惕息(惕息)是什么意思
惕息-古文观止词典
惕息tì xī
【词性】:形容词
战兢恐惧,不敢出声息的样子。《报任安书》:视徒隶则心惕息。——看到狱卒就心惊胆战,不敢出声息。
惕息-汉语大词典
惕息
【1】指喘息。多以“不敢惕息”形容恐惧。{汉}{扬雄}《长杨赋》:“〔{匈奴}〕二十餘年矣﹐尚不敢惕息。”《新唐书·辛云京传》:“{回紇}恃舊勳﹐每入朝﹐所在暴鈔﹐至{太原}﹐{雲京}以戎狄待之﹐虜畏不敢惕息。”【2】谓心跳气喘。形容极其恐惧。《汉书·司马迁传》:“當此之時﹐見獄吏則頭槍地﹐視徒隸則心惕息。”{颜师古}注:“惕﹐懼也。息﹐喘息也。”{唐}{李绅}《却到浙西》诗:“苛政尚存猶惕息﹐老人偷拜擁前舟。”《明史·韩雍传》:“兩地鎮守宦官素驕恣﹐亦惕息無敢肆。”{无名氏}《康有为》:“{康有爲}高官厚禄之思想彌漫於腦筋﹐驟不可爬搔﹐而又惕息於戊戌之危機﹐奉數行之密詔﹐感泣至今﹐思得當以報於{漢}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