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一个集成语、谚语、俗语、俚语、俏皮话、歇后语分享学习网站,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好学之士,齐心合力,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繹

繹(繹)是什么意思

  • 尋繹-汉语大词典

    尋繹

    【1】犹推移。{晋}{陶潜}《己酉岁九月九日》诗:“萬化相尋繹﹐人生豈不勞?”【2】追思。《周书·邵惠公颢传》:“而災釁仍集﹐丁此窮憂﹐至性過人﹐遂增舊疾﹐因兹毁頓﹐以至薨殂。尋繹貫切﹐不能自已。”{宋}{秦观}《虞氏夫人墓志铭》:“{仙源}之殁﹐幾三十年﹐而君尋繹悼念﹐眷眷不忘如初。”【3】抽引推求。{茅盾}《虹》:“{梅女士}从她们的眼光中却寻绎出这样的意义来了:如何?早料到是这一番话!”《汉书·循吏传·黄霸》:“米鹽靡密﹐初若煩碎﹐然{霸}精力能推行之。吏民見者﹐語次尋繹﹐問它陰伏﹐以相參考。”{颜师古}注:“繹﹐謂抽引而出也。”{唐}{刘知幾}《史通·惑经》:“經既不書﹐傳又缺載﹐缺略如此﹐尋繹難知。”{明}{归有光}《与沈敬甫》:“{蘇}{秦}二公文字少嘗讀﹐今忘之﹐俟再尋繹也。”

  • 導繹-汉语大词典

    導繹

    【1】见“導譯”。

  • 吟繹-汉语大词典

    吟繹

    【1】吟诵寻绎。{清}{薛雪}《一瓢诗话》五二:“古人作詩到平澹處﹐令人吟繹不盡。”{唐}{杨於陵}《和权载之离合诗》:“昨來恣吟繹﹐日覺祛蒙鄙。”

  • 衍繹-汉语大词典

    衍繹

    【1】演变继续。{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二七章:“{唐}﹑{五代}以来的‘词’的一个新诗体﹐其作风差不多都是由此而衍绎下去的。”【2】推演引申。《新唐书·陆贽传》:“從狩{奉天}﹐機務填總﹐遠近調發﹐奏請報下﹐書詔日數百﹐{贄}初若不經思﹐逮成﹐皆周盡事情﹐衍繹孰復﹐人人可曉。”{元}{陈澔}《<礼记集说>序》:“會萃衍繹而附之臆見之言﹐名曰《禮記集説》。”

  • 玩繹-汉语大词典

    玩繹

    【1】玩味探求。{明}{王鏊}《重刊<唐六典>序》:“〔《唐六典》〕世無刻本﹐間於中祕得其書﹐伏讀玩繹﹐手録以歸。”{宋}{叶適}《题<二刘文集>後》:“幸其猶有存者﹐豈可不爲之勤重玩繹之歟!”

  • 理繹-汉语大词典

    理繹

    【1】阐述,分析。{三国} {魏}{刘劭}《人物志·体别》:“論辨理繹﹐失在流宕。”

  • 温繹-汉语大词典

    温繹

    【1】温雅而有条理。{元}{陆友}《研北杂志》卷上:“{廖明略}謂{范曄}之文﹐秀整温繹。”【2】温习推究。{明}{宋濂}《<白云稿>序》:“學文以六經爲根本﹐{遷}{固}二史爲波瀾。二史姑遲遲﹐盍先從事於經乎?{濂}取而温繹之﹐不知有寒暑晝夜。”

  • 游繹-汉语大词典

    游繹

    【1】游弋。《捻军资料别集·曾国藩函》:“群捻游繹{登}{萊}﹐{李}帥檄調諸軍布置{運}防及{膠}{萊}{河}防﹐將欲蹙之海隅。”{清}{曾国藩}《复丁雨生书》:“{豫}境捻匪游繹{汝}{光}﹐侵軼{羅}{麻}﹐將爲{鄂}{皖}公患。”

  • 演繹推理-汉语大词典

    演繹推理

    【1】通称演绎法。旧译“外籀”。由一般原理推演出特殊结论的一种推理。{孙犁}《澹定集·<文艺增刊>辟栏说明》:“一切从书本上寻章摘句﹐演绎推理而成的‘创作方法’不收。”

  • 演繹-汉语大词典

    演繹

    【1】推演铺陈。《朱子语类》卷六七:“{漢}儒解經﹐依經演繹;{晉}人則不然﹐捨經而自作文。”{明}{胡应麟}《诗薮·闰馀上》:“蓋後人因此演繹爲傳奇﹐而以狀元附會。{用修}據爲事實﹐恐未然。”{郭沫若}《文艺论集续集·关于文艺的不朽性》:“所谓民族性的优越﹐所谓人性的甚么﹐都是由先有艺术有不朽性的这个观念演绎出的。”【2】由一般原理推演出特殊情况下的结论。{章炳麟}《论承用“维新”二字之荒谬》:“凡夫名詞字義﹐遠因于古訓﹐近創于己見者﹐此必使名實相符﹐而後立言可免于紕繆。不然﹐觀其概義則通﹐而加以演繹﹐則必不可通。”

  • 演繹法-汉语大词典

    演繹法

    【1】演绎推理。

  • 抽繹-汉语大词典

    抽繹

    【1】理其端绪;演绎。{清}{方苞}《<杨黄在时文>序》:“{聞喜}{楊黄在}守選京師﹐與余交閒﹐出其時文﹐能曲暢所欲言﹐以顯事物之理﹐又能抽繹先儒之書﹐而發其端緒之未竟者。”{明}{归有光}《隆庆元年浙江程策》之一:“朕更歷世故﹐創業艱難﹐常慮子孫不知所守﹐故爲此書。日夜以思﹐具悉周至。抽繹六年﹐始克成編。”{郭沫若}《蒲剑集·庄子与鲁迅》:“我说‘他是靠打草鞋吃饭的人’﹐也就是从《列御寇篇》中的一段故事里抽绎出来的。”

  • 披繹-汉语大词典

    披繹

    【1】披阅寻绎。{明}{宋濂}《<清啸後藳>序》:“予來京師﹐復得窺其《後藳》﹐而{胡君}遂徵爲之序。予披繹再四。”

  • 推繹-汉语大词典

    推繹

    【1】推求寻绎。{梁启超}《敬告我同业诸君》:“比近事﹐察現象﹐而思所以推繹之﹐發明之﹐以利國民。”

  • 探繹-汉语大词典

    探繹

    【1】探索演绎。{郭沫若}《文艺论集·波斯诗人莪默伽亚谟》:“{莪默}居于{纳霞堡}以至于死﹐一生之中忙于各种知识之探绎。”

  • 繹-汉语大词典

    【1】犹绸绎。谓理出头绪。{章炳麟}《与刘光汉书》:“繹古義﹐斷在斯文﹐此儀所以珍爲鴻寶也。”

  • 文繹-汉语大词典

    文繹

    【1】文理。《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於是文繹復集﹐乃始講德。”{吕延济}注:“繹﹐理也。”

  • 燖繹-汉语大词典

    燖繹

    【1】熟诵推究。{清}{包世臣}《与杨季子论文书》:“其有燖繹前人名作﹐摘其微疵﹐抑揚生議﹐以尊己見﹐所謂蠹生於木而反食其木。”

  • 熟繹-汉语大词典

    熟繹

    【1】仔细寻绎。{清}{王夫之}《薑斋诗话》卷二:“熟繹上下文﹐涵泳以求其立言之指﹐則差别畢見矣。”

  • 思繹-汉语大词典

    思繹

    【1】思索寻求。{明}{李贽}《哭耿子庸》诗之四:“麤言雜俚語﹐無不可思繹。”《朱子语类》卷十一:“讀書遇難處﹐且須虚心搜討意思﹐有時有思繹底事﹐却去無思量處得。”

  • 由繹-汉语大词典

    由繹

    【1】谓任用之而使其尽力施展才能。《书·立政》:“自古{商}人﹐亦越我{周文王}﹐立政﹑立事﹑牧夫﹑準人﹐則克宅之﹐克由繹之﹐兹乃俾乂。”{孔}传:“能用陳之。”{孔颖达}疏:“能陳用之﹐謂陳列於位﹐用之以爲官也。{王肅}曰:‘則能居之在位﹐能用陳其才力﹐如此﹐故能使天下治也。’”

  • 皦繹-汉语大词典

    皦繹

    【1】形容音节分明﹑延续不断。语出《论语·八佾》:“樂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從之﹐純如也﹐皦如也﹐繹如也﹐以成。 ”{清}{赵翼}《观西洋乐器》诗:“雖難繼《韶》《頀》﹐亦頗諧皦繹。”{汉}{班固}《典引》:“亦猶於穆猗﹐翕純皦繹。”{宋}{苏轼}《坤成节集英殿宴教坊词·放队》:“八音間作﹐既成皦繹之文;萬舞畢陳﹐曲盡回翔之態。”

  • 考繹-汉语大词典

    考繹

    【1】考释。《隶释·石经公羊残碑》{宋}{洪适}附释:“石文斷續﹐不可考繹。”

  • 舒繹-汉语大词典

    舒繹

    【1】声音和缓悠长貌。《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嘽緩舒繹﹐曲折不失節。”{吕延济}注:“嘽緩舒繹﹐柔和之聲也。”

  • 籀繹-汉语大词典

    籀繹

    【1】犹籀演。{清}{谭嗣同}《三十自纪》:“或授以{魏}{晉}間文﹐乃大喜﹐時時籀繹﹐益篤嗜之。”{鲁迅}《热风·估<学衡>》:“《弁言》说﹐‘籀绎之作﹐必趋雅音以崇文。’‘籀绎’如此﹐述作可知。”

  • 翕繹-汉语大词典

    翕繹

    【1】谓音声和谐相续。语本《论语·八佾》:“樂其可知也: 始作, 翕如也; 從之, 純如也, 皦如也, 繹如也, 以成。”{明}{李东阳}《绍兴府学乡射圃记》:“將事之日﹐禮物咸備﹐笙鼓翕繹﹐降升有容。”{明}{刘基}《为韩克铭题画石鼎联句图》:“笙鏞琴瑟箎與壎﹐五音翕繹珠瀉盆。”

  • 翻繹-汉语大词典

    翻繹

    【1】犹推演。《朱子语类》卷十九:“如{老蘇}輩﹐只讀《孟》﹑《韓》二子﹐便翻繹得許多文章出來。”

  • 紬繹-汉语大词典

    紬繹

    【1】引出端绪。引申为阐述。{清}{方苞}《<礼记析疑>序》:“{宋}{元}諸儒﹐因其説而紬繹焉﹐其於辭義之顯然者﹐亦既無可疑矣。”《汉书·谷永传》:“燕見紬繹﹐以求咎愆。”{颜师古}注:“紬繹者﹐引其端緒也。”{晋}{葛洪}《抱朴子·尚博》:“其所祖宗也高﹐其所紬 繹也妙。”

  • 絡繹不絶-汉语大词典

    絡繹不絶

    亦作“[絡驛不絶]”【1】形容人﹑马﹑车﹑船等连续不断。{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八:“皇親兩府諸司﹐緣道設祭﹐自右掖門至{奉先院}﹐絡繹不絶。”《红楼梦》第五三回:“一夜人聲嘈雜﹐語笑喧闐﹐爆竹起火﹐絡繹不絶。”《後汉书·东海恭王刘彊传》:“皇太后﹑陛下哀憐臣{彊}﹐感動發中﹐數遣使者太醫令丞方伎道術﹐絡驛不絶。”

  • 絡繹-汉语大词典

    絡繹

    亦作“[絡驛]”【1】连续不断; 往来不绝。《後汉书·乌桓传》:“是時四夷朝賀﹐絡驛而至。”《文选·马融<长笛赋>》:“繁縟絡繹﹐{范}{蔡}之説也。”{李善}注:“辭旨繁縟﹐又相連續也。”{张铣}注:“笛聲繁多﹐相連不絶﹐如{范雎}﹑{蔡澤}之説辭也。”《明史·聊让传》:“邇歲土木繁興﹐異端盛起﹐番僧絡驛﹐污吏縱横。”{沈从文}《泥涂》:“妇人们记起家中出痘疹的儿子﹐上年纪的想起自己的腰脊骨风痛﹐络绎走来﹐又陆续的回去了。”

  • 繙繹-汉语大词典

    繙繹

    【1】见“繙譯”。

  • 繹-汉语大词典

    “[绎]”的繁体字。《廣韻》羊益切,入昔,以。【1】抽丝。引申为扰动。参见“[繹騷]”。【2】寻绎,理出事物的头绪。引申为解析。{清}{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中庸第二十章十一》:“唯熟繹本文,以求其條理,則自得之。”《汉书·循吏传·黄霸》:“吏民見者,語次尋繹。”{颜师古}注:“繹謂抽引而出也。”《论语·子罕》:“巽與之言,能無説乎?繹之爲貴。”{邢昺}疏:“繹,尋繹也。”{三国 魏}{刘劭}《人物志·体别》:“論辨理繹,能在釋結,失在流宕。”【3】连续不断。参见“[繹如]”。【4】陈述。《书·君陈》:“庶言同則繹。”{孔}传:“衆言同則陳而布之,禁其專。”《礼记·射义》:“射之爲言者,繹也。或曰,舍也。繹者,各繹己之志也。”{孔颖达}疏:“ 繹,陳也,言陳己之志。”【5】奏乐。{宋}{姜夔}《铙歌吹曲》之十三:“帝乘輅,六龍儛,神下,繹鐘鼓。”【6】盛貌。《诗·小雅·车攻》:“赤芾金舄,會同有繹。”{王引之}《经义述闻·毛诗中》:“家大人曰:‘繹蓋盛貌也。此承上“赤芾金舄”而言,言諸侯來會,其服章之盛繹繹然也。’”【7】终结。《文选·扬雄<剧秦美新>》:“神歇靈繹,海水羣飛。”{王念孙}《读书杂志馀编·文选》:“繹者,終也。‘神歇靈繹,海水羣飛。’言{始皇}既没,而天下皆叛也。”【8】{周}代称正祭之次日又祭为绎。{宋}{孙奕}《履斋示儿编·杂记·祭之明日》:“祭之明日又祭,{殷}曰肜,{高宗}肜日是也;{周}曰繹,絲衣繹賓尸是也。”《春秋·宣公八年》:“壬午,猶繹。”【9】龟类。《周礼·春官·龟人》:“龜人掌六龜之屬,各有名物;天龜曰靈屬,地龜曰繹屬。”【10】通“[嶧]”。山名。《诗·鲁颂·閟宫》:“保有{鳧}{繹},遂荒{徐}宅。”{毛}传:“{繹},山也。”{高亨}注:“繹,又作嶧,山名,在今{山東}{鄒縣}東南。”【11】通“[嶧]”。古地名。指{峄山}附近地带;又指{春秋}时{邾国}的{绎}邑。《左传·文公十三年》:“{邾文公}卜遷于{繹}。”{杨伯峻}注:“今{山東省}{鄒縣}東南有{嶧山},嶧﹑繹字通。{邾文公}所遷當在{嶧山}之陽與{郭山}之北夾谷地帶……{邾}遷都後,境内又另有{繹}邑。”【12】通“[懌]”。喜悦。《楚辞·九辩》:“悲憂窮戚兮獨處廓,有美一人兮心不繹。”

  • 繹味-汉语大词典

    繹味

    【1】寻绎体味。《新唐书·李大亮传》:“〔{太宗}〕賜{荀悦}《漢紀》﹐曰:‘{悦}論議深博﹐極爲政之體﹐公宜繹味之。’”

  • 繹如-汉语大词典

    繹如

    【1】相续不绝貌。《论语·八佾》:“樂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從之﹐純如也﹐皦如也﹐繹如也。以成。”{邢昺}疏:“繹如也者﹐言其音落繹然﹐相續不絶也。”{唐}{元稹}《善歌如贯珠赋》:“上下其音﹐謂低昂於遊女之手﹐窈窕遠矣﹐徘徊繹如。”{清}{纳兰性德} 《渌水亭杂识》卷二:“然管多而一人吹之﹐何以高下曲折繹如。”

  • 繹絡-汉语大词典

    繹絡

    【1】络绎。往来不绝; 接连不断。{清}{魏源}《登太行绝顶》诗之三:“建瓴批擣勢﹐阬當關雄;一面制天下﹐繹絡驅駝。”《明史·徐文溥传》:“旗校繹絡於道途﹐紳駢首於狴犴。”{晋}{干宝}《搜神记》卷四:“道中繹絡把火﹐見城郭邑居。”

  • 繹紬-汉语大词典

    繹紬

    【1】寻绎义理, 理其端绪。{明}{徐渭}《自为墓志铭》:“余讀旁書﹐自謂别有得於《首楞嚴》﹑《莊周》﹑《列禦寇》若{黄帝}《素問》諸編。儻假以歲月﹐更用繹紬﹐當盡斥諸註者繆戾﹐摽其旨以示後人。”

  • 繹祭-汉语大词典

    繹祭

    【1】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正祭之次日续祭称“繹祭”。《书·高宗肜日》“{高宗}肜日”{孔颖达}疏引{汉}{郑玄}曰:“祭天地社稷山川五祀﹐皆有繹祭。”{清}{王夫之}《张子正蒙注·王禘》:“于室者﹐正祭;于祊﹐繹祭也。”

  • 繹思-汉语大词典

    繹思

    【1】寻绎追念。《诗·周颂·赉》:“敷時繹思﹐我徂維求定。”{朱熹}集传:“繹思﹐尋繹而思念也……欲諸臣受封賞者﹐繹思{文王}之德而不忘也。”【2】推究思考。{曼华}《同盟会时代<民报>始末记》二:“特吾人今日馨香諷誦《民報》全帙﹐往復繹思﹐覺諸賢文字﹐擷新除舊﹐理論精湛。”{明}{谢肇淛}《五杂俎·物部四》:“禮之節度﹐尚可繹思;而樂之旨趣﹐茫無着落也。”

  • 繹繹-汉语大词典

    繹繹

    【1】相连貌。《汉书·扬雄传上》:“〔{揚雄}〕奏《甘泉賦》以風﹐其辭曰:‘……是時未轃夫{甘泉}也﹐乃望{通天}之繹繹。’”{颜师古}注:“繹繹﹐相連貌。”【2】和调貌。《汉书·韦玄成传》:“繹繹六轡﹐是列是理。”{颜师古}注:“繹繹﹐和調之貌。”【3】引申为无穷之意。{汉}{班固}《白虎通·封禅》:“何以三皇禪於繹繹之山?明己成功而去﹐有德者居之﹐繹繹者無窮之意也。”【4】善走; 跑得快。《诗·鲁颂·駉》:“有駵有雒﹐以車繹繹。”{毛}传:“繹繹﹐善走也。”【5】光采貌。《汉书·五行志下》:“星隕如雨﹐長一二丈﹐繹繹未至地滅。”{颜师古}注:“繹繹﹐光采貌。”

  • 繹騷-汉语大词典

    繹騷

    【1】骚动; 扰动。{唐}{独孤及}《唐故洪州刺史张公遗爱碑》:“{臨海}賊{袁晁}﹐狃於{會稽}之役﹐侵我東鄙﹐{江}介大恐﹐民斯繹騷。”{明}{宋濂}《删<乌城志>》:“大盗弄兵海上﹐紅巾繼起﹐{江}{淮}皆繹騷﹐朝廷遂詔州郡築城。”《诗·大雅·常武》:“{徐方}繹騷﹐震驚{徐方}。”{马瑞辰}通释:“《説文》:‘繹﹐絲也。’即抽字﹐抽絲則有動義﹐引伸爲擾動之稱﹐與騷之訓擾同義。繹騷連言﹐猶震驚並舉也。”{李一}《荆宜施鹤光复记序》:“{清}廷方命其陸軍大臣{蔭昌}總干南下﹐海軍統領{薩鎮冰}展舲西指﹐聲勢烜赫﹐道路繹騷﹐遐邇人人震恐。”

  • 連繹-汉语大词典

    連繹

    【1】连续不断。{宋}{周邦彦}《汴都赋》:“溝塍畹畦﹐亘萬里而連繹。”

  • 討繹-汉语大词典

    討繹

    【1】探讨阐释。《新唐书·王焘传》:“數從高醫遊﹐遂窮其術﹐因以所學作書﹐號《外臺秘要》﹐討繹精明﹐世寶焉。”

  • 訓繹-汉语大词典

    訓繹

    【1】说解和陈述。{田北湖}《论文章源流》:“況上古之世﹐人惟樸略﹐訓繹不通﹐言語難曉﹐尋理則事簡而意深﹐考文則詞艱而義當。”

  • 誦繹-汉语大词典

    誦繹

    【1】诵读并寻究其含义。{元}{柳贯}《齐太史<春秋诸国统纪>序》:“{貫}既得而誦繹之﹐復次其單陋﹐質之先生﹐以自厲。”

  • 論繹-汉语大词典

    論繹

    【1】议论阐发。《新唐书·郗士美传》:“{士美}年十二﹐通‘五經’﹑《史記》﹑《漢書》﹐皆能成誦。父友{蕭穎士}﹑{顔真卿}﹑{柳芳}與相論繹。”

  • 諷繹-汉语大词典

    諷繹

    【1】讽诵推究。{元}{柳贯}《浏阳州学教授张君继之墓志铭》:“厲課誦讀﹐晨夜不輟﹐天未曙﹐挾册映簷光而諷繹之。”

  • 諦繹-汉语大词典

    諦繹

    【1】仔细推究。{宋}{李纲} 《澧阳与许崧老书》:“前蒙借示《春秋集傳》﹐玩味諦繹﹐心舒目明﹐不能去手。”

  • 講繹-汉语大词典

    講繹

    【1】讲论研究。{宋}{叶適}《观文殿学士知枢密院事陈公文集序》:“既得謝﹐獨處一室﹐家人罕見其面。勘整舊書﹐講繹不少厭。”{宋}{汪应辰}《与吕逢吉书》之四:“每得來問﹐不見鄙棄﹐所講繹者﹐莫非前言往行之要﹐幸甚幸甚。”《新唐书·李勉传》:“擇言守{漢州}﹐獨引同榻坐﹐講繹政事﹐名重當時。”

  • 霍繹-汉语大词典

    霍繹

    亦作“[霍驛]”【1】往来倏忽貌。{三国} {魏}{曹丕}《济川赋》:“鱗介霍驛﹐載止載行。”《文选·张衡<西京赋>》:“鳥畢駭﹐獸咸作﹐草伏木棲﹐寓居穴託﹐起彼集此﹐霍繹紛泊。”{薛综}注:“霍繹紛泊﹐飛走之貌。”

  • 靈繹-汉语大词典

    靈繹

    【1】谓天帝赐予的绵绵福泽。《文选·扬雄<剧秦美新>》﹕“神歇靈繹﹐海水羣飛﹐二世而亡﹐何其劇與!”{李善}注﹕“繹猶緒也﹐言神靈歇其舊緒﹐不福祐之。繹或爲液。”{刘良}注﹕“天地神祇﹐以{秦}無道之甚﹐故歇其靈潤滋液﹐不降福祥。”后因以为国运中断之典。《旧唐书·李密传》:“神鼎靈繹之秋﹐裂地封侯之始。”

  • 鋪繹-汉语大词典

    鋪繹

    【1】犹布陈﹔陈述。语出《左传·宣公十二年》﹕“又作《武》﹐其卒章曰﹕‘耆定爾功。’其三曰﹕‘鋪時繹思﹐我徂維求定。’”{杨伯峻}注﹕“今《詩》‘鋪’作‘敷’﹐同音通用……敷﹐布也。繹﹐陳也。思﹐語末助词﹐無義。徂﹐往也。謂{文王}既有勤勞之德﹐我接受之﹐佈陳此勤勞之德﹐我之往伐{紂}﹐惟求安定而已。鋪與繹皆佈陳之義﹐一再言之﹐重之也。”{唐}{韩愈}《送汴州监军俱文珍序》:“命其屬﹐咸作詩以鋪繹之。”

  • 闡繹-汉语大词典

    闡繹

    【1】发展延续。{汉}{班固}《典引》:“厥有氏號﹐紹天闡繹者﹐莫不開元於{太昊}皇初之首。”【2】阐述演绎。{清}{许旭}《闽中记略》:“法至詳密﹐余驚歎不已﹐闡繹十日夜﹐而朱黄鉤貫始就。制府覽竟﹐大喜。”《清史稿·礼志一》:“{聖祖}歲御經筵﹐纂成《日講禮記解義》﹐敷陳雖出羣工﹐闡繹悉遵聖訓。”【3】宽舒从容。《新唐书·文艺传序》:“若君子則不然﹐自能以功業行實光明于時﹐亦不一于立言而垂不腐﹐有如不得試﹐固且闡繹優游﹐異不及排﹐怨不及誹﹐而不忘納君於善﹐故可貴也。”

  • 鳧繹-汉语大词典

    鳧繹

    【1】{凫山}和{绎山}。均在{山东省}{邹县}。《诗·鲁颂·閟宫》:“保有{鳧}{繹}。”{毛}传:“{鳧}﹐山也。{繹}﹐山也。”繹﹐一本作“嶧”。{宋}{苏辙}《送颜复赴阙》诗:“簞瓢未改安貧性﹐{鳧}{繹}猶傳直道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