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一个集成语、谚语、俗语、俚语、俏皮话、歇后语分享学习网站,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好学之士,齐心合力,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燔

燔(燔)是什么意思

  • 燔-古文观止词典

    燔fán

    【词性】:动词

    烧,焚烧(3)。《鲁共公择言》:齐桓公夜半不嗛,易牙乃煎、熬、燔、炙,和调五味而进之。——齐桓公半夜里觉得没有吃饱,易牙就煎、熬、烧、烤食品,用五种佐料调和进献给他。《贾谊过秦论上》:燔百家之言。——焚烧了诸子百家的书籍。《邹阳狱中上梁王书》:要离燔妻子。——要离烧死了妻子。

  • 燔-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燔fán

    ①焚烧。《汉书·地理志下》:“~书坑儒。”《梦溪笔谈·技艺》:“不若~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②烤。《诗经·小雅·瓠叶》:“有兔斯首,炮之~之。”(炮páo:用泥涂裹食物在火中烧烤。)苏轼《司竹监烧苇园会猎园下》:“燎毛~肉不暇割。”又指烤熟的肉。《诗经·大雅·凫鹥》:“旨酒欣欣,~炙芬芬。”③通“膰”。古代祭祀用的肉。《左传·襄公二十二年》:“公孙夏从寡君以朝于君,见于尝酎,与执~焉。”(尝酎zhòu:祭祀时尝饮新酒。)

  • 燔-现代汉语大词典

    燔fán

    【释义】:

    ①焚烧。如:燔烧;燔柴。②烤。如:燔肉。

  • 燔刑-现代汉语大词典

    燔刑fán xíng

    【释义】:

    烧人致死的残酷刑罚。郭沫若《惠施的性格与思想》:“便在欧西中世纪,已经有多少思想革命家死于惨酷的燔刑了。”

  • 燔炰-现代汉语大词典

    燔炰fán páo

    【释义】:

    焚烧。董必武《纪念向秀丽同志》:“谨防爆炸将旁及,忍受燔炰强自持。”

  • 燔柴-现代汉语大词典

    燔柴fán chái

    【释义】:

    烧火用的柴。郭沫若《双簧》:“燔柴正要着火的时候,我却得了一番天来的惠雨。”

  • 燔烧-现代汉语大词典

    燔烧fán shāo

    【释义】:

    焚烧。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秦燔烧经籍,济南伏生抱书藏山中。”

  • 燔祭-现代汉语大词典

    燔祭fán jì

    【释义】:

    烧柴祭天。泛指礼祭。也指祭祀所用的牲体。郭沫若《双簧》:“司会者以十足的基督教意识径直把我当成了一匹赎罪的羔羊,拉到这样庄严的基督教的祭坛来做燔祭。”

  • 燔燧-现代汉语大词典

    燔燧fán suì

    【释义】:

    燃放告警的烟火。峻青《烟墩》:“昼则点燃狼粪,白烟烛天,名曰燔燧。”

  • 以煎止燔-汉语大词典

    以煎止燔

    【1】用加热来制止燃烧。比喻处理方法不对,反而助长已成之势。{汉}{桓宽}《盐铁论·错币》:“{漢}初乘弊而不改易﹐畜利變幣﹐欲以反本﹐是猶以煎止燔﹐以火止沸也。”

  • 攻燔-汉语大词典

    攻燔

    【1】攻打焚烧。《汉书·天文志》:“{東郡}{莊平}男子{侯母辟}兄弟五人羣黨爲盜﹐攻燔官寺﹐縛縣長吏。”

  • 脯燔-汉语大词典

    脯燔

    【1】干肉和烤肉。《周礼·夏官·量人》:“凡祭祀響賓﹐制其從獻脯燔之數量。”{贾公彦}疏:“燔雖不貫﹐亦是炙肉。”

  • 災燔-汉语大词典

    災燔

    【1】焚烧。《汉书·五行志上》:“在外而不正者﹐雖貴如{高廟}﹐猶災燔之﹐況諸侯乎!”

  • 炮燔-汉语大词典

    炮燔

    【1】烧烤。{宋}{苏轼}《送鲁元翰知卫州》诗:“每愧烟火中﹐玉腕親炮燔。”{宋}{苏辙}《臣事策》下四:“〔聖人〕教之炮燔﹑烹飪﹑嫁娶﹑生養之道﹐使皆得其志﹐是以天下安其法而不怨。”

  • 炰燔-汉语大词典

    炰燔

    【1】烧烤。{宋}{陆游}《夜热》诗:“泊船{鄂州}步﹐終日如炰燔。”【2】指烧熟的菜肴。{唐}{钱珝}《谢酒食状》:“温醖既陳﹐炰燔兼至。”

  • 烹燔-汉语大词典

    烹燔

    【1】烧煮;烹调。{前蜀}{杜光庭}《莫令南斗醮词》:“犒士或開其宰戮﹐宴賓難廢於烹燔。”

  • 焚燔-汉语大词典

    焚燔

    【1】焚烧。{唐}{元稹}《告畬三阳神文》:“饑饉因仍﹐盜賊倉卒﹐閭落焚燔﹐城市剽拂﹐人民遂空﹐萬不存一。”{唐}{元稹}《祭礼部庾侍郎太夫人文》:“世火焚燔﹐慧劍斷網。”

  • 煨燔-汉语大词典

    煨燔

    【1】烧毁。{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正纬》:“{平子}恐其迷學﹐奏令焚絶;{仲豫}惜其雜真﹐未許煨燔。”

  • 燒燔-汉语大词典

    燒燔

    【1】烧焚;烧毁。《汉书·外戚传下·定陶丁姬》:“開{丁姬}椁户﹐火出﹐炎四五丈。吏卒以水沃滅﹐乃得入﹐燒燔椁中器物。”《後汉书·公孙述传》:“今百姓無辜而婦子係獲﹐室屋燒燔﹐此寇賊﹐非義兵也。”{晋}{陶潜}《戊申岁六月中遇火》诗:“正夏長風急﹐林室頓燒燔。”

  • 燎燔-汉语大词典

    燎燔

    【1】谓烧柴而祭。{宋}{叶適}《故朝奉大夫宋公墓志铭》:“〔{宋紹恭}〕親燎燔奉祭﹐命{駒}謁冢下﹐皆如常禮。”

  • 燔-汉语大词典

    《廣韻》附袁切,平元,奉。【1】焚烧。《庄子·盗跖》:“{子推}怒而去,抱木而燔死。”《汉书·东方朔传》:“推甲乙之帳燔之於四通之衢。”{颜师古}注:“燔,焚燒也。”{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乐府》:“{秦}燔《樂經》,{漢}初紹復。”{宋}{苏轼}《与钱济明书》之十五:“{濟明}雖家居,必不廢閔雨意,可來燔一炷香否?”{梁启超}《新民说·论国家思想》:“帝者猶慮其未固也,乃更燔百家之言。”【2】烤;炙。《诗·小雅·瓠叶》:“有兔斯首,炮之燔之。”{毛}传:“加火曰燔。”{汉}{王充}《论衡·程材》:“洗洿泥者以水;燔腥生者用火。”{清}{方文}《嘉树行为阎牛叟赋》:“枝葉漸黄落,枯焦似人燔。”【3】燔柴。古代祭天仪式。《宋史·乐志七》:“躬以大報,亦止于燔。”【4】通“[膰]”。古代祭祀用的烤肉。《左传·襄公二十二年》:“{公孫夏}從寡君以朝于君,見於嘗酎,與執燔焉。”{陆德明}释文:“燔,本又作‘膰’,祭肉也。”《公羊传·定公十四年》:“脤者何?俎實也。腥曰脤,熟曰燔。”【5】泛指烤肉。{清}{曹寅}《黄河看月示子猷》诗:“涓涓瀉醇酎,秩秩羅寒燔。”【6】通“[蕃]”。茂盛。{马王堆}{汉}墓帛书《经法·名理》:“如燔如卒,事之反也。”{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注﹕“燔讀爲‘蕃’,茂盛。”

  • 燔炙-汉语大词典

    燔炙

    【1】烧与烤。亦泛指烹煮。{宋}{陆游}《鹅湖夜坐书怀》诗:“馬鞍挂狐兔﹐燔炙百步香﹐拔劍切大肉﹐哆然如餓狼。”{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燔炙肥甘﹐晨昏饜飫。”《战国策·魏策二》:“{齊桓公}夜半不嗛﹐{易牙}乃煎熬燔炙﹐和調五味而進之。”【2】指烤肉。亦泛指佳肴。《诗·大雅·凫鹥》:“旨酒欣欣﹐燔炙芬芬。”《文选·张衡<东京赋>》:“春醴惟醇﹐燔炙芬芬。”{薛综}注:“燔炙﹐謂炙肉也。”{清}{林则徐}《会奏英夷抗不交凶严断接济查办情形折》:“所嗜之肥濃燔炙﹐日久必缺於供。”

  • 燔玉-汉语大词典

    燔玉

    【1】古代祭天神之玉。祭毕,焚之而升烟,故名。《旧唐书·王起传》:“{梁}代{崔靈恩}撰《三禮義宗》云:‘凡祭天神,各有二玉,一以禮神,一則燔之。禮神者,訖事却收;祀神者,與牲俱燎。’”{宋}{庞元英}《文昌杂录》卷四:“前代禮神﹐有祭玉燔玉二品;今獨燔玉﹐無乃闕禮文邪?”

  • 燔刑-汉语大词典

    燔刑

    【1】烧人致死的残酷刑罚。{郭沫若}《文艺论集·惠施的性格与思想》:“便在{欧}西中世纪﹐已经有多少思想革命家死于惨酷的燔刑了。”

  • 燔灼-汉语大词典

    燔灼

    【1】烧灼。《红楼梦》第九一回:“{薛姨媽}急來看時﹐只見{寳釵}滿面通紅﹐身如燔灼﹐話都不説。”{唐}{柳宗元}《与杨京兆凭书》:“五年之間﹐四爲大火所迫﹐徒跣走出﹐壞墻穴牖﹐僅免燔灼。”《素问·五常政大论》:“升明之紀﹐正陽而治﹐德施周普﹐五化均衡﹐其氣高﹐其性速﹐其用燔灼﹐其化蕃茂。”

  • 燔燃-汉语大词典

    燔燃

    【1】燃烧。{汉}{马融}《东巡颂》:“烈火燔燃﹐暉光四煬。”

  • 燔香頂禮-汉语大词典

    燔香頂禮

    【1】犹言烧香磕头。{邹鲁}《四川光复》:“羣以木版書{光緒}牌位﹐燔香頂禮。”

  • 燔銷-汉语大词典

    燔銷

    【1】烧毁。《史记·秦始皇本纪》:“盡取石旁居人誅之﹐因燔銷其石。”

  • 燔燎-汉语大词典

    燔燎

    亦作“[燔尞]”【1】烧柴祭天。{清}{方苞}《圣主躬耕耤田颂》之一:“升中燔燎﹐薦以蕭茅。”《宋史·乐志十》:“燔燎具揚﹐禮儀既備。”《礼记·郊特牲》:“取膟膋燔燎升首﹐報陽也。”《汉书·郊祀志下》:“天用牲左﹐及黍稷燔尞南郊;墬用牲右﹐及黍稷瘞於北郊。”【2】谓酷热如焚。{宋}{沈括}《梦溪笔谈·象数一》:“大暑燔燎﹐螟蝗爲災。”

  • 燔潰-汉语大词典

    燔潰

    【1】烧毁。《墨子·非攻下》:“攘殺其牲牷﹐燔潰其祖廟。”{高亨}《诸子新笺·墨子》:“燔潰﹐猶言焚毁也。”

  • 燔骨-汉语大词典

    燔骨

    【1】炙肉中的骨头。《鬼谷子·反应》:“其察言也﹐不失若磁石之取鍼﹐舌之取燔骨。”{南唐}{谭峭}《化书》:“嚼燔骨者﹐燋屑爛舌﹐不以爲痛。”

  • 燔石-汉语大词典

    燔石

    【1】焙烧矿石。{明}{宋应星}《天工开物·<燔石>序》:“燔石之功﹐殆莫之與京矣!”

  • 燔祭-汉语大词典

    燔祭

    【1】烧柴祭天。泛指礼祭。{宋}{叶梦得}《石林燕语》卷七:“臨燔祭﹐脱袞冕。”【2】指祭祀所用之牲体。{郭沫若}《骑士·双簧》:“司会者以十足的基督教意识径直把我当成了一匹赎罪的羔羊﹐拉到这样庄严的基督教的祭坛来做燔祭。”

  • 燔黍捭豚-汉语大词典

    燔黍捭豚

    【1】指上古烹饪用具出现前对食物的简单加工情况。捭,撕裂。《礼记·礼运》:“夫禮之初﹐始諸飲食﹐其燔黍捭豚﹐汙尊而抔飲。”{郑玄}注:“中古未有釜﹑甑﹐釋米捭肉﹐加於燒石之上而食之耳。”{孔颖达}疏:“燔黍者﹐以水洮釋黍米﹐加於燒石之上而燔之。捭豚者﹐捭析豚肉﹐加於燒石之上而熟之。”{朱彬}训纂引{段玉裁}曰:“擘豚﹐謂手裂豚肉也。”亦作“[燔黍擘豚]”。《孔子家语·问礼》:“太古之時﹐燔黍擘豚﹐汙罇抔飲。”

  • 燔妻子-汉语大词典

    燔妻子

    【1】{春秋}末年,{吴国}人{要离}为{吴王}{阖闾}行刺{卫国}公子{庆忌},事先请{吴王}断其右手﹑杀其妻和子並焚尸于市,假装有罪而逃亡,以此取信{庆忌},终于行刺成功。事见{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后因以“燔妻子”为毁家纾难之典。{清}{吴伟业}《遣闷》诗之三:“故人往日燔妻子﹐我因親在何敢死!”

  • 燔溺-汉语大词典

    燔溺

    【1】谓陷于水火之中。喻指受暴政迫害。{明}{高启}《评史·羊祜》:“{祜}直陳其惡﹐勸{武帝}以援{江左}之民於燔溺。”

  • 燔萊-汉语大词典

    燔萊

    【1】烧荒。{汉}{桓宽}《盐铁论·通有》:“伐木而樹穀﹐燔萊而播粟。”

  • 燔焫-汉语大词典

    燔焫

    【1】燃烧。《素问·五常政大论》:“火見燔焫﹐革金且耗。”《列子·周穆王》:“陽氣壯﹐則夢涉大火而燔焫。”

  • 燔燧-汉语大词典

    燔燧

    【1】燃放告警的烟火。《汉书·贾谊传》:“斥候望烽燧不得卧”{唐}{颜师古}注:“晝則燔燧﹐夜則舉烽。”{南朝} {梁简文帝}《庆洛阳平启》:“每興燔燧之警﹐常勞守{漳}之民。”{峻青}《秋色赋·烟墩》:“昼则点燃狼粪﹐白烟烛天﹐名曰燔燧。”

  • 燔書阬儒-汉语大词典

    燔書阬儒

    同“[焚書坑儒]”【1】《汉书·地理志下》:“{昭王}曾孫{政}并六國﹐稱皇帝﹐負力怙威﹐燔書阬儒﹐自任私智。”

  • 燔魚剸蛇-汉语大词典

    燔魚剸蛇

    【1】{周武王}伐{纣}至{孟津},白鱼入舟,{武王}欲煮鱼以祭,被群臣劝止。见《尚书大传·大誓》。又{汉高祖}聚众起义时,曾夜行泽中,见有大蛇挡道,{高祖}毅然挥剑斩之。见《史记·高祖本纪》。后因以“燔魚剸蛇”指代{周武王}﹑{汉高祖}起事。《後汉书·文苑传上·杜笃》:“師之攸向﹐無不靡披。蓋夫燔魚剸蛇﹐莫之方斯。”

  • 燔祀-汉语大词典

    燔祀

    【1】焚柴祭祀。《隋书·礼仪志一》:“敬薦玉帛犧齊粢盛庶品﹐燔祀於昊天上帝。”

  • 燔破-汉语大词典

    燔破

    【1】烧毁。《後汉书·西羌传论》:“發屋伐樹﹐塞其戀土之心;燔破貲積﹐以防顧還之思。”

  • 燔指-汉语大词典

    燔指

    【1】见“燒指”。

  • 燔炮-汉语大词典

    燔炮

    亦作“[燔炰]”【1】烧烤。语出《诗·小雅·瓠叶》:“有兔斯首,炮之燔之。”《旧唐书·黄巢传》:“展鉏鶴以成鋒刃﹐殺耕牛以恣燔炮。”{唐}{柳宗元}《岭南节度使飨军堂记》:“鉶鼎體節﹐燔炰胾炙。”【2】泛指焚烧。{董必武}《纪念向秀丽同志》诗:“謹防爆炸將旁及﹐忍受燔炰强自持。”

  • 燔煨-汉语大词典

    燔煨

    【1】泛指蒸煮。{宋}{苏轼}《寄馏合刷瓶与子由》诗:“小甑短瓶良具足﹐穉兒嬌女共燔煨。”

  • 燔告-汉语大词典

    燔告

    【1】古祭天时焚柴祝告。{明}{宋濂}《寅斋後记》:“凡牲醴之豐﹐祝號之雅﹐器幣之節﹐燔告之嚴﹐皆命公典之。”

  • 燔燒-汉语大词典

    燔燒

    【1】焚烧。{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二篇:“{秦}燔燒經籍﹐{濟南}{伏生}抱書藏山中。”《汉书·冯奉世传》:“〔{羌}〕攻{隴西}府寺﹐燔燒置亭﹐絶道橋﹐甚逆天道。”{宋}{张知甫}《可书》:“{江}東{太平州}有回禄之患﹐燔燒殆盡﹐死於火者數千人。”

  • 燔黍擘豚-汉语大词典

    燔黍擘豚

    【1】见“燔黍捭豚”。

  • 燔尞-汉语大词典

    燔尞

    【1】见“燔燎”。

  • 燔肉-汉语大词典

    燔肉

    【1】烤肉使熟。{宋}{苏轼}《司竹监烧苇园会猎园下》诗:“燎毛燔肉不暇割﹐飲啖直欲追{羲媧}。”【2】祭肉。燔,通“膰”。{明}{刘基}《春秋明经·公围城公至自围城筑蛇渊囿》:“女樂至庭﹐而聖人以燔肉去。”《孟子·告子下》:“{孔子}爲{魯}司寇﹐不用﹐從而祭﹐燔肉不至﹐不税冕而行。”

  • 燔瘞-汉语大词典

    燔瘞

    【1】祭祀天地。《汉书·终军传》:“專神明之敬﹐奉燔瘞於郊宫。”{颜师古}曰:“燔﹐祭天也;瘞﹐祭地也。”【2】指祭品。《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謹擇元日﹐與百寮登壇﹐受皇帝璽綬。脩燔瘞﹐告類于天神。”

  • 燔烈-汉语大词典

    燔烈

    【1】《诗·大雅·生民》:“誕我祀如何……載燔載烈,以興嗣歲。”{毛}传:“傅火曰燔,貫之加于火曰烈。”{孔颖达}疏:“傅火曰燔,謂加火燒之。《商頌》曰:‘如火烈烈’,則烈是火猛之意。不可近燒,故云貫之加於火上曰烈,即今之炙肉也。”后因以“燔烈”指祭祀时燔燎牲体。{宋}{苏轼}《内中御侍已下贺年节词语·皇太后》:“伏以三元資始﹐磔禳以餞餘寒;萬寳更新﹐燔烈以興嗣歲。”

  • 燔滅-汉语大词典

    燔滅

    【1】烧毁。《汉书·艺文志》:“{戰國}從衡﹐真僞分争﹐諸子之言﹐紛然殽亂。至{秦}患之﹐乃燔滅文章﹐以愚黔首。”

  • 燔器-汉语大词典

    燔器

    【1】烧制器皿。{汉}{王充}《论衡·物势》:“案陶冶者之用火爍銅燔器﹐故爲之也。”

  • 燔柴-汉语大词典

    燔柴

    【1】古代祭天仪式。将玉帛﹑牺牲等置于积柴上而焚之。《尔雅·释天》:“祭天曰燔柴。”{邢昺}疏:“祭天之禮﹐積柴以實牲體﹑玉帛而燔之﹐使煙氣之臭上達於天﹐因名祭天曰燔柴也。”《後汉书·礼仪志上》:“進熟獻﹐太祝送﹐旋﹐皆就燎位﹐宰祝舉火燔柴﹐火然﹐天子再拜﹐興﹐有司告事畢也。”{清}{陶澂}《登恒山》诗:“燔柴有制存{周}典﹐持節無人出{漢}宫。”《仪礼·觐礼》:“祭天﹐燔柴……祭地﹐瘞。”【2】烧火用的柴。{郭沫若}《骑士·双簧》:“燔柴正要着火的时候﹐我却得了一番天来的惠雨。”

  • 燔爇-汉语大词典

    燔爇

    【1】焚烧。{宋}{叶適}《与黄岩林元秀书》:“臨期轉行李於妻家﹐一宵鄰舍火作﹐生生之具燔爇略盡。”{宋}{无名氏}《五国故事》:“{鋹}既爲天兵所敗﹐其下乃燔爇府庫﹐寳貨之外﹐其真珠美者﹐凡四十有六甕焉。”【2】指燃烧之火。{晋}{葛洪}《抱朴子·广譬》:“升水不能救八藪之燔爇﹐撮壤不能遏{砥柱}之沸騰。”

  • 燔炰-汉语大词典

    燔炰

    【1】见“燔炮”。

  • 燔喪-汉语大词典

    燔喪

    【1】烧毁。{三国} {魏}{曹操}《薤露》诗:“蕩覆帝基業﹐宗廟以燔喪。”

  • 燔蕩-汉语大词典

    燔蕩

    【1】烧光;焚毁。{隋}{牛弘}《请开献书表》:“所收而西﹐裁七十餘乘﹐屬{西京}大亂﹐一時燔蕩。”《资治通鉴·晋元帝太兴元年》:“今兩都燔蕩﹐宗廟無主﹐{劉聰}竊號於西北﹐而陛下方高讓於東南﹐此所謂揖讓而救火也。”

  • 羞燔-汉语大词典

    羞燔

    【1】进献炙肉。燔, 通“膰”。古代祭祀用的炙肉。《仪礼·特牲馈食礼》:“羞燔者受加于肵﹐出。”肵﹐盛炙肉的祭器。

  • 靈燔-汉语大词典

    靈燔

    【1】燔柴祭天。{唐}{{韩愈}{孟郊}}《城南联句》:“靈燔望高冏﹐龍駕聞敲。”{钱仲联}集释引{孙汝听}曰:“靈燔﹐燔柴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