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歐)是什么意思
中歐-汉语大词典
中歐
【1】指{波罗的海}以南,{阿尔卑斯山脉}以北的{欧洲}中部地区。包括{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民主德国}﹑{联邦德国}﹑{奥地利}﹑{瑞士}﹑{列支敦士登}。
南歐-汉语大词典
南歐
【1】欧洲南部地区。通常指{南斯拉夫}﹑{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希腊}﹑{意大利}﹑{圣马力诺}﹑{马耳他}﹑{西班牙}﹑{安道尔}和{葡萄牙}等国。《深圳特区报》1985.3.8:“仙客来的故乡在{南欧}{地中海}沿岸﹐由于栽培环境的影响﹐变种类型甚多。”
僕歐-汉语大词典
僕歐
【1】英语 boy 的音译。侍者;仆役。《文明小史》第四六回:“船上的僕歐把他領到{勞航芥}的面前﹐衆人定睛一看﹐是{顔軼回}。”{茅盾}《第一阶段的故事》三:“大公馆的僕欧﹐大公司的店员﹐都放下生活﹐跟着征兵的旗子走了。”
北歐-汉语大词典
北歐
【1】{欧洲}北部,包括{丹麦}﹑{挪威}﹑{瑞典}﹑{芬兰}和{冰岛}等国家。
大小歐陽-汉语大词典
大小歐陽
【1】指{唐}代书法家{欧阳询}﹑{欧阳通}父子。{清}{郭嗣伯}《金石史·唐道因禅师碑》:“{率更}硬版﹐尚有數種﹐而{蘭台}止存一《道因法師碑》﹐{蘭台}父子齊名﹐號大小{歐陽}。”《新唐书·儒学传上·欧阳询》:“{通}蚤孤﹐母{徐}教以父書……數年﹐書亞於{詢}﹐父子齊名﹐號‘大小歐陽體’。”{唐}{窦臮}《述书赋》下:“學有大小{夏侯}﹐書有大小{歐陽}。父掌邦禮﹐子居廟堂﹐隨運變化﹐爲龍爲光。”
噎歐-汉语大词典
噎歐
【1】喉梗气塞。{唐}{韩愈}《元和圣德》诗:“卿士庶人﹐黄童白叟﹐踊躍歡呀﹐失喜噎歐。”歐﹐一本作“嘔”。
東南歐-汉语大词典
東南歐
【1】{欧洲}的东南部。包括{罗马尼亚}﹑{南斯拉夫}﹑{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希腊}等国及{土耳其}的{欧洲}部分。
東歐-汉语大词典
東歐
【1】{欧洲}的东部。包括{罗马尼亚}﹑{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等国和{苏联}的{欧洲}部分。
歐-汉语大词典
歐
“[欧]”的繁体字。《廣韻》烏侯切,平侯,影。【1】通“[謳]”。旧指{齐}地之歌。{明}{杨慎}《璅语》:“{齊}歌曰歐﹐{吴}歌曰歈。”【2】同“[敺]”。“[驅]”的古字。疾行。{唐}{杜牧}《战论》:“天下雜然盗發﹐則疾歐疾戰﹐此宿敗之師也。”【3】通“[謳]”。歌唱。参见“[歐2歌]”。【4】同“[敺]”。“[驅]”的古字。驱逐。{宋}{王安石}《寓言》诗:“歐人必如己﹐{墨子}見何寡。”{汉}{应劭}《风俗通·祀典·灵星》:“歐爵簸揚﹐田農之事也。”【5】通“[區]”。参见“[歐2隅]”。【6】通“[甌]”。种族名。参见“[歐2人]”。亦为地名。参见“[歐2越]”。【7】欧姆的简称。参见“[歐2姆]”。【8】{欧罗巴洲}的简称。参见“[歐2人]”﹑“[歐2風]”。【9】姓。{越王}{无彊}次子{蹄}封{乌程}{欧馀山}之阳﹐后人以地为氏。参阅{宋}{罗泌}《路史·後纪十三下·说》。亦为{欧阳}﹑{欧冶}等复姓的简称。参见“[歐2劍]”﹑“[歐2母]”﹑“[歐2曾]”。
歐-汉语大词典
歐
“[欧]”的繁体字。《廣韻》烏后切,上厚,影。【1】指呕吐声。《山海经·东山经》:“薄魚﹐其狀如鱣魚而一目﹐其音如歐。”{郭璞}注:“歐﹐如人嘔吐聲也。”【2】通“[毆]”。捶击。《新五代史·汉臣传·史弘肇》:“{弘肇}欲歐之。”{元}{郑禧}《春梦录》:“女因佯狂﹐擲冠於地﹐母怒﹐歐之。”《汉书·张良传》:“{良}愕然﹐欲歐之。”{颜师古}注:“歐﹐擊也。”【3】“[嘔]”的古字。呕吐。《汉书·丙吉传》:“{吉}馭吏耆酒﹐數逋蕩﹐嘗從{吉}出﹐醉歐丞相車上。”{颜师古}注:“歐﹐吐也。”《山海经·海外北经》:“{歐絲}之野﹐在{大踵}東﹐一女子跪據樹歐絲。”{郭璞}注:“言噉桑而吐絲。”
歐侯-汉语大词典
歐侯
【1】复姓。{汉}有{欧侯氏}。见《汉书·外戚传上·孝宣许皇后》。
歐虞法-汉语大词典
歐虞法
【1】{唐}{欧阳询}和{虞世南}的书体法式。{清}{钮琇}《觚賸·石经》:“按六朝以前用分隸﹐今石經皆正書﹐且多仿{歐}{虞}法﹐知其{唐}人書無疑。”
歐惡-汉语大词典
歐惡
【1】恶心欲吐。{章炳麟}《中华民国解》:“人有病而啜粥者﹐於吐下之後可也。未吐下時而先啜粥﹐非直滋病﹐亦歐惡不能下噲咽。”
歐刀-汉语大词典
歐刀
【1】古{欧冶子}所作之剑。后泛指刑人之刀或良剑。《後汉书·虞诩传》:“獄吏勸{詡}自引﹐{詡}曰:‘寧伏歐刀﹐以示遠近。’”{李贤}注:“歐刀﹐刑人之刀也。”《资治通鉴·汉安帝延光元年》:“賜以歐刀。”{胡三省}注:“古{歐冶子}善作劍﹐故謂劍爲歐刀。”{柳亚子}《吊刘丙生烈士》诗:“滄海波填精衛石﹐歐刀夢斷{楚}江潮。”
歐打-汉语大词典
歐打
【1】殴打。歐﹐通“毆”。{元}{无名氏}《合同文字》第四折:“律上説歐打平人﹐因而致死者抵命。”
歐歍-汉语大词典
歐歍
【1】呕吐。{汉}{扬雄}《太玄·灶》:“脂牛正肪﹐不濯釜而烹﹐則歐歍之疾至。”{范望}注:“歐歍﹐吐逆之聲。”{司马光}注:“歐﹐吐也;歍﹐心有所惡而吐也。”
歐美-汉语大词典
歐美
【1】指{欧洲}和{美洲}。泛指西方国家。{{章开沅}{林增平}等}《辛亥革命史》第四章第一节:“还有部分青年留学{欧}{美}﹐远赴{英}﹑{德}﹑{美}﹑{比}﹑{法}﹑{奥}﹑{俄}等国﹐但人数不多﹐而且大多是官派留洋者。”
歐擊-汉语大词典
歐擊
【1】殴打。歐﹐通“毆”。{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纪》:“於是連加歐擊﹐復奪所執箠﹐箠之百餘。”《资治通鉴·唐文宗太和八年》:“{楊志誠}過{太原}﹐{李載義}自歐擊﹐欲殺之。”{宋}{洪迈}《夷坚乙志·宣州孟郎中》:“便爲摔着地上﹐加歐擊﹐驅令荷擔行。”
歐軋-汉语大词典
歐軋
【1】象声词。推门声。{唐}{司空图}《冯燕歌》:“故故推門掩不开﹐似教歐軋傳言語。”
歐冶-汉语大词典
歐冶
【1】借指铸剑工。{唐}{裴夷直}《观淬龙泉剑》诗:“{歐冶}將成器﹐{風胡}幸見逢。”{明}{王錂}《春芜记·说剑》:“因此上向爐邊{歐冶}﹐早成就匣裏純鉤。”【2】即{欧冶子}。{春秋}时著名铸剑工。{晋}{葛洪}《抱朴子·尚博》:“雖有擬斷之劍﹐猶謂之不及{歐冶}之所鑄也。”{汉}{桓宽}《盐铁论·通有》:“{公輸子}以規矩﹐{歐冶}以熔鑄。”《吕氏春秋·赞能》:“得十良劍﹐不若得一{歐冶}。”
歐杖-汉语大词典
歐杖
【1】殴打。歐﹐通“毆”。《後汉书·薛包传》:“{包}日夜號泣﹐不能去﹐至被歐杖。”
歐詬-汉语大词典
歐詬
【1】打骂。歐﹐通“毆”。{唐}{元稹}《叙奏》:“{徐}帥郵傳其柩﹐柩至{洛}﹐其下歐詬主郵吏。”
歐捶-汉语大词典
歐捶
【1】殴打。歐﹐通“毆”。{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疑其不信﹐歐捶服之。”
歐碧-汉语大词典
歐碧
【1】一种浅绿色的牡丹花。{宋}{陆游}《天彭牡丹谱》:“碧花止一品﹐名曰歐碧。其花淺碧而開最晩﹐獨出{歐氏}﹐故以姓著。”
歐劍-汉语大词典
歐劍
【1】即{欧冶}剑。{明}{李东阳}《傅日全举进士次汝贤文敬韵》之一:“曾聽{干將}躍冶聲﹐又看歐劍發精英。”
歐陽尚書-汉语大词典
歐陽尚書
【1】{汉}{欧阳生}所传的今文《尚书》。《後汉书·孙期传》:“{濟南}{伏生}傳《尚書》﹐授{濟南}{張生}及{千乘}{歐陽生}。{歐陽生}授同郡{兒寬}﹐{寬}授{歐陽生}之子﹐世世相傳﹐至曾孫{歐陽高}﹐爲‘尚書歐陽氏學’。”《东观汉记·杨震传》:“受《歐陽尚書》於{桓郁}。”
歐攘-汉语大词典
歐攘
【1】打击。歐﹐通“毆”。{宋}{王禹偁}《前普州刺史康公预撰神道碑》:“全{蜀}雖定﹐羣凶未敗。帝命我公﹐歐攘懷柔。”
歐化-汉语大词典
歐化
【1】模仿{欧洲}的风俗﹑习惯﹑制度等。{黄质}《朱生君实延龄遗墨》诗:“佉盧旁行競{歐}化﹐變色風雲驚叱咤。”{鲁迅}《华盖集续编·马上日记之二》:“文法有些{欧}化……何况体式更奇于{欧}化。”
歐姆-汉语大词典
歐姆
【1】电阻单位。在直流电路中﹐电路电压为1伏特﹐电流为1安培时﹐电路电阻即为1欧姆。这个单位是为了纪念{德国}物理学家{欧姆}(Georg Simon Ohm)而命名的。
歐吐-汉语大词典
歐吐
【1】呕吐。{汉}{荀悦}《汉纪·宣帝纪三》:“馭吏嗜酒﹐醉﹐歐吐{吉}車茵。”《北史·李士谦传》:“事母以孝聞﹐母曾歐吐﹐疑中毒﹐因跪嘗之。”
歐詈-汉语大词典
歐詈
【1】打骂。歐﹐通“毆”。{宋}{洪迈}《夷坚丁志·郑生夫妇》:“數歐詈厥妻﹐無復平時歡意。”
歐歌-汉语大词典
歐歌
【1】讴歌﹐歌颂。歐﹐通“謳”。《隶释·汉三公山碑》:“百姓歐歌﹐得我惠君。”{洪适}释:“碑以‘歐’爲‘謳’。”
歐褚-汉语大词典
歐褚
【1】指{欧}{褚}的书体。{清}{陈维崧}《永遇乐·丁巳夏日寿吴静安太史》词:“楸枰茗椀﹐笛牀書幌﹐棐几閒摹{歐}{褚}。”【2】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与{褚遂良}的并称。{宋}{梅尧臣}《观宋中道书画》诗:“{鍾}{王}真蹟尚可睹﹐{歐}{褚}遺墨非因模。”
歐隅-汉语大词典
歐隅
【1】房屋的角落。歐﹐通“區”。{汉}{王充}《论衡·解除》:“昔{顓頊氏}有子三人﹐生而皆亡﹐一居{江水}爲瘧鬼﹐一居{若水}爲魍魎﹐一居歐隅之間﹐主疫病人。”
歐洩-汉语大词典
歐洩
【1】见“歐泄”。
歐秦-汉语大词典
歐秦
【1】{宋}词人{欧阳修}和{秦观}的并称。{王国维}《人间词话》三三:“{美成}詞深遠之致不及{歐}{秦}。”
歐瞻-汉语大词典
歐瞻
【1】奔走惊视。歐﹐通“敺”。{汉}{袁康}《越绝书·外传记宝剑》:“猛獸歐瞻﹐{江水}折揚。”
歐逆-汉语大词典
歐逆
【1】呕吐。《急就篇》卷四:“消渴歐逆欬懣讓。”{颜师古}注:“吐而不下食也。”
歐母-汉语大词典
歐母
【1】{宋}{欧阳修}早岁丧父﹐母{郑氏}督教甚严﹐家贫无纸笔﹐尝以荻画地教子。事见{殴阳修}《泷冈阡表》。后因以“歐母”为称颂贤母之词。
歐書-汉语大词典
歐書
【1】指{唐}代书法家{欧阳询}的书体。{唐}{孙棨}《北里志·王团儿》:“何事{博陵}{崔四十}﹐{金陵}腿上逞{歐}書?”
歐風-汉语大词典
歐風
【1】指{欧洲}传来的思想﹑风俗﹑习惯﹑制度等。{宁调元}《感怀》诗:“十年前是一重囚﹐也逐{歐}風唱自由。”
歐越-汉语大词典
歐越
【1】即{瓯越}。古{越}人聚居之地。今{浙江}{永嘉}一带。歐﹐通“甌”。{明}{张煌言}《寄纪石青》诗:“{歐越}玄雲自卷舒﹐{勾吴}落月空分剖。”
歐血-汉语大词典
歐血
【1】吐血。《北齐书·杨愔传》:“悲感慟哭﹐歐血數升﹐遂發病不成行。”{清}{曾国藩}《<欧阳生文集>序》:“{桐城}淪爲異域﹐既克復失﹐{戴鈞衡}全家殉難﹐身亦歐血死矣。”《史记·张丞相列传》:“{嘉}謂長史曰:‘吾悔不先斬{錯}﹐乃先請之﹐爲{錯}所賣。’至舍﹐因歐血而死。”{唐}{杜甫}《谒先主庙》诗:“雜耕心未已﹐歐血事辛酸。”{宋}{苏轼}《墨宝堂记》:“故有好書而不得其法﹐則拊心歐血﹐幾死而僅存。”
歐駱-汉语大词典
歐駱
【1】指{越王}。歐﹐通“甌”。《文选·张协<杂诗>之五》:“行行入幽荒﹐{歐駱}從祝髮。”{李周翰}注:“{歐}﹐{越}名。{駱}﹐{越王}姓也。”
歐脱-汉语大词典
歐脱
【1】匈奴语。即瓯脱。歐﹐通“甌”。{匈奴}筑以守边的土室。亦借指{匈奴}。{唐}{李邕}《逸人窦居士神道碑》:“歐脱連頭而受誅﹐窮廬屈膝而請命。”
歐冶劍-汉语大词典
歐冶劍
【1】{春秋}时著名剑工{欧冶子}所铸的剑。相传他曾为{越王}铸五剑﹐为{楚王}铸三剑。{汉}{袁康}《越绝书·外传记宝剑》:“{歐冶}乃因天之精神﹐悉其伎巧﹐造爲大刑三﹐小刑二:一曰湛盧﹐二曰純鈞﹐三曰勝邪﹐四曰魚腸﹐五曰巨闕。”{唐}{章孝标}《思越州山水寄朱庆馀》诗:“還將{歐冶}劍﹐更淬{若耶}泉。”{汉}{袁康}《越绝书·外传记宝剑》:“{歐冶子}﹑{干將}鑿{茨山}﹐泄其溪﹐取鐵英作爲鐵劍三枚:一曰龍淵﹐二曰泰阿﹐三曰工布。”
歐梅-汉语大词典
歐梅
【1】{宋}诗人{欧阳修}和{梅尧臣}的并称。{金}{元好问}《论诗》诗之二七:“諱學{金陵}猶有説﹐竟將何罪廢{歐}{梅}。”
歐虞-汉语大词典
歐虞
【1】{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与{虞世南}的并称。{宋}{陆游}《唐希雅雪鹊》诗:“我評此畫如奇書﹐{顔}筋{柳}骨追{歐}{虞}。”{清}{吴嘉纪}《赠汪秋涧》诗:“{歐}{虞}及{顔}{柳}﹐生氣盈丈尺。”《新唐书·文艺传中·李白》:“後人論書﹐{歐}﹑{虞}﹑{褚}﹑{陸}﹐皆有異論。”
歐風美雨-汉语大词典
歐風美雨
【1】喻{欧}{美}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鲁迅}《南腔北调集·<总退却>序》:“‘五四’以后的短篇里却大抵是新的智识者登了场﹐因为他们是首先觉到了在‘{欧}风{美}雨’中的飘摇的﹐然而总还不脱古之英雄和才子气。”{孙中山}《民族主义》第一讲:“乃天不棄此優秀衆大之民族﹐其始也得{歐}風{美}雨之吹沐;其繼也得東隣維新之唤起。”【2】喻{欧}{美}的侵略。《黑籍冤魂》第三回:“坐使黄種飄流﹐白人猖獗。{歐}風{美}雨﹐日夕驚惶﹐赤縣神州﹐演出弱肉强食的慘劇。”{清}{秋瑾}《自拟檄文》之二:“嗟夫!{歐}風{美}雨﹐咄咄逼人﹐推原禍始﹐是誰之咎?”
歐西-汉语大词典
歐西
【1】泛指{欧洲}及西方各国。{清}{马建忠}《巴黎复友人书》:“當{回}人之滅{東羅馬}也﹐辟疆展土﹐{歐}西爲之重足而立。”{林纾}《<闽中新乐府>序》:“聞{歐}西之興﹐亦多以歌訣感人者。”
歐蘇-汉语大词典
歐蘇
【1】{宋}散文大家{欧阳修}和{苏轼}的并称。{金}{王若虚}《送吕鹏举赴举序》:“故必探《語》《孟》之淵源﹐擷{歐}{蘇}之菁英。”
歐泄-汉语大词典
歐泄
亦作“[歐洩]”【1】上吐下泻。《汉书·严助传》:“夏月暑時﹐歐泄霍亂之病相隨屬也。”{唐}{韩愈}《谴疟鬼》诗:“求食歐洩間﹐不知臭穢非。”
歐墨-汉语大词典
歐墨
【1】即{欧}{美}。{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志士多危心﹐亦相率赴{歐}{墨}﹐欲采掇其文化﹐而納之宗邦。”{马和}《变雅楼三十年诗征题词》:“文明開發真吾事﹐{歐}{墨}新潮盡向東。”
歐曾-汉语大词典
歐曾
【1】{宋}散文大家{欧阳修}与{曾巩}的并称。{清}{黄宗羲}《续师说》:“今世以無忌憚相高﹐代筆門客﹐張口輒駡{歐}{曾};{兔園}蒙師﹐摇筆即毁{朱}{陸}。”
歐陽-汉语大词典
歐陽
【1】复姓。
歐人-汉语大词典
歐人
【1】{欧洲}人。{林纾}《村先生》诗:“强國之基在蒙養﹐兒童智慧須開爽﹐方能陵駕{歐}人上。”【2】瓯人。歐﹐通“甌”。古{越族}的一支。《逸周书·王会》:“{歐}人蟬蛇。”{孔晁}注:“{東越}﹐{歐}人也。比{交州}。”
老歐-汉语大词典
老歐
【1】指{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明}{陶宗仪}《辍耕录·文章宗旨》:“{宋}文章家尤多﹐{老歐}之雅粹﹐{老蘇}之蒼勁﹐長{蘇}之神俊﹐而古作甚不多見。”
西歐-汉语大词典
西歐
【1】{欧洲}西部地区。地理上仅指{欧洲}西部濒{大西洋}的地区和附近岛屿﹐包括{英国}﹑{爱尔兰}﹑{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和{摩纳哥}等国。通常所称{西欧}则指除{东欧}以外的所有{欧洲}国家。
韓歐-汉语大词典
韓歐
【1】{唐}代{韩愈}和{宋}代{欧阳修}的并称。{清}{钱谦益}《新刊<震川先生文集>序》:“不讀{韓}{歐}﹐不知《史》《漢》之所以爲文也。”{金}{元好问}《赠答刘御史云卿》诗之三:“九原如可作﹐吾欲起{韓}{歐}。”{清}{吴敏树}《与朱伯韩书》:“閣下處{韓}{歐}之地﹐用{韓}{歐}之道也﹐而好爲{韓}{歐}之古文﹐其究至於{韓}{歐}也。”
韓柳歐蘇-汉语大词典
韓柳歐蘇
【1】{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轼}的合称。{简夷之}《<中国近代文论选>前言》:“{清}代文坛原以桐城派为正宗﹐他们标榜{孔}﹑{孟}﹑{程}﹑{朱}的‘道统’﹐{韩}﹑{柳}﹑{欧}﹑{苏}的‘文统’﹐以及二者结合的所谓‘义法’。”{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五:“{韓}{柳}{歐}{蘇}。{韓}{柳}文多相似……{韓}如美玉﹐{柳}如精金;{韓}如静女﹐{柳}如名姝;{韓}如德驥﹐{柳}如天馬。{歐}似{韓}﹐{蘇}似{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