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一个集成语、谚语、俗语、俚语、俏皮话、歇后语分享学习网站,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好学之士,齐心合力,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燥

燥(燥)是什么意思

  • 潮湿←→干燥-反义词词典

    潮湿←→干燥cháoshī-gānzào

    【词性】:形

    潮湿:比正常状态含有较多的水分。

    干燥:没有水分或水分极少。

    【例】 小小的谷粒,辛勤地收集过、咀嚼过宇宙中的星光与阳光,原野上潮湿的风与干燥的风,还有三月绵绵的雨丝和五月狂泻的雨暴。(刘再复:《新季的雨丝》)

  • 干燥←→湿润 潮湿-反义词词典

    干燥←→湿润 潮湿gānzào-shīrùn cháoshī

    【词性】:形

    干燥:没有或很少水分。

    湿润:(空气、土壤等)潮湿滋润。

    潮湿:水分多。

    【例】 那些天暖了就会滴水的小小的土屋子在冬天是比较暖和、比较干燥的。(巴金:《寄朝鲜某地》) 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朱自清:《春》) 树林里依旧潮湿而且静默,小鸟愉快地唱着清晨的颂歌。(丁玲:《母亲》)

  • 生动←→枯燥-反义词词典

    生动←→枯燥shēngdòng-kūzào

    【词性】:形

    生动:具有活力能感动人的。

    枯燥:单调;没有趣味。

    【例】 在堆满积雪的树冠下面,时时闪出几枝翠叶,抛出点点绿光,分外生动。(吴之南:《高原书简》) 现在中党八股毒太深的人对于民间的、外国的、古人的语言中有用的东西,不肯下苦功去学,因此,群众就不欢迎他们枯燥无味的宣传。(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 枯燥-常用词语搭配词典

    枯燥kūzào

    〈形〉单调,没有趣味。形容生活、语言、声音、文章、内容等。常作谓语、定语,也可以作其他成分。常与“无味”并用。

    他觉得练基本功有些枯燥|家里的生活枯燥沉闷|文章的内容十分枯燥|左一个会右一个会的新闻非常枯燥|这种单调的工作很枯燥|那种书很枯燥|他的讲话啰嗦枯燥|群众不欢迎他们枯燥无味的宣传|枯燥的数字|枯燥的说教|枯燥单调的生活|枯燥无味的作业|他的课讲得有些枯燥|这种生活使他感到枯燥寂寞|内容的枯燥让人读不下去

  • 干燥-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干燥gānzào

    没有水分或水分很少——湿润、潮湿(气候~/土地~)、滋润(一场春雨过后,大地潮湿而~,再也不那么干燥了。)

  • 枯燥无味-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枯燥无味kūzàowúwèi

    单调,没趣味——津津有味(故事讲得~)、妙趣横生(他的演说~)

  • 燥-孙子兵法词典

    燥zào

    【释义】:

    干燥。《火攻篇》:“时者,天之燥也。”曹操注:“燥者,旱也。”

  • 燥和躁-实用语文规范知识小词典

    燥和躁

    “燥”是干燥,记住有“火”字旁。组词有“燥热、干燥、枯燥”等。“躁”是性急、不冷静,记住有“足”字旁,躁,一般脚不安稳,甚至跺脚。组词有“暴躁、急躁、烦躁、浮躁、焦躁、毛躁、不骄不躁、少安毋躁”等。还可以说“脾气躁、性子躁”。

  • 潮湿 干燥-反义词应用词典

    潮湿 干燥

    潮湿 cháoshī 干燥 gānzào

    【潮湿】形容词。湿度大。指含有比正常状态下较多的水分。

    〔例句〕

    1.雨后新晴的草原非常潮湿。

    2.梅雨季节,屋子里潮湿得很,东西都发霉了。

    3.战士们在潮湿的战壕里坚守着。

    【干燥】形容词。没有水分或水分很少;枯燥,没有趣味。可用于声音、语言和生活等方面。可与“乏味”“无味”等词连用。

    〔例句〕

    1.沙漠地区的气候干燥得很。

    2.他那干燥的嘴唇已裂开了几道口子。

    3.这堂课他讲得干燥无味。

    4.同这些素质差的人生活在一起,往往会感到干燥乏味。

    〔应用例句〕

    这种藤椅从潮湿的南方运到干燥的北方,往往容易变形。

  • 风趣 枯燥 乏味-反义词应用词典

    风趣 枯燥 乏味

    风趣 fēngqù 枯燥 kūzào 乏味 fáwèi

    【风趣】形容词。幽默或诙谐。多用来形容说话或文章。有名词用法:指幽默或诙谐的趣味。常作宾语,多受动词“有”“没有”支配。

    〔例句〕

    1.这部新影片惊险而又风趣。

    2.他幽默而风趣的演讲,博得听众的好评。

    3.适当的夸张使人感到饶有风趣。

    【枯燥】形容词。单调;无趣味。可受程度副词修饰。

    〔例句〕

    1.这儿的生活枯燥得很。

    2.枯燥的文章读起来如同嚼蜡。

    3.这种“马拉松”式的会实在太枯燥了。

    【乏味】形容词。没有趣味。可受程度副词修饰。

    〔例句〕

    1.小朋友们对大灰狼的故事越听越觉得乏味。

    2.祥林嫂老重复讲着阿毛的故事,越讲越乏味。

  • 燥-古文观止词典

    燥zào

    【词性】:形容词

    干燥(3)。《子产坏晋馆垣》:则恐燥湿之不时而朽蠹。——又害怕一会儿日晒干燥一会儿雨淋潮湿而腐烂。《子产坏晋馆垣》:不畏寇盗,而亦不患燥湿。——不怕抢劫偷盗,也不怕干燥潮湿。《袁州州学记》:厥土燥刚。——那里土地干燥坚硬。

  • 水流湿,火就燥-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水流湿,火就燥

    【释义】:

    燥:干燥。水性湿,故流向湿处,火性燥,故燃向燥处。比喻性质相同的事物互相感应。多指志趣相投的人自然而然地聚合在一起。《老残游记》一一:于是同类相呼,水流湿,火就燥渐渐的越聚越多。钩连上些人家的败类子弟,一发做得如火如荼。

  • 燥-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燥zào

    ①干燥。《周易·乾》:“水流湿,火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唇焦口~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②焦急。符载《上襄阳楚大夫书》:“彷徨~灼,内热如疾。”

  • 干燥-现代汉语大词典

    干燥gān zào

    【释义】:

    ①失去水分;缺少水分。如:入秋以来,气候十分干燥。②枯燥,没有趣味。夏丏尊等《文心》:“算学书上的文字,虽说干燥无味,但正确细密,实为他科书籍所不及。”③干涩,不甜润。徐迟《财神和观音》:“那一笑干燥得像荒漠上的鹰叫。”④使物体去除水份的过程。

  • 干燥剂-现代汉语大词典

    干燥剂gān zào jì

    【释义】:

    能除去潮湿物中水分的物质。一般常用的有无水氯化钙、浓硫酸、五氧化二磷、氧化钙、氢氧化钠、硅胶和分子筛等。

  • 口干舌燥-现代汉语大词典

    口干舌燥kǒu gān shé zào

    【释义】:

    形容口渴、焦灼或说话过多。叶圣陶《小病》:“差不多一切的焦躁和乱想都会集中到这上头去。于是口干舌燥,头里岑岑地作响。”

  • 润燥-现代汉语大词典

    润燥rùn zào

    【释义】:

    中医指滋润清燥的一种治法。用于燥邪伤阴、津液亏损而见干咳、咽痛、皮肤干燥、大便干结等症。常用药物有桑叶、元参、麦冬等。

  • 枯燥-现代汉语大词典

    枯燥kū zào

    【释义】:

    单调,无趣味。瞿秋白《饿乡纪程》:“十天以来,我的生活一发无味,枯燥。”

  • 烦燥-现代汉语大词典

    烦燥fán zào

    【释义】:

    同“烦躁”。曹禺《雷雨》:“鲁家现在才吃完晚饭,每个人的心绪都是烦燥的。”

  • 热燥燥-现代汉语大词典

    热燥燥rè zào zào

    【释义】:

    形容燥热。曹禺《雷雨》:“人们心里还是热燥燥的,期望再来一次雷雨。”

  • 焦燥-现代汉语大词典

    焦燥jiāo zào

    【释义】:

    焦躁。杨沫《青春之歌》:“她懊恼着,并且焦燥地眯起眼睛向四处眺望。”

  • 燥-现代汉语大词典

    燥zào

    【释义】:

    缺少水分;干燥。张天翼《小帐》:“声音大得过了火,叫得嗓子有点发燥,他就咽了一口唾沫。”

  • 燥火-现代汉语大词典

    燥火zào huǒ

    【释义】:

    ①比喻焦急烦躁的心情。如:内心燥火如焚。②中医指感受燥气、津液耗损而引起的牙痛、耳鸣、发热等病症。

  • 燥邪-现代汉语大词典

    燥邪zào xié

    【释义】:

    六淫之一。属阴邪,燥气易伤津液。燥邪所致疾病,常见目赤、口鼻唇舌干燥、干咳等症。其偏热者为温燥,偏寒者为凉燥。

  • 燥热-现代汉语大词典

    燥热zào rè

    【释义】:

    ①炎热。周立波《暴风骤雨》:“太阳燥热。柳树有些发黄了。”②形容热得难受。孟左恭《草原的儿子》:“他两眼开始冒金星,头也发胀,浑身像酷暑在沙漠里行走那样燥热。”也形容心情烦燥。熊正国《高炉边的彝家》:“他一路往前走去,心里越发燥热起来。”③中医指感受燥气、损耗津液而引起的发热、牙痛、耳鸣、干咳等病症。

  • 燥烈-现代汉语大词典

    燥烈zào liè

    【释义】:

    ①燥热猛烈。如:药性燥烈。②强烈。沙汀《记贺龙》:“由于燥烈的寒冻,又刚才骑过马,他跺脚搓手地嚷道:“哎呀,这不冷死人吗!’”

  • 燥涩-现代汉语大词典

    燥涩zào sè

    【释义】:

    干燥滞涩。茅盾《一个女性》:“她觉得眼睛里像塞进一块炽炭那样的燥涩,舌尖僵硬的像一块木片。”

  • 燥裂-现代汉语大词典

    燥裂zào liè

    【释义】:

    干裂。如:皮肤燥裂;嘴唇燥裂。

  • 燥湿-现代汉语大词典

    燥湿zào shī

    【释义】:

    中医指燥热或寒湿的症候。

  • 燥渴-现代汉语大词典

    燥渴zào kě

    【释义】:

    ①口渴。如:燥渴思饮。②干燥,迫切需要水分。茅盾《三人行》:“站在水车边看清冷的水汩汩地灌到燥渴的田里去。”

  • 谷物干燥机-现代汉语大词典

    谷物干燥机gǔ wù gān zào jī

    【释义】:

    干燥谷物的机械。利用气流或热气流通谷层,带走水分。可分加热式和非加热式两类。前者又称烘干机。

  • 高燥-现代汉语大词典

    高燥gāo zào

    【释义】:

    地势高而干燥。如:甘薯耐旱、高产,即使在高燥的山区也能种植。

  • 乾燥劑-汉语大词典

    乾燥劑

    【1】能除去潮湿物中水分的物质。一般常用的有无水氯化钙﹑浓硫酸﹑五氧化二磷﹑氧化钙﹑氢氧化钠﹑硅胶和分子筛等。

  • 乾燥-汉语大词典

    乾燥

    【1】干净。{明}{沈鲸}《双珠记·纩衣寄诗》:“東宫的尿瓶傾洗得乾浄﹐公主的夜桶收拾得乾燥。”【2】枯燥,没有趣味。{茅盾}《夜读偶记·中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与反现实主义的斗争》:“《大雅》和《颂》的文学语言那就是庙堂中的语言﹐即后世所谓‘雅言’﹐装模作样﹐官气十足﹐干燥无味。”{{夏丏尊}{叶圣陶}}《文心》十八:“算学书上的文字﹐虽说干燥无味﹐但正确细密﹐实为他科书籍所不及。”【3】干涩,不甜润。{巴金}《家》九:“祖父的声音又干燥﹐又严厉。”{徐迟}《财神和观音》:“那一笑干燥得象荒漠上的鹰叫。”【4】喻困难;拮据。《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看看家中金銀搬完﹐屯鹽賣完﹐手中乾燥﹐央人四處借債。”《朱子语类》卷七二:“是盡乾燥處困之極﹐事無可爲者。”【5】犹干旱。《管子·度地》:“春三月﹐天地乾燥﹐水糾列之時也。”《汉书·沟洫志》:“春夏乾燥少水時也﹐故使{河}流遲﹐貯淤而稍淺。”【6】失去水分;缺少水分。《法苑珠林》卷一一四:“脣舌乾燥﹐耳鼻焦閉﹐五臟内煎﹐津液外竭。”《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遇夫》:“丫頭又忙掇過一碗湯來﹐説:‘飯乾燥﹐吃些湯罷!’”{汉}{王充}《论衡·商虫》:“穀乾燥者﹐蟲不生。”

  • 僵燥-汉语大词典

    僵燥

    【1】谓硬化,干燥。《三国志·魏志·常林传》“{旹}弟{静}紹封”{裴松之}注引{晋}{鱼豢}《魏略·清介传·沐并》:“壙穴之内﹐錮以紵絮﹐藉以蜃炭﹐千載僵燥﹐託類神仙。”

  • 亢燥-汉语大词典

    亢燥

    【1】高爽干燥。{元}{舒頔}《適耕堂为吴琴汪寿甫扁而赋之》诗:“衣冠濟楚信行惇﹐築室亢燥依山根。”

  • 卬燥-汉语大词典

    卬燥

    【1】谓地势高而干燥。《新唐书·忠义传上·安金藏》:“地本卬燥﹐泉忽湧流廬之側﹐李冬有花﹐犬鹿相擾。”

  • 刮刮燥燥-汉语大词典

    刮刮燥燥

    同“[刮刮匝匝]”【1】《英烈传》第三六回:“〔{朱亮祖}〕因帶了七八隻一樣兒飛舸﹐載了蘆荻﹐置了火藥﹐趁着上風﹐把火刮刮燥燥的直放下來。”

  • 口乾舌燥-汉语大词典

    口乾舌燥

    【1】见“口燥唇乾”。

  • 口燥唇乾-汉语大词典

    口燥唇乾

    亦作“[口乾舌焦]”亦作“[口乾舌燥]”【1】形容口渴﹑焦灼或说话过多。《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一·善哉行》:“來日大難﹐口燥唇乾。今日相樂﹐皆當喜歡。”{叶圣陶}《未厌集·小病》:“差不多一切的焦躁和乱想都会集中到这上头去。于是口干舌燥﹐头里岑岑地作响。”{柯岩}《东方的明珠》:“那时﹐是她和她一起制定计划﹐一起讲课﹐真是讲得口干舌燥﹐磨破了嘴皮。”{袁静}《伏虎记》第二回:“指导员跟他平心静气地讲道理﹐讲得口干舌焦。”

  • 唇焦口燥-汉语大词典

    唇焦口燥

    【1】犹口干舌燥。形容费尽口舌。{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

  • 枯燥-汉语大词典

    枯燥

    【1】单调,无趣味。{明}{胡应麟}《诗薮·近体上》:“故習{杜}者﹐句語或有枯燥之嫌﹐而體裁絶無靡冗之病。”{瞿秋白}《饿乡纪程》十三:“十天以来﹐我的生活一发无味﹐枯燥。”{徐迟}《哥德巴赫猜想》:“枯燥无味的代数方程式﹐却使他充满了幸福﹐成为唯一的乐趣。”【2】干枯,干燥。《後汉书·方术传下·华佗》:“死胎枯燥﹐埶不自生。”{宋}{陆游}《跋火井碑》:“予昔在征西幕府﹐嘗得小校言{火山軍}地枯燥﹐不可耕。”{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荏蓼》:“蓼……又長﹐更剪﹐常得嫩者”原注:“若待秋﹐子成而落﹐莖既堅硬﹐葉又枯燥也。”{清}{龙启瑞}《上梅伯言先生书》:“終日卒卒﹐唇吻枯燥﹐逮晩不得休息。”{汉}{蔡邕}《蝉赋》:“聲嘶嗌以沮敗﹐體枯燥以冰凝。”

  • 明燥-汉语大词典

    明燥

    【1】明亮干燥。《左传·昭公三年》“湫隘囂塵﹐不可以居﹐請更諸爽塏者”{唐}{孔颖达}疏:“以所居下濕塵埃﹐故欲更於明燥之處。”

  • 暘燥-汉语大词典

    暘燥

    【1】天晴燥热。《三国志·魏志·管辂传》:“{輅}曰:‘今夕當雨。’是日暘燥﹐晝無形似﹐府丞及令在坐﹐咸謂不然。”{宋}{沈括}《梦溪笔谈·象数一》:“衆以謂頻日晦溽﹐尚且不雨﹐如此暘燥﹐豈復有望?次日﹐果大雨。”

  • 暴燥-汉语大词典

    暴燥

    同“[暴躁]”【1】《红楼梦》第二十回:“{寶玉}笑道:‘何嘗没穿?見你一惱﹐我一暴燥﹐就脱了。’”

  • 水流濕, 火就燥-汉语大词典

    水流濕, 火就燥

    【1】水向湿处流,火往干处烧。谓物之气质类似必相感应。《易·乾》:“水流濕﹐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各從其類也。”{孔颖达}疏:“此二者以形象相感。水流於地﹐先就濕處;火焚其薪﹐先就燥處。”后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五四”爱国运动资料·上海罢市实录》:“水流濕﹐火就燥﹐雖有大力﹐莫之能御。”

  • 推燥居濕-汉语大词典

    推燥居濕

    【1】把干燥处让给幼儿,自己睡在幼儿便溺后的湿处。极言抚育幼儿的辛劳。《孝经援神契》:“母之於子也﹐鞠養殷勤﹐推燥居濕﹐絶少分甘。”《太平御览》卷七三九引{晋}{皇甫谧}《自序》:“{士安}每病﹐母輒推燥居濕﹐以複易單。”《後汉书·独行传·李善》:“親自哺養﹐乳爲生湩﹐推燥居濕﹐備嘗艱勤。”

  • 脣焦口燥-汉语大词典

    脣焦口燥

    【1】口唇干燥。形容费尽口舌以致疲倦。{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公然抱茅入竹去﹐脣焦口燥呼不得。”脣﹐一本作“唇”。

  • 炙冰使燥-汉语大词典

    炙冰使燥

    【1】比喻白费气力。{晋}{葛洪}《抱朴子·刺骄》:“小人之赴也……欲望肅雍濟濟﹐後生有式﹐是猶炙冰使燥﹐積灰令熾矣。”

  • 炮燥-汉语大词典

    炮燥

    【1】灼热。《西游记》第四一回:“這{大聖}一身煙火﹐炮燥難禁﹐徑投於澗水内救火。”【2】由于心中烦躁而感到身上燥热。《红楼梦》第二十回:“何嘗不穿着﹐見你一惱﹐我一炮燥就脱了。”

  • 焦燥-汉语大词典

    焦燥

    【1】干枯,干燥。《南史·齐东昏侯纪》:“剗取細草﹐來植階庭﹐烈日之中﹐至使焦燥。”{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栗》:“日出曬﹐令栗肉焦燥。”【2】同“[焦躁]”。{宋}{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三出:“幾番焦燥﹐命直不好﹐埋寃知是幾宵。”《古今小说·陈御史巧勘金钗钿》:“姑娘也焦燥起來﹐教莊家往東村尋取兒子﹐並無蹤跡。”{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三章:“她懊恼着﹐并且焦燥地眯起眼睛向四外眺望。”

  • 煩燥-汉语大词典

    煩燥

    【1】同“[煩躁]”。{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汤公》:“如一善﹐則心中清静寧貼;一惡﹐則懊憹煩燥﹐似油沸鼎中。”{曹禺}《雷雨》第三幕:“{鲁家}现在才吃完晚饭﹐每个人的心绪都是烦燥的。”《元典章·吏部三·医官》:“假令有人病頭疼﹐身體拘急﹐惡寒﹐無汗﹐寒多﹐熱少﹐面色慘而不舒﹐腰脊疼痛﹐手足指末微厥﹐不煩燥﹐其脈浮而緊澀者﹐名爲何證?”

  • 熇燥-汉语大词典

    熇燥

    【1】干燥。《云笈七籤》卷八六:“當以直理之木﹐熇燥好薪﹐不用蠹蟲及木皮之不净薪﹐火煮之。”

  • 熱燥-汉语大词典

    熱燥

    【1】焦躁;焦急。{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七:“爲姐姐受了{張郎}的定約﹐那畜生心頭熱燥。對甫成這一段兒虚脾﹐望姐姐肯從前約。”【2】犹燥热。{元}{岳伯川}《铁拐李》第二折:“怪道這等熱燥﹐快脱了者﹐我身上衣服儘勾了也。”

  • 熱燥燥-汉语大词典

    熱燥燥

    【1】形容燥热。{康濯}《春种秋收·第一步》:“事实上没法藏﹐只好埋着头﹐浑身热燥燥地乱轰响着﹐抓住小锄锄他那剩下不多的一点地。”{曹禺}《雷雨》第三幕:“人们心里还是热燥燥的﹐期望再来一次雷雨。”

  • 燥-汉语大词典

    《廣韻》蘇老切,上晧,心。《集韻》先到切,去号,心。【1】缺少水分;干燥。《易·乾》:“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孔颖达}疏:“火焚其薪,先就燥處。”{北周}{庾信}《和裴仪同秋日》:“霜天林木燥,秋氣風雲高。”{明}{宋应星}《天工开物·治丝》:“凡供治絲薪,取極燥無煙濕者,則寳色不損。”{张天翼}《团圆·小帐》:“声音大得过了火,叫得嗓子有点发燥,他就咽了一口唾沫。”【2】指使干燥。《易·说卦》:“燥萬物者,莫熯乎火。”{唐}{白居易}《杂兴》诗之二:“風日燥水田,水涸塵飛起。”{宋}{苏洵}《乐论》:“日,吾見其所以燥萬物也。”【3】燥热。{元}{王恽}《苦热叹四十六韵》:“燥惟以静勝,事須以義制。”《红楼梦》第一〇八回:“〔{寳玉}〕一時按捺不住,眼淚便要下來,恐人看見,便説身上燥的很,脱脱衣裳去。”【4】指使燥热。{唐}{皎然}《伏日就汤评事衡湖上避暑》诗:“大火方燥石,停雲晝亦收。”【5】焦急;焦躁。{宋}{刘克庄}《江西诗派小序·晁叔用》:“{秦}{漢}以來,士有抱奇懷能,留落不遇,往往燥心污筆,有怨悱憤悷沈抑之思。”《西游记》第六一回:“那{火燄山}平平熄燄,寂寂除光……此時{三藏}解燥除煩,清心了意。”《白雪遗音·小郎儿·春》:“銀壺美酒你不到,失奴信兒喲。哄奴等到,燥殺人兒喲,正三更。”【6】中医指病因“六淫”之一。《素问·至真要大论》:“燥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苦下之。”《素问·至真要大论》:“夫百病之生也,皆生於風寒暑濕燥火,以之化之變也。”【7】指药性干热;燥烈。{李时珍}《本草纲目·序例一·十剂》“燥剂”引{金}{刘完素}曰:“濕氣淫勝,腫滿脾濕,必燥劑以除之,桑皮之屬。”《儒林外史》第十一回:“晚生每見近日醫家嫌半夏燥,一遇痰症,就改用貝母;不知用貝母療濕痰,反爲不美。”【8】书法用语。指用墨少。{唐}{欧阳询}《用笔论》:“其墨或洒或淡,或浸或燥,遂其形勢,隨其變巧。”{宋}{姜夔}《续书谱·用墨》:“凡作楷,墨欲乾,然不可太燥。行草則燥潤相雜,潤以取妍,燥以取險。墨濃則筆滯,燥則筆枯,亦不可不知也。”

  • 燥-汉语大词典

    【1】方言。快速。《儒林外史》第十六回:“自此以後,{匡超人}的肉和豆腐都賣得生意又燥,不到日中就賣完了。”{张慧剑}注:“燥,快速。”【2】害臊。参见“[燥2不搭]”。【3】见“燥2子”。

  • 燥暴-汉语大词典

    燥暴

    【1】犹勇猛。{元}{秦简夫}《赵礼让肥》第二折:“寬展那猿猱臂﹐側坐着虎熊腰﹐雄糾糾施呈那燥暴。”【2】犹粗野。{元}{无名氏}《符金锭》第四折:“情理這{韓松}使燥暴﹐腦背後都來到﹐俺這裏{鄭恩}暗暗的藏﹐他那裏不住聲高高的鬧。”【3】暴躁。{清}{李渔}《蜃中楼·传书》:“況且我叔父的心性﹐最是燥暴﹐當初洪水九年﹐皆他一怒所激。”

  • 燥吻-汉语大词典

    燥吻

    【1】干燥的嘴唇。{宋}{苏轼}《次韵袁公济谢芎椒》:“燥吻時時著酒濡﹐要令卧疾致{文殊}。”《文选·陆机<文赋>》:“始躑躅於燥吻﹐終流離於濡翰。”{李周翰}注:“燥﹐乾也;吻﹐脣也。謂神思馳逐皆得乾脣也。”{金}{元好问}《此日不足惜》诗:“一酌舌本疆﹐二酌燥吻濡。”

  • 燥灼-汉语大词典

    燥灼

    【1】焦急如焚。{唐}{符载}《上襄阳楚大夫书》:“上無以供養尊長﹐下無以撫字孤稚﹐彷徨燥灼﹐内熱如疾。”

  • 燥葉-汉语大词典

    燥葉

    【1】枯叶。{南朝} {陈後主}《陇头水》诗之一:“塞外飛蓬征﹐隴頭流水鳴。漠處揚沙暗﹐波中燥葉輕。”

  • 燥急-汉语大词典

    燥急

    【1】干渴得利害。{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医术》:“見一婦漉野菜﹐菜多水寡﹐盎中濃濁如涎。{張}燥急難堪﹐便餘瀋飲之。”【2】焦躁不安。{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湘裙》:“一日﹐雙媒來爲{阿小}議姻﹐中饋無人﹐心甚燥急。”{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任秀》:“{張}在側﹐又促逼令歸。三客燥急。”一本作“躁急”。

  • 燥濕-汉语大词典

    燥濕

    【1】见“燥溼”。

  • 燥烈-汉语大词典

    燥烈

    【1】燥热猛烈。{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夫燥烈之藥﹐加以煅煉﹐其力既猛﹐其毒亦深。”《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五回:“碰了個不知起倒的醫生﹐還給他服點燥烈之品﹐正是潑油救火﹐恐怕他死得不快罷了。”【2】犹强烈。{沙汀}《记贺龙》四:“由于燥烈的寒冻﹐又刚才骑过马﹐他跺脚搓手地嚷道:‘哎呀﹐这不冷死人吗!’”

  • 燥勁-汉语大词典

    燥勁

    【1】干燥强劲。《尔雅·释地》“{江}南曰{揚州}”{邢昺}疏引{汉}{李巡}曰:“{江}南﹐其氣燥勁﹐厥性輕揚。”

  • 燥皮-汉语大词典

    燥皮

    【1】痛快;快意。《说唐》第二四回:“那{咬金}久不騎馬﹐在路上好不燥皮﹐把馬加鞭﹐上前跑去。”《石点头·贪婪汉六院卖风流》:“再過幾時﹐就連這兩個粉頭﹐也都走了……只得把這院子賣去﹐燥皮幾日。”

  • 燥不搭-汉语大词典

    燥不搭

    【1】怪难为情。《醒世姻缘传》第十一回:“那伙婆娘……連那睡鞋合那‘陳媽媽’都翻將出來﹐只没有甚麽牌夾。自己也甚没顔面﹐燥不搭的﹐大家都去了。”

  • 燥脾胃-汉语大词典

    燥脾胃

    【1】见“燥脾”。

  • 燥澀-汉语大词典

    燥澀

    【1】干燥滞涩。{茅盾}《一个女性》七:“她觉得眼睛里像塞进一块炽炭那样的燥涩﹐舌尖僵硬的像一块木片。”《法苑珠林》卷十二:“脣口乾枯﹐喉舌燥澀﹐身體屈弱﹐氣力綿微﹐喘息出聲﹐猶如挽鋸。”

  • 燥子-汉语大词典

    燥子

    【1】即臊子。方言。细切的肉。亦指烹调好加在别的食物中的肉末或肉丁。{宋}{吴自牧}《梦粱录·肉铺》:“且如猪肉名件﹐或細抹落索兒精﹑鈍刀丁頭肉﹑條攛精﹑竄燥子肉﹑燒猪煎肝肉。”{宋}{吴自牧}《梦粱录·分茶酒店》:“食次名件甚多……燥子沙魚絲兒﹑清供沙魚拂兒﹑清汁鰻鰾﹑假團圓燥子﹑襯腸血筒燥子﹑麻菇絲笋燥子。”

  • 燥熱-汉语大词典

    燥熱

    【1】犹炎热。{姜树茂}《小会计》:“太阳渐渐往西方转去﹐但闷人的燥热仍未减轻。”{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十六:“太阳燥热。柳树有些发黄了。”{康濯}《东方红》第一章:“春末夏初﹐天气多变。忽然一阵燥热﹐忽然一阵阴凉。”【2】形容热得难受。{瞿秋白}《文艺杂著续辑·“矛盾”的继续》:“那对过的屋顶上﹐似乎是点点滴滴的雪珠在那里跳罢。可是﹐身上的确是觉得燥热。”{孟左恭}《草原的儿子》:“他两眼开始冒金星﹐头也发胀﹐浑身像酷暑在沙漠里行走那样燥热。”{黄裳}《新婚夫妇》:“行车的时刻全打乱了﹐每过十分钟就有一部车子开出﹐旅客晒着依旧使人燥热的秋天的太阳都有些不耐了。”【3】形容心情烦躁。{熊正国}《高炉边的彝家》:“他一路往前走去﹐心里越发燥热起来。”【4】指燥气。中医谓燥乃乾金之气,热是太阳之火。《素问·五运行大论》:“故風寒在下﹐燥熱在上﹐溼氣在中﹐火游行其間﹐寒暑六入﹐故令虚而生化也。”{王冰}注:“地體之中﹐凡有六入:一曰燥﹐二曰暑﹐三曰風﹐四曰濕﹐五曰寒﹐六曰火。”【5】指热症。{清}{计六奇}《明季北略·马懋才<备陈大饥疏>》:“而食人之人﹐亦不免數日後面目赤腫﹑内發燥熱而死矣。”【6】指药性燥烈干热。{宋}{朱熹}《答周纯仁书》之一:“又如多服燥熱藥﹐亦使人血氣偏勝﹐不得和平。”

  • 燥涸-汉语大词典

    燥涸

    【1】干涸。《晋书·庾翼传》:“又山南諸城﹐每至秋冬﹐水多燥涸﹐運漕用功﹐實爲艱阻。”

  • 燥火-汉语大词典

    燥火

    【1】烈火。《西游记》第六二回:“單道{唐三藏}師徒四衆……借得純陰寶扇﹐搧熄燥火遥山。”【2】比喻焦急烦躁的心情。{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青娥》:“方將下山﹐而歸路已迷﹐心中燥火如燒。”

  • 燥堅-汉语大词典

    燥堅

    【1】干燥坚固。{元}{袁桷}《献州交河县先圣庙碑》:“禮殿弗虔﹐墉棟庳穿﹐我究我環﹐築營燥堅。”

  • 燥髮-汉语大词典

    燥髮

    【1】谓胎毛始干。指年少。{王闿运}《祭常都尉文》:“六十無兒﹐女未燥髮;人窮天窮﹐奄然遂没。”{明}{袁宗道}《明吏部尚书汪公墓志铭》:“夫太宰公者﹐即{宗道}燥髮時所稔聞{少泉先生}者也。”{清}{黄蛟起}《西神丛语·华叔阳》:“{錦華}爲媵時尚燥髮﹐稍長﹐玉質天秀。”

  • 燥坼-汉语大词典

    燥坼

    【1】干燥坼裂。《法苑珠林》卷七:“云何春熱?時水界長起減已盡﹐草木乾萎﹐地已燥坼﹐水氣向下﹐火氣上昇。”

  • 燥渴-汉语大词典

    燥渴

    【1】口渴。{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水莽草》:“有{祝生}造其同年某﹐中途燥渴思飲。”【2】干燥,迫切需要水分。{茅盾}《三人行》十:“站在水车边看清冷的水汩汩地灌到燥渴的田里去。”

  • 燥溼-汉语大词典

    燥溼

    亦作“[燥濕]”【1】干燥和潮湿。{清}{谭嗣同}《与沈小沂书》之二:“凡物春夏則漲﹐秋冬則縮﹐寒暑燥濕使然也。”{唐}{杜甫}《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律比{崑崙}竹﹐音知燥溼絃。”《吕氏春秋·重己》:“昔先聖王……其爲宫室臺榭也﹐足以辟燥溼而已矣。”{高诱}注:“燥謂陽炎﹐溼謂雨露。”《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賓至如歸﹐無寧菑患;不畏寇盜﹐而亦不患燥濕。”【2】指日常生活起居。{清}{梅曾亮}《朱孺人墓志铭 》:“吾婦幼失母﹐專其事母者事父﹐及後母遺腹弟。調燥濕﹐禦侵侮﹐皆與其勞。”《汉书·丙吉传》:“{吉}即時病﹐輒使臣{尊}朝夕請問皇孫﹐視省席蓐燥濕。”《三国志·吴志·骆统传》:“常勸{權}以尊賢接士﹐勤求損益﹐饗賜之日﹐可人人别進﹐問其燥溼﹐加以密意﹐誘諭使言﹐察其志趣﹐令皆感恩戴義。” 《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五年》引此文﹐{胡三省}注云:“人之居處﹐避濕就燥。問其燥濕者﹐問其居處何如也。”【3】指世态炎凉。{汉}{蔡邕}《辞郡辟让申屠蟠书》:“〔{申屠蟠}〕安貧樂潛﹐味道守真﹐不爲燥溼輕重﹐不爲窮達易節。”{唐}{陆龟蒙}《幽居赋》:“頌厥土之三壤﹐託高風之四鄰﹐纔祛燥濕﹐稍遠囂塵。”{宋}{司马光}《昔别赠宋复古张景淳》诗:“皎如百鍊精﹐不爲燥濕易。”【4】中医指燥热或寒湿的症侯。《醒世恒言·李道人独步云门》:“醫者意也……看害病的是那地方人﹐或近山或近水﹐就與他分個燥濕。”

  • 燥筆-汉语大词典

    燥筆

    【1】{中国}书画术语。谓用笔含墨量甚少。{宋}{洪迈}《容斋续笔·州县牌额》:“{紹熙}元年﹐添差通判{盧瑢}﹐悉以所作隸字﹐换郡下扁牓……郡人以爲字多燥筆﹐而於州牌尤爲不嚴重﹐私切憂之。”

  • 燥脾-汉语大词典

    燥脾

    【1】痛快;快意。《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五:“早知今日來忍辱﹐却悔當初大燥脾。”《石点头·莽书生强图鸳侣》:“在下如今且放下哀怒悲離之處不講﹐只把極快活燥脾胃的事試説幾件。”{清}{孔尚任}《桃花扇·修札》:“俺{柳麻子}﹐信口胡談﹐卻也燥脾。”{清}{李渔}《慎鸾交·目许》:“可笑{老侯}不達時務﹐硬扯個外路朋友﹐要走來搭席﹐未免礙手礙脚﹐不便燥脾﹐如何是好。”亦作“[燥脾胃]”。《说岳全传》第二七回:“你看下邊有許多番兵來了﹐我等……下去殺他一個快活﹐燥燥脾胃﹐何如?”

  • 燥剛-汉语大词典

    燥剛

    【1】干燥刚劲。{宋}{李觏}《袁州学记》:“厥土燥剛﹐厥位面陽﹐厥材孔良。”《尔雅·释地》“{漢}南曰{荆州}”{邢昺}疏引{汉}{李巡}曰:“{漢}南﹐其氣燥剛﹐禀性彊梁﹐故曰{荆}。”【2】指燥烈干热的药。{宋}{范成大}《问天医赋》:“燥剛以發舒﹐酸苦以湧洩;杵臼無停鳴﹐鐺鼎不暇滌。”

  • 燥戰-汉语大词典

    燥戰

    【1】激战。{银雀山}{汉}墓竹简《孙膑兵法·官一》:“奔救以皮傅﹐燥戰以錯行。”

  • 燥屎-汉语大词典

    燥屎

    【1】指胃中燥结的宿食。《医宗金鉴·张仲景<伤寒论·阳明病>》:“陽明病﹐下之﹐心中懊憹而煩﹐胃中有燥屎者﹐可攻。”集注引{程知}曰:“燥屎者﹐胃中宿食。因胃熱而結爲燥丸之屎也。”【2】歇后语。干搁着。谓事情搁置未办。《红楼梦》第十六回:“我還再四的求了你幾遍﹐你答應的倒好﹐到如今還是燥屎。”

  • 燥莽-汉语大词典

    燥莽

    【1】谓因焦躁而鲁莽行事。{明}{徐元}《八义记·孤儿耀武》:“他賣弄百步穿楊﹐自逞强﹐使{屠程}燥莽﹑燥莽﹐攀弓箭搭上絲韁﹐連射去三矢齊響。”

  • 燥氣-汉语大词典

    燥氣

    【1】干燥之气。《管子·幼官》:“八舉時節﹐君服青色﹐味酸味﹐聽角聲﹐治燥氣用八數。”{尹知章}注:“春多風而旱﹐故治燥氣。”《素问·气交变大论》:“歲金太過﹐燥氣流行﹐肝木受邪。”

  • 急燥-汉语大词典

    急燥

    【1】见“急躁”。

  • 惱燥-汉语大词典

    惱燥

    【1】犹恼火。《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四:“我們本官最怕鄉里來纏﹐門上不敢禀得﹐怕惹他惱燥。”

  • 眊燥-汉语大词典

    眊燥

    【1】犹干燥。比喻不相关。《朱子语类》卷一一六:“自家此心都不曾與他相黏﹐所以眊燥﹐無汁漿。如人開溝而無水﹐如此讀得何益!”

  • 生髮未燥-汉语大词典

    生髮未燥

    【1】胎发未干。因以指孩童之时。语本《宋书·索虏传》:“{燾}大怒,謂{奇}曰:‘我生頭髮未燥,便聞{河南}是我家地。’”{宋}{陈亮}《中兴论》:“昔{宋文帝}欲取{河南}故地﹐{魏}{太武}以爲‘我自生髮未燥即知{河南}是我境土﹐安得爲{南朝}故地。’故{文帝}既得而復失之。”

  • 發燥-汉语大词典

    發燥

    【1】犹发急。《白雪遗音·马头调·祭灶》:“俺也買不起糖瓜﹐俺也蒸不起年糕。虔心一條又到了三十日﹐手裏無錢乾發燥。”

  • 豪燥-汉语大词典

    豪燥

    【1】舒畅。《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美娘}連喫了二碗﹐胸中雖然略覺豪燥﹐身子兀自倦怠。”

  • 邪燥-汉语大词典

    邪燥

    【1】中医指使人耗伤津液的邪气或药性。{明}{沈德符}《野獲编·内阁二·新郑论事矛盾》:“{保}({馮保})私進邪燥之藥﹐以損聖體﹐先帝遂至彌留。”

  • 辣燥-汉语大词典

    辣燥

    【1】厉害﹔泼辣。《儒林外史》第二七回:“現今這小廝傲頭傲腦﹐也要娶個辣燥些的媳婦來制着他纔好。”

  • 閒燥-汉语大词典

    閒燥

    【1】宽静高敞(之处)。《汉书·丙吉传》:“時{宣帝}生數月﹐以皇曾孫坐{衞太子}事繫﹐{吉}見而憐之。又心知太子無事實﹐重哀曾孫無辜﹐{吉}擇謹厚女徒﹐令保養曾孫﹐置閒燥處。”{颜师古}注:“閒讀曰閑﹐閑﹐寬静之處也。燥﹐高敞也。”{唐}{李德裕}《阴德论》:“{丙丞相}於{史皇孫}﹐微君臣之分﹐無親戚之情﹐而保養曾孫﹐仁心惻隱﹐置於閒燥﹐給以私財。”

  • 頑燥-汉语大词典

    頑燥

    【1】质地粗劣干枯。{宋}{袁文}《瓮牖闲评》卷六:“舊聞鳳咮龍尾硯﹐至今人以爲寶。然《苕溪漁隱》載:鳳咮﹐乃{建州}{鳳凰山}﹐土色膏腴﹐特宜植茶﹐石殊少﹐亦頑燥非材也。”

  • 高燥-汉语大词典

    高燥

    【1】指高而干燥之地。{汉}{王充}《论衡·言毒》:“生高燥比陽﹐陽物縣垂﹐故蜂蠆以尾;生下溼比陰﹐陰物柔伸﹐故蝮虵以口齰。”{汉}{司马相如}《子虚赋》:“其高燥則生葴菥苞荔。”【2】地势高而干燥。《南史·夷貊传下·高昌国》:“其地高燥﹐築土爲城﹐架木爲屋﹐土覆其上。”{明}{唐顺之}《书瘗枯骨志碑阴》:“{褚}生父{怡}閒又以河壖地卑濕逼水﹐非所以棲骨﹐乃割菜地之一隅以瘞之﹐於是城旁枯骨得盡瘞焉﹐而又得高燥地以免於後日水嚙之患。”

  • 鼈燥-汉语大词典

    鼈燥

    亦作“[鱉燥]”【1】见“鼈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