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一个集成语、谚语、俗语、俚语、俏皮话、歇后语分享学习网站,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好学之士,齐心合力,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汉语词典 > 異

異(異)是什么意思

  • 一世異朝市-汉语大词典

    一世異朝市

    【1】谓经过三十年,国家政情与市面的面目全非。比喻变化很快,使人有沧桑之感。{晋}{陶潜}《归田园居》诗之四:“一世異朝市﹐此語真不虚。”

  • 三異-汉语大词典

    三異

    【1】指{汉}{中牟}令{鲁恭}行德政而出现的三种奇迹。{金}{赵秉文}《中牟阳冰篆》诗:“{中牟}三異今則四﹐斷碑殘缺{陽冰}書。”《後汉书·鲁恭传》:“〔{魯恭}〕拜{中牟}令。{恭}專以德化爲理﹐不任刑罰……{建初}七年﹐郡國螟傷稼﹐犬牙緣界﹐不入{中牟}。{河南}尹{袁安}聞之﹐疑其不實﹐使仁恕掾{肥親}往廉之。{恭}隨行阡陌﹐俱坐桑下﹐有雉過﹐止其傍。傍有童兒﹐{親}曰:‘兒何不捕之?’兒言‘雉方將雛’。{親}瞿然而起﹐與{恭}訣曰:‘所以來者﹐欲察君之政耳。今蟲不犯境﹐此一異也;化及鳥獸﹐此二異也;豎子有仁心﹐此三異也。久留﹐徒擾賢者耳。’還府﹐具以狀白{安}。”

  • 三棘六異-汉语大词典

    三棘六異

    同“[三翮六翼]”【1】指九鼎。《墨子·耕柱》:“三棘六異﹐此諸侯之所謂良寶也。”{孙诒让}间诂:“《史记·楚世家》云:‘居三代之傳器﹐吞三翮六翼﹐以高世主。’《索隱》云:‘翮亦作﹐三翮六翼﹐亦謂九鼎。空足曰翮﹐六翼即六耳﹐翼近耳旁。’{宋翔鳳}云:‘棘同翮﹐異同翼﹐亦謂九鼎也。’”

  • 不異-汉语大词典

    不異

    【1】没有差别;等同。{晋}{羊祜}《让开府表》:“雖歷内外之寵﹐不異寒賤之家。”{唐}{杜甫}《兵车行》:“況復{秦}兵耐苦戰﹐被驅不異犬與雞。”{宋}{朱熹}《刘十九府君墓志铭》:“蓋與先生不異﹐而温厚謹良則又過之。”

  • 互異-汉语大词典

    互異

    【1】彼此不同。{平佚}《临时政府成立记》一:“宗旨虽同﹐机关互异。”

  • 表異-汉语大词典

    表異

    【1】表现异能。《韩非子·主道》:“君無見其意﹐君見其意﹐臣將自表異。”{陈奇猷}集释:“表異﹐猶言表其異能也。”【2】指表现与众不同。{清}{陆继辂}《建阳知县陆费君墓志铭》:“君處儕輩﹐未嘗有所表異。”【3】旌表;表彰。《後汉书·列女传·程文矩妻》:“縣言之於郡﹐郡守表異其母﹐蠲除家徭﹐遣散四子﹐許以脩革﹐自後訓導愈明﹐並爲良士。”{宋}{叶適}《晋元帝庙记》:“故設繪事兩廡﹐起{周顗}迄{謝玄}二十人表異之。”

  • 乖異-汉语大词典

    乖異

    【1】指暴戾。{郭沫若}《祭李闻》:“誓当毁独裁而民主﹐代乖异以慈祥﹐化干戈为玉帛﹐作和平之桥梁。”【2】不一致;背离。{清}{姚鼐}《赠孔孔约假归序》:“由之足以維繫後世畔散乖異之羣。”{宋}{梅尧臣}《述酿赋》:“君臣乖異﹐法不施矣。”《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十二年》:“前所遣者﹐疑其乖異;後所遣者﹐又安知其能盡腹心邪!”《史记·三代世表》:“稽其曆譜諜終始五德之傳﹐古文咸不同﹐乖異。”【3】反常。{宋}{沈作喆}《寓简》卷九:“{宣和}間﹐執政{鄧子常}家有一女子絶色﹐然其理性乖異﹐多獨處﹐寡笑言。”{清}{朱琦}《续苏明允谏论》:“又其是非乖異﹐闇主亂朝﹐乃至遷其刑於諫﹐遷其賞於不諫。”

  • 卓異-汉语大词典

    卓異

    【1】指杰出之人。{明}{归有光}《三途并用议》:“簡其卓異﹐加不次之擢。”【2】突出;出众。《汉书·宣帝纪》:“恩惠卓異﹐厥功茂焉。”{唐}{黄滔}《代郑郎中上令狐相书》:“爲宦路之遭逢﹐作仕流之卓異。”{宋}{叶適}《除吏部侍郎谢表》:“雖厲平凡之操﹐曷酬卓異之知。”{鲁迅}《且介亭杂文·河南卢氏曹先生教泽碑文》:“夫激蕩之會﹐利於乘時﹐勁風盤空﹐輕蓬振翮﹐故以豪傑稱一時者多矣﹐而品節卓異之士﹐蓋難得一。”【3】{清}制,吏部定期考核官吏,文官三年,武官五年,政绩突出,才能优异者称为卓异。《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還説{胡太爺}因此上臺見重﹐説他留心地方公事﹐還保了卓異了呢。”{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撫軍不忘所自﹐無何﹐宰以‘卓異’聞。”

  • 伐異黨同-汉语大词典

    伐異黨同

    【1】谓联合观点或利益相同的人以攻击异己。{清}{彭绍升}《南畇先生遗书後序》:“道之歧出不統久矣。{宋}之世﹐{朱}與{陸}分涂;{明}之世﹐{王}與{羅}異轍﹐爲其徒者﹐各峻城塹﹐操戈戟﹐伐異黨同﹐至今而未已。”{田北湖}《论文章源流》:“{周}室文盛﹐儒家篤於本朝之治﹐而自樹一幟……伐異黨同﹐斯道中絶。”{王闿运}《上巡抚恽侍郎书》:“晩近人士伐異黨同。”

  • 何異-汉语大词典

    何異

    【1】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与某物某事没有两样。{汉}{贾谊}《鵩鸟赋》:“夫禍之與福兮﹐何異糾纆?”{晋}{张协}《七命》:“今公子違世陸沉﹐避地獨竄……愁洽百年﹐苦溢千歲﹐何異促鱗之游汀濘﹐短羽之棲翳薈。”{明}{刘基}《旅兴》诗之二八:“歲暮等淪落﹐何異蒿與蓬?”{毛泽东}《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以此制宪﹐何殊官样文章。以此行宪﹐何异一党专制。”

  • 佹異-汉语大词典

    佹異

    【1】奇异,与平常的不一样。{明}{宋濂}《恭题御制方竹记後》:“唯{吴}{越}山中﹐有名方竹者﹐最爲佹異。”

  • 俊異-汉语大词典

    俊異

    【1】卓异,非比寻常。{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一分第四章:“但﹐《高僧传》﹐谓其七曜五行﹑医方异术以至鸟兽之声﹐无不综达﹐故俊异之声早被。”{宋}{王谠}《唐语林·方正》:“{太宗}得鷂子俊異﹐私自臂之﹐望見{魏公}﹐乃藏于懷。”【2】杰出异常的人。{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越铎>出世辞》:“于越故称无敌于天下﹐海岳精液﹐善生俊異﹐后先络绎﹐展其殊才。”《宋书·颜延之传》:“黄門郎{殷景仁}亦謂之曰:‘所謂俗惡俊異﹐世疵文雅。’”{唐}{杜甫}《宿凿石浦》诗:“窮途多俊異﹐亂世少恩惠。”

  • 倚異-汉语大词典

    倚異

    【1】谓信从异说。《汉书·穀永传》:“歸咎乎無辜﹐倚異乎政事﹐重失天心﹐不可之大者也。”

  • 俱那異-汉语大词典

    俱那異

    【1】即俱那卫。也写作“拘那夷”。{清}{周亮工}《闽小纪·夹竹桃》:“{曾師建}《閩中記》:‘南方花﹐有北地所無者:闍提﹑茉莉﹑俱那異﹐皆出西{域}。’盛傳{閩中}俱那衛﹐即俱那異﹐夾竹桃也。”详“俱那衛”。

  • 傀異-汉语大词典

    傀異

    【1】犹怪异。{清}{李斗}《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下》:“〔{曾曰唯}〕不苟合於世……客有遺貂裘者﹐剪碎以二葛表裏紉之﹐其傀異如此。”《周礼·春官·大司乐》:“凡日月食﹐四鎮五嶽崩﹐大傀異烖﹐諸侯薨﹐令去樂。”{郑玄}注:“傀猶怪也。大怪異烖﹐謂天地奇變﹐若星辰奔霣﹐及震裂爲害者。”

  • 偏異-汉语大词典

    偏異

    【1】例外,不同。《宋书·武帝纪》:“{高祖}與{無忌}密相謂曰:‘吾等既爲同舟﹐理無偏異。’”《汉书·晁错传》:“燭以光明﹐亡偏異也。”

  • 偉異-汉语大词典

    偉異

    【1】卓异出众;奇异。{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卿觀過{江}諸人﹐經緯{江}左﹐軌轍有何偉異?後來之彦復何如中原?”{清}{梅曾亮}《耻躬堂文集序》:“〔{彭士望}〕性豪邁﹐盡散金帛以交恢奇偉異之士。”{宋}{郭彖}《睽车志》卷四:“欲持歸中國﹐爲偉異之觀。”

  • 傑異-汉语大词典

    傑異

    【1】高大奇特。{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婆罗痆斯国》:“上作{如來}經行之像﹐像形傑異﹐威嚴肅然。”【2】卓越不凡。{唐}{元结}《向进士·第一》:“秀才通明古今﹐才識傑異;天下之兵須解﹐蒼生須致仁壽﹐其策安在?”{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史书占毕一》:“{柳宗元}愛《國語》﹐愛其文也;非《國語》﹐非其義也。義詭僻則非﹐文傑異則愛。”

  • 傳聞異詞-汉语大词典

    傳聞異詞

    【1】见“傳聞異辭”。

  • 傳聞異辭-汉语大词典

    傳聞異辭

    亦作“[傳聞異詞]”【1】《春秋》笔法之一。谓记录年代久远的事,措辞有所不同。《公羊传·隐公元年》:“何以不日?遠也。所見異辭﹐所聞異辭﹐所傳聞異辭。”【2】传聞的事说法不一致。{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献六·足下黑子》:“又《北夢瑣言》載{西門軍容}與{吴行魯}事亦同﹐豈一事而傳聞異詞耶?”{清}{何琇}《樵香小记·焚廪浚井》:“{戰國}時雜説繁興﹐一事而傳聞異詞﹐名姓時代互異者﹐諸子之書﹐不知凡幾。”

  • 僭異-汉语大词典

    僭異

    【1】指僭服异器。{唐}{元稹}《故中书令赠太尉沂国公墓志铭》:“然後斬暴亂﹐敍勞舊﹐除僭異﹐弛禁閉。”

  • 儁異-汉语大词典

    儁異

    【1】才智突出,与众不同。{宋}{司马光}《赠卫尉少卿司马府君墓表》:“弟{子里}早孤﹐府君識其儁異﹐自幼教督甚嚴﹐其後卒以文學取進士第。”【2】才智特异的人。《左传·昭公十二年》“其以中儁也”{晋}{杜预}注:“言投壺中﹐不足爲儁異。”{清}{徐乾学}《纳兰君墓志铭》:“君所交遊﹐皆一時儁異﹐於世所稱落落難合者。”{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二》:“{原}既流放﹐忽然蹔歸﹐鄉人喜悦﹐因名曰{歸鄉}。抑其山秀水清﹐故出儁異﹐地險流疾﹐故其性亦隘。”

  • 優異-汉语大词典

    優異

    【1】特别好。{韩北屏}《酋长的故事》:“这是黑人的优异的天赋﹐许多人都有一副好嗓子。”{清}{钱谦益}《原任罗源县知县倪千禩授文林郎》:“夫{漢}諸侯王相吏﹐必擇文學﹑治行優異者爲之。”如:成绩优异。做出优异的贡献。《新唐书·选举志下》:“自今選人才業優異有操行﹐及遠郡下寮名迹稍著者﹐吏部隨材甄擢之。”【2】特别优待。{汉}{应劭}《风俗通·十反·常幹宰相之职》:“凡黔首皆五帝子孫﹐何獨今之肺腑﹐當見優異也?”{宋}{王闢之}《渑水燕谈录·帝德》:“{晁文元公}{迥}在翰林﹐以文章德行爲{仁宗}所優異﹐帝以君子長者稱之。”《清史稿·礼志十一》:“如示優異﹐則丹墀行畢﹐即引入殿右門﹐立右翼大臣末。”【3】特别优厚。{明}{方孝孺}《上蜀府笺》:“伏自奉辭甫十餘日﹐眷寵優異﹐慚感實深。”{唐}{封演}《封氏闻见记·贡举》:“明經進士﹐國家取才之地﹐若聖恩優異﹐差可與官;以及第與之﹐將何以觀{林甫}?”{元}{辛文房}《唐才子传·伍乔》:“{洎}仕爲翰林學士﹐眷寵優異。”

  • 交異-汉语大词典

    交異

    【1】相互不同。{康有为}《大同书》戊部第一章:“即以職業而論﹐高名則莫如士吏﹐好實業者則莫如爲農商﹐而子女與父母往往交異其性者。”

  • 冶異-汉语大词典

    冶異

    【1】非常艳丽。{南朝} {梁}{江淹}《水上神女赋》:“冶異絶俗﹐奇麗不常……笑{李后}於{漢主}﹐耻{西施}於{越王}。”

  • 凄異-汉语大词典

    凄異

    【1】谓凄惨悲凉。{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二》:“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絶。”{林景行}《日夕睡起绕篱怆念归而有作》诗:“北來客亦秋﹐刺景滿凄異。”

  • 分異-汉语大词典

    分異

    【1】犹分居。《史记·商君列传》:“民有二男以上不分異者﹐倍其賦。”《後汉书·独行传·李充》:“妻竊謂{充}曰:‘今貧居如此﹐難以久安﹐妾有私財﹐願思分異。’”《管子·四时》:“禁遷徙﹐止流民﹐圉分異。”{尹知章}注:“分異﹐謂離居者。”【2】谓不同寻常。《荀子·非十二子》:“苟以分異人爲高﹐不足以合大衆﹐明大分。”【3】犹区别。{章炳麟}《文学说例》:“由{魏}逮{唐}﹐分異文筆。”

  • 别財異居-汉语大词典

    别財異居

    【1】犹别籍异财。《宋史·太祖纪二》:“癸亥﹐詔:{荆}{蜀}民祖父母﹑父母在者﹐子孫不得别財異居。”

  • 别居異財-汉语大词典

    别居異財

    【1】犹别籍异财。{清}{薛福成}《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六年十二月初十日》:“子既娶婦﹐與父母别居異財﹐甚者不相聞問。”

  • 别異-汉语大词典

    别異

    【1】区别;不相同。{汉}{许慎}《<说文解字>序》:“{黄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蹏迒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别異也﹐初造書契。”{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皆滅人之自我﹐使之混然不敢自别異﹐泯于大羣。”{清}{戴名世}《<读易质疑>序》:“其或讀古人之書而阿諛曲從﹐不敢有毫髮之别異。”《诗·小雅·无羊》“三十維物”{唐}{孔颖达}疏:“謂青﹑赤﹑黄﹑白﹑黑毛色别異者﹐各三十也。”

  • 别籍異居-汉语大词典

    别籍異居

    【1】另立门户,彼此分居。{{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四节:“法律禁止兄弟在父母生存时别籍异居……朝廷宁愿放免丁役﹐不许无故析户分居。”

  • 别籍異財-汉语大词典

    别籍異財

    【1】另立门户,各蓄家产。《唐律·户婚》:“諸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孫别籍異財者﹐徒三年。”《宋史·太祖纪二》:“詔{川}{陝}諸州﹐察民有父母在而别籍異財者﹐論死。”

  • 剥異-汉语大词典

    剥異

    【1】谓辩难立异。剥,通“駁”。《後汉书·胡广传》:“若事下之後﹐議者剥異﹐異之則朝失其便﹐同之則王言已行。”{王先谦}集解引{沈钦韩}曰:“{邵伯温}《聞見録》:‘剥當作駁﹐剥﹑駁古字通。’”

  • 反異-汉语大词典

    反異

    【1】反常奇异。指不符当时经师正统的学说。《後汉书·范升传》:“今《費》《左》二學﹐無有本師﹐而多反異﹐先帝前世﹐有疑於此﹐故《京氏》雖立﹐輒復見廢。”【2】谓已招认,而又翻供。《明律·刑律·断狱》:“主守教囚反異。”

  • 差異-汉语大词典

    差異

    【1】奇异,反常。《朱子语类》卷七二:“世間自有這般差異的事。”{明}{刘基}《二鬼》诗:“忽然宇宙變差異﹐六月落雪冰天逵。”【2】差別,不同。{毛泽东}《矛盾论》:“世界上的每一差异中就已经包含着矛盾﹐差异就是矛盾。”{唐}{元稹}《进西北边图状》:“諸家所進{河}{隴}圖﹐勘驗皆有差異。”{鲁迅}《三闲集·在钟楼上》:“倘说{中国}是一幅画出的不类人间的图﹐则各省的图样实无不同﹐差异的只在所用的颜色。”《三国志·魏志·齐王芳传》:“{整}{像}爲兵﹐能守義執節﹐子弟宜有差異。”

  • 堅白同異-汉语大词典

    堅白同異

    【1】指{战国}时名家{公孙龙}的“离坚白”和{惠施}的“合同异”之说。对“坚白石”这一命题,{公孙龙}认为“坚”﹑“白”是脱离“石”而独立存在的实体,从而夸大了事物之间的差别性而抹杀了其统一性;{惠施}看到事物间的差异和区别,但以“合同异”的同一,否定了差別的客观存在。两者都只强调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否定其他方面。《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趙}亦有{公孫龍}爲堅白同異之辯。”《荀子·礼论》:“禮之理誠深矣﹐堅白同異之察﹐入焉而溺。”

  • 執異-汉语大词典

    執異

    【1】谓持不同的主张。{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章表》:“章以謝恩﹐奏以按劾﹐表以陳請﹐議以執異。”

  • 尊異-汉语大词典

    尊異

    【1】特别看待;格外重视。《史记·樊郦滕灌列传》:“乃賜{嬰}({夏侯嬰})縣北第第一﹐曰:‘近我。’以尊異之。”《三国志·魏志·荀攸传》:“{攸}曾病。世子問病﹐獨拜牀下﹐其見尊異如此。”{宋}{文天祥}《建昌军青云庄记》:“自{隋}{唐}以來﹐世人尊異科第。”{清}{曾国藩}《圣哲画像记》:“{秦}{漢}以來﹐{孟子}蓋與{莊}{荀}并稱﹐至{唐}{韓}氏獨尊異之。”

  • 大同小異-汉语大词典

    大同小異

    【1】《庄子·天下》:“大同而與小同異﹐此之謂小同異;萬物畢同畢異﹐此之謂大同異。”后指事物大体相同﹐略有差异为“大同小異”。{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宋云惠生使西域》:“西胡風俗﹐大同小異。”{宋}{朱熹}《<中庸>章句》第十九章:“此與《論語》文意大同小異﹐記有詳略耳。”{马南邨}《燕山夜话·八股馀孽》:“读者总觉得有许多文章﹐似乎都大同小异﹐千篇一律﹐没有什么新东西。”

  • 奇花異卉-汉语大词典

    奇花異卉

    【1】希奇少见的花草。语本《西京杂记》卷三:“奇樹異草﹐靡不具植。”{郭沫若}《苏联纪行·日记》:“花类亦多﹐莲花﹐晩香玉﹐茉莉﹐还有一些不知名的奇花异卉。”{明}{唐顺之}《永嘉袁君芳洲记》:“奇花異卉﹐至不易生之物。”【2】喻指美妙的篇章作品等。{李一氓}《<阿英文集>序》:“只要遵循逻辑……遵循艺术规律﹐就能够创造出奇花异卉。”

  • 奇裝異服-汉语大词典

    奇裝異服

    【1】与社会上一般衣着式样不同的奇异服装。多含贬义。{鲁迅}《坟·从胡须说到牙齿》:“而有些人们偏要越俎代谋﹐说些无聊的废话﹐这真和女子非梳头不可的教育﹐‘奇装异服’者要抓进警厅去办罪的政治一样离奇。”{韩北屏}《非洲夜会·撒哈拉的落日》:“他们男男女女﹐身穿奇装异服﹐且不说他们的不良政治企图﹐单说这副形象已够人讨厌。”

  • 奇形異狀-汉语大词典

    奇形異狀

    亦作“[奇形怪狀]”【1】奇异的形状。{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一章:“霞光辉映着朵朵的云片﹐辉映着{终南山}还没消雪的奇形怪状的巅峰。”《晋书·温峤传》:“須臾﹐見水族覆火﹐奇形異狀﹐或乘馬車著赤衣者。”{唐}{吴融}《太湖石歌》:“鐵索千尋取得來﹐奇形怪狀誰能識?”

  • 奇光異彩-汉语大词典

    奇光異彩

    【1】奇妙的光亮和色彩。{华山}《大戈壁之夜》:“只是一到荧光灯下﹐每一块石头都放射出多么美妙的奇光异彩啊!”{碧野}《彩石斑斓》:“玛瑙红的﹑翡翠绿的﹑玫瑰紫的﹑海蓝的各色斑斓的卵石堆放在一起﹐在晩霞映照下﹐闪射着奇光异彩﹐那样绚丽﹐那样灿烂。”《孽海花》第十二回:“向裏一望﹐只見是個窈窕洞房﹐滿室奇光異彩﹐也不辨是金是玉﹐是花是繡﹐但覺眼花繚亂而已。”

  • 奇才異能-汉语大词典

    奇才異能

    【1】特殊的才智和能力。{严秀}《从“孟德新书”失传说起》:“{杨修}为了证明{曹操}的奇才异能﹐就取出一卷名为‘孟德新书’的东西来﹐要{张松}见识见识。”{明}{方孝孺}《答王秀才书》:“今天下雖乏奇才異能之士﹐操筆執牘自負以爲文人者不可勝計。”《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至於這個殺人的﹐看起來也不是圖財害命﹐也不是挾仇故殺﹐竟是一個奇才異能之輩﹐路見不平作出來的。”

  • 奇珍異寶-汉语大词典

    奇珍異寶

    【1】谓罕见的珍贵宝物。{华山}《大戈壁之夜》:“〔他〕梦想着到全世界旅行:到{非洲}﹐到{拉丁美洲}……到没人去过的地方﹐去发现没人见过的奇珍异宝。”{清}{周亮工}《书影》卷二:“自經變故以來﹐凡天府奇珍異寶﹐流散人間﹐泯泯無聞者﹐何可勝數。”

  • 奇花異草-汉语大词典

    奇花異草

    同“[奇花異卉]”【1】{明}{袁宏道}《与兰泽云泽叔书》:“奇花異草﹐危石孤岑。”{老舍}《养花》:“花虽多﹐但无奇花异草。”{丁玲}《给孙犁的信》:“你那小小的园地﹐装不下大块文章﹐却能栽种奇花异草﹐象当年{鲁迅}先生那样锋利的美隽的文章﹐我想仍是应该继承的。”

  • 奇異-汉语大词典

    奇異

    【1】奇特﹐特别。{巴金}《沉默集·煤坑》:“他向周围一看﹐他起了一种奇异的感觉。”{唐}{张鷟}《游仙窟》:“奇異妍雅﹐貌特驚新。”《汉书·叙传上》:“〔{高祖}〕體貌多奇異。”《英烈传》第五三回:“二人參見已畢。{士誠}見了﹐果是奇異﹐不勝之喜。”

  • 爽異-汉语大词典

    爽異

    【1】聪颖特出。{宋}{蔡襄}《尚书屯田员外郎郭公墓志铭》:“{景祐}元年﹐年十八﹐與其父同日登第。{仁宗皇帝}臨軒﹐賞其爽異﹐爲改今名。”

  • 奬異-汉语大词典

    奬異

    【1】以为卓异而予以勉励。{宋}{文天祥}《<杜架阁诗>序》:“予嘉其有志﹐頗奬異之。”【2】破格的奖励。《宣和遗事》後集:“能立奇功者﹐並優加奬異﹐不限常制。”

  • 尤異-汉语大词典

    尤異

    【1】封建时代对官吏的考语。指政绩优异﹑卓异。《汉书·宣帝纪》:“{潁川}太守{黄霸}以治行尤異﹐秩中二千石。”{清}{钱谦益}《青县知县杨应震授文林郎制》:“當吾擇官憂民之際﹐安有尤異之政蔽不上聞者哉!”《後汉书·党锢传·刘祐》:“除{任城}令﹐{兗州}舉爲尤異﹐遷{揚州}刺史。”【2】指珍异的物品。《新唐书·元结传》:“四方貢賦﹐争上尤異;諧臣顐官﹐怡愉天顔。”

  • 小異-汉语大词典

    小異

    【1】微有特异。{宋}{陈亮}《汉宫春·岩桂花》词:“都緣是﹐此君小異﹐費他萬種消詳。”{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褚}眄睞良久﹐指{嘉}曰:‘此君小異﹐得無是乎?’”《宋史·佞幸传·朱勔》:“人不幸有一物小異﹐共指爲不祥﹐唯恐芟夷之不速。”【2】指细微不同处。{{夏丏尊}{叶圣陶}}《文心》二六:“所谓修辞学﹐便是在依照意思调整语言这一件事情上面﹐把那千千万万具体的说话与文章中的千千万万小异抽去﹐将一些大同抽出来详加研讨的学问。”【3】稍微不同。{清}{俞樾}《茶香室丛钞·黄须翁》:“按此即{唐}人所傳{虬髯公}事﹐而情節小異。”《三国志·魏志·东沃沮传》:“其言語與{句麗}大同﹐時時小異。”{宋}{欧阳修}《<归田录>後记》:“余之所録﹐大抵以{肇}爲法﹐而小異於{肇}者﹐不書人之過惡﹐以謂職非史官﹐而掩惡揚善者﹐君子之志也。”

  • 小異大同-汉语大词典

    小異大同

    【1】小部分不同﹐大部分相同。{鲁迅}《华盖集·通讯》:“在现在﹐我倒只希望这类的小刊物增加﹐只要所向的目标小异大同﹐将来就自然而然的成了联合战线。”{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檄移》:“意用小異而體義大同﹐與檄參伍﹐故不重論也。”{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八篇:“官場伎倆﹐本小異大同﹐滙爲長編﹐即千篇一律。”

  • 古異-汉语大词典

    古異

    【1】古朴奇特。{清}{钱泳}《履园丛话·阅古·古砖》:“〔{漢}{竟寧}磚〕上端作大獸面﹐形模古異。”{清}{吴敏树}《石君砚铭》:“硯體甚巨﹐形製古異﹐無他文飾。”

  • 可異-汉语大词典

    可異

    【1】令人诧异。{清}{吴骞}《<扶风传信录>序》:“顧其事更有可異者﹐昔{東晉}時{陽羨}{許彦}﹐遇鵝籠書生於{綏安}山下﹐離奇詭變﹐至今人稱道之。”{清}{程趾祥}《此中人语·三足犬》:“來無蹤﹐去無跡﹐誠可異也。”

  • 同源異派-汉语大词典

    同源異派

    【1】见“同源異流”。

  • 同源異流-汉语大词典

    同源異流

    【1】谓起始﹑发端相同而趋向﹑终结不同。{明}{何景明}《寄粹夫》诗之一:“君就{河内}棲﹐予從{關}西役;同源異流止﹐撫事乖心跡。”{清}{陈田}《明诗纪事丁籤·何景明》:“〔{仲默}〕惟七言律與{獻吉}同源而異流。”亦作“[同源異派]”。{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填詞非末技﹐乃與史傳詩文同源而異派者也。”

  • 同異-汉语大词典

    同異

    【1】{战国}时名家{惠施}提出的名辩论题,认为事物中存在小同异和大同异两种。人们对不同事物的认识有一致的和不一致的,这种认识上的同或异,为小同异;而万物具有完全相同的一面,即都离不开存亡变化,又有完全相异的一面,即各自的变化又不一样,此为大同异。《庄子·天下》:“〔{惠施}曰〕大同而與小同異﹐此之謂小同異;萬物畢同畢異﹐此之謂大同異。”{成玄英}疏:“物情分别﹐見有同異﹐此小同異也。死生交謝﹐寒暑遞遷﹐形性不同﹐體理無異﹐此大同異也。”【2】相同与不同。《礼记·曲礼上》:“夫禮者﹐所以定親疏﹑決嫌疑﹑别同異﹑明是非也。”{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音辞》:“後有{揚雄}著《方言》﹐其言大備﹐然皆考名物之同異﹐不顯聲讀之是非也。”【3】指同于世与不同于世;同于己与不同于己。{宋}{苏轼}《谢苏自之惠酒》诗:“不如同異兩俱冥﹐得鹿亡羊等嬉戲。”{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此輩結黨營私﹐朋求進取﹐以同異爲愛惡﹐以愛惡爲是非。”【4】谓差异,不同。《新唐书·张行成传》:“嘗侍宴﹐帝語{山東}及{關中}人﹐意有同異。{行成}曰:‘天子四海爲家﹐不容以東西爲限﹐是示人以隘矣。’帝稱善。”{宋}{赵与时}《宾退录》卷三:“蓋{晉}史凡十八家﹐而{唐}人修書又出於二十一人之手﹐豈無同異耶?”【5】异议。亦指立异议。《三国志·魏志·袁涣传》“父{滂}﹐爲{漢}司徒”{裴松之}注引{晋}{袁宏}《汉纪》:“當權寵之盛﹐或以同異致禍﹐{滂}獨中立於朝﹐故愛憎不及焉。”《世说新语·赏誉》“{王恭}始與{王建武}甚有情﹐後……致疑隟”{刘孝标}注引《晋安帝纪》:“卿何妄生同異﹐疑誤朝野。”《晋书·王彬传》:“{江州}當人强盛時﹐能立同異﹐此非常人所及。”《南齐书·徐孝嗣传》:“{孝嗣}文人不顯同異﹐名位雖大﹐故得未及禍。”【6】引申指有异志,叛乱。《宋书·武帝纪下》:“{謝晦}數從征伐﹐頗識機變﹐若有同異﹐必此人也。”《南齐书·萧颖胄传》:“時軍旅之際﹐人情未安……{張熾}從絳衫左右三十餘人﹐入{千秋門}﹐城内驚恐﹐疑有同異。”【7】指异于己的观点﹑见解。《新唐书·儒学传中·王元感》:“{李憲}等本章句家﹐见{元感}詆先儒同異﹐不懌﹐數沮詰其言。{元感}緣罅申釋﹐竟不詘。”

  • 同牀異夢-汉语大词典

    同牀異夢

    同“[同床各夢]”【1】{清}{钱谦益}《玉川子歌》:“同牀異夢各不知﹐坐起問景終誰是。”{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三八:“{宋其文}要他和{江菊霞}筹划棉纺全业联营的事﹐两个人同床异梦﹐各有各的打算。”《收获》1981年第5期:“本人与某君性格不合﹐生活异趣﹐结婚十年来﹐同床异梦﹐感情有如冰炭。”

  • 同工異曲-汉语大词典

    同工異曲

    【1】曲调虽异,演奏得却同样精妙。比喻不同的人的辞章或言论同样精彩,或做法虽不同而效果却一样。{唐}{韩愈}《进学解》:“{子雲相如}﹐同工異曲。”{朱德熙}《<汉语语法丛书>序》:“这两部著作几乎是同时出版的﹐同工异曲﹐各有千秋。”如:他的解题方法独特而新颖﹐与老师所述的方法有同工异曲之妙。

  • 合異-汉语大词典

    合異

    【1】聚合不同者。《庄子·则阳》:“合異以爲同﹐散同以爲異。”{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或依經以辯理﹐或錯經以合異。”{晋}{葛洪}《抱朴子·嘉遁》:“離同則肝膽爲{胡}{越}﹐合異則萬殊而一和。”【2】指{战国}名家{惠施}的“合同異”之说。详“合同異”﹑“合異離堅”。

  • 合同異-汉语大词典

    合同異

    【1】{战国}{惠施}学派的基本观点。认为一切事物的差别﹑对立是相对的,强调差异之中有同一,并以“天与地卑,山与泽平”﹑“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等命题来进行论证,对古代逻辑思想的发展有一定贡献,但夸大了概念的同一性,忽视了个体的差别,因而导致相对主义的错误。《庄子·秋水》:“{龍}少學先王之道﹐長而明仁義之行;合同異﹐離堅白。”{成玄英}疏:“故能合異爲同﹐離同爲異。”

  • 合異離堅-汉语大词典

    合異離堅

    【1】指{战国}名家{公孙龙}的“離堅白”和{惠施}的“合同異”之说。{公孙龙}认为“堅”﹑“白”是脱离“石”而独立存在的实体,从而夸大了事物的差别性,而抹杀了其统一性;{惠施}看到事物间的差异和区别(小异),但以“合同异”的同一(大同),否定差别的客观存在。两者都只强调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否定其他方面,因而都流为诡辩。{唐}{杨炯}《崇文馆宴集诗序》:“周旋揖讓﹐觀禮儀之溢目;合異離堅﹐聞辯論之盈耳。”

  • 名同實異-汉语大词典

    名同實異

    【1】名称相同,而实质不一样。《韩非子·奸劫弑臣》:“俱與有術之士有談説之名﹐而實相去千萬也﹐此夫名同而實異者也。”{{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四节:“{元稹}所说均田是均田赋﹐与{唐}前期的均田制名同实异。”

  • 咤異-汉语大词典

    咤異

    【1】惊异;奇怪。《朱子语类》卷八九:“不知{壽皇}既已行了﹐又有甚咤異?”《红楼梦》第九四回:“{王夫人}聽了咤異道:‘這是怎麽説?’”《儿女英雄传》第四回:“衆人伸頭探腦的向屋裏看了﹐無不咤異。”《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杜子中}〕曉得有些咤異﹐越加留心閒覷。”

  • 嗟異-汉语大词典

    嗟異

    【1】赞叹称异。{宋}{曾巩}《本朝政要策·学校》:“{淳化}中﹐上始視學﹐命{孫奭}講《説命》之篇﹐天子嗟異久之。”《南史·阮孝绪传》:“鄰里嗟異之。”《明史·忠义传二·徐朝纲》:“〔{徐朝綱}〕禦賊戰死﹐有虎守其骸不去﹐蠻人嗟異。”

  • 嘉異-汉语大词典

    嘉異

    【1】特别赞美。{唐}{权德舆}《唐故朝散大夫陇西县开国男李公墓志铭序》:“有女道士{謝氏}﹐白晝上昇﹐優詔嘉異﹐州閭咏歎。”

  • 嘆異-汉语大词典

    嘆異

    【1】惊叹。《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三:“{行修}疑道做夢﹐卻有老人尚在可證。老人當即辭{行修}而去﹐{行修}嘆異了一番。”{清}{王韬}《淞隐漫录·海外壮游》:“至操陸兵﹐悉以新制神槍﹐一軍齊放﹐有若萬道火龍。生觀之﹐不勝嘆異。”

  • 噩異-汉语大词典

    噩異

    【1】惊异。{章炳麟}《代议然否论》:“尤而效之﹐則人情亦不爲噩異矣。”

  • 器異-汉语大词典

    器異

    【1】犹器重;看重。{南朝} {梁}{任昉}《<王文宪集>序》:“叔父司空{簡穆公}早所器異。”{宋}{曾巩}《福昌县君傅氏墓志铭》:“{福昌君}在家﹐爲父母所器異;既嫁﹐而夫屬無退言。”{明}{刘基}《紫虚观道士吴梅涧墓志铭》:“先生生而敏慧﹐好清净﹐不從羣兒嬉﹐父母甚器異之。”《後汉书·马严传》:“〔{嚴}〕因覽百家群言﹐遂交結英賢﹐京師大人咸器異之。”

  • 回異-汉语大词典

    回異

    【1】违反;改变。《後汉书·杨终传》:“先帝所建﹐不宜回異。”

  • 峭異-汉语大词典

    峭異

    【1】特出不凡。{元}{刘祁}《归潜志》卷十:“士皆安卑習陋久矣﹐一旦見其有軒昂峭異者﹐其怪駭宜哉!”

  • 岸異-汉语大词典

    岸異

    【1】独特不凡。{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八:“蓋士大夫浮沉里閈﹐其制行稍岸異者﹐未有不使流俗人魚瞵鶚睨者也。”{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艺九·谷音》:“其人皆節俠跅弛之士﹐詩亦岸異可喜。”

  • 崖異-汉语大词典

    崖異

    【1】乖异。谓人性情﹑言行不合常理。《庄子·天地》:“行不崖異之謂寬﹐有萬不同之謂富。”{清}{刘大櫆}《金复堂先生八十寿序》:“先生接人以誠﹐不爲崖異嶄絶之行﹐而事機立斷﹐人不能欺。”{宋}{陆游}《白鸥》诗:“平生崖異每自笑﹐一接俗人三祓除。”{金}{王若虚}《君事实辨》:“嗚呼﹐古人所謂不爲異者﹐不爲崖異絶俗之事而已。”

  • 衒異-汉语大词典

    衒異

    【1】谓自夸与众不同。{北齐}{刘昼}《新论·韬光》:“夫含奇佩美﹐衒異露才者﹐未有不以此傷性毁命者也。”

  • 夐異-汉语大词典

    夐異

    【1】远不同于一般;大不相同。{清}{魏源}《复何竹芗同年论会计书》:“志慮遠大﹐夐異乎俗史之所爲。”{宋}{张淏}《云谷杂记》卷三:“{太宗}天資超絶﹐識見夐異﹐非{秦}{漢}以下帝王所可及。”{明}{沈德符}《野獲编补遗·释道·道家两府》:“其官稱本與朝士夐異﹐而侍宸視待制亦正四品而已。”

  • 寵異-汉语大词典

    寵異

    【1】指帝王给以特殊的尊崇或宠爱。{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献一·葛端肃公家训》:“{陶仲文}既荷寵異﹐常入直{萬壽宫}﹐時於便殿賜坐賜食﹐從容談論。”《明史·袁义传》:“嘗入朝﹐帝厚加慰勞。以其老﹐命醫爲染鬚鬢﹐俾還任以威遠人﹐且特賜銀印寵異之。”{唐}{郑綮}《开天传信记》:“上至廟﹐見神櫜鞬俯伏庭東南大柏樹下……自書制碑文以寵異之。”《汉书·叙传上》:“{班侍中}本大將軍所舉﹐宜寵異之。”

  • 妄異-汉语大词典

    妄異

    【1】荒诞怪异。{晋}{袁宏}《後汉纪·光武帝纪三》:“若夫讖記不經之言﹐奇怪妄異之事﹐非聖人之道。”

  • 好異-汉语大词典

    好異

    【1】喜好标新立异。《书·毕命》:“政貴有恒﹐辭尚體要﹐不惟好異。”【2】犹好奇。{清}{钮琇}《觚賸·蛟桥幻遇》:“遠近好異之士﹐履滿其門。”

  • 妙異-汉语大词典

    妙異

    【1】美妙奇异。{汉}{王充}《论衡·须颂》:“弦歌爲妙異之曲﹐坐者不曰善﹐弦歌之人必怠不精﹐何則?妙異難爲﹐觀者不知善也。”

  • 妖異-汉语大词典

    妖異

    【1】反常怪异的现象。《後汉书·谢弼传》:“臣聞和氣應於有德﹐妖異生乎失政。”{宋}{方勺}《青溪寇轨》:“{方臘}生而數有妖異﹐一日臨溪顧影﹐自見其冠服如王者。”《後汉书·郎顗传》:“陛下宜審詳明堂布政之務﹐然後妖異可消﹐五緯順序矣。”【2】鬼怪。{清}{葆光子}《物妖志·王上舍》:“此爲妖異﹐不言而知。”《後汉书·栾巴传》:“郡土多山川鬼怪﹐小人常破資産以祈禱。{巴}素有道術﹐能役鬼神﹐乃悉毁壞房祀﹐翦理姦巫﹐以是妖異自消。”{唐}{薛用弱}《集异记·崔商》:“{商}謂其深山窮谷﹐非能居焉﹐疑爲妖異﹐忽遽而返。”【3】美艳奇异。{明}{袁宏道}《墨畦》:“午間紅暈一點如腮霞﹐花之極妖異者。”

  • 委異-汉语大词典

    委異

    【1】谓特别信任器重。{唐}{元稹}《赠太保严公行状》:“初﹐{貞元}中﹐{宣歙}觀察使{劉贊}﹐以公信精盡﹐深所委異。十年之間﹐政無細大﹐一以咨之。”

  • 幻異-汉语大词典

    幻異

    【1】虚幻奇异,不平常。{徐迟}《大场的一夜》:“经过一时的默默的旅程﹐忽然我和这位团副之间﹐起了情同手足的幻异的感情﹐我们开始了谈话。”

  • 幽異-汉语大词典

    幽異

    【1】幽深奇异。{南朝} {宋}{谢灵运}《石室山》诗:“清旦索幽異﹐放舟越坰郊。”{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七》:“蓋西即石寶之麓﹐東乃北繞之峯﹐駢夾止容一水﹐而下嵌上逼﹐極幽異之勢。”【2】神异。{明}{陈子龙}《古乐府·盘石篇》:“龍螭守玉策﹐幽異世所傳。”【3】谓隐而不显的优异之士。《明诗纪事戊籤·邵元善》引《黔诗纪略》:“{台山}({邵元善})所在有治行。{嘉靖}四十四年﹐吏部尚書{嚴訥}奏請破資格拔幽異﹐擢{四川}按察僉事。”

  • 珍異-汉语大词典

    珍異

    【1】珍贵奇特的食物或用品。{清}{戴震}《<考工记>总叙》:“或通四方之珍異以資之﹐謂之商旅。”《周礼·地官·廛人》:“凡珍異之有滯者﹐斂而入于膳府。”{郑玄}注:“珍異﹐四時食物也。”{贾公彦}疏:“凡珍異之有滯者﹐謂四時珍美異味﹐買者遂少﹐沉滯不售者也。”《隋书·南蛮传》:“甘心遠夷﹐志求珍異。”{汉}{刘向}《说苑·权谋》:“玩好必從﹐珍異是聚。”【2】珍贵而奇异。{唐}{封演}《封氏闻见记·蜀无兔鸽》:“{太宗}朝﹐遠方咸貢珍異草木。”{康有为}《中华救国论》:“{意大利}之摩色金石畫……五光十色﹐陸離珍異矣。”

  • 瑞異-汉语大词典

    瑞異

    【1】象征吉祥的奇异事物。《汉书·五行志中之下》:“昔三代居{三河}﹐{河}{洛}出圖書﹐{秦}居{渭}陽﹐而{渭水}數赤﹐瑞異應德之效也。”{汉}{王符}《潜夫论·述赦》:“故見瑞異﹐或戒人主。”{晋}{嵇含}《南方草木状》卷下:“{吴}{黄武}中﹐{交趾}太守{士爕}﹐獻橘十七實同一蒂﹐以爲瑞異﹐羣臣畢賀。”{宋}{苏轼}《异鹊》诗:“里人驚瑞異﹐野老笑而嗟。”

  • 瑰異-汉语大词典

    瑰異

    亦作“[瓌異]”【1】卓异;特异;珍奇。指人之形貌。{唐}{郑綮}《开天传信记》:“上({唐玄宗})爲皇孫時﹐風表瓌異﹐神采英邁。”{清}{吴伟业}《送何省斋》诗:“吐納既風流﹐姿容更瓌異。”《魏书·世祖纪上》:“〔{世祖}〕體貌瓌異﹐{太祖}奇而悦之。”【2】卓异;特异;珍奇。指行为﹑人品。《淮南子·诠言训》:“聖人無屈奇之服﹐無瑰異之行。”{宋}{叶適}《高夫人墓志铭》:“書傳所載﹐固瑰異俊哲﹐非凡女子也。”{清}{冯桂芬}《蒋孝羽传》:“顧天下瑰異之行﹐湮閼遺佚於幾希之間者﹐豈少也哉?”【3】卓异;特异;珍奇。指文章。{明}{谢榛}《四溟诗话》卷一:“{洪祖興}以({賈誼}《惜誓賦》)爲瓌異奇偉﹐非{誼}莫能及﹐而並録傳中。”【4】指珍奇之物。{宋}{何薳}《春渚纪闻·丁晋公石子砚》:“{丁晉公}好蓄瑰異。”{清}{王韬}《淞滨琐话·徐麟士》:“奇珍瓌異﹐爲生平目所未覩。”{晋}{王嘉}《拾遗记·前汉上》:“昔{始皇}爲塚﹐斂天下瓌異。”【5】卓异;特异;珍奇。指景物﹑品物。{宋}{范成大}《梅谱》:“〔重葉梅〕花房獨出﹐而結實多雙﹐尤爲瑰異。”{明}{方孝孺}《与赵伯钦》书之一:“比之游乎雄都巨邑者﹐見宫室之壯麗……物産之瑰異變怪﹐其言豈不有間哉?”{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庐江水》:“有孤石﹐介立大湖中……矗然高峻﹐特爲瓌異。”{阿英}《敌後日记杂抄·七月二十八日》:“〔夜月〕为碎云所割﹐成若干片﹐体形各别﹐极瑰异。”

  • 瑋異-汉语大词典

    瑋異

    【1】奇异。{李星华}《<白族民间故事传说集>代序》:“乃知三代言语尚在人间﹐{商}鼎{周}盘尤为玮异。”【2】指奇才。{清}{王晫}《今世说·识鉴》:“{丁藥園}知{中州}貢舉﹐闈中搜采瑋異。得一卷﹐奇之。”

  • 本同末異-汉语大词典

    本同末異

    【1】开头或本源相同而末后或结果不同。{唐}{刘禹锡}《祭兴元李司空文》:“甸服同邑﹐明庭比肩……一持化權﹐一謫海壖。本同末異﹐如矢别弦。”《文选·卢谌<赠刘琨一首并书>》:“蓋本同末異﹐{楊朱}興歎;始素終玄﹐{墨翟}垂涕。”{李周翰}注:“{楊朱}見歧路乃歎曰:‘本同末異﹐人亦當然。’”《新唐书·吕才传》:“且{黄帝}時獨{姬姜}數姓耳﹐後世賜族者寖多……至因官命氏﹐因邑賜族﹐本同末異﹐叵爲配宫商哉。”【2】根本上相同,末节上不同。{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校定書籍﹐亦何容易……或彼以爲非﹐此以爲是;或本同末異;或兩文皆欠﹐不可偏信一隅也。”

  • 材異-汉语大词典

    材異

    【1】指才能杰出的人。{陈毅}《湖海诗社开征引》:“{淮}南多俊賢﹐歷代挺材異。”

  • 枝别條異-汉语大词典

    枝别條異

    【1】喻头绪纷乱。{汉}{张衡}《求合正三史表》:“臣伏見陛下思光先緒﹐以典籍爲木﹐而史書枝别條異﹐不同一貫。”

  • 析微察異-汉语大词典

    析微察異

    【1】谓仔细观察﹑辨别。{明}{何景明}《结肠赋》:“有木連理﹐草交莖兮﹐烈魂潔魄﹐孚女貞兮;析微察異﹐實此之類兮;附物著靈﹐見胷臆兮。”

  • 桀異-汉语大词典

    桀異

    【1】特出优异。{宋}{曾巩}《开府仪同三司制》:“某材資桀異﹐識慮閎深﹐莊重足以鎮浮﹐精明足以成務。”

  • 棄同即異-汉语大词典

    棄同即異

    【1】丢掉共同之说而接近新奇之说。{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史传》:“傳聞而欲偉其事﹐録遠而欲詳其跡﹐於是棄同即異﹐穿鑿傍説﹐舊史所無﹐我書則傳﹐此訛濫之本源﹐而述遠之巨蠧也。”【2】谓抛弃同姓同族而亲近异姓异族。《周书·李远传》:“諸人並世載忠貞﹐沐浴教義﹐今若棄同即異﹐去順效逆﹐雖五尺童子﹐猶或非之。”《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吉}也聞之﹐棄同即異﹐是謂離德。”{杨伯峻}注:“此言棄同姓之國﹐而親近異姓之國。”

  • 極異-汉语大词典

    極異

    【1】非常奇特。亦指非常奇特的事物。《文选·左思<吴都赋>》:“倜儻之極異﹐誳詭之殊事﹐藏理於終古﹐而未寤於前覺也。”{刘逵}注:“謂非常詭異之事。”

  • 標同伐異-汉语大词典

    標同伐異

    【1】谓助同道伐异己。{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轻诋》:“{真長}標同伐異﹐俠之大者。常謂使君降階爲甚﹐乃復爲之驅馳邪?”

  • 標新領異-汉语大词典

    標新領異

    同“[標新立異]”【1】{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一节:“士之欲得志於時者﹐莫不研精學問﹐標新領異﹐以自取重。”{清}{顾炎武}《答俞右吉书》:“至{宋}﹑{孫}﹑{劉}出而掊擊古人﹐幾無餘藴。{文定}因之以痛哭流涕之懷﹐發標新領異之論﹐其去{遊}{夏}之傳﹐益以遠矣。”{郑观应}《盛世危言·藏书》:“若合天下之才智聰明﹐以窮中外古今之變故﹐標新領異﹐日就月將﹐我{中國}四萬萬之{華}民﹐必有夐出於九州萬國之上者。”

  • 標異-汉语大词典

    標異

    【1】谓表明与众不同。{宋}{苏轼}《论河北京东盗贼状》:“或多聚徒衆﹐或廣置兵仗﹐或標異服飾。”{清}{梅曾亮}《朱孺人墓志铭》:“其性情好尚固絶異乎常女子也。然親戚時聚處﹐酬高應卑﹐各適其人﹐未嘗以才語自標異﹐其密於用心者如是。”《隋书·西域传·波斯》:“國無死刑﹐或斷手刖足﹐没家財﹐或剃去其鬚﹐或繫排於項﹐以爲標異。”

  • 標新創異-汉语大词典

    標新創異

    同“[標新立異]”【1】{清}{李渔}《闲情偶寄·居室·房舍》:“以構造園亭之勝事﹐上之不能自出手眼﹐如標新創異之文人。”

  • 標新競異-汉语大词典

    標新競異

    同“[標新立異]”【1】{清}{平步青}《霞外攟屑·杂觚·文人害国》:“{魏大中}答{蕭元恆}云:……衡文者日閲數十百卷﹐皆束書不觀﹐而荒於嬉者之文。得一二標新競異之文﹐安得不亟賞之而亟拔之。”

  • 標新竪異-汉语大词典

    標新竪異

    同“[標新立異]”【1】{清}{钱谦益}《<外制集>序》:“近代之流而失正者有二:抽黄對白﹐肥皮厚肉﹐其失也靡;標新竪異﹐牛鬼蛇神﹐其失有纖。”

  • 標新立異-汉语大词典

    標新立異

    【1】{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支道林}在{白馬寺}中,將{馮太常}共語,因及《逍遥》,{支}卓然標新理於二家之表,立異義於衆賢之外。”谓{支}解释《庄子.逍遥游》篇,有新的独到见解,与{郭象}﹑{向秀}诸家不同。后因以“標新立異”谓提出新的见解,表示与众不同。{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文坛三户》:“以自附于‘风雅之林’又并不想另树一帜﹐因此也决不标新立异。”{巴金}《春》五:“人家都这样讲﹐这样做﹐要是你一个人偏偏标新立异﹐人家就要派你不是了。”

  • 樹同拔異-汉语大词典

    樹同拔異

    【1】谓提倡相同的,排斥不同的。{宋}{司马光}《稷下赋》:“下論{孔}{墨}﹐上述{羲}{炎}﹐樹同拔異﹐辨是分非。”

  • 樹異-汉语大词典

    樹異

    【1】立异。{清}{钮琇}《觚賸·石言》:“端方是尚﹐樸雅爲經﹐間標新而樹異﹐有象物以賦形。”

  • 狂異-汉语大词典

    狂異

    【1】迷乱怪异。《法苑珠林》卷九二:“性漸狂異﹐如有憑焉。”

  • 狎異-汉语大词典

    狎異

    【1】谓亲近异常。{南朝} {梁}{萧统}《宴阑思旧》诗:“余非狎異者﹐惟舊且懷仁。綢繆似{河}曲﹐契闊等{漳}濱。”

  • 獨異-汉语大词典

    獨異

    【1】谓与众不同;标新立异。《楚辞·离骚》:“民好惡其不同兮﹐惟此黨人其獨異。”《汉书·五行志中之上》:“{夏侯始昌}通‘五經’﹐善推《五行傳》﹐以傳族子{夏侯勝}……其傳與{劉向}同﹐惟{劉歆}傳獨異。”{宋}{苏轼}《谢苏自之惠酒》诗:“且言不飲固亦高﹐舉世皆同吾獨異。”{鲁迅}《热风·随感录三十八》:“‘个人的自大’﹐就是独异﹐是对庸众的宣战。”

  • 獵異-汉语大词典

    獵異

    【1】刻意搜寻奇异的事物。{王西彦}《静水里的鱼》:“出于好奇猎异的心情﹐她降低自己的身份﹐跟他们谈些家常话。”

  • 殊異-汉语大词典

    殊異

    【1】不相同。《诗·魏风·汾沮洳》:“美無度﹐殊異乎公路。”{唐}{韩愈}《感二鸟赋》:“惟進退之殊異﹐增余懷之耿耿。”{宋}{叶適}《李仲墓志铭》:“由{永嘉}泛{枝港}﹐盡汐而至{枏溪}﹐則别爲聚區﹐風氣言語殊異。”{朱自清}《“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人生如万花筒﹐因时地的殊异﹐变化不穷。”【2】奇异;不寻常。{汉}{徐淑}《报秦嘉书》:“鏡有文彩之麗﹐釵有殊異之觀。”{唐}{牛僧孺}《玄怪录·崔书生》:“經月餘﹐忽有人送食於女﹐甘香殊異。”{清}{黄景仁}《雪夜至亳州》诗:“此邦古都會﹐人物挺殊異。”{茅盾}《雨天杂写之二》:“他们二人‘少习戒法﹐不闲时事﹐徒发非常之举﹐终无殊异之功’。”【3】指奇异的事物。《六韬·王翼》:“權士三人﹐主行奇譎﹐設殊異﹐非人所識﹐行無窮之變。”{唐}{康骈}《剧谈录·李相国宅》:“每好搜掇殊異﹐朝野歸附者多求寳玩獻之。”

  • 甄異-汉语大词典

    甄異

    【1】谓经审察而以为奇异。《後汉书·郅恽传》:“{長沙}有孝子{古初}﹐遭父喪未葬﹐鄰人失火﹐{初}匍匐柩上﹐以身扤火﹐火爲之滅。{惲}甄異之﹐以爲首舉。”【2】谓提拔任用优异人才。《晋书·范汪传》:“其中或有清白﹐亦復不見甄異。”《南齐书·武帝纪》:“其有聲績剋舉﹐厚加甄異;理務無庸﹐隨時代黜。”《新唐书·崔佑甫传》:“〔{常衮}〕當國……凡奏請一杜絶之﹐惟文辭入第乃得進﹐然無所甄異﹐賢愚同滯焉。”

  • 甄奇録異-汉语大词典

    甄奇録異

    【1】谓选拔录用优秀的人才。《三国志·吴志·步骘传》“{騭}於是條于時事業在{荆州}界者﹐{諸葛瑾}……{李肅}﹑{周條}﹑{石幹}十一人﹐甄别行狀”{裴松之}注引{三国}{吴}{韦昭}《吴书》:“〔{李肅}〕善論議﹐臧否得中﹐甄奇録異﹐薦述後進﹐題目品藻﹐曲有條貫﹐衆以此服之。”

  • 歧異-汉语大词典

    歧異

    【1】差异;不相同。《清史稿·兵志十一》:“兩局所製成槍炮子彈﹐格式分量﹐口徑大小﹐一律合膛﹐並無歧異。”{鲁迅}《坟·坚壁清野主义》:“更昏庸的﹐便以为只要意见和这些歧异者﹐就是土匪了。”{康有为}《大同书》戊部第八章:“夫人道既當大同﹐少有歧異﹐即生畛域。”

  • 攷異-汉语大词典

    攷異

    【1】考订书籍版本的文字或所记事实的异同。{清}{叶廷琯}《吹网录·附论周圣楷辑<楚宝>》:“{新化}{鄧湘皋顯鶴}重校刊於{道光}九年﹐别爲攷異﹑增輯﹐附在各卷之後。”

  • 敬異-汉语大词典

    敬異

    【1】敬重,推崇。{清}{曾国藩}《苗先簏墓志铭》:“{道光}十年﹐縣令{王君}聞而敬異﹐聘君主講翼經書院。”《後汉书·党锢传·刘淑》:“以{淑}宗室之賢﹐特加敬異﹐每有疑事﹐常密諮問之。”《南史·梁纪上·武帝上》:“{融}俊爽﹐識鑒過人﹐尤敬異帝﹐每謂所親曰:‘宰制天下﹐必在此人。’”

  • 變異-汉语大词典

    變異

    【1】变化,不同。{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十二月二十八号》:“我的笑﹐{毓芳}和{云霖}是不会留意这有什么变异﹐但{剑如}﹐她是能感觉到。”【2】生物学名词。同种生物世代之间或同代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在形态特征﹑生理特征等方面所表现的差异。《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淘汰篇》:“蓋凡一切生物之類莫不有所變異。”【3】怪异的现象。古代多用以称人们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越王}曰:‘昔{堯}任{舜}{禹}而天下治﹐雖有洪水之害﹐不爲人災﹐變異不及於民﹐豈况於人君乎!’”{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有{馬氏}者家﹐忽見變異﹐夜中或抛擲瓦石﹐或鬼聲嗚嗚。”{宋}{曾巩}《熙宁转对疏》:“未有若是而福應不臻﹐而變異不消者也。”【4】谓标新立异。《三国志·魏志·崔琰传》“{魯國}{孔融}﹑{南陽}{許攸}﹑{婁圭}﹐皆以恃舊不虔見誅”{裴松之}注引{晋}{孙盛}《魏氏春秋》:“{太祖}懼遠近之議也﹐乃令曰:‘太中大夫{孔融}既伏其罪矣﹐然世人多採其虚名﹐少於核實﹐見{融}浮豔﹐好作變異﹐眩其誑詐﹐不復察其亂俗也。’”

  • 日異月更-汉语大词典

    日異月更

    【1】日日不同,月月改变。形容变化快。{明}{谢肇淛}《五杂俎·事部三》:“文字之變﹐日異月更﹐不可窮詰。”

  • 日異月殊-汉语大词典

    日異月殊

    【1】每天每月都有差异。形容变化大。{明}{袁宗道}《论隐者异趣》:“農工商賈﹐廝養皂隸﹐所作之事﹐日化月遷﹐所説之語﹐亦日異月殊﹐以其新也。”

  • 日新月異-汉语大词典

    日新月異

    【1】日日更新,月月不同。形容变化﹑发展很快。{清}{李渔}《闲情偶寄·器玩·位置》:“幽齋陳設﹐妙在日異月新。”{明}{沈德符}《野獲编补遗·畿辅·元夕放灯》:“恰已一百九十九年﹐四海承平日久﹐輦下繁富百倍﹐外方燈市之盛﹐日新月異﹐諸司堂屬﹐俱放假遨游。”{洪深}《女人女人》第二幕第二场:“科学上的发明发现﹐是日新月异的﹐稍不留意﹐一个人的知识很快很容易就变成落伍过时。”亦作“[日異月新]”。{清}{孙枝蔚}《春木》诗之一:“春木將華﹐日新月異。”{明}{顾起元}《客座赘语·巾履》:“近年以來﹐殊形詭製﹐日異月新。”

  • 日異月新-汉语大词典

    日異月新

    【1】见“日新月異”。

  • 時異勢殊-汉语大词典

    時異勢殊

    【1】谓时代﹑情势等都已起了变化。{明}{张居正}《答朱谨吾辞建亭》:“時異勢殊﹐陵谷遷變。”{明}{沈德符}《野獲编·内阁·三诏亭》:“但異日時異勢殊﹐高臺傾﹐曲沼平﹐吾居且不能有﹐此不過{五里舖}上一接官亭耳。”

  • 暌異-汉语大词典

    暌異

    【1】分离。《明史·列女传二·倪氏》:“性純孝﹐舅早世﹐憫姑老﹐朝夕侍寢處﹐與夫暌異者十五年。”【2】相抵触,不一致。《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六年》:“{鼎}因曰:‘臣始初與{張浚}如兄弟﹐近因{吕祉}輩離間﹐遂爾暌異﹐今同相位﹐勢不兩立。’”

  • 求同存異-汉语大词典

    求同存異

    【1】找出共同之处,保留不同之处。{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矛盾总是有的﹐目前只要大体过得去﹐可以求同存异﹐那些不同的将来再讲。”《人民日报》1965.3.23:“共同点是基本的﹐分歧是局部的﹐可以求同存异。”

  • 沮異-汉语大词典

    沮異

    【1】谓情绪低落,意见分歧。《魏书·咸阳王禧传》:“初欲勒兵直入{金墉}﹐衆懷沮異﹐{禧}心因緩。自旦達晡﹐計不能決﹐遂約不洩而散。”

  • 清異-汉语大词典

    清異

    【1】清高特异。《艺文类聚》卷二三引{晋}{羊祜}《诫子书》:“吾少受先君之教﹐能言之年﹐便召以典文。年九歲﹐便誨以詩書﹐然尚猶無鄉人之稱﹐無清異之名。”【2】清丽奇异。《郁达夫游记·浙东景物纪略》:“第二天破晓起来﹐仍坐原轿绕{灵岩}的{福善寺}回{永康}﹐路上的风景﹐也很清异。”

  • 淒異-汉语大词典

    淒異

    【1】谓凄惨悲凉。{清}{龚自珍}《知归子赞》:“不知有佛也﹐乃遁而之於惝怳﹑曲屈﹑淒異﹑幽靈﹑孤譎之一境。”{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二》:“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淒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絶。”淒﹐一本作“凄”。{清}{陈维崧}《稍遍·读<彭禹峰先生诗文全集>》词:“有刀聲戛觸﹐人聲嘈囋﹐舞聲綷■﹐更雜筑聲淒異。”

  • 澆異-汉语大词典

    澆異

    【1】谓淳厚的风气变得浮薄,而与原先不同。《後汉书·东夷传论》:“東夷通以柔謹爲風﹐異乎三方者也……{燕}人{衛滿}擾雜其風﹐於是從而澆異焉。”

  • 特異質-汉语大词典

    特異質

    【1】对某些药物发生过敏性反应的体质。例如有些人服用磺胺药物后发生呕吐﹑恶心﹑皮炎等症状。

  • 特異-汉语大词典

    特異

    【1】特殊,不同一般。《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孤與君分義特異﹐榮戚實同。”{唐}{司空图}《纪恩门王公宣城遗事》:“愚嘗跡門下﹐受知特異。”{明}{沈德符}《野獲编·列朝二·符印之式》:“惟巡按則有循環二印﹐以故拜命即佩印綬。且其文八疊﹐與大小文武特異。”{老舍}《四世同堂》十:“论服装﹐他也有特异之处﹐他往往把旧西服上身套在大衫上当作马褂--当然是洋马褂。”【2】特别优异。《新唐书·儒学传下·陈京》:“夫褒大節﹐賢臣﹐天下所以安﹐況卓卓特異者乎?”{清}{刘大櫆}《恐吠一首别张渭南》:“{張渭南}﹐吾鄉之超然特異者也。”{宋}{曾巩}《代皇子延安郡王谢表》:“伏念臣器非夙成﹐材無特異。”【3】特别怪异的现象。《汉书·刘向传》:“{孝昭}時﹐有{泰山}卧石自立﹐{上林}僵柳復起﹐大星如月西行﹐衆星隨之﹐此爲特異。”

  • 特異功能-汉语大词典

    特異功能

    【1】指个别人肌体的某种器官或某个部位具有异乎常人的特殊机能。《花城》1981年第1期:“她早就知道耳朵﹑脚都能认字。但现在她才知道这叫特异功能﹐不是人人都有的。”

  • 手足異處-汉语大词典

    手足異處

    【1】谓被杀。{汉}{袁康}《越绝书·内传陈成恒》:“孤雖要領不屬﹐手足異處﹐四支布陳﹐爲鄉邑笑﹐孤之意出焉。”《史记·孔子世家》:“有司加法焉﹐手足異處。”

  • 拔新領異-汉语大词典

    拔新領異

    【1】创立新意,提出独特见解。{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王逸少}作{會稽}﹐初至﹐{支道林}在焉。{孫興公}謂{王}曰:‘{支道林}拔新領異﹐胸懷所及乃自佳﹐卿欲見不?’”

  • 拘奇抉異-汉语大词典

    拘奇抉異

    【1】搜求奇异的文句。{唐}{皮日休}《郢州孟亭记》:“先生之作﹐遇景入詠﹐不拘奇抉異令齷齪束人口者﹐涵涵然有干霄之興﹐若{公輸氏}當巧而不巧者也。”

  • 持異-汉语大词典

    持異

    【1】持有异议。《新唐书·魏少游传》:“會率羣臣馬助軍﹐{少游}與{漢中王}{瑀}持異﹐帝怒﹐貶{渠州}長史。”《汉书·孔光传》:“{光}自先帝時議繼嗣有持異之隙矣﹐又重忤{傅太后}指﹐由是{傅氏}在位者與{朱博}爲表裏﹐共毁譖{光}。”

  • 排斥異己-汉语大词典

    排斥異己

    【1】排挤斥逐与自己主张或派别不同的人。《资治通鉴·後晋齐王天福八年》:“{吴越王}{弘佐}初立﹐上統軍使{闞璠}强戾﹐排斥異己﹐{弘佐}不能制。”亦作“[排斥异己]”。{鲁迅}《华盖集·补白二》:“{中国}老例﹐凡要排斥异己的时候﹐常给对手起一个诨名--或谓之‘绰号’。”{郁达夫}《采石矶》:“这样的只知排斥异己的文人﹐我真想和他拼一条命。”

  • 新異-汉语大词典

    新異

    【1】指新异之物。{明}{闵元衢}《<癸辛杂识>跋》:“昔{魏}{常永昌}遇新異﹐則勤訪求或質買﹐則期必得。”{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兄弟》:“兄弟三人﹐特相友愛﹐所得甘旨新異﹐非共聚食﹐必不先嘗。”{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四》:“三{吴}七{閩}﹐典籍萃焉……{楚}﹑{蜀}﹑{交}﹑{廣}﹐便道所攜﹐間得新異。”【2】谓新鲜别致。《红楼梦》第二六回:“{寳玉}果見瓜藕新異﹐因笑道:‘我的壽禮還没送來﹐倒先擾了。’”{老舍}《骆驼祥子》六:“{祥子}好似看见一个非常新异的东西﹐既熟识﹐又新异﹐所以心中有点发乱。”【3】新颖奇异。《太平广记》卷三八五引{唐}{牛僧孺}《玄怪录·崔绍》:“樓上悉是婦人﹐更無丈夫﹐衣服鮮明﹐裝飾新異。”{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乐府》:“俗聽飛馳﹐職競新異。”

  • 月異日新-汉语大词典

    月異日新

    同“[日新月異]”【1】{孙中山}《上李鸿章书》:“比見國家奮籌富强之術﹐月異日新﹐不遺餘力﹐駸駸乎將與{歐洲}并駕矣。”

  • 勝異-汉语大词典

    勝異

    【1】奇妙出众。{唐}{元结}《<浯溪铭>序》:“{浯溪}在{湘水}之南﹐北匯于{湘}﹐愛其勝異﹐遂家溪畔。”{宋}{沈括}《梦溪笔谈·神奇》:“{孝源}因感經像之勝異﹐施家財萬餘緡﹐寫佛經一﹐藏於{郢州}{興陽寺}﹐特爲嚴麗。”{宋}{王禹偁}《和张校书吴县厅前冬日双开牡丹歌》:“君不見年年三月千叢媚﹐紫爛紅繁誇勝異。”

  • 歎異-汉语大词典

    歎異

    【1】赞叹诧异。《後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后時年十歲﹐幹理家事﹐勑制僮御﹐内外諮稟﹐事同成人。初﹐諸家莫知者﹐後聞之﹐咸歎異焉。”{唐}{戴君孚}《广异记·崔日用》:“衙畢﹐使奴取諸寺長生猪。既至﹐或跛或眇﹐不殊前見也﹐歎異久之。”《初刻拍案惊奇》卷八:“大郎又説着大士夢中詩四句﹐舉家歎異。”

  • 殽異-汉语大词典

    殽異

    【1】错杂差异。{梁启超}《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五节:“兹三土者﹐地理之相去如此其遼遠﹐人種之差别如此其殽異。”

  • 文異-汉语大词典

    文異

    【1】文字相异。{晋}{杜预}《<春秋>序》:“或曰:《春秋》以錯文見義﹐若如所論﹐則經當有事同文異而無其義也﹐先儒所傳皆不其然。”{清}{王引之}《经传释词》卷十:“下文‘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與此文異義同。”【2】文彩奇异。《楚辞·招魂》:“文異豹飾﹐侍陂陁些。”{王夫之}通释:“其衣文采殊異﹐而以豹皮爲飾也。”一说以为当作“文豹異飾”。{王逸}注:“言侍從之人﹐皆衣虎豹之文﹐異采之飾﹐侍君堂隅﹐衛階陛也。”

  • 旌異-汉语大词典

    旌異

    【1】旌表;褒奖。《陈书·文学传·阮卓》:“{阮卓}素不同逆﹐宜加旌異。”{宋}{王明清}《挥麈三录》卷二:“仍尋訪子孫﹐重加旌異。”{唐}{元结}《九疑图记》:“故圖九峰﹐略載山谷﹐傳於好事﹐以旌異之。”《续资治通鉴·元顺帝至正二十七年》:“{摩該}一部背{庫庫}而向朝廷﹐亦宜别作名號以旌異之。”

  • 災異-汉语大词典

    災異

    亦作“[灾異]”【1】指自然灾害或某些异常的自然现象。《汉书·宣帝纪》:“蓋災異者﹐天地之戒也。”《後汉书·张衡传》:“天鑒孔明﹐雖疎不失。灾異示人﹐前後數矣﹐而未見所革﹐以復往悔。”{唐}{刘知幾}《史通·史官建置》:“國不置史﹐注記無官﹐是以行事多遺﹐災異靡書。”《三国演义》第一〇二回:“臣今職掌司天臺﹐但有禍福﹐不可不奏:近有羣鳥數萬﹐自南飛來﹐投於{漢水}而死﹐此不祥之兆;臣又觀天象﹐見奎星躔於太白之分﹐盛氣在北﹐不利伐{魏};又{成都}人民﹐皆聞柏樹夜哭:有此數般災異﹐丞相只宜謹守﹐不可妄動。”{严复}《救亡决论》:“曩己丑﹑庚寅之間﹐{祈年殿}與{太和門}數月連燬。一所以事天﹐一所以臨民:王者之大事也。災異至此﹐可爲寒心!”

  • 炫異-汉语大词典

    炫異

    亦作“[炫异]”【1】炫耀与众不同。{清}{采畴}《<谢亦嚣诗集>序》:“一切觸景懷人﹑因時寄興之作﹐不矜奇﹐不炫異﹐祇自率其性情之真﹐以寫其性情之適。”{蒋光慈}《少年漂泊者》一:“我也不是一个大文学家﹐不愿做一篇自传﹐好借之以炫异于当世。”

  • 炫異争奇-汉语大词典

    炫異争奇

    【1】谓夸奇斗异。《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蘇揚}各地之烟花……環聚于{四馬路}一帶﹐高張豔幟﹐炫異争奇。”{郑观应}《盛世危言·技艺》:“泰西製造之精且新者﹐層見疊出﹐炫異争奇﹐日新月異。”

  • 無名異-汉语大词典

    無名異

    【1】矿物名。即天然产的含水氧化铁,可入药,有止痛生肌作用;亦可作陶瓷器的青釉料。{宋}{沈括}《梦溪补笔谈·药议》:“無名異色黑如漆﹐水磨之﹐色如乳者爲真。”{明}{宋应星}《天工开物·陶埏》:“爲琉璃瓦者……燒瓦百片﹐取出成色;以無名異﹑棕櫚毛等煎汁塗染成緑黛。”{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石三·无名异》:“金瘡折傷内損﹐止痛﹐生肌肉。”

  • 無異-汉语大词典

    無異

    【1】没有差别。《史记·张仪列传》:“夫戰{孟賁}﹑{烏獲}之士以攻不服之弱國﹐無異垂千鈞之重於鳥卵之上﹐必無幸矣。”{南朝} {宋}{鲍照}《重与世子启》:“居職還私﹐兩者無異。”{宋}{曾巩}《瀛州兴造记》:“今{瀛}地震之所摧敗﹐與{鄭}之火災﹑{衞}之寇難無異。”{鲁迅}《三闲集·怎么写》:“倘作者如此牺牲了抒写的自由﹐即使极小部分﹐也无异于削足适履的。”【2】不以为奇。《孟子·梁惠王上》:“王無異於百姓之以王爲愛也﹐以小易大﹐彼惡知之?”{赵岐}注:“異﹐怪也。”

  • 怫異-汉语大词典

    怫異

    【1】歧异,各不相同。《史记·太史公自序》:“五家之文怫異﹐{維太}初之元論。”{司马贞}索隐:“怫音悖﹐一音扶物反。怫亦悖也……各相悖異不同也。”

  • 怪異-汉语大词典

    怪異

    亦作“[怪异]”【1】指奇异反常的现象。《汉书·董仲舒传》:“國家將有失道之敗﹐而天乃先出災害以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異以警懼之﹐尚不知變﹐而傷敗乃至。”【2】奇特,奇异。{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上:“{絳州}有碑﹐篆字與古文不同﹐頗爲怪異。”{鲁迅}《书信集·致增田涉》:“关于{贯休}和尚的罗汉像﹐我认为倒是石拓的好﹐亲笔画似乎过于怪异。”{汉}{枚乘}《七发》:“似神而非者三:疾雷聞百里;{江}水逆流﹐海水上潮;山出内雲﹐日夜不止……此天下怪異詭觀也。”{金}{王若虚}《史记辨惑一》:“予謂如{左氏}之説﹐{莊公}之生蓋易矣﹐夫人特以怪異而惡之耳。”【3】指奇异反常。《红楼梦》第九五回:“那知{探春}心裏明明知道海棠開得怪異﹐‘寳玉’失的更奇﹐接連着{元妃}姐姐薨逝﹐諒家道不祥﹐日日愁悶。”【4】指妖怪鬼神。{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胡氏》:“然察{胡}意固不惡﹐優重之﹐不以怪異廢禮。”{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二·谢在杭》:“{謝在杭}{肇淛}﹐{閩}之{長樂}人﹐少讀書邑{蕭}氏園。園素多怪異﹐人無敢居者。”【5】惊异,感到奇怪。《二刻拍案惊奇》卷三:“騾也不作聲﹐看看縮小。主人怪異﹐仔細一看﹐乃是紙剪成的。”《醒世恒言·施润泽滩阙遇友》:“正吃酒間﹐忽聽得鄰家一片哭聲﹐{施復}心中怪異。”

  • 恩異-汉语大词典

    恩異

    【1】帝王对臣子特别优待的规定。{宋}{赵昇}《朝野类要·爵禄》:“恩異:如詔書及贊拜皆不名﹐如肩輿入朝﹐並賜元老大臣。”

  • 悖異-汉语大词典

    悖異

    【1】抵触,不一致。《史记·太史公自序》“五家之文怫異”{唐}{司马贞}索隐:“言金﹑木﹑水﹑火﹑土五家之文﹐各相悖異不同也。”

  • 悚異-汉语大词典

    悚異

    【1】惊异。{宋}{江休复}《江邻幾杂志》:“{真宗}宴近臣禁中﹐語及《莊子》﹐忽命呼{秋水}至﹐則翠環緑衣小女童也﹐誦《秋水》之篇。聞者莫不悚異。”

  • 悽異-汉语大词典

    悽異

    【1】哀伤变色。{唐}{孟棨}《本事诗·情感》:“王召餅師使見之。其妻注視﹐雙淚垂頰﹐若不勝情。時王座客十餘人﹐皆當時文士﹐無不悽異。”

  • 愛異-汉语大词典

    愛異

    【1】爱护器重。《晋书·武帝纪》:“初﹐{文帝}以{景帝}既{宣帝}之嫡﹐早世無後﹐以帝弟{攸}爲嗣﹐特加愛異。”

  • 愕異-汉语大词典

    愕異

    【1】惊异。{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鬼作筵》:“{杜}大愕異﹐每語同人。”{郭沫若}《脱离蒋介石以後》五:“{上海}方面财政﹑外交及一切政治工作的进行﹐指导需人﹐而我们才滞留{江西}﹐使他({邓演达})不胜愕异。”

  • 懸異-汉语大词典

    懸異

    【1】差异很大。《三国志·魏志·孙绍传》:“類應同役﹐而苦樂懸異。”{郭沫若}《断断集·旋乾转坤论》:“独于智能﹐自有历史以来﹐总表示着有大相悬异的高下﹐这都是后天教养的结果。”

  • 異-汉语大词典

    【1】惊异。{宋}{蔡絛}《铁围山丛谈》卷四:“{徽廟}始命匠者標軸成全圖﹐乃招{晉卿}示之﹐因卷以贈{晉卿}。一時盛傳﹐人已異。”

  • 祅異-汉语大词典

    祅異

    【1】反常怪异的现象。《後汉书·栾巴传》:“乃悉毁壞房祀﹐翦理姦巫﹐於是祅異自消。”

  • 神異-汉语大词典

    神異

    【1】神怪;鬼神。《左传·庄公三十二年》“故有得神以興﹐亦有以亡”{晋}{杜预}注:“亦有神異。”{晋}{王嘉}《拾遗记·周灵王》:“〔{周靈王}〕起{昆昭之臺}……臺高百丈﹐昇之以望雲色﹐時有{萇宏}﹐能招致神異。”【2】神奇;神灵奇异。《孔子家语·五帝德》:“{玄枵}之孫﹐{喬極}之子﹐曰{高辛}﹐生而神異﹐自言其名。”《後汉书·方术传下·蓟子训》:“有神異之道。嘗抱鄰家嬰兒﹐故失手墮地而死﹐其父母……遂埋藏之。後月餘﹐{子訓}乃抱兒歸焉。”{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呾密国》:“〔{呾密國}〕諸窣堵波及佛尊像﹐多神異﹐有靈鑒。”【3】指以为神灵奇异。《孔丛子·执节》:“{魏王}問{子順}曰:‘寡人聞昔者上天神異{后稷}而爲之下嘉穀﹐{周}以遂興。’”《四游记·洞宾酒楼画鹤》:“主人神異其事﹐於跨鶴之處建一樓﹐名{黄鶴樓}﹐以志其事。”

  • 祕異-汉语大词典

    祕異

    【1】奇异。{宋}{郭祥正}《石室赋》:“何人境之附近﹐而仙宇之祕異如此!”【2】谓秘藏奇异少见的书籍。{唐}{吕温}《上官昭容书楼歌》:“玉樓寳架中天居﹐緘奇祕異萬卷餘。”

  • 祥異-汉语大词典

    祥異

    【1】吉祥与灾异。《後汉书·杨赐传》:“{光和}元年﹐有虹蜺晝降於{嘉德殿}前……〔帝〕使中常侍{曹節}﹑{王甫}問以祥異禍福所在。”{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又{段成式}《酉陽雜俎》有《玉格》一卷﹐所記鬼神祥異﹐而類之譜録中﹐蓋以爲品玉之書。”【2】指妖异。《清史稿·灾异志一》:“《明史·五行志》著其祥異﹐而削事應之附會﹐其言誠韙矣。”

  • 禎異-汉语大词典

    禎異

    【1】吉兆。{前蜀}{杜光庭}《贺天贞军进嘉禾表》:“雄稜已懾于彼方﹐禎異先呈于近境。”

  • 禮異-汉语大词典

    禮異

    【1】特殊礼遇。{宋}{孔平仲}《续世说·宠礼》:“{順宗}深加禮異。”{唐}{杜甫}《八哀诗·赠汝阳郡王琎》:“出入獨非時﹐禮異見羣臣。”

  • 相異-汉语大词典

    相異

    亦作“[相异]”【1】不同。{郭沫若}《今昔集·日本民族发展概观》:“有了这样形势的相异﹐自然也就生出了不同的结果。”{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章句》:“區畛相異﹐而衢路交通矣。”

  • 眷異-汉语大词典

    眷異

    【1】殊遇;特殊的恩宠和眷顾。{宋}{李石}《续博物志》卷七:“曾被祖宗眷異者﹐名臣如{歐陽修}﹑{劉九}﹑{石延年}皆在。”

  • 睽異-汉语大词典

    睽異

    【1】违异;分歧。{鲁迅}《书信集·致陈濬》:“自料或與兄之意見有睽異之處﹐幸在知己﹐尚希恕之。”

  • 異-汉语大词典

    《廣韻》羊吏切,去志,以。【1】区别;分开。《礼记·乐记》:“樂者爲同,禮者爲異。”{郑玄}注:“異謂别貴賤。”{汉}{陆贾}《新语·道基》:“異是非,明好惡,檢奸邪,消佚亂。”{宋}{范仲淹}《上吕相公书》之三:“某謂朝廷用儒之要,莫若異其品流,隆其委注。”【2】不相同。《论语·子张》:“異乎吾所聞。”{汉}{贾谊}《过秦论》上:“仁義不施,攻守之勢異也。”{唐}{韩愈}《复志赋》:“固余異於牛馬兮,寧止乎飲水而求芻。”{吴樾}《复妻书》:“彼豈有異于人哉?無異也。”【3】其他;别的。参见“[異人]”﹑“[異邦]”﹑“[異鄉]”﹑“[異族]”。【4】背叛的;邪道的。亦指异端邪说。{宋}{欧阳修}《郑荀改名序》:“{荀卿子}獨用《詩》《書》之言,貶異扶正,著書以非諸子。”【5】指以往,以前。参见“[異日]”﹑“[異時]”。【6】指以后,将来。参见“[異日]”﹑“[異時]”。【7】奇特的;不平常的。《诗·邶风·静女》:“自牧歸荑,洵美且異。”{高亨}注:“異,出奇。”{清}{梁章鉅}《归田琐记·曼云先兄家传》:“公幼穎異,見解多出人意表。”{唐}{韩愈}《龊龊》诗:“大賢事業異,遠抱非俗觀。”【8】指奇异﹑非凡之人或事物。《论语·先进》:“吾以子爲異之問。”{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謂子問異事耳。”{刘宝楠}正义:“異者謂異人也,若{顔淵}﹑{仲弓}之類。”{南朝 宋}{谢灵运}《登江中孤屿》诗:“懷新道轉迥,尋異景不延。”《後汉书·陈龟传》:“〔{祝良}〕政未逾時,功效卓然,實應賞異,以勸功能。”【9】惊异;诧异。《孟子·梁惠王上》:“王無異於百姓之以王爲愛也。”{晋}{陶潜}《桃花源记》:“漁人甚異之。”{宋}{曾巩}《祭王逵龙图文》:“止若山淵,動若風雷。衆皆異其設施。”【10】怪异不祥之事;灾异。《公羊传·隐公三年》:“己巳,日有食之。何以書?記異也。”{何休}注:“異者,非常可怪,先事而至者。”{宋}{岳珂}《桯史·嘉禾篇》:“和氣致祥,乖氣致異。”《汉书·刘向传》:“往者衆臣見異,不務自修,深惟其故,而反晻昧説天,託咎此人。”{颜师古}注:“異,災異也。”【11】特别优待;特别重视。《史记·张丞相列传》:“君之史{趙堯},年雖少,然奇才也,君必異之,是且代君之位。”《汉书·地理志下》:“初{淮南王}異國中民家有女者,以待游士而妻之,故至今多女而少男。”《後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遂見寵異,常居後堂。”{唐}{柳宗元}《监察使壁记》:“是必禮與敬皆足,而後祭之義行焉……{寳應}中,尤異其禮,更號祠祭使,俄復其初。”【12】通“[翼]”。恭敬。《逸周书·小开》:“極明與與,有畏勸汝,何異非汝,何畏非世。”{朱右曾}校释:“ 異當作‘翼’,敬也。”【13】通“[翼]”。辅助。《逸周书·文传》:“令行禁止王始也……出三曰無適異;出四曰無適與。”{刘师培}补正:“異當作‘翼’,適訓作專主,翼﹑與對文。翼即《書·益稷》‘汝翼’之翼。猶言無專輔也。”【14】姓。《通志·氏族四》:“{異}氏。《姓纂》云:‘今{温州}{白水蠻}有此姓。’”

  • 異己-汉语大词典

    異己

    亦作“[异己]”【1】志趣﹑见解与己不同,以至敌对。《宋史·岳飞传》:“時和議既决﹐{檜}患{飛}異己。”{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庆祝沪宁克复的那一边》:“{民国}二年后的{袁世凯}﹐对于异己者何尝不赶尽杀绝。”{清}{李楷}《<嵞山集>序》:“古人爲人之所歸而或以其異己﹐則曰非我家也。”《後汉书·朱儁传》:“{卓}雖惡{儁}異己﹐然貪其名重﹐乃表遷太僕﹐以爲己副。”【2】指与己见不同或敌对的人。{清}{顾炎武}《中宪大夫山西按察司副使寇公墓志铭》:“巡撫削職爲民﹐擢{童蒙}爲太僕寺少卿﹐俾之修怨於東林而斥逐異己﹐此黨禍所由起也。”《晋书·殷顗传》:“{顗}見{江績}亦以正直爲{仲堪}所斥﹐知{仲堪}當逐異己﹐樹置所親。”{宋}{王安石}《扬雄》诗之二:“謗嘲出異己﹐傳載因疏略。”{鲁迅}《书信集·致郑振铎》:“在厦大时﹐即逢迎校长以驱除异己。异己既尽﹐而此公亦为校长所鄙。”

  • 異氏-汉语大词典

    異氏

    【1】指佛教。{清}{江藩}《汉学师承记·戴震》:“異氏尚無欲﹐君子尚無蔽。異氏之學﹐主静以爲至﹐君子强恕以去私。”

  • 異黨-汉语大词典

    異黨

    亦作“[异黨]”【1】指不信道的亲族。《太平广记》卷六二引{前蜀}{杜光庭}《墉城集仙记·谌母》:“〔子〕遂告母修真之訣曰:每須高處玄臺﹐疎絶異黨﹐修閒丘阜﹐餌順陽和……太上隱玄之道可致。”【2】指异己的派别或党派。《文献通考·经籍二》:“史謂{延壽}獨得隱士之説﹐託之{孟氏}﹐《易》家不相同﹐皆{京氏}爲異黨。”{邹韬奋}《患难馀生记》第二章:“{国民党}中确有一部分人幻想‘消灭异党’﹐和上述的国策背道而驰﹐阻碍或减少国策所能发挥的伟大力量。”【3】指异民族。《汉书·司马相如传下》:“而{夷}{狄}殊俗之國﹐遼絶異黨之域。”

  • 異分-汉语大词典

    異分

    【1】特别的天分﹑才能。{汉}{应劭}《风俗通·怪神·世间人家多有见赤白光为变怪者》:“{彦興}自陳:‘下土諸生﹐無他異分﹐幣重言甘﹐誠有踧踖。頗能别者﹐願得從事。’”

  • 異爨-汉语大词典

    異爨

    【1】分开起灶。指亲属分家。{明}{归有光}《项脊轩志》:“迨諸父異爨﹐内外多置小門牆。”《宋史·孝义传·洪文抚》:“六世義居﹐室無異爨。”《旧唐书·刘审礼传》:“再從同居﹐家無異爨﹐合門二百餘口﹐人無間言。”

  • 異目-汉语大词典

    異目

    【1】犹另眼。《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植}寵日衰”{裴松之}注引《魏武故事》:“〔{曹操}〕令曰:‘自{臨菑侯}{植}私出﹐開{司馬門}至{金門}﹐令吾異目視此兒矣。’”【2】异名。{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济水一》:“〔{旃然水}〕亦謂之{鴻溝水}﹐蓋因{漢}{楚}分王﹐指水爲斷也。《郡國志》曰:‘{滎陽}有{鴻溝水}是也。蓋因城地而變名﹐爲川流之異目。’”

  • 異象-汉语大词典

    異象

    亦作“[异象]”【1】奇异的景象。{许地山}《命命鸟》:“{敏明}细想刚才的异象﹐抬头再瞧窗外底{瑞大光}﹐觉得那塔还是被彩云绕住﹐越显得十分美丽。”{瞿秋白}《饿乡纪程》五:“天气很好﹐清风朗日﹐映着我不可思议的情感﹐触目都成异象。”【2】景象不同。{南朝} {梁}{江淹}《待罪江南思北归赋》:“石炤爛兮各色﹐峰近遠兮異象。”

  • 異彩-汉语大词典

    異彩

    亦作“[异彩]”【1】见“異采”。

  • 異水-汉语大词典

    異水

    【1】奇特的水流。指风景独特。{南朝} {梁}{吴均}《与朱元思书》:“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絶。”【2】指大海。{明}{李贽}《与焦弱侯书》:“人猶水也﹐豪傑猶巨魚也。欲求巨魚﹐必須異水﹐欲求豪傑﹐必須異人。”

  • 異致-汉语大词典

    異致

    亦作“[异致]”【1】不同情状;意趣不同。{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滍水》:“{闞駰}曰:‘縣有湯水﹐可以療疾矣。’湯側又有寒泉焉。地勢不殊﹐而炎凉異致。”《魏书·礼志三》:“臣等聞先王制禮﹐必有隨世之變;前賢創法﹐亦務適時之宜。良以世代不同﹐古今異致故也。”{清}{谭献}《<明诗录>序》:“〔{劉基}〕摩天之刃﹐揮斥群賢﹐尋厥名篇﹐多在前代﹐《黎眉》一集﹐慘舒異致。”{鲁迅}《准风月谈·吃教》:“有宜于专吃的时代﹐则指归应定于一尊;有宜合吃的时代﹐则诸教亦本非异致。”

  • 異質-汉语大词典

    異質

    【1】不同资质。{三国} {魏}{应璩}《与广川长岑文瑜书》:“賢聖殊品﹐優劣異質。”【2】特异的资质﹑禀赋。《三国志·魏志·武帝纪》“以軍師{華歆}爲御史大夫”{裴松之}注引{晋}{王沈}《魏书》:“文俗之吏﹐高才異質﹐或堪爲將守。”{清}{刘大櫆}《蝠巢翁传》:“翁生而有異質。”【3】指某种材料的特异质地。比喻才能出众的人。{清}{戴名世}《绿荫斋古桂记》:“物理之盛衰﹐何常之有?良材異質辱於匹夫之手者多矣!”【4】指形体不同。《文选·木华<海赋>》:“瑕石詭暉﹐鱗甲異質。”{李善}注:“異質﹐殊形也。《廣雅》曰:‘質﹐驅也。’”{明}{李东阳}《与姜用贞》诗之一:“叢蘭絶低小﹐隱約幽巖姿……小大固異質﹐託交乃其宜。”

  • 異品-汉语大词典

    異品

    【1】异常的品种。{鲁迅}《坟·摩罗诗力说》:“抑吾聞生學家言﹐有云反種一事﹐爲生物中每現異品﹐肖其遠先。”【2】珍奇的物品。{明}{陈继儒}《读书镜》卷一:“今人驅役奴﹐遠致異品。既飽則揚揚自得……見聞久慣﹐以爲飲食合當如此。”{南朝} {梁}{江淹}《山中楚辞》之二:“薦四海之異品﹐傾{東岳}之庶羞。”【3】特出的品格。《再生缘》第二九回:“天武神威{皇甫帥}﹐英姿異品一先行。”

  • 異俗-汉语大词典

    異俗

    【1】诡异的习俗。《汉书·礼乐志》:“易亂除邪﹐革正異俗。”《史记·秦始皇本纪》:“匡飭異俗﹐陵水經地﹐憂恤黔首﹐朝夕不懈。”{章炳麟}《与人论文书》:“奇耦之言﹐文章之議﹐日競於世﹐失其所以﹐而詭雅異俗者據之﹐斯亦非足下之所懼邪!”【2】风俗不同。{晋}{陆云}《答张士然》诗:“百城各異俗﹐千室非良鄰。”《礼记·王制》:“廣谷大川異制﹐民生其間異俗。”{唐}{杜甫}《戏作俳谐体遣问》诗之一:“異俗可吁怪﹐斯人難並居。”《荀子·正名》:“遠方異俗之鄉﹐則因之而爲通。”【3】指荒僻地区的人。{唐}{杜甫}《东屯北崦》诗:“盗賊浮生困﹐誅求異俗貧。”【4】指异域,或荒僻地区。{明}{何景明}《与宁兵备书》:“〔{李陵}〕卒之老於異俗﹐而節不立。”{晋}{慧远}《沙门袒服论》:“中國之所無﹐或得之於異俗。”《陈书·吴明彻传》:“風威慴於異俗﹐功効著於同文。”

  • 異説-汉语大词典

    異説

    【1】指反对意见,异议。《南齐书·礼志上》:“内外百司主議已定﹐如更詢訪﹐終無異説。”【2】邪说;非正统的言论。{明}{王守仁}《<大学>问》:“蓋當時尚有持異説以混正學者。”《晋书·荀勗传》:“去奇技﹐抑異説。”【3】不同的主张;不同的学说。《汉书·王莽传上》:“正乖謬﹐壹異説。”{宋}{赵令畤}《侯鲭录》卷一:“俗間不知根本﹐競爲異説。”《荀子·解蔽》:“今諸侯異政﹐百家異説。”《陈书·章帝纪》:“三墨八儒﹐朱紫交競;九流七略﹐異説相騰。”

  • 異心-汉语大词典

    異心

    亦作“[异心]”【1】想法不同。《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父子異心﹐願王勿遣。”{唐}{韩愈}《与崔群书》:“不知造物者意竟如何?無乃所好惡與人異心哉!”{晋}{葛洪}《抱朴子·交际》:“或憎愛異心﹐或盛合衰離。”【2】二心;叛离的意图。《史记·淮南衡山列传》:“當今諸侯無異心﹐百姓無怨氣。”《左传·昭公三十一年》:“若得從君而歸﹐則固臣之願也﹐敢有異心?”{宋}{苏辙}《龙川别志》卷上:“蓋{準}爲人忠亮自信﹐固無異心。”《说岳全传》第十三回:“{王善}兵强將勇﹐久蓄異心。”【3】坏心,恶意。《荀子·大略》:“{曾子}食魚﹐有餘﹐曰:‘泔之。’門人曰:‘泔之傷人﹐不若奥之。’{曾子}泣涕曰:‘有異心乎哉!’傷其聞之晚也。”{杨倞}注:“{曾子}自傷不知以食餘之傷人﹐故泣涕深自引過﹐謝門人曰:‘吾豈有異心故欲傷人哉!’”【4】特指歹心,坏念头。{郭沫若}《我的童年》第二篇三:“〔偷营〕这是在夜半更深乘着别人睡熟了要想去亵渎他的一种勾当……就是{吴尚之}咧﹐在当时也有人向他起过异心的。”

  • 異途同歸-汉语大词典

    異途同歸

    【1】见“異塗同歸”。

  • 異邦-汉语大词典

    異邦

    亦作“[异邦]”【1】外国。{宋}{苏轼}《寄周安孺茶》诗:“豈但中土珍﹐兼之異邦鬻。”{郭沫若}《黑猫》六:“难忘江畔语:休作异邦游!”《论语·季氏》:“邦人稱之曰君夫人……異邦人稱之亦曰君夫人。”

  • 異待-汉语大词典

    異待

    【1】特别礼遇。{宋}{吴处厚}《青箱杂记》卷四:“{文莊}守{安州}﹐{宋莒公}兄弟﹐尚皆布衣﹐{文莊}亦異待。”{宋}{苏轼}《代滕甫辩谤郡状》:“游宦之士﹐稍與貴近之人有葭莩之親……則所至便蒙異待。”

  • 異道-汉语大词典

    異道

    【1】指志趣或本性不同。{明}{汪道昆}《洛水悲》:“吾聞人神異道﹐不得相干。”《楚辞·离骚》:“何方圓之能周兮﹐夫孰異道而相安。”【2】指信不同教义的人。即异教徒。《法苑珠林》卷七九:“今須通散一毫以上捨入十方衆僧及窮獨人並諸異道。”【3】指别的方法。《史记·李斯列传》:“明主聖王之所以能久處尊位﹐長執重勢﹐而獨擅天下之利者﹐非有異道也。能獨斷而審督責﹐必深罰﹐故天下不敢犯也。”【4】思想理论不同。《汉书·董仲舒传》:“今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上亡以持統一……下不知所守。”【5】不同的方法。{南朝} {齐}{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之四:“是以三王異道而共昌﹐五霸殊風而並列。”《荀子·非相》:“古今異情﹐其所以治亂者異道。”{汉}{刘向}《说苑·君道》:“夫三君之舉賢﹐皆異道而成功。”【6】不同的道路;方向相反的道路。《法苑珠林》卷三一:“佛必從此來﹐我則從彼異道而去。”《史记·李将军列传》:“{廣}以郎中令將四千騎出{右北平}﹐{博望侯}{張騫}將萬騎與{廣}俱﹐異道。”

  • 異典-汉语大词典

    異典

    【1】珍贵的典籍。《北史·牛弘传》:“若猥發明詔﹐兼開購賞﹐則異典必致﹐觀閣斯積。”【2】特别的恩典;特别的法令﹑制度。{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故三·学士兼侍郎》:“{正統}中﹐{陳}﹑{高}﹑{曹}﹑{苗}皆遥授各部侍郎﹐仍供事翰林……今内閣學士﹑掌院學士﹐例皆兼禮部侍郎﹐不爲異典也。”{明}{沈德符}《野獲编补遗·列朝·圣祖兼三教》:“然崇佛而無封帝師西天佛之異典﹐講道而羽流輩無孤卿伯爵之横恩。”

  • 異采-汉语大词典

    異采

    亦作“[异彩]”亦作“[異彩]”【1】比喻突出的成就。{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内山完造作<活中国的姿态>序》:“事实胜于雄辩﹐这些漫文﹐不是的确放着一种异彩吗?”【2】不同的色彩。《後汉书·文苑传上·杜笃》:“〔{太宗}〕躬履節儉﹐側身行仁﹐食不二味﹐衣無異采。”《管子·宙合》:“鄉有俗﹐國有法﹐食飲不同味﹐衣服異采。”【3】指不同色彩的织物。《尹文子·大道上》:“昔{齊桓}好衣紫﹐闔境不鬻異采。”【4】异常鲜艳的色彩。{郭小川}《太阳颂》诗:“红光照天下﹐万物放异彩。”{唐}{白居易}《缭绫》诗:“異彩奇文相隱映﹐轉側看花花不定。”【5】不寻常的文采。《楚辞·九章·怀沙》:“文質疏内兮﹐衆不知余之異采。”{王逸}注:“衆人不知我有異藝之文采也。”

  • 異端-汉语大词典

    異端

    亦作“[异端]”【1】指无关紧要的事物。{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古人云:‘多爲少善﹐不如執一。鼫鼠五能﹐不成伎術……若省其異端﹐當精妙也。’”{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熔裁》:“若術不素定﹐而委心逐辭﹐異端叢至﹐駢贅必多。”【2】意外事端。{元}{柯丹丘}《荆钗记·抢亲》:“今日娶親諧鳳鸞﹐不知何故來遲緩。莫非他人生異端﹐須知人亂法不亂。”【3】古代儒家称其他学说﹑学派为异端。《论语·为政》:“{子}曰:‘攻乎異端﹐斯害也已。’”{朱熹}集注:“異端﹐非聖人之道﹐而别爲一端﹐如{楊}{墨}是也。”{唐玄宗}《<孝经>序》:“嗟乎!夫子没而微言絶﹐異端起而大義乖。”{鲁迅}《而已集·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更因思想通脱之后……遂能充分容纳异端和外来的思想﹐故孔教以外的思想源源引入。”【4】犹异志,离心。《南齐书·谢超宗传》:“〔{超宗}〕協附姦邪﹐疑間忠烈﹐構扇異端﹐譏議時政。”《宋书·武帝纪中》:“既知{毅}不能居下﹐終爲異端﹐密圖之。”《旧唐书·陆贽传》:“恐其有變﹐上憂之﹐遣{贄}使{懷光}軍宣諭。使還﹐{贄}奏事曰……如此詞婉而直﹐理當而明﹐雖蓄異端﹐何由起怨?”【5】指分离。《再生缘》第十七回:“奴合你﹐同處同歸不異端。”【6】另一端。{宋}{王禹偁}《盐池十八韵》:“本源皆瀉滷﹐異端亦鹹鹺。”【7】凡自居正统的人或组织对异己的观点﹑学说或教义亦称之为异端。{晋}{僧肇}《百论序》:“外道紛然﹐異端競起﹐邪辯逼真﹐殆亂正道。”《人民文学》1977年第5期:“凡有作品﹐未经他们(‘四人帮’)点头﹐一律视为异端。”【8】各种说法;不同见解。《新唐书·儒学传上·颜师古》:“帝將有事{泰山}﹐詔公卿博士雜定其儀﹐而論者争爲異端。”《後汉书·延笃传》:“觀夫仁孝之辯﹐紛然異端﹐互引典文﹐代取事據﹐可謂篤論矣。”{三国} {魏}{嵇康}《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廣求異端﹐以明事理。”

  • 異制-汉语大词典

    異制

    【1】不同制度。《史记·三王世家》:“昔五帝異制﹐{周}爵五等﹐{春秋}三等﹐皆因時而序尊卑。”《汉书·魏相传》:“{相}明《易經》﹐有師法﹐好觀{漢}故事及便宜章奏﹐以爲古今異制。”【2】不同的形状和构造。《礼记·王制》:“廣谷大川異制﹐民生其間異俗。”{郑玄}注:“謂其形象。”

  • 異事-汉语大词典

    異事

    【1】指职司不同。《诗·大雅·板》:“我雖異事﹐及爾同寮。”{郑玄}笺:“我雖與爾職事異者﹐乃與女同官。”{晋}{陆云}《赠汲郡太守》诗:“念我同僚﹐悲爾異事。”【2】不平常的事;特别事件。《韩非子·说难》:“規異事而當﹐知者揣之外而得之﹐事泄於外﹐必以爲己也﹐如此者身危。”《红楼梦》第七四回:“{人}因見{晴雯}這樣﹐必有異事﹐又見這番抄揀﹐只得自己先出來打開了箱子并匣子﹐任其搜揀一番。”{唐}{杜牧}《唐故岐阳公主墓志铭》:“郡縣聞主且至﹐殺牛羊大爲數百人供具﹐主至﹐從不二十人﹑六七婢﹐乘驢闒茸﹐約所至不得肉食﹐驛吏立門外﹐舁飯而返……聞於京師﹐衆譁説以爲異事。”【3】奇怪的事;难以理解的事。{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蕭子雲}每歎曰:‘吾著《齊書》﹐勒成一典﹐文章弘義﹐自謂可觀。唯以筆迹得名﹐亦異事也。’”{鲁迅}《坟·摩罗诗力说》:“{撒旦}詩人之出﹐殆亦如是﹐非異事也。”{宋}{苏轼}《登州海市》诗:“重樓翠阜出霜曉﹐異事驚倒百歲翁。”{清}{朱之瑜}《安南供役纪事》:“然初時皆欲殺{瑜}﹐後則各相敬愛……向之乘機下石者﹐咸相驚詫﹐以爲異事。”【4】不同的事。{宋}{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今之學者﹐以爲文武異事﹐吾知治文事而已。”【5】他事;别的事。《礼记·曲礼下》:“輟朝而顧﹐不有異事﹐必有異慮。”{陈澔}集说:“異﹐猶他也。敬心不存﹐則形諸外﹐此所以知其有他事他慮也。”《吕氏春秋·上农》:“農不敢行賈﹐不敢爲異事﹐爲害於時也。”{高诱}注:“異猶他也。”

  • 異國-汉语大词典

    異國

    【1】外国;他乡。{郁达夫}《自叹》诗:“異國飄零妻又去﹐十年恨事數番更。”《汉书·西域传下·乌孙国》:“吾家嫁我兮天一方﹐遠托異國兮{烏孫}王。”{清}{朱之瑜}《致张定西侯书》:“{瑜}飄零異國。”{前蜀}{韦庄}《遣兴》诗:“異國清明節﹐空江寂寞春。”《墨子·兼爱上》:“諸侯各愛其國﹐不愛異國﹐故攻異國以利其國。”

  • 異路同歸-汉语大词典

    異路同歸

    同“[異塗同歸]”【1】《淮南子·本经训》:“五帝三王﹐殊事而同指﹐異路而同歸。”《文子·精诚》:“三皇五帝三王﹐殊事而同心﹐異路而同歸。”

  • 異玩-汉语大词典

    異玩

    【1】犹珍玩。{宋}{梅尧臣}《永叔白兔》诗:“馳獻舊守作異玩﹐况乃已在{蓬萊山}。”

  • 異音-汉语大词典

    異音

    【1】不同的声音或声调。{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声律》:“異音相從謂之和﹐同聲相應謂之韻。”《淮南子·说林训》:“異音者不可聽以一律﹐異形者不可合於一體。”《文献通考·经籍十三》:“僧{道英}撰述{吴}{蜀}異音及辨析指法。”【2】指不同的语言。{晋}{支敏度}《合维摩诘经序》:“此三賢者﹐竝博綜稽古﹐研機極玄﹐殊方異音﹐兼通開解﹐先後譯傳﹐别爲三經。”【3】指不同的读音。{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序》:“殘文錯節﹐異音微義……欲使後人從何準的!”

  • 異圖-汉语大词典

    異圖

    【1】谋叛的意图。{唐}{杜甫}《草堂》诗:“大將赴朝廷﹐羣小起異圖。”{明}{郎瑛}《七修类稿·国事八·石亨奸党》:“陰結異圖﹐包藏凶禍。”《北史·刘权传》:“{權}召集佐僚﹐對斬其使﹐竟無異圖﹐守之以死。”《晋书·郭默传》:“{劉江州}不受免﹐密有異圖……禍將至矣﹐宜深備之。”【2】指谋反者。{晋}{干宝}《晋纪总论》:“咸黜異圖﹐用融前烈。”

  • 異人-汉语大词典

    異人

    亦作“[异人]”【1】神人;方士。{晋}{郭璞}《江赋》:“納隱淪之列真﹐挺異人乎精魄。”{茅盾}《封建的小市民文艺》:“他们中间血性刚强的人就要离乡背井﹐入深山访求异人学道。”《三国演义》第四九回:“{孔明}曰:‘{亮}雖不才﹐曾遇異人﹐傳授奇門遁甲天書﹐可以呼風唤雨。’”{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记诗》:“{行可}問異人{王老志}﹐他日官所至。〔{王老志}〕書‘太平宰相’四字遺之。”【2】不寻常的人;有异才的人。{晋}{陆机}《辨亡论》上:“異人輻湊﹐猛士如林。”{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三:“{盧子由}﹐{武林}人。聰明博奥﹐間世異人﹐醫道迥出尋常。”《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上方欲用文武﹐求之如弗及。始以蒲輪迎{枚生}﹐見{主父}而嘆息。羣臣慕向﹐異人並出。”{唐}{杜甫}《过郭代公故宅》诗:“磊落見異人﹐豈伊常情度。”【3】他人;别人。《诗·小雅·頍弁》:“豈伊異人﹐兄弟匪他。”{高亨}注:“異人﹐别人﹐外人。”《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規異事與同計﹐譽異人與同行者﹐則以飾之無傷也。”{清}{唐甄}《潜书·吴弊》:“{吴}人發塚﹐非異人﹐即其子孫也。”【4】犹怪人,奇人。《後汉书·方术传下·郭玉》:“〔帝〕試令嬖臣美手腕者與女子雜處帷中﹐使{玉}各診一手……{玉}曰:‘左陽右陰﹐脈有男女﹐狀若異人。’”

  • 異望-汉语大词典

    異望

    【1】其他期望。《後汉书·荀悦传》:“故肅恭其心﹐慎修其行﹐内不回惑﹐外無異望﹐則民志平矣。”《左传·昭公十三年》:“我先君{文公}﹐{狐季姬}之子也﹐有寵於{獻}……{獻}無異親﹐民無異望﹐天方相{晉}﹐將何以代{文}?”《文选·王俭<褚渊碑文>》:“蹔遂冲旨﹐改授朝端﹐邇無異言﹐遠無異望。”{吕向}注:“愜衆心故也。”【2】谋叛的意图。《北齐书·神武帝纪上》:“今四方擾擾﹐人懷異望。”《周书·文帝纪上》:“{靈州}刺史{曹泥}﹐並恃其僻遠﹐常懷異望。”

  • 異略-汉语大词典

    異略

    亦作“[異畧]”【1】超常的谋略。{南朝}{梁简文帝}《<大法颂>序》:“秉龍虎之秘韜﹐握朱玄之異略。”《东观汉记·沈豐传》:“有奇謀異略﹐■爲談述。”【2】犹他图。{唐}{杜牧}《原十六卫》:“及其當外也……以首争首﹐以力搏力﹐飄暴交捽﹐豈暇異畧?”

  • 異意-汉语大词典

    異意

    【1】另有想法;意见不同。《鹖冠子·王鈇》:“故主無異意﹐民心不徙﹐與天合則。”{汉}{扬雄}《法言·学行》:“一鬨之市﹐不勝異意焉。”{李轨}注:“賣者欲貴﹐買者欲賤﹐非異如何?”【2】指持不同意见。《三国志·魏志·吕布传》:“諸將各異意自疑﹐故每戰多敗。”【3】不良意图;叛离之心。《孔丛子·论势》:“此師{楚}爲之主﹐今兵罷而不散﹐殆有異意﹐君其備諸。”《史记·秦始皇本纪》:“天下無異意﹐則安寧之術也。置諸侯不便。”

  • 異口同韵-汉语大词典

    異口同韵

    同“[異口同聲]”亦作“[异口同韵]”【1】{老舍}《赵子曰》第一:“现在的人们不但不复以窄窄金莲为美﹐反异口同韵的诋为丑恶。”

  • 異志-汉语大词典

    異志

    【1】二心;叛离之心。《後汉书·袁绍传》:“{董卓}擁制强兵﹐將有異志。”{梁启超}《匈加利爱国者噶苏士传》第十二节:“{噶蘇士}既解印綬﹐旋察{古魯家}之異志﹐知事不可爲﹐乃避難于{突厥}。”《左传·襄公十六年》:“{荀偃}怒﹐且曰:‘諸侯有異志矣。’”{宋}{沈作喆}《寓简》卷八:“夢有神人謂曰:‘{廷璋}忠實無異志﹐不可妄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