祀(祀)是什么意思
来祀-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来祀lái sì
【释义】:
来年;后世。祀,年,商代称年为祀。汉·王充《论衡·答佞》:“太史公记功,故高来祀,记录成则著效明验,揽载高卓,以仪、秦功美,故列其状。”仪,张仪;秦,苏秦。《宋书·谢灵运传》:“拔楚旅之休烈,传芳素于来祀。”
年祀-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年祀nián sì
【释义】:
亦作年。年代、年岁。唐·刘知几《史通·五行志杂駮》:“且春秋之后,战国之时,史官阙书,年纪难记。”宋·周密《志雅堂杂钞图画碑帖上》:“尝闻年绵远,晋代奇迹,盖已略尽。”
千祀-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千祀qiān sì
【释义】:
千年,祀,殷代指年。南朝·宋·谢瞻《张子房诗》:“惠心奋千祀,情埃播无疆。”唐·柳宗元《吊屈原文》:“后先生盖千祀兮,余再逐而浮湘。”明·高启《吊伍子胥辞》:“奚千祀而勿毁兮,繄若人之死忠。”繄(yí),惟;是。
清祀-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清祀qīng sì
【释义】:
本为腊祭的异名,亦为腊月的别称。以天冷而举行的年终大祭,故称。清,寒冷;祀,祭祀,指腊祭。宋·曾巩《本朝政要策·祭》:“博士和岘言,始伊耆。而三代有嘉平、清祀、祭之名;,腊之别名也。”伊耆,古帝名,《礼记·郊特牲》伊耆氏始为腊。”
祭 祀 奠 祖-简明古汉语同义词词典
祭 祀 奠 祖
[祭jì 祀sì 奠diàn 祖zǔ]
同 都有“祭祀”的意思。
异 【祭祀】 或单用,或连用,指的是“祭天”、“祭神”、“祭祖”。“祭祀”时有供品,如以羊、豕、牛为三牲。祭祖时三牲齐全叫“太牢”,只用羊、豕不用牛叫“少牢”。《周礼·天官·大府》:“邦都之赋,以待祭祀。”《盐铁论·诛秦》:“宗庙绝祀”。
【奠】 指用酒食祭祀死者。《仪礼·士丧礼》:“奠脯醢醴酒”。(脯:干肉。醢:音hǎi,肉酱)
【祖】 是祭祀路神。《左传·昭公七年》:“公将往,梦襄公祖。”(杜预注:“祖,祭道神”)《列子·说符》:“齐田氏祖于庭”。《晋书·谢安传》:“帝出,祖于西池。”后来把设宴送行叫“祖饯”,就是饯行。《宋史·胡瑗传》:“以太常博士致仕,归老于家,诸生与朝士祖饯东门外。”送行又叫“祖送”。杨炯《送并州旻上人诗序》:“麟阁良朋,祖送于青门之外。”
祭祀 祭奠-近义词应用词典
祭祀 祭奠
祭祀 jìsi 祭奠 jìdiàn
【祭祀】 旧俗遇节日或祖先生辰忌日,备供品向神佛祖先致祭行礼表示崇敬并求福佑(迷信)。如:
1.四叔家里最重大的事件是祭祀,祥林嫂先前最忙的时候也就是祭祀,这回她却清闲了。
【祭奠】对死者举行仪式表示追念。如:
2.每年清明节,我都要到烈士墓前献花祭奠。
辨析:“祭祀”主要指祭鬼神,祭死去的祖先。“祭奠”主要指生者对死者的悼念。“祭奠”运用范围比较广。
典祀-古文观止词典
典祀diǎn sì
按规定举行的大祭(1)。《展禽论祀爰居》:此五者国之典祀也。——这五种是国家按规定举行的大祭。
祭祀-古文观止词典
祭祀jì sì
【词性】:名词
祭祀的礼制,祭祀之事(3)。《原道》:为之葬埋祭祀以长其恩爱。——给他们制定出葬埋祭祀等制度来增长他们之间的恩爱。《卖柑者言》:奉祭祀,供宾客乎?——来供奉祭祀,款待宾客呢?
祭祀-古文观止词典
祭祀jì sì
【词性】:动词
祭神祭祖或以仪式追悼死者统称祭祀(2)。《触詟说赵太后》:祭祀必祝之。——祭祀的时候一定要为她祈祷。《泷冈阡表》:岁时祭祀,则必涕泣。——每年每季祭祀的时候,就一定掉下眼泪。
祀-古文观止词典
祀sì
【词性】:名词
一、祭祀。指代祭礼的对象“宗祖”、“祖先”(12)。《介之推不言录》:主晋祀者,非君而谁?——主持晋国宗庙祭祀的,不是国君还能是谁?《单子知陈必亡》:门尹除门,宗祝执祀。——门尹打扫门庭,宗伯太祝执行祭祀礼仪。《箕子碑》:进死以并命,诚仁矣,无益吾祀,故不为。——冒死进谏,不惜生命,的确够得上仁了,但无益于我的祖宗,所以不这样做。
二、年,商代称年为祀(1)。《王孙满对楚子》: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夏桀昏乱,鼎迁到商朝,前后六百年。
祀-古文观止词典
祀sì
【词性】:动词
祭祀(17)。《展禽论祀爱居》: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能够防御大灾难的就祭祀他,能够抵抗大祸患的就祭祀他。《展禽论祀爰居》:无功而祀之,非仁也。——没有功劳的却去祭祀他,这不是仁。《潮州韩文公庙碑》:潮之人请书其事于石,因作诗以遗之使歌以祀公。——潮州人请我把这事写下来刻在石碑上,我就作了一首诗来送给他们,叫他们歌唱它来祭祀韩公。
展禽论祀爰居-古文观止词典
展禽论祀爰居
【原文出处】:鲁语上 国语
【说明】:
鲁大夫臧文仲使国人祭祀海鸟,展禽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他认为能享受祭祀的,必须是“法施于民”、“以死勤事”、“以劳定国”、“能御大灾”、“能捍大患”的人。文仲的做法,既违反了圣王制定祭祀的原则,又是不仁不智的表现。更突出的是,展禽预言海鸟的移居和海洋气候的变化有关,并获得了证明,不由人不佩服他的科学预见。
【原文】:
海鸟曰“爱居”,止于鲁东门之外二曰,臧文仲使国人祭之。展禽曰:“越哉,臧孙之为政也!夫祀,国之大节也;而节,政之所成也。故慎制祀以为国典。今无故而加典,非政之宜也。
“夫圣王之制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非是族也,不在祀典。昔烈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能植百谷百蔬;夏之兴也,周弃继之,故祀以为稷。共工氏之伯九有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土,故祀以为社。黄帝能成命百物,以明民共财;颛顼能修之;帝喾能序三辰以固民,尧能单均刑法以仪民;舜勤民事而野死;鲧障洪水而殛死;禹能以德修鲧之功;契为司徒而民辑;冥勤其官而水死;汤以宽治民而除其邪;稷勤百谷而山死;文王以文昭;武王去民之秽。故有虞氏禘黄帝而祖颛顼,郊尧而宗舜;夏后氏禘黄帝而祖颛顼,郊鲧而宗禹;商人禘舜而祖契,郊冥而宗汤;周人禘喾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幕,能帅颛顼者也,有虞氏报焉;杼,能帅禹者也,夏后氏报焉;上甲微,能帅契者也,商人报焉;高圉、太王,能帅稷者也,周人报焉。凡禘,郊、祖、宗、报,此五者国之典祀也。
“加之以社稷、山川之神,皆有功烈于民者也;及前哲令德之人,所以为民质也;及天之三辰,民所以瞻仰也;及地之五行,所以生殖也;及九州名山川泽,所以出财用也。非是,不在祀典。
“今海鸟至,己不知而祀之,以为国典,难以为仁且知矣。夫仁者讲功,而知者处物。无功而祀之,非仁也;不知而不问,非知也。今兹海其有灾乎?夫广川之鸟兽,恒知而避其灾也。”
是岁也,海多大风,冬暖。文仲闻柳下季之言,曰:“信吾过也!季子之言不可不法也。”使书以为三策。
载祀-古文观止词典
载祀zǎi sì
【词性】:名词
年(1)。《王孙满对楚子》:鼎迁于商,载祀六百。——鼎迁到商朝,前后六百年。
祀-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祀禩sì
①祭祀。《左传·成公十三年》:“国之大事,在~与戎。”《盐铁论·诛秦》:“宗庙绝~。”②祭祀的场所。《礼记·檀弓下》:“过墓则式,过~则下。”(式:同“轼”。扶着车前横木致敬。)③年。《尚书·洪范》:“惟十有三~,王访于箕子。”(惟:语气词。)萧统《〈文选〉序》:“时更七代,数逾千~。”
【祀典】①有关祭祀的礼仪、制度。杜甫《望岳》:“邦家用~,在德非馨香。”②记载有关祭祀典礼方面的书籍。《北史·周武帝纪》:“并禁诸淫祀,非~所载者,尽除之。”
供祀-现代汉语大词典
供祀gòng sì
【释义】:
祭祀,奉祀。巴金《鬼》:“要我认真地一一供祀起来,说不定会使我倾家荡产也未可知。”
享祀-现代汉语大词典
享祀xiǎng sì
【释义】:
祭祀。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他们的大事是些什么呢?不外是战争和享祀。”
奉祀-现代汉语大词典
奉祀fèng sì
【释义】:
供奉祭祀。巴金《利娜》:“俄国礼拜堂把亚历山大当作耶稣来奉祀,那个地方就是良心的监牢。”
崇祀-现代汉语大词典
崇祀chóng sì
【释义】:
崇拜奉祀。鲁迅《肥皂》:“(四铭)一字一字的读下去:‘恭拟全国人民合词吁请贵大总统特颁明令专重圣经崇祀孟母以挽颓风而存国粹文。’”
飨祀-现代汉语大词典
飨祀xiǎng sì
【释义】:
祭祀。郭沫若《〈屈原赋〉今译》:“夏桀用鸿鹄的粪,玉铉的鼎,来飨祀上皇。”
祀-现代汉语大词典
祀sì禩
【释义】:
古代对神鬼、先祖所举行的祭礼。鲁迅《致许广平二二》:“牺牲为群众祈福,祀了神道之后,群众就分了他的肉,散胙。”殷代特指年。
祀田-现代汉语大词典
祀田sì tián
【释义】:
以田租收入供祭祀用的田。张天翼《畸人手记》:“到明后年,我还可以轮着管一年祀田,总有点额外的进账,不过这件事还没跟三叔谈起过。”
祭祀-现代汉语大词典
祭祀iì sì
【释义】:
祀神供祖的仪式。艾芜《都江堰的神话故事》:“李冰父子的庙宇,巍然建立在岷江岸边玉垒山上,享受人民的祭祀。”
七祀-汉语大词典
七祀
【1】周代设立的七种祭祀,即司令﹑中霤﹑国门﹑国行﹑泰厉﹑户﹑灶。见《礼记·祭法》。《旧五代史·梁书·太祖纪》:“國癘之文﹐尚標七祀;良藥之市﹐亦載三醫。”
三祀-汉语大词典
三祀
【1】古代春季三种祭礼的合称,即大祀﹑中祀﹑小祀。《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禋祀祀昊天上帝﹐以實柴祀日月星辰﹐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師﹑雨師”{汉}{郑玄}注:“三祀皆積柴實牲體焉﹐或有玉帛燔燎而升煙﹐所以報陽也。”按:大祀用玉帛牲全﹐次祀用牲幣﹐小祀用牲。见《周礼·春官·肆师》。{宋}{苏辙}《郊祀庆成》诗:“盛禮彌三祀﹐初元正七年。”【2】古代大夫祭祀门神﹑路神以及大夫亡而无后的众鬼,合称“三祀”。《礼记·祭法》:“大夫立三祀﹐曰族厲﹐曰門﹐曰行。”{汉}{蔡邕}《独断》:“大夫以下﹐自立三祀之别名:曰族厲﹐曰門﹐曰行。”【3】三年。《後汉书·崔骃传》:“乃稱疾而屢復兮﹐歷三祀而見許。”
五祀-汉语大词典
五祀
【1】古代祭祀的五种神祗。(1)祭祀五行之神。《周礼·春官·大宗伯》:“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嶽。”{郑玄}注:“此五祀者,五官之神。”《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故有五行之官,是謂五官。實列受氏姓,封爲上公,祀爲貴神。社稷五祀,是尊是奉。”《太平御览》卷五二九引《汉书议》:“祠五祀,謂五行金木水火土也。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玄冥},土正曰{后土}。皆古賢能治成五行有功者,主其神祀之。”【2】谓禘﹑郊﹑宗﹑祖﹑报五种祭礼。见《国语·鲁语上》。【3】(2)祭祀住宅内外的五种神。《礼记·月令》:“〔孟冬之月〕天子乃祈來年于天宗,大割祀于公社及門閭,臘先祖五祀。”{郑玄}注:“五祀,門﹑户﹑中霤﹑竈﹑行也。”{汉}{王充}《论衡·祭意》:“五祀報門﹑户﹑井﹑竈﹑室中霤之功。門﹑户,人所出入,井﹑竈,人所欲食,中霤,人所託處,五者功鈞,故俱祀之。”{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门神》:“夫門爲五祀之首,并非邪神,都人神之而不祀之,失其旨矣。”【4】五类应享受祭祀的功臣。{汉}{蔡邕}《独断》:“五祀之别名:法施於民則祀﹐以死勤事則祀﹐以勞定國則祀﹐能禦大災則祀﹐能扤大患則祀。”
不祀-汉语大词典
不祀
【1】不祭祖先。《孟子·滕文公下》:“{葛伯}放而不祀。”{赵岐}注:“放縱無道﹐不祀祖先。”《史记·周本纪》:“於是有刑不祭﹐伐不祀﹐征不享﹐讓不貢﹐告不王。”【2】无人奉祀,比喻亡国或绝后。《左传·文公五年》:“{臧文仲}聞{六}與{蓼}滅﹐曰:‘{臯陶}﹑{庭堅}不祀忽諸。’”{晋}{卢谌}《赠刘琨》诗:“{夫差}不祀﹐釁在勝{齊}。”{清}{戴名世}《徐节妇传》:“{徐氏}之禍﹐可不謂烈哉!微節婦﹐{徐氏}不祀矣!”
世祀-汉语大词典
世祀
【1】世代祭祀。《宋书·礼志三》:“雖年絶世祀﹐代革精華﹐可得騰金綵﹐奏玉潤。”《左传·僖公十二年》:“{管氏}之世祀也宜哉!”{南朝} {梁}{任昉}《王文宪集序》:“遠協神期﹐用彰世祀。”
中祀-汉语大词典
中祀
【1】次于大祀的祭礼。所祭对象历代略有不同。《隋书·礼仪志一》:“星辰﹑五祀﹑四望等爲中祀。”{清}则以日﹑月﹑先农﹑先蚕﹑前代帝王﹑{文昌}﹑太岁等为中祀对象。
年祀-汉语大词典
年祀
【1】年岁。{宋}{周煇}《清波杂志》卷七:“舅氏{張必用}家藏{唐}諸帝全身小像﹐乃{蜀}中名筆﹐巾裹紅袍﹐年祀悠遠而色不渝。”《周书·晋荡公传》:“今又寄汝小時所著錦袍表一領﹐至宜檢看﹐知吾含悲戚多歷年祀。”{唐}{刘知幾}《史通·五行志杂駮》:“且{春秋}之后﹐{戰國}之時﹐史官闕書﹐年祀難記。”
承祀-汉语大词典
承祀
【1】主持祭祀。指继承帝位。《汉书·韦玄成传》:“世世承祀﹐傳之無窮。”《诗·鲁颂·閟宫》:“龍旂承祀﹐六轡耳耳。”
千祀-汉语大词典
千祀
【1】千年。{唐}{柳宗元}《吊屈原文》:“後先生蓋千祀兮﹐余再逐而浮{湘}。”{南朝} {宋}{谢瞻}《张子房诗》:“惠心奮千祀﹐清埃播無疆。”{明}{高启}《吊伍子胥辞》:“奚千祀而勿毁兮﹐繄若人之死忠。”
内祭祀-汉语大词典
内祭祀
【1】古代王后祭祀六宫之中灶﹑门﹑户。《周礼·天官·女祝》:“女祝﹐掌王后之内祭祀﹐凡内禱祠之事。”{郑玄}注:“内祭祀六宫之中竈﹑門﹑户。禱﹐疾病求瘳也。祠﹐報福。”{孙诒让}正义:“内祭祀六宫之中竈門户者﹐以經内祭祀專屬王后﹐則是内宫之群小祀。《祭統》云:‘内祭則大嘗禘是也。’彼王以宗廟爲内祭祀﹐與此后内祭祀異也。”
人祀-汉语大词典
人祀
【1】用人做祭品的祭祀。《百喻经·杀商主祀天喻》:“至曠野中﹐有一天祠﹐當須人祀﹐然後得過。”
來祀-汉语大词典
來祀
【1】来年;后世。《宋书·谢灵运传》:“撥{楚}旅之休烈﹐傳芳素於來祀。”{汉}{王充}《论衡·答佞》:“{太史公}記功﹐故高來祀﹐記録成則著效明驗﹐攬載高卓﹐以{儀}({張儀})﹑{秦}({蘇秦})功美﹐故列其狀。”一本作“來禩”。
供祀-汉语大词典
供祀
【1】祭祀,奉祀。{巴金}《鬼》:“要我认真地一一供祀起来﹐说不定会使我倾家荡产也未可知。”
供祀-汉语大词典
供祀
【1】谓供给祭祀。《晋书·礼志上》:“古之聖王﹐躬耕帝藉﹐以供郊廟之粢盛。近世以來﹐耕藉止於數步之中﹐空有慕古之名﹐曾無供祀訓農之實。”
修祀-汉语大词典
修祀
【1】祭祀。《汉书·郊祀志下》:“蓋聞天子尊事天地﹐修祀山川﹐古今通禮也。”
億祀-汉语大词典
億祀
【1】亿年。祀,年。《宋史·乐志七》:“龍德而隱﹐源流則長。宜乎億祀﹐侑享彌昌。”
典祀-汉语大词典
典祀
【1】按常礼举行的祭祀。《书·高宗肜日》:“典祀無豐于昵?”{孔}传:“祭祀有常﹐不當特豐於近廟。”《国语·鲁语上》:“凡禘﹑郊﹑祖﹑宗﹑報﹐此五者﹐國之典祀也。”{宋}{范成大}《祭灶词》:“雲車風馬小留連﹐家有盃盤豐典祀。”
元祀-汉语大词典
元祀
【1】元年。《书·伊训》:“惟元祀﹐十有二月﹐乙丑。”{陆德明}释文:“祀﹐年也。{夏}曰歲﹐{商}曰祀﹐{周}曰年。”《逸周书·柔武》:“維王元祀一月﹐既生魄。”【2】指大祭天地之礼。《书·洛诰》:“記功﹐宗以功﹐作元祀。”{孔}传:“有大功則列大祀。”《文选·张衡<东京赋>》:“元祀惟稱﹐羣望咸秩。”{薛综}注:“元﹐大也;祀﹐祭也;稱﹐舉也。謂大祭天地之禮既舉﹐羣岳衆神﹐望以祭祀之﹐皆有秩次。”《清史稿·礼志六》:“於是僉議{怡賢親王}{允祥}﹐宗功元祀﹐宜居首。”
先祀-汉语大词典
先祀
【1】谓对祖先的祭祀。《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苟守先祀﹐無廢二勳。”《史记·五帝本纪》:“{堯}子{丹朱}﹐{舜}子{商均}﹐皆有疆土﹐以奉先祀。”
兆祀-汉语大词典
兆祀
【1】设坛祭祀。{三国} {魏}{潘勗}《册魏公九锡文》:“設官兆祀﹐不失舊物。”《礼记·表记》:“《詩》曰:‘{后稷}兆祀。’”
享祀-汉语大词典
享祀
【1】祭祀。《易·困》:“困于酒食﹐朱紱方來﹐利用享祀。”《三国演义》第九六回:“却説{孔明}斬了{馬謖}﹐將首級遍示各營已畢﹐用綫縫在尸上﹐具棺葬之﹐自修祭文享祀。”{唐}{封演}《封氏闻见记·纸钱》:“按古者享祀鬼神﹐有圭璧幣帛﹐事畢則埋之。”{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一篇第一章第二节:“他们的大事是些什么呢?不外是战争和享祀。”{南朝} {宋}{鲍照}《拟行路难》之十一:“君不見亡靈蒙享祀﹐何時傾杯竭壺罌?”【2】犹享世。{明}{李贽}《鬼神论》:“{商}有天下﹐享祀六百﹐賢聖之王六七繼作﹐鳥之遺也。”
冢祀-汉语大词典
冢祀
【1】古代天子在宗庙里举行的大祭礼。《左传·闵公二年》:“大子奉冢祀社稷之粢盛﹐以朝夕視君膳者也。”{杜预}注:“冢﹐大也。”
延祀-汉语大词典
延祀
【1】谓使后代延续下去。有后则祭祀不绝,故称。{清}{袁枚}《新齐谐·借尸延嗣》:“{閻君}指長鬼告予曰:‘此爾翁也﹐着他領爾借屍還魂﹐生子延祀。’”
封祀-汉语大词典
封祀
【1】封禅。{唐}{柳宗元}《为裴中丞贺破东平表》:“封祀之山﹐隔成異域。”《宋史·礼志七》:“虔修封祀﹐祈福黎元。”
大祀-汉语大词典
大祀
【1】帝王最隆重的祭祀。指祭祀天地﹑宗庙等。《周礼·春官·肆师》:“立大祀用玉帛﹑牲牷﹐立次祀用牲幣﹐立小祀用牲。”{郑玄}注:“{鄭司農}曰:‘大祀﹐天地;次祀﹐日月星辰;小祀﹐司命以下。’{玄}謂﹐大祀又有宗廟﹐次祀又有社稷﹐五祀五嶽﹐小祀又有司中﹑風師﹑山川﹑百物。”《隋书·礼仪志一》:“昊天上帝﹑五方上帝﹑日月﹑皇地祇﹑神州社稷﹑宗廟等爲大祀﹐星辰五祀四望等爲中祀﹐司中﹑司命﹑風師雨師及諸星諸山川等爲小祀。”《清史稿·礼志一》:“{清}初定制﹐凡祭三等:圜丘﹑方澤﹑祈穀﹑太廟﹑社稷爲大祀。天神﹑地祇﹑太歲﹑朝日﹑夕月﹑歷代帝王﹑先師﹑先農爲中祀。先醫等廟﹐賢良﹑昭忠等祠爲羣祀。{乾隆}時改常雩爲大祀……{光緒}末﹐改先師{孔子}爲大祀。”
奉祀-汉语大词典
奉祀
【1】供奉祭祀。{巴金}《利娜》:“{俄国}礼拜堂把{亚历山大}当作{耶稣}来奉祀﹐那个地方就是良心的监牢。”《左传·成公十三年》:“{獻公}即世﹐{穆公}不忘舊德﹐俾我{惠公}用能奉祀于{晉}。”{宋}{曾巩}《为人後议》:“故前世人主有以支子繼立﹐而崇其本親﹐加以號位﹐立廟奉祀者﹐皆見非於古今。”
奕祀-汉语大词典
奕祀
亦作“[奕禩]”【1】世代﹐代代。{清}{林则徐}《密陈夷务不能歇手片》:“仰見聖主内本外末﹐不言有無﹐誠足昭垂奕禩。”{清}{雷昭性}《名说》:“曠觀數千年歷史﹐横覽五大洲人物﹐其中有享鴻名而喧傳于奕祀者﹐必能宣揚其國威。”{清}{胡鸣玉}《订讹杂录·奕禩》:“禩同祀﹐{商}謂年爲祀。奕禩﹐猶奕世也。”{清}{曾国藩}《送周荇农南归序》:“國家承平奕禩﹐列聖修禮右文。”
小祀-汉语大词典
小祀
【1】古代对司中﹑司命﹑风伯﹑雨师﹑诸星﹑山林﹑川泽等的祭祀﹐也叫群祀。《周礼·春官·肆师》:“立小祀用牲。”{郑玄}注:“{鄭司農}云:小祀司命已下。{玄}謂:小祀又有司中﹑風師﹑雨師﹑山川﹑百物。”《旧唐书·礼仪志一》:“司中﹑司命﹑風伯﹑雨師﹑諸星﹑山林﹑川澤之屬爲小祀。”
小祭祀-汉语大词典
小祭祀
【1】古帝王对四方百物之神的祭祀。《周礼·地官·小司徒》:“凡小祭祀﹐奉牛牲﹐羞其肆。”{郑玄}注:“小祭祀﹐王玄冕所祭。”《周礼·地官·舞师》:“凡小祭祀﹐則不興舞。”{贾公彦}疏:“《司服》云:‘羣小祀則玄冕。’注云:‘羣小祀﹐林澤墳衍四方百物之屬。’”
合祀-汉语大词典
合祀
【1】合于一处祭祀。《通典·礼二》:“〔{漢平帝}立〕{莽}又頗改祭禮云:天地有别有合﹐其合者﹐孟春正月上辛若丁﹐天子親合祀天地於南郊。”{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三:“舉{吴}中前賢暨自古名流之宦遊流寓於斯土者﹐繪像合祀五百名賢祠。”
命祀-汉语大词典
命祀
【1】谓遵天子之命所进行的祭祀。《国语·鲁语上》:“大懼乏{周公}{太公}之命祀﹐職貢業事之不共而獲戾。”{韦昭}注:“{賈}({賈逵}){唐}({唐固})二君云:‘{周公}爲太宰﹐{太公}爲太師﹐皆掌命諸侯之國所當祀也。’”《左传·僖公三十一年》:“{相}之不享於此久矣﹐非{衛}之罪也﹐不可以閒{成王}{周公}之命祀﹐請改祀命。”{杨伯峻}注:“閒借爲干﹐犯也﹐違也……蓋諸侯之國所當祀者﹐由{周}王室命之;{衛}國之所當祀者﹐爲{成王}{周公}所命﹐今祀{相}﹐在命祀之外者﹐故云犯{成王}{周公}之命祀也。”《左传·哀公六年》:“三代命祀﹐祭不越望。”
國祀-汉语大词典
國祀
【1】古代帝王举行的隆重祭祀。《周礼·春官·肆师》:“肆師之職﹐掌立國祀之禮。”{孙诒让}正义:“掌立國祀之禮者﹐即《大宗伯》云:‘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之禮。’”
常祀-汉语大词典
常祀
【1】固定的祭祀。{元}{文矩}《题中庆学庙壁》诗:“素王萬世師﹐國經有常祀。”《新唐书·礼乐志一》:“凡歲之常祀﹐二十有二。”《左传·僖公三十一年》:“禮不卜常祀。”
崇祀-汉语大词典
崇祀
【1】崇拜奉祀。{鲁迅}《彷徨·肥皂》:“{四铭}踱到烛台面前﹐展开纸条﹐一字一字的读下去:‘恭拟全国人民合词吁请贵大总统特颁明令专重圣经崇祀{孟}母以挽颓风而存国粹文’。--好极好极。可是字数太多了罢?”{清}{蒋士铨}《桂林霜·家祭》:“先曾祖{重德公}﹐以訓導起家﹐陞{太平}通判﹐崇祀{蕪湖}{當塗}兩邑名宦。”《隋书·音乐志下》:“厚世開靈﹐方壇崇祀﹐達以風露﹐樹之松梓。”{唐}{柳宗元}《箕子碑》:“大明宣昭﹐崇祀式孚。”
從祀-汉语大词典
從祀
【1】犹配享,附祭。《元史·祭祀志五》:“{皇慶}二年六月﹐以{許衡}從祀﹐又以先儒{周敦頤}﹑{程顥}﹑{程頤}﹑{張載}﹑{邵雍}﹑{司馬光}﹑{朱熹}﹑{張栻}﹑{吕祖謙}從祀。{至順}元年﹐以{漢}儒{董仲舒}從祀。”《新唐书·礼乐志五》:“{永徽}中﹐復以{周公}爲先聖﹐{孔子}爲先師﹐{顔回}﹑{左丘明}以降皆從祀。”{清}{顾炎武}《日知录·从祀》:“{周}﹑{程}﹑{張}﹑{朱}五子之從祀﹐定於{理宗}{淳祐}元年﹐{顔}﹑{曾}﹑{思}﹑{孟}四子之配享﹐定於{度宗}{咸淳}三年﹐自此之從﹐國無異論﹐士無異習。”【2】陪祭。《元史·祭祀志一》:“臣下從祀﹐冠服歷代所尚﹐其制不同。”{南朝} {梁}{刘孝威}《谢南康王饷牛书》:“從祀{甘泉}﹐方無假於丞相。”《新唐书·礼乐志一》:“又設祀官及從祀羣官位於東西壝門之外。”
徧祀-汉语大词典
徧祀
【1】普遍祭祀。《国语·楚语下》:“天子徧祀羣神品物﹐諸侯祀天地﹑三辰及其土之山川。”
外祀-汉语大词典
外祀
【1】郊祀。祀国内山川四望之属。《周礼·春官·典祀》:“典祀掌外祀之兆。”{郑玄}注:“外祀﹐謂所祀於四郊者。”《墨子·明鬼下》:“昔者{武王}之攻{殷}誅{紂}也﹐使諸侯分其祭﹐曰:使親者受内祀﹐疏者受外祀。”{孙诒让}间诂:“此謂異姓之國﹐祭山川四望之屬。《祭統》説{周}錫{魯}重祭﹐云:外祭則郊祀是也﹐内察則大嘗禘是也。彼大祀非凡諸侯所得祀﹐蓋不在所受之列。”
廟祀-汉语大词典
廟祀
【1】即太祝。为{汉}代太常属官。《汉书·百官公卿表上》:“{景帝}中六年更名太祝爲祠祀﹐{武帝}{太初}元年更曰廟祀。”【2】立庙奉祀。{唐}{元稹}《告祀曾祖父》:“{唐}制:位五品皆廟祀。”{宋}{曾巩}《为人後议》:“號位不敢以非禮有加也﹐廟祀不敢以非禮有奉也。”
守祀-汉语大词典
守祀
【1】守宗庙﹑祀社稷山川的人。借指国君。《国语·晋语四》:“{晉}仍無道﹐天祚有德﹐{晉}之守祀﹐必公子也。”
宗祀-汉语大词典
宗祀
【1】谓对祖宗的祭祀。{清}{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吾不忍吾家之宗祀﹐自此而絶也。”《汉书·叙传上》:“夫以匹婦之明﹐猶能推事理之致﹐探禍福之機﹐而全宗祀於無窮﹐垂策書於春秋。”《宋书·武帝纪中》:“{夷羿}乘釁﹐蕩覆王室﹐越在南鄙。遷于{九江}。宗祀絶饗﹐人神無位。”《孝经·圣治》:“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帝。”《醒世恒言·小水湾天狐诒书》:“倘違吾言﹐自罹羅網﹐顛覆宗祀﹐雖及泉下﹐誓不相見。”【2】泛指各种祭祀。《汉书·兒宽传》:“陛下躬發聖德﹐統楫羣元﹐宗祀天地﹐薦禮百神﹐精神所鄉﹐徵兆必報﹐天地並應﹐符瑞昭明。”
家祀-汉语大词典
家祀
【1】对祖先的祭祀。{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桓温}曰:‘不然﹐使子繼父業﹐弟承家祀有何不可。’”
孝祀-汉语大词典
孝祀
【1】祭祀,享祭。《诗·小雅·楚茨》:“苾芬孝祀﹐神嗜飲食。”{郑玄}笺:“女之以孝敬享祀也。”{马瑞辰}通释:“《爾雅·釋詁》:‘享﹐孝也。’享訓爲孝﹐故享祀亦謂之孝祀……《箋》謂‘以孝敬享祀’﹐失之。”{明}{宋濂}《金华张氏先祀记》:“則俾三族之嗣人輪掌其租入﹐以供孝祀燕私之事。”
格祀-汉语大词典
格祀
【1】古代祀求六气和顺的祭礼。《尚书大传》卷三:“六沴之禮﹐散齊七日﹐致齊新器絜祀用赤黍﹐三日之朝﹐于中庭祀四方﹐從東方始﹐卒于北方﹐其祀禮曰格祀。”
毖祀-汉语大词典
毖祀
【1】谨慎祭祀。{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祝盟》:“毖祀欽明﹐祝史惟談。”《书·洛诰》:“予冲子夙夜毖祀。”{孔}传:“言政化由公而立﹐我童子徒早起夜寐﹐慎其祭祀而已。”{宋}{欧阳修}《翠旌诗》:“竹宫歌毖祀﹐雅曲播遺聲。”
歲祀-汉语大词典
歲祀
【1】年;年代。《太平广记》卷二三〇引{唐}{陈翰}《异闻集·王度》:“雖歲祀悠遠﹐圖書寂寞﹐而高人所述﹐不可誣矣。”{唐}{李德裕}《<次柳氏旧闻>序》:“臣伏念所臆授凡有十七事﹐歲祀乆﹐遺稿不傳。”【2】每年在一定的时间祭祀。《国语·楚语下》:“是以古者先王日祭﹐月享﹑時類﹑歲祀。”{韦昭}注:“歲祀於壇墠。”{唐}{李白}《溧阳濑水贞义女碑铭》序:“蘭蒸椒漿﹐歲祀罔缺。”{汉}{刘向}《列女传·鲁之母师》:“臘日休作者﹐歲祀禮事畢。”
故祀-汉语大词典
故祀
【1】按惯例举行的祭祀。《管子·幼官》:“修春秋冬夏之常祭﹑食﹐天壤山川之故祀﹐必以時。”
明祀-汉语大词典
明祀
【1】对重大祭祀的美称。《左传·僖公二十一年》:“崇明祀﹐保小寡﹐{周}禮也。”{杜预}注:“明祀﹐{大皥}{有濟}之祀。”{晋}{陆机}《答张士然》诗:“駕言巡明祀﹐致敬在祈年。”{唐}{储光羲}《尚书省受誓诫贻太庙裴丞》诗:“皇家有恆憲﹐齋祭崇明祀。”
昭祀-汉语大词典
昭祀
【1】明祀。《国语·楚语下》:“從其時享﹐虔其宗祝﹐道其順辭﹐以昭祀其先祖。”
時祀-汉语大词典
時祀
【1】四时的祭祀。《吕氏春秋·诚廉》:“昔者{神農氏}之有天下也﹐時祀盡敬﹐而不祈福。”《宋史·乐志七》:“欽若高穹﹐吉蠲時祀。”《周礼·地官·牧人》:“凡時祀之牲﹐必用牷物。”{郑玄}注:“時祀﹐四時所常祀﹐謂山川以下﹐至四方百物。”
法祀-汉语大词典
法祀
【1】佛教徒举行的祭祀仪式。{唐}{道宣}《<福田论>後记》:“明日﹐設大齋法祀。”
洪祀-汉语大词典
洪祀
【1】隆重的祭祀。《晋书·江逌传》:“{哀帝}以天文失度﹐欲依《尚書》洪祀之制﹐於太極前殿親執虔肅﹐冀以免咎﹐使太常集博士草其制。”
清祀-汉语大词典
清祀
【1】古代十二月腊祭的别称。始于{殷},后代因循未改。一说始于{伊耆}。{汉}{蔡邕}《独断》卷上:“四代臘之别名:{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漢}曰臘。”{宋}{曾巩}《■祭》:“博士{和峴}言:■始{伊耆}﹐而三代有嘉平﹑清祀﹑■祭之名。”{南朝} {宋}{孔欣}《祠太庙》诗:“束帶從王事﹐結纓奉清祀。”《元史·礼乐志三》:“望瘞位﹐奏《肅事之曲》……禮成文備﹐歆受清祀。”
淫祀-汉语大词典
淫祀
【1】不合礼制的祭祀;不当祭的祭祀,妄滥之祭。《礼记·曲礼下》:“非其所祭而祭之﹐名曰淫祀。”{孙希旦}集解:“淫﹐過也。或其神不在祀典﹐如{宋襄公}祭{次睢之}社;或越分而祭﹐如{魯季氏}之旅{泰山}﹐皆淫祀也。”{明}{宋濂}《吴德基传》:“其俗好淫祀﹐有蛇出户限﹐民怪之以爲神至﹐奔走祠之。”{唐}{赵璘}《因话录》卷五:“雖嶽海鎮凟﹐名山大川﹐帝王先賢﹐不當所立之處﹐不在典籍﹐則淫祀也。”{严复}《有如三保》:“往者{江}{浙}之間有五通神﹐淫祀也。”
滅祀-汉语大词典
滅祀
【1】断绝宗庙祭祀。指朝代灭亡。{唐}{储光羲}《贻余处士》诗:“{吴王}昔喪元﹐{隋帝}又滅祀。”
潔祀-汉语大词典
潔祀
【1】洁敬之祀。谓诚心祭祀。《孔丛子·论书》:“{孔子}曰:‘所宗者六﹐皆潔祀之也。’”《宋史·乐志八》:“寅恭潔祀﹐博厚皇祇。”
濫祀-汉语大词典
濫祀
【1】不合礼制地祭祀。{清}{黄六鸿}《福惠全书·教养·禁淫祠》:“一不得濫祀。”
特祀-汉语大词典
特祀
【1】谓单向新死者祭祀。《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凡君薨﹐卒哭而祔﹐祔而作主﹐特祀於主﹐烝﹑嘗﹑禘於廟。”{杨伯峻}注:“特祀者﹐單向新死者祭祀也。蓋卒哭之後﹐尚有小祥﹑大祥﹑禫諸祭﹐唯祭于新死者之主﹐故云特祀於主。”【2】单独祭祀。《汉书·郊祀志下》:“天墬有常位﹐不得常合﹐此其各特祀者也。”
斬祀-汉语大词典
斬祀
【1】砍伐神祠近旁的树。《礼记·檀弓下》:“{吴}侵{陳}﹐斬祀殺厲。”{郑玄}注:“祀﹐神位有屋樹者。”{陈澔}集说:“斬祀﹐伐祠祀之木。”
月祀-汉语大词典
月祀
【1】古代指每月对曾祖﹑高祖的祭祀。《国语·周语上》:“日祭﹑月祀﹑時享﹑歲貢。”{韦昭}注:“月祀於曾﹑高也。”
望祀-汉语大词典
望祀
【1】遥望祭祀。《史记·秦始皇本纪》:“行至{雲夢}﹐望祀{虞舜}於{九嶷山}。”《续资治通鉴·宋哲宗元祐六年》:“甲子﹐{遼}主望祀{木葉山}。”【2】古代祭名。遥祭山川地祇之礼。《周礼·地官·牧人》:“望祀﹐各以其方之色甡毛之。”{郑玄}注:“望祀五嶽﹑四鎮﹑四瀆也。”{唐}{杨炯}《四陵峡》诗:“{楚}都昔全盛﹐{高丘}煊望祀。”《周礼·春官·男巫》:“掌望祀﹑望衍﹑授號﹐旁招以茅。”{郑玄}注:“望祀﹐謂有牲粢盛者。”{孙诒让}正义:“此望祀通含類造禬禜之神﹐則似不專據四望﹐與《牧人》義微異也。”《汉书·文帝纪》:“昔先王遠施而不求其報﹐望祀不祈其福……今吾聞祠官祝釐﹐皆歸福於朕躬﹐不爲百姓﹐朕甚媿之。”
次祀-汉语大词典
次祀
【1】古代指对日月星辰﹑社稷﹑五岳等的祭祀。因其仪式次于祭天地﹑宗庙的大祀﹐故称。《周礼·春官·肆师》:“立次祀﹐用牲幣。”{郑玄}注:“{鄭司農}云:‘大祀﹐天地;次祀﹐日月星辰。’大祀又有宗廟﹐次祀又有社稷﹑五祀﹑五嶽。”
方祀-汉语大词典
方祀
【1】各祭其一方的神祇。《礼记·曲礼下》:“諸侯方祀﹐祭山川﹐祭五祀﹐歲徧。”{郑玄}注:“方祀者﹐各祭其方之官而已。”{孔颖达}疏:“諸侯既不得祭天地﹐又不得揔祭五方之神﹐唯祀當方﹐故云方祀。”
旌祀-汉语大词典
旌祀
【1】表彰与祭祀。{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燕九》:“其所以受國朝之旌祀而立廟貌於無窮者﹐豈異説紛紜飛昇黄白之流可擬比於萬一也!”
煙祀-汉语大词典
煙祀
【1】古代对天神的祭祀。祭时先积柴,再加牲体﹑币帛等祭品于柴上烧之,使烟升起,表示告天。煙,通“禋”。《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禋祀祀昊天上帝”{唐}{贾公彦}疏:“{鄭}於禋祀之下﹐正取義於煙﹐故言‘禋之言煙’也……至昊天上帝言煙祀﹐則三祀互相備矣。”《隶释·汉鲁相史晨祠孔庙奏铭》:“春秋行禮﹐以共煙祀。”
燔祀-汉语大词典
燔祀
【1】焚柴祭祀。《隋书·礼仪志一》:“敬薦玉帛犧齊粢盛庶品﹐燔祀於昊天上帝。”
房祀-汉语大词典
房祀
亦作“[房祠]”【1】祠堂,庙宇。《後汉书·栾巴传》:“悉毁壞房祀﹐翦理姦巫。”{宋}{秦观}《孙莘老挽词》之二:“轉守七州多異政﹐奉常處處有房祠。”《後汉书·桓帝纪》:“丁巳﹐壞郡國諸房祀。”{李贤}注:“房謂祠堂也。”
社祀-汉语大词典
社祀
同“[社祭]”【1】古谓祭祀土地神。《史记·封禅书》:“自{禹}興而修社祀﹐{后稷}稼穡﹐故有{稷}祠﹐郊社所從來尚矣。”{汉}{蔡邕}《陈留东昏库上里社碑》:“社祀之建尚矣!昔在聖帝﹐有五行之官﹐而{共工}子{句龍}爲后土﹐及其没也﹐遂爲社祀。”
礿祀-汉语大词典
礿祀
【1】即礿祭。{唐}{元稹}《唐故河阴留後河南文君墓志铭》:“然奉顔色﹐潔礿祀﹐備吉凶﹐來賓客﹐無遺焉。”
祀-汉语大词典
祀
《廣韻》詳里切,上止,邪。【1】古代对神鬼﹑先祖所举行的祭礼。《书·洪範》:“八政:一曰食,二曰貨,三曰祀。”{孔}传:“敬鬼神以成教。”《国语·鲁语上》:“夫祀,國之大節也。”《韩非子·难三》:“或曰:{齊}{晉}絶祀,不亦宜乎?”{唐}{韩愈}《楚国夫人墓志铭》:“公曰姑止,以承我祀。”{鲁迅}《两地书·致许广平二二》:“牺牲为群众祈福,祀了神道之后,群众就分了他的肉,散胙。”【2】岁;年。《书·伊训》:“惟元祀,十有二月,乙丑,{伊尹}祠于先王。”{蔡沈}集传:“{夏}曰歲,{商}曰祀,{周}曰年,一也。”《逸周书·武儆》:“惟十有二祀,四月,王告夢。”{唐}{柳宗元}《封建论》:“今矯而變之,垂二百祀。”{章炳麟}《艾如张董逃歌序》:“吾{赤縣}權輿{風姜}以來,近者五千祀。”【3】世;代。{唐}{柳宗元}《与友人论文书》:“固有文不傳於後祀,聲遂絶於天下者矣。”【4】祠祀。指祭祀供奉的处所。《礼记·檀弓下》:“{吴}侵{陳},斬祀殺厲,師還出竟。”{郑玄}注:“祀,神位有屋樹者。”{陈澔}集说:“斬祀,伐祠祀之木也。”《旧唐书·萧俛传》:“古之用兵,不斬祀,不殺厲,不擒二毛,不犯田稼。”{唐}{张说}《下江南》诗:“城臨{蜀帝祀},雲接{楚王臺}。”
祀命-汉语大词典
祀命
【1】祭祀的命令。《左传·僖公三十一年》:“{衛成公}夢{康叔}曰:‘{相}奪予享。’公命祀{相}。{甯武子}不可﹐曰:‘鬼神非其族類﹐不歆其祀。{杞鄫}何事?{相}之不享於此久矣﹐非{衛}之罪也。不可以閒{成王}﹑{周公}之命祀﹐請改祀命。’”{杜预}注:“改祀{相}之命。”
祀天-汉语大词典
祀天
【1】祭祀天神。帝王郊祭的古礼。{清}{朱大韶}《驳万氏分至不系时说》:“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故{周}以冬日至﹐祀天於南郊﹐以{后稷}配。”《汉书·郊祀志下》:“祀天則天文從﹐祭墬則墬理從。”《周礼·天官·司裘》:“司裘掌爲大裘﹐以共王祀天之服。”{郑玄}注引{郑司农}曰:“大裘﹐黑羔裘﹐服以祀天示質。”{贾公彦}疏:“謂四時所有祭天之事皆共之。”
祀社-汉语大词典
祀社
【1】祭祀土神。《礼记·礼运》:“故祭帝於郊﹐所以定天位也;祀社於國﹐所以列地利也。”{孔颖达}疏:“天子至尊而猶自祭社﹐欲使報恩之禮達於下也。地出財﹐故云列地利也。”
祀儀-汉语大词典
祀儀
【1】祭祀的程式。《後汉书·祭祀志下》:“時寇賊未夷﹐方務征伐﹐祀儀未設。”
祀舍-汉语大词典
祀舍
【1】祭祀的房屋,庙宇。{汉}{应劭}《风俗通·怪神·鲍君神》:“治病求福﹐多有效驗。因爲起祀舍﹐衆巫數十﹐帷帳鐘鼓﹐方數百里皆來禱祀﹐號{鮑君神}。”
祀禱-汉语大词典
祀禱
【1】祭祀求福。{唐}{韩愈}《曲江祭龙文》:“天作旱災﹐嘉穀將槁﹐乃于甲乙之日﹐依准古法﹐作神之象﹐齋戒祀禱﹐神其享佑之。”
祀麴-汉语大词典
祀麴
【1】以酒祭奠。{清}{唐孙华}《虎丘即目》诗:“{峴}首曾悲{羊}﹐望{江}常祀麴。”{岘}﹐指{岘山};{羊}﹐指{晋}{羊祜}。
祀貢-汉语大词典
祀貢
【1】诸侯向帝王入贡的祭品。古代九贡之一。《周礼·天官·大宰》:“以九貢致邦國之用﹐一曰祀貢。”{郑玄}注引{郑司农}曰:“祀貢﹐犧牲包茅之屬。”
祀竈-汉语大词典
祀竈
【1】祭祀灶神,古代五祀之一。上古祀灶多在夏月。{宋}{范成大}《腊月村田乐府》诗序:“臘月二十四夜祀竈﹐其説謂竈神翌日朝天﹐白一歲事﹐故前期禱之。”《礼记·月令》:“〔孟夏之月〕其祀竈﹐祭先肺。”{郑玄}注:“竈在廟門外之東。祀竈之禮﹐先席於門之奥﹐東面設主于竈陘。”{汉}{董仲舒}《春秋繁露·求雨》:“夏求雨﹐令縣邑以水日家人祀竈。”
祀堂-汉语大词典
祀堂
【1】祭殿。{宋}{岳珂}《桯史·尊尧集表》:“余後因讀《夷堅支乙》﹐見其記優人嘗因對御﹐戲設{孔子}正坐﹐{顔}{孟}與{安石}侍側﹐{孔子}命之坐﹐{安石}揖{孟子}居上﹐{孟}辭……往復未決﹐{子路}在外﹐憤憤不能堪﹐徑趨從祀堂﹐挽{公冶長}臂而出。”
祀禮-汉语大词典
祀禮
【1】祭祀的仪礼。{刘师培}《文学出于巫祝之官说》:“是則韻語之文﹐雖匪一體﹐綜其大要﹐恒由祀禮而生。”《吕氏春秋·怀宠》:“民之所不欲廢者而復興之﹐曲加其祀禮。是以賢者榮其名﹐而長老説其禮﹐民懷其德。”
祀場-汉语大词典
祀場
【1】古代祭祀地神的处所。多在立春或立秋后的第五日,设屋祭祀。《新唐书·张文琮传》:“州尚淫祀﹐不立社稷﹐{文琮}下教曰:‘……社在于敬﹐可以致福。’於是建祀場﹐民悦從之。”
祀孤-汉语大词典
祀孤
【1】祭祀孤魂。旧时{江}南民俗,于特定的节日祭祀无人祭祀的死者。{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江南城隍庙》:“每歲中元及清明﹐十月一日有廟市﹐都人迎賽祀孤。”
祀享-汉语大词典
祀享
【1】祭祀供献。{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吴}{武安玠}葬{德順軍}{隴干縣}﹐今雖隔在虜境﹐松楸甚盛﹐歲時祀享不輟﹐虜不敢問也。”
祀祭-汉语大词典
祀祭
【1】祭祀。{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水》:“井東有火井祠﹐以時祀祭焉。”{宋}{曾巩}《为人後议》:“夫考者﹐父殁之稱。然施於禮者﹐有朝廷典册之文﹐有宗廟祀祭之辭而已。”
祀禜-汉语大词典
祀禜
【1】消除灾害的祭祀。{清}{王曾祥}《病中有作》诗:“誰能覓上藥﹐一笑謝祀禜。”{晋}{郭璞}《山海经图赞·神耕父》:“黔首祀禜﹐以弭災眚。”
祀奉-汉语大词典
祀奉
【1】祭祀供奉。{清}{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下:“{寳應}城内通衢中牆脚﹐舊有石人一具﹐香火祀奉﹐由來久矣。”
祀田-汉语大词典
祀田
【1】以田租收入供祭祀用的田。{张天翼}《畸人集·畸人手记》:“到明后年﹐我还可以轮着管一年祀田﹐总有点额外的进账﹐不过这件事还没跟三叔谈起过。”{清}{姚鼐}《陈谨斋家传》:“在里﹐則歲以米平﹐建{陳}氏宗祠﹐置祀田。”
祀牲-汉语大词典
祀牲
【1】祭祀所用的牺牲。《国语·楚语下》:“王問於{觀射父}﹐曰:‘祀牲何及?’”
祀孔-汉语大词典
祀孔
【1】指祭祀{孔子}的典礼。旧时于每年九月二十八日{孔子}诞辰日举行。{明}{张萱}《疑耀·祀孔子之始》:“至{唐}{開元}二十七年﹐始專祀{孔子}﹐而以其門人爲配﹐凡今州郡﹐通祀社稷{孔子}﹐承{開元}之制也。”
祀姑-汉语大词典
祀姑
【1】古代旗帜名。《文选·左思<吴都赋>》:“坐組甲﹐建祀姑。”{刘逵}注:“祀姑﹐幡名﹐麾旗之屬也。《國語》曰:‘{吴王}{夫差}出軍﹐與{晉}争長。昏乃戒。夜中﹐令服兵擐甲﹐陳王卒﹐官帥擁鐸﹐建祀姑。’此{吴}軍容之舊制也。”今本《国语·吴语》作“肥胡”。
祀竈日-汉语大词典
祀竈日
【1】祭祀灶神之日。上古祀灶在夏日。后相传{汉宣帝}时有{阴子方},于腊日晨炊,见灶神出现,遂以黄羊祭祀而获巨富,因以腊日为祀灶日。事见《後汉书·阴兴传》。后世民间旧俗多以旧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为祀灶日。{宋}{范成大}《祭灶词》中有“古傳臘月二十四,竈君朝天欲言事”及“杓長杓短勿復云,取利市歸來分”诗句即指此。{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十二月·祀灶》:“廿三日更盡時﹐家家祀竈﹐院内立桿﹐懸掛天燈。祭品則羹湯竈飯﹑糖瓜糖餅﹐飼神馬以香糟炒豆﹐水盂。男子羅拜﹐祝以遏惡揚善之詞。”
祀壇-汉语大词典
祀壇
【1】古时祭祀时用土筑的平台。《东观汉记·章帝纪》:“白鶴三十﹐從西南來﹐經祀壇上。”
祀物-汉语大词典
祀物
【1】祭祀所用的贡物。多指牺牲之类。《周礼·秋官·大行人》:“邦畿千里﹐其外方五百里﹐謂之侯服。歲壹見。其貢祀物。”{郑玄}注:“祀貢者﹐犧牲之物。”
祀典-汉语大词典
祀典
【1】记载祭祀仪礼的典籍。{宋}{苏轼}《奏封太白山神状》:“伏見當府{郿縣}{太白山}﹐雄鎮一方﹐載在祀典。”《国语·鲁语上》:“凡禘﹑郊﹑祖﹑宗﹑報﹐此五者國之典祀也……非是﹐不在祀典。”{南朝} {宋}{傅亮}《为宋公修张良庙教》:“夫盛德不泯﹐義存祀典。”【2】祭祀的仪礼。{南朝} {宋}{颜延之}《皇太子释奠会作诗》:“敬躬祀典﹐告奠聖靈。”《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八回:“須知我是受了煌煌祀典﹐只有諭祭是派員拈香的。”{清}{叶廷琯}《吹网录·元氏封龙山颂》:“{元氏}在{後漢}爲{常山}相治﹐故相與長史﹐得爲境内之山陳請祀典。”{唐}{陈羽}《明水赋》:“神靈是享﹐祀典攸傳。”
祀土-汉语大词典
祀土
【1】祭祀土地神。《醒世姻缘传》第十八回:“〔{晁源}〕又叫匠人扎彩冥器﹐靈前墳上各處搭棚;又在{臨清}定了兩班女戲﹐請了十二位禮生;又請{姜副使}點主﹐{劉遊擊}祀土;諸事俱有了次第。”
祀紀-汉语大词典
祀紀
【1】祀仪;丧礼。{汉}{应劭}《风俗通·十反·豫章太守汝南封祈》:“義當服懃﹐關其祀紀。”
祖祀-汉语大词典
祖祀
【1】祭祖。{清}{卓尔堪}《螺髻庵》诗序:“今{金陵}賢士大夫﹐襄復祖祀。”
神祀-汉语大词典
神祀
【1】祭祀天神。《周礼·地官·鼓人》:“以雷鼓鼓神祀。”{郑玄}注:“神祀﹐祀天神也。”{贾公彦}疏:“天神稱祀﹐地祇稱祭﹐宗廟稱享。”《管子·四时》:“謹修神祀﹐量功賞賢。”
祔祀-汉语大词典
祔祀
【1】在祖庙内后死者附于先灵下合祭。《清史稿·礼志六》:“嗣領侍衛内大臣{尹德}﹐尚書{阿里衮}及其夫人﹐{乾隆}時并祔祀云。”{清}{昭槤}《啸亭续录·皇后入庙之制》:“古制﹐后先帝崩﹐則祔祀於廟﹐設位於其姑下﹐然遇行祫祭之禮﹐動多關礙。”【2】泛指配享,附祭。{清}{夏燮}《中西纪事·海畺殉难记下》:“又據《朱將軍神道碑》言﹐{大金河}副將{阿木穰}﹑{瓦土寺}守備{喀克哩}先于攻郡時陣亡﹐祔祀將軍廟。”
祠祀-汉语大词典
祠祀
【1】祭祀;立祠祭神或祭祖。{刘师培}《文学出于巫祝之官说》:“古代祠祀之官﹐惟祝及巫。”{明}{刘基}《再和倒用前韵》:“房帷瓜果紛祠祀﹐霄漢雲霓隔晦冥。”《史记·孝文本纪》:“〔今崩〕毋禁取婦﹑嫁女﹑祠祀﹑飲酒食肉者。”《新唐书·王缙传》:“初﹐{代宗}喜祠祀﹐而未重浮屠法。”
祭祀-汉语大词典
祭祀
【1】祀神供祖的仪式。《红楼梦》第九四回:“除了祭祀喜慶﹐無事叫他不用到這裏來。”{汉}{王充}《论衡·解除》:“祭祀無鬼神﹐故通人不務焉。”{唐}{柳宗元}《监祭使壁记》:“聖人之於祭祀﹐非必神之也﹐蓋亦附之教也。”{艾芜}《都江堰的神话故事》:“{李冰}父子的庙宇﹐巍然建立在{岷江}岸边{玉垒山}上﹐享受人民的祭祀。”《史记·白起王翦列传》:“死而非其罪﹐{秦}人憐之﹐鄉邑皆祭祀焉。”
祫祀-汉语大词典
祫祀
【1】即祫祭。《後汉书·祭祀志下》:“四時祫祀﹐{高帝}爲{太祖}﹐{文帝}爲{太宗}﹐{武帝}爲{世宗}如舊。”
禋祀-汉语大词典
禋祀
【1】泛指祭祀。{姚华}《曲海一勺·骈史上》:“世世子姓﹐秩然昭穆﹐一堂禋祀﹐千葉配享。”《左传·桓公六年》:“故務其三時﹐修其五教﹐親其九族﹐以致其禋祀。”{杜预}注:“禋﹐絜敬也。”{孔颖达}疏:“《釋詁》云:‘禋﹐敬也。’故以禋爲絜敬。”{晋}{葛洪}《抱朴子·道意》:“夫福非足恭所請也﹐禍非禋祀所禳也。”【2】古代祭天的一种礼仪。先燔柴升烟,再加牲体或玉帛于柴上焚烧。《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禋祀祀昊天上帝﹐以實柴祀日月星辰﹐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風師﹑雨師。”{郑玄}注:“禋之言煙。{周}人尚臭﹐煙氣之臭聞者。槱﹐積也……三祀皆積柴﹑實牲體焉。或有玉帛燔燎﹐而升煙所以報陽也。”{孙诒让}正义:“竊以意求之﹐禋祀者蓋以升煙爲義﹐實柴者蓋以實牲體爲義﹐槱燎者蓋以焚燎爲義。禮各不同﹐而禮盛者得下兼其燎柴則一。”{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封禅》:“固禋祀之殊禮﹐名號之秘祝﹐祀天之壯觀矣。”《汉书·礼乐志》:“〔《郊祀歌》十九章〕恭承禋祀﹐温豫爲紛﹐黼繡周張﹐至神至尊。”
禘祀-汉语大词典
禘祀
【1】犹禘祭。《梁书·许懋传》:“惟大禘祀不在此數。”《左传·襄公十六年》:“以寡君之未禘祀﹐與民之未息。”{杜预}注:“禘.祀﹐三年喪畢之吉祭。”
禮祀-汉语大词典
禮祀
【1】犹礼祠。谓以礼祭祀。{明}{归有光}《西王母图序》:“{秦始皇}東遊海上﹐禮祀名山大川及八神。”
禱祀-汉语大词典
禱祀
【1】有事祷求鬼神而致祭。《史记·韩世家》:“此{秦}所禱祀而求也。”{南朝} {宋}{颜延之}《陶徵士诔》:“藥劑弗嘗﹐禱祀非恤。”{汉}{焦赣}《易林·未济之中孚》:“春秋禱祀﹐解禍除憂﹐君無咎憂。”《淮南子·时则训》:“是月命太祝禱祀神位。”《周礼·春官·小宗伯》:“大烖﹐及執事禱祀于上下神。”
秩祀-汉语大词典
秩祀
【1】依礼分等级举行之祭。《孔丛子·论书》:“{孔子}曰:‘高山五嶽定其差﹐秩祀所視焉。’”{唐}{柳宗元}《湘源二妃庙碑》:“{唐}命秩祀﹐兹邑攸主。”{明}{许宗鲁}《东岳》诗:“秩祀嚴東土﹐明禋冠五宗。”{清}{姚鼐}《宋双忠祠碑文》:“今天子褒禮忠節﹐雖親與聖朝爲敵難而殞者﹐皆隆崇諡號﹐俾吏秩祀。”
種祀-汉语大词典
種祀
【1】谓立祠祀奉祖宗。《东观汉记·杜林传》:“民奉種祀﹐且猶世主﹐不失先俗。”《汉书·王莽传中》:“家之所尚﹐種祀天下。”{颜师古}注:“言國已立大禖祠先祖矣﹐其衆庶之家所尚者﹐各令傳祀勿絶﹐普天之下同其法。”
百祀-汉语大词典
百祀
【1】王畿内诸臣采地之祭祀。亦泛指各种祭祀。《史记·秦始皇本纪》:“{二世}下詔﹐增{始皇}寢廟犧牲及山川百祀之禮。”{唐}{柳宗元}《时令论》:“其餘郊廟百祀﹐亦古之遺典﹐不可以廢。”《礼记·檀弓下》:“虞人致百祀之木可以爲棺椁者斬之。”{郑玄}注:“百祀﹐畿内百縣之祀也。”{孔颖达}疏:“百祀者﹐王畿内諸臣采地之祀也。”《隋书·音乐志上》:“肇土七十﹐奄有四方;{帝軒}({黄帝}{軒轅氏})百祀﹐人思未忘。”【2】亦作“[百]”。指极长或相当长的年月。{明}{吾丘瑞}《运甓记·官诰荣封》:“今日裏晝錦榮歸﹐管取名垂百。”{鲁迅}《坟·科学史教篇》:“自然之力﹐既聽命于人間﹐發縱指揮﹐如使其馬﹐束以器械而用之;交通貿遷﹐利于前時﹐雖高山大川﹐無足沮核;飢癘之害减;教育之功全;較以百祀前之社會﹐改革蓋無烈于是也。”
登祀-汉语大词典
登祀
【1】奉祀﹐祭祀。《宋史·乐志八》:“登祀濟濟﹐神兮顧瞻。”
血祀-汉语大词典
血祀
【1】指祭祀。凡祭﹐必杀牲取血﹐故称。{陈去病}《论戏剧之有益》:“或並取其遺制絶之﹐則{炎}{黄}之血祀斬﹐{漢}{唐}之聲威滅矣。”《旧唐书·忠义传序》:“{由}﹑{麑}﹑{信}﹑{讓}之徒﹐君人者常宜血祀。”《後汉书·邓骘传》:“宜收還冢次﹐寵樹遺孤﹐奉承血祀﹐以謝亡靈。”{李贤}注:“血祀謂祭廟殺牲取血以告神也。”
羣祀-汉语大词典
羣祀
【1】古代大祀﹑中祀以下列在祀典的祭祀。《左传·襄公十一年》:“名山名川﹐羣神羣祀。”{杜预}注:“羣祀﹐在祀典者。”《後汉书·祭祀志中》:“山川百神應祀者未盡﹐其議增修羣祀宜享祀者。”{清}代有祭群庙﹑群祠之典。群庙如先医庙﹑火神庙;群祠如贤良祠﹑昭忠祠﹐皆在群祀之列。
羣小祀-汉语大词典
羣小祀
【1】古代祭祀山林﹑川泽﹑土地之神的名称。小祀, 同大典相对而言。《周礼·春官·司服》:“祭羣小祀則玄冕。”{郑玄}注:“羣小祀﹐林澤﹑墳衍﹑四方﹑百物之屬。”{贾公彦}疏:“此據地之小祀﹐以血祭社稷爲中祀﹐貍沈以下爲小祀也。”按﹐祭山林曰貍(埋)﹐以山林无水﹐故貍之;祭川泽曰沈(沉)﹐以川泽有水﹐故沈(沉)之。
肆祀-汉语大词典
肆祀
【1】祭名。谓以全牛全羊祭祀祖先。《书·牧誓》:“今{商王}{受}惟婦言是用﹐昬棄厥肆祀弗答﹐昬棄厥遺王父母弟不廸。”《史记·周本纪》作“自棄其先祖肆祀不答”。{裴駰}集解引{郑玄}曰:“肆﹐祭名。”《诗·周颂·雝》:“相維辟公﹐天子穆穆﹐於薦廣牡﹐相予肆祀。”{马瑞辰}通释:“《詩》之‘肆祀’承上‘廣牡’言﹐正謂舉全體而陳之。與《牧誓》肆祀﹑《周禮》肆享﹐同爲祭名。”
絶祀-汉语大词典
絶祀
【1】断绝祭祀。谓亡国。《史记·管蔡世家》:“{侯齊}四年﹐{楚惠王}滅{蔡}﹐{蔡侯齊}亡﹐{蔡}遂絶祀。”《书·五子之歌》:“荒墜厥緒﹐覆宗絶祀。”【2】谓无后嗣。{明}{沈德符}《野獲编补遗·兵部·戚帅惧内》:“{戚}殁﹐而{汪}志其墓。述其爲妻所困﹐幾至絶祀。”
繼祀-汉语大词典
繼祀
【1】嗣续。{晋}{潘岳}《为贾谧作赠陆机》诗:“{夏}{殷}既﹐{宗周}繼祀。”《後汉书·章帝八王传论》:“{章帝}長者﹐事從敦厚﹐繼祀{漢}室﹐咸其苗裔。”
載祀-汉语大词典
載祀
【1】年。《左传·宣公三年》:“{桀}有昏德﹐鼎遷于{商}﹐載祀六百。”{杜预}注:“載﹑祀皆年。”{杨伯峻}注:“古人或稱載﹐或稱祀﹐或稱年﹐或稱歲﹐其實一也。‘載祀六百’爲叙事語﹐載祀連言﹐複詞也﹐謂{殷商}有國六百年耳。”《文选·何晏<景福殿赋>》:“庶事既康﹐天秩孔明。故載祀二三﹐而國富刑清。”{张铣}注:“載﹑祀皆年也……二三謂{明帝}六年也。”
豐祀-汉语大词典
豐祀
【1】丰盛的祭祀。谓祭祀隆重。{明}{吴宽}《曲阜重修夫子庙碑》:“褒以鴻名﹐秩以豐祀。”{宋}{魏了翁}《题袁天将追远亭》诗:“美官孰與承顔樂﹐豐祀何如啜菽懽。”{晋}{葛洪}《抱朴子·道意》:“若命可以重禱延﹐疾可以豐祀除﹐則富姓可以必長生﹐而貴人可以無疾病也。”
配祀-汉语大词典
配祀
【1】合祭; 祔祀。《易·豫》“以配祖考”{唐}{孔颖达}疏:“配祀明堂﹐五分之帝﹐以考{文王}也。”《清史稿·礼志五》:“悉命復舊﹐並配祀東廡。”
酹祀-汉语大词典
酹祀
【1】犹祭祀。{汉}{张超}《诮青衣赋》:“歲時酹祀﹐詣其先祖。”
醮祀-汉语大词典
醮祀
【1】斋醮, 祭祀。《明史·奸臣传·严嵩》:“{言}去﹐醮祀青詞﹐非{嵩}無當帝意者。”{隋}{薛道衡}《老氏碑》:“知如在之敬﹐申醮祀之禮。”
賽祀-汉语大词典
賽祀
【1】犹祭祀。{清}{顾震涛}《吴门表隐》卷四:“{相王}墳在{盤門}東城下古{蛇門}旁﹐{周}擊賊將軍{黑莫郝}所葬﹐舟人賽祀不絶。”
贊祀-汉语大词典
贊祀
【1】主祭者的助手。《清史稿·礼志四》:“四月八日佛誕﹐祭祀前期﹐饗殿懸神幔﹐選覺羅妻正﹑副贊祀二人爲司祝。”{清}{昭槤}《啸亭杂录·堂子》:“執事設盥盤﹐贊祀二人浴佛畢﹐六酌獻﹐三致禱如儀。”
野祀-汉语大词典
野祀
【1】在野外祭祀。《宋书·礼志四》:“況{亮}({諸葛亮})德範遐邇﹐勳蓋季世﹐興王室之不壞﹐實斯人是賴;而蒸嘗止於私門﹐廟象闕而莫立﹐百姓巷祭﹐戎夷野祀﹐非所以存德念功﹐述追在昔也。”
釐祀-汉语大词典
釐祀
【1】谓改革祭神制度,废除淫祠。{王闿运}《<桂阳州志>序》:“服魅釐祀﹐百里清朗。”
邦祀-汉语大词典
邦祀
【1】国家的祭祀。{三国} {魏}{曹植}《王仲宣诔》:“爵同{齊}{魯}﹐邦祀絶亡。”
郊祀-汉语大词典
郊祀
【1】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郊谓大祀,祀为群祀。{清}{毛奇龄}《诏观西洋国所进狮子因獲遍阅虎圈诸兽敬制长句纪事和高阳相公》:“從此郊祀播樂章﹐射烏格鹿非尋常。”{南朝} {梁}{江淹}《杂体诗·效鲍照<戎行>》:“孟冬郊祀月﹐殺氣起嚴霜。”{宋}{王安石}《制置三司条例》:“至遇軍國郊祀之大費﹐則遣使鏟刷﹐殆無餘藏。”《汉书·郊祀志下》:“帝王之事莫大乎承天之序﹐承天之序莫重於郊祀……祭天於南郊﹐就陽之義也;瘞地於北郊﹐即陰之象也。”【2】《郊祀歌》的省称。{章炳麟}《国故论衡·辨诗》:“{漢}世樂府﹐《七略》録爲歌詩﹐上自郊祀﹐下訖里巷歈趣﹐皆見罔羅。”
郊祀歌-汉语大词典
郊祀歌
【1】乐府歌曲名。《汉书·礼乐志》谓{汉武帝}定郊祀之礼,立乐府,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命{司马相如}等作郊祀歌十九章,其目多以歌之首句为名。以用于郊祀天地。以后历代王朝的这类歌辞,大都沿袭{汉}代之旧。
鄉祀-汉语大词典
鄉祀
【1】{明}{清}时,乡里中德行优异者死后由乡人公举,请准祭祀于乡贤祠,谓之“鄉祀”。{明}{沈德符}《野獲编·果报·戮子》:“{嘉靖}末年﹐{新鄭}故都御史{高捷}﹐有子不才﹐屢戒不悛﹐因手刃之。中丞殁後﹐其後公舉鄉賢﹐物論僉謂無忝此典﹐獨{河南}提學副使{楊本菴}力持之﹐則專指殺子一事﹐極詆其忍薄﹐鄉祀事遂終不行。”
迎祀-汉语大词典
迎祀
【1】谓摆设香案迎神而祭。{清}{顾禄}《清嘉录·山川坛迎喜》:“大府擇立春後丁日或壬日﹐喜神正南方﹐率標下弁兵﹐各陳隊伍﹐張列兵器﹐迤邐至山川壇﹐迎祀喜神﹐謂之迎喜。”
逆祀-汉语大词典
逆祀
【1】违反上下位次的祭祀。《左传·文公二年》:“秋八月丁卯﹐大事於大廟﹐躋{僖公}﹐逆祀也。”{杜预}注:“{僖}是{閔}兄﹐不得爲父子﹐嘗爲臣﹐位應在下﹐令居{閔}上﹐故曰逆祀。”{明}{刘基}《吉禘于庄公作僖公主》:“又其甚者﹐禘太廟以致妾母﹐縱逆祀以亂昭穆﹐{魯}之禮不可言矣!”《孔子家语·颜回》:“設虚器﹐縱逆祀﹐祠海鳥:三不智。”
通祀-汉语大词典
通祀
【1】共同祭祀。{宋}{苏轼}《宰我不叛》:“予嘗病{太史公}言{宰我}與{田常}作亂夷其族﹐使吾先師之門乃有叛臣焉。天下通祀者容叛臣其間﹐豈非千載不蠲之惑也耶?”
進祀-汉语大词典
進祀
【1】谓死后将神位请进庙宇供奉祭祀。{明}{郑晓}《今言》卷一:“{嘉靖}十六年﹐{郭勛}欲進祀其立功之祖{武定侯}{英}於太廟。”{清}{王士禛}《古夫于亭杂录》卷四:“而{馮勝}亦贈{寧陵王}﹐諡{武壯}﹐又進祀於功臣廟。”
遺祀-汉语大词典
遺祀
【1】指前代传下的宗祠。《隶释·汉先生郭辅碑》:“盛德遺祀﹐休矣亦世。”
解祀-汉语大词典
解祀
【1】犹解祠。《梁书·萧琛传》:“又禁殺牛解祀﹐以膊代肉。”{清}{顾炎武}《日知录·宋齐梁三书南史一事互异》:“‘又禁殺牛解祀﹐以膊代肉’﹐此似一事﹐兩作史者一以爲遭祟﹐一以爲厭邪﹐立論不同如此。”
訓祀-汉语大词典
訓祀
【1】指有关祭祀时牺牲﹑粢盛﹑尊彝﹑俎豆之数礼有常法的训诫。语本《书·高宗肜日》﹕“{高宗}祭{成湯}﹐有飛雉升鼎耳而雊。{祖巳}訓諸王﹐作《高宗肜日》……嗚呼!王司敬民﹐罔非天胤﹐典祀無豐于昵。”{孔}传﹕“祭祀有常﹐不當特豐於近廟﹐欲王因異服罪而改修之。”{宋}{{欧阳修}等}《太常因革礼·庙议十二·温成皇后张氏》:“昔{商}宗遭變﹐飭己思咎﹐{祖巳}訓祀﹐無豐于昵﹐況以嬖寵列于秩祀﹐非所以享天心﹐奉祖宗之意也。”
講祀-汉语大词典
講祀
【1】修举祀典。{宋}{胡宿}《钱晦向传范并可东上閤門使加上骑都尉制》:“逮九房之講祀﹐因千乘以闡儀。”
雩祀-汉语大词典
雩祀
【1】古代祈雨的祭祀。{宋}{曾巩}《郊配策》:“冬至祀昊天﹐夏至祀皇地祇﹐孟夏雩祀﹐用太祖配。”{宋}{刘克庄}《夏旱》诗之二:“蛟潭雩祀稀曾講﹐蠏井靈泉亦未迎;代拜煩它村祝叟﹐願豐誤殺老書生。”《礼记·月令》:“〔仲夏之月〕乃命百縣雩祀百辟卿士有益於民者﹐以祈穀實。”{郑玄}注:“雩﹐吁嗟求雨之祭也。”
靈祀-汉语大词典
靈祀
【1】对年寿的美称。《文选·鲍照<舞鹤赋>》:“踐神區其既遠﹐積靈祀而方多。”{吕延济}注:“祀﹐年也。踐歷既遠﹐年壽又多。”
附祀-汉语大词典
附祀
【1】配享﹑从祀。{清}{昭槤}《啸亭杂录·堂子》:“東南建{上神殿}﹐南向﹐相傳爲祀{明}將{鄧子龍}位。蓋{子龍}與{太祖}有舊誼﹐故附祀之。”
陰祀-汉语大词典
陰祀
【1】指在北郊祭地及社稷。《周礼·地官·牧人》:“凡陽祀﹐用騂牲﹐毛之;陰祀﹐用黝牲﹐毛之。”{郑玄}注:“陰祀﹐祭地北郊及社稷也。”{晋}{傅玄}《晋郊祀歌·地郊响神歌》:“陰祀設﹐吉禮施。”
陪祀-汉语大词典
陪祀
【1】陪从祭祀。{明}{沈德符}《野獲编·礼部一·旧制一废难复》:“太廟陪祀﹐止用五品以上尊官。自吏科都給事中{夏言}﹐以加四品服俸求陪祀﹐上下其議﹐部覆不許。”【2】附祭﹐配享祭祀。{明}{沈德符}《野獲编补遗·礼部·议革张浚祀》:“按{高宗}崩時將祔廟﹐史官{楊萬里}﹐宰相{周必大}輩﹐凡號理學大儒﹐俱欲以{張浚}配﹐獨翰林學士{洪邁}﹐謂宜以{趙鼎}﹑{吕頤浩}陪祀。”
陽祀-汉语大词典
陽祀
【1】指祭天及宗庙。《周礼·地官·牧人》:“凡陽祀﹐用騂牲﹐毛之。”{郑玄}注:“陽祀﹐祭天於南郊及宗廟。”{贾公彦}疏:“陰祀﹐祭地北郊及社稷也﹐并陽祀祭天於南郊及宗廟者﹐但天神與宗廟爲陽﹐地與社稷爲陰。”
閒祀-汉语大词典
閒祀
亦作“[間祀]”【1】谓四时正祭之间的祭祀。《周礼·春官·司尊彝》:“凡四時之閒祀追享朝享﹐祼用虎彝﹑蜼彝﹐皆有舟。”{郑玄}注:“在四時之閒﹐故曰閒祀。”{孙诒让}正义:“{任啓運}云:‘閒祀﹐不常舉也。’”《汉书·韦贤传》:“‘祭不欲數﹐數則瀆﹐瀆則不敬。’宜復古禮﹐四時祭於廟﹐諸寢園日月間祀皆可勿復修。”《後汉书·章帝纪》:“其四時禘祫﹐於{光武}之堂﹐閒祀悉還更衣。”{李贤}注:“四時正祭外﹐有五月嘗麥﹐三伏立秋嘗粢盛酎﹐十月嘗稻等﹐謂之閒祀。”
順祀-汉语大词典
順祀
【1】谓顺昭穆次序而祭祀。《左传·定公八年》:“冬十月﹐順祀先公而祈焉。”{杜预}注:“將作大事﹐欲以順祀取媚。”《史记·周本纪》:“先王之順祀也﹐有不祭則脩意﹐有不祀則脩言﹐有不享則脩文﹐有不貢則脩名。”《後汉书·质帝纪》:“昔{定公}追正順祀﹐《春秋》善之。”{李贤}注:“{魯閔公}立二年而薨﹐次{僖公}立。{僖}雖是{閔}庶兄﹐然嘗爲{閔}臣﹐位次當在{閔}下。後{文公}即位﹐乃進{僖公}神位居{閔}之上。《左傳》曰:‘躋{僖公}﹐逆祀也。’{定公}八年﹐《經》書:‘從祀先公。’從﹐順也。順祀謂退{僖}神位於{閔}下。《穀梁》曰:‘從祀先公﹐貴正也。’”
馨祀-汉语大词典
馨祀
【1】指祭祀。{唐}{顾况}《上古之什补亡训传十三章·上古一章》:“惟馨祀是患﹐豈止餒與寒!”
饗祀-汉语大词典
饗祀
【1】祭祀。饗,通“享”。{清}{唐甄}《潜书·有归》:“縗麻饗祀﹐事死也。”{汉}{张衡}《东京赋》:“咸用紀宗存主﹐饗祀不輟。”{郭沫若}《<屈原赋>今译·天问》:“{夏桀}用鴻鵠的糞﹐玉鉉的鼎﹐來饗祀上皇。”【2】享受祭祀。饗,通“享”。{清}{侯方域}《太常公家传》:“竊謂刑餘不宜近至尊﹐而況天神饗祀之地乎?”
饋祀-汉语大词典
饋祀
【1】以酒食祭鬼神。{宋}{汪应辰}《枢密院计议钱君嫔夫人吕氏墓志铭》:“婦人德止于柔順﹐職止于饋祀。”《书·酒诰》:“爾尚克羞饋祀。”{孔}传:“能考中德﹐則汝庶幾能進饋祀於祖考矣。”{宋}{王安石}《参知政事欧阳修三代制六道·父》:“尚其享此﹐以稱饋祀之盛。”
黷祀-汉语大词典
黷祀
【1】犹黩祭。《穀梁传·桓公八年》:“夏﹐五月﹐丁丑﹐烝。烝﹐冬事也﹐春夏興之﹐黷祀也。”{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祝盟》:“{春秋}已下﹐黷祀諂祭﹐祝幣史辭﹐靡神不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