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山(方山)是什么意思
方山冠-古文观止词典
方山冠fāng shān guàn
【词性】:名词
汉代祭祀宗庙时,乐舞者所戴的帽子(1)。《方山子传》: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这不就是古代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
方山子-古文观止词典
方山子fāng shān zǐ
【词性】:名词
宋时陈慥,字季常,晚年隐居光州(即今河南潢川县)和黄州(即今湖北黄冈县)间,不与世间相闻,人莫能识之,见其所戴帽子,方耸而高,似古之方山冠,因称他为方山子(8)。《方山子传》: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方山子,是光州、黄州间山里隐居的人。《方山子传》:因谓之方山子。——因此称他为方山子。《方山子传》:前十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十九年前,我在岐山下,见到方山子带两个骑马的仆人,自己挂着两袋箭,到西山游玩。
方山子传-古文观止词典
方山子传
【说明】:
方山子家有万贯,“世有勋阀”,却不慕富贵,鄙夷仕途,隐居山林,使苏轼大为赞赏,因此他特为之立传,表现出方山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和自甘贫贱的精神风貌。文章着墨不多,但注意典型细节的描写,寥寥几笔,方山子的形象就跃然而出,须眉毕现。章法上,起落转换,因势变化,构思精巧,多姿多采。
【原文】: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时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佯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
方山子-汉语大词典
方山子
【1】{宋}{陈慥}的别称。{宋}{苏轼}《方山子传》:“{方山子}﹐{光}{黄}間隱人也……庵居蔬食﹐不與世相聞﹐山中人莫識也。見其所著帽方聳而高﹐曰:‘此豈古方山冠之遺像乎?’因謂之‘方山子’。”
方山冠-汉语大词典
方山冠
【1】古冠名。{汉}代祭宗庙时乐舞人所戴之冠。《资治通鉴·汉昭帝元平元年》:“王嘗見大白犬﹐頸以下似人﹐冠方山冠而無尾﹐以問{龔遂}。”{胡三省}注:“方山冠以五采縠爲之﹐前高七寸﹐後高三寸﹐長八寸﹐樂舞人服之。”{汉}{蔡邕}《独断》卷下:“方山冠以五采縠爲之。{漢}祀宗廟﹐《大予》﹑《八佾樂》﹑《五行》舞人服之。衣冠各從其行之色﹐如其方色而舞焉。”《後汉书·舆服志下》:“方山冠似進賢。”
方山巾-汉语大词典
方山巾
【1】古儒者所戴的软帽。形制似方山冠。{明}{徐咸}《西园杂记》卷上:“{嘉靖}初年﹐士夫間有戴巾者﹐今雖庶民亦戴巾矣;有唐巾﹑程巾﹑坡巾﹑華陽巾﹑和靖巾……方山巾﹑陽明巾﹐巾制各不同。閭閻之下﹐大半服之。”{唐}{李白}《嘲鲁儒》诗:“足著遠遊履﹐首戴方山巾。”
方山-汉语大词典
方山
【1】山名。在今{江苏省}{南京市}东南。传说为{秦始皇}凿断{金陵山}以疏{淮水}处﹐其地四方而峭绝﹐故名。{清}{侯方域}《定鼎说》:“〔{秦}〕鑒觀{秣陵}﹐厥有王氣﹐令朱衣三千之衆﹐鑿立{方山}﹐疏迤水道。”【2】指方山冠。{章炳麟}《杂感》诗之二:“誰教兩犬競呀呀﹐貂尾方山總一家。恨少{舞陽}屠狗侣﹐掃除羣吠在{潼}{華}。”此借指{汉}族文职官僚。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