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一个集成语、谚语、俗语、俚语、俏皮话、歇后语分享学习网站,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好学之士,齐心合力,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仗

仗(仗)是什么意思

  • 败仗←→胜仗-反义词词典

    败仗←→胜仗bàizhàng-shèngzhàng

    【词性】:名

    败仗:失利的战斗或战役。

    胜仗:获胜的战斗或战役。

    【例】 《水浒传》上宋江三打祝家庄,两次都因情况不明,方法不对,打了败仗。后来改变方法,从调查情形入手,于是熟悉了盘陀路,拆散了李家庄、扈家庄和祝家庄的联盟,并且布置了藏在敌人营盘里的伏兵,用了和外国故事中所说木马计相象的方法,第三次就打了胜仗。(毛泽东:《矛盾论》)

  • 休战←→开战 开仗-反义词词典

    休战←→开战 开仗xiūzhàn-kāizhàn kāizhàng

    【词性】:动

    休战:交战双方签订协定,暂时停止军事行动。

    开战:打起仗来。

    开仗:开战。

    【例】 日本投降后,国共谈判可分为三个阶段来说:从去年八月二十五日党中央发表宣言、毛泽东同志去重庆直到年底,这是第一个阶段;第二阶段从政协到六月休战;第三阶段从七月大打到现在。(周总理:《一年来的谈判及前途》) 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毛泽东:《清平乐蒋桂战争》) 由于双方矛盾相当尖锐,粤军终于向桂军开仗了。

  • 败仗-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败仗bàizhàng

    失利的战役或战斗——胜仗(打了~要总结经验,打了败仗也需要总结教训。)

  • 仗势欺人-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仗势欺人zhàngshìqīrén

    倚仗某种权势欺侮别人——锄强扶弱(仗势欺人者为小人,~者为豪杰。)

  • 仗义疏财-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仗义疏财zhàngyìshūcái

    讲义气,轻视钱财,多指拿出钱来帮助有困难的人——锱铢必计(~虽不可取,但对“仗义疏财”也要具体分析。)

  • 仰仗-实用委婉语词典

    仰仗

    用于请求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关照自己,或为他人请托的祈使语。“仗”,即依仗、依靠。

  • 放炮仗-实用委婉语词典

    放炮仗

    婉指发火。像爆竹冲天。喻指。

  • 寒蝉仗马-实用委婉语词典

    寒蝉仗马

    婉指因求保住自己的地位俸禄,得过且过,遇事噤若寒蝉,不敢说话。也作“仗马寒蝉”。

  • 叨仗-敬谦语小词典

    叨仗tāozhàng

    谦辞。仗:凭借,依仗。用来表示自己依仗对方才得以成事。《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七:“向都司道;‘尊姬已如何了?’汪秀才道:‘叨仗尊庇,已在舟中了。’”

  • 为民请命 倚官仗势-反义词应用词典

    为民请命 倚官仗势

    为民请命 wèimínqǐngmìng

    倚官仗势 yǐguānzhàngshì

    【为民请命】为老百姓申诉痛苦。

    〔例句〕

    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

    【倚官仗势】凭借官位或势力(为非作歹)。

    〔例句〕

    1.我不会倚官仗势,背地里给人小鞋儿穿。

    2.封建社会,地主老财倚官仗势,横行乡里,老百姓能惹得起他们吗?

    〔应用例句〕

    张秀才看不惯胡老财倚官仗势,欺压百姓的做法,秉笔直书,为民请命,状告胡老财,结果惹了一身麻烦。

  • 仗-古文观止词典

    仗zhàng

    【词性】:动词

    凭借,依靠(1)。《袁州州学记》:一有不幸,尤当仗大节。——一旦发生动乱,更应当依仗高尚的节操。

  • 大阵仗-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大阵仗

    【释义】:

    大场面。《红楼梦》七:他生的腼腆,没见过大阵仗儿,婶子见了,没的生气。

  • 富贵必因奸巧得,功名全仗邓通成-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富贵必因奸巧得,功名全仗邓通成

    【释义】:

    功名:官职名位。也指科举得中。奸巧:奸诈,投机。邓通:西汉人,因皇上恩准可自铸铜钱,而成为巨富,后成为钱财的代名词。意谓金钱地位都由奸巧而取得,功名也都是依靠金钱买来。《金瓶梅词话》三〇:不消两日,把事情干得完备。有日雇头口起身,星夜回清河县来报喜。正是:富贵必因奸巧得,功名全仗邓通成。

  • 狗仗人势-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狗仗人势

    【释义】:

    骂人话。比喻坏人依仗官府或主子的权势欺压人。《红楼梦》七四:你就狗仗人势,天天作耗,在我们跟前逞脸。《兰花梦奇传》六:宝珠道:“柏忠,你这狗仗人势的奴才,可知罪吗?”

  • 胡萝卜就烧酒--仗个干脆-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胡萝卜就烧酒--仗个干脆

    【释义】:

    歇后语。意即干脆。《儿女英雄传》一九:及至鼓着气,冒着劲,横着心,要就那把雁翎宝刀上作个了当,这正是件迅雷不及掩耳的事情,说句外话,叫作“胡萝卜就烧酒--仗个干脆。”

  • 聋子放炮仗--散了-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聋子放炮仗--散了

    【释义】:

    歇后语。炮仗:爆竹。聋子点放爆竹,自己听不见声音,只看得见爆炸后“散了”的样子。比喻散伙。《红楼梦》五四:凤姐笑道:“外头已经四更,依我说,老祖宗也乏了,咱们也该聋子放炮仗--散了罢。”

  • 没投仰仗-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没投仰仗

    【释义】:

    本指没处投奔,没有依靠,借指情绪低落,没精打采的样子。《醒世姻缘传》二:那珍哥狂荡了一日回来,正要数东瓜,道茄子,讲说打围的故事,那晁大舍没投仰仗的不大做声。

  • 人仗衣帽-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人仗衣帽

    【释义】:

    人依仗服饰使自己精神焕发。指衣饰好坏对人的精神面貌影响极大。《三侠五义》一六:包公见他通身换了服色,真是人仗衣帽,却不似先前光景。又六〇:登时将九如打扮起来,真是人仗衣帽,更显他粉妆玉琢,齿白唇红。

  • 仗腰子的-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仗腰子的

    【释义】:

    指后台,靠山。《红楼梦》九:他是东街里璜大奶奶的侄儿,那是什么硬挣仗腰子的,也来吓我们。《孽海花》一九:你别靠着你主人,有一个什么官儿仗腰子的,就是斗大的红顶儿,只要给庄大人轻轻一拨,保管骨碌碌的滚下来。

  • 仗官托势-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仗官托势

    【释义】:

    依仗着官位高权势大,盛气凌人,逞凶无忌。也指依仗着后台官高势大而横行无忌,为所欲为。《何典》六:那男子并无怕惧,反喝道:“我公子在此陶情作乐,你是甚么野鬼?敢来闲多管!”活死人便知他是个仗官托势的花花公子了。

  • 仗着腰把子硬-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仗着腰把子硬

    【释义】:

    意谓依仗着靠山硬,有人支持。《官场现形记》二〇:藩台这话,一半是庄论,一半是戏言。他原仗着他自己腰把子硬,所以才敢如此。其余的官只有相对无言,不敢回答一语。

  • 爆仗脾气-汉语惯用语辞典

    爆仗脾气bào zhàng pí qi

    见“爆竹脾气”。

  • 打对仗-汉语惯用语辞典

    打对仗dǎ duì zhàng

    比喻跟对方进行决一胜负的争斗。曾广灿《老字号》“天成故意的和三合祥打对仗,并且吹出风来,非把三合祥顶爬下不成。”

  • 打翻身仗-汉语惯用语辞典

    打翻身仗dǎ fān shēn zhàng

    比喻彻底改变落后的状况。《华东新闻》1999.1.11“越是业绩不理想,越要发动大家,靠众人力量打翻身仗。”

  • 打硬仗-汉语惯用语辞典

    打硬仗dǎ yìng zhàng

    比喻完成艰巨的任务。《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8.27“十强赛的客场才是真正的考验,要做好打硬仗的准备。”

  • 打嘴仗-汉语惯用语辞典

    打嘴仗dǎ zuǐ zhàng

    谓口头上争执。吉学霈《要不准的数字》“徐德山一看徐进才的神情,恶作剧地笑了,因为这些时他们天天为这事打嘴仗。”

  • 大阵仗-汉语惯用语辞典

    大阵仗dà zhèn zhàng

    比喻大场面,大世面。《红楼梦》:“只这一个女孩儿,十分娇养,也识得几个字,见不得大阵仗儿,常在屋里不出来的。”茅盾《子夜》:“周仲伟虽然是经过大阵仗的老门槛,到这时候也心慌了。”

  • 翻身仗-汉语惯用语辞典

    翻身仗fān shēn zhàng

    比喻使情况或局面完全改变的决定性行动。魏巍《东方》.“我希望上级务必给我营一个机会,使我营担任突击任务。我们一定要争取打一个翻身仗!”

  • 交手仗-汉语惯用语辞典

    交手仗jiāo shǒu zhàng

    指肉搏战。张希平《雁翎队》“突击组趁势攀上敌船,与日本鬼子打起了交手仗。”

  • 仗腰眼子-汉语惯用语辞典

    仗腰眼子zhàng yāo yǎn zi

    谓依靠某强势人物的支持。周立波《暴风骤雨》“小老杜家仗着杜善人的腰眼子,杜善人靠张富英维持,又都威威势势,胡作非为了。”

  • 仗-现代汉语量词用法词典

    仗zhàng

    动量词。计量战斗,“一仗”指“一次战斗”:打了一仗/干了几仗/赢了三仗/输了一仗/一仗仗都胜了/一仗一仗全失败了∥将军戎马生涯,身经百仗,仗仗皆胜。/这些小战士叫做“和平兵”,连一仗也没打过。/这一仗打得真漂亮!只用一个排的兵力消灭了一个连的敌人。/饭要一口一口地吃,仗要一仗一仗地打。

    “仗”由“战争或战斗”义引申为量词,计量战争或战斗一次。“仗”有比喻用法,指类似战斗的任务,故量词“仗”有时计量的也不一定是战争或战斗,而是类似战斗的,很紧急、紧张的事,如“打好防洪抢险这几仗”。

  • 仗-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仗zhàng

    ①兵器的总称。《南史·顾琛传》:“上问琛库中~犹有几许,琛诡辞答有十万人~。”②仪仗,侍卫。《新唐书·仪卫志上》:“凡朝会之~,三卫番上,分为五~,号衙内五卫。”③执,拿着。《史记·淮阴侯列传》:“及项梁渡淮,信~剑从之。”《世说新语·方正》:“有一老父,毅然~黄钺,当军门立,军不得出。”④依靠,凭借。《史记·春申君列传》:“王若负人徒之众,~兵革之强……臣恐其有后患也。”《赤壁之战》:“将军以神武雄才,兼~父兄之烈。”(烈:功业。)

    【仗节】手持符节。喻坚守节操。《后汉书·吴汉传》:“贼众虽多,非有~死谊者也。”(谊:义。)

    【仗义】主持正义。《汉书·贾谊传》:“顾行而忘利,守节而~,故可以寄不御之权,可以寄六尺之孤。”

  • 仗-现代汉语大词典

    仗zhàng

    【释义】:

    ①弓、矛、剑、戟等兵器的总称。如:明火执仗。②战斗;战争。杜鹏程《保卫延安》:“这里实在好啊!将来仗打完了,说不定我们还会来这里搞建设。”③凭借,依靠。陈毅《送沈张诸君赴延安》:“五年风雨仗延安。”④执,拿着。鲁迅《真假堂吉诃德》:“看他在黑夜里仗着宝剑和风车开仗,的确傻相可掬,觉得可笑可怜。”

  • 仗义-现代汉语大词典

    仗义zhàng yì

    【释义】:

    ①主持正义。如:仗义执言。②讲义气。沈从文《泥涂》:“这个人做事真是特别仗义热心!”

  • 仗义执言-现代汉语大词典

    仗义执言zhàng yì zhí yán

    【释义】:

    伸张正义,激昂陈词。鲁迅《又论“第三种人”》:“法国的文艺家,这样的仗义执言的举动是常有的。”

  • 仗义疏财-现代汉语大词典

    仗义疏财zhàng yì shū cái

    【释义】:

    重义气而分财助人。如:《水浒传》里的宋江仗义疏财,所以绰号叫“及时雨”。

  • 仗马-现代汉语大词典

    仗马zhàng mǎ

    【释义】:

    唐朝李林甫做宰相时,杜绝言路。补阙杜琎因上书言事被贬官。于是,林甫对朝官们说:“你们没有看到仪仗队的马吗?平日饲以三品刍豆,一叫就要被逐出。”见《新唐书·李林甫传》。后以“仗马”比喻坐享俸禄不理政事的官员。如:寒蝉仗马。

  • 仗火-现代汉语大词典

    仗火zhàng huǒ

    【释义】:

    指战斗。郭沫若《金刚坡下》:“(他)又说仗火打得很紧,如果他是战死了,要我替他守寡,不要嫁,把儿子抚养成人,替他报仇。”

  • 仗势-现代汉语大词典

    仗势zhàng shì

    【释义】:

    倚仗别人的势力。鲁迅《二丑艺术》:“(二丑)也不扮一味仗势的宰相家丁,他所扮演的是保护公子的拳师,或是趋奉公子的清客。”

  • 仗势欺人-现代汉语大词典

    仗势欺人zhàng shì qī rén

    【释义】:

    凭借权势欺压别人。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许多人发展了官僚主义的作风,仗势欺人,用强迫命令的方法去完成工作任务。”

  • 仗凭-现代汉语大词典

    仗凭zhàng píng

    【释义】:

    凭仗;倚仗。李英儒《女游击队长》:“凌雪晴仗凭幼年练就的武功,从容应战。”

  • 仗胆-现代汉语大词典

    仗胆zhàng dǎn

    【释义】:

    犹壮胆。柳青《铜墙铁壁》:“这个游击队的任务:第一是掩护乡村党员干部领导群众,给群众仗胆。”

  • 仗恃-现代汉语大词典

    仗恃zhàng shì

    【释义】:

    倚仗,依靠。梁斌《播火记》:“李德才以为有冯家的仗恃,嘴上更加强,说:‘我还是骂。’”

  • 仪仗-现代汉语大词典

    仪仗yí zhàng

    【释义】:

    ①旧时指帝王、官员的护卫或民间赛会所用的武器、旗帜、伞、扇等。鲁迅《五猖会》:“但我家的所在很偏僻,待到赛会的行列经过时,一定已在下午,仪仗之类,也减而又减,所剩的极其寥寥。”②国家举行大典或迎接外国贵宾时护卫所持的武器。也指游行队伍前列所举的旗帜、标志等。

  • 仪仗队-现代汉语大词典

    仪仗队yí zhàng duì

    【释义】:

    手持仪仗的队伍。以卫兵组成。现代则专用于迎送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等国宾。也指典礼或游行中由群众组成,手持旗帜、花束、标志等物的队伍。杨沫《青春之歌》:“警察排成两行,脸对着脸整整齐齐地站着,仿佛仪仗队一样。”

  • 仰仗-现代汉语大词典

    仰仗yǎng zhàng

    【释义】:

    依赖;依靠。杨朔《海罗杉》:“红军凭着天险,仰仗着人民的支持,接二连三把进攻的敌人收拾个干净。”

  • 全仗-现代汉语大词典

    全仗quán zhàng

    【释义】:

    应酬语。完全依靠。茅盾《子夜》:“眼前只有荪翁力量充足,我们都要全仗大力帮忙的。”

  • 倚仗-现代汉语大词典

    倚仗yǐ zhàng

    【释义】:

    依赖;依靠;仗恃。孔厥等《新儿女英雄传》:“大小头儿们更是倚仗何世雄,大吃二喝,胡嫖乱赌。”

  • 倚官仗势-现代汉语大词典

    倚官仗势yǐ guān zhàng shì

    【释义】:

    倚仗官府的权势。京剧《沙家浜》:“我也不会倚官仗势,背地里给人小鞋穿。”

  • 依仗-现代汉语大词典

    依仗yī zhàng

    【释义】:

    凭借;倚靠。浩然《艳阳天》:“焦二菊依仗着女人家少有的优越性,替丈夫站岗、放哨、找人、送信。”

  • 凭仗-现代汉语大词典

    凭仗píng zhàng

    【释义】:

    依赖,依靠。魏巍《东方》:“这县城四面是水,铁杆汉奸王凤岗,就凭仗着这个地势跟咱作对。”

  • 交手仗-现代汉语大词典

    交手仗jiāo shǒu zhàng

    【释义】:

    肉搏战。张希平《雁翎队》:“突击组趁势攀上敌船,与日本鬼子打起了交手仗。”

  • 交仗-现代汉语大词典

    交仗jiāo zhàng

    【释义】:

    作战;打仗。京剧《渡阴平》:“二次命他去交仗,不知谁胜与谁强。”

  • 阵仗-现代汉语大词典

    阵仗zhèn zhàng

    【释义】:

    ①阵势。京剧《猎虎记》:“依我看,咱们得摆个阵仗。”②世面,场面。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许茂从未遭遇过这样的阵仗!”

  • 劲仗-现代汉语大词典

    劲仗jìn zhàng

    【释义】:

    方言。①利害;有劲。李劼人《大波》:“好劲仗的烟!”②气概。《新华文摘》1981年第1期:“那副作古正经、眉舒目展的神态,很像当年他在村里带头入合作社时那个劲仗。”

  • 干仗-现代汉语大词典

    干仗gàn zhàng

    【释义】:

    吵架,互相打骂。童边《新来的小石柱》:“同学们以为他俩要干仗了,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 打仗-现代汉语大词典

    打仗dǎ zhàng

    【释义】:

    进行战争;进行战斗。丁西林《等太太回来的时候》:“怎么你还在外国读书,不回去打仗去?”

  • 打派仗-现代汉语大词典

    打派仗dǎ pài zhàng

    【释义】:

    指不同派别之间进行斗争。特指“文革”期间,不同派别的群众组织互相之间进行攻击、搞武斗等。曹鸿骞《命运》:“他在那些年头,打着‘文攻武卫’的旗号,拉山头,打派仗,到处搞打砸抢。”

  • 打雪仗-现代汉语大词典

    打雪仗dǎ xuě zhàng

    【释义】:

    团雪成球而互相投击为戏。

  • 打混仗-现代汉语大词典

    打混仗dǎ hùn zhàng

    【释义】:

    比喻混杂在一起,不加区分。《光明日报》1889.3.18:“通过整顿,要使多渠道发行有规范,有章法,不能‘打混仗’。”

  • 打嘴仗-现代汉语大词典

    打嘴仗dǎ zuǐ zhàng

    【释义】:

    指口头上争执。吉学霈《要不准的数字》:“徐德山一看徐进才的神情,恶作剧地笑了,因为这些时他们天天为这事打嘴仗。”

  • 打翻身仗-现代汉语大词典

    打翻身仗dǎ fān shēn zhàng

    【释义】:

    比喻经过努力彻底改变原来的落后面貌或不利处境。张抗抗《分界线》:“农场目前的主要矛盾是打翻身仗,摘亏损帽。”

  • 指仗-现代汉语大词典

    指仗zhǐ zhàng

    【释义】:

    指望依靠。洪深《五奎桥》:“种田人的一年生计,一家老小,就指仗这个夏季的稻子。”

  • 接仗-现代汉语大词典

    接仗jiē zhàng

    【释义】:

    交战,打仗。姚雪垠《李自成》:“南朝的兵将,从前遇到我军,有时一接仗就溃了。”

  • 对仗-现代汉语大词典

    对仗duì zhàng

    【释义】:

    指旧体诗文的词句相对偶。蔡元培《国文之将来》:“旧式的五七言律诗与骈文,音调铿锵,合乎调适的原则;对仗工整,合乎均齐的原则,在美术上不能说毫无价值。”

  • 开仗-现代汉语大词典

    开仗kāi zhàng

    【释义】:

    开战。茅盾《林家铺子》:“不行了!东洋兵开仗,上海罢市,银行钱庄都封关,知道他们几时弄得好!”也指打架。老舍《二马》:“马太太活着的时候,小夫妻倒有时候闹起来,可是和夫人开仗是另一回事,况且夫人多半打不过老爷!”

  • 大阵仗-现代汉语大词典

    大阵仗dà zhèn zhàng

    【释义】:

    比喻大场面,大世面。茅盾《子夜》:“周仲伟虽然是经过大阵仗的老门槛,到这时候也心慌了。”

  • 吵仗-现代汉语大词典

    吵仗chǎo zhàng

    【释义】:

    犹吵架。沙汀《青坡》:“正好爬上坎来的文素芳首先叫道:‘下面在吵仗呀?——你听!’”

  • 狗仗人势-现代汉语大词典

    狗仗人势gǒu zhàng rén shì

    【释义】:

    比喻奴才、走狗倚仗主子的势力。洪深《香稻米》:“狗仗人势的瘟狗在这里放狗屁!”

  • 狗仗官势-现代汉语大词典

    狗仗官势gǒu zhàng guān shì

    【释义】:

    比喻坏人倚仗官府势力欺压他人。茅盾《子夜》:“哼!他妈的实力!不过狗仗官势!”

  • 闹仗-现代汉语大词典

    闹仗nào zhàng

    【释义】:

    方言。打架;吵架。王福慧《社里的孩子》:“小东西在一起就闹仗!”柳青《创业史》:“他和老婆闹仗,他并不后悔。”

  • 汉仗-现代汉语大词典

    汉仗hàn zhàng

    【释义】:

    方言。指体貌雄伟。也用以指身体个头。李劼人《死水微澜》:“王立堂几高的汉仗,几壮的身材,身当其境,也骇得面无人色。”

  • 派仗-现代汉语大词典

    派仗pài zhàng

    【释义】:

    不同派别之间的争斗。刘绍棠《蛾眉》:“我们那个地方,本是天府之国的聚宝盆,接连打了八九年的派仗,草盛苗稀荒了地。”

  • 恶仗-现代汉语大词典

    恶仗è zhàng

    【释义】:

    恶战。如:又要打一场恶仗了,战士们一个个摩拳擦掌。

  • 寒蝉仗马-现代汉语大词典

    寒蝉仗马hán chán zhàng mǎ

    【释义】:

    寒天的蝉和皇帝大朝时所设的仪仗马。喻指缄口不语之人。郭沫若《反正前后》:“在我们把一切行李从寝室里搬出来,从东廊上走过的时候,大家都在讲堂上埋头受着试验,真是寒蝉仗马,悄然无声。”参见“仗马”。

  • 骂仗-现代汉语大词典

    骂仗mà zhàng

    【释义】:

    相骂打架。峻青《海啸》:“从小,他就是骂仗的大王。”

  • 绷劲仗-现代汉语大词典

    绷劲仗bēng jìng zhàng

    【释义】:

    方言。硬充好汉。克非《春潮急》:“闯过江湖的袍哥管事,平素喜欢绷劲仗,经不起徐锅巴胡、吴二拐子三激两激,又下了炮楼。”

  • 明火执仗-现代汉语大词典

    明火执仗míng huǒ zhí zhàng

    【释义】:

    点着火把,拿着武器,公开活动。多指抢劫或肆无忌惮地做坏事。柯岩《我的爷爷》:“爷爷说:‘嗯,明火执仗,来势汹汹,这哪里是什么派性,这是要颠覆无产阶级专政!’”

  • 支仗-现代汉语大词典

    支仗zhī zhàng

    【释义】:

    支撑维持。柳青《铜墙铁壁》:“果真他们拿飞机运粮,城里就能够多支仗几天等援兵哩!”

  • 死仗-现代汉语大词典

    死仗sǐ zhàng

    【释义】:

    不顾生命,拼死到底的战斗。如:人人都愿战死疆场,不愿做别人的奴隶,所以能打三年的死仗。

  • 明灯火仗-现代汉语大词典

    明灯火仗míng dēng huǒ zhàng

    【释义】:

    点起灯火。孙犁《村歌下篇》:“她拉着老改跑了出去,屋里的人们也听见了,跟着起来,明灯火仗跑到牲口棚里去。”

  • 败仗-现代汉语大词典

    败仗bài zhàng

    【释义】:

    ①失利的战役或战斗。沈从文《从文自传》:“心中许多疑问,回到家中时问爸爸,爸爸只说这是‘造反打了败仗’,也不能给我一个满意的答复。”②战败。蹇先艾《水葬》:“小耗子在今年跟骆毛交过手,败仗下来,就拜了老骆做干爹。”

  • 背水仗-现代汉语大词典

    背水仗bèi shuǐ zhàng

    【释义】:

    犹背水而战,背水一战。谢雪畴《长江飞渡记》:“人人都知道这是一个背水仗,一个历史上最大的背水仗。”

  • 胜仗-现代汉语大词典

    胜仗shèng zhàng

    【释义】:

    获得胜利的战役或斗争。茅盾《子夜》:“老赵是想学拿破仑,打了一个胜仗,就提出外交公文来了。”

  • 炮仗-现代汉语大词典

    炮仗pào zhang

    【释义】:

    即爆竹。

  • 爆仗-现代汉语大词典

    爆仗bào zhang

    【释义】:

    即爆竹。冰心《寄小读者》:“这里做梦也看不见爆仗。”

  • 爆仗脾气-现代汉语大词典

    爆仗脾气bào zhang pí qi

    【释义】:

    见“爆竹脾气”。

  • 硬仗-现代汉语大词典

    硬仗yìng zhàng

    【释义】:

    正面硬拼的战斗;双方实力不相上下,需要付出很大代价才能取胜的战斗。鲁迅《娘儿们也不行》:“如果认清了冤家,又不像娘儿们似的空嚷嚷,而能够扎实的打硬仗,那也许真把爱打仗的男女们的种都给灭了。”何其芳《老百姓和军队》:“我们仅有的一个主力团到东边也打,到西边也打。而且这是平原游击战。简直就是连着一天一晚地打硬仗呀。”

  • 甲仗-现代汉语大词典

    甲仗jiǎ zhàng

    【释义】:

    本指铠甲和兵器。也泛指武器。姚雪垠《李自成》:“先后降者数十万,委弃甲仗如山。”

  • 疏财仗义-现代汉语大词典

    疏财仗义shūcái zhàng yì

    【释义】:

    同“仗义疏财”。郭沫若《我的童年》:“这样讲江湖的人是不顾家的,他不能不疏财仗义。”

  • 笔仗-现代汉语大词典

    笔仗bǐ zhàng

    【释义】:

    笔战。萧乾《鱼饵·论坛·阵地》:“不登杂文,刊物上不打笔仗。”

  • 翻身仗-现代汉语大词典

    翻身仗fān shēn zhàng

    【释义】:

    比喻使情况或局面完全改变的决定性行动。尤凤伟《爱情从这里开始》:“队委会决定,在新的一年里,全队亩产过千斤,打一个彻底的翻身仗。”

  • 三仗-汉语大词典

    三仗

    【1】即勳仗。{唐}天子衙卫分为五仗:一曰供奉仗,以左右卫为之;二曰亲仗,以亲卫为之;三曰勳仗,以勳卫为之;四曰翊仗,以翊卫为之;五曰散手仗,以亲﹑勳﹑翊卫为之。皆带刀捉仗,列坐于东西廊下。见《新唐书·仪卫志上》。《新唐书·宦者传下·韩全诲》:“天子入{全忠}軍﹐{全忠}泥首素服﹐待罪客省﹐傳呼徹三仗﹐有詔釋{全忠}罪﹐使朝服見。”【2】三件武器。《魏书·燕凤传》:“北人壯悍﹐上馬持三仗﹐驅馳若飛。”

  • 中仗-汉语大词典

    中仗

    【1】中军帐。《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二十一年》:“{没根}效其號令﹐夜入{魏}營﹐至中仗﹐{珪}乃覺之﹐狼狽驚走。”

  • 串仗-汉语大词典

    串仗

    【1】指衣着。{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二折:“做子弟的有十個母兒:一家門﹑二生像﹑三吐談﹑四串仗﹑五温和﹑六省傍﹑七博覽﹑八歌唱﹑九枕席﹑十伴當。”{元}{无名氏}《错立身》戏文第十二出:“你課牙比不得{杜善甫}﹐串仗却似{鄭元和}。”{钱南扬}注:“串仗﹐指衣着。”亦作“[串杖]”。《清平山堂话本·刎颈鸳鸯会》:“在花柳叢中……要串杖新鮮。”

  • 主仗-汉语大词典

    主仗

    【1】武官名。{唐}置,掌供御兵仗。《新唐书·百官志四》:“左右千牛衛……以千牛備身左右執弓箭宿衞﹐以主仗守戎器。”【2】信赖。{元}{顾德润}《愿成双·忆别》套曲:“科場不第﹐出落着箇三不歸﹐{長安}花酒價如泥。不信敲才主仗得﹐似恁般情懷説向誰。”

  • 半仗-汉语大词典

    半仗

    【1】仪仗队的半数。《新唐书·仪卫志上》:“内外仗隊﹐七刻乃下。常參﹑輟朝日﹐六刻即下。宴蕃客日﹐隊下﹐復立半仗於兩廊。”《金史·仪卫志上》:“{大定}八年正月﹐册皇太子於{大安殿}﹐用黄麾半仗二千二百六十五人。”《宋史·仪卫志一》:“初﹐{宋}制﹐有黄麾大仗﹑半仗﹑角仗﹑細仗。南渡後﹐儀仗尤簡﹐惟選黄麾半仗﹑角仗﹑細仗﹐而大仗不設。”

  • 千牛仗-汉语大词典

    千牛仗

    【1】由千牛备身等武装护卫人员组成的帝王仪仗。{唐}{王建}《宫词》之六:“千牛仗下放朝初﹐玉案傍邊立起居。”《新唐书·仪卫志上》:“又有千牛仗﹐以千牛備身﹑備身左右爲之……皆執御刀﹑弓箭﹐升殿列御座左右。”

  • 内仗-汉语大词典

    内仗

    【1】皇宫中的仪卫。《新唐书·仪卫志上》:“每月以四十六人立内廊閤外﹐號曰内仗;以左右金吾將軍當上﹐中郎將一人押之。”

  • 入仗-汉语大词典

    入仗

    【1】进入仪卫队。{唐}{杜甫}《寄岳州贾司马五十韻》:“侍臣諳入仗﹐廄馬解登仙。”《旧唐书·突厥传上》:“{玄宗}發都﹐至{嘉會頓}﹐引{頡利發}及諸蕃酋長入仗﹐仍與之弓箭。”《旧唐书·突厥传上》:“自是常令{突厥}入仗馳射。”

  • 化仗-汉语大词典

    化仗

    【1】见“化杖”。

  • 付仗-汉语大词典

    付仗

    【1】付托倚靠。{宋}{蔡絛}《铁围山丛谈》卷三:“公({蔡京})大喜﹐於是亟召用之(指{李森}﹑{李彌遜})。又不慰公意。是後日掣其肘﹐竟付仗失當。”

  • 仗-汉语大词典

    《廣韻》直兩切,上養,澄。《廣韻》直亮切,去漾,澄。【1】弓﹑矛﹑剑﹑戟等兵器的总称。《宋书·孝武帝纪》:“遠近販鬻米粟者……其以仗自防,悉勿禁。”《北齐书·神武帝纪下》:“{孫騰}帶仗入省,擅殺御史。”《南史·顾琛传》:“上問{琛}庫中仗猶有幾許?{琛}詭辭答有十萬人仗。”《新唐书·杨弘礼传》:“帝自山下望其衆,袍仗精整,人人盡力,壯之。”【2】仪仗队;保卫部队。《北齐书·平秦王归彦传》:“及{武成}即位,進位太傅,領司徒,常聽將私部曲三人帶刀入仗。”《旧唐书·李密传》:“{密}以父蔭爲左親侍,嘗在仗下。”《新唐书·仪卫志上》:“凡朝會之仗,三衛番上,分爲五仗,號衙内五衛。”{清}{曹寅}《畅春苑张灯赐宴归舍恭纪》诗之三:“放仗幾家籠蜜炬,緩歸騎馬月中村。”【3】战斗;战争。{杜鹏程}《保卫延安》第三章二:“这里实在好啊!将来仗打完了,说不定我们还会来这里搞建设。”{魏巍}《东方》第五部第六章:“这种仗规模虽小,因为便于发挥我军近战夜战的特长,往往能成班成排地全歼敌人。”【4】凭借,依靠。《史记·春申君列传》:“王若負人徒之衆,仗兵革之彊……臣恐其有後患也。”{唐}{杜甫}《送王十五判官扶侍还黔中》诗:“離别不堪無限意,艱危深仗濟時才。”{宋}{孙光宪}《清平乐》词:“憑仗東風吹夢,與郎終日東西。”{陈毅}《送沈张诸君赴延安》诗:“八載睽離望{關}{陝},五年風雨仗{延安}。”【5】执,拿着。《水浒传》第五回:“只見那{生鐵佛}{崔道成}仗着一條朴刀,從裏面趕到槐樹下來搶{智深}。”{鲁迅}《南腔北调集·真假堂吉诃德》:“看他在黑夜里仗着宝剑和风车开仗,的确傻相可掬,觉得可笑可怜。”

  • 仗托-汉语大词典

    仗托

    【1】依靠,依仗。{明}{高明}《琵琶记·蔡公逼试》:“謝得公公意甚美﹐凡事仗托扶持。”{明}{高明}《琵琶记·蔡公逼试》:“如此多謝公公﹐凡事仗托周濟。”

  • 仗鉞-汉语大词典

    仗鉞

    【1】手持黄钺,表示将帅的权威。引申指统帅军队。{唐}{杜甫}《北征》诗:“桓桓{陳將軍}﹐仗鉞奮忠烈。”《三国志·吴志·孙坚传》:“古之名將﹐仗鉞臨衆﹐未有不斷斬以示威者也。”{明}{沈德符}《野獲编·兵部文臣改武》:“專征仗鉞﹐恩遇始終。”

  • 仗正-汉语大词典

    仗正

    【1】坚守正道。《北史·崔光等传论》:“{光韶}居雅仗正﹐有國士之風矣。”{唐}{刘知幾}《史通·直书》:“至若{齊}史之書{崔}弑﹐{馬遷}之述{漢}非﹐{韋昭}仗正於{吴}朝﹐{崔浩}犯諱於{魏國}﹐或身膏斧鉞﹐取笑當時;或書填坑窖﹐無聞後代。”

  • 仗節-汉语大词典

    仗節

    【1】手执符节。古代大臣出使或大将出师,皇帝授予符节,作为凭证及权力的象征。{唐}{康骈}《剧谈录·凤翔府举兵讨贼》:“相國仗節訓兵﹐援旗誓衆。”《汉书·叙传下》:“{博望}仗節﹐收功{大夏};貳師秉鉞﹐身釁{胡}社。”{唐}{裴铏}《赵合》:“但當時時相使余不得仗節出此城﹐空加一貂蟬耳。”【2】坚守节操。《後汉书·吴汉传》:“賊衆雖多﹐非有仗節死誼者也。”{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献三·马文肃家书》:“慷慨仗節易﹐從容就義難。吾輩將爲其難乎?抑爲其易乎?”{宋}{曾巩}《与孙司封书》:“比見朝廷所寵贈南兵以來仗節死難之臣﹐{宗旦}乃獨不與。”

  • 仗舍-汉语大词典

    仗舍

    【1】卫士的值宿之所。《旧唐书·外戚传·太平公主》:“又{相王}﹑{衛王}{重俊}﹑{成王}{千里}宅﹐遣衛士宿衛﹐環其所居﹐十步置一仗舍﹐持兵巡徼﹐同於宫禁。”《新五代史·杂传·卢文纪》:“{晉高祖}起{太原}﹐{廢帝}北征﹐過拜{徽陵}﹐休仗舍。”{宋}{宋敏求}《春明退朝录》卷中:“{李文}{正公}罷相爲僕射﹐奉朝請﹐居城東北隅{昭慶坊}﹐去禁門遼遠﹐每五鼓則興﹐置《白居易集》數册於茶鐐中﹐至{安遠門}仗舍﹐然燭觀之﹐俟啓鑰﹐則赴朝。”按﹐鐐﹐当作“寮”。

  • 仗恃-汉语大词典

    仗恃

    【1】倚仗,依靠。{郭沫若}《少年时代·初出夔门》二:“自己有了这样的靠山﹐尤不免有所仗恃﹐觉得一到{北京}总会有更好的出路了。”{梁斌}《播火记》七:“{李德才}以为有{冯}家的仗恃﹐嘴上更加强﹐说:‘我还是骂。’”

  • 仗勢欺人-汉语大词典

    仗勢欺人

    【1】凭借权势欺压别人。{明}{李开先}《宝剑记》第三三出:“賊子無知﹐仗勢欺人敢妄爲。”{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他憑師友﹐君子務本。你倚父兄﹐仗勢欺人。”{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许多人发展了官僚主义的作风﹐仗势欺人﹐用强迫命令的方法去完成工作任务。”

  • 仗膽-汉语大词典

    仗膽

    【1】犹壮胆。{柳青}《铜墙铁壁》第七章:“这个游击队的任务:第一是掩护乡村党员干部领导群众﹐给群众仗胆。”

  • 仗衞-汉语大词典

    仗衞

    【1】见“仗衛”。

  • 仗義執言-汉语大词典

    仗義執言

    【1】伸张正义,激昂陈词。《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此人姓{范}名{汝爲}﹐仗義執言﹐救民水火。”{鲁迅}《南腔北调集·又论“第三种人”》:“{法国}的文艺家﹐这样的仗义执言的举动是常有的。”

  • 仗士-汉语大词典

    仗士

    【1】卫士。《宋书·范晔传》:“明日﹐仗士送{曄}付廷尉﹐入獄。”《新唐书·桑道茂传》:“是日北軍謀亂﹐仗士禽斬之。”

  • 仗勢-汉语大词典

    仗勢

    【1】谓倚仗别人的势力。{鲁迅}《准风月谈·二丑艺术》:“〔二丑〕和小丑的不同﹐是不扮横行无忌的花花公子﹐也不扮一味仗势的宰相家丁﹐他所扮演的是保护公子的拳师﹐或是趋奉公子的清客。”

  • 仗馬寒蟬-汉语大词典

    仗馬寒蟬

    【1】皇帝仪仗中用的马和寒风中的蝉。比喻噤口不言者。《冷眼观》第三十回:“可惜政府裏有眼無珠﹐聽其置散投閑﹐不加録用;一般仗馬寒蟬﹐反倒各居顯要﹐尸位素餐。”

  • 仗斧-汉语大词典

    仗斧

    【1】手持斧钺。表示权威。{南朝} {宋}{鲍照}《河清颂》:“故不勞仗斧之臣﹐號令不嚴而自肅;無辱鳳舉之使﹐靈怪不召而自彰。”

  • 仗節死義-汉语大词典

    仗節死義

    【1】谓坚守节操,为正义而死。{宋}{苏轼}《上皇帝书》:“前{山陽}亡徒{蘇令}﹐縱横吏士﹐臨難莫肯仗節死義者﹐以守相威權素奪故也。”{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杜少陵八》:“{杜子美}《送嚴武還朝》诗:‘公若登台輔﹐臨危莫愛身。’勸以仗節死義也。”

  • 仗衛-汉语大词典

    仗衛

    亦作“[仗衞]”【1】手持兵仗的侍卫。《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五》:“{同光}二年春正月庚子朔﹐帝御{明堂殿}受朝賀﹐仗衞如式。”《晋书·姚襄载记》:“戰騎度{淮}﹐見{豫州}刺史{謝尚}于{壽春}﹐{尚}命去仗衞﹐幅巾以待之。”《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十二年》:“{堅}潛令{賁}部伍仗衛﹐因召公卿﹐謂曰:‘欲求富貴者宜相隨。’”{胡三省}注:“仗衛﹐執仗而宿衛之兵也。”

  • 仗賴-汉语大词典

    仗賴

    【1】倚仗,借助。《醒世姻缘传》第二二回:“略停一停﹐還有件仗賴的事哩。”《醒世姻缘传》第二二回:“買了幾畝地﹐如今要分幾畝與他們衆人﹐正没人立個字--你來的極好﹐就仗賴吧。”

  • 仗身-汉语大词典

    仗身

    【1】帝﹑王或高官的随身卫士。《北齐书·平阳王淹传》:“{皇建}初﹐爲太傅﹐與{彭城}﹑{河間王}並給仗身﹑羽林百人。”《南史·齐衡阳公谌传》:“及廢帝日﹐領兵先入後宫﹐齋内仗身﹐素隸服{諶}﹐莫有動者。”《南史·齐衡阳公谌传》:“二年六月﹐上幸{華林園}﹐宴{諶}及尚書令{晏}等數人盡。坐罷﹐留{諶}晩出﹐至{華林閤}﹐仗身執還入省。”

  • 仗腰-汉语大词典

    仗腰

    【1】撑腰。喻给予大力支持。《红楼梦》第四五回:“我竟不知{平兒}有你這麽位仗腰子的人……從今我也不敢打他了。”《官场现形记》第二五回:“却不料倒有這們一位仗腰的人。”《红楼梦》第一一〇回:“如今老太太死了﹐没有了仗腰子的了。”

  • 仗義疎財-汉语大词典

    仗義疎財

    亦作“[仗義疏財]”【1】谓重义气而分财助人。{元}{郑廷玉}《忍字记》楔子:“這個員外必是箇仗義疎財的人。”{元}{无名氏}《贫富兴衰》第二折:“全不肯施仁布德行方便﹐那裏有仗義疎財發好心。”《水浒传》第三七回:“多聽的江湖上來往的人説兄長清德﹐扶危濟困﹐仗義疏財。”

  • 仗下-汉语大词典

    仗下

    【1】借指朝堂。《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二年》:“甲辰﹐同修起居注{王存}言:‘古者左史記事﹐右史記言。{唐}{貞觀}初﹐仗下議政事﹐起居郎執筆記於前﹐史官隨之﹐其後或修或廢。’”【2】谓皇帝视朝毕,所列仪仗兵卫退下。《隋书·麦铁仗传》:“尚書{蔡徵}……於仗下時﹐購以百金﹐求人送詔書與{南徐州}刺史﹐{鐵杖}出應募﹐齎勑而往。”{宋}{苏轼}《太皇太后阁春帖子词》之三:“仗下春朝散﹐宫中晝漏稀。”

  • 仗隊-汉语大词典

    仗隊

    【1】仪仗队。《宋史·仪卫志一》:“左右廂各步軍六隊﹐分東西﹐在仗隊後。”《宋史·仪卫志一》:“排列仗隊職掌六人﹐分立仗隊之間﹐殿内四人﹐殿外二人。”

  • 仗錫-汉语大词典

    仗錫

    【1】指僧人手持锡杖。{唐}{李宥}《解慧寺三门楼赞》:“乃親自仗錫﹐詣乎山林。”《西游记》第十六回:“{金禪}求正出京畿﹐代錫投西涉翠微。”

  • 仗順-汉语大词典

    仗順

    【1】凭借顺乎天命的力量。多谓依靠朝廷。{唐}{白居易}《授柳傑等四人官充郑滑节度推巡制》:“矧{鄭}{滑}帥{承元}:輸忠仗順﹐炳焉有大節於國。奉上莅下﹐實藉僚寀﹐以左右之。”{宋}{王禹偁}《并诰》:“我先帝奉天行誅﹐問{并}之罪……仗順取逆﹐{并}人率服。”

  • 仗火-汉语大词典

    仗火

    【1】指战斗。{郭沫若}《金刚坡下》三:“〔他〕又说仗火打得很紧﹐如果他是战死了﹐要我替他守寡﹐不要嫁﹐把儿子抚养成人﹐替他报仇。”《中国歌谣资料·送干粮》:“包干粮﹐送给你﹐裹单衣﹐捎给你……你把仗火打的好﹐也有为妻一份力。”

  • 仗義-汉语大词典

    仗義

    【1】主持正义。{唐}{李德裕}《荐处士李源表》:“自{天寳}之後﹐俗尚浮華﹐士罕仗義﹐人懷苟免。”《汉书·贾谊传》:“顧行而忘利﹐守節而仗義﹐故可以託不御之權﹐可以寄六尺之孤。”《明史·程启充传》:“帝曰:‘{守仁}一聞{宸濠}變﹐仗義興兵﹐戡定大難﹐特加封爵﹐以酬大功﹐不必更議。’”【2】谓讲义气。{沈从文}《泥涂》:“这个人做事真是特别仗义热心!”

  • 仗氣使酒-汉语大词典

    仗氣使酒

    【1】任性纵酒。《北齐书·崔瞻传》:“〔{瞻}〕與{趙郡}{李概}爲莫逆之友。{概}將東還﹐{瞻}遺之書曰:‘仗氣使酒﹐我之常弊;詆訶指切﹐在卿尤甚﹐足下告歸﹐吾於何聞過也?’”

  • 仗劍-汉语大词典

    仗劍

    【1】持剑。《史记·淮阴侯列传》:“及{項梁}渡{淮}﹐{信}仗劍從之。”{清}{戴名世}《窦成传》:“{成}仗劍從軍﹐爲小卒﹐無所知名。”{唐}{韩偓}《乾宁三年丙辰在奉天重围作》诗:“仗劍夜巡城﹐衣襟滿霜霰。”

  • 仗義疏財-汉语大词典

    仗義疏財

    【1】见“仗義疎財”。

  • 仗氣-汉语大词典

    仗氣

    【1】凭仗正气。{唐}{刘知幾}《史通·直书》:“若{南}﹑{董}之仗氣直書﹐不避强禦;{韋}﹑{崔}之肆情奮筆﹐無所阿容。雖周身之防有所不足﹐而遺芳餘烈﹐人到於今稱之。”【2】任性使气。《梁书·韦粲传》:“〔{粲}〕有父風﹐好學仗氣﹐身長八尺﹐容貌甚偉。”《陈书·後主纪》:“其有負能仗氣﹐擯壓當時﹐著《賓戲》以自憐﹐草《客嘲》以慰志……亦宜去此幽谷﹐翔兹天路。”《南史·谢澹传》:“{謝澹}任達仗氣﹐不營當世﹐與{順陽}{范泰}爲雲霞之交。”

  • 仗家-汉语大词典

    仗家

    【1】指宫廷仪卫人员。《新唐书·颜真卿传》:“昔{太宗}勤勞庶政﹐其《司門式》曰:‘無門籍者﹐有急奏﹐令監司與仗家引對﹐不得關礙。’”

  • 仗策-汉语大词典

    仗策

    【1】手持马鞭。谓骑马。{宋}{王安石}《次韵平甫赠三灵山人程惟象》:“家山松菊半荒蕪﹐仗策窮年信所如。”{清}{昭槤}《啸亭杂录·王树勋》:“{松相公}{筠}時督師{湖北}﹐{樹勳}仗策軍門……積功至{襄陽}太守。”{明}{张凤翼}《红拂记·仗策渡江》:“近來聞得{越公}{楊素}留守{西京}﹐招納豪傑﹐欲待仗策往見﹐以圖尺寸。”

  • 仗馬-汉语大词典

    仗馬

    【1】皇帝仪仗队所用的马。装饰华丽,通常用于朝会﹑祀典﹑出巡等。{宋}{沈括}《梦溪笔谈·故事一》:“今謂之殿門天武官﹐極天下長人之選﹐八人。上御前殿﹐則執鉞立于{紫宸門}下﹐行幸則爲禁圍門﹐行于仗馬之前。”{宋}{庞元英}《文昌杂录》三卷:“西面白虎旗一﹑五星旗五﹑五鳳旗十。仗馬每面三疋﹐每疋御龍官四人。”【2】比喻坐享俸禄而不敢言事之官。语出《新唐书·奸臣传·李林甫》:“{林甫}居相位凡十九年,固寵市權,蔽欺天子耳目,諫官皆持禄養資,無敢正言者。補闕{杜璡}再上書言政事,斥爲{下邽}令。因以語動其餘曰:‘明主在上,羣臣將順不暇,亦何所論?君等獨不見立仗馬乎?終日無聲,而飫三品芻豆;一鳴,則黜之矣。後雖欲不鳴,得乎?’由是諫争路絶。”{清}{王九龄}《窃禄》诗:“無聲慚仗馬﹐有淚對刑書。”

  • 仙仗-汉语大词典

    仙仗

    亦作“[僊仗]”【1】指皇帝的仪仗。{唐}{岑参}《奉和中书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诗:“金闕曉鐘開萬户﹐玉階仙仗擁千官。”{清}{洪昇}《长生殿·定情》:“瑶階小立﹐春生天語﹐香縈仙仗﹐玉露冷沾裳。”【2】神仙的仪仗。《云笈七籤》卷六四:“龍軒鹤騎﹐仙仗森列﹐駐於空界。”{明}{屠隆}《綵毫记·仙翁指教》:“知君舊籍隸虚皇﹐列近侍班行﹐謫來塵土離仙仗。”{前蜀}{韦庄} 《尹喜宅》诗:“紫氣已隨僊仗去﹐白雲空向帝鄉消。”僊﹐一本作“仙”。

  • 全仗-汉语大词典

    全仗

    【1】全部的仪仗兵卫。《新唐书·仪卫志上》:“朔望及朝及蕃客辭見﹐加纛﹑矟隊﹐儀仗减半。凡千牛仗立﹐則全仗立。”【2】应酬语。谓完全依靠。《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張員外}滿臉堆笑道:‘全仗作成則個。’”{茅盾}《子夜》三:“眼前只有{荪翁}力量充足﹐我们都要全仗大力帮忙的。”《红楼梦》第六二回:“我來了﹐全仗你們列位扶持。”

  • 仰仗-汉语大词典

    仰仗

    亦作“[仰杖]”【1】依赖;依靠。《东周列国志》第五回:“丈夫志在自立﹐豈可仰仗於婚姻耶!”《北史·魏阳平王新成传》:“詔徵赴京﹐勖以戰伐之事。對曰:‘當仰杖廟算﹐使{呼韓}同{渭橋}之禮。’”{杨朔}《海罗杉》:“红军凭着天险﹐仰仗着人民的支持﹐接二连三把进攻的敌人收拾个干净。”《红楼梦》第八五回:“你先回去道謝太太惦記着﹐底下我們還有多少仰仗那邊爺們的地方呢。”

  • 作仗-汉语大词典

    作仗

    【1】手工操作的用具。《元典章·吏部六·儒吏》二:“諸濫僞之物﹐及僞造所用作仗﹐皆須行人辦驗。”《古今小说·史弘肇龙虎君臣会》:“這{閻招亮}正在門前開笛﹐只見两個人來相揖……{閻招亮}即時收拾了作仗﹐厮趕二人來。”

  • 依仗-汉语大词典

    依仗

    亦作“[依杖]”【1】凭借;倚靠。《三国志·吴志·张昭顾雍等传论》:“{顧雍}依杖素業﹐而將之智局﹐故能究極榮位。”{唐}{韩愈}《与郑相公书》:“{鄭}氏兄弟﹐最小者在{東都}﹐固如所示﹐不可依仗。”{浩然}《艳阳天》第五章:“{焦二菊}依仗着女人家少有的优越性﹐替丈夫站岗﹑放哨﹑找人﹑送信。”{元}{李行道}《灰阑记》第一折:“母子每守孤孀﹐孩兒也你將個誰依仗。”《北史·崔宏传》:“{垂}承父祖之資﹐生便尊貴﹐同類歸之﹐若夜蛾之赴火﹐少加依仗﹐便足立功。”

  • 信仗-汉语大词典

    信仗

    亦作“[信杖]”【1】信任依靠。《宋书·建平宣简王宏传》:“〔{劉宏}〕爲人謙儉周慎﹐禮賢接士﹐明曉政事﹐上甚信仗之。”《宋书·朱龄石传》:“{劉穆之}甚加信仗﹐内外諸事﹐皆與謀焉。”《新唐书·裴度传》:“自行營歸﹐知賊曲折﹐帝益信杖。”《南史·殷景仁传》:“〔{劉湛}〕知{文帝}信仗{景仁}﹐不可移奪﹐乃深結司徒{彭城王}{義康}﹐欲倚宰相之重以傾之。”

  • 倚官仗勢-汉语大词典

    倚官仗勢

    【1】见“倚官挾勢”。

  • 倚仗-汉语大词典

    倚仗

    【1】依赖;依靠;仗恃。《魏书·崔浩传》:“{慕容垂}乘父祖世君之資﹐生便尊貴﹐同類歸之﹐若夜蛾之赴火﹐少加倚仗﹐便足立功。”{元}{刘致}《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都是無廉恥賣買人﹐有過犯駔儈徒﹐倚仗着幾文錢百般胡做。”{{孔厥}{袁静}}《新儿女英雄传》第三回:“大小头儿们更是倚仗{何世雄}﹐大吃二喝﹐胡嫖乱赌。”《三国志·魏志·王肃传》:“官寡而禄厚﹐則公家之費鮮﹐進仕之志勸。各展才力﹐莫相倚仗。”

  • 儀仗-汉语大词典

    儀仗

    【1】指用于仪卫或赛会的武器﹑旗帜﹑伞﹑扇等。{鲁迅}《朝花夕拾·五猖会》:“但我家的所在很偏僻﹐待到赛会的行列经过时﹐一定已在下午﹐仪仗之类﹐也减而又减﹐所剩的极其寥寥。”《三国演义》第八回:“〔{董卓}〕自此愈加驕横﹐自號爲‘尚父’﹐出入僭天子儀仗。”{清}{昭槤}《啸亭杂录·马彪》:“少無賴﹐嘗衝突{固原}提督儀仗﹐提督命杖於轅門。”《晋书·五行志上》:“{王敦}在{武昌}﹐鈴下儀仗生華如蓮華﹐五六日而萎落。”{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皇太子纳妃》:“皇太子納妃﹐鹵部儀仗﹐宴樂儀衛。妃乘厭翟車﹐車上設紫色團蓋……四馬駕之。”【2】指游行队伍前列所举的旗帜﹑标志等。

  • 儀仗隊-汉语大词典

    儀仗隊

    【1】手持仪仗的队伍。以卫兵组成。现代则专用于迎送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等国宾。亦指典礼或游行中由群众组成,手持旗帜﹑花束﹑标志等物的队伍。{{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一章第三节:“他每次出游﹐满街都是仪仗队﹐长二十余里。”{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三五章:“从月台到车站外面﹐警察排成两行﹐脸对着脸整齐齐地站着﹐仿佛仪仗队一样。”

  • 兵仗-汉语大词典

    兵仗

    【1】见“兵杖”。

  • 玄仗-汉语大词典

    玄仗

    【1】指道。《淮南子·原道训》:“登高臨下﹐無失所秉;履危行險﹐無忘玄仗。”{高诱}注:“玄仗﹐道也。”一本作“玄伏”。

  • 交番仗-汉语大词典

    交番仗

    【1】值班的兵卫。《新唐书·仪卫志上》:“{宣政}左右門仗﹑内仗皆分三番而立﹐號曰交番仗。”

  • 交手仗-汉语大词典

    交手仗

    【1】肉搏战。{张希平}《雁翎队》:“突击组趁势攀上敌船﹐与{日本}鬼子打起了交手仗。”{魏巍}《挤垮它》:“和敌人打交手仗的时候﹐这还是好东西哩。”

  • 交仗-汉语大词典

    交仗

    【1】作战;打仗。京剧《渡阴平》第十五场:“二次命他去交仗﹐不知谁胜与谁强。”

  • 刀仗-汉语大词典

    刀仗

    亦作“[刀杖]”【1】刀和杖。古代兵器总称。{唐}{玄应}《一切经音义》卷二三:“刀仗﹐人所持爲仗。仗亦弓﹑矟﹑杵棒之總名也。”{晋}{陶潜}《搜神後记》卷九:“奴失刀仗倒地﹐狗咋其陰﹐{然}({張然})因取刀仗殺奴。”《三国志·蜀志·许慈传》:“酒酣樂作﹐以爲嬉戲﹐初以辭義相難﹐終以刀杖相屈。”《水浒传》第三一回:“以此不教他們將刀仗出去﹐只與他撓鈎套索。”【2】刀和杖。屠宰用具。《水浒传》第四四回:“{石秀}應承了﹐叫了副手﹐便把大青大緑妝點起肉案子﹑水盆﹑砧頭﹐打磨了許多刀杖﹐整頓了肉案﹐打并了作坊﹑猪圈﹐起上十數個肥猪﹐選個吉日﹐開張肉舖。”

  • 幹仗-汉语大词典

    幹仗

    【1】吵架,互相打骂。{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二:“他常常窝火:摔碗﹑骂人﹑打﹑跟大老婆子干仗。”{童边}《新来的小石柱》:“同学们以为他俩要干仗了﹐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 對仗-汉语大词典

    對仗

    【1】指旧体诗文的词句相对偶。{清}{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下:“對仗固須工整﹐而亦有一聯中本句自爲對偶者。”{蔡元培}《国文之将来》:“旧式的五七言律诗与骈文﹐音调铿锵﹐合乎调适的原则;对仗工整﹐合乎均齐的原则﹐在美术上不能说毫无价值。”{王力}《龙虫并雕斋文集·语言与文字》:“对仗﹐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虚词对虚词。”【2】谓当廷奏事。古时皇帝坐朝听政﹐必设仪仗﹐百官当廷言事﹐无所隐秘﹐故称。《旧唐书·萧至忠传》:“舊制﹐大臣有被御史對仗劾彈者﹐即俯僂趨出﹐立於朝堂待罪。”{宋}{王溥}《唐会要·百官奏事》:“百官及奏事﹐皆合對仗公言﹐比日以來﹐多仗下獨奏。宜申明舊制﹐告語令知﹐如緣曹司細務及有秘密不可對仗奏者﹐聽仗下奏。”【3】左右分设﹑相对而立的仗卫。{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一引{万柘坡}《金鳌玉蝀桥》诗:“曉來濃翠東西映﹐也算蛾眉對仗班。”【4】交战。《太平天囯资料·林凤祥李开芳吉文元朱锡琨北伐回禀》:“有妖數千在{歸德}城邊東門﹐分作三路﹐忽然而來對仗。”{蔡东藩}《清史通俗演义》第四二回:“巧值{王囊仙}{韋七綹鬚}﹐至{南籠}與{清}軍對仗﹐兩路夾攻﹐把{勒保}圍住。”

  • 導仗-汉语大词典

    導仗

    【1】前导的仪仗。{王闿运}《王祭酒母鲍太夫人诔》:“朱輪導仗﹐白髮垂簪;人之見之﹐貴壽無極。”

  • 大仗-汉语大词典

    大仗

    【1】即黄麾大仗。古代殿庭最隆重的仪仗。用于正旦﹑冬至等大朝会。参阅《文献通考·王礼十三》﹑《续文献通考·王礼》十及十一。

  • 大陣仗-汉语大词典

    大陣仗

    【1】比喻大场面﹐大世面。《红楼梦》第八四回:“只這一個女孩兒﹐十分嬌養﹐也識得幾個字﹐見不得大陣仗兒﹐常在屋裏不出來的。”{茅盾}《子夜》十六:“{周仲伟}虽然是经过大阵仗的老门槛﹐到这时候也心慌了。”

  • 天仗-汉语大词典

    天仗

    【1】天杖﹐佛所用器械。仗﹐同“杖”。{清}{黄遵宪}《锡兰岛卧佛》诗:“何不取天仗﹐壓制羣魔凶!”【2】天子的仪卫。借指天子。{唐}{沈佺期}《白莲花亭侍宴应制》诗:“九日陪天仗﹐三秋幸禁林。”{明}{沈鲸}《双珠记·与珠觅珠》:“楓陛新瞻天仗﹐蘭臺入手風霜。”【3】天子狩猎用的兵仗器械。{唐}{李白}《大猎赋》:“乃使神兵出于九闕﹐天仗羅于四野。”

  • 小半仗-汉语大词典

    小半仗

    【1】即黄麾小半仗。{宋}代殿庭仪仗之一。其规模较半仗为小。用于册立皇太子或册封皇后。参阅《宋史·仪卫志一》。

  • 尚方仗-汉语大词典

    尚方仗

    【1】尚方制作的兵器。《南史·羊侃传》:“是日詔入直殿省﹐啟尚方仗不堪用。上大怒﹐坐者非一。及{侯景}作逆﹐果弊於仗粗。”

  • 右仗-汉语大词典

    右仗

    【1】犹尚武。谓好私斗。仗,兵仗,兵器的总称。《韩非子·亡徵》:“羣臣爲學﹐門子好辯﹐商賈外積﹐小民右仗者﹐可亡也。”

  • 吾仗-汉语大词典

    吾仗

    【1】帝王仪卫所持之棒。始自{汉}代,为执金吾所持。以铜为之,黄金饰其两端。又称金吾﹑吾棒。仗,也写作“杖”。《清史稿·礼志五》:“定王配饗儀﹐奉主以郡王﹐迎主用綵亭吾仗﹐至廟東階﹐拜位在階上。”

  • 吵仗-汉语大词典

    吵仗

    【1】犹吵架。{沙汀}《青坡》十三:“正好爬上坎来的{文素芳}首先叫道:‘下面在吵仗呀?--你听!’”

  • 唤仗-汉语大词典

    唤仗

    【1】{唐}{宋}天子上朝的仪式之一。《宋史·礼志二十》:“入閤儀。{唐}制:天子日御正衙以見羣臣﹐必立仗。朔望薦食陵寢﹐不能臨前殿﹐則御便殿﹐乃自正衙唤仗由{宣政}兩門而入﹐是謂東﹑西上閤門﹐羣臣俟於正衙者因隨以入﹐故謂之入閤。”{宋}{黄庭坚}《次韵子瞻武昌西山》:“玉堂却對{鄧公}直﹐北門唤仗聽風雷。”{宋}{庞元英}《文昌杂录》卷六:“方{唐}盛時﹐立仗於{宣政}﹐天子坐紫宸﹐而{金吾殿}中細仗自東西上閤門入﹐謂之唤仗。”

  • 器仗-汉语大词典

    器仗

    【1】武器总称。《北齐书·高季式传》:“{季式}兄弟貴盛﹐並有勳於時﹐自領部曲千餘人﹐馬八百匹﹐戈甲器仗皆備﹐故凡追督賊盜﹐多致克捷。”{宋}{沈括}《梦溪笔谈·辩证一》:“擊刺馳射﹐皆盡夷夏之術﹐器仗鎧胄﹐極今古之工巧。”《明史·流贼传·李自成》:“官軍敗於{羅家山}﹐盡亡士馬器仗﹐總兵官{俞沖霄}被執。”【2】特指棍棒之类。{元}{无名氏}《合同文字》第四折:“你不認他罷了﹐却拏着甚些器仗打破他頭﹐做了破傷風身死。”《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三:“他是别處人﹐你不認他罷了﹐拿甚麽器仗打破他頭?”【3】指帝王所用的仪仗器具。《水浒传》第一一〇回:“{宋江}令將士到{王慶}宫中﹐搜擄了金珠細軟﹐珍寳玉帛﹐將違禁的龍樓鳳閣﹐翠屋珠軒﹐及違禁器仗衣服﹐盡行燒毁。”

  • 國仗-汉语大词典

    國仗

    【1】国家的仪仗。《辽史·仪卫志》:“{遼}自{大賀氏}{摩會}受{唐}鼓纛之賜﹐是爲國仗。其制甚簡﹐{太宗}伐{唐}﹑{晉}以前﹐所用皆是物也。”

  • 帶仗左右-汉语大词典

    帶仗左右

    【1】携带兵器的侍从人员。《南齐书·鱼复侯子响传》:“{子響}少好武﹐在{西豫}時﹐自選帶仗左右六十人﹐皆有膽幹。”

  • 行仗-汉语大词典

    行仗

    【1】器物。《水浒传》第一〇二回:“那使棒的拗衆人不過﹐只得收拾了行仗﹐望鎮上去了。”

  • 御仗-汉语大词典

    御仗

    【1】帝王禁卫所用之棍杖。《清会典图·舆卫·御仗》:“御仗﹐攢竹﹐長六尺九寸﹐圍四寸三分﹐髹朱﹐兩端鈷以銅。”【2】官名。《隋书·百官志中》:“其御仗屬官﹐有御仗正副都督﹑御仗五職﹑御仗等員。”【3】帝王的仪仗。《唐六典·左右金吾卫》:“胄曹掌甲仗之事﹐凡御仗之物二百一十有九﹐羽儀之物三百﹐自千牛以下﹐各分而典掌之。”《清会典·銮仪卫》:“御仗引仗﹐用旗尉三十人﹐民尉二十七人。”

  • 衛仗-汉语大词典

    衛仗

    【1】天子出行时用以护卫的仪仗。{宋}{沈括}《梦溪笔谈·故事一》:“車駕行幸﹐前驅謂之‘隊’﹐則古之‘清道’也。其次衛仗﹐‘衛仗’者﹐視闌入宫門法﹐則古之‘外仗’也﹐其中謂之‘禁圍’﹐如殿中仗。”

  • 彩仗-汉语大词典

    彩仗

    【1】彩饰的仪仗。{清}{洪昇}《长生殿·定情》:“恩波自喜從天降﹐浴罷粧成趨彩仗。”{唐}{李复言}《续玄怪录·杨恭政》:“至三更﹐有仙樂﹐彩仗﹐霓旌﹐絳節﹐鸞鶴紛紜﹐五雲來降﹐入于房中。”{清}{赵翼}《镇江观都天会》诗:“七香亭導八掆輿﹐彩仗前驅一對對。”

  • 宫仗-汉语大词典

    宫仗

    【1】帝王的仪仗。{宋}{徐铉}《奉和宫傅相公怀旧见寄四十韵》:“行止不離宫仗影﹐衣裾嘗惹御鑪烟。”{唐}{白居易}《德宗皇帝挽歌词》之一:“宫仗辭天闕﹐朝儀出國門。”

  • 寒蟬仗馬-汉语大词典

    寒蟬仗馬

    【1】寒天的蝉和皇帝大朝时所设的仪仗马。喻指缄口不语之人。{郭沫若}《反正前後》第一篇八:“在我们把一切行李从寝室里搬出来﹐从东廊上走过的时候﹐大家都在讲堂上埋头受着试验﹐真是寒蝉仗马﹐悄然无声。”{清}{欧阳巨源}《<官场现形记>序》:“明達之士豈故爲寒蟬仗馬哉?懾之於心﹐故慎之於口耳。”

  • 寶仗-汉语大词典

    寶仗

    【1】天子的仪仗。{元}{李存}《和吴宗师滦京》诗:“露透地椒清寶仗﹐風生天棘滿旍。”{唐}{李峤}《上应天神龙皇帝册文》:“寶仗似億千之衞﹐天儀成丈六之容。”{明}{金幼孜}《元夕赐午门观灯》诗:“春散爐烟浮樹暖﹐月移寶旂映花妍。”

  • 弓仗-汉语大词典

    弓仗

    【1】泛指弓箭剑戟等武器。{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一》:“賊知是母﹐即放弓仗……後世尊成道﹐告諸弟子:‘是吾昔時放弓仗處。’”

  • 引仗-汉语大词典

    引仗

    【1】{清}代舆卫使用之杖。《清史稿·礼志五》:“{雍正}二年﹐西廡增祀{文襄公}{圖海}﹐定功臣配饗儀﹐前期告太廟。屆日陳綵亭﹐列引仗﹐奉主至廟西階。”《清会典图·引仗》:“引仗:削竹﹐長四尺三寸八分﹐闊一寸七分﹐厚二分﹐髤朱﹐首加圓木﹐長九寸二分﹐闊如之﹐厚五分﹐髤黄﹐繪金雲龍﹐通高五尺三寸。”

  • 弛仗-汉语大词典

    弛仗

    【1】放下兵器。《北齐书·孝昭帝纪》:“帝至東閤門﹐都督{成休寧}抽刃呵帝。帝令{高歸彦}喻之﹐{休寧}厲聲大呼不從。{歸彦}既爲領軍﹐素爲兵士所服﹐悉皆弛仗﹐{休寧}歎息而罷。”

  • 委仗-汉语大词典

    委仗

    亦作“[委杖]”【1】依凭,依靠。《三国志·吴志·楼玄传》:“諸吏之中﹐任幹之事﹐足委仗者﹐無勝於{樓玄}。”《晋书·王导传》:“{導}爲政務在清静﹐每勸帝克己勵節﹐匡主寧邦。於是尤見委杖﹐情好日隆﹐朝野傾心﹐號爲‘仲父’。”《周书·尉迟迥传》:“{迥}通敏有幹能﹐雖任兼文武﹐頗允時望。{太祖}以此深委仗焉。”《宋书·臧质传》:“{何文敬}趨走厮養﹐天性愚狡﹐{質}迷其姦諂﹐寘懷委仗﹐遂外擅威刑﹐内遊房室。”【2】谓丢弃武器。《金史·完颜杲传》:“詰旦﹐戰于{河}上﹐大敗其衆﹐皆委仗就擒。”{晋}{葛洪}《抱朴子·自叙》:“{洪}獨約令所領﹐不得妄離行陣﹐士有摭得衆者﹐{洪}即斬之以徇﹐於是無敢委杖。”

  • 板仗-汉语大词典

    板仗

    【1】即按拍的拍板。{明}{徐渭}《渔阳三弄》:“他那裏開筵下榻﹐教俺操槌按板﹐把鼓來撾……這槌是你肘兒下肋巴﹐這釘孔兒是你心窩裏毛竅﹐這板仗兒是你嘴兒上撩牙。”

  • 森仗-汉语大词典

    森仗

    【1】众多的仪卫。{元}{袁士元}《喜雨三十韵》:“蜥蜴捧符來洞口﹐神祇森仗立雲顛。”

  • 槍仗手-汉语大词典

    槍仗手

    亦作“[槍杖手]”【1】{宋}代{福建路}与{江南西路}乡兵之称。《宋史·兵志五》:“{靖康}元年﹐臣僚言:‘天下步兵之精﹐無如{福建路}槍仗手﹐出入輕捷﹐馭得其術﹐一可當十。’”{宋}{李纲}《与中书冯侍郎书》:“當起{福建路}兵及廣行召募{福建路}槍杖手﹐自{衢}入{睦}﹐自{信}入{歙}﹐以攻賊于巢穴﹐則必勝矣。”

  • 支仗-汉语大词典

    支仗

    【1】支撑维持。{柳青}《铜墙铁壁》第五章:“果真他们拿飞机运粮﹐城里就能够多支仗几天等援兵哩!”

  • 狗仗人勢-汉语大词典

    狗仗人勢

    【1】比喻奴才﹑走狗倚仗主子的势力。《红楼梦》第七四回:“你又有幾歲年紀﹐叫你一聲‘媽媽’﹐你就狗仗人勢﹐天天作耗﹐在我們跟前逞臉。”{洪深}《香稻米》第三幕:“狗仗人势的瘟狗在这里放狗屁!”{老舍}《龙须沟》第二幕:“那是我狗仗人势﹐借着{黑旋风}发威。”亦作“[狗傍人勢]”。{清}{蒋士铨}《一片石·访墓》:“我把你這狗傍人勢的奴才﹐我是服{張天師}管的﹐你那箇老頭兒﹐又不是道紀司﹐我怕他怎的。”

  • 狗仗官勢-汉语大词典

    狗仗官勢

    【1】比喻坏人倚仗官府势力欺压他人。{茅盾}《子夜》七:“哼!他妈的实力!不过狗仗官势!”

  • 死仗-汉语大词典

    死仗

    【1】不顾生命,拚死到底的战斗。{清}{张维屏}《三元里》诗:“衆夷相視忽變色:‘黑旗死仗難生還。’”自注:“夷打死仗則用黑旗﹐適有執神廟七星旗者﹐夷驚曰:‘打死仗者至矣!’”{清}{陈天华}《警世钟》:“人人都願戰死疆場﹐不願做别人的奴隸﹐所以能打三年的死仗。”

  • 戎仗-汉语大词典

    戎仗

    【1】兵器,军械。《周书·周惠达传》:“{惠達}營造戎仗﹐儲積食糧﹐簡閲士馬﹐以濟軍國之務﹐時甚賴焉。”《北齐书·循吏传·郎基》:“{基}奬勵兵民﹐固守百餘日﹐軍糧且罄﹐戎仗亦盡﹐乃至削木爲箭﹐剪紙爲羽。”

  • 牙仗-汉语大词典

    牙仗

    【1】仪仗。{明}{高启}《宴王将军第》诗:“雨催牙仗散﹐風引羽觴來。”

  • 正仗-汉语大词典

    正仗

    【1】指朝廷举行祀天﹑朝会等大典用的仪仗。《资治通鉴·後周世宗显德六年》:“初﹐有司將立正仗﹐宿設樂縣於殿庭。”

  • 歲仗-汉语大词典

    歲仗

    【1】谓每年元旦朝会时所用的仪仗。{唐}{白居易}《元和十二年诏停岁仗率尔成章》诗:“聞停歲仗軫皇情﹐應爲{淮}西寇未平。”

  • 放仗-汉语大词典

    放仗

    【1】放下兵器。《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高貴鄉公}卒”{裴松之}注引《魏末传》:“兵交﹐帝曰:‘放仗!’大將軍士皆放仗。”《南史·宋元凶劭传》:“{王羅漢}昏酣作妓﹐聞官軍已度﹐驚放仗歸降。”{明}{沈德符}《野獲编·叛贼·妇人行劫》:“有一{徽}人{王了塵}者﹐善用鐵鞭﹐聞此婦絶藝﹐拚死與角﹐半日未解。此婦遂放仗講解﹐留以爲夫。”

  • 敗仗-汉语大词典

    敗仗

    【1】失利的战役或战斗。{沈从文}《从文自传·辛亥革命的一课》:“心中许多疑问﹐回到家中时问爸爸﹐爸爸只说这是‘造反打了败仗’﹐也不能给我一个满意的答复。”【2】战败。{蹇先艾}《水葬》:“{小耗子}在今年跟{骆毛}交过手﹐败仗下来﹐就拜了{老骆}做干爹。”

  • 散手仗-汉语大词典

    散手仗

    【1】见“散2手”。

  • 明火執仗-汉语大词典

    明火執仗

    【1】打着火把,拿着武器,公开活动。多指抢劫或肆无忌惮地做坏事。{元}{无名氏}《盆儿鬼》第二折:“我在這瓦窰居住﹐做些本分生涯﹐何曾明火執仗﹐無非赤手求財。”《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九回:“有一夜﹐無端被强盜明火執仗的搶了進來。一個個都是塗了面的﹐搶了好幾千銀子的東西;臨走還放了一把火﹐虧得救得快﹐没有燒着。”{柯岩}《我的爷爷》诗:“爷爷说:‘嗯﹐明火执仗﹐来势汹汹﹐这哪里是什么派性﹐这是要颠覆无产阶级专政!’”

  • 明燈火仗-汉语大词典

    明燈火仗

    【1】点起灯火。{孙犁}《白洋淀纪事。村歌下篇》:“她拉着{老改}跑了出去﹐屋里的人们也听见了﹐跟着起来﹐明灯火仗跑到牲口棚里去。”

  • 春仗-汉语大词典

    春仗

    【1】帝王春日行幸的仪仗。{宋}{秦观}《次韵宋履中近谒大庆退食馆中》:“迎謁曉廷清蹕近﹐退穿春仗綵旓間。”{唐}{沈佺期}《昆明池侍宴应制》诗:“春仗過鯨沼﹐雲旗出鳳城。”

  • 法仗-汉语大词典

    法仗

    【1】法物仪仗。{宋}{周密}《齐东野语·登闻鼓》:“《筆談》言{洛京}留臺有舊案﹐言國初取索鹵簿法仗﹐報言:‘本京鹵簿﹐因{清泰}間{末帝}將帶逃走﹐不知所在。’人傳以爲笑。”{宋}{苏舜钦}《感兴》诗之一:“功既即奉迎﹐法仗叠簫鼓。”

  • 派仗-汉语大词典

    派仗

    【1】不同派别之间的争斗。{丁玲}《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前前後後》:“我向来认为作家的本份是创作﹐而不必参与无意义的论争﹐更不要参加打派仗。”{刘绍棠}《蛾眉》二:“我们那个地方﹐本是天府之国的聚宝盆﹐接连打了八九年的派仗﹐草盛苗稀荒了地。”

  • 漢仗-汉语大词典

    漢仗

    【1】谓体貌雄伟。{清}{梁章鉅}《退庵随笔》卷十三:“選將之法﹐與選士不同﹐智勇固所在先﹐而漢仗亦須兼顧。”《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只是我看那般人的漢仗氣概﹐大約本領也不弱。”【2】指身体个头。{李劼人}《死水微澜》第三部分三:“{王立堂}几高的汉仗﹐几壮的身材﹐身当其境﹐也骇得面无人色。”

  • 指仗-汉语大词典

    指仗

    【1】指望依靠。{洪深}《五奎桥》第一幕:“种田人的一年生计﹐一家老小﹐就指仗这个夏季的稻子。”{萧军}《羊·职业》:“侦缉机关干事是不论薪水的﹐全指仗每月劈奖呢!”

  • 打雪仗-汉语大词典

    打雪仗

    【1】团雪成球而互相投击为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