仄(仄)是什么意思
仄←→平-反义词词典
仄←→平zè-píng
【词性】:名
仄:仄声。
平:平声。
【例】 词曲是为了给人歌唱的,要使每一个字的声调高低和曲谱配得上,平仄就不得不严。(王力:《中国格律诗的传统和现代格律诗的问题》)
仄声←→平声-反义词词典
仄声←→平声zēshēng-píngshēng
【词性】:名
仄声:古汉语四声中的上、去、入三声。
平声:古汉语四声之一。
【例】 我有一个很不成熟的意见。我以为仍然可以把声调分为平仄两类,阴平和阳平算是平声,上声和去声算是仄声(入声在普通话里已经转到别的声调去了)。(王力:《中国格律诗的传统和现代格律诗的问题》)
仄道-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仄道zè dào
【释义】:
狭窄的小路。明·高攀龙《三时记》:“(接笋峰)皆壁立,无阶可升,有木梯千级附石而上。既至半岭,凿仄道仅可置半足。”
仄径-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仄径zè jìng
【释义】:
狭窄的小路。仄,狭窄,狭小。明·许承钦《夏仲自正觉寺游佛山谷》诗:“群跻幽壑颠,扪萝遵仄径。”程善之《自芜湖至徽州道中》诗:“仄径俯飞鸟,屡进乃旋止。”
幽仄-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幽仄yōu zè
【释义】:
指隐士。《宋书·顺帝纪》:“今可下,宣州郡,搜扬幽仄,摽采乡邑,随名荐上。”唐·杜甫《奉寄章十侍御》诗:“朝觐从容问幽仄,勿云江汉有垂纶。”垂纶,垂钓者,亦指隐士、贤者。
仄声-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仄声zèshēng
指古四声中的上、去、入三声——平声
歉仄-实用委婉语词典
歉仄
意为我心怀歉意,非常不安。“仄”,即心里不安。
夙夜抚怀,殊深歉仄-实用委婉语词典
夙夜抚怀,殊深歉仄
意为我早晚扪心自问,难以平静,感到深深的歉疚。
仄室-古文观止词典
仄室zè shì
【词性】:名词
即侧室。指亲族。仄,用同“侧”(1)。《贾谊治安策一》:非有仄室之势以豫席之也。——没有亲族的势力可作为预先准备的依靠。
仄-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仄zè
①倾斜,偏斜。《管子·白心》:“日极则~,月满则亏。”(极:最高处。)杨万里《七月十二日夜登清心阁》:“月轮半~吾未睡,楼角风生凉杀人。”②旁侧,旁边。《汉书·陈汤传》:“臣闻楚有子玉得臣,文公为之~席而坐。”③狭窄。《周礼·考工记·车人》:“行山者~輮。”(輮róu:车轮的外周。)杜甫《白帝城最高楼》:“城尖径~旌旆愁,独立缥缈之飞楼。”④古代汉语声调分为平、上、去、入四类,上、去、入三声称仄声,与平声相对。沈约《四声谱》:“上、去、入为~声。”
仄-现代汉语大词典
仄zè
【释义】:
①倾斜;偏斜。浩然《艳阳天》:“他停住,仄着耳朵听着。”②置;参加。如:仄身。③狭窄;狭小。茅盾《尚未成功》:“那边又阴湿,又黑,地方也太仄。”④不安。冰心《寄小读者》:“我十分歉仄,因为我对你们述说这一件事。”⑤方言。仰,抬起。梁斌《红旗谱》:“她仄起头儿,眨巴着眼睛瞅江涛。”⑥见“仄声”。
仄小-现代汉语大词典
仄小zè xiǎo
【释义】:
窄小,狭小。胡也频《光明在我们的前面》:“她穿的是一件在北京才时兴的旗袍,剪裁得特别仄小。”
仄不楞-现代汉语大词典
仄不楞zè bù lèng
【释义】:
方言。形容倾侧摇晃,不稳定。梁斌《播火记》:“当他迈起右腿,又迈起左腿的时候,一个仄不楞,好不容易,才站定了。”
仄仄-现代汉语大词典
仄仄zè zè
【释义】:
狭窄。冰心《小桔灯》:“走上一段阴暗的仄仄的楼梯。”
仄声-现代汉语大词典
仄声zè shēng
【释义】:
汉字古声调原分平、上、去、入四声,除平声外,其他三声总称仄声。
仄身-现代汉语大词典
仄身zè shēn
【释义】:
置身。张弦《记忆》:“秦慕平仄身在山坡上的草棚里,心潮滚滚,身如泥塑。”
仄歪-现代汉语大词典
仄歪zè wāi
【释义】:
方言。倾斜摇晃。梁斌《红旗谱》:“一下子,把被套角儿挂在那人的腿膈肢上,挂个侧不楞,仄歪了两步又站住。”也指倾斜不稳的样子。段荃法《“状元”搬妻》:“我的头轰了一下,身子打了个仄歪。”
仄狭-现代汉语大词典
仄狭zè xiá
【释义】:
狭窄。多指地域或心胸不宽广。茅盾《昙》:“往常的她不是这样仄狭的!”
仄韵-现代汉语大词典
仄韵zè yùn
【释义】:
凡属上声、去声、入声的韵,皆为仄韵,与“平韵”相对。
仄韵诗-现代汉语大词典
仄韵诗zè yùn shī
【释义】:
指韵脚用仄声字的旧体诗。古体诗不限平仄韵,故仄韵诗较多;近体诗用仄韵者很少。
险仄-现代汉语大词典
险仄xiǎn zè
【释义】:
①阴险邪恶。鲁迅《致章廷谦》:“据我所见,则昔之称为战士者,今已蓄意险仄。”②生涩,不常见。郭沫若《历史人物》:“他爱用险仄的韵作长诗。”
平仄-现代汉语大词典
平仄píng zè
【释义】:
平声和仄声。平指四声中的平声,仄指四声中的上、去、入三声。旧体诗词和骈俪文所用字音必须平仄相互交替,使声调谐协,称为调平仄。
狭仄-现代汉语大词典
狭仄xiá zè
【释义】:
狭窄。宽度小。徐迟《黄山记》:“那是一条石梁,两旁削壁千仞。石梁狭仄,中间断却。”
没平仄-现代汉语大词典
没平仄méi píng zè
【释义】:
方言。没谱儿,没有定数。李劼人《大波》:“军政府要不要我们,谁也没平仄。”又:“晓得有多少队伍?半天过不完,也没平仄。”
湫仄-现代汉语大词典
湫仄jiǎo zè
【释义】:
低下狭窄。茅盾《清明前后》:“这公馆高踞于一群矮小、湫仄而污秽的,茅草其顶而竹笆其壁的贫民住宅之上,出路之不大雅观,是美中不足。”
逼仄-现代汉语大词典
逼仄bī zè
【释义】:
狭窄。黄裳《金陵五记》:“过去,因为年久失修,湖里长满了水草,很荒秽逼仄了。”
转仄-现代汉语大词典
转仄zhuǎn zè
【释义】:
婉转曲折。瞿秋白《乱弹(代序)》:“昆曲的声调,是多么‘细腻’,多么‘悠扬’,多么‘转仄’,多么‘深奥’。”
歉仄-现代汉语大词典
歉仄qiàn zè
【释义】:
遗憾;抱歉。冰心《寄小读者》:“我十分歉仄,因为我对你们述说这一件事。”
窄仄-现代汉语大词典
窄仄zhǎi zè
【释义】:
狭隘。茅盾《船上》:“(汉子)在那窄仄的舱里走来走去。”
仄-汉语大词典
仄
《廣韻》阻力切,入職,莊。【1】倾斜;偏斜。《逸周书·周祝》:“故日之中也仄,月之望也食。”《後汉书·光武帝纪下》:“每旦視朝,日仄乃罷。”{浩然}《艳阳天》第四章:“他停住,仄着耳朵听着。”【2】使偏斜。{宋}{杨万里}《雨作抵暮复晴》诗:“棲鵲無陰庇濕衣,行人仄傘避斜絲。”【3】旁边;侧面。参见“[仄聞]”。【4】置;参加。参见“[仄身]”。【5】狭窄;狭小。《广雅·释诂》:“仄,陿也。”{清}{顾炎武}《禹陵》诗:“遺文留仆碣,仄徑長荒藤。”{茅盾}《尚未成功》:“那边又阴湿,又黑,地方也太仄。”【6】低贱卑微。参见“[仄陋]”。【7】不安宁,不安稳。《红楼梦》第九九回:“衷懷歉仄,自嘆無緣。”{冰心}《寄小读者·通讯十八》:“我十分歉仄﹐因为我对你们述说这一件事。”【8】谦词。犹言窃,私自。{南朝 梁}{江淹}《还故园》诗:“竊值寰海闢,仄見圭緯昌。”{南朝 梁}{江淹}《从萧骠骑新亭》诗:“仄待飈霧晏,方從畎壑遊。”【9】方言。仰,抬起。{梁斌}《红旗谱》三一:“她仄起头儿,眨巴着眼睛瞅{江涛}。”原注:“仄,仰。”【10】见“仄聲”。
仄徑-汉语大词典
仄徑
【1】狭窄的小路。{明}{许承钦}《夏仲自正觉寺游佛峪》诗:“羣躋幽壑巔﹐捫蘿遵仄徑。”{程善之}《自芜湖至徽州道中》诗:“仄徑俯飛鳥﹐屢進乃旋止。”
仄起-汉语大词典
仄起
【1】近体诗的起句形式。指首句第二字为仄声。如五律首句为仄仄平平仄,七律首句为仄仄平平仄仄平。【2】倾斜突起。{清}{刘大櫆}《游黄山记》:“忽巨石仄起如龜脊﹐左右絶壑萬仞﹐從脊上跼步以行﹐行者皆股慄。”
仄足-汉语大词典
仄足
【1】侧足。{唐}{孟郊}《立德新居》诗之六:“懸途多仄足﹐崎圃無脩畦。”
仄狹-汉语大词典
仄狹
【1】狭窄。多指地域或心胸不宽广。{茅盾}《昙》:“往常的她不是这样仄狭的!”
仄兀-汉语大词典
仄兀
【1】歉疚不安。{清}{黄景仁}《十六夜有月俄为云掩因怀孙吟秋再叠前韵》:“彌留漸覺意憯悽﹐舍去尚餘心仄兀。”
仄微-汉语大词典
仄微
【1】卑贱,社会地位低。《汉书·叙传下》:“{王氏}仄微﹐世{武}作嗣。”【2】指社会地位低贱的人。《宋书·隐逸传·王弘之》:“垂鑑仄微﹐表揚隱介。”【3】指社会的下层或不为人所重视的鄙陋之处。{汉}{王粲}《七释》:“登俊乂於壠畝﹐舉賢才於仄微。”{宋}{蔡絛}《铁围山丛谈》卷六:“{漢宣帝}在仄微﹐有售餅之異。”
仄歪-汉语大词典
仄歪
【1】指倾斜不稳的样子。{段荃法}《“状元”搬妻》:“我的头轰了一下﹐身子打了个仄歪。”【2】方言。倾斜摇晃。{梁斌}《红旗谱》五:“一下子﹐把被套角儿挂在那人的腿膈肢上﹐挂个侧不楞﹐仄歪了两步又站住。”
仄仄-汉语大词典
仄仄
【1】狭窄。{景耀月}《古诗》:“日夕途苦修﹐仄仄遽能已。”{冰心}《小桔灯》:“走上一段阴暗的仄仄的楼梯。”
仄注冠-汉语大词典
仄注冠
【1】冠名。《汉书·五行志中之上》:“{昭帝}時﹐{昌邑王}{賀}遣中大夫之{長安}﹐多治仄注冠﹐以賜大臣﹐又以冠奴。”{颜师古}注:“{應劭}曰:‘今法冠是也。’謂之仄注冠者﹐言形側立而下注也。”
仄目-汉语大词典
仄目
【1】斜着眼看。多表示畏惧﹑忌恨等情绪。《汉书·息夫躬传》:“衆畏其口﹐見之仄目。”{宋}{欧阳修}《刘公墓志铭》:“公既驟屈廷臣之議﹐議者已多仄目。”《明史·魏大中传》:“持議峻切﹐大爲邪黨所仄目。”
仄輮-汉语大词典
仄輮
【1】古代一种特制的车轮。其外周的内侧柔软而外侧坚硬,供行山路用。《周礼·考工记·车人》:“行澤者反輮﹐行山者仄輮。反輮則易﹐仄輮則完。”{贾公彦}疏:“言仄柔者﹐堅者在外﹐柔者在内﹐以其取堅刃相成故也。”{孙诒让}正义:“剛堅與柔刃調和相得﹐以之轢沙石﹐自無破碎之患也。”
仄小-汉语大词典
仄小
【1】窄小,狭小。{胡也频}《光明在我们的前面》:“她穿的是一件在{北京}才时兴的旗袍﹐剪裁得特别仄小。”{王莹}《宝姑》三八:“那张板床很仄小﹐我和{小桂子}都侧着身子躺下。”
仄道-汉语大词典
仄道
【1】狭窄的小路。{明}{高攀龙}《三时记》:“〔{按筍峰}〕皆壁立﹐無階可升﹐有木梯千級附石而上。既至半嶺﹐鑿仄道僅可置半足。”
仄崿-汉语大词典
仄崿
【1】倾斜的山崖。{明}{徐宏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二》:“路乃轉北而下﹐歷懸石﹐披仄崿﹐下抵石底。”
仄韻詩-汉语大词典
仄韻詩
【1】指韵脚用仄声字的旧体诗。古体诗不限平仄韵,故仄韵诗较多;近体诗用仄韵者很少。
仄不楞-汉语大词典
仄不楞
【1】方言。形容倾侧摇晃,不稳定。{梁斌}《播火记》四三:“当他迈起右腿﹐又迈起左腿的时候﹐一个仄不楞﹐好不容易﹐才站定了。”
仄聲-汉语大词典
仄聲
【1】{汉}字古声调原分平﹑上﹑去﹑入四声,除平声外,其他三声总称仄声。
仄慝-汉语大词典
仄慝
【1】指农历每月初一早晨,月亮在东方出现的天文现象。《汉书·五行志下之下》:“晦而月見西方謂之朓﹐朔而月見東方謂之仄慝。”{颜师古}注引{孟康}曰:“朓者﹐月行疾在日前﹐故早見。仄慝者﹐行遲在日後﹐當没而更見。”详“朔”。
仄席-汉语大词典
仄席
【1】不正坐。谓侧坐以待贤良。古时形容帝王礼贤下士。《汉书·陈汤传》:“{湯}曰:‘臣聞{楚}有{子玉}{得臣}﹐{文公}爲之仄席而坐。’”{唐}{罗隐}《送进士臧濆下第後归池州》诗:“天子愛才雖仄席﹐諸生多病又沾襟。”【2】不正坐。谓坐不安稳。古时形容帝王勤政。{宋}{陈亮}《四弊策》:“聖天子宵旰仄席﹐憂勤於上﹐夫亦何忍爲此!”
仄影-汉语大词典
仄影
【1】羽扇名。{晋}{王嘉}《拾遗记·周》:“〔{周昭王}〕二十四年﹐塗{修國}獻青鳳﹑丹鵲﹐各一雌一雄。孟夏之時﹐鳳﹑鵲皆脱易毛羽。聚鵲翅以爲扇……扇一名‘游飄’﹐二名‘條翮’﹐三名‘虧光’﹐四名‘仄影’。”
仄陋-汉语大词典
仄陋
【1】指不为人所注重的社会下层或鄙陋之处。《汉书·循吏传序》:“及至{孝宣}﹐繇仄陋而登至尊。”{三国} {魏}{曹植}《七启》:“采英奇於仄陋﹐宣皇明於巖穴。”{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幕府初開﹐羣公辟命﹐求英奇於仄陋﹐采賢儁於巖穴。”【2】狭窄简陋。《晋书·良吏传·吴隐之》:“數畝小宅﹐籬垣仄陋。”{唐}{柳宗元}《送元秀才下第东归序》:“既遊京師﹐寓居仄陋﹐無使令之童。”《後汉书·袁闳传》:“居處仄陋﹐以耕學爲業。”{明}{焦竑}《焦氏笔乘·金陵旧事上》:“{吴隱之}爲{廣州}刺史﹐官罷并無還資﹐籬垣仄陋﹐妻子寒露。”【3】指有才德而地位卑微的人。《後汉书·应奉传》:“於是興學校﹐舉仄陋。”{三国} {魏}{曹操}《求贤令》:“二三子其佐我明揚仄陋﹐唯才是舉。”{明}{徐复祚}《投梭记·应聘》:“揚仄陋﹐禮意稠﹐天心厚。”{晋}{葛洪}《抱朴子·诘鲍》:“昔有{鳏}在下而四嶽不蔽﹐明揚仄陋而元凱畢舉。”【4】卑微。《晏子·重而异者》:“如{嬰}者﹐仄陋之人也。”
仄步-汉语大词典
仄步
【1】行走歪斜貌。{宋}{陆游}《舟过会稽山下因繫舟游近村》诗:“欣然捨畫楫﹐仄步捫青蘿。”{唐}{孟郊}《寒溪》诗之二:“仄步下危曲﹐攀枯聞孀啼。”
仄韻-汉语大词典
仄韻
【1】凡属上声﹑去声﹑入声的韵,皆为仄韵,与“平韻”相对。
仄身-汉语大词典
仄身
【1】置身。{张弦}《记忆》:“{秦慕平}仄身在上坡上的草棚里﹐心潮滚滚﹐身如泥塑。”
仄隘-汉语大词典
仄隘
【1】狭窄。《明史·戚继光传》:“山谷仄隘﹐林薄蓊翳。”
仄室-汉语大词典
仄室
【1】侧室。借指庶子。《汉书·贾谊传》:“天下殽亂﹐{高皇帝}與諸公倂起﹐非有仄室之勢以豫席之也。”
仄悚-汉语大词典
仄悚
【1】恐惧不安。{明}{李贽}《淳于髠》:“至極而亂﹐極而悲﹐極而衰﹐真令人仄悚也。”
仄媚-汉语大词典
仄媚
【1】以不正之道讨好奉承。《亢仓子·贤道》:“若天子疑忌大臣﹐巧隨之求士﹐則奇姓異名﹐仄媚怪術之材至。”{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程器》:“{孔光}負衡據鼎﹐而仄媚{董賢}。”
偪仄-汉语大词典
偪仄
亦作“[偪側]”【1】迫近;相迫。《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滭弗宓汨﹐偪側泌瀄。”{郭璞}注引{司马彪}曰:“偪側﹐相迫也。”《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作“湢測”。{明}{唐顺之}《游盘山赋》:“豈淹留之無心﹐畏簡書之偪仄。”【2】窘迫。{清}{方文}《初度书怀》诗之四:“少小負奇氣﹐有力猛如虎。偪側不得施﹐中年盡消阻。”{宋}{王安石}《开元行》:“茫茫孤行西萬里﹐偪仄歸來竟憂死。”【3】密集;拥挤。{唐}{杜甫}《偪仄行》:“偪仄何偪仄﹐我居巷南君巷北。”一本作“偪側”。{仇兆鳌}注:“偪側﹐謂所居密邇。”{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游庐山日记》:“四瞰層壁﹐陰森偪側。”{王统照}《湖畔儿语》:“湖上﹐满生了芦苇和满浮了无数的大船﹐分外显得偪仄﹐湫溢﹑喧嚷。”《文选·张衡<西京赋>》:“麀鹿麌麌﹐駢田偪仄。”{薛综}注:“駢田偪仄﹐聚會之意。”【4】狭窄。{唐}{陆龟蒙}《田舍》诗:“簷卑欹而立傴僂﹐户偪側而行趑趄。”{宋}{范成大}《吴船录》卷下:“緣江負山﹐偪仄無平地。”《东观汉纪·廉范传》:“爲{蜀郡}太守。{成都}邑宇偪側。”{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或有室廬偪仄﹐無地避煞者。”【5】匆迫;短暂。{宋}{范成大}《望海亭赋》:“快宇宙之清寬﹐悵百年之偪仄。”
傾仄-汉语大词典
傾仄
【1】见“傾側”。
反仄-汉语大词典
反仄
【1】动荡不定。{清}{魏源}《圣武记》卷十:“一旦偶有反仄蠢動﹐專閫文吏﹐朝發夕至﹐朝撲夕滅。”《资治通鉴·唐明宗天成二年》:“朝廷雖知{房知温}首亂﹐欲安反仄﹐癸巳﹐加{知温}兼侍中。”《新唐书·郭晞传》:“{河中}軍亂﹐{子儀}召首惡誅之﹐其支黨猶反仄。”{清}{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卷十四:“宜開誠心﹐安反仄。”【2】辗转不安。《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僻處西館﹐未奉闕廷﹐踊躍之懷﹐瞻望反仄。”{宋}{司马光}《答陈监簿书》:“{光}實何人﹐敢受此賜﹐反仄愧汗﹐無地自處。”{南朝} {梁}{张率}《白紵歌辞》之三:“愁來夜遲猶歎息﹐撫枕思君終反仄。”
平仄-汉语大词典
平仄
【1】平声和仄声。平指四声中的平声,仄指四声中的上﹑去﹑入三声。旧体诗词和骈俪文所用字音必须平仄相互交替,使声调谐协,谓之调平仄。{宋}{陈鹄}《耆旧续闻》卷四:“近代聲律尤嚴﹐或乖平仄﹐則謂之失黏。”《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五回:“一個是秀才﹐却是八股朋友﹐作起了八韻詩來﹐連平仄都鬧不明白。”
幽仄-汉语大词典
幽仄
【1】微贱;卑陋。{汉}{牟融}《理惑论》:“鄙人矇瞽﹐生于幽仄﹐敢出愚言﹐弗慮禍福。”{唐}{陆龟蒙}《祀灶解》:“天至高﹐竈至下;帝至尊嚴﹐鬼至幽仄。”【2】指隐居之士。{金}{元好问}《宏州赠曹丈子玉》诗:“邱園舊憶詢幽仄﹐裘褐今聞識姓名。”{唐}{杜甫}《奉寄章十侍御》诗:“朝覲從容問幽仄﹐勿云{江漢}有垂綸。”《宋书·顺帝纪》:“今可下宣州郡﹐搜揚幽仄﹐摽采鄉邑﹐隨名薦上。”
欑仄-汉语大词典
欑仄
【1】聚集貌。《文选·马融<长笛赋>》:“密櫛疊重﹐踾踧欑仄。”一本作“攢仄”。{李善}注:“攢仄﹐攢聚貌。”
狹仄-汉语大词典
狹仄
【1】狭窄。{陈少白}《兴中会革命史要》三:“全安栈的客房﹐也很狭仄。”{潘漠华}《晩上》:“正在那有株老枫树的狭仄的溪坎上﹐{高令}一脚踏空去﹐轿滑倒了。”{徐迟}《黄山记》:“那是一条石梁﹐两旁削壁千仞。石梁狭仄﹐中间断却。”
日仄-汉语大词典
日仄
同“[日昃]”【1】《汉书·薛宣传》:“陛下至德仁厚﹐哀閔元元﹐躬有日仄之勞﹐而亡佚豫之樂。”《汉书·萧望之传》:“興{周}{召}之遺業﹐親日仄之兼聽。”《後汉书·光武帝纪下》:“每旦視朝﹐日仄乃罷。”
明揚仄陋-汉语大词典
明揚仄陋
【1】见“明揚側陋”。
没平仄-汉语大词典
没平仄
【1】方言。犹言没谱儿,没有定数。{李劼人}《大波》第四部第二章:“晓得有多少队伍?半天过不完﹐也没平仄。”{李劼人}《大波》第四部第二章:“你还不晓得巡防军从统领起﹐都没有换札子。军政府要不要我们﹐谁也没平仄。”
深仄-汉语大词典
深仄
【1】深而狭窄。{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八》:“隨峽北轉﹐峽甚深仄。”
湫仄-汉语大词典
湫仄
【1】低下狭窄。{茅盾}《清明前後》第三幕:“这公馆高踞于一群矮小﹑湫仄而污秽的﹐茅草其顶而竹笆其壁的贫民住宅之上﹐出路之不大雅观﹐是美中不足。”
攢仄-汉语大词典
攢仄
亦作“[攅仄]”【1】聚集。《文选·马融<长笛赋>》:“繁手累發﹐密櫛疊重﹐踾踧攅仄﹐蜂聚蟻同。”{李善}注:“攢仄﹐攢聚貌。”《文选·嵇康<琴赋>》:“參譚繁促﹐複疊攅仄﹐從横駱驛﹐奔遯相逼。”{李善}注:“攅仄﹐聚聲。”
欹仄-汉语大词典
欹仄
同“[欹側]”【1】倾斜;歪斜。{元}{王祯}《野航》诗:“小橋欹仄已中斷﹐野航一葉通人行。”{唐}{柳宗元}《永州万石亭记》:“步自西門﹐以求其墟﹐伐竹披奥﹐欹仄以入﹐緜谷跨溪﹐皆大石林立。”{宋}{苏轼}《赐度牒修廨宇状》:“使宅樓廡﹐欹仄罅縫﹐但用小木横斜撑住。”{清}{杨思圣}《入栈纪行》诗:“步滑屢欹仄﹐衣濕何時乾?”
歉仄-汉语大词典
歉仄
【1】遣憾;抱歉。《红楼梦》第九九回:“只因調任海疆﹐未敢造次奉求﹐衷懷歉仄﹐自歎無緣。”{冰心}《寄小读者》十八:“我十分歉仄﹐因为我对你们述说这一件事。”
旁仄-汉语大词典
旁仄
【1】近侧;左右。《汉书·鲍宣传》:“陛下深内自責﹐避正殿﹐舉直言﹐求過失﹐罷退外親及旁仄素餐之人。”《汉书·五行志上》:“視近臣在國中處旁仄及貴而不正者﹐忍而誅之。”{颜师古}注:“仄﹐古側字。”
斜仄-汉语大词典
斜仄
【1】倾斜。{清}{魏源}《华山诗》之一:“樹皆斜仄生﹐雲皆斜仄通。略無寸步直﹐但有兩壁穹。”
悚仄-汉语大词典
悚仄
亦作“[悚側]”【1】惶恐不安。{清}{陈确}《与吴裒仲书》:“去冬﹐{韞斯}過﹐復寄{考兄}一書﹐輒至數千言﹐尚口之羞屢違明訓﹐極爲悚仄。”{明}{张煌言}《上行在陈南北机宜疏》:“時臣方收燼於{淛}﹐而使臣又停棹於{閩}﹐未獲具疏陳謝﹐至今悚仄。”{宋}{范仲淹}《与韩魏公书》:“近遞中捧教﹐至荷勤重之旨﹐不任悚仄。”{宋}{苏轼}《与广东提举萧大夫书》之二:“某始寓僧舍﹐凡百不便﹐近因正輔至郡﹐許假館行衙﹐不及面禀﹐輒已遷入﹐悚側不已。”
慚仄-汉语大词典
慚仄
【1】羞愧不安。{宋}{欧阳修}《与焦殿丞书》:“麤細米各二斛﹐聊飼僮僕輩﹐必不以輕鮮爲怪。有無相通﹐亦鄰里之常事﹐慚仄﹐慚仄!”
碕仄-汉语大词典
碕仄
【1】弯曲逼窄。{清}{严如煜}《苗防备览》卷五:“〔{狗■巖城}〕俯臨{沱江}﹐徑路碕仄﹐爲{乾苗}入{瀘}總口。”
窄仄-汉语大词典
窄仄
【1】狭隘。{茅盾}《船上》:“〔汉子〕在那窄仄的舱里走来走去。”
纖仄-汉语大词典
纖仄
亦作“[纖側]”【1】谓文辞纤巧, 文风不正。{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二二篇:“若純法《聊齋》者﹐時則有{吴門}{沈起鳳}作《諧鐸》十卷﹐而意過俳﹐文亦纖仄。”{金松岑}《文学上之美术观》:“惟曲意荒淫﹐詞旨纖仄。”{王棻}《与友人书》:“今之言詩者則不然……以剽竊支離爲詞采﹐以陳腐纖側爲才華﹐而詩之弊有不可言者矣。”{清}{章学诚}《文史通义·诗话》:“傾斜之人﹐必有所恃。挾纖仄便娟之筆﹐爲稱功頌德之辭。”
赤仄錢-汉语大词典
赤仄錢
【1】古代一种外沿为赤铜的钱币。{清}{陶炜}《课业馀谈·器》:“赤仄錢﹐以赤銅爲其郭﹐錢紺色也。”
赤仄-汉语大词典
赤仄
【1】见“赤側”。
轉仄-汉语大词典
轉仄
【1】婉转曲折。{瞿秋白}《乱弹(代序)》:“昆曲的声调﹐是多么‘细腻’﹐多么‘悠扬’﹐多么‘转仄’﹐多么‘深奥’。”【2】向侧面转身。{宋}{何薳}《春渚纪闻·裕陵睠贤士》:“某睡中覺有撼體而連語云‘學士賀喜者’。某徐轉仄﹐問之﹐即曰:‘安心熟寢。’”
蹇仄-汉语大词典
蹇仄
【1】犹曲屈。{唐}{柳宗元}《鞭贾》:“視其握﹐則蹇仄而不植。”
逼仄-汉语大词典
逼仄
【1】犹狭窄。{宋}{王安石}《送郑叔熊归闽》诗:“黄塵彫罽裘﹐逆旅同逼仄。”{唐}{李邕}《斗鸭赋》:“逼仄兮掣曳﹐聯翩兮踴躍。”{黄裳}《金陵五记·白下书简·重过鸡鸣寺》:“过去﹐因为年久失修﹐湖里长满了水草﹐很荒秽逼仄了。”
險仄-汉语大词典
險仄
【1】阴险邪恶。{鲁迅}《书信集·致章廷谦》:“據我所見﹐則昔之稱爲戰士者﹐今已蓄意險仄。”【2】崎岖而狭窄。{清}{夏燮}《中西纪事·海疆殉难记上》:“近瞻山頂﹐一徑可通﹐崎嶇險仄。”{清}{魏源}《圣武记》卷九:“寨據懸崖﹐惟南北二門﹐其寨西小徑尤險仄。”【3】比喻艰难险阻。{明}{屠隆}《綵毫记·归隐林泉》:“我想世路從來險仄﹐富貴實蹈危機。”【4】犹生涩﹐不常见。{郭沫若}《历史人物·王安石》:“他爱用险仄的韵作长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