懲(懲)是什么意思
不懲-汉语大词典
不懲
【1】不戒惧;不警戒。《楚辞·九歌·国殇》:“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朱熹}集注:“懲﹐創艾也。雖死而心不悔也。”《韩非子·难二》:“夫賞無功則民偷幸而望於上﹐不誅過則民不懲而易爲非﹐此亂之本也。”{三国} {魏}{李康}《运命论》:“蓋譏{汲黯}之白首於主爵﹐而不懲{張湯}牛車之禍也。”【2】不制止。《诗·小雅·节南山》:“不懲其心﹐覆怨其正。”{毛}传:“女不懲止女之邪心而反怨憎其正。”
創懲-汉语大词典
創懲
【1】惩戒;惩处。《明史·何遵传》:“請加黜罰﹐以示創懲。”{清}{昭槤}《啸亭杂录·傅厚庵》:“二公受瘴相繼死﹐繼之者爲{明}参政{亮}﹐復以{湖北}教匪故﹐匆匆北歸﹐未及創懲。”{宋}{叶適}《除工部侍郎谢表》:“拔臣寡特之中﹐冀銷迎附;察臣憂患之後﹐多自創懲。”
勸懲-汉语大词典
勸懲
【1】奖惩。《左传·成公十四年》:“懲惡而勸善,非聖人,誰能修之?”后言劝惩本此。{宋}{曾巩}《宜黄县县学记》:“師友以解其惑﹐勸懲以勉其進。”《清史稿·食货志一》:“初定勸懲之例﹐限年之法甚嚴。”
勸善懲惡-汉语大词典
勸善懲惡
【1】《左传·成公十四年》:“懲惡而勸善,非聖人誰能脩之?”后以“勸善懲惡”指奖勉劝励有善行的人,惩戒有恶行的人。{郭沫若}《我的童年》第一篇五:“这里虽然充分地包含着劝善惩恶﹑唤醒民族性的意思﹐但……它可以说是{中国}无产阶级文艺的鼻祖。”亦作“[勸善黜惡]”﹑“[勸善戒惡]”。《汉书·张敞传》:“自請治劇郡非賞罰無以勸善懲惡﹐吏追捕有功效者﹐願得壹切比{三輔}尤異。”{汉}{荀悦}《汉纪·武帝纪三》:“夫附下罔上者死﹐附上罔下者刑﹐與聞國政而無益于民者斥﹐在上位而不進賢者退﹐此所以勸善黜惡也。”{晋}{袁宏}《後汉纪·贾逵传》:“彊幹弱枝﹐勸善戒惡。”{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结构》:“凡作傳奇者﹐先要滌去此種肺腸﹐務存忠厚之心……以之勸善懲惡則可﹐以之欺善作惡則不可。”
奬懲-汉语大词典
奬懲
【1】奖励和惩罚。如:奖惩条例。
小懲大誡-汉语大词典
小懲大誡
【1】谓稍加惩罚﹐使接受教训﹐不至犯大错误。语出《易·繫辞下》:“小人不恥不仁﹐不畏不義﹐不見利不勸﹐不威不懲;小懲而大誡﹐此小人之福也。”《魏书·桓玄传》:“猶冀{玄}當洗濯胸腑﹐小懲大誡﹐而狼心弗革﹐悖慢愈甚。”【2】小的或大的惩诫。{清}{黄安涛}《打怨家》诗:“亦有調停兩和懌﹐反覆無常旋搆隙。小懲大誡終何益。”
嚴懲-汉语大词典
嚴懲
【1】严加惩处。如:依法严惩犯罪分子。
嚴懲不貸-汉语大词典
嚴懲不貸
【1】严加惩办,不予宽容。{毛泽东}《中共发言人关于命令国民党反动政府重新逮捕前日本侵华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和逮捕国民党内战罪犯的谈话》:“其他{日本}战争罪犯﹐暂由你们管押﹐听候处理﹐一概不得擅自释放或纵令逃逸﹐违者严惩不贷。”
枷懲-汉语大词典
枷懲
【1】上枷惩处。{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疑狱》:“{鴻}遂具詳報府﹐准父哀詞免擬﹐{任某}重責枷懲。”
戒懲-汉语大词典
戒懲
【1】告诫。{清}{唐甄}《潜书·得师》:“{成王}嗣位于冲年﹐{周公}無日不以君臣父子長幼之道訓于王﹐其戒懲之言﹐具于《詩》﹑《書》。”
按懲-汉语大词典
按懲
【1】查究惩办。{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问拟》:“弟{國連}拉牛騙銀有據﹐未免同惡相濟﹐各宜按懲。”
膺懲-汉语大词典
膺懲
【1】打击和惩治。语出《诗·鲁颂·閟宫》:“{戎狄}是膺﹐{荆}{舒}是懲。”后以“膺懲”用作讨伐﹑惩罚之意。{阿英}《胡沙随笔·卖碑记》:“他们便不得不对这些书商们来一回‘膺惩’﹐退回已付的碑款﹐没收真假的碑拓。”{李大钊}《这一周》:“‘五四’纪念日﹐这是{中国}全国学生膺惩{中国}卖国贼的纪念日。”{郭沫若}《驳胡適<国际形势里的两个问题>》:“但等纳粹{德国}打败了﹐{英国}的危机过了﹐他又大喊起膺惩{苏联}的老调来。”
懲-汉语大词典
懲
“[惩]”的繁体字。《廣韻》直陵切,平蒸,澄。【1】惩罚。《诗·鲁颂·閟宫》:“{戎狄}是膺,{荆}{舒}是懲。”{孔颖达}疏:“{荆楚}羣{舒}叛逆者,於是以此懲創之。”《荀子·王制》:“故姦言﹑姦説﹑姦事﹑姦能﹑遁逃反側之民,職而教之,須而待之,勉之以慶賞,懲之以刑罰,安職則畜,不安職則棄。”《汉书·董仲舒传》:“{殷}人執五刑以督姦,傷肌膚以懲惡。”{陆柱国}《岔路口》三:“违者严惩不贷。”【2】克制;制止。《诗·小雅·沔水》:“民之訛言,寧莫之懲。”{毛}传:“懲,止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懲違改忿兮,抑心而自彊。”{王念孙}《读书杂志·史记五》:“懲,止也;違,恨也。言止其恨,改其忿,抑其心,而自彊勉也。”【3】鉴戒。《诗·周颂·小毖》:“予其懲而毖後患。”{郑玄}笺:“懲,艾也。”《韩非子·难二》:“不誅過,則民不懲而易爲非,此亂之本也。”{宋}{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臣願陛下鑒{漢}﹑{唐}﹑{五代}之所以亂亡,懲{晉武}苟且因循之禍,明詔大臣,思所以陶成天下之才。”{郭沫若}《洪波曲》第七章二:“但这一次的{陈诚},惩于前一次扩大宣传周的过火,却不肯多出钱。”【4】苦于。《列子·汤问》:“{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5】恐惧。《汉书·楚元王刘交传》:“太夫人與{竇太后}有親,懲{山}東之寇,求留京師,詔許之。”{宋}{王安石}《董伯懿示裴晋公平淮右题名碑诗用其韵和酬》:“{德宗}末年懲戰禍,一矢不試塵蒙靫。”【6】告诫。{唐}{韩愈}《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初,處士將嫁其女,懲曰:‘吾以齟齬窮,一女憐之,必嫁官人,不以與凡子。’”【7】升腾。《文选·张衡<思玄赋>》:“屬箕伯以函風兮,懲淟涊而爲清。”旧注:“懲,騰也。”
懲-汉语大词典
懲
【1】见“懲艾”。
懲誡-汉语大词典
懲誡
【1】见“懲戒”。
懲懼-汉语大词典
懲懼
【1】恐惧。{唐}{韩愈}《举韩泰自代状》:“自領{漳州}﹐悉心爲治﹐官吏懲懼﹐不敢爲非。”《文选·班固<西都赋>》:“既懲懼於登望﹐降周流以徬徨。”{李善}注引《广雅》:“懲﹐恐也。”
懲羹吹虀-汉语大词典
懲羹吹虀
【1】见“懲羹吹韲”。
懲惡-汉语大词典
懲惡
【1】惩治作恶的人。《後汉书·仲长统传》:“今患刑輕之不足以懲惡﹐則假臧貨以成罪……恐非帝王之通法﹐聖人之良制也。”
懲乂-汉语大词典
懲乂
【1】见“懲艾”。
懲禦-汉语大词典
懲禦
【1】抗击,抵御。《新唐书·杜佑传》:“今戎醜方彊﹐邊備未實﹐誠宜慎擇良將﹐使之完輯﹐禁絶誅求﹐示以信誠﹐來則懲禦﹐去則謹備。”
懲難-汉语大词典
懲難
【1】犹靖难。《文选·潘勗<册魏公九锡文>》:“其在{周成}﹐{管}{蔡}不靖﹐懲難念功﹐乃使{邵康公}錫{齊太公}履……五侯九伯﹐實得征之。”{李周翰}注:“懲﹐息也。言息{管叔}之難﹐{太公}之功也。”【2】以过去的患难为鉴戒。《文选·嵇康<幽愤>诗》:“懲難思復﹐心爲内疚。”{刘良}注:“見此患難方欲懲誡而反復心内病之。”
懲革-汉语大词典
懲革
【1】谓鉴于前失而有所改变。{唐}{刘知幾}《史通·曲笔》:“{隱侯}《宋書》多妄﹐{蕭武}知而勿尤……故令史臣得愛憎由己﹐高下在心﹐進不憚於公憲﹐退無媿於私室﹐欲求實録﹐不亦難乎?嗚呼﹐此亦有國家者所宜懲革也!”《後汉书·西域传序》:“{車師}後王復反攻屯營。雖有降首﹐曾莫懲革﹐自此浸以疏慢矣。”
懲忿-汉语大词典
懲忿
【1】克制忿怒。《北齐书·陈元康传》:“{元康}諫曰:‘王教訓世子﹐自有禮法﹐儀刑式瞻﹐豈宜至是!’言辭懇懇﹐至於流涕。{高祖}從此爲之懲忿。”{明}{沈鲸}《双珠记·狱中冤恨》:“[末]{王先生}不消愁煩﹐君子謂囹圄爲福堂﹐以其可悔過而遷善也。[生]難道福堂能懲忿?”
懲羹-汉语大词典
懲羹
【1】见“懲羹吹韲”。
懲貶-汉语大词典
懲貶
【1】给予降职处分。《新唐书·卢怀慎传》:“竊見内外官有賕餉狼藉﹐劓剥蒸人﹐雖坐流黜﹐俄而遷復﹐還爲牧宰﹐任以{江}﹑{淮}﹑{嶺}﹑磧﹐粗示懲貶﹐内懷自棄﹐徇貨掊貲﹐訖無悛心。”
懲一儆百-汉语大词典
懲一儆百
【1】见“懲一警百”。
懲儆-汉语大词典
懲儆
【1】见“懲警”。
懲膺-汉语大词典
懲膺
【1】惩罚;讨伐。语出《诗·鲁颂·閟宫》:“{戎狄}是膺,{荆}{舒}是懲。”{马瑞辰}通释:“膺,擊也。”{郭沫若}《棠棣之花》第三幕:“{魏侯}常常纠合{关}东诸侯﹐欲与敝国为难﹐敝国君长将要加以惩膺。”{李大钊}《战後之妇人问题》:“他说﹐惩膺{德国}的横暴﹐他也认为必要﹐但不赞成战争。”
懲處-汉语大词典
懲處
【1】处罚;惩罚。{峻青}《海啸》第三章:“因此我决定﹐把他送交镇政府﹐和{申天锡}一起审理清楚﹐依法惩处。”{清}{黄六鸿}《福惠全书·筮仕·访风俗》:“果有實跡﹐須待其更犯﹐小則懲處﹐大則申詳。”
懲一警百-汉语大词典
懲一警百
【1】谓惩罚一人以警戒众人。语本《汉书·尹翁归传》:“{翁歸}治{東海}明察……其有所取也,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懼改行自新。”{清}{薛福成}《庸盦笔记·史料一·咸豐季年三奸伏诛》:“{許彭壽}糾劾各節﹐朕早有所聞﹐用特懲一儆百﹐期於力振頽靡。”{明}{沈采}《千金记·仰役》:“故依法律明惟問﹐懲一戒百難容忍。”《官场现形记》第十八回:“前者已去﹐後者又來﹐真正能彀懲一儆百嗎?”《明史·黄道周传》:“陛下欲剔弊防奸﹐懲一警百﹐諸臣用之以借題修隙﹐斂怨市權。”亦作“[懲一戒百]”﹑“[懲一儆百]”。
懲辦-汉语大词典
懲辦
【1】惩罚;处分。《清会典事例·刑部·仓库》:“至積年光棍在倉滋事﹐照打攪倉場本例懲辦。”{张天翼}《反攻·脊背与奶子》:“{长太爷}只是想要惩办{任三嫂}的不识抬举﹐可不愿{任三}把她赶出去。”《花月痕》第四七回:“如有携帶﹐一經察出﹐貨半没官﹐半奬查驗之員﹐人即照例懲辦。”
懲治-汉语大词典
懲治
【1】惩办。{老舍}《赶集·柳家大院》:“不管查得出私弊查不出﹐反正得惩治她!”{清}{和邦额}《夜谭随录·邱生》:“碧衣者曰:‘今不痛加懲治﹐彼以爲我輩孱弱﹐必源源而來矣。’”{宋}{叶梦得}《石林燕语》卷七:“苟不懲治﹐則敗亂風俗。”
懲沮-汉语大词典
懲沮
【1】为阻止恶行而责罚之。《续资治通鉴·宋哲宗绍圣四年》:“至於告老之人﹐雖已謝事﹐亦宜少示懲沮。”《新唐书·柳浑传》:“左丞{田季羔}從子{伯彊}請賣私第募兵助討{吐蕃}﹐{渾}曰:‘……討賊自有國計﹐豈容不肖子毁門構﹐徼一時倖﹐損風教哉!請薄責以示懲沮!’”
懲刈-汉语大词典
懲刈
【1】见“懲艾”。
懲毖-汉语大词典
懲毖
【1】见“懲前毖後”。
懲罰-汉语大词典
懲罰
【1】处罚。《魏书·西域传·于阗》:“其刑法﹐殺人者死﹐餘罪各隨輕重懲罰。”{杨朔}《渔笛》:“坏人都得到应有的惩罚﹐好人也踏上幸福的道路。”{艾芜}《漫谈三十年代的“左联”(一)》:“这是用经济上的惩罚﹐来补充政治上的虐待。”
懲戒-汉语大词典
懲戒
【1】以前失为戒。《元典章·刑部三·穆豁子杀兄》:“若不明示罪名﹐則後人無以懲戒。”《汉书·诸侯王表序》:“{漢}興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懲戒亡{秦}孤立之敗﹐於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汉武故事》:“上微行﹐至於{柏谷}﹐夜投亭長宿﹐亭長不内﹐乃宿於逆旅。逆旅翁謂上曰:‘汝長大多力﹐當勤稼穡﹐何忽帶劍羣聚﹐夜行動衆﹐此不欲爲盜則淫耳。’上默然不應……自是懲戒﹐希復微行。”【2】亦作“[懲誡]”。惩罚之以示警戒。{陈夔龙}《梦蕉亭杂记》卷二:“飭令戮屍傳首犯事地方示衆。經此懲誡後﹐各鄉紛紛開報地畝﹐極爲踴躍。”{汉}{蔡邕}《故太尉乔公庙碑》:“禁錮終身﹐没入財賂非法之物﹐以充帑藏﹐懲戒羣下。”{冰心}《斯人独憔悴》:“原来是他们校长给他父亲的信﹐说他们两个都在学生会里……请他父亲叫他们回来﹐免得将来惩戒的时候﹐玉石俱焚﹐有碍情面。”{宋}{王谠}《唐语林·政事下》:“臣不敢不奉詔﹐但許臣且繫之﹐俟徵積 年税物畢放出﹐亦可爲懲戒。”
懲示-汉语大词典
懲示
【1】警告。{晋}{葛洪}《抱朴子·用刑》:“以肉刑代其死﹐則亦足以懲示凶人。”
懲惡-汉语大词典
懲惡
【1】憎恶惩戒。《汉书·刑法志》:“〔{文帝}〕將相皆舊功臣﹐少文多質﹐懲惡亡{秦}之政﹐論議務在寬厚﹐恥言人之過失。”
懲忿窒慾-汉语大词典
懲忿窒慾
【1】见“懲忿窒欲”。
懲窒-汉语大词典
懲窒
【1】见“懲忿窒欲”。
懲改-汉语大词典
懲改
【1】犹惩革。《後汉书·桓帝纪》:“選舉乖錯﹐害及元元。頃雖頗繩正﹐猶未懲改。”
懲責-汉语大词典
懲責
【1】知前失而自责。{清}{和邦额}《夜谭随录·猫怪》:“以言遭楚﹐貓應自悔﹐然猶以駟不及舌﹐痛自懲責。乃人也﹐每以多言取禍﹐反怨天尤人﹐不克自省﹐誠此貓之不若矣。”【2】责罚。{梁启超}《亡羊录》:“蓋{天津}至{鎮江}﹑{上海}至{南京}各鐵路﹐則以懲責食言爲名。”
懲艾-汉语大词典
懲艾
亦作“[懲]”亦作“[懲刈]”亦作“[懲乂]”【1】惩治。{清}{曾国藩}《广东嘉应州知州刘君事状》:“是時{兩廣}總督{百公齡}﹐治尚威猛﹐懲刈奸宄。”《楚辞·刘向<九叹·远游>》:“悲余性之不可改兮﹐屢懲艾而不迻。”{王逸}注:“言己體受忠直之性﹐雖數爲讒人所懲艾﹐而心終不移易也。”{洪兴祖}补注:“艾﹑﹐並音乂。”《新唐书·裴矩传》:“{太宗}即位﹐疾貪吏﹐欲痛懲乂之。”《东观汉记·明帝纪》:“陛下至明﹐懲艾酷吏﹐視人如赤子。”【2】谓吸取过去教训,以前失为戒。《金史·移剌履传》:“願陛下懲艾前事﹐開諫諍之門﹐天下幸甚。”{清}{陈天华}《中国革命史论》第一章:“法之當變﹐礦之當開﹐詎可以{熙寧}﹑{明}季懲艾乎?”《晋书·地理志上》:“{始皇}初并天下﹐懲{戰國}﹐削罷列侯﹐分天下爲三十六郡。”《後汉书·窦融传》:“其後{匈奴}懲乂﹐稀復侵寇。”《新唐书·苏世长等传赞》:“始{唐}有天下﹐懲刈{隋}敝﹐敷内讜言。”《汉书·淮阳宪王刘钦传》:“久之﹐懲艾{霍氏}欲害皇太子﹐乃更選後宫無子而謹慎者﹐乃立{長陵}{王倢伃}爲后﹐令母養太子。”【3】戒惧。《新唐书·柳宗元传》:“然衆畏其才高﹐懲刈復進﹐故無用力者。”{宋}{苏辙}《言责降官不当带观察团练状》:“且使罪人知有懲艾﹐謹録奏聞﹐亦非小補也。”《史记·乐书》:“{成王}作頌﹐推己懲艾﹐悲彼家難﹐可不謂戰戰恐懼﹐善守善終哉?”{张守节}正义:“言{成王}作頌﹐悲{文王}戰戰恐懼﹐推己戒勵爲治﹐是善守善終也。”
懲忿窒欲-汉语大词典
懲忿窒欲
【1】谓克制愤怒,杜塞情欲。《易·损》:“君子以懲忿窒欲。”{孔颖达}疏:“君子以法此損道懲止忿怒﹐窒塞情慾……懲者﹐息其既往;窒者﹐閉其將來。懲窒互文而相足也。”《醒世恒言·一文钱小隙造奇冤》:“如今聽在下説一文錢小小的故事﹐列位看官們各宜警醒﹐懲忿窒慾﹐且休望超凡入道﹐也是保身保家的正理。”亦省作“[懲窒]”。{宋}{朱熹}《感尚子平事》诗:“我亦近來知損益﹐只將懲窒度餘生。”{明}{高攀龙}《答陈似木书》之三:“即如忿欲﹐習于懲窒﹐懲窒過二三次﹐便省力﹐便有味。”{晋}{袁宏}《後汉纪·顺帝纪二》:“願陛下思惟所見﹐稽古率舊﹐勿令刑德大柄不由天斷﹐懲忿窒欲﹐事依禮制。”{明}{唐顺之}《<明道语略>序》:“不寢不食而非助也;不睹不聞而非忘也;懲忿窒欲而未嘗損也。”亦作“[懲忿窒慾]”。
懲前毖後-汉语大词典
懲前毖後
【1】谓从以前的错误或失败中吸取教训,使以后不至重犯。语本《诗·周颂·小毖》:“予其懲而毖後患。”{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对以前的错误一定要揭发﹐不讲情面﹐要以科学的态度来分析批判过去的坏东西﹐以便使后来的工作慎重些﹐做得好些。这就是‘惩前毖后’的意思。”亦省作“[懲毖]”。《清史稿·兵志二》:“{同治}中興以後﹐疆臣列帥﹐懲前毖後﹐漸改練勇巡防之制。”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关于革命军方面消息》:“得此懲毖﹐足使我民自知病痛所在。”《明史·姜应麟传》:“陳天下五大弊……曰懲毖愈甚﹐頽廢愈多。”{明}{张居正}《答河道吴自湖计河漕书》:“頃{丹陽}淺阻﹐當事諸公畢智竭力﹐僅克有濟﹐懲前毖後﹐預爲先事之圖可也。”
懲惡勸善-汉语大词典
懲惡勸善
【1】惩罚邪恶,劝勉向善。语本《左传·成公十四年》:“《春秋》之稱微而顯,志而晦……懲惡而勸善。非聖人誰能修之?”《後汉书·仲长统传》:“信賞罰以驗懲勸﹐糾游戲以杜姦邪。”《旧唐书·于志宁传》:“大小咸書﹐善惡俱載﹐著懲勸於簡牘﹐垂褒貶於人倫。”{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儗播布美术意见书》:“物質文明﹐日益曼衍﹐人情因亦日趣於膚淺﹐今以此優美而崇大之﹐則高潔之情獨存﹐邪穢之念不作﹐不待懲勸而國乂安。”{唐}{刘知幾}《史通·忤时》:“《春秋》之義也﹐以懲惡勸善爲先。”{宋}{龚鼎臣}《东原录》:“《詩》者或逸樂而興﹐或悲哀而作﹐内經夫婦﹐外正君臣﹐雖孤憤必申﹐雖輿言必達﹐懲惡勸善之理於是乎明;感新懷舊之情於是乎見。”{孙犁}《秀露集·文学和生活的路》:“所谓文学上的人道主义﹐当然不是庸俗的普渡众生﹐也不是惩恶劝善。”亦省作“[懲勸]”。
懲羹吹韲-汉语大词典
懲羹吹韲
【1】人被滚汤烫过,以后吃冷菜也要吹一下。羹,滚汤;韲,细切的肉菜,冷食品。比喻戒惧过甚。语出《楚辞·九章·惜诵》:“懲於羹者而吹韲兮,何不變此志也?”{宋}{秦观}《谢馆职启》:“束緼還婦﹐雖蒙假借之私;懲羹吹虀﹐尚慮譴訶之及。”亦省作“[懲羹]”。{宋}{虞俦}《喜晴》诗:“半驚魂猶未定﹐老農那得不懲羹。”{清}{夏燮}《中西纪事·互市档案》:“然則閉關之議可行乎?曰:懲羹吹韲﹐因噎廢食之見也。”亦作“[懲羹吹虀]”。《晋书·汝南王亮等传序》:“{漢祖}勃興﹐爰革斯弊。於是分王子弟﹐列建功臣……然而矯枉過直﹐懲羹吹韲﹐土地分疆﹐踰越往古。”
懲創-汉语大词典
懲創
【1】惩戒;警戒。{唐}{韩愈}《读东方朔杂事》诗:“{方朔}不懲創﹐挾恩更矜誇。”{宋}{陆游}《条对状》:“蓋封王始於{漢}初……後世懲創其失﹐{魏}﹑{晉}﹑{隋}﹑{唐}﹐皆起草昧﹐有天下﹐豈無功臣﹐止於公侯而已。”《金史·雷渊传》:“{淵}爲人軀幹雄偉……遇不平則疾惡之氣見于顔間﹐或嚼齒大駡不休﹐雖痛自懲創﹐然亦不能變也。”{明}{方孝孺}《与赵伯钦书》之二:“每觀古人道德事功之盛﹐慙悔攻中﹐若無所自容。以是深自懲創﹐不敢有所作。”【2】惩罚;惩治。《元典章·圣政二·明政刑》:“{賀伯顔}輕侮詔書﹐殊乖臣禮﹐不加懲創﹐曷示等威!”{郭沫若}《盲肠炎·为“五卅”惨案怒吼》:“我们有唯一的惩创他们的武器﹐便是实际和他们经济绝交。”《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七回:“這種人也應該懲創懲創他才好。”{宋}{苏辙}《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然庸僧猾商﹐敢擅招誘外夷﹐邀求厚利﹐爲國生事﹐其漸不可長﹐宜痛加懲創。”
懲糾-汉语大词典
懲糾
【1】告戒督察。《梁书·武帝纪中》:“成務弘風﹐肅厲内外﹐寔由設官分職﹐互相懲糾。”
懲警-汉语大词典
懲警
亦作“[懲儆]”【1】儆戒,鉴戒。《晋书·王恭传》:“〔{庾楷}〕遣子{鴻}説{恭}曰:‘{尚之}兄弟﹐專弄相權﹐欲假朝威貶削方鎮﹐懲警前事﹐勢轉難測。及其議未成﹐宜早圖之。’”【2】惩罚之以示警戒。{曹亚伯}《黄花岗之役》:“亟宜查照報律﹐永遠停版﹐以示懲儆。”{清}{夏燮}《中西纪事·猾夏之渐》 :“部議所云……不能拔其傳教之根株﹐而但舉此曖昧無憑之端﹐以示懲警。”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清吏条陈》:“請我皇上乾剛獨斷﹐從重治罪﹐庶幾可以肅紀律而示懲儆。”
懲勸-汉语大词典
懲勸
【1】见“懲惡勸善”。
懲一戒百-汉语大词典
懲一戒百
【1】见“懲一警百”。
示懲-汉语大词典
示懲
【1】表示惩戒。{明}{叶盛}《水东日记·奏黜寺丞冯必政》:“{南京}寺丞{馮必政}邪妄﹐進身不繇其道﹐當黜以示懲。”
科懲-汉语大词典
科懲
【1】依法惩罚。{唐}{韩愈}《应所在典贴良人男女等状》:“仍勒長吏嚴加檢責﹐如有隱漏﹐必重科懲。”
痛懲-汉语大词典
痛懲
【1】严厉地惩戒。{宋}{沈括}《梦溪笔谈·人事一》:“又{嘉祐}中士人{劉幾}累爲國學第一人﹐驟爲怪嶮之語﹐學者翕然效之﹐遂成風俗。{歐陽公}深惡之﹐會公主文﹐決意痛懲﹐凡爲新文者一切棄黜﹐時體爲之一變。”{清}{褚人穫}《坚瓠广集·打花轿》:“不逞之風﹐漸不可長﹐公請府公痛懲之。”【2】指严加惩办。《宋史·张永德传》:“{世宗}親征﹐戰於{高平}﹐大將{樊愛能}﹑{何徽}方戰退衄……{永德}曰:‘陛下欲固守封疆則已﹐必欲開拓疆宇﹐威加四海﹐宜痛懲其失。’”{梁启超}《禁早婚议》:“夫以一人殺一人﹐以一人侵一人之自由﹐就法律上﹐猶必按其害群之罪而痛懲之。”【3】深切地警戒。{宋}{朱熹}《与吴茂实书》:“近來自覺向時工夫止是講論文義﹐以爲積集義理﹐久當自有得力處﹐卻於日用工夫全少檢點……今方深省而痛懲之﹐亦欲與諸同志勉焉。”
襃懲-汉语大词典
襃懲
亦作“[褒懲]”【1】褒责; 赏罚。《新唐书·吕元膺传》:“度支使{潘孟陽}﹑太府卿{王遂}交相惡﹐乃除{孟陽}散騎常侍﹐{遂}{鄧州}刺史﹐詔辭無所輕重。{元膺}上其詔﹐請明枉直﹐以顯褒懲。”
責懲-汉语大词典
責懲
【1】责罚惩处。《儒林外史》第一回:“{時知縣}此時心中十分惱怒﹐本要立即差人拿了{王冕}來責懲一番。”{樊增祥}《批复盛合禀词》:“{曹七}等率意妄指﹐顯挾嫌揑誣﹐當予分别責懲。”
進善懲奸-汉语大词典
進善懲奸
【1】进用善良,惩治奸恶。{唐}{白居易}《除武元衡门下侍郎平章事制》:“弼違救失﹐不以尤悔爲慮;進善懲惡﹐不以親讎自嫌。”{唐}{周昙}《咏史诗·虞舜》:“進善懲奸立帝功﹐功成揖讓益温恭。”亦作“[進善懲惡]”。
進善懲惡-汉语大词典
進善懲惡
【1】见“進善懲奸”。
誅懲-汉语大词典
誅懲
【1】声讨惩处。{老舍}《四世同堂》三二:“他无力去诛惩卖国贼﹐可也不愿有与卖国贼一道味儿的弟弟。”
誓懲-汉语大词典
誓懲
【1】立誓以之为惩戒。{明}{方孝孺}《与郑叔度书》之二:“僕少讀{韓氏}文而高其辭﹐頗恨其未純於聖人之道……矩度不能造{顔}﹑{孟氏}之域。爲賢者指笑﹐目爲文人。心竊少之﹐從總角輒自誓懲。”
議懲-汉语大词典
議懲
【1】谓评议其罪给予惩处。{明}{马从聘}《议处科场疏》:“該部即仰承德意﹐遵例議懲﹐以儆將來﹐誰曰不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