祇(祇)是什么意思
方祇-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方祇fāng qí
【释义】:
大地。祇,地神。借指大地,古人以为天圆地方,故曰“方祇”。《晋书·后妃传论》:“方祇体安,俪乾仪于合注;圆舒循晷,配羲曜以齐明。”乾仪,指天,亦喻帝王,圆舒,月亮;羲曜太阳。
柔祇-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柔祇yóu qí
【释义】:
大地的别称。祇,地神。借指大地。古人谓地道阴柔,故称柔祇。谢庄《月赋》:“柔祇雪凝,圆灵水镜。”圆灵,指天。
地祇-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地祇dì qí
【释义】:
地神。《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修礼地祇,谒款天神。”晋·葛洪《抱朴子·金丹》:“余问诸道士以神丹金液之事,及三皇文,召天地地祇之法,了无一人知之者。”唐·韩愈《孟东野夫子》诗:“上呼无时闻,滴地泪到泉。地祇为之悲,瑟缩久不安。”
皇祇-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皇祇huáng qí
【释义】:
地神。皇,盛美、庄严。《晋书·礼乐志上·地郊饷神歌》:“整泰圻,竢皇祇。”圻(qí),通“畿”,京都外围的千里之地;竢,同“俟”,待。又指天地之神。皇,天。
后祇-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后祇hòu qí
【释义】:
地神。后,后土,指大地。祇,地神。三国·魏·曹叡《櫂歌行》:“王者布大化,配乾稽后祇。”《周书·孝闵帝纪》:“上协苍灵之庆,下昭后祇之锡。”苍灵,天神。
川祇-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川祇chuān qí
【释义】:
河神。祇,地神。南朝·梁·沈约《三日侍风光殿曲水宴应制》诗:“川祇奉寿,河宗相礼。”
山祇-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山祇shān qí
【释义】:
山神。祇,为地神。南朝·宋·颜延之《车驾幸京口侍游曲阿后湖作》诗:“山祇跸峤路,水若警沧流。”唐·张说《喜雨赋》:“复有送山祇于郁岛,迎海若于葛川。”海若,海神。
岳祇-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岳祇yuè qí
【释义】:
山神。唐·韩愈《元和圣德诗》:“渎鬼濛鸿,岳祇嶪峩。”嶪(yè)峩,即“峨”,高大巍峨。宋·朱熹《十六日下山各赋一篇迭和韵》:“岳祇珍重意,只此是将迎。”
祇-古文观止词典
祇qí
【词性】:名词
地神(1)。《襄王不许请隧》:足以供给神祇而巳。——足够用来供奉天神地神罢了。
呼天呼地呼神祇-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呼天呼地呼神祇
【释义】:
神祇:神明。指人情急时祈呼天地神明保佑。《万花楼杨包狄演义》三五:又言沈氏在内堂,倍加着急,呼天呼地呼神祇,只愿父子平安无事回来便好了。
祇-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祇qí
①地神。《论语·述而》:“祷尔于上下神~。”②大,广大。《后汉书·郎传》:“思过念咎,务消~悔。”
祇-现代汉语大词典
祇qí
【释义】:
地神。如:神祇。
另见“只1”。
祇园-现代汉语大词典
祇园qí yuán
【释义】:
[梵Jetavanavihāra]‘‘祇树给孤独园”的简称。印度佛教圣地之一。相传释迦牟尼成道后,憍萨罗国的给孤独长者用大量黄金购置舍卫城南祇陀太子园地,建筑精舍,请释迦说法。祇陀太子也奉献了园内的树木,故以二人名字命名。玄奘去印度时,祇园已毁。后用为佛寺的代称。
神祇-现代汉语大词典
神祇shén qí
【释义】:
天神与地神。泛指神灵。冯至《伍子胥》:“他们怀念着故乡的景色、故乡的神祇,伍尚要回到那里去…子胥却要走到远方。”
一路神祇-汉语大词典
一路神祇
【1】谓同伙的人。意含讥讽。《金瓶梅词话》第十五回:“〔{祝日念}〕因指着{應伯爵}﹑{謝希大}説道:‘這兩個天殺的﹐和他都是一路神祇。’”
三祇-汉语大词典
三祇
【1】“三大阿僧祇”的略语。佛教指菩萨修行成佛所经历的三个漫长阶段。阿僧祇,梵文的音译,意为旷大劫,无数长时。《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此菩薩位超十地﹐果滿三祇;十號將圓﹐一生成道。”{宋}{王安石}《望江南·归依三宝赞》词:“歸依佛﹐彈指越三祇。”{唐}{慧净}《杂言》诗:“三祇不倦陵二車﹐一足忘勞超九數。”
川祇-汉语大词典
川祇
【1】河神。{南朝} {梁}{沈约}《三日侍凤光殿曲水宴应制》诗:“川祇奉壽﹐河宗相禮。”
人祇-汉语大词典
人祇
【1】人与神。《旧唐书·德宗纪上》:“賴天地降祐﹐人祇協謀。”{南朝} {梁}{江淹}《水上神女赋》:“奄人祇之彷像﹐共光氣而寂寥。”
僧祇支-汉语大词典
僧祇支
【1】即僧却崎。{清}{厉荃}《事物异名录·佛释·僧衣》:“梵言‘僧祇支’。《西域記》云:‘正名僧迦鵄。’此云覆腋衣。”
僧祇-汉语大词典
僧祇
【1】{波斯}语zangī的译音。泛指{南海}土著种族。或指{非洲}东海岸黑种人。《新唐书·南蛮传下·诃陵》:“{元和}八年﹐獻{僧祇}奴四﹑五色鸚鵡﹑頻伽鳥等。”《新唐书·室利佛逝》:“又獻侏儒﹑{僧祇}女各二及歌舞﹐官使者爲折衝﹐以其王爲左威衛大將軍。”【2】梵语阿僧祇的省称。意为无数,无量。{清}{蒋士铨}《临川梦·说梦》:“雖則是僧祇劫裏業緣該﹐畢竟你龍華會上真身壞。”{王国维}《题蕺山先生遗像》诗:“僧祇劫去留人譜﹐風義衰時拜鬼雄。”{宋}{晁补之}《鹧鸪天·杜四侍郎郡君十二姑生日》词:“不勞龍女騁威儀。僧祇世界供遊戲﹐賢懿光陰比壽期。”
僧祇户-汉语大词典
僧祇户
【1】{北魏}僧官管辖的民户。僧祇户除向僧官输粟外,不向官府供输赋役。{北周}{武帝}消灭寺院,这些人户改为一般编户。《魏书·释老志》:“{曇曜}奏:平齊户及諸民﹐有能歲輸穀六十斛入僧曹者﹐即爲‘僧祇户’﹐粟爲‘僧祇粟’﹐至于儉歲﹐賑給饑民。又請民犯重罪及官奴以爲‘佛圖户’﹐以供諸寺掃灑﹐歲兼營田輸粟。{高宗}并許之﹐於是僧祇户﹑粟及寺户﹐徧于州鎮矣。”
僧祇粟-汉语大词典
僧祇粟
【1】僧祇户向僧曹输纳的谷物。参见“[僧祇户]”。
僧祇穀-汉语大词典
僧祇穀
【1】即僧祇粟。《魏书·释老志》:“尚書檢諸有僧祇穀之處﹐州别列其元數﹐出入贏息﹐賑給多少﹐并貸償歲月﹐見在未收﹐上臺録記。”
先神祇-汉语大词典
先神祇
【1】祖宗的神灵。《墨子·天志中》:“{紂}越厥夷居﹐不肯事上帝﹐棄厥先神祇不祀。”
玄祇-汉语大词典
玄祇
【1】犹神祇。指天神﹑地祇。《梁书·武帝纪上》:“德格玄祇﹐功均造物。”《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九·陈太庙舞辞》:“道周經緯﹐功格玄祇。”
土祇-汉语大词典
土祇
亦作“[土]”【1】地神。《魏书·房景先传》:“升{后稷}當田圭之尊﹐貶土祇隔牲幣之享。”《周礼·春官·大司乐》:“五變而致介物﹐及土;六變而致象物﹐及天神。”{郑玄}注:“土祇﹐原隰及平地之神也。”{贾公彦}疏:“土祇者﹐五土之揔神謂社……是社稱土祇﹐故{鄭}云土神也。”
地祇壇-汉语大词典
地祇壇
【1】地坛。《清会典事例·礼部》:“吉禮之目……曰祈祭地祇壇。”
地祇-汉语大词典
地祇
【1】地神。{清}{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卷三:“公奏南方愚民不明大體﹐往往呼天爲天老爺﹐天神地祇﹐無不老爺者。”{晋}{葛洪}《抱朴子·金丹》:“余問諸道士以神丹金液之事﹐及三皇文﹐召天神地祇之法﹐了無一人知之者。”《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修禮地祇﹐謁款天神。”{唐}{韩愈}《孟东野夫子》诗:“上呼無時聞﹐滴地淚到泉。地祇爲之悲﹐瑟縮久不安。”
后祇-汉语大词典
后祇
【1】地神。{三国} {魏}{曹叡}《櫂歌行》:“王者布大化﹐配乾稽后祇。”《周书·孝闵帝纪》:“上協蒼靈之慶﹐下昭后祇之錫。”
山祇-汉语大词典
山祇
【1】山神。{南朝} {宋}{颜延之}《车驾幸京口侍游曲阿後湖作》诗:“山祇蹕嶠路﹐水若警滄流。”{唐}{张说}《喜雨赋》:“復有送山祇於鬱島﹐迎海若於葛川。”{宋}{梅尧臣}《答永叔寄篆字》诗:“公疑鳥迹踏蒼崕﹐山祇愛惜將有以。”
岳祇-汉语大词典
岳祇
亦作“[嶽祇]”【1】山神。{宋}{朱熹}《十六日下山各赋一篇仍迭和韵》:“嶽祇珍重意﹐只此是將迎。”{唐}{韩愈}《元和圣德诗》:“瀆鬼濛鴻﹐嶽祇嶪峩。”
柔祇-汉语大词典
柔祇
【1】地的别称。祇,地神。古人谓地道阴柔,故称。《文选·谢庄<月赋>》:“柔祇雪凝﹐圓靈水鏡。”{李善}注:“柔祇﹐地也。”
明祇-汉语大词典
明祇
【1】泛指神明。《旧唐书·音乐志三》:“大饗明祇﹐永綏多祐。”
水祇-汉语大词典
水祇
【1】水神。{南朝} {陈}{沈炯}《从驾送军》诗:“撫鼓山靈應﹐詔蹕水祇驚。”
方祇-汉语大词典
方祇
【1】指地神。《宋书·符瑞志下》:“圓神降祥﹐方祇薦裕﹐休珍雜沓﹐景瑞畢臻。”【2】指大地。《文选·颜延之<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圓精初鑠﹐方祇始凝。”{吕延济}注:“圓精﹐謂天也;方祇﹐謂地也。”《旧唐书·后妃传下·代宗贞懿皇后独孤氏》:“忽歸清漢﹐言復方祇。”
祇-汉语大词典
祇
《集韻》章移切,平支,章。【1】适,恰。《诗·小雅·我行其野》:“成不以富,亦祇以異。”{毛}传:“祇,適也。”{陈奂}传疏:“成即誠之假借字……{馬}習《毛詩》,訓祇爲詞,與傳訓祇爲適,其義相通。”《国语·晋语五》:“病未若死,祇以解志。”{韦昭}注:“祇,適也。”《史记·项羽本纪》:“雖殺之無益,祇益禍耳!”【2】但;只。{唐}{封演}《封氏闻见记·第宅》:“祇見人自改换,牆皆見在。”{唐}{杜甫}《遣闷奉呈严公二十韵》:“胡爲來幕下,祇合在舟中。”{宋}{杨万里}《阊门外登溪船》诗之五:“無家不住曲溪邊,祇種高山不種田。”{闻一多}《奇迹》诗:“祇要奇迹露一面,我马上就抛弃平凡。”【3】竟;简直。{唐}{唐彦谦}《逢韩喜》诗:“相逢渾不覺,祇似{茂陵}貧。”{唐}{姚合}《寄贾岛》诗:“疏拙祇如此,此身誰與同?”{唐}{杜牧}《山石榴》诗:“一朵佳人玉釵上,祇疑燒却翠雲鬟。”【4】通“[禔]”。安。《诗·小雅·何人斯》:“壹者之來,俾我祇也。”{毛}传:“祇,病也。”{郑玄}笺:“祇,安也。一者之來見我,我則知之,是使我心安也。”{马瑞辰}通释:“傳以祇爲疧之叚借,箋以祇爲禔之叚借。此承壹者之來言之,當以箋義爲允。”【5】通“[多]”。{清}{刘淇}《助字辨略》卷一:“《左傳·襄公二十九年》:‘祇見疏也。’{服虔}本作‘多’。《論语》:‘多見其不知量也。’正義云:‘古人多祇同音。’”【6】通“[底]”。何。{宋}{杨万里}《送简寿玉主簿之官临桂》诗:“二十六年纔四面,驪駒抵死祇相催。”
祇-汉语大词典
祇
《廣韻》巨支切,平支,羣。【1】字本作“”。地神。《说文·部》:“祇,地祇,提出萬物者也。”{桂馥}义证:“《史記索隱》云,凡《史記》作者,即《周禮》古本,地神曰祇,皆作字。”{汉}{扬雄}《甘泉赋》:“集虖禮神之囿,登乎頌祇之堂。”{颜师古}注:“地神曰祇。”{晋}{杨泉}《物理论》:“地者底也,底之言著也,陰體下著也。其神曰祇,祇,成也,育生萬物備成也。”【2】大。参见“[祇悔]”。
祇苑-汉语大词典
祇苑
【1】即祇园。{南朝}{梁元帝}《僧正》诗:“舒金起祇苑﹐開筵慕肅成。”{明}{张居正}《方广寺宴坐次念庵先生韵并致仰怀》:“聽法過祇苑﹐皈心禮大悲。”
祇樹園-汉语大词典
祇樹園
【1】即祇园。{唐}{杜甫}《赠蜀僧丘师兄》诗:“我住{錦官城}﹐兄居祇樹園。”
祇園-汉语大词典
祇園
【1】“祇樹給孤獨園”的简称。梵文Jetavana-vihra的意译。{印度}佛教圣地之一。相传{释迦牟尼}成道后,{憍萨罗国}的{给孤独长者}用大量黄金购置{舍卫城}南{祇陀太子}园地,建筑精舍,请{释迦}说法。{祇陀太子}也奉献了园内的树木,故以二人名字命名。{玄奘}去{印度}时,{祇园}已毁。后用为佛寺的代称。{唐}{白居易}《题东武丘寺六韵》:“香刹看非遠﹐祇園入始深。”{唐}{王勃}《益州德阳县善寂寺碑》:“祇園興板蕩之悲﹐沙界積淪胥之痛。”{王闿运}《衡州西禅寺碑》:“遊則王國﹐還則祇園。”
祇陀-汉语大词典
祇陀
【1】佛教语。梵文Jeta的音译。意译胜。相传为{舍卫国}{波斯匿王}太子名。{唐}{慧琳}《一切经音义》卷十:“正梵音云‘誓多’。此譯爲勝。{波斯匿王}所治城也。太子亦名{勝}。”后人用以泛指佛寺。{明}{李东阳}《得文敬双塔寺和章诏之不至四叠韵奉答》:“兩旬面壁西簷阿﹐禪心不動如祇陀。”{唐}{慧净}《杂言》诗:“揚錫指山阿﹐攜步上祇陀。”
祇夜-汉语大词典
祇夜
【1】梵文Gya的音译。意为讽诵,指在佛经经文后用作讽诵的偈语,多为诗歌﹑韵文。{宋}{叶廷珪}《海录碎事·道释》:“祇夜伽陀﹐{唐}言諷誦。”{宋}{黄庭坚}《元豐癸亥经行石潭寺见旧和栖蟾诗甚可笑因削柎灭稿别和一章》:“空餘祇夜數行墨﹐不見伽梨一臂風。”{史容}注:“《涅槃經》云:‘因本經以偈頌名祇夜。’譯梵祇夜﹐此云重頌。”《首楞严经》卷五之一:“{阿難}及諸大衆﹐聞佛如來無上慈誨﹐祇夜加陀雜糅精瑩妙理清徹。”{清}{龚自珍}《最录七佛偈》:“復次﹐三藏十二部﹐各有體裁﹐伽陀祇夜﹐皆不單行﹐此伽陀也﹐前後無附麗牽連之文﹐不得單行﹐破之二。”{清}{龚自珍}《<妙法莲华经>四十二问》:“第十八問:更有否?答:普門品偈‘偈答無盡意’五字﹐應入{阿難}語;應是爾時佛以偈答‘無盡意曰……’十字﹐不應誤入祇夜。”
祇悔-汉语大词典
祇悔
【1】大悔。《後汉书·郎顗传》:“思過念咎﹐務消祇悔。”《易·复》:“不遠復﹐无祇悔。”{孔颖达}疏:“既能速復﹐是无大悔。”
祇樹-汉语大词典
祇樹
【1】指祇园。{祇陀太子}所置之园林。后借称佛寺。{唐}{陈子昂}《夏日暉上人房别参军崇嗣》诗序:“詣祇樹而從遊﹐衆然舊欵。”{明}{陈汝元}《金莲记·郊遇》:“漫言祇樹有緣﹐落得浮萍無定。”{清}{姚鼐}《鹫峰寺》诗:“寂寂青谿水﹐蕭蕭祇樹園。”{南朝} {梁}{沈约}《瑞石像铭》:“莫若圖妙像於檀香﹐寫遺影於祇樹。”
祇令-汉语大词典
祇令
【1】但使;假使。{明}{刘若愚}《酌中志·见闻琐事杂记》:“祇令陽回春意早﹐羈鸞究竟出風塵。”
祇洹-汉语大词典
祇洹
【1】即祇园。{清}{褚人穫}《坚瓠补集·剪灵运诗》:“因笑{唐}家公主騃﹐預令馳驛剪祇洹。”{北周}{庾信}《王张寺经藏碑》:“{舍衛}之國﹐祇洹之園。”
祇洹精舍-汉语大词典
祇洹精舍
【1】见“祇園精舍”。
祇重衣衫不重人-汉语大词典
祇重衣衫不重人
【1】比喻只重视外表,而不重视内容。《五灯会元·临济宗·继昌禅师》:“近來世俗多顛倒﹐祇重衣衫不重人。”
祇園精舍-汉语大词典
祇園精舍
亦作“[祇洹精舍]”【1】“祇樹給孤獨園”的简称。{印度}佛教圣地之一。{晋}{法显}《佛国记》:“池流清浄﹐林木尚茂﹐衆華異色﹐蔚然可觀﹐即所謂{祇洹精舍}也。”{北周}{庾信}《五张寺经藏碑》“{舍衛}之國﹐祇洹之園”{倪璠}注引《浮屠经》:“{臨兒國王}{隱屠太子}﹐父曰{屠頭邪}﹐母曰{莫邪屠}﹐生處名{祇洹精舍}﹐在{舍衛國}南四里。” 【2】泛指修行精舍。《宋书·范泰传》:“暮年事佛甚精﹐於宅西立祇洹精舍。”{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景林寺》:“中有禪房一所﹐内置祇洹精舍﹐形製雖小﹐巧構難比。”
祇林-汉语大词典
祇林
【1】即祇园。{明}{陈子龙}《萧山许寺作》诗:“香臺日淡微﹐祇林煙摇曳。”{南朝}{梁简文帝}《相宫寺碑》:“鹿苑豈殊﹐祇林何遠。”
祇樹林-汉语大词典
祇樹林
【1】指祇园。{清}{曹寅}《半轩至真州舟次即事》诗之二:“别號‘猗玕子’﹐閒遊祇樹林。”
神祇-汉语大词典
神祇
【1】泛指神灵。{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吾自{禹}之後﹐承{元常}之德﹐蒙天靈之祐﹐神祇之福﹐從窮{越}之地﹐籍{楚}之前鋒﹐以摧{吴王}之干戈。”《武王伐纣平话》卷下:“上祭天﹐下祭地﹐中祭神祇。”{冯至}《伍子胥》:“他们怀念着故乡的景色﹑故乡的神祇﹐{伍尚}要回到那里去……{子胥}却要走到远方。”{晋}{葛洪}《神仙传·郭璞》:“向見日月星辰之精靈﹐五嶽四海之神祇。”【2】谓司中﹑司命﹑风师﹑雨師。《礼记·月令》:“〔季冬之月〕乃畢山川之祀﹐及帝之大臣﹑天之神祇。”{郑玄}注:“天之神祇﹐司中﹑司命﹑風師﹑雨師。”【3】天神与地神。《书·汤诰》:“爾萬方百姓﹐罹其凶害﹐弗忍荼毒﹐並告無辜于上下神祇。”{孔}传:“並告無罪稱寃訴天地。”{唐}{韩愈}《与孟尚书书》:“天地神祇﹐昭布森列﹐非可誣也。”《史记·宋微子世家》:“今{殷}民乃陋淫神祇之祀。”{裴駰}集解引{马融}曰:“天曰神﹐地曰祇。”《水浒传》第九八回:“當下儐相贊禮﹐{全羽}與{瓊英}披紅掛錦﹐雙雙兒交拜神祇﹐後拜{鄔梨}假岳丈。”
百祇-汉语大词典
百祇
【1】众神。{南朝} {齐}{谢超宗}《肃咸乐》之二:“皇靈降止﹐百祇具司。”
皇地祇-汉语大词典
皇地祇
【1】对地神的尊称。《旧唐书·礼仪志一》:“今請備設皇地祇並從祀等座﹐則禮得稽古﹐義合緣情。”《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國初以來﹐南郊四祭及感生帝﹑皇地祇﹑神州﹐凡七祭﹐並以四祖迭配。”{宋}{曾巩}《本朝政要策·郊配》:“冬至祀昊天﹐夏至祀皇地祇﹐孟夏雩祀﹐用{太祖}配﹐如{永泰}之禮。”
皇祇-汉语大词典
皇祇
【1】地神。也称地祇。{吴晗}《朱元璋传》第四章一:“{元璋}搬进新盖的宫殿﹐把要作皇帝的意思﹐祭告于上帝皇祇。”{晋}{傅玄}《晋天地郊明堂歌·地郊飨神歌》:“整泰折﹐竢皇祇。”【2】天神与地神的并称。《文选·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皇祇發生之始﹐后王布和之辰。”{李善}注:“皇﹐天神也;祇﹐地神也。”
穹祇-汉语大词典
穹祇
【1】指天地。{宋}{陆游}《谢明堂赦表》:“德協穹祇﹐春回海縣。”《剪灯馀话·贾云华还魂记》:“緬想穹祇叶相﹐茵鼎善調﹐喜溢門闌﹐福臻閨閫。”
登祇-汉语大词典
登祇
【1】登山之神。《文选·任昉<百辟劝进今上笺>》:“明公據鞍輟哭﹐厲三軍之志﹐獨居淹涕﹐激義士之心﹐故能使{海若}{登祇}﹐罄圖效祉。”{李善}注引《管子》:“登山之神﹐有{俞兒}者﹐長尺﹐人物具焉﹐霸王之君興﹐登山之神見。”
蒼祇-汉语大词典
蒼祇
【1】天地神祇。{南朝} {陈}{徐陵}《司空徐州刺史侯安都德政碑》:“承乾合德之君﹐則天體元之後﹐所以並咨四鎮﹐咸建五臣﹐業配蒼祇﹐功成縣。”{南朝} {梁}{江淹}《为萧骠骑谢甲仗入殿表》:“不世之服﹐蒼祇同灼。”
素祇-汉语大词典
素祇
【1】蛇神{白帝}之别称。《文选·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漢}秉素祇之徵﹐{魏}稱黄星之驗。”{吕向}注:“{漢高祖}斬白蛇﹐{高祖}常執此以自負。故云秉素祇也。秉﹐執;祇﹐神;徵﹐應也。”
青祇-汉语大词典
青祇
【1】东方之神。{宋}{范仲淹}《谢贺正启》:“某啓﹐伏以青祇布職﹐珠緯窮天。”{南朝} {梁}{江淹}《萧太傅东耕教》:“今玄司調氣﹐青祇佇節。”{胡之骥}注:“{潘岳}《藉田賦》註曰:‘青﹐東方之色﹐以取發生之象。祇﹐地神也。’”{晋}{张协}《杂诗》:“{太昊}啓東節﹐春郊禮青祇。”
雨祇-汉语大词典
雨祇
【1】司雨之神。《宋书·礼志三》:“警衛兵而開雲﹐先雨祇以灑路。”
阿僧祇-汉语大词典
阿僧祇
【1】梵语的译音。义译为无数。{章炳麟}《大乘佛教缘起考》:“大乘《入楞伽經》第五云:‘大慧﹐我於娑婆世界﹐有三阿僧祇百千名號。’”{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双树幻钞中》:“何以云阿僧祇﹐阿者{秦}言無﹐僧祇者﹐{秦}言數﹐凡梵書稱阿僧祇﹐即{華}言無數也。”
靈祇-汉语大词典
靈祇
【1】天地之神。亦泛指神明。《汉书·扬雄传上》:“靈祇既鄉﹐五位時敍。”《文选·张衡<南都赋>》:“聖皇之所逍遥﹐靈祇之所保綏。”{李善}注:“靈祇﹐天地之神也。”{明}{屠隆}《綵毫记·为国荐贤》:“凡胎慕道﹐禱祠精感靈祇。”{程善之}《译蒙古军歌》:“天亦無修羅﹐地亦無靈祇。”
阿僧祇劫-汉语大词典
阿僧祇劫
【1】佛教语。谓无数极长之时节。{明}{汪廷讷}《狮吼记·摄对》:“阿僧祇劫修行﹐刹那時間瀟灑。”亦作“[阿僧秪劫]”。{元}{李寿卿}《度柳翠》第二折:“{柳翠}﹐無量阿僧秪劫﹐與大千沙界輪迴﹐一切般若波羅蜜心﹐向不二門頭變化﹐一條大路上天堂。”{晋}{法显}《佛国记》:“菩薩從三阿僧祇劫﹐苦行不惜身命。”
陰祇-汉语大词典
陰祇
【1】地神。{南唐}{刘崇远}《金华子杂编》卷下:“吾聞稀世神物﹐咸寳藏於天府﹐川瀆之靈﹐密司其職。歸藏氏所傳﹐固陰祇之多護﹐何乃復奮發於泥滓間。”《南齐书·乐志三》:“陰祇以貺﹐昭司式慶。”《文选·左思<魏都赋>》:“陽靈停曜於其表﹐陰祇濛霧於其裏。”{李善}注:“《周禮》曰:掌地祇之禮也。”
金祇-汉语大词典
金祇
亦作“[金祗]”【1】司秋之神。{唐}{苏味道}《咏霜》:“金祇暮律盡﹐玉女暝氛歸。”{南朝} {宋}{沈勃}《秋羁赋》:“於時朱雲弛辰﹐金祗御歲。”{南朝} {齐}{谢朓}《七夕赋》:“金祇司矩﹐火曜方流。”
頌祇-汉语大词典
頌祇
【1】用歌颂的方式祭祀地神。《文选·扬雄<甘泉赋>》:“集乎禮神之囿﹐登乎頌祇之堂。”{李善}注:“爲歌頌以祭地祇。”
黄祇-汉语大词典
黄祇
【1】地神。{唐}{贺知章}《郊庙歌辞·禅社首乐章》:“黄祇僾如在﹐泰折俟咸亨。”{唐}{王勃} 《上拜南郊颂表》:“紫旻降祜﹐黄祇叶矩。”{蒋清翊}注:“黄祇﹐謂地神。”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