牍(牘)是什么意思
尺牍-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尺牍shǐ dú
【释义】:
指书信。古用尺长的木简作书信,故称。《汉书·陈遵传》:“与人尺牍,主皆臧去以为荣。”
竿牍-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竿牍gān dú
【释义】:
书札。竿,竹的主干;牍,薄木片,也指简。竿牍即竹简,代纸,借指信函。《庄子·列御寇》:“小夫之知,不离苞苴竿牍,敞精神乎蹇浅,而欲兼济道物,太一形虚。”唐·陆德明《释文》引司马彪云:“竿牍,谓竹简为书,以相问遗,修意气也。”苞苴,赠送的东西。宋·朱彧《萍洲可谈》卷二:“阳翟田望勤于竿牍,日发数十函不倦。”
连篇累牍-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连篇累牍liánpiānlěidú
表示用过多的篇幅来叙述——三言两语(这点事几,~就可以说清楚,不必连篇累牍地介绍。)
竿牍-实用委婉语词典
竿牍
古人在竹片上写信,有“竹简”一说。“竿”,即指“竹简”。
函牍-实用委婉语词典
函牍
书信的代称。意同“竿牍”。也作“牍”、“简牍”、“书牍”、“尺牍”、“缄牍”。
书(書) 籍 简 策 册 牍 札 编 篇 卷-简明古汉语同义词词典
书(書) 籍 简 策 册 牍 札 编 篇 卷
[书(書)shū 籍jí 简jiǎn 策cè 册cè 牍dú 札zhá 编biān 篇piān 卷juàn]
同 和文章、书籍有关。
异 【书】 除“书写”、“文字”、“书籍”、“书信”等意义外,还专指《尚书》。(《尚书》又简称《书》,是我国上古帝王的文诰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汇编的专称)《孟子·尽心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武成:《尚书》篇名)
【籍】 ①名册,户口册。《周礼·秋官·小行人》:“掌邦国宾客之礼籍”。《论衡·自纪》:“户口众,簿籍不得少”。 ②书籍。《孟子·告子下》:“诸侯之地方百里;不百里,不足以守宗庙之典籍。”《汉书·艺文志》:“皆灭去其籍”。
【简】 ①竹简。古代用来写字的狭长竹片。一简为一行,若干简成为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叫做“策”或“册”。《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昭王读法十余简而睡卧矣。”(法:法律) ②为书信。柳宗元《答贡士元公瑾论仕进书》:“辱致来简,受赐无量”。(承蒙您来信,受益不浅)
【策】 成编的竹简(或木简),简策。《礼记·中庸》:“文武之政,布在方策。”(方策:方册。方:木版)《左传·隐公十一年》:“不书于策”。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大事书于策,小事简牍而已。”孔颖达疏:“单执一札谓之简,编诸简乃名为策。”
【册】 编串好的许多竹简(或木简),简册。《尚书·多士》:“殷先人有册有典”。(殷:商朝。典:典籍)这个意义和“策”是相通的。
【牍】 ①古代写字用的狭长的木板。杨修《答临淄侯笺》:“握牍持笔”。 ②书籍,文书。《后汉书·荀悦传》:“所见篇牍,一览多能诵记”。(览:看)
【札】 ①古代用来写字的小木片。《汉书·司马相如传》:“上令尚书给笔札”。 ②书信。颜延之《赠王太常》诗:“遥怀具短札”。(远念友人,因此写了短信)
【编】 ①用来穿联竹简的绳子。刘歆《移太常博士书》:“或脱简,或脱编”。(或:有的) ②一部书或书的一部分。卢照邻《乐府杂诗序》:“访遗编于四海”。杜甫《故武卫将军挽词》:“封侯意疏阔,编简为谁青?” ③编写。《韩非子·难三》:“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 ④部。《史记·留侯世家》:“出一编书”。(出:拿出)
【篇】 ①文章有首有尾就称为一篇。司马迁《报任安书》:“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后汉书·王充传》:“箸《论衡》八十五篇,二十余万言。”(箸:通“著”,写作) ②书籍,典籍。《汉书·儒林传》:“观古今之篇籍。”
【卷】 ①书籍的册本或篇章。如“上卷”、“第一卷”。白居易《戏赠元九李十二》诗:“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②书。《三国志·吴书·鲁肃传》注引《吴书》:“虽在军陈,手不释卷”。(陈:阵。释:放下)有的把书籍叫“书卷”。
辨 在“书籍”的意义上。“书”、“籍”同义。但“读书”不能写成“读籍”,因为“书”是指书上的文字和内容,“籍”指“簿册”。“简”、“牍”、“札”都用作古代的书写材料,但竹片为“简”,木片为“牍”,“札”是小木片,通称为“简”。后来都可引申为“书信”的意思,但“牍”表示“书信”一般是“尺牍”连用。如《汉书·陈遵传》:“与人尺牍”。
“策”、“册”在成编的竹、木简这一意义上相通。但“策”的本义是“竹鞭”,“册”的本义是把竹简编串成简札,“策”的“竹鞭”、“鞭策”等意义和“册”字毫不相干。
“简”、“策”、“册”后来也都可指书籍。“编”多指成部的书,如“简编”、“长编”,也可指书中较大的一部分,如“上编”、“下编”。“篇”只指篇章。成语有“连篇累牍”、“断简残篇”。“编”的外延比“篇”大。另外,“编”可以作动词,“篇”则不能。
短小精悍 长篇累牍-反义词应用词典
短小精悍 长篇累牍
短小精悍 duǎnxiǎojīnghàn
长篇累牍 chángpiānlěidú
【短小精悍】原形容人身材短小而精明强干。含褒义。现多指文章、戏剧、或发言简短而有充实的内容。含褒义。
〔例句〕
1.解(郭解)为人短小精悍。
2.《你我》原想写一篇短小精悍的东西;变成那样尾大不掉,却非始料所及。
【长篇累牍】指篇幅很长的文章。
〔例句〕
1.高会广座,有所征引,长篇累牍,应口吟诵。
2.公子此时,一团兴致,觉得这事倚马可待,那知一想,才觉长篇累牍,不合体裁。
〔应用例句〕
演讲也像写文章一样,提倡短小精悍,反对长篇累牍。
案牍-古文观止词典
案牍àn dú
【词性】:名词
公文,文书(1)。《陋室铭》: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公文劳累身心。
牍-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牍牘dú
①古代写字用的木片。《汉书·昌邑哀王刘髆传》:“佩玉环,簪笔持~趋谒。”②书信,公文。刘禹锡《陋室铭》:“无丝竹之乱耳,无案~之劳形。”
书牍-现代汉语大词典
书牍shū dú
【释义】:
简牍,书信。
公牍-现代汉语大词典
公牍gōng dú
【释义】:
公文。鲁迅《答KS君》:“单是现在似的每周印一回公牍和游谈的堆积,纸张虽白,圈点虽多,是毫无用处的。”
函牍-现代汉语大词典
函牍hán dú
【释义】:
书信;信件。鲁迅《致李秉中》:“至于款项,倘其借之他人,则函牍往反,而且往反再三,而终于不得要领,必与卖稿无异。”
卷牍-现代汉语大词典
卷牍juàn dú
【释义】:
文件。
连篇累牍-现代汉语大词典
连篇累牍lián piān lěi dú
【释义】:
形容篇幅多,文辞长。续范亭《中山图书馆落成纪念》:“中山遗教,连篇累牍。”
尺牍-现代汉语大词典
尺牍chǐ dú
【释义】:
①长一尺的木简。古代用以书写。②信札,书信。鲁迅《一思而行》:“看郑板桥《道情》一遍,谈幽默十天,买袁中郎尺牍半本,作小品一卷。”
木牍-现代汉语大词典
木牍mù dú
【释义】:
木简。洪楼《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简介》:“从墓中出土木牍得知,墓的埋葬时间是汉文帝初元十二年。”
案牍-现代汉语大词典
案牍àn dú
【释义】:
指公事文书。
牍-现代汉语大词典
牍dú牘
【释义】:
①古代写字用的木板。②书信;公文。如:尺牍;文牍。
文牍-现代汉语大词典
文牍wén dú
【释义】:
①公文案牍。沙汀《医生》:“面色白净,胡髭浓黑,外表活像一个办理文牍的师爷。”②旧称在官府或其他团体草拟文稿的人。骆宾基《一九四四年的事件》:“袁大德…从前在原籍那个县份的某个乡村小学里作文牍。”
盈篇累牍-现代汉语大词典
盈篇累牍yíng piān lěi dú
【释义】:
形容文辞冗长。如:这文章写得盈篇累牍的,让人怎么读得下去!
联篇累牍-现代汉语大词典
联篇累牍lián piān lěi dú
【释义】:
连篇累牍。形容篇幅多,文字冗长。如:他写起文章来总是联篇累牍,不善剪裁。
简牍-现代汉语大词典
简牍jiǎn dú
【释义】:
①古代书写用的竹木片。②指文书;书简。鲁迅《致李秉中》:“来信令我作书再催并介绍,今写则写矣,附上,但即令见面,恐其不得要领,仍又与未见无异…况我又不善简牍,不能作宛转动听之言哉!”
牍-汉语大词典
牍
“[牘]”的简化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