燼(燼)是什么意思
兵燼-汉语大词典
兵燼
【1】犹兵火。{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兵燼所經﹐玉石俱燬﹐况書宜火物也。”
劫燼-汉语大词典
劫燼
【1】劫灰。佛教谓坏劫之末有水﹑风﹑火大三灾,劫烬即劫灾后的馀灰。{北周}{庾信}《哀江南赋》:“設{重雲}之講﹐開{士林}之學﹐談劫燼之灰飛﹐辨常星之夜落。”{唐太宗}《冬日临昆明池》诗:“石鯨分玉溜﹐劫燼隱平沙。”{唐}{李绅}《题法华寺》诗:“色塵知有數﹐劫燼豈無年。”
寒燼-汉语大词典
寒燼
【1】灰烬。{唐}{刘禹锡}《成都府新修福成寺记》:“或縱火駭衆﹐此寺乃焚﹐高門修廊﹐委爲寒燼。”{唐}{韦应物}《对残灯》诗:“獨照碧窗久﹐欲隨寒燼滅。”
尺燼-汉语大词典
尺燼
【1】犹尺薪。《文选·张协<杂诗>之十》:“尺燼重桂﹐紅粒貴瑶瓊。”{刘良}注:“燼﹐薪也。”
戎燼-汉语大词典
戎燼
【1】谓遭受战火破坏。《资治通鉴·齐高帝建元三年》:“西土戎燼之後﹐痍毁難復。”
斷燼-汉语大词典
斷燼
【1】建筑物被毁坏焚烧后的残馀。{唐}{唐彦谦}《克复後登安国寺阁》诗:“千門萬户鞠蒿藜﹐斷燼遺垣一望迷。”
火燼-汉语大词典
火燼
【1】火的余烬。《三国志·魏志·管宁传》“既已西渡﹐盡封還之”{裴松之}注引{晋}{傅玄}《傅子》:“〔{管寧}〕望見有火光﹐輒趣之﹐得島。島無居人﹐又無火燼。”{瞿秋白}《饿乡纪程》十四:“烟气蓬勃喷涌﹐扑地成白云缭绕﹐夹着木柴火烬的飞舞﹐星星在长林墨影冻隄白雪上显现灿烂勇武的‘红光’。”
灰燼-汉语大词典
灰燼
【1】物体燃烧后的剩余物。{三国} {魏}{曹冏}《六代论》:“宗廟焚爲灰燼﹐宫室變爲蓁數。”{晋}{干宝}《搜神记》卷一:“{封子}積火自燒﹐而隨烟氣上下﹐視其灰燼﹐猶有其骨。”{唐}{柳宗元}《兴州江运记》:“由是轉巨石﹐仆大水﹐焚以炎火﹐沃以食醯﹐摧其堅剛﹐化爲灰燼。”{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一编第一章第一节:“在北京人居住过的山洞里发现了火烧过的灰烬﹑石块和兽骨。”【2】谓烧成灰。{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序》:“城郭崩毁﹐宫室傾覆﹐寺觀灰燼﹐廟塔丘墟。”{唐}{杜甫}《火》诗:“青林一灰燼﹐雲氣無處所。”{宋}{苏轼}《次韵滕大夫沉香石》:“早知百和俱灰燼﹐未信人言弱勝强。”
炊燼-汉语大词典
炊燼
【1】草木灰。{明}{宋应星}《天工开物·麦工》:“{陝洛}之間﹐憂蟲蝕者﹐或以砒霜拌種子﹐南方所用惟炊燼也。”
焚燼-汉语大词典
焚燼
【1】烧成灰烬。《北史·牛弘传》:“詔{劉向}父子讐校篇籍。{漢}之典文﹐於斯爲盛。及{王莽}之末﹐並從焚燼。”
煙燼-汉语大词典
煙燼
亦作“[烟燼]”【1】烟和灰烬。《列子·黄帝》:“有一人從石壁中出﹐隨煙燼上下﹐衆謂鬼物。”{晋}{葛洪}《抱朴子·清鉴》:“{伯喈}識絶音之器於煙燼之餘;{平子}剔逸響之竹於未用之前。”{唐}{刘知幾}《史通·自叙》:“儻使{平子}不出﹐{公紀}不生﹐將恐此書與糞土同捐﹐煙燼俱滅。” 【2】烧成烟烬。{晋}{葛洪}《抱朴子·汉过》:“東序烟燼於委灰﹐生民燋淪於淵火。”【3】指火焚之后的残余物。{北周}{庾信}《贺新乐表》:“經綸圖籍﹐校讐煙燼。”
煨燼-汉语大词典
煨燼
【1】灰烬,燃烧后的残余物。{晋}{左思}《魏都赋》:“翼翼京室﹐耽耽帝宇。巢焚原燎﹐變爲煨燼。”{宋}{王安石}《外厨遗火》诗之一:“圖書得免同煨燼﹐却賴廚人清不眠。”{孙中山}《二次护法宣言》:“〔{陳炯明}〕嗾使第二師於昏夜發難﹐槍擊不已﹐繼以發砲﹐繼以縱火﹐務使政府成爲煨燼﹐而致{文}於死地。”【2】经焚烧而化为灰烬。{唐}{陆龟蒙}《奉和袭美二游诗》:“{洛陽}且煨燼﹐載籍宜爲煙。”{宋}{洪迈}《夷坚甲志·郁老侵地》:“吾既伏前愆﹐約使宅人反之﹐然二居皆已煨燼。”{清}{方苞}《题天姥寺壁》:“雷破而中分之﹐木身煨燼者十之七。”【3】指烧尽。{唐}{裴铏}《传奇·陶尹二君》:“〔{始皇}〕煨燼典墳﹐坑殺儒士。”【4】指火灾。《法苑珠林》卷二一:“國城寺塔﹐終非久固;古來帝宫﹐終逢煨燼。”{清}{龚自珍}《述怀呈姚侍讲》诗序:“先母憂半年﹐吾家火。至丙戌﹐復之京師﹐距煨燼已五年﹐書頗少。”
熛燼-汉语大词典
熛燼
【1】火后的灰烬。《梁书·武帝纪上》:“譬猶崩{泰山}而壓蟻壤﹐决懸河而注熛燼﹐豈有不殄滅者哉!”
燒燼-汉语大词典
燒燼
【1】野火的灰烬。{唐}{李洞}《春日隐居官舍感怀》诗:“風吹燒燼雜汀沙﹐還似青溪舊寄家。”{唐}{柳宗元}《郊居岁暮》诗:“野迥樵唱來﹐庭空燒燼落。”
燈燼-汉语大词典
燈燼
【1】灯心燃烧后剩下的炭灰。{明}{高启}《郊墅杂赋》诗之十一:“汙書燈燼落﹐驚枕櫓聲過。”{宋}{苏轼}《岁晚相与馈问归寄子由·守岁》诗:“坐久燈燼落﹐起看北斗斜。”
燭燼-汉语大词典
燭燼
【1】烛燃后的余烬;烛泪。{明}{高启}《娄江寓舍喜王七隅见过却送还郭》诗:“遠愁忽與鐘聲至﹐殘醉微兼燭燼銷。”{宋}{秦观}《宿参寥房》诗:“鉤箔簷花動﹐抄書燭燼零。”《北史·吕思礼传》:“〔{思禮}〕晝理政事﹐夜即讀書﹐令蒼頭執燭﹐燭燼夜有數升。”{晋}{葛洪}《抱朴子·登涉》:“{伯夷}乃執燭起﹐佯誤以燭燼其衣﹐乃作燋毛氣。”【2】烛化为烬。{吴梅}《莫更二首和小洲》:“燭燼香消共一舟﹐綺窗如墨恕春愁。”
燼-汉语大词典
燼
“[烬]”的繁体字。《廣韻》徐刃切,去震,邪。【1】物体燃烧后剩下的东西,灰烬。《诗·大雅·桑柔》:“民靡有黎,具禍以燼。”{朱熹}集传:“燼,灰燼也。”{晋}{葛洪}《抱朴子·金丹》:“凡草燒之即燼,而丹砂燒之成水銀。”{宋}{陆游}《夜宴》诗:“酒浪摇春不受寒,燭花垂燼忽堆盤。”{王西彦}《古屋》第二部四:“它在他嘴里发出非常悦耳的水的滚转声和吹烟烬的呼呼声。”【2】指灯花﹐烛花。{北周}{庾信}《灯赋》:“燼長宵久,光青夜寒。”{宋}{苏轼}《次韵答刘景文左藏》:“夜燭催詩金燼落,秋芳壓帽露華滋。”{清}{孙枝蔚}《渔灯》诗:“補簔未了光堪近,結網將成燼有餘。”【3】指遗民。《左传·襄公四年》:“{靡}自{有鬲氏},收二國之燼,以滅{浞}而立{少康}。”{杜预}注:“燼,遺民。”《国语·吴语》:“既罷弊其民,天奪之食,安受其燼?”{韦昭}注:“燼,餘也。”{清}{恽敬}《西楚都彭城论》:“若其以百戰之燼,生降之虜,寄仇讎之號令,驅鄉黨之儔匹,一有擾動,{西楚}廢其主,刈其民,若燎毛射縞耳。”【4】烧毁;化成灰烬。{晋}{葛洪}《抱朴子·道意》:“譬猶田獵所經,而有遺禽脱獸;大火既過,時餘不燼草木。”{明}{宋濂}《杭州天龙寺石佛记》:“光焰射天,黑烟已罩殿廬。{行滿}大懼,向木觀音像哀號,期與殿俱燼。”{清}{魏源}《海国图志·筹海一》:“我火箭噴筒,已燼其帆。”{郭沫若}《游古巴松树河谷》诗:“不入天堂寧地獄,難將烈火燼雄心。”【5】烧残的;残存的。《晋书·束晳传》:“〔{汲郡}人〕得竹書數十車……初發冢者燒策照取寳物,及官收之,多燼簡斷札,文既殘缺,不復詮次。”{南朝 宋}{袁淑}《防御索虏议》:“負塞殘孽,阻山燼黨。”{唐}{温庭筠}《走马楼三更曲》:“簾間清唱報寒點,丙舍無人遺燼香。”{宋}{林逋}《集贤李建中工部追和》:“{開元}文字{鍾}{王}筆,惆悵臨風一燼燈。”【6】柴薪。《文选·张协<杂诗>之十》:“尺燼重尋桂,紅粒貴瑶瓊。”{李善}注引《说文》:“燼,薪也。”
燼灰-汉语大词典
燼灰
【1】灰烬。《全唐诗》卷七八七载《观南郊回仗》诗:“德澤施雲雨﹐恩光變燼灰。”{清}{朱琦}《狼兵收宁波失利书愤》诗:“奈何一炬付燼灰﹐{勾餘山}頭鼓聲慘。”
燼體-汉语大词典
燼體
【1】遗骸。{清}{阮葵生}《茶馀客话》卷七:“至夜﹐行亂石中﹐取其燼體于家。”
燼燃-汉语大词典
燼燃
【1】焚烧。{唐}{杜牧}《原十六卫》:“天下掀然﹐根萌燼燃﹐七聖旰食﹐求欲除之且不能也。”
燼煨-汉语大词典
燼煨
【1】烧成灰。{清}{陈确}《盐州篇》:“吾邑鹽官親見聞﹐大第高門盡燼煨。”{唐}{袁郊}《甘泽谣·红线》:“時則蠟炬光凝﹐爐香燼煨﹐侍人四布﹐兵器森羅。”
燼溺-汉语大词典
燼溺
【1】焚毁。{清}{顾炎武}《子德李子闻余在难特走燕中告急诸友人复驰至济南省视于其行也作诗赠之》:“《詩》《書》仍燼溺﹐{禹}{稷}竟冠纓。”
燼餘-汉语大词典
燼餘
【1】烧剩的东西。{欧阳予倩} 《<上欧阳瓣■师书>序》:“这几十封给我祖父的信﹐是我母亲留下来的烬馀。”{明}{陶宗仪}《辍耕录·庄蓼塘藏书》:“其家慮恐兵遁圖讖﹐干犯禁條﹐悉付{祝融氏}。及收拾燼餘﹐存者又無幾矣。”《老残游记》第六三回:“看有許多人正在那裏刨挖火裏的燼餘﹐堆了好大一堆﹐都是些零綢碎布。”【2】引申为残馀。{茅盾}《清明前後》第三幕:“‘七七’时期热情的烬馀﹐现在是深埋在{黄梦英}心深处了。”
燼萌-汉语大词典
燼萌
【1】火的馀烬和草的萌芽。比喻祸根。{唐}{杜牧}《感怀诗》:“蟠聯兩{河}間﹐燼萌終不弭。”{冯集梧}注:“《唐書·藩鎮傳》:{安}{史}亂天下﹐至{肅宗}﹐大難略平﹐君臣皆幸安﹐故瓜分{河}北地付授叛將﹐護養孽萌﹐以成禍根。”
燼滅-汉语大词典
燼滅
【1】指灯火熄灭。{南朝} {宋}{鲍照}《芜城赋》:“{吴}﹑{蔡}﹑{齊}﹑{秦}之聲﹐魚龍爵馬之玩﹐皆薰歇燼滅﹐光沈響絶。”【2】烧毁;灭绝。{薛子正}《华北敌後艰苦奋战的一年》:“敌寇对我{晋}东南抗{日}根据地进行了疯狂的‘烬灭扫荡’。”{唐}{李翱}《陵庙日朔祭议》:“蓋遭{秦}火﹐《詩》《書》《禮經》燼滅﹐編殘簡缺﹐{漢}乃求之先儒。”
燼骨-汉语大词典
燼骨
【1】骨灰。《新五代史·晋家人传·安太妃》:“既卒﹐砂磧中無草木﹐乃毁奚車而焚之﹐載其燼骨至{建州}。”{清}{吴长元}《宸垣识馀·吴野》:“詔葬諸燼骨﹐刻石冢上﹐曰:‘天下英才{吴野}等之墓。’”{宋}{郭彖}《睽车志》卷三:“毗湖村民{蘇二十一郎}﹐爲行商﹐死於外﹐同輩以燼骨還其家。”
爐燼-汉语大词典
爐燼
【1】炉灰;香灰。{宋}{辛弃疾}《鹧鸪天》词:“爐燼冷﹐鼎香氛。酒寒誰遣爲重温?”
花燼-汉语大词典
花燼
【1】灯花。{唐}{杜甫}《日暮》诗:“頭白燈明裏﹐何須花燼繁。”{仇兆鳌}注:“世俗有喜事則燈結花。”
蘭燼-汉语大词典
蘭燼
【1】烛之馀烬。因状似兰心, 故称。{唐}{李贺}《恼公》诗:“蠟淚垂蘭燼﹐秋蕪掃綺櫳。”{王琦}汇解:“蘭燼﹐謂燭之餘燼狀似蘭心也。”{清}{纳兰性德}《满宫花》词:“麝煙銷﹐蘭燼滅﹐多少怨眉愁睫。”{唐}{皇甫松}《梦江南》词:“蘭燼落﹐屏上暗紅蕉。”
遺燼-汉语大词典
遺燼
【1】犹遗骸。{清}{叶名沣}《桥西杂记·左忠贞公死後事》:“〔{張爾歧}〕則謂先生盡節後﹐兩僕奉其遺燼而南。”【2】指燃烧后剩下的灰烬。{唐}{元稹}《茅舍》诗:“遺燼一星然﹐連延禍相嫁。”{宋}{苏辙}《高斋》诗:“樓殿{六朝}遺燼後﹐江山百里舊城中。”【3】比喻残存之人。《魏书·中山王英传》:“便當乘威藉響﹐長驅{吴}{會}﹐翦拉遺燼﹐截彼東南也。”{晋}{常璩}《华阳国志·後贤志》:“誠自審量﹐邊荒遺燼﹐犬馬老甚﹐非左右機納之器。”《宋书·恩倖传·徐爰》:“今皇運洪休﹐靈威遐懾﹐蠢爾遺燼﹐懼在誅剪。”
辟邪燼-汉语大词典
辟邪燼
【1】辟邪形的熏香炉子。{宋}{张抡}《绍兴内府古器评·汉辟邪烬》:“此(辟邪燼)薰爐也。通體爲辟邪形﹐折其半爲蓋﹐反覆開闢之﹐口鼻目皆通氣﹐香之所從出也。規模甚小﹐可以置諸懷袖﹐{漢}人制作之妙﹐有足稱焉。”
金燼-汉语大词典
金燼
【1】指灯烛的灰烬。{前蜀}{韦庄}《谒金门》词:“春漏促﹐金燼暗挑殘燭。”{宋}{苏轼}《次韵答刘景文左藏》:“夜燭催詩金燼落﹐秋芳壓帽露華滋。”{唐}{徐坚}《孤烛叹》:“玉盤紅淚滴﹐金燼彩光圓。”
香燼-汉语大词典
香燼
【1】焚香的余烬。{唐}{李颀}《送綦毋三寺中赋得纱灯》:“禪室吐香燼﹐輕紗籠翠煙。”{唐}{皮日休}《奉和鲁望上元日道室焚修》:“端簡不知清景暮﹐靈蕪香燼落金壇。”
餘燼-汉语大词典
餘燼
【1】比喻残馀兵卒,残存者。《魏书·天象志三》:“二月﹐{吴}軍敗績于{杏城}﹐棄馬遁去﹐復收合餘燼。”《左传·成公二年》:“請收合餘燼﹐背城借一。”{杜预}注:“燼﹐火餘木。”{杨伯峻}注:“此喻殘兵敗將。”{太平天囯}{洪仁玕}《诛妖檄文》:“值兹{■■}妖首於七月十有六日已經喪亡﹐所立妖崽今尚未滿五歲……餘燼雖存﹐不久自灰滅矣。”【2】燃烧后残剩下的灰或没烧尽的东西。{魏巍}《东方》第三部第八章:“有一些余烬还在燃烧﹐断断续续地冒着丝丝缕缕的青烟。”{唐}{冯贽}《云仙杂记·暖香满室如春》:“{寶雲溪}有僧舍﹐盛冬若客至則燃薪火﹐暖香一炷﹐滿室如春﹐人歸更取餘燼。”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