忤(忤)是什么意思
孝顺←→忤逆-反义词词典
孝顺←→忤逆xiàoshùn-wǔnì
【词性】:动
孝顺:尽心奉养并顺从(父母)。
忤逆:不孝顺(父母)。
【例】 安太太道:“怎么得这等一个好名儿,想必你们村里的人,都是孝顺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 他总感到自己太受限制,太受委屈,而这又是从母亲一直把他当作孩童看待来的。因此他就常常同母亲抵触,说些忤逆的话。(沙汀:《淘金记》)
忤 迕 牾-简明古汉语同义词词典
忤 迕 牾
[忤wǔ 迕wǔ 牾wǔ]
同 违反,不顺从。《韩非子·难言》:“且至言忤于耳而倒于心,非贤圣莫能听。”(至言:最有道理的话。倒:不顺)汉焦氏《易林·讼之巽》:“行触大忌,与司命牾。”晁错《论贵粟疏》:“上下相反,好恶乖迕”。(乖:违背)
异 【迕牾】 逢,相遇。《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重华不可牾兮”。《后汉书·陈蕃传》:“王甫时出,与蕃相迕,适闻其言”。(王甫:人名。适:刚巧。)
【忤】 无“相遇”义。
棒头出孝子,箸头出忤逆-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棒头出孝子,箸头出忤逆
【释义】:
棒头:即棒,体罚用的棍子,喻严训;箸头:即箸,筷子,吃喝用具,喻溺爱;忤逆:不孝顺。谓严训能培养出孝顺的儿子,溺爱反而养成逆子。《初刻拍案惊奇》一三:又道是:棒头出孝子,箸头出忤逆。为是严家夫妻养娇了这孩儿,到得大来,就便目中无人,天王也似的大了。
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还生忤逆儿-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还生忤逆儿
【释义】:
孝顺的人所生的孩子也孝顺,不孝的人所生的孩子也不孝顺。含有天道好还之意。《韩湘子全传》三:汝若依从我的说话,就是孝顺孩儿,保汝早登黄甲,封妻荫子,也不枉了伯伯姆姆生你一场;若不听我的言语,你就去修行辨道,也是忤逆子了,只怕天上没有一个忤逆神仙。从古说得好: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还生忤逆儿。
⊙孝顺定生孝顺子,忤逆还生忤逆儿
《西湖二集》六:后生三子。三子也极其孝顺,伯华患病,三子至诚祷告北斗,愿减己寿以益父亲。果是:孝顺定生孝顺子,忤逆还生忤逆儿。
⊙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偏生忤逆儿
《三教开迷归正演义》二:只如一个人使心用心,反累己身,身根结成,罪根难灭,俗语云: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偏生忤逆儿。
⊙孝顺还生孝顺子,剖心亦养剖心儿
《闽都别记》一三八:正是:孝顺还生孝顺子,剖心亦养剖心儿。
忤-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忤牾wǔ
违逆,触犯。《韩非子·难言》:“且至言~于耳而倒于心,非贤圣莫能听。”(至言:最有道理的言论。倒:逆。)李朝威《柳毅传》:“惊扰宫中,复~宾客,愧惕惭惧,不知所失。”
【忤逆】①违逆,违反。《后汉书·陈蕃传》:“附从者升进,~者中伤。”②不孝顺。《水浒传》第二十二回:“不孝之子宋江,自小~。”
【忤视】对视,面对面看。《战国策·燕策三》:“燕国有勇士秦舞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
忤-现代汉语大词典
忤wǔ啎
【释义】:
违逆;触犯。鲁迅《听说梦》:“但引‘压抑说’来释梦,我想,大家必已经不以为忤了罢。”
忤气-现代汉语大词典
忤气wǔ qì
【释义】:
赌气。沙汀《替身》:“因为被搅扰而感到恼怒,于是他又忤气地紧接着说。”
忤头忤脑-现代汉语大词典
忤头忤脑wǔ tóu wǔ nǎo
【释义】:
方言。戆头戆脑。形容鲁莽,没有涵养。沙汀《困兽记》:“‘我没有那么心闲!’田畴忤头忤脑的回答。”
忤色-现代汉语大词典
忤色wǔ sè
【释义】:
怨怒之色。如:面有忤色。
忤逆-现代汉语大词典
忤逆wǔ nì
【释义】:
不孝顺。梁斌《红旗谱》:“冯老兰又撺掇张嘉庆父亲,在衙门里告了张嘉庆一状,说他忤逆不孝,登报脱离了父子关系。”
违忤-现代汉语大词典
违忤wéi wǔ
【释义】:
也作“违牾”。违背;不顺从。许地山《在费总理底客厅里》:“老头子是个明理知礼的人,他虽然不大愿意,却也不敢违忤魏先生底意思。”也指抵触;不一致。如:这文章内容杂乱,立论前后违牾。
攻忤-现代汉语大词典
攻忤gōng wǔ
【释义】:
攻讦。沙汀《催粮》:“而若果遭到失败,被公断处判输了,他就遍街瞎闹,作着极为刻薄的攻忤暴露。”
中忤-汉语大词典
中忤
【1】犹言冒犯违忤。{晋}{王嘉}《拾遗记·蜀》:“有言中忤﹐即加刑戮。”
乖忤-汉语大词典
乖忤
同“[乖迕]”【1】{汉}{王充}《论衡·逢遇》:“君不欲爲治﹐臣以忠行佐之﹐操志乖忤﹐不遇固宜。”《北史·儒林传上·李兴业》:“與其好合﹐傾身無吝;有乖忤﹐便即疵毁。”{清}{姚鼐}《复汪进士辉祖书》:“{鼐}性魯知闇……與物乖忤﹐坐守窮約。”
與物無忤-汉语大词典
與物無忤
【1】谓处世态度随和﹐与人无所抵触。《周书·苏亮传》:“{寶夤}作亂﹐以{亮}爲黄門侍郎。{亮}善處人間﹐與物無忤。及{寶夤}敗﹐從之者遇禍﹐唯{亮}獲全。”
反忤-汉语大词典
反忤
【1】违背抵牾,互相矛盾。《鬼谷子·捭阖》:“四時開閉﹐以化萬物﹐縱横反出﹐反覆反忤﹐必由此矣。”
干忤-汉语大词典
干忤
【1】触犯。{南唐}{刘崇远}《金华子杂编》卷下:“{朱冲和}五經及第﹐恃其强敏﹐好干忤人。”
咈忤-汉语大词典
咈忤
【1】犹违逆。《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大忠無所拂悟﹐辭言無所擊排”{唐}{张守节}正义:“拂悟當爲‘咈忤’﹐古字假借耳。咈﹐違也;忤﹐逆也。”
很忤-汉语大词典
很忤
【1】违逆。{唐}{柳宗元}《寄许京兆孟容书》:“凡事壅隔﹐很忤貴近。”
舛忤-汉语大词典
舛忤
【1】见“舛午”。
客忤-汉语大词典
客忤
【1】旧俗以婴儿见生客而患病为客忤。{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于去恶》:“兒初生﹐善夜啼﹐母苦之﹐{陶}曰:‘倘是{子晉}﹐我見之﹐啼當止。’俗忌客忤﹐故不令{陶}見。”{何垠}注:“客忤﹐小兒見生客病也。”
孔忤-汉语大词典
孔忤
【1】大相抵触,不合时宜。{明}{林富}《重锓<诚意伯刘公文集>序》:“遭{元}末運﹐沉於下寮﹐其志鬱而弗伸也﹐其謀浚而孔忤也﹐其才積而困於無施也﹐故得肆力於文焉。”
嬰忤-汉语大词典
嬰忤
【1】犹抵忤。{宋}{叶適}《运使王公墓志铭》:“公果敢激烈﹐當官職與事﹐遇法理不順者﹐直前疏治﹐矢縱川决﹐莫敢嬰忤。”
犯忤-汉语大词典
犯忤
亦作“[犯迕]”【1】冒犯违逆。{晋}{陆云}《国起西园第表启》:“不慮犯迕﹐敢陳所懷。”迕﹐一本作“忤”。《南史·萧琛传》:“{宋}{元嘉}﹑{大明}中﹐經有被罰者﹐别由犯忤主心﹐非關常準。”{唐}{王勃}《三国论》:“居顯列則陷犯忤之誅﹐伏閭巷則嬰黨錮之戮。”《资治通鉴·唐则天后长安四年》:“左右近臣多以順意爲忠﹐朝廷具僚皆以犯忤爲戒。”
猜忤-汉语大词典
猜忤
【1】疑忌而忤逆。《後汉书·王允传论》:“若{王允}之推{董卓}而引其權﹐伺其閒而敝其罪﹐當此之時﹐天下懸解矣﹐而終不以猜忤爲釁者﹐知其本於忠義之誠也。”{南朝} {陈}{徐陵}《在北齐与杨仆射书》:“旍軫歲到於{句吴}﹐冠蓋年馳於庸{蜀}﹐則客嘲殊險﹐賓戲已深﹐共盡游談﹐誰云猜忤。”
攻忤-汉语大词典
攻忤
【1】攻讦。{沙汀}《催粮》:“而若果遭到失败﹐被公断处判输了﹐他就遍街瞎闹﹐作着极为刻薄的攻忤暴露。”
抵忤-汉语大词典
抵忤
亦作“[抵午]”【1】抵牾。{汉}{荀悦}《汉纪·武帝纪五》:“至於採摭經傳﹐分散百家之事﹐甚多疏畧﹐或有抵忤。”{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儗播布美术意见书三》:“言美術之目的者﹐爲説至繁﹐而要以與人享樂爲臬極﹐惟于利用有無﹐有所抵午。”一本作“牴午”。{唐}{刘知幾}《史通·古今正史》:“至{隋}{開皇}中﹐秘書監{牛弘}追撰《周紀》十有八篇﹐略叙紀綱﹐仍皆抵忤。”
旁忤-汉语大词典
旁忤
【1】左右触忤。《旧唐书·李绛传》:“若不顧患禍﹐盡誠奏論﹐旁忤倖臣﹐上犯聖旨﹐以此獲罪﹐是陛下負臣也。”
無忤-汉语大词典
無忤
【1】不抵触;不违逆。《晋书·挚虞传》:“若推之於物則無忤﹐求之於身則無尤。”{唐}{裴耀卿}《太子宾客赠窦希求神道碑》:“公私遊聚﹐小大無忤。”《新繁县志·人物志·费密传》:“天性和平﹐與人無忤﹐終身未嘗言人過失;有機相向者﹐淡然處之。”
忌忤-汉语大词典
忌忤
【1】触犯禁忌。《旧唐书·柳泽传》:“雖木樸忌忤﹐願恕之以直﹐開諍諫之路也。”
忤-汉语大词典
忤
《廣韻》五故切,去暮,疑。【1】违逆;触犯。《庄子·刻意》:“無所於忤,虚之至也。”{成玄英}疏:“忤,逆也。”《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灌將軍}得罪丞相,與太后家忤,寧可救邪?”{唐}{韩愈}《胡良公墓神道碑》:“以剛直齟齬不阿,忤權貴,除{獻陵}令。”{清}{恽敬}《谢南冈小传》:“{謝南岡}……貧甚,不能治生,又喜與人忤。”{鲁迅}《南腔北调集·听说梦》:“但引‘压抑说’来释梦,我想,大家必已经不以为忤了罢。”【2】指触动。{明}{汪道昆}《洛水悲》:“臨風悼亡,忤愁心,匹鳥河洲上。”【3】交错。《春秋元命苞》:“陰陽散忤。”{宋均}注:“忤,錯也。”【4】用同“[仵]”。参见“[忤作]”。
忤嫚-汉语大词典
忤嫚
亦作“[忤慢]”【1】违抗怠慢。{明}{谢肇淛}《五杂俎·人部二》:“木工於竪造之日﹐以木籤作厭勝之術﹐禍福如響﹐{江}南人最信之。其於工師不敢忤嫚……然余從來不信。”《封神演义》第五十回:“你等不守清規﹐敢行忤慢!爾師見吾且躬身稽首﹐你焉敢無狀!”
忤慢-汉语大词典
忤慢
【1】见“忤嫚”。
忤意-汉语大词典
忤意
【1】违逆心意。{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献二·事叔至孝》:“叔以小故忤意﹐堅卧不起。”《後汉书·窦宪传》:“{憲}既平{匈奴}﹐威名大盛……尚書僕射{郅壽}﹑{樂恢}並以忤意﹐相繼自殺。”
忤觸-汉语大词典
忤觸
【1】触犯。《明史·茹太素传》:“陳時務累萬言……言多忤觸。帝怒﹐召{太素}面詰﹐杖於朝。”
忤氣-汉语大词典
忤氣
【1】赌气。{沙汀}《替身》:“因为被搅扰而感到恼怒﹐于是他又忤气地紧接着说。”
忤頭忤腦-汉语大词典
忤頭忤腦
【1】方言。犹言戆头戆脑。形容鲁莽,没有涵养。{沙汀}《困兽记》三:“‘我没有那么心闲!’{田畴}忤头忤脑的回答。”
忤累-汉语大词典
忤累
【1】谓不合时宜而受累。{唐}{白居易}《適意》诗:“况余方且介﹐舉動多忤累。”
忤鱗-汉语大词典
忤鱗
【1】犹逆鳞。谓直言犯上。语出《韩非子·说难》:“夫龍之爲蟲也,柔可狎而騎也,然其喉下有逆鱗徑尺,若人有嬰之者,則必殺人。人主亦有逆鱗,説者能無嬰人主之逆鱗,則幾矣。”《晋书·慕容皝载记》:“{王憲}﹑{劉明}﹐忠臣也﹐願宥忤鱗之愆﹐收其藥石之效。”
忤往-汉语大词典
忤往
【1】谓阻碍不通。{南朝} {梁}{任昉}《<王文宪集>序》:“理積則神無忤往﹐事感則悦情斯來。”
忤違-汉语大词典
忤違
【1】违犯,抵触。{明}{袁宏道}《与徐汉明书》:“雖於世無所忤違﹐而賢人君子則斥之惟恐不遠矣。”
忤時-汉语大词典
忤時
【1】不合流俗。《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公祖大人直道不容﹐以致忤時。敝鄉士民迄今廑想明德。”
忤情-汉语大词典
忤情
【1】违逆心意。{明}{祝允明}《前闻记·戏语得妇》:“客曰:‘翁媪固欲見乃女﹐得無難若壻乎?’翁曰:‘苟見之﹐慶幸不遑﹐尚何忤情爲?’”{汉}{荀悦}《郑崇论》:“犯言致罪﹐下之所難言也;怫旨忤情﹐上之所難聞也。”
忤怨-汉语大词典
忤怨
【1】抵触而生怨。{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上:“{韓魏公}{至和}中還朝﹐爲樞密使﹐時軍政久弛﹐士卒驕惰﹐欲稍裁制﹐恐其忤怨而生變。”
忤視-汉语大词典
忤視
【1】正面看;面对面看。《汉书·金日磾传》:“{日磾}自在左右﹐目不忤視者數十年。”《战国策·燕策三》:“{燕國}有勇士{秦舞陽}﹐年十二﹐殺人﹐人不敢與忤視。”
忤逆-汉语大词典
忤逆
【1】不孝顺。{元}{武汉臣}《玉壶春》第四折:“嗨!俺那忤逆種不認我了。”{梁斌}《红旗谱》四十:“{冯老兰}又撺掇{张嘉庆}父亲﹐在衙门里告了{张嘉庆}一状﹐说他忤逆不考﹐登报脱离了父子关系。”{明}{沈榜}《宛署杂记·圣谕》:“三月﹐説與百姓每:孝親敬長﹐不許忤逆﹐犯了不饒。”《敦煌变文集·父母恩重经讲经文》:“棄德背恩多忤逆﹐惟行不孝縱癡咍。”【2】冒犯;违抗。《後汉书·陈蕃传》:“附從者升進﹐忤逆者中傷。”《陈书·傅縡传》:“與奪之辭﹐依經議論。何得見佛説而信順﹐在我語而忤逆?”{汉}{陆贾}《新语·辨惑》:“無忤逆之言﹐無不合之義。”
忤奴-汉语大词典
忤奴
【1】逆奴。{清}{徐瑶}《太恨生传》:“生有忤奴﹐利其金﹐因挾爲奇貨﹐於媪前作{楚}歌﹐而陰告其家。”【2】龟奴。妓女的假父。《水浒传》第五一回:“{雷横}大怒﹐便駡道:‘這忤奴﹐怎敢辱我?’”
忤恨-汉语大词典
忤恨
【1】违逆;反对。《明史·宦官传一·王振》:“所忤恨﹐輒加罪謫。”《汉书·刘向传》:“稱譽者登進﹐忤恨者誅傷。”{王先谦}补注引{王念孙}曰:“恨﹐讀爲‘很’。忤﹐逆也;很﹐違也。謂與{王鳳}相違逆﹐非謂相怨恨也。”《魏书·刘洁传》:“諸阿附者登長﹐忤恨者黜免。”
忤作-汉语大词典
忤作
【1】即仵作。旧时官署中检验命案死尸的差役。《金瓶梅词话》第五回:“天明就要入殮﹐只怕被忤作看出破綻來怎了。”《醒世恒言·一文钱小隙造奇冤》:“{趙}家已自擺設公案﹐迎接大尹。到了﹐坐定﹐叫忤作將三個死屍致命傷處﹐從實檢驗報來。”
忤犯-汉语大词典
忤犯
【1】犹触犯。{明}{归有光}《与徐子言书》:“不幸有所忤犯﹐致凶德參會﹐極其排陷。”
忤物-汉语大词典
忤物
【1】触犯人;与人不合。{明}{方孝孺}《叶友直处士像赞》:“不嶢嶢以忤物﹐不汩汩以阿世。”{金}{王若虚}《复之纯<交说>》:“狂生既以《交説》規慵夫﹐己尋以忤物獲罪﹐杜門索居﹐將無意於世。”《魏书·文苑传·邢昕》:“{昕}好忤物﹐人謂之牛。”
忤色-汉语大词典
忤色
【1】怨怒之色。《晋书·阮瞻传》:“内兄{潘岳}每令鼓琴﹐終日達夜﹐無忤色。”{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一》:“天性和易﹐生平未嘗有忤色。”{明}{李东阳}《赠翰林院编修文林郎陈公墓志铭》:“有女兄蚤寡﹐教其孤二人皆底成立﹐鄉居雍孫﹐無競聲忤色。”
怫忤-汉语大词典
怫忤
【1】违背,相反。{章炳麟}《官制索隐》:“《尚書》載{唐}{虞}之世﹐與天子議大事者爲四岳﹐貴族世侯去共主不過咫尺﹐議有怫忤﹐亦無以面折廷争爲也。”
憎忤-汉语大词典
憎忤
【1】因忤逆而厌恶。《後汉书·文苑传下·刘梁》:“{管蘇}以憎忤取進﹐{申侯}以愛從見退﹐考之以義也。”
睽忤-汉语大词典
睽忤
【1】违逆;违反。《宋书·孝武帝纪》:“凡寰衛貢職﹐山淵採捕﹐皆當詳辨産殖﹐考順歲時﹐勿使牽課虚懸﹐睽忤氣序。”
疰忤-汉语大词典
疰忤
【1】中医病名。犹中恶。{宋}{文同}《蒲生锺馗》诗:“下有三鬼相嘯聚﹐初行誰家作疰忤。”
矜忤-汉语大词典
矜忤
【1】骄矜违忤﹐自大而不顺从。{三国} {魏}{嵇康}《释私论》:“惟懼隱之不微﹐惟患匿之不密。故有矜忤之容﹐以觀常人;矯飾之言﹐以要俗譽。”
色忤-汉语大词典
色忤
【1】神情不悦。{明}{李东阳}《奚君墓志铭》:“〔{奚時亨}〕處寮寀﹐終日不色忤﹐故人多愛樂之。”
違忤-汉语大词典
違忤
亦作“[違啎]”【1】指抵触;不一致。{清}{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续资治通鉴》:“{畢氏}此書﹐兼集衆力﹐自謂盡善﹐然體例書法﹐多有未當﹐前後違啎﹐亦間有之。”【2】违背;不顺从。《後汉书·霍谞传》:“是時大將軍{梁冀}貴戚秉權﹐自公卿以下莫敢違啎。”{唐}{刘知幾}《史通·直书》:“寧順從以保吉﹐不違忤以受害也。”《汉书·张敞传》:“{宣帝}徵{敞}爲太中大夫﹐與{于定國}並平尚書事。以正違忤大將軍{霍光}。”《红楼梦》第二十回:“因是聖人遺訓﹐不敢違忤。”{许地山}《危巢坠简·在费总理底客厅里》:“老头子是个明理知礼的人﹐他虽然不大愿意﹐却也不敢违忤{魏先生}底意思。”
遘忤-汉语大词典
遘忤
【1】见“遘迕”。
觸忤-汉语大词典
觸忤
亦作“[觸迕]”【1】冒犯。《三国演义》第六三回:“〔{彭羕}〕因直言觸忤{劉璋}﹐被{璋}髡鉗爲徒隸﹐因此短髮。”{唐}{杜甫}《送路六侍御入朝》诗:“{劍南}春色還無賴﹐觸忤愁人到酒邊。”《晋书·唐彬传》:“{鄧艾}忌克詭狹﹐矜能負才﹐順從者謂爲見事﹐直言者謂之觸迕。”《後汉书·刘瑜传》:“臣悾悾推情﹐言不足採﹐懼以觸忤﹐征營慴悸。”{清}{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东华录》:“其書編年紀録﹐毫無觸迕。”
訐忤-汉语大词典
訐忤
【1】攻讦﹐讦犯。《新唐书·刘蕡传》:“有司以言涉訐忤﹐不敢聞。”
詆忤-汉语大词典
詆忤
【1】触忤﹐冒犯。詆﹐通“抵”。{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馬季長}佞媚獲誚﹐{蔡伯喈}同惡受誅;{吴質}詆忤鄉里﹐{曹植}悖慢犯法。”{唐}{白居易}《论左降独狐朗等状》:“臣伏以{李景儉}因飲酒醉﹐詆忤宰相;既從遠貶﹐已是深文。”
諐忤-汉语大词典
諐忤
【1】错误﹐失误。{南朝} {梁元帝}《金楼子·杂记上》:“有{庾敏}者﹐能相手板。{休祐}以己手板託爲他許令占之﹐{庾}曰:‘此板相乃甚貴﹐然後使人多諐忤。’”
錯忤-汉语大词典
錯忤
【1】亦作“[錯逜]”﹑“[錯啎]”。矛盾﹔错乱。{清}{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蘐园随笔》:“故和訓所牽﹐字非其字;語理錯逜﹐句非其句。”{章炳麟}《国故论衡·论式 》:“卒之數篇之中﹐自爲錯啎﹐古之人無有也。”{宋}{李纲}《上道君太上皇帝封事》:“首尾衡決﹐先後錯忤。”【2】抵触﹐不顺从。《新唐书·李藩传》:“{藩}泣謂曰:‘……宜速還﹐否則以法劾君。’{兼}({杜兼})錯忤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