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一个集成语、谚语、俗语、俚语、俏皮话、歇后语分享学习网站,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好学之士,齐心合力,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膚

膚(膚)是什么意思

  • 皮 革 肤(膚)-简明古汉语同义词词典

    皮 革 肤(膚)

    [皮pí 革gé 肤(膚)fū]

    同 都指皮。

    异 【皮】 带毛的兽皮。《左传·僖公十四年》:“皮之不存,毛将安傅。”(安:哪里。傅:附着)

    【革】 去了毛的兽皮。《诗·召南·羔羊》:“羔羊之革”。

    【肤】 人皮的专称。《诗·卫风·硕人》:“肤如凝脂”。《孟子·告子下》:“饿其体肤”。《商君书·算地》:“衣不暖肤”。

    辨 在古代,“皮”和“革”不能用来指人的皮肤,只有在咒骂所憎恨的人时,才说“食其肉,寝其皮”,这是把对方当禽兽来看待了。“肤”也不能指禽兽的皮。

  • 倫膚-汉语大词典

    倫膚

    【1】选择精美的肉类。倫,通“掄”。《仪礼·少牢馈食礼》:“雍人倫膚九﹐實於一鼎。”{郑玄}注:“倫﹐擇也。膚﹐脅革肉﹐擇之取美者。”《仪礼·公食大夫礼》:“倫膚七。”{郑玄}注:“倫﹐理也。謂精理滑脃者。”

  • 克膚-汉语大词典

    克膚

    【1】伤残体肤。指黥﹑劓﹑刖等肉刑。{汉}{王符}《潜夫论·断讼》:“故三家符世﹐皆革定法﹐{高祖}制三章之約﹐{孝文}除克膚之刑。”

  • 冰膚-汉语大词典

    冰膚

    【1】谓皮肤洁白滑润。{宋}{苏轼}《减字木兰花·赠润守许仲涂》词:“高山白早﹐瑩骨冰膚那解老。從此{南徐}﹐良夜清風月滿湖。”{金}{王若虚}《滹南诗话》卷下:“予嘗病近世墨梅二詩﹐以爲過﹐及觀宋詩選……{曹元象}云:‘憶昔神遊{姑射山}﹐夢中栩栩片時還。冰膚不許尋常見﹐故隱輕雲薄霧間。’乃知此弊有自來矣。”《宋史·文苑传二·夏侯嘉正》:“由是漬陽輝﹐沐芳澤﹐覩一異人于巖之際﹐霞爲裾﹐雲爲袂﹐冰膚雪肌﹐金玦玉佩。”

  • 凝膚-汉语大词典

    凝膚

    【1】洁白润泽的皮肤。{南朝} {宋}{鲍照}《学古》诗:“凝膚皎若雪﹐明浄色如神。”{晋}{王嘉}《拾遗记·燕昭王》:“王即位二年﹐{廣延國}來獻善舞者二人﹐一名{旋娟}﹐一名{提嫫}﹐並玉質凝膚﹐體輕氣馥。”{南朝} {梁}{沈约}《少年新婚为之咏》:“裾開見玉趾﹐衫薄映凝膚。”

  • 切膚-汉语大词典

    切膚

    【1】犹言切身,和自己有密切关系的。{元}{虞集}《淮阳献武王庙堂之碑》:“邃深蔽虧﹐羣讒切膚。”{沙汀}《范老老师》:“因为他们也同样苦恼着这个切肤的问题。”{清}{谭嗣同}《思纬纬台短书·报贝元徵》:“既憂性分中之民物﹐復念災患來於切膚。”

  • 切膚之痛-汉语大词典

    切膚之痛

    【1】切身的痛苦。{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冤狱》:“受萬罪於公門﹐竟屬切膚之痛。”{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中:“獨其切膚之痛﹐乃有未能恝然者﹐輒復云云爾。”{鲁迅}《呐喊·阿Q正传》:“他起来之后﹐也仍旧在街上逛﹐虽然不比赤膊之有切肤之痛﹐却又渐渐的觉得世上有些古怪了。”

  • 剥膚及髓-汉语大词典

    剥膚及髓

    【1】喻盘剥深重。《天讨·豕韦之裔<普告汉人>》:“民生困苦﹐謂私派倍於官征﹐雜項浮於正額;分外誅求﹐入名賠補;種種朘刻﹐剥膚及髓。”《新唐书·独孤及传》:“擁兵者第館亙街陌﹐奴婢厭酒肉﹐而貧人羸餓就役﹐剥膚及髓。”

  • 剥膚-汉语大词典

    剥膚

    【1】语本《易·剥》:“剥牀以膚,切近災也。”谓灾祸已迫其身。《明史·董基传》:“設奸人竄其中﹐一旦緩急﹐外廷不得聞﹐宿衛不及備﹐此公等剥膚患也。”{唐}{韩愈}《郓州溪堂诗序》:“剥膚椎髓﹐公私掃地赤立﹐新舊不相保持。”{明}{归有光}《备倭事略》:“不知四郊既空﹐便有剥膚之勢。”

  • 平脅曼膚-汉语大词典

    平脅曼膚

    【1】谓胸部丰满,皮肤细嫩滑泽。{唐}{韩愈}《杂说》:“即有平脅曼膚﹐顔如渥丹﹐美而狠者﹐貌則人﹐其心則禽獸﹐又惡可謂之人邪?”《楚辞·天问》:“平脅曼膚﹐何以肥之?”{朱熹}集注:“舊説云:平脅曼膚﹐肥澤之貌。”

  • 地膚子-汉语大词典

    地膚子

    【1】中药名。地肤的果实。性寒,中医用以清湿热,利小便。

  • 地膚-汉语大词典

    地膚

    【1】通称“掃帚菜”。一年生草本植物,茎多分枝,叶线状披针形,开黄绿色小花,茎可做扫帚。果实叫地肤子,扁圆形,有翅,可入中药。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五·地肤》。

  • 專膚-汉语大词典

    專膚

    【1】厚肉。《仪礼·士虞礼》:“用專膚爲折俎﹐取諸脰膉。”{郑玄}注:“專﹐猶厚也。”

  • 噬膚-汉语大词典

    噬膚

    【1】比喻关系亲近。《汉书·佞幸传·董贤》:“〔{哀帝}〕遂册免{明}({丁明})曰:‘……有司致法將軍請獄治﹐朕惟噬膚之恩未忍。’”{颜师古}注:“噬膚者﹐言自齧其肌膚。詔云﹐爲{明}是{恭后}之親﹐有肌膚之愛﹐是以不忍加法。”【2】施刑恰当。《易·噬嗑》:“噬膚滅鼻﹐无咎。”{王弼}注:“噬﹐齧也。齧者﹐刑克之謂也。處中得位﹐所刑者當﹐故曰噬膚也。”{孔颖达}疏:“膚﹐是柔脆之物﹐以喻服罪受刑之人也。”

  • 山膚水豢-汉语大词典

    山膚水豢

    【1】《乐府诗集·燕射歌辞三·隋元会大飨歌》:“道高物備食多方,山膚既善水豢良。”本指山上水中出产的美味食物。后泛称美味。{明}{王志坚}《表异录·饮食》:“食之美曰山膚水豢。”

  • 山膚-汉语大词典

    山膚

    【1】山的表层。{郭沫若}《井冈山巡礼》诗:“树下每每无寸草﹐山肤只剩赤条条。”{清}{汪洪度}《黄山领要录·黄山》:“山膚剥盡﹐而骨僅存。”{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二》:“從其内穿隙透竅﹐多有旁穴﹐上引天光﹐外逗雲影﹐知其東透山膚甚薄﹐第穴小竇懸﹐不容人跡﹐漫爲出入耳。”【2】指山产的美味食品。参见“[山膚水豢]”。【3】即石耳。体呈扁平圆形,固着于石面,多产于悬崖石壁上,可供食用和药用。{宋}{梅尧臣}《送王屋知县孙秘丞》诗:“山膚有時得虞獵﹐不比彘肉烹連毛。”{清}{方以智}《通雅·饮食》:“或曰﹐山膚﹐石耳之類。”{汉}{枚乘}《七发》:“肥狗之和﹐冒以山膚。”

  • 宂膚-汉语大词典

    宂膚

    亦作“[冗膚]”【1】平庸肤浅。{清}{侯方域}《南省试策五》:“箋書章奏之文;體在條達﹐今也非夸諛則冗膚矣。”

  • 完膚-汉语大词典

    完膚

    【1】完好的皮肤。{唐}{段成式}《酉阳杂俎·黥》:“自頸以下﹐遍刺{白居易}舍人詩……凡刻三十餘處﹐首體無完膚。”《新唐书·忠义传下·刘迺》:“帝狩{奉天}﹐{迺}卧疾私第﹐{朱泚}遣人召之﹐固稱篤。復遣僞相{蔣鎮}慰誘﹐{迺}佯瘖不答﹐炙無完膚。”{宋}{文莹}《玉壶清话》卷四:“〔{孫何}〕對太醫曰:‘禀父母完膚﹐自失護養﹐致生疾疹。’”【2】常用以比喻事物的完整。{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五:“所用典故﹐被其捃摘﹐幾無完膚。”{清}{叶廷琯}《吹网录·<石林诗话>》:“於是薈萃諸本﹐互資校勘﹐補闕訂訛……凡閲數月始畢事。瘡痏一洗﹐而此書始有完膚矣。”

  • 寒膚-汉语大词典

    寒膚

    【1】指因受寒冻而挛缩的皮肤。{唐}{元稹}《病减逢春期白二十二辛大不至十韵》:“寒膚漸舒展﹐陽脈乍虚盈。”

  • 玉膚-汉语大词典

    玉膚

    【1】白润如玉的肌肤。{晋}{葛洪}《抱朴子·至理》:“然榮華勢利誘其意﹐素頸玉膚惑其目。”{唐}{杜牧}《宫词》之二:“蟬翼輕綃傅體紅﹐玉膚如醉向春風。”【2】指物体细嫩洁白的质地。{明}{杨焯}《宣德窑脂粉箱歌》:“小爐精製金盤固﹐匹紙流光玉膚好。”{宋}{苏轼}《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诗:“海山仙人絳羅襦﹐紅紗中單白玉膚。”

  • 木膚-汉语大词典

    木膚

    【1】树皮。{唐}{柳宗元}《复吴子松说》:“子之疑木膚有怪文﹐與人之賢不肖﹑壽夭﹑貧賤﹐果氣之寓歟?”{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七:“《蔡倫傳》:用縑帛者謂之紙。縑貴簡重﹐不便于人﹐{倫}乃用木膚﹑麻皮等。”按﹐《後汉书·宦者传·蔡伦》作“樹膚”。

  • 末學膚受-汉语大词典

    末學膚受

    【1】谓学问不求根本,浅尝辄止,仅得皮毛。《文选·张衡<东京赋>》:“如客所謂末學膚受﹐貴耳而賤目者也。”{薛综}注:“末學﹐謂不經根本;膚受﹐謂皮膚之不經於心胸。”

  • 柔膚弱體-汉语大词典

    柔膚弱體

    【1】谓柔弱的身体。《三国志·魏志·王朗传》:“且少小常苦被褥泰温﹐泰温則不能便柔膚弱體﹐是以難可防護﹐而易用感慨。”

  • 椎膚剥髓-汉语大词典

    椎膚剥髓

    【1】形容残酷搜刮。《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四年》:“帝曰:‘霖雨﹑地震之災﹐豈非重兵久在{蜀}﹐調登供饋﹐椎膚剥體﹐民怨所致﹐當修德撫民以應之﹐又何禱乎!’”《明史·方良永传》:“有司奉行急於詔旨﹐胥吏緣爲奸﹐椎膚剥髓﹐民不堪命。”亦作“[椎膚剥體]”。{明}{唐顺之}《与郑户部书》:“國家懲奸之法未及於親手欺盜之人﹐而椎膚剥髓﹑鬻妻賣子之苦已波毒於窮簷無告之小民矣。”

  • 椎膚剥體-汉语大词典

    椎膚剥體

    【1】见“椎膚剥髓”。

  • 樹膚-汉语大词典

    樹膚

    【1】树皮。《後汉书·宦者传·蔡伦》:“{倫}乃造意﹐用樹膚﹑麻頭及敝布﹑魚網以爲紙。”

  • 汗流浹膚-汉语大词典

    汗流浹膚

    【1】见“汗流浹體”。

  • 浹髓淪膚-汉语大词典

    浹髓淪膚

    【1】见“浹髓淪肌”。

  • 擢筋剥膚-汉语大词典

    擢筋剥膚

    【1】犹言抽筋剥皮。比喻剥削深重残酷。{宋}{苏洵}《田制》:“吾之民反慼慼不樂﹐常若擢筋剥膚以供億其上。”

  • 肌膚-汉语大词典

    肌膚

    【1】肌肉与皮肤。{碧野}《没有花的春天》第十三章:“入夏的夜气在这山野之间仍然散布着一种浸人肌肤的森凉。”《史记·孝文本纪》:“夫刑至斷支體﹐刻肌膚﹐終身不息﹐何其楚痛而不德也﹐豈稱爲民父母之意哉!”《礼记·礼运》:“故禮義也者﹐人之大端也﹐所以講信脩睦﹐而固人之肌膚之會﹐筋骸之束也。”{唐}{杜甫}《哀王孙》诗:“已經百日竄荆棘﹐身上無有完肌膚。”【2】喻最亲近或亲密者。犹骨肉。{清}{梅曾亮}《杨忠武公赞》:“公以宿威﹐首執{楚}俘﹐提軍{陝}略﹐斬虺搜狐﹐死士百人﹐愛同肌膚。”{汉}{董仲舒}《春秋繁露·玉杯》:“《春秋》不譏其前﹐而顧譏其後﹐必以三年之喪﹐肌膚之情也。”《汉书·叙传上》:“高四皓之名﹐割肌膚之愛。”{颜师古}注引{晋灼}曰:“不立{戚夫人}子。”

  • 膚功-汉语大词典

    膚功

    【1】见“膚公”。

  • 膚公-汉语大词典

    膚公

    亦作“[膚功]”【1】大功。{汉}{焦赣}《易林·临之既济》:“陰陽變化﹐各得其宜﹐上下順通﹐奏爲膚功。”《诗·小雅·六月》:“薄伐{玁狁}﹐以奏膚公。”{毛}传:“膚﹐大;公﹐功也。”{清}{钱谦益}《陶朗先继妻许氏加封淑人制》:“爾尚益毖寢興﹐終相夫子膚公之奏。”{宋}{王安石}《次韵元厚之平戎庆捷》:“文武佐時慚{吉甫}﹐{宣王}征伐自膚公。”{明}{高濂}《玉簪记·破虏》:“我疆并我原﹐四境還吾守﹐喜孜孜凱唱膚功奏。”{茅盾}《全运会印象》:“{上海}以略多几分占了胜利﹐‘延宕政策’居然克奏了肤功。”

  • 膚覺-汉语大词典

    膚覺

    【1】皮肤感觉的简称。皮肤受外界刺激时所产生的感觉﹐包括触觉﹑温度觉﹑痛觉等。

  • 膚湊-汉语大词典

    膚湊

    【1】见“膚腠”。

  • 膚陋-汉语大词典

    膚陋

    【1】浅陋贫乏。{郭沫若}《文艺论集·儿童文学之管见》:“苟兢兢焉为个人的名利之见所囿﹐其作品必浅薄肤陋而不能深刻动人。”{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艺七·儒将诗》:“予嘗見《暇筆》草稿﹐{福}({姚福})手書也﹐記軼事頗亦可喜﹐而論詩膚陋。”

  • 膚繆-汉语大词典

    膚繆

    【1】浅陋舛误。{清}{陈確}《辨迹补》:“《春秋》正王事之書﹐大義凜然﹐豈《大學》之膚繆可比?”

  • 膚愬-汉语大词典

    膚愬

    亦作“[膚訴]”【1】“膚受之愬”的略语。{明}{沈德符}《野獲编·内阁三·江陵震主》:“上倚醉拔劍斷其總角﹐羣豎膚訴於{馮保}﹐{保}奏之慈聖。”{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放告》:“是非執法公斷﹐不得殉情姑縱﹐如原告理短﹐加倍重懲﹐則奸惡不敢輕試﹐而刁徒膚愬自然斂跡。”{明}{沈德符}《野獲编·公主·驸马受制》:“公主悲忿不欲生﹐次辰奔訴於母妃﹐不知{盈女}已先入膚愬﹐增飾諸穢語﹐母妃怒甚﹐拒不許謁。”{清}{抟沙拙老}《闲处光阴》卷下:“丁未春﹐〔{吴嘉賓}〕以惑於膚愬陷獄﹐齟齬者深其文﹐蓄怒者又復下石﹐竟至譴戍軍臺﹐惜哉!”

  • 膚見-汉语大词典

    膚見

    【1】浅薄的见解。《南齐书·陆澄传》:“{澄}謏聞膚見﹐貽撓後昆﹐上掩皇明﹐下籠朝議﹐請以見事免{澄}所居官。”{清}{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中庸第二二章四》:“説此‘至誠’必是有德有位﹐{陳氏}之膚見也。”{明}{刘基}《赠谥太师文成诰》:“臣遭逢明時﹐久懷膚見﹐敢昧死披瀝﹐而一陳之。”

  • 膚劄-汉语大词典

    膚劄

    【1】文身﹐在皮肤上刺出各种图形。{唐}{段成式}《酉阳杂俎·黥》:“上都街肆惡少﹐率髠而膚劄﹐備衆物形狀。”

  • 膚脆-汉语大词典

    膚脆

    【1】谓肌体很不结实。{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涉务》:“及{侯景}之亂﹐膚脆骨柔不堪行步﹐體羸氣弱不耐寒暑﹐坐死倉猝者﹐往往而然。”{宋}{叶適}《沈元城墓志铭》:“於是高下之疑﹐誠僞之雜﹐荑穎將爲幹實﹐膚脆將爲堅成﹐譬之物焉﹐春種之﹐不待秋而穫也。”

  • 膚學-汉语大词典

    膚學

    【1】学识浅薄。亦指浅学之人。{南朝} {宋}{谢灵运}《<佛影铭>序》:“石銘所始﹐寔由功被﹐未有道宗崇大若此之比﹐豈淺思膚學所能宣述。”{清}{方苞}《书<汉书·礼乐志>後》:“卓矣哉﹐非膚學所能識也!”{明}{叶盛}《水东日记·录诸子论诗序文》:“後之膚學務異之徒﹐視其佶屈冶媚﹐激其險淫之心﹐咀得粕味之一二﹐廣誦長吟﹐以誇座客。”

  • 膚粟股栗-汉语大词典

    膚粟股栗

    【1】皮肤上起疙瘩﹐大腿发抖。形容非常恐惧。{梁启超}《新民说》第十八节二:“夫至以行惡爲榮﹐則洪水猛獸﹐足喻斯慘耶?君子念此﹐膚粟股栗矣。”

  • 膚受-汉语大词典

    膚受

    【1】比喻浅薄﹐造诣不深。《文选·张衡<东京赋>》:“若客所謂末學膚受﹐貴耳而賤目者也。”{薛综}注:“膚受﹐謂皮膚之不經於心胸。”【2】见“膚受之愬”。

  • 膚末支離-汉语大词典

    膚末支離

    【1】肤浅琐碎。{清}{方苞}《书柳文後》:“彼言涉於道﹐多膚末支離﹐而無所歸宿。”

  • 膚寸-汉语大词典

    膚寸

    【1】古长度单位。一指宽为寸﹐四指宽为肤。《公羊传·僖公三十一年》:“膚寸而合。”{何休}注:“側手爲膚﹐案指爲寸。”【2】借指下雨前逐渐集合的云气。{晋}{张协}《杂诗》之九:“雖無箕畢期﹐膚寸自成霖。”{清}{郑廷旸}《天香·淡巴菰和樊榭》词:“縈霧難分﹐撩雲不定﹐也同膚寸俄泛。”{宋}{黄庭坚}《放言》诗之五:“微雲起膚寸﹐大蔭彌九州。”{唐}{王昌龄}《悲哉行》:“長雲數千里﹐倐忽還膚寸。”【3】比喻极小或极少。{宋}{王安石}《和平甫舟中望九华山》之一:“尚無膚寸功﹐豈免竊食嫌。”《战国策·秦策三》:“昔者﹐{齊}人伐{楚}﹐戰勝﹐破軍殺將﹐再辟千里﹐膚寸之地無得者﹐豈{齊}不欲地哉﹐形弗能有也。”{清}{刘銮}《五石瓠·盆景》:“今人以盆盎閒樹石爲玩﹐長者屈而短之﹐大者削而約之﹐或膚寸而結果實﹐或咫尺而蓄魚蟲﹐概稱盆景。”

  • 膚語-汉语大词典

    膚語

    【1】肤浅空泛的言语。{清}{方苞}《书<烈妇东鄂氏事略>後》:“欲獨爲傳﹐非衍以膚語﹐不能成章。”

  • 膚挫-汉语大词典

    膚挫

    【1】犹肤挠。{清}{钱泳}《履园丛话·祥异·畅春园虎》:“虎知當死伏不動﹐翻身一箭穿其胸﹐萬夫撟舌軍吏賀﹐此勇真能不膚挫。”

  • 膚言-汉语大词典

    膚言

    【1】肤浅之言。{郭沫若}《文艺论集·论中德文化书》:“我国自{印度}思想输入以后﹐几千年来溺佛者遁世无营﹐避佛者亦故步自画﹐平素毫不知科学精神之为何物﹐每举与唯利是图的资本主义混而为一如﹐一闻{欧洲}人因噎废食的肤言﹐则不禁欣然而色喜。”{郑观应}《盛世危言·道器》:“二三生徒妄以私心附會﹐著書立説﹐託名{耶穌}﹐勦佛{老}之膚言﹐旁參番{回}之雜教﹐敷陳天堂地獄之詭辭﹐俚鄙固無足論﹐而又創設無鬼神之説。”

  • 膚瑣-汉语大词典

    膚瑣

    【1】肤浅琐碎。{清}{魏源}《默觚下·治篇十一》:“所陳諸上者﹐無非膚瑣不急之談﹐紛飾潤色之事。”

  • 膚寸而合-汉语大词典

    膚寸而合

    【1】谓(云气)逐渐集合。{汉}{蔡邕}《九疑山碑》:“巖巖{九疑}﹐峻極于天﹐觸石膚合﹐興播建雲。”{晋}{干宝}《搜神记》卷一:“俄而雲氣上蒸﹐膚寸而合﹐比至日中﹐大雨摠至﹐溪澗盈溢。”{南朝} {梁}{陶弘景}《冥通记》卷二:“願哀愍黔首﹐霈垂沾渥﹐呼風召雲﹐膚寸而合。”亦省作“[膚合]”。《公羊传·僖公三十一年》:“觸石而出﹐膚寸而合﹐不崇朝而徧雨乎天下者﹐唯{泰山}爾。”{阮福}《肤寸而合解》:“所謂膚寸而合者﹐如雲出山﹐散而不合﹐則不得雨。今膚寸而合﹐如人以兩手之四指平鋪﹐先分兩處向下覆之﹐由分而合﹐漸肖雲合之狀﹐合之甚易﹐故云膚寸而合﹐不崇朝而雨遍天下。”《艺文类聚》卷二引{晋}{潘尼}《苦雨赋》:“氣觸石而結蒸兮﹐雲膚合而仰浮。”

  • 膚腠-汉语大词典

    膚腠

    亦作“[膚湊]”【1】指肌肤。《陈书·世祖纪》:“念俾納隍﹐載勞負扆﹐加以膚湊不適﹐攝衛有虧﹐比獲微痊﹐思覃寬惠﹐可曲赦京師。”《楞严经》卷二:“世尊﹐我昔孩孺﹐膚腠潤澤。”

  • 膚受之訴-汉语大词典

    膚受之訴

    【1】见“膚受之愬”。

  • 膚使-汉语大词典

    膚使

    【1】指能圆满完成使命的使者。{宋}{王安石}《广西转运使孙君墓碑》:“維此膚使﹐文優以仕。”{清}{林则徐}《祭海神文》:“爰進舌人﹐代宣申禁﹐有慚膚使﹐同矢寅恭。”{汉}{扬雄}《法言·渊骞》:“{張騫}﹑{蘇武}之奉使也﹐執節没身﹐不屈王命﹐雖古之膚使﹐其猶劣諸?”{李轨}注:“膚﹐美也。”

  • 膚訴-汉语大词典

    膚訴

    【1】见“膚愬”。

  • 膚-汉语大词典

    “[肤]”的繁体字。《廣韻》甫無切,平虞,非。【1】古代用于祭祀或供食用的肉类。《礼记·内则》:“麋膚﹐魚醢。”{郑玄}注:“膚﹐切肉也。”《仪礼·聘礼》:“膚﹑鮮魚﹑鮮腊﹐設扃鼏。”{郑玄}注:“膚﹐豕肉也。”【2】树木﹑果实的表皮或表皮下的组织。{宋}{苏舜钦}《依韵和胜之暑饮》:“佳瓜判青膚﹐熟李吸絳膜。”《齐民要术·种瓠》引《氾胜之书》:“〔瓠〕二十日出﹐黄色﹐好;破以爲瓢。其中白膚﹐以養猪﹐致肥。”《後汉书·宦者传·蔡伦》:“{倫}乃造意﹐用樹膚﹑麻頭及敝布﹑魚網以爲紙。”【3】指某些像皮层那样的东西﹐如草皮﹑纸张等。{唐}{{韩愈}{孟郊}}《城南联句》:“緑髮抽珉甃﹐青膚聳瑶楨。”{宋}{陈师道}《後山谈丛》卷二:“余於{丹徒}{高氏}見{楊行密}節度{淮南}補將校牒﹐紙光潔如玉﹐膚如卵膜。”【4】外表。{宋}{苏轼}《王定国真赞》:“温然而澤者﹐道人之腴也;凜然而清者﹐詩人之癯也;雍容委虵者﹐貴介之公子;而短小精悍者﹐游俠之徒也。人何足以知之?此皆其膚也。”【5】美。《诗·豳风·狼跋》:“公孫碩膚﹐赤舄几几。”{毛}传:“膚﹐美也。”{马瑞辰}通释:“碩膚者﹐心廣體胖之象。”【6】通“[扶]”。古长度单位。四指宽为一肤。{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忠志》:“{太宗}虬鬚﹐嘗戲張弓掛矢﹐好用四羽大笴﹐長常箭一膚﹐射洞門闔。”一本作“扶”。【7】人或动物体表的一层组织﹐即皮肤。有时亦包括肌肉。{汉}{王充}《论衡·无形》:“人少則膚白﹐老則膚黑。”《诗·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膚如凝脂。”《孟子·告子上》:“無尺寸之膚不愛焉﹐則無尺寸之膚不養也。”{焦循}正义:“膚﹐爲肌肉。”{唐}{刘禹锡}《因论·叹牛》:“顧其足雖傷﹐而膚尚腯。”【8】浅薄。{明}{沈德符}《野獲编·科场一·考官争席》:“是年論刻二篇﹐俱膚甚;又刻一詔﹐更寥寥數語﹐不今不古。”{清}{恽敬}《<大云山房文稿二集>叙录》:“時師破壞經説﹐其失也鑿;陋儒襞積經文﹐其失也膚。”【9】大。参见“[膚公]”。

  • 膚躁-汉语大词典

    膚躁

    【1】轻浮狡猾。亦指轻浮狡猾之徒。《宋书·竟陵王诞传》:“〔{誕}〕受命還鎮﹐猜怨愈深﹐忠規正諫﹐必加鴆毒﹐諂瀆膚躁﹐是與比周。”

  • 膚俗-汉语大词典

    膚俗

    【1】肤浅庸俗。{邓方}《论诗》诗:“{渭南}海横流﹐膚俗開旁門。”

  • 膚果-汉语大词典

    膚果

    【1】指皮亦可食的果实。{明}{陆深}《蜀都杂抄》:“{梵}文甚細﹐如叙果有五:棗﹑杏等謂之核果﹐梨﹑柰等謂之膚果﹐椰子﹑胡桃等謂之殻果﹐松子﹑柏仁等謂之檜果﹐大小豆等謂之角果……膚﹐皮膚可啖也。”

  • 膚撓-汉语大词典

    膚撓

    【1】谓肌肤被刺而挠屈。犹言示人以弱。《孟子·公孙丑上》:“{北宫黝}之養勇也﹐不膚撓﹐不目逃。”{赵岐}注:“人刺其肌膚﹐不爲撓却。”{唐}{段成式}《酉阳杂俎·黥》:“{荆州}街子{葛清}﹐勇不膚撓﹐自頸已下﹐遍刺{白居易}舍人詩。”按﹐{王引之}《经义述闻·通说上》:“膚撓﹐色撓也。”

  • 膚浸-汉语大词典

    膚浸

    【1】肤受。犹言谗言中伤。{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奏启》:“筆鋭干將﹐墨含淳酖;雖有次骨﹐無或膚浸。”

  • 膚末-汉语大词典

    膚末

    【1】指肤浅的见解或事物的次要部分。{清}{曾国藩}《与朱仲我书》:“因來函陳義頗堅﹐輙復貢其膚末﹐以相質證﹐唯希雅鑒。”{清}{龚自珍}《六经正名》:“《爾雅》者﹐釋《詩》《書》之書﹐所釋又《詩》《書》之膚末﹐乃使之與《詩》《書》抗﹐是尸祝輿儓之鬼﹐配食昊天上帝也。”{明}{张纶}《林泉随笔》:“世之博洽君子﹐不以膚末於學﹐而遽云云見嗤﹐改而正諸﹐則幸也。”

  • 膚闊-汉语大词典

    膚闊

    【1】空泛不切实际。{清}{昭槤}《啸亭续录·上谕馆》:“本朝列聖家法﹐相丞諭旨頒自樞府……真遠勝往代惟命詞臣視草誥制﹐又以駢體膚闊﹐陳陳相因﹐所謂依樣畫葫蘆者﹐真無濟於實事也。”

  • 膚見謭識-汉语大词典

    膚見謭識

    【1】浅陋的见识。{明}{李东阳}《<琼台吟稿>序》:“彼膚見謭識﹐管窺蠡測﹐豈復能盡其妙哉?”

  • 膚立-汉语大词典

    膚立

    【1】犹立足。谓尚能站住脚。{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蔡叔子}云:‘{韓康伯}雖無骨榦﹐然亦膚立。’”{严复}《主客平议》:“夫{中國}丁今時之厄運﹐謂之貧弱可耳﹐然尚足以膚立於列强相軛之世。”【2】谓极其肤浅。{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七:“〔{黄勉之}〕於文多擬古而不出自然﹐好持論而不甚當﹐負經濟而寡切用﹐然視{吴}人膚立皮相者天壤矣。”

  • 膚色-汉语大词典

    膚色

    【1】径指皮肤的颜色。{宋庆龄}《培养坚强的革命後代》:“有一个参加了农业劳动的学生在他的日记写道:‘我准备一辈子留在农村……我要把自己训练成为一个肤色黝黑﹑有着铁骨红心的劳动者。’”{周立波}《山乡巨变》上二:“他肤色油黑﹐手脚粗大。”【2】容色。{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哀吊》:“幼未成德﹐故譽止於察惠;弱不勝務﹐故悼加乎膚色。”膚﹐《太平御览》卷五九六引作“容”。《列子·汤问》:“沐浴神瀵﹐膚色脂澤﹐香氣經旬乃歇。”{汉}{枚乘}《七发》:“今太子膚色靡曼﹐四支委隨﹐筋骨挺解﹐血脈淫濯﹐手足惰窳。”《管子·内业》:“全心在中﹐不可蔽匿﹐和於形容﹐見於膚色。”

  • 膚孱-汉语大词典

    膚孱

    【1】浅陋;不扎实。{宋}{宋祁}《授龙图阁谢恩表》:“伏念臣識局庸淺﹐術學膚孱﹐入忝玉堂﹐間陪講殿。”

  • 膚腴-汉语大词典

    膚腴

    【1】肌肤丰满。{宋}{陆游}《夜读兵书》诗:“嘆息鏡中面﹐安得長膚腴。”{元}{麻革}《送杜仲梁东游》诗:“望君嶄嶄病以癯﹐酌之食之可以還膚腴。”

  • 膚合-汉语大词典

    膚合

    【1】见“膚寸而合”。

  • 膚泛-汉语大词典

    膚泛

    【1】肤浅空泛。{鲁迅}《<中国小说史略>题记》:“即{中國}嘗有論者﹐謂當有以朝代爲分之小説史﹐亦殆非膚泛之論也。”{鲁迅}《书信集·致姚克》:“多年和社会隔绝了﹐自己不在旋涡的中心﹐所感觉到的总不免肤泛﹐写出来也不会好的。”

  • 膚受之愬-汉语大词典

    膚受之愬

    【1】指谗言。膚受﹐谓浮泛不实﹐或谓利害切身。《後汉书·儒林传上·张法滕冯等传论》:“若夫數將者﹐並宣力勤慮﹐以勞定功﹐而景風之賞未甄﹐膚受之言互及。”《论语·颜渊》:“浸潤之譖﹐膚受之愬﹐不行焉﹐可謂明也已矣。”{邢昺}疏:“皮膚受塵﹐垢穢其外﹐不能入内也。以喻譖毁之語﹐但在外萋斐﹐構成其過惡﹐非其人内實有罪也。”{朱熹}集注:“膚受﹐謂肌膚所受﹐利害切身。”《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回:“你想外國人又不是{包龍圖}﹐况且又不懂{中國}話﹐自然中了他的膚受之愬了。”亦作“[膚受之訴]”﹑“[膚受之言]”。《晋书·刘毅和峤等传论》:“{劉毅}一遇寬容﹐{任}{和}兩遭膚受。”{唐}{韩愈}《送齐皞下第序》:“膚受之訴不行於君﹐巧言之誣不起於人矣。”《後汉书·儒林传上·戴凭》:“伏見前太尉西曹掾{蔣遵}﹐清亮忠孝﹐學通古今﹐陛下納膚受之訴﹐遂致禁錮﹐世以是爲嚴。”《汉书·谷永传》:“〔將軍〕不聽浸潤之譖﹐不食膚受之愬。”{颜师古}注:“膚受﹐謂初入皮膚至骨髓﹐言其深也。”《旧唐书·房玄龄传》:“逆耳之諫必聽﹐膚受之訴斯絶。”亦省作“[膚受]”。{宋}{文莹}《玉壶清话》卷三:“初﹐{多遜}與{趙韓王}睚眦﹐{太宗}踐祚﹐每召對即傾之﹐上以膚受﹐頗惑之。”

  • 膚理-汉语大词典

    膚理

    【1】指物体表面的纹理。{清}{唐甄}《潜书·性才》:“譬諸天道﹐生物無數﹐即一微草﹐取其一葉﹐審視之﹐膚理筋絡﹐亦復無數。”{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楚游日记》:“其東北裂者上一石坳﹐忽又縱裂而起﹐上穹下狹﹐高不見頂。至此﹐石幻異形﹐膚理頓换﹐片竅俱靈。”{宋}{何薳}《春渚纪闻·雷斧砚铭》:“余經{霅川}﹐偶得數雷斧於耕夫﹐雖小大不等﹐而體皆如玉﹐因擇其厚者窪而爲研﹐膚理鋭澤﹐取墨磨研﹐而墨光可鑒。”【2】指肌体的表面。{宋}{苏轼}《赐蔡延庆知应天府不允诏》:“膚理微疾﹐行當自痊﹐勉安厥官﹐以稱朕意。”【3】皮肤的纹理。{清}{余怀}《板桥杂记·丽品》:“{李香}身軀短小﹐膚理玉色。”《荀子·荣辱》:“骨體膚理﹐辨寒暑疾養。”{杨倞}注:“膚理﹐肌膚之文理。”

  • 膚郭-汉语大词典

    膚郭

    【1】犹表皮。生物体的一种保护组织。{章炳麟}《国家论》:“第二義者﹐一切物質皆有外延﹐此本無當然之理﹐特以據有方分﹐互不相容﹐則不得已而生膚郭。植物有皮﹐介蟲有甲﹐乃至人及鳥獸﹐皆有膚革以護其肌。”

  • 膚辭-汉语大词典

    膚辭

    亦作“[膚詞]”【1】肤浅空泛的言辞。{清}{叶燮}《原诗·内篇上》:“不然﹐雖口誦萬言﹐吟千首﹐浮響膚辭﹐不從中出。”{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崔秀才》:“今急切相需﹐乃不破一文﹐乃僅以膚詞迂説相敦勉﹐所謂道義之交﹐固如是乎?”{鲁迅}《书信集·致许寿裳》:“弔慰悉屬膚辭﹐故不欲以陳言相聞。”

  • 膚詞-汉语大词典

    膚詞

    【1】见“膚辭”。

  • 膚知-汉语大词典

    膚知

    【1】肤浅的见闻。《宋书·建平宣简王宏传》:“考心迹事﹐如或有在﹐妄陳膚知﹐追懼乖謬。”

  • 膚受之言-汉语大词典

    膚受之言

    【1】见“膚受之愬”。

  • 膚敏-汉语大词典

    膚敏

    【1】优美敏捷。《汉书·叙传下》:“{不疑}膚敏﹐應變當理﹐辭{霍}不婚﹐逡遁致仕。”{章炳麟}《人无我论》:“{震旦}雖衰﹐碩學膚敏之士猶不遽絶。”{宋}{沈遘}《都官郎中杨佐可司封郎中制》:“惟爾{佐}﹐學行材智﹐廉正膚敏﹐實吾士大夫之望。”《诗·大雅·文王》:“{殷}士膚敏﹐祼將于京。”{毛}传:“膚﹐美;敏﹐疾也。”{孔颖达}疏引{王肃}曰:“{殷}士有美德﹐言其見時之疾﹐知早來服{周}也。”

  • 膚革-汉语大词典

    膚革

    【1】皮肤的表里;肌肤。{宋}{苏舜钦}《己卯冬大寒有感》诗:“不知百萬師﹐寒刮膚革裂!”{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莲香》:“數日後﹐膚革充盈。”《礼记·礼运》:“四體既正﹐膚革充盈﹐人之肥也。”{孔颖达}疏:“膚是革外之薄皮﹐革是膚内之厚皮革也。”{唐}{白居易}《与元九书》:“既壯而膚革不豐盈﹐未老而齒髮早衰白。”【2】借喻事物的表面。{宋}{李昭玘}《上颜朝奉》:“自悔少時﹐務學鮮淺﹐不求深趣﹐區區所聞﹐正在膚革﹐今日思之﹐大是謬悠。”

  • 膚淺-汉语大词典

    膚淺

    【1】浅薄。{清}{黄宗羲}《<南雷庚戌集>自序》:“夫{明}文自{宋}({宋濂}){方}({方孝孺})以後﹐直致而少曲折﹐奄奄無氣﹐日流膚淺﹐蓋已不容不變。”{宋}{司马光}《听宰臣等辞免郊赐札子》:“臣素愚戇﹐識慮膚淺﹐所言者皆目前之實狀﹐非奇偉之高論也。”{毛泽东}《关于农村调查》一:“我做了四个月的农民运动﹐得知了各阶级的一些情况﹐可是这种了解是异常肤浅的﹐一点不深刻。”{晋}{范宁}《<春秋穀梁传集解>序》:“釋《穀梁》者雖近十家﹐皆膚淺末學﹐少經師匠。”

  • 膚庸-汉语大词典

    膚庸

    【1】浅薄平庸。{清}{梁章鉅}《退庵随笔·官常二》:“乃文筆薾弱﹐識見膚庸﹐一登邸抄﹐萬目難掩。”{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六六:“假使卑弱肤庸﹐漫衍拘牵﹐则虽不背于道﹐而使天下后世厌绝其文﹐视如饘餲之食﹐鱼肉之馁败﹐也未免太可惜了。”{象升}《<振素庵诗集>序》:“是故由前之説﹐其失也爲流易;由後之説﹐其説也爲膚庸。”

  • 膚引-汉语大词典

    膚引

    【1】浅近的援引。指引书不当。{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於{丘明}之傳﹐有所不通﹐皆没而不説﹐而更膚引《公羊》﹑《穀梁》﹐適足自亂。”{孔颖达}疏:“膚﹐謂皮膚﹐言淺近引之也。”

  • 膚廓-汉语大词典

    膚廓

    【1】谓文辞空泛而不切实际。{鲁迅}《坟·科学史教篇》:“然其精神﹐則毅然起叩古人所未知﹐研索天然﹐不肯止於膚廓。”{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四》:“{宋}末文格猥瑣﹐{元}末文格纖穠﹐三{楊}以後流爲臺閣之體﹐日就膚廓。”{朱庆润}《杜甫叙论》第四章:“后人认为{明}七子的诗摹仿盛{唐}﹐是假{唐}诗﹐是枵响﹐是肤廓﹐其实盛{唐}诗中不是没有枵响和肤廓的。”

  • 炙膚皸足-汉语大词典

    炙膚皸足

    【1】皮肤晒焦,足部冻裂。形容农民耕作的辛苦。{明}{宋濂}《阅江楼记》:“耕人有炙膚皸足之煩﹐農女有捋桑行饁之勤。”

  • 無完膚-汉语大词典

    無完膚

    【1】没有完好无伤的肌肤。《新唐书·忠义传下·刘迺》:“〔{朱泚}〕復遣僞相{蔣鎮}慰誘﹐{迺}佯瘖不答﹐灸無完膚。”【2】比喻一无是处。{明}{沈德符}《野獲编·台省·王聚洲给事》:“而{鄧給事}﹐{史御史}輩曹起代爲之辨﹐{鄭}被攻無完膚。”{清}{昭槤}《啸亭续录·王鸿绪》:“近讀其《明史稿》……而於{惠帝}則指摘無完膚狀。”

  • 慢膚-汉语大词典

    慢膚

    【1】细腻润泽的肌肤。{唐}{韩愈}《郑群赠簟》诗:“手磨袖拂心語口﹐慢膚多汗真相宜。”

  • 碩膚-汉语大词典

    碩膚

    【1】大的美德。亦指德高望重之人。《诗·豳风·狼跋》:“公孫碩膚﹐赤舄几几。”{毛}传:“碩﹐大;膚﹐美也。”{宋}{陈鹄}《耆旧续闻》卷四:“屢還休册﹐專遜碩膚。”{明}{王世贞}《太保刘文安公挽诗》之一:“海宇推黄髮﹐朝廷念碩膚。青宫新太保﹐赤舄舊東都。”

  • 皮膚病-汉语大词典

    皮膚病

    【1】皮肤以及毛发﹑指甲等的疾病。通常由外界刺激﹑霉菌﹑细菌﹑寄生虫﹑病毒等引起。内分泌障碍﹑变态反应等﹐也都能引起皮肤病。

  • 皮膚之見-汉语大词典

    皮膚之見

    【1】肤浅的见解。{宋}{阮逸}《<文中子>序》:“或有執文昧理﹐以模範《論語》爲病﹐此皮膚之見﹐非心解也。”{金}{王若虚}《滹南诗话》卷中:“或言{山谷}所擬勝{東坡}﹐此皮膚之見也。”

  • 皮膚-汉语大词典

    皮膚

    【1】借指外部﹐表面。《文子·道德》:“故上學以神聽﹐中學以心聽﹐下學以耳聽﹐以耳聽者﹐學在皮膚;以心聽者﹐學在肌肉﹐以神聽者﹐學在骨髓。”《朱子语类》卷一一七:“不可只就皮膚上看事﹐亦不可只就皮膚上理會。”【2】引申为浅近﹑肤浅。{宋}{曾巩}《上欧阳学士第一书》:“周遊當世﹐常斐然有扶衰救缺之心﹐非徒嗜皮膚﹐隨波流﹐搴枝葉而已也。”【3】身体表面包在肌肉外部的组织。人和高等动物的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层组成﹐有保护﹑感觉﹑分泌﹑排泄等作用。{唐}{杜荀鹤}《送僧赴黄山沐汤泉》诗:“患身是幻逢禪主﹐水洗皮膚語洗心。”《东观汉记·明德马皇后传》:“夢有小飛蟲萬數﹐隨著身入皮膚中。”

  • 竹膚-汉语大词典

    竹膚

    【1】竹的表皮。{明}{毛晋}《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广要·菉竹猗猗》:“竹胎曰筍﹐竹膚曰笢。”

  • 裂膚-汉语大词典

    裂膚

    【1】谓皮肤皲裂。形容极其寒冷。{唐}{李华}《吊古战场文》:“繒纊無温﹐墮指裂膚。”{明}{王廷相}《答何柏斋<造化论>书》:“裂膚墮指而江海不冰﹐謂流動爲天火之化﹐得乎哉?”

  • 花膚-汉语大词典

    花膚

    【1】形容肌肤之美。{唐}{郑嵎}《津阳门》诗:“花膚雪艷不復見﹐空有香囊和淚滋。”

  • 赬膚-汉语大词典

    赬膚

    亦作“[頳膚]”【1】指赤色的外皮或表层。{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闽游日记前》:“〔二十日〕拾級上達洞頂﹐則穹崖削天﹐左右若青玉頳膚﹐實出{張公}({張公洞})所未備。”《艺文类聚》卷八六引{晋}{张载}《安石榴赋》:“紫房既熟﹐赬膚自拆。”

  • 豐膚-汉语大词典

    豐膚

    【1】丰满的肌肤。{汉}{王粲}《七释》:“豐膚曼肌﹐弱骨纖形。”{唐}{皇甫枚}《三水小牍·逸文》:“{玄章}等奉遺旨送屍於{建春門}外尸陀林中﹐施諸鳥獸。三日復視之﹐肌貌如生﹐無物敢近﹐遂覆以餅餌。經宿﹐有狼狐跡﹐唯啗餅餌﹐而豐膚宛然。”

  • 都膚-汉语大词典

    都膚

    【1】药膏名。传说可用以接骨,妇人亦用以傅面,令颜色美丽,故称。{明}{徐应秋}《玉芝堂谈荟·却火锥》:“《拾遺記》:{武帝}以金彈彈鳥﹐碎其白光琉璃鞍。{李少君}取續膏和豨膏接之﹐映日而視﹐初無損處﹐續膏一名都膚﹐形色如櫻桃﹐言出於{鞠陵}之東﹐以其能接人骨﹐故以爲名。婦人傅之﹐顔色都麗﹐故又曰都膚也。”

  • 身體髮膚-汉语大词典

    身體髮膚

    【1】语出《孝经·开宗明义》:“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毁傷,孝之始也。”本指身躯﹑四肢﹑须发﹑皮肤,后亦泛指自己身体的全部,自身。{清}{侯方域}《万孝子割股议》:“夫身體髮膚﹐不敢毁傷﹐聖人之訓也。”{唐}{柳宗元}《为耆老等请复尊号表》:“身體髮膚﹐盡歸於聖育。”

  • 身無完膚-汉语大词典

    身無完膚

    【1】比喻遭到攻击或破坏后难以自存的局面。{梁启超}《论请愿国会当与请愿政府并行》:“試觀今世各國雖以賢才處政府﹐未有不遭攻難以致身無完膚者。”{明}{沈德符}《野獲编·台省·御史大夫被论》:“{吴}({吴時來})自{姜}({姜士昌})疏出﹐攻擊疊至﹐身無完膚﹐旋卒於伍﹐尋至奪諡。”{清}{龚自珍}《与江子屏笺》:“{漢}人有一種風氣﹐與經無與﹐而附於經﹐謬以{裨竈}﹑{梓慎}之言爲經﹐因以汩陳五行﹑矯誣上帝爲説經﹐《大易》《洪範》﹐身無完膚﹐雖{劉向}亦不免。”【2】《三国志·魏书·邓艾传》“子{忠}與{艾}俱死”{裴松之}注引《世语》:“{師纂}亦與{艾}俱死……死之日體無完皮。”后以“身無完膚”指被打得遍体鳞伤。《东周列国志》第九七回:“{魏齊}親自下視﹐見{范雎}斷脅折齒﹐身無完膚。”《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君不見{貫高}當時白{趙王}﹐身無完膚猶自强。”

  • 躶膚-汉语大词典

    躶膚

    【1】犹言赤身露体。{宋}{梅尧臣}《和江邻幾景德寺避暑》:“躶膚汗交流﹐腯體膏將鎔。”

  • 青膚-汉语大词典

    青膚

    【1】青色的树皮。{唐}{{韩愈}{孟郊}}《城南联句》:“緑髮抽珉甃﹐青膚聳瑶楨。”{钱仲联}集释引{孙汝听}曰:“青膚﹐青皮也。”【2】苔藓的异称。{王志坚}《表异录·蔬穀》引{明}{董斯张}《广博物志》:“苔爲青膚﹐一名蠙衣。”

  • 雪膚-汉语大词典

    雪膚

    【1】洁白的皮肤。{秦牧}《艺海拾贝·神速的剪影》:“通过这二十几个字﹐一个雪肤花貌﹑十指纤纤﹑唇红齿白﹑云鬓蛾眉﹑秋水盈盈﹑嫣然含笑的古代美女的形象﹐就呈现在人们眼前了。”{唐}{白居易}《长恨歌》:“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膚花貌參差是。”【2】指洁白的纸张。{宋}{苏轼}《六观堂老人草书》诗:“蒼鼠奮髯飲松腴﹐{剡}藤玉板開雪膚。”{王十朋}集注:“雪膚言紙之白。”【3】指白花。{宋}{苏轼}《花落复次前韵》:“披衣連夜唤客飲﹐雪膚滿地聊相温。”

  • 雲膚-汉语大词典

    雲膚

    【1】{晋}{潘尼}《苦雨赋》﹕“氣觸石而結蒸兮﹐雲膚合而仰浮。”谓云气逐渐集合。后以“雲膚”指云气。{唐}{李峤}《雨》诗:“西北雲膚起﹐東南雨足來。”

  • 陳言膚詞-汉语大词典

    陳言膚詞

    【1】陈旧而肤浅的言词。{马南邨}《燕山夜话·文章长短不拘》:“短文章要能耐读﹐必须有精彩新鲜的内容﹐最好要比长文章更多地解决问题﹐不为陈言肤词﹐不为疏慢之语。”

  • 雞膚-汉语大词典

    雞膚

    亦作“[鷄膚]”【1】形容老年人发皱的皮肤。《清平山堂话本·西湖三塔记》:“鷄膚滿體﹐鶴髮如銀。”{唐}{白居易}《香山居士写真》诗:“鶴毳變玄髮﹐雞膚换朱顔。”

  • 雞膚鶴髮-汉语大词典

    雞膚鶴髮

    【1】见“雞皮鶴髮”。

  • 附膚落毛-汉语大词典

    附膚落毛

    【1】《太平御览》卷七四四引{晋}{范亨}《燕书》﹕“{賈堅}字{世固}﹐彎弓三石餘。{烈祖}以{堅}善射﹐故親試之。乃取一牛置百步上﹐召{堅}使射﹐曰﹕‘能中之乎?’{堅}曰﹕‘少壯之時﹐能令不中﹔今已年老﹐正可中之。’{恪}大笑。射發一矢﹐拂脊﹔再一矢﹐磨腹。皆附膚落毛,上下如一。{恪}曰﹕‘復能中乎?’{堅}曰﹕‘所貴者以不中爲奇﹐中之何難?’一發中之。{堅}時年六十餘﹐觀者咸服其妙。”后以“附膚落毛”喻赋闲无正事可干。{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小引》:“丁卯之秋事﹐附膚落毛﹐失諸正鵠﹐遲迴{白門}﹐偶戲取古今所聞一二奇局可紀者演而成説﹐聊舒胸中磊塊。”

  • 險膚-汉语大词典

    險膚

    【1】谓恶意中伤的谣传之言。《书·盘庚上》:“今汝聒聒﹐起信險膚﹐予弗知乃所訟。”{孔颖达}疏:“起信險膚者﹐言發起所行﹐專信此險僞膚受淺近之言﹐信此浮言﹐妄有争訟。”{孙星衍}疏:“起者﹐{高誘}注《吕氏春秋》云:‘興也。’險者﹐《廣雅·釋詁》云:‘衺也。’《説文》有‘憸’﹐云:‘詖也。’險聲近憸。膚者﹐《廣雅·釋詁》云:‘傳也。’訟者﹐《説文》云:‘争也。’言羣臣讙言拒善﹐而興信邪險膚傳之語。”{宋}{李纲}《与张子公舍人书》:“且如來書所諭數事﹐皆是以無爲有﹐唱爲險膚之説。”

  • 銘膚鏤骨-汉语大词典

    銘膚鏤骨

    同“[銘心鏤骨]”【1】{唐}{令狐楚}《代李仆射谢男赐绯鱼袋表》:“銘膚鏤骨﹐不敢殞墜。”

  • 鏤膚-汉语大词典

    鏤膚

    【1】镂身﹔文身。《文选·左思<魏都赋>》:“或魋結而左言﹐或鏤膚而鑽髮。”{吕延济}注:“鏤膚即文身者。”

  • 鑱膚-汉语大词典

    鑱膚

    【1】刺皮肤﹐文身。《新唐书·循吏传·薛元赏》:“都市多俠少年﹐以黛墨鑱膚﹐夸詭力﹐剽奪坊閭。”{金}{王若虚}《<新唐书>辨中》:“夫鑱膚者﹐針也﹐黛墨所以爲色耳!而云‘以黛墨鑱膚’則不可。舍文身不道而艱詭若此﹐其亦勞甚矣乎?”

  • 體無完膚-汉语大词典

    體無完膚

    【1】全身没有一块完好的皮肤。{唐}{段成式}《酉阳杂俎·黥》:“{楊虞卿}爲京兆尹時﹐市里有三{王子}﹐力能揭巨石。遍身圖刺﹐體無完膚。”《资治通鉴·後唐庄宗同光三年》:“帝怒﹐下{貫}({羅貫})獄;獄吏榜掠﹐體無完膚。”{清}{和邦额}《夜谭随录·三官保》:“木棒鐵尺﹐亂下如雨﹐一霎﹐體無完膚﹐四肢不能轉側。”《金瓶梅词话》第二七回:“經年征戰﹐不得回歸﹐衣生虱蟣﹐瘡痍潰爛﹐體無完膚。”【2】比喻被责骂得很厉害﹐或被批驳得一无是处。{朱自清}《经典常谈·尚书》:“两书辨析详明﹐证据确凿﹐教伪{孔}体无完肤﹐真相毕露。”{邹韬奋}《患难馀生记》第一章:“各位律师把他说的鬼话驳得体无完肤﹐哑口无言。”

  • 體膚-汉语大词典

    體膚

    【1】身体和皮肤。亦指躯体。{贺敬之}《雷锋之歌》五:“阶级体肤的每一个毛孔--都寄托了你火一样的热爱。”《孟子·告子下》:“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爲。”《新唐书·韩愈传》:“王公士人奔走膜唄﹐至爲夷法灼體膚﹐委珍貝﹐騰沓係路。”

  • 髮膚-汉语大词典

    髮膚

    【1】借指身体。《国语·齐语》:“霑體塗足﹐暴其髮膚﹐盡其四支之敏﹐以從事於田野。”{章炳麟}《訄书·通谶》:“人偶萬物﹐而視以己之髮膚﹐髮膚有觸﹐夫誰不感覺?”{明}{刘基}《短歌行》:“髮膚剥削稜骨生﹐鮮芳菸邑成枯莖。”{宋}{乐史}《杨太真外传》卷上:“衣服之外﹐皆聖恩所賜。惟髮膚是父母所生。”【2】头发与皮肤。{郭沫若}《南冠草》第一幕:“生员是读过圣贤书的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经·开宗明义》:“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毁傷﹐孝之始也。”{晋}{葛洪}《抱朴子·安贫》:“忘髮膚之明戒﹐尋乾没於難冀。”

  • 鶴骨雞膚-汉语大词典

    鶴骨雞膚

    【1】伶仃瘦骨,多皱的皮肤。形容年老。{宋}{王炎}《病中书怀》诗:“鶴骨雞膚不耐寒﹐那堪癬疥更斑爛。”亦作“[鶴骨鷄膚]”。《小说月报》1984年第10期:“你看这位鹤骨鸡肤﹐腰弯背驼﹐其貌不扬吧﹐那唱的可是正经的‘杨派’。”

  • 鶴骨鷄膚-汉语大词典

    鶴骨鷄膚

    【1】见“鶴骨雞膚”。

  • 鮮膚-汉语大词典

    鮮膚

    【1】嫩滑的皮肤。{晋}{陆机}《日出东南隅行》:“鮮膚一何潤﹐秀色若可餐。”

  • 麋膚-汉语大词典

    麋膚

    【1】熟的麋肉。《礼记·内则》:“麋膚﹑魚醢。”{孔颖达}疏:“麋膚謂麋肉外膚食之﹐以魚醢配之……麋膚謂孰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