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一个集成语、谚语、俗语、俚语、俏皮话、歇后语分享学习网站,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好学之士,齐心合力,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據

據(據)是什么意思

  • 不足爲據-汉语大词典

    不足爲據

    【1】不能作为凭据。{鲁迅}《且介亭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毛泽东}《论诗久战》十三:“如果我们说﹐这是古代﹐不足为据﹐他们又可以搬出{英}灭{印度}的事实﹐证明小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能够灭亡大而弱的落后国家。”

  • 屯據-汉语大词典

    屯據

    【1】驻扎据守。《後汉书·冯衍传》:“方今爲將軍計﹐莫若屯據大都﹐鎮撫吏士。”《旧唐书·冯盎传》:“時有賊數萬屯據險要﹐不可攻逼。”《资治通鉴·唐肃宗至德元年》:“今人不聊生﹐咸思報國﹐競相結據﹐屯據鄉村。”

  • 中據-汉语大词典

    中據

    【1】指证人﹑证据。{清}{袁枚}《续新齐谐·受私桥》:“〔兩人〕互相爭詈﹐觀者如堵。問{張}﹐則言{李}無良;問{李}﹐則言{張}冒騙。兩無中據﹐難定曲直。”

  • 占據-汉语大词典

    占據

    【1】取得或保持(地域﹑场所等)。《水浒传》第一〇五回:“遂被那厮占據了{房州}爲巢穴。”《宋史·外国传八·吐蕃》:“汝等占據木植﹐傷殺軍人。”{丁玲}《一九三〇年春上海》之二:“淡白的天光﹐也占据着每个角落﹐给房间涂上一层梦幻的颜色。”{峻青}《黎明的河边·烽火山上的故事》:“忘记了饥渴﹐忘记了寒冷﹐悲愤占据了我的全身。”

  • 人據-汉语大词典

    人據

    【1】人之所凭依,指人赖以生存的事物。《庄子·寓言》:“天有歷數,地有人據,吾惡乎求之?”{成玄英}疏:“夫星曆度數,玄象麗天;九州四極,人物依據。”一说为人所占据,指邦国地域。参阅{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

  • 依據-汉语大词典

    依據

    【1】把某种事物作为依托或根据。{宋}{司马光}《袝庙议》:“事不經見﹐難可依據。”{{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一节:“依据这个所谓‘先南后北’的方针﹐{宋太祖}在九六二年分派众将驻守北边和西北各州。”《南史·齐豫章文献王嶷传》:“{攸之}起事﹐{羣}從下{郢}﹐於路先叛﹐結柴於{三溪}﹐依據深險。”《释名·释言语》:“基﹐據也。在下﹐物所依據也。”【2】作为根据或依托的事物。{清}{俞樾}《<七侠五义>序》:“簫管中郎﹐衣冠優孟﹐本無依據﹐何憚更張?”《礼记·曲礼上》:“必則古昔稱先王”{汉}{郑玄}注:“言必有依據。”{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沽河》:“夾岸有二城﹐世謂之‘獨固門’﹐以其藉險憑固﹐易爲依據。”{陈毅}《渡黄河作歌》:“國賊授首看日近﹐狗黨狐羣失依據。”

  • 保據-汉语大词典

    保據

    【1】占据。《三国志·蜀志·杨戏传》:“骠騎奮起﹐連横合從﹐首事{三秦}﹐保據{河}{潼}。”《资治通鉴·晋怀帝永嘉五年》:“{石勒}謀保據{江}﹑{漢}﹐參軍都尉{張賓}以爲不可。會軍中飢疫﹐死者太半﹐乃渡{沔}﹐寇{江夏}。”

  • 信據-汉语大词典

    信據

    【1】相信而当作依据。{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段氏》:“乃命騎詣{段}﹐而{段}已死。言之鑿鑿﹐確可信據。”【2】真实可信的证据。{鲁迅}《坟·人之历史》:“{达尔文}言此﹐所征引信据﹐盖至繁博而坚实也。”

  • 侵據-汉语大词典

    侵據

    【1】占据。《宋史·周湛传》:“知{襄州}﹐{襄}人不善陶瓦﹐率爲竹屋﹐歲久侵據官道﹐簷廡相逼﹐火數爲害。”

  • 借據-汉语大词典

    借據

    【1】向人借取钱物时写的书面凭证,由出借人保存。《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六回:“仗着他老子的臉﹐人家都相信他﹐商定了利息﹐訂定了日期﹐寫了借據。”如:掌柜的一手接过借据﹐一手就把钱给了他。”

  • 條據-汉语大词典

    條據

    【1】即单据。{柳青}《铜墙铁壁》第八章:“你知道个大概就行了……操心账写错﹐操心把条据给人家开错。”【2】逐条引证。《新唐书·蒋乂传》:“會詔問神策軍建置本末﹐中書討求不獲﹐時集賢學士甚衆﹐悉亡以對。乃訪{乂}﹐{乂}條據甚詳。”

  • 偏據-汉语大词典

    偏據

    【1】谓据有一隅之地。{汉}{张衡}《东京赋》:“彼偏據而規小﹐豈如宅中而圖大。”

  • 僭據-汉语大词典

    僭據

    【1】谓非一统王朝的割据统治。{明}{李东阳}《麓堂诗话》:“{六朝}所製﹐則出於偏安僭據之域﹐君子固有譏焉。”

  • 公據-汉语大词典

    公據

    【1】官府的凭据。{宋}{苏轼}《增修弓箭社条约状》之一:“欲立定年限﹐每句當及三年﹐如無透漏及私罪情重者﹐委本縣令佐及捕盗官﹐保明申安撫司給與公據。”《元代白话碑集录·一二三八年凤翔长春观公据碑》:“{鳳翔}總管府公據。據全真道人{張志洞}等連狀告稱‘前去{磻溪谷}復建掌教{丘真人}古跡{長春觀}院宇﹐田地在手﹐别無憑驗﹐恐有磨障﹐给公據事’﹐奉總管鈞旨﹐照得:本人所告是實。”{明}{沈德符}《野獲编·吏部一·四衙门迁客》:“近日吏部﹑翰林﹑科﹑道外謫者﹐皆不赴任﹐僅身至境上﹐移文索公據﹐歸而待遷。”【2】{宋}代的一种官方钞券。《宋史·食货志下三》:“〔{高宗}{紹興}〕二十九年﹐印公據﹑關子﹐付三路總領所:{淮西}﹑{湖廣}關子各八十萬緡﹐{淮東}公據四十萬緡﹐皆自十千至百千﹐凡五等。”

  • 典據-汉语大词典

    典據

    【1】掌管﹐占据。{晋}{袁宏}《後汉纪·灵帝纪中》:“中郎將{張均}上書曰:‘{張角}所以能興兵作亂﹐萬民樂附之者﹐原皆由十常侍多放父子﹑兄弟﹑昬親﹑賓客典據州郡﹐辜搉財利﹐侵冤百姓。’”《後汉书·杨秉传》:“而今枝葉賓客布列職署﹐或年少庸人﹐典據守宰﹐上下忿患﹐四方愁毒。”【2】典实和根据。{晋}{范宁}《春秋穀梁传序》:“釋《穀梁傳》者雖近十家﹐皆膚淺末學﹐不經師匠﹐辭理典據﹐既無可觀﹐又引《左氏》﹑《公羊》以解此傳﹐文義違反﹐斯害也已。”《旧唐书·王方庆传》:“每所酬答﹐咸有典據。”{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五篇:“故其爲小説﹐亦卓然可觀﹐{唐}{宋}文人多引爲典據。”

  • 真憑實據-汉语大词典

    真憑實據

    【1】确实可靠的证据。{鲁迅}《伪自由书·从盛宣怀说到有理的压迫》:“{袁世凯}签订过二十一条﹐卖国是有真凭实据的。”【2】谓某种事物实在而可以把握。{叶圣陶}《逃难》:“你的钱也不用存到银行里去了﹐还是买点真凭实据的东西来得好。”

  • 准據-汉语大词典

    准據

    【1】依据。《南齐书·礼志上》:“{永明}中起瓦屋﹐形製宏壯。檢案經史﹐無所准據。”

  • 割據-汉语大词典

    割據

    【1】分割占据。谓占据一方领土,成立政权。《汉书·叙传下》:“割據河山﹐保此懷民。”{唐}{杜甫}《丹青引》:“英雄割據雖已矣﹐文彩風流猶尚存。”{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所谓割据﹐必须是武装的。”{宋}{苏轼}《策略》:“亂臣割據﹐四分五裂﹐是伐之而已也。”

  • 參據-汉语大词典

    參據

    【1】验证。《孔丛子·嘉言》:“凡言其方(指療疾之方)者﹐稱其良也。且以參據所以已之之方優劣耳。”

  • 反據-汉语大词典

    反據

    【1】反叛割据。《後汉书·隗嚣传》:“大臣反據﹐亡形已成。”

  • 執據-汉语大词典

    執據

    【1】遵照;依据。{宋}{宋祁}《赠尚书右仆射孙奭谥议》:“執據聖道﹐洮汰羣疑。”【2】谓据理争论。《北史·寇祖礼传》:“〔{祖禮}〕畏避勢家﹐承顔候色﹐不能有所執據。”《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大將軍以其尚幼﹐謂當改心爲善﹐殷勤執據。”

  • 封建割據-汉语大词典

    封建割據

    【1】以封建势力和武力占据部分地区﹐形成分裂对抗的局面。{{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一节:“{宋太祖}{赵匡胤}推翻{後周}﹐建立{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时期的封建割据。”

  • 專據-汉语大词典

    專據

    【1】独占。《後汉书·刘永传》:“{永}遣使拜{憲}翼漢大將軍﹐{步}輔漢大將軍﹐與共連兵﹐遂專據東方。”{清}{管同}《馀霞阁记》:“今{陶君}築室不於家﹐而置諸僧舍﹐示其可共諸人﹐而己之不欲專據也。”{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公荐》:“愚以爲軍中之書記﹐節度使之喉舌。指事立言而上達﹐思中天心;發號出令以下行﹐期悦人意。諒非容易﹐而可專據。”

  • 失據-汉语大词典

    失據

    【1】失去凭依。《文选·宋玉<神女赋>》:“徊腸傷氣﹐顛倒失據。”{李善}注:“{毛萇}《詩傳》曰:‘據﹐依也。’”{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二:“我爲舍人所破﹐狼狽失據﹐爲君所得。”《後汉书·皇甫嵩传》:“所在燔燒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據﹐長吏多逃亡。”{章炳麟}《诸子学略说》:“進退失據﹐兩無所容﹐此可謂調和者之戒也。”

  • 契據-汉语大词典

    契據

    【1】契约文书。《星火燎原·秋收起义在醴陵》:“童子团到豪绅家从屋檐下﹐从墙缝里﹐把那些盖过农民血手印的契据全翻出来﹐堆在农会面前烧了。”{周素园}《贵州民党痛史》第三篇第十六章:“購股無現銀﹐准以財産契據作抵。”

  • 可據-汉语大词典

    可據

    【1】可作依据。{清}{吴骞}《扶风传信录》:“如{淑貞}爲{威姑}寫遺像﹐鄰嫗皆識之;又爲{許氏}擇墓地﹐至今稱曰{田螺墳}﹐皆確鑿可據者也。”如:有案可据。

  • 叨據-汉语大词典

    叨據

    【1】谓占居不应有的职位。多用作自谦之词。{唐}{刘肃}《大唐新语·识量》:“吾少不才﹐位居宰相﹐汝今又得州牧﹐叨據過分﹐人所嫉也。”{五代}{王定保}《唐摭言·主司失意》:“臣性禀朴愚﹐材昧機變﹐皆爲叨據;果竊顯榮﹐一心唯知効忠﹐萬慮未嘗念失。”

  • 吞據-汉语大词典

    吞據

    【1】吞并,占据。{康有为}《大同书》绪言:“已而强國有{法}者吞據{安南}﹐{中國}救之﹐船沈於{馬江}﹐血蹀於{諒山}。”

  • 單據-汉语大词典

    單據

    【1】收付款项﹑货物等的凭据。{柳青}《铜墙铁壁》第十八章:“他整理着单据﹐有一个同志替他把账写成一张单子。”{骆宾基}《一个奉公守法的官吏》:“任何单据﹐他都是保存起来的。”

  • 徵據-汉语大词典

    徵據

    【1】犹证据。《宋书·范晔传》:“卿與{謝綜}﹐{徐湛之}﹑{孔熙先}謀逆﹐並已答款﹐猶尚未死﹐徵據見存﹐何不依實。”《旧唐书·卢藏用传》:“附會前史﹐變易舊經﹐依記空文﹐以爲徵據。”

  • 定據-汉语大词典

    定據

    【1】犹定所。{宋}{于真人}《凤栖梧》词:“竹杖芒鞋無定據﹐穿過南溪﹐獨木横橋路。”【2】一定的准则。{宋}{无名氏}《青玉案》词:“造化小兒無定據﹐翻來覆去﹐倒横直竪﹐眼前都如許。”

  • 實據-汉语大词典

    實據

    【1】确实的证据;确凿的事实。{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威逼》:“彼訟師者﹐揑影摶沙﹐未可深信﹐須衆証分明﹐顯有實據﹐然後可擬也。”{清}{姚鼐}《泰山道里记序》:“設每邑有篤學好古能遊覽者﹐各考紀其地土之實據﹐以參相校訂﹐則天下地志何患不善!”{清}{昭槤}《啸亭续录·牧庵相国》:“公至{晉}訪之﹐皆無實據﹐某實{董}仇家﹐故欲傾陷。”

  • 寫據-汉语大词典

    寫據

    【1】犹字据。《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七回:“測字的看了道:‘這是一張寫據。’”

  • 引據-汉语大词典

    引據

    【1】犹引证。《後汉书·荀爽传》:“引據大義﹐正之經典。”{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魏收}之在議曹﹐與諸博士議宗廟事﹐引據《漢書》。”{清}{顾炎武}《日知录·三易》:“此皆不用《周易》﹐而别有引據之辭。”{鲁迅}《花边文学·<如此广州>读後感》:“《自由谈》上有一篇《如此广州》﹐引据那边的报章……真写得有声有色。”

  • 引經據古-汉语大词典

    引經據古

    【1】引用经史古籍中的文句或故事作为根据。{宋}{楼钥}《再致仕第二札》:“萬一顛沛于郊廟壇壝之前﹐有汙大儀﹐則臣死不足以塞責﹐是以不復更敢引經據古﹐直述情素﹐投告君父。”{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序》:“緬昔作者﹐如{王仲任}﹑{應仲遠}﹐引經據古﹐博辨宏通。”

  • 引經據典-汉语大词典

    引經據典

    【1】引用经书,根据典籍。语本《後汉书·荀爽传》:“{爽}皆引據大義,正之經典。”{清}{张岱}《家传》:“走筆數千言﹐皆引經據典﹐斷案如老吏。”{清}{吴炽昌}《客窗闲话续集·某少君》:“少君引經據典﹐侃侃而談﹐衆皆悦服。”{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然{叔氏}之説﹐徒引據經典﹐非有理論的根據也。”{老舍}《骆驼祥子》四:“人和厂成了洋车界的权威﹐{刘}家父女的办法常常在车夫与车主的口上﹐如读书人的引经据典。”

  • 存據-汉语大词典

    存據

    【1】存留证据。{清}{黄六鸿}《福惠全书·筮仕·募家丁》:“中保等務查真正姓名﹐花押存據﹐以免後日之患。”【2】存款的单据。《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〇二回:“每張上都列着所寄的東西﹐也有田産房契的﹐也有銀行存據的﹐也有金珠寶貝的。”

  • 字據-汉语大词典

    字據

    【1】书面的凭证,如合同﹑契约﹑收据﹑借条等。《儿女英雄传》第三回:“我這裏只有二千銀子﹐就全拿了去﹐可得大少爺寫個字據。”《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〇六回:“‘{龍大人}叫我來辦﹐是有憑據給我的。’説罷﹐取出字據來給{彌軒}看。”{李广田}《水的裁判》:“如今老人都不在了﹐既没字据﹐又没保人﹐凭空来讹诈!”

  • 理據-汉语大词典

    理據

    【1】犹论据。《南齐书·礼志上》:“天地至尊用其始﹐故祭以二至。日月禮次天地﹐故朝以二分﹐差有理據﹐則{融玄}之言得其義矣。”{南朝} {齐}{僧岩}《重与刘刺史书》:“紆辱還誨﹐優旨仍降﹐徵{莊}援釋﹐理據皎然。”

  • 本據-汉语大词典

    本據

    【1】依据;遵循。{郭沫若}《集外·侠情和友谊的纪念》:“我希望{杨君}要始终本据着正确的理论把自己的一生做成一篇杰作。”【2】原来所据之地。《後汉书·荀彧传》:“復若南征{劉表}﹐委弃{兗豫}﹐飢軍深入﹐踰越{江}{沔}﹐利既難要﹐將失本據。”

  • 查無實據-汉语大词典

    查無實據

    【1】经过调查或审查,没有确实的根据或证据。常同“事出有因”连用。{鲁迅}《南腔北调集·作文秘诀》:“我曾经讲过几句做古文的秘诀﹐是要通篇都有来历﹐而非古人的成文;也就是通篇是自己做的﹐而又全非自己所做﹐个人其实并没有说什么;也就是‘事出有因’﹐而又‘查无实据’。到这样﹐便‘庶几乎免于大过也矣’了。”{徐炳昶}《徐旭生西游日记》:“道路传言又谓本团有飞机﹐有大炮……飞机虽属‘查无实据’﹐而大炮则殊属‘事出有因’。本团因为要放轻气球﹐探查高层的风向﹐所以带了不少长五六尺﹑径六七寸的大铁管子。”

  • 案據-汉语大词典

    案據

    【1】犹安定。谓庇护。《晏子春秋·问上九》:“〔{晏子}〕對曰:‘夫國亦有焉﹐人主左右是也﹐内則蔽善惡于君上﹐外則賣權重于百姓﹐不誅之則亂﹐誅之則爲人主所案據﹐腹而有之﹐此亦國之社鼠也。’”{张纯一}校注引{王念孙}曰:“案據謂安定之也。”【2】旧式公文中引述下级官署来文的起头用语。简称“據”。【3】依据。{清}{吴敏树}《己未上曾侍郎》:“然先生此文﹐乃{敏樹}心所誠服﹐以爲氣力當在{廬陵}{震川}之上也。且序中所稱文派﹐本近來風氣實然﹐將來論者﹐亦必援爲案據。”

  • 根據盤互-汉语大词典

    根據盤互

    【1】见“根據槃互”。

  • 根據地-汉语大词典

    根據地

    【1】据以长期进行武装斗争的地方。特指我国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根据地。{刘白羽}《写在太阳初升的时候·第三封》:“从{团山子}往东看﹐进了大山沟就是大森林﹐就是以前抗{日}联军的根据地。”{魏巍}《东方》第四部第十五章:“听咱们老团长讲﹐长征那时候﹐苦就苦在失却了根据地﹐一直被敌人追着﹐没个落脚的地方。”{陈毅}《泗宿道中》诗:“暢游根據地﹐沿途勞送迎。”【2】赖以存在的基地﹑基础。{巴金}《家》三一:“家﹐在他看来只是一个沙漠﹐或者更可以说是旧势力的根据地。”{瞿秋白}《饿乡纪程》四:“况且家族农业经济破产﹐旧社会组织失了他的根据地﹐于是社会问题更复杂了。”

  • 根結盤據-汉语大词典

    根結盤據

    【1】形容基础牢固,势力强大。盤,通“磐”。《新唐书·文艺传下·李翰》:“有如賊因{江}{淮}之資﹐兵廣而財積﹐根結盤據﹐西向以拒﹐雖終殲滅﹐其曠日持久必矣。”

  • 根據槃互-汉语大词典

    根據槃互

    【1】谓把持据守,互相勾结。《资治通鉴·魏邵陵厉公嘉平元年》:“殿中宿衛﹐易以私人﹐根據盤互﹐縱恣日甚。”《三国志·魏志·曹爽传》:“殿中宿衛﹐歷世舊人皆復斥出﹐欲置新人以樹私計。根據槃互﹐縱恣日甚。”亦作“[根據盤互]”。

  • 根據-汉语大词典

    根據

    【1】依据。表示以某种事物或行动作为前提或基础。{巴金}《灭亡》第六章:“他的作品写成后﹐他总要先拿给她看﹐常常根据她底意见修改。”{柳青}《铜墙铁壁》第十七章:“根据{石得富}说的情况﹐山炮连长和指导员断定那东坡上集中了一六五旅的全部辎重弹药和直属单位。”【2】根基,基础。{清}{平步青}《霞外攟屑·斠书·唐宋文选》:“{皮美}根據深厚﹐若在{韓}門﹐當肩隨{習之}。”{元}{白珽}《续演雅十诗》之四:“何如百年身﹐反爾無根據。”【3】盘踞。《汉书·霍光传》:“黨親連體﹐根據於朝廷。”{明}{陆深}《停骖录摘抄续》:“愚民誤中妖術……聚爲燒香之黨﹐根據{汝}{潁}﹐蔓延{河}{洛}。”【4】基地,根据地。《“五四”爱国运动资料·青岛潮》:“初{德国}亚东舰队于远东欲得适宜之地为海军根据及商港﹐曾游弋于{中国}沿海一带。”{陈春生}《戊申熊成基安庆起义记》:“革命軍勢漸不支﹐不得已向{集賢關}退却﹐變更戰略﹐擬取{廬州}爲根據﹐然後號召{鳳}{潁}豪傑﹐進窺中原。”【5】依据。作为根据的事物。《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這般没根據的話﹐就騙三歲孩子也不肯信﹐如何哄得我過。”{丁玲}《韦护》第三章:“到底我们思想的根据在那里?我们到底懂了那些没有。”{元}{虞集}《牟伯成墓碑》:“談笑傾倒﹐援引根據﹐不見涯矣。”

  • 支策據梧-汉语大词典

    支策據梧

    【1】语本《庄子·齐物论》:“{昭文}之鼓琴也,{師曠}之枝策也,{惠子}之據梧也,三子之知,幾乎皆其盛者也,故載之末年。”此谓{昭文}弹琴﹑{师旷}持杖击节﹑{惠子}倚在梧桐树下辩论,三人的技艺几乎都算得上登峰造极,所以载誉于晩年。后以“支策據梧”形容用心劳神。{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范榮期}見{郗超}俗情不淡﹐戲之曰:‘{夷}﹑{齊}﹑{巢}﹑{許}﹐一詣垂名﹐何必勞神苦形﹐支策據梧邪?’”

  • 攷據-汉语大词典

    攷據

    【1】指对古籍文字音义和古代的名物典章制度等进行考核辨证。{宋}{叶梦得}《石林燕语》卷一:“{文潞公}爲平章事﹐首請立廟於{洛}﹐終無所攷據﹐不敢輕作。”

  • 收據-汉语大词典

    收據

    【1】收取钱物后给予对方的字据。{阿英}《盐乡杂信》九:“收第二回的捐﹐捐额是每担四百文﹐这是无收据的。”{西戎}《女婿》:“他把粮卸到工地指挥部﹐领了收据。”

  • 攻據-汉语大词典

    攻據

    【1】攻占。{{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五章第一节:“{回纥}攻据{甘州}城﹐立有可汗。”

  • 敗績失據-汉语大词典

    敗績失據

    【1】谓事业失败而无所凭依。{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贤良续刻第三则》:“歷數世﹐未嘗有敗績失據之過。”{梁启超}《敬告国中之说实业者》:“及今幾經敗績失據﹐猶復漠然無所動於中。”

  • 數據-汉语大词典

    數據

    【1】进行各种统计﹑计算﹑科学研究或技术设计等所依据的数值。{柯岩}《奇异的书简·船长》:“{贝汉廷}分析着各个不同的数据﹐寻找着规律﹐终于抓住了矛盾的牛鼻子。”

  • 明據-汉语大词典

    明據

    【1】明确的证据或依据。{三国} {魏}{曹植}《王仲宣诔》:“子猶懷疑﹐求之明據。”《三国志·吴志·张昭传》“州里才士{陳琳}等皆稱善之”{裴松之}注引{张昭}著论曰:“夫類事建議﹐經有明據﹐傳有徵案﹐然後進攻退守﹐萬無奔北﹐垂示百世﹐永無咎失。”{宋}{程大昌}《演繁露·卜教》:“夫惟珓﹑校﹑既無明據﹐又無理致﹐皆所未安。”

  • 準據-汉语大词典

    準據

    【1】依据。《宋书·礼志三》:“〔明堂之制〕參詳{鄭玄}之注﹐差有準據;{裴頠}之奏﹐竊謂可安。”{郭沫若}《盲肠炎·不读书好求甚解》:“增殖国民工场与生产机关﹐准据一种共同的计画以开辟并改良土地。”{郭沫若}《今昔集·由诗剧说到奴隶制度》:“我想诗剧或叙事诗是可以准据图案的存在而要求其存在的。”

  • 扼據-汉语大词典

    扼據

    【1】控制。{唐}{樊衡}《为幽州长史薛楚玉破契丹露布》:“或遺奔迸脱﹐扼據峻嶺﹐聚徒嘯侣﹐擬欲鳴吠﹐而左縈右拂﹐咸在彀中。”

  • 指據-汉语大词典

    指據

    【1】旁证博引。{明}{顾起纶}《国雅品·士品三》:“其落魄不檢形骸﹐放言指據﹐鑿鑿驚坐﹐應是超悟人。”

  • 按據-汉语大词典

    按據

    【1】谓屯兵支援。《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趙}軍{長平}﹐以按據{上黨}民。”{司马贞}索隐:“謂屯兵{長平}﹐以據援{上黨}。”【2】依据。《新唐书·刘子玄传》:“{子玄}内負有所未盡﹐乃委國史於{吴兢}﹐别撰《劉氏家史》及《譜考》……按據明審﹐議者高其博。”{清}{章学诚}《文史通义·报广济黄大尹论修志书》:“而纂輯之史﹐則以博雅爲事﹐以一字必有按據爲歸。”{宋}{王禹偁}《谢加朝请大夫表》:“凡所改更﹐皆有按據﹐庶彰帝業﹐以副天心。”

  • 援據-汉语大词典

    援據

    【1】引证。《北史·苏琼传》:“有百姓{乙普明}﹐兄弟争田﹐積年不斷﹐各相援據﹐乃至百人。”《宋史·胡颖传》:“{穎}博學彊記﹐下筆千言﹐援據經史﹐切當事情。”{晋}{郭璞}《<尔雅>序》:“事有隱滯﹐援據徵之。”{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六·汤氏佣》:“留書千言﹐文詞博奥﹐自叙悲憤﹐援據古今﹐多出意表。”

  • 摶據-汉语大词典

    摶據

    【1】堆积成团。{汉}{贾谊}《旱云赋》:“屈卷輪而中天兮﹐象虎驚與龍駭。相摶據而俱興兮﹐妄倚儷而時有。”

  • 據-汉语大词典

    “[据]”的繁体字。《廣韻》居御切,去御,見。【1】依靠﹐依从。《诗·邶风·柏舟》:“亦有兄弟﹐不可以據。”{毛}传:“據﹐依也。”《左传·僖公五年》:“吾享祀豐潔﹐神必據我。”{杨伯峻}注:“據﹐依也。”《後汉书·皇甫嵩传》:“所在燔燒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據﹐長吏多逃亡。”{宋}{曾巩}《池州贵池县主簿沈君夫人元氏墓志铭》:“姑曰微婦﹐余老誰據?”{清}{纳兰性德}《减字木兰花》词:“斷魂無據﹐萬水千山何處去?”【2】依照﹐根据。《论语·述而》:“子曰:‘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晋}{羊祜}《让开府表》:“據今光禄大夫{李喜}﹐秉節高亮﹐正身在朝……而猶未蒙此選﹐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唐}{韩愈}《答刘秀才论史书》:“後之作者﹐在據事跡實録﹐則善惡自見。”{元}{高文秀}《渑池会》楔子:“據着我説﹐玉璧不當與他。”{鲁迅}《朝花夕拾·无常》:“据传说﹐鬼王是只用一只脚走路的。”【3】定﹐安。《战国策·中山策》:“{燕}{趙}好倍而貪地﹐吾恐其不吾據也。”{吴曾祺}补注:“據﹐安也。”《史记·白起王翦列传》:“{上黨}民走{趙}﹐{趙}軍{長平}﹐以按據{上黨}民。”【4】按着。《庄子·渔父》:“左手據膝﹐右手持頤以聽。”【5】证据。《後汉书·鲁丕传》:“難者必明其據﹐説者務立其義。”{唐}{陆贽}《策问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施之於事而易從﹐考之於文而有據。”《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兩家争個不歇﹐叫中證問時﹐各人爲着一邊﹐也没個的據。”【6】指凭据。即用作证明的书面文件。{宋}{岳珂}《桯史·部胥增损文书》:“憲命以成案録爲據﹐付之。”《宋史·食货志上一》:“願往者﹐給據津發。”如:收据;借据。【7】占有﹐占据﹐处于。《墨子·修身》:“據財不能以分人者﹐不足與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先據北山上者勝﹐後至者敗。”{唐}{元稹}《册文武孝德皇帝赦文》:“{燕}寇勃起﹐洞無藩籬﹐六十有七年兵革大試﹐其事何哉?據逸安而易萌漸也。”{郭沫若}《历史人物·屈原研究》:“到{郢都}被据﹐又被赶到了{江}南。”【8】抵拒。{汉}{董仲舒}《春秋繁露·服制象》:“夫執介胄而後能據敵者﹐故非聖人之所貴也。”{唐}{元稹}《故万州刺史刘君墓志铭》:“{青陵}故城﹐地高要﹐得之﹐可以據賊矣。”【9】跨;蹲。《书·禹贡》“{濟河}惟{兖州}”{孔}传:“東南據{濟}。”{孔颖达}疏:“據﹐謂跨之。”{唐}{薛收}《琵琶赋》:“龜腹鳳頸﹐熊據龍旋。”【10】确实。《前汉书平话》卷中:“第三坐閤者﹐據精神猛惡﹐寡人見之甚懼﹐是誰也?”{元}{尚仲贤}《气英布》第四折:“這{漢}{英布}武勇誰如?據慷慨堪稱許﹐善韜略﹐曉兵書。”{元}{无名氏}《货郎旦》第四折:“據一表儀容非俗﹐打扮的諸餘裏俏簇。”【11】古{印度}长度单位。约相当于{晋}时的十里。{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一》:“〔{迦維羅衛國}〕王田去宫一據。據者﹐{晉}言十里也。”【12】姓。{明}有{据成}。见《续通志·氏族七》。

  • 據説-汉语大词典

    據説

    【1】表示别人虽有此说﹐其实不然之意。{鲁迅}《伪自由书·出卖灵魂的秘诀》:“这据说是‘征服{中国}的唯一方法’。”【2】根据别人说;根据传言。{老舍}《骆驼祥子》七:“他莫名其妙{孔圣人}到底是怎样的人物﹐不过据说是认识许多的字﹐还挺讲理。”《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一個姓{顧}名{綮}號{肯堂}﹐{浙江}{紹興}人。據説這人是前{紀大將軍}的業師。”

  • 據理力争-汉语大词典

    據理力争

    【1】根据道理尽力争辩或争取。{郭沫若}《反正前後》第二篇:“只要于国计民生有关休戚的事﹐他在职责上﹐无论怎样要据理力争。更何况是有关桑梓的利益!”{麦云}《第一次出击》:“我一定要把水泥要过来﹐农民需要它;我应该据理力争。”

  • 據-汉语大词典

    【1】交通要道。《史记·郦生陆贾列传》:“{陳留}者﹐天下之據也﹐兵之會地也。”

  • 據牀-汉语大词典

    據牀

    【1】据《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载﹐{郦食其}初谒{汉王}{刘邦}时﹐{刘邦}正“倨牀使兩女子洗足”﹐态度轻慢。后因以“據牀”谓轻慢而疏于礼节。{明}{张凤翼}《红拂记·隐贤依附》:“情篤神交﹐禮隆傾蓋;義合倒屣﹐罪切據牀。”【2】《晋书·桓伊传》:“{伊}是時已貴顯﹐素聞{徽之}名﹐便下車﹐踞胡牀﹐爲作三調﹐弄畢﹐便上車去﹐客主不交一言。”后以“據牀”为吹笛的典故。{宋}{苏轼}《送钱承制赴广西路分都监》诗:“據牀到處堪吹笛﹐横槊何人解賦詩。”

  • 據掌-汉语大词典

    據掌

    【1】古代行礼的一种方式。用左手按在右手上。《礼记·玉藻》:“君賜﹐稽首﹐據掌﹐致諸地。”{郑玄}注:“據掌﹐以左手覆按右手也。”{孔颖达}疏:“左手按於右手之上至地也。”

  • 據經-汉语大词典

    據經

    【1】依据经典。《新唐书·郑肃传》:“累擢太常少卿﹐博士有疑義往咨﹐必據經條答。”{明}{李贽}《复宋太守书》:“且無徵不信久矣﹐苟不取陳語以相證﹐恐聽者益以駭愕﹐故凡論説﹐必據經引傳﹐亦不得已焉耳。”《後汉书·赵典传》:“朝廷每有災異疑議﹐輒諮問之。{典}據經正對﹐無所曲折。”

  • 據憑-汉语大词典

    據憑

    【1】依仗。{元}{无名氏}《渔樵记》第一折:“據憑賢士錦繡文章﹐何所不至!”{元}{无名氏}《冻苏秦》第一折:“待要去做莊農﹐又怕悮了‘九經’﹐做經商﹐又没箇本領;往前去賺入坑﹐往後來褪入井。兩下裏怎據憑﹐折磨俺過一生!”

  • 據梁-汉语大词典

    據梁

    【1】古力士名。《庄子·大宗师》:“夫{无莊}之失其美﹐{據梁}之失其力﹐{黄帝}之亡其知﹐皆在鑪捶之間耳。”{成玄英}疏:“{據梁}﹐古之多力人。”

  • 據爲己有-汉语大词典

    據爲己有

    【1】把不是自己的东西占为自己所有。{{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五章第二节:“年久之后﹐这些‘官豪’就把租佃的官田‘冒为己业’﹐据为己有。”《官场维新记》第六回:“〔{袁伯珍}〕便想奪他的利權﹐據爲己有。”

  • 據險-汉语大词典

    據險

    【1】凭险而守;凭借险要。{晋}{陆机}《汉高祖功臣颂》:“東窺{白馬}﹐北距{飛狐};即倉{敖庾}﹐據險{三塗}。”《新五代史·後蜀世家·孟昶》:“{昶}幸{晉}{漢}之際﹐中國多故﹐而據險一方﹐君臣務爲奢侈以自娱﹐至於溺器﹐皆以七寳裝之。”《三国演义》第一一〇回:“{蜀}地淺狹﹐錢糧鮮薄﹐不宜遠征;不如據險守分﹐恤軍愛民﹐此乃保國之計也。”

  • 據軾-汉语大词典

    據軾

    亦作“[據式]”【1】靠着轼。轼﹐车前横木。《庄子·盗跖》:“{孔子}再拜趨走﹐出門上車﹐執轡三失﹐目芒然无見﹐色若死灰﹐據軾低頭﹐不能出氣。”{汉}{贾谊}《新书·先醒》:“{虢君}喜﹐據式而笑。”

  • 據有-汉语大词典

    據有

    【1】占据﹐占有。{汉}{桓宽}《盐铁论·非鞅》:“大夫{種}輔翼{越王}﹐爲之深謀﹐卒擒强{吴}﹐據有{東夷}。”《资治通鉴·後唐庄宗同光元年》:“召權知軍州事{李繼儔}詣闕。{繼儔}據有{繼韜}之室﹐料簡妓妾﹐搜校貨財﹐不時即路。”《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

  • 據恃-汉语大词典

    據恃

    【1】凭仗。《元典章·圣政二·霈恩宥》:“據恃巢險﹐出没不常。”

  • 據凡-汉语大词典

    據凡

    【1】占据要位。凡﹐要。{汉}{王充}《论衡·答佞》:“問曰:‘佞人養名作高有諸?’曰:‘佞人食利專權﹐不養名作高。貪權據凡﹐則高名自立矣。’”

  • 據式-汉语大词典

    據式

    【1】见“據軾”。【2】根据制度。《新唐书·选举志上》:“〔{貞元}〕六年﹐詔宜據式考試﹐假代者論如法。”

  • 據理-汉语大词典

    據理

    【1】依据道理。《水浒传》第一〇二回:“{李助}念罷﹐對{王慶}道:‘小子據理直言﹐家中還有作怪的事哩!須改過遷居﹐方保無事。’”《北史·阳固传》:“初﹐{硤石}之役﹐{固}有先登之功﹐而朝賞未及﹐至是﹐與尚書令{李崇}訟勳﹐更相表。{崇}雖貴盛﹐{固}據理不撓﹐談者稱焉。”《警世通言·钝秀才一朝交泰》:“小子只據理直講﹐不知准否?”

  • 據守-汉语大词典

    據守

    【1】把守﹐守卫。{宋}{范仲淹}《议攻》:“無招降之恩﹐據守之謀﹐{漢}兵纔迴﹐邊患如舊。”{魏巍}《东方》第三部第八章:“这就是他的勇士们据守的地方。”{清}{李渔}《比目鱼·谲计》:“只是人馬不多﹐立脚不住﹐還不好據守地方﹐權且流來流去。”

  • 據杖-汉语大词典

    據杖

    【1】依凭;根据。《汉书·杜钦传》:“陛下初即位﹐謙讓未皇﹐孤獨特立﹐莫可據杖。”《三国志·吴志·吴主传》:“{浩周}之還﹐口陳指麾﹐益令議者發明衆嫌﹐始終之本﹐無所據杖﹐故遂俛仰從羣臣議。”

  • 據證-汉语大词典

    據證

    【1】证据。{清}{刘大櫆}《江先生传》:“其於古之制度名物﹐必參互而得其據證。”

  • 據梧-汉语大词典

    據梧

    【1】操琴。《庄子·齐物论》:“{惠子}之據梧也。”{陆德明}释文:“{司馬}云:‘梧﹐琴也。’{崔}云:‘琴瑟也。’”{明}{徐渭}《览越篇》序:“便引吭而鳴﹐響溢於據梧扣竹之表。”【2】靠着梧几。{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范榮期}見{郄超}俗情不淡﹐戲之曰:‘{夷齊}{巢許}﹐一詣垂名。何必勞神苦形﹐支策據梧邪?’”《庄子·齐物论》:“{昭文}之鼓琴也﹐{師曠}之枝策也﹐{惠子}之據梧也﹐三子之知幾乎。”{成玄英}疏:“據梧者﹐只是以梧几而據之談説﹐猶隱几者也。”《艺文类聚》卷五八引{南朝}{梁元帝}《答刘缩求述制旨义书》:“所賴昔經{陜}服﹐頗足良書﹐憑几據梧﹐静供遊目。”{宋}{林逋}《山中寒食》诗之一:“有客新嘗寒具罷﹐據梧慵復散《幽經》。”

  • 據依-汉语大词典

    據依

    【1】依据。{宋}{陈岩肖}《庚溪诗话》卷二:“{杜少陵}{子美}詩﹐多紀當時事﹐皆有據依﹐古號‘詩史’。”{明}{宋濂}《<篆韵集抄>序》:“〔{許慎}〕采{史籀}﹑{李斯}﹑{揚雄}之書﹐博訪通人﹐兼考之於{贾逵}﹐然後集爲《説文》之書。當是時﹐去古猶近﹐遺文可徵﹐故其説最有據依。”《国语·周语下》:“出令不信﹐刑政放紛﹐動不順時﹐民無據依﹐不知所力﹐各有離心。”{清}{谭献}《<复堂词录>序》:“其間字句不同﹐名氏互異﹐皆有據依﹐殊于流俗。”

  • 據重-汉语大词典

    據重

    【1】占据要位。《汉书·刘向传》:“内有{管}{蔡}之萌﹐外假{周公}之論﹐兄弟據重﹐宗族磐互。歷上古至{秦}{漢}﹐外戚僭貴未有如{王氏}者也。”

  • 據蒺-汉语大词典

    據蒺

    【1】《易·困》:“困于石﹐據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見其妻﹐凶。”后因以“據蒺”谓处境危险。{宋}{苏舜钦}《杜公求退第三表》:“恭惟皇帝陛下﹐以至仁覆物﹐以普愛牧民﹐豈令左右之臣﹐不全始終之分?敢緣大義﹐不避縷陳﹐據蒺弗遑﹐裂肝以上。”

  • 據點-汉语大词典

    據點

    【1】军队战斗行动所凭借的地点。{杜鹏程}《保卫延安》第四章:“{三岔湾}是{榆林城}南二十里的一个主要据点﹐是{榆林城}的门户。”{杨朔}《走进太阳里去》:“沿着铁路﹐到处有敌人的据点﹐警戒得很严。”【2】谓据以活动的地点。{邹韬奋}《事业管理与职业修养·关于干部与待遇五》:“一个据点的负责人最重要的是能提纲挈领﹐照料到该据点的全局。”

  • 據旅-汉语大词典

    據旅

    【1】违背。《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上》:“近市無賈﹐在田無野﹐行無據旅。”{卢辩}注:“守直道﹐無所私。”{俞樾}《群经平议·大戴礼记一》:“據旅﹐猶旅距也。《後漢書·馬援傳》:‘黠{羌}欲旅距。’{李賢}注曰:‘旅距﹐不從之貌。’距從巨聲﹐據從豦﹐兩聲相近。《説文·酉部》:‘醵﹐或作■。’是其證也﹐故距字可通作據。彼言‘旅距’﹐此言‘據旅’﹐語有到順耳。凡雙聲■韻之字往往如此。‘行無據旅’即‘行無旅距’﹐蓋言其行之無所違也。{盧}注尚未達古語。”

  • 據争-汉语大词典

    據争

    【1】据理争辩。《东观汉记·周泽传》:“拜太常﹐果敢直言﹐數有據争。”

  • 據圖刎首-汉语大词典

    據圖刎首

    【1】《文子·上义》:“左手據天下之圖而右手刎其喉﹐雖愚者不爲﹐身貴于天下也。”后因以“據圖刎首”谓贪图未得的利益而断送自己的生命。{南朝} {陈}{徐陵}《与杨仆射书》:“且據圖刎首﹐愚者不爲;運斧全身﹐庸流所鑒。何則?生輕一髮﹐自重千鈞﹐不以賈盜明矣。”

  • 據常-汉语大词典

    據常

    【1】根据常理。《水浒传》第四回:“小人據常説﹐只可打條四五十斤的﹐也十分重了。”

  • 據竊-汉语大词典

    據竊

    【1】窃据﹐非法占据。{宋}{周煇}《清波别志》卷中:“{雷州}司户參軍{丁謂}﹐頃自書生﹐獲升科第﹐因緣險佞﹐據竊公台。”{唐}{温大雅}《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三:“羣凶據竊﹐一鼓而崩﹐此又王之功也。”

  • 據鞍-汉语大词典

    據鞍

    【1】跨着马鞍。亦借指行军作战。{宋}{刘克庄}《军中乐》诗:“將軍貴重不據鞍﹐夜夜發兵防隘口。”{俞锷}《醉歌行》:“據鞍矍鑠空餘子﹐掀髯一飲話滔滔。”{清}{钱谦益}《贵州布政使司右参政陈府君墓志铭》:“師還之日﹐磨厓染翰﹐沾沾自喜﹐庶幾有據鞍裹革之志焉。”《後汉书·马援传》:“{援}自請曰:‘臣尚能被甲上馬。’帝令試之。{援}據鞍顧眄﹐以示可用。”《周书·儒林传·樊深》:“朝暮還往﹐常據鞍讀書﹐至馬驚墜地﹐損折支體﹐終亦不改。”

  • 據地-汉语大词典

    據地

    【1】以手按着地;席地而坐。《汉书·隽不疑传》:“登堂坐定﹐{不疑}據地曰:‘竊伏海瀕﹐聞{暴公子}威名舊矣﹐今乃承顔接辭。’”{王先谦}补注引{周寿昌}曰:“據地﹐以手下據。古人席地而坐﹐{不疑}因進戒辭﹐故先據地以示敬。”《三国志·魏志·夫馀传》:“譯者傳辭皆跪﹐手據地竊語。”{清}{姚鼐}《<食旧堂集>序》:“一日﹐值天寒晦﹐與先生及{遼東}{朱子潁}登城西{黑窰廠}﹐據地飲酒﹐相對悲歌至暮。”【2】占据地盘。{鲁迅}《而已集·忧“天乳”》:“但现在的有力者﹐也有主张女子剪发的﹐可惜据地不坚。同是一处地方﹐甲来乙走﹐丙来甲走﹐甲要短﹐丙要长﹐长者剪﹐短了杀。”{明}{高濂}《玉簪记·南侵》:“一聲長笑海天秋﹐擁旌旄龍争虎鬭﹐鑿門占旺相﹐據地阻咽喉。”

  • 據亂-汉语大词典

    據亂

    【1】据乱世之史。{汉}{何休}《<春秋公羊传注>序》:“傳《春秋》者非一﹐本據亂而作。”{徐彦}疏:“{孔子}本獲麟之後得瑞門之命﹐乃作《春秋》。公取十二﹐則天之數﹐是以不得取{周公}{成王}之史﹐而取{隱公}以下﹐故曰‘據亂而作’﹐謂據亂世之史而爲《春秋》也。”【2】见“據亂世”。

  • 據古-汉语大词典

    據古

    【1】遵依古道。《汉书·贡禹传》:“天子報曰:朕以生有{伯夷}之廉﹐{史魚}之直﹐守經據古﹐不阿當世。”《後汉书·宣秉张湛等传赞》:“{杜林}據古﹐{張湛}矜莊。”{唐}{韩愈}《顺宗实录三》:“給事中{陸質}﹑中書舍人{崔樞}﹐積學懿文﹐守經據古﹐夙夜講習﹐庶協于中。”

  • 據義履方-汉语大词典

    據義履方

    【1】根据正道立身行事。{晋}{皇甫谧}《高士传·许由》:“{許由}﹐字{武仲}﹐{陽城}{槐里}人也。爲人據義履方﹐邪席不坐﹐邪饍不食。”

  • 據高臨下-汉语大词典

    據高臨下

    【1】凭借高处俯控低处。{瞿秋白}《饿乡纪程》十四:“何况他们占东半球大陆的领袖地位﹐据高临下……暗示全世纪以宇宙伟大的动力呢。”{郑观应}《盛世危言·边防一》:“蓋有土壘﹐則據高臨下﹐敵必不克驟攻。”亦指凭仗优势地位足以制人。

  • 據虚-汉语大词典

    據虚

    【1】谓无所凭依。《管子·兵法》:“善者之爲兵也﹐使敵若據虚﹐若搏景。”{石一参}今诠:“據虚﹐使敵人失其所據也。”

  • 據亂世-汉语大词典

    據亂世

    【1】{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提出的历史演变阶段有三: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大同之始基为据乱世﹐大同渐行为升平世﹐大同成就为太平世。亦省作“[據亂]”。{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時方據亂而言太平﹐何自悖其三世之説也!”{康有为}《大同书》辛部第七章:“蓋據亂窟居﹐人多住山﹐升平堂構﹐人多住原﹐太平極樂﹐人復居山﹐周而復始。”

  • 據-汉语大词典

    【1】搏击;爪持。《老子》:“猛獸不據﹐攫鳥不搏。”{朱谦之}注引{王念孙}《读书杂志》卷二:“《戰國策·楚策》:‘{楚}與{秦}構難﹐此所謂兩虎相搏者也。’{引之}曰:《太平御覽·兵部》引此‘搏’作‘據’﹐‘據’字是也。‘據’讀若戟﹐謂兩虎相挶持也……《老子》曰‘猛獸不據﹐攫鳥不搏’﹐《鹽鐵論·擊之篇》曰‘虎兕相拒﹐而螻蟻得志’﹐皆其證也。”《史记·吕太后本纪》:“〔七年〕三月中﹐{吕后}祓﹐還過{軹道}﹐見物如蒼犬﹐據{高后}掖……{高后}遂病掖傷。”{裴駰}集解引{徐广}曰:“音戟。”{汉}{桓宽}《盐铁论·击之》:“虎兕相據而螻蟻得志﹐兩敵相機而匹夫乘間。”

  • 擁據-汉语大词典

    擁據

    【1】拥兵割据。《三国志·魏志·公孙瓒陶谦等传论》:“{陶謙}昏亂而憂死﹐{張楊}授首於臣下﹐皆擁據州郡﹐曾匹夫之不若﹐固無可論者也。”《南史·周文育传》:“{武帝}以{侯瑱}擁據{江州}﹐命{文育}討之﹐仍除{南豫州}刺史﹐率兵{盆城}。”{晋}{皇甫谧}《三都赋》序:“{孫}{劉}二氏﹐割有{交益}﹐{魏武}撥亂﹐擁據{函}{夏}。”

  • 欠據-汉语大词典

    欠據

    【1】借债的字据。即今之借条﹑欠条。《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〇五回:“若説是憑空寫個欠據﹐萬一你的法子不靈呢﹐欠據落在你手裏﹐你隨意可以來討的﹐叫{龍二爺}拿甚麽法子對付你?”

  • 灼據-汉语大词典

    灼據

    【1】明显的证据。{明}{胡应麟}《诗薮·周汉》:“兼史自有灼據﹐不必深辯。”

  • 無定據-汉语大词典

    無定據

    【1】见“無定準”。

  • 無據-汉语大词典

    無據

    【1】没有依据或证据。{唐}{颜师古}《明堂议》:“{大戴}所説﹐初有近郊之言﹐爲稱{文王}之廟。進退無據﹐自爲矛盾。”{唐}{王涯}《太华山仙掌辩》:“予嘗覽{張平子}之賦{西京}﹐至‘巨靈高掌﹐厥跡猶存’之辭﹐常以是惑……暨覩其形而咨之﹐果謬悠而無據也。”【2】无所依凭。{宋}{谢懋}《蓦山溪》词:“飛雲無據﹐化作冥蒙雨。”

  • 無憑據-汉语大词典

    無憑據

    【1】不能凭信;难以料定。{宋}{刘一止}《清平乐》词:“相望{吴}{楚}﹐遠信無憑據﹐欲借春風吹淚去﹐化作愁雲恨雨。”亦作“[無憑准]”。{元}{无名氏}《小孙屠》戏文第九出:“你休得逞惺惺﹐楊花水性無憑准。”

  • 熊據虎跱-汉语大词典

    熊據虎跱

    【1】比喻群雄割据的形势。{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自{董卓}作亂﹐以迄於今﹐將三十載﹐其間豪桀縱横﹐熊據虎跱。”

  • 憑據-汉语大词典

    憑據

    【1】占据。{清}{和邦额}《夜谭随录·段公子》:“鎮署三堂後﹐有窰五圈﹐窰上覆樓五楹﹐繞以女牆﹐舊爲狐所憑據。”《周书·陆腾传》:“州民{李廣嗣}﹑{李武}等憑據巖險﹐以爲堡壁﹐招集不逞之徒﹐攻刼郡縣﹐歷政不能治。”{唐}{柳宗元}《剑门铭》:“憑據勢勝﹐厚其兇徒。皇帝之仁﹐宥而不誅。”【2】依据,根据。{唐}{颜师古}《封禅议》:“委巷浮説﹐不足憑據。”《魏书·山伟传》:“後人執筆﹐無所憑據﹐史之遺闕﹐{偉}之由也。”【3】依恃;倚仗。《儒林外史》第一回:“功名富貴無憑據﹐費盡心情﹐總把流光誤。”{明}{李贽}《寄答京友书》:“幸而登上第﹐有憑據﹐可藉手以薦之矣。”【4】凭证,证据。{唐}{白居易}《论姚文秀打杀妻状》:“況{阿王}已死﹐無以辨明。{姚文秀}自云相争﹐有何憑據?”《元典章·户部五·典卖》:“又有權豪勢要人等﹐不問有無告官憑據﹐輒便收買。”{茅盾}《子夜》十三:“我说{周二姐}是{钱葆生}的走狗﹐我有凭据。”《花月痕》第十回:“{劍秋}道:‘我給你一個憑據罷。’説着進去﹐半晌取出一把摺扇遞給{荷生}。”

  • 憑几據杖-汉语大词典

    憑几據杖

    【1】形容傲慢不以礼待客。语本《战国策·燕策一》:“馮几據杖,眄視指使,則厮役之人至。”{唐}{白居易}《策林·尊贤》:“憑几據杖﹐以令召焉﹐則厮役之才至矣。”

  • 票據-汉语大词典

    票據

    【1】按照一定形式制成﹑写明有付出一定货币金额义务的证件。《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五回:“這是{陳仲眉}前後借我的二百元錢﹐他一定要寫個票據﹐我不收﹐他一定不肯﹐只得收了。”【2】出纳或运送货物的凭证。

  • 碎據-汉语大词典

    碎據

    【1】见“碎劇”。

  • 碻據-汉语大词典

    碻據

    【1】真实可靠的证据。{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二:“《海山記》中{隋煬帝}《望江南》八闋﹐或云{柯古}所託﹐亦無碻據。”

  • 確據-汉语大词典

    確據

    【1】真实可靠的证据。《好逑传》第九回:“侄女既要討没趣到底﹐我便去訪個確據來﹐看侄女再有何説!”{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起赃》:“夫强盜﹐必須以贜爲確據。”{邹鲁}《中国同盟会》:“凡反正之官﹐必將其官印文書﹐及具有永遠降伏誓表﹐送到軍隊之前﹐始爲反正之確據。”

  • 盜據-汉语大词典

    盜據

    【1】割据;强占。{清}{顾炎武}《日知录·行盐》:“{元}末之{張士誠}以監徒而盜據{吴會}。”{杨笃生}《新湖南》第二篇:“{湖南}者﹐吾輩之家室也﹐一旦爲他人盜據﹐將托宿于何所?”《旧唐书·罗威传》:“{田承嗣}盜據{相}﹑{魏}﹑{澶}﹑{博}﹑{衛}﹑{貝}等六州。”{宋}{王安石}《彰武军节度使侍中曹穆公行状》:“{至道}中﹐{李繼遷}盜據{河西}{銀}{夏}等州。”

  • 盤據-汉语大词典

    盤據

    【1】同“[盤踞]”。{瞿秋白}《论大众文艺·大众文艺的问题二》:“反动的大众文艺﹐就利用这一点﹐而更加根深蒂固的盘据在劳动民众的文艺生活里面。”《明史·广西土司传一·平乐》:“東南入{梧}﹐溪洞林菁﹐多爲{瑶}人盤據。”旧题{宋}{尤袤}《全唐诗话·王维》:“或説{維}詠《終南山》詩譏時也。詩曰:‘{太一}近天都﹐連山接海隅。’言勢燄盤據朝野也。”【2】犹根据;根本。{清}{黄宗羲}《与友人论学书》:“用微以靈明知覺歸於識神﹐無欲而静﹐尤爲識神之盤據。”

  • 稽據-汉语大词典

    稽據

    【1】犹根据。{宋}{沈括}《梦溪笔谈·象数一》:“六壬天十二辰之名﹐古釋其義曰:‘正月陽氣始建﹐呼召萬物﹐故曰登明……十二月爲酒醴以報百神﹐故曰神后。’此説極無稽據﹑義理。”{胡道静}校注:“稽﹐{弘治}本作‘根’。”【2】查考依据。《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豐四年》:“朕欲集國朝以來至昨{代州}定地界文案﹐以類編次爲書﹐使後來得以稽據。”{明}{李东阳}《戴公墓志铭》:“已而禮部稽據典制以聞。”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钦定军次实录》:“若謂創天地事不知幾千萬年﹐無所稽據﹐此言亦是真實。”

  • 的據-汉语大词典

    的據

    【1】确实可信的依据。{宋}{岳珂}《愧郯录·人品明证》:“官品名意之訛﹐{珂}嘗書之﹐然以九品爲人品之别而非官品﹐則未有的據也。”{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中国地质略论》:“或謂此外有{湖南}東南部有烟無烟炭田﹐無慮二萬一千方邁爾﹐雖未得其的據﹐然吾{中國}炭田之未發現者﹐固不知其幾許。”{明}{袁宏道}《公安二圣寺重修天王殿疏》:“獨《荆州碑》中載有{茅穗}﹑{油河}事﹐可爲的據。”

  • 疾據-汉语大词典

    疾據

    【1】急切地依靠。《韩诗外传》卷六:“昔者{秦繆公}困于{殽}﹐疾據{五羖大夫}﹑{蹇叔}﹑{公孫友}而小霸;{晉文}困于{驪氏}﹐疾據{咎犯}﹑{趙衰}﹑{介子推}而遂爲君……此皆困而知疾據賢人者也。”

  • 竄據-汉语大词典

    竄據

    【1】窃占。{清}{梅曾亮}《上方尚书书》:“此特萬死出一生之計﹐豈果能竄據一郡縣﹐遷延歲月﹐爲肘腋患哉!”

  • 竊據-汉语大词典

    竊據

    亦作“[竊踞]”【1】用不正当手段占据。《新唐书·哥舒翰传》:“{禄山}雖竊據{河朔}﹐不得人心。”{宋}{苏轼}《罢宿州修城状》:“意謂恐有盜賊竊據﹐以斷運路。”《清史稿·简修亲王雅布传》:“迨赴{吉安}﹐以重兵圍城﹐而{韓大任}竄逸﹐竊踞{寧都}﹐復擾{萬安}﹑{泰和}﹐不能擊滅。”{郑观应}《盛世危言·垦荒》:“故{俄}人不費一兵﹐不折一矢﹐泰然而竊據之。”{唐}{刘长卿}《吴中闻潼关失守因奉寄淮南萧判官》诗:“{關中}因竊據﹐天下共憂慄。”

  • 考據-汉语大词典

    考據

    【1】根据事实查考证实。{明}{沈德符}《野獲编补遗·玩具·秦玺始末》:“命御史{楊桓}辨其文……且以出處始末考據以上。”《儿女英雄传》第三四回:“舅太太萬想不到﹐問了一句就招了姑老爺這許多考據。”{宋}{王安石}《答韶州张殿丞书》:“蓋其所傳﹐皆可考據。”【2】研究历史﹑语言等的一种方法。通过考核事实和归纳例证﹐提供可信材料﹐从而作出结论。考据方法主要是训诂﹑校勘和资料的搜辑整理。{朱自清}《经典常谈·文》:“当时汉学家提倡考据﹐不免繁琐的毛病。”{清}{陈澧}《东塾读书记·孟子》:“引‘雨我公田’以證{周}用助法﹐考據之學也。”{清}{冯桂芬}《阙里致经堂记》:“{漢}學善言考據﹐凡名物﹑象數﹑文字形聲﹑訓詁﹐非{漢}儒不傳。”

  • 考據學-汉语大词典

    考據學

    【1】运用考据方法﹐对古籍语义和历代名物典章制度进行研究﹑考核﹑辨证﹐以期确凿有据的一种学问。{明}{清}之际学者{顾炎武}等主张“通经致用”﹐推崇{汉}儒朴实学风﹐反对{宋}儒空谈义理﹐开创了考据学之先河。{清}{阎若璩}﹑{胡渭}等用考据方法治经﹐皆有所创获。至{乾隆}﹑{嘉庆}时{惠栋}﹑{戴震}﹑{段玉裁}﹑{王念孙}﹑{王引之}等考据之学极盛。人尊之为“汉学”﹐以示与“宋学”有别。

  • 虎據龍蟠-汉语大词典

    虎據龍蟠

    【1】见“虎踞龍盤”。

  • 蟠據固結-汉语大词典

    蟠據固結

    【1】谓牢牢地盘踞。{郑观应}《盛世危言·技艺》:“我{中國}人士于名利二字蟠據固結于胸懷間﹐終其身不可解﹐積習相沿﹐牢不可破。”

  • 蟠結根據-汉语大词典

    蟠結根據

    【1】盘据勾结。《资治通鉴·唐代宗大历十四年》:“由是以天下公賦爲人君私藏﹐有司不復得窺其多少﹐校其贏縮﹐殆二十年。宦官領其事者三百餘員﹐皆蠶食其中﹐蟠結根據﹐牢不可動。”

  • 蟠據-汉语大词典

    蟠據

    【1】盘踞;占据。《明史·李如柏传》:“{李氏}兵權太盛。姻親厮養分操兵柄﹐環神京數千里﹐縱横蟠據﹐不可動摇。”{曹禺}《原野》第三幕:“这里蟠据着生命的恐怖﹐原始人想象的荒唐。”{宋}{司马光}《太行》诗:“横行四極外﹐蟠據九河隈。”{唐}{杜甫}《病柏》诗:“出非不得地﹐蟠據亦高大。”

  • 等情據此-汉语大词典

    等情據此

    【1】旧时公文套语。在引述下级或平行机关来文之后用此四字﹐下接如何办理等文字。

  • 筆據-汉语大词典

    筆據

    【1】字据。《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回:“何况又是出了筆據給他的。”《老残游记》第十八回:“隨手翻案﹐檢出{魏謙}筆據兩紙。”{鲁迅}《彷徨·孤独者》:“我父亲死去之后﹐因为夺我屋子﹐要我在笔据上画花押。”

  • 篡據-汉语大词典

    篡據

    【1】夺取占据。{邹鲁}《中国同盟会》:“維我{中國}開國以來﹐以{中國}人治{中國}﹐雖間有異族篡據﹐我祖我宗常能驅除光復﹐以貽後人。”

  • 衷據-汉语大词典

    衷據

    【1】正确的根据。{清}{章学诚}《邵与桐别传》:“{宋}{明}兩朝紀載﹐皆稾薈於{浙}東﹐史館取爲衷據。”

  • 被甲據鞍-汉语大词典

    被甲據鞍

    【1】{汉}{马援}年六十二,请出征,{光武帝}以其老,未许。“{援}自請曰:‘臣尚能被甲上馬。’帝令試之。{援}據鞍顧眄,以示可用。帝笑曰:‘矍鑠哉是翁也!’”事见《後汉书·马援传》。后因以“被甲據鞍”形容武将年虽老而壮志不减。{明}{刘基}《宝林同讲师渴马图歌》:“{趙國}{廉將軍}﹐一飯斗米肉十斤﹐被甲據鞍走若雲。”

  • 據-汉语大词典

    亦作“[踞]”【1】出其不意地攻占。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云南河口起义清方档案》:“因兵民暗助﹐邊備空虚﹐致被據。”《清史稿·饶馀敏郡王阿巴泰传》:“{太原}﹑{平陽}﹑{汾州}所屬諸縣雖漸次收復﹐然未下者尚多﹐恐撤軍後﹐賊乘虚踞﹐請仍留守禦。”

  • 義據-汉语大词典

    義據

    【1】释义与考据。《後汉书·郑玄传》:“初﹐中興之後﹐{范升}﹑{陳元}﹑{李育}﹑{賈逵}之徒争論古今學﹐後{馬融}答{北地}太守{劉瓌}及{玄}答{何休}﹐義據通深﹐由是古學遂明。”

  • 給據-汉语大词典

    給據

    【1】指官府发给凭证。《元典章·吏部二·承荫》:“今後彼處在任官員身故﹐例依隨時給據﹐付子孫收執﹐聽候求仕。”《元典章·户部五·典卖》:“今後典賣田宅﹐先行經官給據。”

  • 經據-汉语大词典

    經據

    【1】载于经典的依据。{唐}{韩愈}《禘祫议》:“自{魏}{晉}已降﹐始有毁瘞之議﹐事非經據﹐竟不可施行。”{清}{褚人穫}《坚瓠馀集·行香》:“{文宗}朝﹐省掾奏設齋行香﹐事無經據﹐乃罷。”

  • 軌據-汉语大词典

    軌據

    【1】谓按照当时法定标准行事。《管子·山国轨》:“穀爲下﹐幣爲上。百都百縣軌據﹐穀坐長十倍。”{郭沫若}等集校:“軌據﹐謂依據也。即照令行事。”{马非百}新诠:“‘軌據’﹐謂按照‘軌程’所揭示之數據而管制之。”

  • 酬據-汉语大词典

    酬據

    【1】应对的依据。《南齐书·文学传·崔慰祖》:“國子祭酒{沈約}﹐吏部郎{謝朓}嘗於吏部省中賓友俱集﹐各問{慰祖}地理中所不悉十餘事﹐{慰祖}口吃﹐無華詞﹐而酬據精悉﹐一座稱服之。”

  • 負衡據鼎-汉语大词典

    負衡據鼎

    【1】谓身居高位,肩负重任。{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程器》:“{孔光}負衡據鼎﹐而仄媚{董賢};況{班}{馬}之賤職﹐{潘岳}之下位哉!”{周振甫}注:“負衡據鼎﹐指處丞相位。衡﹐秤﹐表持平;鼎﹐三足﹐喻三公。”

  • 資據-汉语大词典

    資據

    【1】依据;根据。{唐}{道宣}《续高僧传·日月律下·唐京师宏福寺智首》:“於出家﹐受戒二所﹐雙建兩塔﹐鎣以珠寶﹐飾以丹青﹐爲列代之儀表﹐亦行學之資據﹐各銘景行﹐樹於塔右。”【2】依托,依靠。{明}{李开先}《对荆孙照磨墓志铭》:“城東十里﹐有田二十畝﹐乃治一圃﹐結一樓﹐蒔花種樹﹐每春雨既晴﹐秋風初動﹐遊玩之餘﹐則督耕省稼﹐歲時伏臘﹐有所資據。”

  • 贓據-汉语大词典

    贓據

    【1】贪赃的罪证。{清}{李渔}《怜香伴·冤褫》:“説老師賄賂公行﹐是非倒置﹐以優爲劣﹐以劣爲優﹐後面開了赫詐秀才的款單﹐件件都有贓據。”

  • 跂據-汉语大词典

    跂據

    【1】垂足偏倚而坐。为不端肃之姿势。《南齐书·魏虏传》:“虜主及后妃常行﹐乘銀鏤羊車﹐不施帷幔﹐皆偏坐垂脚轅中;在殿上﹐亦跂據。”

  • 跨據-汉语大词典

    跨據

    【1】跨有;据有。《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以丞相録尚書事”{裴松之}注引{三国}{蜀}{法正}曰:“今君假借威力﹐跨據一州﹐初有其國﹐未垂惠撫。”《隋书·列女传·谯国夫人》:“世爲{南越}首領﹐跨據山洞﹐部落十餘萬家。”

  • 蹈據-汉语大词典

    蹈據

    【1】犹据守。{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故躬破于{徐方}﹐地奪于{吕布}﹐彷徨東裔﹐蹈據無所。”

  • 進退亡據-汉语大词典

    進退亡據

    同“[進退無據]”【1】《魏书·袁翻传》:“且三雍異所﹐復乖{盧}{蔡}之義;進退亡據﹐何用經通?”

  • 進退無據-汉语大词典

    進退無據

    【1】谓前进后退均无所凭依,处境窘迫。{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四》:“詭托於{桀}犬之吠{堯}﹐是首鼠兩端﹐進退無據﹐實狡黠反覆之尤。”《晋书·礼志上》:“{劉邵}所執者《禮記》也﹐夫子﹑{老聃}巷黨之事﹐亦《禮記》所言﹐復違而反之﹐進退無據。”{宋}{陈亮}《酌古论·曹公》:“失其術則雖紛紛戰争﹐進退無據﹐卒不免敗亡之禍者﹐{項籍}是也。”

  • 進據-汉语大词典

    進據

    【1】进入并占据。《晋书·庾翼传》:“臣雖未獲長驅中原﹐馘截凶醜﹐亦不可以不進據要害﹐思攻取之宜。”{范文澜}《中国近代史》第八章第八节:“〔{英国}〕不让{沙俄}在{中国}北部扩充势力﹐也不愿{法国}进据{云南}﹐{日本}占领{福建}。”{唐}{温大雅}《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一:“三月丁卯﹐{武周}南破{樓煩郡}﹐進據{汾源宫}。”

  • 進退失據-汉语大词典

    進退失據

    同“[進退無據]”【1】《明史·尹昌隆传》:“若沈吟不斷﹐進退失據﹐將求爲{丹徒}布衣且不可得。”《资治通鉴·南朝齐明帝建武四年》:“{豫州}刺史{裴叔業}侵{魏}{楚王戍}﹐{魏}{傅永}伏兵擊其後﹐破之﹐{叔業}進退失據﹐遂走。”{黄人}《<钱牧斋文钞>序》:“點將東林﹐{蒙叟}有‘天巧星’之目﹐而其一生之佹得佹失﹐卒之進退失據者﹐皆以巧致之。”

  • 逼據-汉语大词典

    逼據

    【1】犹侵占。{汉}{潘勗}《册魏公九锡文》:“{烏丸}三種﹐崇亂二世﹐{袁尚}因之﹐逼據塞北。”

  • 言必有據-汉语大词典

    言必有據

    【1】所言必有根据。{鲁迅}《<故事新编>序言》:“对于历史小说﹐则以为博考文献﹐言必有据者﹐纵使有人讥为‘教授小说’﹐其实是很难组织之作。”

  • 討據-汉语大词典

    討據

    【1】讨究依据。{唐}{道宣}《续高僧传·习禅二·慧命》:“尋事剃落﹐學無常師﹐專行‘方等’﹑‘普賢’等懺﹐討據《華嚴》﹐以致明道。”

  • 訊據-汉语大词典

    訊據

    【1】指审讯笔录和人证物证。《世无匹》第六回:“賄通關節現有合同。此係旁人告發﹐臺諫糾參﹐訊據昭然﹐何得尚爾巧辯?”

  • 論據-汉语大词典

    論據

    【1】逻辑学指用来证明论题的判断。【2】立论的根据﹐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事实。{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四节:“{孟子}之距{楊}{墨}﹐則毫無論據。”{鲁迅}《二心集·“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也找不出牙齿色黄﹐即有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论据。”{沙汀}《老烟的故事》:“但这笑﹐并不是因为他论据不足﹐分析有着错误的地方﹐他的话都是很中肯的。”

  • 證據-汉语大词典

    證據

    【1】法律用语。据以认定案件的材料。【2】证明﹔考证。《後汉书·独行传·缪肜》:“時縣令被章見考﹐吏皆畏懼自誣﹐而{肜}獨證據其事﹐掠考苦毒。”{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儁傑廉悍﹐議論證據今古﹐出入經史百子。”【3】证明事实的根据。{晋}{葛洪}《抱朴子·弭讼》:“若有變悔而證據明者﹐女氏父母兄弟﹐皆加刑罪。”《旧唐书·崔义玄传》:“先儒所疑及音韻不明者﹐兼採衆家﹐皆爲解釋﹐傍引證據﹐各有條疏。”{赵树理}《小二黑结婚》十:“〔区上〕还派助理员到咱村开大会调查他们横行霸道的证据。”

  • 辯據-汉语大词典

    辯據

    【1】辩论的依据。《新唐书·刘子玄传》:“{子玄}善持論﹐辯據明鋭。”

  • 霸據-汉语大词典

    霸據

    【1】称霸割据。{宋}{苏轼}《鳆魚行》:“中間霸據關梁隔﹐一枚何啻千金值。”【2】霸占﹐占据。{曲波}《林海雪原》二九:“本来从前{马希山}是独占山头﹐霸据一方的。”{蔡东藩}《清史通俗演义》第二七回:“〔{噶爾丹}〕篡了汗位﹐並將{和碩特}﹑{杜爾伯特}﹑{土爾扈特}等部﹐盡行霸據。”

  • 非據-汉语大词典

    非據

    【1】《易·繫辞下》﹕“非所據而據焉﹐身必危。”后以“非據”谓非分占据的职位。{晋}{干宝}《搜神记》卷七:“〔{王敦}〕又將以無德之材﹐欲竊非據也。”【2】用为才不称职的谦词。{宋}{王禹偁}《代吕相公让右仆射表》:“雖聽已行之命﹐實懷非據之憂。”{唐}{韩愈}《为裴相公让官表》:“豈可叨居﹐以彰非據。”

  • 雄據-汉语大词典

    雄據

    【1】强有力地占据。{清}{章学诚}《方志略·为毕秋帆制府撰<荆州府志>序》:“{荆州}富於《禹貢》﹑《職方》﹐雄據於{三國}﹑{六朝}﹑{五季}﹐而衝要巖劇於前{明}。”{唐}{李德裕}《与黠戛斯书》:“{回鶻}雄據北方﹐代爲君長。”《三国志·魏志·董卓传》:“築{郿塢}﹐高與{長安}城埒﹐積穀爲三十年儲﹐云事成﹐雄據天下﹐不成﹐守此足以畢老。”

  • 阮生據案-汉语大词典

    阮生據案

    【1】语出《晋书·阮籍传》﹕“會帝讓九錫﹐公卿將勸進﹐使{籍}爲其辭。{籍}沈醉忘作﹐臨詣府﹐使取之﹐見{籍}方據案醉眠。使者以告﹐{籍}便書案﹐使寫之﹐無所改竄。辭甚清壯﹐爲時所重。”后因以“阮生據案”为才思敏捷之典。{清}{袁于令}《西楼记·泣试》:“{阮生}據案成書藁﹐{袁宏}倚馬不立草。”

  • 鎮據-汉语大词典

    鎮據

    【1】镇守。《三国志·吴志·宗室传评》:“或贊興初基﹐或鎮據邊陲。”

  • 革命根據地-汉语大词典

    革命根據地

    【1】在革命战争中据以长期进行武装斗争的地方。特指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所建立的根据地。{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自从一九二七年我们在南方建立革命军队和革命根据地开始……就是采用这个方法的。”

  • 饕據-汉语大词典

    饕據

    【1】贪得而窃据。《晋书·惠帝纪》:“至使逆臣{孫秀}敢肆凶虐﹐窺間王室﹐遂奉{趙王}{倫}饕據天位。”

  • 馬援據鞍-汉语大词典

    馬援據鞍

    【1】据《後汉书·马援传》载,{建武}二十四年,{援}年六十二,请求率兵出征{武陵}{五溪蛮夷},{光武帝}念其老,未允。“{援} 自請曰:‘臣尚能披甲上馬。’帝令試之。{援}據鞍顧眄,以示可用。帝笑曰:‘矍鑠哉,是翁也!’”遂遣{援}。后因以“馬援據鞍”为老当益壮,思建功业之典。{北周}{庾信}《为阎大将军致仕表》:“雖復{廉頗}强飯﹐{馬援}據鞍﹐求欲報恩﹐何能爲役。”《三国志·魏志·满宠传》:“昔{廉頗}彊食﹐{馬援}據鞍。”

  • 鵲巢鳩據-汉语大词典

    鵲巢鳩據

    同“[鵲巢鳩居]”【1】{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夫鵲巢鳩據﹐事理本直。”{清}{张鸿卓}《棚民行》:“里胥火急逐不得﹐鵲巢鳩據呼其羣。”

  • 黏據-汉语大词典

    黏據

    【1】黏结牢固。{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梁彦》:“物緣襪而上﹐漸至股際﹐捉衣而撼擺之﹐黏據不可下。”

  • 龍據-汉语大词典

    龍據

    【1】犹龙盘。{唐}{李德裕}《大孤山赋》:“眈若虎視﹐蚴如龍據。”{五代}{李翰}《河中鹳鹊楼集序》:“紫氣度{關}而西入﹐{黄河}觸{華}而東匯﹐龍據虎視﹐下臨八州。”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