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一个集成语、谚语、俗语、俚语、俏皮话、歇后语分享学习网站,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好学之士,齐心合力,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恤

恤(恤)是什么意思

  • 残忍←→慈悲 怜恤 善良-反义词词典

    残忍←→慈悲 怜恤 善良cánrěn-cíbēi liánxù shànliáng

    【词性】:形

    残忍:狠毒。

    慈悲:慈善,怜悯。

    怜恤:对遭遇不幸的人表示同情。

    善良:心地纯洁,没有恶意。

    【例】 亲兵们乱哄哄地嚷着、笑着,目光中透出残忍、暴虐的神色,显出兽性的嗜血的欢欣。(凌力:《星星草》) 因笑道:“姑娘你不见那上面四个字,写得是‘七宝莲池’,这池里面的水,就叫作‘八功德水’。这是四方救度众生离苦恼的一个慈悲源头。”(清·文康:《儿女英雄传》) 不用解释,不用担心我会受不住,我用不着人怜恤的!(邓友梅:《在悬崖上》) 他那话是透视机,分明让我在混浊,灰尘蒙蒙的世间,看见了一颗纯朴、善良的心。(卢玲:《能不忆江南》)

  • 怜悯 怜恤-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怜悯 怜恤

    怜悯liánmǐn270怜恤liánxù

    动词。指对遭遇不幸者表示深切同情和体恤。

    “怜悯”强调对被同情者起了恻隐之情,对他的不幸遭遇也忧虑和痛苦。例如:“这孩子没爹没娘,整天挨饥受冻,村里善心的人都怜悯他”;“怜悯我,救救我罢”(巴金:《将军》);“他无时无刻不在想着自己,怜悯着自己”(曹禺《北京人》)。

    “怜恤”强调对被同情者给予抚慰、体恤。例如:“翠环看见他不答话,又带了哀求的调子说:‘大少爷,你不怜恤二小姐,还有哪个来怜恤她?’”(巴金:《春》);“大嫂对于乡下人,特别是妇女,十二分的原谅怜恤,而且尽所能为的帮助、指导”(老舍:《离婚》)。

  • 体贴 体恤 体惜-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体贴 体恤 体惜

    体贴tǐtiē 体恤tǐxù 体惜tǐxī

    动词。指细心忖度别人的心情、处境而给予照顾。

    “体贴”强调设身处地为人着想,非常关切,多用于对待亲人或较亲近的人;书面语和口语里都常使用。例如:“周总理对我这样细心关怀、体贴入微”(《人民文学》,1977,10);“根据大成婶的反映,这位久别重逢的哥哥,对他们母女都很体贴、关怀”(黎汝清:《海岛女民兵》);“你对你的媳妇真是够体贴的”。

    “体恤”强调给予帮助,含有“同情并援助遭遇困难或不幸的人”的意味,比“体贴”的意思重;多用于对待灾民、贫民;是书面语用词,有书面语色彩,但口语里有时可以使用。例如:“政府体恤灾区居民,空运去大量救济物资”;“官商地主岂有体恤贫民之心”;“家里没有一个体恤我,可怜我,心疼我”(《曹禺选集》)。

    “体惜”强调爱惜别人的生命、身体健康或时间等而给予宽待,多用于上级对待下级,意思比“体贴”轻;较少使用,只出现于书面语,有书面语色彩。例如:“将军体惜士兵们连日行军劳累,下令在营地休息半日”;“你们当副总司令的,当兵团司令的,当军长师长团长的,应当体惜你们的部下和家属的心情”(《毛泽东选集》,第四卷);“虽说有几个朋友,他们也很体惜我,但……我和他们的关系能和蕴姊的爱在一个天平上相称吗”(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

  • 体恤-实用委婉语词典

    体恤

    意为设身处地为人着想,给予同情和照顾。“恤”,指救济。或作“体惜”。

  • 存恤-实用委婉语词典

    存恤

    意为给予困难的人以接济、慰问。或作“周恤”、“周济”。

  • 恤恤-实用委婉语词典

    恤恤

    意为产生顾虑、忧虑。如“恤恤乎饥不得食,寒不得衣。”

  • 恤-古文观止词典

    恤xù

    【词性】:动词

    一、忧虑,顾念,考虑(2)。《祭公谏征犬戎》:勤恤民隐而除其害也。——非常忧虑人民的疾苦,才去除掉他们的祸害。《三槐堂铭》:皇恤厥德。——没有空考虑自己的品德修养。

    二、抚恤,周济(2)。《子产坏晋馆垣》:而恤其不足。——周济宾客所缺乏的东西。《赵威后问齐使》: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这个人做人,怜悯无妻无夫的人,周济那些无父无子的人。

  • 成大事者,不恤小耻;立大功者,不拘小谅-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成大事者,不恤小耻;立大功者,不拘小谅

    【释义】:

    恤:顾虑;谅:诚信。有志于成就大事的人,不顾虑小的耻辱;有志于建立大功的人,不计较小的诚信。《东周列国志》一六:成大事者,不恤小耻;立大功者,不拘小谅。子有治天下之才,未遇其时。主公志大识高,若得子为辅,以经营齐国,霸业不足道也。功盖天下,名显诸侯,孰与守匹夫之节,行无益之事哉?

  • 心苟无瑕,何恤乎无家-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心苟无瑕,何恤乎无家

    【释义】:

    苟:如果。瑕:玉的斑点,喻缺点,过失。恤:担忧、忧虑。意谓如果为人心术端正,何用担忧没有安身立命的地方。《春秋列国志传》四:申生曰:“奔往何国?”二臣曰:“谚云心苟无瑕,何恤乎无家。殿下能撇富贵以免祸,则何国不可往?”

  • 恤-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恤卹xù

    ①忧虑。《诗经·邶风·谷风》:“我躬不阅,遑~我后?”(阅:容。)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士大夫多以不~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②顾及。《战国策·秦策五》:“战胜宜阳,不~楚交,忿也。”③怜悯,同情。《吕氏春秋·慎大》:“民心积怨,皆曰:‘上天弗~,夏命其卒。’”《隆中对》:“民殷国富而不知存~。”④救济。《韩非子·外储说右上》:“振贫穷而~孤寡,行恩惠而给不足。”贾谊《论积贮疏》:“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

  • 不恤-现代汉语大词典

    不恤bù xù

    【释义】:

    不顾及;不顾惜。瞿秋白《猪八戒》:“下棋人常有的事:下得最好,也不恤随手乱却,检入子盒,从新再下。”又如:不恤人言。

  • 体恤-现代汉语大词典

    体恤tǐ xù

    【释义】:

    设身处地为人着想,给以同情、照顾。冰心《寄小读者》:“这一层是要请你们体恤怜悯的。”

  • 抚恤-现代汉语大词典

    抚恤fǔ xù

    【释义】:

    ①抚慰救助。冰心《最后的安息》:“同时她又联想世界上无数的苦人,便拿翠儿当作苦人的代表,去抚恤,安慰。”②体恤爱护。瞿秋白《饿乡纪程》:“良朋密友,有情意的亲戚,温情厚意的抚恤,现在都成一梦了。”③慰问伤残人员或死者家属并给以物质帮助。茅盾《我走过的道路》:“抚恤顾正红家属一万元,赔偿工人罢工期间的损失十万元。”也指抚恤金。李劼人《天魔舞》:“真的死了,倒还可以要他一笔抚恤。”

  • 抚恤金-现代汉语大词典

    抚恤金fǔ xù jīn

    【释义】:

    发给伤残人员或死者家属的费用。曹禺《雷雨》:“我听说矿上对于这次受伤的工人不给一点抚恤金。”

  • 抚恤费-现代汉语大词典

    抚恤费fǔ xù fèi

    【释义】:

    即抚恤金。

  • 周恤-现代汉语大词典

    周恤zhōu xù

    【释义】:

    周济,接济。吴组缃《天下太平》:“他要周恤村上贫苦无依的孤寡。”

  • 怜恤-现代汉语大词典

    怜恤lián xù

    【释义】:

    怜爱体恤。巴金《春》:“大少爷,你不怜恤二小姐,还有哪个来怜恤她?”

  • 恤-现代汉语大词典

    恤xù、賉、卹

    【释义】:

    ①忧虑;忧患。如:不恤人言。②体恤,怜悯。如:怜恤。③周济,救济。如:恤金;抚恤。

  • 恤金-现代汉语大词典

    恤金xù jīn

    【释义】:

    ①社会救济金。李大钊《社会主义下的经济组织》:“每月支用货币的项目:一、薪俸。二、恤金(鳏、寡、孤、独)。”②给死者家属的抚恤金。巴金《煤坑》:“人死了,家属可以得到局里一百五十块钱的恤金。”

  • 恤衫-现代汉语大词典

    恤衫xù shān

    【释义】:

    衬衫。[恤,英shirt。]

  • 悯恤-现代汉语大词典

    悯恤mǐn xù

    【释义】:

    怜恤。如:悯恤孤老。

  • 机恤-现代汉语大词典

    机恤jī xù

    【释义】:

    方言。夹克。黄源辉等《香港社会剖析》:“新世界中心内四角都有身穿西装或机恤,百无聊赖的中年男子站着吸烟。”

  • 轸恤-现代汉语大词典

    轸恤zhěn xù

    【释义】:

    深切顾念和怜悯。如:万般轸恤。

  • 赈恤-现代汉语大词典

    赈恤zhèn xù

    【释义】:

    以钱物救济贫苦或受灾的人。华生《滇越铁路问题》:“饥馑何以能赈恤,使民不致转死沟壑?”

  • 赒恤-现代汉语大词典

    赒恤zhōu xù

    【释义】:

    周济救助。吴组缃《天下太平》:“他要赒恤村上贫苦无依的孤寡,他要重新修建那座关系着丰坦村盛衰祸福的神庙。”

  • 褒恤-现代汉语大词典

    褒恤bāo xù

    【释义】:

    褒奖抚恤。郭沫若《南冠草》:“先皇帝震悼褒恤,感动华夷,这样的忠臣烈士实在是古今罕有。”

  • 矜恤-现代汉语大词典

    矜恤jīn xù

    【释义】:

    ①怜悯。如:对这位患绝症的病友,她心中生出阵阵矜恤。②怜悯怃恤。如:矜恤孤老。

  • 顾恤-现代汉语大词典

    顾恤gù xù

    【释义】:

    顾念怜悯。如:作为村长,他对村里无儿无女的孤老非常顾恤,隔一阵子就要上门探望。

  • T恤衫-现代汉语大词典

    T恤衫

    【释义】:

    一种平面呈T字形的针织套头衫。也简称T恤。

  • 不恤-汉语大词典

    不恤

    亦作“[不卹]”【1】不忧悯;不顾惜。《书·汤誓》:“我后不恤我衆。”{孔颖达}疏:“我君{夏桀}不憂念我等衆人。”《史记·魏公子列传》:“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廟﹐公子當何面目立天下乎?”{宋}{周密}《癸辛杂识後集·三学之横》:“雖一時權相如{史嵩之}﹑{丁大全}不卹行之﹐亦未如之何也。”{瞿秋白}《猪八戒》:“下棋人常有的事;下得最好﹐也不恤随手乱却﹐检入子盒﹐从新再下。”

  • 仁恤-汉语大词典

    仁恤

    【1】仁爱体恤。《资治通鉴·唐则天后垂拱四年》:“{仁傑}密奏:‘彼皆詿誤﹐臣欲顯奏﹐似爲逆人申理;知而不言﹐恐乖陛下仁恤之旨。’”{唐}{韦应物}《送杨氏女》诗:“仁恤庶無尤﹐貧儉誠所尚。”

  • 任恤-汉语大词典

    任恤

    亦作“[任卹]”【1】谓诚信并给人以帮助同情。语出《周礼·地官·大司徒》:“二曰六行:孝﹑友﹑睦﹑﹑任﹑恤。”{郑玄}注:“任,信於友道。恤,振憂貧者。”又《闾胥》:“書其敬敏任恤者。”{章炳麟}《印度中兴之望》:“予雖非神明如蓍蔡﹐固知精勤任卹者必興﹐而惰廢涼薄者必敗。”{清}{曾国藩}《彭母曾孺人墓志铭》:“自余遠遊以來﹐每歸故里﹐氣象一變﹐田宅易主﹐生計各蹙﹐任恤之風日薄。”

  • 佽恤-汉语大词典

    佽恤

    【1】帮助周济。{清}{张惠言}《先妣事略》:“鄰里之窮乏來告者﹐未嘗不佽恤也。”

  • 俸恤-汉语大词典

    俸恤

    亦作“[俸卹]”【1】官吏既给俸,又别给恤亲之禄,称为“俸恤”。《陈书·宣帝纪》:“掖庭常供﹑王侯妃主諸有﹐俸卹﹐竝各量減。”《魏书·甄琛传》:“請取武官中八品將軍已下幹用貞濟者﹐以本官俸恤領里尉之任。”

  • 優恤-汉语大词典

    優恤

    亦作“[優卹]”【1】体恤,优待照顾。{宋}{王栐}《燕翼诒谋录》卷五:“自後軍帥亦仰承朝廷優卹之意﹐待遇之禮與統領官等。”《元典章·户部八·茶课》:“造茶人户常加優卹﹐不致生受。”{清}{王士禛}《居易录谈》卷中:“兹念育民之道﹐無如寬賦﹐矧邊省地方﹐非再沛優恤之恩﹐則閭閻無由充裕。”{唐}{韩愈}《论淮西事宜状》:“所在將帥﹐以其客兵﹐難處使先﹐不存優恤。待之既薄﹐使之又苦。”{明}{谢肇淛}《五杂俎·人部四》:“天下僧惟{鳳陽}一郡﹐飲酒﹐食肉﹐娶妻﹐無别於凡民﹐而無差役之累。相傳{太祖}湯沐地﹐以此優恤之也。”【2】多接济。{唐}{韩愈}《论变盐法事宜状》:“請量閑劇﹐留官吏於倉場﹐勾當要害﹐守捉少置人數﹐優恤糧料﹐嚴加把捉。”【3】特指从优抚恤。{唐}{薛用弱}《集异记·凌华》:“付司追{凌華}﹐鑿玉枕骨送上﹐仍令所司量事優恤。”{明}{陈子龙}《直陈祸乱之源疏》:“優卹死事之家﹐以作忠孝之懷。”《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又聞得兵科給事中上疏﹐奏請優恤陣亡將士。”{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十一:“〔{小臺}〕殉難{隨州}﹐上命以游擊例優卹。”

  • 勞恤-汉语大词典

    勞恤

    【1】见“勞卹”。

  • 勤恤-汉语大词典

    勤恤

    亦作“[勤卹]”【1】忧悯;关怀。《书·召诰》:“上下勤恤。”《宋书·裴松之传》:“出爲{永嘉}太守﹐勤恤百姓﹐吏民便之。”按﹐《南史》作“勤卹”。{清}{钱谦益}《南京江西道监察御史陈必谦授文林郎制》:“勞勩服官﹐以勤恤民隱爲事。”

  • 同惡相恤-汉语大词典

    同惡相恤

    【1】见“同惡相助”。

  • 同恤-汉语大词典

    同恤

    【1】一同忧伤。《国语·齐语》:“伍之人﹐祭祀同福﹐死喪同恤﹐禍災共之。”{韦昭}注:“恤﹐憂也。”【2】共同匡救。《晋书·刘琨传》:“相國﹑{南陽王}{保}﹐太尉﹑{涼州}刺史{軌}﹐糾合二州﹐同恤王室﹐冠軍將軍{允}﹑護軍將軍{綝}﹐總齊六軍﹐戮力國難。”

  • 周恤-汉语大词典

    周恤

    亦作“[周卹]”【1】周济,接济。《金史·逆臣传·仆散师恭》:“〔{僕散師恭}〕本微賤﹐{宗幹}嘗周恤之。”《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官宦〕把當時貧交看不在眼裏﹐放不在心上﹐全無一毫照顧周恤之意。”{清}{昭槤}《啸亭续录·吴六奇》:“{查孝廉}{伊璜}奇其人﹐嘗加周卹﹐公深感之。”{吴组缃}《天下太平》:“他要周恤村上贫苦无依的孤寡。”

  • 哀恤-汉语大词典

    哀恤

    亦作“[哀卹]”【1】怜悯抚慰。{唐}{李翱}《疏改税法》:“雖明詔屢下﹐哀恤元元;不改其法﹐終無所救。”《左传·文公十三年》“{子家}賦《鴻鴈》”{晋}{杜预}注:“《鴻雁》﹐《詩·小雅》﹐義取侯伯哀恤鰥寡有征行之勞。”{孔颖达}疏:“《鴻雁》﹐美{宣王}勞來諸侯之詩也。”{宋}{周煇}《清波杂志》卷五:“二人皆葬{鎮江府}界﹐可令本郡致祭。嗚呼!哀卹之典至矣。”

  • 國恤-汉语大词典

    國恤

    【1】国家的忧患﹑危难。《左传·襄公四年》:“忘其國恤﹐而思其麀牲。”{清}{钱谦益}《毕封君八十寿序》:“{太公}顧語府丞﹐停盃嘆息﹐必不以家樂而遺國恤。”【2】指帝后之丧。《元史·仁宗纪一》:“朕以國恤方新﹐誠有未忍。”《清史稿·礼志十一》:“國恤期内薙髮﹐所司以聞﹐下部逮治。”{宋}{岳飞}《朝辞札子》:“適值國恤﹐隨班入臨。”

  • 銜恤-汉语大词典

    銜恤

    【1】蒙受冤屈。{清}{恽敬}《上陈笠轨按察书》:“其有匹夫匹婦之銜恤者﹐可訴之縣。”【2】关怀,顾恤。{清}{方苞}《七思·三姊》诗:“嗟余兄弟常危疾﹐姊在視兮時銜恤。”【3】含哀;心怀忧伤。《诗·小雅·蓼莪》:“無父何怙?無母何恃?出則銜恤﹐入則靡至。”{郑玄}笺:“恤﹐憂也。”{汉}{张衡}《思玄赋》:“王肆侈於{漢}庭兮﹐卒銜恤而絶緒。”{唐}{张说}《唐赠丹州刺史先府君碑》:“小子銜恤﹐非曰能文。”【4】父母死后守丧。{晋}{陆机}《<兄平原赠>诗序》:“余弱年夙孤﹐與弟{士龍}銜恤喪庭。”{清}{冯桂芬}《与李方赤太守书》:“丙午夏銜恤歸里﹐見之爲之慨然。”{宋}{王安石}《将至丹阳寄表艮》诗:“三年銜恤空餘息﹐一日忘形得舊游。”

  • 安恤-汉语大词典

    安恤

    亦作“[安卹]”【1】安抚体恤。{宋}{周密}《齐东野语·洪君畴》:“上則忠告陛下﹐量作處分;下則彌縫事體﹐安恤人言。”{清}{魏源}《圣武记》卷九:“已擾者固宜安卹﹐未擾者尤宜隄防。”

  • 寬恤-汉语大词典

    寬恤

    亦作“[寬卹]”【1】宽大体恤。{宋}{丁谓}《丁晋公谈录》:“既已決了﹐便送配所﹐更莫與問﹐其寬恤如此。”《明史·循吏传·陈灌》:“{灌}丰裁嚴正﹐而爲治寬恤類此。”{宋}{苏辙}《论京畿保甲冬教等事状》:“伏聖慈﹐深念根本之地﹐所宜寬卹﹐特與蠲免。”

  • 弔恤-汉语大词典

    弔恤

    亦作“[弔卹]”【1】慰问抚恤。《旧唐书·陆贽传》:“然後弔恤死義﹐慰犒有功﹐綏輯黎蒸﹐優問耆耋﹐安定反側。”{宋}{叶適}《陈叔向墓志铭》:“漕檄令輸銀絹耳﹐無預弔卹﹐必若改服﹐須奏聞也。”{宋}{刘跂}《昭雪先公谢执政启》:“貶降之秩未還﹐弔恤之恩尚闕。”

  • 存恤-汉语大词典

    存恤

    亦作“[存卹]”【1】慰抚;救济。《史记·楚世家》:“{平王}以詐弑兩王而自立﹐恐國人及諸侯叛之﹐乃施惠百姓。復{陳}{蔡}之地而立其後如故﹐歸{鄭}之侵地。存恤國中﹐修政教。”《汉书·谷永传》:“立春﹐遣使者循行風俗﹐宣布聖德﹐存卹孤寡﹐問民所苦。”《旧唐书·列女传·杨三安妻》:“{李}晝則力田﹐夜則紡緝﹐數年間葬舅姑及夫之叔姪兄弟者七喪﹐深爲遠近所嗟尚。{太宗}聞而異之﹐賜帛二百段﹐遣州縣所在存恤之。”{宋}{苏轼}《相度准备赈济第一状》:“今來災傷及檢放秋税次第﹐皆甚於去年﹐又緣連年災傷﹐民力愈耗﹐合倍加存卹。”《三国演义》第六三回:“{西川}豪傑甚多﹐不可輕敵。於路戒約三軍﹐勿得擄掠百姓﹐以失民心。所到之處﹐並宜存恤﹐勿得恣逞鞭撻士卒。”《西湖佳话·葛岭仙迹》:“但思賊本民也﹐洶洶而起者﹐不過迫於饑寒﹐有司不知存恤﹐復以催科酷虐之﹐使其不能生﹐便不畏死而作亂。”

  • 嫠不恤緯-汉语大词典

    嫠不恤緯

    【1】《左传·昭公二十四年》:“嫠不恤其緯,而憂{宗周}之隕,爲將及焉。”嫠,寡妇;纬,织物的横纱。谓寡妇不忧其纬少,而恐国亡祸及于己。后以“嫠不恤緯”用为忧国忘家之喻。{清}{玉瑟斋主人}《血海花·嚼雪》:“縱横虎兔擅威權﹐空叫我嫠緯凄涼痛抱天。”{宋}{李纲}《与张相公书》:“情迫言切﹐牴忤必多。其知我者﹐以爲見危納忠﹐嫠不恤緯﹐而憂{宗周}之隕。”亦省作“[嫠緯]”。{宋}{陆游}《泛舟湖山间有感》诗:“歲晩客貂那復嘆﹐時艱嫠緯未忘憂。”

  • 檢恤-汉语大词典

    檢恤

    【1】查看抚慰。《北史·卢昶传》:“{昶}寬和矜恕﹐善於綏懷。其在{徐州}﹐戍兵有疾﹐親自檢恤。”

  • 收恤-汉语大词典

    收恤

    【1】收容救济。《战国策·赵策三》:“其社稷之不能恤﹐安能收恤{藺}﹑{離石}﹑{祁}乎?”《清史稿·睿忠亲王多尔衮传》:“令戒飾官吏﹐網羅賢才﹐收恤都市貧民。”{元}{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俺婆婆年紀高大﹐無人侍養﹐你可收恤家中﹐替你孩兒盡養生送死之禮。”

  • 救恤-汉语大词典

    救恤

    亦作“[救]”亦作“[救卹]”【1】救济抚恤。{宋}{司马光}《应诏言朝政阙失状》:“民窮困已極而無人救恤﹐羸者不轉死溝壑﹐壯者不聚爲盜賊﹐將何之矣。”《三国志·魏志·张範传》:“救恤窮乏﹐家無所餘﹐中外孤寡皆歸焉。”{晋}{袁宏}《後汉纪·明帝纪上论》:“古之人明救之義﹐開取與之分﹐所以周急拯難﹐通乎人之否泰也。”《新唐书·南蛮传中·南诏下》:“{安南}之陷﹐將吏遺人多客伏溪洞﹐詔所在招還救卹之﹐免{安南}賦入二年。”

  • 救災恤患-汉语大词典

    救災恤患

    【1】谓救济抚恤灾患中的人。{明}{李贽}《寒灯小话》三:“今得人錢財﹐視同糞土﹐豈爲謀王圖霸﹐用之以結客乎?抑救災恤患﹐而激於義之不能以已也?”《东周列国志》第三九回:“今{楚}戍{穀}伐{宋}﹐生事中原﹐此天授我以救災恤患之名也。”

  • 敬老恤貧-汉语大词典

    敬老恤貧

    【1】见“敬老憐貧”。

  • 明恤-汉语大词典

    明恤

    【1】宽容体恤。{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怨怒》:“{國輔}常見君公有謀贊之能﹐明恤之量﹐敢以大雅之道而事君公﹐殊不知君公凡徒見待。”

  • 昭恤-汉语大词典

    昭恤

    【1】犹体恤;优恤。{宋}{苏轼}《应诏论四事状》:“伏幸仁聖在上﹐昭恤如此。”

  • 温恤-汉语大词典

    温恤

    亦作“[温卹]”【1】体贴抚慰。{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吕无病》:“{阿堅}已九歲﹐婦加意温卹﹐朝入塾﹐常留甘餌以待其歸。”《後汉书·刘虞传》:“{青}{徐}士庶避{黄巾}之難歸{虞}者百餘萬口﹐皆收視温恤﹐爲安立生業﹐流民皆忘其遷徙。”《後汉书·皇甫嵩传》:“{嵩}温卹士卒﹐甚得衆情。”《北史·袁翻传》:“或逢穢德凡人﹐或遇貪家惡子﹐不識字人温恤之方﹐唯知重役殘忍之法。”

  • 淹恤-汉语大词典

    淹恤

    亦作“[淹卹]”【1】久遭忧患。{唐}{赵璘}《因话录·商下》:“及{孔}爲中丞﹐{隴西公}淹恤在外多年﹐除宗正少卿歸朝。”{宋}{秦观}《滕达道挽词》:“早嵗峩冠侍冕旒﹐白頭淹卹外諸侯。”《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君淹恤在外十二年矣﹐而無憂色﹐亦無寬言﹐猶夫人也。”{杜预}注:“淹﹐久也。”《东周列国志》第六五回:“君淹恤日久﹐苦極望甘﹐故爲此言。”

  • 濟恤-汉语大词典

    濟恤

    亦作“[濟卹]”【1】周济;救助。{晋}{葛洪}《抱朴子·行品》:“無濟恤之仁心﹐輕告絶於親舊者﹐薄人也。”{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三:“致仕{劉軍容}{玄冀}游寺﹐見此文卷﹐甚奇之。憐其貧窶﹐厚有濟恤。”{宋}{王谠}《唐语林·赏鉴》:“憐其貧窶﹐厚有濟卹。”

  • 拯恤-汉语大词典

    拯恤

    【1】见“拯卹”。

  • 振窮恤貧-汉语大词典

    振窮恤貧

    【1】救济贫穷的人。《明史·王越传》:“睦族敦舊﹐振窮恤貧﹐如恐不及。”

  • 振恤-汉语大词典

    振恤

    亦作“[振卹]”【1】赈济。《吕氏春秋·怀宠》:“選其賢良而尊顯之﹐求其孤寡而振恤之。”{高诱}注:“振贍矜恤。”《晋书·武帝纪》:“{青}﹑{徐}﹑{兗}三州水﹐遣使振恤之。”{明}{唐顺之}《谢欧阳石江巡抚书》:“振恤瘡痍﹐如春風所扇﹐不間於陰谷寒門。”{南朝} {宋}{颜延之}《阳给事诔》序:“可贈給事中﹐振卹遺孤﹐以慰存亡。”{清}{冯桂芬}《江阴捐赈录序》:“會學使司空{廖公}案部還。余迎謁﹐首詢被水狀﹐且曰:‘展緩既行﹐振卹尤亟。’首捐廉倡焉。”

  • 振窮恤寡-汉语大词典

    振窮恤寡

    【1】救济贫穷和无依靠的人。《北史·魏纪四·孝明帝》:“壬寅﹐詔以旱故﹐命依舊雩祈﹐察理寃獄﹐掩胔埋骼﹐振窮恤寡。”

  • 撫恤-汉语大词典

    撫恤

    亦作“[撫卹]”【1】抚慰救助。{清}{陆以湉}《冷庐杂识·江忠烈公》:“時{浙西}大水﹐公請帑十萬撫卹。”《晋书·华谭传》:“于時兵亂之後﹐境内饑饉﹐{譚}傾心撫卹。”{冰心}《最後的安息》:“同时她又联想世界上无数的苦人﹐便拿{翠儿}当作苦人的代表﹐去抚恤﹐安慰。”《後汉书·西羌传·东号子麻奴》:“{忍良}等以{麻奴}兄弟本{燒當}世嫡﹐而{賢}撫恤不至﹐常有怨心。”【2】慰问伤残人员或死者家属并给以物质帮助。{郑观应}《盛世危言·海防中》:“且各兵弁死於戰者無以撫恤其妻子。”{茅盾}《我走过的道路·五卅运动与商务印书馆罢工》:“抚恤{顾正红}家属一万元﹐赔偿工人罢工期间的损失十万元。”【3】体恤爱护。{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公事經懷﹐每加撫卹。”《南史·蔡徵传》:“俄敕遣{徵}收募兵士﹐自爲部曲。{徵}善撫卹﹐得物情﹐旬月之間﹐衆過一萬。”《水浒传》第一〇五回:“當事的﹐平日不將軍士撫恤節制﹐直到鼓噪﹐方才給發請受。”{瞿秋白}《饿乡纪程》二:“良朋密友﹐有情意的亲戚﹐温情厚意的抚恤﹐现在都成一梦了。”【4】指抚恤金。{李劼人}《天魔舞》第十五章:“真的死了﹐倒还可以要他一笔抚恤。”

  • 撫恤金-汉语大词典

    撫恤金

    【1】发给伤残人员或死者家属的费用。{柯岩}《追赶太阳的人》五:“给烈属﹑残废军人送抚恤金。”{曹禺}《雷雨》第一幕:“我听说矿上对于这次受伤的工人不给一点抚恤金。”

  • 欽恤-汉语大词典

    欽恤

    亦作“[欽卹]”【1】谓理狱量刑要慎重不滥﹐心存矜恤。语本《书·尧典》:“欽哉欽哉﹐惟刑之恤哉!”{南朝} {宋}{刘彧}《宽刑诏》:“朕務存欽卹﹐每有矜貸。”{唐}{白居易}《止狱措刑策》:“至若盡欽恤之道﹐竭哀矜之誠﹐使生者不怨﹐死者不恨﹐此五者恤刑之法也。”{宋}{曾巩}《代太平州知州谢赐钦恤刑狱敕书表》:“臣與被德音﹐當宣上意﹐惟盡哀矜之理﹐庶符欽恤之心。”{明}{李东阳}《送顾天锡员外审刑山西》诗:“況奉欽恤詔﹐正當蠲滌辰。”

  • 旌恤-汉语大词典

    旌恤

    【1】见“旌卹”。

  • 營恤-汉语大词典

    營恤

    亦作“[營卹]”【1】救济;抚恤。《晋书·儒林传·杜夷》:“今遣吏宣慰﹐郡可遣一吏﹐縣五吏﹐恒營卹之﹐常以市租供給家人糧廩﹐勿令闕乏。”{清}{昭槤}《啸亭杂录·宗室诗人》:“國家厚待天潢﹐歲費數百萬﹐凡宗室婚喪﹐皆有營恤。”《後汉书·庞参传》:“苟貪不毛之地﹐營恤不使之民。”

  • 念恤-汉语大词典

    念恤

    【1】挂念忧虑。{宋}{王安石}《与沈道原书》之三:“腫瘍雖未潰﹐度易治﹐不煩念恤。”

  • 恩恤-汉语大词典

    恩恤

    亦作“[恩卹]”【1】指朝廷对臣民的体恤周济或身后的抚恤。{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故一·学士赠尚书》:“本朝大臣﹐身後例有恩卹。”《周书·晋荡公宇文护传》:“賴{皇齊}恩卹﹐差安衰暮。”《太平广记》卷四三七引{唐}{薛用弱}《集异记·郑韶》:“{韶}遷太守﹐略無恩恤。”

  • 恤-汉语大词典

    《廣韻》辛聿切,入術,心。【1】忧虑;忧患。《易·泰》:“勿恤其孚,于食有福。”{孔颖达}疏:“故不須憂其孚信也。”《国语·晋语一》:“君欲勿恤,其可乎?若大難至而恤之,其何及矣。”{韦昭}注:“恤,憂也。”{宋}{王安石}《与孟逸秘校手书》:“悠悠之議,恐不足恤,在力行之而已。”{明}{张煌言}《复郎廷佐书》:“所圖者國恤家仇,所期望者豪傑事功。”【2】指君父之丧。《书·顾命》:“延入翼室,恤宅宗。”{孔}传:“明室,路寢。延之使居憂爲天下宗主。”《元史·仁宗纪一》:“先帝奄棄天下……朕以國恤方新,誠有未忍,是用經時。”【3】指丧仪。《南史·顾宪之传》:“俗諺云:‘{會稽}打鼓送恤,{吴興}步擔令史。’”【4】体恤;怜悯。《左传·昭公三十年》:“事大在共其時命,事小在恤其所無。”《史记·项羽本纪》:“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唐}{沈佺期}《移禁司刑》诗:“司寇宜哀獄,台庭幸恤辜。”{清}{魏源}《圣武记》卷十一:“其恤駝之法,莫詳於{張鵬翮}之《西使記》。”【5】顾及;顾念。《战国策·秦策五》:“戰勝{宜陽},而恤{楚}交,忿也。”《荀子·非相》:“好其實,而不恤其文,是以終身不免埤污傭俗。”{三国 魏}{嵇康}《太师箴》:“至人重身,棄而不恤。”【6】周济,救济。《国语·周语中》:“侈則不恤匱,匱而不恤,憂必及之。”{晋}{葛洪}《神仙传·彭祖》:“致遺珍玩,前後數萬金而皆受之,以恤貧窮,無所留。”《宋史·太祖纪一》:“{宿州}火,遣使恤災。”{清}{林则徐}《劝谕捐赈告示》:“此固所以恤貧,然正所以保富也。”【7】慎,。《晏子春秋·问下二十》:“共恤上令,弟友鄉里。”{于省吾}《双剑誃诸子新证·晏子二》:“恤,慎也。”《明史·刑法志一》:“{英憲}以後,欽恤之意微,偵伺之風熾。”【8】安置。《汉书·韦玄成传》:“明明天子,俊德烈烈,不遂我遺,恤我九列。”{颜师古}注:“恤,安也。”【9】惊恐。参见“[恤然]”。【10】见“恤削”。【11】姓。{春秋}{鲁}有{恤由}。见{宋}{邵思}《姓解·心部》。

  • 恤慎-汉语大词典

    恤慎

    【1】谨慎。{汉}{潘勗}《册魏公九锡文》:“君有定天下之功﹐重以明德﹐班叙海内﹐宣美風俗﹐旁施勤教﹐恤慎刑獄。”

  • 恤然-汉语大词典

    恤然

    【1】惊恐貌。{清}{吴伟业}《柳敬亭传》:“聞子説者﹐危坐變色﹐毛髮盡悚﹐舌憍然不能下……聽者儻然若有見焉﹐其竟也﹐恤然若有亡焉。”

  • 恤削-汉语大词典

    恤削

    【1】形容衣服裁制合体。《汉书·司马相如传上》:“曳獨繭之褕袣﹐眇閻易以恤削。”{颜师古}注引{郭璞}曰:“恤削﹐如言刻畫作之也。”《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作“戌削”。《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作“卹削”。

  • 恤民-汉语大词典

    恤民

    【1】谓忧虑人民的疾苦。《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古之治民者﹐勸賞而畏刑﹐恤民不倦。”{宋}{司马光}《言赈赡流民札子》:“如此處置﹐欲以爲恤民之名﹐掩人耳目則可矣。”《後汉书·陈蕃传》:“今失其勸種之時﹐而令給驅禽除路之役﹐非聖賢恤民之意也。”{清}{朱仕琇}《太学生陈君墓志铭》:“彼皆柄國政﹐戴於民上﹐其恤民宜也。”

  • 恤典-汉语大词典

    恤典

    【1】朝廷对去世官吏分别给予辍朝示哀﹑赐祭﹑配饗﹑追封﹑赠谥﹑树碑﹑立坊﹑建祠﹑恤赏﹑恤荫等的典例。{宋}{朱弁}《曲洧旧闻》卷六:“{京}以{子由}長厚﹐必不肯發其變役法事﹐而疑其諸郎﹐故恤典獨厚也。”《明史·贺世贤传》:“{世賢}既殁﹐或疑其叛降﹐恤典故不及。”

  • 恤勞-汉语大词典

    恤勞

    【1】忧劳。《晏子春秋·杂下二八》:“昔吾先君{桓公}﹐有{管仲}恤勞{齊國}﹐身老﹐賞之以三歸﹐澤及子孫。”

  • 恤事-汉语大词典

    恤事

    【1】谓考虑问题。《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臣明不知人﹐恤事多闇。”

  • 恤恤-汉语大词典

    恤恤

    【1】忧虑貌。《左传·昭公十二年》:“{南蒯}之將叛也﹐其鄉人或知之﹐過之而歎﹐且言曰:恤恤乎﹐湫乎攸乎。”{杜预}注:“恤恤﹐憂患。”{清}{钱谦益}《贺祥符李明府三年考绩序》:“視民間之錢穀﹐如身之有膏液﹐如家之有貲産﹐恤恤乎其不忍朘而剥之也。”{唐}{韩愈}《上宰相书》:“恤恤乎飢不得食﹐寒不得衣。”

  • 恤養-汉语大词典

    恤養

    【1】抚养。{宋}{梅尧臣}《送王道粹学士知亳州》诗:“朝廷急恤養﹐選守莫與宜。”{康有为}《大同书》乙部第四章:“貧民歸公政府恤養。”{晋}{潘岳}《杨仲武诔》:“恤養幼孤﹐以保乂夫家﹐而免諸艱難。”

  • 恤顧-汉语大词典

    恤顧

    【1】顾惜。{汉}{刘向}《说苑·至公》:“{子文}之族﹐犯國法程﹐廷理釋之﹐{子文}不聽﹐恤顧怨萌﹐方正公平。”

  • 恤録-汉语大词典

    恤録

    【1】抚恤记功。{明}{归有光}《隆庆元年浙江程策四道》之一:“言官加恤録之恩﹐方士致左道之辟。”

  • 恤刑-汉语大词典

    恤刑

    【1】特指减刑。《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詔恤刑。自是每歲常舉行之。”《清会典·刑部四·恤刑》:“凡恤刑之典:曰停刑﹐曰減刑﹐曰停遣。”《晋书·刘波传》:“法苛政亂者﹐恤刑不赦。”【2】慎用刑法。语本《书·舜典》:“欽哉欽哉,惟刑之恤哉。”{唐}{陈子昂}《谏用刑书》:“臣不敢以微命蔽塞聰明﹐亦非敢欲陛下頓息刑罰﹐望在恤刑爾。”【3】{明}代及{清}初由中央派往各地审录刑囚﹑清理冤滞的官员,常被称为恤刑。始设置于{明}{太祖}时,{成化}后遂成定制。{清}{康熙}时裁省。《醒世恒言·张廷秀逃生救父》:“你爹全虧了{種義}﹐一向到也安樂。如今恤刑坐於{常熟}﹐解審去了。”

  • 恤病-汉语大词典

    恤病

    【1】谓救援有危难的人。《左传·宣公十二年》:“{晉}{原縠}﹑{宋}{華椒}﹑{衛}{孔達}﹑{曹}人同盟于{清丘}﹐曰:‘恤病﹐討貳。’”{杜预}注:“{楚}伐{宋}﹐{晉}不救﹐不恤病也。”《三国志·魏志·蒋济传》:“{句踐}養胎以待用﹐{昭王}恤病以雪仇﹐故能以弱{燕}服彊{齊}﹐羸{越}滅勁{吴}。”

  • 恤隱-汉语大词典

    恤隱

    【1】忧念百姓疾苦。语本《国浯·周语上》:“勤恤民隱而除其害也。”{韦昭}注:“恤,憂也;隱,痛也。”{南朝} {陈}{徐陵}《陈武帝下州郡玺书》:“卿等擁旄方岳﹐相任股肱﹐剖符名宇﹐方寄恤隱。”{晋}{干宝}《晋纪总论》:“節理人情﹐恤隱民事。”{元}{马祖常}《都门一百韵》:“詰姦鉏大猾﹐恤隱發深瘼。”

  • 恤金-汉语大词典

    恤金

    【1】给死者家属的抚恤金。{巴金}《沉默集·煤坑》:“人死了﹐家属可以得到局里一百五十块钱的恤金。”{萧红}《看风筝》:“老人又联想到女儿死的事情﹐工厂怎样的不给恤金。”【2】社会救济金。{李大钊}《社会主义下的经济组织》:“每月支用货币的项目:一﹑薪俸。二﹑恤金(鳏﹑寡﹑孤﹑独)。”

  • 恤遠-汉语大词典

    恤遠

    【1】虑及长远。{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仁义法》:“公之所恤遠﹐如《春秋》美之。”《左传·昭公元年》:“{劉子}曰:‘……子盍亦遠績{禹}功而大庇民乎?’對曰:‘老父罪戾是懼﹐焉能恤遠?’”

  • 恤患-汉语大词典

    恤患

    【1】谓济人于患难。{明}{刘基}《春秋明经·莒人伐我东鄙》:“凡書‘救’者﹐皆善其恤患而解紛也。”

  • 恤功-汉语大词典

    恤功

    【1】谓忧劳民事。{汉}{郑玄}《诗谱序》:“以爲勤民恤功﹐昭事上帝﹐則受頌聲。”《书·吕刑》:“乃命三后﹐恤功于民。”{蔡沈}集传:“恤功﹐致憂民之功也。”{孙星衍}疏:“言{堯}之得人﹐乃命三君憂民之事。”【2】泛指勤劳于事。{晋}{张悛}《为吴令谢询求为诸孙置守冢人表》:“臣聞春雨潤木﹐自葉流根;鴟鴞恤功﹐愛子及室。”

  • 恤緯-汉语大词典

    恤緯

    【1】《左传·昭公二十四年》:“抑人有言曰:嫠不恤其緯,而憂{宗周}之隕。”谓寡妇不忧其织事,而忧国家之危亡。后因以“恤緯”指忧虑国事。{清}{赵翼}《读史》诗之三:“頗聞臺省尚委蛇﹐風議争嗤恤緯嫠。”{宋}{陆游}《读史》诗:“恤緯不遑嫠婦嘆﹐美芹欲獻野人心。”{宋}{洪迈}《容斋三笔·太一推算》:“人情業業﹐皆有憂葵恤緯之慮。”

  • 恤矜-汉语大词典

    恤矜

    【1】怜悯。{汉}{王符}《潜夫论·遏利》:“遺賑貧窮﹐恤矜疾苦。”

  • 恤禮-汉语大词典

    恤禮

    【1】{春秋}时,诸侯之间一国遭受战乱,他国遣使表示慰问,谓之“恤禮”。《周礼·春官·大宗伯》:“以恤禮哀寇亂。”{贾公彦}疏:“云哀之者﹐既不損財物﹐當遣使往諮問安不而已。”

  • 恤嫠會-汉语大词典

    恤嫠會

    【1】旧时一种救济贫苦寡妇的慈善机构。{清}{张焘}《津门杂记》卷中:“恤嫠會﹐專養寒苦孀居﹐月給口糧。”

  • 恤物-汉语大词典

    恤物

    【1】谓怜惜百姓。{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有脚阳春》:“{宋璟}愛民恤物﹐朝野歸美。時人咸謂{璟}爲‘有脚陽春’﹐言所至之處﹐如陽春煦物也。”

  • 恤孤-汉语大词典

    恤孤

    【1】存恤孤弱的人。《礼记·大学》:“上老老而民興孝﹐上長長而民興弟﹐上恤孤而民不倍。”{孔颖达}疏:“孤弱之人﹐人所遺棄。在上君長若能憂恤孤弱不遺﹐則下民學之﹐不相棄倍。”《新唐书·韩愈传赞》:“至進諫陳謀﹐排難恤孤﹐矯拂媮末﹐皇皇於仁義﹐可謂篤道君子矣。”

  • 惠恤-汉语大词典

    惠恤

    【1】加恩体恤。《左传·成公二年》:“無德以及遠方﹐莫如惠恤其民﹐而善用之。”{汉}{应劭}《风俗通·正失·叶令祠》:“古者﹐令曰公﹐忠於社稷﹐惠恤萬民。”

  • 愛恤-汉语大词典

    愛恤

    亦作“[愛卹]”【1】爱护怜惜。{明}{李贽}《高同知奖劝序》:“其平日非敬禮君子﹐愛恤軍人﹐則不可以久安。”《汉书·晁错传》:“賓禮長老﹐愛卹少孤。”《红楼梦》第三回:“舅母愛恤賜飯﹐原不應辭﹐只是還要過去拜見二舅舅﹐恐去遲了不恭。”

  • 慈恤-汉语大词典

    慈恤

    【1】仁慈顾惜。亦指仁慈怜悯之心。《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包龙图断曹国舅公案传》:“伏望相公生慈恤﹐高臺明鏡照{東京}。”{三国} {魏}{刘劭}《人物志·七缪》:“仁出慈恤﹐施發過與。”{唐}{贾至}《玄宗幸普安郡制》:“慈恤惠愛﹐以養百姓。”

  • 愴恤-汉语大词典

    愴恤

    【1】悲伤忧虑。《诗话总龟》卷三七引{宋}{文莹}《湘山野录》:“既而{曙}果以愴恤不終塲。”

  • 憂恤-汉语大词典

    憂恤

    亦作“[憂卹]”【1】忧虑。《国语·吴语》:“昔{周}室逢天之降禍﹐遭民之不祥﹐余心豈忘憂恤﹐不唯下士之不康靖。”《诗·大雅·桑柔》:“告爾憂恤﹐誨爾序爵。”{郑玄}笺:“恤亦憂也。”{宋}{苏轼}《谢南省主文启·梅龙图》:“伏維龍圖執事﹐骨鯁大臣﹐朝之元老﹐憂卹天下﹐慨然有復古之心。”【2】顾恤。《後汉书·延笃传》:“其政用寬仁﹐憂恤民黎。”{清}{唐孙华}《壬午岁特诏蠲江南租赋》诗之二:“莫負聖人憂意﹐好將勤苦事桑麻。”{秦}{李斯}《琅邪台刻石》:“憂恤黔首﹐朝夕不懈。”{唐}{韩愈}《论天旱人饥状》:“京師者﹐四方之腹心﹐國家之根本﹐其百姓實宜倍加憂恤。”

  • 慶恤-汉语大词典

    慶恤

    亦作“[慶卹]”【1】庆贺与吊恤。《新唐书·儒学传中·路敬淳》:“數受詔篹輯慶卹儀典﹐{武后}稱之。”{宋}{张方平}《复天下州县官职田敕》:“冠婚喪祭有所舉﹐慶恤饋問有所施。”引申指吉庆与凶丧之事。

  • 慰恤-汉语大词典

    慰恤

    亦作“[慰卹]”【1】谓慰问存恤。《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洮西}之戰﹐至取負敗﹐將士死亡﹐計以千數……其令所在郡典農及安撫夷二護軍各部大吏慰卹其門户。”{清}{姚鼐}《四川北道按察副使鹿公墓志铭》:“哀問民生﹐慰恤瘠枯。”{清}{吴定}《程巽行传》:“文以傳之﹐豈獨慰恤君﹐亦以惕人不義之可危﹐名節不可一日墮也。”

  • 慘恤-汉语大词典

    慘恤

    【1】丧事;居丧。{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怨怒》:“日者曰:‘郎君亦及第﹐然須待{崔}家郎君拜相﹐當於此時過堂。’既而{曙}果以慘恤不終場。”{唐}{颜真卿}《开府仪同三司行尚书右丞相上柱国赠太尉广平文贞公宋公神道碑铭》:“後有慘恤﹐二豎來弔。”《宋史·王旦传》:“京師賜酺﹐{旦}以慘恤不赴會﹐帝賜詩導意焉。”

  • 憐貧恤老-汉语大词典

    憐貧恤老

    【1】同情体恤贫穷的﹑年老的人。《红楼梦》第六回:“如今上了年紀﹐越發憐貧恤老的了。”

  • 憐恤-汉语大词典

    憐恤

    亦作“[憐卹]”【1】怜爱体恤。《红楼梦》第八九回:“那{黛玉}雖有{賈母}﹑{王夫人}等憐恤……那裏知他的心病?”{清}{昭槤}《啸亭续录·海神祠》:“帝罔知憐卹﹐乃煦煦於溺死之閹璫﹐亦可謂厚其所薄矣。”{巴金}《春》八:“大少爷﹐你不怜恤二小姐﹐还有哪个来怜恤她?”

  • 憫恤-汉语大词典

    憫恤

    【1】怜恤。{唐}{柳宗元}《谢李中丞安抚崔简戚属启》:“儻非至仁厚德﹐深加憫恤﹐則流散轉死﹐期在須臾。”《说唐》第二回:“今既廢黜﹐不可加罪﹐還宜憫恤。”《元史·泰定帝纪二》:“今當恐懼儆省﹐力行善政﹐亦冀陛下謹慎修德﹐憫恤生民。”

  • 省恤-汉语大词典

    省恤

    【1】顾恤;体恤。{汉}{贾谊}《新书·道术》:“心省恤人謂之惠﹐反惠爲困。”

  • 眷恤-汉语大词典

    眷恤

    【1】恩宠体贴。《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元年》:“近日頓覺衰悴﹐萬一溘先朝露﹐辜負陛下眷恤憐憫之意﹐臣死不瞑。”

  • 畏天恤民-汉语大词典

    畏天恤民

    【1】见“畏天愛民”。

  • 稟恤-汉语大词典

    稟恤

    亦作“[稟卹]”【1】谓发公粮赈济。《後汉书·郎顗传》:“稟卹貧人﹐賑贍孤寡。”《周书·宣帝纪》:“鰥寡困乏不能自存者﹐並加稟恤。”

  • 矜恤-汉语大词典

    矜恤

    【1】见“矜卹”。

  • 簡恤-汉语大词典

    簡恤

    亦作“[簡]”【1】谓考察而体恤之。《後汉书·袁术传》:“及竊僞號﹐淫侈滋甚﹐媵御數百﹐無不兼羅紈﹐厭粱肉﹐自下饑困﹐莫之簡。”{宋}{曾敏行}《独醒杂志》卷四:“申戒官吏﹐簡恤刑章﹐深切丁寧﹐斯爲至矣。”《书·文侯之命》:“簡恤爾都﹐用成爾顯德。”{孔}传:“當簡核汝所任﹐憂治汝都鄙之人。”

  • 襃恤-汉语大词典

    襃恤

    亦作“[褒恤]”【1】褒奖抚恤。《明史·何遵传》:“今幸聖皇御極﹐褒恤忠良﹐諸給事﹑御史更何顔復立清明之朝。”{郭沫若}《南冠草》第五幕:“先皇帝震悼褒恤﹐感动华夷﹐这样的忠臣烈士实在是古今罕有。”

  • 經恤-汉语大词典

    經恤

    【1】照料周济。《北史·宋遊道传》:“〔{宋遊道}〕爲{司州}綱紀﹐與牧{昌樂}﹑{西河}二王乖忤﹐及二王薨﹐每事經恤之。”《北史·恩幸传·赵脩》:“{脩}死後﹐領軍{于勁}追感舊意﹐經恤其家。”《南史·王思远传》:“{暠之}卒後﹐家貧﹐{思遠}迎其妻子﹐經恤甚至。”

  • 軫恤-汉语大词典

    軫恤

    亦作“[軫卹]”【1】深切顾念和怜悯。《旧五代史·梁书·太祖纪七》:“史載葬枯﹐用彰軫卹;禮稱掩骼﹐將致和平。”{明}{方孝孺}《祭太史公文》之八:“賴兹賢王﹐誠明濬哲。興懷先正﹐追悼黄髮。意欲起公﹐論過規失。每觀遺文﹐軫卹煢獨。”《红楼梦》第一〇五回:“{賈政}恐哭壞老母﹐即收淚説:‘老太太放心罷。本來事情原不小﹐蒙主上天恩﹐兩位王爺的恩典﹐萬般軫恤……如今家裏一些也不動了。’”《宋史·张鉴传》:“顧此疲羸﹐尤堪軫恤。”

  • 贈恤-汉语大词典

    贈恤

    亦作“[贈卹]”【1】对死者家属赠送财物加以抚恤。{宋}{周密}《齐东野语·谢惠国坐亡》:“上特旨盡復元官﹐恩數贈恤加厚焉。”《明史·高拱传》:“帝召{拱}以大學士兼掌吏部事。{拱}乃盡反{階}所爲﹐凡先朝得罪諸臣以遺詔録用贈恤者﹐一切報罷。”{清}{王昶}《黄仲则墓志铭》:“{仲則}之至{西安}也﹐巡撫{畢公}奇其才﹐厚貲給之﹐及殁﹐贈卹者又良厚。”

  • 賑恤-汉语大词典

    賑恤

    亦作“[賑卹]”【1】以钱物救济贫苦或受灾的人。《後汉书·郎顗传》:“立春以來﹐未見朝廷賞録有功﹐表顯有德﹐存問孤寡﹐賑恤貧弱。”《宋书·文帝纪》:“八月﹐{徐}﹑{兗}﹑{青}﹑{冀}四州大水﹐己未﹐遣使檢行賑卹。”{宋}{范仲淹}《奏为灾异後合行疏决刑狱等六事》:“詔天下州縣長吏﹐訪問民間孤獨不能存活者﹐特行賑卹。”{华生}《滇越铁路问题》:“饑饉何以能賑恤﹐使民不致轉死溝壑?國防何以能鞏固﹐不至失機僨事?”

  • 賙恤-汉语大词典

    賙恤

    亦作“[賙卹]”【1】周济救助。《礼记·孔子闲居》“凡民有喪﹐匍匐救之”{汉}{郑玄}注:“救之﹐賙恤之。言君於民有喪﹐有以賙恤之。”《金史·雷渊传》:“不迎送賓客﹐人皆以爲倨。其友{商衡}每爲辯之﹐且賙卹焉。”{清}{卢文弨}《<甬东卢氏族谱>序》:“於富且貴者﹐無依附之耻;於貧賤而顛連困苦者﹐則當有賙恤之恩。”{吴组缃}《天下太平》:“他要赒恤村上贫苦无依的孤寡﹐他要重新修建那座关系着{丰坦村}盛衰祸福的神庙。”

  • 賻恤-汉语大词典

    賻恤

    亦作“[賻卹]”亦作“[賻]”【1】抚恤助丧。亦指抚恤助丧的财物。《陈书·周敷传》:“可存其茅賦﹐量所賻﹐還葬京邑。”《明史·宋讷传》:“〔{王嘉會}〕年八十卒﹐賻卹甚厚。”{宋}{秦观}《中书侍郎挽词》:“二品追褒峻﹐千金賻恤優。”

  • 贍恤-汉语大词典

    贍恤

    亦作“[贍卹]”【1】救济,抚恤。《梁书·南平元襄王伟传》:“常遣腹心左右﹐歷訪閭里人士﹐其有貧困吉凶不舉者﹐即遣贍卹之。”《後汉书·顺帝纪》:“比蠲除實傷﹐贍恤窮匱﹐而百姓猶有弃業﹐流亡不絶。”《新唐书·郑注传》:“{守澄}入總樞密﹐與俱至京師﹐厚加贍卹﹐日夜爲{守澄}計議﹐因陰通賂遺。”{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錢敦堂}編修殁﹐其門生爲經紀棺衾﹐贍恤妻子﹐事事得所。”

  • 追恤-汉语大词典

    追恤

    亦作“[追]”【1】谓补行抚恤。《宋史·儒林传四·杨泰之》:“與其追恤於後﹐固不若舉行於今也。”{清}{戴名世}《弘光朝伪东宫伪后及党祸纪略》:“{楊維垣}等請追三案諸臣{劉廷元}等二十一人﹐並復原官﹐仍各贈廕有差。”

  • 送恤-汉语大词典

    送恤

    【1】见“送卹”。

  • 訪恤-汉语大词典

    訪恤

    【1】看望抚慰。《魏书·高祖纪下》:“又疾苦六極﹐人神所矜﹐宜時訪恤﹐以拯窮廢。”

  • 議恤-汉语大词典

    議恤

    【1】见“議卹”。

  • 隱恤-汉语大词典

    隱恤

    亦作“[隱卹]”【1】哀怜抚恤。《三国志·魏志·王修传》:“{奉}舉家得疾病﹐無相視者﹐{脩}親隱恤之。”《梁书·武帝纪上》:“及城開﹐帝并加隱卹﹐其死者命給棺槥。”{唐}{戴叔伦}《奉同汴州李相公勉送郭布殿中出巡》诗:“省風傳隱恤﹐持法去煩苛。”

  • 問恤-汉语大词典

    問恤

    【1】慰抚。《宋史·儒林传一·崔颐正》:“{頤正}年老步趨艱蹇﹐表求致仕﹐上命坐﹐問恤甚至﹐賜器幣﹐聽以本官致仕。”

  • 體恤入微-汉语大词典

    體恤入微

    同“[體貼入微]”【1】{郑观应}《盛世危言·女教》:“{俄國}特設教女收生院﹐凡胎前産後一切要症﹐必須明白透澈﹐體恤入微。”

  • 顧恤-汉语大词典

    顧恤

    亦作“[顧卹]”【1】顾念怜悯。{宋}{王安石}《上宋相公书》:“閣下發使弔問﹐特在諸公之先﹐而所以顧恤之尤厚。”{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胡四娘》:“獨有公愛妾{李氏}﹐三姊所自出也﹐恒禮重{四娘}﹐往往相顧恤。”《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言王者處民上﹐如鳥之處巢也﹐不顧卹百姓﹐百姓畔而去之﹐若鳥之自焚也。”

  • 體恤-汉语大词典

    體恤

    亦作“[體卹]”【1】设身处地为人着想,给以同情﹑照顾。{清}{戴名世}《左忠毅公传》:“陛下如天之度﹐宜無所不包涵;先帝在天之遺愛﹐宜無所不體恤。”《太平天囯资料·天王诏旨》:“朕格外體卹民艱﹐於爾民應徵錢漕正款﹐今(令)該地佐將酌減若干。”{冰心}《寄小读者》一:“这一层是要请你们体恤怜悯的。”

  • 養恤-汉语大词典

    養恤

    【1】供养,接济。{康有为}《大同书》辛部第十二章:“當是時﹐人無父母﹑妻子﹐無族之養恤﹐無祭祀﹑祠墓之費﹐無疾病之虞。”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