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把(火把)是什么意思
火把 火炬-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火把 火炬
火把huǒbǎ 火炬huǒjù
名词。指夜间点火照明的竹篾条或一端扎上棉花、蘸上油的棍棒。
“火把”强调有适于手执持的柄。例如:“天太黑,路又滑,点两枝火把吧”;“谁第一个从祭司手中获取火把并点燃祭坛上的圣火,胜利和荣誉便属于谁”;“五十三个民族的一千五百多名学生,今晚……燃起火把,捧着哈达,跳着民族舞蹈,举行了庆祝游行”(《人民日报》,1981.10.19)。
“火炬”常含有“象征胜利、英武或革命”的意味,带庄重的态度色彩。例如:“参加过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王震同志把火炬授予毛仪群,并亲自点燃火炬”;“在这一片绚丽而灿烂的火光中,能叫人想起多少美好的往事:夏令营的营火晚会,……中学里的火炬接力赛”(《当代》,1981,3)。
烧天火把-汉语惯用语辞典
烧天火把shāo tiān huǒ bǎ
比喻急躁的性子。元朱凯《昊天塔》“凭着我这烧天火把,问甚么经文也那佛法,我大踏步踹入僧房,拏住和尚,揝定袈裟。”
松明火把-现代汉语大词典
松明火把sōng míng huǒ bǎ
【释义】:
用松明做成的火把。《花城》1981年第6期:“两个壮小伙举着松明火把,从齐腰深的水里走了过来。”
火把-现代汉语大词典
火把huǒ bǎ
【释义】:
火炬的俗称。束状的照明物。顶部燃火,下部为握柄。多用竹篾等编成长条,或把棍棒的一头扎上棉花。西戎《女婿》:“青枝爹赶回来,天早黑了,街上到处是灯笼火把,到处是人。”
火把节-现代汉语大词典
火把节huǒ bǎ jié
【释义】:
我国西南地区彝、白、傈僳、拉祜、纳西、普米等族的传统节日。一般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前后。人们盛装庆贺,举行各种游乐活动,入夜燃点火把,奔驰田间,驱除虫害,并饮酒歌舞。彝族民间叙事诗《阿诗玛》“不论是六月二十四,还是三月初三”原注:“六月二十四是火把节,是撒尼人最大的节日。到节日的前后三天,在山野举行盛大的斗牛及抬跤(即摔跤)大会。会后,青年男女即在山野中尽情欢乐,谈情说爱,一直到深夜。”
松明火把-汉语大词典
松明火把
【1】用松明做成的火把。《花城》1981年第6期:“两个壮小伙举着松明火把﹐从齐腰深的水里走了过来。”《新华月报》1979年第4期:“两只泪眼一晃﹐在松明火把下发出光亮。”
火把節-汉语大词典
火把節
【1】我国西南地区{彞}﹑{白}﹑{傈僳}﹑{拉祜}﹑{纳西}﹑{普米}等族的传统节日。一般在夏历六月二十四前后。人们盛装庆贺,举行各种游乐活动,入夜燃点火把,奔驰田间,驱除虫害,并饮酒歌舞。{明}{沈德符}《野獲编·风俗·火把节》:“今{滇}中以六月念八日爲火把節。是日﹐人家縛茭蘆高七八尺﹐置門外爇之﹐至夜火光燭天。又用牲肉細縷如膾﹐和以鹽醯生食之。”彝族民间叙事诗《阿诗玛》十三“不论是六月二十四﹐还是三月初三”原注:“六月二十四是火把节﹐是{撒尼}人最大的节日。到节日的前后三天﹐在山野举行盛大的斗牛及抬跤(即摔跤)大会。会后﹐青年男女即在山野中尽情欢乐﹐谈情说爱﹐一直到深夜。”
火把-汉语大词典
火把
【1】火炬的俗称。束状的照明物。顶部燃火,下部为握柄。{宋}{叶適}《送吕子阳携所解<老子>访留未久急归》诗:“火把起夜色﹐丁鞵明齒痕。”《水浒传》第四二回:“〔{宋江}〕只聽的外面拿着火把﹐照將入來。”{西戎}《女婿》:“{青枝}爹赶回来﹐天早黑了﹐街上到处是灯笼火把﹐到处是人。”【2】指束状的易燃物。《七国春秋平话》卷中:“於牛角上施槍﹐腿上安刃﹐尾上扎火把﹐膏油灌於其上。”
燒天火把-汉语大词典
燒天火把
【1】比喻急躁的性子。{元}{朱凯}《昊天塔》第二折:“憑着我這燒天火把﹐問甚麽經文也那佛法﹐我大踏步踹入僧房﹐拏住和尚﹐揝定袈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