愠(慍)是什么意思
愠色-古语词今用词典
愠色yùnsè
怨恨、怨怒的神色。孔子的学生子张问孔子:“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楚国的宰相子文三次当令尹,未见他有高兴的神色;三次被罢免,也未见他有怨恨的神色。)不仅如此,当新令尹接替他时,他还把自己作令尹时的旧政全部告诉接替他的人。你看这人如何呀?孔子说:可算得上忠了。子张又问:算得上仁人吗?孔子委婉地说:就这件事而言,他堪称为忠,至于问他这个人,我不了解,怎么敢断然说他为仁人呢?(《论语·公冶长》)
今沿用本义。
《小小说两篇》:“刘干事面带愠色,嘟嚷说:‘趁早甭买,买了也不顶用!,”
面有愠色-实用委婉语词典
面有愠色
婉指脸面上表现出不高兴,有怒容。
愠-孙子兵法词典
愠yùn
【释义】:
怨恨;忿怒。《火攻篇》:“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张预注:“因忿而战,罕有不败。”
愠 怒 忿 愤-简明古汉语同义词词典
愠 怒 忿 愤
[愠yùn 怒nù 忿fèn 愤fèn]
同 生气,怨恨。
异 【愠】 一般指心里怨恨,暗暗生气,程度比“怒”要轻。《论语·学而》:“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诗·邶风·柏舟》:“忧心悄悄,愠于群小。”
【怒】 气得脸变颜色,程度较“愠”要重。《诗·卫风·氓》:“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将:请)《淮南子·天文训》:“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触:撞击。不周:山名。维:绳。绝:断)成语有“勃然大怒”、“怒发冲冠”。
【忿】 是“愤怒”、“生气”、“怨恨”,与“怒”义近。《孙子兵法·谋攻》:“不胜其忿”。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为强豪所忿”。(忿:怨恨)
【愤】 本作“烦闷”讲。《后汉书·王符传》:“志意蕴愤”。(心中愤闷)后来,“愤”与“怒”等的意义才逐渐接近。王充《论衡·死伪》:“田蚡独然者,心负愤恨,病乱妄见也。”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三书》:“盖国家之大耻而天下之公愤也”。(愤:愤怒)
辨 “愠”、“怒”、“忿”在先秦时,都有“生气”、“怨恨”的意思,但“愠”一般是指在内心暗自生气,“怒”、“忿”是从内心到外表都明显地表现出来,所以“大怒”、“怒责”不能说成“大愠”、“愠责”。“愤”与“愠”、“怒”、“忿”的差别很大,“发愤”跟“发怒”的意义全不相干,如《楚辞·九章·惜诵》:“发愤以抒情”,是指发泄心中的不平。《论语·述而》:“发愤忘食”,是说因激愤而决心努力。到汉代以后,“愤”才逐渐与“怒”等变成同义词。
喜色 愠色-反义词应用词典
喜色 愠色
喜色 xǐsè 愠色 yùnsè
【喜色】名词。欢喜的神色。
〔例句〕
1.一见是老首长,张主任一脸喜色地赶忙迎上前去。
2.王书记面带喜色快步走上台,说:“报告大家一个好消息……”。
【愠色】名词。恼怒的神色。
〔例句〕
1.看着父亲那一脸的愠色,我的心里真紧张。
2.他掩饰不住心中的愤怒,古铜色的脸膛布满愠色。
愠-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愠yǔn
郁结。《孔子家语·辩乐》:“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兮。”
另见yùn。
【愠愤】积愤。柳宗元《吊屈原文》:“哀余衷之坎坎兮,独~而增伤。”
【愠】(—lǔn)心有所郁结而不善于表达。《楚辞·九章·哀郢》:“憎~之修美兮,好夫人之忼慨。”(夫人:指那些小人。)
愠-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愠yùn
恼怒。《诗经·邶风·柏舟》:“忧心悄悄,~于群小。”《论语·学而》:“人不知而不~,不亦君子乎?”
另见yǔn。
【愠怒】恼怒。《史记·李将军列传》:“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意甚~而就部。”
【愠色】恼怒的脸色。《论语·公冶长》:“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司马迁《报任安书》:“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
愠-现代汉语大词典
愠yùn
【释义】:
恼怒;怨恨。如:愠怒;愠色。
愠色-现代汉语大词典
愠色yùn sè
【释义】:
怨怒的神色。如:面有愠色。
愠恼-现代汉语大词典
愠恼yùn nǎo
【释义】:
恼怒。如:这些言论刺中了他的痛处,使他十分愠恼。
愠怒-现代汉语大词典
愠怒yùn nù
【释义】:
恼怒。如:他无意中听见别人对自己的议论,不由得十分愠怒。
愠容-现代汉语大词典
愠容yùn róng
【释义】:
愤怒的神色。如:面带愠容。
無愠-汉语大词典
無愠
【1】不气愤;不怨恨。{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殷覬}〕意色蕭然﹐遠同{鬭生}之無愠。”{南朝} {梁}{何逊}《哭吴兴柳恽》诗:“遠識内無愠﹐深衷外有規。”{宋}{刘克庄}《题小室》诗之一:“{士師}何止三無愠﹐{中散}居然七不堪。”
忿愠-汉语大词典
忿愠
【1】忿怒。{宋}{洪迈}《夷坚丁志·王立■鸭》:“{史}入戲之曰:‘外人説汝是鬼﹐如何?’媪曰:‘六十歲老婢﹐真合作鬼。’雖極忿愠﹐而了無懼容。”
愠-汉语大词典
愠
《廣韻》於問切,去問,影。【1】含怒;怨恨。《诗·邶风·柏舟》:“憂心悄悄,愠于羣小。”{毛}传:“愠,怒也。”《论语·学而》:“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後汉书·冯衍传下》:“憤{馮亭}之不遂兮,愠{去疾}之遭惑。”{李贤}注:“愠,怨也。”{唐}{柳宗元}《梓人传》:“其不勝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清}{李伯元}《南亭笔记》卷九:“{文忠}大笑,不之愠也。”【2】羞,害羞。{元}{关汉卿}《金线池》第三折:“引得些鴛鴦兒交頸和鳴,忽的見了,愠的面赤,兜的心疼。”
愠-汉语大词典
愠
《集韻》委隕切,上隱,影。【1】郁结。《孔子家语·辩乐》:“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愠愠-汉语大词典
愠愠
【1】忧郁不舒貌。《素问·玉机真藏论》:“太過則令人逆氣而背病﹐愠愠然。”{張隐庵}集注:“愠愠﹐憂鬱不舒之貌。”
愠色-汉语大词典
愠色
【1】怨怒的神色。《论语·公冶长》:“令尹{子文}﹐三仕爲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愠色。”{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草創未就﹐會遭此禍﹐惜其不成﹐是以就極刑﹐而無愠色。”《西湖佳话·白堤政迹》:“是時宰相無力﹐没人解救﹐遂謫遷爲{杭州}刺史。{樂天}聞報﹐畧無愠色。”
愠容-汉语大词典
愠容
【1】愤怒的神色。《列子·黄帝》:“既而狎侮欺詒﹐攩挨抌﹐亡所不爲﹐{商丘開}常無愠容。”
愠怍-汉语大词典
愠怍
【1】犹愠怒。{唐}{权德舆}《秦徵君校书与刘随州唱和诗序》:“儒有{秦公}{緒}者……七年春﹐始與予遇於{南徐}﹐白頭初命﹐色無愠怍。”
愠懟-汉语大词典
愠懟
【1】恼怒怨恨。《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二十一年》:“〔{慕容寳}〕立妃{段氏}爲皇后﹐{策}爲皇太子﹐{會}{盛}皆進爵爲王。{策}年十一﹐素憃弱﹐{會}聞之﹐心愠懟。”
愠羝-汉语大词典
愠羝
【1】人体腋下恶臭。俗称狐臭。{唐}{崔令钦}《教坊记》:“{范漢}女大娘子﹐亦是竿木家。{開元}二十一年出内﹐有姿媚﹐而微愠羝。”{明}{陶宗仪}《辍耕录·愠羝》:“愠羝﹐謂腋氣也。”
愠惀-汉语大词典
愠惀
【1】心有所蕴积而不善表达。《楚辞·九章·哀郢》:“憎愠惀之修美兮﹐好夫人之忼慨。”{洪兴祖}补注:“愠﹐紆粉切﹐心所愠積也。惀﹐力允切﹐思求曉知謂之惀。”
愠憤-汉语大词典
愠憤
【1】犹积愤。{唐}{柳宗元}《吊屈原文》:“哀余衷之坎坎兮﹐獨愠憤而增傷。”愠﹐一本作“藴”。
愠恚-汉语大词典
愠恚
【1】怨恨恼怒。{汉}{王充}《论衡·寒温》:“怒者愠恚﹐愠恚誅殺﹐陰道肅殺﹐陰氣寒﹐故寒氣應之。”
愠惡-汉语大词典
愠惡
【1】怨恶。《管子·轻重戊》:“民無愠惡不服﹐而天下化之。”
愠怒-汉语大词典
愠怒
【1】恼怒。《史记·李将军列传》:“{廣}不謝大將軍而起行﹐意甚愠怒而就部。”{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青凤》:“生隱躡蓮鉤﹐女急斂足﹐亦無愠怒。”
憂愠-汉语大词典
憂愠
【1】忧郁恼怒。{宋}{苏轼}《人日猎城南得鸟字》诗:“兒童笑使君﹐憂愠長悄悄。”《汉书·谷永传》:“慰釋皇太后之憂愠﹐解謝上帝之譴怒。”{唐}{杜牧}《雪中书怀》诗:“憤悱欲誰語﹐憂愠不能持。”
憤愠-汉语大词典
憤愠
【1】怨恨;愤怒。{南朝} {宋}{谢惠连}《豫章行》:“如何阻行止﹐憤愠結心胸。”{元}{刘祁}《归潜志》卷七:“其人憤愠叫號﹐交愬於臺省。”
解愠-汉语大词典
解愠
【1】消除怨怒。语出《孔子家语·辩乐解》:“昔者{舜}彈五絃之琴,造《南風》之詩,其詩曰:‘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唐}{张九龄}《恩赐乐游园宴应制》诗:“晞陽人似露﹐解愠物從風。”{清}{袁枚}《答某明府书》:“足下解愠處甚多﹐其速往可也。”{{何启}{胡礼恒}}《新政论议》:“公平布則郅治可期﹐有阜財解愠之風﹐無敢怒難言之隱也。”
阜財解愠-汉语大词典
阜財解愠
【1】语出《孔子家语·辩乐解》﹕“昔者{舜}彈五絃之琴﹐造《南風》之詩﹐其詩曰﹕‘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后因以“阜財解愠”为民安物阜﹐天下大治之典。{{何启}{胡礼垣}}《新政论议》:“公平布則郅治可期﹐有阜財解愠之風﹐無敢怒難言之隱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