恬(恬)是什么意思
恬静-常用词语搭配词典
恬静tiánjìng
〈形〉安静,宁静。形容生活、环境、景物、处所,也可以形容人的表情、心态、行动等。常作谓语、定语,也可以作状语。
园中的夜异常清幽恬静|环境十分恬静|性情恬静温柔|心境是恬静的|一家人都沉浸在恬静温馨的气氛中|恬静的家|恬静悠闲的生活|恬静的山谷|恬静的清晨|恬静的庭院|恬静的夜空|恬静的校园|恬静的山村|婴儿恬静地睡在妈妈的怀抱里|恬静地微笑着|一阵吵嚷声打破了清晨的恬静
恬淡-古语词今用词典
恬淡tiándàn
安静、淡泊。《老子》云:战争是残酷的,兵器是不祥之物,大家都厌恶它,有道德修养的人都不使用它,古人认为左阳右阴,阳生而阴杀。因此,平常都以左为贵,只有在用兵之时,才以右为贵。因兵器是不祥之物,为君子所不用,“不得已而用之,恬谈为上。”(若不得已而使用它,最好淡然处之,)打仗胜利了不要得意洋洋。如果得意洋洋,忘乎所以,就说明喜欢杀人,喜欢杀人者,就不能得到成功。(《老子》第三十一章)后引申为:不慕名利。
今沿用本义及引申义。
①安静、淡泊。从维熙《三十八年云和月——离情偶记之一》:“现在,乐清有个号称‘电器城’的柳市,1979年前,我协助这个地方的小工业厂家,搞设计,搞推销,干得还挺带劲。到现在,柳市富了,请我回去,我倒甘居恬淡清泊的生活了!”《随笔》:“在这群慷慨轩昂,飘逸恬淡的骚客后边,最后一位竟是以《出塞》、《从军行》的边塞诗辉煌了许多世纪的‘七绝圣手’、‘诗家夫子’王昌龄。”《文学报》:“周作人的散文是以含蓄委婉、恬淡飘逸取胜的。”
②不慕名利。《海峡》:“他生性恬淡,好饮美酒,酷爱书法、金石、古玩,把那功名前程,反倒看轻了。”
安静 静谧 恬静 谧静 静-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安静 静谧 恬静 谧静 静
安静ānjìng 静谧jìngmì 恬静tiánjìng 谧静mìjìng 静jìng
形容词。表示没有声音,没有任何喧闹。
“安静”含有“周围安稳而无行动、活动”及“无干扰人的声响”的意味,带褒义;是通用于口语、书面语和各种场合的常用词。例如:“好一个望翠楼,四周围都是园林,的确很安静”;“那两口子嫌这房子当着大街不安静,搬走了”;“怎么一转眼间他却来到了这么一个安静、舒适的所在”(杨沫:《青春之歌》)。
“静谧”突出无声响的情状或境界;只用于文艺的描写,有文艺风格色彩和浓厚的书面语色彩。例如:“这里几乎没有静谧的背街僻巷”(《散文》,1984,9);“柔嫩的柳丝低垂在静谧的小河上”(杨沫:《青春之歌》)。
“恬静”含有“形成某种氛围”和“因无声响而使人感到惬意或舒适”的意味,褒义比“安静”明显;用于描写的文字而有书面语色彩。例如:“柔和的灯光映照着四壁盈架的图书和桌上的纸笔墨碗,散发着一片熙和恬静的气息”(《散文》,1984,9);“这是一幅恬静的,多少带有点忧伤的荒野的油画”(陈原:《社会语言学》);“我刚才所见到的那样恬静、美好、富饶、现代化的海岸渔村,不就是真实的人间仙境么”(《光明日报》,1984.12.22)。
“谧静”是“静谧”的等义词,较少使用。
“静”只表示没有声响或不喧闹,和“闹”相反,没有特殊的意味或强调的方面;是通用于口语和书面语的常用词,可同单音动词直接组合搭配,常可重叠使用。例如:“太阳出来了,草原静卧在五彩缤纷的天气下,显得宁静而又深远”(《小说月报》,1981,12);“大家谁也不说,静了好大一阵”(马烽:《太阳刚刚出山》);“一个静静的夜晚,敬爱的周总理在首都长安街上,跟一位清洁工人握手谈话”(吴伯箫:《岗位》);“静静地,静静地,闭上我的眼睛”(《沫若文集》,第一卷)。
“静”在表示“稳定不动”的意思时(如说:“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和本组其他词没有同义关系。“安静”在表示“安稳、平静”的意思时(如:“‘唉!’禹说。‘做皇帝要小心、安静。……’”〔鲁迅:《理水》〕),也不是本组其他词的同义词。
“静”和“安静”都可用作动词而表示“做到不作声”的意思(如说:“你们静下来吧,要开会了”;“又是一阵锣响,两岸人群顿时安静下来,屏住呼吸等待”〔《散文》,1984,4〕);这种用法的“静”“安静”,和“静谧”“谧静”“恬静”没有同义关系。
安适 恬适-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安适 恬适
安适ānshì 恬适tiánshì
形容词。表示安静舒适。
“安适”强调安宁,含有“由于平安而舒服得安心”的意味;除了用于人的生活起居,有时可用于动物。例如:“二十分钟,部队已安适地住在车箱里”(曲波:《林海雪原》);“家信已发了三封,说的都是祸未必就来,在此起居安适,一切尽可放心的话”(叶圣陶:《小病》);“小院子里长满了草,是蚊子同各种小虫的安适的国土”(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
“恬适”强调平静,含有“平和、心情好”的意味;用于人的生活、环境,有时可用于笑容;书面语色彩比“安适”浓厚。例如:“为求生活恬适,他举家迁至市郊居住,远离闹市的尘嚣”;“屋前有个花园,虽然不很大,但幽丽雅致,恬适宜人”;“恬适的笑浮上他的脸”(叶圣陶:《倪焕之》)。
泰然 恬然-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泰然 恬然
泰然tàirán 恬然tiánrán
形容词。形容遇到事情安静自如的状貌。
“泰然”强调从容、镇定,是褒义词。例如:“遇紧急事,她总是镇定对付,泰然处之”;“我看了看周副主席,他泰然自若,毫无惧色,迈着平稳的步子向前走着”;“他们恶毒地问:‘要是日本宪兵拿着手枪请您演戏,您怎么办呢?’梅兰芳同志泰然地答道:‘那我就准备死呗!’”(《文艺评论选集》,第一卷)。
“恬然”强调满不在乎;在褒贬上是中性词。例如:“他受着友人们的接济居在安南路上的一个弄子里,自己虽然是恬然,而他的女人却是如坐针毡”(《沫若文集》,第五卷);“众人皆惊,独一老丈恬然不以为怪”。
恬淡 淡泊(澹泊)-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恬淡 淡泊(澹泊)
恬淡tiándàn 淡泊(澹泊)dànbó
形容词。表示安于朴素、普通、平静的生活,不追求名利。
“恬淡”强调心地安然,不为功名利禄所动。例如:“牛先生是著名的大学教授,学问好,而且心怀恬淡”(老舍:《四世同堂》上卷);“她恬淡闲适,从容自在”(曹靖华:《春城飞花》)。
“淡泊”强调清心寡欲,不热中于名利。例如:“我在年青的时候也曾经爱读过《庄子》。……他的淡泊的生活,对于我尤具有过相当强烈的引力”(《沫若文集》,第十二卷);“客人,你请想想,这样个聪明伶俐、有学问、有才干的新夫人,怎么能自甘淡泊,久受这山村生活的辛苦呢”(同上书第五卷)。
虚静恬淡,心神健在-实用委婉语词典
虚静恬淡,心神健在
意为抱神以静,无嗜欲,处理好身体内形神合一的关系。
无地自容 恬不知耻-反义词应用词典
无地自容 恬不知耻
无地自容 wúdìzìróng
恬不知耻 tiánbùzhīchǐ
【无地自容】没有地方可以让自己容身。形容羞愧到了极点。
〔例句〕
1.李纨正要劝解,丫头来说,太太来了。袭人等此时无地自容,宝玉等赶忙出来迎接。
2.若是把他羞得无地自容,那便造孽了。
【恬不知耻】做了坏事,还满不在乎,不以为耻。
〔例句〕
“打这个恬不知耻的走狗!”台下一片激怒的喊声。
〔应用例句〕
你这个家伙真是恬不知耻,换了我,早就无地自容了。
恬静 安静-近义词应用词典
恬静 安静
恬静 tiánjìng 安静 ānjìng
【恬静】安静。如:
1.几年以来,她又黑又深的眼睛里重又出现了那种恬静和温柔。
【安静】没有吵闹和喧哗。如:
2.看园子这差事可好呢,又安静,又不晒。
辨析:“恬静”形容安然自得,没有外界干扰的情景,如恬静温柔,心情恬静,恬静的星光。“安静”形容没有吵闹、喧哗,如平静稳定的环境,学习需要安静,神情很安静等。
蒙恬-古文观止词典
蒙恬méng tián
【词性】:名词
秦始皇的得力将领(1)。《贾谊过秦论上》: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于是派蒙恬在北方修筑长城,并守卫着这道屏障。
恬-古文观止词典
恬tián
【词性】:形容词
平安(1)。《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惟恬安无事是望。——只盼望平安无事。
风恬浪静-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风恬浪静
【释义】:
恬:静。①无风无浪,水波不兴。《红楼梦》一〇二:(探春)择了某日吉时送了你妹子到了海疆,路上风恬浪静,合家不必挂念。②比喻平安无事。《三国演义》九一:旧时国中因猖神作祸,用七七四十九颗人头并黑牛白羊祭之,自然风恬浪静,更兼连年丰稔。《二刻拍案惊奇》一〇:若不亏得一个人有主意,处置得风恬浪静,不知炒到几年上才是了结。
⊙风平浪静
《醒世恒言》四〇:须臾,雾散云收,风平浪静,满船之人俱各无事。《糊涂世界》四:譬如你这一件事,大约也不过化上八千两银子,就可以风平浪静了。
⊙风静浪平
《三国演义》九一:次日,孔明引大军俱到泸水南岸,但见云收雾散,风静浪平。蜀兵安然尽渡泸水。
恬-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恬tián
①安静,心神安适。《庄子·缮性》:“古之治道者,以~养知。”白居易《问秋光》:“身心转~泰,烟景弥淡泊。”②淡漠,淡然。《淮南子·诠言》:“心常无欲,可谓~矣。”《晋书·谢鲲传》:“莫不服其远畅而~于荣辱。”③安然,坦然。《荀子·富国》:“轻非誉而~失民。”《汉书·贾谊传》:“至于俗流失,世败坏,因~而不知怪。”④习惯。苏轼《书柳子厚牛赋后》:“岭外俗皆~杀牛,而海南为甚。”
【恬淡】不追求名利,淡泊。《老子》:“~为上,胜而不美。”
【恬然】安然的样子。白居易《琵琶行》序:“予出官二年,~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清恬-现代汉语大词典
清恬qīng tián
【释义】:
犹清淡。郭沫若《跨着东海》:“大约是由于久病中的绝食和病愈后的严格的食物限制的原故吧,口味非常的清恬。”
恬-现代汉语大词典
恬tián
【释义】:
①安静。如:恬美。②安逸;舒适。如:恬适。③安然,满不在乎。如:恬然;恬不知耻。
恬不知耻-现代汉语大词典
恬不知耻tián bù zhī chǐ
【释义】:
安然处之,不以为耻。杨沫《青春之歌》:“‘打这个恬不知耻的走狗!’台下一片激怒的喊声,还是震动了台上的胡博士。”
恬适-现代汉语大词典
恬适tián shì
【释义】:
安适。叶圣陶《归宿》:“陈君慨叹道,这真是个不解之谜,既然感觉到这种境界未必恬适,却又喜欢向它奔趋!”
恬美-现代汉语大词典
恬美tián měi
【释义】:
宁静优美。叶圣陶《倪焕之》:“每个角落里,每扇窗子边,都印上艺术的灵思的标记,流荡着和悦恬美的空气。”
恬淡-现代汉语大词典
恬淡tián dàn
【释义】:
清静淡泊。陈独秀《敬告青年》:“欧俗以横厉无前为上德,亚洲以闲逸恬淡为美风。”
恬然-现代汉语大词典
恬然tián rán
【释义】:
安然,不在意的样子。如:恬然处之。
恬谧-现代汉语大词典
恬谧tián mì
【释义】:
安静。如:这儿是郊区,环境恬谧。
恬静-现代汉语大词典
恬静tián jìng
【释义】:
恬淡安静。冯雪峰《上饶集中营》:“崇高伟大的感情在她恬静的脸上流露着。”
安恬-现代汉语大词典
安恬ān tián
【释义】:
安然恬静。瞿秋白《饿乡纪程》:“炸爆洪声,震天动地,枪林弹雨,硫烟迷闷的新环境,立刻便震惊了‘东方稚儿’安恬静寂的‘伪梦’。”
文恬武嬉-现代汉语大词典
文恬武嬉wén tián wǔ xī
【释义】:
文官武将习于安逸嬉乐,不以国事为意。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我们并不反对准备,但反对长期准备论,反对文恬武嬉饱食终日的亡国现象。”
静恬-现代汉语大词典
静恬jìng tión
【释义】:
恬静,安静。张天翼《新生》:“那样静恬的世界,说是竟有战事发生,这真太不可想像。”
雍恬-汉语大词典
雍恬
【1】和洽安乐。{清}{陈梦雷}《西洋黄狮子赋》:“覃雍恬之文教﹐昭赫濯之武功。”
安恬-汉语大词典
安恬
【1】安然恬静。{宋}{陶穀}《清异录·酒浆》:“〔{法常}〕嘗謂同志云:‘酒天虚無﹐酒地綿邈﹐酒國安恬﹐無君臣貴賤之拘﹐無財利之圖﹐無刑罰之避﹐陶陶焉﹐蕩蕩焉﹐其樂可得而量也。’”{明}{张居正}《答楚按院雷信庵》:“{楚}民咸獲安恬之利﹐公之造福於{楚}人﹐所宜世世而俎豆之者也。”{瞿秋白}《饿乡纪程》十二:“炸爆洪声﹐震天动地﹐枪林弹雨﹐硫烟迷闷的新环境﹐立刻便震惊了‘东方稚儿’安恬静寂的‘伪梦’。”【2】淡泊,不追求名利。{宋}{梅尧臣}《依韵和不疑寄杜挺之以病雨止冷淘会》:“嗟嗟勿復問﹐安恬固無媿。”《资治通鉴·唐中宗景龙元年》:“{相王}寬厚謹恭﹐安恬好讓﹐故經{武}{韋}之世﹐竟免於難。”{宋}{葛立方}《韵语阳秋》卷九:“先{文康公}嘗有詩云:‘平生趣操號安恬﹐退亦怡然進不貪。’”【3】满不在乎,坦然。{宋}{叶適}《晋元帝庙记》:“方{王敦}篡勢已成﹐舉朝不悟﹐尚安恬自若。”
密咏恬吟-汉语大词典
密咏恬吟
【1】见“密詠恬吟”。
密詠恬吟-汉语大词典
密詠恬吟
亦作“[密咏恬吟]”【1】恬静地吟咏。{清}{姜宸英}《<楝亭集>序》:“{楝亭}諸咏五言今古體﹐出入{開}{寳}之間﹐尤以{少陵}爲濫觴﹐故密咏恬吟﹐旨趨愈出。”{清}{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上:“讀者静氣按節﹐密詠恬吟﹐覺前人聲中難寫響外别傳之妙﹐一齊俱出。”
日煖風恬-汉语大词典
日煖風恬
【1】见“日暖風和”。
易恬-汉语大词典
易恬
【1】和悦恬淡。{明}{李东阳}《李公墓志铭》:“公爲人簡默易恬﹐無疾言遽色。”
沖恬-汉语大词典
沖恬
亦作“[冲恬]”【1】平和淡泊。{清}{方文}《送姜如农明府擢仪部》:“達人廼冲恬﹐謙讓猶未遑。”
清恬-汉语大词典
清恬
【1】清静恬适。{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宣武}與{簡文}﹑{太宰}共載﹐密令人在輿前後鳴鼓大叫﹐鹵簿中驚擾。{太宰}惶怖﹐求下輿﹐顧看{簡文}﹐穆然清恬。”《南史·齐晋安王子懋传》:“諸子中最爲清恬﹐有意思﹐廉讓好學。”《宋书·王弘传》:“{弘}少好學﹐以清恬知名。”【2】犹清淡。{郭沫若}《海涛集·跨着东海》:“大约是由于久病中的绝食和病愈后的严格的食物限制的原故吧﹐口味非常的清恬。”
文恬武嬉-汉语大词典
文恬武嬉
【1】谓文官武将习于安逸嬉乐﹐不以国事为意。{唐}{韩愈}《进撰平淮西碑文表》:“相臣將臣﹐文恬武嬉﹐習熟見聞﹐以爲當然。”{宋}{陈亮}《壬寅答朱元晦秘书又书》:“以大勢論之﹐渡{江}安静又五十餘年﹐文恬武嬉﹐今亦甚矣﹐民疲兵老﹐今亦極矣。”{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我们并不反对准备﹐但反对长期准备论﹐反对文恬武嬉饱食终日的亡国现象。”{明}{宋濂}《拟晋武帝武功颂》:“文恬武嬉﹐渾渾無涯。”
熙恬-汉语大词典
熙恬
【1】谓安于逸乐。{明}{蒋一葵}《长安客话·正阳门庙》:“{焦太史}{竑}銘其廟碑曰:‘……矧國熙恬﹐邊陲中盬。’”
心曠神恬-汉语大词典
心曠神恬
同“[心曠神怡]”【1】{明}{无名氏}《三化邯郸》第二折:“這枕抱着呵﹐骨清毛爽;靠着呵﹐心曠神恬。”
恬-汉语大词典
恬
《廣韻》徒兼切,平添,定。【1】安靜;平靜。《庄子·缮性》:“古之治道者,以恬養知。”{成玄英}疏:“恬,静也。”{晋}{袁宏}《後汉纪·灵帝纪下》:“在溢則激,處平則恬,水之性也。”{唐}{孟郊}《长安羁旅行》:“直木有恬翼,静流無躁鱗。”{宋}{王安石}《和平甫舟中望九华山》之一:“{江}空萬物息,四面波瀾恬。”{清}{王韬}《瓮牖馀谈·续记李文甫事》:“遊歷内地,周行三月,水程平穩,風静波恬。”【2】安定;安于。《书·梓材》:“引養引恬。”{孔}传:“能長養民,長安民。”《荀子·性恶》:“輕身而重貨,恬禍而廣解。”{杨倞}注:“恬,安也,謂安於禍患也。”【3】安逸;舒适。{唐}{韩愈}《王公神道碑铭》:“人得其所,乃恬乃謳。”{清}{方文}《与张季昭同寓赠此》诗:“君醫我卜各垂簾,一樹雙棲意甚恬。”【4】淡泊;淡漠。《韩非子·解老》:“所謂廉者,必生死之命也,輕恬資財也。”《後汉书·韦彪传》:“安貧樂道,恬於進趣,{三輔}諸儒莫不仰慕之。”《晋书·谢鲲传》:“莫不服其遠暢,而恬於榮辱。”《明史·顾清传》:“{清}學端行謹,恬於進取。”【5】安然,满不在乎。《荀子·富国》:“輕非譽而恬失民,事進矣,而百姓疾之。”{宋}{苏轼}《独觉》诗:“瘴霧三年恬不怪,反畏北風生體疥。”{明}{刘基}《春秋明经·公围成公至自围成筑蛇渊囿》:“奈何恬不知畏,告至之後,反自肆於驕樂。”【6】习惯。《新唐书·吴少诚传》:“壯者習於暴掠,恬於搏鬭。”{宋}{苏轼}《书柳子厚<牛赋>後》:“{嶺}外俗皆恬殺牛,而{海南}爲甚。”【7】通“[甜]”。《周礼·天官·盐人》“飴鹽”{汉}{郑玄}注:“飴鹽,鹽之恬者。”
恬美-汉语大词典
恬美
【1】宁静优美。{叶圣陶}《倪焕之》十五:“每个角落里﹐每扇窗子边﹐都印上艺术的灵思的标记﹐流荡着和悦恬美的空气。”{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十章一:“不仅五言﹐连四言诗也都照射出夕阳似的血红的恬美的光亮出来。”【2】甘美。{汉}{陆贾}《新语·辅政》:“君子遠熒熒之色﹐放錚錚之聲﹐絶恬美之味﹐疏嗌嘔之情。”
恬默-汉语大词典
恬默
【1】恬淡沉静。{晋}{葛洪}《抱朴子·正郭》:“空背恬默之塗﹐竟無有爲之益﹐不值禍敗﹐蓋其幸耳。”{清}{方文}《云间五子诗·彭燕又宾》:“行路或咨嗟﹐達士乃恬默。”《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元年》:“而浮僞之徒﹐自知其學問文采不足表見於世﹐乃竊其名以自售﹐外示恬默﹐中實奔競。”《北齐书·杨愔传》:“性既恬默﹐又好山水﹐遂入{晉陽}西{懸甕山}讀書。”
恬愉-汉语大词典
恬愉
【1】快乐。《庄子·盗跖》:“慘怛之疾﹐恬愉之安﹐不監於體。”{成玄英}疏:“恬愉﹐樂也。”{晋}{支遁}《咏怀》:“詠發清風集﹐觸思皆恬愉。”{宋}{王安石}《进圣节功德疏右语》之二:“伏願備膺多福﹐大庇羣生﹐人永恬愉之安﹐物無疵癘之苦。”{清}{龚自珍}《明按察司佥事金君石阙铭》:“君受劾歸﹐不問世事﹐恬愉冲夷﹐淪隱以没。”
恬逸-汉语大词典
恬逸
【1】安逸。《国语·吴语》:“今大夫老﹐而又不自安恬逸﹐而處以念惡。”《新唐书·藩镇传·魏博》:“今者及吾之壯﹐不圖擒取﹐乃偷恬逸。”
恬惔-汉语大词典
恬惔
【1】见“恬淡”。
恬靖-汉语大词典
恬靖
【1】犹恬静。《宋史·葛宫传》:“天性恬靖﹐年五十﹐忽上章致仕。”{明}{李东阳}《锺君墓表》:“素履恬靖﹐年七十未嘗至公府。”《北齐书·卢潜传》:“{懷仁}涉學有文辭﹐情性恬靖﹐常蕭然有閑放之致。”
恬澹-汉语大词典
恬澹
同“[恬淡]”亦作“[恬憺]”【1】清静淡泊。{清}{冯桂芬}《常熟叔岩曾君墓表》:“君素恬澹﹐春官屢薦不中第﹐遂絶意進取。”{章炳麟}《俱分进化论》:“吾嘗讀{赫爾圖門}之宗教哲學矣﹐其説曰﹐有惡根在必有善根﹐若恬憺無爲者﹐其善根亦必斷絶。”{宋}{曾巩}《徐幹<中论>目录序》:“{魏文帝}稱{幹}懷文抱質﹐恬澹寡欲。”{汉}{王符}《潜夫论·劝将》:“太古之民﹐淳厚敦朴﹐上聖撫之﹐恬澹無爲。”{汉}{王充}《论衡·定贤》:“恬憺無欲﹐志不在於仕;苟欲全身養性爲賢乎?是則{老聃}之徒也。”
恬和-汉语大词典
恬和
【1】安静平和。《宋书·刘义庆传》:“前徵奉朝請{武陵龔祈}﹐恬和平簡﹐貞潔純素。”《文子·微明》:“{老子}曰:清静恬和﹐人之性也。”{元}{辛文房}《唐才子传·王贞白》:“性恬和﹐明易象。”《太平广记》卷三〇三引{唐}{薛用弱}《集异记·崔圆》:“是日風色恬和﹐波流静謐。”
恬不知耻-汉语大词典
恬不知耻
【1】见“恬不知恥”。
恬養-汉语大词典
恬養
【1】谓以恬静涵养性情。语本《庄子·缮性》:“古之治道者,以恬養知。”{郭象}注:“恬静而後知不蕩,知不蕩而性不失也。”{唐}{元稹}有《酬樂天<早春閑遊西湖……因成十八韻見寄>,樂天前篇到時,適會予亦宴{鏡湖}{南亭},因述目前所睹以成酬答,末章亦示暇誠則勢使之然,亦欲粗爲恬養岔埵捸n诗。{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序》:“余大父司徒公﹐雖貴仕而喜廉退恬養。”
恬不爲怪-汉语大词典
恬不爲怪
【1】犹言恬不知怪。{宋}{唐庚}《上监司书》:“比來州縣削弱﹐紀綱棄壞﹐上下習熟﹐恬不爲怪。”《西湖佳话·葛洪仙迹》:“獨剩{葛洪}一人﹐據席大飲。頃刻潮至﹐{葛洪}舉杯向之﹐稱奇道妙﹐恬不爲怪。”{陈垣}《史讳举例》卷八:“而内外所稱﹐章疏所列﹐俱公然直呼﹐恬不爲怪﹐亦無一人議及之。”
恬嬉-汉语大词典
恬嬉
【1】嬉戏逸乐。{清}{魏源}《道光洋艘征抚记》上:“承平恬嬉﹐不知修攘爲何事。”{宋}{李纲}《益修政事札子》:“自經一稔之後﹐上下恬嬉﹐不復勤恤民隱。”{明}{李东阳}《送萧海钓诗序》:“使其優游恬嬉﹐更假以時日之久﹐雖在外服﹐亦豈獨如是止哉!”
恬脆-汉语大词典
恬脆
【1】甘美清脆。《诗·唐风·采苓》“采苦采苦”{孔颖达}疏引{三国}{吴}{陆玑}曰:“苦菜生山田及澤中﹐得霜恬脆而美。”{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脯腊》:“白湯熟煮﹐掠去浮沫。欲去釜時﹐尤須急火﹐急則易燥﹐置箔上陰乾之﹐恬脆殊常。”一本作“甜脆”。
恬然-汉语大词典
恬然
【1】安然,不在意貌。《淮南子·原道训》:“恬然無思﹐澹然無慮。”{清}{方苞}《先母行略》:“卧疾逾年﹐轉側痛苦﹐見者心惻﹐而母恬然。”《荀子·强国》:“觀其朝廷﹐其朝閑﹐聽决百事不留﹐恬然如無治者﹐古之朝也。”{唐}{白居易}《琵琶引》序:“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覺有遷謫意。”
恬泰-汉语大词典
恬泰
【1】安逸舒适。{宋}{范仲淹}《与韩魏公书》:“或移{淛}中一郡﹐雖於國無濟﹐但一方州﹐庶事由己﹐吏民可安﹐自且恬泰。”{唐}{白居易}《问秋光》诗:“身心轉恬泰﹐烟景彌淡泊。”
恬如-汉语大词典
恬如
【1】安然,泰然。《晋书·王述传》:“性沈静﹐每坐客馳辨﹐異端競起﹐而{述}處之恬如也。”{明}{冯梦龙}《智囊补·明智·张昺》:“{遼}乃逆格之﹐凡殺四頭。左右皆怖伏地﹐而{遼}恬如也。”{汉}{应劭}《风俗通·怪神·世间多有伐木血出以为怪者》:“左右皆怖伏地﹐而{叔高}恬如也。”【2】恬淡貌。{清}{黄宗羲}《郑兰皋八十寿序》:“先生泊如恬如﹐而其中之確如者﹐又未嘗少踰乎銖黍。”
恬怠-汉语大词典
恬怠
【1】懒散,倦怠。《文选·枚乘<七发>》:“揄棄恬怠﹐輸寫淟濁;分决狐疑﹐發皇耳目。”{张铣}注:“恬﹐安也;怠﹐慢也。”
恬安-汉语大词典
恬安
【1】安静;安逸。《旧五代史·晋书·张希崇传》:“昔{班仲升}西戍﹐不敢擅還﹐以承詔故也。我今入{關}﹐斷在胸臆﹐何恬安於不測之地﹐而自滯耶!”《汉书·严安传》:“心既和平﹐其性恬安;恬安不營﹐則盗賊銷。”
恬酒-汉语大词典
恬酒
【1】即甜酒。酒汁与酒槽相和杂,类似今之酒酿。《周礼·天官·酒正》“二曰醴齊”{汉}{郑玄}注:“醴﹐猶體也。成而汁滓相將﹐如今恬酒矣。”《初学记》卷二六引作“甜酒”。
恬而-汉语大词典
恬而
【1】犹安然。《汉书·贾谊传》:“至於俗流失﹐世敗壞﹐因恬而不知怪。”{王先谦}补注引{王念孙}曰:“恬而﹐恬然也。”
恬素-汉语大词典
恬素
【1】恬淡朴素。{南朝} {梁}{范缜}《神灭论》:“小人甘其壟畝﹐君子保其恬素。”{晋}{葛洪}《抱朴子·至理》:“專氣致柔﹐鎮以恬素。”《隋书·韦世康传》:“{世康}性恬素好古﹐不以得喪干懷。”{明}{陈继儒}《珍珠船》卷三:“{王遵業}爲黄門郎﹐從容恬素﹐若處丘園。”
恬不知恥-汉语大词典
恬不知恥
【1】安然处之,不以为耻。{宋}{吕祖谦}《东莱博议·卫礼至杀邢国子》:“{衛禮至}行險僥幸而取其國﹐恬不知恥﹐反勒其功於銘﹐以章示後。”{清}{戴名世}《与白蓝生书》:“即其所習之文﹐不過記誦熟爛之辭﹐互相鈔﹐恬不知恥。”亦作“[恬不知耻]”﹑“[恬不知愧]”﹑“[恬不知羞]”。{明}{唐顺之}《与曹子泰评事书》:“如老嫠守節﹐蓋幾十年苦心﹐若一旦忘哀冒利﹐恬不知恥﹐則所謂舉其平生而盡棄之﹐生不如死也。”{清}{王韬}《淞隐漫录·冯佩伯》:“特不解當時婦女﹐何以恬不知羞﹐豈真{叔寳}全無心肝者哉?”{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四三章:“‘打这个恬不知耻的走狗!’台下一片激怒的喊声﹐还是震动了台上的{胡博士}。”{清}{阎尔梅}《房琯论》:“軍法﹐大將失律者﹐斬。{琯}失律﹐宜斬;不斬而罷﹐已屬非法﹐尚恬不知愧﹐賓客盈門。”
恬謐-汉语大词典
恬謐
【1】安静。{唐}{欧阳詹}《唐天文述》:“羽毛鱗甲﹐勾甲芽萌……求諸吹蕩則常風﹐求諸恬謐則常寧。”
恬裕-汉语大词典
恬裕
【1】谓淡泊自足。《北齐书·杨愔传》:“學庭前有柰樹﹐實落地﹐羣兒咸争之﹐{愔}頽然獨坐。其季父{暐}適入學館﹐見之大用嗟異﹐顧謂賓客曰:此兒恬裕﹐有我家風。”
恬娱-汉语大词典
恬娱
【1】安乐自娱。《三国志·蜀志·郤正传》:“欣環堵以恬娱﹐免咎悔於斯世;顧兹心之未泰﹐懼末塗之泥滯。”
恬蕩-汉语大词典
恬蕩
【1】淡泊坦荡。《资治通鉴·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寬仁恭愛﹐恬蕩樂道。”《东观汉记·卓茂传》:“{茂}爲人恬蕩﹐樂道推實﹐不爲華貌。”{晋}{张华}《励志诗》:“安心恬蕩﹐棲志浮雲。”
恬寂-汉语大词典
恬寂
【1】谓清静无为。{晋}{葛洪}《抱朴子·嘉遁》:“背朝華於朱門﹐保恬寂於蓬户。”{明}{唐顺之}《祭孙南野太仆文》:“余厭紛囂﹐公耽恬寂﹐真率之會﹐兩心莫逆。”
恬瀾-汉语大词典
恬瀾
【1】谓波澜平静。喻平静的世途。{宋}{王安石}《答陈正叔》诗:“利行有阨轍﹐勢涉無恬瀾。”
恬不知羞-汉语大词典
恬不知羞
【1】见“恬不知恥”。
恬穆-汉语大词典
恬穆
【1】沉静肃穆。{明}{范濂}《云间据目抄·张之象》:“自謂一生不欺暗室﹐常渡{泖}﹐中流風惡﹐舟人皆失色﹐公神宇恬穆。”
恬熙-汉语大词典
恬熙
【1】安乐。{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不知本住林泉﹐耕田鑿井﹐恬熙相安﹐原無所戚戚於中也。”{元}{王逢}《览周左丞伯温拜御史扈从集》诗:“遊豫循常度﹐恬熙屬纍朝。”《明史·申時行传》:“然是時天下承平﹐上下恬熙﹐法紀漸不振。”
恬暢-汉语大词典
恬暢
【1】恬静豁达。《资治通鉴·晋简文帝咸安元年》:“雖神識恬暢﹐然無濟世大略﹐{謝安}以爲{惠帝}之流﹐但清談差勝耳。”《世说新语·德行》“{王丞相}往看之”{刘孝标}注引《丞相别传》:“{導}少知名﹐家世貧約﹐恬暢樂道﹐未嘗以風塵經懷也。”{汉}{陆贾}《新语·怀虑》:“故氣感之符﹐清潔明光;情素之表﹐恬暢和良。”
恬波-汉语大词典
恬波
【1】平息波澜。{晋}{王嘉}《拾遗记·轩辕黄帝》:“變乘桴以造舟楫﹐水物爲之祥踴﹐滄海爲之恬波。”【2】喻使局势平静。《宋书·孝武帝纪》:“今息警夷嶂﹐恬波{河}渚﹐棧山航海﹐鄉風慕義。”《晋书·刘弘传论》:“一州清晏﹐恬波於沸水之中;百城安堵﹐静祲於稽天之際。”
恬倓-汉语大词典
恬倓
【1】见“恬淡”。
恬言柔舌-汉语大词典
恬言柔舌
【1】犹言甜言蜜语。{唐}{杜牧}《上池州李使君书》:“故有知之者﹐有怒之者﹐怒不附己者﹐怒不恬言柔舌道其盛美者﹐怒守直道而違己者。”
恬静-汉语大词典
恬静
【1】恬淡安静。{宋}{王安石}《题南康晏史君望云亭》诗:“雲徐無心静無滓﹐{史君}恬静亦如此。”{冯雪峰}《上饶集中营》第三部:“崇高伟大的感情在她恬静的脸上流露着。”{明}{文徵明}《玉女潭山居记》:“{恭甫}恬静寡欲﹐與物無忤。”《新唐书·陆象先传》:“然其性恬静寡欲﹐議論高簡﹐爲時推向。”《东观汉记·闵贡传》:“{閔貢}字{仲叔}﹐{太原}人也。恬静養神﹐弗役於物。”
恬憺-汉语大词典
恬憺
【1】见“恬澹”。
恬虚-汉语大词典
恬虚
【1】恬淡冲虚。《後汉书·刘平赵孝等传序》:“{包}性恬虚﹐稱疾不起﹐以死自。”{三国} {魏}{嵇康}《琴赋》:“若和平者聽之﹐則怡養愉悦﹐淑穆玄真﹐恬虚樂古﹐棄事遺身。”{宋}{范仲淹}《润州谢表》:“進則持堅正之方﹐冒雷霆而不變;退則守恬虚之趣﹐淪草澤以忘憂。”
恬豁-汉语大词典
恬豁
【1】恬静豁达。《晋书·凉武昭王李玄盛传》:“感兵難繁興﹐時俗諠競﹐乃著《大酒容賦》以表恬豁之懷。”
恬簡-汉语大词典
恬簡
【1】恬淡简易。《陈书·萧乾传》:“{滂}弟{乾}﹐字{思惕}﹐容止雅正﹐性恬簡﹐善隸書﹐得叔父{子雲}之法。”{宋}{文莹}《玉壶清话》卷四:“〔{謝泌}〕深慕虚玄﹐樸素恬簡﹐病革﹐盥沐﹐衣羽衣﹐焚香端坐而逝﹐首不少欹。”
恬惰-汉语大词典
恬惰
【1】犹苟安。《宋史·高宗纪赞》:“其始惑於{汪}{黄}﹐其終制於姦{檜}﹐恬惰猥懦﹐坐失時機。”
恬敏-汉语大词典
恬敏
【1】谓恬静而敏达。《文选·任昉<为萧扬州荐士表>》:“〔{王僧孺}〕理尚棲約﹐思致恬敏﹐既筆耕爲養﹐亦傭書成學。”{吕延济}注:“恬﹐静;敏﹐達也。言棲意儉約﹐思致静達。”
恬退-汉语大词典
恬退
【1】指安然退隐。{清}{和邦额}《夜谭随录·猫怪》:“作官二十年﹐草菅人命者不知凡幾﹐尚思恬退林泉﹐正命牖下﹐妄想極矣。”【2】淡于名利,安于退让。{清}{黄景仁}《杂咏》之二:“恬退匪所甘﹐落拓計益疏。”《世说新语·文学》“{羊孚}作《雪讚》”{刘孝标}注引{晋}{何法盛}《中兴书》:“{胤}少有清操﹐以恬退見稱。”{茅盾}《谈月亮》:“我觉得我们向来有一些关于月亮的文学﹐好像是幽怨的﹐恬退隐逸的﹐或者缥缈游仙的。”《梁书·孝行传·何炯》:“{炯}常慕恬退﹐不樂進仕。”
恬不知怪-汉语大词典
恬不知怪
【1】谓安然处之,不以为怪。语本{汉}{贾谊}《治安策》:“至於俗流失,世壞敗,因恬而不知怪。”《明史·海瑞传》:“陷陛下於過舉﹐而恬不知怪。”{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五:“日久相沿﹐恬不知怪﹐惜無有正之者。”{宋}{苏轼}《谢中书舍人表》:“既任止於訓詞﹐故權移於胥史﹐恬不知怪﹐習爲故常。”
恬泊-汉语大词典
恬泊
【1】淡泊。《後汉书·逸民传·法真》:“幽居恬泊﹐樂以忘憂。” {宋}{梅尧臣}《赵秘校见访》诗:“應此識恬泊﹐曾匪慢爾賓。”《三国志·魏志·管宁传》:“{寧}清高恬泊﹐擬跡前軌﹐德行卓絶﹐海内無偶。”《晋书·儒林传·杜夷》:“少而恬泊﹐操尚貞素。”
恬曠-汉语大词典
恬曠
【1】淡泊旷达。{清}{钮琇}《觚賸续编·月涵》:“{吴興}{董説}字{若雨}﹐華閥懿孫﹐才情恬曠。”{唐}{白居易}《昭国闲居》诗:“平生尚恬曠﹐老大宜安適。”{晋}{张华}《答何劭》诗之一:“恬曠苦不足﹐煩促每有餘。”{宋}{曾巩}《移守江西先寄潘延之节推》诗:“子遺萬事遂恬曠﹐我繫一官常侷促。”
恬樂-汉语大词典
恬樂
【1】安乐。《林则徐日记·道光十九年正月十四日》:“自{吉安}至{贛州}一帶﹐米價甚賤﹐每石千數百文﹐民情恬樂﹐賽龍燈甚多。”
恬夷-汉语大词典
恬夷
【1】安静平和。{唐}{吴筠}《游仙》诗之十八:“恬夷宇宙泰﹐焕朗天光徹。”{宋}{曾巩}《赠大理寺丞致仕杜君墓志铭》:“{宗誨}爲人﹐質厚恬夷﹐世俗之所爲有不爲者。”{前蜀}{杜光庭}《中元众修金箓斋词》:“中外恬夷﹐生靈輯睦﹐况屬三元令序﹐大宥昌辰。”
恬沖-汉语大词典
恬沖
【1】淡泊﹑清虚。{三国} {魏}{阮籍}《奏记诣曹爽》:“違由鄙鈍﹐學行固野﹐進無和俗崇譽之高﹐退無静默恬沖之操。”{明}{方孝孺}《卢处士墓铭》:“處士居雖近市﹐然恬沖坦静﹐不樂芬華。”
恬漠-汉语大词典
恬漠
【1】宁静淡泊。{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上》:“道則以濡弱謙下﹐附於{堯}之克讓﹐清静恬漠﹐合於{舜}之無爲。”{汉}{贾谊}《鵩鸟赋》:“衆人惑惑兮﹐好惡積億;真人恬漠兮﹐獨與道息。”{宋}{司马光}《晚食菊羹》诗:“浩然養恬漠﹐庶足延頽年。”{唐}{卢仝}《叹昨日》诗:“天下薄夫苦耽酒﹐{玉川先生}也耽酒。薄夫有錢資張樂﹐先生無錢養恬漠。”《墨子·非儒下》:“隱知豫力﹐恬漠待問而後對。”
恬淡-汉语大词典
恬淡
亦作“[恬倓]”亦作“[恬惔]”【1】多用以指不热中于名利。《儿女英雄传》第一回:“這位老爺﹐天性本就恬淡﹐更兼功名蹭蹬﹐未免有些意懶心灰。”《三国志·蜀志·彭羕传》:“偃息於仁義之塗﹐恬惔於浩然之域。”{陈独秀}《敬告青年》:“{歐}俗以横厲無前爲上德﹐{亞洲}以閑逸恬淡爲美風。”《宋史·隐逸传·林逋》:“少孤力學﹐不爲章句﹐性恬淡好古﹐弗趨榮利﹐家貧衣食不足﹐晏如也。”【2】清静淡泊。《庄子·天道》:“夫虚静恬淡﹐寂寞無爲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也。”《史记·秦本纪》:“今上治天下﹐未能恬倓。”《老子》:“恬惔爲上﹐勝而不美。”《世说新语·排调》“攀龍附鳳﹐並登天府”{刘孝标}注引{晋}{张敏}《头责子羽》:“子欲爲恬淡也﹐則當如{老聃}之守一﹐{莊周}之自逸﹐廓然離欲﹐志陵雲日。”
恬雅-汉语大词典
恬雅
【1】沉静文雅。{清}{姚鼐}《<恬庵遗稿>序》:“觀察出其({恬菴先生})文﹐讀之﹐清和恬雅﹐有越俗之韻﹐真吾鄉前輩文也。”《明史·陆树声传》:“{樹聲}端介恬雅﹐翛然物表﹐難進易退﹐通籍六十餘年﹐居官未及一紀。”《资治通鉴·宋孝武帝大明七年》:“吏部郎{江智淵}素恬雅﹐漸不會旨。”
恬淡無爲-汉语大词典
恬淡無爲
【1】心境清静自适而无所营求。语本《庄子·刻意》:“夫恬惔寂漠,虚无无爲,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質也。”{汉}{荀悦}《汉纪·宣帝纪四》:“太平之責塞﹐優游之望得﹐遵遊自然之勢﹐恬淡無爲之場﹐休徵自至﹐壽考無疆。”{唐}{王邕}《修养杂诀气铭》:“恬淡無爲﹐以道自怡﹐妙中之妙﹐微中之微。”
恬然自足-汉语大词典
恬然自足
【1】谓胸中恬淡,无处不感到满足。《西湖佳话·孤山隐迹》:“故{和靖}能高卧{孤山}﹐而足跡不入城市者二十餘年﹐而從無一日不恬然自足﹐誠甘心於隱﹐而非假借也。”
恬忽-汉语大词典
恬忽
【1】犹淡泊。{汉}{王充}《论衡·命禄》:“命則不可勉﹐時則不可力﹐知者歸之于天﹐故坦蕩恬忽。”
恬不知愧-汉语大词典
恬不知愧
【1】见“恬不知恥”。
恬卧-汉语大词典
恬卧
【1】谓高枕无忧。{汉}{桓宽}《盐铁论·地广》:“故邊民百戰﹐而中國恬卧者﹐以邊郡爲蔽扤也。”【2】安卧。指清静无为。《淮南子·主术训》:“昔{孫叔敖}恬卧﹐而{郢}人無所害其鋒。”《邓析子·无厚》:“爲君當若冬日之陽﹐夏日之陰﹐萬物自歸﹐莫之使也。恬卧而功自成﹐優游而政自治。”
恬讓-汉语大词典
恬讓
【1】恬淡谦让。{明}{沈德符}《野獲编·宗藩·郑世子让国》:“上嘉其恬讓﹐褒美甚至。”{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词讼》:“恬讓之懷﹐油然動矣。”《明史·刘一儒传》:“{南京}御史{李一陽}請還{一儒}於朝﹐以厲恬讓﹐帝可其奏﹐{一儒}竟不赴召。”
恬不爲意-汉语大词典
恬不爲意
【1】处之泰然,满不在乎。《东周列国志》第四四回:“{孟明}自恃才勇﹐以爲成功可必﹐恬不爲意。”{宋}{苏轼}《上执政度牒赈济及因修廨宇书》:“豈有仁聖在上﹐羣賢並用﹐而肯恬不爲意乎。”{明}{刘基}《前江淮都转运盐使宋公政绩记》:“而使者亦言{宋公}沮旨﹐執政大怒﹐奏收公按問﹐内外驚駭﹐公恬不爲意。”
恬適-汉语大词典
恬適
【1】指随遇而安的性格。《儒林外史》第三六回:“{虞博士}愛{莊徵君}的恬適﹐{莊徵君}愛{虞博士}的渾雅。”【2】安适。{叶圣陶}《归宿》:“{陈君}慨叹道﹐这真是个不解之谜﹐既然感觉到这种境界未必恬适﹐却又喜欢向它奔趋!”{宋}{苏轼}《与康公操都官书》:“某稔聞才業之美﹐尚淹擢用﹐向承非罪被移﹐衆論可怪。賢者處之﹐想恬適也。”{清}{恽敬}《<坚白石斋诗集>序》:“{石農先生}自髫年及於中歲……多處於憂患之中﹐即偶有恬適之時﹐亦思往念來﹐不可終日。”
虚恬-汉语大词典
虚恬
【1】清虚恬淡。{晋}{庾阐}《衡山》诗:“寂坐挹虚恬﹐運目情四豁。”{晋}{张华}《答何劭》诗之二:“自予及有識﹐志不在功名;虚恬竊所好﹐文學少所經。”
虚无恬惔-汉语大词典
虚无恬惔
【1】见“虚無恬淡”。
虚無恬淡-汉语大词典
虚無恬淡
亦作“[虚无恬惔]”【1】清虚淡泊﹐无所企求。{郭沫若}《屈原研究·屈原身世及其作品》:“最可注意的﹐他虽是南人﹐而于道家的虚无恬淡﹐寂寞无为的学说却毫没有沾染。”《庄子·刻意》:“虚无恬惔﹐乃合天德。”
輕恬-汉语大词典
輕恬
【1】轻淡; 淡薄。《韩非子·解老》:“夫内無痤疽癉痔之害﹐而外無刑罰法誅之禍者﹐其輕恬鬼也甚。”{陈奇猷}集释:“恬﹐淡也。《忠孝篇》:‘恬淡﹐無用之教也。’以恬淡連文可證。此文輕恬﹐猶言輕淡也。上文‘輕恬貨財’﹐輕恬與此輕恬同。”《韩非子·解老》:“所謂廉者﹐必生死之命也﹐輕恬資財也。”
貞恬-汉语大词典
貞恬
【1】谓志行高洁,淡薄名利。{明}{蔡复一}《与长沙府书》:“{新化}{陳}令{治安}﹐曾見所著《貞言》及古詩數首﹐類貞恬士。”{明}{顾起元}《客座赘语·乡贤》:“以余所知﹐往喆如{姚太守}{隆}之潔慎﹐{王給事}{徽}之清直﹐{李憲副}{重}之丰稜﹐{盧苑馬}{璧}之貞恬……在當時並許琤■﹐在今日尤堪楷式。”
静恬-汉语大词典
静恬
【1】犹恬静﹐安静。{张天翼}《新生》:“那样静恬的世界﹐说是竟有战事发生﹐这真太不可想象。”
養恬-汉语大词典
養恬
【1】培养恬静寡欲的思想;过恬静的生活。{唐}{钱起}《酬陶六辞秩归旧居见柬》诗:“畢娶願已果﹐養恬志寧違。”{宋}{梅尧臣}《睡意》诗:“萬事易厭此不厭﹐真可養恬無夭促。”《庄子·缮性》:“古之治道者以恬養知﹐知生而无以知爲也﹐謂之以知養恬。”
風恬浪静-汉语大词典
風恬浪静
【1】没有风浪。{唐}{裴铏}《传奇·郑德璘》:“物觸輕舟心自知﹐風恬浪静月光微。”{明}{陆采}《怀香记·问卜决疑》:“臨危蹈險﹐江心漏船﹐惟願得風恬浪静﹐早見平安。”【2】比喻平静无事。《二刻拍案惊奇》卷十:“若不虧得一個人有主意﹐處置風恬浪静﹐不知炒到幾年上纔是了結。”《三国演义》第九一回:“舊時國中因猖神作禍﹐用七七四十九顆人頭並黑牛白羊祭之﹐自然風恬浪静﹐更兼連年豐稔。”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