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一个集成语、谚语、俗语、俚语、俏皮话、歇后语分享学习网站,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好学之士,齐心合力,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令

令(令)是什么意思

  • 令爱←→令郎-反义词词典

    令爱←→令郎lìng’ài-lìngláng

    【词性】:名

    令爱:尊称对方的女儿。

    令郎:尊称对方的儿子。

    【例】 西门德笑道:“老先生,这我就不请教你而请教令郎了。昨天三世兄到我那里去,我和他说了两三小时,他对于我这事,完全赞同,而且愿意帮我一个大忙。”(张恨水:《魍魉世界》) 故连忙改说:“我尹其明受了我老少东人的托付,来寻访令爱姑娘,拜谢老太太,送这雕弓,取那块端砚。”(清·文康:《儿女英雄传》)

  • 令妹←→令姐-反义词词典

    令妹←→令姐lìngmèi-lìngjiě

    【词性】:名

    令妹:尊称对方的妹妹。

    令姐:尊称对方的姐姐。

    【例】 西门德皱了眉,摇摇头道:“喂!你又来了!正正经经有话和他商量,经你这样一说,他也不敢来了。——大成,她是说安插令妹的话,与青萍无干。”(张恨水:《魍魉世界》) 我非东林人,令姐忝齐眉。(唐·李白:《窜夜郎於乌江留别宗十六璟诗》)

  • 令尊←→令堂-反义词词典

    令尊←→令堂lìngzūn-lìngtáng

    【词性】:名

    令尊:尊称对方的父亲。

    令堂:尊称对方的母亲。

    【例】 哦,你得在这张文书上签个字,表示你抛弃对令堂的继承权,把你跟令尊共有的财产,全部交给令尊管理,收入归他,光给你保留虚有权……(〔法〕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

  • 请求←→命令-反义词词典

    请求←→命令qǐngqiú-mìnglìng

    【词性】:动

    请求:提出要求希望得到满足。

    命令:上级对下级有所指示。

    【例】 谢惠敏手里紧握着那根丰满的麦穗,微张着嘴唇,期待地望着张老师。出乎许多同学的意料,张老师同意了谢惠敏送回麦穗的请求。(刘心武:《班主任》) 最后薛丹怀同志向队员们发布简短的命令。(王汶石:《通红的煤》)

  • 秋令←→春令-反义词词典

    秋令←→春令qiūlìng-chūnlìng

    【词性】:名

    秋令:秋天的气候。

    春令:春天的气候。

    【例】 百货商店里,有各种各样的秋令和春令服装让顾客随意挑选。

  • 令弟-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令弟lìng dì

    【释义】:

    敬称人之弟。令,美,善。唐·薛稷《饯许州宋司马赴任》诗:“令弟与名兄,高才振两京。”古人也用以称己弟。南朝·宋·谢灵运《酬从弟惠连》诗:“末路值令弟,开颜披心胸。”

  • 令郎-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令郎lìng láng

    【释义】:

    称人子的敬词。古乐府《孔雀东南飞》:“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令郎君,犹言佳子弟,后省称“令郎”。

  • 令嗣-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令嗣lìng sì

    【释义】:

    指才德美好的儿子。宋·王禹偁《五哀诗》:“鲤庭有令嗣,风阁登仙署。”后用以敬称他人的儿子,犹言令郎。宋·王安石《答郏大夫书》:“承教,并致令嗣埋铭祭文,发挥德美。”

  • 令似-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令似lìng sì

    【释义】:

    即令嗣。似,通“嗣”。敬称对方之子。宋·王铚《默记》卷中:“四海多士,虽令似才俊,岂可预料?”宋·杨万里《代庆长叔回郭氏亲启》:“伏承某人令似,少而汗简,已翻夜颂之波澜。”

  • 律令-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律令lǜ iìng

    【释义】:

    法令。《史记·孝文本纪》:“请奉诏书·除收帑诸相坐律令。”明·焦竑《玉堂丛语·纂修》:“律令者,治天下之法也,令以教之于先,律以齐之于后。”清·严复《吴芝瑛传》:“且朝廷律令,固无不许掩瘗罪骸明文。”又指一般的法则、规律。

  • 仪令-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仪令yí lìng

    【释义】:

    法令。《魏书·刘懋传》:“诏懋与诸才学之士,撰成仪令。”

  • 令匹-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令匹lìng pǐ

    【释义】:

    好配偶。令,美好,匹,配偶。《新唐书·柳匹传》:“及北还,女已踰笄。其家议无以为衣食资,愿下发为尼。有一尼自外至,曰:‘女福厚丰,必有令匹,子孙将遍天下,宜北归。’家人遂不敢议。”踰(yú),通逾,超过。笄(jí),竹簪,古代女子十五梳发髻用簪,因称十五岁为及笄。

  • 令尊-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令尊lìng zūn

    【释义】:

    对他人父亲的尊称。唐·李公佐《南柯记》:“王曰:‘前奉令尊命,不弃小国,许令次女瑶芳奉事君子。’生但俯伏而已,不敢致词。”

  • 令兄-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令兄lìng xiōng

    【释义】:

    称人兄之敬词。《通俗编·称谓》引苏籀《栾城遗言》:“贡父尝谓公所为训辞曰:‘君作强于令兄’。”公,指苏辙;兄,指苏轼。

  • 令胤-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令胤lìng yìn

    【释义】:

    指德行美好的后人。令,美好。《魏书·烈女传·魏溥妻房氏》:“诞兹令胤,幽感乃昭。”

  • 令辰-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令辰lìng chén

    【释义】:

    吉日。辰,指时日。《仪礼·士冠礼》:“吉,令辰,乃中尔服……。”唐·张九龄《南郊赦书》:“使幽明同庆,知有令辰。”幽明,指死者和生者,亦指阴间和阳间。

  • 令旦-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令旦lìng dàn

    【释义】:

    吉日。宋·苏轼《兴尤节集英殿宴教坊词·教坊致语》:“属诞弥之令旦,履长发之嘉祥,夙设九宾于廷,遍舞六代之乐。”

  • 令日-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令日lìng rì

    【释义】:

    吉日。令,美善。《战国策·赵策二》:“赵燕再拜稽首曰:‘……臣敬循衣服以待令日。”《后汉书·韦玄成传》:“即以令日迁太上……。”颜师古注:“令,善也,指吉日也。”

  • 令德-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令德lìng dé

    【释义】:

    美德。令,美、善。《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子为晋国,四邻诸侯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定谥》:“昔周公、文王之子,谥曰文公。苟有令德,不嫌同谥。”

  • 令范-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令范lìng fàn

    【释义】:

    可为楷模的美德。南朝·齐·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储后睿哲在躬……斧藻至德,琢磨令范,言炳丹青,道润金壁。”唐·韩愈《顺宗实录五》:“自服勤苹藻,祗奉宗祧,令范益彰,母仪斯著。”

  • 令名-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令名lìng míng

    【释义】:

    美好的声誉。令,美、善。《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贿(huì),财物。南朝·宋·鲍照《行京口至竹里》诗:“君子树令名,细人效命力。不见长河水,清浊俱不息。”宋·司马光《与王介甫书》:“方正日疏,谄谀日亲,而望万事之得其宜,令名之施四远,难矣。”

  • 令声-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令声lìng shēng

    【释义】:

    美好的名声。《汉书·韦玄成传》:“嗟我小子,于贰其尤,队彼令声,申此择辞。”颜师古注:“令,善也。”队(zhuì),同“坠”。

  • 令闻-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令闻lìng wén

    【释义】:

    美好的声誉。《书·微子之命》:“尔惟践修厥猷,旧有令闻。”孔传:“汝微子言,能践汤德,久有善誉,昭闻远近。”晋·陶潜《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赞》:“君清蹈衡门,则令闻孔昭,振缨公,则德音允集。”宋·陈师道《寄达王直方》诗:“永怀忘年交,死矣余令闻,念子颇似之,老我何所恨。”

  • 令问-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令问lìng wèn

    【释义】:

    美好的名声。问,通“闻”。汉·王符《潜夫论·赞学》:“夫此四子者,耳目聪明,忠信廉勇,未必无俦也;而及其成名立绩,德音令问不已,而有所以然,夫何故哉?”俦(chóu),匹对。《晋书·隐逸传·鲁褒》:“是故……怨仇非钱不解,令问非钱不发。”

  • 令辞-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令辞lìng cí

    【释义】:

    美好的言辞。南朝·梁·江淹《效阮公诗》之四:“忼慷少淑貌,便娟多令辞。”

  • 令音-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令音lìng yīn

    【释义】:

    善言,美言。令,美、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鉴下》:“谢公云:‘长史(王濛)语甚不多,可谓有令音。’”

  • 令慈-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令慈ling cí

    【释义】:

    对他人母亲的尊称。令,仅是一种敬辞,有美善之义。清·陈确《祭祝开美文》:“闰月初三,实葬令慈,初五役竣,诸作允釐。”允釐(yǔnlí),恰当地治理。

  • 令母-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令母lìng mǔ

    【释义】:

    贤德的母亲。令,美善。汉·蔡邕《济北相崔吾夫人诔》:“堂堂其胤,惟世之良,于其令母,受兹义方。”

  • 令堂-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令堂lìng táng

    【释义】:

    对他人母亲的尊称。元·郑光祖《梅香》第三折:“这声音九分是你令堂。”明·吾邱瑞《运甓记·剪发延宾》:“世上有此贤德之母……敢请令堂一见。”

  • 令爱-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令爱lìng ài

    【释义】:

    亦作“令嫒”,敬称对方的女儿。宋·陈叔方《颍川语小上》:“若谓阁正为令政,令嗣为令似,令女为令爱。”《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虞侯道:‘适来叫出来看郡王轿子的人是令爱么?’待诏道:‘正是拙女。’”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胡氏》:“客曰:‘确不知令嫒待聘,何拒之深?’”

  • 令坦-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令坦lìng tǎn

    【释义】:

    敬称人之女婿,出自“坦腹东床”的典故。见“东床”条。

  • 令阁-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令阁lìng gé

    【释义】:

    贤惠的妻子。令,美,善。閤,即“阁”,闺閤,女子居室。借指妻子。宋·赵令畴《侯鲭录》卷三载,苏轼谪惠州时,与一六十九岁的老举人为邻。在参加老举人三十岁的妻子生子之庆时,戏为一联云:“令閤方当而立岁,贤夫已近古稀年。”

  • 令妻-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令妻lìng qī

    【释义】:

    德行美善的妻子。《诗·鲁颂·閟宫》:“鲁侯燕喜,令妻寿母。”唐·刘禹锡《崔公神道碑》:“惟夫人姑臧冠族,以苹蘩组紃辅佐君子为令妻,积三十余年。”后亦用以称对方的妻子。

  • 令室-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令室lìng shì

    【释义】:

    犹贤妻。晋·傅玄《和秋胡行》:“秋胡立内令室,三日官他乡;皎皎洁妇姿,冷冷守空房。”

  • 令攸-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令攸lìng yōu

    【释义】:

    犹言贤妻。攸,居住之所。《初学记》卷十四引汉·秦嘉《述婚》诗,“神启其吉,果获令攸。我之爱矣,荷天之休。”

  • 令正-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令正lìng zhèng

    【释义】:

    亦作“令政”。政,通“正”。旧时称嫡妻为正室,故尊人之嫡妻为令正或令政。宋·陈昉《熲川语小》卷上:“若谓閤正为令正,令嗣为令似……习传已深,不觉其谬,亦不可得而革矣。”明·汪廷讷《种玉记·佛券》:“老旦:‘家中有令政么?’生:‘红鸾信尚遥。’”

  • 令谟-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令谟lìng mó

    【释义】:

    犹嘉谋,善策。谟,计谋。《后汉书·桥玄传》:“故太尉桥公,懿德高轨,泛爱情容。国念明训,士思令谟。”懿(yí)德,美德。

  • 令图-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令图lìng tú

    【释义】:

    善谋;远大的谋略。令,善,美。《左传·昭公元年》:“臣闻君子能知其过,必有令图。令图,无所赞也。”《隋书·梁睿传》:“睿上书曰:‘窃以远辅长驾,王者令图;易俗易风,有国恒典。”唐·韩愈《顺宗实录生》:“人伦之王,王化之先,爰举令图,允资内辅……”

  • 令才-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令才lìng cái

    【释义】:

    杰出的人才。唐·元稹《李光颜加阶制》:“盖文武之令才,真古今之良将。”亦作“令材”,出众的才华。

  • 令士-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令士lìng shì

    【释义】:

    才学美盛之士。令,美善。《三国志·吴志·陆绩传》:“绩容貌雄壮,博学多识,星历标数,无不该览。虞翻旧齿名盛,庞统荆州令士,年亦差长,皆与绩友善。”

  • 脊令-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脊令jí lìng

    【释义】:

    即鹡鴒,水鸟名,喻兄弟。《诗·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言脊令失所,飞鸣求其同类。兄弟有急难,亦应互相救援。因以脊令喻兄弟。

  • 诏令-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诏令zhào lìng

    【释义】:

    古代皇帝以诏书的形式所下达的命令。帝王下达命令的文书有多种,诏书为其中之一。这里把一切皇命都当成诏令的异名列出,其实质是相同的。

  • 上令-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上令shàng lìng

    【释义】:

    国君的政令。《左传·昭公二十九年》:“中行演为下卿,而干上令,擅作刑器,以为国法,是法奸也。”《国语·齐语》:“桓公又问焉,曰:‘于子之乡,有不慈孝父母……不用上令者?有则以告。’”《管子·立政》:“私议自贵之说胜,则上令不行。”

  • 但令-古汉语虚词词典

    但令dàn lìng

    连词

    见“但使”。

  • 假令-古汉语虚词词典

    假令jiǎ lìng

    连词

    见“假使”。

  • 借令-古汉语虚词词典

    借令jiè lìng

    连词

    见“借使”。

  • 令-古汉语虚词词典

    令lìng

    连词

    用于假设复句的前一分句,表示假设。义即“假如”、“如果”。①夫管子,天下之才也,所在之国,则必得志于天下。令彼在齐,则必长为鲁国忧矣。(《国语·齐语》)——彼:他,指管子。长:长期。②晏子曰:“幸矣章遇君也!令章遇桀纣者,章死久矣。”(《晏子春秋·内篇谏上》)——章:指弦章,齐国大臣。③此弹丸之地,犹不予也。令秦来复攻,王得无割其地而媾乎?(《战国策·赵策三》)——句义:这样小小的一块土地,〔您〕尚且不愿给〔秦国〕。如果秦国又来进攻,大王您恐怕要割让更多的土地来讲和吧?④令此六七公者皆亡恙,当是时而陛下即天子位,能自安乎?(《汉书·贾谊传》)——亡恙(wúyàng):指仍健在。⑤临乱之君各贤其臣,令皆觉寤,天下安得危亡之君?(《汉书·京房传》)——觉寤:醒悟,明白,清醒。⑥燕太子丹质于秦,秦王遇之无礼。不得意,欲求归,秦王不听,谬言:“令乌白头,马生角,乃可许耳。”(《燕丹子》)——质:做人质。不听:不允许,不同意。谬:荒谬地。乌:乌鸦。

  • 如令-古汉语虚词词典

    如令rú lìng

    连词

    见“如使”。

  • 设令-古汉语虚词词典

    设令shè lìng

    连词

    见“设使”。

  • 向令-古汉语虚词词典

    向令xiàng lìng

    连词

    见“向使”。

  • 纵令-古汉语虚词词典

    纵令zòng lìng

    连词

    见“纵”。

  • 令人作呕-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令人作呕lìngrénzuàǒu

    叫人讨厌得都要吐出来了——沁人心脾(优秀的歌曲~,给人以美的享受;低级庸俗的曲调,则往往令人作呕。)

  • 小令-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小令xiǎolìng

    短的词调——长调(晚唐五代的词都是数十字的小令,内容大多描写儿女之情。到柳永以后才开始了百字以上~的创作。)

  • 令名-古语词今用词典

    令名lìngmíng

    美名。春秋时,晋为霸主,诸侯朝见,皆交纳贡品。范宣子执政,贡品尤重。为此,郑国人十分苦恼,深以为负担。二月,郑伯去晋国,子产寄讬书信给子西,让他转告范宣子,说:你治理晋国,四邻诸侯,未听到你的美德,只闻交纳贡品甚重,我深感迷惑。“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侨,即子产。听说君子治理国家,并不担心有无财货,令人忧患的是没有好名声。)好名声是装载德行的车子,而德行又是国家的基础,有了基础,则国家不致遭到灭亡;有了德行,则心情欢乐,此乐长久。范宣子听了子产的话,深以为是,因而减轻了诸侯的纳贡。(《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今沿用本义。

    马克·吐温《竞选州长》:“像这样毁谤九泉之下的死者,并以谰言玷污他们的令名的无耻手段,竟被人用以博得政治上的成功,这实在叫正人君子看了寒心。”

  • 指令-古语词今用词典

    指令zhǐlìng

    指示、命令。唐朝,魏博节度观察使沂国公田弘正,父子相继忠孝于王室,功业卓著。元和八年,皇上诏令韩愈撰写铭文,赞美田侯先祖的功绩,及田侯不违父训,使国家安康的功德。铭文中写道:唐继承古帝的基业,但国不太平,燕贼常来侵扰,群党相互勾结,河北失去安定,元和年间,圣德之人开始扭转乾坤,风调日和,朝廷内外“咸顺指令”。(都听从指示命令。)(《魏博节度观察使沂国公先庙碑铭》)后引申为:公文的一种,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的指示性文件。

    今沿用本义及引申义。

    ①指示、命令。《短论两篇》:“凡凝神谛听他的指令,并尽全力准备投入的人,都是美的。”孙杰《金杯之光》:“苏联教练不顾裁判员的警告,频频在外发出各种指令。”《啄木鸟》:“他安排生产,发出指令,召来一拨一拨人,又把他们一拨一拨支开。”

    ②公文的一种,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的指示性文件。《新华日报》:“在次长的办公桌上,有电话机、来往的公事信、一切的指令、计划、方案与文件。”

  • 即或(即令)-关联词语词典

    即或(即令)

    “即或(即令)”,连词,跟“即使”类似,多用于书面。放在前面分句,先承认一种假设或一个极端的现实情况,表示让步;后面分句经常用陈述句说明正意,表示不论前面的情况成立与否,后面的结果或结论都相同。前后文意有转折。例如:

    ①第一,这不是少数人所能做,而这类人现在很不多,即或有之,更不该轻易用去。(鲁迅《两地书》)

    ②即或是到了山顶,而因着天末是山,天与地的界线便起伏不平,不如水平线的齐整。(冰心《山中杂记》)

    ③即或拆了桥,有人会说,“乡下人要拆桥就把周乡绅的五奎桥拆了”,好象是乡下人占了上风似的。(洪深《五奎桥》)

    ④今天自己的人马很少,又无炮火,怎么能攻得破呢?即令能够攻开,一定会死伤很多将士。(姚雪垠《李自成》)

    “即或(即令)”表示让步的假设关系,除单用外,还可以跟“也”等合用,构成“即或(即令)……也……”之类的格式。

    【辨析】

    即或……即令……即便……即使…… (见“即便”条)

  • 即令……也……-关联词语词典

    即令……也……

    “即令”,连词;“也”,副词。配对构成“即令……也……”的格式,表示让步的假设关系。“即令”,相当于“即使”,多用于书面;“也”表示不论前面所说的情况如何,结果还是相同。前后文意不一致。例如:

    ①他说:“别说没有什么事,即令有事,政府也有外交官,有军队,用不着你们学生来管,学生只管念书得了。”(田汉《乱钟》)

    ②即令是为了证实一个不重要的事实,他也要特意到大英博物馆去一趟。(施东向《义理、考据和辞章》)

    ③要不是遇到这位朋友,光凭我这块料,即令在北京住上一年,也别想对朝廷的事知道得这样清楚。(姚雪垠《李自成》)

  • 假令(假设)-关联词语词典

    假令(假设)

    “假令(假设)”,连词,意义和用法跟“假使”、“如果”相同。用在假设复句的前面分句,表示假设情况;后面分句承上文的假设推出结果或者提出问题。例如:

    ①一个象我这样的女孩子,有什么将来!不过假令我不饿死,我想报仇!(田汉《苏州夜话》)

    ②假设我便如此长睡不醒了呢,是不是他们也将是如此的沉默的围绕着我僵硬的尸体?(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

  • 就令……也……-关联词语词典

    就令……也……

    “就令”,连词;“也”,副词。配对构成“就令……也……”的格式,表示让步的假设关系。“就令”相当于“即使”,表示让步的假设;“也”,表示无论前边的情况怎样,后果或结论都相同。例如:

    ①可是文人学士,已经不甚愿意替他作传;就令勉强动笔,临了也不免加上几个“惜夫惜夫”了。(鲁迅《我之节烈观》)

    ②我们且不高谈人群,单为子女说,便可以说凡是不爱己的人,实在欠缺做父亲的资格。就令硬做了父亲,也不过如古代的草寇称王一般,万万算不了正统。(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③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矩火。(鲁迅《随感录四十一》)

  • 纵令……也(亦)……-关联词语词典

    纵令……也(亦)……

    “纵令”,连词;“也”,副词。配对使用,构成“纵令……也……”的格式,表示让步的假设关系。“纵令”,相当于“纵然”、“即使”,用在前面分句,表示让步的假设,先承认某种情况为事实,后面分句用“也”呼应,说出跟这个假设实现了的后果恰恰相反的情况。用于书面。例如:

    ①倘依新说,则男女平等,义务略同。纵令该担责任,也只得分担。(鲁迅《我之节烈观》)

    ②贺人龙认为李自成和刘宗敏大概都已阵亡,纵令未死,身边剩下的人马也很有限。(姚雪垠《李自成》)

    有时,“也”可以说成“亦”。“亦”后面一般带单音词。例如:

    ③近来时被攻击,惯而安之,纵令诬我以可死之罪,亦不想置辨,而至今亦终未死,可见与此辈讲理,乃反而上当耳。(鲁迅《致郑振铎》)

    【辨析】

    纵令——纵然——纵使——纵(见“纵……也(亦)……”条)

  • 即使 即令 即便 即或 纵使 纵然 纵令 就是-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即使 即令 即便 即或 纵使 纵然 纵令 就是

    即使jíshǐ 即令jílìng 即便jíbiàn 即或jíhuò 纵使zòngshǐ 纵然zòngrán 纵令zònglìng 就是jiùshì

    连词。表示假设的让步,把让步从句和主句连接起来;多用在让步从句开头。

    “即使”和“即令”都含有“使得如此或达到此种地步”的意味。“即使”较常用,除常见于书面语,也可用于口语;“即令”的让步意思比“即使”强些,有书面语色彩,一般很少用于口语。例如:“即使能够侥幸的在这草洼里隐蔽一个白天,可是又谁能够知道:在这一天里,河东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峻青:《黎明的河边》);“对着言语不通的大众,即使装一装手势,有时也还能懂得的”(《唐弢杂文选》);“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鲁迅:《南腔北调集》);“我们的作战计划,应把敌人可能占领三点……作为一种基础,部署持久战,即令敌如此做,我也有应付之方”(《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即令第二次试验失败,我们亦无气馁的理由”。

    “即便”含有“便是如此,就算这样”的意味;适用于口语,有口语色彩。例如:“即便是她的哥哥得罪了父亲,我们不是把人家打了么”(曹禺:《雷雨》);“即便他们白天回不来,晚上也总要赶回来参加会议的”;“不要说捉住了丢人现眼,一辈子难做人,即便是贼神庇护,蒙混过去,你良心上过得去?”(《小说月报》,1981,12)。

    “即或”强调或者会这样,设想这样;是书面语用词,书面语色彩浓厚。例如:“这不是少数人所能做,而这类人现在很不多,即或有之,更不该轻易用去”(鲁迅:《两地书·第一集北京·一二》);“不过我这样子,即或是有头发,也不美的”(《冰心选集》);“此类诗体,宋后少有篇什,即或偶有名家写作一二首,亦难为佳作而多不传”。

    “纵使”“纵然”含有“放开来说,随便如何”的意味,让步的意思都较重,比“即令”更重些;都是书面语用词,书面语色彩比较浓厚。“纵使”还有“使得如此,达到如此地步”的意味;“纵然”则强调就是成为那种样子也如何,比较典雅。例如:“是他们,怀揣着几个冻硬的山药蛋,站在……弥天的烈火中,纵使剩下一个人,还擎起石头不后退一步”(魏巍:《这里是今天的东方》);“纵使林中月下,有佳句可寻,有佳音可赏,而一片光雾凄迷之中,只容意念回旋,不容人物点缀”(冰心:《往事》);“纵使有一两回类此的事件,实不足以震动国民,他们还很麻木”(鲁迅:《两地书·第一集北京·一二》);“你纵然不为自己想,你也应当想到那些对你期望很殷的人”(巴金:《春》);“农民革命纵然取得了推翻一个旧的封建皇朝的胜利,但是胜利的果实却总是为地主阶级用这样那样方法所窃取”(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纵然江南和益州有些发展,并不能抵补关中等地的衰落”(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第二编)。

    “纵令”是“纵使”的等义词,较少使用。例如:“在这样的地方,这样的时候,纵令是叫得人应,也来不及援助她了”(周立波:《山乡巨变》)。

    “就是”含有“假设的情况算是肯定的事实”的意味;适用于口语和俗白文字,有口语色彩。例如:“就是你不想干,我也要干下去”;“偷去儿颗大印?真天真,就是把市委大楼、汽车全交给你们,你们掌得了权?”(《当代》,1981,2)。

  • 时令 季节 节令 时节-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时令 季节 节令 时节

    时令shílìng 季节jìjié 节令jiélìng 时节shíjié414

    名词。指一年当中具有气候等自然特点或农业活动特点的时期。

    “时令”强调根据气候不同的变化阶段而得出的时期,含有“依处于春夏秋冬哪一阶段来确定时期特点”的意味;只用于季候。例如:“论时令,正是冬季,北国飞雪纷纷”(吴伯箫:《天涯》);“时令已是冬末,首都街头的残雪在悄悄融化”(《艺术世界》,1980,2);“时令已过霜降,揽星湖的秋色更浓了”(《十月》,1980,2);“根据时令变化和群众需要,调整经营品种”(《人民日报》,1980.10.21)。

    “季节”强调成为从一年中分出来的很有特点的时间段落,含有同季候相关联的意味;除用于季候外,还可用于定时进行的活动所处的时期。例如:“滹沱河打太行山上流下来,象一匹烈性的马……夏秋季节,涌起吓人的浪头”(梁斌:《红旗谱》);“听说伐木的季节最好是冬天”(碧野:《月亮湖》);“要在北京,这时候正是百花盛开的好季节”(《杨朔散文选》);“注意农业季节,不违农时”(《毛泽东选集》,第四卷)。

    “节令”含有“依处于什么节气而确定时期的气候、物候特点”的意味;只用于季候;是书面语用词,有书面语色彩。例如:“虽然江面照满阳光,但节令究竟是深秋,江风吹来一阵阵寒冷”(碧野:《月亮湖》);“节令正当暮春,花正红,绿正浓,鸟鸣声脆,华蝶弄风”(《小说月报》,1980,2)

    “时节”综合了“时令”和“季节”的意思特点,强调年中一定的时期,含有“既可依处于春夏秋冬哪一阶段,又可依定时进行的活动,来确定时期特点”的意味;可用于季候和定时进行某种活动的时期,尤多用于有某种活动或景象的季候期间。例如:“四月的江南,正是‘暖风吹得游人醉’,到处一派点翠飞红的时节”(《人民日报》,1980.5.4);“晴朗的秋收时节,镐河上的村庄弥漫着扬粮食的尘雾”(柳青:《一九五五年秋天在皇甫村》);“春耕大忙时节,谁得空儿谁吃吧”(《人民文学》,1977,11);“正是吃芒果的时节”(郭沫若:《洪波曲》)。

  • 过誉谬奖,令我惭愧-实用委婉语词典

    过誉谬奖,令我惭愧

    意为您对我的奖饰太过分了,使我难以接受。

  • 令誉-实用委婉语词典

    令誉

    意指声誉卓著、美好。“令”,作美好解,如美名。

  • 令望-实用委婉语词典

    令望

    意指美善的德仪、威仪,让人瞩目、敬服。

  • 令闻广誉-实用委婉语词典

    令闻广誉

    形容名声、荣誉已经在较大的范围广为人知。

  •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实用委婉语词典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喻指不要光看见可以寻欢作乐的地方,那样做就让宝贵的年华虚度了。语出唐李欣《送魏万之京》。

  • 以令率人,不若身先-实用委婉语词典

    以令率人,不若身先

    婉指以强制的命令指使人,不如自己率先垂范。语出宋欧阳修《陈公神道碑铭》。

  • 令人神往-实用委婉语词典

    令人神往

    意为神情倾注,使人的内心对某人到了非常向往的地步。

  • 道德崇高,令人仰慕-实用委婉语词典

    道德崇高,令人仰慕

    意为品德出众,令众多的人景仰和敬慕。

  • 高名令望,景企至深-实用委婉语词典

    高名令望,景企至深

    意为名声很高,众望所归,真是让人景仰深切啊。

  • 私企宏才,令人渴想-实用委婉语词典

    私企宏才,令人渴想

    意为私下里企慕您的大才,令我渴望见到您。

  • 人体司令部-实用委婉语词典

    人体司令部

    喻指人体活动的指挥系统,占据生命的最高位置,担负着对自己发号施令的重职。也叫“人体最高统帅部”。

  • 令人羞惭的动作-实用委婉语词典

    令人羞惭的动作

    欧美男女性爱行为的委婉语。

  • 令尊-实用委婉语词典

    令尊

    对别人父亲的尊称。“令”,通常加在他人亲属的称谓之前。表示尊敬。

  • 令堂-实用委婉语词典

    令堂

    对别人母亲的尊称。古时称母亲为“中堂”。也作“尊堂”、“堂老”。

  • 令慈-实用委婉语词典

    令慈

    对别人母亲的尊称。

  • 令妻-实用委婉语词典

    令妻

    对别人妻子的尊称。

  • 令嗣-实用委婉语词典

    令嗣

    用于对他人男孩的敬称。或称“哲嗣”。

  • 令爱-实用委婉语词典

    令爱

    用于对别人女儿的美称。

  • 令媛-实用委婉语词典

    令媛

    用于对别人女儿的尊称。

  • 令坦-实用委婉语词典

    令坦

    用于对他人女婿的敬称。

  • 朝令夕改-实用委婉语词典

    朝令夕改

    婉指政策法令变动太快。意为早上颁布的法规到晚上就改变了。

  • 巧言令色-实用委婉语词典

    巧言令色

    婉指花言巧语和对人的献媚态度。“令”,即好,善。

  • 令人解颐,传诵入口-实用委婉语词典

    令人解颐,传诵入口

    通常用于称赞文章或作品幽默,令人开怀,容易在口头传诵。“解颐”,开颜而笑的样子,颐即面颊。

  • 令心安住,无有动乱-实用委婉语词典

    令心安住,无有动乱

    意为使自己处于安静的心境之中,不要胡思乱想。

  • 人亦有言,忧令人老-实用委婉语词典

    人亦有言,忧令人老

    意为人们常常说,忧愁容易催人老。语出三国魏曹丕《短歌行》。

  • 不令而信-孙子兵法词典

    不令而信

    【释义】:

    不需号令而自信从。《九地篇》:“是故其兵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约而亲,不令而信。”李筌注:“投之必死,不令而得其用也。”

  • 法令-孙子兵法词典

    法令

    【释义】:

    法规禁令。《计篇》:“天地孰得?法令孰行?”杜牧注:“县法设禁,贵贱如一。”

  • 令-孙子兵法词典

    令lìng

    【释义】:

    ①命令。《计篇》:“天地孰得?法令孰行?”《行军篇》:“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不素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杜牧注:“言为将居常无事之时,须恩信威令先著于人,然后对敌之时,行令立法,人人信伏。”②使。《地形篇》:“引而去之,令敌半出而击之,利。”《用间篇》:“死间者,为诳事于外,令吾间知之,而传于敌间也。”杜佑注:“作诳诈之事于外,佯漏泄之,使吾间知之。”

  • 令之以文-孙子兵法词典

    令之以文

    【释义】:

    用文德驱使士卒。《行军篇》:“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梅尧臣注:“令以仁恩,齐以威刑,恩威并著,则能必胜。”按简本“令之以文”作“合之以文”。

  • 令发之日-孙子兵法词典

    令发之日

    【释义】:

    发布战令之时。《九地篇》:“令发之日,士卒坐者涕沾襟,偃卧者涕交颐。”

  • 无政之令-孙子兵法词典

    无政之令

    【释义】:

    不按军政常规行令。《九地篇》:“施无法之赏,悬无政之令。”张预注:“法不先施,政不预告,皆临事立制,以励士心。”

  • 命 令-简明古汉语同义词词典

    命 令

    [命mìng 令lìng]

    同 都有上级指派下级的意思。《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君命大事”。《荀子·臣道》:“从命而利君谓之顺,从命而不利君谓之谄。”(从:听从。利君:有利于君主。顺:忠顺。谄:音chǎn,奉承)《诗·齐风·东方未明》:“倒之颠之,自公令之”。(已经累得颠颠倒倒了,从贵族老爷那里又发出了命令。公:指奴隶主贵族)《韩非子·难势》:“身不肖而令行者,得助于众也。”(不肖:不贤)

    异 【命】 ①生命,寿命。《论语·雍也》:“不幸短命死矣”。 ②生存,生活。李密《陈情表》:“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令】 往往只有一般“使”的意思。《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臣能令君胜”。(我能使您取胜)

    辨 “命”在“指派”义上专指上级命令下级,“令”有时还表示“使”的意思。又,“令”往往用作不及物动词(不带宾语)表示发出命令。如《论语·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孟子·离娄上》:“既不能令,又不受命。”例中的“令”都不能用“命”替换。

  • 钧令-敬谦语小词典

    钧令jūnlìng

    敬称。旧时用来称尊长或上级的命令。清·洪昇《长生殿·合围》:“请问王爷,传集某等,不知有何钧令?”

  • 令-敬谦语小词典

    令lìng

    敬辞。原为美好的意思。①用在亲属称谓或有关的词前面,敬称对方的亲属。如:令兄、令妹、令堂、令正等。②用于称有关的人。如:令君。详见各条。

  • 令爱-敬谦语小词典

    令爱lìng’ài

    敬称。①用来称对方的女儿。《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二:“(王妈妈)拜倒在阮太始面前道:‘老夫妇只生得此女,自从失去,几番哭绝,至今奄奄不欲生。若是客人果然致得吾女相见,必当重报。’阮太始道:‘老丈与孺人固然要见令爱,只怕有些见怪令婿,令婿便不敢来见了。’”《儒林外史》四〇回:“令爱恭喜,少贺。”②用来称他人的女儿。《儒林外史》六回:“不想一见如故,就留着住了几个月,又要同我结亲,再三把他第二个令爱许与二小子了。”

    也作〖令瑷〗lìng’ài 曹禺《北京人》一幕:“我这小孙儿年幼无知,说是在令爱头上泼了一桶水。”

    也作〖令媛〗lìngyuàn 媛:美女。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胡氏》:“客曰:‘确知令爱待聘,何拒之深?’再三言之,而主人不可。”(注:此据抄本,青本作“令爱”。)

  • 令瑷-敬谦语小词典

    令瑷lìng’ài

    见〖令爱〗lìng’ài。

  • 令表妹-敬谦语小词典

    令表妹lìngbiǎomèi

    敬称。用来称对方的表妹。《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六:“灿若道:‘令表妹要嫁何等样人?肯嫁在外方去否?’”《二刻拍案惊奇》卷七:“太守笑道:‘婿是令表妹所自择,与下官无干。’”

  • 令慈-敬谦语小词典

    令慈lìngcí

    见〖令堂〗lìngtáng。

  • 令弟-敬谦语小词典

    令弟lìngdì

    敬称。①用来称对方的弟弟。宋·王安石《答俞秀老书》:“令弟见访,阙于从容,及闲邀之,已过江矣。”《儒林外史》六回:“王德道:‘令弟平日身体壮盛,怎么忽然一病就不能起?我们至亲的也不曾当面别一别,甚是惨然!’”②用来称他人的弟弟。吴组缃《山洪》二七:“又叫双全官和东老爹出面照料,吩咐他的令弟富黄瓜帮忙当差。”

    另作〖贵弟〗guìdì。

  • 令夫人-敬谦语小词典

    令夫人lìngfūrén

    敬称。①用来称对方的妻子。《古今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只见滕大尹在上坐拱揖,开谈道:‘将家产事告到令夫人手里,此事端的如何?’”②用来称他人的妻子。《红楼梦》二回:“谁知自娶了他令夫人之后,倒上下无一人不称颂他夫人的,琏爷倒退了一射之地。’”

  • 令閤-敬谦语小词典

    令閤lìnggé

    敬称。閤:同“阁”,女子的居室。原指贤惠的妻子。古代用来称对方的妻室。宋·惠洪《冷斋夜话·刘野夫免德庄火灾》:“今夜欲与君语,令閤必尽室出观灯,当清净身心相候。”宋·赵令畤《侯鲭录》三:“东坡再谪惠日,一老举人年六十九,为邻。其妻三十岁诞子,为具邀公。公欣然而往,酒酣乞诗,公戏一联云:‘令閤方当而立岁,贤夫已近古稀年。’”

    也作〖令阃〗lìngkǔn 阃:妇女所居的内室。鲁迅《准风月谈·登龙术拾遗》:“试看王尔德遗照,盘花钮扣,镶牙手杖,何等漂亮,人见犹怜,而况令閤。”

    另作〖尊阁〗zūngé;〖尊阃〗zūnkǔn。

  • 令姑-敬谦语小词典

    令姑lìnggū

    敬称。用来称对方的姑姑。《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妙通道:‘元来有这等巧事!相公,你明日去认了令姑,小尼再来奉贺便了。’”

  • 令姐-敬谦语小词典

    令姐lìngjiě

    见〖令姊〗lìngzǐ。

  • 令舅-敬谦语小词典

    令舅lìngjiù

    敬称。用来称对方的舅舅。《儒林外史》三回:“又一个客人道:‘看令舅这个光景,毕竟胸中才学是好的;因没有人识得他,所以受屈到此田地。’”

  • 令君-敬谦语小词典

    令君lìngjūn

    敬称。古代用来称县令。宋·韦居安《梅磵诗话》卷中:“(梁客家)寓(揭阳)县治东斋。斋前有梅一株,忽于九月中盛开……邑士多赋诗,往往皆谄令君。”◇魏晋间用来称尚书令。

  • 令间-敬谦语小词典

    令间lìngkǔn

    见〖令閤〗lìnggé。

  • 令郎-敬谦语小词典

    令郎lìngláng

    敬称。①用来称对方的儿子。《红楼梦》三三回:“那长史官便冷笑道:‘……我们府里有一个做小旦的琪官……这一城内,十停人倒有八停人都说,他近日和衔玉的那位令郎相与甚厚。……故此求老大人转谕令郎,请将琪官放回。’”《儒林外史》四回:“范举人道:‘我这老师看文章是法眼,既然赏鉴令郎,一定是英才可贺。’”②用来称他人的儿子。《儒林外史》二回:“俺们也有好几家孩子要上学。只这申老爹的令郎,就是夏老爹的令婿,夏老爹时刻有县主老爷的牌票,也要人认得字。”

    也作〖令嗣〗lìngsì 嗣:子孙。元·郑德辉《梅香》楔子:“晋公泣下,对俺父亲道:‘愿将军调护金疮为意。此子但勿挂怀,倘有不讳,某有一女,小字小蛮,与你令郎敏中为妻。’就将官里所赐玉带一条,留与为信。”《古今小说·吴保安弃家赎友》:“尊夫人同令郎远来相觅,见在驿舍。足下且往,暂叙十年之别。”

    也作〖令子〗lìngzǐ 《南史·任昉传》:“褚彦回尝谓(昉父)遥曰:‘闻卿有令郎,相为喜之。所谓百不为多,一不为少。”

    另作〖贤郎〗xiánláng。

  • 令妹-敬谦语小词典

    令妹lìngmèi

    敬称。用来称对方的妹妹。《水浒传》五〇回:“宋江道:‘……祝家庄那厮,好生无礼,平白欺负俺山寨,因此行兵报仇,须与你扈家无冤。只是令妹引人捉了我王矮虎,因此还礼,拿了令妹。你把王矮虎放回还我,我便把令妹还你。’”《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县主)说道:‘尊舅这场官司,若非令妹再三哀恳,下官几乎得罪了。’”《儒林外史》五回:“说罢,让进房内坐着,严致和把王氏如此这般意思说了,又道:‘老舅可亲自问声令妹。’”

  • 令妻-敬谦语小词典

    令妻lìngqī

    敬称。原指德行好的妻子。用来称对方的妻子。唐·刘禹锡《为鄂州李大夫祭柳员外文》:“令妻早谢,稚子四岁。”

    也作〖令正〗lìngzhèng 正:正室,古代以嫡妻为正室。《二刻拍案惊奇》卷一四:“泼皮道:‘不必作腔,要杀就请杀。小子固然不当,也是令妻约了来的。’”又卷二二:“张三翁道:“近闻郎君度日艰难,有将令妻娘子改适之意,果否如何?’”

    也作〖令政〗lìngzhèng 明·汪廷讷《种玉记·拂券》:“老旦:‘家中有令妻么?’生:‘红鸾信尚遥。’老旦:‘既然未娶,倘若有人家要招赘,官人不知肯俯从么?’生:‘凭将快婿招。’”

    另作〖尊正〗zūnzhèng。

  • 令戚-敬谦语小词典

    令戚lìngqī

    见〖令亲〗lìngqīn。

  • 令亲-敬谦语小词典

    令亲lìngqīn

    敬称。用来称对方的亲戚。《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七:“孟沂晓得遮掩不过,只得把遇着平家薛氏的话说了一遍,道:‘此乃令亲相留,非小生敢作此无行之事。’”

    也作〖令戚〗lìngqī 杨沫《青春之歌》一部一三章:“余与足下俱系北大同学,而令亲又系余之同乡,彼此素无仇隙。”

  • 令嫂-敬谦语小词典

    令嫂lìngsǎo

    敬称。用来称对方的嫂子。《水浒传》二六回:“第三日,听得扛出去烧化,小人买了一陌纸,去山头假做人情;使转了王婆并令嫂,暗拾了这两块骨头,包在家里。”《儒林外史》五回:“王德道:‘妹丈,这话也说不得了。假如你令嫂、令侄拗着,你认晦气,再拿出几两银子,折个猪价,给了王姓的;黄家的借约,我们中间人立个纸笔与他,说寻出作废纸无用。这事才得落台,才得个耳根清净。’”

  • 令甥-敬谦语小词典

    令甥lìngshēng

    敬称。用来称对方的外甥。《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七:“闻俊卿道:‘不敢欺老丈:小生过蒙令甥谬爱,岂敢自外?’”

  • 令叔-敬谦语小词典

    令叔lìngshū

    敬辞。用来称对方的叔父。《儒林外史》八回:“王惠道:‘当日在南昌相会的少爷,台讳是景玉,想是令叔?’蘧公孙道:‘这便是先君。’”又五二回:“凤四老爹道:‘我要会令叔,也无甚话。他向日挪我的五十两银子,得便叫他算还给我。’”

  • 令嗣-敬谦语小词典

    令嗣lìngsì

    见〖令郎〗lìngláng。

  • 令孙-敬谦语小词典

    令孙lìngsūn

    敬称。用来称对方的孙子。《儒林外史》二一回:“卜老爹道:‘你老人家而今也罢了。生意这几年也还兴,你令孙长成人了,着实伶俐去得,你老人家有了接代,将来就是福人了。’”

  • 令堂-敬谦语小词典

    令堂lìngtáng

    敬称。①用来称对方的母亲。元·郑德辉《梅香》三折:“[旦儿云]有人来也。[夫人撞上咳嗽众做慌科][正旦唱](麻郎儿)这声音九分是你令堂。”洪深《少奶奶的扇子》四幕:“尊大人在日,也曾说起令堂么?”《水浒传》四二回:“晁盖道:‘向日已闻先生所言,令堂在北方无人侍奉,今既如此说时,难以阻当,只是不忍分离。虽然要行,待来日相送。’”②用来称他人的母亲。《儒林外史》二三回:“刻下仪征王汉策舍亲令堂太亲母七十大寿,欲求先生做寿文一篇,并求大笔书写,望即命驾往伊处。”

    也作〖令慈〗lìngcí 清·陈确《祭祝开美文》:“闰月初二,实葬令堂,初五役竣,诸作允厘。”

    另作〖尊堂〗zūntáng。

  • 令兄-敬谦语小词典

    令兄lìngxiōng

    敬称。用来称对方的兄长。《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院判道:‘家兄也曾累次打发人进京,当初为何不脱籍,以致阻隔如此?’小娟道:‘起初令兄未第,他与亡姊恩爱,已同夫妻一般。未及虑到此地,匆匆过了日子。’”

    另作〖尊兄〗zūnxiōng。

  • 令婿-敬谦语小词典

    令婿lìngxù

    敬称。用来称对方的女婿。《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二:“阮太始道:‘老丈与孺人固然要见令爱,只怕有些见怪令婿,令婿便不敢来见了。’”又卷二九:“观察即将手中所持之书,递与大将道:‘此是京中来的金榜,令婿名在其上,请公自拿去看。’”

  • 令媛-敬谦语小词典

    令媛lìngyuàn

    见〖令爱〗lìng’ài。

  • 令岳-敬谦语小词典

    令岳lìngyuè

    敬称。用来称对方的岳父、岳母。《初刻拍案惊奇》卷八二:“陈大郎慌忙出来答应,却是崇明县的褚敬桥。施礼罢。便问:‘令岳在家否?’”《儒林外史》一五回:“马二先生道:‘你令岳是个活神仙,今年活了三百多岁,怎么忽然又死起来?’”

  • 令正-敬谦语小词典

    令正lìngzhèng

    见〖令妻〗lìngqī。

  • 令政-敬谦语小词典

    令政lìngzhèng

    见〖令妻〗lìngqī。

  • 令侄-敬谦语小词典

    令侄lìngzhí

    敬称。用来称对方的侄儿。《儒林外史》五回:“假如你令嫂、令侄拗着,你认晦气,再拿出几两银子,折个猪价,给了王姓的……”

  • 令子-敬谦语小词典

    令子lìngzǐ

    见〖令郎〗lìngláng。

  • 令姊-敬谦语小词典

    令姊lìngzǐ

    敬称。用来称对方的姐姐。《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三:“(崔生)却待依从,转了一念,又摇头道:‘做不得!做不得!’只得向女子哀求道:‘娘子,看令姊兴娘之面,保全小生行止吧!’”

    也作〖令姐〗lìngjiě 《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七:“撰之道:‘依兄这等说,不像是令姊了。’”

  • 令祖-敬谦语小词典

    令祖lìngzǔ

    敬称。用来称对方的祖父。《清平山堂话本·李元吴江救朱蛇》:“朱秀才曰:‘家尊与令祖相识甚厚,闻先生自杭而回,特命学生伺候已久。倘蒙不弃,少屈文旆,至舍下,与家尊略备叙旧,可乎?’”

  • 令尊-敬谦语小词典

    令尊lìngzūn

    敬称。①用来称对方的父亲。《水浒传》四〇回:“黄文炳道:‘……令尊太师恩相,是个识穷天下,高明远见的人,安肯造次错用?’”《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七:“员外道:‘……若为令尊之事,慌速入京,何不把亲事议定了。待归时禀知令尊,方才完娶。’”《古今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方才令尊老先生,亲在门外相迎,与我对坐了讲这半日说话,你们谅必都听见的。”②用来称他人的父亲。《红楼梦》二回:“但这一个学生,虽是启蒙,却比一个举业的还劳神。……因此,他令尊也曾下死笞楚过几次,无奈竟不能改。”

    另作〖贤尊〗xiánzūn;〖尊甫〗zūnfǔ;〖尊君〗zūnjūn;〖尊侯〗zūnhóu;〖尊翁〗zūnwēng。

  • 朝令夕改 言出法随-反义词应用词典

    朝令夕改 言出法随

    朝令夕改 zhāolìngxīgǎi

    言出法随 yánchūfǎsuí

    【朝令夕改】形容政令多变,使人无所适从。

    〔例句〕

    1.即位诏书,天下延颈,而朝令夕改,迄无宁日。

    2.何至一切设施,朝令夕改,有同儿戏。

    【言出法随】话一说出,法律随即颁布执行。

    〔例句〕

    1.倘有不法之徒,胆敢阴谋捣乱。本府本处言出法随,勿谓言之不预。

    2.要加强法制建设,公民应增强法律意识,政府也应言出法随。

    〔应用例句〕

    我们应以法治国;政府应言出法随,决不朝令夕改;公民应依法守法,决不我行我素。

  • 法令 命令-近义词应用词典

    法令 命令

    法令 fǎlìng 命令 mìnglìng

    【法令】政权机关所颁布的命令、指示、决定等的总称。如:

    1.凡是违背法令、脱离常规、不合规矩的事,虽然看来跟他毫不相干,却惹得他闷闷不乐。

    【命令】政府对人民,部队对下级的指示。如:

    2.于是我又把寻找船工的命令交给了一营长。

    辨析:“法令”着重于“法”,由国家制定,用政治权力保证执行的法律,指宪法,法律,命令,指示,决定等的总称。“命令”着重于“命”,指示,多指上级对下级的指示。“法令”可搭配成遵守法令,违背法令,执行政府法令等。“命令”可搭配成国防部命令,服从命令,命令士兵冲锋等。

  • 号召 号令 召唤-近义词应用词典

    号召 号令 召唤

    号召 hàozhào 号令 hàolìng 召唤 zhàohuàn

    【号召】召唤(群众共同去做某一件事)。如:

    1.这时候,政府号召开渠、打井、担水保苗,想尽一切方法和旱灾作斗争。

    【号令】军队中口传的或用乐器传达的命令,特指战斗时指挥战士的命令。如:

    2.千人万人能被歌声团结起来,组织起来,踏着统一的步伐前进,听着统一的号令战斗。

    【召唤】叫人来(多用于抽象方面)。如:

    3.殿下,外面有一个使者刚从帕度亚来,带着这位博士的书信,等候着殿下的召唤。

    辨析:“号召”指领导或组织提出要求,希望群众去完成,如号召参军,号召计划生育。它是动词,有时兼作名词,如党中央发出伟大号召。“号令”指指挥战士的命令,具有明显的强制性,如战斗号令,统一号令等;它是名词,有时兼作动词,如号令三军,用于书面语体。“召唤”是动词,指由政府或领导人对群众或下级的呼召,有庄重色彩;有时指抽象事物,可不指出具体要求,如新的胜利在召唤我们。

  • 辞令-古文观止词典

    辞令cí lìng

    【词性】:名词

    指交际场合应对得宜的话语(3)。《屈原列传》: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屈原〕懂得古今治乱兴亡的道理,熟悉应对辞令。《屈原列传》: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然而都效法屈原委婉含蓄的辞令。《报任安书》:其次不辱辞令。——其次不在辞令上受辱。

  • 法令-古文观止词典

    法令fǎ lìng

    【词性】:名词

    法律,法制(4)。《乐毅报燕王书》:执政任事之臣,所以能循法令、顺庶孽者。——这是执政管理国事的君子,所以能遵守法令、使庶子顺从的原因。《酷吏列传序》:法令者,治之具。——法令是治理国家的一种工具。《贾谊治安策一》:汉法令非行也。——汉朝的法令不能推行了。

  • 号令-古文观止词典

    号令hào lìng

    【词性】:名词

    命令(3)。《秦楚之际月表》:五年之间,号令三嬗。——五年之中,命令改了三次。《屈原列传》:以出号令。——发布命令。《秋声赋》:不闻号令。——听不见命令。

  • 假令-古文观止词典

    假令jiǎ lìng

    【词性】:连词

    连接分句,表示假设。可译为“如果”等(3)。《管晏列传》: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如果晏子还在,我即使给他执鞭赶车,也是高兴和向往的。《报任安书》:假令仆伏法受诛,若牛九亡一毛。——如果让我伏法被处死,就像九头牛身上失去一根毛一样。《贾谊治安策一》:假令悼惠王王齐,元王王楚。——如果悼惠王作齐王,元王作楚王。

  • 令-古文观止词典

    令lìng

    【词性】:名词

    一、命令,法令(34)。《郑子家告赵宣子》:居大国之间,而从于强令,岂其罪也?——处在大国之间,听从于强者的命令,难道是我们的罪过吗?《李斯谏逐客书》: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秦王就解除了驱逐客卿的命令,恢复了李斯的官职。《屈原列传》: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楚王让屈原制订法令,大家没有人不知道。

    二、官名,指县令,知县(6)。《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君墓志铭》:女子五人,已嫁二人:进士周奉先,泰州泰兴令陶舜元。——女儿五个,已出嫁的两个,〔分别嫁给〕进士周奉先,泰州泰兴县令陶舜元。《尊经阁记》:于是使山阴令吴君瀛,拓书院而一新之。——于是就让山阴县令吴瀛拓宽书院并整治一新。

  • 令-古文观止词典

    令lìng

    【词性】:动词

    一、号令,命令,发令(14)。《司马错论伐蜀》:挟天子以令天下。——挟持天子来号令天下。《贾谊治安策一》:令之不肯听,召之安可致乎?——命令他,他不肯听从,召见他,他哪里肯来呢?《晁错论贵粟疏》:朝令而暮改。——早上发令,晚上就改变了。

    二、让,使(34)。《鲁共公择言》: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从前,夏禹的女儿让仪狄酿酒,酒很甜美,进献给禹。《李陵答苏武书》:异方之乐,只令人悲。——异乡的乐曲,只会使人更加悲伤。《与韩荆州书》: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为什么使人对你的景仰爱慕竟然达到这样的程度呢!

  • 令-古文观止词典

    令lìng

    【词性】:形容词

    美,美好(11)。《臧哀伯谏纳郜鼎》:犹惧或失之,故昭令德以示子孙。——〔这样〕还担心有失误,所以要发扬美德来显示于子孙。《子产告范宣子轻币》:夫令名,德之舆也。——美好的名誉,是装载德行的车子。《相州昼锦堂记》:公,相人也,世有令德。——公是相州人,世代有美好德行。

  • 令狐-古文观止词典

    令狐lìng hú

    【词性】:名词

    古地名。在今山西临猗西。春秋时,鲁成公十一年(公元前580年),晋厉公和秦桓公约定在令狐会盟,秦君背约未至。公元前620年,晋曾败秦兵于令狐(3)。《吕相绝秦》:我是以有令狐之役。——我国因此才有令狐战役。《吕相绝秦》:言誓未就,景公即世,我寡君是以有令狐之会。——盟誓没有完成,景公去世了,我们国君因此有和您在令狐的会见。《吕相绝秦》:秦背令狐之盟。——秦国背弃令狐的盟约。

  • 令史-古文观止词典

    令史lìng shǐ

    【词性】:名词

    官名。宋朝各主管机关的低级事务员(1)。《祭石曼卿文》:具官欧阳修,谨遣尚书都省令史李敭,至于太清。——具官欧阳修,恭敬地派尚书都省令史李敭到太清。

  • 令尹-古文观止词典

    令尹lìng yǐn

    【词性】:名词

    官名。春秋、战国时楚国所设。为楚国的最高官职,掌握军政大权(4)。《子产却楚逆女以兵》:令尹使太宰伯州犁对曰。——令尹派太宰伯州犁回答说。《屈原列传》: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疏远屈原却信任上官大夫和令尹子兰。《屈原列传》:令尹子兰闻之,大怒。——令尹子兰听说屈原恨他,非常愤怒。

  • 令长-古文观止词典

    令长lìng zhǎng

    【词性】:名词

    均为掌管一县政令的长官。县有人口万户以上其官称令;人口不及万户的,其官称长(1)。《滑稽列传》: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于是召集各县长官七十二人。

  • 尚书令-古文观止词典

    尚书令shàng shú lìng

    【词性】:名词

    官名。分掌六部尚书,相当于居政治中枢的宰相(2)。《泷冈阡表》:皇祖府君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祖父连续追赠到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泷冈阡表》:皇考崇公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先父崇国公连续追赠到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

  • 守令-古文观止词典

    守令shòu lìng

    郡守、县令等地方官的通称(1)。《袁州州学记》:惟时守令,有哲有愚。——那时的州官、县官,有贤明的,有昏庸的。

  • 宪令-古文观止词典

    宪令xiàn lìng

    【词性】:名词

    法令(1)。《屈原列传》: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怀王让屈原制定国家的重要法令。

  • 县令-古文观止词典

    县令xiàn lìng

    【词性】:名词

    掌一县政令的长官。亦用作动词“做县令”(2)。《祭鳄鱼文》:刺史县令之所治。——〔潮州是〕刺史、县令管理的地方。《柳子厚墓志铭》:求为县令江南。——〔父亲〕要求到江南做县令。

  • 政令-古文观止词典

    政令zhèng lìng

    有关施政的命令(1)。《襄王不许请隧》:何政令之为也?——又怎样施行政令呢?

  • 中书令-古文观止词典

    中书令zhōng shū lìng

    【词性】:名词

    官名。没有特殊资望者不授此官(3)。《泷冈阡表》:皇曾祖府君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曾祖父连续追赠到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泷冈阡表》: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连续追赠到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

  • 景帝令二千石修职诏-古文观止词典

    景帝令二千石修职诏

    【原文出处】:西汉文

    【说明】:

    景帝,即汉景帝刘启(前188-前141年),文帝之子,他继承帝位后,继续执行“与民休息”的政策,重农抑商,巩固中央政权,政绩颇为显著。历史上将文帝、景帝统治时期誉为“文景之治”。

    本文先自《汉书·景帝记》,是景帝为了整顿吏治,给诸侯国的国相及郡太守所下的诏令,文中尖锐地指出人民饥寒困苦的原因,并命令二千石官吏各修其职,严禁贪赃枉法、侵夺百姓事件的发生。从客观上看,这样做对人民有一定好处。

    【原文】:

    雕文刻镂,伤农事者也;锦绣纂组,害女红者也。农事伤则饥之本也;女红害则寒之原也。夫饥寒并至,而能无为非者寡矣。朕亲耕,后亲桑,以奉宗庙粢盛祭服,为天下先。不受献,减太官,省繇赋;欲天下务农蚕,素有畜积,以备灾害。强毋攘弱,众毋暴寡,老耆以寿终,幼孤得遂长。今岁或不登,民食颇寡,其咎安在?或诈伪为吏,吏以货赂为市,渔夺百姓,侵牟万民。县丞,长吏也,奸法与盗盗,甚无谓也。其令二千石各修其职。不事官职,耗乱者,丞相以闻,请其罪。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

  • 朝中天子三宣,关外将军一令-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朝中天子三宣,关外将军一令

    【释义】:

    谓在朝廷一切听从天子,在边关一切服从将军。《画图缘》四:马岳道:“花爷,这个使不得。俗语说道:朝中天子三宣,关外将军一令。今督府掌着两广兵权,有令追幕下官,谁敢违拗?”

    ⊙朝中天子三宣,阃外将军一令

    阃外:郭门外,指京城之外。《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五三:老爷提起个剑来,说道:“这口剑是万岁爷亲赐我先斩后奏的。我如今权时交付与你,倘有一名军士不听你调遣者,一剑就撇下他的脑盖骨来。”自古道:朝中天子三宣,阃外将军一令。但得一朝权在手,等闲便把令来行。

    ⊙朝中天子三宣,不及阃外将军一令

    《隋史遗文》一五:罗公付传令下去……如喧哗违令,以军法斩。朝中天子三宣,不及阃外将军一令。这个令传将下来,十万人尽数衔枚俯伏。

    ⊙朝中天子三宣,关阃将军一令

    《花田金玉缘》四:马岳道:“花爷,这回使不得。俗语有云:朝中天子三宣,关阃将军一令。今督台掌着两广兵权,有令来追幕下一官,谁敢违拗?”

  • 久住令人厌-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久住令人厌

    【释义】:

    意谓在亲朋家住久了,就会令人家生厌。《梼杌闲评》一七:进忠道:“久住令人厌,去之为是。”永贞道:“哥哥!你我是何人,不要听那不贤之妇的胡言,我陪哥哥的礼。”

  • 酒令大如军令-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酒令大如军令

    【释义】:

    酒令:饮酒时助兴的一种游戏,分出输赢,输了的人罚饮酒。意谓酒令就像军令一样不可违抗,不能更改,甚而严于军令。《红缕梦》四〇:鸳鸯也半推半就,谢了坐,便坐下,也吃了一钟酒,笑道:“酒令大如军令,不论尊卑,惟我是主。违了我的话,是要受罚的。”《补红楼梦》八:刘老老笑道:“我已经醉了,还掷什么呢?”湘云道:“酒令大如军令,老老,你怎么不掷呢?”刘老老只得抓起骰子来。

    ⊙酒令大似军令

    《歧路灯》一五:酒令大似军令,既是写的小杯,如何改大杯?

    ⊙酒令严如军令

    《冷眼观》八:我不觉伸舌道:“果然酒令严如军令,还未受过孙武子军事教育,到已有了监军的资格了。”

  • 军令有所不从-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军令有所不从

    【释义】:

    指将士对认为不正确的军令也不服从。《东西晋演义·东》二:兵法:军令有所不从。温公虽令将兵无得上岸,人有送米与祖约拒吾,又无大将护卫,岂可视其可击而不上岸击之耶!

  • 君出令,臣奉令-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君出令,臣奉令

    【释义】:

    君主发布命令,臣子执行命令。指君臣关系是主从关系。《东周列国志》一七:闻“君出令,臣奉令,”今君一则仲父,二则仲父,齐国疑于无君矣!

  • 利令智昏-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利令智昏

    【释义】:

    利:金钱。令:使。形容贪利会失去理智,不辨是非。□《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鄙语曰:利令智昏。《歧路灯》二三:看来许多举人、进士做了官,往往因几十两银子的贿,弄一个身败名裂。从古说“利令智昏”,何况妇人?《红楼梦影》三:那三个东西难道把侄女妹子换了钱使,从此永不见人了吗?将来怎么见祖先?可见是利令智昏了!《冷眼观》二〇:再者,那周督帅的公子,不过因一时利令智昏,受人怂恿。

  • 令人喷饭-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令人喷饭

    【释义】:

    形容事情非常可笑。□宋·苏轼《筼筜谷偃竹记》:失笑喷饭满桌。《镜花缘》一二:幸而贵处倭瓜甚贱,倘竟贵于诸菜,自必以他为首。到了宴会,主人恭恭敬敬捧一碗倭瓜上来,能不令人喷饭?《扫迷帚》一二:就中幻说惑人,足令人喷饭者,莫如对脐一事。

  • 令人捧腹-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令人捧腹

    【释义】:

    捧腹:形容大笑的样子。指使人发笑。《歧路灯》七九:耍丑的掉舌鼓唇,令人捧腹。又一〇一:又照烛看墙角一首,令人捧腹,乃是和女郎诗,强押韵脚,百方赶趁,犹不自知其丑。

  • 令出山摇动,严法鬼神惊-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令出山摇动,严法鬼神惊

    【释义】:

    形容号令严明,法纪严峻,威力很大,令人震动畏惧。《小五义》三七:你们曾记得令出山摇动,严法鬼神惊。倘若不行,大家死倒不怕,闹一个没面目,又没有拿住他犯疑的大病。

    ☉令出如山岳,威行骇鬼神

    《九云记》一四:已有昨日令箭,在武班将佐,一应军伍,谁敢怠慢,闻令流水般声,集练武厅下伺候。正是令出如山岳,威行骇鬼神。

  • 拿了鸡毛当令箭-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拿了鸡毛当令箭

    【释义】:

    令箭:古时军中发布命令时用作凭证的一种牌照,形状似箭。比喻假借名义发号施令,以支使人、吓唬人。以假充真,公开发号施令。也比喻小题大作。《糊涂世界》一一:外省的官场最会扯弄,拿了鸡毛当令箭,不要理他,只管挡架罢了。

    ☉鸡毛当仔令箭

    仔:了。《九尾龟》六八:再有耐格饭桶,加二来得讨气,听仔别人家一句闲话,鸡毛当仔令箭,当仔真哉。

    ☉鸡毛当了令箭

    《宦海》一八:那位总办听了制军的命令,便鸡毛当了令箭的起动起来,立刻提了那位武弁老爷来问。

  • 破家县令-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破家县令

    【释义】:

    破家:使人家庭毁灭。指州县地方官拥有生杀予夺之权,可以使人家破人亡。□宋·谢采伯《密斋笔记》四:谚云:“破家县令,灭门刺史。”《醒世恒言》二九:夫人道:“何消气得,自古道:‘。’”只这四个字,把汪知县从睡梦中唤醒,放下了怜才敬士之心,顿提起生事害人之念。

    ☉破家令尹

    《活地狱》三七:偌大一个公益客栈,不多一刻,弄成一个瓦解冰消。所以古人说的破家令尹,是一点不错的。

    ☉破家的县令

    《好逑传》三:常言说破家的县令,一个知县恼了,便要破人之家,何况府尊?

    ☉倾家令尹

    《七十二朝人物演义》一〇:这子羽在我所管的境内居住,我是他的父母,他是我的子民,自古道:倾家令尹。想我以礼去请他,有话去嘱他,定然如意,决不抗阻。

    ☉灭门的知县

    《儒林外史》一:老爷拿帖子请你,自然是好意,你同亲家去走一回罢,自古道:灭门的知县,你和他拗些什么?

    ☉冲家的典史,灭门的知县

    《飞跎全传》一:不受私不公道,冲家的典史,灭门的知县。

  •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释义】:

    指自身行为端正,不用命令人就会遵行;自身行为不端正,命令也没有人听从。《金瓶梅词话》八五: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你有长俊正条,肯教奴才排说你?在我跟前说了几遍,我不信,今日亲眼看见,说不的了。我今日说过,要你自家立志,替汉子争气。

  • 强令之笑不乐,强令之哭不哀-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强令之笑不乐,强令之哭不哀

    【释义】:

    被迫的笑不快乐,被迫的哭也不悲哀。比喻强压之下,必无真诚。《东游记》七二:小僧等强尊长行善,古语说的好:“强令之笑不乐,强令之哭不哀。”真诚与不真诚,事在各人意念。

  • 杂板令-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杂板令

    【释义】:

    指什么都会一点,但却学无专长的人。《初刻拍案惊奇》一:有怜他的,要荐他坐馆教学,又有诚实人家嫌他是个杂板令。

  • 徒弟徒弟,先供使令,方才学艺-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徒弟徒弟,先供使令,方才学艺

    【释义】:

    意谓跟师傅做徒弟,要先供师傅使唤,然后才能学到手艺。《孙庞演义》二:鬼谷唤孙膑,庞涓吩咐道:“古云:徒弟徒弟,先供使令,方才学艺。二人每日一个攻书,一个打柴。如孙膑攻书,庞涓打柴;庞涓攻书,孙膑打柴。”

  • 小人当令他畏惧,不当使他怀恨-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小人当令他畏惧,不当使他怀恨

    【释义】:

    对于小人应当使他对你产生惧怕,而不应当使他对你仇恨。《荡寇志》八一:古人说得好:小人当令他畏惧,不当使他怀恨。盖兄休要疑心下官帮助他,须知此事不但你我远祸,也须要周全杨腾蛟的性命。

  • 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

    【释义】:

    意谓一旦掌了权,就发号施令,多指掌权后任意行事,为所欲为。□语出唐·李湾《奉使设宴戏》诗:一时权入手,看取令行时。《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五三:自古道:朝中天子三宣,阃外将军一令。但得一朝权在手,等闲便把令来行。《官场现形记》四七:卜知府本来是个喜欢多事的人,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行文各属,查取拖欠的数目以及各花户的姓名;查明之后,立刻委了委员,分赴各属,先去拿人。

  • 欲令智昏-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欲令智昏

    【释义】:

    贪色贪利使人头脑发昏,丧失理智。□《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鄙语曰:利令智昏。《红楼梦》六四:自古道:“欲令智昏”,贾琏只顾贪图二姐美色,听了贾蓉一篇话,遂为计出不全,将现今身上有服,并停妻再娶,严父妒妻种种不妥之处,皆置之度外了。《狐狸缘全传》四:从来虚病之人肝火盛,又兼欲令智昏,这周公子一见苍头搅了他美寝,并不问长问短,便发出这一派怒话,辜负了苍头之心。

  • 假令-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假令jiǎlìng

    连词

    连接分句,表示假设。可译为“假如”。

    《史记·淮阴侯列传》: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jīn)其能,则庶几哉。(《史记》册八页二六三〇)

    ——假如韩信能学习〔圣人〕之道德,谨慎谦让,不夸耀自己的功绩,不显示自己的才能,那么也许可以〔免于灾祸〕吧。(伐:自夸。)

    《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póu)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史记》册九页二七五五)

    ——假如愚民取了长陵上的一掬土,陛下将用什么来加重对他们的惩罚呢?(长陵:汉高祖陵墓。一抔:一掬。)

  • 令-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令lìng

    连词

    连接分句,表示假设。可译为“假如”、“假若”等。

    《国语·齐语》:夫管子,天下之才也,所在之国,则必得志于天下。令彼在齐,则必长为鲁国忧矣。(《国语》上册页二二三)

    ——管子,是天下有才能的人,〔他〕所在的国家,就一定能在天下实现他们的愿望。假如他在齐国,就必定会长期成为鲁国的忧患啊。(得志:得偿其心愿。)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今我在也,而人皆藉(jí)吾弟,令我百岁后,皆鱼肉之矣。(《史记》册九页二八五二)

    ——现在我还活着,别人都欺侮我弟弟,假若我死后,就都来残害他啊。(藉:践踏,欺凌。百岁:古人以为人生不过百岁,因以为死的讳称。鱼肉:喻残害。)

    《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此人亲惊吾马,吾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史记》册九页二七五四)

    ——这个人亲自惊吓了我的马,我的马幸而驯良,假若是别的马,难道能不摔伤我吗?

  • 令-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令lìng

    附类

    一、名词。作“法令”解。

    《商君书·更法》:于是遂出垦草令。(《商君书》册一卷一页三下)

    ——于是就颁布了开垦荒地的法令。(草:荒地。)

    二、动词。作“让”解。

    《楚辞·离骚》: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楚辞》册一卷一页二十二下)

    ——我让凤鸟展翅飞腾啊,日夜相继〔不许停息〕。

    三、形容词。作“好”解。

    《史记·秦始皇本纪》:阿房宫未成;成,欲更择令名名之。(《史记》册一页二五六)

    ——阿房宫没有建成;〔如果〕建成,打算另选择个好名称来称呼它。

  • 如令-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如令rúlìng

    连词

    连接分句,表示假设。可译为“假若”。

    《史记·李将军列传》: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史记》册九页二八六七)

    ——可惜啊,你没有碰上好时机!假若你生在高帝时代,做个万户侯还用说吗!

    《汉书·眭两夏侯京翼李传·翼奉》:如令处于当今,因此制度,必不能成功名。(《汉书》册十页三一七六)

    ——假若处于现在,依据这种制度,必然不能成就功名。

  • 设令-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设令shèlìng

    连词

    连接分句,表示假设。可译为“假若”。

    《三国志·魏书·傅嘏传》:设令列船津要,坚城据险,横行之计,其殆难捷。(《三国志》册三页六二五)

    ——假若〔敌人〕把船摆在重要的渡口,坚守城池,凭借天险,〔你〕横行的计策,恐怕难以成功。

  • 向令-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向令xiànglìng

    连词

    连接分句,表示假设。可译为“假如”。

    《史记·伍子胥列传》:向令伍子胥从奢俱死,何异蝼蚁。(《史记》册七页二一八三)

    ——假如伍子胥跟伍奢一同死去,同蝼蚁有什么两样。

    《三国志·魏书·袁绍传(注)》:向令田丰在此,不至于是也。(《三国志》册一页二〇一)

    ——假如田丰在这里,不会到这个地步。

  • 纵令-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纵令zònglìng

    连词

    连接分句,表示让步。可译为“即使”。

    柳宗元《封建论》:纵令其乱人,戚之而已。(《柳河东集》册二卷三页五下)

    ——即使他们危害人民,〔朝廷〕对这种情况也只能发愁罢了。(戚:忧愁)。

    《资治通鉴·陈纪·宣帝太建十二年》:纵令公事不成,颎(jiǒng)亦不辞灭族。(《资治通鉴》册十二页五四一一)

    ——即使公事没有什么成就,高颎也不躲避灭族的危险。

  • 封杀令-汉语惯用语辞典

    封杀令fēng shā lìng

    泛指对特定人或事物做出的禁止性规定。《解放日报》20026.5“美国惠氏药厂爱尔兰有限公司生产的学儿乐奶粉今天被卫生部发布‘封杀令’,禁止其销售。”

  • 光杆司令-汉语惯用语辞典

    光杆司令guāng gǎn sī lìng

    ①比喻无下属、无相应配备的负责人。《法苑》2001年第9期:“原公司法定代表人不再承担责任,而新董事长张永万则是一个分文没有的光杆司令。”②比喻唯一在支撑局面的人或物。《华西都市报》2001.3.17.“中日韩三国围棋擂台赛,‘光杆司令’俞斌今日守‘孤城’。”

  • 立军令状-汉语惯用语辞典

    立军令状lì jūn lìng zhuàng

    比喻表示决心。刘绍棠《十步香草》:“米赶三拍着胸脯立军令状说‘二婶子,侄儿一定要尽这个孝心’。”

  • 下逐客令-汉语惯用语辞典

    下逐客令xià zhú kè lìng

    指赶人走。《人民日报海外版》1999.7.16“‘浦爸爸’真的有些累坏了,不时地看看时钟。他不是下逐客令,而是因为再过一个多小时,就是他和女儿浦玮约好的通话时间。”

  • 逐客令-汉语惯用语辞典

    逐客令zhú kè lìng

    秦始皇颁布的驱逐各国游说之士的命令。《史记·秦始皇本纪》“大索,逐客。李斯上书说,乃止逐客令。”王西彦《静水里的鱼》“男主人也不得不板起脸来,露出一副不欢迎的表情,甚至下起不礼貌的逐客令来了。”

  • 令-现代汉语量词用法词典

    令lǐng

    名量词。英文ream的音译。纸张的计量单位。原张的纸500张为1令: 1令纸/10令白报纸/新闻纸30令∥小张被评为节约标兵,因为他搞了一项改革,全年可节约20多令纸。/为印刷这本教材,工厂特地买来了3令无光纸作封面。

    “令”还是国际上用来计量手表机心大小的单位。1令等于2.25583毫米。常见的表机心有、10、11令等,如11令即表示机心直径为11×2.25583=24.8毫米。“令”作量词用时,读第三声lǐng,不能读第四声lìng。

  • 先令-现代汉语量词用法词典

    先令xiānlìng

    名量词。肯尼亚、索马里、坦桑尼亚、乌干达等国货币单位。1先令等于100分。

  • 不令而行-佛源语词词典

    不令而行

    不用下命令就主动行动、执行。说明主旨深人人心,非常容易推行。佛家用以指佛法威力无比,自然普及四海,扩展宇内。《五灯会元·卷十四·资圣南禅师》:“圣节上堂,顾视左右曰:‘诸人还知么?夜明帘外之主,万化不渝。琉璃殿上之尊,四臣不昧。端拱而治,不令而行,寿逾百亿须弥,化洽大千沙界。’”

  • 言不再举,令不重行-佛源语词词典

    言不再举,令不重行

    有话不说第二遍,有令不施行第二次。指说到做到,决不反复。《五灯会元·卷十五·五祖师戒禅师》:“僧礼拜,师竖起拄杖曰:‘大众会么?言不再举,令不重行。’便下座。”

  • 令-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令lìng

    ①发命令。《论语·颜渊》:“其身正,不~而行;其身不正,虽~不从。”《屈原列传》:“惠王患之,乃~张仪佯去秦。”②命令,法令。《信陵君窃符救赵》:“将在外,主~有所不受。”《屈原列传》:“王使屈平为~,众莫不知。”③使,让。《触龙说赵太后》:“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而。’”《鸿门宴》:“吾~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④假使。《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我百岁后,皆鱼肉之矣。”张溥《五人墓碑记》:“不然,~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⑤时令,时节。白居易《赠友》:“时~一反常,生灵受其病。”李渔《芙蕖》:“群葩当~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⑥善,美好。《诗经·大雅·卷阿》:“如圭如璋,~闻~望。”《孔雀东南飞》:“年始十八九,便言多~才。”⑦官职名。《韩非子·五蠹》:“今之县~,一日身死,子孙累世絜驾,故人重之。”(絜驾:乘坐马车。)方庖《狱中杂记》:“有洪洞~杜君者,作而言曰:‘此疫作也。’”⑧敬词。对对方亲属的尊称。《孔雀东南飞》:“不堪吏人妇,岂合~郎君。”刘禹锡《为鄂州李大夫祭柳员外文》:“~妻早谢,稚子四岁。”⑨辞令,应酬之语。《屈原列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

    【令爱】对对方女儿的尊称。《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上》:“适来叫出来看郡王轿子的人,是~么?”

    【令郎】对对方儿子的尊称。朱熹《答徐彦章书》之三:“并前书送~外,寻便附致。”

    【令名】①好的名声。《周处》:“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不彰邪?”②好的名称。《史记·秦始皇本纪》:“阿房宫未成,成,欲更择~名之。”

    【令色】和悦的颜色。《诗经·大雅·烝民》:“令仪~,小心翼翼。”《论语·学而》:“巧言~,鲜矣仁。”

    【令堂】对对方母亲的敬称。郑德辉《梅香》三折:“这声音九分儿是你~。”

    【令望】有名望而令人景仰。《诗经·大雅·卷阿》:“如圭如璋,令闻~。”

    【令闻】美好的名声。《尚书·微子之命》:“尔惟践修厥猷,旧有~。”

    【令尊】对对方父亲的敬称。陈叔方《颍川语小》卷上:“世俗称谓,多失其义,惟以~呼父,以内称妻,尚可通。”

  • 令嫒-现代汉语大词典

    令嫒lìng ài

    【释义】:

    见“令爱”。

  • 令箭-现代汉语大词典

    令箭lìng jiàn

    【释义】:

    旧时军中发令所用的小旗,杆头加箭镞,故称。引申指号令。浩然《艳阳天》:“那会儿,只要马之悦有一个令箭暗暗传下来…指到哪儿,干到哪儿。”

  • 令箭荷花-现代汉语大词典

    令箭荷花lìng jiàn hé huā

    【释义】:

    多年生草本。茎扁平,披针形。春季开花,黄、粉红或红紫色。中国各地都有栽培,盆栽供观赏。

  • 令2-现代汉语大词典

    令2lǐng

    【释义】:

    [英ream]纸张的计量单位。以规定尺寸的原张纸五百张为一令。

  • 令3-现代汉语大词典

    令3líng

    【释义】:

    见“令狐”。

  • 令狐-现代汉语大词典

    令狐líng hú

    【释义】:

    ①古地名。在今山西临猗一带。②复姓。

  • 三令五申-现代汉语大词典

    三令五申sān lìng wǔ shēn

    【释义】:

    再三命令与告诫。柯岩《我的爷爷》:“他们三令五申、巧立名目也搞不出我任何问题。”

  • 专令-现代汉语大词典

    专令zhuān lìng

    【释义】:

    为某事专门下达的命令。《文汇报》1988.7.21:“铁道部立即向济南、上海铁路局发出专令,从山东淄博、临沂两地各调出精制硫酸铝1000吨,以解决上海制水的燃眉之急。”

  • 严令-现代汉语大词典

    严令yán lìng

    【释义】:

    严厉命令。姚雪垠《长夜》:“从前吴佩孚坐镇洛阳的时候,曾经严令镇守使和驻军进行清乡。”

  • 利令智昏-现代汉语大词典

    利令智昏lì lìng zhì hūn

    【释义】:

    贪图私利而使头脑糊涂。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官做大了也可以利令智昏。”

  • 判令-现代汉语大词典

    判令pàn lìng

    【释义】:

    法院对民事、经济案做出判决并要求强制执行。如:法院判令被告向原告赔偿人民币20万元。

  • 内部命令-现代汉语大词典

    内部命令nèi bù mìng lìng

    【释义】:

    计算机术语。指启动计算机后随操作系统驻留在内存中的命令。

  • 令1-现代汉语大词典

    令1lìng

    【释义】:

    ①发出命令让人执行。吴组缃《山洪》:“妇孺和没有职守的人们都令在家,不许到外面乱走。”②命令。如:下令。③使。如:令人发指。④古代官名。如:县令;中书令。⑤善;美好。如:令节。⑥敬辞。多用于称对方的家属或亲属。如:令堂;令妹;令嫒。⑦古代按十二个月分别记载所施行的政令,谓之月令。后因以指时令,节令。如:当令蔬菜。⑧指酒令。如:令官。⑨词调的一类。也称小令或令曲。其特点一般是乐调短,字数少。如《十六字令》,十六字;《如梦令》,三十三字。

  • 令人发指-现代汉语大词典

    令人发指lìng rén fà zhǐ

    【释义】:

    形容使人愤慨到了极点。徐迟《生命之树常绿》:“(他们)干了一系列令人发指的罪恶的行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