憫(憫)是什么意思
仁憫-汉语大词典
仁憫
【1】慈爱怜恤。{康有为}《大同书》戊部第二章:“盡此千萬年聖哲所經營﹐仁憫者不過人類之一半而已。”
垂憫-汉语大词典
垂憫
【1】赐予怜悯。《西游记》第二回:“萬望老爺垂憫﹐傳與躲避三災之法﹐到底不敢忘恩。”{明}{沈鲸}《双珠记·真武灵应》:“况我夫妻危迫存亡之際﹐皇天豈不垂憫。”
可憫-汉语大词典
可憫
【1】见“可愍”。
哀憫-汉语大词典
哀憫
【1】哀怜;同情。{唐}{陆贽}《诛李希烈後宥淮西将士并授陈仙奇节度诏》:“遐想凋殘﹐實足哀憫。”《孟子·告子上》“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汉}{赵岐}注:“不行仁義者﹐不由路﹑不求心者也﹐可哀憫哉!”《花城》1981年第6期:“只有在为社会创造财富中﹐被社会或自然的罪恶力量残害而夭折的人……才值得人们哀悯洒泪。”{清}{蒋士铨}《桂林霜·移帐》:“{孫}賊是我們的寃家﹐老爺爲何反加哀憫?”
嘉憫-汉语大词典
嘉憫
【1】嘉许和怜恤。《辽史·地理志二》:“{歸義縣}。初置{顯州}﹐{渤海}民自來助役﹐{世宗}嘉憫﹐因籍其人户置縣﹐隸{長寧宫}。”《清史稿·礼志六》:“自{太祖}創業後﹐將帥之臣﹐守土之官﹐没身捍國﹐良可嘉憫。”
寬憫-汉语大词典
寬憫
【1】宽容怜恤。{後蜀}{何光远}《鉴诫录·前定录》:“宰臣{薛貽矩}﹐自御史大夫百日拜相﹐性懷忠正﹐臨莅端明﹐公事之間﹐每加寬憫。”
悲天憫人-汉语大词典
悲天憫人
【1】哀叹时世的艰辛,怜悯人民的疾苦。天,天命。指时世。{清}{黄宗羲}《朱人远墓志铭》:“嗟乎!{人遠}悲天憫人之懷﹐豈爲一己之不遇乎!”{清}{袁枚}《随园随笔·经注平易》:“‘朝聞道’﹐謂聞有道之世﹐則夕死亦可。蓋悲天憫人之意也。”{聂绀弩}《略谈鲁迅先生的<野草>》:“什么是他的不变的东西呢?战斗精神和悲天悯人的情操。”
悲憫-汉语大词典
悲憫
亦作“[悲愍]”【1】慈悲怜悯;哀怜。{清}{周亮工}《书影》卷四:“畫家工佛像者﹐近當以{丁南羽}﹑{吴文中}爲第一﹐兩君像﹐一觸目便覺悲憫之意﹐欲來接人。”{章炳麟}《<无政府主义>序》:“其揮斥垢氛﹐解散維縶﹐悲愍衆生之念亦以勤矣。”{叶圣陶}《倪焕之》二十:“悲悯与宽容是一副眼镜的两片玻璃﹐具有这样圣者风度的青年﹐也不是难得遇见的。”{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序目》:“《自画像》……这是作者从许多版画的肖像中﹐自己选给{中国}的一幅﹐隐然可见她的悲悯﹑愤怒和慈和。”{梁启超}《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屈原}以悲憫之極﹐不徒厭今﹐而欲反之古也﹐乃直厭俗而欲游於天。”
悽憫-汉语大词典
悽憫
【1】哀怜。{唐}{庾承宣}《魏博节度使田布碑》:“天子壯其節而哀其死﹐爲之廢朝。公卿洎百執事咨嗟悽憫﹐久而不絶。”
愛憫-汉语大词典
愛憫
【1】爱惜怜悯。{唐}{苏涤}《宣宗谥议》:“俯閲才彦﹐則命法官諫官之次對;愛憫生育﹐則禁三月五月之採捕。”
慈憫-汉语大词典
慈憫
【1】见“慈愍”。
惻憫-汉语大词典
惻憫
【1】怜恤。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宣统三年十一月三十日廷寄》:“該處駐防旗丁户口衆多﹐顛沛流離﹐朝廷時切惻憫。”{宋}{梅尧臣}《观放鹞子》诗:“碎腦非此辜﹐食肉爾何忍;取樂在須臾﹐我心良惻憫。”{前蜀}{杜光庭}《赵球司徒疾病修醮拜章词》:“或害物傷生﹐曾無惻憫;或摧鋒禦敵﹐輕賜誅鋤。”
憂憫-汉语大词典
憂憫
【1】见“憂閔”。
憐憫-汉语大词典
憐憫
亦作“[憐愍]”亦作“[憐閔]”【1】哀怜;同情。{宋}{苏辙}《书<金刚经>後》:“如來憐愍衆生﹐爲設方便﹐使知出門﹐即是歸路。”《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聖朝憐閔﹐詔求其後。”《英烈传》第三三回:“萬望夫人憐憫勿殺﹐妾當丢在草野之中﹐把人抱去﹐乃是夫人天地之德。”{唐}{韩愈}《论今年权停举选状》:“陛下憐憫京師之人﹐慮其乏食﹐故權停舉選。”《汉书·武帝纪》:“朕嘉孝弟力田﹐哀夫老眊孤寡鰥獨﹐或匱於衣食﹐甚憐愍焉。”{茅盾}《子夜》三:“{荪甫}常常打算毫无怜悯地将他们打倒﹐把企业拿到他的铁腕里来。”
憫-汉语大词典
憫
“[悯]”的繁体字。《廣韻》眉殞切,上軫,明。【1】忧愁;忧伤。《孟子·公孙丑上》:“遺佚而不怨,阨窮而不憫。”{赵岐}注:“憫,懣也。”《淮南子·诠言训》:“凡人之性,樂恬而憎憫,樂佚而憎勞。”{高诱}注:“憫,憂有所在也。”【2】怜恤;哀怜。{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然而窮鳥入懷,仁人所憫,況死士歸我,當棄之乎?”{唐}{韩愈}《贺雨表》:“陛下憫兹黎庶,有事山川。”{清}{梁章鉅}《归田琐记·致刘次白抚部书》:“惟我皇上,如天之德,深憫東南百姓久遭荼毒, 勉從疆吏所請,使民氣得以小蘇。”
憫笑-汉语大词典
憫笑
【1】怜悯讪笑;可怜亦复可笑。{唐}{韩愈}《答崔立之书》:“僕見險不能止﹐動不得時﹐顛頓狼狽﹐失其所操持﹐困不知變﹐以至辱於再三﹐君子小人之所憫笑﹐天下之所背而馳者也。”{明}{杨慎}《词品·陈季常》:“觀此則{季常}﹐載侍女以遠遊﹐及暮年甘於枯寂﹐蓋有所制而然﹐亦可憫笑也哉!”{鲁迅}《华盖集·“公理”的把戏》:“半年的事﹐几个的人﹐就这么矛盾支离﹐实在可以使人悯笑。”{宋}{苏舜钦}《纳谏书》:“臣區區以此言達於冕旒者﹐非不知出口禍從﹐爲衆憫笑﹐蓋欲陛下一悟﹐則天下蒙福。”
憫救-汉语大词典
憫救
【1】忧虑而思拯救。{宋}{苏轼}《罢税务岁终赏格状》:“若朝廷憫救風俗﹐全養士節﹐即盡罷上件歲終支賞條貫。”
憫惻-汉语大词典
憫惻
【1】哀怜。{严复}《道学外传》:“以錢財爲上帝﹐以子孫爲靈魂﹐生爲能語之馬牛﹐死作後人之僵石﹐憫惻不暇﹐安用譏評!”{宋}{王谠}《唐语林·贤嫒》:“上亦憫惻﹐遂罷戲而免{阿布思}之妻。”{唐}{李德裕}《遣王会等安抚回鹘制》:“已知新立可汗﹐寓居塞下﹐告窮請命﹐未有所歸﹐每念艱危﹐載深憫惻。”
憫忌-汉语大词典
憫忌
【1】旧指死者的生日。后转为逝世之日。{清}{韩泰华}《无事为福斋随笔》卷下:“又{郭畀}《客杭日記》:‘十月十六日﹐先妣憫忌日。’是憫忌﹐生忌也。今以憫忌爲死忌﹐誤。”
憫諒-汉语大词典
憫諒
【1】怜恤体谅。{清}{龚自珍}《与人笺》之二:“騖名之士如某君﹐孤進宜憫諒也。”
憫愧-汉语大词典
憫愧
【1】忧伤怀惭。《旧唐书·元载传》:“朕涉道猶淺﹐知人不明﹐理績未彰﹐遺闕斯衆﹐致兹刑辟﹐憫愧良深。”
憫慟-汉语大词典
憫慟
【1】哀痛。《晋书·愍怀太子遹传论》:“雖復禮備哀榮﹐情深憫慟﹐亦何補於荼毒者哉!”
憫宥-汉语大词典
憫宥
【1】怜悯宽宥。{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花姑子》:“妾不能終事﹐實所哀慘。然爲君故﹐業行已損其七﹐幸憫宥也。”
憫惜-汉语大词典
憫惜
【1】哀怜痛惜。{郭沫若}《沸羹集·序<不朽的人民>》:“但人们的拜物神教性的孑遗﹐竟往往使疾病﹑丑恶﹑一切不正常的东西都被图腾化了起来﹐实在是最不合理的﹐最可悯惜的事。”【2】忧虑哀伤。{清}{周亮工}《书影》卷三:“{長吉}不世才﹐{韓吏部}勇之以‘風檣陣馬’﹐古之以‘瓦棺篆鼎’﹐虚幻之以‘鯨鼇鬼神不可測’﹐乃破錦囊﹐心血止﹐動太夫人憫惜。”{明}{沈德符}《野獲编·吏部一·六年大计》:“錮人明時﹐誠可憫惜。”
憫恤-汉语大词典
憫恤
【1】怜恤。{唐}{柳宗元}《谢李中丞安抚崔简戚属启》:“儻非至仁厚德﹐深加憫恤﹐則流散轉死﹐期在須臾。”《说唐》第二回:“今既廢黜﹐不可加罪﹐還宜憫恤。”《元史·泰定帝纪二》:“今當恐懼儆省﹐力行善政﹐亦冀陛下謹慎修德﹐憫恤生民。”
憫世-汉语大词典
憫世
【1】忧世。{明}{李贽}《寄答耿大中丞书》:“吾謂欲得扶世﹐須如{海剛峰}之憫世﹐方可稱真扶世人矣。”
憫然-汉语大词典
憫然
【1】哀怜貌。旧题{宋}{尤袤}《全唐诗话·温宪》:“後{滎陽公}登大用﹐因國忌行香﹐見之﹐憫然動容。”《南齐书·曹虎传》:“若遂迷復﹐知進忘退﹐當金鉦戒路﹐雲旗北掃……兵交無遠﹐相爲憫然。”{唐}{陈鸿}《长恨歌传》:“〔{玉妃}〕次問{天寳}十四載已還事。言訖﹐憫然。”
憫護-汉语大词典
憫護
【1】怜悯庇护。{前蜀}{杜光庭}《赵国太夫人某氏疾厄醮词》:“伏惟諸天憫護﹐衆聖矜憐。”
憫凶-汉语大词典
憫凶
【1】指父母之丧。{晋}{袁宏}《後汉纪·献帝纪下》:“天子策命{曹操}爲公曰:‘朕以不德﹐少遭憫凶。’”{宋}{苏轼}《思子台赋》:“弔{漢武}之暴怒兮﹐悼{戾園}之憫凶。” 《隋书·恭帝纪》:“襁褓之歲﹐夙遭憫凶。”{唐}{王维}《哭祖六自虚》诗:“憫凶纔稚齒﹐羸疾至中年。”亦泛指丧亡。
憫憫-汉语大词典
憫憫
【1】忧伤貌。{南朝} {梁}{{何逊}{韦黯}}《相送联句》之一:“憫憫岐路側﹐去去平生親。”{唐}{韩愈}《与张十八同效阮步兵<一日复一夕>》诗:“食作前日味﹐事作前日調。不知久不死﹐憫憫尚誰要?”{王闿运}《莫姬哀词》:“余知憫憫﹐衆尚營營。”
憫憐-汉语大词典
憫憐
【1】怜悯。{茅盾}《虹》七:“一种混合了鄙夷和悯怜而又带几分怫悒的心情﹐将{梅女士}的笑脸拉长了。”{宋}{欧阳修}《谢宣召入翰林状》:“進對之際﹐已蕭颯於霜毛;慰勞有加﹐賜憫憐於玉色。”
憫歎-汉语大词典
憫歎
【1】忧伤叹息。{鲁迅}《坟·摩罗诗力说》:“目擊世界之亡﹐而不生其憫歎。”
憫哀-汉语大词典
憫哀
【1】哀伤。{洪深}《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上篇一:“或如参加丧葬﹐而所见所闻的线形色光音调﹐并不足以使人发生悲痛悯哀。”
憫悼-汉语大词典
憫悼
【1】哀伤悲悼。《旧唐书·李嗣业传》:“壯節可嘉﹐將謀於百勝;忠誠未遂﹐空恨於九原。言念其功﹐良深憫悼。”《南齐书·沈沖传》:“{沖}喪柩至止﹐惻愴良深。以其昔在南蕃﹐特兼憫悼。”{唐}{元稹}《赠楚继吾等制》:“其帥{旻}具上其功伐﹐請議褒崇﹐言念云亡﹐尤用憫悼。”
憫切-汉语大词典
憫切
【1】深切同情。{曹禺}《北京人》第三幕:“{曾瑞贞}:[无限的悯切]{愫姨}﹐把自己的快乐完全放在一个人的身上是危险的﹐也是不应该的。”
憫貧-汉语大词典
憫貧
【1】怜恤贫苦的人。{清}{黄六鸿}《福惠全书·钱穀·解给》:“賙急憫貧﹐仁宰之事。”
憫嗟-汉语大词典
憫嗟
【1】忧虑叹息。{五代}{王定保}《唐摭言·主司失意》:“今則公忠道消﹐奸邪計勝﹐衆情猶有惋歎﹐深分却無憫嗟。”{宋}{苏轼}《及第後谢秋赋试官启》:“下之士有學古之志﹐而無學古之功;上之人有用儒之名﹐而無用儒之實﹐顧兹媮弊﹐常切憫嗟。”【2】犹哀怜。{宋}{王禹偁}《求致仕第一表》:“將染骸之疏﹐猶馳就日之魂﹐冀仁主之憫嗟﹐遂老臣之休退。”
憫諫-汉语大词典
憫諫
【1】谓哀怜并规劝之。{鲁迅}《坟·科学史教篇》:“世有哂神話爲迷信﹐斥古教爲謭陋者﹐胥自迷之徒耳﹐足憫諫也。”
憫時病俗-汉语大词典
憫時病俗
【1】忧虑时俗。{明}{唐顺之}《答冯午山提学书》:“如僕輩雖念此痛痒相關﹐不能無憫時病俗之意。”{宋}{曾巩}《答李书》:“足下自稱有憫時病俗之心﹐信如是﹐是足下之有志乎道﹐而予之所愛且畏者也。”
憫急-汉语大词典
憫急
【1】忧虑窘迫。《淮南子·主术训》:“故國無九年之畜﹐謂之不足;無六年之積﹐謂之憫急。”{高诱}注:“憫﹐憂;急﹐病也。”
憫默-汉语大词典
憫默
【1】因忧伤而沉默。{唐}{白居易}《琵琶引》序:“遂命酒﹐使快彈數曲﹐曲罷憫默。”{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一》:“獵者曰:‘邂逅相遇﹐便成佳偶﹐世無此便宜事。事太便宜﹐必有不便宜者存……爾二人宜自恨﹐亦何恨於狐?’二人乃憫默而止。”{南朝} {梁}{江淹}《哀千里赋》:“既而悄愴成憂﹐憫默自憐。”{元}{宫天挺}《范张鸡黍》楔子:“聚首數年餘﹐今日個臨岐歸去﹐情憫默﹐意躊躕。”
憫傷-汉语大词典
憫傷
【1】哀怜。《明史·循吏传·李信圭》:“稍遇歉歲﹐輒老稚相攜﹐緣道食﹐實可憫傷。”{唐}{黄滔}《代陈蠲谢崔侍郎书》:“豈料侍郎堅垂記録﹐確賜憫傷﹐令後人而副取前心﹐指陋質而説爲遺恨。”
憫念-汉语大词典
憫念
【1】怜悯。《元典章·户部十二·主簿论差搬运人夫》:“各處官府差撥夫役﹐有妨農業﹐廢棄生理﹐饑餓病困﹐死於道途﹐實可憫念。”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保路运动·辛亥逊清政变发源记》:“現在{趙}{端}兩帥﹐憫念地方糜爛﹐均極痛心。”{清}{孙枝蔚}《咏物诗·蜘蛛》:“不見{周公}東歸日﹐憫念士卒無不至。”{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渭水三》:“{延年}女弟﹐上召見之﹐妖麗善歌舞﹐得幸。早卒﹐上憫念之﹐以后禮葬。”
畏天憫人-汉语大词典
畏天憫人
【1】敬畏天命,悯惜世人的困苦。{隋}{王通}《中说·周公》:“易之憂患﹐業業焉﹐孜孜焉﹐其畏天憫人﹐思及時而動乎?”
矜憫-汉语大词典
矜憫
【1】哀怜;怜悯。《晋书·王濬传》:“誠宜加恩﹐少垂矜憫﹐追録舊勳﹐纂錫茅土。”{明}{唐顺之}《凤阳等处灾伤疏》:“臣若不言﹐是不惟上負聖明矜憫元元之深意﹐而溝中之瘠﹐真自臣推而納之矣。”《宋史·职官志三》:“若情可矜憫﹐而法不中情者讞之。”
軫憫-汉语大词典
軫憫
【1】怜悯。{前蜀}{杜光庭}《贺天贞军进嘉禾表》:“軫憫耕農﹐歲致豐穰。”
隱憫-汉语大词典
隱憫
【1】谓隐居不得志而忧伤。《楚辞·严忌<哀时命>》:“然隱憫而不達兮﹐獨徙倚而彷徉。”{王逸}注:“言己隱身山澤﹐内自憫傷。”【2】忧叹貌。{清}{方苞}《<左华露遗文>序》:“吾妹不食經旬﹐既而以姑老﹐義不得死﹐隱憫至今十餘年。”《文选·颜延之<北使洛>诗》:“隱憫徒御悲﹐威遲良馬煩。”{吕向}注:“隱憫﹐憂歎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