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一个集成语、谚语、俗语、俚语、俏皮话、歇后语分享学习网站,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好学之士,齐心合力,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文化

文化(文化)是什么意思

  • 文明 文化-近义词应用词典

    文明 文化

    wénhuà

    【文明】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和具有较高文化的。如:

    1.地中海沿岸被称为西方文明的摇篮。

    【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教育、科学、文艺等。如:

    2.中国人被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

    3.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辨析:“文明”指具有较高文化的,反义词是“野蛮”,如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文明国家、文明礼貌。“文化”指人类的知识和用这些知识创造出来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化人、文化宫、文化馆,文化生活等。它又指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的知识,如文化水平,学习文化。

  • 大文化-汉语惯用语辞典

    大文化dà wén huà

    指综合教育、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科技辅导、法制讲座、旅游观光、时事宣传等内容的农村文化活动。《人民日报》2001.4.3“农村文化由小文化向大文化发展,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决定的,是经济、社会、文化相谐发展的例证,这是社会的进步。”

  • 东方文化-现代汉语大词典

    东方文化dōng fāng wén huà

    【释义】:

    泛指中国、印度、埃及等东方文明古国的悠久文化。陈独秀《科学与人生观》:“慢说工厂里体力工人了,就是商务印书馆月薪二三十元的编辑先生,日愁衣食不济,那有如许闲情像张君劢梁启超高谈什么精神文明,东方文化。”

  • 仰韶文化-现代汉语大词典

    仰韶文化yǎng shào wén huà

    【释义】:

    中国新石器时代的文化。1921年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分布于黄河中上游。生产工具主要是磨制石器,有石刀、石斧、石铲、石锄等。经济以锄耕农业为主,辅以狩猎和畜牧业。陶器中常有彩陶出现,故又称为“彩陶文化”。其年代约为公元前5000~前3000年。

  • 印纹陶文化-现代汉语大词典

    印纹陶文化yìn wén táo wén huà

    【释义】:

    我国东南地区的一种古代文化。以表面拍印几何形花纹的陶器为主要特征,故名。主要分布在广东、台湾、福建、湖南、湖北、江西、浙江、江苏等地。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晚期,主要流行于商周时期,延续时间较长,而且各地区文化的面貌也不相同。

  • 大文化-现代汉语大词典

    大文化dà wén huà

    【释义】:

    指包括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体育等在内的全方位文化,以满足全体人民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求乐、求知、求美、求富的要求为内涵。《人民日报》1987.10.8:“群众文化活动正从单一的文化娱乐型的‘小文化’,向科教文卫体等相互联系的‘大文化’发展。”

  • 小文化-现代汉语大词典

    小文化xiǎo wén huà

    【释义】:

    指单一的文化娱乐型的群众文化生活。《文汇报》1986.4.7:“天津市群众文化事业从单纯文娱活动的‘小文化’向综合性、社会性的‘大文化’发展。”

  • 彩陶文化-现代汉语大词典

    彩陶文化cǎi táo wén huà

    【释义】:

    见“仰韶文化”。

  • 河姆渡文化-现代汉语大词典

    河姆渡文化hé mǔ dù wén huà

    【释义】:

    我国长江中下游新石器时代的早期文化。典型遗址为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遗址的三、四层。发现了“干栏”式建筑遗迹,具有相当成熟的木构技术。生产工具有石斧、石凿、骨耜、骨镞等。陶器为黑陶,造型简单,主要是釜、钵、罐、盆、盘等五种,陶器上广泛应用了绳纹和刻画动植物形象的花纹。同时发现了大量稻谷遗迹,说明农业已成为当时的主要经济部门。还饲养了狗猪和水牛等家畜。

  • 马家浜文化-现代汉语大词典

    马家浜文化mǎ jiā bāng wén huà

    【释义】:

    我国新石器时代的一种文化。是河姆渡文化的继承和发展。1959年首次发现于浙江嘉兴马家浜,故名。陶器以手制的夹砂和泥质红陶为主,器形有钵、盆、罐、壶、豆、鬶、盉、釜、鼎和支座等。石器有斧、铲、刀等。当时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种植籼稻,并饲养猪、狗等家畜,渔猎经济也很发达。其年代约为公元前4750~前3700年。

  • 马家窑文化-现代汉语大词典

    马家窑文化mǎ jiā yáo wén huà

    【释义】:

    黄河上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1923年在甘肃临洮马家窑发现。主要分布于甘肃的洮河、大夏河和青海的湟水流域。经济以原始农业为主,种植黍、粟、大麦、小麦等。家畜有猪、狗、羊等。陶器以彩陶著称。马家窑文化的年代,约为公元前3000年~前2000年。

  • 新文化-现代汉语大词典

    新文化xīn wén huà

    【释义】:

    指基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发展而兴起的新的思想和学术、文艺等。鲁迅《肥皂》:“他们还嚷什么‘新文化新文化’,‘化’到这样了,还不够?”

  • 新文化运动-现代汉语大词典

    新文化运动xīn wén huà yùn dòng

    【释义】:

    指我国“五四”前后的文化革命运动。五四运动前,主要内容是反对科举,提倡办学校,反对旧学,提倡新学,是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与封建阶级的旧文化的斗争。五四运动后,是无产阶级领导人民大众,在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领域中,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文化革命的一部分。阿英《关于瞿秋白的遗著》:“其他两题,对于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也有许多新的指示。”

  • 文化-现代汉语大词典

    文化wén huà

    【释义】:

    ①指运用文字的能力及具有的书本知识。洪深《电影戏剧表演术》:“因为现代的人所过的不只是一个自然人的生活,他也是一个有文化的人的生活。”②人们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教育、科学、文艺等。曹禺《王昭君》:“他不相信汉朝对待匈奴的诚意,看不起长安文化。”③考古学用语。指同一历史时期的不依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同样的工具、用具,同样的制造技术等,是同一种文化的特征。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

  • 文化人-现代汉语大词典

    文化人wén huà rén

    【释义】:

    文化工作者。也泛指知识分子。郭沫若《洪波曲》:“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文化人下了乡,受着了老百姓的熏陶,使先天带着舶来气质的新文化本身换上了民族气质。”

  • 文化大革命-现代汉语大词典

    文化大革命wén huà dà gé mìng

    【释义】:

    1966年5月到1976年10月由毛泽东错误发动和领导,被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1976年9月毛泽东逝世后,江青反革命集团加紧夺取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的阴谋活动。10月上旬中共中央政治局毅然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灾难。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全面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 文化生活-现代汉语大词典

    文化生活wén huà shēng huó

    【释义】:

    指阅读、写作、文娱、体育及其他艺术方面的活动。徐银斋《胡琴的风波》:“为了广大社员过好文化生活,目前我们自己找点副业…以后再想别的办法吧。”

  • 文化买办-现代汉语大词典

    文化买办wén huà mǎi bàn

    【释义】:

    指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里贩卖外国资本主义文化,为帝国主义文化侵略服务的反动文人。

  • 文化沙漠-现代汉语大词典

    文化沙漠wén huà shā mò

    【释义】:

    指人类精神财富遭到轻视,文化生活显得十分贫乏的地方。《报刊文摘》1985.12.24:“过去人们把香港称作文化沙漠。理由很简单,它重商轻文。”

  • 文化夜市-现代汉语大词典

    文化夜市wén huà yè shì

    【释义】:

    指为了满足人民精神生活的需求而开办的夜市,如提供阅览、游艺、观看影视和文艺演出的场所,开设文艺、音乐茶座等。《光明日报》19847.14:“现在,广大群众要求丰富八小时以外的业余文化生活的呼声越来越高。开办文化夜市正是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

  • 文化衫-现代汉语大词典

    文化衫wén huà shān

    【释义】:

    一种印有字句的圆领汗衫。《人民日报》1991.1012:“演员和节目主持人,身上那一件件印有‘风雨同舟’大红字样的文化衫,使台上台下,北京和灾区群众的心连在了一起。”

  • 文化参赞-现代汉语大词典

    文化参赞wén huà cān zàn

    【释义】:

    使馆中负责同驻在国文化部门联系、交涉的外交官。职责是报告驻在国的文化方面的情况,组织两国的文化交流。

  • 文化宫-现代汉语大词典

    文化宫wé n huà gōng

    【释义】:

    规模较大、设备较好的文化娱乐场所,多设有影剧院、游艺厅、图书室等。如:劳动人民文化宫。

  • 文化馆-现代汉语大词典

    文化馆wén huà guǎn

    【释义】:

    为开展和辅导群众文化活动而设立的机构,也是群众进行学习和文娱活动的场所。

  • 文化遗产-现代汉语大词典

    文化遗产wén huà yí chǎn

    【释义】:

    人类历史遗留下来的精神财富的总称。周恩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会议上的讲话》:“历史的发展总是今胜于古,但是古代总有一些好的东西值得继承。所以毛主席要我们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批判地吸收其中的一切有益的东西。”

  • 龙山文化-现代汉语大词典

    龙山文化lóng shān wén huà

    【释义】:

    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晚于仰韶文化。1928年首次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城子崖,因而得名。龙山文化分布广,西起陕西,东至海滨,北达辽东半岛,南到江苏,包括以黄河中下游为中心的广大地区。龙山文化属于父系氏族公社阶段。遗物中常有黑而亮的陶器,故又称黑陶文化。

  • 齐家文化-现代汉语大词典

    齐家文化qí jiā wén huà

    【释义】:

    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早期的文化。1924年在甘肃和政齐家坪发现。主要分布在甘肃洮河、大夏河、渭河上游和青海湟水流域。生产工具以石器为主,也发现用红铜或青铜制作的工具和装饰品。陶器以细泥红陶和夹沙红陶为主。其年代约为公元前2000年。

  • 良渚文化-现代汉语大词典

    良渚文化liáng zhǔ wén huà

    【释义】:

    江浙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因1936年最先发现于浙江余杭良渚镇而得名。主要分布在浙江北部和江苏南部。距今约四、五千年。陶器以夹细沙的灰黑陶和泥质灰胎黑皮陶为主,普遍采用轮制,造型精致。磨制石器工具有镞、矛、锛、镰、穿孔刀、穿孔斧等。有大量玉器。农业相当发达。一般认为,良渚文化应是马家浜文化的继续和发展。

  • 黑陶文化-现代汉语大词典

    黑陶文化hēi táo wén huà

    【释义】:

    即龙山文化。

  • 仰韶文化-汉语大词典

    仰韶文化

    【1】{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一种文化。1921年首先发现于{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故名。分布在{黄河}中游及其支流{渭河}﹑{汾河}﹑{伊水}﹑{洛水}﹑{卫河}等广大地区内。距今约有五六千年。属母系氏族公社制的繁荣时期。因其遗存文物中常有彩陶,故亦曾被称作“彩陶文化”。

  • 印紋陶文化-汉语大词典

    印紋陶文化

    【1】我国东南地区的一种古代文化。以表面拍印几何形花纹的陶器为主要特征,故名。主要分布在{广东}﹑{台湾}﹑{福建}﹑{湖南}﹑{湖北}﹑{江西}﹑{浙江}﹑{江苏}等地。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晩期,主要流行于{商}{周}时期,延续时间较长,而且各地区文化的面貌也不相同。

  • 寺洼文化-汉语大词典

    寺洼文化

    【1】{中国}原始社会晩期的一种文化。最初发现于{甘肃}{临洮}{寺洼山},故名。主要分布在{甘肃}{临洮}以南至{会川}之间{洮河}两岸一带。以马鞍形侈口平底的陶器为基本特征,已出现铜器。年代约当于中原的{周}代,可能是{氐}﹑{羌}族的原始文化。

  • 大汶口文化-汉语大词典

    大汶口文化

    【1】我国新石器时代的一种文化。1959年首次在{山东}{宁阳}{堡头村}发现﹐主要分布在{鲁}西南和{苏北}地区。因发现遗址位于{堡头村}和{泰安}{大汶口}一带﹐故名。生产工具以磨制石器为主﹐骨﹑角﹑牙器也多精致﹐陶器以夹砂红陶和泥质红陶为主﹐也有灰陶﹑黑陶和少量硬质白陶。遗址中发现氏族公共葬地﹐各墓之间随葬品多寡悬殊﹐晩期可见男女合葬现象。大汶口文化约始于公元前4500年﹐至公元前2500年前后过渡为龙山文化。

  • 彩陶文化-汉语大词典

    彩陶文化

    【1】见“仰韶文化”。

  • 東方文化-汉语大词典

    東方文化

    【1】泛指{中国}﹑{印度}﹑{埃及}等东方文明古国的悠久文化。{陈独秀}《科学与人生观》序:“慢说工厂里体力工人了﹐就是商务印书馆月薪二三十元的编辑先生﹐日愁衣食不济﹐那有如许闲情像{张君勱}{梁启超}高谈什么精神文明﹐东方文化。”{瞿秋白}《饿乡纪程》五:“{托尔斯泰}等崇拜东方文化说盛传﹐{欧}{美}大战后思想破产而向东方呼吁﹐重新引动了{中国}人的傲慢心。”

  • 河姆渡文化-汉语大词典

    河姆渡文化

    【1】我国{长江}中下游新石器时代的早期文化。典型遗址为{浙江省}{馀姚县}{河姆渡}遗址的三﹑四层。发现了“干栏”式建筑遗迹,梁柱间用榫卯接合,地板用企口板密拼,具有相当成熟的木构技术。生产工具有伐木用的石斧﹑石凿,农耕用的骨耜和狩猎用的骨镞等。陶器为黑陶,造型简单,主要是釜﹑钵﹑罐﹑盆﹑盘等五种,有类似鼎足的支座,但没有豆﹑鼎等器,陶器上广泛应用了绳纹和刻画动植物形象的花纹。同时发现了大量稻谷遗迹,说明农业已成为当时的主要经济部门。还饲养了狗﹑猪和水牛等家畜。据碳-14法测定,{河姆渡}三﹑四层的年代,约为公元前四千八百多年。

  • 新文化運動-汉语大词典

    新文化運動

    【1】指我国“五四”前后的文化革命运动。五四运动前﹐主要内容是反对科举﹐提倡办学校﹐反对旧学﹐提倡新学﹐是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与封建阶级的旧文化的斗争。五四运动后﹐是无产阶级领导人民大众﹐在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领域中﹐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文化革命的一部分。{阿英}《关于瞿秋白的遗著》:“其他两题﹐对于{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也有许多新的指示。”{朱自清}《文学的标准与尺度》:“{大清帝国}改了{中华民国}﹐新文化运动新文学运动配合着五四运动画出了一个新时代。”

  • 新文化-汉语大词典

    新文化

    【1】指基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发展而兴起的新的思想和学术﹑文艺等。{鲁迅}《彷徨·肥皂》:“他们还嚷什么‘新文化新文化’﹐‘化’到这样了﹐还不够?”《解放日报》1946.5.4:“新文化战士及青年为之而捐躯的数目﹐在{中}外古今历史上是没有先例的。”

  • 文化買辦-汉语大词典

    文化買辦

    【1】指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里贩卖外国资本主义文化﹐为帝国主义文化侵略服务的反动文人。

  • 文化-汉语大词典

    文化

    【1】指运用文字的能力及具有的书本知识。{洪深}《电影戏剧表演术》第二章:“因为现代的人所过的不只是一个自然人的生活﹐他也是一个有文化的人的生活。”【2】人们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教育﹑科学﹑文艺等。{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三:“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曹禺}《王昭君》第二幕:“他不相信{汉}朝对待{匈奴}的诚意﹐看不起{长安}文化。”【3】考古学用语。指同一历史时期的不依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同样的工具﹑用具﹐同样的制造技术等﹐是同一种文化的特征。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4】文治教化。{前蜀}{杜光庭}《贺鹤鸣化枯树再生表》:“修文化而服遐荒﹐耀武威而平九有。”{汉}{刘向}《说苑·指武》:“凡武之興﹐爲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後加誅。”{晋}{束晳}《补亡诗·由仪》:“文化内輯﹐武功外悠。”《花月痕》第四七回:“爾詐爾虞﹐如鬼如蜮﹐梗兩朝之文化﹐勞九伐之天威。”{元}{耶律楚材}《太阳十六题》诗之七:“垂衣端拱愧佳兵﹐文化優遊致太平。”

  • 文化館-汉语大词典

    文化館

    【1】为开展和辅导群众文化活动而设立的机构﹐也是群众进行学习和文娱活动的场所。

  • 文化宫-汉语大词典

    文化宫

    【1】规模较大﹑设备较好的文化娱乐场所﹐多设有影剧院﹑游艺厅﹑图书室等。如:劳动人民文化宫。

  • 文化生活-汉语大词典

    文化生活

    【1】指阅读﹑写作﹑文娱﹑体育及其他艺术方面的活动。{徐银斋}《胡琴的风波》:“为了广大社员过好文化生活﹐目前我们自己找点副业……以后再想别的办法吧。”

  • 文化人-汉语大词典

    文化人

    【1】文化工作者。亦泛指知识分子。{郭沫若}《洪波曲》第八章一:“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文化人下了乡﹐受着了老百姓的熏陶﹐使先天带着舶来气质的新文化本身换上了民族气质。”{邹韬奋}《抗战以来》五四:“‘文化人’这个名词有人觉得不恰当﹐以‘文化工作者’这个名词较妥﹐但因为大家说得顺口﹐就用用吧。”

  • 文化參贊-汉语大词典

    文化參贊

    【1】驻外使馆中负责同驻在国联系处理文化事务的高级外交官。

  • 文化遺産-汉语大词典

    文化遺産

    【1】人类历史遗留下来的精神财富的总称。{周恩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会议上的讲话》:“历史的发展总是今胜于古﹐但是古代总有一些好的东西值得继承。所以{毛主席}要我们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批判地吸收其中的一切有益的东西。”

  • 馬家浜文化-汉语大词典

    馬家浜文化

    【1】我国新石器时代的一种文化。是河姆渡文化的继承和发展。1959年首次发现于{浙江}{嘉兴}{马家浜},故名。陶器以手制的夹砂和泥质红陶为主,器形有钵﹑盆﹑罐﹑壶﹑豆﹑鬶﹑盉﹑釜﹑鼎和支座等。石器有斧﹑铲﹑刀等。当时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种植籼稻,并饲养猪﹑狗等家畜,渔猎经H也很发达。其年代约为公元前4750-前3700年。

  • 馬家窑文化-汉语大词典

    馬家窑文化

    【1】我国新石器时代晩期的一种文化。1923年首次发现于{甘肃}{临洮}{马家窑},故名。生产以农业为主,使用石器和骨器。陶器常绘有黑色的花纹,图案与仰韶文化的彩陶不同。其年代约为公元前3000-前2000年。

  • 黑陶文化-汉语大词典

    黑陶文化

    【1】我国新石器时代晩期的一种文化,晩于仰韶文化。因遗物中常有黑而亮的陶器而称为黑陶文化。又因其最早发现于{山东}{济南}附近的{龙山镇},故也称龙山文化。

  • 龍山文化-汉语大词典

    龍山文化

    【1】{中国}新石器时代晩期的一种文化。晩于仰韶文化。1928年首次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城子崖},因而得名。龙山文化分布广,西起{陕西},东至海滨,北达{辽东半岛},南到{江苏},包括以{黄河}中下游为中心的广大地区。龙山文化属于父系氏族公社阶段。遗物中常有黑而亮的陶器,故又称黑陶文化。参阅{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一编第二章第一节。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