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於)是什么意思
於-古汉语虚词词典
於wū
叹词
单独成句。表示称颂或感叹。义即“啊”、“呀”。①佥曰:“於!鲧哉!”(《尚书·尧典》)——句义:都说:“呵!鲧〔可以治水〕呀!”②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史记·五帝本纪》)——予:我。拊:拍。
於乎-古汉语虚词词典
於乎wū hū
叹词
单独成句。表示赞美或感叹。义即“啊”、“唉”。也作“於呼”、“於戏”、“於虖”。①於乎!小子!未知臧否。(《诗经·大雅·抑》)——臧否(pǐ):善恶。②於乎!夫齐桓公有大节焉,夫孰能亡之?(《荀子·仲尼》)③於乎!春秋大统之义,吾已悉之,请复以成周之大统明之于今日也。(《南村辍耕录·正统辨》)——大统:统一天下之事业。④於呼,哀哉!我观周道,幽、厉伤之,吾舍鲁何适矣?(《礼记·礼运》)——周道:周王朝的治国之道。⑤於戏!其进听朕命。(《三国志·蜀书·后主传》)——唉!要注意听取我的命令。⑥於虖!吾宗不振久矣。(《柳河东集·送从弟谋归江陵序》)——宗:宗族,家族。
於呼-古汉语虚词词典
於呼wū hū
叹词
见“於乎”。
於戏-古汉语虚词词典
於戏wū hū
叹词
见“於乎”。
於虖-古汉语虚词词典
於虖wū hū
叹词
见“於乎”。
於-古汉语虚词词典
於yú
介词
“於”和“于”是同义词。先秦《周易》、《尚书》、《诗经》等多用“于”,其他书多用“於”,有的则两者并用,后代也如此。汉字简化都作“于”。本书其他条引用古书的“於”多作“于”。
一、“於”和它的宾语一起用于动词前作状语,或用于动词后作补语,表示动作施行或情况发生的处所。义即“在”。①褒於道病死,上闵惜之。(《汉书·王褒传》)——句义:王褒在路上染病而死,国君怜悯惋惜他。②邓攸始避难,於道中弃己子,全弟子。(《世说新语·德行》)——全:保全。③王坐於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孟子·梁惠王上》)④尾生与女子期於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庄子·盗跖》)——期:约会。不去:〔尾生〕不离开原地。
二、引进动作的起始地点或施动之处。义即“从”、“由”。①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老子·第六十四章》)②救民於水火之中,取其残而已矣。(《孟子·滕文公下》)——句义:〔周王出师是为了〕把百姓从水火中解救出来,杀掉残暴的君主罢了。③上知计出於足下也,则安枕而卧。(《汉书·东方朔传》)④家人不解其意,於壁穿中窥之,不见人体,见盆水中有一大鳖。(《搜神记·人化鳖》)——壁穿:墙洞。
三、引进动作到达的处所。义即“到”。①夫子至於是邦也,必闻其政。(《论语·学而》)——是邦:这个国家。其政:该国的政事。②盖上世尝有不葬其亲者。其亲死,则举而委之於壑。(《孟子·滕文公上》)——盖:大概。尝:曾。葬:埋葬。亲:父母亲。委:委弃,抛弃。壑:山沟。
四、引进动作施行或情况发生的时间。义即“在”。①故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於古而不用於今也。(《韩非子·五蠹》)——王(wàng)天下:在天下称王。偃王:周穆王时徐国的君主。②受任於败军之际,奉命於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受任:接受任命。尔来:自这时以来。③子於是日哭,则不歌。(《论语·述而》)——句义:孔子在这天哭过,就不再唱歌。
五、引进动作或情况延续的时间。义即“到”、“至”。①此五君者,所染当,故霸诸侯,功名传于后世。(《墨子·所染》)——所染当:所受的影响好。霸诸侯:在诸侯中做霸主。②主之威盖震海内,功彰万里之外,声名光辉传於千世。(《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六、引进动作施行或情况发生的范围。义即“在……方面”、“在……中”。①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论语·学而》)——敏於事而慎於言:在做事方面要敏捷而在说话方面要谨慎。②荆国有馀於地而不足於民。(《墨子·公输》)③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之,於斯三者何先?”(《论语·颜渊》)——句义:孔子说:“备足食物,备足武器,百姓信任自己。”子贡说:“不得已要去掉一样,在这三样东西中先去掉什么?”④吴人曰:“於周室,我为长。”(《左传·哀公十三年》)——句义:吴国人说:“在周王室中,我们是老大。”
七、引进动作施行或情况出现的原因。义即“因为”、“由于”。①业精於勤,荒於嬉。(《韩昌黎文集·进学解》)——句义:专业因勤奋而精深,因嬉戏怠惰而荒疏。②始得名於文章,终得罪於文章。(《白氏长庆集·与元九书》)
八、引进动作涉及的有关对象。义即“向”。①叶公问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对。(《论语·述而》)——对:回答。②六年,借兵於楚伐魏。(《史记·赵世家》)③二三子有复於子墨子学射者,子墨子曰:“不可。”(《墨子·公孟》)——“二三子”句:几个人中又有向墨子学习射箭的人。
九、引进与动作有关的对象。义即“对于”。①且忠言逆耳利於行,毒药苦口利於病。(《史记·留侯世家》)②臣闻公子季友有工於鲁,大夫赵衰有功於晋,大夫田完有功於齐。(《汉书·张敞传》)③不义而富且贵,於我如浮云。(《论语·述而》)——句义:不合于义便能又富又贵,对于我来说就像浮云。
十、引进动作行为的接受者。义即“给”。①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论语·颜渊》)——句义:自己所不想要的,不要施加给别人。②请勾践女女於王,大夫女女於大夫,士女女於士。(《国语·越语上》)——女於王:嫁给王。
十一、引进协同施行某种动作的有关方面。义即“跟”、“同”。①陈穆公请修好於诸侯,以无忘齐桓之德。(《左传·僖公十九年》)——修好于诸侯:跟诸侯建立友好关系。齐桓:齐桓公。②夫论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谋於众。(《史记·赵世家》)——至德:极高道德。和於俗:同流俗苟合。③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渐与骨肉远,转於僮仆亲。(《全唐诗·崔涂:除夜有怀》)——骨肉:家人。转:转而。僮仆:家童与仆人,泛指跟随的仆人。
十二、引进比较的对象。义即“跟”、“同”。①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自文王在时,旦为子孝,笃仁,异於群子。(《史记·鲁周公世家》)——笃仁:诚实厚道仁爱慈善。②蛮夷习俗虽殊於礼义之国,然其欲避害就利,爱亲戚,畏死亡,一也。(《汉书·赵充国传》)——殊:不同。一:一样。③曹操比於袁绍,则名微而众寡。(《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众:兵众。④晋时民少於今日;王侯第宅,与今日相似。(《洛阳伽蓝记·建阳里》)
十三、引进动作行为的依据。义即“根据”、“按照”。①於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关中民咸知之。(《史记·淮阴侯列传》)——於诸侯之约:按照诸侯之间的约定。咸:都,皆。②於臣之计,先诛先零已。(《汉书·赵充国传》)——诛:讨伐。
十四、在被动句中,引进动作的施事者。①郤克伤於矢,流血及屦。(《左传·成公二年》)——句义:郤(xì)克被箭射伤,血流到鞋上。屦(jù):鞋。②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於人。(《孟子·滕文公上》)——治:治理,管教。
十五、引进动作受益的对象。义即“给”、“为”。①齐使管仲平戎於周。(《史记·齐太公世家》)——句义:齐国派遣管仲为周王室平定戎。戎:古时少数民族之一。②定襄魏仲义……与同辈结夏课,十日一宴集。中一举子物故,他日旬会,诸人感叹存殁,仍於故人设位。(《续夷坚志·旬会之异》)——夏课:唐代举子,落第后寄居京师过夏,课读为文,称“夏课”。物故:死。存殁:生死。故人:死去的人。
十六、引进征询意见的对象。义即“依……的看法”、“据……看”。①上问袁盎曰:“君尝为吴相,知吴臣田禄伯为人乎?今吴、楚反,於公何如?”对曰:“不足忧也,今破矣。”(《史记·吴王濞列传》)——於公何如:依你的看法该怎么办?②今刘氏微弱,海内鼎沸。吾家四世公辅,百姓所归,欲应天顺民,於诸君意如何?(《三国志·魏书·袁术传》)——海内鼎沸:天下大乱。公辅:三公四辅,都是天子的辅佐之臣。③吾欲取荆,於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资治通鉴·秦纪二·始皇帝二十一年》)——“於将军句”依将军您估计需要用多少人才够?
于 於-简明古汉语同义词词典
于 於
[于yú 於yú]
同 ①引出动作的处所、时间和对象。可以翻译为“在”、“到”、“向”、“从”、“对于”等。《诗·大雅·旱麓》:“鱼跃于渊”。《尚书·盘庚上》:“盘庚迁于殷”。(盘庚:商王名。殷:地名)《尚书·泰誓下》:“结怨于民”。《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求救于术”。(术:袁术,人名)《列子·汤问》:“达於汉阴”。《韩非子·显学》:“猛将必发於卒伍”。(卒伍:军队基层组织)《论语·公冶长》:“今吾於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请救於齐”。 ②表示比较,相当于“过”。《尚书·胤征》:“烈于猛火”。司马迁《报任安书》:“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轻於鸿毛。” ③在被动句中引出动作的主动者。《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於赵王。”(幸於赵王:被赵王宠爱)
异 【于】 动词词头。《诗·周南·葛覃》:“黄鸟于飞”。
【於】叹词。读wū。表示呼声或赞叹。《尚书·大禹谟》:“禹曰:‘於,帝念哉!”(念:常常想)
辨 “于”、“於”同义。《诗》、《尚书》、《周易》多用“于”,其他书多用“於”。有些书(如《左传》)“于”、“於”并用,“于”常用于地名之前,其余写作“於”。但是动词词头作“于”,叹词作“於”,不能相混。汉字简化后,“於”除作叹词的义项外,在其他义项上都写作“于”。
樊於期-古文观止词典
樊於期fán wū jī
【词性】:名词
人名。战国时秦将,遭人陷害逃往燕国。始皇杀了他一家,并悬赏通缉他,用重金购其头。后燕太子丹派荆轲刺秦王,樊於期自杀,让荆轲带着他的头进献,以便接近秦王(2)。《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故樊於期逃秦之燕。——所以樊於期逃离秦国到了燕国。《邹阳狱中上梁王书》:夫王奢、樊於期,非新于齐、秦。——王奢、樊於期,同齐国、秦国不是新交。
况於-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况於kuàngyú
连词
连接分句,表示进层关系。可译为“何况”。
《孟子·离娄上》:由此观之,君不行仁政而富之,皆弃於孔子者也,况於为之强战?(《孟子注疏》册三卷七下页三上)
——由此看来,国君不实行仁政而使他富裕的,都是被孔子所唾弃的,何况替那国君努力作战的?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且庸人尚羞之,况於将相乎!(《史记》册八页二四四三)
——而且平常的人尚且以为耻辱,何况将相呢!
於-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於yú
介词
“於”的意义和用法跟“于”大体相同。不过“于”多见于《尚书》、《诗经》、《周易》等较早的经书,而“於”出现较晚。“於”同它的宾语组成介宾结构,作状语、补语。
一、介绍动作行为发生、出现的时间。可译为“在”、“到”、“从”等。《论语·述而》:子於是日哭,则不歌。(《论语注疏》册二卷七页二上)
——孔子在这一天哭泣过,就不再歌唱。《荀子·天论篇》:繁启蕃长於春夏,畜积收臧(cáng)於秋冬。(《荀子》册三卷十一页十一上)
——〔作物〕在春夏时蓬勃地萌生茂盛地成长,到秋冬时贮积收藏。(繁:众多。启:萌生:蕃:茂盛。)《史记·范睢蔡泽列传》:声名光辉传於千世。(《史记》册七页二四二二)
——声名光辉流传到千秋万代。《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晋於是始墨。(《左传注疏》册四卷十七页八下)
——晋国从这时起开始穿黑色的丧服。
《世说新语·雅量》:《广陵散》於今绝矣!(《世说新语》册二卷中之上页十九上)
——《广陵散》〔这个琴曲〕从今以后就断绝了。
二、介绍动作行为发生、出现的处所、范围。可译为“在”、“从”等。
《左传·僖公二十七年》:楚子将围宋,使子文治兵於睽(kuí)。(《左传注疏》册四卷十六页六上)
——楚成王将要围攻宋国,派子文在睽操练军队。
《公羊传·定公八年》:某月某日将杀我于蒲圃,力能救我则於是。(《公羊注疏》册六卷二六页二下)
——某月某日将在蒲圃杀死我,〔你的〕力量能够救我的话,就请在那里〔救我〕。
《论语·宪问》:子击磐(qìng)於卫。(《论语注疏》册三卷十四页九上)
——孔子在卫国敲磬。(磬:古代的乐器。)
《墨子·公输》:荆国有余於地,而不足於民。(《墨子》册四卷十三页九上)
——楚国在土地方面有余,在人口方面不足。(荆国:古代楚国的别称。因其原来建国于荆山一带,故名。)
《史记·燕召公世家》:然社稷血食者八九百岁,於姬姓独后亡,岂非召公之烈邪!(《史记》册五页一五六二)
——但是燕国政权延续了八九百年,在姬姓的国家中只有它最后灭亡,难道不是召公的功业吗!(社稷:土、谷之神。古代帝王都祭祀社稷,以后就成了国家政权的代称。血食:受祭祀。这里借指国家政权的存在和延续。)
《孟子·梁惠王下》:民以为将拯己於水火之中也。(《孟子注疏》册一卷二下页五上)
——百姓认为〔您〕将从水火当中把他们拯救出来。(水火:比喻患难困苦。)
三、介绍动作行为发生、出现的原因。可译为“由于”、“于”等。《荀子·富国篇》:此无它故焉,生於节用裕民也。(《荀子》册二卷六页二下)
——这没有别的原因,是由于节约开支、使民众富裕而产生的。白居易《与元九书》:始得名於文章,终得罪於文章,亦其宜也。(《白氏长庆集》册一卷二八页一四三中)
——开头由于文章得名,末了由于文章获罪,〔这〕也是应当的。
《汉书·食货志上》:贫生於不足,不足生於不农。(《汉书》册四页一一三一)
——贫穷产生于蓄积不足,蓄积不足产生于不从事农业生产。
四、介绍动作行为发生、出现时依赖、借助的人、事物、方式或遵循的准则。可译为“用”、“拿”、“靠”、“按”等。
《史记·范睢蔡泽列传》:鉴於水者见面之容,鉴於人者知吉与凶。(《史记》册七页二四二三)
——用水做镜子的人能看见自己的面容,用人做镜子的人能知道吉祥和灾祸。
《史记·龟策列传》:地柱折,天故毋椽,又奈何责人於全?(《史记》册十页三二三七)
——地柱折断,天因此没有椽子,又怎么能拿完备来责备人?
《盐铁论·相刺》:故非商工不得食於利末,非良农不得食於收获,非执政不得食於官爵。(《盐铁论》册一卷五页一上)
——所以不是商工不能靠营利吃饭,不是好农民不能靠收获庄稼吃饭,不是管理政事的不能靠俸禄吃饭。
《史记·吴王濞列传》:今吴王前有太子之郄(xì),诈称病不朝,於古法当诛。(《史记》册九页二八二五)
——今吴王过去有儿子〔被打死〕的怨恨,装病不来朝拜,按古法应当处死刑。(郄:用同“郤”。嫌隙,这里作“怨恨”解。)
五、介绍动作行为发生、出现时直接涉及的对象。可不译出。《孟子·离娄下》:舜明於庶物,察於人伦。(《孟子注疏》册三卷八上页六上)
——舜懂得事物的道理,了解人与人的伦理关系。
《荀子·天论篇》:故明於天人之分(fèn),则可谓至人矣。(《荀子》册三卷十一页九下)
——所以能够明辨天和人的职分,就可以称为圣人了。
《史记·梁孝王世家》:上由此怨望於梁王。(《史记》册六页二〇八五)
——景帝从此怨恨梁王。
六、介绍动作行为发生、出现时旁及的对象。可译为“向”、“对”、“同”、“给”等。
《左传·隐公元年》:爱共叔段,欲立之。亟(qì)请於武公,公弗许。(《左传注疏》册一卷二页九下)
——〔武姜〕爱共叔段,想立他〔为世子〕。屡次向郑武公请求,郑武公不答应。
《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对。(《论语注疏》册二卷七页四上)
——叶公向子路询问孔子的为人,子路不回答。
《左传·僖公九年》:入而能民,土於何有?(《左传注疏》册四卷十三页七)
——回晋国能够争取到民众,对土地发愁什么?
《孟子·公孙丑上》:尔何曾比予於管仲?(《孟子注疏》册一卷三上页一下)
——您怎么竟然把我同管仲相比?《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於是忌进孙子於威王。(《史记》册七页二一六三)
——于是田忌把孙膑推荐给齐威王。
七、介绍同事物的性状相比较的对象。可译为“比”。
《老子·七十八章》: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老子》下篇页二三上)
——世上没有什么比水更柔弱,但是冲击坚硬的东西没有什么能胜过它。
《论语·先进》:季氏富於周公。(《论语注疏》册二卷十一页三下)
——季氏比周公富有。
《荀子·劝学篇》:青,取之於蓝,而青於蓝。(《荀子》册一卷一页一上)
——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的,但比蓼蓝的颜色更青。
《荀子·劝学篇》:福莫长於无祸。(《荀子》册一卷一页一下)
——福没有什么比无灾祸更大。(长:大。)
八、介绍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
《左传·成公二年》:郤(xì)克伤於矢,流血及屦(jù)。(《左传注疏》册六卷二五页五下)
——郤克被箭射伤,血流到了鞋上。《盐铁论·险固》:故有备则制人,无备则制於人。(《盐铁论》册二卷九页二下)
——所以有准备就可以制服敌人,没有准备就被敌人制服。
《汉书·贾邹枚路列传·贾山》:然而兵破於陈涉,地夺於刘氏者,何也?(《汉书》册八页二三三一)
——然而军队被陈涉打败,土地被刘邦夺去,是为什么呢?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於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史记》册八页二四四一)
——相如已经回国,赵王认为〔他〕是贤能的大夫,出使〔外国〕不被诸侯侮辱,就任命相如作了上大夫。
於-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於yú
连词
连接词组,表示并列关系。可译为“和”、“并且”等。
《荀子·礼论篇》:郊者,并百王於上天而祭祀之也。(《荀子》册三卷十三页十四下)
——郊祭,是连同百王和上天一块儿祭祀的。(郊:古时对天的一种祭祀。百王:指过去历代的君王。)
《白虎通德论·灾变》:日食、大水则鼓,於用牲於社。(《白虎通德论》页四二上)
——出现日食、发生大水就敲鼓,并且用牲祭祀土神。(牲:祭牲。社:祭祀土神。)
於-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於yú
助词
一、用在句中,标志宾语前置。不能译出。
《左传·昭公十一年》:王贪而无信,唯蔡於感(hàn)。(《左传注疏》册十一卷四五页九下)
——楚王贪婪而且不守信用,只恨蔡国〔不服从他〕。(感:用同“憾”。仇恨。)
二、用在句首或句中。不能译出。《周易·系辞下》:於稽其类,其衰世之意邪?(《周易注疏》册三卷八页九下)
——考校《易经》中的事类,大概都是变乱的社会中〔所陈述〕的情意吧?
《孟子·离娄下》:寇至,则先去以为民望;寇退,则反,殆於不可?(《孟子注疏》册三卷八下页五下)
——贼寇到了,就先离开,以此做百姓的榜样;敌寇退了,就返回来,大概不应该吧?
三、用在句首或句中,使语句和谐匀称。不能译出。
《诗经·大雅·灵台》:王在灵沼,於(rèn)鱼跃。(《毛诗注疏》册九卷十六之五页三下)
——文王在灵沼,满池的鱼都跳跃。(:满。)
《诗经·大雅·灵台》:於论鼓钟,於乐辟廱(yōng)。(《毛诗注疏》册九卷十六之五页四上)
——把鼓钟排列得很有次序,在大学里奏乐。(论:用同“伦”。排列有序。辟廱:周王朝为贵族子弟设立的大学。)
於-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於wū
叹词
独立于句子结构之外,表示赞美。可译为“啊”。
《尚书·尧典》:金曰:“於,鲧哉!”(《尚书注疏》册一卷二页十一下)
——〔大家〕都说:“啊,鲧〔可以治水〕吧!”
《诗经·周颂·武》:於!皇武王!(《毛诗注疏》册十一卷十九之三页十上)
——啊!光辉的武王!
於是-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於是yúshì
连词
连接分句,表示连贯关系。可译为“于是”。
《公羊传·宣公六年》:众莫可使往者,於是伏甲于宫中,召赵盾而食(sì)之。(《公羊注疏》册四卷十五页七下)
——仆从当中没有可以派去〔刺杀赵盾〕的人,于是在宫中埋伏下武士,召赵盾来吃饭。
《商君书·更法》:於是遂出垦草令。(《商君书》册一卷一页三下)
——于是就颁布了开垦荒地的命令。
於乎-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於乎wūhū
叹词
独立于句子结构之外,表示感慨。可译为“唉”、“唉呀”等。
《诗经·大雅·抑》:於乎,小子!未知臧否。(《毛诗注疏》册十卷十八之一页十上)
——唉,小子!不知道〔事情的〕好坏。
《诗经·大雅·桑柔》:於乎有哀,国步斯频。(《毛诗注疏》册十卷十八之二页二上)
——唉,多么哀痛,国运是这样危急。(国步:国运。频:危急。)
《荀子·仲尼篇》:於乎,夫齐桓公有天下之大节焉,夫孰能亡之?(《荀子》册一卷三页十四上)
——唉呀,齐桓公具有天下的大节,谁能够灭亡他?
於戏-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於戏wūhū
叹词
独立于句子结构之外,表示感慨。可译为“唉”。
《礼记·大学》:《诗》云:“於戏,前王不忘。”(《礼记注疏》册十四卷六十页一下)
——《诗经》上说:“唉,前世贤王〔的恩德〕不能忘记。”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於戏!丞相亮其悉朕意,无怠辅朕之阙。(《三国志》册四页九一六)
——唉!丞相亮你知道我的心意,要不懈怠地纠正我的缺点、错误。
卒於-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卒於zúyú
副词
表示动作行为最终发生、出现了。作状语。可译为“终于”。
《史记·乐书》:陵迟以至六国,流沔沈佚,遂往不返,卒於丧身灭宗,并国于秦。(《史记》册四页一一七六)
——衰落到六国时,〔诸侯〕沉溺在醉生梦死中,于是越走越远而不知归途,终于丧身灭宗,国家被秦国吞并。
於-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於yú
①在。《论语·里仁》:“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是,颠沛必~是。”《吕氏春秋·期贤》:“卫有士十人~吾所。”②介词。(1)引进动作行为的处所、时间。可译为“在”“从”等。《季氏将伐颛臾》:“虎兕出~柙,龟玉毁~椟中,是谁之过与?”诸葛亮《出师表》:“受任~败军之际,奉命~危难之间。”(2)引进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方面等。可译为“向”“对”等。《左传·僖公五年》:“晋侯复假道~虞以伐虢。”《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师。”又《里仁》:“君子喻~义,小人喻~利。”(3)引进比较的对象。可译为“比”。《礼记·檀弓下》:“苛政猛~虎也。”韩愈《师说》:“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弟子。”(4)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庄子·秋水》:“吾长见笑~大方之家。”《屈原列传》:“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郑袖,外欺~张仪。”
另见wū。
【於是】连词。表示前后两事相承。《触龙说赵太后》:“~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
【於是乎】连词。用法同“於是”。《左传·宣公十八年》:“楚庄王卒,楚师不出,既而用晋师,楚~有蜀之役。”方苞《狱中杂记》:“余感焉,以杜君言泛讯之,众言同,~书。”
於-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於wū
①同“乌”。乌鸦。《穆天子传》卷三:“虎豹为群,~鹊与处。”②叹词。表感叹。《尚书·尧典》:“佥曰:‘~,鲧哉!’”(佥:皆。)《诗经·大雅·文王》:“文王在上,~昭于天。”
另见yú。
【於乎】叹词。表示赞美或感叹。可译为“啊”“哎呀”等。《诗经·大雅·抑》:“~小子,未知臧否。”(臧:善,好。否:恶,坏。)
【於戏】(—hū)叹词。义同“於乎”。《礼记·大学》:“《诗》云:‘~,前王不忘。’”《后汉书·岑彭传》:“美矣岑君,~休兹!”
於1-现代汉语大词典
於1 wū
【释义】:
①叹词。如:於乎。②见“於菟”。
於乎-现代汉语大词典
於乎wū hū
【释义】:
同“呜呼”。感叹词。
於戏-现代汉语大词典
於戏wū hū
【释义】:
於乎。感叹词。
於菟-现代汉语大词典
於菟wū tú
【释义】:
虎的别称。语出《左传·宣公四年》:“(楚人)谓虎於菟。”鲁迅《答客诮》:“回眸时看小於菟。”
於2-现代汉语大词典
於2
【释义】:
同“于㈠”。
於3-现代汉语大词典
於3 yū
【释义】:
姓。
一年之計在於春-汉语大词典
一年之計在於春
【1】古谚。一年的计划要在春季考虑安排。意谓凡事要抓紧时间,早作打算。{明}{无名氏}《白兔记·牧牛》:“一年之計在於春﹐一生之計在於勤﹐一日之計在於寅。春若不耕﹐秋無所望;寅若不起﹐日無所辦;少若不勤﹐老無所歸。”{陈登科}《风雷》第一部第三一章:“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早作安排迎春耕。”{郭澄清}《大刀记》第六章:“一年之计在于春。变工组的农民们﹐一嗅到春天的气息﹐全来了精神。在任何情况下﹐他们总是不违农时的。”
一至於此-汉语大词典
一至於此
【1】竟到如此地步。{南朝} {梁}{简文帝}《与湘东王书》:“徒以煙墨不言﹐受其驅染;筆札無情﹐任其摇襞。甚矣哉!文之横流﹐一至於此!”{宋}{苏轼}《议学校贡举状》:“上以孝取人﹐則勇者割股﹐怯者廬墓;上以廉取人﹐則弊車羸馬﹐惡衣菲食;凡可以中上意﹐無所不至矣。德行之弊﹐一至於此乎!”《明史·邓继曾传》:“左右群小﹐目不知書﹐身未經事﹐乘隙招權﹐弄筆取寵﹐故言出無稽﹐一至於此。”{孙中山}《学生要立志做大事不可做大官》:“我们的祖宗是很富强的﹐为什么现在贫弱一至于此呢?”
一至於斯-汉语大词典
一至於斯
同“[一至於此]”【1】{南朝} {梁}{任昉}《为齐明帝让宣城郡公表》:“家國之事﹐一至於斯。非臣之尤﹐誰任其咎!”《景德传灯录·菩提达磨》:“何神佑助﹐一至於斯﹐願垂一語﹐以保餘年。”
不至於-汉语大词典
不至於
【1】表示不会达到某种程度。《礼记·坊记》:“故聖人之制富貴也﹐使民富不足以驕﹐貧不至於約。”《後汉书·彭宠传》:“{光武}大笑﹐以爲不至於此。”{宋}{苏轼}《策别》之十六:“是以雖有盗賊之變﹐而民不至於驚潰。”{萧军}《五月的矿山》第七章:“云虽然不断在层积着﹐可是马上还不至于落雨。”
不安於室-汉语大词典
不安於室
【1】《诗·邶风·凯风序》:“{衛}之淫風流行,雖有七子之母,猶不能安其室。”{郑玄}笺:“不安其室,欲去嫁也。”后因以“不安於室”为已婚妇女思涉外遇或寡妇意欲再嫁的婉辞。
事實勝於雄辯-汉语大词典
事實勝於雄辯
【1】事实比强辩更有说服力。{柳青}《创业史》第二部第八章:“事实胜于雄辩。一贯火暴性子的乡长﹐这回不得不认错了。”{鲁迅}《热风·题记》:“现在拟态的制服早已破碎﹐显出自身的本相来了﹐真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又何待于纸笔喉舌的批评。”
甚至於-汉语大词典
甚至於
【1】犹甚而至于。《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一回:“大不了的﹐能看得落兩部彈詞﹐就算是才女﹐甚至於連彈詞也看不落﹐只知道看街上賣的那三五文一小本的淫詞俚曲。”{冰心}《寄小读者》十二:“为着兄弟朋友﹐为着花鸟虫鱼﹐甚至于为着一本书一件衣服﹐和母亲违拗争执﹐当时只弄娇痴。”
千里之行, 始於足下-汉语大词典
千里之行, 始於足下
【1】千里远的路程,须从迈第一步开始。比喻事情总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而成。语出《老子》:“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夏衍}《<学人谈治学>代序》:“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建筑百丈高楼﹐不先打好地基是不行的。”{唐}{白居易}《温尧卿等授官赐绯充沧景江陵判官制》:“夫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苟自强不息﹐亦何遠而不届哉?”
人浮於事-汉语大词典
人浮於事
【1】语本《礼记·坊记》:“故君子與其使食浮於人也,寧使人浮於食。”{郑玄}注:“食謂禄也。在上曰浮。禄勝己則近貪,己勝禄則近廉。”原谓人的职位高过其所得俸禄的等级,即廉以自守之意。后多以“人浮於事”谓人员过多或人多事少。如:机构重叠﹐人浮于事。《宦海》第九回:“老兄還没有曉得這裏的情形﹐實在人浮於事﹐安插不來。”{邹韬奋}《不能两全》引{吴晓晨}《信》:“然而人浮於事的今日……我儕窮苦無告的小民﹐哪里能随心所欲﹐得一个美满的位置。”
以至於-汉语大词典
以至於
【1】见“以至”。
伊於胡底-汉语大词典
伊於胡底
【1】见“伊于胡底”。
依於-汉语大词典
依於
【1】谓相依。{金}{元好问}《学东坡移居》诗之二:“南榮坐諸郎﹐課誦所依於。”{元}{张养浩}《毛良卿送牡丹》诗:“明窗浄几相依於。”
便於-汉语大词典
便於
【1】比较容易(做某事)。{明}{李贽}《答周友山》:“我因人説要拆毁湖上{芝佛院}﹐故欲即刻蓋閣於後﹐使其便於一時好拆毁也。”如:书后附有《索引》﹐以便于读者查检。
假力於人-汉语大词典
假力於人
【1】凭借他人的力量。《列子·汤问》:“恥假力於人﹐誓手劍以屠{黑卵}。”
儗不於倫-汉语大词典
儗不於倫
【1】见“儗非其倫”。
冰寒於水-汉语大词典
冰寒於水
【1】见“冰寒于水”。
出於意表-汉语大词典
出於意表
【1】谓出乎人的意料之外。《黄绣球》第四回:“自想這件事真出於意外﹐必須自家投到﹐申訴明白﹐不能平白地叫妻子妄受誣辱。”{唐}{张读}《宣室志》卷四:“一夕﹐風月清瑩﹐有扣門者﹐出視之﹐見一丈夫﹐衣冠甚偉﹐儀狀秀逸。{喬}延入與坐﹐談議朗暢﹐出於意表。{喬}重之﹐以爲人無及者。”亦作“[出於意外]”。
出於意外-汉语大词典
出於意外
【1】见“出於意表”。
危於累卵-汉语大词典
危於累卵
【1】比垒起的蛋还危险。喻极其危险。{汉}{枚乘}《上书谏吴王》:“必若所欲爲﹐危於累卵﹐難於上天。”《战国策·秦策四》:“當是時﹐{魏}危於累卵﹐天下之士相從謀。”《後汉书·申屠刚传》:“國家危弱﹐姦謀不禁;六極之效﹐危於累卵。”
刑於-汉语大词典
刑於
【1】见“刑于”。
利於-汉语大词典
利於
【1】对某人或某事物有利。如:忠言逆耳利于行。
勇於-汉语大词典
勇於
【1】见“勇于”。
在於-汉语大词典
在於
亦作“[在于]”【1】在。多表示处所﹑时间等。{宋}{曾巩}《移沧州过阙上殿札子》:“{唐}之治﹐在於{貞觀}。”《孟子·滕文公下》:“子謂{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於王所。在於王所者﹐長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誰與爲不善?”{元}{关汉卿}《玉镜台》第一折:“報的妳妳得知﹐有{温嶠}在于門首。”【2】取决于;决定于。表明事物的关键所在。{汉}{晁错}《论贵粟疏》:“欲民務農﹐在於貴粟;貴粟之道﹐在於使民以粟爲賞罰。”《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成敗之機﹐在於今日。”【3】指出事物的本质内容或目的等。{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蓋儒者所争﹐尤在於名實。”{清}{侯方域}《宦官论》:“天下所以畏宦官者﹐不能見天子也。故今日之患﹐在於朝廷之禮過尊。”{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战争的目的在于消灭战争。”【4】犹对;对于。表示所说的情况与后面的对象密切相关。{唐}{杜甫}《病後过王倚饮赠歌》:“尚看{王生}抱此懷﹐在於{甫}也何由羡。”
基於-汉语大词典
基於
【1】由于;根据。{老舍}《四世同堂》四五:“友情的结合﹐往往是基于一件偶然的事情与遭遇的。”{毛泽东}《战争和战略问题》一:“在同一个原则下﹐就无产阶级政党在各种条件下执行这个原则的表现说来﹐则基于条件的不同而不一致。”
對於-汉语大词典
對於
【1】介词。引进对象或事物的关系者。{李大钊}《庶民的胜利》:“我们对于这等世界的新潮流﹐应该有几个觉悟。”{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
吐珠於澤, 誰能不含-汉语大词典
吐珠於澤, 誰能不含
【1】谓明珠出于水泽,则人皆取而含之。比喻君权旁落,则人皆谋夺之。《後汉书·翟酺传》:“臣恐威權外假﹐歸之良難﹐虎翼一奮﹐卒不可制。故{孔子}曰:‘吐珠於澤﹐誰能不含。’”{李贤}注:“《春秋保乾圖》曰:‘臣功大者主威侵﹐權并族害己姦行﹐吐珠於澤﹐誰能不含。’諭君之權柄外假﹐則必競取以爲己利﹐猶珠出於澤中﹐誰能不含取以爲己寶也。吐猶出也。”
同歸於盡-汉语大词典
同歸於盡
【1】一同毁灭或死亡。《市声》第十四回:“只圖自己安逸﹐那管世事艱難﹐弄到後來﹐不是同歸於盡嗎?”{郁达夫}《蜃楼》八:“将新酒盛入了旧皮囊﹐结果就是新旧两者的同归于尽。”{田汉}《洪水》第二场:“倘使听其自然﹐好些地方都要变成汪洋大海﹐这边的秋禾﹑高粱﹑早豆﹑晩豆都要同归于尽。”
喜形於色-汉语大词典
喜形於色
【1】内心的喜悦流露在脸上。《红楼梦》第一一九回:“{賈蘭}中了一百三十名﹐{李紈}心下自然喜歡﹐但因不見了{寶玉}﹐不敢喜形於色。”{曹禺}《日出》第四幕:“{潘月亭}喜形于色﹐由中门进来。”《北史·高允传》:“{允}喜形於色﹐語人曰:‘天恩以我篤老﹐大有所賚﹐得以贍客矣。’”{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三:“〔{長樂公}〕於通衢遇友人{鄭賨}﹐見其喜形於色﹐駐馬懇詰。”
喜見於色-汉语大词典
喜見於色
同“[喜形於色]”【1】《北史·尒朱荣传》:“〔{尒朱榮}〕與{葛榮}衆寡非敵。{葛榮}聞之﹐喜見於色。”{明}{刘基}《郁离子·螇螰》:“{齊}人伐{燕}﹐取其財而俘其民。王朝而受俘﹐喜見於色。”
善於-汉语大词典
善於
【1】谓在某方面擅长。{清}{魏源}《圣武记》卷六:“{緬}人善於操舟。”{巴金}《利娜》:“他有学问﹐又善于辞令﹐很得人欢心。”{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善于把党的政策变为群众的行动﹐善于使我们的每一个运动﹐每一个斗争﹐不但领导干部懂得﹐而且广大的群众都能懂得﹐都能掌握﹐这是一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领导艺术。”《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仲友}曉得他善於詞詠﹐就將紅白桃花爲題﹐命賦小詞。”
行百里者半於九十-汉语大词典
行百里者半於九十
【1】比喻事情越是接近成功,越是困难。《北史·韩麒麟等传论》:“{李彪}生自微族﹐見擢明世﹐輶軒驟指﹐聲駭{江}南﹐執筆立言﹐遂爲良史。逮於直繩在手﹐厲氣明目﹐持堅無術﹐末路蹉跎﹐行百里者半於九十﹐{彪}之謂也。”《战国策·秦策五》:“詩云:‘行百里者半於九十’﹐此言末路之難。”{高诱}注:“逸《詩》言之百里者﹐已行九十里﹐適爲行百里之半耳。譬若强弩﹐至牙上﹐甫爲上弩之半耳。終之尤難﹐故曰末路之難也。”
行成於思-汉语大词典
行成於思
【1】品德的养成在于能思考。现解为做事成功要动脑筋。{毛泽东}《反对党八股》:“{孔夫子}提倡‘再思’﹐{韩愈}也说‘行成於思’﹐那是古代的事情。现在的事情﹐问题很复杂﹐有些事情甚至想三四回还不够。”{唐}{韩愈}《进学解》:“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毁於隨。”
安於盤石-汉语大词典
安於盤石
【1】象盘石一样安然不动。形容安定稳固。《荀子·富国》:“爲名者否﹐爲利者否﹐爲忿者否。則國安於盤石﹐壽於旗翼。”{杨倞}注:“磐石﹐盤薄﹐大石也。”
安於現狀-汉语大词典
安於現狀
【1】习惯﹑满足于目前的状况,不求进取。{巴金}《探索集·探索》:“我从小就不安于现状﹐我总是在想改变我的现状﹐因为我不愿意白吃干饭混日子。”{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红军中显然有一部分同志是安于现状﹐不求甚解﹐空洞乐观﹐提倡所谓‘无产阶级就是这样’的错误思想﹐饱食终日﹐坐在机关里打瞌睡﹐不肯伸只脚到社会群众中去调查调查。”{萧乾}《栗子》:“风卷着一群不安于现状的青年在街上呐喊。”
富於春秋-汉语大词典
富於春秋
【1】谓年少,年轻。《北史·后妃传上·魏太武皇后赫连氏》:“太后以帝富於春秋﹐乃作《勸戒歌》三百餘章﹐又作《皇誥》十八篇﹐文多不載。”亦省作“[富春秋]”。{宋}{张孝祥}《水调歌头·和庞佑父》词:“憶當年﹐{周}與{謝}﹐富春秋。”{唐}{杜甫}《送韦讽上阆州录事参军》诗:“{韋生}富春秋﹐洞澈有清識。”{宋}{王安石}《次韵叶致远》:“明時君尚富春秋﹐豈比衰翁遠自投。”《史记·曹相国世家》:“天下初定﹐{悼惠王}富於春秋﹐{參}盡召長老諸生﹐問所以安集百姓。”《後汉书·乐恢传》:“陛下富於春秋﹐纂承大業﹐諸舅不宜幹正王室﹐以示天下之私。”{李贤}注:“春秋謂年也。言年少﹐春秋尚多﹐故稱富。”
寓兵於農-汉语大词典
寓兵於農
【1】谓给农民以一定军事训练,平时务农,战时参战。或指军队屯垦。{清}{龙启瑞}《<粤西团练辑略>序》:“團練者即古寓兵於農之意﹐而變通其法以適時用者也。”{清}{昭槤}《啸亭杂录·八旗之制》:“宜仿《周禮》寓兵於農之策﹐開墾塞上閒田﹐以及京畿旗税官地﹐使其各事南畝﹐生有定業。”{郭沫若}《集外·<侈靡篇>的研究》:“统上所述﹐可知作者对于军事上的见解是主张寓兵于农﹐谨小慎微﹐交近防远﹐而切忌好大喜功﹐轻举妄动﹐侵略残杀的。”
屬於-汉语大词典
屬於
【1】归某一方面或为某方所有。《左传·成公七年》:“蠻夷屬於{楚}者﹐{吴}盡取之﹐是以始大﹐通{吴}於上國。”{唐}{韩愈}《为韦相公让官表》:“非常之寵﹐忽降於上天;不次之恩﹐遽屬於庸品。”{杨朔}《“阅微草堂”的真面目》:“{纪}家的老农奴﹐于今每人有了属于自己的十亩上下地。”
存十一於千百-汉语大词典
存十一於千百
【1】谓亡多而存少。{唐}{韩愈}《与孟尚书书》:“而今學者尚知宗{孔}氏﹑崇仁義﹑貴王賤霸而已﹐其大經大法皆亡滅而不救﹑壞爛而不收﹐所謂存十一於千百﹐安在其能廓如也!”按﹐{晋}{陆机}《叹逝赋》:“顧舊要於遺存﹐得十一於千百。”为此语所本。
學老於年-汉语大词典
學老於年
【1】《宋史·文苑传七·熊克》:“{克}幼而翹秀,既長,好學善屬文,郡博士{胡憲}器之,曰:‘子學老於年,他日當以文章顯。’”后常用以指青年人的博学。
幾於-汉语大词典
幾於
【1】近于;几乎。《後汉书·申屠蟠传》:“{申屠蟠}禀氣玄妙﹐性敏心通﹐喪親盡禮﹐幾於毁滅。”{明}{胡应麟}《诗薮·国朝下》:“古人握沐之風﹐幾於永絶。”{鲁迅}《集外集拾遗·拟播布美术意见书》:“此二者雖間亦微涉天物﹐而繁複腠會﹐幾於脱離。”
林於-汉语大词典
林於
【1】见“林箊”。
枝大於本-汉语大词典
枝大於本
【1】树枝比树干大。比喻臣下势力超过皇上。《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灌夫}通奸猾﹐侵細民﹐家累巨萬﹐横恣{潁川}﹐凌轢宗室﹐侵犯骨肉﹐此所謂‘枝大於本﹐脛大於股﹐不折必披。’”
格於成例-汉语大词典
格於成例
【1】为传统的惯例所限制。表示不能达到目的。《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内中只有{安公子}此時不但自知旗人格於成例﹐向來没個點鼎甲的﹐便是他在前十名也早密密的得了信兒了。”
棲鳥於泉-汉语大词典
棲鳥於泉
亦作“[栖鳥於泉]”【1】使鸟停息于泉中。比喻不能实现的事。《南史·孝义传上·吴庆之》:“走素無人世情﹐直以明府見接有禮﹐所以奔走歲時。若欲見吏﹐則是蓄魚於樹﹐栖鳥於泉耳。”
業精於勤-汉语大词典
業精於勤
【1】谓学业的精进在于勤奋。{唐}{韩愈}《进学解》:“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毁於隨。”
樂於-汉语大词典
樂於
【1】对于做某种事情感到快乐。{毛泽东}《陕甘宁边区政府﹑第八路军後方留守处布告》:“凡属有利抗日救国的事业﹐本府本处在坚决执行《抗战建国纲领》的原则下﹐无不乐于推行。”
死於非命-汉语大词典
死於非命
【1】遭受意外灾祸而死亡。非命,横死。《水浒传》第四一回:“小人{宋江}﹐若無衆好漢相救時﹐和{戴院長}皆死於非命。”《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四:“也有奸騙的﹐到底無事﹐怎見得便個個死於非命?”{清}{李渔}《奈何天·计左》:“{周}{吴}兩妾﹐不爲妬婦所容﹐一個嫁在民間﹐一個死於非命。”
止於至善-汉语大词典
止於至善
【1】谓处于最完美的境界。《礼记·大学》:“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郑玄}注:“止﹐猶自處也。”{孔颖达}疏:“在止於至善者﹐言大學之道﹐在止處於至善之行。”{陈澔}集说:“止者﹐必至於是而不遷之意。至善﹐則事理當然之極也。”{鲁迅}《而已集·黄花节的杂感》:“革命无止境﹐倘使世上真有什么‘止于至善’﹐这人间世便同时变了凝固的东西了。”
敗於垂成-汉语大词典
敗於垂成
【1】谓临近成功时遭到失败。{宋}{无名氏}《释常谈·败于垂成》:“凡事欲成却不成﹐謂之敗於垂成。”
易於反掌-汉语大词典
易於反掌
【1】犹易如反掌。{宋}{秦观}《李训论》:“天下無難事﹐得其人則易於反掌。”《资治通鉴·魏文帝黄初二年》:“陛下以{關羽}之親﹐何如先帝?{荆州}大小﹐孰與海内?俱應仇疾﹐誰當先後?若審此數﹐易於反掌矣。”{汉}{枚乘}《上书谏吴王》:“必若所欲爲﹐危於累卵﹐難於上天;變所欲爲﹐易於反掌﹐安於{泰山}。”
易於拾遺-汉语大词典
易於拾遺
【1】犹易如反掌。《宋书·王景文传》:“諸將咸云:‘平殄小賊﹐易於拾遺。’”{晋}{陆机}《五等诸侯论》:“{新都}{漢}﹐易於拾遺也。”
求馬於唐肆-汉语大词典
求馬於唐肆
【1】谓到空无所有的市集去买马。比喻求非其所,必无所获。{苏曼殊}《与刘半农书》:“〔達吐〕﹐西域術語﹐或神秘之名﹐即查泰西字書﹐不啻求馬於唐市。”《庄子·田子方》:“彼已盡矣﹐而女求之以爲有﹐是求馬於唐肆也。”{清}{夏燮}《中西纪事·申明烟禁》:“今使挾綺羅以干田舍之村莊﹐操酒肉以啗深山之廟宇﹐是何異示璞于{周}人﹐而求馬於唐肆﹐必無所得而歸矣。”亦作“[求馬於唐市]”。
求馬於唐市-汉语大词典
求馬於唐市
【1】见“求馬於唐肆”。
況於-汉语大词典
況於
【1】连词。何况。《史记·穰侯列传论》:“及其貴極富溢﹐一夫開説﹐身折勢奪而以憂死﹐況於羈於之臣乎!”《孟子·离娄上》:“君不行仁政而富之﹐皆棄於{孔子}者也﹐況於爲之强戰?”《易·乾》:“天且弗違﹐而況於人乎?況於鬼神乎?”
溢於言外-汉语大词典
溢於言外
【1】见“溢於言表”。
溢於言表-汉语大词典
溢於言表
【1】谓某种思想感情﹑意向愿望由言谈流露出来。{清}{朱彝尊}《<忆雪楼诗集>序》:“懷舊之感﹐溢於言表。”{陈残云}《山谷风烟》第七章:“农民们互相传说﹐彼此相告﹐雀跃的欣喜的心情溢于言表。”亦作“[溢於言外]”。{叶圣陶}《倪焕之》六:“郑重叮咛的意思﹐溢于言外。”
瀕於-汉语大词典
瀕於
亦作“[瀕于]”【1】指临近某种坏的遭遇。{宋}{叶適}《宋武翼郎邵君墓志铭》:“太守極諒君無私﹐得免﹐然瀕於罪矣。”{清}{戴名世}《<孑遗录>自序》:“率數千瘡殘之民﹐疲敝之卒﹐而抗百萬方張之寇﹐前後幾十餘年﹐瀕於陷者屢矣!”{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三章:“想不到这些红绿的小纸片﹐把她从濒于绝望的状态中挽救出来了。”
扶於-汉语大词典
扶於
【1】见“扶輿”。
授柄於人-汉语大词典
授柄於人
【1】犹言授人以柄。{清}{薛福成}《创开中国铁路议》:“庶數年之後﹐可以自造自修﹐不至授柄於人。”
新發於硎-汉语大词典
新發於硎
【1】比喻初露锋芒。{清}{龚自珍}《与吴虹生书》之十一:“今有同鄉{馬孝廉}﹐新發於硎﹐索{長安}知交書﹐仍予以一函﹐囑進見。”【2】谓刀刚从磨刀石上磨好。形容刀刃锋利。硎﹐磨刀石。语出《庄子·养生主》:“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於硎。”{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田七郎》:“{七郎}曰:‘此刀購諸異國﹐殺人未嘗濡縷。迄佩三世矣。決首至千計﹐尚如新發於硎。’”亦省作“[新硎]”。{清}{顾炎武}《元旦》诗:“驅除欲淬新硎劍﹐拜舞思彈舊賜冠。”
有生於無-汉语大词典
有生於無
【1】我国古代哲学思想。{老子}认为:“有”为看得见的具体事物,“無”即是看不见的“道”,为万物的本源。“有”由“無”产生。《老子》:“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脛大於股-汉语大词典
脛大於股
【1】犹言本小末大。旧时喻臣下的力量大于君上。{汉}{刘向}《说苑·君道》:“權不兩錯﹐政不二門。故曰:脛大於股者﹐難以步;指大於臂者﹐難以把。本小末大﹐不能相使也。”{张素}《足疾一百馀日九月廿三始杖行室中》诗:“不堪脛大踰於股﹐豈爲臣强失在君。”《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此所謂枝大於本﹐脛大於股﹐不折必披。”
膽大於身-汉语大词典
膽大於身
【1】犹言胆大如斗。谓无所忌惮。语出《旧唐书·李昭德传》载{丘愔}劾奏{李昭德}语:“臣觀其膽﹐乃大於身﹐鼻息所衝﹐上拂雲漢。”
於-汉语大词典
於
《廣韻》哀都切,平模,影。【1】叹词。《诗·周颂·赉》:“時{周}之命﹐於繹思。”{朱熹}集传:“於﹐歎詞。”{王念孙}《读书杂志·汉隶拾遗》:“於﹐音烏﹐歎詞也。”《隶释·汉郎中郑固碑》:“於蔑陋﹐{}曷敢忘﹐乃刊石﹐■旌遺芳。”《书·尧典》:“僉曰:‘於!{鯀}哉!’”{唐}{韩愈}《独孤府君墓志铭》:“於﹐古風﹐襮順而裏方。”【2】鸟名。参见“[於鵲]”。
於-汉语大词典
於
《廣韻》央居切,平魚,影。【1】跟从;亲近。《史记·周本纪》:“爲王計者﹐{周}於{秦}﹐因善之;不於{秦}﹐亦言善之。”《墨子·非儒》:“{孔某}爲{魯}司寇﹐舍公家而於{季孫}。”{裴学海}《古书虚字集释》卷一:“按‘於’訓‘從’﹐猶‘與’訓‘從’也。”【2】在。{汉}{刘向}《说苑·立节》:“義者軒冕在前﹐非義弗乘;斧鉞於後﹐義死不避。”《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麗靡爛漫於前﹐靡曼美色於後。”《论语·里仁》:“人之過也﹐各於其黨。”{北周}{庾信}《周上柱国宿国公普屯威神道碑》:“公之桑梓﹐本於此地。”【3】介词。对﹐对于。{清}{俞樾}《春在堂随笔》附卷:“極言其以武臣掌機密而得軍情﹐於國家不便。”《孙子·虚实》:“以吾度之﹐{越}人之兵雖多﹐亦奚益於勝敗哉!”《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是皆無益於子之身。”《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顔俊}道:‘……{洞庭西山}{高}家這頭親事﹐於家下甚是相宜﹐求老兄作成小子則個。’”【4】往。{汉}{刘向}《列女传·宋恭伯姬》:“{伯姬}以{恭公}不親迎﹐故不肯聽命。{宋}人告{魯}。{魯}使大夫{季文子}於{宋}。”《史记·伍子胥列传》:“{吴王}不聽﹐使{子胥}於{齊}。”《史记·齐太公世家》:“{晉}使{郤克}於{齊}﹐{齊}使夫人帷中而觀之。”【5】厚待;款待。《吕氏春秋·不侵》:“{豫讓}﹐國士也﹐而猶以人之於己也爲念。”{高诱}注:“於﹐猶厚也。”{唐}{韩愈}《示儿》诗:“前榮饌賓親﹐冠婚之所於。”{钱仲联}集释:“於﹐{唐}人習用語﹐謂款待也。”【6】介词。与;跟;同。{汉}{袁康}《越绝书·外传记范伯》:“且夫上驕則犯﹐臣驕則争。是君上於主有郤﹐下與大臣交争也。”《论语·子路》:“吾黨之直者異於是。”{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與人無患﹐於世無争。”{明}{陈继儒}《珍珠船》卷一:“{崔圓}相公在家時﹐於姊妹戲於後園。”【7】连词。犹而。《韩诗外传》卷四:“{汝}{淮}以爲險﹐{江}{漢}以爲池﹐緣之以{方城}﹐限之以{鄧林}﹐然{秦}師至於{鄢}{郢}舉﹐若振槁然。”《老子》:“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8】助词。语助词﹐无实义。《论语·学而》:“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广韵·平鱼》:“於﹐語辭也。”《书·尧典》:“百姓昭明﹐協和萬邦﹐黎民於變時雍。”{宋}{苏轼}《坤成节集英殿宴教坊词·问小儿队》:“{鎬京}廣燕﹐方雲集於紳。”【9】介词。犹以。《韩非子·解老》:“慈﹐於戰則勝﹐以守則固。”{清}{叶廷琯}《吹网录·龙城柳石刻》:“鑄自何匠﹐銘自何年﹐俱莫可考﹐而玩其文義﹐於銘劍爲合。”《墨子·非攻中》:“殺人多必數於萬﹐寡必數於千。”《汉书·晁错传》:“居則習民於射法﹐出則教民於應敵。”【10】介词。如。《荀子·哀公》:“總要萬物於風雨。”{杨倞}注:“總要﹐猶統領也。風以動之﹐雨以潤之﹐言統領萬物如風雨之生成也。”{唐}{张九龄}《开元纪功德颂》序:“昔我睿祖﹐即{句驪}於拾遺;今兹聖謀﹐易{林胡}於反掌。”{宋}{陈师道}《代贺安西川表》:“伏惟皇帝陛下勤於{堯}{禹}﹐英類祖宗。”【11】连词。与﹐和。《战国策·齐策一》:“今{趙}之與{秦}也﹐猶{齊}之於{魯}也。”{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七:“{豐相之}於{舒信道}﹐{鄒志完}於{吕望之}﹐其爲人似不類﹐然相與皆厚甚﹐不以鄉里及同僚故也。”《汉书·杜钦传》:“況將軍之於主上﹐主上之與將軍哉!”【12】姓。{汉}时有{於单}。见《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13】依靠。{唐}{刘得仁}《赠敬晊助教》诗之一:“便欲去隨爲弟子﹐片雲孤鶴可相於。”{三国 魏}{曹植}《当来日大难》诗:“廣情故﹐心相於。”{明}{徐渭}《刘雪湖梅花大幅》诗:“花梅篠竹兩相於﹐直榦横梢銕不如。”{清}{李斗}《扬州画舫录·蜀冈录》:“畫樓真覺遜﹐茆屋偶相於。”【14】介词。至﹐到。《西游记》第四九回:“那妖邪乃九年前海嘯波翻﹐他趕潮頭﹐來於此處﹐仗逞凶頑﹐與我争鬥。”{汉}{袁康}《越绝书·外传记范伯》:“今孤之怨{吴王}﹐深於骨髓;而孤之事{吴王}﹐如子之畏父﹐弟之敬兄﹐此孤之外言也。”【15】介词。给。《史记·齐太公世家》:“{桓公}與{管仲}屬{孝公}於{宋襄公}﹐以爲太子。”《左传·僖公二十七年》:“使{狐偃}將上軍﹐讓於{狐毛}而佐之。”【16】介词。从;自。《吕氏春秋·知接》:“〔{桓公}〕蒙衣袂而絶乎{壽宫}﹐蟲流出於户。”《老子》:“千里之行﹐始於足下。”【17】泛谓对待。【18】居。《诗·鄘风·载驰序》:“露於{漕邑}。”{马瑞辰}通释:“《廣雅》:‘於﹐凥也。’《左傳》引《書》‘居安思危’﹐《吕覽·貴直篇》{高}注引《書》‘於安思危’。於即居也。《序》‘露於’即‘露居’﹐與《定之方中序》‘野處{漕邑}’字異而義同。”【19】介词。向。《史记·赵世家》:“{趙氏}求救於{齊}。”{明}{谢肇淛}《五杂俎·天部一》:“上帝建{白玉殿}﹐遣臣於陛下索紫金梁一枝﹐長二丈﹐某月日來取。”《论语·学而》:“{子禽}問於{子貢}。”【20】为(wéi)。{唐}{柳宗元}《送萧炼登第後南归序》:“君子志正而氣一﹐誠純而分定﹐未嘗標出處爲二道﹐判屈伸於異門也。”{北周}{庾信}《谢滕王集序启》:“匠石迴顧﹐朽材變於雕梁;{孫陽}一言﹐奔踶成於駿馬。”《老子》:“大道氾兮……衣養萬物而不爲主﹐常無欲﹐可名於小;萬物歸焉而不爲主﹐可名爲大。”《韩诗外传》卷二:“吾聞君子見人之困則矜之﹐小人見人之困則幸之。吾望見吾子似於君子﹐是以情也。”【21】介词。在。《论语·述而》:“子於是日哭則不歌。”{宋}{苏轼}《送淡公》诗之一:“常於冷竹坐﹐相語道意沖。”{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晋水》:“{晉}{荀吴}帥師敗{狄}於{大鹵}。”{唐}{韩愈}《送孟秀才序》:“今年秋﹐見{孟氏}子{琯}於{郴}。”【22】古代地名。《史记·商君列传》:“{衛鞅}既破{魏}還。{秦}封之{於}{商}十五邑﹐號爲{商君}。”{司马贞}索隐:“{於}{商}﹐二縣名﹐在{弘農}。”【23】介词。比。表示比较。{五代}{齐己}《海棠花》诗:“繁於桃花盛於梅﹐寒食旬前社後開。”《礼记·檀弓下》:“苛政猛於虎也。”{宋}{宋敏求}《春明退朝录》卷中:“本朝{太宗}時﹐三元不禁夜……後罷中元﹑下元二節﹐而初元遊觀之盛﹐冠於前代。”【24】介词。被。表示被动。《後汉书·郑太传》:“{燕}﹑{趙}﹑{齊}﹑{梁}﹐非不盛也﹐終滅於{秦}。”《论语·公冶长》:“御人以口給﹐屢憎於人﹐不知其仁﹐焉用佞!”{唐}{韩愈}《曹成王碑》:“{江}東新刳於兵﹐郡旱﹐飢民交走死無弔。”【25】介词。依。表示行为的依据。《史记·淮阴侯列传》:“於諸侯之約﹐大王當王{關中}。”《汉书·吴王刘濞传》:“今{吴王}前有太子之隙﹐詐稱病不朝﹐於法當誅。”【26】助词。结构助词。犹之。{宋}{欧阳修}《永州万石亭》诗:“天於生{子厚}﹐禀予獨艱哉!”《左传·昭公四年》:“恃此三者而不脩政德﹐亡於不暇﹐又何能濟?”【27】助词。表示语气。{唐}{卢肇}《汉堤》诗:“於惟餘甿﹐飢傷喘呼。”《春秋·定公五年》:“於{越}入{吴}。”{杜预}注:“於﹐發聲也。”
於是焉-汉语大词典
於是焉
【1】犹于是乎。{宋}{辛弃疾}《哨遍·秋水观》词:“有客問洪{河}﹐百川灌雨﹐涇流不辨涯涘。於是焉{河伯}欣然喜﹐以天下之美盡在已。”
於時-汉语大词典
於時
【1】其时﹐当时。《北史·后妃传下·齐後主皇后穆氏》:“於時﹐{後主}未有儲嗣﹐{陸}陰結待。”{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贤达高风》:“{李及}……知{杭州}。於時内侍{江德元}居中用事。”{唐}{杜甫}《又上後园山脚》诗:“於時國用富﹐足以守邊疆。”
於陵-汉语大词典
於陵
【1】地名。借指{陈仲子}。因居{於陵}﹐故称。{南朝} {梁}{何逊}《聊作百一体》:“{靈輒}困桑下﹐{於陵}捨李螬。”《孟子·滕文公下》:“{匡章}曰:‘{陳仲子}豈不誠廉士哉?居{於陵}﹐三日不食﹐耳無聞﹐目無見也。’”{南朝} {梁}{江淹}《建平王聘隐逸教》:“挹{於陵}之操﹐想{漢陰}之高。”{唐}{李商隐}《初食笋呈座中》诗:“嫰籜香苞初出林﹐{於陵}論價重於金。”
於濟-汉语大词典
於濟
【1】犹接济。於﹐助词。{元}{无名氏}《杀狗劝夫》第二折:“一日十二個時辰常忍饑﹐哥哥行並不敢半句兒求於濟。”{元}{无名氏}《杀狗劝夫》:“你欺負呵則欺負咱﹐你於濟呵則於濟誰。”
於是乎-汉语大词典
於是乎
【1】犹于是。{唐}{韩愈}《赠崔复州序》:“慶{復}人之將蒙其休澤也﹐於是乎言。”《国语·周语上》:“民之有口﹐猶土之有山川也﹐財用於是乎出;猶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於是乎生。”{明}{刘基}《郁离子·枸橼》:“夫木産于土﹐有土斯有木﹐於是乎果實生焉。”亦作“[於是虖]”。《汉书·五行志中之上》:“夫合諸侯﹐民之大事也﹐於是虖觀存亡。”
於皇-汉语大词典
於皇
【1】叹词。用于赞美。{晋}{潘岳}《关中》诗:“於皇時{晉}﹐受命既固。”《诗·周颂·武》:“於皇{武王}﹐無競維烈。”{汉}{班固}《灵台》诗:“屢惟豐年﹐於皇樂胥。”{宋}{叶適}《祭史太师文》:“於皇{孝宗}!廟祏既祔;四海恫瘝﹐三年縞素。”【2】借指帝王。《晋书·江逌传》:“建靈臺﹐浚辟雍﹐立宫館﹐設苑囿﹐所以弘於皇之尊﹐彰臨下之義。”
於于-汉语大词典
於于
【1】夸诞貌。一说佞媚貌。《庄子·天地》:“子非夫博學以擬聖﹐於于以蓋衆﹐獨弦哀歌﹐以賣名聲於天下者乎?”{陆德明}释文:“於于﹐並如字。”又引{司马彪}曰:“夸誕貌。”{成玄英}疏:“於于﹐佞媚之謂也。”
於則-汉语大词典
於則
【1】人名。传说为始制鞋者。《太平御览》卷六九七引《世本》:“{於則}作履扉。”注:“{於則}﹐{黄帝}臣。草曰扉﹐麻曰履也。”
於粲-汉语大词典
於粲
【1】对鲜明美好的赞叹。{宋}{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於粲荔丹與蕉黄﹐公不少留我涕滂﹐翩然被髮下大荒。”
於嘑-汉语大词典
於嘑
同“[於乎]”【1】{明}{王鏊}《震泽长语·杂论》:“於嘑﹐是心也﹐其聖賢之心乎!”
於悒-汉语大词典
於悒
【1】见“於邑”。
於虖-汉语大词典
於虖
同“[於乎]”【1】《汉书·孔光传》:“於虖!君其上丞相{博山侯}印綬﹐罷歸。”{颜师古}注:“於﹐讀曰‘烏’;虖﹐讀曰‘呼’。”{唐}{韩愈}《子产不毁乡校颂》:“於虖﹐四海所以不理﹐有君無臣。”
於-汉语大词典
於
亦作“[於]”【1】即於菟。《方言》第八:“虎……{江}{淮}{南楚}之間謂之李耳﹐或謂之於。”《广雅·释兽》:“於﹑李耳﹐虎也。”{王念孙}疏证:“於﹐﹐虎文貌。”
於於-汉语大词典
於於
【1】犹于于。自得貌。{清}{黄景仁}《闲居感怀》诗:“逢欣稍於於﹐紆感仍邑邑。”{王闿运}《衡阳程君墓志铭》:“於皇中興﹐惟{楚}有材﹐或公或侯﹐風起雲飛﹐君乃於於不出里闈﹐納駟于庭﹐英彦員歸。”
於今-汉语大词典
於今
【1】至今。{汉}{王充}《论衡·死伪》:“寡君寢疾﹐於今三月矣﹐並走羣望﹐有加而無瘳。”《左传·襄公十八年》:“不穀即位﹐於今五年。”{唐}{韩愈}《赠别元十八协律》诗之三:“寤寐想風采﹐於今已三年。”【2】如今;现在。《警世通言·崔衙内白鹞招妖》:“真個是亘古未聞﹐於今罕有!”{晋}{陶潜}《和胡西曹示顾贼曹》:“流目視西園﹐曄曄榮紫葵。於今甚可愛﹐奈何當復衰。”《史记·儒林列传》:“《禮》固自{孔子}時而其經不具﹐及至{秦}焚書﹐書散亡益多﹐於今獨有《士禮》﹐{高堂生}能言之。”
於菟-汉语大词典
於菟
【1】虎的别称。{明}{陶宗仪}《辍耕录·朱张》:“左右僕從皆佩於菟金符﹐爲萬户﹑千户。”《左传·宣公四年》:“{楚}人謂乳穀﹐謂虎於菟。”{陆德明}释文:“於﹐音烏。”《汉书·叙传上》作“於檡”﹐{颜师古}注:“檡﹐字或作‘菟’。”{宋}{黄庭坚}《奉和文潜赠无咎以既见君子胡为不喜为韵》:“何用知如此﹐文采似於菟。”{唐}{杜甫}《戏作俳谐体遣闷》诗之二:“於菟侵客恨﹐粔籹作人情。”{鲁迅}《答客诮》诗:“知否興風狂嘯者﹐回眸時看小於菟。”
於斯-汉语大词典
於斯
同“[於2此]”【1】{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時值龍顔﹐則當年控三傑。{漢}之得材﹐於斯爲貴。”{南朝} {梁}{任昉}《为齐明帝让宣城郡公第一表》:“家國之事﹐一至於斯﹐非臣之尤﹐誰任其咎。”《楚辞·渔父》:“{屈原}既放﹐遊於江潭……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歟?何故至於斯。’”{三国} {魏}{李康}《运命论》:“‘既明且哲﹐以保其身’﹑‘詒厥孫謀以燕翼子’者﹐昔吾先友﹐嘗從事於斯矣。”
於氏-汉语大词典
於氏
同“[於2是]”【1】氏,通“是”。《隶释·韩敕修孔庙後碑》:“{韓君}於氏憤慉之思﹐惟古之嘆。”{洪适}释:“碑以‘於氏’爲‘於是’。”
於兹-汉语大词典
於兹
【1】在此。{南朝} {齐}{王俭}《褚渊碑文》:“執銓以平﹐御煩以簡。{裴楷}清通﹐{王戎}簡要﹐復存於兹。”【2】至今。《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今臣生十二歲於兹矣。”{南朝} {梁}{任昉}《天监三年策秀才文》:“朕立諫鼓﹑設謗木﹐於兹三年矣。”
於越-汉语大词典
於越
【1】{春秋}时{越国}﹐地在今{浙江省}一带。亦以指{浙江}。《春秋·定公五年》:“{於越}入{吴}。”{杜预}注:“於﹐發聲也。”《逸周书·王会》:“{於越}納﹐{姑妹}珍。”{唐}{李嘉祐}《至七里滩作》诗:“遷客投{於越}﹐臨江淚滿衣。”{元}{张昱}《西山亭留题》诗:“{於越}地形緣海盡﹐{句吴}山色過江來。”
於焉-汉语大词典
於焉
【1】于是。{明}{刘基}《清修院良上人浸月轩》诗:“珍重無生侣﹐於焉托清净。”《诗·小雅·白驹》:“所謂伊人﹐於焉逍遥。”{朱熹}集传:“使其人得以於此逍遥而不去。”{陈奂}传疏:“《玉篇》:‘焉﹐是也。’言於是消摇也。今字作‘逍遥’。”{唐}{元稹}《相和歌辞·决绝词》:“有美一人﹐於焉曠絶。”《後汉书·董卓传论》:“及殘寇乘之﹐倒山傾海﹐{崑岡}之火﹐自兹而焚﹐《版》《蕩》之篇﹐於焉而極。”
於是-汉语大词典
於是
【1】在此。{唐}{柳宗元}《捕蛇者说》:“問之﹐則曰:‘吾祖死於是﹐吾父死於是。’”《穀梁传·僖公三十三年》:“{百里子}與{蹇叔子}送其子而戒之曰:‘女死﹐必於{殽}之巖唫之下﹐我將尸女於是。’”{宋}{苏轼}《四菩萨阁记》:“有僧忘其名﹐於兵火中拔其四板以逃……而寄死於{烏牙}之僧舍。板留於是百八十年矣。”《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國外如赤縣神州者九﹐乃所謂九州也。於是有裨海環之﹐人民禽獸莫能相通者﹐如一區中者﹐乃爲一州。”【2】如此。{宋}{欧阳修}《<牡丹记>跋尾》:“{君謨}之筆﹐既不可復得﹐而予亦以老病不能文者久矣。於是﹐可不惜哉!故書以傳兩家子孫。”{唐}{韩愈}《为人求荐书》:“以某在公之宇下非一日……是生于{匠石}之園﹐長于{伯樂}之者也。於是而不得!假有見知者千萬人﹐亦何足云。”【3】语气词。犹焉。《公羊传·庄公八年》:“吾將以甲午之日然後祠兵於是。”{陈立}义疏:“於是與焉同義。《戰國策·西周策》‘君何患焉’﹐《周本紀》作‘君何患於是’。此‘然後祠兵於是’即‘然後祠兵焉’。《管子·小問篇》‘且臣觀小國諸侯之不服者唯{莒}於是’﹐彼於是亦當作焉字解。”【4】连词。因此。{清}{杭世骏}《质疑·左传》:“又四凶之惡﹐漏網於{堯}﹐而放流於{舜}﹐於是先儒遂紛紛致疑。”《北史·宇文贵传》:“{貴}馬中流矢﹐乃短兵步鬭﹐{雄}大敗輕走﹐{趙育}於是降。”《史记·郑世家》:“{鄭}入{滑}﹐{滑}聽命。已而﹐反與{衛}。於是{鄭}伐{滑}。”《国语·周语上》:“陽伏而不能出﹐陰迫而不能烝﹐於是有地震。”{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田登}作郡﹐自諱其名﹐觸者必怒﹐吏多被榜笞。於是﹐舉州皆謂‘燈’爲‘火’。”【5】当时;其时。《新唐书·陈子昂传》:“時{高宗}崩﹐將遷梓宫{長安}。於是﹐{關中}無歲。{子昂}盛言{東都}勝塏﹐可營山陵。”{清}{徐士銮}《宋艳·駮辨》:“於是{王仲巍}者久依{貫}。聞是而自詣{貫}識之。”《资治通鉴·魏明帝太和五年》:“{亮}帥諸軍入寇﹐圍{祁山}﹐以木牛運。於是大司馬{曹真}有疾﹐帝命{司馬懿}西屯{長安}……以禦之。”《左传·隐公四年》:“於是﹐{陳}{蔡}方睦於{衛}。故{宋公}﹑{陳侯}﹑{蔡侯}﹑{衛}人伐{鄭}。”《汉书·陈胜传》:“於是諸郡縣苦{秦}吏暴﹐皆殺其長吏﹐將以應{勝}。”
於赫-汉语大词典
於赫
【1】叹美之词。《後汉书·光武帝纪赞》:“於赫有命﹐系隆我{漢}。”{李贤}注:“於赫﹐歎美之詞。音烏。”{晋}{陶潜}《命子》诗:“於赫{愍侯}﹐運當攀龍。”《诗·商颂·那》:“於赫{湯}孫﹐穆穆厥聲。”{南朝} {梁}{萧子云}《梁三朝雅乐歌·俊雅》:“於赫{有梁}﹐向明而治。”
於邑-汉语大词典
於邑
亦作“[於悒]”【1】忧郁烦闷。{汉}{牟融}《理惑论》:“玉石同匱﹐{猗頓}爲之於悒;朱紫相奪﹐{仲尼}爲之歎息。”《旧唐书·肃宗纪论》:“臣每讀《詩》至{許穆夫人}聞宗國之顛覆﹐{周}大夫傷宫室之黍離﹐其辭情於邑﹐賦諭勤懇﹐未嘗不廢書興歎。”{康有为}《广艺舟双楫·缀法》:“若令思挫於弱毫﹐教屈於陋墨﹐言之使人於邑。”《楚辞·九章·悲回风》:“傷太息之愍憐兮﹐氣於邑而不可止。”{王逸}注:“氣逆憤懣﹐結不下也。”{朱熹}集注:“於音烏。”《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九年》:“{馬超}知{張魯}不足與計事﹐又{魯}將{楊昂}等數害其能﹐{超}内懷於邑。”【2】犹呜咽。《汉书·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方時隆盛﹐年夭傷兮。弟子增欷﹐洿沬悵兮。悲愁於邑﹐喧不可止兮。”{唐}{刘禹锡}《原力》:“客於邑垂涕洟。{劉子}解之……客聞之破涕。”《史记·刺客列传》:“{政}姊{榮}聞人有刺殺{韓}相者﹐賊不得﹐國不知其名姓﹐暴其尸而縣之千金﹐乃於邑曰:‘其是吾弟與……’乃大呼天者三﹐卒於邑悲哀而死{政}之旁。”{王伯祥}注:“於邑﹐同‘嗚咽’。悲哽。”{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辛十四娘》:“既而秋决有日﹐女始皇皇躁動﹐晝去夕來﹐無停履。每于寂所﹐於邑悲哀﹐至損眠食。”
於檡-汉语大词典
於檡
【1】见“於菟”。
於戲-汉语大词典
於戲
亦作“[於熙]”【1】犹於乎。感叹词。《礼记·大学》:“《詩》云:‘於戲!前王不忘。’君子賢其賢而親其親﹐小人樂其樂而利其利。”{汉}{蔡邕}《文范先生陈仲弓铭》:“於熙文考﹐天授弘造﹐淵玄其深﹐巍峩其高!”{清}{黄遵宪}《罢美国留学生感赋》诗:“於戲盛德事﹐慨想{軒}與{羲}。”{唐}{吴少微}《哭富嘉谟》诗:“吾友適不死﹐於戲社稷臣。”《史记·三王世家》:“皇帝使御史大夫{湯}廟立子{閎}爲{齊王}。曰:‘於戲﹐小子{閎}﹐受兹青社!’”{司马贞}索隐:“於戲﹐音嗚呼。戲﹐或音羲。”
於鵲-汉语大词典
於鵲
【1】乌鹊。《穆天子传》卷三:“彼徂西土﹐爰居其野。虎豹爲羣﹐於鵲與處。”{郭璞}注:“於讀曰烏。”
於鑠-汉语大词典
於鑠
【1】叹词。表赞美。{晋}{陶潜}《祭从弟敬远文》:“於鑠吾弟﹐有操有概。”{宋}{王禹偁}《平阳公主赞》:“於鑠高祖﹐篤生貴主。内持柔順﹐外奮英武。”{鲁迅}《集外集·斯巴达之魂》:“於鑠豪傑﹐鼓鑄全軍。”{三国} {魏}{曹操}《度关山》诗:“於鑠賢聖﹐總統邦域。”《诗·周颂·酌》:“於鑠王師﹐遵養時晦。”{陆德明}释文:“於音烏。”
於以-汉语大词典
於以
【1】因此;是以。{明}{方孝孺}《祭王文节公》:“先生平生大節因得陳於殿陛﹐而達於旒扆之前。於以有學士之贈﹐於以有文節之謚。”
於陵子終-汉语大词典
於陵子終
【1】{於陵子仲}之字。{汉}{刘向}《列女传·楚於陵妻》:“{楚王}聞{於陵子終}賢﹐欲以爲相﹐使使者持金百鎰往聘迎之。{於陵子終}曰:僕有箕箒之妾﹐請入與計之……于是{子終}出謝使者而不許也﹐遂相與逃而爲人灌園。”
於陸-汉语大词典
於陸
【1】古代{百济国}对王妃之称。《周书·异域传上·百济》:“妻號於陸﹐{夏}言妃也。”
於何-汉语大词典
於何
【1】如何。{唐}{韩愈}《赠别元十八协律》诗之一:“{何氏}之從學﹐蘭蕙已滿畹。於何玩其光﹐以至歲向晩。”《墨子·非命上》:“故言必有三表。何謂三表?{子墨子}言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於何本之?上本之於古者聖王之事。於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實。於何用之?廢以爲刑政。’”
於此-汉语大词典
於此
【1】在此。{汉}{司马相如}《上林赋》:“順天道以殺伐﹐時休息於此。”{南朝} {宋}{颜延之}《陶徵士诔》:“依世尚同﹐詭時則異。有一於此﹐兩非默置。”【2】如此。{汉}{阮瑀}《为曹公作书与孙权》:“思計此變﹐無傷於孤。何必自遂於此﹐不復還之。”【3】至此;至今。{宋}{苏轼}《潮州修韩文公庙碑》:“獨{韓文公}起布衣﹐談笑而麾之。天下靡然從公﹐復歸于正﹐蓋三百年於此矣。”
於謳-汉语大词典
於謳
【1】咏叹歌吟。《庄子·大宗师》:“需役聞之於謳﹐於謳聞之玄冥。”{陆德明}释文:“於﹐音烏。”{陈鼓应}今注引{宣颖}曰:“於謳﹐詠歎歌吟。”
於-汉语大词典
於
【1】见“於”。
於陵子-汉语大词典
於陵子
【1】即{於陵子仲}。{晋}{张协}《杂诗》之十:“取志{於陵子}﹐比足{黔婁生}。”{明}{徐渭}《<於陵子>序》:“{於陵子}自命出世者也。”
於呼-汉语大词典
於呼
同“[嗚呼]”【1】《史记·滑稽列传》:“{武帝}大笑曰:‘於呼!安得長者之語而稱之!’”
於安思危-汉语大词典
於安思危
【1】居安思危。《吕氏春秋·慎大》:“賢主於安思危﹐於達思窮﹐於得思喪。”《逸周书·程典》:“於安思危﹐於始思終。”《战国策·楚策四》:“{虞卿}謂{春申君}曰:臣聞之《春秋》﹐於安思危﹐危則慮安。”{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是以大雅君子於安思危﹐以遠咎悔。”
於熙-汉语大词典
於熙
【1】见“於戲”。
於是虖-汉语大词典
於是虖
【1】见“於2是乎”。
於穆-汉语大词典
於穆
【1】对美好的赞叹。《魏书·宗钦传》:“於穆吾子﹐含貞藉茂﹐如彼松竹﹐陵霜擢秀。”{清}{魏源}《默觚上·学篇十四》:“耄而德業愈巍奂﹐卒能歸根復命于於穆之天。”《诗·周颂·维天之命》:“維天之命﹐於穆不已。”《汉书·司马迁传》:“{漢}興已來﹐至明天子……受命於穆清﹐澤流罔極﹐海外殊俗重譯款塞﹐請來獻見者﹐不可勝道。”{颜师古}注:“於﹐歎辭也;穆﹐美也。言天子有美德而政化清也。”
於陵子仲-汉语大词典
於陵子仲
【1】{战国}时隐逸之士。或谓即{陈仲子}。《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於陵子仲}辭三公爲人灌園。”{裴駰}集解:“《列士傳》曰:{楚}{於陵子仲}﹐{楚王}欲以爲相﹐而不許﹐爲人灌園。”{司马贞}索隐:“《孟子》云{陳仲子}﹐{齊}{陳氏}之族﹐兄爲{齊}卿﹐{仲子}以爲不義﹐乃適{楚}﹐居于{於陵}﹐自謂{於陵子仲}。{楚王}聘以爲相﹐{子仲}遂夫妻相與逃﹐爲人灌園。《列士傳》云字{子終}。”
於乎哀哉-汉语大词典
於乎哀哉
【1】感叹词。表示感伤哀痛。《诗·大雅·召旻》:“昔先王受命﹐有如{召公}﹐日辟國百里;今也日蹙國百里。於乎哀哉﹐維今之人﹐不尚其舊。”《荀子·乐论》:“於乎哀哉﹐不得成也。”《孔子家语·终记解》:“{哀公}誄曰:昊天不弔﹐不憖遺一老﹐俾屏余一人以在位﹐■■余在疚。於乎哀哉!{尼父}﹐無自律。”亦作“[於呼哀哉]”。《礼记·礼运》:“{孔子}曰:於呼哀哉!我觀{周}道﹐{幽}{厲}傷之﹐吾舍{魯}何適矣!”
於乎-汉语大词典
於乎
同“[嗚呼]”【1】感叹词。{明}{陶宗仪}《辍耕录·正统辩》:“於乎!世隔而後其議公﹐事久而後其論定。”《诗·大雅·云汉》:“王曰於乎﹐何辜今之人﹐天降喪亂﹐饑饉薦臻。”{朱熹}集传:“於﹐音烏。乎﹐音呼。”{清}{冯桂芬}《和丁雨生中丞荔支原韵》:“於乎!今兹莫問齒牙芬﹐待埽瀛壖鵝鸛羣。”{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行行各努力兮﹐於乎!於乎!”
於呼哀哉-汉语大词典
於呼哀哉
【1】见“於乎哀哉”。
於-汉语大词典
於
【1】见“於3微閭”。
於微閭-汉语大词典
於微閭
【1】神话中的山名。《楚辞·远游》:“朝發軔於{太儀}兮﹐夕始臨乎{於微閭}。”{王逸}注:“暮至東方之玉山也。《爾雅》曰:‘東方之美者﹐有{醫無閭}之珣玕琪焉。’”{陆德明}释文:“於﹐於其切。”{洪兴祖}补注引{颜师古}曰:“即所謂{醫巫閭}。”
無天於上, 無地於下-汉语大词典
無天於上, 無地於下
【1】原指军将临战奋不顾身。《尉缭子·武议》:“將者死官也。故不得已而用之。無天於上,無地於下,無主於後,無敵於前。”《淮南子·兵略训》:“其臨敵决戰,不顧必死,無有二心。是故無天於上,無地於下,無敵於前,無主於後,進不求名,退不避罪。”后用以形容任性行事,肆无忌惮。{清}{赵翼}《陔馀丛考·成语》:“‘無天於上﹐無地於下。’……謂勇將奮不顧身也。今俗語以爲人之無忌憚者。”
無動於衷-汉语大词典
無動於衷
【1】见“無動於中”。
無動於中-汉语大词典
無動於中
【1】指意念专一,不因外界影响而动心。后亦指内心毫无触动,对事情毫不在意。《论语·述而》“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宋}{朱熹}集注:“其視不義之富貴﹐如浮雲之無有﹐漠然無所動於其中也。”{清}{方苞}《修复双峰书院记》:“嘗歎{五季}紳之士﹐視亡國易君﹐若鄰之喪其雞犬﹐漠然無動於中。”{鲁迅}《而已集·扣丝杂感》:“我逆料《语丝》必将有几句感慨﹐但我实在是无动于中。”亦作“[無動於衷]”。{老舍}《不成问题的问题》:“神圣的抗战﹐死了那么多的人﹐流了那么多的血﹐他都无动于衷。”
無敵於天下-汉语大词典
無敵於天下
【1】举世没有对手。《孟子·公孙丑上》:“信能行此五者……則無敵於天下。”《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吴王}{夫差}﹐兵無敵於天下﹐勇彊以輕諸侯﹐陵{齊}{晉}﹐故遂以殺身亡國。”《通典·职官十》:“自是士馬强勁﹐無敵於天下。”{明}{刘基}《春秋明经·蔡侯郑伯会于邓公》:“惟德可以自强﹐苟有令政﹐則{湯}以七十里無敵於天下矣。”{毛泽东}《评西北大捷兼论解放军的新式整军运动》:“部队万众一心……克服物质条件的困难﹐群威群胆﹐英勇杀敌。这样的军队﹐将是无敌于天下的。”亦作“[無敵天下]”。{唐}{韩愈}《论捕贼行赏表》:“{秦}人以君言爲必信﹐法令大行﹐國富兵强﹐無敵天下。”
無濟於事-汉语大词典
無濟於事
【1】对事情没有帮助。《玉娇梨》第三回:“在學生固叨年兄之惠﹐只恐此行無濟於事﹐反辱了{楊年兄}之荐。”《官场现形记》第五二回:“如今遠水不救近火﹐就是我們再帮點忙﹐至多再凑了幾百銀子﹐也無濟於事。”亦作“[無濟于事]”。{梁斌}《红旗谱》二一:“她明白﹐就是哭瞎了眼睛﹐对于革命﹐对于{运涛}﹐也无济于事。”
燕巢於幕-汉语大词典
燕巢於幕
【1】燕子在帐幕上筑巢。比喻处境非常危险。语本《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吴}{公子札}〕自{衛}如{晉},將宿於{戚},聞鐘聲焉,曰:‘異哉!吾聞之也,辯而不德,必加於戮,夫子獲罪於君以在此,懼猶不足,而又何樂?夫子之在此也,猶燕之巢于幕上。’”{杜预}注:“至危。”{杨伯峻}注:“帳幕,隨時可撤。燕巢于其上,至爲危險。”{李大钊}《警告全国父老书》:“列强在{華}﹐拔幟豎幟﹐均勢之局﹐乃具規模……惟是燕幕之慘﹐志士寒心;牛後之羞﹐壯夫切齒。誠以寄生即亡國之基﹐履霜乃堅冰之漸也。”{三国} {蜀}{诸葛亮}《将苑·戒备》:“若乃居安而不思危﹐寇至不知懼﹐此謂燕巢於幕﹐魚游於鼎﹐亡不俟夕矣!”{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邵女》:“君之計﹐所謂燕巢於幕﹐不謀朝夕者也。”亦省作“[燕幙]”﹑“[燕幕]”。{明}{汤显祖}《牡丹亭·移镇》:“夫主挈兵符﹐也相從燕幙棲遲。”{徐朔方}等校注:“燕幙﹐即燕幕﹐處在危險的境地。”
戾於-汉语大词典
戾於
【1】至于。{宋}{王安石}《太古》:“下而戾於後世﹐侈裳衣﹐壯宫室﹐隆耳目之觀﹐以囂天下。”
心細於髮-汉语大词典
心細於髮
【1】见“心細如髮”。
急於星火-汉语大词典
急於星火
【1】比一闪而过的流星还快。形容非常急迫。{宋}{王明清}《挥麈後录》卷四:“官户根括﹐急於星火。”{晋}{李密}《陈情事表》:“州司臨門﹐急於星火。”
急於求成-汉语大词典
急於求成
【1】急欲达到目的。{{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三章第二节:“{王叔文}等在这种情况下执掌政权﹐思想上还以为大有可为﹐未免急于求成﹐见利忘害。”{陆地}《牙科大夫》:“她怎样呢?还是那样急于求成﹐不甘寂寞吗?”
怒形於色-汉语大词典
怒形於色
【1】心中的忿怒表现在脸上。《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三:“防禦見無影響﹐不覺怒形於色。”{夏衍}《心防》第二幕:“{刘浩如}:喂﹐是的﹐是的﹐我就是……(怒形于色)混帐﹐谁的命令?”{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二年二月辛未》:“{蔡京}將彊致之……{樸}力拒不見﹐{京}怒形於色﹐然終不害也。”
悒於-汉语大词典
悒於
【1】犹呜咽。{唐}{高適}《东征赋》:“嗟{魯公}之慷慨﹐聞{楚}聲而悒於。”
情見於色-汉语大词典
情見於色
【1】真情从脸色中表现出来。{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侠女》:“生甚怒之﹐情見於色。”
示貶於褒-汉语大词典
示貶於褒
【1】犹言寓批评于表扬。{明}{沈德符}《野獲编·礼部·南礼部恤典》:“{石}({石珤})以違拂不成爲義﹐{張}({張治})以懷情不盡爲義﹐皆上所親定。蓋聖意示貶於褒也。惟南禮部尚書{章懋}﹐得起二品﹐竟贈太子太保﹐特諡{文懿}。”
石於菟-汉语大词典
石於菟
【1】石老虎。{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记诗》:“{崇勝寺}有竹千餘竿﹐獨一根秀出﹐人呼爲‘竹尊者’。{洪覺範}爲賦詩云:‘未見同參木上座﹐空餘聽法石於菟。’”
相於-汉语大词典
相於
【1】相厚;相亲近。{汉}{王符}《潜夫论·释难》:“夫{堯}{舜}之相於﹐人也﹐非戈與伐也。”{汪继培}笺:“相於﹐亦相厚之意矣。”{清}{黄景仁}《余伯扶少云昆仲施大雪帆消寒夜集分赋》诗:“即此足相於﹐那覺在塵堁。”{五代}{齐己}《酬王秀才》诗:“相於分倍親﹐静論到吟真。”{汉}{焦赣}《易林·蒙之巽》:“患解憂除﹐皇母相於﹐與喜俱來﹐使我安居。”
由於-汉语大词典
由於
亦作“[由于]”【1】介词。表示原因或理由。{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九:“然將帥之不用命﹐實由於朝廷駕御操縱之無法。”{汉}{班昭}《女诫·敬慎》:“此由于不知止足者也。”《孔丛子·记问》:“{子思}問於夫子曰:‘爲人君者﹐莫不知任賢之逸也;而不能用賢﹐何故?’子曰:‘非不欲也﹐所以官人失能者﹐由於不明也。’”{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六章:“由于自己养自己的理想实现了﹐她的心情逐渐安静下来。”
疲於供命-汉语大词典
疲於供命
【1】犹言疲于奔命。{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三:“〔《嶧山碑》〕歷代摹爲楷式。邑人疲於供命﹐聚薪其下﹐因野火焚之。”
疲於奔命-汉语大词典
疲於奔命
【1】谓因忙于奔走应付而劳累不堪。{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如諸符共一將﹐則此將雖千手千目亦疲於奔命。”亦作“[疲于奔命]”。《晋书·赫连勃勃载记》:“吾以雲騎風馳﹐出其不意﹐救前則擊其後﹐救後則擊其前﹐使彼疲于奔命。”{毛泽东}《论持久战》六:“{中国}农民有很大的潜伏力﹐只要组织和指挥得当﹐能使{日本}军队一天忙碌二十四小时﹐使之疲于奔命。”《三国志·魏志·袁绍传》:“乘虚迭出﹐以擾{河}南﹐救右則擊其左﹐救左則擊其右﹐使敵疲於奔命。”
痛於骨髓-汉语大词典
痛於骨髓
【1】犹痛入骨髓。《汉书·韩信传》:“{秦}父兄怨此三人﹐痛於骨髓。”
耿耿於懷-汉语大词典
耿耿於懷
亦作“[耿耿于懷]”【1】谓心事牵萦回绕﹐不能释怀。{苏曼殊}《碎簪记》:“吾叔恩重﹐所命靡不承順。獨此一事﹐難免有逆其情意之一日﹐故吾無日不耿耿於懷。”{陈登科}《赤龙与丹凤》第一部五:“{宋蚦}独吞粪便的美梦落了空﹐嘴里虽说不出﹐却耿耿于怀。”{清}{支机生}《珠江名花小传·李顺孃》:“{順孃}殁時﹐年纔二十許﹐予感其情﹐悲其遇﹐耿耿於懷而爲之傳。”{宋}{文天祥}《贺前人正》:“某迹縻俗駕﹐心遶賀星﹐遥指於軫中﹐拳拳公壽﹐雪立於門外﹐耿耿于懷。”
耿耿於心-汉语大词典
耿耿於心
同“[耿耿於懷]”【1】{清}{陈天华}《狮子吼》第五回:“所惜者﹐幼爲奴隸學問所誤﹐於國民責任﹐未有分毫之盡﹐以是耿耿於心﹐不能自解。”{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一》:“余擬爲一詩﹐而其理精微﹐筆力不足以闡發﹐凡數易稿﹐皆不自愜﹐至今耿耿於心。”
聊勝於無-汉语大词典
聊勝於無
【1】比没有稍好一些。语本{晋}{陶潜}《和刘柴桑》:“弱女雖非男﹐慰情聊勝無。”{叶圣陶}《穷愁》:“工畢﹐母襖僅完﹐補痕重疊﹐乃重而弗柔﹐殊不適衰年體﹐然{阿松}以爲當聊勝於無也。”{鲁迅}《书信集·致曹靖华》:“但这一部书我总要译成它﹐算是聊胜于无之作。”
至於-汉语大词典
至於
【1】见“至于”。
處於-汉语大词典
處於
【1】见“處于”。
蜂蠆作於懷袖-汉语大词典
蜂蠆作於懷袖
【1】比喻意外的惊骇。《晋书·刘毅传》:“{湛}({鄒湛})曰:‘臣聞猛獸在田﹐荷戈而出﹐凡人能之。蜂蠆作於懷袖﹐勇夫爲之驚駭﹐出於意外故也。’”
罷於奔命-汉语大词典
罷於奔命
【1】原谓因受命到处奔走而精疲力尽。后以指忙于奔走应付﹐非常疲劳。《左传·成公七年》:“余必使爾罷於奔命以死。”{汤增璧}《崇侠篇》:“四百餘州﹐腥膻遍地﹐{漢}民罷於奔命。”
等於-汉语大词典
等於
亦作“[等于]”【1】等同于。多表示前后相等或差不多相等。《北史·韩子熙传》:“{顯宗}卒﹐{顯宗}子{伯華}又幼﹐{子熙}愛友等於同生﹐長猶共居﹐車馬資財﹐隨其費用﹐未嘗見於言色。”{宋}{司马光}《劝农札子》:“臣聞食者生民之大本﹐爲政之首務也﹐饑饉之世﹐珠玉金銀等於糞土﹐惟穀之爲貴﹐不可一日無也。”{南朝} {陈}{徐陵}《劝进梁元帝表》:“伏惟陛下﹐出震等於{勛}{華}﹐鳴謙同於{旦}{奭}。”{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五:“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如:五加四等于九;三个六等于十八。
義形於色-汉语大词典
義形於色
【1】正义之色现于颜面。《公羊传·桓公二年》:“{孔父}正色而立於朝﹐則人莫敢過而致難於其君者﹐{孔父}可謂義形於色矣。”{何休}注:“内有其義而外形見於顔色。”《三国志·吴志·张昭传》:“{昭}每朝見﹐辭氣壯厲﹐義形於色﹐曾以直言逆旨﹐中不進見。”{鲁迅}《花边文学·论秦理斋夫人事》:“倘使对于黑暗的主力﹐不置一辞﹐不发一矢﹐而但向‘弱者’唠叨不已﹐则纵使他如何义形于色﹐我也不能不说--我真也忍不住了--他其实乃是杀人者的帮凶而已。”
苛政猛於虎-汉语大词典
苛政猛於虎
【1】谓繁重的赋税﹑苛刻的法令, 比猛虎还要凶残。据《礼记·檀弓下》载,{孔子}过{泰山}时,遇一妇人在墓旁痛哭。问之,知其翁﹑夫﹑子三代,俱死于虎。但她还不愿迁离此地,为其能免受苛政之苦。{孔子}听了,对他的学生说:“小子識之:苛政猛於虎也!”《老残游记》第六回:“到街上訪問本府政績﹐竟是一口同聲説好﹐不過都帶有慘淡顔色﹐不覺暗暗點頭﹐深服古人‘苛政猛於虎’真是不錯。”
繇於-汉语大词典
繇於
【1】由于。繇, 通“由”。{明}{方孝孺}《童贤母传》:“吾觀世人家之興廢﹐多繇於婦德孝慈。惠和者﹐必生賢子。”
輕於鴻毛-汉语大词典
輕於鴻毛
【1】比大雁的毛还轻。比喻非常轻微或毫无价值。《宣和书谱·篆书叙论》:“{五代}時﹐{南唐}僞主{李煜}割據{江}左﹐輕如鴻毛。”{宋}{苏轼}《御试制科策》:“臣聞天下無事﹐則公卿之言輕於鴻毛;天下有事﹐則匹夫之言重於{泰山}。”亦作“[輕若鴻毛]”﹑“[輕如鴻毛]”。{巴金}《寒夜》十六:“其实我们这种人无钱无势﹐也用不着逃难﹐就是遇到不幸也不过轻如鸿毛。”《燕丹子》卷下:“今{軻}常侍君子之側﹐聞烈士之節﹐死有重於{太山}﹐有輕於鴻毛者﹐但問用之所在耳。”{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於{太山}﹐或輕於鴻毛﹐用之所趨異也。”《晋书·皇甫谧传》:“輕若鴻毛﹐重若泥沈﹐損之不得﹐測之愈深。”
見於-汉语大词典
見於
【1】指明文字出处或可以参看的地方。{徐复}《阏氏读音考》:“{匈奴}語言見於《史記》﹑兩《漢書》所載者﹐凡二十餘名。”
重於泰山-汉语大词典
重於泰山
【1】比喻意义重大。{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死有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用之所趣異也。”《东周列国志》第六五回:“{子鮮}之誓﹐重於{泰山}矣。”{宋}{苏轼}《御试制科策》:“天下有事﹐則匹夫之言重於{泰山}。”
近於-汉语大词典
近於
亦作“[近于]”【1】接近于。{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关于知识阶级》:“讲演近于做八股﹐是极难的。”{唐}{柳宗元}《蝜蝂传》:“今世之嗜取者……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貪取滋甚﹐以近於危墜。”{唐}{温大雅}《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二:“畏溺先沉﹐近于斯矣。”《孟子·滕文公上》:“人之有道也﹐飽食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於禽獸。”
迫於眉睫-汉语大词典
迫於眉睫
【1】比喻事情临近眼前,十分急迫。{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一章:“眼看着一场众寡悬殊的大战迫在眉睫……{高夫人}如何能心情轻松!”{梁启超}《论中国成文法编制之沿革得失》第五章:“於新法典编纂之必要迫於眉睫。”亦作“[迫在眉睫]”。{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五编第二章第六节:“帝国主义列强正在磨牙欲噬﹐瓜分的大祸﹐迫在眉睫。”
退藏於密-汉语大词典
退藏於密
【1】后退隐藏于秘密之处,不露行迹。谓哲理精微深邃,包容万物。{宋}{朱熹}《中庸章句》引{程子}曰:“其書始言一理﹐中散爲萬事﹐末復合爲一理﹐放之則彌六合﹐卷之則退藏於密﹐其味無窮﹐皆實學也。”《石点头·瞿凤奴情愆死盖》:“然皆聽憑心靈指揮﹐有時退藏於密﹐方寸間現出四海垓。”《易·繫辞上》:“聖人以此洗心﹐退藏於密﹐吉凶與民同患﹐神以知來﹐知以藏往。”{韩康伯}注:“言其道深微﹐萬物日用而不能知其原﹐故曰退藏於密﹐猶藏諸用也。”{宋}{王安石}《涟水军淳化院经藏记》:“蓋有見於無思無爲﹐退藏於密﹐寂然不動者﹐中國之{老}{莊}﹐西域之佛法也。”
過於-汉语大词典
過於
【1】表示程度或数量超过 一般。《宋书·隐逸传·周续之》:“{續之}年八歲喪母﹐哀戚過於成人。”【2】副词。犹太。表示程度或数量过分。{明}{李贽}《与焦弱侯书》:“但{半山}過於自信﹐反以憂國憂民愛國之實心﹐翻成毒民誤國之大害。”{宋}{沈作喆}《寓简》卷十:“抑又蕃舶之征過於侵刻﹐遂不復至中華耶?”{老舍}《四世同堂》三:“{祁老人}颇想说出他对{北平}的信仰﹐而劝告{钱先生}不必过于忧虑。”
運用之妙, 在於一心-汉语大词典
運用之妙, 在於一心
【1】见“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譬於-汉语大词典
譬於
【1】犹譬如。《左传·襄公二十一年》:“然二子者﹐譬於禽獸﹐臣食其肉而寢處其皮矣。”
青過於藍-汉语大词典
青過於藍
同“[青出於藍]”【1】{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後集·山谷下》:“{東坡}蓋學{徐浩}書﹐{山谷}蓋學{沈傳師}書﹐皆青過於藍者。”{宋}{朱熹}《答吕季克书》:“其所著書乃如此﹐若《原説》者﹐則可謂青過於藍矣。”
青出於藍-汉语大词典
青出於藍
【1】青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蓝草更深。语出《荀子·劝学》﹕“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爲之而寒於水。”{杨倞}注﹕“以喻學則才過其本性也。”后因以“青出於藍”比喻学生胜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清}{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卷二:“{王勃}‘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當時以爲奇絶﹐然亦有所本……{勃}則青出於藍矣。”亦作“[青出于藍]”。{冰心}《悼郭老》:“而他的译诗译文﹐也是青出于蓝﹐不同凡响!”亦省作“[青于藍]”。{南朝} {梁}{锺嵘}《诗品》卷下:“{德璋}生于{封谿}﹐而文爲雕飾﹐青于藍矣。”{宋}{刘克庄}《哭吴卿明辅》诗之一:“{水心}文印雖傳嫡﹐青出於藍自一家。”{唐}{白居易}《赋赋》:“賦者﹐古詩之流也。始創於{荀}{宋}﹐漸恢張於{賈}{馬}。冰生乎水﹐初變本於《典》《墳》;青出於藍﹐復增華於《風》《雅》。”
難於-汉语大词典
難於
亦作“[難于]”【1】难以。{鲁迅}《三闲集·无声的中国 》:“人们费了多年的工夫﹐还是难于运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二:“高级的作品比较细致﹐因此也比较难于生产﹐并且往往比较难于在目前广大人民群众中迅速流传。”《儿女英雄传》第二五回:“{安老爺}一愁姑娘難於説話﹐二愁姑娘夜長夢多。”
防患於未然-汉语大词典
防患於未然
【1】在祸患发生之前就加以预防。语本《易·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唐}{陆贽}《论两河及淮西利害状》:“非止排難於變切﹐亦將防患於未然。”{王西彦}《夜宴》五:“昨天省里就来了密令﹐叫注意这个问题﹐说为了防患于未然。”亦省作“[防患未然]”。《明史·于谦传》:“中原多流民﹐設遇歲荒﹐嘯聚可虞。敕内外守備各巡撫加意整飭﹐防患未然。”{清}{程麟}《此中人语·成衣匠》:“善於治家者﹐尚其防患於未然哉。”亦作“[防患于未然]”。{鲁迅}《书信集·致曹聚仁》:“最可笑的是他们对于已经错定的﹐无可如何﹐毫无改革之意﹐只在防患未然﹐不许‘新错’﹐而又保护‘旧错’﹐这岂不可笑。”
防禍於未然-汉语大词典
防禍於未然
【1】防止祸患于萌发之前。《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赵皇后》:“事不當時固争﹐防禍於未然。”亦作“[防禍于未然]”。{郭沫若}《李白与杜甫·杜甫的阶级意识 》:“{杜甫}用这个典故﹐意思是对于‘苍生’(老百姓)要卧薪尝胆地严加警惕﹐要能防祸于未然﹐在‘眉睫之间’便能辨别出乱党。”
陷於-汉语大词典
陷於
【1】陷入﹐落在不利的境地。如:谈判陷于僵局。
問道於盲-汉语大词典
問道於盲
【1】向瞎子问路。比喻求教于一无所知者,没有助益。语本{唐}{韩愈}《答陈生书》:“足下求速化之術﹐不於其人﹐乃以訪{愈}﹐是所謂借聽於聾﹐求道於盲。”{宋}{陈亮}《戊申再上孝宗皇帝书》:“而書生便以爲{長淮}不易守者﹐是亦問道於盲之類耳。”《儒林外史》第八回:“但只問著晩生﹐便是問道於盲了。”亦作“[問道于盲]”。《人民日报》1950.12.17:“拿民主诗人来问侵略者﹐这当然是‘问道于盲’了。”
關於-汉语大词典
關於
亦作“[關于]”【1】关系到。{南朝} {陈}{徐陵}《梁贞阳侯重与王太尉书》:“但大{齊}仁聖之道﹐關於至誠﹐睦鄰之懷﹐由於孝德。”{宋}{曾巩}《<范贯之奏议集>序》:“自天子﹑大臣至於羣下﹐自掖庭至於四方幽隱﹐一有得失善惡﹐關於政理﹐公無不極意反復﹐爲上力言。”{朱自清}《论老实话》:“真话不一定关于事实﹐主要的是态度。”【2】介词。引进某种行为的关系者,组成介词结构做状语。{明}{宋濂}《<辛亥京畿乡闱纪录>序》:“而關於考功﹐復課試其可者而第之﹐此其初制也。”{鲁迅}《书信集·致唐弢》:“来信问我的几件事情之中﹐关于书籍的﹐我无法答复。”{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在风雪里》:“关于这个{朝鲜}小姑娘的问题﹐你们不要着急﹐要很好照顾她。”【3】介词。引进某种事物的关系者,组成介词结构做定语(现代汉语后面要加‘的’)。{宋}{司马光}《请建储副或进用宗室第一状》:“臣竊惟陛下天性純孝﹐振古無倫﹐事無大小﹐關於祖宗者﹐未嘗不勤身苦體﹐小心翼翼﹐以奉承之。”{宋}{苏轼}《策略》二:“而其閒暇﹐則收羅天下之俊才﹐治其戰攻守禦之策﹐兼聽博採﹐以周知敵國之虚實﹐凡事之關於境外者﹐皆以付之。”{巴金}《寒夜》一:“无论如何﹐向父亲告别的时候﹐{小宣}应该问一句关于妈的话。”现代汉语也在“是……的”式中做谓语。如:今天在厂里开了一个会﹐是关于爱国卫生运动的。
鴻漸於干-汉语大词典
鴻漸於干
【1】《易·渐》:“初六,鴻漸于干”,“六二,鴻漸于磐”,“九三,鴻漸于陸”。以次而进,渐至高处。后世因以“鴻漸於干”指始入仕途。{明}{海瑞}《与博白大尹林仲和书》:“回思子平日節概﹐癡人説夢﹐尚是鴻漸於干而已﹐無足爲異。”
龜長於蛇-汉语大词典
龜長於蛇
【1】谓龟形虽短,而命比蛇长。古代名家论辩时的一个命题﹐旨在说明长短大小的相对性。{宋}{洪迈}《容斋随笔·尺棰取半》:“《莊子》載{惠子}之語曰:‘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雖爲寓言﹐然此理固具……龜長於蛇﹑飛鳥之景未嘗動﹐如是之類﹐非詞説所能了也。”亦作“[龜長于蛇]”。{章炳麟}《春秋左传读·僖公篇·筮短龟长》:“尋名家有‘龜長于蛇’之説﹐但論其年之長短﹐而非以其知之長短﹐固未可以此決也。”《庄子·天下》:“{惠施}以此爲大﹐觀於天下而曉辯者﹐天下之辯者相與樂之……龜長於蛇;矩不方﹐規不可以爲圓;鑿不圍枘。”{陆德明}释文:“龜長於蛇﹐{司馬}云:‘蛇形雖長而命不久﹐龜形雖短而命甚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