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斯)是什么意思
奚斯-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奚斯xī sī
【释义】:
良马。三国·魏·刘劭《赵都赋》:“其器用,良马则……飞兔、奚斯、常骊、紫燕。”
斯-古汉语虚词词典
斯sī
指示代词
表示近指。可指代人、物、事、处所等,可作主语、介词宾语、宾语、名词修饰语。义即“这”、“这样”、“这个”等。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论语·尧曰》)——句义:借助民众能得利的地方而使民众得利,这不就是给人恩惠而又不破费吗?②江水又东,经广溪峡,斯乃三峡之首也。(《水经注·江水》)③有美玉于斯,韫而藏诸?求善价而沽诸?(《论语·子罕》)——句义:有美玉在这里,把它放在柜子里藏起来呢,〔还是〕找一位识货的商人卖掉它呢?(dú):同“椟”。④孙皓问:“卿字仲思,为何所思?”对曰:“在家思孝,事君思忠,朋友思信,如斯而已。”(《世说新语·言语》)⑤叔治以将别,涕泗不止,仲智恚之曰:“斯人乃妇女,与人别,唯啼泣。”(《世说新语·方正》)——涕泗不止:眼泪鼻涕不住地流。恚(huì):怨恨。⑥斯道也,何道也?(《韩昌黎文集·原道》)——句义:这样的道,是什么道呢?
副词
用于紧缩句中,或用于承接复句的后一分句,表示承接。义即“就”。①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论语·先进》)——闻斯行诸:听到了就去实行它吗?②知惧如是,斯不亡矣。(《左传·成公七年》)——句义:知道惊惧像这样,就不会亡国了。③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孟子·滕文公下》)——句义:如果知道这种行为不合于义,就马上停止得了,干吗还要等到第二年〔才停止〕呢?
助词
一、用于修饰语和中心词之间。义即“的”。①乃求千斯仓,乃求万斯箱。(《诗经·小雅·甫田》)——句义:于是寻求上千的粮仓,于是寻求上万的车辆。箱:车箱,此指车辆。②有兔斯首,炮之燔之。(《诗经·小雅·瓠叶》)——炮(páo)之燔(fán)之:烧它烤它。
二、用于句末,起谐调音节的作用。①彼何人斯,居河之麋。(《诗经·小雅·巧言》)——麋(mí):通“湄”,水草交接处。②菀彼柳斯,鸣蜩嘒嘒。(《诗经·小雅·小弁》)——菀:茂盛貌。彼:那。蜩:蝉。嘒嘒:蝉鸣声。
慢条斯理-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慢条斯理màntiáosīlǐ
从容不迫,不慌不忙——匆匆忙忙(他~地把话说完就走了)
斯文-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斯文sīwén
(举止)文雅——粗鲁(他的言谈举止显得很~)
斯文-古语词今用词典
斯文sīwén
斯;此。文:古代礼乐教化、典章制度。斯文:这种文化,即古之礼乐制度。孔子周游列国,在从卫国去陈国的途中,经过匡地,被匡人围困。孔子感慨地说:“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周文王已经死了,周代的文化就不在此吗?若上天有意要毁灭这些文化,那吗后死者就不能获得;若上天无意毁灭这种文化,那吗匡人又能把我怎么样呢?)(《论语·子罕》)后引申为:指文人儒士,文雅。
今沿用引申义。
①指文人、儒士,钱钟书《猫》:“经过几番盘算,他想先动手著作,一来表示自己并非假充斯文,再者著作也可以做官。”《成都晚报》:“除了读小学期何尊师命,偶有涂鸦外,我几十年未曾提过毛笔,对书法可谓一窍不通,真是有辱斯文啊!”
②文雅,杨沫《英华之歌》第三十九章:“在战神的塑造下,那么斯文、善解人意的他,此刻却变得如此威严,冷峻。”《博览群书》:“承蒙苍天不丧斯文,现代文学史上最宝贵的精华得以广为传播,这给当时声嘶力竭的政治大演讲,平添了一曲带有异己色彩的深沉浑厚的男低音。”《成都晚报》:“这些‘天之骄子’怎么了?何以仅在数年之间,就一扫斯文,在神圣的知识殿堂开出如此多的旁门左道!”
文雅 娴雅 斯文-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文雅 娴雅 斯文
文雅wényǎ 娴雅xiányǎ 斯文sīwén
形容词。指(言谈、举止、态度)温和而有礼貌、不粗俗。
“文雅”和“娴雅”都突出了高尚而不粗俗的表现。“文雅”还强调温和、很有教养;使用范围较广,可用于男子或女子。例如:“这毕竟是一个非常老练的人,顷刻间他又恢复了非常文雅的姿态”(杨沫:《青春之歌》):“邱先生的夫人非常文雅,就是长相不得人心”(老舍:《离婚》)。“娴雅”强调柔和、安详,含有“温柔而端庄”的意味,一般用于女子;有书面语色彩,口语里少用。例如:“红娘子先向闯王施礼,随即分别向牛、宋施礼,举止大方,庄重而又娴雅”(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下册);“石心菊身上突然闪现出来的思想力量、个性的魅力,这一切象奇迹般的改变了她的容貌,显得性情敦厚,举止娴雅”(蒋子龙:《锅碗瓢盆交响曲》)。
“斯文”强调有礼貌、举止轻柔而和缓,含有“行动放轻、放慢,不粗放、不暴烈鲁莽”的意味;多用于男子:可以重叠。例如:“他戴着度数很大的近视眼镜,清瘦而斯文”(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瞧!老梁变得多斯文,把饺子端详了三七二十一天,还送不到肚里去”(同上);“他虽然只在私塾读过两年书,就象一个斯文人”(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教英文的一位孔老师,名字叫浙清,二十多岁的样子,走路,说话,斯文,柔和,有点女性味道”(臧克家:《诗与生活》);“从年青的时候起,他就是斯斯文文的,不会跟人吵嘴,不会骂街”。
似兰斯馨,如松之盛-实用委婉语词典
似兰斯馨,如松之盛
意为德行有如兰花那样的芳菲,松树那样的茂盛。语出南朝梁周兴嗣《千字文》。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实用委婉语词典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意为虽然我居住的房屋很简陋,但只要我以德立身,也就可以闻到香气了。此是唐刘禹锡《陋室铭》中名句。
螽斯-实用委婉语词典
螽斯
意为多子多孙。原指一种昆虫,触角细长,以翅膀摩擦发音,常栖息于丛林草间。古人曾喻后妃子孙众多。也作“螽斯衍庆”。
有鲁本斯之风-实用委婉语词典
有鲁本斯之风
欧美婉指胖人,因荷兰画家鲁本斯画中的人物大都是体态丰满,故称。有幽默味。
缪斯-实用委婉语词典
缪斯
婉指艺术工作者、诗人。原为希腊神话中九位文艺和科学女神的总称。
此 斯 兹-简明古汉语同义词词典
此 斯 兹
[此cǐ 斯sī 兹zī]
同 表示近指的指示代词。
异 【此】 这。一般用于对指,跟“彼”相对。《礼记·礼运》:“此之谓大同”。《孟子·公孙丑下》:“彼一时,此一时也。”
【斯】 这。虚指,无所对立。《诗·大雅·抑》:“斯言之玷”。《论语·雍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楚辞·渔父》:“何故至于斯”。
【兹】 确指,指具体的这一个,这里,跟“其他”相对。《诗·大雅·洞酌》:“挹彼注兹”。(挹:指舀水。注:灌)王粲《登楼赋》:“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
李斯-古文观止词典
李斯lǐ sī
【词性】:名词
李斯(?-前208),秦代政治家。楚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曾从荀卿学。战国末入秦,初为吕不韦舍人,秦统一六国后,任丞相。秦始皇死后,他追随赵高,后为赵高所忌,被杀(6)。《李斯谏逐客书》: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秦王就撤除驱逐客卿的命令,恢复李斯的官职。《报任安书》:李斯,相也,具于五刑。——李斯是丞相,备受五种刑罚。《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李斯竭忠,胡亥极刑。——李斯竭尽忠心,胡亥却对他处以极刑。
慄斯-古文观止词典
慄斯lì sī
【词性】:形容词
献媚的样子,讨好献媚(1)。《卜居》:宁超然高举以保真乎,将哫訾哭斯,喔咿嚅唲,以事妇人乎?——宁可超逸退隐而保全自己的节操呢,还是阿谀奉承,讨好献媚,强颜欢笑而侍奉那个女人呢?
斯-古文观止词典
斯sī
【词性】:名词
人名,指李斯(?——前208),战国末期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曾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成后,西入秦,在秦统一六国的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秦统一六国之后,李斯任丞相。秦始皇死后,追随宦官赵高立胡亥为二世皇帝,后来李斯为赵高所忌,于公前208年腰斩于咸阳,并夷灭三族(1)。《李斯谏逐客书》:斯乃上书曰:“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李斯就上书说:“下臣听说官吏们商议驱逐客卿,我以为这是错误的。”
斯-古文观止词典
斯sī
【词性】:代词
表示近指。指代人、事物、情况、处所等。可译为“这”、“这样”等(66)。《有子之言似夫子》:曾子以斯言出于子游。——曾子把这话告诉给子游。《吊古战场文》:时耶命耶?从古如斯。——是时势呢,还是命运呢?从古到今都是这样。《原道》: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这是我说的道,不是刚才说的老子和佛家的道。
斯-古文观止词典
斯sī
【词性】:副词
强调动作行为具备了某种条件才产生。可译为“就”(7)。《曾子易簀》:吾何求哉?吾得正而毙焉,斯已矣。——我要求什么呢?我能够合乎正礼而死去,就行了。《五代史宦者传论》:夫女色之惑,不幸而不悟,则祸斯及矣。——那女色的诱惑,不幸的是君主不觉悟,那么灾祸就来了。《尊经阁记》:庶民兴,斯无邪慝矣。——百姓振作,就没有邪恶了。
李斯谏逐客书-古文观止词典
李斯谏逐客书
【原文出处】:秦文
【说明】:
李斯(?-前208),楚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年轻时曾为郡小吏,后与韩非一起从荀况学“帝王之术”。战国末去楚入秦,受到秦王重用,后官至丞相。李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的事业中起过重要作用。秦统一后,他又积极主张废诸侯,行郡县,统一文字和度量衡,对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后为赵高诬害,被腰斩于咸阳。著有《谏逐客书》和《苍颉篇》(今佚,有辑本)。
本文作于秦王政十年(前237),当时由于秦国日益强大,韩国就派遣水工郑国入秦,借为秦兴修水利之名,行消耗秦国财力、使秦无暇东征之实。秦王发觉这一阴谋后,采用宗室大臣的建议,下令驱逐所有客卿,李斯亦在驱逐之列。在被逐出境途中,李斯写下本文劝谏秦王。文章一开头就提出中心论点,指出逐客是错误的。然后以大量历史事实,说明客卿于秦有功,并且从理论上有力地阐明了逐客和用客的利害关系,终于使秦王收回成命,恢复了李斯的官职。文章说古道今,层层深入。正反并论,利害对举。善于综合运用铺陈、排比、对偶等手法,气势充沛,说理透彻,对汉代辞赋有一定影响。
【原文】:
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议亦在逐中。斯乃上书曰:“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求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迁,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魏之女不充后宫,而骏马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充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之无危,不可得也。”
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
玻斯献宝-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玻斯献宝
【释义】:
玻斯:即波斯,今伊朗;古时到中国来的波斯人多为富商。指为了炫耀,把钱一一亮出来。《清风闸》四:小继自持其能干,时刻将银子叫人代他称,如玻斯献宝一般,称过又收起来,如此不止一次,不觉习以为例。
蚕出桑抽叶,蜂饥树开花。有人斯有禄,贫者不须嗟-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蚕出桑抽叶,蜂饥树开花。有人斯有禄,贫者不须嗟
【释义】:
禄:禄粮,迷信谓上天按人的不同命运配发给每个人的不等的钱粮。蚕儿生出来了,就有桑树长叶来喂养它;蜂虫饥饿了,就有树木开花来哺育它。天既然生了人,就会安排好相应的禄粮,贫穷的人无须感叹。意谓人的禄命,上天自有安排,不用担心。《生绡剪》一:蚕出桑抽叶,蜂饥树开花。有人斯有禄,贫者不须嗟。这四句岂不是好话?还又有明白些的说:富贵若从奸巧得,世间呆汉呷西风。这都是好话,人谁肯用心佩服。所以生出百般劳攘,把一个乾坤弄得个地狱堆儿,可叹可怜!
假作斯文-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假作斯文
【释义】:
假装出文雅有礼的样子。《三侠五义》三五:若遇见员外,他便卑躬下气。。。
⊙假斯文
《豆棚闲话》七:或是半尴不尬的假斯文,伪道学,言清行浊。
慢条斯礼-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慢条斯礼
【释义】:
形容动作缓慢,不慌不忙。有时含有大模大样的意思。有时含有斯斯文文的意思。《金瓶梅词话》七三:一面起来,慢条斯礼,撒腰拉裤,走来见妇人,只顾倚着炕儿揉眼。《儒林外史》一:老亲自在这里传你家儿子说话;怎的慢条斯礼!《儿女英雄传》二八:他料是讲究他,他益发慢条斯礼,得意洋洋,消摆春风,谈笑自若。
☉慢条厮礼
《金瓶梅词话》一二:那春梅只顾不进房来。叫了半日,才慢条厮礼推开房门进来。
☉慢条斯理
《儿女英雄传》四:无奈自己说话,向来是低声静气、慢条斯理的惯了。从不会直着脖子喊人。
☉慢条丝礼
《金瓶梅词话》一一:我去时还在厨房里雌着,等他慢条丝礼儿才和面儿。
☉漫条斯理
《儿女英雄传》一:公子正在那里检点那些考具的东西,听见老爷的话,便过来规规矩矩漫条斯理的说道:“这话还得请父亲斟酌。”
歪斯缠-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歪斯缠
【释义】:
瞎纠缠。无理取闹。《金瓶梅词话》一五:歪斯缠怎么?他在虎口里求津唾。
⊙歪厮缠
《清夜钟》七:况有了几个钱,便有几个不三不四,歪厮缠的相知来走动。
有人斯有土,有土斯有财-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有人斯有土,有土斯有财
【释义】:
有了人才有已耕作的田地,有了田地才能创造出财富。《后西游记》三四:小行者道:“自古有人斯有土,有土斯有财,既孽海填成平地,自当有人民居住,田地耕作,为何竟作一片荒郊旷野?”
斯-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斯sī
代词
表示近指。指代人、事物、情况、处所、时间等,作主语、宾语(包括介词的宾语)、定语、状语。可译为“这”、“这种”、“这样”、“这儿”、“这里”、“这个”等。
《论语·雍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论语注疏》册一卷六页三上)
——这人却得了这样的病呀!
《后汉书·列女传·乐羊子妻》: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月。(《后汉书》册十页二七九三)
——现在如果割断这布,那就毁掉了前功,拖延荒废了时间。(功:事。稽:拖延。)
苏洵《权书下·六国》: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嘉祐集》册一卷三页四上)
——因此燕虽小却最后灭亡,这是用兵抵抗的效果啊。
柳宗元《捕蛇者说》: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柳河东集》册五卷十六页五上)
——我这差事的不幸,不比恢复我的赋税的不幸厉害啊。
《世说新语·言语》:有何异才而应斯举?(《世说新语》册一卷上之上页二十下)
——有什么奇特的才能而接受这种推荐?
范仲淹《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范文正公集》册一卷七页五七下)
——〔假如〕没有这种人,我将归向谁?(微:无,没有。)
《列子·仲尼》:如斯而已,汝奚妄骇哉?(《列子》册二卷四页八上)
——象这样罢了,你为什么大惊小怪呢?
《诗经·大雅·桑柔》:匪言不能,胡斯畏忌?(《毛诗注疏》册十卷十八之二页五下)
——不是不能讲话,为什么这样畏惧?
《论语·子罕》:有美玉于斯,韫(yùn)(dú)而藏诸?求善贾(gǔ)而沽诸?(《论语注疏》册二卷九页四上)
——在这儿有一块美玉,把它收藏在柜子里贮存起来呢?〔还是〕找识货的商人把它卖掉呢?(韫:收藏。:用同“椟”。柜子。)
《楚辞·渔父》: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楚辞》册四卷七页一下)
——你不是三闾大夫吗?因什么缘故到了这里?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注)》:为治之要,于斯而著。(《三国志》册四页九一七)
——治国的要领,从这里显示出来。
《天工开物·卷序》:当斯时也,披图一观,如获重宝矣。(《天工开物注释》上册页二)
——在这个时候,打开图册一看,就象获得重宝一样。
斯-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斯sī
副词
在句中作状语
一、表示宾语所指的事物都是动作行为直接涉及的对象。可译为“全部”。
《吕氏春秋·慎大览·报更》:宣孟曰:“斯食之,吾更与女(rǔ)。”(《吕氏春秋》册三卷十五页十上)
——宣孟说:“全部吃完它,我再给你。”(女:用同“汝”。)
二、强调(询问)动作行为具备了一定(什么样的)条件才发生、出现。可译为“才”、“就”。
《荀子·哀公篇》:敢问何如斯可谓士矣?(《荀子》册四卷二十页十一上)
——请问什么样的人才可以叫做士呢?
柳宗元《封建论》:夫天下之道,理安斯得人者也。(《柳河东集》
册二卷三页六上)
——〔按照〕天下的常理,国家治理得好才能得人〔心〕。
《列子·杨朱》:凡为名者必廉,廉斯贫;为名者必让,让斯贱。(《列子》册三卷七页一下)
——凡是追求名誉的人一定清廉,清廉就贫穷;追求名誉的人一定谦让,谦让就卑贱。
柳宗元《非国语下·董安于》:受赏者耻,则立功者怠,国斯弱矣。(《柳河东集》册十一卷四五页十三下)
——〔立功〕受赏的人感到耻辱,那么立功的人就会怠惰,国家就衰弱。
斯-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斯sī
连词
连接分句,表示连贯关系。可译为“那么”。
《论语·述而》: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注疏》册二卷七页五下)
——我想要仁,那么仁就来了。
《孟子·惠王上》: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孟子注疏》册一卷一上页五上)
——君王〔如果〕不把罪过归于收成,那么天下的老百姓就都会投奔〔您〕了。
《论衡·雷虚篇》:王欲群臣之畏也,不若毋辨其善与不善而时罪之,斯群臣畏矣。(《论衡》册二卷六页二十上)
——国王您要群臣畏惧,不如不分他们好和不好而时常加给罪名,那么群臣就畏惧了。
斯-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斯sī
助词
一、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标志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可译为“的”。
《诗经·小雅·甫田》:乃求千斯仓,乃求万斯箱。(《毛诗注疏》册七卷十四之一页七上)
——于是寻找千数的粮仓,于是寻找万数的车辆。(箱:车箱。这里指车辆。)
《诗经·小雅·瓠叶》:有兔斯首,炮(páo)之燔(fán)之。(《毛诗注疏》册八卷十五之三页三上)
——有一个兔子的头,在火上烧烤。(炮:裹着东西在火上烧。燔:烤。)
二、用在句中,标志宾语前置。可不译出。
《诗经·豳风·七月》:朋酒斯飨,曰杀羔羊。(《毛诗注疏》册五卷八之一页十三上)
一一捧上两樽酒,杀上一只羊。(朋酒:两樽酒。)
《诗经·大雅·公刘》:笃公刘,于京斯依。(《毛诗注疏》册十卷十七之三页五下)
——笃实忠厚的公刘,靠近京师〔修筑宫室〕。
三、用在句中或句末,使语句和谐匀称。不能译出。
《诗经·小雅·蓼萧》:蓼(lù)彼萧(xiāo)斯,零露湑(xǔ)兮。(《毛诗注疏》册六卷十之一页四下)
——那些又长又大的蒿草,靠雨露滋润才茂盛啊。(蓼:长大的样子。萧:蒿草。湑:茂盛。)
《诗经·小雅·小弁》:弁(pán)彼(yù)斯,归飞提提(shí shí)。(《毛诗注疏》册七卷十二之三页二下)
——那群快乐的乌鸦,一群群飞回来。(弁:快乐。:指乌鸦。提提:群飞的样子。)
斯-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斯sī
词尾
形容词词尾
《诗经·大雅·皇矣》:王赫斯怒。(《毛诗注疏》册九卷十六之四页六上)
——文王勃然大怒。
《礼记·玉藻》:二爵而言言斯。(《礼记注疏》册八卷二九页九上)
——饮第二爵酒〔态度〕要温和恭敬。(爵:古代酒器。言言:温和恭敬的样子。)
斯-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斯sī
附类
一、动词。作“砍”、“离”解。
《诗经·陈风·墓门》:墓门有棘,斧以斯之。(《毛诗注疏》册四卷七之一页七上)
——墓门前有荆棘,用斧砍掉它。
《列子·黄帝》:华胥氏之国在弇(yǎn)州之西,台州之北,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列子》册一卷二页一下)
——华胥国在弇州的西边,台州的北面,不知道离齐国几千万里。
二、形容词。用同“厮”。作“卑贱”解。
《后汉书·左周黄列传·左雄》:乡官部吏,职斯禄薄。(《后汉书》册七页二〇一七)
——乡官部吏,职位卑贱俸禄微薄。
波斯眼-汉语惯用语辞典
波斯眼bō sī yǎn
波斯商人多经营珍宝古董,善于识别其真伪。因以“波斯眼”借指识别力很强的眼睛。《古今小说·穷马周遭际卖媪》.“时人不具波斯眼,枉使明珠混俗尘。”
斯-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斯sī
①砍,劈开。《诗经·陈风·墓门》:“墓门有棘,斧以~之。”②距离。《列子·黄帝》:“不知~齐国几千万里。”③尽,全部。《吕氏春秋·报更》:“~食之,吾更与女。”(更:重新。女:同“汝”。)④此,这。《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夫,不舍昼夜。’”《楚辞·渔父》:“何故至于~?”⑤连词。则,那么,就。《寡人之于国也》:“王无罪岁,~天下之民至焉。”《荀子·哀公》:“敢问何如~可谓之君子矣?”⑥助词。《诗经·大雅·皇矣》:“王赫~怒,爱整其旅。”又《小雅·何人斯》:“彼何人~,其心孔艰。”(孔:甚,很。)
【斯罗】同“撕掳”,纠缠勒索的意思。方苞《狱中杂记》:“凡死刑,狱上,行刑者先俟于门外,使其党入索财物,名曰‘~’。”
【斯文】①指礼乐制度。《论语·子罕》:“天之将丧~也,后死者不得与于~也。”②指读书人。马中锡《中山狼传》:“今逢丈人,岂天之未丧~也?”③文雅。《红楼梦》第二十二回:“黛玉便道:‘还象方才大家坐着,说说笑笑,岂不~些儿!’”
【斯须】一会儿,片刻。《荀子·非相》:“先虑之,早谋之,~之言而足听。”《促织》:“及扑入手,已股落腹裂,~就毙。”
亿万斯年-现代汉语大词典
亿万斯年yì wàn sī nián
【释义】:
极言年代的久长。毛泽东《论持久战》:“从此以后,人类将亿万斯年看不见战争。”
伊斯兰教-现代汉语大词典
伊斯兰教yī sī lán jiào
【释义】:
伊斯兰是阿拉伯语Islām的音译,意为“顺从”。在我国旧称“回教”、“回回教”、“清真教”、“天方教”等,是七世纪初阿拉伯半岛麦加人穆罕默德所创立的一神教,今与佛教、基督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其教义主要有:信仰安拉是唯一的神,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信天使,信仰《古兰经》,认为它是安拉“启示”的经典,信世间一切事物都是安拉的“前定”,并信仰“死后复活”、“末日审判”等。该教规定念清真言、礼拜、斋戒、纳天课、朝觐等为教徒必遵的“功课”,并针对当时阿拉伯社会情况规定了若干制度和道德规范。主要有逊尼和什叶两大教派,分布于亚洲和非洲,特别是西亚、北非和东南亚各地,在一些国家被定为国教。七世纪中叶传入中国,宋元以后有一定发展。主要在回、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塔吉克、塔塔尔、柯尔克孜、撒拉、东乡、保安等民族中传布。
伊斯兰教历-现代汉语大词典
伊斯兰教历yī sī lán jiào lì
【释义】:
即希吉来历。我国旧称回历、回回历。伊斯兰教的历法,系纯阴历。以十二个月为一年,单月为大,三十天;双月为小,二九天。平年三五四天。以三十年为一周,其中有十一个闰年,于十二月末置一闰日,闰年三五五天。由于每年比太阳年约差十一天,平均每32.6年比阳历多出一年。纪元以公元622年7月16日(即穆罕默德入麦地那的第二天)为元年元旦。
俄罗斯族-现代汉语大词典
俄罗斯族é luó sī zú
【释义】:
①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新疆。②俄罗斯联邦的人数最多的民族。
勒克斯-现代汉语大词典
勒克斯lè kè sī
【释义】:
英lux]国际单位制中计量光照度的单位。我国法定计量单位。1勒克斯等于1流明的光通量均匀分布于1平方米面积上的光照度。
鄂尔多斯-现代汉语大词典
鄂尔多斯è ěr duō sī
【释义】:
蒙古部落名。又作地名。汉为朔方郡,属并州。明为蒙古族鄂尔多斯部。即今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
力克斯兔-现代汉语大词典
力克斯兔lì kè sī tù
【释义】:
著名皮用兔品种。原产法国。形态似普通兔。毛色有黑、白、咖啡、紫蓝、银灰、乳黄等。因其毛皮光亮如丝,柔软舒适,类似水獭皮,故又称獭兔。
萨克斯号-现代汉语大词典
萨克斯号sà kè sī hào
【释义】:
[英saxophone]铜管乐器。装有调节音调的活塞,号嘴呈杯状,音色柔和丰满。1842年由比利时人萨克斯创制。
萨克斯管-现代汉语大词典
萨克斯管sà kè sī guǎn
【释义】:
[英saxophone]木管乐器。管身用金属制作,略呈圆锥状,用单簧,有音键和吹口。1840年由比利时人萨克斯创制。
大波斯菊-现代汉语大词典
大波斯菊dà bō sī jú
【释义】:
也称波斯菊。一年生草本。高约1米。叶对生或互生,羽状分裂。夏秋连续开花,头状花序,舌状花红、粉红或白色,管状花黄色。果实有具倒刺的芒。原产墨西哥,我国各地栽培供观赏。
奥斯卡奖-现代汉语大词典
奥斯卡奖ào sī kǎ jiǎng
【释义】:
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评选、颁发的电影奖。始于1927年,每年评选一次,评选的奖项主要有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演员、最佳男演员,以及最佳摄影、美工、剪辑、作曲、原剧本、服装设计、视觉效果、音响等。1948年起还开始评选最佳外语片奖。奖品为一尊手持长剑、站在一盘电影胶片上的男性人体青铜铸像。传说1931年颁奖时,这尊铜像被一图书管理员认为与其叔叔奥斯卡很相像,此后这一奖项遂被称为奥斯卡奖。也称奥斯卡金像奖、金像奖。
奥斯特-现代汉语大词典
奥斯特ào sī tè
【释义】:
计量磁场强度的单位。中国法定计量单位中已淘汰。
喀斯特-现代汉语大词典
喀斯特kā sī tè
【释义】:
[英karst]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石灰岩、白云岩等)的溶蚀等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貌的统称。因南斯拉夫喀斯特地区较典型而得名。我国曾改称为岩溶。常见的有溶洞、峰林、石林、石笋、钟乳石等地貌。
嘎斯-现代汉语大词典
嘎斯gā sī
【释义】:
[英gas]毒气。陈沂《参观奥斯威辛集中营》:“然后真像淋浴的喷水莲蓬一样,从小孔里放出嘎斯气,不到二十分钟,一千人就被活活窒息死了。”
布鲁斯-现代汉语大词典
布鲁斯bù lǔ sī
【释义】:
[英blus]交际舞的一种。采用慢四步舞曲,要求舞步轻缓平稳,节奏鲜明,常用的步法有常步、横步和并步。
帕斯卡-现代汉语大词典
帕斯卡pà sī kǎ
【释义】:
国际单位制中计量压强的单位。也是中国法定计量单位。省称“帕”。等于1牛顿的力均匀而垂直地作用在1平方米的面上所产生的压力。1帕=1牛/秒2。
法西斯-现代汉语大词典
法西斯fǎ xī sī
【释义】:
[拉丁fasces]。原指中间插着一把斧头的“束棒”,为古罗马执法官吏的权力标志。后来奉行独裁统治的意大利法西斯党用来作为该党的标志。因借指专制独裁,实行恐怖统治者。陈毅《哭叶军长希夷同志》:“唾彼法西斯,得志徒匆匆。”
法西斯主义-现代汉语大词典
法西斯主义fǎ xī sī zhǔ yì
【释义】:
指鼓吹和推行恐怖统治和专制独裁的理论和制度。参见“法西斯”。
波斯菊-现代汉语大词典
波斯菊bō sī jú
【释义】:
菊花名。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叶细,花白色或红色。也指这种植物的花。《人民文学》1978年第11期:“红的、白的、粉的波斯菊,众多而美丽。”
派立斯-现代汉语大词典
派立斯pài lì sī
【释义】:
即派力司。
慢条斯理-现代汉语大词典
慢条斯理màn tiáo sī lǐ
【释义】:
慢吞吞地不着急。王汶石《风雪之夜》:“他那慢条斯理的样子,和款款浅笑的神态,简直像个老诚敦厚的姑娘。”
宙斯-现代汉语大词典
宙斯zhòu sī
【释义】:
[希腊Zues]希腊神话中的主神。是一切神和人类的主宰,威力无比,能随意降祸赐福,并掌管雷、电、云、雨。多用来代指至高无上的权威。
密斯-现代汉语大词典
密斯mì sī
【释义】:
见“密司”。
密斯脱-现代汉语大词典
密斯脱mì sī tuō
【释义】:
见“密司忒”。
迪斯科-现代汉语大词典
迪斯科dí si kē
【释义】:
[英disco]摇摆舞音乐名,也为舞蹈名。起源于黑人歌舞。音乐节奏快而强烈,舞蹈动作粗犷活泼。金河《神童》:“夜深人静,一家的收录机放出迪斯科舞曲,全楼人都心跳加快,或者用不太美的语言叫喊起来。”
如斯-现代汉语大词典
如斯rú sī
【释义】:
如此。郭沫若《黄山之歌》:“峨眉号称天下秀,不知是否信如斯。”
马恩列斯-现代汉语大词典
马恩列斯mǎ ēn liè sī
【释义】: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并称。毛泽东《反对党内的资产阶级思想》:“不要把中国同志和马恩列斯平列。这是学生和先生的关系,应当如此。”
格瓦斯-现代汉语大词典
格瓦斯gé wǎ sī
【释义】:
[俄квac]俄罗斯传统的无酒精(或低酒精)营养型清凉饮料。成品琥珀色、多气泡,甜酸适度,清凉爽口,有碑酒和汽水风味。
瓦斯-现代汉语大词典
瓦斯wǎ sī
【释义】:
[荷gas]汉语来自日语。泛指气体。也指煤气。军事上称有毒气体为毒瓦斯。鲁迅《玩笑只当它玩笑(上)》附录《康伯度答文公直》:“一个‘瓦斯’,是德国字的原封不动的日本人的音译。”
普洛美修斯-现代汉语大词典
普洛美修斯pǔ luò měi xiū sī
【释义】:
见“普罗美修士”。
赛因斯-现代汉语大词典
赛因斯sài yīn sī
【释义】:
[英science]指科学、科学研究。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本志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
特斯拉-现代汉语大词典
特斯拉tè sī lā
【释义】:
国际单位制中计量磁感应强度的单位。我国法定计量单位。1特斯拉等于在1平方米面积上与它垂直的磁通量为1韦的磁感应强度。也简称“特”。
斯-现代汉语大词典
斯sī
【释义】:
①指示代词。这;此;这个;这里。曹禺《北京人》:“这房子是先人的产业…我们食于斯,居于斯。”②姓。
斯人-现代汉语大词典
斯人sī rén
【释义】:
此人。李劼人《天魔舞》:“说来说去,大有斯人不出如苍生何之概。”
斯文-现代汉语大词典
斯文
【释义】:
①sī wén儒士;文人。钱钟书《猫》:“经过几番盘算,他想先动手著作,一来表示自己并非假充斯文,再者著作也可以做官。”②sī wen文雅。梁斌《红旗谱》:“她斯文礼貌地倒了两杯茶,一杯放在江涛面前,一杯放在嘉庆面前。”
斯文人-现代汉语大词典
斯文人sī wén rén
【释义】:
①士人;读书人。沙汀《淘金记》:“又因为新添了斯文人,谈话也就不再限于牌经赌经。”②举止文雅的人。韩北屏《酋长的故事》:“我见到第一个大酋长,恰恰是个有修养的斯文人哩。”
斯文扫地-现代汉语大词典
斯文扫地sīwén sǎo dì
【释义】:
指文化或文化人不受尊重。也指文人自甘堕落。巴金《关于〈寒夜〉》:“那一段时期的确是斯文扫地。我写《寒夜》,只有一个念头:这种情况不能再继续下去。”
斯世-现代汉语大词典
斯世sī shì
【释义】:
此世,今世。鲁迅《致曹聚仁》:“生丁斯世,言语道断,为守常先生的遗文写了几句,塞责而已。”
斯夹巴-现代汉语大词典
斯夹巴sī jiā bā
【释义】:
藏族人民使用的一种腰刀。《中国民间故事选》:“阿初抽出了斯夹巴,一挥手就砍倒一个卫士。”
斯须-现代汉语大词典
斯须sī xū
【释义】:
一会儿。
斯模大样-现代汉语大词典
斯模大样sī mó dà yàng
【释义】:
大模大样。梁斌《红旗谱》:“运涛故意镇起脸,装出斯模大样儿,说:‘你看看那嘴,看看那爪儿,什么色道,哪里老?’”
爱克斯光-现代汉语大词典
爱克斯光ài kè sī guāng
【释义】:
即X射线。
歇斯底里-现代汉语大词典
歇斯底里xiē sī dǐ lǐ
【释义】:
[英hysteria]也叫癔病。又常用来形容人情绪激动、举止失常。茅盾《第一阶段的故事》:“一个思想健康的人,该不会这样歇斯底里的罢?”
毒瓦斯-现代汉语大词典
毒瓦斯dú wǎ sī
【释义】:
即毒气。
盖斯塔波-现代汉语大词典
盖斯塔波gài sī tǎ bō
【释义】:
同“盖世太保”。
穆斯林-现代汉语大词典
穆斯林mù sī lín
【释义】:
[阿拉伯Muslim]意为“顺从者”。指顺从安拉穄拉的人。伊斯兰教徒的通称。
螽斯-现代汉语大词典
螽斯zhōng sī
【释义】:
虫名。体长寸许,绿褐色。触角细长,丝状。雄虫的前翅能发声,雌虫尾端有剑状的产卵管。有翅种类生活在丛林草间;无翅种类栖息穴内、石下和树洞内。大多以其他小昆虫为食,也有杂食性或植食性的。种类很多,如绿螽斯、尖头草螽、叫蝈蝈等。
麦克斯韦-现代汉语大词典
麦克斯韦mài kè sī wéi
【释义】:
磁通量单位。为纪念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James Clerk Maxwell)而命名。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1高斯时,垂直于磁力线方向的平面上每平方厘米通过的磁通量就是1麦克斯韦。简称麦。
高斯-现代汉语大词典
高斯gāo sī
【释义】:
磁感应强度单位。放置在均匀磁场中的很长的直导线,当它的方向和磁场方向垂直,电流强度为10安培,每厘米长的导线受到的磁力作用为1达因时,磁感应强度就是1高斯。1高斯=10-4特斯拉。这个单位是为了纪念德国科学家高斯(Carl Friedrich Gauss)而得名。
一至於斯-汉语大词典
一至於斯
同“[一至於此]”【1】{南朝} {梁}{任昉}《为齐明帝让宣城郡公表》:“家國之事﹐一至於斯。非臣之尤﹐誰任其咎!”《景德传灯录·菩提达磨》:“何神佑助﹐一至於斯﹐願垂一語﹐以保餘年。”
伊斯蘭教曆-汉语大词典
伊斯蘭教曆
【1】即希吉来历。{中国}旧称“回历”﹑“回回历”。伊斯兰教的历法,系纯阴历。以十二个月为一年,单月为大,三十天;双月为小,二九天。平年三五四天。以三十年为一周,其中有十一个闰年,于十二月末置一闰日,闰年三五五天。由于每年比太阳年约差十一天,平均每32.6年比阳历多出一年。纪元以公元622年7月16日(即{穆罕默德}入{麦地那}的第二天)为元年元旦。
伊斯蘭教-汉语大词典
伊斯蘭教
【1】伊斯兰是阿拉伯语Islām 的音译,意为“顺从”。在{中国}旧称“回教”﹑“回回教”﹑“清真教”﹑“天方教”等,是七世纪初{阿拉伯半岛}{麦加}人{穆罕默德}所创立的一神教,与佛教﹑基督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其教义主要有:信仰{安拉}是唯一的神,{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信天使,信仰《古兰经》,认为它是{安拉}“启示”的经典,信世间一切事物都是{安拉}的“前定”,并信仰“死后复活”﹑“末日审判”等。该教规定念清真言﹑礼拜﹑斋戒﹑纳天课﹑朝觐等为教徒必遵的“功课”,并针对当时阿拉伯社会情况规定了若干制度和道德规范。主要有逊尼和什叶两大教派,分布于{亚洲}和{非洲},特别是{西亚}﹑{北非}和{东南亚}各地,在一些国家被定为国教。七世纪中叶传入{中国},{宋}{元}以后有一定发展。主要在回﹑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塔吉克﹑塔塔尔﹑柯尔克孜﹑撒拉﹑东乡﹑保安等少数民族中传布。
億萬斯年-汉语大词典
億萬斯年
【1】极言年代的久长。语出《诗·大雅·下武》:“於萬斯年,受天之祜。”《清史稿·礼志五》:“知守成之難﹐兢業無墜﹐庶熙洽之盛﹐億萬斯年。”{毛泽东}《论持久战》:“从此以后﹐人类将亿万斯年看不见战争。”{唐}{李德裕}《仁圣文武至神大孝皇帝真容赞》:“四瀆宗海﹐衆星拱辰﹐億萬斯年﹐藻朗日新。”
光斯欣-汉语大词典
光斯欣
【1】犹光棍。{明}{冯梦龙}《山歌·山人》:“我只道是同僚下降﹐元來到是你箇些光斯欣。”
冰斯-汉语大词典
冰斯
【1】{唐}{李阳冰}与{秦}{李斯}的并称。{宋}{苏轼}《石鼓》诗:“上追{軒}{頡}相唯諾﹐下揖{冰}{斯}同鷇。”
在斯-汉语大词典
在斯
【1】在这里。《後汉书·文苑传上·崔琦》:“履道者固﹐杖埶者危。微臣司戚﹐敢告在斯。”《论语·卫灵公》:“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
奚斯-汉语大词典
奚斯
【1】良马名。{三国} {魏}{刘劭}《赵都赋》:“其器用﹑良馬則……飛兔﹑奚斯﹑常驪﹑紫燕。”
否終斯泰-汉语大词典
否終斯泰
【1】见“否2終則泰”。
和必斯-汉语大词典
和必斯
【1】乐器名。又名浑不似,火不思等。突厥语qobuz,qūpūz音译。{波斯}﹑{阿拉伯}古拨弦乐器,亦流行于我国西北等地区。《清文献通考·乐十》:“《律吕正義後編》曰:‘和必斯﹐似琵琶而狹小﹐直柄曲首﹐四絃。’”
嘎斯-汉语大词典
嘎斯
亦作“[嘠斯]”【1】[英gas]毒气。{陈沂}《参观奥斯威辛集中营》:“然后真像淋浴的喷水莲蓬一样﹐从小孔里放出嘠斯气﹐不到二十分钟﹐一千人就被活活窒息死了。”
密斯-汉语大词典
密斯
【1】见“密司”。
密斯脱-汉语大词典
密斯脱
【1】见“密司忒”。
如斯-汉语大词典
如斯
【1】如此。《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明}{郎瑛}《七修类稿·奇谑三·代死失火》:“苟謂事事如斯﹐吾未之信矣。”{郭沫若}《黄山之歌》:“{峨眉}號稱天下秀﹐不知是否信如斯。”
李斯狗枷-汉语大词典
李斯狗枷
【1】{秦}{李斯}锁犬用过的枷。此为嘲笑滥收古董的趣语。{赵璘}《因话录》卷四引{南朝}{梁}{谢绰}《宋拾遗录》:“{江夏王}{義恭}﹐性愛古物﹐常遍就朝士求之。侍中{何勗}﹐已有所送﹐而王徵索不已﹐{何}甚不平。嘗出行於道﹐遇狗枷﹑敗犢鼻﹐乃命左右取之還﹐以箱擎送之。牋曰:‘承復須古物﹐今奉{李斯}狗枷﹐{相如}犢鼻。’”
枝斯-汉语大词典
枝斯
【1】古代传说中的美玉名。《骈雅·释地》:“枝斯……美玉也。”《穆天子传》卷二:“天子於是得玉策枝斯之英。”
栗斯-汉语大词典
栗斯
【1】献媚之态。《楚辞·卜居》:“將哫訾栗斯﹐喔咿儒兒﹐以事婦人乎?”{王逸}注:“承顔色也。”一本作“粟斯”。{南朝} {梁简文帝}《答徐摛书》:“浞訾栗斯﹐容與自憙。”
極口項斯-汉语大词典
極口項斯
【1】谓满口赞誉。{项斯}﹑{唐}代诗人,为{杨敬之}所器重,{敬之}赠诗有“平生不解藏人善,到處逢人説{項斯}”之句。{明}{袁宏道}《与钱象先书》:“僕極口{項斯}久矣。{茂苑}雖多士﹐當今無出公右者。”
瓦斯-汉语大词典
瓦斯
【1】荷兰语gas的译音。汉语来自日语。泛指气体。亦指煤气。军事上称有毒气体为毒瓦斯。{鲁迅}《花边文学·玩笑只当它玩笑(上)》附录《康伯度答文公直》:“一个‘瓦斯’﹐是{德国}字的原封不动的{日本}人的音译。”
數斯-汉语大词典
數斯
【1】传说中的鸟名。《山海经·西山经》:“〔臯塗之山〕有鳥焉﹐其狀如鴟而人足﹐名曰數斯﹐食之已癭。”
普洛美修斯-汉语大词典
普洛美修斯
【1】见“普羅美修士”。
法西斯-汉语大词典
法西斯
【1】拉丁语fasces的译音。原指中间插着一把斧头的“束棒”,为古{罗马}执法官吏的权力标志。后来奉行独裁统治的{意大利}法西斯党用来作为该党的标志。因借指专制独裁,实行恐怖统治者。{陈毅}《哭叶军长希夷同志》诗:“唾彼法西斯﹐得志徒匆匆。”{郭沫若}《洪波曲》第十二章二:“那样的法西斯二等头目能够望他们重视文化吗?”
波剌斯-汉语大词典
波剌斯
【1】即{萨桑王朝}统治下的{波斯}。参阅{唐}{玄奘}《大唐西域记·波剌斯等三国》。
波斯邸-汉语大词典
波斯邸
亦作“[波斯館]”亦作“[波斯店]”【1】{隋}{唐}时期{波斯}等地商人开设于{长安}西市,供外来进贡的人进行珠宝古董交易的处所。《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元來波斯館﹐都是四夷進貢的人﹐在此販賣寶貨﹐無非明珠美玉﹐文犀瑶石﹐動是上千上百的價錢﹐叫做金銀窠裏。”{唐}{牛僧孺}《玄怪录·杜子春》:“〔老人〕於是袖出一緡﹐曰:‘給子今夕﹐明日午時俟子於西市波斯邸﹐慎無後期。’”《云笈七籤》卷一一三:“〔二舅〕乃與一拄杖﹐曰:‘將此於波斯店内取錢。’”
波斯館-汉语大词典
波斯館
【1】见“波斯邸”。
波斯菊-汉语大词典
波斯菊
【1】菊花名。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叶细,花白色或红色。【2】指波斯菊的花。《人民文学》1978年第11期:“红的﹑白的﹑粉的波斯菊﹐众多而美丽﹐像天上的星星撒遍了{大庆}。”
波斯眼-汉语大词典
波斯眼
【1】{波斯}商人多经营珍宝古董,善于识别其真伪。因以“波斯眼”借指识别力很强的眼睛。《冷眼观》第二八回:“現在照我這兩隻波斯眼看起來﹐那姓{夏}的嫖經上‘潘﹑吕﹑鄧﹑小﹑閒’五個字密訣﹐連一個字都没有。”《古今小说·穷马周遭际卖媪》:“時人不具波斯眼﹐枉使明珠混俗塵。”
波斯胡-汉语大词典
波斯胡
【1】旧称{波斯}人。借指识宝之人。《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元來波斯胡住得中華久了﹐衣服言動﹐都與中華不大分别﹐只是剃眉剪鬚﹐深眼高鼻﹐有些古怪。”{清}{许葭村}《秋水轩尺牍·谢胡峙斋转寄家信》:“{秋漪}學優而遇窮﹐得波斯胡爲之拂拭﹐是出焦桐于下﹐而起椽竹于亭中也。”此处喻指识拔人才者。
波斯棗-汉语大词典
波斯棗
【1】海枣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果三·无漏子》。参见“[海棗]”。
波斯-汉语大词典
波斯
【1】指识宝的外国商人。{清}{孔尚任}《桃花扇·劫宝》:“望風便生降﹐好似波斯樣。”{宋}{乐史}《杨太真外传》卷下:“{交趾}貢龍腦香﹐有蟬蠶之狀﹐五十枚。波斯言老龍腦樹節方有。禁中呼爲瑞龍腦。”【2】国名。即{伊朗}。我国历史上亦称{安息}。位于{西南亚},南临{波斯湾}和{阿曼湾}。早在公元前二世纪就和我国有友好往来,并通过“丝绸之路”进行经济﹑文化交流。【3】国名。即{苏木都剌国}。史书上亦称{八昔}。在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北部。参阅{宋}{周去非}《岭外代答》卷三﹑《元史·武宗纪》。【4】戏称长髯者。因{波斯}人每多须,故云。{元}{关汉卿}《绯衣梦》第三折:“爲因老夫滿面虬鬚﹐貌類色目人﹐滿朝人皆呼老夫爲{波斯}{錢大尹}。”【5】古代{中国}人认为{波斯}是海外出产珍宝的地方,因以借指宝贝。《三宝太监西洋记》第四回:“手兒裏一傍把個包來拆開﹐只見包兒裏面端正有兩件波斯。”
波斯草-汉语大词典
波斯草
【1】即菠菜。{夏衍}《花木瓜果之类》:“菠菜古名菠棱﹐又名波斯草。”{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菜二·菠薐》〔释名〕:“菠菜﹐波斯草﹐赤根菜。”
波斯店-汉语大词典
波斯店
【1】见“波斯邸”。
浞訾栗斯-汉语大词典
浞訾栗斯
【1】谓妄自尊大。{南朝}{梁简文帝}《答徐摛书》:“玉饌羅前﹐黄金在握。浞訾栗斯﹐容與自熹。”{清}{李调元}《卍斋琐录》卷一:“{梁太宗}《答徐摛詔》:‘浞訾栗斯﹐容與自熹。’按﹐浞﹐疑‘足’字之訛。足音租﹐獸名﹐見人則呼﹐其名足訾﹐見《山海經》。言得栗得自熹﹐不知其他﹐所謂{夜郎}自大也。”
漫條斯理-汉语大词典
漫條斯理
【1】慢条斯理。形容动作缓慢,不慌不忙。《儿女英雄传》第一回:“公子正在那裡檢點那些考具的東西﹐聽見老爺的話﹐便過來規規矩矩﹐漫條斯理的説道:‘這話還得請父親斟酌。’”
挾斯-汉语大词典
挾斯
【1】破败。{清}{俞樾}《春在堂随笔》卷六:“有兩道士居洞中﹐衣服挾斯﹐髮髯髯然。”《方言》第三:“挾斯﹐敗也。南{楚}凡人貧衣被醜敝……或謂之挾斯。器物敝亦謂之挾斯。”
斯-汉语大词典
斯
《廣韻》息移切,平支,心。【1】析﹐劈开。《诗·陈风·墓门》:“墓門有棘﹐斧以斯之。”{毛}传:“斯﹐析也。”【2】分;分开。{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沂水》:“水出{鹿嶺山}東南流﹐左則二川臻湊﹐右則{諸葛泉}源﹐斯奔亂流﹐逕{城陽}之{盧縣}。”《庄子·则阳》:“斯而析之﹐精至於無倫﹐大至於不可圍。”【3】裂﹐扯开。《广雅·释诂二》:“斯﹐裂也。”{元}{{孟祺}等}《农桑辑要》卷一:“至三眠後﹐桑葉但以手斯破﹐不必刀切﹐鋪葉更厚。”【4】离开;距离。《列子·黄帝》:“{華胥氏之國}……不知斯{齊國}幾千萬里。”{张湛}注:“斯﹐離也。”【5】白色。《诗·小雅·瓠叶》:“有兔斯首﹐炮之燔之。”{郑玄}笺:“斯﹐白也。今俗語‘斯白’之字作‘鮮’。”【6】厮。卑贱。《後汉书·左雄传》:“鄉官部吏﹐職斯禄薄。”{李贤}注:“斯﹐賤也。”【7】指仆役。参见“[斯役]”﹑“[斯養]”。【8】厮。互相。参见“[斯擡斯敬]”﹑“[斯纏]”。【9】见“斯須”。【10】为﹐是。《诗·小雅·采薇》:“彼爾維何?惟常之華。彼路斯何?君子之車。”【11】指示代词。此。《论语·子罕》:“有美玉於斯。”{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时序》:“誠哉斯談﹐可爲歎息。”《红楼梦》第二八回:“且自身尚不知何在何往﹐則斯處﹑斯園﹑斯花﹑斯柳﹐又不知當屬誰姓矣!”{曹禺}《北京人》第一幕:“这房子是先人的产业……我们食于斯﹐居于斯。”【12】副词。皆;尽。《书·金縢》:“{周公}居東二年﹐則罪人斯得。”{孔颖达}疏:“罪人於此皆得﹐謂獲三叔及諸叛逆者。”《汉书·叙传下》:“辠人斯得﹐邦家和同。”《吕氏春秋·报更》:“{宣孟}曰:‘斯食之﹐吾更與女。’乃復賜之脯二束與錢百。”{高诱}注:“斯﹐猶盡也。”【13】连词。犹则;乃。《孟子·滕文公下》:“如知其非義﹐斯速已矣﹐何待來年。”{宋}{叶適}《外论一》:“其來寇也﹐斯與之戰;其來服也﹐斯與之接。”{唐}{韩愈}《与少至李拾遗书》:“拾遺公不疾起﹐與天下之士君子樂成而享之﹐斯無時矣。”{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使其無是﹐斯增欷爾。”【14】助词。犹耳﹑然。《论语·乡党》:“色斯舉矣﹐翔而後集。”《诗·大雅·皇矣》:“王赫斯怒﹐爰整其旅。”《礼记·玉藻》:“二爵而言言斯。”{郑玄}注:“斯﹐猶耳也。”【15】助词。犹之﹑的。《诗·周南·螽斯》:“螽斯羽﹐振振兮。”【16】助词。犹是。用于宾语提前的倒装句。《诗·豳风·七月》:“朋酒斯饗﹐曰殺羔羊。”《诗·大雅·公刘》:“篤{公劉}﹐于{豳}斯館。”【17】助词。诗歌中衬字﹐无实际意义﹐亦无语法作用。《诗·小雅·甫田》:“乃求千斯倉﹐乃求萬斯箱。”《诗·大雅·思齐》:“{太姒}嗣徽音﹐則百斯男。”【18】语气词。用于句末。《诗·小雅·何人斯》:“彼何人斯﹐其心孔艱。”{三国 魏}{曹植}《洛神赋》:“彼何人斯﹐若此之艷也。”{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罗刹海市》:“我何人斯﹐而能永好?”【19】姓。{三国}{吴}有{剡县}吏{斯从}。见《三国志·吴志·贺齐传》。
斯禁-汉语大词典
斯禁
【1】即棜。古代承放酒尊的礼器。为长方形的木盘﹐下有两杠﹐无足。《仪礼·乡饮酒礼》:“尊兩壺于房户閒﹐斯禁﹐有玄酒在西。”{郑玄}注:“斯禁﹐禁切地無足者。”{胡培翚}正义引{吴澄}曰:“斯禁﹐一名棜﹐長四尺﹐寬四尺二寸﹐深五寸﹐無足。”《仪礼·乡射礼》:“尊于賔席之東﹐兩壺﹐斯禁。”
斯羅-汉语大词典
斯羅
【1】犹撕掳。料理;打点。指勒索财物。{清}{方苞}《狱中杂记》:“凡死刑獄上﹐行刑者先俟於門外﹐使其黨入索財物﹐名曰斯羅。”
斯人-汉语大词典
斯人
【1】此人。《论语·雍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李劼人}《天魔舞》第十三章:“说来说去﹐大有斯人不出如苍生何之概。”{唐}{杜甫}《殿中杨监见示张旭草书图》诗:“斯人已云亡﹐草聖秘難得。”{明}{刘基}《郁离子·虞孚》:“飲食之人﹐則人賤之。斯人之謂也。”【2】犹斯民。指人民﹐百姓。{唐}{元结}《与瀼溪邻里》诗:“斯人轉貧弱﹐力役非無怨。”{太平天囯}{{汪吉人}等}《<军次实录>序》:“小官等佩讀之餘﹐知足以破斯世之迷途﹐啓斯人之聾瞶。”
斯高-汉语大词典
斯高
【1】{秦}代大臣{李斯}与{赵高}的并称。{唐}{李白}《金陵与诸贤送权十一序》:“{斯}{高}柄{秦}﹐{嬴}世不二。”
斯濫-汉语大词典
斯濫
【1】谓不自检束﹐胡作非为。语本《论语·卫灵公》:“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何晏}集解:“濫,溢也。君子固亦有窮時,但不如小人窮則濫溢爲非。”{晋}{陶潜}《有会而作》诗:“斯濫豈攸志﹐固窮夙所歸。”
斯褕-汉语大词典
斯褕
【1】见“斯榆”。
斯養-汉语大词典
斯養
【1】即厮养。奴仆。{汉}{桓宽}《盐铁论·殊路》:“故事人加則爲宗廟器﹐否則斯養之舋才。”《古文苑·王粲<为刘表与袁尚书>》:“戎馬斯養﹐罄無不宜。”斯﹐一本作“厮”。{章樵}注:“斯﹐讀作‘廝’。養﹐去聲。奴僕輩也。”
斯須-汉语大词典
斯須
【1】须臾;片刻。{明}{李唐宾}《梧桐叶》第二折:“你與我起青蘋一陣陣吹將去﹐到天涯只在斯須。”{苏曼殊}《焚剑记》:“女引至廳中;斯須﹐一老人出﹐鬚鬢皓白。”《礼记·祭义》:“禮樂不可斯須去身。”{郑玄}注:“斯須﹐猶須臾也。”{唐}{杜甫}《哀王孙》诗:“不敢長語臨交衢﹐且爲王孫立斯須。”
斯世-汉语大词典
斯世
【1】此世﹐今世。《三国志·蜀志·郤正传》:“收止足以言歸﹐汎皓然以容裔﹐欣環堵以恬娱﹐免咎悔於斯世。”{鲁迅}《书信集·致曹聚仁》:“生丁斯世﹐言语道断﹐为{守常先生}的遗文写了几句﹐塞责而已。”
斯琅琅-汉语大词典
斯琅琅
【1】象声词。《金瓶梅词话》第五八回:“正説着﹐只聽見遠遠一個老頭﹐斯琅琅摇着驚閨葉過來。”{明}{冯惟敏}《咏四美·手板》曲:“絲竹淫哇﹐總不如韻悠悠彩袖香飄﹐斯琅琅寳釧聲雜。”
斯翬-汉语大词典
斯翬
【1】指雉。语本《诗·小雅·斯干》:“如翬斯飛﹐君子攸躋。”{朱熹}集传:“翬,雉。”《南史·褚炫传》:“從{宋明帝}射雉﹐帝至日中無所得﹐甚猜羞……{炫}獨曰:‘今節候雖適﹐而雲霧尚凝﹐故斯翬之禽﹐驕心未警。’”
斯模大樣-汉语大词典
斯模大樣
【1】犹言大模大样。{梁斌}《红旗谱》十一:“{运涛}故意镇起脸﹐装出斯模大样儿﹐说:‘你看看那嘴﹐看看那爪儿﹐什么色道﹐哪里老?’”
斯螽-汉语大词典
斯螽
【1】即螽斯。触角细长﹐振翅善鸣。种类较多﹐常见的有绿螽斯等。《诗·豳风·七月》:“五月斯螽動股。”{毛}传:“斯螽﹐蚣蝑也。”{王夫之}稗疏:“斯螽﹐{毛}傳曰‘蚣蝑也。’《爾雅》謂之蜤螽﹐《方言》及《廣雅》謂之舂黍。{郭璞}曰:‘{江}東呼虴(蚱)蛨(蜢)。’今案:虴蛨似螳蜋﹐項稍短而無斧﹐六七月間好入人葛衣中﹐{粤}人生啖之。”
斯民-汉语大词典
斯民
【1】指老百姓。{鲁迅}《悼杨铨》诗:“何期淚灑{江}南雨﹐又爲斯民哭健兒。”《孟子·万章上》:“予將以斯道覺斯民也。”《管子·侈靡》:“天之所覆﹐地之所載﹐斯民之良也。”{晋}{陆机}《答贾长渊》诗:“乃眷三哲﹐俾乂斯民。”{宋}{曾巩}《福州上执政书》:“寇旱之餘﹐曾未朞歲﹐既安且富﹐至於如此﹐{鞏}與斯民與蒙其幸!”
斯干之夢-汉语大词典
斯干之夢
【1】贺人生子的颂词。典出《诗·小雅·斯干》:“乃寢乃興﹐乃占我夢。吉夢維何……大人占之:維熊維羆﹐男子之祥。”{宋}{苏轼}《谢惠生日诗启》:“大人占《斯干》之夢﹐喜獲嘉言。”
斯文掃地-汉语大词典
斯文掃地
【1】谓文化或文化人不受尊重。亦谓文人自甘堕落。{清}{昭槤}《啸亭续录·王树勋》:“諸名士以翰墨名流﹐而甘爲緇衣弟子﹐以至遭其笞撻﹐亦可謂斯文掃地矣。”{清}{褚人穫}《坚瓠十集·卷堂文》:“徒使斯文掃地﹐豈知富貴在天。”{巴金}《关于<寒夜>》:“那一段时期的确是斯文扫地。我写《寒夜》﹐只有一个念头:这种情况不能再继续下去。”
斯鞅-汉语大词典
斯鞅
【1】{秦}{李斯}和{商鞅}的并称。{宋}{陈傅良}《送谢希孟归黄岩》诗:“法令如牛毛﹐{斯}{鞅}信手成。”
斯榆-汉语大词典
斯榆
亦作“[斯褕]”【1】{汉}代西南地区部落名。《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司馬長卿}便略定{西夷}﹐{卭}﹑{筰}﹑{冄}﹑{駹}﹑{斯榆}之君皆請爲内臣。”{北周}{王褒}《上庸公陆腾勒功碑》:“{板楯}酋豪﹐{斯褕}君長。”
斯文-汉语大词典
斯文
【1】此文;此诗。{晋}{王羲之}《兰亭集序》:“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宋}{苏轼}《石鼓歌》:“何人作頌比《嵩高》﹐萬古斯文齊《岣嶁》。”【2】文雅。{梁斌}《红旗谱》四一:“她斯文礼貌地倒了两杯茶﹐一杯放在{江涛}面前﹐一杯放在{嘉庆}面前。”{清}{孔尚任}《桃花扇·听稗》:“相公説得﹐老漢就説不得;今日偏要假斯文﹐説他一回。”{元}{关汉卿}《五侯宴》第三折:“一生村魯﹐不尚斯文。”【3】儒士;文人。《後汉书·应劭传》:“夫覩之者掩口盧胡而笑﹐斯文之族﹐無乃類旃。”{唐}{杜甫}《壮游》诗:“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揚}。”《古今小说·李公子救蛇獲称心》:“既然如此﹐必是斯文﹐請來相見何礙。”{钱锺书}《猫》:“经过几番盘算﹐他想先动手著作﹐一来表示自己并非假充斯文﹐再者著作也可以做官。”【4】特指文学。{南朝} {梁}{锺嵘}《<诗品>序》:“降及{建安}﹐{曹公}父子篤好斯文。”【5】指礼乐教化﹑典章制度。《汉书·叙传下》:“武功既抗﹐亦迪斯文﹐憲章六學﹐統壹聖真。”{清}{黄遵宪}《石川鸿斋偕僧来谒》诗:“斯文一脈比傳燈﹐亦賴儒僧延不墜。”{唐}{韩愈}《故江南西道观察使中大夫洪州刺史王公神道碑铭》:“生人之治﹐本乎斯文。”《论语·子罕》:“天之將喪斯文也﹐後死者不得與於斯文也。”
斯夾巴-汉语大词典
斯夾巴
【1】{藏}族人民使用的一种腰刀。《中国民间故事选·青稞种籽的来历》:“{阿初}抽出了斯夹巴﹐一挥手就砍倒一个卫士。”
斯顔-汉语大词典
斯顔
【1】近。《淮南子·缪称训》:“小快害道﹐斯顔害儀。”{高诱}注:“斯顔﹐近也。”
斯斯文文-汉语大词典
斯斯文文
【1】举止言谈文雅。《红楼梦》第十九回:“咱們斯斯文文的躺着説話兒。”{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七章:“{王先生}说话不慌不忙﹑斯斯文文的。”{郭沫若}《高渐离》第一幕:“像你那样斯斯文文的﹐帮什么人哟!”
斯纏-汉语大词典
斯纏
【1】相缠﹐纠缠。《金瓶梅词话》第三五回:“{伯爵}﹐你這狗材﹐專一歪斯纏人。”
斯役-汉语大词典
斯役
【1】厮役。指干杂事的劳役。{汉}{王符}《潜夫论·叙录》:“未嘗服斯役﹐無所效其勛。”《左传·哀公二年》“人臣隸圉免”{杜预}注“去厮役”{唐}{陆德明}释文:“厮役﹐如字。厮﹐又作‘斯’﹐音同。{何休}注《公羊》云:‘艾草爲防者曰厮﹐汲水漿者曰役。’{蘇林}注《漢書》云:‘厮﹐取薪者。’{韋昭}云:‘析薪曰厮。’”
斯彌-汉语大词典
斯彌
【1】虫。《庄子·至乐》:“鴝掇千日爲鳥﹐其名爲乾餘骨﹐乾餘骨之沫爲斯彌。”{陆德明}释文引{李颐}曰:“須彌﹐蟲也。”
斯干-汉语大词典
斯干
【1】涧水。《诗·小雅·斯干》:“秩秩斯干﹐幽幽{南山}。”{毛}传:“干﹐澗也。”《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幽幽叢薄﹐秩秩斯干。”{刘良}注:“秩秩﹐水流皃﹐斯干﹐澗水也。”【2】《诗·小雅》篇名。小序谓是{周宣王}建筑宫室落成时的祝颂歌辞﹐后人用为“儉宫室”之典。《文选·张衡<东京赋>》:“改奢即儉﹐則合美乎《斯干》。”{薛综}注:“《斯干》謂{周宣王}儉宫室之詩也。今{漢光武}改{西京}奢華而儉約﹐合《斯干》之美。”
斯冰-汉语大词典
斯冰
【1】{秦}{李斯}﹑{唐}{李阳冰}的并称。二人皆以篆书名世。{清}{赵翼}《题李静庵印谱》诗:“直將{斯}{冰}手﹐妙仿{漢}{唐}製。”
斯箱-汉语大词典
斯箱
【1】指载粮的车子。箱﹐车箱。斯﹐助词。亦借指极多的粮食。语出《诗·小雅·甫田》:“曾孫之稼﹐如茨如梁。曾孫之庾﹐如坻如京。乃求千斯倉﹐乃求萬斯箱。”{郑玄}笺:“{成王}見禾穀之税委積之多,於是求千倉以處之,萬車以載之。”{北周} {庾信}《周祀方泽歌·昭夏》:“斯箱既千﹐子孫則百。”{唐}{高適}《单父逢邓司仓覆仓库因而有赠》诗:“校緡閲帑藏﹐發廪忻斯箱。”{郭沫若}《颂湛江·堵海工程》诗:“開拓鹽田萬公頃﹐争收糧食億斯箱。”
斯喜-汉语大词典
斯喜
【1】{秦}{李斯}﹑{汉}{曹喜}的并称。二人皆书法名家。{张彦远}《法书要录》卷一引{南朝}{宋}{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陳留}{蔡邕}﹐{後漢}左中郎將﹐善篆隸﹐採{斯}{喜}之法﹐《真定宜父碑文》猶傳於世﹐篆者師焉。”
斯擡斯敬-汉语大词典
斯擡斯敬
【1】互相敬重。《红楼梦》第八七回:“那都是那幾年{寳二爺}和姑娘小時﹐一時好了﹐一時惱了﹐鬧出來的笑話兒。要像如今這樣斯擡斯敬的﹐那裏能把這些東西白遭塌了呢?”
斯文人-汉语大词典
斯文人
【1】士人;读书人。{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三:“他虽然只在私塾读过两年书﹐就像一个斯文人。”《儒林外史》第三回:“{周相公}既是斯文人﹐爲甚麽帶他出來做這樣的事?”{沙汀}《淘金记》十七:“又因为新添了斯文人﹐谈话也就不再限于牌经赌经。”【2】举止文雅的人。{韩北屏}《非洲夜会·酋长的故事》:“我见到第一个大酋长﹐恰恰是个有修养的斯文人哩。”
歇斯特里-汉语大词典
歇斯特里
同“[歇斯底里]”【1】{巴金}《沉默集(二)·马拉的死》:“‘但是我关心你!对于我﹐你比十个共和国还宝贵!’她歇斯特里地迸出这两句话来。”
歇斯的里亞-汉语大词典
歇斯的里亞
同“[歇斯底里]”【1】{洪深}《电影戏剧表演术》第二章:“所谓‘歇斯的里亚’的女子﹐就是这样的:当她发觉了丈夫待她不好而发脾气的时候﹐举动便和那挨了打的小孩竟差不多。”
歇斯底里-汉语大词典
歇斯底里
【1】英语hysteria的音译﹐即癔病。又常用来形容人情绪激动﹑举止失常。{茅盾}《第一阶段的故事》十:“一个思想健康的人﹐该不会这样歇斯底里的罢?”
於斯-汉语大词典
於斯
同“[於2此]”【1】{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時值龍顔﹐則當年控三傑。{漢}之得材﹐於斯爲貴。”{南朝} {梁}{任昉}《为齐明帝让宣城郡公第一表》:“家國之事﹐一至於斯﹐非臣之尤﹐誰任其咎。”《楚辞·渔父》:“{屈原}既放﹐遊於江潭……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歟?何故至於斯。’”{三国} {魏}{李康}《运命论》:“‘既明且哲﹐以保其身’﹑‘詒厥孫謀以燕翼子’者﹐昔吾先友﹐嘗從事於斯矣。”
烏斯藏-汉语大词典
烏斯藏
【1】{元}{明}时对{西藏}的称呼。{清}{赵翼}《刘荫萱远寄藏佛一尊赋谢》:“旄牛徼外{烏斯藏}﹐傳是{耆闍}古{靈隩}。”{清}{魏源}《圣武记》卷三:“初﹐{噶爾丹}既敗走﹐後收殘卒千餘﹐欲西投{烏斯藏}。”
斛斯-汉语大词典
斛斯
【1】复姓。{北魏}有{斛斯椿}。见《北史》本传。
慄斯-汉语大词典
慄斯
【1】看人的脸色。《楚辞·卜居》:“寧超然高舉以保真乎?將哫訾慄斯﹑喔咿嚅唲以事婦人乎?”{王逸}注:“慄斯﹐承顔色也。”
慢騰斯禮-汉语大词典
慢騰斯禮
【1】见“慢條斯理”。
慢條斯禮-汉语大词典
慢條斯禮
【1】见“慢條斯理”。
慢條斯理-汉语大词典
慢條斯理
【1】谓慢吞吞地不着急。《金瓶梅词话》第十二回:“那{春梅}只顧不進房來﹐叫了半日﹐才慢條廝禮﹐推開房門進來。”{王汶石}《风雪之夜》:“他那慢条斯理的样子﹐和款款浅笑的神态﹐简直像个老诚敦厚的姑娘。”亦作“[慢條絲禮]”﹑“[慢條廝禮]”﹑“[慢條斯禮]”﹑“[慢騰斯禮]”。《金瓶梅词话》第三十回:“一個風火事﹐還像尋常慢條斯禮兒的。”《儒林外史》第一回:“老爺親自在這裡傳你家兒子説話﹐怎的慢條斯理!”《老残游记》第十三回:“既是明天一黑早要復命的﹐怎麽還這們慢騰斯禮的呢?”《儿女英雄传》第四回:“無奈自己説話﹐向來是低聲静氣﹐慢條斯理的慣了。”《金瓶梅词话》第十一回:“你問他﹐我去時還在廚房裏雌着﹐等他慢條絲禮兒纔和麵兒。”
穆斯林-汉语大词典
穆斯林
【1】阿拉伯语Muslim的音译﹐意为“顺从者”。指顺从安拉的人。伊斯兰教徒的通称。
痒斯斯-汉语大词典
痒斯斯
【1】形容有点儿痒。《西游记》第七十回:“這{行者}只顧看玩﹐不覺沙灰飛入鼻内﹐痒斯斯的﹐打了兩個噴嚏。”
痕都斯坦-汉语大词典
痕都斯坦
【1】即{印度}。{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三》:“今之琢玉之巧﹐以{痕都斯坦}爲第一。其地即佛經之{印度}﹐《漢書》之{身毒}。”
竦斯-汉语大词典
竦斯
【1】传说中的人面神鸟名。《山海经·北山经》:“〔{灌題之山}〕有鳥焉﹐其狀如雌雉而人面﹐見人則躍﹐名曰竦斯﹐其鳴自呼也。”
聶斯脱利派-汉语大词典
聶斯脱利派
【1】基督教的一个派别。信奉{君士坦丁堡}主教{聂斯脱利}所倡导的教义﹐故名。曾于{唐}代传入我国﹐称景教。
蛅斯-汉语大词典
蛅斯
【1】见“蛅蟴”。
螽斯之德-汉语大词典
螽斯之德
【1】《诗·周南·螽斯》:“螽斯羽﹐詵詵兮。”{郑玄}笺:“凡物有陰陽情慾者﹐無不妬忌﹐維蚣蝑不耳。各得受氣而生子﹐故能詵詵然衆多。后妃之德能如是﹐則宜然。”后以“螽斯之德”指后妃妻妾之间不妒忌的妇德。{唐}{张说}《祈国公碑》:“元女祥發望雲﹐業參練石﹐内被《螽斯》之德﹐外偃《關雎》之化﹐門風之至也。”{清}{钱谦益}《南京礼部祠祭清吏司署郎中事主事锺惺妻黄氏封安人制》:“朕觀於二《南》﹐美《螽斯》不妬之德﹐蓋深有望于爾。”
螽斯-汉语大词典
螽斯
【1】虫名。体长寸许﹐绿褐色。雄虫的前翅能发声﹐雌虫尾端有剑状的产卵管。《诗·周南·螽斯》:“螽斯羽﹐詵詵兮。”{毛}传:“螽斯﹐蚣蝑也。”{马瑞辰}通释:“螽斯蓋柳斯﹑鹿斯之比﹐以斯爲語詞耳。”《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其餘蛟黨﹐各自逃散。有化作螽斯﹐在麥隴上逼逼剥剥跳的。”{唐}{韩愈}《寄崔二十六立之》诗:“黄金塗物象﹐雕鐫妙{工倕}。乃令千里鯨﹐幺麽微螽斯。”【2】《诗经》篇名。《诗·周南·螽斯序》:“螽斯,后妃子孫衆多也,言若螽斯不妬忌,則子孫衆多也。”后用为多子之典实。{清}{陈维崧}《满江红·秋日幾士兄姬人生子词以志喜》词:“嫂已慶﹐螽斯緝;孫漸解﹐勝衣揖。”《後汉书·皇后纪下·顺烈梁皇后》:“夫陽以博施爲德﹐陰以不專爲義﹐螽斯則百﹐福之所由興也。”{明}{陈汝元}《金莲记·慈训》:“追昔緣成孔雀﹐期今慶衍螽斯。”
螽斯振羽-汉语大词典
螽斯振羽
【1】语本《诗·周南·螽斯》:“螽斯羽﹐詵詵兮﹐宜爾子孫﹐振振兮。”后以“螽斯振羽”谓子孙众多。{明}{无名氏}《鸣凤记·夏公命将》:“願將樛木連枝舉﹐早見螽斯振羽飛。”
籀斯-汉语大词典
籀斯
【1】{史籀}与{李斯}的并称。他们都对{中国}文字的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邓溥}《自题印雅》诗:“千載戰{元}{宋}﹐六書宗{籀}{斯}。”
色斯-汉语大词典
色斯
【1】《论语·乡党》:“色斯舉矣,翔而後集。”{何晏}集解引{马融}曰:“見顏色不善則去之。”后因以“色斯”指远遁以避世。《後汉书·左雄传》:“或因罪而引高﹐或色斯以求名。”《三国志·魏志·崔琰传》:“哲人君子﹐俄有色斯之志。”{晋}{葛洪}《抱朴子·嘉遯》:“古人所以或避危亂而不肯入﹐或色斯而不終日者﹐慮{巫山}之失火﹐思芝艾之并焚耳。”
粟斯-汉语大词典
粟斯
【1】犹踧踖。恭敬不安貌。《楚辞·卜居》:“寧超然高舉以保真乎﹐將哫訾粟斯﹑喔咿儒兒﹐以事婦人乎?”一本作“栗斯”。{朱熹}集注:“粟﹐一作栗……粟從米﹐詭隨也。斯﹐辭也。其從木者謹飭也﹐非是。”{游国恩}《居学偶记·哫訾粟斯喔咿儒儿》:“《楚辭·卜居》‘將哫訾粟斯﹑喔咿儒兒﹐以事婦人乎?’今本‘粟’誤作‘栗’或‘慄’﹐當從{洪興祖}《考異》‘一本作粟’……今案‘粟斯’與‘哫訾’皆表動態之詞﹐義亦相近﹐‘粟斯’猶‘踧踖’也……‘踧踖’﹐恭敬不安之貌。‘踧’與‘粟’同屬幽﹑侯入聲﹐‘踖’﹑‘昔’與‘斯’﹐於古魚﹑支旁轉﹐例得相通。與‘趑趄’欲行不前同爲足恭之意。”
聿斯-汉语大词典
聿斯
【1】星相家言。以星象占人贵贱吉凶之术, 传自{印度}。《新唐书·艺文志三》有《都利聿斯经》二卷,“{貞元}中,{都利}術士{李彌乾}傳自{西天竺},有{璩公}者譯其文”。《上青十一大曜灯仪》:“允推神首之星﹐爰播聿斯之詠。”《宋史·方技传下·楚衍》:“〔{衍}〕明相法及《聿斯經》﹐善推步﹑陰陽﹑星曆之數﹐間語休咎無不中。”{明}{宋濂}《禄命辨》:“予嘗聞之於師﹐其説多本於《都利聿斯經》;{都利}蓋{都賴}也。西域{康居城}當{都賴水}上﹐則今所傳《聿斯經》者﹐婆羅門術也。”
若斯-汉语大词典
若斯
【1】如此。{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苟可貴其若斯﹐孰亦有云而不珍。”{南朝} {梁}{萧统}《<文选>序》:“若斯之流﹐又亦繁博。”{三国} {魏}{曹植}《公宴》诗:“飄颻放志意﹐千秋長若斯。”
維納斯-汉语大词典
維納斯
【1】[英Venus]{罗马}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
繆斯-汉语大词典
繆斯
亦作“[繆思]”【1】[希腊Mousai, 英Muse]{希腊}神话中的九位文艺和科学女神的通称。都是主神{宙斯}和记忆女神的女儿。其中{克利俄}管历史, {欧忒耳珀}管音乐与诗歌, {塔利亚}管喜剧, {墨尔波墨涅}管悲剧, {忒耳西科瑞}管舞蹈, {埃拉托}管抒情诗, {波吕许尼亚}管颂歌, {乌拉尼亚}管天文, {卡利X珀}管史诗。泛指女神。{郭沫若}《今昔集·中国战时的文学与艺术》:“自然﹐在进行着侵略的国家﹐它也可以而且必须驱策着它的作家们去讴歌侵略﹐粉饰兽性﹐使{缪思}成为一群兽首人身﹐或人首兽身的怪物。”《花城》1981年第5期:“她应该是那天国里的神--是溢淌着爱和美的缪斯--我心中的女神。”
赫斯-汉语大词典
赫斯
【1】语出《诗·大雅·皇矣》:“王赫斯怒, 爰整其旅。”{郑玄}笺:“赫, 怒意。”斯, 语助。后因以“赫斯”指帝王盛怒貌。{南朝} {梁}{陆倕}《石阙铭》:“帝赫斯怒﹐秣馬訓兵。”{晋}{葛洪}《抱朴子·论仙》:“人君有赫斯之怒﹐芟夷之誅。”【2】引申指帝王威武奋发貌。《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光武}西伐﹐及{烈祖明皇帝}躬征{吴}{蜀}﹐皆所以奮揚赫斯﹐震耀威武也。”《晋书·乐志下》:“我皇赫斯﹐致天誅。”《旧唐书·宪宗纪赞》:“{貞元}失馭﹐羣盜箕踞。{章武}赫斯﹐削平嘯聚。”
軟斯金-汉语大词典
軟斯金
【1】白银的隐语。《金瓶梅词话》第四二回:“不要説白銀﹐軟斯金三百兩。”
負乘斯奪-汉语大词典
負乘斯奪
【1】语出《易·繫辞上》:“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盜思奪之矣。”后以“負乘斯奪”指才德不称其职会招致祸患。{宋}{岳飞}《辞宣抚副使札》:“兼招討使﹐權不爲不重﹐若更加以甚高非常之寵﹐必起負乘斯奪之悔﹐所有宣撫副使恩命﹐實難祗受。”
賽因斯-汉语大词典
賽因斯
【1】英语science的音译。谓科学﹑科学研究。{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本志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要拥护那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覩斯-汉语大词典
覩斯
【1】复姓。{战国}{魏}有{覩斯赞}。见《战国策·魏策一》。
鄂爾多斯-汉语大词典
鄂爾多斯
【1】{蒙古}部落名。亦作地名。{汉}为{朔方郡},属{并州}。{明}为{蒙古}族{鄂尔多斯}部。即今{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参阅《嘉庆一统志·鄂尔多斯》。
迪斯科-汉语大词典
迪斯科
【1】英语 disco的音译。摇摆舞音乐名。亦为舞蹈名。起源于黑人歌舞。音乐节奏快而强烈,舞蹈动作粗犷活泼。{金河}《神童》:“夜深人静﹐一家的收录机放出迪斯科舞曲﹐全楼人都心跳加快﹐或者用不太美的语言叫喊起来。”
逝者如斯-汉语大词典
逝者如斯
【1】语出《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后用以谓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花月痕》第五回:“逝者如斯﹐竟成千古﹐人如可作﹐重訂三生。”{宋}{苏轼}《前赤壁赋》:“客亦知夫水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晋}{陆机}《顺东西门行》:“感朝露﹐悲人生﹐逝者如斯安得停!”
通古斯-汉语大词典
通古斯
【1】{内蒙古自治区}{陈巴尔虎旗}{鄂温克}族的旧称。1957年复称{鄂温克}族。【2】西方学者对属于阿尔泰语系的某些民族的泛称,包括我国的{满}族﹑{赫哲}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等。{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夫{滿洲}種族﹐是曰{東胡}﹐西方謂之{通古斯}種﹐固與{匈奴}殊類。”
豁然確斯-汉语大词典
豁然確斯
【1】明白透彻。{徐复}《洪诚<训诂学>序》:“夫講訓詁而不通語法﹐則不能融會全文﹐而多扤格﹐讀君論文﹐乃能豁然確斯也。”《庄子·齐物论》“俄而有无矣﹐而未知有无之果孰有孰无也”{晋}{郭象}注:“此都忘其知也。爾乃俄然始了無耳。了無﹐則天地萬物彼我是非豁然確斯也。”{章炳麟}《与刘光汉书》:“今君復能實證古文﹐則真豁然確斯﹐持之有故矣。”
露斯-汉语大词典
露斯
【1】《诗·小雅·湛露》﹕“湛湛露斯﹐匪陽不晞。”后即用“露斯”指《诗·小雅·湛露》篇诗旨﹐表示友情深重。《文选·曹摅<感旧诗>》:“對賓頌‘有客’﹐舉觴詠‘露斯’。”{吕向}注:“詩云有客宿﹐宿則爲頌﹐美客也。‘湛湛露斯﹐匪陽不晞。’‘厭厭夜飲﹐不醉無歸。’今鄉人情重﹐皆頌詠此時。”
雞斯-汉语大词典
雞斯
【1】神话传说中的神马。《淮南子·道应训》:“於是{散宜生}乃以千金求天下之珍怪﹐得騶虞﹑雞斯之乘……以獻於{紂}。”{高诱}注:“雞斯﹐神馬也。”《山海经·海内北经》“有文馬”{郭璞}注引《六韬》:“文身朱鬣﹐眼若黄金﹐項若雞尾﹐名曰雞斯之乘。”【2】笄纚。《礼记·问丧 》:“親始死﹐雞斯徒跣。”{郑玄}注:“雞斯﹐當爲笄纚﹐聲之誤也。親始死﹐去冠﹐二日﹐乃去笄纚括髮也。今時始喪者﹐邪巾貊頭﹐笄纚之存象也。”{孔颖达}疏:“笄﹐音古兮反;纚﹐色買反。”
銅生斯-汉语大词典
銅生斯
【1】即铜四开。{徐珂}《清稗类钞·方言·上海方言》:“銅生斯﹐即銅四開也﹐其源出於英文之Cent﹐即一分也﹐值一分之銅幣也。”
鞅斯-汉语大词典
鞅斯
【1】{战国}时{商鞅}和{李斯}的并称。《文选·班固<答宾戏>》:“若夫{鞅}{斯}之倫﹐衰{周}之凶人﹐既聞命矣。”{李周翰}注:“{鞅}{斯}﹐謂{商鞅}﹑{李斯}也。”
鞅儀韋斯-汉语大词典
鞅儀韋斯
【1】{战国}时{商鞅}﹑{张仪}﹑{吕不韦}和{李斯}的并称,四人皆为{秦}相。《文选·扬雄<剧秦美新>》:“并吞六國﹐遂稱乎{始皇}﹐盛從{鞅}{儀}{韋}{斯}之邪政﹐馳騖{起}{翦}{恬}{賁}之用兵。”{吕向}注:“{始皇}盛從{商鞅}﹑{張儀}﹑{吕不韋}﹑{李斯}之計以邪爲政。”
風斯在下-汉语大词典
風斯在下
【1】《庄子·逍遥游》:“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故九萬里則風斯在下矣﹐而後乃今培風。”谓鹏鸟凭借风力而高飞。后以“風斯在下”比喻超越前贤。{宋}{陈善}《扪虱新话·右军书东坡字鲁直诗》:“{王右軍}書本學{衛夫人}﹐其後遂妙天下﹐所謂風斯在下也。”
馬恩列斯-汉语大词典
馬恩列斯
【1】{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并称。{毛泽东}《反对党内的资产阶级思想》:“不要把{中国}同志和{马}{恩}{列}{斯}平列。这是学生和先生的关系﹐应当如此。”{柳亚子}《二月廿三日红军纪念节有作》诗:“{馬}{恩}{列}{斯}堂堂在﹐我有{孫}{毛}誓勿疑。”
高斯-汉语大词典
高斯
【1】{秦}{赵高}﹑{李斯}的并称。{元}{耶律楚材}《怀古一百韵寄张敏之》:“焚書嫌{孔}{孟}﹐峻法用{高}{斯}。”【2】磁感应强度单位。放置在均匀磁场中的很长的直导线,当它的方向和磁场方向垂直,电流强度为10安倍,每厘米长的导线受到的磁力作用为1达因时,磁感应强度就是1高斯。这个单位是为了纪念{德国}科学家{高斯}(Carl Friedrich Gauss)而得名。
麥克斯韋-汉语大词典
麥克斯韋
【1】磁通量单位。为纪念{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James Clerk Maxwell)而命名。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1高斯时,垂直于磁力线方向的平面上每平方厘米通过的磁通量就是1麦克斯韦。简称麦。
鸒斯-汉语大词典
鸒斯
【1】鸟名。乌鸦的一种。体形较小,腹下白,喜群飞齐鸣。又名鸦乌﹑鵯鶋。古诗文中常用以比喻贪利小人。《诗·小雅·小弁》:“弁彼鸒斯﹐歸飛提提。”{毛}传:“鸒﹐卑居。卑居﹐雅烏也。”{孔颖达}疏:“此鳥名鸒﹐而云斯者﹐語辭。”{唐}{皮日休}《九讽·见逐》:“彼鸒斯之蟊賊兮﹐固不能容乎鶬鶊。”{清}{黄宗羲}《寿李杲堂五十序》:“蓋不特■斯頻頻之黨﹐而所謂鉅公元夫者亦然矣。”{南朝} {梁}{江淹}《杂体诗·效阮籍<咏怀>》:“青鳥海上遊﹐鸒斯蒿下飛。”{汉}{扬雄}《法言·学行》:“頻頻之黨﹐甚於■斯﹐亦賊夫糧食而已矣。”
黠戛斯-汉语大词典
黠戛斯
【1】古族名。{汉}称{坚昆},{魏}{晋}间称{结骨},{唐}称{黠戛斯}。主要分布在今{叶尼塞河}上游流域。从事畜牧,兼营农业和狩猎。有文字,今称“鄂爾渾-葉尼塞文”。{唐}{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内附,{唐}以其地为{坚昆都督府},隶{燕然都护府}。{景龙}四年(公元710年)后,曾受{东突厥}和{回鹘}的统治。{开成}五年(公元840年),{黠戛斯}破{回鹘}。{大中}元年(公元847年),{唐}封其首领为“英武誠明可汗”。{大顺}元年(公元890年),助{唐}平{李克用}叛乱。约10-12世纪,大量{黠戛斯}人移至{天山}西部地区,与当地居民融合为今日我国的{柯尔克孜}族和{中亚}的{吉尔吉斯}人。参阅《新唐书·回鹘传下》﹑{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山西七·黠戛斯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