惶(惶)是什么意思
镇静←→紧张 慌乱 惊惶-反义词词典
镇静←→紧张 慌乱 惊惶zhènjìng-jǐnzhāng huāngluàn jīnghuáng
【词性】:形
镇静:情绪平静或稳定。
紧张:精神处于高度准备状态,兴奋不安。
慌乱:慌张并混乱。
惊惶:惊慌。
【例】 接着,我镇静了一时的心情,又变得慌乱起来了。(林淑华:《生死恋》) 大水紧张的问大伙儿:“喂,你们学会放枪啦?”(孔厥 袁静:《新儿女英雄传》) 他生气了!女人惊惶地想。(方之:《出山》)
惶恐-常用词语搭配词典
惶恐huángkǒng
〈形〉惊慌害怕。形容心情、神色、气氛、行为等。常作谓语,也可以作定语、状语。
“哪有这事……我……”我惶恐着,站起来说|他并不惶恐|那些人神色惶恐|我感到担心而十分惶恐|他整天惶恐不安|他不禁惶恐起来|走进阴森的山洞,气氛惶恐得很|满脸惶恐和惊惧的神色|产生一种惶恐的感觉|有一种惶恐的气氛|他两眼惶恐地望着警察|有点惶恐地支吾着回答|在法庭上他感到有些惶恐
惶惶-古语词今用词典
惶惶huánghuáng
也作“皇皇”。
焦急、恐惧不安。战国时魏人周霄问孟子:古代的君子做官吗?孟子答道:要做官。“孔子三月无君,则皇皇如也。”(孔子要是三个月没有君王任用他,他就非常焦急不安。)(《孟子·滕文公下》)后字作“惶惶”。三国时,魏人钟繇,魏太傅。特擅书法,与胡昭同师刘德升草书,世传胡肥钟瘦,很有名气。他有二子:钟毓、钟会,从小乖巧,有很好的名声。钟毓十三岁那年,魏文帝听说后,对钟繇说:可以叫两个儿子来见我。两个孩子奉诏去见文帝,钟毓汗流满面,文帝问:卿面为何出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心里恐惧不安,故汗出如浆。)钟会却不出汗,文帝又问:你为什么又不出汗呢?钟会回答:我害怕得发抖,所以,汗都不敢流出来了。(《世说新语·言语》)后引申为:匆忙。
今沿用本义及引申义。
①焦急、恐惧不安。《大众电视》:“明弘光皇帝闻风而逃,惶惶如丧家之犬,乘船向芜湖逃命。”《文摘周报》:“她觉得这些‘小虫’,从嘴里、牙里直爬到鼻孔、眼睛、耳朵里,成天惶惶不安。”《光明日报》:“再追深一步,知了真情,所寄存树中之命岂不也惶惶无所栖么?”
②匆忙。鲁迅《集外集·关于(关于红笑〉》:“同一著作有几种译本,又何必如此惶惶上诉。”
惶惑-古语词今用词典
惶惑huánghuò
疑惑而害怕。汉刘向,原名更生,字子政。为我国校雠学之创始人之一。有辞赋数十篇,今仅存《九叹》。叹者,伤也,代屈原抒怀,伤念君王,叹息不已:屈原遭谗言而被流放,举目无亲,心中无限愁闷。秋风作伴,白云相随。忧愁困苦,游荡独宿。身心劳苦,憔悴贫困。“闵先嗣之中绝兮,心惶惑而自悲。”(哀怜祖先创建的事业从此中断无人承继,心中恐惧疑惑独自悲伤。)在山峡中徘徊,在长江边游荡,面向深渊哀吟,徘徊溪畔观望。盼君王省悟,再回郢都,然路途遥远,归期渺茫,回望楚国,潸然泪洒。(《楚辞·思古》)
今沿用本义。
《文化娱乐》:“她放下大衣、小小的行李卷与手提箱,把头凑近窗口,让田野上乍暖还寒的春风吹拂着发烫的脸庞,心中交织着欣喜与惶惑。”《成都晚报》:“他虽然强调,‘瑞典一定要找到对付的方法’,但却掩饰不住对这种中国直拍‘秘密武器’的惶惑。”
惶急-古语词今用词典
惶急huángjí
惊惧慌忙。战国后期,燕国太子丹见秦将灭六国,危及燕,不得已采用荆轲刺秦王之计。荆轲以秦逃亡之将樊於期之头和燕膏腴之地督亢之图为进见秦王之礼。当秦王得知后,十分高兴,以九宾之礼,接见燕之使者。在秦王面前,荆轲将手中的地图献上,慢慢打开地图卷轴,当图全部打开时,现出匕首,荆轲遂以左手拉住秦王衣袖,右手持匕首向秦王刺去,未能刺中。秦王惊跳起来,扯断衣袖,欲拔剑刺荆轲。情急中,剑长而卡在鞘里不能立即拔出,荆轲得以继续追刺,秦王只好绕柱而逃。(当时秦国法律规定,大臣上朝不准带尺寸之兵器,侍卫拿着武器也只能列队在殿下侍奉。)“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正当紧急时,秦王来不及诏令殿下的士兵,所以,荆轲才有机会追赶秦王,而殿上的人始终是恐惧惊慌,没有武器击轲,只好徒手与之搏斗。)(《战国策·燕策三》)
今沿用本义。
鲁迅《彷徨·祝福》:“我很悚然,一见她的眼钉着我的,背上也就遭了芒刺一般,比在学校里遇到不及预防的临时考,教师又偏是站在身旁的时候,惶急得多了。”陈毅《夜过江阴履国防废垒有作》:“江阴天堑望无涯,废垒犹存散似沙。客过风兴敌惶急,军民游击满南华。”《大众电视》:“拍摄时,有一场暴风成灾、村民们惶急奔跑的戏,着实让她饱尝了灾民之苦。”
惶恐-古语词今用词典
惶恐huángkǒng
恐惧、害怕。汉人万石君,本不姓万,姓石名奋,其父赵国人。石奋十五岁时,在汉高祖身边。高祖和他言谈时,喜爱他恭敬有礼。虽然他没有文才学问,但其恭谨却无人能与之相比,文帝时,又被推荐为太子太傅。景帝即位后,官至九卿。后来,四个儿子相继做官,俸禄均为二千石。景帝说石君及他的四个儿子都拿二千石的俸禄,作为臣子的尊荣都集中在他一家之中了。故被称为万石君。万石君严格要求千孙,礼义谨慎,其子孙都孝顺而有礼。长子石建尤为突出,胜过其父。石建在做郎中令时,上书报告政务,批示下,石建读时发现错字,“曰:‘书误!马者与尾当五,今乃四,不足一。上谴死矣!’其惶恐,其为谨慎,虽他皆如是。”(石建说:“‘马’字四足与尾当为五画,今只写四画,差一画。皇上怪罪,那真该死了!”心里十分恐惧。其小心谨慎,在其他小事上也无不如此。)(《史记·万石张叔列传》)后引申为:惭愧、不安。
今沿用本义及引申义。
①恐惧、害怕,《知青档案·蒋晓云(留不住的‘小知青’)》:“可结婚一年后的我,突然发现自己有身孕时,竟没有要作母亲的兴奋和喜悦,反倒被一种惶恐不安的心情包裹。”《文化娱乐》:“这样的棍棒‘教育’,使大家悬心吊胆,精神惶恐不安,极度紧张。”《海峡》:“另一位旁证,那戴眼镜的中年人惶恐地说:‘这个……这个,
我们应该相信法律。’”
②惭愧、不安。郭沫若《洪波曲》第二章四:“我是尽量地领教了各方面的朋友们的意见,使我感觉有点惶恐的。”《大众电视》:“这件事使我大为惶恐,寝食不安。因为我一向缺乏冒险精神,没有七八分把握的事情是不会做的。”《家庭》:“惟在行刊之前,先发谰言,乃不佞对作者阅者深致其歉意与惶恐者也。”
惊慌 惊惶-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惊慌 惊惶
惊慌jīnghuāng 惊惶jīnghuáng
形容词。表示因害怕而精神紧张和慌张。
“惊慌”强调慌张而不知所措,含有“在表情和举动上表现出内心慌乱”的意味。例如:“那女孩子听见她表哥说出她的名字和乡下的村子,登时惊慌万状”(欧阳山:《三家巷》);“看来何守仁有点惊慌失措,而陈文雄到底比较老成练达一些”(同上);“赵阿大料不到真命天子的故事会引起这样严重的结果,心里着实惊慌”(《茅盾短篇小说集》);“何德成忙点一下头,还惊慌地朝小山坡那一面看”(艾芜:《还乡记》)。
“惊惶”强调精神紧张,害怕着急,心中极度不安;有较浓厚的书面语色彩。例如:“他扭动着似乎是僵硬的颈脖在左右眺望,显得十分惊惶”(陈荒煤:《罪人》);“我被人看得有点惊惶,头也不敢抬”(郭沫若:《少年时代》);“背靠着那门,坐在地下的,有一位脸色青白的青年女人,仰起一对惊惶的服睛朝天空看”(《茅盾短篇小说集》);“他惊惶地时时回头去看车子后面追上来的三匹巨狼”(同上)。
惶歉-实用委婉语词典
惶歉
意为诚惶诚恐的向您道歉。
轻于冒渎,无任惶悚-实用委婉语词典
轻于冒渎,无任惶悚
意为由于太随便以至冒犯了您,心中感到无比的惶恐和不安。
凄惶-实用委婉语词典
凄惶
意为心里凄楚,惶惶不安。也作“凄惘”、“凄迷”。
不动声色 惊惶失措-反义词应用词典
不动声色 惊惶失措
不动声色 bùdòngshēngsè
惊惶失措 jīnghuángshīcuò
【不动声色】指在紧急或特殊的情况下,说话、神态仍与平时一样,没有变化,形容沉着、镇静。
〔例句〕
1.李壮不动声色的道:“今天船到得晚了,弄到这个时候才到家,晚饭也不曾吃。”
2.他把一切都看在眼里,心中也想好了办法,脸上却不动声色。
3.他不动声色地吸着烟,若无其事地看着窗外。
【惊惶失措】惊慌惶恐,举止失去常态。
〔例句〕
1.少卿虚心病,元有些怕见他的,亦且出于不意,不觉惊惶失措。
2.听到警笛的鸣叫声,流氓们惊惶失措,狼狈逃窜。
3.我们从他惊惶失措的神情举止中看出了破绽。
临危不惧 惊惶失措-反义词应用词典
临危不惧 惊惶失措
临危不惧 línwēibùjù
惊惶失措 jīnghuángshīcuò
【临危不惧】临:面对,靠近。惧:害怕。面对危险,一点也不害怕。
〔例句〕
1.“共产党常常夸耀他们的干部临危不惧,临难不苟。”严醉说道。
2.韩愈在兵部侍郎任内,勇敢地完成宣抚镇州王廷凑叛乱的任务,与以前参加平淮西吴元济战役一样,都表现了韩愈临危不惧,积极维护国家统一的精神。
3.和(夏侯和)、琇(羊琇)、抚(朱抚)皆抗节不挠,拒会(钟会)凶言,临危不惧。
【惊惶失措】惶:害怕。失措:举动失去常态。惊慌、害怕而举止失态,不知如何是好。
〔例句〕
1.由轻敌而发生的对于准备的放松,和由被敌人进攻所吓倒而发生的惊惶失措,都是应该坚决反对的不良倾向。
2.孝友临刑,惊惶失措,晖业神色自若。
3.告以连称作乱之事。遂造寝室,告于襄公,襄公惊惶失措。
惶惑 惶遽-近义词应用词典
惶惑 惶遽
惶惑 huánghuò 惶遽 huángjù
【惶惑】因不了解情况而害怕。如:
1.卢进勇惶惑地把手插进那湿漉漉的衣服。
【惶遽】惊慌。如:
2.这两句话,画出了这个阶级的矛盾惶遽状态。
辨析:“惶惑”书面语,如内心惶惑不安。“惶遽”惊慌而仓猝,文言词。它多同“心理、神色、状态”等词搭配。
惶恐 惊慌-近义词应用词典
惶恐 惊慌
惶恐 huángkǒng 惊慌 jīnghuāng
【惶恐】惊慌害怕。如:
1.巴黎被围的第一天,我去到他家,我记得,那天我很激动,心里惶恐不安。
【惊慌】害怕慌张。如:
2.天主教起初还没有注意到这个学说的革命作用,到十六世纪中叶,地动学说的影响慢慢地被他们觉察了,他们才惊慌起来。
辨析:“惶恐”着重于内心恐惧不安,表现在恐慌害怕,神态不安。“惊慌”着重于因害怕而手足忙乱,不知所措,言行慌乱不正常,如惊慌起来。“惊慌”怕的程度比“惶恐”厉害。
惊愕 惊惶 惊惑 惊疑-近义词应用词典
惊愕 惊惶 惊惑 惊疑
惊愕 jīng’è 惊惶 jīnghuáng 惊惑 jīnghuò 惊疑 jīngyí
【惊愕】吃惊而发愣。如:
1.“啊?淑英。”她惊愕地叫了一声。
【惊惶】惊慌。如:
2.他们惊惶地面面相觑。
3.南边的半个天响晴白日,北边的半个天乌云如墨,仿佛有什么大难来临,一切都惊惶失措。
【惊惑】因不明情况而害怕。如:
4.他看了看小伙子们,他们好像被他的突然喊声吓住了,每只眼睛都闪着惊惑的光。
【惊疑】惊讶疑惑。如:
5.“不知道,是谁呀?”黄老妈妈惊疑地问道。
辨析:“惊愕”指受意外惊吓而发愣,一时思想和行动都暂停似的,只是呆呆站在那里,常形容人的神态。它是文言词。“惊惶”着重于“惶”,因受惊,内心恐惧不安,言语行动有点失常,如惊惶失措。“惊惑”,心中疑惑而惊恐不安,常形容人的神色、眼光等。“惊疑”指对情况不了解而心中疑虑不安,常形容人的神情态度等,如他惊疑不安地站着。
惶惧-古文观止词典
惶惧huáng jù
【词性】:形容词
慌恐,惊慌(1)。《杨恽报孙会宗书》:当阖门惶惧。——应当慌恐地闭门思过。
惶恐-古文观止词典
惶恐huáng kǒng
【词性】:形容词
恐惧不安(1)。《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渎冒威尊,惶恐无已。——亵渎触犯您的威严和尊贵,恐惧不止。
不听好人言,必有恓惶泪-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不听好人言,必有恓惶泪
【释义】:
不听好心人的善意劝告,必定会遭致烦恼、忧伤。《醒世恒言》六:只因他是个倔强汉子,不依众人说话,后来被那狐狸精把个家业弄得七零八落。正是:不听好人言,必有恓惶泪。
⊙不听好人言,必有凄惶泪
《西湖二集》一七:若使元朝早听了刘伯温先生之言,那浙东、浙西谁人敢动得他尺寸之土?后来虽服刘伯温先见之明,要再起他为官,而刘伯温已断断不肯矣。果然是:不听好人言,必有凄惶泪。
⊙不听好人言,果有恓惶事
《水浒全传》六一:正走之间,不到天尽头,须到地尽处,看看走到鸭嘴滩头,只一望时,都见满目芦花,茫茫烟水。卢俊义看见,仰天长叹道:“是我不听好人言,今日果有恓惶事。”
⊙不听好人言,终有凄惶泪
《西湖拾遗》二三:果然是:不听好人言,终有凄惶泪。
⊙不听好人言,果见凄惶泪
《禅真后史》十一:郁氏叹气道:“不听好人言,果见凄惶泪。当初为投儿娶这泼妇人时,相公何等拦阻!是我牵强成了。谁想这女人尖嘴舌快,蜮势鬼形,不脱那小家子腔魄,以致怄气。都是我妇人家小见薄识,造次结亲。”
不听老人言,恓惶在眼前-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不听老人言,恓惶在眼前
【释义】:
恓惶:悲伤的样子。不听信老年人的话,忧伤的事就会马上发生。《林兰香》三五:后生家不知好歹,初产后便不依人的调养,难道忘了“不听老人言,恓惶在眼前”的话了么?
⊙不听老人言,必有恓惶泪
《鼓掌绝尘》四:古人说得好,不听老人言,必有恓惶泪。那日元宵灯夜,我劝你不要进城,却不肯听。如今看将起来,都是那时节起的。
⊙不听老人言,定有恓惶处
《醒世姻缘传》三:晁源孙儿,你不听老人言,定有恓惶处。那日我这样嘱付了你,你不依我说,定要出去,若不是我拦护得紧,他要一交跌死你哩!
极乐起忧惶-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极乐起忧惶
【释义】:
意即乐极生悲。《金瓶梅词话》五四:来日阴晴未可商,常言极乐起忧惶。
惶-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惶huáng
①恐惧,惊慌。《战国策·燕策三》:“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潜夫论·卜列》:“孟贲狎猛虎而不~。”(孟贲:人名。)②迷惑。《新书·道术》:“周听则不蔽,稽验则不~。”
【惶惶】恐惧不安的样子。《世说新语·言语》:“毓对曰:‘战战~,汗出如浆。’”柳宗元《与杨诲之第二书》:“至永州七年矣,蚤夜~,追思咎过。”
【惶恐】恐惧。《汉书·苏武传》:“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饮药而死。”
人心惶惶-现代汉语大词典
人心惶惶rén xīn huáng huáng
【释义】:
人们内心惊恐不安。吴玉章《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一时人心惶惶,谣言四起。”
仓惶-现代汉语大词典
仓惶cāng huáng
【释义】:
见“仓皇”。
凄惶-现代汉语大词典
凄惶qī huáng
【释义】:
困苦不安。柳青《创业史》:“他不管光景过得怎样凄惶,精神上总是像汤河岸上的白杨树一般正直,白净。”
诚惶诚恐-现代汉语大词典
诚惶诚恐chéng huáng chéng kǒng
【释义】:
封建时代奏章中的套话。表示惶恐不安。今泛用以形容小心谨慎以至于害怕不安的样子。古华《芙蓉镇》:“是祸,是福?她诚惶诚恐。”
忧惶-现代汉语大词典
忧惶yōu huáng
【释义】:
忧愁惶恐。如:神色忧惶;忧惶不可终日。
怆惶-现代汉语大词典
怆惶chuàng huáng
【释义】:
①犹仓皇。匆忙;慌张。骆宾基《寂寞》:“我的手在这瞬间伸出去,这时我心里还明白,手是在怆惶的抓扑什么。”②伤心惶恐。李广田《哀念朱自清先生》:“而且看了小孩们那种怆惶悲戚的神情,自己竟无言地落下泪来。”
恓惶-现代汉语大词典
恓惶xī huáng
【释义】:
①形容忙碌不安。如:恓惶奔走。②悲伤的样子。王老九《张老汉卖余粮》:“揭开瓦瓮没米面,你常恓惶娃叫唤。”
恐惶-现代汉语大词典
恐惶kǒng huáng
【释义】:
恐惧不安。冰心《分》:“母亲很恐惶的,不住的摇拍我。”
悚惶-现代汉语大词典
悚惶sǒng huáng
【释义】:
惶恐。如:悚惶待命。
惭惶-现代汉语大词典
惭惶cán huáng
【释义】:
羞愧惶恐。鲁迅《估〈学衡〉》:“倘使字句未通的人也算是国粹的知己,则国粹更要惭惶煞人!”
惊惶-现代汉语大词典
惊惶jīng huáng
【释义】:
震惊惶恐;惊慌。冰心《南归》:“藻站在床前,眼光中露出无限的惊惶:‘你又病了?’”
惊惶失措-现代汉语大词典
惊惶失措jīng huáng shī cuò
【释义】:
因惊慌而举止失常,不知所措。吴晗《谈曹操》:“曹操死,青州军惊惶失措,以为天下又要大乱了。”
惶-现代汉语大词典
惶huáng
【释义】:
①恐惧,惊慌。如:惶怖;惶急;惶恐。②迷惑。如:惶惑。③方言。拒绝。《扬州评话选》:“贾家马家的,我也是个朋友,朋友拜托朋友,桩把事情,他也不好意思惶我哎。”原注:“惶,这里作拒绝解。”
惶乱-现代汉语大词典
惶乱huáng luàn
【释义】:
惊慌失措。陆文夫《献身》:“唐琳惶乱了,结婚二十一年,她第一次看见卢一民掉眼泪。”
惶怖-现代汉语大词典
惶怖huáng bù
【释义】:
恐惧。王统照《沉船》:“无穷尽的大水使他起一种惊奇而又惶怖的心理。”
惶急-现代汉语大词典
惶急huáng jí
【释义】:
惊慌。叶圣陶《绿衣》:“这个时候,惶急而希望的神情,突然表现在伊的脸上。”
惶怒-现代汉语大词典
惶怒huáng nù
【释义】:
害怕和怒恨。鲁迅《〈出关〉的“关”》:“还记得作《阿Q正传》时,就曾有小政客和小官僚惶怒,硬说是在讽刺他。”
惶骇-现代汉语大词典
惶骇huáng hài
【释义】:
惊骇。鲁迅《铸剑》:“‘你怎么认识我?…’他极其惶骇地问。”
惶恐-现代汉语大词典
惶恐huáng kǒng
【释义】:
①恐惧,惊慌。沙汀《凶手》:“当那青年走近他时,一种惶恐的颤栗,便又立刻通过他全身了。”②惭愧,难为情。郭沫若《洪波曲》:“我是尽量地领教了各方面的朋友们的意见,使我感觉着有点惶恐的。”
惶栗-现代汉语大词典
惶栗huáng lì
【释义】:
恐惧。柔石《夜底怪眼》:“莱托娜用同一种深黑色的葬衣,没界限地披着城内城外——披在怒号不平的海潮上,也披上人心惶栗而不敢做声的宝城。”
惶悚-现代汉语大词典
惶悚huáng sǒng
【释义】:
惶恐。姚雪垠《李自成》:“杨嗣昌跪在地上,感激流泪说:‘微臣每一念及,惶悚万分。’”
惶惧-现代汉语大词典
惶惧huáng jù
【释义】:
恐惧,惊慌。叶圣陶《恐怖的夜》:“我看见了弟弟比两年前高大了些的形体,听见了弟弟亲爱的呼声,紧张的惶惧已宽弛了好些。”
惶惑-现代汉语大词典
惶惑huáng huò
【释义】:
疑惑。巴金《秋》:“周伯涛站在房里惶惑地往四面看,不知道应该怎样做才好。”
惶然-现代汉语大词典
惶然huáng rán
【释义】:
恐惧不安的样子。王统照《号声》:“老举人惶然了!他不知是甚么‘出卖’,上下嘴唇一开一合,却说不出半个字来。”
惶惶-现代汉语大词典
惶惶huáng huáng
【释义】:
①恐惧不安的样子。郭沫若《洪波曲》:“我三天不上办公厅,弄得厅里有点人心惶惶起来。”②匆遽。鲁迅《关于〈关于红笑〉》:“同一著作有几种译本,又何必如此惶惶上诉。”
惶惶不可终日-现代汉语大词典
惶惶不可终日huáng huáng bù kě zhōng rì
【释义】:
形容心中惶急,觉得一天也过不下去。王西彦《古屋》:“在未得到最后结果以前,就惶惶不可终日,弄得寝食不安,形容枯瘦。”
惶惶不安-现代汉语大词典
惶惶不安huáng huáng bù ān
【释义】:
心中惊慌害怕,十分不安。张抗抗《夏》:“我心里忽然闪过一点什么,不由惶惶不安起来。”
惶愧-现代汉语大词典
惶愧huáng kuì
【释义】:
惶恐羞愧。叶圣陶《风潮》:“他的脸还是红着…显得他正在惶愧呢。”
惶窘-现代汉语大词典
惶窘huáng jiǒng
【释义】:
惶恐窘迫。鲁迅《记“杨树达”君的袭来》:“女工很惶窘了,但终于很怕地回答:‘没有。’”
惶遽-现代汉语大词典
惶遽huáng jù
【释义】:
恐惧慌张。如:神色惶遽。
愧惶-现代汉语大词典
愧惶kuì huáng
【释义】:
羞惭不安。陆诒《慰问石牌外围守军》:“愈走到前线,我们愈感到愧惶!”
迷惶-现代汉语大词典
迷惶mí huáng
【释义】:
迷惑惶恐。茅盾《子夜》:“靠在藤椅背上的吴少奶奶仰脸迷惶地望着天空的星。”
张惶-现代汉语大词典
张惶zhāng huáng
【释义】:
惊慌;慌张。巴金《家》:“虽然这三个女人的脸上有着不同的表情,但是她们都带了一点张惶的样子,好像遭遇了非常的变故一样。”
人心惶惶-汉语大词典
人心惶惶
亦作“[人心皇皇]”【1】人们内心惊恐不安。{清}{孔尚任}《桃花扇·阻奸》:“但一月無君﹐人心皇皇﹐每日議立議迎﹐全無成説。”{吴玉章}《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十七:“一时人心惶惶﹐谣言四起。”
倉惶-汉语大词典
倉惶
【1】见“倉皇”。
兢惶-汉语大词典
兢惶
【1】惊惧惶恐。{隋}{江总}《为陈六宫谢章》:“克柔陰化﹐兢惶並集。”《旧唐书·杜佑传》:“塵瀆聖聰﹐兢惶無措。”{宋}{王禹偁}《谢宣赐表》:“猥承詔命﹐恭草册文﹐深虞孤陋寡聞﹐難當大手筆事﹐雖經御覽﹐未息兢惶。”
凄惶-汉语大词典
凄惶
【1】悲伤惶恐;困苦难堪。{冰心}《两个家庭》:“放学回来刚到门口﹐三哥也来了﹐衣襟上缀着一朵白纸花﹐脸上满含着凄惶的颜色。”《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九回:“自己身後﹐正不知倚靠誰人。説着﹐便不勝凄惶。”《三国演义》第四一回:“正凄惶時﹐忽見{糜芳}面帶數箭﹐踉蹌而來﹐口言:‘{趙子龍}反投{曹操}去了也!’”{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九章:“他不管光景过得怎样凄惶﹐精神上总是象{汤河}岸上的白杨树一般正直﹐白净。”
周惶-汉语大词典
周惶
亦作“[周遑]”【1】彷徨,犹疑不定。{汉}{董仲舒}《士不遇赋》:“使彼聖賢其繇周遑兮﹐矧舉世而同迷。”{晋}{潘岳}《悼亡诗》之一:“悵怳如或存﹐周遑忡驚惕。”《南史·张兴世传》:“賊據上流﹐兵張地勝﹐今以奇兵潛出其上﹐使其首尾周惶﹐進退疑沮﹐糧運艱礙﹐乃制勝之奇。”
哀惶-汉语大词典
哀惶
【1】悲伤惶恐。《隋书·炀帝纪下》:“百姓愁苦﹐爰誰適從?境内哀惶﹐不勝其弊。”《南史·谢述传》:“{景仁}肥壯﹐買材數具皆不合用﹐{述}哀惶﹐親選廼獲焉。”
回惶-汉语大词典
回惶
【1】眩惑而恐惧。《晋书·姚兴载记下》:“足令{吴}兒俯仰回惶﹐神爽飛越。”《魏书·高道悦传》:“且子來之誠﹐本期營起﹐今乃修繕舟檝﹐更爲非務﹐公私回惶﹐僉深怪愕。”
張惶-汉语大词典
張惶
同“[張皇]”【1】{清}{李渔}《风筝误·逼婚》:“賢侄﹐你爲何這等張惶?這頭親事﹐也聘得不差。”《西湖佳话·葛岭仙迹》:“{錢塘}大旱﹐萬姓張惶。”{鲁迅}《呐喊·白光》:“他不知怎的有些怕了﹐张惶的点了灯﹐看锄头无非倚着。”{巴金}《家》二十:“虽然这三个女人的脸上有着不同的表情﹐但是她们都带了一点张惶的样子﹐好像遭遇了非常的变故一样。”
張惶失措-汉语大词典
張惶失措
【1】见“張皇失措”。
孤惶-汉语大词典
孤惶
【1】孤独惶惑。{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菱角》:“{成}({胡大成})竄民間﹐弔影孤惶而已。”
棲惶-汉语大词典
棲惶
同“[棲2遑]”亦作“[栖惶]”【1】{明}{无名氏}《白兔记·看瓜》:“夜來不聽妻言語﹐果有栖惶處。”
戰戰惶惶-汉语大词典
戰戰惶惶
【1】戒慎畏惧貌。{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對曰:‘戰戰惶惶﹐汗出如漿。’”
戰惶-汉语大词典
戰惶
【1】恐惧不安。《三国志·魏志·文帝纪》“使兼御史大夫{張音}持節奉璽綬禪位”{南朝}{宋}{裴松之}注引《献帝传》:“雖屢蒙祥瑞﹐當之戰惶﹐五色無主。”《晋书·刘元海载记》:“孤今猥由羣公所推﹐紹修三祖之業。顧兹尫闇﹐戰惶靡厝。”
敬惶-汉语大词典
敬惶
【1】惊惶,惊慌。敬,通“驚”。《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卷中:“師甚敬惶﹐問:‘此落者是何物?’答曰:‘師不要敬﹐此是蟠桃正熟﹐攧下水中也。’”
洶惶-汉语大词典
洶惶
【1】动荡不安。{清}{魏源}《户部左侍郎提督江苏学政周公神道碑铭》:“方獄事之起﹐始以{江西}客民之獷横﹐繼以{湖}民之報復﹐大吏不善鎮撫﹐以致閉城罷市﹐械鬭兼旬﹐人心洶惶﹐幾激大變。”
淒惶-汉语大词典
淒惶
【1】悲伤惶恐;凄惨不安。《黑籍冤魂》第十三回:“家私已弄得罄盡﹐没了生計……正在淒惶﹐忽然想着了一個去處。”{元}{无名氏}《冻苏秦》第二折:“哎喲天那﹐我這裏便則落的那幾點兒淒惶淚。”
恓恓惶惶-汉语大词典
恓恓惶惶
【1】见“恓恓遑遑”。
恐惶-汉语大词典
恐惶
【1】恐惧不安。{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陣兵末濟{秦}師降﹐諸侯怖懼皆恐惶。”{清}{顾炎武}《十庙》诗:“朔望及雩祈﹐頓首誠恐惶。”{冰心}《分》:“母亲很恐惶的﹐不住的摇拍我。”
恇惶-汉语大词典
恇惶
【1】恐惧不安。{唐}{张说}《奉敕赤帝坛祈雨文》:“内訟恇惶﹐莫知啓處。”《魏书·崔光传》:“聖躬玉趾﹐非所踐陟﹐臣庶恇惶﹐竊謂未可。”
恓惶-汉语大词典
恓惶
【1】忙碌不安貌。{唐}{李白}《上安州李长史书》:“{白}孤劍誰託﹐悲歌自憐﹐迫於恓惶﹐席不暇暖。”{宋}{欧阳修}《投时相书》:“抱關擊柝﹐恓惶奔走﹐{孟子}之{戰國}﹐{揚雄}之{新}室﹐有不幸其時者矣。”【2】悲伤貌。{唐}{韦应物}《简卢陟》诗:“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濱。”{明}{沈鲸}《双珠记·姑妇相逢》:“當此際不覺恓惶﹐骨肉相看惆悵。”{王老九}《张老汉卖馀粮》诗:“揭开瓦瓮没米面﹐你常恓惶娃叫唤。”{元}{高文秀}《黑旋风》第三折:“閣不住兩眼恓惶淚﹐俺哥哥含冤負屈有誰知?”《旧唐书·李重福传》:“天下之人﹐聞者爲臣流涕;況陛下慈念﹐豈不愍臣恓惶?”
恛惶-汉语大词典
恛惶
【1】惶恐不安,心神不定貌。《敦煌曲子词·柳青娘》:“出門斜撚同心弄﹐意恛惶﹐固使横波認玉郎。”{唐}{柳宗元}《礼部为百官上尊号第二表》:“陛下確違羣願﹐固守謙冲﹐此臣等所以兢惕失圖﹐恛惶無措。”
悚惶-汉语大词典
悚惶
亦作“[悚皇]”【1】犹惶恐。{清}{夏燮}《中西纪事·庚申换约之役》:“敢皇上聖鑒﹐不勝悚皇屏營之至。”《镜花缘》第六八回:“當日讀書東朝﹐既未樹援﹐此時回國﹐亦豈另有腹心!勢甚孤而年又稚﹐安得不時切悚惶!”{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关于<子见南子>》:“激愤陈词﹐无任悚惶待命之至。”{明}{徐渭}《与许口北书》:“失候二公高蓋﹐悚惶悚惶。”
悲惶-汉语大词典
悲惶
【1】悲伤惶恐。《晋书·温峤传》:“承問悲惶﹐精魂飛散。”《三国演义》第七七回:“{關公}不勝悲惶﹐遂令{關平}斷後﹐公自在前開路﹐隨行止剩得十餘人。”
悽悽惶惶-汉语大词典
悽悽惶惶
【1】不遑宁处貌;匆遽不停貌。{晋}{葛洪}《抱朴子·正郭》:“悽悽惶惶﹐席不暇温﹐志在匡亂行道﹐與{仲尼}相似。”{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久已後書兒﹑信兒﹐索與我悽悽惶惶的寄。”
悽惶-汉语大词典
悽惶
【1】匆遽不安。{唐}{元结}《问进士二》:“若不困頓於林野﹐必悽惶於道路。”
悽惶-汉语大词典
悽惶
【1】悲伤不安。{元}{曾瑞}《喜春来·秋夜闺思》曲:“悽惶泪濕鴛鴦枕﹐慘淡香消翡翠衾。”《警世通言·桂员外途穷忏悔》:“母子二人悽惶了一夜﹐天明算了店錢﹐起身回{姑蘇}而來。”{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八:“兩口兒合是成間别﹐天教受此悽惶苦。”一本作“恓惶”。
悽悽惶惶-汉语大词典
悽悽惶惶
【1】悲伤不安貌。《儒林外史》第四八回:“〔{王玉輝}〕一路看着水色山光﹐悲悼女兒﹐悽悽惶惶。”《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王公}悽悽惶惶﹐痛苦不已。”
惶-汉语大词典
惶
《廣韻》胡光切,平唐,匣。【1】恐惧,惊慌。{汉}{李尤}《函谷关赋》:“蕃鎮造而惕息,侯伯過而震惶。”{汉}{王符}《潜夫论·卜列》:“{孟賁}狎猛虎而不惶。”【2】迷惑。《晏子春秋·外篇上二一》:“默然不對,恐君之惶也。”{张纯一}校注引{王念孙}曰:“此惶字與惑同義。言恐君爲子之所惑也。”{汉}{贾谊}《新书·道术》:“周聽則不蔽,稽驗則不惶。”【3】方言。拒绝。《扬州评话选·扬州劫法场》:“{贾}家{马}家的,我也是个朋友,朋友拜托朋友,桩把事情,他也不好意思惶我哎。”原注:“惶,这里作拒绝解。”【4】通“[遑]”。暇。{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王子猷}﹑{子敬}曾俱坐一室,上忽發火。{子猷}遽走避,不惶取屐。”
惶怒-汉语大词典
惶怒
【1】害怕和怒恨。{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出关>的“关”》:“还记得作《阿Q正传》时﹐就曾有小政客和小官僚惶怒﹐硬说是在讽刺他。”
惶灼-汉语大词典
惶灼
【1】惶恐焦急。{唐}{萧倣}《蕲州谢上表》:“臣謬掌貢闈﹐果兹敗失……每自咎而惶灼。”{唐}{韩愈}《顺宗实录一》:“陛下至性殊常﹐哀毁之甚﹐臣等不勝惶灼﹐伏望爲宗廟社稷﹐割哀强食。”《资治通鉴·齐武帝永明八年》:“羣下惶灼﹐莫知所言。”
惶惶不可終日-汉语大词典
惶惶不可終日
【1】形容心中惶急,觉得一天也过不下去。{马识途}《信念》:“我却因为处在他们文艺突破口的风头上﹐更是搞得惶惶不可终日。”{王西彦}《古屋》第五部五:“在未得到最后结果以前﹐就惶惶不可终日﹐弄得寝食不安﹐形容枯瘦。”
惶怛-汉语大词典
惶怛
【1】惶恐不安。《晋书·苟晞传》:“奉被手詔﹐委臣征討﹐喻以{桓文}﹐紙練兼備。伏讀跪歎﹐五情惶怛。”
惶撓-汉语大词典
惶撓
【1】惧怕不能坚持。{唐}{萧倣}《与浙江郑商绰大夫雪门生薛扶状》:“某裁斷自己﹐實無愧懷﹐敦朝廷厚風﹐去士林時態﹐此志惶撓﹐豈憚悔尤!”【2】慌乱。{唐}{薛用弱}《集异记·裴城客》:“忽見猛虎負一物至﹐衆皆惶撓﹐則共闞喝之﹐仍大擊板屋并物。”
惶疑-汉语大词典
惶疑
【1】疑惧。{清}{方苞}《圣主亲征漠北颂》:“内外文武大小之臣﹐鮮不惶疑震恐。”
惶擾-汉语大词典
惶擾
【1】惊慌混乱。{清}{葆光子}《物妖志·兽类·狐》:“{蕭}入府﹐顔色沮喪﹐舉動惶懮擾。”《史记·秦始皇本纪》:“{二世}怒﹐召左右﹐左右皆惶擾不鬭。”{宋}{王安石}《赵君墓志铭》:“初君戰時﹐{馬貴}惶擾﹐至不能食飲﹐君獨飽如平時。”《明史·刘泽清传》:“相持三日﹐互有殺傷。{澤清}即命拔營去﹐惶擾奔迸﹐士争舟﹐多溺死者。”
惶怖-汉语大词典
惶怖
【1】恐惧。{王统照}《号声·沉船》:“无穷尽的大水使他起一种惊奇而又惶怖的心理。”《东观汉记·阳球传》:“權門惶怖股慄﹐莫不雀目鼠步。”{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霍女》:“{黄}惶怖莫知籌計﹐惟長跪一聽女命。”{唐}{薛用弱}《集异记·王瑶》:“{瑶}驚駭惶怖﹐因蒙面匍匐而走。”
惶戀-汉语大词典
惶戀
【1】惶恐而眷恋。{唐}{韩愈}《宪宗崩慰诸道疏》:“某承詔﹐不任號絶﹐限以官守﹐拜慰末由﹐伏增惶戀。”
惶駴-汉语大词典
惶駴
【1】见“惶駭”。
惶遽-汉语大词典
惶遽
亦作“[惶懅]”【1】恐惧慌张。《三国志·魏志·夏侯惇传》:“持質者惶遽叩頭曰:‘我但欲資用去耳!’”《楚辞·刘向<九叹·思古>》“俇俇而南行兮”{汉}{王逸}注:“俇俇﹐惶遽之貌。”《资治通鉴·唐肃宗至德元年》:“癸巳﹐{國忠}集百官於朝堂﹐惶懅流涕﹐問以策略﹐皆唯唯不對。”{清}{和邦额}《夜谭随录·霍筠》:“誠不料被迫至此﹐不勝惶遽。”
惶憒-汉语大词典
惶憒
【1】惊慌昏愦。《三国志·吴志·孙晧传》:“三月丙寅﹐殿中親近數百人﹐叩頭請{晧}殺{岑昬}﹐{晧}惶憒從之。”
惶沮-汉语大词典
惶沮
【1】恐惧沮丧。《新唐书·忠义传上·吕子臧》:“乘賊新敗﹐上下惶沮﹐一戰可禽。”
惶怯-汉语大词典
惶怯
【1】惶恐畏缩。《医宗金鉴·张仲景<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滿瘀血病>》“病人面無血色”注:“人有恐怖﹐則面色脱白﹐其狀驚駭;人有愧心﹐乍白乍紅﹐其狀惶怯。”
惶汗-汉语大词典
惶汗
【1】恐惧汗下。《太平广记》卷二九八引{唐}{戴孚}《广异记·李播》:“〔{李播}〕謂{仁軌}曰:‘府君薄怪相公不拜……’{仁軌}惶汗久之。”《明史·陈性善传》:“帝威嚴﹐見者多惴恐﹐至惶汗不成一字。”{清}{周亮工}《又与高康生书》:“每展畫册﹐見{蔚老}以性命應我﹐使人惶汗。”
惶惶-汉语大词典
惶惶
【1】恐惧不安貌。{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對曰:‘戰戰惶惶﹐汗出如漿。’”{清}{曾国藩}《母弟温甫哀词》:“人心惶惶﹐訛言一夕數驚。”{郭沫若}《洪波曲》第九章一:“我三天不上办公厅﹐弄得厅里有点人心惶惶起来。”{唐}{柳宗元}《与杨诲之第二书》:“至{永州}七年矣﹐蚤夜惶惶﹐追思咎過。”【2】匆遽。{宋}{欧阳修}《记旧本韩文後》:“{孔}{孟}惶惶於一時﹐而師法於千萬世。”{鲁迅}《集外集·关于<关于红笑>》:“同一著作有几种译本﹐又何必如此惶惶上诉。”
惶慚-汉语大词典
惶慚
【1】惶恐羞惭。{宋}{范正敏}《遯斋闲览·安石遇人谈文》:“有一客徐謂曰:‘爾知書乎?’公但唯唯。復問‘君何姓?’拱手而答曰:‘{安石}姓{王}。’衆賓惶慚﹐遽謝而退。”
惶懅-汉语大词典
惶懅
【1】见“惶遽”。
惶窘-汉语大词典
惶窘
【1】惶恐窘迫。《周书·晋荡公护传》:“城中不意兵至﹐惶窘失圖。”{鲁迅}《集外集·记“杨树达”君的袭来》:“女工很惶窘了﹐但终于很怕地回答:‘没有。’”《後汉书·邓骘传》:“終不敢横受爵土﹐以增罪累。惶窘征營﹐昧死陳。”
惶然-汉语大词典
惶然
【1】恐惧不安貌。{宋}{苏洵}《上欧阳内翰书》之一:“方其始也﹐入其中而惶然。”{王统照}《号声》:“老举人惶然了!他不知是甚么‘出卖’﹐上下嘴唇一开一合﹐却说不出半个字来。”{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词讼》:“彼之情已惶然不能自掩矣。”
惶越-汉语大词典
惶越
【1】犹惶恐。{宋}{王安石}《上蒋侍郎书》:“言質意直﹐干浼英聽﹐無任惶越之至。”{唐}{李德裕}《进上尊号玉册文状》:“謹以撰訖﹐謹連進上。不任榮忭惶越之至。”
惶恐灘-汉语大词典
惶恐灘
【1】滩名。{赣江}十八滩之一。在今{江西省}{万安县}境内。{宋}{苏轼}《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诗:“七千里外二毛人﹐十八灘頭一葉身;山憶{喜歡}勞遠夢﹐地名{惶恐}泣孤臣。”{宋}{文天祥}《过零丁洋》诗:“{惶恐灘}頭説惶恐﹐{零丁洋}裏歎零丁。”
惶迫-汉语大词典
惶迫
【1】惶恐着急。《後汉书·朱晖传》:“昆弟賓客皆惶迫﹐伏地莫敢動。”《新五代史·南汉世家·刘鋹》:“二月﹐師度{馬逕}﹐{鋹}遣其右僕射{蕭漼}奉表降。{漼}行﹐{鋹}惶迫﹐復令整兵拒命。”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保路运动》:“披瀝上陳﹐惶迫待命。”
惶惋-汉语大词典
惶惋
【1】惶惑惋惜。{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七:“主帥大怒﹐令緣門入。從人窺門内﹐見大小械百餘﹐出門還説如此。帥大惶惋。”
惶惑-汉语大词典
惶惑
【1】疑惧;疑惑。{汉}{刘向}《九叹·思古》:“閔先嗣之中絶兮﹐心惶惑而自悲。”{巴金}《秋》二二:“{周伯涛}站在房里惶惑地往四面看﹐不知道应该怎样做才好。”{明}{张居正}《答贾春宇计俺酋死言边事》:“今日之事﹐惟當鎮静處之﹐隨機應之﹐勿過爲張皇﹐輕意舉動﹐致令衆情惶惑﹐興起事端也。”{唐}{白行简}《李娃传》:“生惶惑發狂﹐罔至所措。”【2】犹蛊惑。《元典章新集·刑部·杂禁》:“其廟祝師巫之徒﹐或呼太保﹐或呼總管﹐妄自尊大﹐稱爲生神﹐惶惑民衆。”《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预备立宪之满州》:“彼自居于政黨者﹐方且執‘立憲宜以要求’之讆言﹐惶惑群衆。”
惶惶不安-汉语大词典
惶惶不安
【1】心中惊慌害怕,十分不安。{张抗抗}《夏》:“我心里忽然闪过一点什么﹐不由惶惶不安起来。”《三国演义》第三回:“{董卓}屯兵城外﹐每日帶鐵甲馬軍入城﹐横行街市﹐百姓惶惶不安。”
惶慄-汉语大词典
惶慄
亦作“[惶栗]”【1】恐惧。{唐}{康骈}《剧谈录·田膨郎》:“内官惶慄謝罪。”{柔石}《夜底怪眼》:“{莱托娜}用同一种深黑色葬衣﹐没界限地披着城内城外--披在怒号不平的海潮上﹐也披上人心惶栗而不敢做声的宝城。”
惶亂-汉语大词典
惶亂
【1】惊慌失措。{艾青}《北方》诗:“只有那结成大队的雁群﹐惶乱的雁群﹐击着黑色的翅膀﹐叫出它们的不安与悲苦。”{陆文夫}《献身》:“{唐琳}惶乱了﹐结婚二十一年﹐她第一次看见{卢一民}掉眼泪。”{清}{倦圃野老}《庚癸纪略》:“後港{飲馬橋}一帶﹐盡貼封條佔據﹐居民一時惶亂。”
惶急-汉语大词典
惶急
【1】惊慌。《战国策·燕策三》:“〔{秦王}〕方急時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軻}逐{秦王}﹐而卒惶急無以擊{軻}﹐而乃以手共搏之。”《後汉书·樊宏传》:“會{漢}兵日盛﹐{湖陽}惶急﹐未敢殺之﹐遂得免脱。”{叶圣陶}《绿衣》:“这个时候﹐惶急而希望的神情﹐突然表现在伊的脸上。”{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四:“夫人惶急而告{高某}。”
惶駭-汉语大词典
惶駭
亦作“[惶駴]”【1】惊骇。《明史·忠义传四·李中正》:“驟聞賊至﹐吏民惶駴﹐知縣{金會嘉}棄城遁。”《旧唐书·高仙芝传》:“俄而賊騎繼至﹐諸軍惶駭﹐棄甲而走﹐無復隊伍。”{鲁迅}《故事新编·铸剑》:“‘你怎么认识我?……’他极其惶骇地问。”《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植}益内不自安”{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典略》:“至如{脩}者﹐聽采風聲﹐仰德不暇﹐目周章於省覽﹐何惶駭於高視哉。”
惶愕-汉语大词典
惶愕
【1】惊恐。{清}{曾国藩}《陈岱云妻易安人墓志铭》:“六月丙戌﹐乃割臂和藥以進。當是時﹐安人之母弟{易光蕙}及{陳君}之友三數人者皆在﹐惶愕不知所爲。”
惶恐-汉语大词典
惶恐
【1】惭愧﹑难为情。《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那{李員外}也自知惶恐﹐不去叫他。”{元}{李行道}《灰阑记》第一折:“説也惶恐﹐因爲貧難﹐無以度日﹐要尋我妹子討些盤纏使用。”《三国演义》第六回:“{術}惶恐無言﹐命斬進讒之人﹐以謝{孫堅}。”{郭沫若}《洪波曲》第二章四:“我是尽量地领教了各方面的朋友们的意见﹐使我感觉着有点惶恐的。”【2】表示谦恭的用语。《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庚子﹐定太子見三師儀:……其與三師書﹐前後稱名‘惶恐’。”{宋}{曾巩}《答孙都官书》:“盛編尚且借觀﹐而先以此謝。惶恐﹐惶恐。不宣。”{宋}{苏轼}《与人书》之二:“辱示長箋﹐詞旨過重﹐適少冗迫﹐來使不敢久稽﹐未及占詞爲答﹐想知照未甚訝也。惶恐﹐惶恐!”【3】恐惧,惊慌。《史记·万石张叔列传》:“{建}爲郎中令﹐書奏事﹐事下﹐{建}讀之﹐曰:‘誤書!馬者與尾當五﹐今乃四﹐不足一。上譴死矣!’甚惶恐。”《北史·长孙俭传》:“客人惶恐不敢仰視。”{沙汀}《凶手》:“当那青年走近他时﹐一种惶恐的颤栗﹐便又立刻通过他全身了。”
惶悔-汉语大词典
惶悔
【1】惶恐悔恨。{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天宫》:“向覿面不識仙人﹐實所惶悔﹐如容自贖﹐願收爲没齒不二之臣。”
惶顧-汉语大词典
惶顧
【1】张惶地四处顾盼。{宋}{欧阳修}《尚书都官员外郎欧阳公墓志铭》:“食訖﹐悉勞而還于獄﹐獨留一人于庭。留者色動惶顧。”{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莲花公主》:“方晝寢﹐見一褐衣人立榻前﹐逡巡惶顧﹐似欲有言。”
惶愧-汉语大词典
惶愧
【1】惶恐羞愧。《资治通鉴·汉文帝元年》:“又問:‘一歲錢穀入幾何?’{勃}({周勃})又謝不知﹐惶愧﹐汗出沾背。”《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元來恩相因某之故﹐累及罷官﹐某反苟顔竊禄於此﹐深切惶愧!”{叶圣陶}《风潮》:“他的脸还是红着……显得他正在惶愧呢。”
惶懼-汉语大词典
惶懼
【1】恐惧,惊慌。{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七·贤妾》:“盜入其居﹐夫婦惶懼﹐不知所爲。”《汉书·杜周传》:“{敞}惶懼﹐移病﹐以語{延年}。”{叶圣陶}《隔膜·恐怖的夜》:“我看见了弟弟比两年前高大了些的形体﹐听见了弟弟亲爱的呼声﹐紧张的惶惧已宽弛了好些。”《北齐书·司马子如传》:“稍不合意﹐便令武士頓曳﹐白刃臨項。士庶惶懼﹐不知所爲。”
惶惕-汉语大词典
惶惕
【1】惶恐戒惧。{唐}{柳宗元}《上广州赵宗儒尚书陈情启》:“伏念{宗元}初授御史之日﹐尚書與{杜司空}先賜臨顧﹐光耀里閭﹐下情至今尚增惶惕。”{唐}{黄滔}《答陈磻隐论诗书》:“乃惶惕銘戴之無窮﹐伏惟察而憐之。”
惶栗-汉语大词典
惶栗
【1】见“惶慄”。
惶促-汉语大词典
惶促
【1】惶恐拘谨。《後汉书·郑兴传》:“今陛下高明而羣臣惶促﹐宜留恩柔剋之政﹐垂意《洪範》之法﹐博採廣謀﹐納羣下之策。”
惶悚-汉语大词典
惶悚
【1】惶恐。{宋}{苏轼}《与子安兄书》之五:“往蒙示先伯父事迹﹐但有感涕﹐專在卑懷。重承誨諭﹐惶悚之至。”{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章:“{杨嗣昌}跪在地上﹐感激流泪说:‘微臣每一念及﹐惶悚万分。’”《明史·忠义传七·许琰》:“{琰}率諸生責以大義﹐御史惶悚謝罪去。”{南朝} {宋}{鲍照}《谢假启》之二:“執啟涕結﹐伏追惶悚。”
惶懹-汉语大词典
惶懹
【1】忧惧。{唐}{元结}《引极·思元极》:“思不從兮空自傷﹐心慅兮意惶懹。”
惶畏-汉语大词典
惶畏
【1】惶恐敬畏。{汉}{应劭}《风俗通·十反·蜀郡太守熲川刘胜》:“明府在九重之内﹐臣吏惶畏天威﹐莫敢盡情。”
惶悸-汉语大词典
惶悸
【1】惊恐。{唐}{韩愈}《顺宗实录五》:“聞人行聲﹐輒惶悸失色﹐以致敗死。”{汉}{王逸}《九思·悼乱》:“惶悸兮失氣﹐踴躍兮距跳。”{清}{方苞}《圣主亲征漠北颂》:“惟時在廷﹐小大惶悸﹐交章請留﹐至於再四。”
愧惶-汉语大词典
愧惶
【1】羞惭不安。{宋}{张世南}《游宦纪闻》卷六:“特貺千金之幣﹐禮當拜受﹐心則愧惶。”{陆诒}《慰问石牌外围守军》:“愈走到前线﹐我们愈感到愧惶!”
愴惶-汉语大词典
愴惶
【1】伤心惶恐。{清}{朱仕琇}《兰陔爱日图记》:“愴惶於心﹐不能自安。”{李广田}《哀念朱自清先生》:“而且看了小孩们那种怆惶悲戚的神情﹐自己竟无言地落下泪来。”【2】犹仓皇。匆忙;慌张。{骆宾基}《寂寞》一:“我的手在这瞬间伸出去﹐这时我心里还明白﹐手是在怆惶的抓扑什么。”{宋}{陶穀}《清异录·巧先生》:“{蕭雲}常博奕大北﹐夜開庫私取錢幣﹐愴惶失鎖所在。”《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馮相}愴惶﹐欲避無計。”
憂惶-汉语大词典
憂惶
亦作“[憂皇]”【1】忧愁惶恐。《後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今數遭變異﹐穀價數倍﹐憂惶晝夜﹐不安坐卧。”{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黎氏》:“{謝}亦憂皇﹐請與逃竄。”{清}{曾国藩}《翰林院侍读学士丁君墓志铭》:“或體中不適﹐則憂皇如不終日。”《水浒传》第一〇七回:“蓋因山險水急﹐難以對陣﹐急切不能打透關隘﹐正在憂惶之際﹐幸得恩相到此。”{唐}{韩愈}《潮州刺史谢上表》:“臣少多病﹐年纔五十﹐髮白齒落﹐理不長久﹐加以罪犯至重﹐所處又極遠惡﹐憂惶慚悸﹐死亡無日。”
慚惶-汉语大词典
慚惶
亦作“[慚皇]”【1】羞愧惶恐。{宋}{谢翱}《送袁太初归剡原袁来杭宿传法寺》诗:“出門擇語歸計餐﹐顧忌慚皇無不有。”{明}{沈德符}《野獲编·内阁三·宰相对联》:“先是﹐{華亭公}罷相歸﹐其堂聯云:‘庭訓尚存﹐老去敢忘佩服;國恩未報﹐歸來猶抱慚惶。’”{南朝}{梁简文帝}《答徐摛书》:“竟不能黜邪進善﹐少助國章﹐獻可替否﹐仰裨聖政﹐以此慚惶﹐無忘夕惕。”{鲁迅}《热风·估<学衡>》:“倘使字句未通的人也算是国粹的知己﹐则国粹更要惭惶煞人!”
慞惶-汉语大词典
慞惶
亦作“[慞偟]”【1】忙乱,慌张。{清}{和邦额}《夜谭随录·邱生》:“勿慞惶﹐且將此貼户上﹐令老魅來﹐不得入。”《法苑珠林》卷十:“我昔曾聞有大商主子名曰{憶耳}﹐入海採寳﹐既得迴還﹐與伴别宿﹐失伴慞惶。”{晋}{潘岳}《哀永逝文》:“嫂姪兮慞惶﹐慈姑兮垂矜。”{明}{梁辰鱼}《浣纱记·谏父》:“臣聞章者﹐戰不勝走慞偟也。”
慘惶-汉语大词典
慘惶
【1】悲伤惊恐。《儿女英雄传》第十二回:“今又見他如此舉動﹐滿面慘惶﹐更加不忍。”
章惶-汉语大词典
章惶
【1】仓皇;慌张。《晋书·后妃传下·康献褚皇后》:“今社稷危急﹐兆庶懸命﹐臣等章惶。”《旧唐书·裴度传》:“料得此詔﹐必章惶失計。”
窘惶-汉语大词典
窘惶
【1】急迫恐慌。{汉}{王粲}《大暑赋》:“體煩茹以於悒﹐心憤悶而窘惶。”
疏惶-汉语大词典
疏惶
亦作“[疎惶]”【1】犹言惶恐不安。《再生缘》第二二回:“伯母今朝何出此?反教小侄意疎惶。”
蒼惶-汉语大词典
蒼惶
【1】匆忙; 惊慌。{宋}{范仲淹}《送河东提刑张太博》诗:“蒼惶被矢石﹐遁走無逡巡。”{唐}{杜甫}《送郑虔贬台州司户》诗:“蒼惶已就長途往﹐邂逅無端出餞遲。”《金史·循吏传·赵重福》:“前舟中忽有蒼惶失措者﹐執之果{泉}也。”
翹惶-汉语大词典
翹惶
【1】谓惶悚不安地盼望。《陈书·高祖纪下》:“朕東西退讓﹐拜手陳辭﹐避{舜}子於{箕山}之陽﹐求{支伯}於{滄洲}之野﹐而公卿敦逼﹐率土翹惶﹐天命難稽﹐遂享嘉祚。”
迴惶-汉语大词典
迴惶
【1】眩惑而恐惧。《敦煌变文集·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長者聞語意以悲﹐心裏迴惶出語遲。”《敦煌变文集·欢喜国王缘》:“説了夫人及大王﹐兩情相顧又迴惶。”
迷惶-汉语大词典
迷惶
【1】迷惑惶恐。{茅盾}《青年苦闷的分析》:“你为此审慎﹐为此迷惶﹐为此而痛感生命之力无从发泄﹐而感苦闷。”{晋}{郭璞}《山海经图赞·神泰逢》:“天氣是動﹐{孔甲}迷惶。”{茅盾}《子夜》十二:“靠在藤椅背上的{吴少奶奶}仰脸迷惶地望着天空的星。”
遽惶-汉语大词典
遽惶
【1】惶遽,惊慌。《楚辞·九辩》“悼余生之不時兮﹐逢此世之俇攘”{汉}{王逸}注:“卒遇譖讒﹐而遽惶也。”
誠惶-汉语大词典
誠惶
【1】见“誠惶誠恐”。
誠惶誠恐-汉语大词典
誠惶誠恐
【1】封建时代奏章中的套话。表示惶恐不安。《後汉书·杜诗传》:“{詩}自以無勞﹐不安久居大郡﹐求欲降避功臣﹐乃上疏曰:‘……牧養不稱﹐奉職無効﹐久竊禄位﹐令功臣懷愠﹐誠惶誠恐。’”{宋}{王安石}《辞同修起居注状》之六:“臣誠惶誠恐﹐震怖不知所出。”{明}{高明}《琵琶记·丹陛陈情》:“干凟天威﹐臣謹誠惶誠恐﹐稽首頓首。”亦省作“[誠惶]”。{南朝} {梁}{任昉}《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謹奉表以聞﹐臣{雲}誠惶以下。”【2】今泛用以形容小心谨慎以至于害怕不安的样子。{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国民党很怕批评﹐每次开参政会就诚惶诚恐。”{林淡秋}《马逢伯》:“当他轻飘飘地跟着专差冲出小客栈的大门﹐诚惶诚恐地踏进省政府的大门时﹐他发觉自己手里还捏着一双筷子。”{古华}《芙蓉镇》第三章六:“是禍﹐是福?她诚惶诚恐。”
詹惶-汉语大词典
詹惶
【1】惶恐。{宋}{梅尧臣}《泊寿春龙潭上夜半黑风破一舟》诗:“詹惶俟天明﹐頃刻抵歲遐。”{朱东润}补注:“‘詹惶’疑當作‘憺惶’。《漢書·李廣傳》‘威稜憺乎鄰國’注引{蘇林}‘{陳留}人語﹐恐言憺之。’憺惶猶言恐惶。”
震惶-汉语大词典
震惶
亦作“[震遑]”【1】震惊﹐惊惶。《三国志·吴志·孙坚传》“郡中震慄﹐無求不獲”{裴松之}注引{晋}{胡冲}《吴历》:“初{堅}至{南陽}﹐{咨}既不給軍糧﹐又不肯見{堅}。{堅}欲進兵﹐恐有後患﹐乃詐得急疾﹐舉軍震惶﹐迎呼巫醫﹐禱祀山川。”{晋}{潘岳}《马汧督诔》:“聖朝西顧﹐{關}右震惶。”{宋}{范仲淹}《除枢密副使召赴阙陈让第五状》:“夙夜震遑﹐若無所措。”
馳惶-汉语大词典
馳惶
【1】书信用语。表示自己惶恐不安。{{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三六回:“窃{元洪}屡觐钧颜﹐仰承优遇……驰惶靡措﹐诚服无涯。”{南朝} {陈}{徐陵}《在北齐与杨仆射书》:“天道窮剥﹐鍾亂本朝﹐情計馳惶﹐公私哽懼。”
駭惶-汉语大词典
駭惶
【1】惊惶;惊畏。{张素}《题亚子分湖旧隐图》诗:“湖山儻見之﹐亦復爲駭惶。”{汉}{马融}《围棋赋》:“横行陣亂兮﹐敵心駭惶。”
驚惶無措-汉语大词典
驚惶無措
同“[驚惶失措]”【1】《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許武}當時未曾開談﹐先流下淚來。嚇得衆人驚惶無措。”《说唐》第九回:“當時{羅元帥}嚇得面如土色﹐衆官將目瞪口呆﹐{叔寶}驚惶無措。”《红楼梦》第一一六回:“正走時﹐只見一人手提寶劍﹐迎面攔住﹐説:‘那裏走!’嚇得{寶玉}驚惶無措。”
驚惶-汉语大词典
驚惶
亦作“[驚皇]”【1】震惊惶恐;惊慌。《宣和遗事》後集:“帝終日下拜﹐又飲食不進﹐驚皇不安。”{唐}{韩愈}《为裴相公让官表》:“承命驚惶﹐魂爽飛越。”《吕氏春秋·明理》:“有豕生狗。國有此物﹐其主不知驚惶亟革﹐上帝降禍﹐凶災必亟。”{清}{吴伟业}《遇南厢园叟感赋八十韵》:“從頭訴兵火﹐眼見尤悲愴。大軍從北來﹐百姓聞驚惶。”{冰心}《南归》:“{藻}站在床前﹐眼光中露出无限的惊惶:‘你又病了?’”
驚惶失措-汉语大词典
驚惶失措
【1】因惊慌而举止失常,不知所措。{吴晗}《灯下集·谈曹操》:“{曹操}死﹐{青州}军惊惶失措﹐以为天下又要大乱了。”《北齐书·元暉业传》:“{孝友}臨刑﹐驚惶失措﹐{暉業}神色自若。”{清}{和邦额}《夜谭随录·韩生》:“家唯孀母並一姊﹐聞之﹐驚惶失措﹐急至閣﹐撫尸大慟。”
驚惶失色-汉语大词典
驚惶失色
【1】惊慌惶恐得失了常态。{元}{孔齐}《至正直记·罗太无高节》:“司徒稱名大呼﹐以首觸扃。從官偕至者﹐動以百騎﹐驚惶失色。”亦作“[驚慌失色]”。《三侠五义》第七三回:“看見開門﹐以爲惡奴前來陷害﹐不由的驚慌失色。”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