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地(心地)是什么意思
心地-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心地xīn dì
【释义】:
犹“心田”,指心。佛家用语,谓心能生万法,如同地能长万物,故称。《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八:“三界唯心,心名为地。”唐·杜甫《谒文公上方》诗:“愿闻第一义,回向心地初。”儒家也用以指心性存养。《朱子全书·学二》:“自古圣贤,皆以心地为本。”
心肠 心地-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心肠 心地
心肠xīncháng 心地xīndì
名词。指对于别人的命运、遭遇、幸福、痛苦等所持的态度和想法。
“心肠”侧重于是否富于同情、是否慈善方面,可以和“好”“坏”“毒”“狠毒”等词搭配,还和“菩萨”组合为固定词组。例如:“我一片为党为国的好心肠”(柳青:《创业史》,第二部);“周杨氏是那样好心肠的人,哪里会往坏处去想呢”(欧阳山:《苦斗》);“你说,这个青巴图,心肠毒不毒啊”(杨啸:《绿风》);“这老人真有一付菩萨心肠”。
“心地”例重于是否纯洁、是否善良、是否真诚等方面,可以和“坏”“善良”坦白”“洁白”“单纯”等词搭配。例如:“此人直爽,心地不坏”(茅盾:《腐蚀》);“她不是一个热心的、美丽的、心地善良的姑娘吗?”(《十月》,1980,1);“我愿意只是虚空,决不占你的心地”(鲁迅:《野草》);“年青人,心地洁白如鸽子毛,需要工作,需要游戏”(沈从文:《菜园》)。
心地-实用委婉语词典
心地
喻指人的心理活动的落脚地很广很广。
阴地好,不如心地好-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阴地好,不如心地好
【释义】:
坟地选得好,不如人活着时心地善良好。指人应在生前积德,死后才能得善果。《娱目醒心编》一〇:要知地理何尝不有,总凭心地为主。古人云阴地好,不如心地好。
欲广福田,须凭心地-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欲广福田,须凭心地
【释义】:
福田:佛教认为积善可得福报,犹如种田有收获之利,故称。意谓如想得到更多的善报,就须要凭良心多做善事。《镜花缘》二七:当日于公治狱,大兴驷马之门;窦氏济人,高折五枝之桂;救蚁中状元之选;埋蛇享宰相之荣:诸如此类,莫非因作好事而获善报。所谓“欲广福田,须凭心地”,九公素称达者,何以此等善事倒不修为?
心地-佛源语词词典
心地
即“心”,指思想、意念。佛教认为三界惟心,一切都是由心生出的。心如滋生万物的大地,能随缘生一切诸法,故将心称为“心地”。《本生心地观经》卷八:“众生之心,犹如大地,五谷五果从大地生……以是因缘,三界惟心,心名为地。”《五灯会元·卷二·圭峰宗密禅师》:“源者,是一切众生本觉真性,亦名佛性,亦名心地。”近、现代汉语基本承中古佛家用法,指思想,心肠,心情,心境等。《水浒传》第十七回:“五伦那厮,心地褊窄,安不得人。”梁启超《上粤都李傅相书》:“故倡民权之人,其心地最纯洁。”
心地-现代汉语大词典
心地xīn dì
【释义】:
①内心;用心。曹禺《雷雨》:“你是个少爷,你心地混账!”②心情,心境。鲁迅《采薇》:“打定主意之后,心地倒十分轻松了。”
心地-汉语大词典
心地
【1】佛教语。指心。即思想﹑意念等。佛教认为三界唯心,心如滋生万物的大地,能随缘生一切诸法,故称。语本《心地观经》卷八:“衆生之心,猶如大地,五穀五果從大地生……以是因緣,三界唯心,心名爲地。”《坛经·疑问品》:“使君心地但無不善﹐西方去此不遥。”{唐}{王缙}《东京大敬爱寺大证禅师碑》:“開心地如毛頭﹐掃意塵於色界。”{唐}{寒山}《诗》之二六七:“我自觀心地﹐蓮花出淤泥。”【2】器量,胸襟。《水浒传》第十七回:“{王倫}那廝﹐心地褊窄﹐安不得人。”《红楼梦》第五八回:“也有心地狹窄猶懷舊怨的。”【3】心情,心境。{王西彦}《古屋》第二部四:“我们无论如何不能否认一个年青女子的心地是和一个中年男子是不相同的。”《元诗纪事》卷十引{元}{黄肖翁}《题水村图》诗:“幽人心地本翛然﹐此境相諳七十年。”{唐}{司空图}《偶诗》之五:“甘得寂寥能到老﹐一生心地亦應平。”{鲁迅}《故事新编·采薇》:“打定主意之后﹐心地倒十分轻松了。”【4】{宋}后儒家用以称心性存养。{明}{高攀龙}《语》:“然人之心地不明﹐如何察得人心術?”《朱子语类》卷六七:“蓋其心地虚明﹐所以推得天地萬物之理。”【5】居心,用心。{曹禺}《雷雨》第四幕:“你是个少爷﹐你心地混帐!”{梁启超}《上粤督李傅相书》:“故倡民權之人﹐其心地最純潔。”{明}{叶盛}《水东日记·陈古庵经纪梁氏》:“朋游中﹐惟鄰居同年{陳汝同}心地好﹐且有家法﹐孤子女可托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