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脊)是什么意思
贫脊←→富饶 肥腴-反义词词典
贫脊←→富饶 肥腴pínjí-fùráo féiyú
【词性】:形
贫脊:(土地)薄;不肥沃。
富饶:(土地)肥沃;物产多。
肥腴:(土地)肥沃。
【例】 这里,是贫瘠的黄土深沟,天雨一团糟,天晴一把刀,只能稀稀疏疏地种些包谷;这里,虽然离江不远,听见浪声却喝不到水。(碧野:《茅屋》) 今天,在他们的周围,都是愉快的脸,喜笑的声音,焕发的精神和冲天的干劲,他们怎能不和成年人一样,在磨拳擦掌,准备在这一片富饶的土地上,创造出一座自由幸福的乐园呢?(冰心:《三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通讯》) 这个草原当年曾经吞过那么多的人肉,喝过那么多的人血,大概就因为这个缘故变得……极肥腴了。(〔苏〕高尔基:《伊则吉尔老婆子》)
山脊←→山谷-反义词词典
山脊←→山谷shānjǐ-shāngǔ
【词性】:名
山脊:山的高处象兽类脊梁骨似的隆起部分。
山谷:两山之间低凹而狭窄的地带,中间多有溪流。
【例】 苍龙岭是突出的山脊,狭而且长,远看天上垂下来一根长绳,人就象小虫一样缘着绳子上去。(黄苗子:《华山谈险》) 虽然没有古树参天,也没有亭台楼阁,但那山谷里的景象真是美丽无比。(菡子:《探亲》)
冈脊-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冈脊gāng jǐ
【释义】:
山脊。《诗·大雅·公刘》“迺陟南冈。”唐·孔颖达疏:“乃又升彼南山冈脊之上,乃见其可居而为都邑者于京之地。”迺,同“乃”;陟(zhì),登高,上升。宋·朱熹《云谷记》:“南循冈脊,下得横径,径南即谷口小山。”明·钱宰《长江霁雪图》诗:“岷峨冈脊来蜿蜒,青城峰高插云天。”
脊令-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脊令jí lìng
【释义】:
即鹡鴒,水鸟名,喻兄弟。《诗·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言脊令失所,飞鸣求其同类。兄弟有急难,亦应互相救援。因以脊令喻兄弟。
西脊-古文观止词典
西脊xī jǐ
【词性】:名词
山名。在今江苏吴县境内(1)。《吴山图记》:其最高者:穹窿、阳山、邓尉、西脊、铜井。——它们之中最高的有:穹窿山、阳山、邓尉山、西脊山和铜井山。
骨脊上担的坚定-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骨脊上担的坚定
【释义】:
比喻意志坚定。《续金瓶梅》一五:这些本领,要从各人心眼里看得明白,骨脊上担的坚定,不受那欲火焚烧、爱根拨乱,才成一个丈夫。
吃了打脊梁上过-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吃了打脊梁上过
【释义】:
吃东西没有进入肠胃,从脊梁上流过。詈词。骂人吃白食,昧心而不受用。《姑妄言》二〇:他说我扰过他几千回残汤剩水……这没良心的想吃独食,叫他一家子吃了打脊梁上过!
⊙吃了打背梁脊下过
《金瓶梅词话》三五:教那个贼天杀、男盗女娼狗骨头,吃了俺家的东西,打背梁脊下过!
胳膊上好推车,脊梁上好走马-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胳膊上好推车,脊梁上好走马
【释义】:
形容好汉本领高超不凡。《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三八:王神姑说道:“你有宝剑,我岂没有双刀,终不然你是个胳膊上好推车,脊梁上好走马,什么好汉。”
没脊骨-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没脊骨
【释义】:
人无脊骨则站不直,比喻做事不正,伤天害理。《鸳鸯针》一:又专一拴通书童俊仆,打听事体,撺掇是非,赚那些没脊骨的银钱。《石点头》五:当初我不肖之女,破坏廉耻,伤风化、没脊骨,落地狱。
☉没脊梁
《初刻拍案惊奇》二九:遮莫做了没脊梁,惹羞耻的事,一床锦被可以遮盖了。
指脊梁筋-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指脊梁筋
【释义】:
背后议论或唾骂。《歧路灯》七〇:我宁丢东西银钱,只不在公堂上打官司,丢了我这个人。免得远省亲戚传笑,近处街坊指脊梁筋唾骂,这就是了。
⊙指脊梁骨
《精神降鬼传》六:只落了个口头大王,在后边指着脊梁骨,没上没下的就好骂。
戳背脊-汉语惯用语辞典
戳背脊chuō bèi jǐ
谓在背后指责讥笑。李劼人《天魔舞》“我们妇道人家,还要在社会上出头露面的,那些戳背脊的闲话,可受不了呀!”也作“戳脊梁”,“戳脊梁骨”,“戳脊背”。《光明日报》1998.1.20.“不能做让群众戳脊梁的事。”《人民日报》2001.6.20.“糜杆桥镇的干部群众对离任的梁振宇是戳脊梁骨还是竖大拇指呢?”陈冠柏《黑色的七月》“我说考不出的‘老童生’给人戳脊背,妈说怕啥。”
戳脊背-汉语惯用语辞典
戳脊背chuō jǐ bèi
见“戳背脊”。
戳脊梁-汉语惯用语辞典
戳脊梁chuō jǐ liang
见“戳背脊”。
戳脊梁骨-汉语惯用语辞典
戳脊梁骨chuō jǐ liang gǔ
见“戳背脊”。
断脊梁狗-汉语惯用语辞典
断脊梁狗duàn jǐ liang gǒu
比喻被遗弃的无用的人。张斌《月亮》“哼,一条断脊梁狗。”
脊梁骨-汉语惯用语辞典
脊梁骨jǐ liang gǔ
①喻指人的志气、力量或节操。《景德传灯录·宣鉴禅师》“德山老人条脊梁骨硬似铁,拗不折。”②比喻事物的关键部分或可依靠的骨干力量。华山《山中海路》“彦继学一面读,一面想。有了铁,工业就有了脊梁骨,一个新的工业基地就可以围绕着它建设起来。”
脊心骨-汉语惯用语辞典
脊心骨jǐ xīn gǔ
比喻可依靠的人或事物。杨朔《北线》“眼时他还捉摸不透连队不稳定的道理,光觉得班里懒懒散散的,好像缺乏脊心骨。”
冷背脊-汉语惯用语辞典
冷背脊lěng bèi jǐ
见“冷肩膀”。
没脊骨-汉语惯用语辞典
没脊骨méi jǐ gǔ
没有脊梁骨。比喻不正当,不规矩。《西游记》“三藏听言,心中暗道‘可怜啊!我弟子可是那等样没脊骨的和尚。’”
软背脊-汉语惯用语辞典
软背脊ruǎn bèi jǐ
比喻没主见,不坚定。茅盾《创造》“他绝对自信他不是中道而废的软背脊的人儿。”
指背脊骨-汉语惯用语辞典
指背脊骨zhǐ bèi jǐ gǔ
见“指脊梁骨”。
指脊梁骨-汉语惯用语辞典
指脊梁骨zhǐ jǐ liáng gǔ
谓在背后指责、议论、漫骂。脊梁骨人的后背。黄宗之、朱雪梅《阳光西海岸》·“这个奥斯汀真做得出,也不怕别人指脊梁骨。”也说“指背脊骨”。《宜宾日报》2000.7.25“不要让别人在你身后指背脊骨,即使是该指,也不要被千夫所指。”
脊梁骨-佛源语词词典
脊梁骨
脊柱的俗称。佛家用以比喻人的志气和精神力量,亦比喻人的节操。《景德传灯录·卷十五·宣鉴禅师》:“德山老人一条脊梁骨硬似铁,拗不折。”《五灯会元·卷十七·宝华普鉴禅师》:“其或见谛不真,影像仿佛,寻言逐句,受人指呼,驴年得快活去。不如屏净尘缘,竖起脊梁骨,著些精彩,究教七穿八穴,百了千当,向水边林下长养圣胎,亦不枉受人天供养。”现代汉语本义及比喻义皆承用。如:饿得前胸贴到脊梁骨了。
五脊六兽-现代汉语大词典
五脊六兽wǔ jǐ liù shòu
【释义】:
①一种屋顶建筑样式,其上有脊五条,四角各有瓷制六兽踞蹲。多用于宏伟壮丽的宫殿建筑。②比喻心烦意乱,忐忑不安。老舍《四世同堂》:“这些矛盾在他心中乱碰,使他一天到晚的五脊六兽的不大好过。”
夹脊梁-现代汉语大词典
夹脊梁jiā jǐ liang
【释义】:
方言。脊梁骨。鲁迅《厦门通信(三)》:“这实在使我夹脊梁发冷,哑口无言。”
书脊-现代汉语大词典
书脊shū jǐ
【释义】:
书籍封面和封底的联接部分,遮掩着订口,因形似书的脊梁,故称。上面大多印有书名和出版社名。鲁迅《弟兄》:“靖甫伸手要过书去,但只将书面一看,书脊上的金字一摩,便放在枕边。”
后脊梁-现代汉语大词典
后脊梁hòu jǐ liang
【释义】:
方言。背脊。杨朔《三千里江山》:“尽后尾是一溜妇女,后脊梁背着小孩,背着手,踏着像舞蹈似的碎步。”
山脊-现代汉语大词典
山脊shān jǐ
【释义】:
山的最高部分。一般呈线状分布,因形同兽类的凸起的脊梁骨,故名。两边坡度较陡,常为分水线。徐迟《狂欢之夜》:“稻田爬山了,爬过了山脊,山的那一面又是千顷万顷的黄金的熟稻田。”
狗脊-现代汉语大词典
狗脊gǒu jǐ
【释义】:
中药名。蚌壳蕨科植物金毛狗脊的根茎。主产我国四川、福建、浙江等地。性温,味苦甘。能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主治腰膝酸软、风寒湿痹、久痢等。
海脊-现代汉语大词典
海脊hǎi jǐ
【释义】:
即海岭。
屋脊-现代汉语大词典
屋脊wū jǐ
【释义】:
屋顶中间高起的部分。周立波《暴风骤雨》:“这黑大门是个四脚落地,屋脊起龙的门楼。”也用作比喻。如:帕米尔高原是世界的屋脊。
无脊椎动物-现代汉语大词典
无脊椎动物wú jǐ zhuī dòng wù
【释义】:
生物学名词。除脊椎动物以外所有动物的总称。主要特点是体内无脊椎骨,神经系在腹面,心脏在背面,故又有“腹神经动物”之称。种类很多,主要包括原生动物、海绵动物、腔肠动物、蠕形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棘皮动物等。
软背脊-现代汉语大词典
软背脊ruǎn bèi jǐ
【释义】:
比喻没主见,不坚定。茅盾《创造》:“他绝对自信他不是中道而废的软背脊的人儿。”
戳背脊-现代汉语大词典
戳背脊chuō bèi jǐ
【释义】:
指背后指责讥笑。李劼人《天魔舞》:“我们妇道人家,还要在社会上出头露面的,那些戳背脊的闲话,可受不了呀!”
戳脊梁骨-现代汉语大词典
戳脊梁骨chuō jǐ liang gǔ
【释义】:
同“戳背脊”。如:让人戳脊梁骨的事儿可不能做。
背脊-现代汉语大词典
背脊bèi jǐ
【释义】:
背部。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两个车轮几乎全部埋在水里,白鼻也只露出一个大背脊,好像是浮在水上,努力挣扎。”
脊-现代汉语大词典
脊jǐ
【释义】:
①人或动物背部中间的骨骼;脊骨。如:脊椎。②指物体中间高起的部分。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我的脚曾踏过复成桥的脊,在十三四岁的时候。”
脊心骨-现代汉语大词典
脊心骨jǐ xīn gǔ
【释义】:
脊骨。比喻可依靠的人或事物。杨朔《北线》:“眼时他还捉摸不透连队不稳定的道理,光觉得班里懒懒散散的,好像缺乏脊心骨。”
脊皮-现代汉语大词典
脊皮jǐ pí
【释义】:
背脊上的皮肤。艾芜《欧洲的风》:“同时不远的山后又起着猛烈的吼叫声,不知是老虎还是豹子的,总之,令人听着就会脊皮打起栗来。”
脊封-现代汉语大词典
脊封jǐ fēng
【释义】:
书脊上的封皮。叶圣陶《皮包》:“一本张恨水的《啼笑因缘》封面撕掉半边,脊封裂了,下方书角大都折转。”
脊柱-现代汉语大词典
脊柱jǐ zhù
【释义】:
俗称“脊梁骨”。人和脊椎动物背部中央的一串骨骼。由一些形状不规则的脊椎骨,通过椎间盘和韧带连接而成,能作多种方向的运动。在人体,分颈、胸、腰、骶尾四部分。是躯体活动和承担重量的支柱,另有保护内脏器官的作用。内部有椎管,容纳脊髓。
脊背-现代汉语大词典
脊背jǐǐ bèi
【释义】:
背脊,背部。鲁彦周《找红军》:“等我们走下莲花山时,头上、身上都堆满了雪,水顺着脖子直向脊背上流,爸爸和我嘴唇都冻乌了。”
脊骨-现代汉语大词典
脊骨jǐ gǔ
【释义】:
人和脊椎动物背部中间的骨骼,由若干形状不规则的椎骨借助椎间盘、韧带互相连接而成。
脊神经-现代汉语大词典
脊神经jǐ shén jīng
【释义】:
从脊髓两侧发出的成对神经。在人体,共31对。可分为颈神经8对、胸神经12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5对和尾神经1对。分管颈部、躯干和四肢的感觉和运动。
脊索-现代汉语大词典
脊索jǐ suǒ
【释义】:
某些动物身体内部的支柱,略作棒形,由柔软的大细胞组成。高等动物的脊柱由胚胎时期的脊索变化而成,低等动物如文昌鱼的脊索则终生不变。
脊索动物-现代汉语大词典
脊索动物jǐ suǒ dòng wù
【释义】:
动物的一个门。包括原索动物和脊椎动物。
脊梁-现代汉语大词典
脊梁jǐ liang
【释义】:
①脊背。其骨为全身骨骼的主干所在,如屋之有梁,故称。浩然《艳阳天》:“有人怕光膀子麦芒扎肉,他不在乎,那古铜色的脊梁上好似刷了一层桐油闪着亮。”②用作比喻。常指人的意志、胆量和节操。曹禺等《胆剑篇》:“一个人只要有条脊梁,有点血性,今天就再也不会想到向夫差作这样没骨头的事。”③比喻中坚骨干力量。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脊梁骨-现代汉语大词典
脊梁骨jǐ liang gǔ
【释义】:
①脊柱的俗称。《花城》1981年第6期:“饿得我肚皮贴了脊梁骨啰!”②用作比喻。常指人的志气、力量或节操。如:他是一条断了脊梁骨的哈叭狗!③比喻事物的关键部分或可依靠的骨干力量。华山《山中海路》:“彦继学一面读,一面想。有了铁,工业就有了脊梁骨,一个新的工业基地就可以围绕着它建设起来。”
脊椎-现代汉语大词典
脊椎jǐ zhuī
【释义】:
构成脊柱的椎骨。通称脊椎骨。
脊椎动物-现代汉语大词典
脊椎动物jǐ zhuī dòng wù
【释义】:
有脊椎骨的动物。此类动物全身分为头、躯干、尾三个部分,一般体形左右对称,躯干又被横隔膜分成胸部和腹部,有较完善的感觉器官、运动器官和高度分化的神经系统。有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等五大类。
脊椎骨-现代汉语大词典
脊椎骨jǐ zhuī gǔ
【释义】:
椎骨的通称。
脊檩-现代汉语大词典
脊檩jǐ lǐn
【释义】:
架在木结构屋架上面最高的一根横木。俗称大梁。刘绍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霞晨光中穿戴齐整,配上小伙子那浓眉大眼,圆头方脸,扇子面胸脯,一条脊檩似的个头儿,乡下人眼光看来,也算得俊扮小生。”
脊髓-现代汉语大词典
脊髓jǐ suǐ
【释义】:
人和脊椎动物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在脊柱的椎管中,上连脑干后段,下端成很细的神经丝。人的脊髓分31个节段,每一节与一对脊神经相连。是脑和全身联系的通道,也是排尿、排便等简单反射活动的中枢。
脊髓灰质炎-现代汉语大词典
脊髓灰质炎jǐ suǐ huī zhì yán
【释义】:
即小儿麻痺症。
脑脊液-现代汉语大词典
脑脊液nǎo jǐ yè
【释义】:
脑室以及脑和脊髓蛛网膜下腔中的无色透明液体。辅助脑和脊髓进行营养代谢,并对脑和脊髓有缓冲保护作用。
房脊-现代汉语大词典
房脊fáng jǐ
【释义】:
屋脊。如:老式房子多有房脊。
里脊-现代汉语大词典
里脊lǐ ji
【释义】:
牛、羊、猪等食用畜脊椎骨内侧的条状嫩肉,做肉食时称为里脊。如:里脊肉丝;糖醋里脊。
蹿房越脊-现代汉语大词典
蹿房越脊cuān fáng yuè jǐ
【释义】:
跳上屋顶在上面飞跑。如:传说他有蹿房越脊、飞檐走壁的本领。
高压脊-现代汉语大词典
高压脊gāo yā jǐ
【释义】:
水平气压场上由高气压中心延伸出来的狭长脊状区域。其中气压值三面高于、一面低于毗邻区域。
一茅三脊-汉语大词典
一茅三脊
【1】有三条脊骨的茅草,即菁茅,又名灵茅。《管子·封禅》:“{江}{淮}之間﹐一茅三脊﹐所以爲藉也。”{尹知章}注:“所得靈茅。”《管子·轻重丁》:“{江}{淮}之間﹐有一茅而三脊﹐毋至其本﹐名之曰菁茅……諸從天子封於{太山}﹑禪於{梁父}者﹐必抱菁茅一束﹐以爲禪藉﹐不如令者不得從。”古时帝王封禅都用菁茅滤酒。
三脊茅-汉语大词典
三脊茅
【1】{江}{淮}间产的一种茅草。茎有三稜。亦名菁茅。古代以为祥瑞,多用于祭祀。《南史·江夏王刘义恭传》:“{大明}元年﹐有三脊茅生{石頭}西岸﹐又勸封禪﹐上甚悦。”{宋}{刘敞}《三脊茅记》:“古之祭祀無不用茅者﹐而至於封禪則必三脊茅以爲神藉。三脊茅出於{江}{淮}之間﹐蓋非其地不生。而{江}{淮}之間則皆{楚}{越}國也﹐有王者則後服﹐無王者則先叛﹐自{三代}之君莫不患之。故封禪者﹐必三脊茅﹐其意以爲能服{楚}{越}﹐使以其職來貢。”
五脊六獸-汉语大词典
五脊六獸
【1】比喻心烦意乱,忐忑不安。{老舍}《四世同堂》六九:“这些矛盾在他心中乱碰﹐使他一天到晩的五脊六兽的不大好过。”【2】一种屋顶建筑样式,其上有脊五条,四角各有瓷制六兽踞蹲。多用于宏伟壮丽的宫殿建筑。
岡脊-汉语大词典
岡脊
【1】山脊。{宋}{朱熹}《云谷记》:“南循岡脊﹐下得横徑﹐徑南即谷口小山。”{明}{钱宰}《长江霁雪图》诗:“{岷峨}岡脊來蜿蜒﹐{青城}一峰高插天。”《诗·大雅·公刘》“廼陟南岡”{唐}{孔颖达}疏:“乃又升彼南山岡脊之上﹐乃見其可居而爲都邑者於京之地。”
倫脊-汉语大词典
倫脊
【1】道理;条理。语本《诗·小雅·正月》:“維號斯言,有倫有脊。”{毛}传:“倫,道;脊,理也。”{董仲舒}《春秋繁露·深察名号》引作“維號斯言,有倫有迹”。{清}{王士禛}《池北偶谈·文海》:“{淳熙}間﹐詔{臨安府}開《文海》﹐{周益公}奏:‘《文海》乃近時{江鈿}編類﹐殊無倫脊。’”{章炳麟}《訄书·订文》:“是故國有政者﹐其倫脊必析﹐綱紀必秩﹐官事民志日以孟晉。”
刀脊-汉语大词典
刀脊
【1】刀背。《北齐书·方伎传·綦母怀文》:“以柔鐵爲刀脊﹐浴以五牲之溺﹐淬以五牲之脂﹐斬甲過三十札。”【2】喻陡险之道。{明}{袁宏道}《游天门开》诗:“一步一驚魂﹐路荒不容趾。黏壁行刀脊﹐下視深無底。”
平脊-汉语大词典
平脊
【1】谓脊背平直宽阔。古代相马,以马脊背平直宽阔者为良。{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养牛马驴骡》:“馬龍顱突目﹐平脊大腹﹐重有肉﹐此三事備者﹐亦千里馬也。”
地脊-汉语大词典
地脊
【1】古人谓大地的脊梁,指山。{唐}{孟郊}《登华严寺楼望终南山赠林校书兄弟》诗:“地脊亞爲崖﹐聳出冥冥中。”
天下脊-汉语大词典
天下脊
【1】比喻雄踞天下的北方高峻山脉。{宋}{庄季裕}《鸡肋编》卷中:“夫{河}北方二千里﹐{太行}横亘中國﹐號爲天下脊。”《史记·张仪列传》:“主明以嚴﹐將智以武﹐雖無出甲﹐席卷{常山}之險﹐必折天下之脊﹐天下有後服者先亡。”{司马贞}索隐:“{常山}於天下在北﹐有若人之背脊也。”
夾脊梁-汉语大词典
夾脊梁
【1】方言。脊梁骨。{鲁迅}《华盖集续编·厦门通信(三)》:“这实在使我夹脊梁发冷﹐哑口无言。”
合脊-汉语大词典
合脊
【1】修筑堤坝或桥梁等从两端施工,最后在中间接合,叫做合脊,也称合龙。《梁书·康绚传》:“於{鍾離}南起{浮山}﹐北抵{巉石}﹐依岸以築土﹐合脊於中流。”{宋}{秦观}《浮山堰赋》:“依兩崖以受土兮﹐羌合脊於中央。”
山脊-汉语大词典
山脊
【1】山的高处象兽类脊骨似的隆起部分。《尔雅·释山》“山脊﹐岡。”{郭璞}注:“謂山長脊。”{邢昺}疏:“{孫炎}云:‘長山之脊也﹐言高山之長脊名岡。’”{宋}{沈与求}《右题灵祐观》诗:“山脊層壇古﹐松根曲徑微。”{徐迟}《狂欢之夜》:“稻田爬山了﹐爬过了山脊﹐山的那一面又是千顷万顷的黄金的熟稻田。”{唐}{刘禹锡}《莫猺歌》:“星居占泉眼﹐火種開山脊。”
後脊梁-汉语大词典
後脊梁
【1】方言。背脊。{杨朔}《三千里江山》第十七段:“尽后尾是一溜妇女﹐后脊梁背着小孩﹐背着手﹐踏着像舞蹈似的碎步。”
局脊-汉语大词典
局脊
【1】见“局蹐”。
屋脊-汉语大词典
屋脊
【1】屋顶中间高起的部分。《南史·王琳传》:“所居屋脊﹐無故剥破﹐出赤蛆數升﹐落地化爲血。”{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一:“这黑大门是个四脚落地﹐屋脊起龙的门楼。”【2】指屋栋,栋梁。《左传·襄公二十八年》“猶援廟桷動於甍”{唐}{孔颖达}疏:“《説文》云:‘甍﹐棟梁也。’此是屋上之長材﹐椽所以馮依者也。今俗謂之屋脊。”{唐}{孟郊}《劝善吟》:“藏書拄屋脊﹐不惜與凡聾。”
朽脊-汉语大词典
朽脊
【1】犹朽骨。《管子·度地》:“春不收枯骨朽脊,伐枯木而去之,則夏旱至矣。”一说,此“朽脊”与“枯骨”对文,谓腐肉。见{郭沫若}等《管子集校》。
杖脊-汉语大词典
杖脊
【1】以杖挞脊背。杖刑中最重的一种。{宋}{徐度}《却扫编》卷下:“{王保和}革爲{開封}尹﹐專尚威猛﹐凡盗一錢皆杖脊配流。”《宋史·刑法志二》:“{真宗}時﹐{蔡州}民二百一十八人有罪﹐皆當死。知州{張榮}﹑推官{江嗣宗}議取爲首者杖脊﹐餘悉論杖罪。”
枯骨朽脊-汉语大词典
枯骨朽脊
【1】指暴露于野外无主的尸骸。《管子·度地》:“春不收枯骨朽脊﹐伐枯木而去之﹐則夏旱至矣。”
樓脊-汉语大词典
樓脊
【1】楼房的屋脊。{清}{孔尚任}《桃花扇·赚将》:“那樓脊獸頭邊﹐閃閃綽綽﹐似有人影。快快放箭。”
狗脊-汉语大词典
狗脊
【1】草名。《太平御览》卷九九〇引《神农本草经》:“狗脊一名百丈﹐味苦平﹐生川谷﹐治要背。”{晋}{张华}《博物志》卷四:“拔揳與萆薢相似﹐一名狗脊。”{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一·狗脊》:“狗脊有二種:一種根黑色﹐如狗脊骨;一種有金黄色﹐如狗形。皆可入藥。”【2】古扇名。《太平御览》卷七〇二引{晋}{傅咸}《狗脊扇赋》:“尚不媿狗脊之爲號﹐亦焉顧九華之妙形。”
獸脊-汉语大词典
獸脊
【1】饰有兽形的屋脊。《明史·與服志四》:“今擬公主第﹐廳堂九間﹐十一贺﹐施花樣獸脊﹐梁﹑棟﹑斗栱﹑簷桷彩色繪飾﹐惟不用金。”
戳背脊-汉语大词典
戳背脊
【1】背后指责讥笑。{李劼人}《天魔舞》第二二章:“我们妇道人家﹐还要在社会上出头露面的﹐那些戳背脊的闲话﹐可受不了呀!”
瓦脊-汉语大词典
瓦脊
【1】瓦片覆盖的屋脊。{宋}{杨万里}《晴雪》诗:“瓦脊生春總瓊玉﹐梅梢着紛忽琅玕。”
正脊-汉语大词典
正脊
【1】三分牲牢之脊,前脊为正脊。《仪礼·少牢馈食礼》:“正脊一﹐脡脊一﹐横脊一。”{郑玄}注:“脊從前爲正。”{胡培翚}正义:“脊有三﹐前爲正脊﹐中爲脡脊﹐後爲横脊。”
曲脊-汉语大词典
曲脊
【1】弯腰。{元}{郑光祖}《王粲登楼》第一折:“聞知{王粲}學成滿腹文章﹐只是矜驕傲慢﹐不肯曲脊於人。”《韩诗外传》卷七:“有鼠出游﹐狸見於屋﹐循梁微行﹐造焉而避﹐厭目曲脊﹐求而不得。”引申为屈服顺从。
書脊-汉语大词典
書脊
【1】书籍上被装订住的一边。新式装订的书脊上一般印有书名﹑作者名﹑出版机构名称等。{鲁迅}《徬徨·弟兄》:“{靖甫}伸手要过书去﹐但只将书面一看﹐书脊上的金字一摩﹐便放在枕边。”{巴金}《爝火集·一颗红心》:“他为了找参考书……用一只手扶着书架﹐另一手支起眼镜框﹐眼睛几乎贴着书脊﹐一本一本地挑选。”
没脊骨-汉语大词典
没脊骨
【1】没有脊梁骨。比喻不正当,不规矩。《儒林外史》第四回:“他没脊骨的事多哩!”《西游记》第三六回:“{三藏}聽言﹐心中暗道:‘可憐啊!我弟子可是那等樣没脊骨的和尚。’”《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六:“只教你領了他去﹐如何做出这等没脊骨事來?”
泥鰍脊-汉语大词典
泥鰍脊
【1】屋面两坡筒瓦瓦垅过脊时呈卷棚式,状如泥鳅,故称。多见于皇家苑囿建筑中。《红楼梦》第十七回:“{賈政}先秉正看門﹐只見正門五間﹐上面筒瓦泥鰍脊。”
牛脊雨-汉语大词典
牛脊雨
【1】夏日范围极小的骤雨。一边晴,一边雨,如牛脊中分为界,故名。{清}{厉荃}《事物异名录·乾象·雨》:“{黄炳文}詞:‘六月天分牛脊雨。’”
打脊-汉语大词典
打脊
【1】鞭笞背部。古时肉刑的一种。亦用作詈词。犹该死。{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七:“{盧延讓}《哭邊將詩》曰:‘自是磠砂發﹐非干礮石傷。牒多身上職﹐盎大背邊瘡。’人謂此是打脊詩也。”《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打脊魍魎!你這廝許了我人情又不還。”{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二:“打脊的髠囚!怎敢把爺違拗!”《警世通言·三现身包龙图断冤》:“〔{王興}〕駡道:‘打脊賤人!見我恁般苦﹐不去問你使頭借三五百錢來做盤纏?’”使头﹐家主。{明}{徐渭}《南词叙录》:“打脊﹐古人鞭背﹐故詈人曰打脊﹐{唐}之遺言也。”
斷脊-汉语大词典
斷脊
【1】腰斩。古代的一种酷刑。参阅《商君书·赏刑》。
背脊-汉语大词典
背脊
【1】背部。{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一:“两个车轮几乎全部埋在水里﹐白鼻也只露出一个大背脊﹐好像是浮在水上﹐努力挣扎。”《朱子语类》卷七十:“故於卦之三四爻發虎尾義﹐便是陰去躡他陽背脊後處。”
脡脊-汉语大词典
脡脊
【1】牲体脊骨的中间部分。《仪礼·少牢馈食礼》:“正脊一﹐脡脊一﹐横脊一。”
脊-汉语大词典
脊
《廣韻》資昔切,入昔,精。【1】死人骨。《周礼·秋官·蜡氏》“蜡氏掌除骴”{汉}{郑玄}注:“《曲禮》:‘四足死者曰漬。’故書骴作脊。{鄭司農}云:脊……謂死人骨也。”【2】指物体中间高起的部分。《汉书·郊祀志上》:“{江}{淮}間一茅三脊﹐所以爲藉也。”{明}{钱宰}《长江霁雪图》诗:“{岷峩}岡脊來蜿蜒﹐{青城}一峯高插天。”{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我的脚曾踏过{复成桥}的脊﹐在十三四岁的时候。”《北史·齐纪中·宣帝》:“{三臺}構木高二十七丈﹐兩棟相距二百餘尺﹐工匠危怯﹐皆繫繩自防;帝登脊疾走﹐都無怖畏。”【3】条理。《诗·小雅·正月》:“謂天蓋高﹐不敢不局;謂地蓋厚﹐不敢不蹐。維號斯言﹐有倫有脊。”{毛}传:“倫﹐道;脊﹐理也。”【4】比喻关键或要害之处。《史记·张仪列传》:“〔{秦}〕席卷{常山}之險﹐必折天下之脊﹐天下有後服者先亡。”{司马贞}索隐:“{常山}於天下在北﹐有若人之背脊也。”《战国策·魏策四》:“夫{秦}攻{梁}者﹐是示天下要斷{山}東之脊也。”{宋}{陈亮}《酌古论·曹公》:“而公親自還{鄴}﹐整兵向{荆}﹐使{許}{洛}之兵衝其膺﹐{蜀}{漢}之兵搗其脊﹐絶{吴}之粮援﹐則{荆州}破﹐{劉備}蹙。”【5】人或动物背部中间的骨肉;脊骨。{唐}{李白}《大猎赋》:“或碎腦以折脊﹐或歕髓而飛涎。”《韩非子·外储说右上》:“〔{文公}〕遂斬{顛頡}之脊﹐以徇百姓﹐以明法之信也。”《易·说卦》:“〔坎〕其於馬也﹐爲美脊。”
脊膂-汉语大词典
脊膂
【1】脊骨。{宋}{周邦彦}《汴都赋》:“上維下制﹐前按後覆﹐譬如長蛇抶其脊膂而首尾皆赴。”{宋}{洪迈}《夷坚丁志·田道人》:“岩石下有蛇﹐微露脊膂﹐大如柱﹐皆不傷人。”《佛本行集经·魔怖菩萨品中》:“脊膂寬博潤而平﹐猶如象王頭頂額。”【2】比喻要害之地。{清}{严如熤}《三省边防备览·老林说》:“此帶爲三輔脊膂﹐實關緊要。”
脊杖-汉语大词典
脊杖
【1】古时一种施于背部的杖刑。{韩愈}《论变盐法事宜状》引{唐}{张平叔}所奏《盐法条件》:“連狀聚衆人等﹐各决脊杖二十。”《水浒传》第二回:“府尹把{高俅}斷了二十脊杖﹐迭配出界發放。”{宋}{孔平仲}《孔氏谈苑·云台道士》:“一夕﹐道士夢爲官司所録﹐送{五道將軍}殿中﹐并追馬勘鞫﹐獄具﹐各决脊杖七十。”
脊皮-汉语大词典
脊皮
【1】泛指身躯。《醒世姻缘传》第九二回:“挣的衣裳裹在自己身上﹐挣得銀錢扁在自己腰裏﹐挣的糧米飽了自己脊皮!”此指肚皮。【2】背脊上的皮肤。{艾芜}《欧洲的风》:“同时不远的山后又起着猛烈的吼叫声﹐不知是老虎还是豹子的﹐总之﹐令人听着就会脊皮打起栗来。”
脊令原-汉语大词典
脊令原
【1】语出《诗·小雅·常棣》: “脊令在原﹐兄弟急難。”脊令为水鸟﹐而今在原﹐则失其所。后以“脊令原”指兄弟急难不能相顾。{清}{吴伟业}《观<蜀鹃啼>剧有感》诗之二:“二月東風歌《水調》﹐脊令原上使人愁。”{清}{黄燮清}有《脊令原》传奇﹐系根据{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曾友于》所述{曾氏}兄弟间纠葛的故事而编写。
脊梁-汉语大词典
脊梁
【1】比喻中坚骨干力量。{鲁迅}《且介亭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2】用作比喻。常指人的意志﹑胆量和节操。{{曹禺}等}《胆剑篇》第五幕:“一个人只要有条脊梁﹐有点血性﹐今天就再也不会想到向{夫差}作这样没骨头的事。”《朱子语类》卷五二:“況當世衰道微之時﹐尤用硬着脊梁﹐無所屈撓方得。”【3】脊背。其骨为全身骨骼的主干所在﹐如屋之有梁﹐故称。{浩然}《艳阳天》第一〇三章:“有人怕光膀子麦芒扎肉﹐他不在乎﹐那古铜色的脊梁上好似刷了一层桐油闪着亮。”{元}{关汉卿}《拜月亭》第一折 :“你心裏把褐衲襖脊梁上披﹐强似着紫朝衣。”《水浒传》第一回:“〔{洪太尉}〕取過丹詔﹐用黄羅包袱背在脊梁上﹐手裏提着銀手爐﹐降降地燒着御香。”
脊封-汉语大词典
脊封
【1】书脊上的封皮。{叶圣陶}《皮包》:“一本{张恨水}的《啼笑因缘》封面撕掉半边﹐脊封裂了﹐下方书角大都折转。”
脊心骨-汉语大词典
脊心骨
【1】脊骨。比喻可依靠的人或事物。{杨朔}《北线》:“眼时他还捉摸不透连队不稳定的道理﹐光觉得班里懒懒散散的﹐好像缺乏脊心骨。”
脊骨-汉语大词典
脊骨
【1】人和脊椎动物背部中间的骨头。《北史·西域传·漕国》:“祠前有一魚脊骨﹐有孔﹐中通馬騎出入。”{宋}{黄庭坚}《题竹尊者轩》诗:“平生脊骨硬如鐵﹐聽風聽雨隨宜説。”《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背骨》:“背者﹐自後身大椎骨以下﹐腰以上之通稱也。其骨一名脊骨﹐一名膂骨﹐俗呼脊梁骨。”
脊梁骨-汉语大词典
脊梁骨
【1】脊柱的俗称。《朱子语类》卷三五:“又舉{小南和尚}偶靠倚而坐﹐其師見之﹐厲聲叱之曰:‘恁地無脊梁骨!’”《花城》1981年第6期:“饿得我肚皮贴了脊梁骨啰!”【2】用作比喻。常指人的志气﹑力量或节操。《景德传灯录·宣鉴禅师》:“{德山老人}一條脊梁骨硬似鐵﹐抝不折。”《朱子语类》卷三五:“士不可以不弘毅。先生舉{程先生}語曰:重擔子須是硬着脊梁骨方擔荷得去。”【3】比喻事物的关键部分或可依靠的骨干力量。{华山}《山中海路》五:“{彦继学}一面读﹐一面想。有了铁﹐工业就有了脊梁骨﹐一个新的工业基地就可以围绕着它建设起来。”《新华月报》1979年第3期:“他们是我们国家的脊梁骨!”
脊索動物-汉语大词典
脊索動物
【1】动物的一个门。包括原索动物和脊椎动物。
脊巍巍-汉语大词典
脊巍巍
【1】高耸貌。{清}{李渔}《风筝误·习战》:“蠢生生如犀增跳踉﹐威凛凛如虎增肥胖﹐脊巍巍如山復如堵﹐鼻層層如風捲浪。”
脊鴒-汉语大词典
脊鴒
【1】见“脊令”。
脊筋-汉语大词典
脊筋
【1】脊骨。{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二折:“在城有箇{蔡}家婆子﹐剛少他二十兩花銀﹐屢屢親來索取﹐争些撚斷脊筋。”{元}{吴弘道}《上小楼·青楼妓怨》曲:“使見識﹐覓厮離﹐將咱抛棄﹐閃的人脊筋兒着地。”
脊椎動物-汉语大词典
脊椎動物
【1】有脊椎骨的动物﹐为脊索动物的一个亚门。此类动物一般体形左右对称﹐全身分为头﹑躯干﹑尾三个部分﹐躯干又被横隔膜分成胸部和腹部﹐有较完善的感觉器官﹑运动器官和高度分化的神经系统。包括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等五大类。
脊椎骨-汉语大词典
脊椎骨
【1】椎骨的通称。参见“[椎2骨]”。
脊檁-汉语大词典
脊檁
【1】架在木结构屋架上面最高的一根横木。俗称大梁。{刘绍棠}《小荷才露尖尖角》一:“早霞晨光中穿戴齐整﹐配上小伙子那浓眉大眼﹐圆头方脸﹐扇子面胸脯﹐一条脊檁似的个头儿﹐乡下人眼光看来﹐也算得俊扮小生。”{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保住》:“{住}沿樓角而登﹐頃刻至顛;立脊檁上﹐疾趨而行﹐凡三四返。”
脊神經-汉语大词典
脊神經
【1】连接在脊髓上的神经。共分三十一对﹐分布在躯干﹑腹侧面和四肢的肌肉中。管颈部以下的感觉和运动。
脊觳-汉语大词典
脊觳
【1】犹菲薄﹐刻苦。{郭沫若}《十批判书·吕不韦与秦王政的批判》:“而全书(指《吕氏春秋》)中所取于{墨}家的地方也很少﹐如尚贤﹑节用﹐并不是{墨}家的特见﹐薄葬也并没有薄到{墨}家所主张的那样脊觳的地步。”
脊僂-汉语大词典
脊僂
【1】脊背向前弯曲;驼背。《增一阿含经·三宝品》:“年過少壯﹐牙齒缺落﹐頭髮皓白﹐身體垢堺﹐皮緩面皺﹐脊僂呻吟﹐身如故車。”《百喻经·医治脊偻喻》:“譬如有人﹐卒患脊僂﹐請醫療治;醫以酥塗﹐上下著板﹐用力痛壓。”
脊令-汉语大词典
脊令
亦作“[脊鴒]”【1】即鹡鸰。水鸟名。《诗·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難。”{毛}传:“脊令﹐雝渠也﹐飛則鳴﹐行則摇﹐不能自舍耳。”{郑玄}笺:“雝渠﹐三鳥﹐而今在原﹐失其常處﹐則飛則鳴﹐求其類﹐天性也﹐猶兄弟之於急難。”后因以喻兄弟友爱﹐急难相顾。{王毓岱}《乙卯自述一百四十韵》:“班睽行雁列﹐原益脊鴒咨。”{宋}{黄庭坚}《和答元明黔南赠别》:“急雪脊令相並影﹐驚風鴻鴈不成行。”{清}{卓尔堪}《题脊令图》诗:“脊令飛鳴聲不息﹐先急後悲何悽惻。”
脊背-汉语大词典
脊背
【1】背脊﹐背部。《水浒传》第四二回:“那{趙能}正走到廟前﹐被松樹根只一絆﹐一跤攧在地下。{李逵}趕上﹐就勢一脚﹐踏住脊背﹐手起大斧却待要砍。”{鲁彦周}《找红军》二:“等我们走下{莲花山}时﹐头上﹑身上都堆满了雪﹐水顺着脖子直向脊背上流﹐爸爸和我嘴唇都冻乌了。”{碧野}《没有花的春天》第六章:“他的眼圈青肿﹐脸孔乌紫﹐脊背显得更加驼了。”
脊索-汉语大词典
脊索
【1】某些动物身体内部的支柱﹐略作棒形﹐由柔软的大细胞组成。高等动物的脊柱由胚胎时期的脊索变化而成﹐低等动物如文昌鱼的脊索则终生不变。
脊柱-汉语大词典
脊柱
【1】人和脊椎动物背部的主要支架。俗称脊梁骨。人的脊柱由三十三个椎骨构成﹐形状像柱子﹐在背部的中央﹐中间有一条椎管﹐内有脊髓。脊柱分为颈﹑胸﹑腰﹑骶﹑尾五个部分。
脊椎-汉语大词典
脊椎
【1】构成脊柱的椎骨。通称脊椎骨。《素问·气府论》:“督脉下所發者二十八穴﹐項中央二﹐髮際後中八﹐面中三﹐大椎以下至尻尾及旁十五穴﹐至骶下凡二十一節﹐脊椎法也。”
脊倫-汉语大词典
脊倫
【1】语出《诗·小雅·正月》:“有倫有脊。”谓言语﹑文章的条理。{康有为}《大同书》辛部第四章:“凡大小政府議院之員﹐雖許慷慨陳詞﹐抑揚透闢﹐而辭輯辭懌﹐皆有脊倫﹐言笑晏晏﹐皆有程度﹐而擇善從之。”
脊髓-汉语大词典
脊髓
【1】人和其他脊椎动物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位于椎管中﹐上端连接延髓﹐两旁发出成对的神经﹐分布到四肢﹑体壁和内脏。内部有一个H形的灰色神经组织﹐主要由神经细胞组成﹐外层为白色神经组织﹐由神经纤维构成。是许多简单反射的中枢。
脊-汉语大词典
脊
《集韻》秦昔切,入昔,從。【1】见“脊2脊”。
脊脊-汉语大词典
脊脊
【1】混乱;互相践踏。《庄子·在宥》:“天下脊脊大亂﹐罪在攖人心。”{陆德明}释文:“脊脊﹐音藉﹐在亦反﹐相踐藉也。本亦作肴肴。《廣雅》云:‘肴﹐亂也。’”{明}{冯梦龙}《智囊补·上智·龚遂》:“今則不然﹐無事弄做有事﹐小事弄做大事﹐事生不以爲罪﹐事定反以爲功﹐人心脊脊思亂﹐誰之過與?”
無脊椎動物-汉语大词典
無脊椎動物
【1】生物学名词。除脊椎动物以外所有动物的总称。主要特点是体内无脊椎骨,神经系在腹面,心脏在背面,故又有“腹神经动物”之称。
石脊-汉语大词典
石脊
【1】山石的脊背。{宋}{欧阳修}《忆山示圣俞》诗:“林枯松鱗皴﹐山老石脊瘦。”
磽脊-汉语大词典
磽脊
【1】土地坚硬瘠薄。《醒世恒言·薛录事鱼服证仙》:“那{青城縣}本在窮山深谷之中﹐田地磽脊﹐歷年歲歉民窮﹐盜賊生發。”
瘦脊-汉语大词典
瘦脊
【1】形容山势尖削。{宋}{苏轼}《登玲珑山》诗:“何年僵立兩蒼龍﹐瘦脊盤盤尚倚空。”
疏脊-汉语大词典
疏脊
亦作“[疎脊]”【1】贫瘠﹐不肥沃。{清}{顾炎武}《<劳山图志>序》:“五穀不生﹐環山以外﹐土皆疎脊。”
虎脊-汉语大词典
虎脊
【1】本谓骏马毛色如虎。后用作骏马的代称。《汉书·礼乐志》:“天馬徠﹐出泉水﹐虎脊兩﹐化若鬼。”{颜师古}注引{应劭}曰:“馬毛色如虎脊(者)有兩也。”{唐}{杜甫}《戏为六绝句》之三:“龍文虎脊皆君馭﹐歷塊過都見爾曹。”
蛇脊-汉语大词典
蛇脊
【1】比喻蜿蜒的山脊。{宋}{晁补之}《开梅山》诗:“躋攀鳥道出薈蔚﹐下視蛇脊相夤緣。”
裏脊-汉语大词典
裏脊
【1】牛﹑羊﹑猪等食用畜脊椎骨内侧的条状嫩肉, 做肉食时称为里脊。如:里脊肉丝;糖醋里脊。
軟背脊-汉语大词典
軟背脊
【1】比喻没主见, 不坚定。{茅盾}《创造》:“他绝对自信他不是中道而废的软背脊的人儿。”
豎起脊梁-汉语大词典
豎起脊梁
【1】比喻振作精神, 担当大事。{明}{瞿汝稷}《指月录·无为军冶父道川禅师》:“〔{東齊謙}〕且曰:‘汝舊呼{狄三}﹐今名{道川}﹐川即三耳。汝能豎起脊梁﹐了辦個事﹐其道如川之增﹐若放倒則依舊{狄三}也。’”{宋}{陈亮}《癸卯秋与朱元晦书》:“{伯恭}﹑{欽夫}敏妙固未易及﹐然正大之體﹐挺特之氣﹐豎起脊梁﹐當時輕重有無﹐獨於門下歸心而已。”
跼脊-汉语大词典
跼脊
【1】跼蹐。谨慎小心貌。《中国近代思想史参考资料简编》引《民报·论支那立宪必先以革命》:“{清}人之治國﹐如居室然﹐不於其未雨而稠(綢)繆﹐而維彌逢補漏﹐跼脊以處。”
雪脊-汉语大词典
雪脊
【1】白色的屋脊。{宋}{孙觌}《横山堂》诗:“波間指點見青紅﹐雪脊嶒稜倚半空。”{宋}{王安石}《过法云寺》诗:“路過潮溝八九盤﹐招提雪脊隱雲端。”{李壁}笺注:“招提雪脊﹐謂寺之屋棱也。必加堊﹐故云雪脊。”【2】雪亮的剑脊。{唐}{无名氏}《秦客相剑赋》:“陽散陰漫﹐霜鍔雪脊。”
霜脊-汉语大词典
霜脊
【1】刀剑的脊。亦借指刀剑。{唐}{陆龟蒙}《吴俞儿舞歌·剑俞》:“枝月喉﹐櫂霜脊﹐北斗離離在寒碧。”
飛檐走脊-汉语大词典
飛檐走脊
同“[飛檐走壁]”【1】《天雨花》第十一回:“小的曾學過飛檐走脊的本事﹐還能飛石打人﹐百發百中。”
高壓脊-汉语大词典
高壓脊
【1】在同高度上,高气压中心向外突出的部分,其气压高于其他部分。又叫高空脊或高压楔。
魚脊-汉语大词典
魚脊
【1】鱼鳍。《礼记·少仪》“夏右鰭”{唐}{孔颖达}疏:“鰭謂魚脊﹐夏時陽氣上在魚脊。”
黑狗脊-汉语大词典
黑狗脊
【1】贯众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一·贯众》。
龍脊-汉语大词典
龍脊
【1】指山脊。{明}{汤式}《湘妃引·山中乐四阕赠友人》曲:“山盤龍脊露巖崖﹐屋絡蜂房繞第宅。溪分燕尾通津瀨﹐可知道其中有俊才。”{明}{谢肇淛}《五杂俎·地部二》:“但既過險﹐龍脊上甚難行﹐亦强弩之末埶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