旄節(旄節)是什么意思
旄節-汉语大词典
旄節
【1】古代使臣所持的符节。用作信物。《史记·秦始皇本纪》“衣服旄旌節旗皆上黑”{唐}{张守节}正义:“旄節者﹐編毛爲之﹐以象竹節﹐《漢書》云‘{蘇武}執節在{匈奴}牧羊﹐節毛盡落’是也。”{明}{夏完淳}《大哀赋》:“{蘇屬國}之旄節終留﹐{庾開府}之江關永棄。”{宋}{梅尧臣}《送马仲塗司谏使北》诗:“每逆龍鱗司諫諍﹐又持旄節使{陰山}。”【2】指仙人所执紫毛或青毛之节。{唐}{王维}《送方尊师归嵩山》诗:“仙官欲往{九龍潭}﹐旄節朱旛倚石龕。”{赵殿成}笺注:“《真誥》:‘{老君}佩神虎之符﹐帶流金之鈴﹐執紫毛之節﹐巾金精之巾。’《紫陽真人内傳》:‘{衍門子}乘白鹿﹐執羽蓋﹐杖青毛之節﹐侍從十餘玉女。’”【3】镇守一方的长官所拥有的节。{唐}{李嘉祐}《送从弟归河朔》诗:“諸將矜旄節﹐何人重布衣。”《新唐书·杨汝士传》:“{開成}初﹐繇兵部侍郎爲{東川}節度使。時{嗣復}鎮{西川}﹐乃族昆弟﹐對擁旄節﹐世榮其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