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一个集成语、谚语、俗语、俚语、俏皮话、歇后语分享学习网站,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好学之士,齐心合力,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方外

方外(方外)是什么意思

  • 方外-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方外fāng wài

    【释义】:

    世外,即世俗之外。方,指大地。《庄子·大宗师》:“孔子曰:‘彼游方之外者也,而丘游方之内者也。’”三国·魏·曹植《七启》:“俯倚金较,仰抚翠盖,雍容暇豫,娱志方外。”亦指神仙居住之处。见“仙境”条。也指边远地区。

  • 方外交-汉语惯用语辞典

    方外交fāng wài jiāo

    见“方外友”。

  • 方外客-汉语惯用语辞典

    方外客fāng wài kè

    见“方外人”。

  • 方外侣-汉语惯用语辞典

    方外侣fāng wài lǚ

    见“方外友”。

  • 方外人-汉语惯用语辞典

    方外人fāng wài rén

    指不涉尘世或不拘世俗礼法的人。多指僧、道、隐者。宋李颀《古今诗话·诗瓢》:“唐末蜀州有唐求,放旷疏逸,方外人也。”施蛰存《鸠摩罗什》:“简直不像一个方外人呢。”也说“方外士”、“方外客”。《南史·谢澹传》:”帝以为澹方外士,不宜规矩绳之。”宋王安石《招约之职方并示正甫书记》:“岂无方外客,于此停高躅。”

  • 方外士-汉语惯用语辞典

    方外士fāng wài shì

    见“方外人”。

  • 方外游-汉语惯用语辞典

    方外游fāng wài yóu

    指寻仙访道。唐王武陵《宿慧山寺》:“赋诗道意,以纪方外之游。”

  • 方外友-汉语惯用语辞典

    方外友fāng wài yǒu

    指不涉尘世的朋友。多指僧、道、隐者。《新唐书·隐逸传·田游岩》:“(游岩)蚕衣耕食,不交当世,惟与韩法昭、宋之问为方外友。”也说“方外交”、“方外侣”。明谢应芳《瑞竹轩记》.“予辟地甫里,与径山寿上人为方外交。”唐皎然《春夜期裴都曹济集心上人院不至》:“逍遥方外侣,荏苒府中情。”

  • 方外-现代汉语大词典

    方外fāng wài

    【释义】:

    ①区域、范围之外。特指我国以外的地方。如:泽及方外。②世外。指仙境或僧道的生活环境。如:方外之人。

  • 直内方外-汉语大词典

    直内方外

    【1】语出《易·坤》:“君子敬以直内,義以方外。”谓内心正直﹑行事方正。《朱子全书·论语》:“容貌辭氣之間﹐正學者持養用力之地……若是就此持養﹐發禁躁妄﹐動必温恭﹐只要體當自家直内方外之實事﹐乃是爲己之切﹐求仁之要﹐復何病乎!”

  • 方外客-汉语大词典

    方外客

    【1】即方外人。{宋}{王安石}《招约之职方并示正甫书记》诗:“豈無方外客﹐於此停高躅。”{清}{金农}《僦居玉溪与无闷讲师精蓝相近屡过率赠》诗:“消受佛香方外客﹐潛通茶夢定中天。”

  • 方外友-汉语大词典

    方外友

    【1】不涉尘世的朋友。多指僧﹑道﹑隐者。《新唐书·隐逸传·田游岩》:“〔{游巖}〕蠶衣耕食﹐不交當世﹐惟與{韓法昭}﹑{宋之問}爲方外友。”{宋}{惠洪}《冷斋夜话》卷十:“{趙悦道}休官歸{三衢}﹐作高齋而居﹐禪誦精嚴﹐如老爛頭陀。與{鍾山}{佛慧禪師}爲方外友。”

  • 方外-汉语大词典

    方外

    【1】区域﹑范围之外。方位之外。《管子·幼官》:“和好不基﹐貴賤無司﹐事變日至﹐此居於圖東方方外。”【2】京畿之外。{宋}{魏泰}《东轩笔录》卷八:“{明肅太后}臨朝﹐一日問宰相曰:‘{福州}{陳絳}﹐贜污狼藉﹐卿等聞否?’{王沂公}對曰:‘亦頗聞之。’太后曰:‘既聞而不劾﹐何也?’{沂公}曰:‘方外之事﹐須本路監司發擿。’”{南朝} {梁}{陆倕}《石阙铭》:“布教都畿﹐班政方外。”【3】世外。指仙境或僧道的生活环境。《淮南子·俶真训》:“〔真人〕騎蜚廉而從敦圄﹐馳於方外﹐休乎宇内。”{唐}{权德舆}《卧病喜惠上人李炼师茅处士见访》诗:“方外三賢人﹐惠然來相親。”{明}{陈汝元}《金莲记·湖赏》:“妾身擬入空門﹐頓把紅妝净洗……敢進斝于舟中﹐願締盟于方外。”《楚辞·远游》:“覽方外之荒忽兮﹐沛罔象而自浮。”【4】使身外事物合乎规范。{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上:“名雖不同﹐功夫只是一事﹐就如《易》言:‘敬以直内﹐義以方外。’”《易·坤》:“君子敬以直内﹐義以方外。”{孔颖达}疏:“‘義以方外’者﹐用此義事以方正外物。”【5】世俗礼法之外。{三国} {魏}{曹植}《七启》:“俯倚金較﹐仰撫翠蓋。雍容暇豫﹐娱志方外。”{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阮}({阮籍})方外之人﹐故不崇禮制;我輩俗中人﹐故以儀軌自居。”《文子·精诚》:“{老子}曰:‘若夫聖人之游也﹐即動乎至虚﹐游心乎太無﹐馳于方外……不拘于世﹐不繫于俗。’”{宋}{陆游}《白发》诗:“平昔樂方外﹐固與功名疏。”【6】指方外之人。即僧﹑道。{清}{黄钧宰}《金壶浪墨·南巡盛典》:“學士文人﹑布衣方外之屬﹐進書獻畫﹐望澤希榮。”{宋}{钱易}《南部新书》乙:“{顧況}志尚疎逸﹐近于方外。”【7】域外;边远地区。《魏书·程骏传》:“今天下雖謐﹐方外猶虞。”《史记·三王世家》:“遠方殊俗﹐重譯而朝﹐澤及方外。”

  • 方外人-汉语大词典

    方外人

    【1】不涉尘世或不拘世俗礼法的人。多指僧﹑道﹑隐者。{宋}{李颀}《古今诗话·诗瓢》:“{唐}末{蜀州}有{唐求}﹐放曠踈逸﹐方外人也。”{明}{方孝孺}《失砚叹》诗:“少時得之方外人﹐四座傳翫皆歎息。”《老残游记》第十五回:“我輩都是同官﹐不好得罪他的;{補翁}是方外人﹐無須忌諱。”

  • 方外交-汉语大词典

    方外交

    【1】即方外友。{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六·老僧》:“昔侍御與貧道爲方外交。”{明}{谢应芳}《瑞竹轩记》:“予辟地{甫里}﹐與{徑山}{壽上人}爲方外交。”{清}{黄轩祖}《游梁琐记·顾嘉蘅》:“生樂之﹐約爲方外交。”

  • 方外司馬-汉语大词典

    方外司馬

    【1】称官居司马而不拘世俗礼法之人。{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简傲》:“〔{桓温}〕引{奕}爲司馬。{奕}既上﹐猶推布衣交。在{温}坐﹐岸幘嘯詠﹐無異常日。{宣武}每曰:‘我方外司馬。’” 《北史·王晞传》:“〔{王晞}〕性閑澹寡欲﹐雖王事鞅掌﹐而雅操不移。在{并州}﹐雖戎馬填閭﹐未嘗以世務爲累。良辰美景﹐嘯詠遨遊﹐登臨山水﹐以談讌爲事﹐人士謂之‘方外司馬’。”

  • 方外侣-汉语大词典

    方外侣

    【1】即方外友。{唐}{皎然}《春夜期裴都曹济集心上人院不至》诗:“逍遥方外侣﹐荏苒府中情。”{清}{朱彝尊}《同郭三满井访崙公即事》诗之三:“故人方外侣﹐往往説{支纖}。”

  • 方外士-汉语大词典

    方外士

    【1】即方外人。《南史·谢澹传》:“帝以爲{澹}方外士﹐不宜規矩繩之。”{明}{袁宗道} 《邹翁寿序》:“翁固未嘗交方外士﹐無所得飱露飲液術也。”

  • 方外之學-汉语大词典

    方外之學

    【1】指佛学。{宋}{真德秀}《敕封慧应大师後记》:“維我{慧應大師}﹐至性自天﹐雖早從方外之學﹐而跬步不忘君父。”{宋}{葛长庚}《日用记》:“予年十有二﹐即知有方外之學。”

  • 方外十友-汉语大词典

    方外十友

    【1】指{唐}初不拘世俗礼法的十位好友。《新唐书·陆馀庆传》:“〔{餘慶}〕雅善{趙貞固}﹑{盧藏用}﹑{陳子昂}﹑{杜審言}﹑{宋之問}﹑{畢構}﹑{郭微}﹑{司馬承禎}﹑釋{懷一}﹐時號‘方外十友’。”

  • 方外遊-汉语大词典

    方外遊

    【1】谓寻仙访道。{唐}{王武陵}《宿慧山寺》诗序:“賦詩道意﹐以紀方外之遊。”{金}{王若虚}《茅先生道院记》:“〔公〕乃棄家爲方外遊。”{元}{汤式}《一枝花·题心远轩》套曲:“不從方外遊﹐且向寰中住。”

  • 遁跡方外-汉语大词典

    遁跡方外

    【1】犹言避世隐居于僧道中。{清}{顾文彬}《过云楼书画记·衡山补图元贤深翠轩诗文卷》:“餘如{惟信}﹑{王忱}﹑{金愷}﹑{秦衡}﹑{陸敍}﹐類皆{元}季遺民﹐或逃名宇内﹐或遁跡方外﹐並不欲以姓字傳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