氤氲(氤氳)是什么意思
氤氲-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氤氲yīn yūn
【释义】:
亦作“絪缊”,空中弥漫的云气。《易·系辞下》:“天地絪缊,万物化醇。”唐·张九龄《湖口望庐山瀑布》诗:“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氤氲-古语词今用词典
氤氲yīnyūn
也作“絪缊”、“烟煴”。
天地之气弥漫聚合动荡。《易经》说:“天地絪缊,万物化醇”。(天地间,阴阳二气交融,弥漫聚合,动荡变化,生成万物。)雌雄交媾,发生变化,使万物生长。(《周易·系辞下》)后引申为:云烟弥漫。
今沿用引申义。
徐迟《黄山记》:“只见云气氤氲来,飞升于文殊院、清凉台,飘拂过东海门、西海门,弥漫于北海宾馆、白鹅岭。”《四川广播电视报》:“淡淡氤氲的光雾,柔柔地吻着那些一样朴实、一样友善的人们。”又,水蒸汽很盛。《中国旅游报》:“浴池里白雾徐徐上升,水气氤氲。”又,氛围。《文汇电影时报》:“凝重的基调形成了这部影片自始至终的朦胧和氤氲。”《成都晚报》:“那红柱雕梁、重檐飞角的楼房,带着久经风雨而显得苍老凝重的氤氲,迎接了我们。”
氤氲-现代汉语大词典
氤氲yīn yūn
【释义】:
①形容烟或云气浓郁。朱自清《冬天》:“(洋炉子)太高了,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又如:云烟氤氲。②浓烈的气味。多指香气。郭沫若《孟夫子出妻》:“因为她所留下的氤氲在她走了之后却专门在他的嗅觉上作用起来。”
氤氲使者-汉语大词典
氤氲使者
【1】即氤氲大使。{清}{李渔}《怜香伴·搜挟》:“莫道姻緣是偶然﹐紅絲端的暗中牽﹐自家氤氲使者便是。”
氤氤氲氲-汉语大词典
氤氤氲氲
【1】烟云或气体极盛貌。{明}{高明}《琵琶记·丹陛陈情》:“合殿裏只聞得一陣氤氤氲氲﹐非煙非霧﹐撲鼻的御爐香。”{唐}{韦执中}《白云无心赋》:“氤氤氲氲﹐或聚或分﹐其散也氣﹐其興也雲。”
氤氲-汉语大词典
氤氲
【1】浓烈的气味。多指香气。{郭沫若}《孟夫子出妻》:“因为她所留下的氤氲在她走了之后却专门在他的嗅觉上作用起来。”{清}{李渔}《闲情偶寄·器玩·椅杌》:“焚此香也﹐自下而升者﹐能使氤氲透骨。”{南朝} {梁}{沈约}《芳树》诗:“氤氲非一香﹐參差多異色。”【2】古代指阴阳二气交会和合之状。《旧唐书·李义府传》:“邃初冥昧﹐元氣氤氲。”{清}{龚自珍}《辨仙行》:“仙者乃非{松喬}倫﹐亦無英魄與烈魂;彼但墮落鬼與神﹐太乙主宰先氤氲。”{南朝} {陈}{徐陵}《劝进梁元帝表》:“自氤氲混沌之世﹐{驪連}﹑{栗陸}之君﹐卦起龍圖﹐文因鳥迹。”{宋}{周密}《齐东野语·贾相寿词》:“聽萬物氤氲﹐從來形色﹐每向静中覷。”《白虎通·嫁娶》引《易》:“天地氤氲﹐萬物化淳。”按﹐今本《易·繫辭下》作“絪緼”。【3】迷茫貌;弥漫貌。{三国} {魏}{曹植}《九华扇赋》:“效虬龍之蜿蟬﹐法虹霓之氤氲。”{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三折:“又不是輕雲薄霧﹐都只是香煙人氣﹐兩般兒氤氲得不分明。”《孽海花》第一回:“但覺春光澹宕﹐香氣氤氲﹐一陣陣從簾縫裏透出來。”{朱自清}《冬天》:“〔洋炉子〕太高了﹐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沮水》:“{漢武帝}獲寳鼎於{汾}陰﹐將薦之{甘泉}。鼎至{中山}﹐氤氲有黄雲蓋焉。”【4】指弥漫的烟气。{曹禺}《日出》第一幕:“〔{陈白露}〕自己很熟练地燃上香烟﹐悠悠然吐出淡蓝色的氤氲。”
氤氲大使-汉语大词典
氤氲大使
【1】传说中掌婚姻的神。《初刻拍案惊奇》卷五:“多是氤氲大使暗中主張﹐非人力可以安排也。”{宋}{陶穀}《清异录·仙宗》:“世人陰陽之契﹐有繾綣司總統﹐其長官號氤氲大使﹐諸夙緣冥數當合者﹐須鴛鴦牒下乃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