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一个集成语、谚语、俗语、俚语、俏皮话、歇后语分享学习网站,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好学之士,齐心合力,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殺

殺(殺)是什么意思

  • 戮 诛 杀(殺) 刘(劉) 弑-简明古汉语同义词词典

    戮 诛 杀(殺) 刘(劉) 弑

    [戮lù 诛zhū 杀(殺)shā 刘(劉)liú 弑shì]

    同 都有杀、处死的意思。

    异 【戮】 斩,杀,处以死刑。多指杀有罪的人。《左传·成公二年》:“我戮之,不祥”。《韩非子·二柄》:“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史记·项羽本纪》:“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诛】 杀死。也多指杀有罪的人。《荀子·正论》:“诛纣,断其首”。《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就汤镬:指受烹刑。镬:煮沸水的锅)晁错《贤良文学对策》:“害民者诛”。

    【杀】 宰杀,杀死。是泛指。可以指杀人。《孟子·梁惠王上》:“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史记·陈涉世家》:“广起,夺而杀尉。”也可指杀其他有生命的东西。《诗·豳风·七月》:“曰杀羔羊”。柳宗元《捕蛇者说》:“去死肌,杀三虫”。

    【刘】 杀,戮,含有大规模杀害的意思。《尚书·盘庚上》:“重我民,无尽刘”。孔传:“刘,杀也。”《左传·成公十三年》:“虔刘我边陲”。杜预注:“虔、刘,皆杀也。”(边陲:指边疆的人民)

    【弑】 特指子杀父、臣杀君。《左传·宣公二年》:“赵盾弑其君”。《孟子·梁惠王上》:“臣弑其君,可乎?”

    辨 这组词都是指“杀死人”,却有“寓褒贬”的区别。“戮”、“诛”指处死有罪的人,符合礼教、刑法,带褒义。“弑”是“臣杀君”、“子杀父”,违背礼教、刑法,带贬义。“刘”含有“滥杀无辜”的意思,也带贬义。“杀”属中性词。《春秋》一书十分注重这类一字褒贬,所谓“春秋笔法”、“微言大义”,往往通过一字褒贬体现出来。

  • 一筆抹殺-汉语大词典

    一筆抹殺

    【1】见“一筆抹煞”。

  • 二桃殺三士-汉语大词典

    二桃殺三士

    【1】{春秋}时,{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三人臣事{齐景公},均以勇力闻。{齐}相{晏婴}谋去之,请{齐景公}以二桃赐予三人,论功而食,结果三人弃桃而自杀。事见《晏子春秋·谏下二》。后因以比喻施用阴谋杀人。{三国} {蜀}{诸葛亮}《梁甫吟》:“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唐}{李白}《惧谗》诗:“二桃殺三士﹐詎假劍如霜?”亦省作“[二桃三士]”。{潘飞声}《秋感》诗之三:“遲暮仍为《梁甫吟》﹐二桃三士費沈吟。”

  • 七殺-汉语大词典

    七殺

    【1】凶神。{元}{无名氏}《桃花女》第三折:“今日他出門之時……又犯着金神七殺上路﹐又犯着太歲﹐遭這般凶神惡煞﹐必然板殭身死了也。”{明}{王锜}《寓圃杂记》卷上:“〔{李}某〕有子登{景泰}二年進士﹐立進士坊。陰陽家以爲動七殺之地﹐其家連死五人。”【2】人命案件的七种情况。{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总论》:“人命有真有假﹐真者不離乎七殺:曰劫殺﹐曰謀殺﹐曰故殺﹐曰鬭毆殺﹐曰誤殺﹐曰戲殺﹐曰過失殺。”

  • 三殺-汉语大词典

    三殺

    【1】指上杀﹑下杀﹑旁杀。语本《礼记·丧服小记》:“親親以三爲五,以五爲九。上殺﹑下殺﹑旁殺,而親畢矣。”谓上至高祖,下至玄孙,旁及其兄弟,其服丧期限依亲疏之别而递减。《北史·张普惠传》:“竊聞三殺九親﹐别疏昵之叙;五服六術﹐等衰麻之心。皆因事飾情﹐不易之道者也。”【2】古代天子诸侯无事,每年三次田猎射杀牲禽,一以供祭祀,二以享宾客,三以充君之庖厨,谓之“三殺”。《宋书·礼志四》:“今既無復四方之祭﹐三殺之儀﹐曠廢來久﹐禽獲牲物﹐面傷翦毛﹐未成禽不獻。”【3】指喝杀﹑吓杀和饿杀。{宋}{周煇}《清波别志》卷上:“言事者舊有三殺之語。街裏喝殺﹐朝裏嚇殺﹐家裏餓殺。餓殺﹐謂俸薄也。”

  • 五花殺馬-汉语大词典

    五花殺馬

    【1】毛色凋落的马。比喻年老体衰。{清}{赵执信}《浪淘沙》词:“令我忽憶半臂忍寒{宋使君}﹐又憶五花殺馬{王學士};不辭白髮映紅粧﹐請君試看風流子。”

  • 五殺-汉语大词典

    五殺

    【1】指墨﹑劓﹑剕﹑宫﹑大辟五刑。《墨子·尚同中》:“唯作五殺之刑﹐曰法。”{孙诒让}间诂:“僞{孔}傳云:‘惟爲五虐之刑﹐自謂得法。’”【2】犹五行。《淮南子·兵略训》:“善用兵者持五殺以應﹐故能全其勝。”{高诱}注:“五殺﹐五行也。”

  • 不殺-汉语大词典

    不殺

    【1】不减;不衰。《公羊传·僖公二十二年》:“《春秋》辭繁而不殺者﹐正也。”{何休}注:“殺﹐省也。”《文选·扬雄<长杨赋>》:“意者以爲事罔隆而不殺﹐物靡盛而不虧。”{李善}注引{郑玄}《周礼》注:“殺﹐減也。”{晋}{张华}《女史箴》:“法含弘而不殺﹐物無盛而不衰。”

  • 不殺-汉语大词典

    不殺

    【1】不尽。《醉醒石》第三回:“{湯家}父母聽得這話﹐喜歡不殺道:‘如此聽憑{馮親家}那邊﹐擇個日子便了。’”【2】不断其命。《穀梁传·僖公九年》:“{葵丘}之會﹐陳牲而不殺。”{杨士勋}疏:“雖盟而不歃血謂之不殺。”{宋}{曾巩}《亳州谢到任表》:“運獨斷之明﹐則天清水止;昭不殺之武﹐則雷厲風行。”{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七:“‘不杀穷人不富’﹐是他的主意﹐他的手沾满了佃户{劳金}的红血。”

  • 不豐不殺-汉语大词典

    不豐不殺

    【1】不奢不俭,多少合宜。《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次日﹐老爺﹑太太起來便趕早吃了飯﹐帶同兒子媳婦先到他老太爺老太太墳上行禮;然後過這邊來看了看﹐辦得不豐不儉﹐一切合宜﹐老爺頗爲歡喜。”《礼记·礼器》:“{孔子}曰:‘禮不可不省也﹐禮不同﹐不豐﹐不殺。’”{孔颖达}疏:“不豐者﹐應少不可多﹐是不豐也;不殺者﹐應多不可少也﹐是不殺也。”亦作“[不豐不儉]”。

  • 中殺-汉语大词典

    中殺

    【1】谓适宜猎获﹑捕食。{汉}{桓宽}《盐铁论·散不足》:“鳥獸魚鼈﹐不中殺不食。”《礼记·王制》:“禽獸魚鼈不中殺﹐不粥於市。”{郑玄}注:“殺之非時﹐不中用。《月令》:‘季冬始漁。’《周禮》:‘春獻鼈蜃。’”

  • 予奪生殺-汉语大词典

    予奪生殺

    【1】《周礼·天官﹑大宰》的“八柄”中有予﹑夺﹑生﹑诛(责备)等权力。后因以“予奪生殺”泛指帝王掌握的赏罚生死大权。{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天地阴阳》:“爲人主者﹐予奪生殺﹐各當其義。”

  • 厭殺-汉语大词典

    厭殺

    【1】指镇压。《後汉书·方术传·麴聖卿》:“又{河南}有{麴聖卿}﹐善爲丹書符劾﹐厭殺鬼神而使命之。”【2】压死。《汉书·外戚传上·孝文窦皇后》:“暮卧岸下百餘人﹐岸崩﹐盡厭殺卧者﹐{少君}獨脱不死。”《汉书·外戚传上·翼奉传》:“乃二月戊午﹐地大震於{隴西郡}﹐毁落{太上廟}殿壁木飾﹐壞敗{獂道}縣城郭官寺及民室屋﹐厭殺人衆。”【3】消除。{宋}{苏舜钦}《应制科上省使叶道卿书》:“至使敵國異方﹐聞風畏之﹐厭殺未形之患﹐此其所以爲得也。”

  • 以殺去殺-汉语大词典

    以殺去殺

    【1】用杀戮来制止人们互相攻杀,以达到取消杀戮的目的。《商君书·画策》:“故以戰去戰﹐雖戰可也。以殺去殺﹐雖殺可也。以刑去刑﹐雖重刑可也。”

  • 仇殺-汉语大词典

    仇殺

    【1】因仇恨而残杀。{巴金}《灭亡》第十一章:“流血﹐仇杀﹐相恨﹐相害!为什么永远是那样?”{明}{唐顺之}《运使张东洛墓碑铭》:“諸{苗}有仇殺積十餘年不解者。”{王炳南}《深切的怀念》:“总理这一原则的行动﹐避免了东北军内部的仇杀。”

  • 他殺-汉语大词典

    他殺

    【1】刑法用语,与“自杀”相对而言。【2】被别人杀死。{唐}{沈亚之}《冯燕传》:“〔妻黨〕皆來﹐曰:‘常嫉毆吾女﹐迺誣以過失﹐今復賊煞之矣﹐安得他殺事!’”{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四折:“罷罷罷﹐他殺不如自殺﹐借哥哥劍來﹐待我自刎而亡。”

  • 伐殺-汉语大词典

    伐殺

    【1】杀戮。《汉书·吴王濞传》:“迫劫萬民﹐伐殺無罪﹐燒殘民家。”《後汉书·章帝纪》:“方春﹐所過無得有所伐殺。”

  • 併殺-汉语大词典

    併殺

    【1】拼杀。《水浒传》第四八回:“{宋江}聽罷﹐進兵夾攻﹐奪路奔出村口併殺。”《水浒传》第六四回:“但見追兵過來﹐隨便施放號砲﹐令其兩下伏兵齊去併殺追兵。”

  • 俘殺-汉语大词典

    俘殺

    【1】俘获杀戮。《新五代史·梁臣传·徐怀玉》:“{懷玉}以輕騎連擊破之﹐俘殺五千餘人。”

  • 侵殺-汉语大词典

    侵殺

    【1】迫害杀戮。《史记·李斯列传》:“今行逆於昆弟﹐不顧其咎;侵殺忠臣﹐不思其殃;大爲宫室﹐厚賦天下﹐不愛其費:三者已行﹐天下不聽。”{余一}《民族主义论》:“夫物競之例﹐適者生存﹐非必虔劉而侵殺之﹐而彼自蹙于天壤間。”

  • 借劍殺人-汉语大词典

    借劍殺人

    【1】见“借刀殺人”。

  • 借刀殺人-汉语大词典

    借刀殺人

    亦作“[借劍殺人]”【1】比喻自己不出面,利用别人的手去害人。《红楼梦》第六九回:“{鳳姐}雖恨{秋桐}﹐且喜借他先可發脱{二姐}﹐用‘借刀殺人’之法。”《红楼梦》第十六回:“咱們家所有的這些管家奶奶﹐哪一個是好纏的……‘坐山看虎鬭’﹐‘借劍殺人’﹐‘引風吹火’﹐‘站干岸兒’﹐‘推倒了油瓶兒不扶’﹐都是全掛子的本事。”{邹韬奋}《经历》一五:“我老等着那个自恃有靠山的职员‘借刀杀人’﹐来打破我的饭碗。”

  • 倚殺-汉语大词典

    倚殺

    【1】谓倾斜。《墨子·备城门》:“爲斬縣梁﹐﹐穿﹐斷城以板橋。邪穿外﹐以板次之﹐倚殺如城報。”{孙诒让}间诂:“倚殺猶言邪殺……‘報’當爲‘埶’﹐言板橋邪殺爲之﹐如城之形埶也。”{张纯一}集解:“殺……不正也﹐義與‘邪’同。”

  • 側殺-汉语大词典

    側殺

    【1】指古祭祀中独杀一豕牲而无羊。{清}{夏炘}《学礼管释·释牲体左右胖升载分合下》:“視側殺﹐謂獨殺一豕牲﹐無羊牲也。”《仪礼·特牲馈食礼》:“立於門外東方﹐視側殺。”{郑玄}注:“側殺﹐殺一牲也。”

  • 八殺-汉语大词典

    八殺

    亦作“[八煞]”【1】古代星命家以九星术推算命运﹐其第八宫曰病厄宫﹐亦称八杀宫﹐简称“八殺”。{唐}{杜牧}《自撰墓铭》:“予生於角星﹐昴畢於角爲第八宫﹐曰病厄宫﹐亦曰八殺宫﹐土星在焉。”{宋}{周密}《齐东野语·降仙》:“{辨}({法辨})善五星﹐每以八煞爲説﹐時人號爲{辨八煞}。”{太平天囯}{洪仁玕}《资政新篇》:“革陰陽八煞之謬。”

  • 兇殺-汉语大词典

    兇殺

    【1】行凶杀人。{王子野}《坚持两分法﹐更上一层楼》:“对于那些违背四项原则的﹑违反现行法令的﹑传播伪科学和宣传低级﹑庸俗以及教唆凶杀﹑赌盗﹑淫乱的坏书一概不许出版。”{朱玉葆}《她在桥上行走》:“昨天谈的是‘飞碟’﹐前天扯的是一起凶杀新闻。”

  • 兇殺案-汉语大词典

    兇殺案

    【1】行凶杀人事件。{蒋星煜}《况夫子做寿》:“最近江面和沿江一带的抢劫案都是他派出去的人干的﹐那几起凶杀案也是他派出去的人做的。”

  • 率殺-汉语大词典

    率殺

    【1】谓依法行刑。《书·康诰》:“汝乃其速由兹義率殺。”{孔}传:“循理以刑殺。”

  • 刀砧殺-汉语大词典

    刀砧殺

    【1】命理用语,指刀伤的凶煞。杀,通“煞”,凶神。{元}{无名氏}《杀狗劝夫》第三折:“這廝死時節定觸犯了刀砧殺﹐醉時節敢透入在喂猪坑。”

  • 刈殺-汉语大词典

    刈殺

    【1】谓芟割草木,开垦土地。《国语·吴语》:“昔吾先王體德明聖﹐達於上帝﹐譬如農夫作耦﹐以刈殺四方之蓬蒿。”{清}{龚自珍}《海门先啬陈君祠堂碑文》:“始吾祖刈殺此土﹐以利後之人。”

  • 刑殺-汉语大词典

    刑殺

    【1】处以死刑。{唐}{元稹}《叙诗寄乐天书》:“視一境如一室﹐刑殺其下﹐不啻僕畜﹐厚加剥奪﹐名爲進奉﹐其實貢入之數百一焉。”{宋}{刘筠}《刑法叙略》:“掌囚掌守囚及刑殺。”《周礼·秋官·掌囚》:“及刑殺﹐告刑于王﹐奉而適朝士﹐加明梏﹐以適市而刑殺之。”

  • 刺殺旦-汉语大词典

    刺殺旦

    【1】昆剧旦行的一支。亦称“[刺旦]”。也叫“殺旦”﹑“四旦”。此等角色须有一些特技表演。【2】京剧花旦的一支。主要扮演淫毒凶狠的妇女。另有刺奸的花旦,如《审头刺汤》中的{雪艳},亦名刺杀旦,则与此异。

  • 刺殺-汉语大词典

    刺殺

    【1】用刺刀拼杀的一种技术。{刑野}《儿童团》第一幕:“要刺杀就要手稳。”【2】刺而杀之。《宋书·宗越传》:“父爲{蠻}所殺﹐殺其父者嘗出郡﹐{越}於市中刺殺之。”《战国策·燕策三》:“誠得刼{秦王}﹐使悉反諸侯之侵地﹐若{曹沫}之與{齊桓公}﹐則大善矣。則不可﹐因而刺殺之。”{巴金}《灭亡》第十九章:“他要去刺杀戒严司令﹐去替{张为群}报仇。”《警世通言·桂员外途穷忏悔》:“等{尤生}明日五鼓入朝﹐刺殺他了﹐便償命也出了這口悶氣。”《史记·游侠列传》:“{解}姊子負{解}之勢﹐與人飲﹐使之嚼。非其任﹐彊必灌之。人怒﹐拔刀刺殺{解}姊子﹐亡去。”

  • 刳胎殺夭-汉语大词典

    刳胎殺夭

    同“[刳胎焚夭]”【1】《淮南子·本经训》:“刳胎殺夭﹐麒麟不游﹐覆巢毁卵﹐鳳凰不翔。”《史记·孔子世家》:“刳胎殺夭則麒麟不至郊﹐竭澤涸漁則蛟龍不合陰陽﹐覆巢毁卵則鳳皇不翔。何則?君子諱傷其類也。”

  • 荆劉拜殺-汉语大词典

    荆劉拜殺

    【1】{元}时著名南戏《荆钗记》﹑《白兔记》﹑《拜月记》﹑《杀狗记》的合称。《白兔记》写{刘知远}故事,故亦称《刘》;《拜月记》亦名《幽闺记》。{清}{朱彝尊}《静志居诗话》:“識曲者目荆劉拜殺爲{元}四大家。”《曲海总目提要》:“{元}{明}以來﹐相傳院本上乘﹐皆曰荆劉拜殺……樂府家推此數種﹐以爲高壓羣流﹐{李開先}{王世貞}輩議論亦大略如此。蓋以其指事道情﹐能與人説話相似﹐不假詞采絢飾﹐自然成韻也。”

  • 剋殺-汉语大词典

    剋殺

    【1】扼杀。{鲁迅}《花边文学·读书忌》:“某一类书决不能和某一类书同看﹐否则两者中之一必被克杀﹐或者至少使读者反而发生愤怒。”

  • 剄殺-汉语大词典

    剄殺

    【1】斩杀。《墨子·非攻下》:“燔潰其祖廟﹐剄殺其萬民。”

  • 剽殺-汉语大词典

    剽殺

    【1】犹劫杀。《汉书·西域传上·罽宾国》:“其王{烏頭勞}數剽殺{漢}使。”{唐}{欧阳詹}《陶器铭序》:“滿堂絶侈靡之譏﹐提挈無剽殺之患。”{宋}{苏轼}《黄州上文潞公书》:“而察其人多凶俠不遜﹐因之以饑饉﹐恐其憂不止於竊攘剽殺也。”

  • 剿殺-汉语大词典

    剿殺

    【1】犹剿戮。《金史·古里甲石伦传》:“{石倫}復言:‘日者遣軍潛擣敵壘﹐欲分{石州}兵五百權屯{方山}﹐剿殺土寇。’”《三国演义》第九十回:“{蜀}將督軍分路剿殺。”{郭沫若}《我的童年》第一篇一:“{四川}人在{明}末{清}初的时候遇过一次很大的屠杀﹐相传为{张献忠}剿杀{四川}。”

  • 劀殺-汉语大词典

    劀殺

    【1】谓刮去恶疮脓血,以药蚀除腐肉。《周礼·天官·疡医》:“掌腫瘍﹑潰瘍﹑金瘍﹑折瘍之祝藥﹐劀殺之齊。”{郑玄}注:“刮﹐刮去膿血;殺﹐謂以藥食其惡肉。”{孙诒让}正义:“劀殺猶砭割。《内經》:‘癰瘍宜砭石。’古者以石爲鍼﹐謂之砭。”

  • 劫殺-汉语大词典

    劫殺

    【1】劫持并加以杀害。《韩非子·二柄》:“故劫殺擁蔽之主﹐非失刑德而使臣用之而不危亡者﹐則未嘗有也。”《後汉书·皇后纪上·光烈阴皇后》:“九年﹐有盜劫殺后母{鄧氏}及弟{訢}﹐帝甚傷之。”

  • 勦殺-汉语大词典

    勦殺

    【1】剿除,消灭。{瞿秋白}《<鲁迅杂感选集>序》:“当时--一九二五﹐二六年--他们的努力﹐例如勦杀‘学匪’﹐或者请出西哲{勖本霍尔}来痛打女师大的‘毛丫头’之类﹐总算不是枉费的。”《金史·古里甲石伦传》:“日者遣軍潛擣敵壘﹐欲分{石州}兵五百權屯{方山}﹐勦殺土寇。”一本作“剿殺”。

  • 去殺-汉语大词典

    去殺

    【1】戒杀生。《南史·梁纪上》:“於是祈告天地宗廟﹐以去殺之理﹐欲被之含識。郊廟牲牷﹐皆代以麪。”【2】不用死刑。《论语·子路》:“善人爲邦百年﹐亦可以勝殘去殺矣。”

  • 反殺-汉语大词典

    反殺

    【1】报杀人之仇而杀人。《周礼·地官·调人》:“凡殺人有反殺者﹐使邦國交讎之。”{郑玄}注:“反﹐復也;復殺之。”{贾公彦}疏:“謂既殺一人﹐其有子弟復殺之。”{唐}{柳宗元}《驳复仇议》:“‘有反殺者﹐邦國交讎之’﹐又安得親親相讎也?”

  • 差殺-汉语大词典

    差殺

    【1】依次递减。{汉}{王充}《论衡·超奇》:“{長生}家在{會稽}﹐生在今世﹐文章雖奇﹐論者猶謂稚於前人。天禀元氣﹐人受元精﹐豈爲古今者差殺哉?”{清}{袁枚}《貤封非古》:“{漢}以前爵不上逮也。自{南北朝}始有封贈其祖父之例﹐而自父以上官以差殺﹐未如近制之隆。”

  • 坑殺-汉语大词典

    坑殺

    【1】害煞。{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一折:“被你坑殺人燕侣鶯儔。”【2】活埋。{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七章第三节:“{拓跋珪}将被俘的{燕}军四﹑五万人全部坑杀。”{宋}{王安石}《与王子醇书》之三:“自古以好坑殺人致叛﹐以能撫養收其用﹐皆公所覽見。”《隋书·食货志》:“〔{隋煬帝}〕乃令{裴藴}窮其黨與﹐詔郡縣坑殺之﹐死者不可勝數。”

  • 寸鐵殺人-汉语大词典

    寸鐵殺人

    【1】喻贵精不贵多。犹言一语中的。{明}{沈德符}《野獲编·释道·禅林诸名宿》:“蓋近日叢林議論﹐崇尚宗門﹐主於單刀入陣﹐寸鐵殺人。”{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宗杲}論禪云:‘譬如人載一車兵器﹐弄了一件﹐又取出一件來弄﹐便不是殺人手段;我則只有寸鐵﹐便可殺人。’{朱文公}亦喜其説﹐蓋自我儒言之﹐若{子貢}之多聞﹐弄一車兵器者也;{曾子}之守約﹐寸鐵殺人者也。”

  • 射殺-汉语大词典

    射殺

    【1】用箭射死。{宋}{苏轼}《将官雷胜得过字代作》诗:“一雙鐵絲箭﹐未發手先唾。射殺雪毛狐﹐腰間餘一箇。”{郭沫若}《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但不久{楚悼王}一死(纪元前三八一年)﹐{楚国}的反动公族们便把{吴起}射杀了。”

  • 專殺-汉语大词典

    專殺

    【1】指无须禀命而可诛戮。{汉}{班固}《白虎通·考黜》:“賜以鈇鉞﹐使得專殺。”《辽史·圣宗纪六》:“翌日﹐賜{合卓}劍﹐俾得專殺。”【2】擅自杀人。《旧唐书·柳仲郢传》:“{富平縣}人{李秀才}﹐籍在禁軍﹐誣鄉人斫父墓柏﹐射殺之。法司以專殺論。”《汉书·刑法志》:“吏不專殺﹐法無二門﹐輕重當罪﹐民命得全。”

  • 大殺風景-汉语大词典

    大殺風景

    【1】{唐}{李商隐}《杂纂》把“花間喝道”﹑“月下把火”等列为“殺風景”的事情﹐意思是损害景物﹐破坏人的兴致。今泛称败人兴致为大杀风景。

  • 大殺-汉语大词典

    大殺

    【1】阴阳家所指的一种凶神恶煞。{明}{宋濂}《魏贤母宋夫人墓铭》:“櫬幸歸矣﹐然不宜入内﹐陰陽家謂犯大殺﹐違之不祥。”

  • 天殺-汉语大词典

    天殺

    【1】谓为上天所杀。{前蜀}{韦庄}《射虎歌》:“天生天殺豈天怒﹐忍使朝朝餵猛虎。”【2】谓天性残酷。《庄子·人间世》:“{顔闔}將傅{衛靈公}太子﹐而問於{蘧伯玉}曰:‘有人於此﹐其德天殺。’”{成玄英}疏:“{蒯瞶}秉天然之凶德﹐持殺戮以快心。”

  • 天殺的-汉语大词典

    天殺的

    【1】詈词。犹言该死的。{艾芜}《乌鸦之歌》:“年轻小伙子则向我忿忿说道:‘哪个怕他们……这些天杀的!’”{元}{尚仲贤}《柳毅传书》第二折:“不知那一個天殺的與他寄信回去﹐今有{錢塘}火龍到來﹐要和我鬭勝。”《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三回:“天殺的﹐你自己膽小﹐和{黎二少}交易不成﹐我們當場走開。”

  • 夭殺-汉语大词典

    夭殺

    【1】杀戮。《史记·吴王濞列传》:“迫劫萬民﹐夭殺無罪﹐燒殘民家。”

  • 少殺-汉语大词典

    少殺

    【1】稍衰;稍差。{明}{沈德符}《野獲编·科场·太座师》:“鄉會座主﹐體嚴自難假借﹐至座主之師﹐則少殺矣。”{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凡道家之書﹐始於{周}﹐盛於{漢}﹐極於{晉}{唐};凡{釋氏}之書﹐始於{漢}﹐盛於{梁}﹐極於{隋}{唐}﹐而皆少殺於{宋}之南渡。”

  • 可殺-汉语大词典

    可殺

    【1】见“可煞”。

  • 合殺-汉语大词典

    合殺

    【1】该杀。《书·胤征》“先時者殺無赦﹐不及時者殺無赦”{唐}{孔颖达}疏:“節氣先天時者殺無赦﹐不及時者殺無赦;失前失後﹐尚猶合殺﹐况乎不知日食﹐其罪不可赦也。”【2】谓乐曲终止。{唐}{崔令钦}《教坊记》:“樂將闋﹐稍稍失隊﹐餘二十許人舞﹐曲終謂之‘合殺’﹐尤要快健﹐所以更須能者也。”{宋}{惠洪}《临川康乐亭碾茶观女优拨琵琶坐客索诗》诗:“坐客漸欲身離榻﹐裂帛一聲催合殺。”【3】了结。《朱子语类》卷三九:“事事都如此﹐如何合殺。”《朱子语类》卷五五:“{墨}氏兼愛﹐又弄得没合殺﹐使天下倀倀然﹐必至於大亂而後已。”

  • 唬殺-汉语大词典

    唬殺

    【1】犹吓坏;吓死。《醒世姻缘传》第九四回:“只怕乍聽的姐姐到了﹐唬一跳﹐猛哥丁唬殺了﹐也是有的哩。”

  • 嗜殺-汉语大词典

    嗜殺

    【1】喜好杀戮。{宋}{郭彖}《睽车志》卷二:“武翼大夫{焦仲}﹐居{四明}﹐性嗜殺。日以彈射臂鷹走狗爲樂﹐所殺不可勝紀。”{清}{昭槤}《啸亭续录·吴制府》:“有童子竊葱數莖﹐爲肆人告發﹐公即請王命誅之﹐人皆以爲過當。其嗜殺也若此。”

  • 噍殺-汉语大词典

    噍殺

    【1】声音急促,不舒缓。《续资治通鉴·宋仁宗景祐三年》:“右司諫﹑直集賢院{韓琦}言:‘樂音之起﹐生於人心﹐是以喜怒哀樂之情感於物﹐則噍殺嘽緩之聲隨而應之﹐其器之然也。’”{清}{黄景仁}《贾礼耕用昌黎石鼓歌韵赠诗和赠一首》:“詞人久放《防露》作﹐音雖噍殺終難磨。”《礼记·乐记》:“是故志微﹐噍殺之音作﹐而民思憂。”{孔颖达}疏:“噍殺﹐謂樂聲噍蹙殺小。”《史记·乐书》作“焦衰”﹐{张守节}正义:“其樂音噍戚﹑殺急﹐不舒緩也。”

  • 嚇殺人香-汉语大词典

    嚇殺人香

    【1】茶名。即碧螺春。{清}{王应奎}《柳南续笔·碧螺春》:“{洞庭}{東山}{碧螺峯}石壁産野茶數株……{康熙}某年﹐按候以採﹐而其葉較多﹐筐不勝貯﹐因置懷間﹐茶得熱氣﹐異香忽發﹐採茶者争呼‘嚇殺人香’。‘嚇殺人’者﹐{吴}中方言也﹐因遂以名是茶云。”

  • 嚇殺-汉语大词典

    嚇殺

    【1】吓死。谓受惊之甚。《警世通言·崔待诏生死冤家》:“〔{郭排軍}〕見{崔寧}從{湘潭}路上來﹐一路尾着{崔寧}到家﹐正見{秀秀}坐在櫃身子裏……當時嚇殺{崔寧}夫妻兩個﹐被他看破。”

  • 囚殺-汉语大词典

    囚殺

    【1】谓牵制困扰。《庄子·在宥》:“汝慎無攖人心。人心排下而進上﹐上下囚殺。”{成玄英}疏:“溺心上下﹐爲境所牽﹐如禁之囚﹐攖煩困苦。”{郭庆藩}集释引{郭嵩焘}曰:“上下囚殺﹐言詭上詭下﹐使其心拘囚噍殺不自適也。”【2】囚禁杀戮。《宋史·刑法志二》:“亦有豪强賂吏﹐羅織平民而囚殺之。”

  • 微殺-汉语大词典

    微殺

    【1】暗杀。《穀梁传·哀公四年》:“《春秋》有三盜:微殺大夫謂之盜﹐非所取而取之謂之盜﹐辟中國之正道以利謂之盜。”

  • 衝殺-汉语大词典

    衝殺

    【1】边冲边杀。{谢雪畴}《“老虎团”的结局》:“满庄上﹐都是我们的人在喊叫﹐在冲杀。”《水浒传》第一〇五回:“東有{張青}﹑{瓊英}﹐西有{孫安}﹑{卞祥}﹐各領兵將衝殺過來﹐賊兵大敗虧輸。”

  • 廝殺-汉语大词典

    廝殺

    【1】相杀,交战。《朱子语类》卷一一六:“如兩軍廝殺﹐兩邊擂起鼓了﹐只得拚命進前。”《新编五代史平话·梁史上》:“這{黄帝}做着個廝殺的頭腦﹐教天下後世習用干戈。”{元}{无名氏}《小尉迟》第一折:“到如今干戈猶動﹐只待和大{唐}家廝殺見雌雄。”

  • 廝殺-汉语大词典

    廝殺

    【1】减少;减弱。《新唐书·李昭德传》:“{洛}有二橋……然{洛水}歲淙齧之﹐繕者告勞。{昭德}始累石代柱﹐鋭其前﹐廝殺暴濤﹐水不能怒﹐自是無患。”

  • 官殺-汉语大词典

    官殺

    【1】即官鬼。{明}{万民英}《三命通会·论庚年》:“庚辛春月正逢財﹐最忌干頭比刦來﹐官殺要分嫌混雜﹐身强用吉乃康哉。”

  • 害殺-汉语大词典

    害殺

    【1】犹言害苦。{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害殺小生也。自那夜聽琴之後﹐再不能够見俺那小姐。”《水浒传》第四五回:“只是今日雖然虧你作成了我﹐只得一霎時的恩愛快活﹐久後必然害殺小僧。”

  • 宰殺-汉语大词典

    宰殺

    【1】屠宰牲畜﹑家禽等。{唐}{李朝威}《柳毅传》:“吾不知子之牧羊﹐何所用哉?神祇豈宰殺乎?”{清}{李渔}《闲情偶寄·种植·木本》:“草木之受誅鋤﹐猶禽獸之被宰殺﹐其苦其痛﹐俱有不忍言者。”{巴金}《灭亡》第二一章:“同样是死﹐与其和平地象柔驯的羔羊被牵出去宰杀﹐不如起来做个先下手的人。”{晋}{干宝}《搜神记》卷四:“{益州}之西﹐{雲南}之東﹐有神祠……此神{張良}所受{黄石公}之靈也。清浄不宰殺。”

  • 宰殺務-汉语大词典

    宰殺務

    【1】{五代}时{吕兖}所设专司屠宰民人以给军食的机构。《资治通鉴·後梁太祖开平三年》:“城中食盡﹐民食堇泥﹐軍士食人﹐驢馬相噉騣尾。{吕兗}選男女羸弱者﹐飼以麴麫而烹之﹐以給軍食﹐謂之宰殺務。”亦称“[宰務]”。《新五代史·杂传·刘守光》:“{兗}等率城中饑民食以麴﹐號‘宰務’﹐日殺以餉軍。”

  • 屈殺-汉语大词典

    屈殺

    【1】委曲之极;冤枉之极。{元}{关汉卿}《朝天子·从嫁媵婢》曲:“髩鴉臉霞﹐屈殺了將陪嫁。規模全似大人家﹐不在{紅娘}下。”《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却將無影醜事來骯髒﹐可不屈殺了人!”

  • 屠殺-汉语大词典

    屠殺

    【1】宰杀。{汉}{应劭}《风俗通·怪神·会稽俗多淫祀》:“律:不得屠殺少齒。”《魏书·肃宗孝明帝纪》:“減膳撤懸﹐禁止屠殺。”{宋}{苏轼}《代张方平谏用兵书》:“譬猶屠殺牛羊﹐刳臠魚鱉以爲膳羞﹐食者甚美﹐見食者甚苦。”【2】指大批残杀。{宋}{岳飞}《奏出师札子》:“不遂前功﹐致使戰地陷僞﹐忠義之人﹐旋被屠殺。”{清}{唐甄}《潜书·全学》:“蓋自{秦}以來﹐屠殺二千餘年﹐不可究止。”{陈毅}《赣南游击词》:“敵人屠殺空前古﹐人民反抗氣更高﹐再請把兵交。”

  • 强殺-汉语大词典

    强殺

    亦作“[强煞]”【1】犹言充其量。{元}{郑廷玉}《楚昭公》第一折:“量此物强殺者波﹐則是一口劍。”《水浒传》第十六回:“{楊}家那厮﹐强殺只是我相公門下一個提轄﹐直這般做大!”《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既是個奴才﹐强煞亦不過算在主人眼頭里當了個積伶差使。”{陶成章}《龙华会章程》:“我們强煞是個百姓﹐哪有這種力量。”

  • 妄殺-汉语大词典

    妄殺

    【1】滥杀;乱杀。{汉}{董仲舒}《春秋繁露·王道》:“深刑妄殺以凌下。”《史记·酷吏列传论》:“{河東}{褚廣}妄殺。”{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诗谳》:“爾欲妄殺一人便了却耶?抑將得仇人而甘心耶?”

  • 娘殺-汉语大词典

    娘殺

    【1】方言。詈词。{鲁迅}《彷徨·离婚》:“他那里有好声气呵﹐开口‘贱胎’﹐闭口‘娘杀’。自从结识了那婊子﹐连我的祖宗都入起来了。”

  • 幽殺-汉语大词典

    幽殺

    【1】囚禁处死。《汉书·五行志上》:“王({趙王})不寤焉﹐卒見幽殺。”《後汉书·宦官传·曹节》:“幽殺太后。”《史记·吕太后本纪》:“帝廢位﹐太后幽殺之。”【2】阴干。{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三·迷迭香》:“其草修幹柔莖﹐細枝弱根。繁花結實﹐嚴霜弗凋。收採幽殺﹐摘去枝葉。入袋佩之﹐芳香甚烈。”{三国} {魏}{曹植}《迷迭香赋》:“既經時而收采兮﹐遂幽殺以增芳。”

  • 王殺-汉语大词典

    王殺

    【1】犹言盛衰,荣枯。{北周}{王褒}《上新定锺表》:“{周發}聽聲﹐候春冬之王殺;{師曠}吹律﹐知{晋}{楚}之衰亡。”

  • 末殺-汉语大词典

    末殺

    亦作“[末摋]”亦作“[末]”【1】抹杀。扫灭。《汉书·谷永传》:“背可懼之大異﹐問不急之常論﹐廢承天之至言﹐角無用之虚文﹐欲末殺災異﹐滿讕誣天﹐是故皇天勃然發怒。”{颜师古}注:“末殺﹐掃滅也。”{清}{方以智}《通雅·释诂五》:“{智}按《漢書·谷永傳》‘欲末殺災異﹐滿讕誣天’﹐即‘抹摋’字﹐後人加手耳。”【2】减轻;降低。《左传·昭公十四年》“三數{叔魚}之惡﹐不爲末減”{唐}{孔颖达}疏:“{服虔}讀減爲咸﹐下屬爲句。不爲末者﹐不爲末隱蔽之也。”《新唐书·酷吏传·吉温》:“{蕭炅}爲{河南}尹﹐御史遣{温}到府有所訊詰﹐乃並治{炅}﹐不爲末摋。”《新唐书·张镒传》:“頃之﹐與{吐蕃}相{尚結贊}盟{清水}﹐約牛﹑馬爲牲。{鎰}耻與盟﹐將末殺其禮﹐乃紿語{吐蕃}﹐以羊﹑豕﹑犬代之。”

  • 村殺-汉语大词典

    村殺

    【1】谓极其粗俗。{明}{高明}《琵琶记·官媒议婚》:“虚設﹐夜静水寒魚不餌﹐笑滿船空載明月﹐下絲綸不愁無處﹐笑伊村殺。”

  • 杖殺-汉语大词典

    杖殺

    【1】用杖打死。{唐}{韩愈}《顺宗实录一》:“奏{輔端}誹謗朝政﹐杖殺之。”{宋}{王谠}《唐语林·方正》:“{柳元公}初拜京兆尹﹐將赴上﹐有神策軍小將乘馬不避﹐公于市中杖殺之。”{郭沫若}《李白与杜甫·李白在政治活动中的第一次大失败》:“如为{李白}与{杜甫}所推崇过的{李邕}﹐便是被杖殺者之一。”《新唐书·懿德太子重润传》:“{大足}中﹐{張易之}兄弟得幸{武后}﹐或譖{重潤}與其女弟{永泰郡主}婿竊議﹐后怒﹐杖殺之。”

  • 枉殺-汉语大词典

    枉殺

    【1】白费,辜负。殺,极甚之义。{唐}{李白}《醉後赠从甥高镇》诗:“{江}東風光不借人﹐枉殺落花空自春。”{宋}{韩琦}《和袁陟节推龙兴寺芍药》:“似矯東君泛愛心﹐枉殺春風不肯嫁。”【2】无罪而乱加杀害。《南史·檀道济传》:“可憐《白浮鳩》﹐枉殺{檀江州}。”《初刻拍案惊奇》卷四:“我父昔年被郡守枉殺﹐求報數年未得。”《後汉书·宦官传·孙程》:“又帝舅大將軍{耿寳}﹑皇后兄大鴻臚{閻顯}更相阿黨﹐遂枉殺太尉{楊震}。”

  • 格殺-汉语大词典

    格殺

    【1】格斗拚杀。{{曹禺}等}《胆剑篇》第一幕:“从{禹}庙里跑出一些守卫的左军士兵﹐顿时与{被离}的右军士兵格杀起来。”{郭沫若}《楚霸王自杀》:“〔{项羽}〕格杀了一阵又失掉了两骑。”【2】击杀。《南史·沈攸之传》:“時有象三頭至{江陵}城北數里﹐{攸之}自出格殺之。”{清}{魏源}《圣武记》卷七:“其黨{馮天保}﹑{余佐斌}﹑{熊老八}等﹐皆百戰猾賊﹐誘官兵入林搜捕﹐而突出格殺﹐{穆克登布}中矛死。”《史记·酷吏列传》:“〔{減宣}〕爲右扶風﹐坐怨{成信}﹐{信}亡藏{上林}中﹐{宣}使{郿}令格殺信。”

  • 格殺勿論-汉语大词典

    格殺勿論

    【1】谓可将犯罪拒捕的人当场打死而不以杀人论罪。{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五编第三章第三节:“{清}政府以‘格杀无论’对付人民﹐人民也以‘格杀无论’对待卖国贼。”{清}{林则徐}《体察洋面堵截情形折》:“無論内地何項船隻﹐駛近夷路﹐概行追擊﹐倘敢逞兇拒捕﹐格殺勿論。”《清史稿·宣统帝纪》:“儻有匪徒從中煽惑﹐意在作亂者……格殺勿論。”{叶紫}《夜哨线》五:“谁敢反抗命令﹐惑乱军心:--格杀勿论!”亦作“[格殺弗論]”﹑“[格殺無論]”。{清}{夏燮}《中西纪事·粤民义师》:“洋人入其界者﹐登時格殺弗論。”{鲁迅}《伪自由书·止哭文学》:“辣椒可以止小儿的大哭﹐真是空前绝后的奇闻……不过﹐这是无效的﹐远不如哭则‘格杀勿论’的灵验。”

  • 格殺無論-汉语大词典

    格殺無論

    【1】见“格殺勿論”。

  • 格殺弗論-汉语大词典

    格殺弗論

    【1】见“格殺勿論”。

  • 案殺-汉语大词典

    案殺

    【1】查办处死。《後汉书·党锢传序》:“時{河内}{張成}善説風角﹐推占當赦﹐遂教子殺人。{李膺}爲{河南}尹﹐督促收捕﹐既而逢宥獲免﹐{膺}愈懷憤疾﹐竟案殺之。”

  • 梢殺-汉语大词典

    梢殺

    【1】击毁。《文选·宋玉<风赋>》:“耾耾雷聲﹐迴穴錯迕﹐蹷石伐木﹐梢殺林莽。”{李善}注引{韦昭}曰:“梢擊也。”{吕延济}注:“言風聲如雷急而交錯﹐頓擊木石林莽。”

  • 棒殺-汉语大词典

    棒殺

    【1】用棍棒打死。《三国志·魏志·武帝纪》“遷{頓丘}令”{裴松之}注引《曹瞒传》:“有犯禁者﹐不避豪彊﹐皆棒殺之。”

  • 椎殺-汉语大词典

    椎殺

    【1】击杀。《史记·魏公子列传》:“{朱亥}袖四十斤鐵椎﹐椎殺{晉鄙}。”

  • 極殺-汉语大词典

    極殺

    【1】犹滥杀,屠戮。《弘明集·正诬论》:“至於季末之將﹐佳兵之徒……野戰則肆鋒極殺﹐屠城則盡坑無遺。”

  • 槍殺-汉语大词典

    槍殺

    【1】用枪打死。{杨朔}《昨日的临汾》:“因着混乱的状态﹐汉奸并不曾捉住﹐一位纠察队员却被枪杀了。”

  • 榜殺-汉语大词典

    榜殺

    【1】鞭笞致死。《新唐书·魏元忠传》:“{武三思}用事﹐{京兆}{韋月將}﹑{渤海}{高軫}上書言其惡﹐帝榜殺之﹐後莫敢言。”《资治通鉴·唐肃宗乾元元年》:“〔{史思明}〕遂榜殺{承恩}父子﹐連坐死者二百餘人。”

  • 横殺-汉语大词典

    横殺

    【1】恣意杀戮。《後汉书·杨彪传》:“今横殺無辜﹐則海内觀聽﹐誰不解體!”

  • 支殺-汉语大词典

    支殺

    【1】见“支沙”。

  • 狗氣殺-汉语大词典

    狗氣殺

    【1】一种养鸡的器具。{鲁迅}《呐喊·故乡》:“{杨二嫂}发见了这件事﹐自己很以为功﹐便拿了那狗气杀(这是我们这里养鸡的器具﹐木盘上面有着栅栏﹐内盛食料﹐鸡可以伸进颈子去啄﹐狗却不能﹐只能看着气死)﹐飞也似的跑了。”

  • 猛殺-汉语大词典

    猛殺

    【1】无,没有。{宋}{无名氏}《错立身》戏文第十二出:“空滴溜下老大小荷包﹐猛殺了鐐丁鍉底。”{钱南扬}校注:“猛殺﹐猶云‘無’。”

  • 獠殺-汉语大词典

    獠殺

    【1】捕杀;杀害。{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一》:“昔{世祖}微時﹐過{江陽縣}﹐有一子。望氣者言{江陽}有貴兒象﹐{王莽}求之而獠殺之。”

  • 獨殺-汉语大词典

    獨殺

    【1】谓独力杀之。{汉}{班固}《西都赋》:“脱角挫脰﹐徒搏獨殺。”【2】谓只杀他人,而不被人杀。《汉书·酷吏传·严延年》:“〔母〕謂{延年}:‘天道神明﹐人不可獨殺。’……後歲餘﹐〔{延年}〕果敗。”{颜师古}注:“言多殺人者﹐己亦當死。”

  • 獻殺-汉语大词典

    獻殺

    【1】指进献猎获物。{清}{洪昇}《长生殿·合围》:“禀王爺﹐衆將獻殺。”

  • 死殺-汉语大词典

    死殺

    【1】犹死板。《朱子语类》卷六九:“看来聖人不恁地死殺説﹐只逐義隨事説道理而已。”

  • 殘殺-汉语大词典

    殘殺

    【1】杀戮;杀害。《三国志·魏志·文帝纪》:“喪亂以來﹐兵革未戢﹐天下之人﹐互相殘殺。”{唐}{孟云卿}《行行且游猎篇》:“殘殺非不痛﹐古來有良由。”{明}{陈子龙}《礼论》:“嗜慾日深﹐因之以相殘殺也。”

  • 戒殺-汉语大词典

    戒殺

    【1】戒除杀生。《嫏嬛记》卷上引《魏生禁杀录》:“{薛嵩}性慈戒殺﹐即微細如虱﹐亦不害之。”《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佛説戒殺﹐還説殺一物﹐要填還一命。”

  • 戕殺-汉语大词典

    戕殺

    【1】残杀;损伤。《新唐书·高宗纪赞》:“{武氏}之亂﹐{唐}之宗室﹐戕殺殆盡﹐其賢士大夫不免者十八九。”《元史·察罕帖木儿传》:“帝又下詔和解之﹐顧乃戕殺詔使{天下奴}等﹐而跋扈之跡成矣。”{章炳麟}《俱分进化论》:“論者或謂﹐{周}{秦}以上戕殺蒸報之事記于《春秋》者﹐不可僂指。常疑前世道德必無以愈于今﹐此大誤也。”{阿英}《从<拷红>说起》:“看完了全本《红娘》﹐我感到《西厢记》原本的精神﹐是被戕杀得太厉害了。”

  • 威殺-汉语大词典

    威殺

    【1】犹刑诛。《管子·正世》:“民者﹐服於威殺﹐然後從。”

  • 截殺-汉语大词典

    截殺

    【1】拦住攻杀。《三国演义》第四十回:“{曹仁}大敗﹐奪路而走﹐{劉封}又引一軍截殺一陣。”{清}{孔尚任}《桃花扇·截矶》:“誰知{馬阮}聞信﹐調了{黄得功}在{坂磯}截殺。”

  • 戤米囤餓殺-汉语大词典

    戤米囤餓殺

    【1】倚着米囤挨饿。比喻守财自苦。《二刻拍案惊奇》卷一:“相傳此經值價不少﹐徒然守着他﹐救不得饑餓﹐真是戤米囤餓殺了。”

  • 戮殺-汉语大词典

    戮殺

    【1】杀戮。《司马法·严位》:“若畏太甚﹐則勿戮殺。”《史记·大宛列传》:“{郁成}食不肯出﹐窺知{申生}軍日少﹐晨用三千人攻﹐戮殺{申生}等。”《三国志·蜀志·先主传》:“今{曹操}阻兵安忍﹐戮殺主后﹐滔天泯夏﹐罔顧天顯。”

  • 戲殺-汉语大词典

    戲殺

    【1】谓相戏误伤而致死。{唐}代法律规定戏杀罪轻于斗杀,{明}{清}皆以斗杀论,至{光绪}末年又减轻论处。《清史稿·刑法志二》:“〔{光緒}〕三十二年﹐法律館奏准將戲殺﹑誤殺﹑擅殺虚擬死罪各案﹐分别減爲徒﹑流。自此而死刑亦多輕減矣。”《唐律·斗讼》:“諸戲殺傷人者﹐減鬭殺傷二等。”{长孙无忌}疏议:“戲殺傷人者﹐謂以力共戲鬭﹐因而殺傷人。”

  • 歸殺-汉语大词典

    歸殺

    【1】归煞,回煞。旧时迷信谓人死之后若干日灵魂回家一次叫“歸殺”。{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偏傍之書﹐死有歸殺。”{卢文弨}补注:“俗本‘殺’作‘煞’﹐道家多用之。”{王利器}集解引{戴冠}《濯缨亭笔记》七:“今世陰陽家以某日人死﹐則於某日煞回﹐以五行相乘﹐推其殃煞高上尺寸﹐是日﹐喪家當出外避之﹐俗云避煞。”

  • 收殺-汉语大词典

    收殺

    【1】收煞,结束。{明}{章懋}《与侄以道书》之三:“吾嘗論人之處世﹐如舟在江中﹐或遇安﹐或遭風浪﹐任其飄蕩﹐皆未知如何收殺。”

  • 放殺-汉语大词典

    放殺

    【1】同“[放弑]”。《汉书·高帝纪上》:“{項羽}爲無道﹐放殺其主﹐天下之賊也。”{颜师古}注:“殺讀曰弑。”【2】放逐杀戮。《战国策·赵策二》:“封侯貴戚﹐{湯}{武}之所以放殺而争也。”《南史·宋宗室及诸王传论》:“比之{周公}﹑{管}﹑{蔡}﹑若處茅屋之内﹐宜無放殺之酷。”

  • 放殺死-汉语大词典

    放殺死

    【1】方言。犹拚命。《何典》第五回:“{醋八姐}正怕{形容鬼}在家要量柴頭數米角的管他﹐巴弗能彀出門去了﹐落得無拘無束﹐便放殺死的攛掇。”{刘半农}注:“放殺死﹐猶言拚命。”

  • 故殺-汉语大词典

    故殺

    【1】法律用语。谓故意杀害。与“誤殺”相对。《元史·刑法志四》:“諸故殺無罪子孫以誣賴仇人者﹐以故殺常人論。”{唐}{白居易}《论姚文秀打杀妻状》:“據刑部及大理寺所斷﹐准律非因鬭争﹐無事而殺者﹐名爲故殺。”《老残游记》第十六回:“既殺公公﹐總是個凌遲!你又何必坐成個故殺呢?”

  • 效殺-汉语大词典

    效殺

    【1】校猎,打猎。效,通“校”。{南朝} {梁}{何逊}《七召·佃游》:“聊效殺於秋冬﹐將從禽於草澤。”{晋}{张协}《七命》:“柔條夕勁﹐密葉晨稀;將因氣以效殺﹐臨金郊而講師。”

  • 敲殺-汉语大词典

    敲殺

    【1】打死。《宣和遗事》後集:“何不告{金}主﹐就此地令將我敲殺﹐何故只管教我千里外去也。”《宋史·虞允文传》:“諸將謀曰:‘進有渰殺之禍﹐退有敲殺之憂﹐奈何?’”

  • 敺殺-汉语大词典

    敺殺

    【1】打死。《南史·元凶刘劭传》:“{劭}聞而怒﹐敺殺之。”

  • 曲殺-汉语大词典

    曲殺

    【1】枉杀。《明史·赵光抃传赞》:“{廣寧}之失﹐罪由{化貞}﹐乃以門户曲殺{廷弼}﹐{化貞}稽誅者且數年。”

  • 晩殺-汉语大词典

    晩殺

    【1】谓作物凋零得迟。《管子·治国》:“{嵩山}之東﹐{河}{汝}之閒﹐蚤生而晩殺﹐五穀之所蕃熟也。”

  • 曾參殺人-汉语大词典

    曾參殺人

    【1】《战国策·秦策二》:“ {費}人有與{曾子}同名族者而殺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參}殺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殺人。’織自若。有頃焉,人又曰:‘{曾參}殺人。’其母尚織自若也。頃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參}殺人。’其母懼,投杼逾牆而走。夫以{曾參}之賢與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則慈母不能信也。”后以“曾參殺人”比喻流言可畏或诬枉之祸。{唐}{韩愈}《释言》:“市有虎﹐而{曾參}殺人﹐讒者之效也。”{清}{孔尚任}《桃花扇·辞院》:“這寃怎伸﹐硬疊成{曾參}殺人。”{南朝} {宋}{鲍照}《谢随恩被原疏》:“繇臣悴賤﹐可悔可誣﹐{曾參}殺人﹐臣豈無過。”

  • 暗殺-汉语大词典

    暗殺

    【1】暗中杀害;乘人不备进行杀害。{清}{蒋士铨}《临川梦·遣跛》:“苟能暗殺{劉}{許}二賊﹐封侯如反掌耳。”{鲁迅}《二心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然而我们的这几个同志已被暗杀了﹐这自然是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若干的损失﹐我们的很大的悲痛。”{闻一多}《最後一次讲演》:“{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

  • 暴殺-汉语大词典

    暴殺

    【1】残杀。{端木蕻良}《科尔沁旗草原》十八:“我告{大山}的罪名﹐是煽惑乡愚﹐暴杀无辜﹐聚众抗捐﹐联合罢佃啊!”

  • 水尾殺-汉语大词典

    水尾殺

    【1】方言。水位下落。{宋}{周去非}《岭外代答·方言》:“令人先行曰行前﹐水落曰水尾殺﹐泊舟曰埋船頭。”

  • 汙殺-汉语大词典

    汙殺

    亦作“[汚殺]”【1】犹戮辱,杀伐。《管子·侈靡》:“自吾不爲汚殺之事﹐人布織不可得而衣﹐故雖有聖人惡用之。”一说谓屈己。{戴望}校正引{丁士涵}曰:“汚殺事人﹐即降身相從之意。”

  • 消殺-汉语大词典

    消殺

    【1】萧森,萧索。{汉}{荀悦}《申鉴·俗嫌》:“凡陽氣生養﹐陰氣消殺﹐和喜之徒其氣陽也。”【2】消除;抵消。{宋}{苏舜钦}《上集贤文相书》:“聲壓夷狄﹐消殺異志。”{郭沫若}《文艺论集·论节奏》:“两种异性质的东西相加的时候﹐是只有把效果互相消杀的。”

  • 没亂殺-汉语大词典

    没亂殺

    【1】见“没亂煞”。

  • 決殺-汉语大词典

    決殺

    亦作“[决殺]”【1】打杀。多指将犯人打死。{唐}{张鷟}《朝野佥载》卷六:“〔{韓朝宗}〕見故刑部尚書{李乂}。{朝宗}參見﹐云:‘何爲決殺人?’{朝宗}訴云:‘不是{朝宗}打殺人﹐縣令重決﹐由患天行病自卒﹐非{朝宗}過。’”{宋}{乐史}《杨太真外传》:“公主泣奏之﹐上令决殺{楊}家奴一人。”{宋}{苏辙}《论冬温无冰札子》:“{孫述}知{長垣縣}﹐决殺訴災無罪之人。”

  • 洪殺-汉语大词典

    洪殺

    【1】犹增减。{晋}{陆机}《漏刻赋》:“擬洪殺於編鍾﹐順卑高而爲級。”{南朝} {梁}{陆倕}《新刻漏铭》:“洪殺殊等﹐高卑異級。”《文选·马融<长笛赋>》:“洪殺衰序﹐希數必當。”{李善}注:“殺﹐減也。”{吕向}注:“洪﹐猶增也。”

  • 洗殺-汉语大词典

    洗殺

    【1】洗涤。《水浒传》第七一回:“只今滿朝文武﹐多是姦邪﹐蒙蔽聖聰﹐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殺怎得乾浄?”【2】洗劫屠戮。{郭沫若}《反正前後》第二篇:“{赵尔丰}串通{永宁}劣绅{傅华封}﹐竟洗杀了不少村镇。”

  • 流殺-汉语大词典

    流殺

    【1】谓淹死。《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其後則有{北宫}井溢﹐南流逆理﹐數郡水出﹐流殺人民。”{唐}{韩愈}《唐故检校尚书左仆射右龙武军统军刘公墓志铭》:“〔{元和}〕八年五月﹐涌水出他界﹐過其地﹐防穿不補﹐没邑屋﹐流殺居人。”

  • 淫殺-汉语大词典

    淫殺

    【1】滥杀。{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田军作<八月的乡村>序》:“他曾经一一记述了{宋}代的人民怎样为{蒙古}人所淫杀﹐俘获﹐践踏和奴使。”

  • 減殺-汉语大词典

    減殺

    亦作“[减殺]”【1】减少,减轻,减弱。{毛泽东}《论持久战》三一:“事情是现时敌我强弱的程度悬殊太大﹐敌之缺点一时还没有也不能发展到足以减杀其强的因素之必要的程度。”{宋}{吴处厚}《青箱杂记》卷四:“已上三十六善皆全者﹐當位極人臣﹐壽考令終;或有不全﹐則禍福相折﹐以次減殺。”{明}{沈德符}《野獲编·列朝二·冲圣日讲》:“列聖經筵﹐每月用初二﹑十二﹑廿二﹐凡三日﹐而日講則不拘期﹐一切禮儀視經筵俱減殺。”【2】从简,俭约。《明史·惠王常润传》:“{常潤}與弟{常瀛}年二十﹐皆未選婚。其後兵事亟﹐始減殺成禮。”

  • 渰殺-汉语大词典

    渰殺

    【1】淹死。{明}{无名氏}《徐伯株贫富兴衰记》第二折:“得什麽志?看了你這嘴臉﹐直等渰殺鵝的那一年上纔得官。”

  • 滅殺-汉语大词典

    滅殺

    【1】犹消灭。{梁启超}《为国会期限问题敬告国人》:“使人民咸顒顒焉生出恃政府﹑希望政府之心﹐則其渴欲急得國會之心﹐自相消而日滅殺。”{瞿秋白}《赤都心史》四九:“故或积累﹐或灭杀﹐务令于人生的‘梦’中﹐现现实的世界。”

  • 漂殺-汉语大词典

    漂殺

    【1】淹死。{晋}{袁宏}《後汉纪·明帝纪上》:“水泉湧溢﹐漂殺人民。”

  • 濫殺-汉语大词典

    濫殺

    【1】乱杀;无限制地杀。《元史·泰定帝纪一》:“往歲征徭﹐廉訪司劾其濫殺。”《明史·刘基传》:“因請立法定制﹐以止濫殺。”

  • 牲殺-汉语大词典

    牲殺

    【1】畜牧和田猎得来的牺牲。《孟子·滕文公下》:“牲殺﹑器皿﹑衣服不備﹐不敢以祭﹐則不敢以宴﹐亦不足弔乎?”按﹐{王夫之}《孟子稗疏》:“畜牧曰牲﹐漁獵曰殺。大夫用麋﹐士用兔﹐皆漁獵所獲﹐所謂殺也。”

  • 特殺-汉语大词典

    特殺

    【1】杀牲。{明}{谢肇淛}《五杂俎·事部三》:“自奉疾病之外﹐不復特殺﹐亦惜福之一端也。”{明}{谢肇淛}《五杂俎·事部三》:“余嘗見{新安}一富室戒特殺﹐而三牲之奉﹐朝夕不絶。”

  • 打殺-汉语大词典

    打殺

    【1】打死。《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三·读曲歌》:“打殺長鳴鷄﹐彈去烏桕鳥。”{郑振铎}《街血洗去後》:“我问车夫:‘什么事发生了?’‘打杀人﹐打杀人!’”《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若是婆婆打殺我﹐活捉你去見閻王。”【2】抹杀;扼杀。《诗刊》1978年第1期:“叛徒{江青}﹐就是打杀民歌的罪魁祸首。”{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七》:“但‘摘句’又大足以困人﹐所以{朱先生}就只能取{钱起}的两句﹐而踢开他的全篇﹐又用这两句来概括作者的全人﹐又用这两句来打杀了{屈原}﹐{阮籍}﹐{李白}﹐{杜甫}等辈﹐以为‘都不免有些像金刚怒目﹐愤愤不平的样子’。”

  • 扣殺-汉语大词典

    扣殺

    【1】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球类运动术语。谓猛烈攻击,使对方难以还手的动作。《体育报》1983.5.21:“她虽然不一定直接得分﹐但却为爆发力好﹑扣杀凌厉凶狠﹑命中率高的{沈剑萍}不断创造得分机会。”

  • 扼殺-汉语大词典

    扼殺

    【1】犹扼死。《晋书·河间王颙传》:“{南陽王}{模}遣將{梁臣}於{新安}{雍谷}車上扼殺之。”{徐迟}《哥德巴赫猜想·地质之光二》:“如果{中国}学者有了发明创造﹐他们不是攫为己有﹐就是肆意地诽谤和扼杀。”{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既不得藥﹐不能不産﹐以致子遭扼殺﹐受諸痛苦﹐我亦見逼而就縊。”

  • 折殺-汉语大词典

    折殺

    亦作“[折煞]”【1】谓因享受过分而减损福寿。亦用以表示承受不起。《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莫説這種笑話﹐不要折煞我。”《水浒传》第三回:“老人家﹐如何恁地下禮﹐折殺俺也。”{元}{张国宾}《合汗衫》第四折:“將軍休拜﹐可折殺老漢兩口兒也。”{巴金}《春》六:“你这样客气﹐真是折杀我了。”【2】折取,摘取。{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桃柰》:“摘葡萄法:逐熟者一一零疊摘取﹐從本至末﹐悉皆無遺。世人全房折殺者﹐十不收一。”

  • 抹殺-汉语大词典

    抹殺

    【1】见“抹摋”。

  • 拉殺-汉语大词典

    拉殺

    【1】用杖击杀。{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三:“{宋高祖}每欲除異己﹐必令壯士{丁旿}拉殺。”《明史·陈本深传》:“爲具召與飲﹐伏壯士後堂﹐拉殺之。”《史记·齐太公世家》:“{齊襄公}與{魯君}飲﹐醉之﹐使力士{彭生}抱上{魯君}車﹐因拉殺{桓公}﹐{桓公}下車則死矣。”{宋}{洪迈}《夷坚丁志·张通判》:“隨行僕與婢通﹐事敗﹐擒付獄……越二日﹐拉殺之於{南雄}嶺上。”

  • 拼殺-汉语大词典

    拼殺

    【1】拼命厮杀。亦喻全力竞争。{胡炳云}《腊子口上的红六连》:“正当我们拼杀得非常激烈的时候﹐突然从敌人后山上﹐升起了一颗白色信号弹。”《花城》1981年第5期:“这算什么?现代文明就是在优裕的物质条件下相互拼杀。”

  • 按殺-汉语大词典

    按殺

    【1】查实处死。《三国志·吴志·潘濬传》:“時{沙羨}長贓穢不脩﹐{濬}按殺之﹐一郡震竦。”【2】隐瞒。《三国志平话》卷下:“軍師大驚﹐怎敢奏帝﹐把此事按殺。”

  • 捐殘去殺-汉语大词典

    捐殘去殺

    【1】谓放弃残暴和屠杀的行为。《汉书·李广传》:“夫報忿除害﹐捐殘去殺﹐朕之所圖於將軍也。”

  • 搤殺-汉语大词典

    搤殺

    【1】扼杀﹐用力掐死。《诗·齐风·南山序》“《南山》﹐刺{襄公}也”{毛}传:“{襄公}之妹﹐{魯桓公}夫人{文姜}也﹐{襄公}素與淫通。及嫁﹐公謫之。公與夫人如{齊}﹐夫人愬之{襄公}。{襄公}使公子{彭生}乘公而搤殺之。”{清}{毛祥麟}《墨馀录·田臾传》:“至半途﹐乃搤殺僞{臾}﹐其事故得終秘。”《後汉书·李云传》:“{梁翼}雖持權專擅﹐虐流天下﹐今以罪行誅﹐猶召家臣搤殺之耳。”《北齐书·南阳王绰传》:“{後主}不忍顯戮﹐使寵胡{何猥薩}後園與{綽}相撲﹐搤殺之。”

  • 捺殺因-汉语大词典

    捺殺因

    【1】蒙古语。好。《黑鞑事略》:“捺殺因﹐韃語好也。”

  • 掩殺-汉语大词典

    掩殺

    【1】乘其不备而进攻;冲杀。{宋}{范仲淹}《奏马怀德转阁门祗候青涧城都监》:“自後掩殺蕃賊﹐破蕩族帳﹐累度得功。”{宋}{岳飞}《奏招曹成不服进兵札子》:“臣今進兵……即行措置用兵掩殺﹐務速除蕩。”《东周列国志》第三十回:“{秦}兵乘勝掩殺﹐{晉}兵大潰。”《三国演义》第三回:“{董卓}慌走﹐{建陽}率軍掩殺﹐{卓}兵大敗。”

  • 掠殺-汉语大词典

    掠殺

    【1】拷打而死。《後汉书·党锢传序》:“帝省奏大怒﹐即詔司隸{益州}檻車收{鸞}﹐送{槐里}獄掠殺之。”【2】抢劫杀戮。{晋}{葛洪}《抱朴子·诘鲍》:“而狂狡之變﹐莫世乏之﹐而命放之﹐使無所憚﹐則{盜跖}將横行以掠殺﹐而良善端拱以待禍。”

  • 搏殺-汉语大词典

    搏殺

    【1】击杀。{唐}{沈亚之}《冯燕传》:“{魏}市有争財鬭者﹐{燕}聞之往﹐搏殺不平﹐遂沈匿田間。”【2】搏斗,斗争。{李晓白}《石头歌》:“如今呵﹐火药味儿漫{秦岭}﹐又是一场大搏杀。”

  • 搊殺-汉语大词典

    搊殺

    【1】勇悍﹐凶恶。{元}{高文秀}《黑旋风》第一折:“忒搊殺﹐好相争﹐我和他鬭迎。”【2】谓尽力弹奏。{元}{关汉卿}《醉扶归·秃指甲》曲:“十指如枯筍﹐和袖捧金樽﹐搊殺銀筝字不真。”

  • 撲殺此獠-汉语大词典

    撲殺此獠

    【1】犹言打死这个家伙。{唐高宗}欲废皇后而立昭仪{武氏}﹐{褚遂良}力争﹐谓“昭儀昔事先帝﹐身接帷笫﹐今立之﹐奈天下耳目何?”并还笏求归。帝大怒﹐命引出。{武氏}从帷后呼曰:“何不撲殺此獠!”见《新唐书·褚遂良传》。獠﹐古时对南方某些少数民族之称。{褚遂良}是南方人﹐故{武氏}以此詈之。{易宗夔}《新世说·尤悔》:“{袁世凱}潛謀帝制﹐{蔡松坡}時在京師﹐{袁}頗防閑之……{蔡}卒以計脱離虎口。{袁}聞{蔡}已至{日本}﹐乃拊膝而嘆曰:‘悔不早撲殺此獠也。’”

  • 撲殺-汉语大词典

    撲殺

    【1】摔死;击杀。《太平广记》卷四四引《河东记·萧洞玄》:“觀君於我﹐恩愛甚深﹐今日若不爲我發言﹐便撲殺君兒。”《明史·张翀传》:“倘上亦云是者﹐即撲殺之。”{汉}{刘向}《说苑·正谏》:“{毐}敗﹐{始皇}乃取{毐}四支車裂之﹐取兩弟囊撲殺之﹐取皇太后遷之于{萯陽宫}。”《後汉书·杜根传》:“太后大怒﹐收執{根}等﹐令盛以縑囊﹐於殿上撲殺之。”

  • 擅殺-汉语大词典

    擅殺

    【1】未经批准而擅自诛杀。《三国演义》第二回:“他是朝廷命官﹐豈可擅殺?”《国语·晋语三》:“夫以回鬻國之中﹐與絶親以買直﹐與非司寇而 擅殺﹐其罪一也。”《宋史·仁宗纪二》:“戊午﹐詔獲刼盜者奏裁﹐毋擅殺。”

  • 擺殺-汉语大词典

    擺殺

    【1】击杀。《太平广记》卷一三一引{南朝}{梁}{任昉}《述异记·伍寺之》:“{南野}人{伍寺之}﹐見樹上有猴懷孕﹐便登樹擺殺之。”

  • 攘殺-汉语大词典

    攘殺

    【1】掠夺毁坏。《墨子·非攻下》:“夫取天之人﹐以攻天之邑﹐此刺殺天民﹐剥振神之位﹐傾覆社稷﹐攘殺其犧牲﹐則此上不中天之利矣。”

  • 攫殺-汉语大词典

    攫殺

    【1】见“攫閷”。

  • 氣殺鍾馗-汉语大词典

    氣殺鍾馗

    【1】据《钟馗捉鬼传》载:{锺馗}是{唐}朝秀才﹐后考取状元。皇帝嫌其貌丑﹐打算另选。于是{锺馗}气得暴跳如雷﹐自刎而死。故云“氣殺鍾馗”。后比喻脸色难看﹑满面怒容的人。{鲁迅}《彷徨·离婚》:“他们就是专和我作对﹐一个个都像个‘气杀锺馗’。”

  • 斫殺-汉语大词典

    斫殺

    【1】斩杀;砍杀。{郭沫若}《战声集·诗歌国防》:“或用大刀斫杀﹐或用白丸麻醉﹐复古﹑存古﹑‘王道乐土’都是这一类。”{唐}{张鷟}《朝野佥载》卷二:“撥被見蛇﹐大驚﹐以刀斫殺之。”《三国志·吴志·朱桓传》:“{桓}出﹐不見{綜}﹐知左右所爲﹐因斫殺之。”

  • 斬殺-汉语大词典

    斬殺

    【1】古代的一种刑罚﹐杀头或腰斩。《吕氏春秋·仲秋》:“命有司申嚴百刑﹐斬殺必當。”《周礼·秋官·掌戮》:“掌斬殺賊諜而搏之。”{郑玄}注:“斬以鈇鉞﹐若今要斬也;殺以刀刃﹐若今棄市也。”【2】杀死;砍死。{郭沫若}《洪波曲》第十三章一:“‘正义之剑’不仅斩杀了空中的鹰﹐而且还斩杀了水上的鲛。”《新民晚报》1987.3.18:“对蛇却没有好感﹐随手掏出手枪射击﹐甚至用种植可可的大刀斩杀。”

  • 斬盡殺絶-汉语大词典

    斬盡殺絶

    【1】全部杀尽。《西游记》第五三回:“我本待斬盡殺絶﹐争奈你不曾犯法;二來看你令兄{牛魔王}的情上。”{郭沫若}《孔雀胆》第三幕第二场:“据这样看来﹐{高丽王}似乎也做过了火﹐为什么一来总是那样斩尽杀绝?”{魏巍}《前进吧--祖国!》:“他就站在这道长城上﹐打击着﹑折磨着那些还没有斩尽杀绝的野兽。”

  • 斷殺-汉语大词典

    斷殺

    【1】杀死;砍伐。《礼记·王制》“不殀夭”{汉}{郑玄}注:“殀﹐斷殺也。”【2】判断;决定。《朱子语类》卷七一:“元亨利貞自{文王}以來説做希望之望﹐這事只得倚閣在這裏﹐難爲斷殺他。”

  • 勝殘去殺-汉语大词典

    勝殘去殺

    【1】实行仁政﹐使残暴的人化而为善﹐因而可以废除刑杀。《汉书·礼乐志》:“故{漢}得天下以來﹐常欲善治﹐而至今不能勝殘去殺者﹐失之當更化而不能更化也。”《论语·子路》:“善人爲邦百年﹐亦可以勝殘去殺矣。”{何晏}集解:“{王}曰:‘勝殘﹐殘暴之人使不爲惡也;去殺﹐不用刑殺也。’”{明}{叶子奇}《草木子·杂制》:“故七八十年之中﹐老稚不曾覩斬戮﹐及見一死人頭﹐輒相驚駭。可謂勝殘去殺﹐黎元在海涵春育之中矣。”

  • 殺-汉语大词典

    “[杀]”的繁体字。《廣韻》所八切,入黠,生。【1】死刑。《论语·子路》:“善人爲邦百年﹐亦可勝殘去殺矣。”一说﹐殺与“虐”同。见{俞樾}《群经平议·论语二》。《周礼·秋官·司刑》:“殺罪五百。”{郑玄}注:“殺﹐死刑也。”【2】指流放。《孟子·万章上》:“〔{舜}〕殺{三苗}於{三危}。”{王国维}《高宗肜日说》:“古訓殺爲放﹐非必誅死之謂。”【3】克﹐战胜。《後汉书·鲁恭传》:“今{匈奴}爲{鮮卑}所殺﹐遠臧於{史侯河}西﹐去塞數千里。”《公羊传·隐公元年》:“夏五月﹐{鄭伯}克{段}于{鄢}。克之者何?殺之也。殺之﹐則曷爲謂之克?大{鄭伯}之惡也。”【4】秋季阴气肃杀。{唐}{张九龄}《为信安王献圣真图表》:“草淺獸肥﹐霜清氣殺。”《左传·桓公五年》:“始殺而嘗﹐閉蟄而烝。”【5】指猎获物。{清}{洪昇}《长生殿·合围》:“衆上獻獵物科禀王爺﹐衆將獻殺。净打的鳥獸﹐散與衆軍。”【6】收割;砍伐。{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竹》:“其欲作器者﹐經年乃堪殺。”《吕氏春秋·圜道》:“衰乃殺﹐殺乃藏。”《资治通鉴·陈长城公至德元年》:“{千子}前任{趙州}﹐百姓歌之曰:‘老禾不早殺﹐餘種穢良田。’”{胡三省}注:“今人猶呼割稻爲殺稻。”【7】终止;收束。{宋}{欧阳修}《水谷夜行寄子美圣俞》诗:“譬如千里馬﹐已發不可殺。”{老舍}《我怎样写<骆驼祥子>》:“我应当多写两三段﹐才能从容不迫的杀住。”【8】攻杀﹐战斗。{元}{郑廷玉}《楚昭公》第二折:“都一般武藝滑熟﹐管殺的慘迷離﹐神嚎鬼哭。”{鲁迅}《南腔北调集·论“第三种人”》:“左翼作家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神兵﹐或国外杀进来的仇敌。”《商君书·画策》:“以殺去殺﹐雖殺可也。”【9】田猎。《礼记·王制》:“天子諸侯無事﹐則歲三田……天子殺﹐則下大綏。諸侯殺﹐則下小綏。大夫殺﹐則止佐車。佐車止﹐則百姓田獵。”{晋}{张华}《博物志》卷二:“{奇肱}民善爲拭扛﹐以殺百禽。”【10】死板﹐无可变动。{清}{袁枚}《小仓山房尺牍》卷十:“來札所講‘詩言志’三字﹐歷舉{李}﹑{杜}﹑{放翁}之志﹐是矣。然亦不可太拘﹐詩人有終身之志﹐有一日之志﹐有事外之志……志字不可看殺也。”《西游记》第二三回:“師父忒不會幹事﹐把話通説殺了。”【11】缚紧﹐勒紧。《醒世姻缘传》第六七回:“把皮襖疊了一疊﹐殺在騾上。”{老舍}《骆驼祥子》一:“他计划着怎样杀进他的腰去﹐好更显出他的铁扇似的胸与直硬的背。”【12】压抑﹐抑制。《红楼梦》第六十回:“我勸姨娘且回房去殺殺氣兒……心裏有二十分的氣﹐也忍耐這幾天。”【13】方言。刺激。{王蒙}《火之歌》:“汗水流遍了全身﹐杀痛了脊背﹐杀痛了脸颊。”【14】杀戮。{唐}{韩愈}《元和圣德诗》:“戰不貪殺﹐擒不濫數。”《书·大禹谟》:“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六回:“殺盡天下暴官污吏。”【15】死﹐致死。{夏衍}《心防》第三幕:“{愚园路}打杀{汉}奸。”{宋}{苏舜钦}《诣匦疏》:“聞{河東}地大震烈……殺民畜幾十萬。”《晋书·武帝纪》:“大雨霖﹐{伊}{洛}{河}溢﹐流居人四千餘家﹐殺三百餘人。”【16】灭﹐除去。《礼记·月令》:“〔季夏之月〕是月也﹐土潤溽暑﹐大雨時行﹐燒薙行水﹐利以殺草﹐如以熱湯。”《庄子·大宗师》:“殺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成玄英}疏:“殺﹐滅也。”【17】指熄灭。{元}{仇远}《怀古》诗:“吹殺青燈炯不眠﹐滿襟懷古恨緜緜。”【18】伤害﹐败坏。{唐}{卢仝}《与马异结交》诗:“不知藥中有毒藥﹐藥殺元氣天不覺。”《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都是自家弄殺了﹐事體本如此明白。”《春秋·僖公三十三年》:“隕霜不殺草。”【19】引申指草木枯萎。{唐}{黄巢}《不第後赋菊》诗:“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吕氏春秋·应同》:“及{禹}之時﹐天先見草木秋冬不殺。”【20】谓医治。{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四·青蒿》:“〔青蒿〕殺風毒心痛熱黄。”【21】用在谓语前﹐有很﹑甚之意。{宋}{朱敦儒}《鼓笛令》词:“殘夢不須深念﹐这些箇﹑光陰殺短。”{唐}{白居易}《玩半开花赠皇甫郎中》诗:“西日憑輕照﹐東風莫殺吹。”【22】棋类术语。指围死或击败对方。亦泛指对弈。《前汉书平话》卷下:“二太子下碁﹐{聖王}復殺{景王}三局。”{唐}{张鷟}《朝野佥载》卷二:“帝亦與人棊﹐欲殺一段。”{浩然}《艳阳天》第七九章:“咱俩杀一盘﹐试试你这些日子进步如何。”【23】整治。{唐}{杜甫}《催宗文树鸡栅》诗:“課奴殺青竹﹐塞蹊使之隔。”{仇兆鳌}注:“殺青竹﹐{洙}曰:‘{楚}人以火炙竹去其汗﹐令耐久也。’”【24】副词。用在谓语后面﹐表示程度之深。《古诗十九首·去者日以疏》:“白楊多悲風﹐蕭蕭愁殺人。”{清}{吴伟业}《感旧》诗:“羨殺{江州}{白司馬}﹐月明亭畔聽琵琶。”【25】突厥语shad的译音。也译作“設”﹑“察”等。{突厥}﹑{回纥}等族别部领兵者之称。《新唐书·回鹘传上》:“{懷恩}與虜左殺爲先驅。”《新唐书·突厥传上》:“〔{骨咄禄}〕以弟{默啜}爲殺。”

  • 殺風-汉语大词典

    殺風

    【1】肃杀之风;极寒足以杀生之风。{唐}{孟郊}《寒溪》诗之七:“因凍死得食﹐殺風仍不休。”{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天地之行》:“是故春葛﹐夏居密陰﹐秋避殺風﹐冬避重濕﹐就其和也。”

  • 殺人如麻-汉语大词典

    殺人如麻

    【1】形容杀人极多。{宋}{苏轼}《朱亥墓志》:“世之勇夫﹐殺人如蒿﹐及其所難﹐或失其刀。”《新唐书·逆臣传下·黄巢》:“焚室廬﹐殺人如蓺。”《旧唐书·刑法志》:“遂至殺人如麻﹐流血成澤﹐天下靡然思爲亂矣。”{唐}{李白}《蜀道难》诗:“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三国演义》第二九回:“兒自幼隨父出征﹐殺人如麻。”亦作“[殺人如蓺]”﹑“[殺人如蒿]”。

  • 殺矢-汉语大词典

    殺矢

    【1】古代用于打猎的一种箭。《周礼·考工记·冶氏》:“冶氏爲殺矢。”{郑玄}注:“殺矢﹐用諸田獵之矢也。”《周礼·夏官·司弓矢》:“殺矢﹑鍭矢﹐用諸近射田獵。”{郑玄}注:“殺矢﹐言中則死。”{贾公彦}疏:“解稱殺矢之名﹐以其最重﹐中則死故也。”

  • 殺雞扯脖-汉语大词典

    殺雞扯脖

    亦作“[殺雞兒抹脖子]”【1】伸长了脖子。形容情急作态。《金瓶梅词话》第二一回:“{西門慶}見{月娘}臉兒不瞧﹐就折叠腿裝矮子﹐跪在地下﹐殺雞扯脖﹐口裡姐姐長姐姐短。”《红楼梦》第二一回:“一席話﹐説的{賈璉}臉都黄了﹐在{鳳姐}身背後﹐只望着{平兒}‘殺雞兒抹脖子’的使眼色兒﹐求他遮蓋。”

  • 殺人不過頭點地-汉语大词典

    殺人不過頭點地

    【1】谓没有什么了不起﹐不必太认真。《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既是你衆人代他苦苦哀求﹐殺人不過頭點地﹐如今權且寄下他這顆驢頭!”{张斌}《柳叶桃》五:“杀人不过头点地﹐能原谅就得原谅﹐不能得理不饶人。”

  • 殺害-汉语大词典

    殺害

    【1】谓为了不正当的目的杀人致死。《後汉书·董卓传》:“{遂}等稍争權利﹐更相殺害﹐其諸部曲並各分乖。”{巴金}《新生·五月二十六日》:“人家不会杀害她们﹐她们没有罪。”{唐}{刘知幾}《史通·暗惑》:“毒味經時﹐無復殺害。”《英烈传》第六一回:“决不許妄行殺害﹐荼毒生靈。”

  • 殺人不眨眼-汉语大词典

    殺人不眨眼

    【1】形容极其残暴。《水浒传》第五回:“他是個殺人不眨眼魔君﹐你如何能够得他回心轉意?”《五灯会元·青原下九世·圆通缘德禅师》:“{曹翰}征{胡則}﹐渡江入{廬山}寺﹐{緣德}淡坐如常。{翰}曰:‘汝不聞殺人不眨眼將軍乎?’{德}熟視曰:‘汝安知有不懼生死和尚耶?’”《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七回:“他那殺人不眨眼的野性﹐忽然高興﹐又殺個把人來頑頑。”{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土豪劣绅势盛时﹐杀农民真是杀人不眨眼。”

  • 殺黑-汉语大词典

    殺黑

    【1】方言。指天刚黑的时候。{沈从文}《贵生》:“五爷纳宠﹐是{桥头}{浦市}人的女儿﹐看好了日子﹐今晩进门﹐要大家杀黑前去帮忙﹐抬轿子接人。”

  • 殺場-汉语大词典

    殺場

    【1】指战场。{元}{关汉卿}《拜月亭》第二折:“眼前是殺場﹐刀劒明晃晃﹐士馬鬧荒荒。”{艾芜}《左手行礼的兵士》:“赶快好了﹐又上杀场么?没那么傻!”亦指行刑处决之地。

  • 殺雞焉用牛刀-汉语大词典

    殺雞焉用牛刀

    【1】喻不必大材小用或小题大做。语本《论语·阳货》:“{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水浒传》第八五回:“常言道:‘殺雞焉用牛刀。’哪裏消得正統軍自去。”

  • 殺著-汉语大词典

    殺著

    【1】指象棋中杀死对方将帅的一着棋。【2】最厉害的招数或本领。{明}{李贽}《四书评·论语九》:“{宰我}固不成話﹐{老孔}亦狠﹐著著都是殺著﹐{宰我}當日如何當得起。”

  • 殺生-汉语大词典

    殺生

    【1】砍伐。《荀子·王制》:“故養長時﹐則六畜育;殺生時﹐則草木殖。”{杨倞}注:“殺生﹐斬伐。”【2】宰杀动物。{金}{元好问}《续夷坚志·狐锯树》:“汝家父子﹐驢羣相似﹐不肯做莊農﹐只學殺生。”《管子·海王》:“〔{桓公}曰:〕‘吾欲籍於六畜。’{管子}對曰:‘此殺生也。’”【3】生杀。谓主宰生死。《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權}疾困”{裴松之}注引{三国}{吴}{韦昭}《吴书》:“{權}詔有司諸一統於{恪}﹐惟殺生大事然後以聞。”{汉}{桓宽}《盐铁论·除狭》:“垂青繩﹐擐銀龜﹐擅殺生之柄﹐專萬民之命。”《管子·七法》:“予奪也﹑險易也﹑利害也﹑難易也﹑開閉也﹑殺生也﹐謂之決塞。”【4】佛家用以指杀害生灵。{宋}{朱翌}《猗觉寮杂记》卷下:“士大夫學佛不殺生﹐固善事。”{郭澄清}《大刀记》第一章:“〔我〕又是信佛教的﹐像杀生害命这种事﹐从来没有想过。”{晋}{袁宏}《後汉纪·明帝纪下》:“佛者{漢}言覺﹐將悟羣生也。其教以修善慈心爲主﹐不殺生﹐專務清浄﹐其精者號爲‘沙門’。”

  • 殺人不見血-汉语大词典

    殺人不見血

    【1】杀人不露痕迹。比喻以阴险毒辣的手段害人。{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六:“堂堂八尺軀﹐莫聽三寸舌﹐舌上有龍泉﹐殺人不見血。”{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六:“‘{满洲国}’大地主﹐杀人不见血。”《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十回:“這個官竟然不是人做的﹐頭一件先要學會了卑污苟賤﹐才可以求得着差使﹐又要把良心擱過一邊﹐放出那殺人不見血的手段﹐才弄得着錢。”

  • 殺材-汉语大词典

    殺材

    【1】见“殺才”。

  • 殺傷力-汉语大词典

    殺傷力

    【1】指武器的杀伤威力。{吴运铎}《把一切献给党·我们的平射炮》:“我骑着马跑到前方﹐实地查看大炮杀伤力。”

  • 殺雞兒抹脖子-汉语大词典

    殺雞兒抹脖子

    【1】见“殺雞扯脖”。

  • 殺戮-汉语大词典

    殺戮

    亦作“[殺僇]”【1】杀害;屠杀。{鲁迅}《华盖集·“碰壁”之後》:“从不像我似的常常‘碰壁’的青年学生的眼睛看来﹐{中国}也就如此之黑暗么?然而他们仅有微弱的呻吟﹐然而一呻吟就被杀戮了!”《水浒传》第五四回:“今又將{高唐州}官民殺戮一空﹐倉廒庫藏﹐盡被擄去。”《书·吕刑》:“殺戮無辜﹐爰始淫爲劓﹑刵﹑椓﹑黥。”{清}{侯方域}《司成公家传》:“{天啓}間﹐公爲編修﹐而宦者{魏忠賢}竊政﹐日殺僇士大夫不附己者。”{唐}{杜甫}《佳人》诗:“兄弟遭殺戮﹐官高何足論!”《吕氏春秋·论人》:“昔上世之亡主﹐以罪爲在人﹐故日殺僇而不止﹐以至於亡而不悟。”

  • 殺坯-汉语大词典

    殺坯

    亦作“[殺胚]”【1】方言。犹言该死的。《官场现形记》第四十回:“{瞿太太}不由分説﹐一面下轎﹐一面就直着嗓子喊道:‘叫那殺坯出來!我同他説話!’”{茅盾}《一个够程度的人》:“死尸﹐杀胚!看你死在这里过一世﹐才是有种的!”

  • 殺掠-汉语大词典

    殺掠

    【1】见“殺略”。

  • 殺地-汉语大词典

    殺地

    【1】犹死地。军事上指极为不利的地形。{银雀山}{汉}墓竹简《孙膑兵法·地葆》:“絶水﹑迎陵﹑逆溜﹑居殺地﹑迎衆樹者﹐鈞舉也﹐五者皆不勝。”【2】占卜中一个方位的名称。{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造神麴并酒》:“日未出時﹐面向殺地﹐汲水二十斛。”

  • 殺氣騰騰-汉语大词典

    殺氣騰騰

    【1】谓杀伐之气很盛。形容气势凶狠。《封神演义》第七五回:“{李靖}刀寒光燦燦;{韋護}杵殺氣騰騰。”{元}{尚仲贤}《气英布》第四折:“殺氣騰騰散遠空﹐一聲傳語似金鐘。”{李挺}《密林星火》:“这时﹐清乡团已经在{兴国}城内大肆逮捕和屠杀我们的同志了﹐街上一片杀气腾腾。”

  • 殺縛-汉语大词典

    殺縛

    【1】斩杀束缚。{唐}{杜甫}《有事于南郊赋》:“奔烏攫之黝蟉﹐徒有勢於殺縛。”【2】犹缀合。{清}{梅曾亮}《陈拜乡诗序》:“故其詩清曠邁俗﹐而殺縛事實﹐詞與事稱﹐非博覽精擇﹐一資爲詩者不能也。”

  • 殺厲-汉语大词典

    殺厲

    【1】杀戮染有疫病的人。《礼记·檀弓下》:“{吴}侵{陳}﹐斬祀殺厲。”{郑玄}注:“厲﹐疫病。”《新唐书·萧俛传》:“夫以仁討不仁﹐以義討不義﹐先招懷﹐後掩﹐故有不殺厲﹐不禽二毛﹐不犯田稼﹐其救人如免水火﹐此必勝術也。”

  • 殺戒-汉语大词典

    殺戒

    【1】戒杀生;禁止杀生的戒律。《再生缘》第二五回:“真人點首稱知道﹐殺戒開時就逞兇。”{宋}{苏轼}《歧亭》诗叙:“則以前韻作詩﹐爲殺戒以遺{季常}。”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蒙古起义清方档案·宣统三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旨》:“爾{哲布增丹巴}坐牀已久﹐精通佛理﹐洞達安危﹐諒不至以一念貪嗔輕開殺戒。”

  • 殺剁-汉语大词典

    殺剁

    【1】犹言该杀的﹐该死。叹息之词。{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三:“覷着日頭兒﹐暫時間﹐齋時過。‘殺剁!又不成{紅娘}鄧我?’”

  • 殺伐-汉语大词典

    殺伐

    【1】指杀戮。{郭沫若}《革命春秋·请看今日之蒋介石》:“我们以为他到了{芜湖}必定又有一场杀伐。”《史记·白起王翦列传》:“夫爲將三世者必敗。必敗者何也?必其所殺伐多矣﹐其後受其不祥。”【2】谓严峻﹐果断。《後汉书·冯鲂传》:“爲政敢殺伐﹐以威信稱。”【3】征战﹐讨伐。《後汉书·王符传》:“季世之臣﹐以諂媚主﹐不思順天﹐專杖殺伐。{白起}﹑{蒙恬}﹐{秦}以爲功﹐天以爲賊。”《孟子·滕文公下》:“殺伐用張﹐于{湯}有光。”《隋书·天文志中》:“又爲天獄﹐主殺伐。”【4】大胆泼辣。《红楼梦》第十三回:“從小兒大妹妹玩笑時就有殺伐决斷﹐如今出了閣﹐在那府裏辦事﹐越發歷練老成了。”

  • 殺壞-汉语大词典

    殺壞

    【1】杀死。《水浒传》第六三回:“若將這兩個一時殺壞﹐誠恐寇兵臨城……深爲未便。”{元}{李寿卿}《伍员吹箫》第一折:“〔{楚平公}〕將{伍奢}並家屬盡皆拏來殺壞了。”

  • 殺決-汉语大词典

    殺決

    【1】处死。{汉}{应劭}《风俗通·过誉·度辽将军安定皇甫规》:“〔{皇甫規}〕顧弟﹐私也;離局﹐姦也;誘巧﹐詐也;畏舟﹐慢也。四罪是矣﹐殺決可也。”

  • 殺威棒-汉语大词典

    殺威棒

    【1】旧时犯人收监前﹐常先施以棒打﹐使其慑服﹐称“殺威棒”。{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三折:“别過枷梢來﹐打三下殺威棒。”《水浒传》第九回:“{太祖武德皇帝}留下舊制:新入配軍須吃一百殺威棒。”{元}{李致远}《还牢末》第二折:“舊規犯人入牢﹐先吃三十殺威棒。”【2】泛指逼人慑服的殴打。{元}{高文秀}《黑旋风》第三折:“牢子云:‘入牢先吃三十殺威棍。’”《说唐》第七回:“凡有解到罪人﹐先打一百殺威棍﹐十人解進﹐九死一生。”{沈从文}《新与旧》:“尤其是那四十下杀威棍﹐对于一个刽子手似乎更有意义。”《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説聲未畢﹐{韋氏}已到﹐按在地上﹐先打三百殺威棒。”亦称“[殺威棍]”。{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一折:“當初{趙}家姐姐勸我不聽﹐果然進的門來﹐打了我五十殺威棒。”

  • 殺價-汉语大词典

    殺價

    【1】指不合理地压低价格。《官场现形记》第五回:“{三荷包}聽了滿心歡喜﹐心想這可由我殺價﹐這叫做‘裏外兩賺’。”{方之}《内奸》:“〔{田有信}〕话虽不多﹐肚里有货﹐什么掺水掺假﹑抬价杀价的把戏﹐都瞒不过他的眼。”

  • 殺雞駭猴-汉语大词典

    殺雞駭猴

    【1】比喻惩罚一人以恐吓或警戒其他人。《袁世凯演义》第二回:“{光绪}因朝廷守旧大臣抗拒他的命令﹐百般阻挠新政﹐正在气头上﹐便采取‘杀鸡吓猴’的手段﹐传旨革去{文悌}的御史之职。”《官场现形记》第五三回:“俗話説得好﹐叫做‘殺雞駭猴’﹐拏雞子宰了﹐那猴兒自然害怕。”亦作“[殺鷄嚇猴]”。

  • 殺機-汉语大词典

    殺機

    【1】致死之道。《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六:“美色從來有殺機﹐况同釋子講于飛。”{唐}{李涉}《咏古》:“順天行殺機﹐所向協良謀。”{郑文光}《夜渔记》:“在那深绿色的海水下面﹐看不见的旋涡在此起彼伏﹐沉默的海孕育着杀机。”《阴符经》上篇:“天發殺機﹐龍蛇起陸。”【2】欲加杀害之心。{鲁迅}《故事新编·奔月》:“从愤怒里又发了杀机﹐圆睁着眼睛。”{唐}{司空图}《歌者》诗之六:“胸中免被風波撓﹐肯爲螳螂動殺機。”

  • 殺身成仁-汉语大词典

    殺身成仁

    【1】指儒家为了“仁”的最高道德准则而不惜舍弃生命。语本《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后泛指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生命。{唐}{刘知幾}《史通·人物》:“斯並命代大才﹐挺生傑出﹐或陳力就列﹐功冠一時;或殺身成仁﹐聲聞四海。”{清}{姚莹}《再与方植之书》:“古有毁家紓難﹐殺身成仁者﹐彼獨非丈夫耶?”{夏衍}《秋瑾传》第三幕:“杀身成仁﹐是革命党的本色。”《後汉书·班彪传论》:“然其論議常排死節﹐否正直﹐而不敍殺身成仁之爲美﹐則輕仁義﹐賤守節愈矣。”

  • 殺毒-汉语大词典

    殺毒

    【1】去除毒性。{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一·荠苨》集解引{陶弘景}曰:“薺苨根莖都似人參﹐而葉小異﹐根味甜絶﹐能殺毒。以其與毒藥共處﹐毒皆自然歇。”【2】毒殺。《後汉书·桓帝纪》:“{梁冀}姦暴﹐濁亂王室。{孝質皇帝}聰敏早■﹐{冀}心懷忌畏﹐私行殺毒。”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