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一个集成语、谚语、俗语、俚语、俏皮话、歇后语分享学习网站,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好学之士,齐心合力,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斟酌

斟酌(斟酌)是什么意思

  • 斟酌-古语词今用词典

    斟酌zhēnzhuó

    注酒、倒酒。汉朝班固,字孟坚、生活在汉光武帝至和帝时代(公元32至92年),即汉朝中兴时代。统治者奢侈之风盛行,夸耀西都的豪华,盛赞长安之旧制。班固作赋,明褒颂而暗讽之。其中写天子及其臣田猎之壮,形象直观,令人瞠目:天子举行盛大游乐,炫耀武力于上林。军队奔驰,战车隆隆,草木涂地,山倾水覆,飞鸟惊惧,百兽恐慌。弓不虚放,矢不单发。飞鸟坠地,百兽栽倒,虎豹无处逃,犀牛自相撞,草木无存,禽兽杀光,原野萧条而冷落,鸟无音而兽绝迹,于是天子登临雕花刻鸟之宫馆台榭,会合将士,论功行赏。“陈轻骑以行炰,膝酒车以斟酌,”(让轻骑战车排列整齐,给将士传送烤熟的野味,让酒车来回奔驰,给将士倒酒斟满酒杯。)高举烽火,举杯畅饮,其乐无比。(《文选·班固(西都赋〉》)后引申为:反复思虑、决定去取,比较、选择。

    今沿用引申义。

    ①反复思虑、决定去取。《语文活动》:“修改文章,需考虑的方面很多,例如观点的斟酌,材料的取舍,结构的调整,语言的推敲,等等。”杨朔《茶花赋》:“我把这个简单的构思记下来,奇给远在国外的那位丹青能手,也许她肯再斟酌一番,为我画一幅画儿吧。”《党员文摘》:“但是李达没有拘泥于毛泽东修改后的诗句,按照毛泽东的意见,作了一番斟酌,对毛泽东修改的两句话,又作了个别的修改。”

    ②比较、选择。叶圣陶《苏州园林》:“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 推敲 斟酌 琢磨 衡量 酌-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推敲 斟酌 琢磨 衡量 酌

    推敲tuīqiāc 斟酌zhēnzhuó 琢磨zuómo 衡量héngliang187酌zhuó

    动词。表示反复考虑字句、事情等是否得当,是否合理可行。

    “推敲”强调反复考虑优劣利弊;因为来源于唐朝贾岛考虑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用“敲”字好还是“推”字好,因此多用来表示对字句的反复考虑,但也可用于艺术作品内容、表现方法等等问题。例如:“古代不少文人很重视推敲字眼,务求用得妥贴、生动”;“尽管这些片子还不成熟,有些地方还值得推敲,但却闪耀出这些青年导演的锐气和光彩”(《光明日报》,1979.5.5);“偶尔的事,本没有什么深意义,而我偏偏细细推敲”(鲁迅:《祝福》)。

    “斟酌”强调仔细地反复考虑,含有“从容进行”的意味;适用于事情和字句;有以斟酒饮酒作比喻的形象色彩。例如:“经再三斟酌,还是邀请他们俩人参加要得当些”;“当初绘画的时候,这太阳应该画多大,是费过一番心思来斟酌的”(秦牧:《艺海拾贝》);“先生看了译稿之后,在要斟酌修改的地方,总用小纸条夹记,当面和我们商量改定”(许广平:《鲁迅回忆录》);“这一个字答得似无道理,他也不去斟酌”(《小说选刊》,1981,11)。

    “琢磨”含有“耐心、认真、细细地反复思考”的意味;多用于别人的言辞话语;有以雕刻和打磨玉石作比喻的形象色彩。例如:“读者看到后面,需要翻阅前面,仔细琢磨体味”(《文艺报》,1979,3);“吴天柱他们琢磨,这一定是哪一个大工地的材料”(马识途:《最有办法的人》);“书记说的一番话,她晚上琢磨了很久”。

    “衡量”强调在考虑中作估量和比较,意思较重,多用于较重要或较大的事情。例如:“事情这么重大,没有认真衡量一番就匆忙作出决定”;“又特别把自己的话仔细衡量”(叶圣陶:《倪焕之》);“要去的话,就得准备好冒险,你衡量一下怎么办吧”。

    “酌”和“斟酌”意思一致,多用于建议,计划和字句,比喻的形象色彩比“斟酌”弱;是文言词,有浓厚的书面语色彩,现在一般只用于委婉的文言说法里。例如:“此见当否,请酌”;“是否可以作这样解释,请再斟酌一下,或同懂俄文的同志商量一下加以酌定”(《文艺报》,1982,6)。

  • 考虑 斟酌 思考-近义词应用词典

    考虑 斟酌 思考

    考虑 kǎolǜ 斟酌 zhēnzhuó 思考 sīkǎo

    【考虑】思索问题,以便做出决定。如:

    1.而我们利用这种方法来考虑问题,是不无裨益的。

    2.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

    【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如:

    3.我把这个简单的构思记下来,寄给远在国外的那位丹青能手,也许她肯再斟酌一番,为我画一幅画儿吧。

    【思考】进行较深刻、周到的思维活动。如:

    4.这样,在五年的时间内,我专心思考这个问题,并且作了一些札记。

    辨析:“考虑”泛指思考探求问题,以便做出正确的决定,对象较广,指一般事情,也指较重大的事情,如计划、办法、制度、工作等。“思考”指对事情进行较深刻周到的思索,如独立思考。“斟酌”原义指酌酒,引申指根据具体情况反复思索是否合适可行,对象多是一般事情,文章内容和词句等,常说字斟句酌,再三斟酌。

  • 推敲 斟酌-近义词应用词典

    推敲 斟酌

    推敲 tuīqiāo 斟酌 zhēnzhuó

    【推敲】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如:

    1.通常我们写成一篇文章,总是要经过反复的推敲、修改,甚至几次重写。

    【斟酌】考虑,推敲,决定取舍。如:

    2.其实在写文章以前,对于立意布局的反复推敲,对于写作提纲的再三斟酌,都带有修改的性质。

    辨析:它们都指反复考虑字句、话语等是否可用,是否用得恰当,如他逐句逐段地斟酌(推敲)。推敲对象多是文章、词句、结构等。“斟酌”不限于文章、字句,还可指对事情等的考虑,如对这件事我要再三斟酌。

  • 斟酌-古文观止词典

    斟酌zhēn zhuó

    【词性】:动词

    商讨,考虑,以定取舍(2)。《召公谏厉王止谤》:而后王斟酌焉。——然后天子考虑它。《诸葛亮前出师表》: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至于考虑政事的利害得失,进献忠言,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的责任。

  • 斟酌-现代汉语大词典

    斟酌zhēn zhuó

    【释义】:

    倒酒不满叫斟,太过叫酌,贵在适中。故凡事反复考虑是否可行或适当叫斟酌。曹禺《日出》:“字眼上可以略为斟酌斟酌再用。”

  • 斟酌-汉语大词典

    斟酌

    【1】执掌。{唐}{杨炯}《中书令汾阴公薛振行状》:“若夫驂駕六龍﹐驅馳七聖﹐斟酌元氣﹐裁成天道者﹐其惟聖人乎!”{晋}{袁宏}《後汉纪·顺帝纪》:“天有北斗﹐所以斟酌元氣;帝有尚書﹐所以出納王命。”{宋}{曾巩}《祭黄君文》:“當世之官﹐有微有盛。盛者廟堂﹐斟酌王命。”【2】倒酒不满曰斟,太过曰酌,贵适其中。故凡事反复考虑﹑择善而定,亦称斟酌。《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禕}﹑{允}之任也。”{金}{王若虚}《<论语辨惑>序》:“彼其推明心術之微﹐剖析義利之辨﹐而斟酌時中之權﹐委曲疏通﹐多先儒之所未到。”《荀子·富国》:“故明主必謹養其和﹐節其流﹐開其源﹐而時斟酌焉。”{曹禺}《日出》第四幕:“字眼上可以略为斟酌斟酌再用。”【3】安排;摆布。《北史·杨愔传》:“太皇太后曰:‘豈可使我母子受{漢}老嫗斟酌。’”【4】倒酒;注酒。《後汉书·方术传下·左慈》:“{慈}乃爲齎酒一升﹐脯一斤﹐手自斟酌﹐百官莫不醉飽。”{唐}{夷陵女郎}《空馆夜歌》:“緑樽翠杓﹐爲君斟酌。”【5】指饮酒。{宋}{向子諲}《梅花引·戏代李师明作》词:“同杯勺﹐同斟酌﹐千愁一醉都推卻。”{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花姑子》:“斟酌移時﹐女頻來行酒﹐嫣然含笑﹐殊不羞濇。”旧题{汉}苏武《诗》之一:“我有一罇酒﹐欲以贈遠人。願子留斟酌﹐叙此平生親。”【6】品评欣赏。{宋}{向子諲}《清平乐·滁阳寄邵子非诸友》词:“今夜淒然對影﹐與誰斟酌姮娥。”【7】犹思忖;思量。{清}{余京}《中秋月蚀》诗:“{廣寒}宫闕愁昏黑﹐斟酌{姮娥}秉燭行。”{唐}{杜甫}《月》诗:“斟酌{姮娥}寡﹐天寒奈九秋。”{仇兆鳌}注:“斟酌﹐代爲思忖也。”{宋}{范成大}《次韵子文探梅水西》:“斟酌芳心正怯寒﹐有情真被無情惱。”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