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一个集成语、谚语、俗语、俚语、俏皮话、歇后语分享学习网站,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好学之士,齐心合力,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摭

摭(摭)是什么意思

  • 摭溜子-汉语惯用语辞典

    摭溜子zhí liù zi

    指滑头。《金瓶梅词话》“我不信你这摭溜子,人也死了一百日来,还守甚么灵?在那屋里,也不是守灵,怕是守人哩!”陆澹安《小说语词汇释》“摭溜子,指滑头。”

  • 摭-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摭zhí

    ①拾取。张衡《西京赋》:“~紫贝,搏耆龟。”②摘取。《汉书·司马迁传赞》:“至于采经~传,分散数家之事,甚多疏略。”

  • 摭-现代汉语大词典

    摭zhí

    【释义】:

    拾取。王西彦《膈膜》:“起风的日子上山摭柴,农忙的季节下田锄土。”

  • 摭拾-现代汉语大词典

    摭拾zhí shí

    【释义】:

    收取;采集。如:摭拾故事。

  • 钩摭-现代汉语大词典

    钩摭gōu zhí

    【释义】:

    钩求摘取。章炳麟《与尤莹问答记》:“凡钩摭钟鼎,诡更正文者,其无征多如此也。”

  • 收摭-汉语大词典

    收摭

    【1】捡拾。{汉}{荀悦}《申鉴·时事》:“逮至{漢}興﹐收摭散滯﹐固已無全學矣。”

  • 指摭-汉语大词典

    指摭

    【1】犹指摘。{宋}{孔平仲}《续世说·仇隙》:“{德裕}爲相﹐指摭{僧孺}﹐欲加之深罪。”

  • 拾摭-汉语大词典

    拾摭

    【1】收集。{南朝} {宋}{袁淑}《常山王九命文》:“拾摭遺餘﹐恣口所便。”《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似道}即代{吴潛}爲右丞相﹐又差心腹人命{循州}知州{劉宗申}﹐日夜拾摭其短。”

  • 捃摭-汉语大词典

    捃摭

    亦作“[摭]”【1】采取,采集。《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及如{荀卿}﹑{孟子}﹑{公孫固}﹑{韓非}之徒﹐各往往捃摭《春秋》之文以著書。”《周书·儒林传·熊安生》:“乃討論圖緯﹐捃摭異聞﹐先儒所未悟者﹐皆發明之。”{章炳麟}《五朝法律索隐》:“余爲捃摭其文﹐附以説解﹐令吏士有所取法焉。”【2】指搜罗材料以打击别人。《明史·于谦传》:“御史{顧■}言{謙}太專﹐請六部大事同内閣奏行。{謙}據祖制折之……而言者捃摭不已。”{宋}{苏轼}《与郑靖老书》之四:“某見{張君俞}﹐乃始知公中間亦爲小人所捃摭。”{元}{辛文房}《唐才子传·窦群》:“{羣}等怨﹐遂捃摭{吉甫}陰事告之。”{清}{钱大昕}《廿二史考异·五代史六·南唐世家》:“案{景定}《建康志》載{宋太祖}詔﹑諭﹑勅﹑榜文﹐亦皆摭細故﹐以爲兵端。”

  • 掎摭-汉语大词典

    掎摭

    【1】指摘。{唐}{颜真卿}《<孙逖文公集>序》:“宰相{張九齡}欲掎摭疵瑕﹐沉吟久之﹐不能易一字。”{清}{沈德潜}《说诗晬语》:“同是憲章{少陵}﹐而所造各異﹐駸駸乎一代之盛矣。{錢牧齋}信口掎摭﹐謂其摹擬剽賊﹐同於嬰兒學語。”{三国} {魏}{曹植}《与杨德祖书》:“{劉季緒}才不能逮於作者﹐而好詆訶文章﹐掎摭利病。”{南朝}{梁简文帝}《与湘东王论文书》:“吾既拙於爲文﹐不敢輕有掎摭。”【2】摘取;取得。{清}{魏源}《拟进呈<元史新编>序》:“至於進士科舉﹐罷自國初。中葉屢舉屢輟﹐動爲色目人所掎摭。{順帝}末年始一大舉行﹐而國將亡矣。”{宋}{范成大}《上元纪吴中节物俳谐体三十二韵》:“掎摭成俳體﹐咨詢逮里甿。”{唐}{韩愈}《石鼓歌》:“{孔子}西行不到{秦}﹐掎摭星宿遺{羲}{娥}。”

  • 採摭-汉语大词典

    採摭

    【1】选取,掇拾。{宋}{苏轼}《复改科赋》:“殊不知採摭英華也﹐簇之如錦繡;較量輕重也﹐等之如錙銖。”{清}{刘毓崧}《<古谣谚>序》:“採摭期於至詳﹐裁鑒期於至審。”《书序》:“於是遂研精覃思﹐博考經籍﹐採摭羣言﹐以立訓傳。”《宋书·礼志三》:“昔{漢氏}之初﹐承{秦}滅學之後﹐採摭殘缺﹐以備郊祀。”{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魏}{晉}之間﹐採摭未備。”

  • 摭-汉语大词典

    【1】阻拦;掩饰。参见“[摭2説]”﹑“[摭2攔]”。

  • 摭-汉语大词典

    《廣韻》之石切,入昔,章。【1】拾取。《仪礼·有司》:“乃摭于魚腊俎。”《礼记·礼器》:“君子之於禮也﹐有直而行也……有順而摭也。”{孔颖达}疏:“摭﹐猶拾取也。”《文选·张衡<西京赋>》:“摭紫貝﹐搏耆龜。”{薛综}注:“搏﹑摭皆拾取之名。”{清}{毛奇龄}《推易始末》:“不聞正學﹐反能摭{京}{焦}餘唾﹐推作卦變。”{王西彦}《膈膜》:“起风的日子上山摭柴﹐农忙的季节下田锄土。”【2】搜集。《新唐书·萧遘传》:“於是{保衡}已爲相﹐摭{遘}罪﹐繇起居舍人斥{播州}司馬。”《旧五代史·周书·王殷传》:“{何福進}在{鎮州}﹐素惡{殷}之太横﹐{福進}入朝﹐摭其陰事以奏之﹐{太祖}遂疑之。”《金史·刘枢传》:“{蔚州}刺史恃功貪汙無所顧忌﹐屬邑皆厭苦之﹐{樞}一無所應﹐乃摭以他事繫獄﹐將致之死。”【3】摘取。{汉}{扬雄}《法言·问明》:“摭我華而不食我實。”《儒林外史》第二三回:“若説做官﹐只怕紗帽滿天飛﹐飛到他頭上﹐還有人摭了他的去哩!”《醒世姻缘传》第四五回:“尋到他園子裏頭﹐他正看着人摭椿芽。”【4】挑剔。参见“[摭拾]”。

  • 摭詘-汉语大词典

    摭詘

    【1】犹言断章取义﹐加以歪曲。《新唐书·儒学传下·啖助传赞》:“{啖助}在{唐}﹐名治《春秋》﹐摭詘三家﹐不本所承。”

  • 摭華-汉语大词典

    摭華

    【1】采摘其文章辞藻。{明}{宋濂}《题金德原和王子充诗後》:“而其念鄉學之美﹐思官政之治﹐實有得古人風勸之義。視彼摭華摘艷﹐取合於一時者﹐不翅天淵之懸隔矣。”{汉}{蔡邕}《郭有道碑文》:“《禮》《樂》是悦﹐《詩》《書》是敦。匪惟摭華﹐乃厥根。”

  • 摭裂-汉语大词典

    摭裂

    【1】采摘细碎﹐无关宏旨。{明}{文徵明}《何氏<语林>叙》:“凡二千七百餘事總十餘萬言﹐類列義例一惟{劉氏}之舊……而或者以爲摭裂委瑣﹐無所取裁。”

  • 摭賴-汉语大词典

    摭賴

    【1】挑剔诬赖。《元代白话碑集录·林县宝严寺圣旨碑》:“中間或有不蘭奚及姦細人等﹐本處官司自合審問來歷﹐無得因而將僧衆摭賴。”

  • 摭實-汉语大词典

    摭實

    【1】摘取事实;据实。{唐}{皇甫枚}《三水小牍·王知古》:“博士{渤海}{徐公讜}爲余言之。豈曰語怪﹐亦以摭實﹐故傳之焉。”《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元年》:“可令國史院摭實刊修﹐播告天下。”{宋}{蔡絛}《西清诗话·池底铺锦》:“{李石}{開成}中承詔録{文宗}論{德宗}奢靡云:‘聞得禁中老宫人﹐每引流泉﹐先於池底鋪錦。’則知{建}詩皆摭實﹐非鑿空語也。”

  • 摭拾-汉语大词典

    摭拾

    【1】收取;采集。《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國中二三新進小臣﹐逆料公主必危﹐{寄華}勢焰將敗﹐摭拾前過﹐糾彈一本。”{清}{平步青}《霞外攟屑·斠书·全唐文纪事》:“至評隲優劣﹐訓釋音義﹐辨證異同﹐見於{唐}以來各集﹐亦詳加摭拾。”{唐}{柳宗元}《裴瑾崇豐二陵集礼後序》:“自{開元}制禮﹐大臣諱避去《國恤》章……由是累聖山陵﹐皆摭拾殘缺﹐附比倫類﹐已乃斥去﹐其後莫能徵。”{刘师培}《<新方言>後序一》:“{餘杭}{章太炎}適有《新方言》之作﹐方俗異語﹐摭拾略備。”【2】犹挑剔。《元典章·刑部十三·失盗》:“近年以來﹐各處捕盗官吏﹐畏懼不獲賊人罪名﹐往往將失盗事主﹐非理疏駁﹐百端摭拾﹐故行推調﹐不即受理追捉。”{明}{沈德符}《野獲编·著述·吕焦二书》:“丁酉﹐{焦}又不幸承乏典試﹐遂借闈事摭拾之﹐調外去。”【3】收拾。《明史·侯震旸传》:“果能加意訓練﹐則進止遲速不從中制﹐雖撤撫臣﹐一以付之﹐無不可者。如不然﹐則督其條晰陳奏﹐以聽吏議﹐摭拾殘局﹐專任{化貞}。”{章炳麟}《中华民国解》:“誠知地大物博﹐非須臾 所能摭拾﹐四分五裂之餘﹐兵運不解﹐則軍實匱而内亂生。”

  • 摭溜子-汉语大词典

    摭溜子

    【1】犹滑头。《金瓶梅词话》第七二回:“我不信你這摭溜子﹐人也死了一百日來﹐還守甚麽靈?在那屋裏﹐也不是守靈﹐怕是守人哩!”{陆澹安}《小说语词汇释》:“摭溜子﹐指滑頭。”

  • 摭羅-汉语大词典

    摭羅

    【1】挑剔﹐罗织。《元典章新集·兵部·整治站赤》:“今後宣使人等押運官物﹐經過站赤﹐果有妄行摭羅﹐毆打站官……隨即申覆合干上司區處。”《元典章·刑部一·迁徙》:“今後各處豪霸兇徒歹人﹐摭羅平民﹐把持官府者﹐敗露到官﹐罪狀明白﹐合依奉使宣撫所言﹐痛行斷决。”

  • 摭説-汉语大词典

    摭説

    【1】用言辞掩饰。摭﹐通“遮”。《金瓶梅词话》第二六回:“你休聽他摭説。他若早有貞節之心﹐當初只守着廚子{蔣聰}﹐不嫁{來旺兒}了!”

  • 摭攔-汉语大词典

    摭攔

    【1】阻拦。摭﹐通“遮”。{清}{黄宗羲}《硕肤孙公墓志铭》:“會{石齋先生}逮入。上怒其面折﹐意欲殺之﹐廷杖而入獄門﹐襆被藥裹﹐一切摭攔。”

  • 摭採-汉语大词典

    摭採

    【1】搜集采用。{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一分第五章:“據此造《太平經》時﹐所摭採極雜﹐遠及夷狄之文。”

  • 撏摭-汉语大词典

    撏摭

    【1】犹撏撦。{清}{赵翼}《瓯北诗话·韩昌黎诗三》:“若徒撏摭奇字﹐詰曲其詞﹐務爲不可讀以駭人耳目﹐此非真警策也。”{清}{{王士禛}等}《师友诗传录》:“若撏摭其皮膚﹐徒爲擬議﹐以成其腐臭耳﹐何變化之有?”

  • 攈摭-汉语大词典

    攈摭

    亦作“[攟摭]”【1】摘取;搜集。{唐}{柳宗元}《柳宗直<西汉文类>序》:“〔{宗直}〕搜討磔裂﹐攟摭融結﹐離而同之﹐與類推移﹐不易時月﹐而咸得從其條貫。”《新唐书·柳璟传》:“帝歎《新譜》(《永泰新譜》)詳悉﹐詔{璟}攟摭{永泰}後事綴成之。”《汉书·刑法志》:“三章之法﹐不足以禦姦﹐相國{蕭何}攈摭{秦}法﹐取其宜於時者﹐作律九章。”

  • 窘摭-汉语大词典

    窘摭

    【1】搜集。{宋}{周密}《齐东野语·陈周士》:“乃窘摭其數事﹐作書達之於{趙}({趙德淵})﹐備言贜濫過惡。”

  • 羅摭-汉语大词典

    羅摭

    【1】犹罗织。{明}{陈汝元}《金莲记·控代》:“{蘇轍}奏堂皇:念臣兄沐寵光﹐災起詩詞投犴狴﹐羅摭誰憐裂痛腸。”

  • 采摭-汉语大词典

    采摭

    【1】采集摘录。{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正纬》:“事豐奇偉﹐辭富膏腴﹐無益經典﹐而有助文章﹐是以後來詞人﹐采摭英華。”{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十:“{太宗}時史官{張洎}等撰{太祖}史﹐凡{太宗}聖諭及史官采摭之事﹐分爲朱墨書以别之﹐此國中有朱墨本之始也。”{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下》:“二書采摭頗精﹐第不備耳。”{汉}{董仲舒}《春秋繁露·盟会要》:“采摭托意﹐以矯失禮。”

  • 誣摭-汉语大词典

    誣摭

    【1】罗织诬陷。《旧唐书·李绅传》:“唯翰林學士{韋處厚}上疏﹐極言{逢吉}姦邪﹐誣摭{紳}罪﹐語在《處厚傳》。”

  • 鉤摭-汉语大词典

    鉤摭

    【1】钩求探取。《新唐书·王忠嗣传》:“{李林甫}尤忌其功﹐日鉤摭過咎。”{章炳麟}《与尤莹问答记》:“凡鉤摭鐘鼎﹐詭更正文者﹐其無徵多如此也。”《汉书·刑法志》:“徒鉤摭微細﹐毛舉數事﹐以塞詔而已。”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