴赋》:“誠可以感盪心志﹐而發洩幽情矣。”
愰蕩-汉语大词典
愰蕩
【1】摇动不定。《清平山堂话本·阴骘积善》:“耕父隴上﹐朦朧月色時沉;織女機邊﹐愰蕩金烏欲出。”
神魂飄蕩-汉语大词典
神魂飄蕩
【1】形容精神飘忽。《醒世恒言·赫大卿遗恨鸳鸯绦》:“{大卿}看見恁般標致﹐喜得神魂飄蕩。”《中国民间故事选·西朗卡布》:“美丽的姑娘织出这么多漂亮的花布……远近的后生也弄得神魂飘荡起来。”《红楼梦》第一百回:“{寳玉}聽了﹐更以爲實。又想前日自己神魂飄蕩之時﹐曾見一人﹐説是{黛玉}生不同人﹐死不同鬼﹐必是那裏的仙子臨凡。”
神魂蕩颺-汉语大词典
神魂蕩颺
【1】形容精神飘忽。《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宣教方在神魂蕩颺之際﹐恰像身子不是自己的﹐雖然聽得有些詫異﹐没工夫得疑慮别的﹐還只一味癡想。”{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添香侍香似風狂﹐執磬的頭陀呆了半晌﹐作法的闍黎神魂蕩颺﹐不顧那本師和尚﹐聒起那法堂。”
神蕩-汉语大词典
神蕩
【1】心神不定。{唐}{李复言}《续玄怪录·张质》:“{質}之馬爲鬼所取……{質}歸憩數日﹐方能言﹐然神識遂闕。{元和}六年﹐{質}尉{彭城}﹐{李生}者爲之宰﹐訝其神蕩﹐説奇以導之﹐{質}因具言也。”
破家蕩産-汉语大词典
破家蕩産
【1】耗尽家产。{明}{俞弁}《逸老堂诗话》卷下:“{成化}間﹐{吴中}大水﹐郡守{劉瑀}酷虐子民﹐督徵糧税﹐鄉民苦楚﹐血肉狼藉﹐破産蕩業﹐不勝拷掠。”亦省作“[破蕩]”。{宋}{戴埴}《鼠璞·盐法》:“民無貲更鈔﹐已納錢悉乾没﹐商賈破蕩﹐盜販者多﹐追捕日繁﹐而盜賊熾矣。”{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款犯》:“然而被扳者長途解審﹐黑禁幽囚﹐六問三推﹐經年累月﹐迨至水落石出﹐而身家業已破蕩矣。”《醒世恒言·灌园叟晩逢仙女》:“觸着他的﹐風波立至﹐必要弄得那人破家蕩産﹐方才罷手。”{清}{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醋瓶画匣》:“樗蒱六博之好﹐倡樓妓館之遊﹐往往破家蕩産。”亦作“[破家蕩業]”﹑“[破産蕩業]”。《元典章·刑部十九·禁诱略》:“必須督責補買﹐及供給一切諸物。因而逼臨﹐破家蕩業﹐無可展免。”《朱子语类》卷一一一:“寬鄉富家多﹐狹鄉富家少。狹鄉富家﹐靳靳自足﹐一被應役﹐無不破家蕩産。”
破家蕩業-汉语大词典
破家蕩業
【1】见“破家蕩産”。
破産蕩業-汉语大词典
破産蕩業
【1】见“破家蕩産”。
破蕩-汉语大词典
破蕩
【1】见“破家蕩産”。
相蕩-汉语大词典
相蕩
【1】见“相盪”。
眼迷心蕩-汉语大词典
眼迷心蕩
【1】眼光迷乱,心神摇荡。形容见美色而不能自持的神情。《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那院判一見了{小娟}﹐真箇眼迷心蕩。”
盈蕩-汉语大词典
盈蕩
【1】《左传·庄公四年》:“〔{楚武王}〕伐{隨},將齊,入告夫人{鄧曼}曰:‘余心蕩。’{鄧曼}歎曰:‘王禄盡矣。盈而蕩,天之道也。先君其知之矣。故臨武事,將發大命,而蕩王心焉。’”{杜预}注:“{武王}始起其衆,僭號稱王,陳兵授師,志意盈滿,臨齊而散。”后以“盈蕩”指自满。{唐太宗}《帝京篇》之十:“人道惡高危﹐虚心戒盈蕩。”
蠲蕩-汉语大词典
蠲蕩
【1】消除;废除。《晋书·慕容垂载记》:“陛下鍾百王之季﹐廓中興之業﹐天下漸平﹐兵革方偃﹐誠宜蠲蕩瑕穢﹐率由舊章。”《新唐书·元结传》:“天子能行已言之令﹐必將來之法﹐雜傜弊制﹐拘忌煩令﹐一切蠲蕩。”
皓蕩-汉语大词典
皓蕩
【1】广阔无边貌。{南朝} {梁}{江淹}《丽色赋》:“張烟霧於海際﹐耀光景於河渚。乘天梁而皓蕩﹐叫帝閽而延佇。”
空蕩蕩-汉语大词典
空蕩蕩
【1】形容空无所有。{元}{李行道}《灰阑记》第三折:“濕浸浸棒瘡疼痛﹐哽咽咽千啼萬哭﹐空蕩蕩那討一餐。”《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六:“拿了堂前之燈﹐到裏面一照﹐房裏空蕩蕩。”{鲁迅}《呐喊·阿Q正传》:“{赵司晨}脑后空荡荡的走来﹐看见的人大嚷说:‘嚄﹐革命党来了!’”
疏蕩-汉语大词典
疏蕩
亦作“[疎蕩]”【1】见“疏宕”。
矜蕩-汉语大词典
矜蕩
【1】骄矜放荡。《新唐书·李载义传》:“性矜蕩﹐好與豪傑游﹐力挽彊搏鬭。”
耗蕩-汉语大词典
耗蕩
【1】挥霍。{宋}{彭乘}《墨客挥犀》卷五:“余有外親﹐曾爲蟲入耳﹐自謂必死﹐乃極其家所有﹐恣情耗蕩。凡數年﹐家業遂破。”【2】损耗。《三国志平话》卷下:“軍師少爲莊農﹐見耗蕩田種﹐軍師煩惱。”
西除東蕩-汉语大词典
西除東蕩
【1】到处征剿。形容身经百战。{明}{无名氏}《十样锦》第二折:“想我年紀小時﹐南討北征﹐西除東蕩﹐鞍不離身﹐甲不離馬背﹐多曾建功來。”{元}{李寿卿}《伍员吹箫》第一折:“俺也曾西除東蕩﹐把功勞立下幾樁樁。”
覆蕩-汉语大词典
覆蕩
【1】谓扫荡平定。{唐}{封演}《封氏闻见记·绳妓》:“自{安寇}覆蕩﹐伶倫分散﹐外方始有此妓。”
虚蕩-汉语大词典
虚蕩
【1】谓浮夸而不切实际。《晋书·怀帝愍帝纪论》:“學者以{老}{莊}爲宗而黜六經﹐談者以虚蕩爲辨而賤名檢。”
融和駘蕩-汉语大词典
融和駘蕩
【1】和煦荡漾。{金}{王若虚}《滹南诗话》卷上:“{梅聖俞}愛{嚴維}‘柳塘春水慢﹐花塢夕陽遲’之句﹐以爲天容時態﹐融和駘蕩﹐如在目前。”
蠱蕩-汉语大词典
蠱蕩
【1】惑乱;迷惑动摇。{宋}{周煇}《清波别志》卷上:“爾後有以豐亨豫大之説﹐蠱蕩上意﹐及命巨璫五輩﹐分地展治宫禁﹐土木華侈﹐糜費金寶﹐何可數計。”
簸蕩-汉语大词典
簸蕩
亦作“[簸盪]”【1】飘荡。{南朝} {宋}{鲍照}《拟行路难》诗之八:“陽春沃若二三月﹐從風簸簜蕩西家。”{清}{龚自珍}《释风》:“古人之世﹐儵而爲今之世;今人之世﹐儵而爲後之世;旋轉簸盪而不已。”{唐}{杜甫}《沙苑行》:“角壯翻同麋鹿遊﹐浮深簸蕩黿鼉窟。”{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汪士秀》:“四面湖水奔注﹐砰砰作響。俄一噴湧﹐則浪接星斗﹐萬舟簸盪。”{宋}{王安石}《同王浚贤良赋龟》诗:“{番禺}使君邂逅見﹐知困簸蕩因嗟矜。”
袪蕩-汉语大词典
袪蕩
【1】清除。袪, 通“祛”。《宋书·文帝纪》:“今氛祲袪蕩﹐宇内寧晏﹐旌賢弘化﹐於是乎始。”
袒蕩-汉语大词典
袒蕩
【1】坦率, 不做作。{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二一章二:“{正始}之际﹐崇尚清淡﹐士大夫以寥廓之言﹐袒荡之行相高﹐更增进了文辞的隽永。”
英蕩-汉语大词典
英蕩
亦作“[英簜]”【1】古代竹制的符节, 持之以作凭证, 犹{汉}代的竹使符。后亦泛指外任官员的印信和证件。《周礼·地官·掌节》:“凡邦國之使節﹐山國用虎節﹐土國用人節﹐澤國用龍節﹐皆金也。以英蕩輔之。”{郑玄}注:“{杜子春}云:‘蕩﹐當爲帑﹐謂以函器盛此節。’或曰:‘英蕩﹐畫函。’”{孙诒让}正义:“{丁晏}云:‘……《續漢·百官志》{劉}注引{干}注云:“英﹐刻書也;蕩﹐竹箭也。刻而書其所使之事﹐以助三節之信。則{漢}之竹使符者﹐亦取則於故事也。”’{惠士奇}云:‘{干}説是。英蕩者﹐傳也。凡達節皆有傳﹐傳所以輔節。節以金﹐傳以竹。’……此以英蕩輔節﹐下又云以傳輔節﹐英蕩似與傳相近。若如{子春}説爲函器﹐函﹑節相將﹐非所以言輔。{干}義長於{杜}。”{清}{黄遵宪}《大狱》诗之四:“詎我持英簜﹐容人擊副車。”{清}{黄遵宪}《流求歌》:“英簜雙持龍虎節﹐繡衣直指{鳳麟洲}。”
茫蕩-汉语大词典
茫蕩
【1】放浪, 放荡。《晋书·庾敳传》:“真人都遣穢累兮﹐性茫蕩而無岸。”
莽蕩蕩-汉语大词典
莽蕩蕩
【1】辽阔旷远貌。{朱自清}《转眼》诗:“这样莽荡荡的世界中﹐到底那里是他的路呢!”
莽蕩-汉语大词典
莽蕩
【1】辽阔无际。{汉}{班固}《北征赋》:“野蕭條以莽蕩﹐迥千里而無家。”《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子胥}行至莽蕩山間﹐按劍悲歌而歎。”{清}{谭嗣同}《崆峒》诗:“斗星高被衆峰吞﹐莽蕩山河劍氣昏。”《新华月报》1979年第7期:“这条莽荡的{黄河}﹐一下分散作无数条细流﹐如万千缨络闪烁飘拂。”【2】迂阔; 迂远不切实际。{宋}{叶適}《赠岩电隐士》诗:“近時術人多莽蕩﹐要把虚名隨妄想。”{明}{袁宏道}《答陶周望书》:“{小修}舊見弟如此商榷﹐亦以弟爲莽蕩﹐今不復然矣。”【3】激荡; 震撼。{漱岩}《杨哲高烈士悼歌》:“風雲莽蕩{武昌}城﹐大陸龍蟄雷一聲。”
莽莽蕩蕩-汉语大词典
莽莽蕩蕩
【1】广远貌。{杨朔}《亚洲日出》:“回{开罗}的路上﹐天已向晩﹐我们仍旧沿着{苏伊士运河}走。往西一望:莽莽荡荡一个大湖泊﹐满是芦苇。”{章烙}《罗炳辉同志二三事》:“一路上﹐大路不走走小路﹐小路不走走田埂﹐后来索性不走平整的地方﹐只是往莽莽荡荡的山峦上走去。”
荷蕩-汉语大词典
荷蕩
【1】生长荷花的湖。{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荷花三娘子》:“至{南湖}﹐見荷蕩佳麗頗多。”
葉蕩-汉语大词典
葉蕩
【1】轻薄浮荡。{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六:“{秋胡}一妬婦﹐{劉知幾}《史通》詆之甚力。乃樂府外﹐前人又有詩云:‘郎心葉蕩妾冰清﹐郎説黄金妾不應;若使偶然通一語﹐半生誰信守孤燈。’”
蕩-汉语大词典
蕩
“[荡]”的繁体字。《廣韻》徒朗切,上蕩,定。【1】搖动;摆动。《左传·僖公三年》:“{齊侯}與{蔡姬}乘舟于囿,蕩公。公懼,變色;禁之,不可。”{南朝 梁}{萧子云}《春思》诗:“春風蕩羅帳,餘花落鏡奩。”{明}{孙蕡}《湖州乐》诗:“{吴}姬畫舫小於斛,蕩槳出城沿月回。”{徐迟}《黄山记》:“他在飞腾,在荡秋千。”【2】引申为动摇。《左传·庄公四年》:“將齊,入,告夫人{鄧曼}曰:‘余心蕩。’”{杨伯峻}注:“蕩,動摇。”《荀子·劝学》:“是故權利不能傾也,羣衆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蕩也。”【3】震荡;激荡。《礼记·乐记》:“地氣上齊,天氣下降,陰陽相摩,天地相蕩。”{郑玄}注:“蕩,猶動也。”{唐}{韩愈}《送孟东野序》:“水之無聲,風蕩之鳴。”{清}{王夫之}《示侄我文》:“空花奪目,驚波蕩魄。”{刘肖无}《彭海群》:“在你小小的心海里,荡起了一点波澜。”【4】引申为萌动。《礼记·月令》:“〔仲冬之月〕是月也,日短至,陰陽争,諸生蕩。”{郑玄}注:“蕩,謂物動萌牙也。”【5】流,排泄。《周礼·地官·稻人》:“稻人掌稼下地,以瀦畜水,以防止水,以溝蕩水。”{郑玄}注:“{杜子春}讀蕩爲和蕩,謂以溝行水也。”【6】洗涤。《西游记》第四六回:“小和尚一向不曾洗澡,這兩日皮膚燥癢,好歹蕩蕩去。”【7】荡涤;清除。《礼记·昏义》:“是故日食則天子素服,而脩六官之職,蕩天下之陽事。”{郑玄}注:“蕩,蕩滌,去穢惡也。”{晋}{张协}《杂诗》之一:“秋夜凉風起,清氣蕩暄濁。”{宋}{叶適}《绍兴府新置二庄记》:“{越}之西皆海,水怒防失,冒{寳盆},隳{白楊市},兩縣間蕩爲滄溟。”《醒世姻缘传》第三四回:“〔{尉遲敬德}〕得了這股財帛,纔有力量輔佐{唐太宗}東蕩西除,做了元勛世胄。”{郭沫若}《女神·沙上的脚印三》:“海潮哟,别要荡去了沙上的脚印!”【8】毁坏;破坏。《国语·周语下》:“夫{周},高山﹑廣川﹑大藪也,故能生是良材,而{幽王}蕩以爲魁陵﹑糞土﹑溝瀆。”【9】恣纵;放荡不羁。《书·毕命》:“世禄之家,鮮克由禮,以蕩陵德,實悖天道。”《论语·阳货》:“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蕩。”{汉}{枚乘}《七发》:“列坐縱酒,蕩樂娱心。”{宋}{司马光}《投壶新格》:“蕩而無度,將以自敗。”{茅盾}《子夜》三:“男人和女人扭在一堆,笑的更荡。”【10】诱惑;迷惑。{汉}{荀悦}《申鉴·政体》:“聽言責事,舉名察實,無或詐僞,以蕩衆心。”{前蜀}{朱希济}《妖妄传·素娥》:“某非他怪,乃花月之妖,上帝遣來,亦以多言蕩公之心,將興{李氏}。”《明史·儒林传二·贺钦》:“近如{王振}﹑{曹吉祥}﹑{汪直}等……或引左道,進淫巧,以蕩上心。”【11】平坦。《诗·齐风·南山》:“{魯}道有蕩,{齊}子由歸。”{毛}传:“蕩,平易也。”【12】引申为平等。{鲁迅}《坟·文化偏至论》:“使天下人人歸于一致,社會之内,蕩無高卑,此其爲理想誠美矣。”【13】广大。《左传·襄公二十九年》:“美哉,蕩乎!樂而不淫,其{周公}之東乎!”【14】引申为渺茫。《荀子·儒效》:“道過{三代}謂之蕩。”{杨倞}注:“道過{三代}已前,事已久遠,則爲浩蕩難信也。”【15】宽恕。{唐}{元稹}《弹奏剑南东川节度使状》:“賊軍奄至,暫被脅從,狂寇既平,再蒙恩蕩。”【16】闲逛。《西游记》第五回:“今日東游,明日西蕩,雲去雲來,行踪不定。”《醒世恒言·汪大尹火焚宝莲寺》:“〔{至慧}〕一路胡思亂想,行一步,懶一步,慢騰騰的蕩至寺中。”《雪岩外传》第四回:“天已晩了,也没甚去處,咱們不如蕩到{慶餘堂}去坐坐。”【17】冲撞;冲杀;触碰。《晋书·刘矅载记》:“{隴}上歌之曰:‘{隴}上壯士有{陳安}……十蕩十决無當前。’”{唐}{柳宗元}《三戒·黔之驴》:“〔{虎〕稍近益狎,蕩倚衝冒,驢不勝怒,蹄之。”{明}{杨慎}《古今风谣·隋大业长白山谣》:“忽聞官軍至,提刀向前蕩。”【18】浅水湖;沼泽。{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诗之十四:“湖蓮舊蕩藕新翻,小小荷錢没漲痕。”《水浒传》第十九回:“又行不到兩條港汊,只聽得蘆花蕩裏打唿哨。”{清}{魏源}《东南七郡水利略叙》:“{太湖}匯源水之來,湖所不能容者,則亞而爲蕩,爲漾,爲茆,爲淀。”{鲁迅}《朝花夕拾·范爱农》:“第二天打捞尸体,是在菱荡里找到的。”【19】心悸。一种心动加速的症状。{南朝 齐}{褚澄}《褚氏遗书·本气》:“心虚則氣入而爲蕩,肺虚則氣入而爲喘。”【20】同“[簜]”。大竹。《周礼·地官·掌节》:“凡邦國之使節,山國用虎節,土國用人節,澤國用龍節,皆金也,以英蕩輔之。”{郑玄}注:“{杜子春}云:‘蕩當爲帑。’謂以函器盛此節。或曰:英蕩,畫函。”按,《後汉书·百官志三》{刘昭}注引{晋}{干宝}曰:“英,刻書也。蕩,竹箭也。刻而書其所使之事,以助三節之信。”【21】姓。{春秋}{宋}有{荡泽}。见《左传·成公十五年》。
蕩隳-汉语大词典
蕩隳
【1】毁坏。{宋}{苏舜钦}《符瑞》:“政化蕩隳﹐虐戕下民﹐刑罰熾張﹐頌聲寥寂。”
蕩潏-汉语大词典
蕩潏
【1】涌腾起伏。{南朝} {齐}{张融}《海赋》:“沙嶼相接﹐洲島相連﹐東西蕩潏﹐如滿於天。”{唐}{陈子昂}《感遇》诗之二二:“雲海方蕩潏﹐孤鱗安得寧?”{宋}{苏辙}《舟中听琴》诗:“翻回蕩潏有遺韵﹐琴意忽忽從此生。”
蕩颺-汉语大词典
蕩颺
【1】飘扬; 飘荡。《东周列国志》第四一回:“{越椒}見大將旗迎風蕩颺﹐一箭射將下來。”{唐}{权德舆}《自桐庐如兰溪有寄》诗:“風前蕩颺雙飛蝶﹐花裏間關百囀鶯。”{元}{汤式}《哨遍·新建构栏教坊求赞》套曲:“{魯}麟呈瑞﹐{周}鳳來儀﹐天香蕩颺酒旗風﹐甘露調和落花泥。”{唐}{赵氏}《杂言》诗:“杏花如雪柳垂絲﹐春風蕩颺不同枝。”
蕩滌-汉语大词典
蕩滌
【1】冲洗; 清除。《古诗十九首·东城高且长》:“蕩滌放情志﹐何爲自結束。”{宋}{曾巩}《延庆寺》诗:“好風吹雨來﹐暑氣一蕩滌。”{秦牧}《艺海拾贝·笑的力量》:“笑声有时又像清泉﹐可以让人的灵魂在其中好好荡涤一下。”{汉}{荀悦}《汉纪·宣帝纪一》:“蕩滌煩文﹐除民疾苦。”《剪灯新话·申阳洞记》:“不意君能爲我掃除讎怨﹐蕩滌凶邪﹐敢不致謝!”
蕩駘-汉语大词典
蕩駘
【1】骀荡。悠然自得。《晋书·夏侯湛传》:“雍容藝文﹐蕩駘儒林﹐志不輟著述之業﹐口不釋《雅》《頌》之音。”【2】骀荡。安详娴雅貌。《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一·子夜四时歌春歌四》:“妖冶顔蕩駘﹐景色復多媚。”
蕩佚-汉语大词典
蕩佚
【1】放纵; 不受约束。{陶曾佑}《论文学之势力及其关系》:“用之於不善﹐實足以滅國絶種﹐伏億萬里之病根﹐而蕩佚意志﹐錮蔽見聞……又其微焉者也。”{清}{侯方域}《豫省试策二》:“聖人之治天下也﹐未嘗不可以蕩佚簡易者爲之。”《後汉书·冯衍传下》:“常務道德之實﹐而不求當世之名﹐闊略杪小之禮﹐蕩佚人閒之事。”{李贤}注:“放蕩縱逸﹐不拘恒俗也。”
蕩軼-汉语大词典
蕩軼
同“[蕩佚]”【1】{宋}{苏舜钦}《杜谊孝子传》:“所在泯泯﹐無所取法﹐率情放俗﹐蕩軼不還。”{明}{陈子龙}《<佩月堂诗稿>序》:“若乃蕩軼而不失其貞﹐頽怨而不失其厚……其在志氣之間乎?”{清}{郑燮}《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近日頗有聽鼓兒詞﹐以鬭葉爲戲者﹐風俗蕩軼﹐亟宜戒之。”
蕩散-汉语大词典
蕩散
【1】消失; 毁败。《警世通言·小夫人金钱赠年少》:“{東京}{汴州}{開封府}界有個員外﹐年踰六旬﹐鬚髮皤然﹐只因不伏老﹐兀自貪色﹐蕩散了一個家計。”{清}{王夫之}《九昭》:“日長逝而不留兮﹐固蕩散其匪今。”{唐}{冯贽}《云仙杂记·蜀中厚朴》:“{蜀中}厚朴﹐若酒後采之﹐紫色蕩散﹐用輒無力。”
蕩蠲-汉语大词典
蕩蠲
【1】消除。{前蜀}{杜光庭}《赵郜助中元黄箓斋词》:“冀蒙聖力﹐俯鑒愚衷﹐開罪書而解赦愆尤﹐豁塵累而蕩蠲厄難。”
蕩掉-汉语大词典
蕩掉
【1】摆动。{唐}{李贺}《春归昌谷》诗:“龍皮相排戛﹐翠羽更蕩掉。”
蕩户-汉语大词典
蕩户
【1】恃湖塘水产为生的人家。《清平山堂话本·西湖三塔记》:“二人直送{宣贊}到家。媽媽得知﹐出來見了二人。蕩户説救{宣贊}一事﹐老媽大喜。”{宋}{周密}《癸辛杂识别集上·南风损藕》:“近聞{亭臯}蕩户云:‘每歲夏月﹐南風少則好藕。’”
蕩檢-汉语大词典
蕩檢
【1】谓行为放荡, 不守礼法。{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黄九郎》:“迎風待月﹐尚有蕩檢之譏。”{清}{余怀}《板桥杂记·丽品》:“兒雖風塵賤質﹐然非好淫蕩檢者流。”
蕩惑-汉语大词典
蕩惑
【1】迷惑。{宋}{苏洵}《苏氏族谱亭记》:“其輿馬奕赫﹐婢妾靚麗﹐足以蕩惑里巷之小人。”
蕩口-汉语大词典
蕩口
【1】徒劳口舌。意谓空言。《墨子·耕柱》:“言足以復行者﹐常之;不足以舉行者﹐勿常。不足以舉行而常之﹐是蕩口也。”{孙诒让}间诂:“謂不可行而空言﹐是徒敝其口也。”
蕩墜-汉语大词典
蕩墜
【1】毁灭; 倾覆。{南朝} {陈}{徐陵}《劝进梁元帝表》:“自無妄爲象﹐鍾禍上京﹐梟獍虔劉﹐宗社蕩墜。”
蕩然-汉语大词典
蕩然
【1】坦荡; 宽大。《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陛下邁蹤古聖﹐蕩然無忌﹐故雖敵國誹謗之言﹐咸肆其辭而無革諱。”{南朝} {梁}{陶弘景}《冥通记》卷三:“〔{周太玄}〕昔標懷道之志﹐今見蕩然之德﹐上合乾綱﹐下應地紀﹐依如仙格﹐合中品之上。”{宋}{苏轼}《因擒鬼章论西羌夏人事宜札子》:“若非心服﹐則吾雖蕩然開懷﹐待之如舊﹐能必其不叛乎?”【2】空寂貌。《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十八界既空﹐一切皆空﹐唯有本心蕩然清净。”{元}{白樸}《东墙记》第二折:“小生{馬文輔}﹐自從那日見了那小姐之後﹐朝則忘食﹐夜則廢寢﹐其心蕩然﹐如有所失。”{杨沫}《乡思的朝和暮》:“如今荡然的空场上﹐只留得他用来烤火的一个凹形大石钵。”【3】放纵; 无拘束。{明}{王廷相}《慎言·御民》:“夫法以治之﹐而猶有意外之奸﹐况蕩然自由乎?”《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论》:“{魯連}其指意雖不合義﹐然余多其在布衣之位﹐蕩然肆志﹐不詘於諸侯。”{宋}{苏洵}《诗论》:“吾法既已大弃而不顧﹐則人之好色與怨其父兄之心﹐將遂蕩然無所隔限。”【4】毁坏; 消失。{唐}{白行简}《李娃传》:“歲餘﹐資財僕馬蕩然。”《後汉书·党锢传序》:“朝野崩離﹐綱紀文章蕩然矣。”{鲁迅}《坟·文化偏至论》:“沉溺逝波﹐莫知所届﹐文明真髓﹐頃刻蕩然。”
蕩除-汉语大词典
蕩除
【1】肃清, 彻底消除。《後汉书·苏竟传》:“太白﹑辰星自亡{新}之末﹐失行筭度……或盈縮成鉤﹐或偃蹇不禁﹐皆大運蕩除之祥﹐聖帝應符之兆也。”《明史·外国传二·安南》:“願興弔伐之師﹐隆繼絶之義﹐蕩除奸凶。”{唐}{陆龟蒙}《彼农》诗之一:“世路巇險﹐淳風蕩除。”{鲁迅}《坟·写在<坟>後面》:“倘非天縱之聖﹐積習當然也不能頓然蕩除。”
蕩婦-汉语大词典
蕩婦
【1】古指荡子之妇。{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罗刹海市》:“君似征人﹐妾作蕩婦﹐即置而不御﹐亦何得謂非琴瑟哉。”《花月痕》第四二回:“那{紹深}許多姬妾﹐都是怨女蕩婦。”【2】古指倡妇。{南朝} {梁}{简文帝}《执笔戏书》诗:“舞女及{燕}姬﹐倡樓復蕩婦。”【3】指淫荡的妇女。{叶紫}《星》第一章一:“一个面孔涂得像{燕山}花的有名的荡妇{柳大娘}截断了麻子的话。”{清}{朱克敬}《瞑庵杂识》卷二:“《三百篇》中﹐皆詩人旁觀感慨﹐美刺以示勸懲﹐非賢者自炫才良﹐蕩婦自書供狀也。”
蕩析-汉语大词典
蕩析
【1】动荡离散。{南朝} {齐}{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之五:“{晉}氏不綱﹐關河蕩析。”{李大钊}《大哀篇》:“天災乘之﹐人禍臨之﹐蕩析離居﹐轉死溝洫。”《书·盘庚下》:“今我民用蕩析離居﹐罔有定極。”《新唐书·朱敬则传》:“時賦歛繁重﹐民多蕩析。”【2】引申为消灭;毁灭。{唐}{杜甫}《北征》诗:“姦臣竟葅醢﹐同惡隨蕩析。”
蕩魂攝魄-汉语大词典
蕩魂攝魄
【1】震撼心神。{叶圣陶}《倪焕之》十:“灯会自然搞得异常热闹﹐煊赫﹐每夜有新的名色﹐每夜有麻醉观众的荡魂摄魄的景象。”
蕩子-汉语大词典
蕩子
【1】浪荡子。谓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或败坏家业的人。{巴金}《沉默集·丹东的悲哀》:“他说那些喝酒赌钱吃得饱饱贪图淫乐的荡子﹐是共和国的大敌。”{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章阿端》:“妾{章氏}﹐小字{阿端}﹐誤適蕩子﹐剛愎不仁﹐横加折辱。”{清}{周在浚}《行述》:“女﹐{吴興}人﹐北里{朱某}計購之渡{江}﹐逼與蕩子夜合﹐女弗從。”【2】指辞家远出﹑羁旅忘返的男子。{元}本{高明}《琵琶记·赵五娘忆夫》:“君身豈蕩子﹐妾非蕩子婦。”{严复}《出都留别林纾》诗:“可憐一卷《茶花女》﹐斷盡{支那}蕩子腸。”《文选·古诗<青青河畔草>》:“蕩子行不歸﹐空牀難獨守。”{李善}注:“《列子》曰:有人去鄉土遊於四方而不歸者﹐世謂之爲狂蕩之人也。”{唐}{杜甫}《冬晩送长孙渐舍人归州》诗:“參卿休坐幄﹐蕩子不還鄉。”
蕩攘-汉语大词典
蕩攘
【1】清除。{唐}{元结}《大唐中兴颂》:“儲皇撫戎﹐蕩攘羣兇。”《新唐书·黎幹传》:“{神堯}拯{隋}室之亂……汛掃蕩攘﹐羣兇無餘。”{宋}{李纲}《宫祠谢表》:“〔臣〕蒙起廢於丘壑之間﹐使收功於桑榆之日﹐蕩攘羣盜﹐循撫疲民。”
蕩漭-汉语大词典
蕩漭
【1】广阔无边貌。{唐}{王维}《送高適弟耽归临淮》诗:“杳冥滄洲上﹐蕩漭無人知。”{唐}{储光羲}《巩城东庄道中》诗:“春源既蕩漭﹐伏戰亦睢盱。”
蕩舟-汉语大词典
蕩舟
【1】簸荡船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蔡}女爲{桓公}妻﹐{桓公}與之乘舟﹐夫人蕩舟﹐{桓公}大懼。”《淮南子·人间训》:“{蔡}女蕩舟﹐{齊}師大侵{楚}。”【2】用水师冲锋陷阵。{顾炎武}《日知录·奡荡舟》:“古人以左右衝殺爲盪﹐陳其鋭卒﹐謂之跳盪﹐别帥謂之盪主。”《论语·宪问》:“{羿}善射﹐{奡}蕩(盪)舟﹐俱不得其死然。”【3】划船。{南朝}{梁元帝}《采莲赋》:“妖童媛女﹐蕩舟心許。”{唐}{李咸用}《横塘行》:“紅綃撇水蕩舟人﹐畫橈摻摻柔荑白。”{元}{倪瓒}《九日过彦行用韵》:“蕩舟烟景晩﹐舉盃當素秋。”
蕩平-汉语大词典
蕩平
【1】平坦。{明}{李贽}《答邓石阳书》:“世間蕩平大路﹐千人共由﹐萬人共履。”{明}{高攀龙}《讲义·绝四章》:“吾性蕩平正直﹐合下與天地同體。”《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來到街頭﹐只見……一條無偏無倚的蕩平大路。”{章炳麟}《代议然否论》:“如是而王道蕩平﹐大圜停水之中無少有坎窞矣。”【2】扫荡平定。{郭沫若}《孔雀胆》第三幕第二场:“国王根据{苏成}回来的报告﹐{山}东已经荡平。”{清}{李渔}《奈何天·攒羊》:“到此方知邊塞苦﹐悔仗才猷事遠征﹐何時奏蕩平?”{汉}{阮瑀}《为曹公作书与孙权》:“幸蒙國朝將泰之運﹐蕩平天下﹐懷集異類。”{宋}{苏辙}《论渠阳蛮事札子》:“蓋{沅州}等處﹐昔皆用兵誅鋤首領﹐或徙置内地﹐蕩平巢穴﹐故所置州縣﹐久遠得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