旛(旛)是什么意思
旛-现代汉语大词典
旛fān
【释义】:
长幅下垂的旗。也泛指旌旗。后作“幡”。
千秋旛-汉语大词典
千秋旛
【1】旧时用以遮盖尸体的布幡。《水浒传》第二五回:“{何九叔}看着{武大}尸首﹐揭起千秋旛﹐扯開白絹﹐用五輪八寶犯着兩點神水眼﹐定睛看時﹐{何九叔}大叫一聲﹐望後便倒。”{欧阳予倩}《潘金莲》第四幕:“等我揭起千秋旛一看﹐只见七窍内﹐都有淤血。”
仙旛-汉语大词典
仙旛
【1】供奉神佛的旗幡。{清}{孔尚任}《桃花扇·栖真》:“仙旛捧﹐懺悔儘教指頭腫﹐繡出鴛鴦别樣工。”
信旛-汉语大词典
信旛
亦作“[信幡]”【1】古代题表官号﹑用为符信的旗帜。《东观汉记·梁讽传》:“{匈奴}畏感﹐奔馳來降﹐{諷}輒爲信旛遣還營﹐前後萬餘人﹐相屬於道。”{宋}{庞元英}《文昌杂录》卷三:“兵部儀仗排列職掌二人……黄麾幡一﹐告止幡一﹐傳教幡八﹐信幡八。”《新唐书·仪卫志下》:“親王鹵簿……次告止旛四﹐傳教旛四﹐信旛八。”
傳教旛-汉语大词典
傳教旛
【1】传布命令的旗帜。{宋}{庞元英}《文昌杂录》卷三:“兵部儀仗排列職掌二人……告止幡一﹐傳教幡八。”《新唐书·仪卫志下》:“親王鹵簿。有……次告止旛四﹐傳教旛四﹐信旛八。”
告止旛-汉语大词典
告止旛
【1】见“告止幡”。
呪旛兒-汉语大词典
呪旛兒
亦作“[咒旛兒]”【1】旧时祛邪除害的仪式中所用的一种旗子。{明}{汤显祖}《牡丹亭·诊祟》:“還分明説與﹐起箇三丈高咒旛兒。”{徐朔方}等校注:“咒旛兒﹐長條形的一種旗子﹐禳解時用。”
喪旛-汉语大词典
喪旛
【1】见“喪幡”。
寶旛-汉语大词典
寶旛
【1】见“寶幡”。
引魂旛-汉语大词典
引魂旛
【1】一种垂直悬挂的旗子,丧葬时用以招引鬼魂。{元}{关汉卿}《哭存孝》第四折:“正旦拿引魂旛哭上﹐云:‘我將這引魂旛招颭到兩三遭。’”{柳青}《创业史》第二部第五章:“〔{拴拴}〕现在穿着不合身的白孝衫﹐扛着‘引魂幡’﹐拄着哭丧棍﹐走在灵柩的前头。”
朱旛-汉语大词典
朱旛
亦作“[朱幡]”【1】红色的旗幡。尊显者所用。{元}{姚燧}《阳春曲》:“金魚玉帶羅袍就﹐皂蓋朱幡賽五侯。”{唐}{李益}《大礼毕皇帝御丹凤门改元建中大赦》诗:“靈雞鼓舞承天赦﹐高翔百尺垂朱幡。”{汉}{刘向}《列仙传·崔文子》:“後有疫氣﹐民死者萬計。長吏之{文}所請救。{文}擁朱旛繫黄散以徇人門。飲散者即愈﹐所活者萬計。”{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绛妃》:“傷哉緑樹猶存﹐簌簌者繞牆自落;久矣朱旛不豎﹐娟娟者霣涕誰憐?墮溷沾籬﹐畢芳魂於一日;朝榮夕悴﹐免荼毒以何年?”
春旛-汉语大词典
春旛
同“[春幡]”【1】{清}{纳兰性德}《浣溪纱》词之十五:“青雀幾時裁錦字﹐玉蟲連夜剪春旙。”
文旛-汉语大词典
文旛
【1】彩旗。{宋}{曾巩}《降龙》诗:“文旛列戟照私第﹐青紫若若官其孥。”
旌旛-汉语大词典
旌旛
亦作“[旌幡]”【1】泛指旗帜。《穀梁传·庄公二十五年》“天子救日置五麾”{晋}{范宁}注:“麾﹐旌幡也。”{唐}{雍陶}《赠金河戍客》诗:“戍遠旌幡少﹐年深帳幕低。”{唐}{方干}《侯郎中新置西湖》诗:“煙霧未應藏島嶼﹐鳧鷖亦解避旌旛。”
旗旛-汉语大词典
旗旛
亦作“[旗幡]”【1】旌旗。{唐}{刘禹锡}《武陵书怀五十韵》:“王正會夷夏﹐月朔盛旗旛。”《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當下折些樹枝﹐假做旗幡。”《三国演义》第十七回:“只見一隊軍馬打龍鳳日月旗旛﹐四方五斗旌幟。”{唐}{王建}《寄贺田侍中东平功成》诗:“百里旗幡衝即斷﹐兩重衣甲射皆穿。”{郭沫若}《虎符》第二幕:“有各色旗旛招展﹐上书‘克服{秦}军’‘解救{邯郸}’等字。”
旛-汉语大词典
旛
《廣韻》孚袁切,平元,敷。《廣韻》附袁切,平元,奉。【1】见“旛旛”。【2】长幅下垂的旗。亦泛指旌旗。后作“幡”。《醒世恒言·吕洞宾飞剑斩黄龙》:“行到{馬行街}﹐只見揚旛掛榜做好事。”{汉}{王粲}《务本论》:“末世之吏﹐負青旛而布春令﹐有勸農之名﹐無賞罰之實。”《说文··部》:“旛﹐幅胡也﹐謂旗幅之下垂者。”{段玉裁}注:“凡旗正幅謂之縿﹐亦謂之旛胡。”{清}{孔尚任}《桃花扇·闲话》:“禮部奉了僞旨﹐將梓宫擡送皇陵﹐我執旛送殯。”{唐}{刘禹锡}《西塞山怀古》诗:“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旛出{石頭}。”
旛旛-汉语大词典
旛旛
【1】飞驰貌。《古文苑·石鼓文之三》:“左驂旛旛﹐右驂騝騝。秀弓時射﹐麋豕孔庶。”{章樵}注:“旛旛﹐取其輕舉貌。”
旛幢-汉语大词典
旛幢
【1】泛指旌旗之类。{唐}{顾况}《宿湖边山寺》诗:“香透經窗籠檜柏﹐雲生梵宇濕旛幢。”{宋}{宋敏求}《春明退朝录》卷下:“遥望天際﹐有旛幢車騎﹐乘雲而至﹐輟乘以奉帝。”{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景明寺》:“于時金花映日﹐寳蓋浮雲﹐旛幢若林﹐香煙似霧。”{清}{孔尚任}《桃花扇·闲话》:“雜扮冠帶騎馬﹐旛幢細樂引導。”
旛幟-汉语大词典
旛幟
【1】旗帜。{明}{宋濂}《燕书》之三十:“謀夫孔多﹐可伐者一也;矛戟銛利﹑旛幟精明﹐可伐者二也。”
旛竿-汉语大词典
旛竿
【1】悬旛的竿。{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一折:“秀才是草裏旛竿﹐放倒低如人﹐立起高如人。”
旛旟-汉语大词典
旛旟
【1】旛旗之属。贵官仪仗使用。{清}{刘青芝}《寄李侍御》诗:“驄馬乘來四載餘﹐京華處處避旛旟。”
旛蓋-汉语大词典
旛蓋
【1】旛幢与华盖。《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只聽得一片笙簫仙樂﹐響振虚空﹐旌節導前﹐旛蓋擁後﹐冉冉升天而去。”
旛旂-汉语大词典
旛旂
【1】旌旗。{唐}{韩愈}《辛卯年雪》诗:“波濤何飄揚﹐天風吹旛旂。”
旛麾-汉语大词典
旛麾
【1】指挥用的旗子。《吴子·应变》:“凡戰之法﹐晝以旌旗旛麾爲節﹐夜以金鼓笳笛爲節。麾左而左﹐麾右而右。”旛﹐一本作“幡”。
旛兒-汉语大词典
旛兒
【1】即旛胜。{清}{陈维崧}《五福降中天·甲寅元旦》词:“畫粉旛兒﹐銀泥勝子﹐笑上人頭髻。”
旛勝-汉语大词典
旛勝
【1】旧时立春日的装饰物。多剪纸﹑绢﹑金银箔成小旗﹑人﹑燕﹑蝶等形状﹐挂在花下﹑贴在屏风上或戴在鬓发上。亦互为馈赠。{宋}{范成大}《鞭春微雨》诗:“旛勝絲絲雨﹐笙歌步步塵。”{清}{沈初}《西青笔记·纪庶品》:“新正{江}南進掛屏……插細珠串爲旛勝於瓶﹐劇有巧思。”
火旛-汉语大词典
火旛
【1】红色的旌旗。{唐}{张说}《破陈乐词》之一:“百里火旛焰焰﹐千行雲騎霏霏。”
畫旛-汉语大词典
畫旛
【1】见“畫幡”。
羅旛-汉语大词典
羅旛
【1】{宋}代新春时戴在头上的装饰物。{宋}{陆游}《戊午元日读书至夜分有感》诗:“强戴羅旛怯歲增﹐光陰堪嘆捷飛騰。”
草裏旛竿-汉语大词典
草裏旛竿
【1】比喻做人能屈能伸, 窘困則屈, 显达则伸。{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一折:“父親﹐秀才是草裏旛竿﹐放倒低如人﹐立起高如人﹐便嫁他也不誤了孩兒也。”
絳引旛-汉语大词典
絳引旛
亦作“[絳引幡]”【1】旗帜名。古代帝王仪仗中之赤色引旛。旛为长幅下垂之旗。《元史·舆服志二》:“絳引旛﹐四角﹐朱緑蓋﹐每角垂羅文雜佩﹐繫於金銅鈎竿﹐竿以朱飾﹐懸五色間暈羅﹐下有横木板﹐作碾玉文。”亦省作“[絳引]”。《元史·舆服志二》:“〔告止旛〕立仗者紅羅銷金升龍﹐餘如絳引。”《新唐书·仪卫志上》:“左右領軍衛黄麾仗﹐首尾廂皆絳引旛﹐二十引前﹐十掩後。”《宋史·仪卫志五》:“次外仗。青衣十二﹐車輻棒十二﹐戟九十﹐絳引幡六。”
綵旛-汉语大词典
綵旛
亦作“[綵幡]”【1】即綵胜。{宋}{陆游}《感皇恩·伯礼立春日生日》词:“春色到人間﹐綵旛初戴。”{前蜀}{韦庄}《立春》诗:“雪圃乍開紅菜甲﹐綵幡新剪緑楊絲。”
豹尾旛-汉语大词典
豹尾旛
【1】以豹尾装饰的旗帜,用于天子仪仗。《清会典·銮仪卫·卤簿》:“豹尾旛﹐懸豹尾﹐長八尺﹐上銜金葉﹐冒以緑革﹐綴金鈴四﹐高二寸五分﹐徑三寸八分﹐加金鈴繫旛。”
青旛-汉语大词典
青旛
亦作“[青幡]”【1】古代春令作劝耕﹑护花等用的青旗。{明}{梅鼎祚}《玉合记·赠处》:“雲和日燦﹐着眼春濃淡﹐展青旛玉田初暖。”{汉}{桓宽}《盐铁论·授时》:“發春而後﹐懸青旛而策土牛﹐殆非明主勸耕稼之意﹐而春令之所謂也。”《後汉书·礼仪志上》:“立春之日……立春幡﹐施土牛耕人于門外﹐以示兆民﹐至立夏。”{清}{厉鹗}《同吴西林城东看花遇大风戏为长歌》:“好將健句當青旛﹐日日花前一相見。”
雲旛-汉语大词典
雲旛
【1】见“雲幡”。
靈頭旛-汉语大词典
靈頭旛
【1】旧时安葬死者时用的白幡﹐由死者的儿子或亲人举在棺前引路。{萧军}《五月的矿山》第五章:“做了‘旗’的人一骄傲﹐别人就不愿跟着你底旗跑了﹐你就成了光杆的‘灵头旛’。”
靈旛-汉语大词典
靈旛
亦作“[靈幡]”【1】招魂幡。{唐}{于鹄}《古挽歌》之二:“送哭誰家車﹐靈旛紫帶長。”{李国文}《改选》:“没有灵幡﹐没有花圈﹐没有旗帜﹐没有哀兵﹐只是默默行进中的送葬队伍。”《红楼梦》第十三回:“{賈蓉}不過是個黌門監﹐靈幡經榜上寫時不好看。”{元}{马致远}《岳阳楼》第二折:“把一領布袍襟扯住不容還﹐碎紛紛直似靈幡。”【2】佛教用来供奉和装饰菩萨像﹑道士用以招请神灵的旌旗。{明}{孙柚}《琴心记·吟寄白头》:“修眉懶畫春山樣﹐枉靈幡繡長……不得見才郎﹐空孤佛心賞。”{唐}{吴筠}《游仙》诗之十五:“靈旛七曜動﹐瓊障九光開。”《云笈七籤》卷二十:“左焕火鈴﹐右輝靈幡﹐威光萬里﹐嘯命立前。”
降旛-汉语大词典
降旛
亦作“[降幡]”【1】表示投降的旗帜。{唐}{刘禹锡}《三阁辞》之三:“回首降幡下﹐已見黍離離。”{吕志伊}《读史感赋》:“降旛縱出{石城}隈﹐霸氣西南尚未衰。”{清}{叶廷琯}《吹网录·明潞王画兰石刻》:“降旛早豎闔城全﹐贏得{杭}民稱佛子。”
金旛-汉语大词典
金旛
【1】见“金幡”。
鈴旛-汉语大词典
鈴旛
【1】铜铃和旗旛。古代常并用于园中﹐以驱雀护花。{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二五三:“天花豈用鈴旛護?活色生香五百春。”
銀旛-汉语大词典
銀旛
亦作“[銀幡]”【1】用银箔制作的幡胜。{明}{无名氏}《四贤记·寻亲》:“嘆老朽時將闔棺﹐最堪憎頭上銀幡。”{宋}{苏轼}《和子由除夜元日省宿致斋》之二:“朝回兩袖天香滿﹐頭上銀幡笑{阿咸}。”{宋}{陆游}《木兰花·立春日作》词:“春盤春酒年年好﹐試戴銀旛判醉倒。”
魂旛-汉语大词典
魂旛
亦作“[魂幡]”【1】旧时办理丧事时用以招魂或引导亡魂的旗,长方形,下垂。{艾青}《我的父亲》:“在他出殡的时候﹐我没有为他举过魂幡。”《儒林外史》第二十回:“取一張桌子﹐供奉香爐﹑燭臺﹑魂旛﹐俱各停當。”
風旛-汉语大词典
風旛
【1】见“風幡”。
黄旛-汉语大词典
黄旛
亦作“[黄幡]”【1】黄色的长幅下垂的旗子。{清}{{允禄}等}《协纪辨方书·义例一》:“《乾坤寶典》曰:‘黄旛者﹐旌旗也﹐常居三合墓辰﹐所理之地﹐不可開門取土﹑嫁娶﹑納財﹑市買及有造作……{曹震圭}曰:‘黄旛者﹐歲君安居之位﹐華蓋也。故取三合五行墓辰﹐墓者土也﹐故言其黄洞。’”{元}{揭傒斯}《题<桃源图>》诗:“黄旛青劍北﹐紫蓋白雲來。”{明}{沈鲸}《双珠记·狱中冤恨》:“喪門白虎猶黏體﹐又撞黄旛豹尾來。”{宋}{周密}《齐东野语·滕茂实》:“斂我不須衣﹐裹屍以黄旛﹐題作{宋}臣墓﹐篆字當深刊。”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